CN104638461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38461B
CN104638461B CN201410643815.1A CN201410643815A CN104638461B CN 104638461 B CN104638461 B CN 104638461B CN 201410643815 A CN201410643815 A CN 201410643815A CN 104638461 B CN104638461 B CN 1046384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nvex portion
chimeric
terminal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38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38461A (zh
Inventor
吉田启
吉田启一
松冈宏幸
楯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38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8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38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84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H01R13/207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by screw-in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01R4/34Conductive members located under head of screw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管理嵌合深度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备:合成树脂制的第一壳体(12),其具备嵌合部(11);以及合成树脂制的第二壳体(14),其具备与嵌合部(11)嵌合的筒状的罩部(13),在嵌合部(11)的嵌合方向的前端部(40)形成有向嵌合方向的前方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凸部(37),在罩部(13)的里壁(27)形成有在与第一凸部(37)对应的部分向第一凸部(37)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二凸部(43),在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正确嵌合的状态下,通过第一凸部(37)的顶端部(38)与第二凸部(43)的顶端部(44)抵接来限定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嵌合深度。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第一壳体和具有与该第一壳体嵌合的筒状的罩部的合成树脂制的第二壳体的连接器,已知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
第一壳体嵌合在第二壳体37的罩部内。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正确嵌合的状态下,第一壳体的嵌合方向的前端部与第二壳体的罩部的里壁抵接。由此,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深度受到限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88004号公报
根据上述结构,为了管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深度,需要管理第一壳体的前端部的形状和第二壳体的罩部的里壁的形状的双方。如上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合成树脂制,因此,担心由于注塑成型后的缩痕等,会在第一壳体的前端部或者第二壳体的罩部的里壁产生歪斜或挠曲。难以既抑制这样的歪斜和挠曲,又管理第一壳体的前端部的形状和第二壳体的罩部的里壁的形状的双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容易地管理嵌合深度。
本发明为一种连接器,具备:合成树脂制的第一壳体,其具备嵌合部;以及合成树脂制的第二壳体,其具备与所述嵌合部嵌合的筒状的罩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嵌合部的嵌合方向的前端部形成有向所述嵌合方向的前方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凸部,在所述罩部的里壁形成有在与所述第一凸部对应的部分向所述第一凸部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二凸部,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正确嵌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凸部的顶端部与所述第二凸部的顶端部抵接来限定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深度。
根据本发明,通过管理第一凸部的顶端部的形状和第二凸部的顶端部的形状,能够管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深度。第一凸部的顶端部的面积比嵌合部的前端部的面积窄,因此能够容易地管理第一凸部的形状。同样地,第二凸部的顶端部的面积比罩部的里壁的面积窄,因此能够容易地管理第二凸部的形状。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管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深度。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的方式。
优选的是,所述罩部形成为在与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长轴方向上细长的形状。
如本方式那样罩部形成为在长轴方向上细长的形状的情况下,嵌合部也形成为在长轴方向上细长的形状。这样在罩部和嵌合部形成为细长的形状的情况下,抑制罩部的里壁的形状以及嵌合部的前端部的形状的歪斜或挠曲更加困难。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在具备形成为在长轴方向上细长的形状的罩部和嵌合部的连接器中,在容易管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深度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凸部具有在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前端部中靠所述长轴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的第一长轴侧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具有在所述罩部的所述里壁中靠所述长轴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的第二长轴侧凸部。
根据上述方式,在长轴方向的最大的宽度尺寸的位置形成第一长轴侧凸部和第二长轴侧凸部。假定最大的宽度尺寸的两端部分公差也是最大的。通过在该最大的宽度尺寸的两端部分形成第一长轴侧凸部和第二长轴侧凸部,能够高精度地管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深度。
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具有在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前端部中靠与所述嵌合方向及所述长轴方向正交的短轴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的第一短轴侧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具有在所述罩部的所述里壁中靠与所述嵌合方向及所述长轴方向正交的短轴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的第二短轴侧凸部。
根据上述结构,在短轴方向上也能够高精度地管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深度。由此,能够在整体上高精度地管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深度。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形成有三个以上。
根据上述方式,通过形成有三个以上的第一凸部的顶端部形成虚拟的第一平面。而且,通过形成有三个以上的第二凸部的顶端部形成虚拟的第二平面。由此,以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整合的方式管理第一凸部的顶端部和第二凸部的顶端部的形状,从而能够准确地管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深度。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壳体具备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板状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具备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具有板状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通过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重叠的状态下贯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螺栓紧固从而电连接,限定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深度,以便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正确嵌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稍稍离开地配置。
在通过在多个端子重叠的状态下螺栓紧固而电连接的连接器中,当在壳体到达正确嵌合前的状态下多个端子抵接时,存在着无法准确地管理连接器的嵌合深度的危险。而且,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作业时多个端子彼此抵接而损伤端子,担心电连接可靠性降低。
鉴于上述的点,在本方式中,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正确嵌合的状态下,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稍稍分离配置。
由此,能够管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深度,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电连接。而且,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作业时能够抑制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抵接而损伤的情况,能够提高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电连接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管理连接器的嵌合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壳体的仰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二壳体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合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图1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合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3)的第一壳体的仰视图。
图9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3)的第一壳体的仰视图。
标号说明
10:连接器;
11:嵌合部;
12:第一壳体;
13:罩部;
14:第二壳体;
16:第一端子;
17:第一连接部;
18:螺栓;
27:里壁;
28:第二端子;
31:第二连接部;
37:第一凸部;
40:前端部;
41:第一长轴侧凸部;
42:第一短轴侧凸部;
43:第二凸部;
46:第二长轴侧凸部;
47:第二短轴侧凸部;
X:长轴方向;
Y:短轴方向;
Z:嵌合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备:合成树脂制的第一壳体12,其具备嵌合部11;以及合成树脂制的第二壳体14,其具备与嵌合部11嵌合的筒状的罩部13。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嵌合方向作为Z方向,以后述的长轴方向为X轴方向,以后述的短轴方向为Y轴方向,在各图中示出。
嵌合方向、长轴方向及短轴方向彼此正交。而且,对于相同形状的多个部件,有时在图中对一个部件标以标号,而对其他部件则省略标号。
(第一壳体12)
如图1所示,嵌合部11为在长轴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嵌合方向(图1中的贯通纸面的方向)观察,嵌合部11呈大致椭圆形状。
如图2所示,在嵌合部11开口有贯通嵌合方向的作业孔15。如图1所示,在作业孔15内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第一端子16。作为构成第一端子16的金属,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铁、不锈钢等任意的金属。在第一端子16的表面可以形成有由锡、镍等金属构成的镀层(未图示)。
第一端子16在长轴方向横向并列配置。第一端子16具有形成为板状的第一连接部17。在第一连接部17贯通嵌合方向地形成有供后述的螺栓18插通的螺栓插通孔19A。各第一端子16通过压接等公知的方法与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电线20各自的末端连接。电线20从第一壳体12以在长轴方向横向并列地配置的状态导出。
多个电线20由形成为筒状的编织线21统一包围起来。利用该编织线21对电线20进行电磁屏蔽。编织线21被金属制的一对紧固部件22夹持于第一壳体12。
电线20和第一端子16利用合成树脂嵌件成型,从而一体地形成于第一壳体12。
一对紧固部件22是通过将金属板材加压加工成预定形状而成的。作为构成紧固部件22的金属,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铁、不锈钢等任意的金属。在紧固部件22的表面可以形成有由锡、镍等金属构成的镀层(未图示)。
(第二壳体14)
第二壳体14安装在搭载于电动机动车、混合动力车等车辆(未图示)中的马达、逆变器等设备(未图示)。
如图3所示,在第二壳体14嵌件成型有金属制的板23。作为构成板23的金属,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铝、铝合金、铜、铜合金、铁、不锈钢等任意的金属。在板23形成有供用于将板23固定于设备的螺栓(未图示)贯通的多个安装孔24。而且,如图2所示,在板23形成有贯通板23的板厚方向的开口部25。
如图2所示,第二壳体14以在嵌合方向贯通形成于板23的开口部25的配置一体地形成于板23。
第二壳体14具备向嵌合方向突出并且与第一壳体12的嵌合部11嵌合的罩部13。如图3所示,罩部13为在长轴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嵌合方向(图3中的贯通纸面的方向)观察,罩部13呈大致椭圆形状。在罩部13的内侧从罩部13的里壁27突出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端子板26。端子板26形成为大致棱柱状。在各端子板26配置有第二端子28。
如图4所示,在嵌合部11嵌合在罩部13内的状态下,在嵌合部11的外表面外嵌有与罩部13的内壁面紧贴的密封圈29。通过密封圈29与罩部13的内壁面紧贴,罩部13与嵌合部11之间被以液密的方式密封。
而且,如图5所示,在第二壳体14配置有密封部件30,所述密封部件30配置于设备与第二壳体14之间并通过与第二壳体14和设备紧贴来将第二壳体14与设备之间液密地密封。
(第二端子28)
第二端子28是通过将金属板材加压加工成预定形状而成的。作为构成第二端子28的金属,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铁、不锈钢等任意的金属。在第二端子28的表面可以形成有由锡、镍等金属构成的镀层。
如图4所示,第二端子28沿嵌合方向延伸并且从长轴方向(图4的贯通纸面的方向)观察呈大致L字状。
如图5所示,在第二端子28中靠嵌合方向的前端部的位置,贯通第二端子28地形成有供未图示的螺栓18插通的螺栓插通孔19C。通过使未图示的螺栓插通该螺栓插通孔19C并与设备螺合,将设备与第二端子28电连接。
如图4所示,第二端子28的前后方向的后端部呈大致直角地弯曲,成为与第一端子16的第一连接部17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1。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17与第二连接部31以第一连接部17与第二连接部31的板面中与端子板26相反侧的面重叠的状态通过螺栓18紧固在一起。在第二连接部31沿嵌合方向贯通形成有供螺栓18插通的螺栓插通孔19B。
在第一连接部17与第二连接部31在嵌合方向重叠的状态下,螺栓18贯通第一连接部17的螺栓插通孔19A和第二连接部31的螺栓插通孔19B,通过使该螺栓18与后述的螺母32螺合,将第一连接部17与第二连接部31紧固。由此,将第一连接部17与第二连接部31电连接。
(一次成型部33)
如图4所示,第二端子28配置于合成树脂制的一次成型部3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子28利用合成树脂嵌件成型,从而将一次成型部33与第二端子28一体地形成。
在一次成型部33,在第二连接部31的下方的位置形成有保持螺母32的螺母保持部34。在螺母32形成有贯通嵌合方向的螺纹孔35。
(二次成型部36)
第二壳体14具备与一次成型部33一体地形成的二次成型部36。二次成型部36通过将在螺母保持部34内保持螺母32的状态的一次成型部33、板23配置在未图示的模具内,并将它们以合成树脂嵌件成型而形成。
(第一凸部37)
如图2所示,在嵌合部11,在嵌合方向的前端部40(图2中的第一壳体12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嵌合方向的前方(图2中的下方)突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第一凸部37。
通过多个第一凸部37的顶端部38限定虚拟的第一平面39。换言之,各第一凸部37相对于嵌合部11的嵌合方向的前端部40的突出高度尺寸被设置成限定第一平面39。
如图1所示,第一凸部37具有在嵌合部11的嵌合方向的前端部40中靠长轴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的两个第一长轴侧凸部41。而且,第一凸部37具有在嵌合部11的嵌合方向的前端部40中靠短轴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的两个第一短轴侧凸部42。第一长轴侧凸部41和第二长轴侧凸部46呈大致四棱柱状。
(第二凸部43)
如图2所示,在嵌合部11嵌合在罩部13内的状态下,在罩部13的里壁27的与第一凸部37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朝向第一凸部37突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第二凸部43。
通过多个第二凸部43的顶端部44限定虚拟的第二平面45。换言之,各第二凸部43相对于罩部13的里壁27的突出高度尺寸被设置成限定第二平面45。
如图3所示,第二凸部43具有在罩部13的里壁27中靠长轴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的两个第二长轴侧凸部46。第二长轴侧凸部46形成为大致弓形。而且,第二凸部43具有在罩部13的里壁27中靠短轴方向(图3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的两个第二短轴侧凸部47。第二短轴侧凸部47形成为大致四棱柱状。
(嵌合深度的设定)
在使嵌合部11嵌合到罩部13内从而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正确嵌合的状态下,第一凸部37的顶端部38相对于第二凸部43的顶端部44在嵌合方向上从后方(图4中的上方)抵接。由此,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嵌合深度受到限制。此时,由第一凸部37的顶端部38限定的第一平面39与由第二凸部43的顶端部44限定的第二平面45整合在一起(参照图4和图7)。
限定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嵌合深度,以便在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正确嵌合的状态下,第一连接部17与第二连接部31稍稍分离地配置。
第一连接部17与第二连接部31的间隔被设定为,当第一连接部17与第二连接部31由螺栓18紧固时,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17和第二连接部31双方或一方挠曲变形而使得第一连接部17与第二连接部31接触。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正确嵌合的状态下,通过使第一凸部37的顶端部38与第二凸部43的顶端部44抵接,限定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嵌合深度。由此,通过管理第一凸部37的顶端部38的形状和第二凸部43的顶端部44的形状,能够管理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嵌合深度。第一凸部37的顶端部38的面积比嵌合部11的前端部40的面积窄,因此能够容易地管理第一凸部37的形状。同样地,第二凸部43的顶端部44的面积比罩部13的里壁27的面积窄,因此能够容易地管理第二凸部43的形状。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管理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嵌合深度。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罩部13形成为在与嵌合方向正交的长轴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罩部13形成为在长轴方向上细长的形状的情况下,嵌合部11也形成为在长轴方向上细长的形状。这样在罩部13和嵌合部11形成为细长的形状的情况下,抑制罩部13的里壁27的形状以及嵌合部11的前端部40的形状的歪斜或挠曲更加困难。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在具备形成为在长轴方向上细长的形状的罩部13和嵌合部11的连接器10中,在使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嵌合深度容易管理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凸部37具有在嵌合部11的前端部40中靠长轴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的第一长轴侧凸部41,第二凸部43具有在罩部13的里壁27中靠长轴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的第二长轴侧凸部46。由此,在长轴方向的最大的宽度尺寸的位置形成第一长轴侧凸部41和第二长轴侧凸部46。假定最大的宽度尺寸的两端部分公差也是最大的。通过在该最大的宽度尺寸的两端部分形成第一长轴侧凸部41和第二长轴侧凸部46,能够高精度地管理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嵌合深度。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凸部37具有在嵌合部11的前端部40中靠与嵌合方向和长轴方向正交的短轴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的第一短轴侧凸部42,第二凸部43具有在罩部13的里壁27中靠与嵌合方向和长轴方向正交的短轴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的第二短轴侧凸部47。由此,在短轴方向上也能够高精度地管理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嵌合深度。其结果是,能够在整体上高精度地管理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嵌合深度。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凸部37和第二凸部43形成有三个以上。这样,通过形成有三个以上的第一凸部37的顶端部38形成虚拟的第一平面39。而且,通过形成有三个以上的第二凸部43的顶端部44形成虚拟的第二平面45。由此,通过以第一平面39与第二平面45整合的方式管理第一凸部37的顶端部38和第二凸部43的顶端部44的形状,能够准确地管理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嵌合深度。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壳体12具备第一端子16,所述第一端子16具有板状的第一连接部17,第二壳体14具备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具有板状的第二连接部31,第一端子16和第二端子通过在第一连接部17与第二连接部31重叠的状态下贯通第一连接部17和第二连接部31的螺栓18紧固从而电连接,限定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嵌合深度,以便在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正确嵌合的状态下,第一连接部17与第二连接部31稍稍离开地配置。
在通过在多个端子重叠的状态下螺栓紧固而电连接的连接器中,当在一对壳体到达正确嵌合前的状态下多个端子抵接时,存在着无法准确地管理连接器的嵌合深度的危险。而且,在壳体彼此的嵌合作业时多个端子彼此抵接而损伤端子,担心电连接可靠性降低。
鉴于上述的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正确嵌合的状态下,第一连接部17与第二连接部31稍稍分离配置。由此,能够管理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嵌合深度,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第一端子16与第二端子的电连接。而且,在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嵌合作业时能够抑制第一连接部17与第二连接部31抵接而损伤的情况,能够提高第一端子16与第二端子的电连接可靠性。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第一壳体12安装于电线20的末端,第二壳体14安装于设备,不过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4双方安装于电线20的末端。而且,也可以是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4双方均安装于设备。而且,也可以是第一壳体12安装于设备而第二壳体14安装于电线20的末端。
(2)也可以是,第一凸部37形成有一个或者2~3个或者5个以上。而且,也可以是,第二凸部43形成有一个或者2~3个或者5个以上。
(3)对于第一凸部37,可以是仅第一长轴侧凸部41形成于长轴方向的两端部的结构(参照图8),而且也可以是仅第一短轴侧凸部42形成于短轴方向的两端部的结构(参照图9),也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于任意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第二凸部43在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正确嵌合的状态下形成于第二壳体14中与第一凸部37对应的位置。
(4)从嵌合方向观察,罩部13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形状、正方形状、正多边形状等不具有长轴和短轴的形状。同样地,从嵌合方向观察,第一壳体12的前端部40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形状、正方形状、正多边形状等不具有长轴和短轴的形状。
(5)第一凸部37和第二凸部43的形状也可以是圆柱状、椭圆柱状、长圆柱状、或者多棱柱状,而且,也可以是圆锥台形状或者多棱锥台形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任意的形状。
(6)可以是第一端子16和第二端子28的一方为具有插片的公端子,另一方为具有供插片插入的连接筒部的母端子。
(7)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通过外嵌于罩部13的密封圈29与嵌合部11紧贴而形成为罩部13与嵌合部11以液密的方式密封的防水连接器,不过不限于此,也可以省略密封圈29。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具备:合成树脂制的第一壳体,其具备嵌合部;以及合成树脂制的第二壳体,其具备与所述嵌合部嵌合的筒状的罩部,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嵌合部的嵌合方向的前端部形成有向所述嵌合方向的前方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凸部,在所述罩部的里壁形成有在与所述第一凸部对应的部分向所述第一凸部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二凸部,
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正确嵌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凸部的顶端部与所述第二凸部的顶端部抵接来限定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形成为在与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长轴方向上细长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部具有在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前端部中靠所述长轴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的第一长轴侧凸部,
所述第二凸部具有在所述罩部的所述里壁中靠所述长轴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的第二长轴侧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部具有在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前端部中靠与所述嵌合方向及所述长轴方向正交的短轴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的第一短轴侧凸部,
所述第二凸部具有在所述罩部的所述里壁中靠与所述嵌合方向及所述长轴方向正交的短轴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的第二短轴侧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形成有三个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具备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板状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具备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具有板状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由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重叠的状态下贯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螺栓紧固从而电连接,
限定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深度,以便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正确嵌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稍稍离开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具备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板状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具备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具有板状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由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重叠的状态下贯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螺栓紧固从而电连接,
限定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深度,以便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正确嵌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稍稍离开地配置。
CN201410643815.1A 2013-11-12 2014-11-11 连接器 Active CN1046384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3907A JP6011516B2 (ja) 2013-11-12 2013-11-12 コネクタ
JP2013-233907 2013-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8461A CN104638461A (zh) 2015-05-20
CN104638461B true CN104638461B (zh) 2018-05-15

Family

ID=53044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3815.1A Active CN104638461B (zh) 2013-11-12 2014-11-1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31440B2 (zh)
JP (1) JP6011516B2 (zh)
CN (1) CN10463846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0983A (zh) * 2015-10-15 2018-06-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34969A (ja) * 2016-01-27 2017-08-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9230468A1 (ja) * 2018-05-28 2019-12-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042421B2 (ja) * 2018-11-19 2022-03-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171438B2 (en) * 2020-04-09 2021-11-09 Energy Services LLC Unitized cable plug array for mobile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9288A (zh) * 1998-03-13 1999-09-22 惠特克公司 电连接器盖
EP0991148A1 (en) * 1996-03-21 2000-04-05 Framatome Connectors Japan Ltd. Connector
CN1905281A (zh) * 2005-07-28 2007-01-31 京瓷爱克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便携式终端
JP2009164145A (ja) * 2009-04-24 2009-07-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5702A (en) 1995-04-07 1998-04-0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Lever type connector
JP4009111B2 (ja) * 2002-01-21 2007-11-1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装置
JP2005235424A (ja) * 2004-02-17 2005-09-02 Yazaki Corp 電磁波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07220557A (ja) * 2006-02-17 2007-08-30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4650691B2 (ja) * 2006-03-03 2011-03-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構造
JP4962776B2 (ja) * 2007-04-06 2012-06-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632320B2 (ja) * 2007-11-09 2011-02-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機器用コネクタ
JP5569442B2 (ja) * 2011-03-15 2014-08-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機器用コネクタ
JP5862346B2 (ja) * 2012-02-13 2016-02-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移動支援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91148A1 (en) * 1996-03-21 2000-04-05 Framatome Connectors Japan Ltd. Connector
CN1229288A (zh) * 1998-03-13 1999-09-22 惠特克公司 电连接器盖
CN1905281A (zh) * 2005-07-28 2007-01-31 京瓷爱克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便携式终端
JP2009164145A (ja) * 2009-04-24 2009-07-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0983A (zh) * 2015-10-15 2018-06-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140983B (zh) * 2015-10-15 2020-03-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8461A (zh) 2015-05-20
US9331440B2 (en) 2016-05-03
JP6011516B2 (ja) 2016-10-19
JP2015095356A (ja) 2015-05-18
US20150132996A1 (en) 2015-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8461B (zh) 连接器
CN101390260B (zh) 连接器壳体的防水结构
CN103579870B (zh) 连接器
EP2456019B1 (en) Fluidproof connector
CN104638427B (zh) 设备用连接器
US9099814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header assembly
CN107112682B (zh) 连接器
US20170155208A1 (en)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3983548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5375182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80777A (zh) 屏蔽罩以及具有屏蔽罩的连接器
CN106256031B (zh) 蓄电模块
CN106299828B (zh) 接头连接器
CN204304093U (zh) 电连接器
CN105337082B (zh) 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5752769U (zh) 电连接器
CN104466564B (zh) 具有侧入口连接的电子模块
CN110383603A (zh) 具有外部部分的特定接地的电插头
CN108574180A (zh) 电连接器的装配构造以及电连接器模块的制造方法
JP5720590B2 (ja) コネクタ
CN104126252A (zh) 电线连接结构体、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备电线连接结构体的连接器、以及压接用模
CN207098127U (zh) 电连接器
CN101841100B (zh) 带敛缝外壳的电连接器和屏蔽电缆束
CN105322351B (zh) 连接器
CN107248637A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