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32301B - 隔膜式促动器及增压机 - Google Patents

隔膜式促动器及增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32301B
CN104632301B CN201410643878.7A CN201410643878A CN104632301B CN 104632301 B CN104632301 B CN 104632301B CN 201410643878 A CN201410643878 A CN 201410643878A CN 104632301 B CN104632301 B CN 1046323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ctuator
room
moving spring
barrie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38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32301A (zh
Inventor
森淳
岩田和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32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2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32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2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12Control of the pumps
    • F02B37/18Control of the pumps by bypassing exhaust from the inlet to the outlet of turbine or to the atmosphe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12Control of the pumps
    • F02B37/18Control of the pumps by bypassing exhaust from the inlet to the outlet of turbine or to the atmosphere
    • F02B37/183Arrangements of bypass valves or actuators therefor
    • F02B37/186Arrangements of actuators or linkage for bypass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膜式促动器及增压机。在促动器主体(59)内以划分第一促动器室(65)与第二促动器室(67)的方式设置隔膜(77)。在第二促动器室(67)内设有向第一促动器室(65)侧对隔膜(77)加力的复位弹簧(83)。在第二促动器室(67)内的隔膜(77)与复位弹簧(83)之间设有由弹性体构成的防振薄片(93)。在第二促动器室(67)内的复位弹簧(83)与第二促动器罩(63)的内壁面之间设有由弹性体构成的防振薄片(97)。

Description

隔膜式促动器及增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具备用于调节向涡轮机叶轮侧供给的废气的流量的气体流量可变通道的车辆用增压机等增压机,用于使开闭气体流量可变通道的开口部的流量可变阀机构进行动作的隔膜式促动器及增压机。
背景技术
作为防止由车辆用增压机产生的增压压力的过度上升的对策,通常,在车辆用增压机的涡轮机外壳的内部形成用于使废气的一部分在涡轮机叶轮旁通的旁通通道。另外,在涡轮机外壳的适当位置设有开闭旁通通道的开口部的废气旁通阀。其中,旁通通道是调节从发动机侧向涡轮机叶轮侧供给的废气的流量的气体流量可动通道之一,废气旁通阀是开闭气体流道可变通道的开口部的流量可变阀机构之一。并且,作为流量可变阀机构之一的废气旁通阀的结构如下。
即,在涡轮机外壳的外壁贯通形成支撑孔。在该支撑孔中能向正反方向旋转地设置柱(旋转轴)。该柱的基端部向涡轮机外壳的外侧突出。另外,在柱的前端部一体地连结安装部件的基端部。在该安装部件的前端部设有能与旁通通道的开口部侧的阀板抵接或隔离的阀。其中,通过使联杆部件绕柱的轴心向正反方向摆动,阀通过柱及安装部件向正反方向(开闭方向)摆动。
在压缩器外壳的外壁设有用于使废气旁通阀进行动作的隔膜式促动器。
隔膜式促动器具备筒状的促动器主体。该促动器主体在内侧(内部)具有作为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室的第一促动器室、以及作为能从负压泵(负压的压力源)施加(能供给)负压的压力室的第二促动器室。另外,在促动器主体内以划分第一促动器室与第二促动器室的方式设置隔膜。该隔膜的中央部能向促动器轴向位移。并且,在作为低压侧的促动器室的第二促动器室内设有向第一促动器室侧加力的复位弹簧。另外,在隔膜的中央部一体地连结动作杆的基端部。动作杆的前端部能旋转地连结在联杆部件的前端部。
因此,在车辆用增压机的运转中,当增压压力(压缩器叶轮的出口侧的压力)达到设定压,解除来自负压泵的负压的施加状态时,由于复位弹簧的作用力,隔膜的中央部向促动器轴向的一侧位移。于是,动作杆向促动器轴向的一侧移动,使联杆部件向正方向摆动。由此,阀通过柱及安装部件向正方向(打开方向)摆动,能够打开旁通通道的开口部,使废气的一部分在涡轮机叶轮中旁通,能够减少向涡轮机叶轮侧供给的废气的流量。
另外,在打开旁通通道的开口部后,当增压压力小于设定压,从负压泵向压力室施加负压时,隔膜的中央部克服复位弹簧的作用力,向促动器轴向的另一方侧位移。于是,动作杆向促动器轴向的另一方侧移动,使联杆部件向反向摆动。由此,阀通过柱及安装部件向反向(打开方向)摆动,能够关闭旁通通道的开口部,能够断开旁通通道内的废气的流动,增加向涡轮机叶轮侧供给的废气的流量。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现有技术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表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360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01589号公报
然而,在车辆用增压机的运转中,由于来自负压泵侧的负压的脉动(脉动压力)及来自发动机侧的废气的脉动(脉动压力),动作杆及阀通过联杆部件等微小振动。在这种场合,阀与旁通通道的开口部侧的阀板或安装部件接触,从废气旁通阀产生振动音,有可能导致废气旁通阀的静音性下降。
另外,上述问题即使在从正压的压力源向第一促动器室施加正压的类型的废气旁通阀、废气旁通阀以外的流量可变阀机构中也同样地产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隔膜式促动器及增压机。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隔膜式促动器,其用于在涡轮机外壳或以与上述涡轮机外壳连通的状态下连接的连接体的内部形成用于使向涡轮机叶轮侧供给的废气的流量可变的气体流量可变通道的增压机,具备支撑在上述涡轮机外壳或上述连接体的柱(旋转轴)、连结在上述柱上的安装部件、设在上述安装部件上且开闭上述气体流量可变通道的开口部的阀,用于使开闭上述气体流量可变通道的开口部的流量可变阀机构进行动作,具备在内侧(内部)具有第一促动器室及第二促动器室,上述第一促动器室及上述第二促动器室中至少任一方的促动器室成为能从压力源(负压的压力源或正压的压力源)施加(能供给)负压或正压的压力室的促动器主体、在上述促动器主体内以划分为上述第一促动器室与上述第二促动器室的方式设置且中央部能向促动器轴向位移的隔膜、设在上述第一促动器室及上述第二促动器室中的低压侧的促动器室内且向克服施加在上述压力室的负压或正压的方向对上述隔膜进行加力的复位弹簧、基端部一体地连结在上述隔膜的中央部的动作杆、设在上述隔膜与上述复位弹簧之间或上述复位弹簧与上述促动器主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至少任一个且由弹性体构成的防振薄片。
其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所谓“以与涡轮机外壳连通的状态连接的连接体”是包括在与涡轮机外壳的气体导入口或气体排出口连通的状态下连接的配管、总管、箱等的意思。另外,所谓“气体流量可变通道”是包括用于使废气的一部分在涡轮机叶轮分支的旁通通道的意思,所谓“流量可变阀机构”是包括开闭旁通通道的开口部的废气旁通阀的意思。另外,所谓“设置”除了直接地设置之外,是还包括通过其他部件间接地设置的意思,所谓“连结”除了直接地连结之外,是还包括通过其他部件间接地连结的意思。
所谓“促动器轴向”是促动器主体的轴向。另外,所谓“低压侧的促动器室”在第一促动器室及上述第二促动器室中的一方的促动器室是能从压力源施加负压的压力室的场合,称为一方的促动器室,在一方的促动器室是能从压力源施加正压的压力室的场合,称为另一方的促动器室。另外,所谓“弹性体”是包括橡胶、防振合金等的意思。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主要涉及利用来自发动机的废气的能量,对供给到上述发动机的空气进行增压的增压机,具备第一方案的隔膜式促动器。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上述增压机运转中的上述阀的振动,因此,能够减小来自上述流量可变阀机构的振动音,提高上述流量可变阀机构的静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隔膜式促动器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隔膜式促动器与作为负压的压力源的负压泵的关系的图。
图3(a)及图3(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隔膜式促动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增压机的主视图。
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增压机的正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隔膜式促动器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隔膜式促动器与作为正压的压力源的空气排出口的关系的图。
图9(a)及图9(b)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隔膜式促动器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图面中的“L”表示左方向,“R”表示右方向。
如图4及图6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增压机的一个例子的车辆用增压机1利用来自发动机(省略图示)的废气的能量,对供给到发动机的空气进行增压(压缩)。
车辆用增压器1具备轴承外壳3。在轴承外壳3内设有一对径向轴承5及一对推力轴承7。另外,在多个轴承5、7上能旋转地设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子轴(涡轮机轴)9。换言之,在轴承外壳3上通过多个轴承5、7能旋转地设有转子轴9。
在轴承外壳3的右侧设有压缩器外壳11。另外,在压缩器外壳11内能旋转地设有利用离心力压缩空气的压缩器叶轮13。该压缩器叶轮13在同心上一体地连结在转子轴9的右端部。
在压缩器外壳11的压缩器叶轮13的入口侧(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形成用于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口(空气导入通道)15。该空气导入口15连接在对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器(省略图示)上。另外,在轴承外壳3与压缩器外壳11之间的压缩器叶轮13的出口侧(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形成对被压缩的空气进行升压的环状的扩散流道17。并且,在压缩器外壳11的内部,以包围压缩器叶轮13的方式形成涡旋状的压缩器涡形流道19。该压缩器涡形流道19与扩散流道17连通。并且,在压缩器外壳11的外壁的适当位置形成用于排出被压缩的空气的空气排出口(空气排出通道)21。该空气排出口21与压缩器涡形流道19连通。空气排出口21连接在发动机的供气总管(省略图示)上。
在轴承外壳3的左侧设有涡轮机外壳23。另外,在涡轮机外壳23内能旋转地设有利用废气的压力能量产生旋转力(旋转转矩)的涡轮机叶轮25。该涡轮机叶轮25在同心上一体地连结在转子轴9的左端部。
从图4至图6所示,在涡轮机外壳23的外壁的适当位置形成用于导入废气的气体导入口(气体导入通道)27。该气体导入口27连接在发动机的排气总管(省略图示)上。另外,在涡轮机外壳23的内部的涡轮机叶轮25的入口侧(废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涡旋状的涡轮机涡形流道29。并且,在涡轮机外壳23的涡轮机叶轮25的出口侧(废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形成用于排出废气的气体排出口(气体排出通道)31。该气体排出口31通过连接管(省略图示)等连接在对废气进行净化的催化剂(省略图示)上。
如图4及图5所示,在涡轮机外壳23的内部形成用于使从气体导入口27导入的废气的一部分在涡轮机叶轮25中分支并向气体排出口31侧导出的旁通通道33。其中,旁通通道33是用于调节(可变)向涡轮机叶轮25侧供给的废气的流量的气体流量可变通道之一,具有与日本特开2013-185552号公报所示的公知的旁通通道相同的结构。
在涡轮机外壳23的适当位置设有开闭旁通通道33的开口部的作为流量可变阀机构之一的废气旁通阀35。并且,废气旁通阀35的具体结构如下。
即,贯通形成在涡轮机外壳23的外壁的支撑孔37中,隔着套筒41能向正反方向旋转地设有柱(旋转轴)39。该柱39的基端部(一端部)向涡轮机外壳23的外侧突出。另外,在柱39的前端部(另一端部)利用填角焊接一体地连结安装部件(安装板)43的基端部。在该安装部件43的前端部贯通形成两面宽形状或圆形状的安装孔(省略图示)。另外,代替填角焊接,可以利用TIG焊接、激光束焊接或铆接等将安装部件43的基端部一体地连结在柱39的前端部。
阀45嵌合在安装部件43的安装孔中而设置。容许该阀45相对于安装部件43晃动(包括偏斜及微动)。另外,阀45具备能与旁通通道33的开口部侧的阀板(周边部)抵接或隔离的阀主体47、以及一体形成在阀主体47的中央部且嵌合在安装部件43的安装孔中的阀轴49。其中,通过容许阀45相对于安装部件43晃动,确保阀主体47相对于旁通通道33的开口部侧的阀板的追随性(密合性)。另外,在阀轴49的前端部,通过填角焊接一体地设有环状的止动器(阀座)51。另外,除了填角焊接,也可以通过TIG焊接、激光束焊接或铆接等将止动器51一体地连结在阀轴49的前端部上。
其中,代替阀轴49一体地形成在阀主体47的中央部,并且止动器51通过填角焊接等一体地设在阀轴49的前端部,可以利用铆接将阀轴49一体地设在阀主体47的中央部,且止动器51一体形成在阀轴49的前端部。另外,代替铆接,可以利用填角焊接、TIG焊接或激光束焊接将阀轴49一体地设在阀主体47的中央部。
在柱39的基端部,通过填角焊接一体地连结在联杆部件(联杆板)53的基端部(一端部)。在此,通过使联杆部件53绕柱39的轴心向正反方向摆动,阀45通过柱39及安装部件43向正反方向(开闭方向)摆动。另外,代替填角焊接,可以利用TIG焊接、激光束焊接或铆接等将联杆部件53的基端部一体地连结在柱39的基端部。
如图4及图5所示,在压缩器外壳11的外壁,通过托架57设有用于使废气旁通阀35进行动作的隔膜式促动器55。并且,隔膜式促动器55的具体结构如下。
即,如图1、图2及图4所示,隔膜式促动器55具备通过托架57设在压缩器外壳11的外壁的促动器主体59。该促动器主体59通过接合第一促动器罩61与第二促动器罩63而构成。促动器主体59具有空心的结构,例如形成为筒状。另外,代替促动器主体59设在压缩器外壳11的外壁,也可以设在轴承外壳3或涡轮机外壳23的外壁等车辆用增压机1的适当部位。
促动器主体59在内侧(内部)沿促动器轴向(促动器主体59的轴向)具有第一促动器室65及第二促动器室67。在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促动器室65是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室,第二促动器室67是能从作为负压的压力源的负压泵69施加(能供给)负压的压力室,并且,是低压侧的促动器室。另外,第二促动器室67通过配管路径(路径)71连接在负压泵69上。并且,施加在第二促动器室67上的负压通过利用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75控制配设在配管路径71的中途的作为压力控制阀的EVRV(电子真空调节阀门)73,从而能调节。另外,可以代替EVRV73,使用DSV(负荷螺线管阀)等其他压力控制阀。
在促动器主体59内以划分第一促动器室65与第二促动器室67的方式设置隔膜77。该隔膜77的周边部由第一促动器罩61与第二促动器罩63夹持。另外,隔膜77的中央部能向促动器轴向位移(移动)。并且,在隔膜77的第一促动器室65侧的面上设有罩状的第一护圈79。在隔膜77的第二促动器室67侧的面上设有罩状的第二护圈81。另外,在第二促动器室67内的第二护圈81与第二促动器罩63的内壁面之间设有对隔膜77向第一促动器室65侧(换言之,克服施加在第二促动器室67上的负压的方向)加力的复位弹簧(螺旋弹簧)83。
在促动器主体59上,通过套筒87能向促动器轴向移动地设有动作杆85。该动作杆85从促动器主体59向外侧突出。另外,动作杆85的基端部一体地连结在隔膜77的中央部。动作杆85的前端部通过连结销89能旋转(能摆动)地连结在联杆部件53的前端部。
在第二促动器室67内的第二护圈81与复位弹簧83之间设有垫圈91。并且,在第二促动器室67内的第二护圈81与垫圈81之间设有吸收(阻尼)动作杆85的振动(动作杆85及隔膜77的振动)的环状的防振薄片93。换言之,在第二促动器室67内的隔膜77与复位弹簧83之间通过第二护圈81及垫圈91设有防振薄片93。另外,防振薄片93由硅橡胶、氯丁二烯橡胶等耐热性橡胶(弹性体的一个例子)构成,与垫圈91一起收纳在第二护圈81的内侧。另外,可以不将垫圈91收纳在第二护圈81的内侧。垫圈91与防振薄片93可以一体化。或者,可以从隔膜式促动器55的结构省略垫圈91。
在第二促动器室67内的隔膜77与复位弹簧83之间,可以代替设置防振薄片93,或者除了防振薄片93,还采用如下的结构。
即,如图3(a)及图3(b)所示,在第二促动器室67内的复位弹簧83与第二促动器罩63的内壁面之间设有垫圈95。另外,在第二促动器室67内的垫圈95与第二促动器罩63的内壁面之间设有通过复位弹簧83吸收动作杆85的振动的环状的防振薄片97。换言之,在第二促动器室67内的复位弹簧83与第二促动器罩63的内壁面之间通过垫圈95设有防振薄片97。另外,防振薄片97由硅橡胶、氯丁二烯橡胶等耐热性橡胶(弹性体的一个例子)构成,与垫圈95一起收纳在设在第二促动器罩63的内壁面的环状的收纳部99中。另外,可以不将垫圈95收纳在收纳部99的内侧。垫圈95与防振薄片97可以一体化。或者,可以从隔膜式促动器55的结构中省略垫圈95或收纳部99。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通过从气体导入口27导入的废气经过涡轮机涡形流道29从涡轮机叶轮25的入口侧向出口侧流通,能够利用废气的压力能量产生旋转力(旋转转矩),使转子轴9及压缩器叶轮13与涡轮机叶轮25一体地旋转。由此,能够压缩从空气导入口15导入的空气,经过扩散流道17及压缩器涡形流道19从空气排出口21排出,能够对供给到发动机的空气进行增压。
在车辆用增压机1的运转中,当增压压力(空气排出口21的压力)到达设定压,解除来自负压泵69的负压的施加状态时,利用复位弹簧83的作用力,隔膜77的中央部向促动器轴向的一方侧(左方向)位移。于是,动作杆85向促动器轴向的一方侧移动,能够使联杆部件53向正方向(在图1及图4中为顺时针方向)摆动。由此,阀45通过柱39及安装部件43向正方向(打开方向)摆动,能够打开旁通通道33的开口部。由此,能够将从气体导入口27导入的废气的一部分在涡轮机叶轮25中分支,减少向涡轮机叶轮25侧供给的废气的流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打开旁通通道33的开口部,减少向涡轮机叶轮25侧供给的废气的流量。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打开旁通通道的开口部,增加向涡轮机叶轮侧供给的废气的流量。
另外,在打开旁通通道33的开口部后,当增压压力小于设定压力,从负压泵69向第二促动器室67施加负压时,隔膜77的中央部克服复位弹簧83的作用力向促动器轴向的另一方侧(右方向)位移。于是,动作杆85向促动器轴向的另一方侧移动,使联杆部件53向反向(在图1及图4中为逆时针方向)摆动。由此,阀45通过柱39及安装部件43向反向(关闭方向)摆动,能够关闭旁通通道33的开口部。由此,能够断开旁通通道33内的废气的流动,增加向涡轮机叶轮25侧供给的废气的流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关闭旁通通道33的开口部,向涡轮机叶轮25侧供给的废气的流量增加。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关闭旁通通道的开口部,减少向涡轮机叶轮侧供给的废气的流量。
另外,在增压压力小于设定压力的场合,通过控制EVRV73并调节施加在第二促动器室67上的负压,隔膜77的中央部适当地向促动器轴向位移。于是,动作杆85向促动器轴向移动,能够使联杆部件53适当地向正反方向摆动。由此,能够连续或断续地调节阀45的开度,能够根据发动机的运转状况,使向涡轮机叶轮25侧供给的废气的流量可变(调节)。
并且,如图1、图2及图3(b)所示,由于在第二促动器室67内的隔膜77与复位弹簧83之间设有由耐热性的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防振薄片93,因此,即使在车辆用增压机1的运转中产生来自负压泵69侧的脉动(脉动压力)及来自发动机侧的废气的脉动(脉动压力),也能够利用防振薄片93吸收(阻尼)由上述脉动产生的动作杆85的振动。或者,如图3(a)、(b)所示,在第二促动器室67内的复位弹簧83与第二促动器罩63的内壁面之间设有由耐热性的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防振薄片97,因此,能够在车辆用增压机1的运转中,利用防振薄片97吸收(阻尼)由上述脉动产生的动作杆85的振动。由此,能够抑制车辆用增压机1运转中的阀45的振动。
尤其如图3(b)所示,在第二促动器室67内的隔膜77与复位弹簧83之间、以及第二促动器室67内的复位弹簧83与第二促动器罩63的内壁面之间分别设有防振薄片93、97的场合,也能够在车辆用增压机1的运转中,利用防振薄片93、97有效地吸收由上述脉冲产生的动作杆85的振动,能够更充分地抑制阀45的振动。
另外,由于在第二护圈81与复位弹簧83之间设有垫圈91,因此,能够利用复位弹簧83的作用力降低作用在防振薄片93上的面压力,抑制防振薄片93的劣化(下垂)。同样地,即使在将防振薄片97用于隔膜式促动器55的场合,在复位弹簧83与第二促动器罩63的内壁面之间设有垫圈95,因此,也能够利用复位弹簧83的作用力降低作用在防振薄片97上的面压力,抑制防振薄片97劣化(下垂)。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抑制车辆用增压机1运转中的阀45的振动,因此,能够减少来自废气旁通阀35的振动音,提高废气旁通阀35的静音性。
另外,在抑制防振薄片93的劣化,并且将防振薄片97用于隔膜式促动器55的场合,也能够抑制防振薄片97劣化,因此,能够提高隔膜式促动器55的耐久性。
(其他实施方式)
参照图7至图9(a)、(b)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另外,图中的“L”表示左方向,“R”表示右方向。
如图7及图8所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隔膜式促动器101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隔膜式促动器55(参照图1)相同,是用于使废气旁通阀35(参照图5)进行动作的促动器。另外,隔膜式促动器101具有与隔膜式促动器55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仅对隔膜式促动器101的结构中、与隔膜式促动器55的结构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另外,对隔膜式促动器101的多个结构要素中、与隔膜式促动器55对应的要素,在图中标注相同符号。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促动器室67不是能从作为负压的压力源的负压泵69(参照图2)施加负压的压力室,为能从作为正压的压力源的空气排出口21施加正压的压力室。因此,作为大气室的第一促动器室65为低压侧的促动器室。另外,第二促动器室67通过配管路径(路径)103连接在空气排出口21。施加在第二促动器室67的正压通过利用ECU75控制配设在配管路径103的途中且通过连络用的配管路径105连接在空气导入口15的DSV107而能调节。另外,可以代替DSV107使用EVRV。
代替在第二促动器室67内设有复位弹簧83(参照图2),在第一促动器室65内的第一促动器罩61的内壁面与第一护圈79之间设有能向第二促动器室67侧(换言之,克服施加在第二促动器室67的正压的方向)对隔膜77进行加力的复位弹簧109。在此,当在车辆用增压机1的运转中,增压压力到达设定压力,从空气排出口21施加正压时,隔膜77的中央部克服复位弹簧109的作用力,向促动器轴向的一方侧(左方向)位移。另外,当增压压力小于设定压力,解除来自空气排出口21的施加状态时,利用复位弹簧109的作用力,隔膜77的中央部向促动器轴向的另一方侧(右方向)位移。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代替在第二促动器室67内设有防振薄片93等(参照图2),采用如下的结构。
即,在第一促动器室65内的第一护圈79与复位弹簧109之间以使动作杆85贯通的状态设置垫圈111。并且,在第一促动器室65内的第一护圈79与垫圈111之间,以使动作杆85贯通的状态设置吸收动作杆85的振动(动作杆85及隔膜77的振动)的环状的振动薄片113。换言之,在第一促动器室65内的隔膜77与复位弹簧109之间通过第一护圈79及垫圈111设有防振薄片113。另外,防振薄片113由硅橡胶、氯丁二烯橡胶等耐热性橡胶(弹性体的一个例子)构成,与垫圈111一起收纳在第一护圈79的内侧。另外,可以不将垫圈111收纳在第一护圈79的内侧。垫圈111与防振薄片113可以一体化。或者,可以从隔膜式促动器101的结构省略垫圈111。
代替在第一促动器室65内的隔膜77与复位弹簧109之间设有防振薄片113,或者除了防振薄片113,还采用如下的结构。
即,如图9(a)及图9(b)所示,在第一促动器室65内的复位弹簧109与第一促动器罩61的内壁面之间以使动作杆85贯通的状态设有垫圈115。另外,在第一促动器室65内的垫圈115与第一促动器罩61的内壁面之间以使动作杆85贯通的状态设有通过复位弹簧109吸收动作杆85的振动的环状的防振薄片117。换言之,在第一促动器室65内的复位弹簧109与第一促动器罩61的内壁面之间通过垫圈115设有防振薄片117。另外,防振薄片117由硅橡胶、氯丁二烯橡胶等耐热性橡胶(弹性体的一个例子)构成,与垫圈115一起收纳在设在第一促动器罩61的内壁面的环状的收纳部119中。另外,可以将垫圈115收纳在收纳部119的内侧。垫圈115与防振薄片117可以一体化。或者,可以从隔膜式促动器101的结构省略垫圈115或收纳部119。
因此,即使在车辆用增压机1的运转中,产生来自空气排出口21侧的脉动(脉动压力)及来自发动机侧的废气的脉动(脉动压力),也能利用防振薄片113等吸收由上述脉动产生的动作杆85的振动。由此,即使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能起到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未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如下那样以多种方式实施。
即,例如代替在涡轮机外壳23的适当位置设有开闭旁通通道33的废气旁通阀35,在以与涡轮机外壳23的气体导入口27连通的状态连接的排气总管(省略图示)的适当位置设有开闭形成在排气总管的旁通通道(省略图示)的开口部的废气旁通阀(省略图示)。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代替使第一促动器室65作为大气室起作用,可以作为能从负压的压力源(省略图示)施加负压的其他压力室起作用。另外,也可以代替防振薄片93、97、113、117由耐热性橡胶构成,由Mg类合金、Ti-Ni类合金、Al-Zn类合金、Mn-Cn类合金、Cu-Al-Mn类合金等防振合金(弹性体的一个例子)构成。另外,可以使由防振合金构成的防振薄片93等为空心结构,在防振薄片93等内部填充空气、油、橡胶等。
并且,本发明所包括的权利范围未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即,本申请的流量可变阀机构未限定于上述废气旁通阀35,例如,可以如日本实开昭61-33923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1-26378号公报等所示,也能适用于相对于形成在涡轮机外壳(省略图示)内的多个涡轮机涡形流道(省略图示)中的任一个涡轮机涡形流道切换废气的供给状态与供给停止状态的切换阀机构(省略图示)。另外,本申请的流量可变阀机构例如如日本特开2010-209688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106358号公报等所示,也能适用于相对于多级涡轮机外壳(省略图示)中的某级涡轮机外壳切换废气的供给状态与供给停止状态的切换阀机构(省略图示)。

Claims (3)

1.一种隔膜式促动器,其用于在涡轮机外壳或以与上述涡轮机外壳连通的状态连接的连接体的内部形成用于使向涡轮机叶轮侧供给的废气的流量可变的气体流量可变通道的增压机,具备支撑在上述涡轮机外壳或上述连接体的柱、连结在上述柱上的安装部件、以及设在上述安装部件上且开闭上述气体流量可变通道的开口部的阀,用于使开闭上述气体流量可变通道的开口部的流量可变阀机构进行动作,该隔膜式促动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促动器主体,其在内侧具有第一促动器室及第二促动器室,上述第一促动器室及上述第二促动器室中至少任一方为能从压力源施加负压或正压的压力室;
隔膜,其在上述促动器主体内以划分为上述第一促动器室与上述第二促动器室的方式设置,且中央部能向促动器轴向位移;
复位弹簧,其设在上述第一促动器室及上述第二促动器室中的低压侧的促动器室内,且向克服施加在上述压力室的负压或正压的方向对上述隔膜加力;
动作杆,其基端部一体地连结在上述隔膜的中央部;以及
防振薄片,其设在上述隔膜与上述复位弹簧之间或上述复位弹簧与上述促动器主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至少任一个上,且由耐热性橡胶或防振合金构成,其中
在上述隔膜与上述复位弹簧之间或上述复位弹簧与上述促动器主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至少任一个上设有垫圈,上述防振薄片设在上述隔膜与上述垫圈之间或上述垫圈与上述促动器主体的内壁面之间的任一个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式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振薄片分别设在上述隔膜与上述复位弹簧之间及上述复位弹簧与上述促动器主体的内壁面之间。
3.一种增压机,其利用来自发动机的废气的能量,对供给到上述发动机的空气进行增压,该增压机的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隔膜式促动器。
CN201410643878.7A 2013-11-13 2014-11-10 隔膜式促动器及增压机 Active CN1046323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5012 2013-11-13
JP2013235012A JP6237140B2 (ja) 2013-11-13 2013-11-13 ダイヤフラム式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過給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2301A CN104632301A (zh) 2015-05-20
CN104632301B true CN104632301B (zh) 2017-06-27

Family

ID=52991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3878.7A Active CN104632301B (zh) 2013-11-13 2014-11-10 隔膜式促动器及增压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37140B2 (zh)
CN (1) CN104632301B (zh)
DE (1) DE102014222609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5107B2 (ja) 2015-03-31 2019-09-18 株式会社Ihi ダイヤフラム式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572607B2 (ja) 2015-04-24 2019-09-11 株式会社Ihi ダイヤフラム式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5545462B (zh) * 2016-02-04 2017-10-10 吉林大学 一种双膜盒式汽油机废气涡轮旁通阀控制结构
KR101896785B1 (ko) * 2016-10-18 2018-09-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상용 엔진 차량의 기류음 저감 장치
CN111337422B (zh) * 2020-02-25 2022-08-19 重庆凯瑞汽车试验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异响测试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4140A (en) * 1977-12-15 1979-07-04 Yamaha Motor Co Ltd Enrichment device of carburetter for internal conbustion engine
US4191090A (en) * 1978-04-17 1980-03-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acuum toggle
US4256019A (en) * 1979-06-12 1981-03-17 The Garrett Corporation Turbocharger control actuator
US4391294A (en) * 1981-11-30 1983-07-05 Borg-Warner Corporation Dump delay valve
US4549470A (en) * 1983-06-29 1985-10-29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Pneumatic actuator
JPH11107886A (ja) * 1997-10-07 1999-04-20 Kyosan Denki Kk 脈動減衰装置
JPH11343857A (ja) * 1998-06-01 1999-12-14 Toyota Motor Corp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860289A (zh) * 2003-10-20 2006-11-08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可调阀,特别是涡轮增压器的再循环阀
CN101627241A (zh) * 2007-01-29 2010-01-13 株式会社富士金 流体控制器
CN102691803A (zh) * 2011-03-21 2012-09-26 泰思康公司 用于压力调节器的振动抑制弹簧夹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1089U (zh) * 1977-11-19 1979-06-08
DE2842685B1 (de) * 1978-09-30 1980-01-24 Volkswagenwerk Ag Brennkraftmaschine mit einem Abgasturbolader
JPS58165306U (ja) * 1982-04-30 1983-11-04 エヌオーケー株式会社 ダイアフラム式アクチユエ−タ用コイルバネ防振座
JPS6073839U (ja) * 1983-10-28 1985-05-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過給機の排気バイパス弁制御用アクチユエ−タ
JPS6082529U (ja) * 1983-11-12 1985-06-07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タ−ボチヤ−ジヤのバイパス弁制御装置
JPS6089482U (ja) * 1983-11-28 1985-06-19 エヌオーケー株式会社 ダイアフラム装置
JPS6133923A (ja) 1984-07-17 1986-02-18 株式会社 トスカ 係止片取付装置
JPH0649921Y2 (ja) * 1987-08-14 1994-12-14 エヌオーケー株式会社 アクチユエ−タ
JPH0246379A (ja) * 1988-08-05 1990-02-15 Takagi Ind Co Ltd ガス調節弁の振動抑制機構
JP3695501B2 (ja) * 1998-07-31 2005-09-14 Nok株式会社 ダイアフラム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415447B2 (ja) 2000-03-17 2010-02-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DE10319212B4 (de) * 2003-04-29 2010-02-11 Heinrich Gillet Gmbh Schalldämpfer mit variablen akustischen Eigenschaften
DE102007018618A1 (de) 2006-04-19 2007-10-25 Borgwarner Inc., Auburn Hills Turbolader
DE102006021127B3 (de) 2006-05-04 2007-08-02 Smk Systeme Metall Kunststoff Gmbh & Co. Kg. Ladedruckregler für Abgas-Turbolader von Brennkraftmotoren für Automobile
JP5106818B2 (ja) 2006-10-20 2012-12-2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ウエストゲートバルブをそなえた排気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の構造
JP4981732B2 (ja) 2008-03-28 2012-07-2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排気制御バルブを備えた排気タービン
JP2009263088A (ja) 2008-04-25 2009-11-12 Seiko Epson Corp モータ制御装置、流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モータ制御方法
JP5360381B2 (ja) 2009-03-06 2013-12-04 株式会社Ihi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装置
JP2011106358A (ja) 2009-11-18 2011-06-02 Ihi Corp 多段式過給機
DE102010023050A1 (de) 2010-06-08 2011-12-08 Bosch Mahle Turbo Systems Gmbh & Co. Kg Ladeeinrichtung
JP2013185552A (ja) 2012-03-09 2013-09-19 Ihi Corp 流量可変バルブ機構及び車両用過給機
JP2013213554A (ja) * 2012-04-03 2013-10-17 Toyota Motor Corp ダイアフラム式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US20130291946A1 (en) * 2012-05-07 2013-11-07 Terry Glenn Young Valve with actuator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4140A (en) * 1977-12-15 1979-07-04 Yamaha Motor Co Ltd Enrichment device of carburetter for internal conbustion engine
US4191090A (en) * 1978-04-17 1980-03-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acuum toggle
US4256019A (en) * 1979-06-12 1981-03-17 The Garrett Corporation Turbocharger control actuator
US4391294A (en) * 1981-11-30 1983-07-05 Borg-Warner Corporation Dump delay valve
US4549470A (en) * 1983-06-29 1985-10-29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Pneumatic actuator
JPH11107886A (ja) * 1997-10-07 1999-04-20 Kyosan Denki Kk 脈動減衰装置
JPH11343857A (ja) * 1998-06-01 1999-12-14 Toyota Motor Corp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860289A (zh) * 2003-10-20 2006-11-08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可调阀,特别是涡轮增压器的再循环阀
CN101627241A (zh) * 2007-01-29 2010-01-13 株式会社富士金 流体控制器
CN102691803A (zh) * 2011-03-21 2012-09-26 泰思康公司 用于压力调节器的振动抑制弹簧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222609B4 (de) 2022-05-19
JP2015094313A (ja) 2015-05-18
DE102014222609A1 (de) 2015-05-13
JP6237140B2 (ja) 2017-11-29
CN104632301A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2301B (zh) 隔膜式促动器及增压机
US11352944B2 (en) Variable-flow-rate valve mechanism and turbocharger
US10487725B2 (en) Variable flow valve mechanism and turbocharger
CN104136735B (zh) 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车辆用增压器
WO2013133371A1 (ja) 流量可変バルブ機構及び車両用過給機
US10215089B2 (en) Variable-flow-rate valve mechanism and turbocharger
JP4988837B2 (ja) 排気マニホールド
CN103415683B (zh) 致动器轴套管
CN105508032A (zh) 汽车内燃机的空气引导系统的装置
JP2020112050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US20170145908A1 (en) Turbocharger
KR102074430B1 (ko) 배기가스 터보차저
CN104379422A (zh) 泵装置
JP2008082211A (ja) バイパス構造及び排気タービン過給機
JP2015094283A (ja) ダイヤフラム式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過給機
KR20140050657A (ko) 배기가스 터보차저
KR102084591B1 (ko) 배기가스 터보차저
CN107110010A (zh) 用于内燃机的排气涡轮增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GB2535273A (en) Turbocharger wastegate linkage assembly
WO2012176866A1 (ja) 多段過給システム
JP6098144B2 (ja) 可変流量バルブ及び過給装置
JP2015094282A (ja) バルブ作動装置及び過給機
JP2016142151A (ja) 内燃機関の負圧システム
CN114562603A (zh) 一种新型缓闭止回阀
KR101134779B1 (ko) 댐핑 밸브를 구비한 유압식 조향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