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9020B - 一种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9020B
CN104629020B CN201510034304.4A CN201510034304A CN104629020B CN 104629020 B CN104629020 B CN 104629020B CN 201510034304 A CN201510034304 A CN 201510034304A CN 104629020 B CN104629020 B CN 1046290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mer
macromonomer
mmol
double bond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343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9020A (zh
Inventor
杨宏军
蒋必彪
黄文艳
薛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0343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290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29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9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9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90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属于大分子单体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以强碱和同时含有双键和活泼氢的化合物为引发体系,引发乙烯基单体或环状单体进行均聚或共聚反应,一步法合成含有端双键的大分子单体。本发明聚合反应条件温和,使用原料均有工业化产品,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且制备的大分子单体结构丰富,既具有聚合物的物理特性,又具有化学反应性,在制备接枝、嵌段高分子,可降解高分子以及纳米高分子颗粒材料中有广泛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属于大分子单体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分子单体是一种分子末端带有可参加聚合反应官能团的线形低分子量聚合物。该类聚合物可与小分子单体共聚,形成以小分子单体为主链的接枝或梳形聚合物。因此大分子单体被广泛用于聚合物改性方面,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但是目前大分子单体多由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基团转移聚合,自由基聚合等方法合成。这些方法制备过程繁琐,且可用单体种类有限,反应条件苛刻,不利于大分子单体生产的工业化和产业化。本发明以强碱和同时含有双键和活泼氢的化合物为引发体系,引发乙烯基单体或环状单体进行均聚或共聚反应,一步法合成含有端双键的大分子单体。与已知方法相比,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适用单体种类繁多且均有商品化产品,非常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而且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大分子单体结构丰富,既具有聚合物的物理特性,又具有化学反应性,极大拓宽了大分子单体在聚合物改性或分子设计方面的应用,极具工业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目前大分子单体合成方法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大分子引发剂合成的简易方法。以端羟基乙烯基单体为引发剂为例,其反应式如下:
其中R为CH2,CHO或SiO等基团。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以乙烯基单体和环状单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单体为反应单体,以强碱和同时含有双键和活泼氢的化合物为引发体系引发单体的聚合,得到含有端双键的大分子单体。
所述聚合反应温度在-30℃到200℃,聚合反应时间为0.5~48小时。
所述单体与引发体系的摩尔比为(10~1000):1。
所述用于组成引发体系的强碱包括普通强碱如KOH、NaOH以及超强碱如膦腈强碱t-BuP4、希夫碱双水杨醛亚胺铝等。
所述用于组成引发体系的同时含有双键和活泼氢的化合物的活泼氢基团包括羟基、羧基、氨基、巯基、酰胺等。如,对乙烯基苯甲醇,对乙烯基苯甲酸,对氨基苯乙烯,甲代烯丙基醇,烯丙硫醇等。
所述用于聚合的环状单体包括:
1)内酯类单体:己内酯、丙交酯等;
2)环碳酸酯类单体:三亚甲基环碳酸酯、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等;
3)环磷酸酯类单体:五元环磷酸酯、六元环磷酸酯等;
4)环氧类单体: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
5) 环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六甲基环三硅氧烷等。
可用于大分子单体的乙烯基单体包括:
1)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
2)丙烯酰胺类单体:N,N二甲基丙烯酰胺等;
3)其它: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咯烷酮等;
所述用于聚合的乙烯基单体包括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酰胺类单体以及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咯烷酮等;
所述的聚合反应可以是由一种单体通过均聚反应,也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的共聚反应;其中共聚既包括同类单体的共聚,如己内酯酯与丙交酯、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酰胺,也包括不同类单体的杂化共聚,如己内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所述聚合反应采用本体聚合或者溶液聚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适用单体种类繁多且均有商品化产品,非常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而且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大分子单体结构丰富,既具有聚合物的物理特性,又具有化学反应性,极大拓宽了大分子单体在聚合物改性或分子设计方面的应用,极具工业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对于未特别注明的工艺参数,可参照常规技术进行。
实施例1
在干燥的50 mL反应瓶中加入0.34 g (3 mmol)己内酯、0.15 g (0.3 mmol)对乙烯基苯甲醇,0.1 g THF。反应体系,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300 μL (0.3 mmol)t-BuP4的正已烷溶液。在-30 oC条件下反应48 h后,滴加2 mL10wt%的盐酸溶液终止上述反应。再用2 × 100 mL甲醇在快速搅拌下充分洗涤聚合物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溶剂,过滤,50 oC下真空干燥12 h,计算产率为80%,分子量为1500 g/mol。
实施例2
在干燥的250 mL反应瓶中加入34 g(300 mmol)己内酯、0.15 g(0.3 mmol) 对乙烯基苯甲醇。反应体系,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300 μL(0.3mmol) t-BuP4的正已烷溶液。在200oC条件下反应0.5h后,滴加2 mL 10wt%的盐酸溶液终止上述反应,加50 mL THF溶解聚合物。再用3× 200 mL甲醇在快速搅拌下充分洗涤聚合物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过滤,50 oC下真空干燥12 h,计算产率为84%,分子量为134200 g/mol。
实施例3
在干燥的50 mL反应瓶中加入0.34 g (3 mmol)己内酯、0.15 g (0.3 mmol)对乙烯基苯甲醇,1.0 g THF。反应体系,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0.01g(0.3 mmol)NaOH的正已烷溶液。在25 oC条件下反应48 h后,滴加2 mL10wt%的盐酸溶液终止上述反应。在-30 oC条件下反应48h后,滴加2 mL10wt%的盐酸溶液终止上述反应。再用2× 100 mL甲醇在快速搅拌下充分洗涤聚合物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溶剂,过滤,50 oC下真空干燥12 h,计算产率为60%,分子量为1600 g/mol。
实施例4
在干燥的50mL反应瓶中加入1.3 g(30 mmol)环氧乙烷、0.15 g(0.3 mmol)对乙烯基苯甲醇,0.5 g THF。反应体系,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300 μL(0.3 mmol)t-OctP1的正已烷溶液。在25 oC条件下反应10 h后,滴加2 mL10wt%的盐酸溶液终止上述反应。再用2 × 100 mL甲醇在快速搅拌下充分洗涤聚合物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溶剂,过滤,50 oC下真空干燥12 h,计算产率为78%,分子量为6300 g/mol。
实施例5
在干燥的50 mL反应瓶中加入6.7 g(30 mmol)六甲基环三硅氧烷、0.18 g(0.3mmol)对乙烯基苯甲酸,0.5 g THF。反应体系,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300 μL(0.3 mmol)t-BuP2的正已烷溶液。在室温下反应24 h后,滴加2 mL10wt%的盐酸溶液终止上述反应。再用2 × 100 mL甲醇在快速搅拌下充分洗涤聚合物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溶剂,过滤,50 oC下真空干燥12 h,计算产率为95%,分子量为20100 g/mol。
实施例6
在干燥的50 mL反应瓶中加入2.1 g(30 mmol)五元环磷酸酯、22.2 mg(0.3mmol)烯丙硫醇。反应体系,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300 μL(0.3mmol)t-BuP4的正已烷溶液。在30 oC条件下反应10 h后,滴加2 mL 10wt%的盐酸溶液终止上述反应。再用2 × 100 mL甲醇在快速搅拌下充分洗涤聚合物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溶剂,过滤,50 oC下真空干燥12 h,计算产率为96%,分子量为6500 g/mol。
实施例7
在干燥的50 mL反应瓶中加入3.0 g(30 mmol)甲基丙烯酸甲酯、0.15 g(0.3mmol)对氨基苯乙烯,0.5g THF。反应体系,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300 μL(0.3 mmol)t-BuP4的正已烷溶液。在60 oC条件下反应5 h后,滴加2 mL10wt%的盐酸溶液终止上述反应。再用2 × 100 mL甲醇在快速搅拌下充分洗涤聚合物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溶剂,过滤,50 oC下真空干燥12 h,计算产率为90%,分子量为8500 g/mol。
实施例8
在干燥的50 mL反应瓶中加入3.0 g(30 mmol)甲基丙烯酸甲酯、3.6 mg巯基丙酸甲酯,0.1 g THF。反应体系,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300 μL(0.3mmol)双水杨醛亚胺铝的甲苯溶液。在10 oC条件下反应10 h后,滴加2 mL10wt%的盐酸溶液终止上述反应。再用2 × 100 mL甲醇在快速搅拌下充分洗涤聚合物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溶剂,过滤,50 oC下真空干燥12 h,计算产率为97%,分子量为8100 g/mol。
实施例9
在干燥的50 mL反应瓶中加入4.7 g(30 mmol)甲基丙烯酸N, N 二甲氨基乙酯、0.15 g(0.3 mmol)对乙烯基苯甲醇,5.0 g THF。反应体系,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300μL(0.3 mmol)t-BuP4的正已烷溶液。在室温下反应24 h后,滴加2mL10wt%的盐酸溶液终止上述反应。再用2 × 100 mL甲醇在快速搅拌下充分洗涤聚合物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溶剂,过滤,50 oC下真空干燥12 h,计算产率为95%,分子量为9800 g/mol。
实施例10
在干燥的50mL反应瓶中加入3.1g(30 mmol) 2-乙烯基吡啶、0.15g(0.3 mmol)对乙烯基苯甲醇,5.0 g THF。反应体系,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300μL(0.3 mmol)t-BuP4的正已烷溶液。在室温下反应24 h后,滴加2 mL10wt%的盐酸溶液终止上述反应。再用2 × 100 mL甲醇在快速搅拌下充分洗涤聚合物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溶剂,过滤,50 oC下真空干燥12 h,计算产率为97%,分子量为10000 g/mol。
实施例11
在干燥的50 mL反应瓶中加入3.0 g(30 mmol)N, N 二甲基丙烯酰胺、0.08 g(0.3mmol)甲代烯丙基醇,5.0g DMSO。反应体系,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300 μL(0.3 mmol)t-BuP4的正已烷溶液。在室温下反应24 h后,滴加2 mL10wt%的盐酸溶液终止上述反应。再用2 × 100 mL甲醇在快速搅拌下充分洗涤聚合物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溶剂,过滤,50oC下真空干燥12 h,计算产率为95%,分子量为9800 g/mol。
实施例12
在干燥的50mL反应瓶中加入3.0g (30 mmol)三亚甲基碳酸酯、3.4 g (30 mmol)己内酯,0.15 g(0.3 mmol)对乙烯基苯甲醇,6.0g THF。反应体系,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300 μL(0.3 mmol)t-BuP4的正已烷溶液。在50oC条件下反应10 h后,滴加2 mL10wt%的盐酸溶液终止上述反应。再用2 × 100 mL甲醇在快速搅拌下充分洗涤聚合物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溶剂,过滤,50 oC下真空干燥12 h,计算产率为93%,分子量为14000 g/mol。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强碱和同时含有双键和活泼氢的化合物为引发体系,引发乙烯基单体或环状单体进行均聚或共聚反应,一步法合成含有端双键的大分子单体;
所述聚合反应温度在-30℃到200℃,聚合反应时间为0.5~48小时;
所述单体与引发体系的摩尔比为(10~1000):1;
所述用于组成引发体系的强碱为NaOH,或者膦腈强碱t-BuP4、双水杨醛亚胺铝;
所述用于组成引发体系的同时含有双键和活泼氢的化合物为对乙烯基苯甲醇,对乙烯基苯甲酸,对氨基苯乙烯,甲代烯丙基醇,烯丙硫醇;
所述用于聚合的环状单体为:
1)内酯类单体:己内酯、丙交酯;
2)环碳酸酯类单体:三亚甲基环碳酸酯、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
3)环磷酸酯类单体:五元环磷酸酯、六元环磷酸酯;
4)环氧类单体:环氧乙烷、环氧丙烷;
5) 环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六甲基环三硅氧烷;
可用于大分子单体的乙烯基单体包括:
1)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
2)丙烯酰胺类单体:N,N二甲基丙烯酰胺;
3)其它: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咯烷酮;
所述的聚合反应可以是由一种单体通过均聚反应,也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的共聚反应;其中共聚为同类单体的共聚,或者为不同类单体的杂化共聚;
所述聚合反应采用本体聚合或者溶液聚合。
CN201510034304.4A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9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4304.4A CN104629020B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4304.4A CN104629020B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9020A CN104629020A (zh) 2015-05-20
CN104629020B true CN104629020B (zh) 2017-10-20

Family

ID=53208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3430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9020B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290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8949A (zh) * 2018-07-31 2019-01-0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导锂离子能力的二元共聚物及其制备的复合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8313A (zh) * 2012-10-30 2014-05-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乳酸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21167B (zh) * 2013-07-08 2016-02-24 常州大学 一种可降解支化聚酯的一步法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9020A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57775B2 (en) Rosin-derived cationic compounds and polymers
Lin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perbranched poly (ether amide) s with thermoresponsive property and unexpected strong blue photoluminescence
CN104610484B (zh) 一种含悬垂双键的反应性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US9181374B2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branched polymer
CN109251260A (zh) 基于膦碱催化合成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活性聚合体系
CN112961268B (zh) 基于双官能团膦碱的FLP催化合成可再生TPEs的方法
CN106866883B (zh) 一种基于醛基与氨基反应合成双仿生聚合物的方法
CN107446146A (zh) 一种具备光致变色特性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8507B (zh) 一种高分子量环状聚乳酸的合成方法
CN107226906A (zh) 一种聚类肽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5273175B (zh) 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调控的聚丙交酯制备方法
CN104629020B (zh) 一种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
KR102656198B1 (ko) 분지형 중합체
CN102344524B (zh) 一种水溶性可点击反应的超支化聚合物
CN107098997A (zh) 一种含铵根离子的等规聚丙烯离聚体及制备方法
CN110092849A (zh) 一种阳离子链转移剂及其应用
CN109593195A (zh) 一锅法制备功能化多肽的方法
JP3310303B2 (ja) 末端に官能基を有するポリメタクリル系重合体およびその組成物
KR20190136103A (ko) 중합체
JP4907349B2 (ja) マレイミド官能基を含有するオキセタン化合物
CN104628998A (zh) 一种手性荧光自分类聚合双官能团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KR102109359B1 (ko) 리그닌과 식물유 기반 열가소성 탄성체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리그닌과 식물유 기반 열가소성 탄성체로 제조되는 성형체
CN109912528A (zh) 一种类肽单体及其聚合物与应用
CN109776698A (zh) 一种两亲性杂臂接枝聚合物及其基于一锅法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0571511B1 (ko) 비닐테카노에이트 중합을 통한 향상된 교대배열을 갖는폴리비닐알콜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Hongjun

Inventor after: Jiang Bibiao

Inventor after: Huang Wenyan

Inventor after: Xue Xiaoqiang

Inventor before: Yang Hongjun

Inventor before: Jiang Bibiao

Inventor before: Huang Wenyan

Inventor before: Xue Xiaoqiang

Inventor before: Zhou Weihu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