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6252A - 电线连接结构体、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备电线连接结构体的连接器、以及压接用模 - Google Patents

电线连接结构体、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备电线连接结构体的连接器、以及压接用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6252A
CN104126252A CN201480000692.8A CN201480000692A CN104126252A CN 104126252 A CN104126252 A CN 104126252A CN 201480000692 A CN201480000692 A CN 201480000692A CN 104126252 A CN104126252 A CN 104126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contact
contact portion
electric wire
coated
cri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06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26252B (zh
Inventor
橘昭赖
水户濑贤悟
铃木烈
木原泰
折户博
川村幸大
外池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26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6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26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62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2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using a crimping slee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2Connections between conducto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aluminium or steel-core aluminium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提高电线连接结构体中的、压接部和被覆电线的绝缘被覆体之间的隔水性。电线连接结构体(10)具备:芯线部(101)被绝缘被覆体(102)被覆的被覆电线(100)、具有与芯线部(101)以及绝缘被覆体(102)连接的压接部(230)的端子(200)。压接部(230)具有包围被覆电线(100)的封闭截面形状。压接部(230)在压接状态下,压接部(230)的、与一对阴阳模具(300)的边界部分相对应的部分分别具有突出部(234)。在突出部(234)设置有至少一个推压部(235)。

Description

电线连接结构体、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备电线连接结构体的连接器、以及压接用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例如汽车用配线的连接器等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备电线连接结构体的连接器以及压接用模。
背景技术
装备在汽车等上的电气安装机器介由捆扎被覆电线而得的配线与其他电气安装机器、电源装置连接而构成电路。如专利文献1所述,配线在外壳内捆扎有多条被覆电线,在前端设置有连接器。像这样地,配线和电气安装机器、电源装置通过将分别安装的连接器彼此配对嵌合而连接。在连接器的内部,安装通过将被覆电线的芯线部(电线导体)和绝缘被覆体分别压接而进行支承的压接端子。作为压接端子,目前已知在压接部中被覆电线的芯线露出的结构(开放式桶形结构)。
因为这样的连接器在各种环境下使用,所以有时因环境气体的温度变化导致的结露等使得意料之外的水分附着于被覆电线的表面。水分顺着被覆电线的表面,侵入到连接器内部甚至压接端子时,存在自被覆电线的前端露出的芯线部的表面腐蚀的问题。特别是为了配线的轻质化而将被覆电线的芯线由铜变为铝、铝合金等轻的材料时,由铝系材料形成的芯线被连接于由铜系材料形成的压接端子。此时,如果水分等附着于芯线部和压接端子的连接部分,则容易发生异种金属接触腐蚀等电腐蚀。
于是,为了提高在压接部的隔水性,专利文献2提出将被覆电线的芯线露出部分及其附近的整个外周完全被模制树脂覆盖的技术。但是,在该结构中,压接端子增大与被模制树脂覆盖相当的量,还需要与此相对应地形成较大的连接器外壳,所以无法高密小型地形成配线。另外,因为模制成型在压接后对各个压接部进行处理,所以存在配线制造的工序增多以及作业繁琐等问题。
另外,作为实现与在压接部被覆电线的芯线露出的结构的开放式桶形结构相比隔水性高的连接的压接端子的种类,有将压接被覆电线的压接部形成为大致筒状的封闭式桶形结构(专利文献3)。作为该封闭式桶形结构的压接端子的一般压接方法,有进行模压使插入了被覆电线的压接端子的压接部缩径而进行压接的方法。
专利文献4记载的导体连接方法是在外周面安装有压缩用套环的压接端子的连接管部插通被覆电线的芯线部后,通过一对模将压缩用套环模压成截面六角形状,从而在维持截面为圆形的内周面形状的同时将连接管部缩径,而能够将芯线部均匀地压接。
另外,作为其他压接方法,有将插入了被覆电线100的压接端子200用一对阴阳模具300进行压接的方法(参见图8以及图9)。详细而言,通过由具有截面大致倒U字状的阴侧凹部321的阴模320和具有截面大致半圆形的阳侧凹部312的阳模310构成的一对阴阳模具300,将被覆电线100以及压接端子200夹入并压接,能够将压接部230缩径而将被覆电线100和压接端子200连接。此时,通过被压接端子200的压接部230压缩的绝缘被覆体102的回弹力,使得压接端子200和绝缘被覆体102无间隙地密接,确保隔水性。
然而,如图9所示,在用一对阴阳模具300将压接端子200压接时,因为压接端子200的压接部230按着一对阴阳模具300的形状塑性变形,所以在压接后的压接端子200的外周面,按着一对阴阳模具300的边界部分形成突出部234(参见图10)。
因为该突出部234与压接端子200的其他部分相比缩径率小,所以部分地减小与突出部234径向对置的绝缘被覆体102的压缩率。因此,与突出部234相对应的绝缘被覆体102的回弹力变小,在突出部的内表面和绝缘被覆体之间产生间隙,水分可能会沿着被覆电线100侵入到压接端子200的压接部230的内部。因为被覆电线的绝缘被覆体具有弹性,所以在压接初期,有时其表层部迎合被压缩的压接部的内表面形状而得到一定的密闭性能,但是在受到热负荷等时,在突出部的内表面部分,压接部的内表面和绝缘被覆体背离,压接部的隔水性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677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2224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33193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2434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对压接部内部的水分侵入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备电线连接结构体的连接器、以及压接用模。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电线连接结构体,上述电线连接结构体具备:导电性的芯线部被绝缘性的绝缘被覆体被覆的被覆电线和具有压接部的端子,该压接部与从绝缘被覆体的前端在被覆电线的长度方向露出规定长度的芯线部以及绝缘被覆体的前端附近连接,由一组压接模将端子的压接部和被覆电线压接而进行连接,其中,压接部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包围被覆电线的封闭截面形状,并且在压接部和被覆电线被压接的状态下,在压接部的、与上述一组压接模的边界部分对应的部分分别具有突出部,至少一方突出部具备至少一个被推压部。
在本发明中,“长度方向”是指端子的长度方向,另外,与配置在端子的压接部内的被覆电线的延伸存在方向也含义相同。“封闭截面形状”是指构成压接部的壁部不中断地环状延伸的形状。“被推压部”是指在压接部的与一组压接模的边界部分相对应的部分形成的突出部,用规定的模或工具朝向压接部内部的被覆电线进行阴刻而塑性变形的部分。
上述压接部可以为内部中空形状的封闭式桶形形式。上述一组压接模可以为具有能够对压接部进行模压而压接的内表面形状、被分割成两部分、三部分或四部分的压接模等。例如,可以使用内表面形状相同的一对压接模、由阳模和阴模构成的一对阴阳模具、或者从三个方向或四个方向夹持压接部而进行模压的压接模等。
上述封闭截面形状可以为将周向的两端部对接,彼此熔敷而形成的封闭截面形状,或者将周向的两端部叠合,将叠合的端部熔敷而形成一体的封闭截面形状等。
上述压接部的与一组压接模的边界部分对应的部分可以为对应于一组压接模的接合面的部分、或者与阴阳模具中的阳模压接的压接部的范围和阴模压接的压接部的范围的交界线附近对应的部分等。
上述被推压部可以形成在压接部的与一组压接模的边界部分对应的整个部分或者沿着压接部的与一组压接模的边界部分对应的部分间隔规定的间隔地形成多个。上述被推压部可以由与一组压接模不同的模或者一组压接模中压接后出现在边界部分的模形成。
根据本发明,能够制成可减少水分从压接部和绝缘被覆体之间的间隙侵入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具体而言,在通过一组压接模对压接部实施模压之际,因为压接部的一部分在与压接方向大体垂直的方向发生塑性变形,所以在压接状态下压接部的与一组压接模的边界部分对应的部分形成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
因此,在压接状态下压接部的与一组压接模的边界部分对应的部分成为与其他部分相比,绝缘被覆体的压缩率小的部分。换言之,压接部的与一组压接模的边界部分对应的部分有时因绝缘被覆体的回弹力不足而与绝缘被覆体的密接性降低。
因此,在压接状态下、压接部的与一组压接模的边界部分对应的部分,优选地形成对绝缘被覆体进行推压的被推压部,由此能够将绝缘被覆体中的压缩率小的部分进一步压缩而确保绝缘被覆体的回弹力。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电线连接结构体,能够使压接端子和绝缘被覆体间隙更小地密接,能够进一步提高压接部和绝缘被覆体之间的隔水性。
但是,例如在同时进行被覆电线和压接部的压接、被推压部的形成的情况下,因为压缩率局部升高,所以在压接部产生压缩所致的负荷高的部分,有可能发生压缩部位破裂、压接部的熔敷部位破裂。
因此,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在用一组压接模压接后,在压接部形成被推压部。由此,能够抑制在压接部局部地产生压缩所致的负荷高的部分,防止在压缩部位、熔敷部位发生破裂,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水分自压接部和绝缘被覆体之间侵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被推压部能够局部地形成在突出部。由此,能够容易地防止水分自压接部和绝缘被覆体之间侵入。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能够沿着压接部的与一组压接模的边界部分对应的部分,隔着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被推压部。由此,能够在压接部和绝缘被覆体之间将水分的侵入通路复杂化,能够更容易且更可靠地减少水分自压接部和绝缘被覆体之间侵入压接部的内部。此时,若压接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10mm左右,则上述规定的间隔、即在长度方向相邻的被推压部间的分隔距离,优选为0.3mm以上。原因在于,若该分隔距离低于0.3mm,则可能因推压时的负荷集中而导致在压接部无法维持均匀的压接。进而,设置多个被推压部时,被推压部优选在长度方向均等地设置于突出部,由此,能够在压接部和被覆电线之间实现更均匀的压接接合。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被推压部的深度可以为突出部的、没有形成被推压部的部位的外径的3%~20%。若被推压部的深度低于突出部的、没有形成被推压部的部位的外径的3%,则可能无法充分地获得由被推压部使压接部和被覆电线之间的间隙闭塞、提高隔水性的效果;若超过20%,则在压接部发生过度的变形、应变,隔水性反而可能降低。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被推压部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可以优选形成为被推压部的内表面向绝缘被覆体的中心突出的截面突出形状。即,压接部的内表面在形成有被推压部的区域相比与该被推压部邻接的区域向内侧突出。由此,能够由被推压部可靠地压缩绝缘被覆体,即,能够进一步增大绝缘被覆体的回弹力。由此,能够使压接端子的压接部和绝缘被覆体间隙更小地密接,能够更可靠地减少水分自压接部和绝缘被覆体之间侵入。
进而,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可以在压接部的与一组压接模的2处边界部分对应的两部分具备被推压部。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水分向压接部侵入。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电线连接结构体,所述电线连接结构体具备:导电性的芯线部被绝缘性的绝缘被覆体被覆的被覆电线和具有压接部的端子,所述压接部与从绝缘被覆体的前端在被覆电线的长度方向露出规定长度的芯线部以及绝缘被覆体的前端附近连接,由一组压接模将端子的压接部和被覆电线压接而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在被覆电线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压接部外周的线和突出部外表面的线的交点处的突出部外表面的线的切线交叉而形成的角度为钝角,由该切线在压接部侧形成突出部。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形成在压接部外周的突出部的前端的角度为钝角,能够改善被覆电线对压接部的迎合性。能够减小压接部和被覆电线之间的间隙,减少水分向压接部内部的侵入。由此,能够使压接部和芯线不发生电腐蚀,以良好的状态保持连接。
作为上述发明的优选方案,可以在压接部的芯线部侧前端、即相比被覆电线的前端更深处侧具备将长度方向的前端(压接部的端部)密封的密封部。由此,通过密封部,能够防止水分从压接部的芯线部侧的端部侵入。进而,能够通过密封部以及被推压部在压接部的两端部形成密封,能够使压接状态的压接部的内部处于密闭状态。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减少水分向压接部内部的侵入。因此,通过使压接状态的压接部的内部处于密闭状态,能够确保可靠的隔水性,能够确保更稳定的导电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可以使芯线部由铝系材料构成,并且至少压接部由铜系材料构成。由此,与芯线部由铜系材料构成的被覆电线相比能够实现轻质化,并且通过上述良好的隔水性,能够防止所谓的异种金属腐蚀(以下称为电腐蚀)。
详细而言,将目前用于被覆电线的芯线部的铜系材料替换成铝或者铝合金等铝系材料,将该铝系材料制芯线部压接于端子的情况下,通过与端子材料的镀锡、镀金、铜合金等贵金属接触,导致贱金属铝系材料被腐蚀的现象、即电腐蚀构成问题。
应予说明,电腐蚀是指水分附着于贵金属和贱金属接触的部位时,产生腐蚀电流,贱金属发生腐蚀、溶解、消失等的现象。该现象使得被压接在端子的压接部的铝系材料制导体部分腐蚀、溶解、消失,不久电阻就上升。结果,存在无法发挥充分的导电功能的问题。但是,通过上述良好的隔水性,与芯线部由铜系材料构成的被覆电线相比实现轻质化,同时能够防止所谓的电腐蚀。
另外,在上述发明的优选方案中,压接部能够具有将板材成型为筒状,通过焊接将接缝密封的结构。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是包围被覆电线的封闭截面形状的压接部。
进而,在上述发明的优选方案中,端子的压接部可以具有直径互不相同的2个以上部分,大直径部分被配置在电线插入口侧。由此,在除去被覆电线的前端部的被覆,将该端部插入到压接部时,电线的绝缘被覆在小直径部分和大直径部分之间被卡止,由此能够容易地将芯线部定位在压接部的规定部位(小直径部分)的正下方,进而能够实现压接部和芯线部的良好连接。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将上述电线连接结构体配置在连接器外壳内的连接器。根据本发明,不论构成压接端子和芯线部的金属种类如何,均可在确保稳定的导电性的同时将压接端子连接。
详细而言,例如,在将阴型连接器和阳型连接器彼此嵌合,而将配置在各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内的压接端子彼此连接时,能够在确保良好的隔水性的同时,将各连接器的压接端子彼此连接。因此,连接器能够确保具备可靠的导电性的连接状态。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所述电线连接结构体具备:导电性的芯线部被绝缘性的绝缘被覆体被覆的被覆电线、具有与从绝缘被覆体的前端在被覆电线的长度方向露出规定长度的芯线部以及绝缘被覆体的前端附近连接的压接部的端子,由一组压接模将端子的压接部和被覆电线压接而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使用压接部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包围被覆电线的封闭截面形状的端子,将该压接部和被覆电线压接,从而在压接部的、与一组压接模的边界部分对应的部分分别形成突出部,在至少一方的突出部形成被推压部。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所述电线连接结构体具备:导电性的芯线部被绝缘性的绝缘被覆体被覆的被覆电线、具有与从绝缘被覆体的前端在被覆电线的长度方向露出规定长度的芯线部以及绝缘被覆体的前端附近连接的压接部的端子,由一组压接模将端子的压接部和被覆电线压接而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在被覆电线的与长度方向的垂直面,压接部外周的线和突出部外表面的线的交点处的突出部外表面的线的切线交叉形成的角度为钝角,由该切线在压接部侧形成突出部。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压接用模,是用于在压接端子的压接部的内侧配置被覆电线、使该压接部与被覆电线的芯线以及绝缘被覆体压接的压接用模,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用于将压接部以及被覆电线夹入并进行压接的凹部的第1模以及第2模,设置在第1模以及第2模中的至少一方、在压接时至少压接部的一部分进入的泄力部,在被覆电线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由凹部的形成面和泄力部的形成面的交点形成的直线交叉而形成的角度为钝角,由该直线在凹部侧形成泄力部。
根据本发明,压接用模能够通过泄力部形成上述突出部,能够将压接部和被覆电线之间密闭。由本发明的压接用模制造的连接结构能够如上所述地防止电腐蚀。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减少水分自压接部和绝缘被覆体之间侵入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备电线连接结构体的连接器以及压接用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线连接结构体自上方观察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B部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被覆电线以及压接端子自上方观察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就压接部的焊接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5是图4中的Z部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的A-A向视截面图。
图7是表示在压接部插入了被覆电线的压接前状态的A-A向视截面图。
图8是说明压接部的压接工序中的第1阶段的说明图。
图9是说明压接部的压接工序中的第2阶段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在压接部压接了被覆电线的状态的A-A向视截面图。
图11是说明突出部的拉深工序中的第1阶段的说明图。
图12是说明突出部的拉深工序中的第2阶段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阴型连接器和阳型连接器的连接对应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14是将被推压部仅设置在单方突出部的另一电线连接结构体的A-A向视截面图。
图15是表示在压接部具有阶梯差的另一压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连接器部为阳型端子的另一压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18是沿着图17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19是表示图17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要部的底面图。
图20是沿着图17中的C-C线的截面图。
图21是沿着图17中的D-D线的截面图。
图22是表示图17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中优选使用的压接装置的前方侧的立体图。
图23是图22的压接装置的侧面图。
图24是表示图17的电线连接结构体装配前的压接端子以及电线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进一步其他实施方式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26是沿着图25的E-E线的截面图。
图27是图26中的被圆形虚线包围的部位的放大图。
图28是表示突出部的前端呈圆弧形的例子的、与图27同样的部位的放大图。
图29是表示突出部的前端平坦的例子的、与图27同样的部位的放大图。
图30是表示由曲线构成的突出部的、与图27同样的部位的放大图。
图31是表示在压接部和被覆电线之间产生间隙的压接部的横截面图。
图32是图31中的被圆形虚线包围的部位的放大图。
图33是表示图25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中能够使用的模的截面图。
图34是表示第1模和第2模的接触部分的、图33中的被圆形虚线包围的部位的放大图。
图35是表示在泄力部具有曲线的模的、与图34同样的部位的放大截面图。
图36是说明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压接部插入被覆电线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7是说明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压接部插入了被覆电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8是表示相对于第2模驱动第1模,由第1模和第2模将压接部压接的样态的截面图。
图39是表示在压接后第1模自第2模离开的样态的截面图。
图40是表示在第1模的凹部插入压接部等、将第2模插入到第1模的凹部的样态的截面图。
图41是表示在压接后第2模自第1模离开的样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首先,使用图1~图6详细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应予说明,图1表示电线连接结构体1自上方观察的外观立体图,图2表示图1中的B部的放大图,图3表示被覆电线100以及压接端子200自上方观察的外观立体图,图4以及图5表示就压接部230的焊接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6表示图1中的A-A向视截面图。
另外,在图1中,箭头X表示长度方向(以下称为“长度方向X”),箭头Y表示宽度方向(短边方向)(以下称为“宽度方向Y”)。进而,在长度方向X,以后述的连接器部210侧(图1中的左侧)为前方,相对于连接器部210,以后述的被覆电线100侧(图1中的右侧)为后方。并且,以图1中的上侧为上方、图1中的下侧为下方。
电线连接结构体1如图1所示由被覆电线100、对被覆电线100进行模压而压接的压接端子200构成。被覆电线100如图3所示,将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多个导线束101a捆扎而得的芯线(芯线部)101用由绝缘性树脂形成的绝缘被覆体102被覆而构成。芯线部101也可以由1条粗导线束构成。芯线部101可以为公知的各种金属制、例如铜制或铜合金制,为了轻质化,可以为铝制或铝合金制。另外,例如,芯线部101的粗细可以对应于流通电流等适当设定,例如可以使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芯线部的面积合计值为0.75mm2、1.00mm2、1.25mm2、2.00mm2、2.50mm2、3.00mm2等。芯线部101可以通过捻合导线束101a而构成。但是,图中为了简单化而没有给出加捻的样态。被覆电线100从绝缘被覆体102的前端在长度方向X露出规定长度的芯线部101。
应予说明,作为铝制芯线,例如可以使用含铁(Fe)、铜(Cu)、镁(Mg)、硅(Si)、钛(Ti)、锆(Zr)、锡(Sn)、锰(Mn)等的铝合金芯线。可以将7~19根这样的铝芯线捻合用作芯线部。作为绝缘被覆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为主成分的材料、以聚氯乙烯(PVC)为主成分的材料等。
在本例中,如图1以及图3所示,压接端子200是阴型端子,从长度方向X的前方向后方一体地具备允许插入阳型端子(参见图16)的凸型翼片的箱形连接器部210、在连接器部210的后方(电线侧)隔着规定长度的过渡部220配置的压接部(筒形部)230。压接部230是在压接端子200中被覆电线100的端部被压接接合的部位。压接部230具有在压接前允许在长度方向X的一端(后端)插入被覆电线100的端部的开口(插入口),长度方向X的另一端(前端)被连接在过渡部220,并被闭塞。
压接端子200为了确保导电性和强度而基本上由金属材料(铜、铝、钢或以它们为主成分的合金等)基材制造。但是,为了确保压接端子所要求的各种特性,例如可以在压接端子200的一部分或全部使用实施了镀锡(镀Sn)、镀银、镀金等的金属部件。压接端子200是将规定的金属部件(例如表面实施了镀锡(镀Sn)的黄铜等铜合金)的板材(未图示)冲裁成平面展开的端子形状后,弯曲加工成由中空四棱柱体的箱体部210和后方观察大致O型的压接部230构成的立体端子形状,并且将实施了弯曲加工的压接部230的端部彼此焊接而构成的封闭式桶形端子。优选的焊接法是激光焊接,特别是利用光纤维激光器的激光焊接。当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公知焊接法进行。或者,也可以用钻头等将实心的金属柱体穿孔,由平板进行拉深加工,由此形成筒状压接部230。由此,为使水分等不从外部侵入,压接部230被构成为被覆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102被全周封闭包围。应予说明,压接端子200和被覆电线100的芯线部101即使都是铝,也可能因微妙的合金组成差异而导致它们的接合部发生腐蚀。因为只要压接部230能够将被覆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102以全周密接状态包围,就能够对腐蚀起到一定的效果,所以不必一定是圆筒,可以根据情况为椭圆管、矩形管。另外,压接部230的直径也不必固定,直径可以在长度方向变化。但是,压接部230优选具有如后所述在压接时其内表面能够与被覆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102的表面充分紧密地连接的形状。
连接器部210如图3以及图4所示由将连续设置在底面部211的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部的侧面部212中的一方弯折成与另一端部重合,从长度方向X的前方侧观察大致为矩形的倒放位置的中空四棱柱体构成。连接器部210可以不是箱形,而是大致U字状或者环状的平板等。
进而,在连接器部210的内部,具备在底面部211中的长度方向X的前方侧延伸设置,向长度方向X的后方弯折而形成,接触被插入的阳型端子的插入翼片(参见图16)的弹性接触片213。应予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弹性接触片213的详细图示。
压接部230如图1以及图3所示一体地具有将绝缘被覆体102压接的被覆压接部分231和将露出的芯线部101压接的导体压接部分232,并且具有将比导体压接部分232靠前方的端部压溃成略平板状地变形而成的密封部233。通过在导体压接部分232,将构成压接部230的金属基材(或者金属部件)和被覆电线100的露出芯线101机械性地压接接合而同时确保电接合。在被覆压接部分232,构成压接部230的金属基材(或者金属部件)和被覆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102被机械性地压接接合,防止被覆电线100抽出,并且在压接部230和被覆电线100的绝缘被覆102之间形成密封。压接部230的压接加工通过基材、电线(芯线)的塑性变形进行。因此,压接部230必须按能够实施压接加工来设计壁厚,但是因为能够通过人力加工、机械加工等自由地进行接合,所以没有特别限定。
该压接部230如图4以及图5所示,将冲裁成端子的展开形状的由铜合金等形成的板材按照以比被覆电线100的外径略大的内径包围被覆电线100的外周的方式形成圆形,并且将形成圆形的端部230a、230b彼此对接,沿着长度方向X的焊接部位W1焊接,形成后方观察大致O型(参见图7)。换言之,压接部230将宽度方向Y的截面(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封闭截面形状。
进而,压接部230的密封部233如图4所示,沿着宽度方向Y的焊接部位W2进行焊接而密封,以将压接部230的长度方向X的前端闭塞。即,压接部230将长度方向X的前端、以及端部230a、230b彼此熔敷而进行闭塞,形成为在长度方向X的后方具有开口的大致筒状。
并且,在压接部230中的被覆压接部分231,如图1以及图6所示,形成在将压接部230和被覆电线100压接的压接状态下,向宽度方向Y的外侧突出的突出部234和将突出部234的规定部位向宽度方向Y的内侧推压而使其塑性变形的被推压部(拉深部)235。应予说明,随后对突出部234以及被推压部235进行详细说明。
接下来,使用图7~图12详细地说明在这样构成的压接端子200的压接部230中插入被覆电线100、并且对压接部230进行模压而压接、制造电线连接结构体1的工序。
应予说明,图7表示在压接部230插入被覆电线100、压接前的状态的A-A向视截面图,图8表示说明压接部230的压接工序中的第1阶段的说明图,图9表示说明压接部230的压接工序中的第2阶段的说明图。进而,图10表示将被覆电线100压接于压接部230的状态的A-A向视截面图,图11表示说明突出部234的推压(或拉深)工序中的第1阶段的说明图,图12表示说明突出部234的推压工序中的第2阶段的说明图。另外,图10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压接前的被覆压接部分231的内外周形状以及绝缘被覆体102的外周形状。
首先,相对于压接端子200的压接部230,如图3所示,从长度方向X的后方插入在前端部使芯线101露出的被覆电线100。此时,如图7所示,因为压接部230的内径比被覆电线100的外径略大地形成,所以被覆电线100被松松地插入压接部230。
然后,如图8所示,用作为一组压接模的一对阴阳模具300在上下方向对插入了被覆电线100的压接部230的被覆压接部分231进行模压,将绝缘被覆体102和压接端子200压接。应予说明,虽然省略详细说明,但压接部230的导体压接部分232也通过适当的压接模进行模压,将芯线部101和压接端子200压接。因为承担电连接,所以通常部分地实施强加工。此时,芯线部101的各导线束101a只要不断线即可,也可以不保持原有形状。即,各导线束101a可以在压接时被压溃而塑性变形。应予说明,在附图中,为了简单化,没有特别给出压接后的芯线部101的压接部分的样态。
如图8以及图9所示,一对阴阳模具300由具有可压接被覆压接部分231的长度方向X的长度、被上下双分割的阳模310和阴模320构成。
阳模310形成为宽度方向Y的截面形状具有比压接端子200中的压接部230的外径略小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的大致矩形截面。在阳模310的上表面形成截面大致半圆形状的阳侧凹部312,该阳侧凹部312存在于设置在宽度方向Y的两端的平面部311之间,以比压接部230的外径略小的直径向下方凹设。
阴模320通过具有阳模310可嵌合的尺寸、以比压接部230的外径略小的直径呈大致倒U字状地凹设的阴侧凹部321,将宽度方向Y的截面(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门型形状。应予说明,在将阳模310和阴模320在上下方向组合时,阳侧凹部312以及阴侧凹部321形成为截面大致圆形的内表面形状。
使上述一对阴阳模具300从上下方向对插入了被覆电线100的压接部230的被覆压接部分231进行推压而模压时,如图9所示,被覆压接部分231按照一对阴阳模具300的内表面形状发生塑性变形。
更详言之,如图9以及图10所示,被覆压接部分231的内周面缩径,以便向被覆电线100的中心压缩被覆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102。另一方面,被覆压接部分231的外周面顺着阳侧凹部312以及阴侧凹部321缩径,并且由阳模310的平面部311和截面大致倒U字状的阴侧凹部321,在与阳侧凹部312以及阴侧凹部321的2处边界部分对应的部分分别形成在宽度方向Y突出并在长度方向X延伸的突出部234。
然后,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使用一对拉深模(推压模)330对压接状态的被覆压接部分231的突出部234进行形成被推压部235的拉深加工(压入加工)。此时,压接端子200处于被对导体压接部分232实施了模压的压接模支承的状态。
如图11所示,一对拉深模330在宽度方向Y的截面中配置在从被覆电线100的中心通过突出部234的延长线上,并且形成为与突出部234对置的面朝向突出部234突出成截面大致半圆状的截面形状。
应予说明,虽然省略详细图示,但一对拉深模330以与图1中的被推压部235相对应的长度方向X的长度形成,并且在长度方向X隔着规定的间隔配置有2个。
这一对拉深模330如图12所示向被覆电线100的中心移动,并且向移动方向M推压压接状态的被覆压接部分231的突出部234,使其塑性变形。此时,一对拉深模330将被覆压接部分231推压至与突出部234对置的被覆压接部分231的内表面向被覆电线100的中心突出地设置。
然后,从被覆压接部分231释放一对拉深模330时,如图2以及图6所示,在被覆压接部分231中的突出部234,在长度方向X隔着规定间隔的位置形成被推压部(拉深部)235。该被推压部235如图6所示形成为被覆压接部分231的内表面向被覆电线100的中心突出地设置的截面突出形状。即,压接部230的内表面在形成了被推压部235的区域,相比邻接于该被推压部235的区域向径向内侧突出。
像这样地构成对压接端子200的压接部230进行模压、将被覆电线100压接而连接、并且确保了芯线部101和压接端子200的导电性的电线连接结构体1。
然后,使用图13说明将上述电线连接结构体1安装在连接器外壳的内部的连接器。应予说明,图13是表示阴型连接器11和阳型连接器21的连接对应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1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阳型连接器21。
阴型连接器外壳12在内部具有可沿着长度方向X安装压接端子200的多个开口,宽度方向Y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箱体形状。将上述多个电线连接结构体1沿着长度方向X安装到这样的阴型连接器外壳12的内部,构成具备阴型连接器11的配线10。
另外,对应于阴型连接器外壳12的阳型连接器外壳22与阴型连接器外壳12同样地在内部具有可安装压接端子200的多个开口,宽度方向Y的截面形状为大致矩形形状,按可凹凸对应地连接于阴型连接器外壳12的方式形成。
将由阳型压接端子(参见图16)构成的压接连接结构体1沿着长度方向X安装到这样的阳型连接器外壳22的内部,构成具备阳型连接器21的配线20。然后,通过将阴型连接器11和阳型连接器21嵌合,将配线10和配线20连接。
实现以上构成的电线连接结构体1以及阴型连接器11能够减少水分等从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102和压接部230之间的微小间隙侵入压接部230内部。即,能够确保电线连接结构体1的绝缘被覆体102侧(后端侧)的隔水性。具体而言,通过一对阴阳模具300对压接部230进行模压时,因为压接部230的一部分在与上下方向大致正交的宽度方向Y发生塑性变形,所以在压接状态下压接部230的与一对阴阳模具300的2处边界部分(啮合部位)对应的部分分别形成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234。随之,在压接部230的、与突出部234对应的内表面部分形成缩颈部或凹部,有时在压接部230和绝缘被覆体102之间产生间隙(参见图31的间隙V)。
因此,在压接状态下,压接部230的突出部234成为与其他部分相比绝缘被覆体102的压缩率小的部分。换言之,压接部230中的突出部234的范围是绝缘被覆体102的回弹力不足、与绝缘被覆体102的密接性降低的部分。因为这样的密接性降低的部分(上述间隙V)从压接部230的开口端(后端)至少连续形成至绝缘被覆体102的前方端边缘,所以存在水分等经由该密接性降低的部分侵入、水分附着于压接部230内部的露出芯线101的可能性。
因此,通过形成在压接状态下相对于压接部230的突出部234推压绝缘被覆体102的被推压部235,能够进一步压缩绝缘被覆体102中的压缩率小的部分,确保绝缘被覆体102的回弹力。
由此,能够使压接端子200的压接部203和绝缘被覆体102间隙更小地密接。另外,即使在压接部230和绝缘被覆体102之间产生上述连续的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被推压部235使这样的间隙在中途闭塞而成为不连续状态。万一在被覆压接部分231,被覆压接部分231和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102之间产生由突出部234所致的间隙,也因为间隙被被推压部235阻断,所以来自外部的水分难以到达压接部230内的芯线101。而且,这样的水分侵入的防止在电线连接结构体1受到热负荷时也有效。原因在于,即使热负荷使得在突出部234的区域内被覆压接部分231和绝缘被覆体102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下,间隙也会被被推压部235阻断。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连接结构体1以及该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来自压接部230的绝缘被覆体102侧的隔水性。
例如同时进行被覆电线100和被覆压接部分231的压接、被推压部235的形成时,因为压缩率局部升高,所以在被覆压接部分231形成压缩导致的负荷高的部分,有可能发生压缩部位破裂、压接部230的熔敷部位破裂。
针对于此,在由一对阴阳模具300进行压接后,在被覆压接部分231形成被推压部,由此抑制在被覆压接部分231局部地生成压缩导致的负荷高的部分,能够防止在压缩部位、熔敷部位发生破裂,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分从压接部230和绝缘被覆体102之间侵入。
上述被推压部235的深度h优选为压接后的被覆压接部分231的宽度(外径)d的3%~20%。此处,深度h是指沿着半径方向测定从突出部235的顶点到被推压部235的底部的距离时的长度,宽度d是指在没有形成被推压部235的部位的突出部234的外端间的长度(参见图6)。优选这样的深度h的理由是被推压部235的深度h低于被覆压接部分19的宽度d的3%时,可能无法充分阻断连续的上述间隙,若超过20%,则可能因负荷集中而不能维持被覆压接部分231的均匀压接,在被覆压接部分231和绝缘被覆体102之间反而产生间隙,密闭性受损。
另外,通过沿着压接部230的突出部234中的长度方向X隔着规定间隔具备多个被推压部235,能够重叠地阻断对应于突出部234在压接部230和绝缘被覆体102之间能够产生的间隙,所以能够更容易且更可靠地减少水分自绝缘被覆体102向压接部230内部侵入。具体而言,因为在上下方向将压接部230压接,所以突出部234成为被覆电线100的长度方向X。因此,通过在压接部230中的突出部234上局部地形成多个被推压部235,能够容易地减少水分从压接部230和绝缘被覆体102之间侵入。
进而,通过沿着压接部230中的突出部234隔着规定间隔形成多个被推压部235,能够使压接部230和绝缘被覆体102之间的水分侵入通路复杂化,能够更容易且更可靠地减少水分自压接部230和绝缘被覆体102之间侵入到压接部230的内部。
进而,设置多个被推压部235时,若压接部230的长度方向X的长度为10mm左右,则在长度方向X相邻的被推压部235间的分隔距离优选为0.3mm以上。原因在于,若该分隔距离低于0.3,则推压时的负荷集中导致无法在被覆压接部分231维持均匀的压接。
进而,设置多个被推压部235时,被推压部235优选在长度方向X均等地配置于被覆压接部分231,由此,能够在被覆压接部分231和绝缘被覆体102之间实现更均匀的压接接合。
进而,相对于左右的突出部234分别设置被推压部235时,在宽度方向Y对置的被推压部235可以按长度方向X的位置彼此一致进行设置。
另外,通过将被推压部235中的短边方向的截面(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截面)形状形成为被推压部235的内表面向绝缘被覆体102的中心突出的截面突出形状,能够由被推压部235可靠地压缩绝缘被覆体102,即,能够进一步增大绝缘被覆体102的回弹力。由此,能够将压接端子200和绝缘被覆体102更无间隙地压接,能够进一步提高密接性。因此,通过在压接部230的内部,可靠地压缩绝缘被覆体102,能够更可靠地减少水分自绝缘被覆体102侵入。
另外,在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线连接结构体1的端子200的压接部230的一端设置密封部233。通过具备密封部233,能够防止水分自压接部230中的过渡部220侧(前方侧)侵入。进而,通过密封部233以及被覆压接部分231的被推压部235,能够使压接状态的压接部230的内部为密闭状态。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水分侵入到压接部230的内部。因此,通过使压接状态的压接部230的内部为密闭状态,能够确保可靠的隔水性,并且能够确保更稳定的导电性。
另外,因为被推压部235在被覆电线100和压接端子200之间实现额外的压接,所以能够构成可确保可靠的隔水性的电线连接结构体1。因此,电线连接结构体1能够确保稳定的导电性。
另外,由铝或铝合金构成被覆电线100的芯线部101(各导线束101a),并且由铜或铜合金构成压接部230的基材时,与由铜或铜合金形成芯线部101的被覆电线相比,能够轻质化。进而,通过由密封部233以及被覆压接部分231的被推压部235获得的良好隔水性,能够防止由异种金属构成的压接端子200和被覆电线100导致的电腐蚀的发生。
另外,通过构成将电线连接结构体1中的压接端子200配置在阴型连接器外壳12内的阴型连接器11,在将阳型连接器21的压接端子连接于配置在阴型连接器外壳12内的压接端子200时,能够在确保隔水性的同时将阳型连接器21的压接端子200连接于阴型连接器11。因此,阴型连接器11能够确保具备可靠的导电性的连接状态。
本发明能够如上所述地实施,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可进行各种变形以及变更。
例如也可以如图15所示,在与被覆电线压接前的状态下,压接端子400在压接部430具有阶梯差形状(有2处以上管径不同的部分的形状)。具体而言,压接部430是过渡部420侧被闭塞的筒部件,可以具备与未图示的被覆电线的绝缘被覆体压接的被覆压接部分431、从插入口434侧向过渡部420侧缩径的缩径部432、与电线的导体压接的导体压接部分433、从插入口434侧向过渡部420侧进一步缩径并且其端部通过焊接而闭塞的缩径部435。
通过像这样地压接部430具有阶梯差形状,在将被覆电线端部的被覆除去,将该端部插入压接部430时,电线的绝缘被覆被缩径部432卡止,由此使绝缘被覆体位于被覆压接部分431的正下方,芯线位于导体压接部分433的正下方。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电线端部的定位,能够可靠地进行被覆压接部分431和绝缘被覆的压接、以及导体压接部分433和导体的压接,能够同时实现良好的隔水性以及电连接,实现优良的密接性。
另外,图1的压接端子中,连接器部是箱形的阴型端子,但不限定于此,连接器部也可以是阳型端子。具体为图16所示的压接端子500,可以具备与未图示的电线压接的筒状的压接部530、介由过渡部520与该压接部530一体地设置并与未图示的外部端子电连接的连接器部510。该连接器部510具有长条状的连接部(连接翼片)510a,沿着长度方向插入该连接部510a是外部端子的未图示的阴型端子,由此与阴型端子电连接。
使用图15、图16所示的压接端子400、500时,压接部430、530的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截面形状也是包围上述被覆电线的封闭截面形状。另外,压接部430、530和被覆电线压接的状态下,在压接部430、530具有突出部(省略图示),在至少一方的突出部设置至少一个被推压部(省略图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制成隔水性提高的电线连接结构体。
应予说明,在以上描述的全部实施方式中,被覆电线100中的芯线为铝合金,压接端子200为黄铜等铜合金,但不限定于此,被覆电线100中的芯线部101以及压接端子200可以由黄铜等铜合金、铝合金等相同金属构成。
另外,将冲裁成端子的展开形状的铜合金条(板材)的一部分形成圆形,将形成圆形的部分的对置的端部230a、230b彼此对接,进行熔敷而形成压接部230,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将形成圆形的部分的对置端部叠合、进行熔敷而一体化的封闭截面形状的压接部。
另外,由按被覆压接部分231和导体压接部分232成为大致相同直径的尺寸冲裁的铜合金条(板材)形成压接部230,但不限定于此,可以由按被覆压接部分231以及导体压接部分232的内径分别成为不同的尺寸冲裁的铜合金条(板材)形成压接部230。另外,在压接部230的过渡部220侧前端形成密封部233,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其他部件(省略图示)密封压接部230的过渡部220侧部分。
另外,使用被双分割的一对阴阳模具300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具有能够对被覆压接部分231进行模压而压接的内表面形状、被三分割或者四分割的压接模等。例如,也可以为内表面形状相同的一对压接模、或者从三个方向或四个方向夹持被覆压接部分231而进行模压的构成的压接模等。在该情况下,只要在通过各个成对的模形成在压接部230的突出部234设置被推压部235即可。特别优选相对于接近被覆电线的插入口的突出部234,设置被推压部235。
此时,例如在内表面形状相同的一对压接模的情况下,如果对插入了被覆电线100的压接端子200进行模压,则因为压接部230按向一组压接模的接合面流动的方式发生塑性变形,所以压接部230中的与一组压接模的边界部分对应的部分无法将绝缘被覆体102充分压缩。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地形成被推压部235,压接端子200的压接结构能够防止水分自绝缘被覆体102侵入。
另外,在突出部234的长度方向X隔着规定间隔形成被推压部235,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按将突出部234整体向被覆电线100的中心推压的方式形成被推压部235。
另外,由一对阴阳模具300对被覆压接部分231进行模压,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一对阴阳模具300对被覆压接部分231以及导体压接部分232进行模压。
另外,将压接被覆压接部分231的一对阴阳模具300释放后,由一对拉深模330形成被推压部235,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由一对阴阳模具夹持被覆压接部分231的状态下,朝向突出部234出现一对拉深模而形成被推压部235。
另外,在由一对阴阳模具300压接的被覆压接部231形成2处被推压部235,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表示其他电线连接结构体的A-A向视截面图的图14所示,在压接的被覆压接部分231的2个突出部234中的一方形成被推压部235。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给出相对于一个突出部234设置2个被推压部235的例子,但是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被推压部235。
接下来,参照图17~图23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在压接部形成被推压部的模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压接端子、被覆电线的主要结构、构成材料能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图17以及18给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电线连接结构体60。该电线连接结构体60是在压接端子600的压接部630压接连接被覆电线100的露出芯线101而成的。应予说明,在图18的截面图中,为了简便,没有详细地示出压接在导体压接部632的各导线束101a的样态。实际上,在压接后导线束101a也可以不具有原本的形状,即压接时可以被压溃而塑性变形。
压接端子600一体地具有箱形的连接器部610、位于该连接器部610的后方(电线侧)的一端闭塞型的筒状压接部630、将上述连接器部610以及压接部630彼此连接的略平坦的过渡部620。压接部630具有被压接于被覆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102的被覆压接部分631和被压接于在前端部从绝缘被覆体102露出的芯线101的导体压接部分632和邻接过渡部620地设置的密封部633。
在本例中,连接器部610是允许插入阳型端子等的插入翼片(参见图16)的阴型端子,该连接器部610的细部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代替阴型连接器部610,设置例如图16所示的阳型端子的插入翼片。
如参照图8以及图9在前文所说明地,在筒状的压接部630,通过一组压接模(例如上述的阴阳模具300)进行模压时,有时在阴模320和阳模310的边界部分(啮合部位),在筒状压接部630的厚壁部分随着缩径产生的压缩应力集中,在筒状压接部630的内表面上形成在端子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缩颈部或凹部,在压接部630和被覆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102之间产生间隙(参见图31的间隙V)。因为像这样地形成的间隙从压接部630的开口端至少连续形成至绝缘被覆体102的前方端边缘,所以存在水分介由该连续的间隙,附着于压接部630内部的露出芯线的问题。应予说明,突出部634本身也不是不可能不形成,但存在设计或制造的复杂化、压接性降低的可能。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图21所示,在被覆压接部分630的、至少一方(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方)的突出部634设置至少一个(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各突出部634设置2个)被推压部(压入部)635。应予说明,该被推压部635例如可通过施加外压而设置。通过这样的构成,在被覆压接部分631,在长度方向X连续地形成的突出部634内表面的间隙(参见图16的间隙V)结果因被推压部635而成为不连续状态,所以被覆压接部分631的密闭度提高,能够减少自被覆压接部分631中的被覆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102和压接端子600之间的间隙的水分侵入。另外,即使万一在被覆压接部分631发生突出部634的成型不良、在被覆压接部分631和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102之间形成间隙,间隙也会被被推压部635阻断,因此来自外部的水分变得难以到达压接部630的导体压接部分632。进而,这样的水分侵入的减少在电线连接结构体60受到热负荷时也有效。原因在于,即使在最初使用时压接部630和绝缘被覆体102之间无间隙,因热负荷而在突出部634的内表面区域内被覆压接部分631和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102之间产生间隙时,该间隙在被推压部635的部位依然保持被阻断的状态。
但是,上述被推压部635的深度h优选为被覆压接部分631的、没有形成被推压部635的部位的宽度(外径)d的3%~20%。原因在于,被推压部635的深度h低于被覆压接部分631的宽度d的3%时,有可能无法充分阻断突出部634内表面的、连续间隙,若超过20%,则有可能因负荷集中而无法维持被覆压接部分631的均匀压接,在被覆压接部分631和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102之间产生间隙,破坏密闭性。
另外,如图示例所示,被推压部635优选相对于一个突出部635设置多处,由此,能够重叠地阻断突出部635内表面的间隙,因而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密闭性,并且,即使一个被推压部635发生成型不良,也可以由其他被推压部635补偿密闭性。
进而,设置多个被推压部635时,在长度方向X相邻的被推压部634间的分隔距离L优选为0.3mm以上。原因在于,若该分隔距离L低于0.3,则有可能因负荷集中而导致在被覆压接部分631无法维持均匀的压接。
进而,在设置多个被推压部635时,被推压部635优选在长度方向X均等地配置于被覆压接部分631,由此,能够在被覆压接部分631和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102之间实现更均匀的压接接合。
进而,相对于左右的突出部634设置被推压部635时,在宽度方向Y对置的被推压部635可以按长度方向X的位置彼此一致的方式设置。
接着,说明该构成的电线连接结构体60的制造方法之一例。首先,由金属制(铜合金、铝合金、钢等)的板材(条材)冲裁相当于压接端子630的展开形状的规定平面形状,如图24所示,对其进行弯曲加工,形成箱状连接器部610以及筒状压接部630。压接前的压接部630为能够顺利地插入电线100的开口直径。此时,因为压接部630通过自平面形状开始的弯曲加工而成为截面C字状,所以通过对接缝进行焊接而接合,形成密封结构。优选的焊接法是激光焊接,特别是利用光纤维激光器的激光焊接。当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公知焊接法进行。或者,也可以将实心的金属柱体用钻头等进行穿孔,或由平板进行拉深加工,从而形成筒状的压接部630。
接下来,使用压接装置进行压接部的压接,在说明之前,列举能够用于本发明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实施的压接装置。
首先,此处使用的压接装置700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具备将压接端子600的压接部630压接的、作为一组压接模的压接模752,该压接模752具有支承压接部630的下表面的承模(平台,anvil)754和使压接部630在缩径方向变形的推压模(压折机,crimper)756。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模的形状复杂,所以不称为阳模、阴模。
承模754在长度方向X前后一体地具备:具有支承压接部630的导体压接部分632的截面大致U字状的支承沟758a的前侧支承部758、对被覆压接部分631进行支承的截面大致U字状的后侧支承部760。前侧支承部758和后侧支承部760可以分开。
推压模756在长度方向X前后一体地具备:通过推压使导体压接部分632塑性变形的前侧推压部762、通过推压使被覆压接部分631塑性变形的截面大致倒U字状的后侧推压部764。前侧推压部762使对压接部630的导体压接部分632进行推压的凸部762a向承模754突出。前侧推压部762和后侧推压部764可以分开。
另外,压接装置700具备作为与压接模752的长度方向X的后方邻接地配置的推压模的压溃模766、768。此处,压溃模766、768在左右两侧彼此对置地分别设置,将被推压部635仅相对于一方突出部634进行设置时,压溃模766、768也可以为一个。此时,被覆压接部分631的、没有形成被推压部635的一侧可以被未图示的支持模支持。各压溃模766、768分别具有2个前端大致V字状(或U字状)的压溃刃770,该压溃刃770用于将在被覆压接部分631对应于后侧推压部764和后侧支承部760的边界部分形成的突出部634压溃而使其塑性变形。左右(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对置的压溃刃770彼此位于同一条线上。
使用这样构成的压接装置700对压接端子600的压接部630进行压接加工时,如图24所示,在电线前端部将绝缘被覆体102剥开而露出了芯线101的电线100的端部通过电线插入口630a(图17)被插入到规定位置的压接部630被承模754的前侧支承部758和后侧支承部760支承后,如图22以及图23的箭头所示地由承模754和推压模756从上下方向加压而压接。由此,压接部630的导体压接部分631将电线100的露出芯线101压接,并且压接部630的被覆压接部分631将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102压接。
通过压接部630的压接加工,在压接部630的被覆压接部分631的左右侧部,由被摄入承模754和推压模756之间的被覆压接部分631的厚壁部分分别形成在长度方向X连续延伸的突出部634。位于左右的突出部634彼此隔开约180度的角度间隔而形成。
像这样地通过压接模752将被覆压接部分631压接后,通过未图示的抓持夹具等使电线连接结构体60自动地移动至长度方向X后方的压溃模766、768的位置。这样的电线连接结构体60的移动以及定位也可以手动进行。然后,使在宽度方向Y对置的压溃模766、768在图22的箭头方向(宽度方向Y)向被覆压接部分631的突出部634移动,使压溃刃770深入被覆压接部分631的突出部634,能够形成上述被推压部635。
接下来,参照图25~图41,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其制造方法及其制造中能够使用的压接用模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说明不必在压接部的突出部形成上述被推压部、但能够提高压接部的隔水性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其制造方法以及压接用模。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压接端子、被覆电线的主要结构、构成材料能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图25以及图2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线连接结构体80将压接端子800的压接部830压接在被覆电线100的前端外周,在压接部830的外周形成突出部834。被覆电线100的芯线部101被绝缘被覆体102被覆。图25中,芯线部101由多个导线束构成,也可以由1根粗的导线束(省略图示)构成。绝缘被覆体102的厚度例如约0.3mm。
压接端子800一体地具备箱形的阴型连接器部810和压接部830。压接端子800将由铜或铜合金等金属形成的板材切成端子的展开形状,通过弯折加工等形成箱形的阴型连接器部810和管状的压接部830。在阴型连接器部810的内部插入其他电气安装机器的阳型端子(参见图16),实施电连接。压接部830成为一端830a开口、另一端830b密封的管状。将压接部830和被覆电线100压接时,也可以对另一端830b进行压接。压接部830的壁厚例如约0.25mm。
压接部830的内表面如后所述通过作为一组压接模的压接用模与被覆电线100压接。被覆电线100的前端部分被从压接部830的一端830a的开口插入其中,在一端830a的附近,将压接部830和绝缘被覆体102压接。在压接部830的另一端830b的附近,将压接部830和芯线101压接,例如由铜系材料的金属部件或者金属部件(镀敷材料)形成压接端子800,由铝系材料形成芯线部101时,压接部830和芯线部101成为异种金属接合。只要压接部830和绝缘被覆体102之间没有间隙,水分就不能到达压接部830内部的另一端830b的附近,所以压接部830和芯线101不会发生电腐蚀。
突出部834在压接部830的外周设置2处。突出部834是由后述的模的泄力部形成的部分,突出部834在被覆电线100的长度方向X延伸。突出部834只要至少形成在压接部830的、压接于被覆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102的被覆压接部分(压接部830的一端830a附近)831即可。因为只要压接部830和绝缘被覆体102之间没有间隙,水分就不会进入到压接部830的内部,不会发生电腐蚀。
应予说明,在被覆电线100的长度方向X配置多个模时,可以通过模来改变突出部834的位置。突出部834可以根据在被覆电线100的被覆压接部分831和压接部830的、被压接于芯线101的导体压接部分832而多少改变形状、尺寸,也可以如前述实施方式(参见图15)所述具有阶梯差。
如图26以及图27所示,在被覆电线100的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截面观察突出部834的形状时,突出部834成为有突出角的形状。由构成突出部834的外表面的2条直线L1、L2形成的突出部834的前端(顶点)的角度θ1为钝角。通过设置为钝角,绝缘被覆体102对压接部830的迎合性变良好。本发明中的突出部834的角度θ1优选对应于压接部830、突出部834的尺寸等适当设定。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钝角包括90°,锐角不包括90°。
如图28所示,突出部834的前端可以为圆弧状,如图29所示,前端可以为平坦的梯形或没有突出的角的形状。因此,上述的2条直线L1、L2自压接部16的外周和突出部834的外表面的交点P1、P2开始形成。图28的情况下,通过交点P1、P2,沿着突出部834的外表面延伸的2条直线L1、L2延长时,与图27同样地交叉,交叉部分的角度θ1为钝角。从压接部830向突出部834的变化变缓,绝缘被覆体102对压接部830的迎合性良好。
图29中,在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截面观察时的突出部834的形状为没有突出的角的形状,这样的突出部834的形状中,将自突出部834的外表面中的与压接部830的外周的交点P1、P2开始形成的2条直线L1、L2延长,使其交叉的情况下,交叉部分的突出部834侧的角度θ1也为钝角。
突出部834的外形基本上由上述直线L1、L2形成,如图30所示,突出部834的外形有时仅由曲面形成。这种情况下,由从交点P1、P2延伸的上述直线L1、L2在压接部830侧限制突出部834的外形。即,通过交点P1、P2,引出在压接部830的外侧彼此以钝角相交的2条假想直线L1、L2时,只要突出部834处于被2条直线L1、L2包围的假想区域内即可。直线L1和L2交叉的部分的角度θ1为钝角,与图27~图29相同。
如果总结图27~图30的突出部834,则在被覆电线100的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截面观察突出部834的形状时,(A)在一个突出部834,从压接部830的外周和突出部834的外表面的交点P1、P2开始形成直线L1、L2时,直线L1、L2交叉的部分的突出部834侧的角度θ1为钝角,(B)突出部834的外形自直线L1、L2开始进入压接部830侧。突出部934的外形有时与直线L1、L2一致,有时不一致。
另一方面,如果如图31所示,由直线L1、L2形成的角度θ1为锐角,则从压接部830向突出部834的变化急剧,绝缘被覆体102对压接部830的迎合性变差。在压接部830和绝缘被覆体102之间产生间隙V。该间隙V在长度方向X连续地延伸。水分容易通过该间隙V从压接部830的一端830a侵入到压接部830的内部。水分侵入并与芯线部101和压接端子800的接点接触时,发生异种金属间的电腐蚀。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将上述角度θ1设定为钝角,能够减少水分的侵入。
另外,如果角度θ1为锐角,则在突出部834形成的过程中,会插入到第1模852和第2模854的间隙,产生无定型的毛刺。如果形成该毛刺,则突出部834断裂等,可能在压接部830和绝缘被覆体102之间产生间隙V。产生的毛刺是无定型的,形成连接器(图13)时,无法形成规定的连接器。如果角度θ1为锐角,则即使没有毛刺,突出部834的前端也容易断裂,突出部834的形状不整齐,无法形成规定的连接器。为了使角度θ1为钝角,在后述的图33以及图34中作为一组压接模的压接用模850的直线L3、L4的交点相比通过直线L3侧的交点P3的未图示的水平线配置在直线L4侧。换言之,在图34中直线L3、L4的交点相比直线L3配置在上侧。这种情况下,在压接时压接端子800自第2模854的直线L3部分受到的力(抗力)朝向内部空间的方向。即,防止端子进入第1模852和第2模854的间隙,在形成突出部834时,不易向外产生无定形的毛刺。
应予说明,将压接端子800和被覆电线100连接而成的电线连接结构体80可以对在将压接部830制成管状时的板材的端面彼此、压接部830的另一端830b进行焊接。通过焊接,压接部830成为完全的管状(成为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截面中,将被覆电线100包围的封闭截面的形状)。作为焊接,可以举出使用光纤维激光器的激光焊接,不限定于光纤维激光器的使用、激光焊接。
如图33以及图34所示,作为用于将压接端子800和被覆电线100压接的一组压接模的压接用模850具备第1模852和第2模854。在第1模852和第2模854分别设置凹部856、858。形成凹部856、858的面的形状是用于由第1模852和第2模854包夹压接端子800和被覆电线100并进行压接时制成所希望形状的形状。在图33以及图34中,通过凹部856、858使得压接端子800的外形(除了突出部834)基本为圆形。
使第1模852的凹部856比第2模852的凹部858深,第2模854进入由第1模852的凹部856形成的空间。在压接部830插入被覆电线100,将该压接部830等插入第1模852的凹部856,进而,将第2模854放入第1模852的凹部854并进行压接。在第1模852的凹部856,与压接部830相接的是比泄力部860深的部分。
在第1模852和第2模854的连接部分(边界部分)设置泄力部860。泄力部860是压接时对压接部830施加的力泄放出的部分,由比各凹部856、858小的凹陷形成。压接时压接部830和被覆电线100被压缩,压接部830的一部分以被挤进泄力部860的方式进入,成为突出部834。此时,有时绝缘被覆体102的一部分也进入泄力部860。
在被覆电线100的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截面观察泄力部860时,泄力部860的形状成为三角形。由与形成泄力部860的面一致的2条直线L3、L4形成的角度θ2是钝角。角度θ2是与角度θ1相同的角度,可以形成上述突出部834。泄力部860的尺寸根据压接部830、被覆电线100的尺寸等适当变更,相应地突出部834的尺寸也发生变化。
应予说明,与图28以及图29同样地,在被覆电线100的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面观察泄力部860时,泄力部860的前端可以为圆弧状,泄力部860也可以为梯形等多角形。另外,如图35所示,在泄力部860的前端以外也可以具有曲线。图35是图34的直线L3成为曲线,但是直线L4也可以成为曲线。
如果总结泄力部的结构,则在被覆电线100的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面观察模850时,(a)在一个泄力部860,自形成模850的凹部856、858的面与形成泄力部860的面的交点P3、P4开始形成直线L3、L4时,直线L3、L4交叉的部分的泄力部860侧的角度θ2是钝角,(b)形成泄力部860的面自直线L3、L4开始进入凹部854、856侧(由凹部854、856形成的空间862侧)。形成泄力部860的面与直线L3、L4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第1模852的凹部856从泄力部860开始向开口864缓慢地宽度增大。这是因为突出部834从压接部830突出,压接后的电线连接结构体80被从第1模852被取出。
电线连接结构体80的制造按下述(1)~(3)的顺序实施。(1)如图36以及图37所示,除去被覆电线100的前端部分的绝缘被覆体102,将被覆电线100的前端插入压接部830,如图38所示地拿到第2模854的凹部858的上方。图36以及图37中,压接部830的另一端830b是闭合的,但也可以在使用模850压接时闭合。
(2)驱动第1模852,使上述压接部830等和第2模854进入由第1模852的凹部856形成的空间,由第1模852和第2模854将压接部830和被覆电线100压接。压接时压接部830的一部分按被挤进泄力部860的方式进入,成为突出部834。
(3)如图39所示,将第1模852与第2模854分离。在第2模854的凹部858上形成电线连接结构体80,由机器人手臂等拾取。另外,根据需要,将构成压接部830的铜条的端部、另一端830b焊接。排列所需数量的电线连接结构体80,形成连接器(参见图13),从而可以形成配线。
在上述(1)~(3)中,第1模852驱动,但是也可以为第2模854驱动的构成。如图40所示,将插入了被覆电线100的压接部830配置在由第1模852的凹部856形成的空间。如图41所示,将第2模854插入该空间,进行压接。将第2模854与第1模852分离,取出残留在第1模852的凹部856的电线连接结构体80。进行压接,将模彼此分离时,在停止的模内残留电线连接结构体80。如上所述地制造电线连接结构体80。
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使形成在压接部830的外周的突出部834的顶点的角度θ1为钝角,被覆电线100的绝缘被覆体的外周对压接部830的内周的迎合性良好。在压接部830和绝缘被覆体102之间不产生间隙,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水、尘埃的侵入。水分等无法到达压接部830和芯线101的连接部分,能够防止电腐蚀。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图33以及图34所示,在第1模852和第2模854的连接部分设置了泄力部860,但是也可以在其他部分设置泄力部860,泄力部860的数量也不限定为2个。泄力部860有时设置在第1模852或第2模854中的任一方。泄力部860的位置、数量变更时,对应于此改变突出部834的位置、数量。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将压接部830的一端830a开口、另一端830b密封,也可以将两端830a、830b开口。可用于不介意水分附着等的位置。此时,也可以对另一端830b进行树脂密封。压接部830的外形(除了突出部834)不限定于圆形,可以为扁平或多角形。
以铝系材料和铜系材料的异种金属连接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其他金属材料。本发明的连接结构不限定为用于异种金属连接,也可以为同种金属材料彼此的连接。也可以如现有技术那样,用于铜系材料的芯线101和铜系材料的压接端子800的连接。
进而,上述全部实施方式所说明的事项可适当地自由组合。例如,也可以在图25所示的电线连接结构体80的压接部830的突出部834,形成图2、图17所示的被推压部235、635,由此,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隔水性。同样地图2、图17所示的压接部230、630的突出部234、634中,也可以将突出部234、634的前端形成为钝角,由此可以更进一步提高隔水性。
实施例
接下来制作根据本发明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实施例试样1~5)以及作为比较的电线连接结构体(比较例试样1~5),对各试样进行性能试验,如下所述地进行说明。
(实施例)
作为实施例试样1~5中的压接端子的基材,使用采用厚度0.25mm的铜合金材料FAS-680(古河电气工业(株)制、Ni:2.3质量%、Si:0.6质量%、Sn:0.15%、Zn:0.5质量%、Mg:0.1质量%、余量:Cu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具有图17以及图18所示结构的基材。作为电线,使用Al-Mg-Si系的铝合金线(线径0.43mm)。芯线部的直径为2.1mm,电线的外径为2.8mm,电线的长度为30cm。将芯线露出的电线的端部插入该压接端子的压接部,由图22以及图23所示的压接模对压接端子的压接部进行压接。此时的压缩率(压缩后的截面积相对于压缩前的截面积的比率)为70%。由此,在被覆压接部分的左右侧部分别形成在长度方向延伸的突出部。然后,使用钳子的刀尖对各突出部的2处进行局部推压,形成被推压部。被推压部的深度为0.2mm,形成在同一突出部上的被推压部间的距离为1.5mm。
(比较例)
比较例试样1~5的电线连接结构体与实施例试样同样地使用压接装置对压接部进行压接加工,在被覆压接部分的左右侧部分别形成在被覆压接部分的全长延伸的突出部。在比较例试样1~5的电线连接结构体没有形成被推压部,除此之外的构成与实施例试样1~5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相同。
(密闭性确认试验)
密闭性确认试验如下所述地进行:对上述各试样,将空气送入电线的后端部(与连接于压接端子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测定实施热冲击试验(以在-40℃放置30分钟后、在120℃放置30分钟为1个循环,240个循环)以及高温放置试验(于120℃放置120小时)后的上述空气的保持压力。
试验结果是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两试样的初期平均值均维持50kPa,但热冲击以及高温放置后的平均值则是实施例试样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维持50kPa,而比较例试样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保持压力下降到1kPa。由此确认通过使用本发明,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密闭性提高。
符号说明
1、60、80…电线连接结构体
11…阴型连接器
12…阴型连接器外壳
21…阳型连接器
22…阳型连接器外壳
100…被覆电线
101…芯线
102…绝缘被覆体
200、400、500、600、800…压接端子
230、430、530、630、830…压接部(筒形部)
233…密封部
234、634、834…突出部
235、635…被推压部(拉深部、压溃部)
300…一对阴阳模具(一组压接模)
700…压接装置
752…压接模(一组压接模)
850…压接用模
860…泄力部
X…长度方向
Y…宽度方向

Claims (16)

1.一种电线连接结构体,所述电线连接结构体具备:
导电性的芯线部被绝缘性的绝缘被覆体被覆的被覆电线,
具有压接部的端子,该压接部与从所述绝缘被覆体的前端在所述被覆电线的长度方向露出规定长度的所述芯线部以及所述绝缘被覆体的前端附近连接,
由一组压接模将所述端子的所述压接部和所述被覆电线压接而进行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部的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包围所述被覆电线的封闭截面形状,并且在所述压接部和所述被覆电线被压接的状态下,在压接部的、与所述一组压接模的边界部分对应的部分分别具有突出部,
在至少一方的所述突出部具备至少一个被推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其中,沿着所述突出部隔着规定的间隔具备多个所述被推压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其中,所述规定的间隔为0.3mm以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其中,在所述突出部,均等地配置多个所述被推压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其中,所述被推压部的深度为所述突出部的、没有形成被推压部的部位的外径的3%~20%。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其中,将所述被推压部的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形成为所述被推压部的内表面向所述绝缘被覆体的中心突出的截面突出形状。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其中,在所述压接部的与所述一组压接模的2处边界部分对应的两部分具备所述被推压部。
8.一种电线连接结构体,所述电线连接结构体具备:
导电性的芯线部被绝缘性的绝缘被覆体被覆的被覆电线,
具有压接部的端子,所述压接部与从所述绝缘被覆体的前端在所述被覆电线的长度方向露出规定长度的所述芯线部以及所述绝缘被覆体的前端附近连接,
由一组压接模将所述端子的所述压接部和所述被覆电线压接而进行连接,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覆电线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压接部外周的线和突出部外表面的线的交点处的突出部外表面的线的切线交叉而形成的角度为钝角,由该直线在压接部侧形成突出部。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其中,在所述压接部的所述芯线部侧前端,具备在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将所述长度方向的前端密封的密封部。
10.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其中,所述芯线部由铝系材料构成,并且至少所述压接部由铜系材料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其中,所述压接部具有将板材成型为筒状、并通过焊接将接缝密封的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其中,所述端子的所述压接部具有彼此直径不同的2个以上部分,直径大的部分被配置在电线插入口侧。
13.一种连接器,将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配置在连接器外壳内。
14.一种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所述电线连接结构体具备:导电性的芯线部被绝缘性的绝缘被覆体被覆的被覆电线、具有与从所述绝缘被覆体的前端在所述被覆电线的长度方向露出规定长度的所述芯线部以及所述绝缘被覆体的前端附近连接的压接部的端子,由一组压接模将所述端子的所述压接部和所述被覆电线压接而进行连接,
其特征在于,
使用所述压接部的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包围所述被覆电线的封闭截面形状的端子,将该压接部和所述被覆电线压接,从而在所述压接部的、与所述一组压接模的边界部分对应的部分分别形成突出部,
在至少一方的突出部形成被推压部。
15.一种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所述电线连接结构体具备:导电性的芯线部被绝缘性的绝缘被覆体被覆的被覆电线、具有与从所述绝缘被覆体的前端在所述被覆电线的长度方向露出规定长度的所述芯线部以及所述绝缘被覆体的前端附近连接的压接部的端子,由一组压接模将所述端子的所述压接部和所述被覆电线压接而进行连接,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覆电线的与长度方向的垂直面,压接部外周的线和突出部外表面的线的交点处的突出部外表面的线的切线交叉形成的角度为钝角,由该切线在压接部侧形成突出部。
16.一种压接用模,是用于在端子的压接部的内侧配置被覆电线、使该压接部与被覆电线的芯线以及绝缘被覆体压接的压接用模,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用于将所述压接部以及被覆电线夹入并进行压接的凹部的第1模以及第2模,
设置在所述第1模以及第2模中的至少一方、在压接时至少压接部的一部分进入的泄力部,
在所述被覆电线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由凹部的形成面和泄力部的形成面的交点形成的直线交叉而形成的角度为钝角,由该直线在凹部侧形成泄力部。
CN201480000692.8A 2013-02-19 2014-01-08 电线连接结构体、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备电线连接结构体的连接器、以及压接用模 Active CN1041262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0350 2013-02-19
JP2013030350 2013-02-19
JP2013-033857 2013-02-22
JP2013033857 2013-02-22
JP2013-034019 2013-02-23
JP2013034019 2013-02-23
PCT/JP2014/050167 WO2014129220A1 (ja) 2013-02-19 2014-01-08 電線接続構造体、電線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電線接続構造体を備えたコネクタ、及び圧着用金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6252A true CN104126252A (zh) 2014-10-29
CN104126252B CN104126252B (zh) 2018-05-08

Family

ID=51391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0692.8A Active CN104126252B (zh) 2013-02-19 2014-01-08 电线连接结构体、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备电线连接结构体的连接器、以及压接用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5625136B1 (zh)
KR (1) KR20150120846A (zh)
CN (1) CN104126252B (zh)
WO (1) WO201412922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53367B2 (en) 2013-11-01 2017-12-2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Wire harness, method of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coated wire, and mol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06148A1 (de) 2017-03-22 2018-09-27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Crimpwerkzeug, Verfahren zum Einrichten eines Isolationscrimps sowie Crimpmaschine
JP2020030909A (ja) * 2018-08-21 2020-02-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被覆電線と端子との接合構造および被覆電線と端子との接合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1437A (ja) * 2002-08-08 2004-03-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自動車用アース端子と電線の防水接続構造
US20040168315A1 (en) * 2002-12-20 2004-09-02 Yazaki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electric wire
CN1914770A (zh) * 2004-01-27 2007-02-14 Fci公司 带有闭合筒的挤压电触头、挤压该触头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挤压工具
US20070054568A1 (en) * 2005-09-06 2007-03-08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terminal assembly
CN101645542A (zh) * 2008-08-07 2010-02-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接头及其连接方法
CN102904079A (zh) * 2011-07-29 2013-01-30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压接连接件的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6862A (ja) * 2001-01-19 2002-08-02 Yazaki Corp 端子と電線の接続部の防水構造及び防水方法
JP5169502B2 (ja) * 2008-06-03 2013-03-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スプライス接続電線及びスプライス接続電線の製造方法
JP5437685B2 (ja) * 2009-04-07 2014-03-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圧着端子の圧着構造、および圧着端子の圧着方法
JP2011096451A (ja) * 2009-10-28 2011-05-12 Yazaki Corp 圧着端子
JP5519382B2 (ja) * 2010-04-13 2014-06-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48833A (ja) * 2010-08-24 2012-03-08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端子圧着方法および端子圧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1437A (ja) * 2002-08-08 2004-03-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自動車用アース端子と電線の防水接続構造
US20040168315A1 (en) * 2002-12-20 2004-09-02 Yazaki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electric wire
CN1914770A (zh) * 2004-01-27 2007-02-14 Fci公司 带有闭合筒的挤压电触头、挤压该触头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挤压工具
US20070054568A1 (en) * 2005-09-06 2007-03-08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terminal assembly
CN101645542A (zh) * 2008-08-07 2010-02-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接头及其连接方法
CN102904079A (zh) * 2011-07-29 2013-01-30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压接连接件的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53367B2 (en) 2013-11-01 2017-12-2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Wire harness, method of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coated wire, and mol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25136B1 (ja) 2014-11-12
JP5654161B2 (ja) 2015-01-14
CN104126252B (zh) 2018-05-08
JP2014187045A (ja) 2014-10-02
WO2014129220A1 (ja) 2014-08-28
KR20150120846A (ko) 2015-10-28
JPWO2014129220A1 (ja)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10901B1 (en) Terminal crimping method, terminal crimping structure, terminal crimping device, and electric connector
US9263808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al body,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nnection structural body
US9768526B2 (en) Crimp-connection structural body, wire harnes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rimp-connection structural body, and device of manufacturing crimp-connection structural body
CN105009386B (zh) 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连接结构体、线束、压接部件和压接装置
US9373910B2 (en) Connector termina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nnector terminal
CN106099467A (zh) 导电阴端子、连接器以及导电阴端子的制造方法
EP2151894A1 (en) A terminal fitting, a wire connected with a terminal fitting and a connecting method therefor
US20150244133A1 (en) Terminal-equipped wiring member
JP5535288B2 (ja) 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圧着端子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4126252A (zh) 电线连接结构体、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备电线连接结构体的连接器、以及压接用模
JP6299918B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4638461B (zh) 连接器
EP3059805B1 (en) Terminal and wire harness
JP2015518241A (ja) 圧着ターミナル付きヒューズエンドキャップ
JP5846981B2 (ja) 接続端子、接続構造体、及び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5390792B2 (ja) 接続部材
JP4885704B2 (ja) ハーネス接続体
JP4885705B2 (ja) ハーネス接続体
JP6324267B2 (ja) 圧着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US11450974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ical contact
JP7074399B2 (ja) 端子圧着方法
JP6258589B2 (ja) 端子及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017079169A (ja) 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圧着冶具、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
JP2014164940A (ja) 電線付き圧着端子及び電線付き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
JP2021005491A (ja) 端子付き電線、及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