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6757A - 印面形成装置、印面形成方法以及印面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印面形成装置、印面形成方法以及印面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6757A
CN104626757A CN201410642028.5A CN201410642028A CN104626757A CN 104626757 A CN104626757 A CN 104626757A CN 201410642028 A CN201410642028 A CN 201410642028A CN 104626757 A CN104626757 A CN 1046267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face
mentioned
plane materiel
print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20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6757B (zh
Inventor
汤野裕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26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6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6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6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3/00Apparatus for stamping articles having integral means for suppor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 B41K3/62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C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 B41C1/00Forme preparation
    • B41C1/055Therm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printing formes, e.g. with a thermal print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DAPPARATUS FOR THE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FOR STEREOTYPE PRINTING; SHAPING ELASTIC OR DEFORMABLE MATERIAL TO FORM PRINTING SURFACES
    • B41D7/00Shaping elastic or deformable material, e.g. rubber, plastics material, to form printing surfaces
    • B41D7/04Forming printing surfaces by covering printing forms with a thin elastic skin, e.g. rubber foil, and retaining the latter thereon; Obtaining reduced or enlarged printing surfaces by using thin elastic transfer fo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providing current or voltage to the thermal head
    • B41J2/355Control circuits for heating-element sel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02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one or more flat stamping surfaces having fixed im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6Details
    • B41K1/38Inking devices; Stamping surfaces
    • B41K1/50Stamping surfaces impregnated with ink, or made of material leaving a mark after stamping conta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印面形成装置、印面形成方法及印面形成系统,该印面形成装置具有:印面形成部,设置有在沿着被搬运体的保持有印面材的面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发热体,在该印面材上形成印面,该被搬运体具有通过加热而能够非多孔质化的多孔质的印面材、能够装卸地保持该印面材的保持体、以及覆盖该保持体所保持的该印面材的至少一部分的薄膜;以及控制部,控制上述印面形成部,使得覆盖上述印面材的上述至少一部分的上述薄膜中的与上述印面材的至少一个端面对置的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大于对上述印面材的上述印面中的成为非多孔质的部分施加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

Description

印面形成装置、印面形成方法以及印面形成系统
本申请基于2013年11月6日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2013-229893,并要求享受其优先权,在先申请以引用方式全部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印面材支架所保持的印面材上形成印面的印面形成装置、印面形成方法以及印面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印章,为了省去每次用印章盖章时都要使墨附着于印章的印面的麻烦,而将海绵橡胶等多孔性片材用作印面材,在其中预先含浸有墨。
例如,日本特开平10-100464号公报提出一种制版装置,将在台体(印章主体)上安装有由多孔性片材构成的印版(印面材)的图章固定到制版装置上,使热敏头压接于多孔性片材的表面而移动,对热敏头的多个发热体选择性地加热,在印版上形成由墨不透过的熔融固化部和墨透过的非熔融部构成的印面。
然而,在日本特开平10-100464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图章是将由矩形片状的印材构成的印版粘贴在图章台(支撑体)上而形成的,在该粘贴的状态下进行印面的形成(印面制版)。因此,需要在支承着整个支撑体的状态下进行制版,装置规模不得不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印面形成装置的一个方式,具有:印面形成部,设置有在沿着被搬运体的保持有印面材的面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发热体,在该印面材上形成印面,该被搬运体具有通过加热而能够非多孔质化的多孔质的印面材、能够装卸地保持该印面材的保持体、以及覆盖该保持体所保持的该印面材的至少一部分的薄膜;以及控制部,控制上述印面形成部,使得覆盖上述印面材的上述至少一部分的上述薄膜中的与上述印面材的至少一个端面对置的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大于对上述印面材的上述印面中的成为非多孔质的部分施加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
此外,本发明的印面形成方法的一个方式中,具有印面形成工序,在该印面形成工序中,使在由薄膜覆盖了通过加热而能够非多孔质化的多孔质的印面材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下将该印面材能够装卸地保持于保持体的被搬运体,相对于对该印面材施加热而形成印面的印面形成部相对地移动,并且通过在沿着该被搬运体的保持有该印面材的面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发热体在该印面材上形成该印面,此时,覆盖该印面材的该至少一部分的该薄膜中的与该印面材的至少一个端面对置的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大于对该印面材的该印面中的成为非多孔质的部分施加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
此外,本发明的印面形成系统的一个方式中,具有印面形成装置和计算机设备,该印面形成装置具有:印面形成部,设置有在沿着被搬运体的保持有印面材的面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发热体,在该印面材上形成印面,该被搬运体具有通过加热而能够非多孔质化的多孔质的印面材、能够装卸地保持该印面材的保持体、以及覆盖该保持体所保持的该印面材的至少一部分的薄膜;
通信部,与上述计算机设备进行通信;以及控制部,基于上述通信部接受的图像数据控制上述印面形成部,使得覆盖上述印面材的上述至少一部分的上述薄膜中的与上述印面材的至少一个端面对置的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大于对上述印面材的上述印面中的成为非多孔质的部分施加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上述计算机设备选择上述印面材,制作或者选择用于在上述印面材上通过加热而形成上述印面的上述图像数据,并且,以与上述印面材的上述至少一个端面接近的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大于对上述印面材的上述印面中的其他加热部分施加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的方式,制作对上述图像数据重叠了用于追加加热的追加加热数据的重叠图像数据,并将该重叠图像数据向上述通信部输出。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详细说明部分中列出,并且它们根据说明部分也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来获悉。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以借助于下面具体给出的手段和组合方式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是说明书的一部分,它们示出了本发明当前的优选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概要说明和下面给出的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一起,阐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A是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与印面材支架一起表示的外观立体图。
图1B是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用沿着搬运方向的铅垂面进行切断而描画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的印面材支架的排出口周边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2B是从正面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的印面材支架的排出口的外观放大图。
图3是表示应用在本实施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中的印面形成部的主要部分构成的立体图。
图4A是应用在本实施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中的印面形成部的主要部分构成的平面图。
图4B是将应用在本实施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中的印面形成部用沿着搬运方向的铅垂面进行切断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的系统构成的框图。
图6A是表示对由本实施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形成了印面的印面材进行保持的印面材支架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6B是图6A的VIB-VIB截面图、即用包含搬运方向的铅垂面进行切断的截面图。
图6C是表示在图6B中由圆包围的VIC部详细的截面图。
图7A是表示印面形成结束而从印面材支架取出的印面被安装到图章的台体而作为印戳完成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7B是图7A的侧面图。
图8A、图8B以及图8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印面的形成状态的概略截面图。
图9A是表示印面材支架上所设置的折线(孔眼线)的立体图。
图9B是将印面材支架沿着折线弯折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C是表示将薄膜剥离并从印面材支架取出印面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在表示印面材支架中的、使加热量增加的部分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11A是将印面形成的印面图像与加热量增加部分(印面材端面部分)重叠描画的图,是原本的图像数据。
图11B是为了印面形成而进行了黑白反转以及左右反转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
图11C是使印面材端面部分的加热量增加的部分。
图11D是使图11B与图11C重叠的图。
图11E表示印面形成后的印面材。
具体实施方式
《概念·用语的定义》
以下,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前,对重要的概念·用语进行定义。
印面形成装置是对印面材形成图案而形成印面的装置。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用所谓的热敏打印机。热敏打印机具有热敏头,通过多个发热体以及对它们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驱动器),能够对各个发热体选择性地加热。
印面材是由能够含浸液状墨的多孔质的海绵体构成、通过加热而进行非多孔质化的热塑性的部件。例如,能够使用多孔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印面材支架是为了对印面材形成图案而使其通过印面形成装置而使用的夹具。例如,将印面材以保持于印面材支架的状态向印面形成装置的用户供给。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设为印面材支架具有印面材、对其进行保持的保持体以及保护印面材的薄膜。此外,印面材支架还称为被搬运体。
保持体例如由硬纸板形成的厚板纸构成。保持体是在印面形成后,在从印面材支架取出了印面材之后,被废弃的部件。
薄膜例如是将PET或者聚酰亚胺等作为基材来制作的,具有耐热性、热传导性以及表面平滑性,是在印面形成时发挥保护印面材的功能的部件。
印面形成部是通过由热敏头来选择性地施加热,由此使印面材的表面的位置非多孔质化而实施禁止墨从该部分通过的处理的机构部分。
印刷不是使用墨的印刷,而意思是指,根据图像数据来使热敏头的多个发热体选择性地被加热,由此对印面材的表面按照预定大小的每个点来执行进行或不进行非多孔质化的处理。
搬运部是搬运印面材支架的机构部分,例如能够由压辊和使其驱动的步进电机构成。
印面材的端面是将印面材视为立方体时与其侧面相当的面。
与印面材的端面对置(或者抵接)的部分,是指薄膜中的与印面材的端面接近的部分。
加热量变大是指,将加热量增大到使薄膜的耐久性劣化、容易使薄膜破裂的程度。
控制部是指印面形成装置的控制部(CPU)。印面形成装置的控制部能够通过有线通信(USB(注册商标))或者无线通信(Wi-Fi(注册商标)、Bluetooth(注册商标)、WLAN(注册商标)等),与个人计算机(PC)、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连接而协作地起作用。如此,将印面形成装置的控制部与其他计算机设备协作地动作的情况称为印面形成系统。
移动速度是指,搬运部对印面材支架进行搬运的速度。
在印面材以保持于印面材支架的状态被向用户供给的情况下,薄膜对印面材的覆盖是在制造印面材支架的工厂进行的。
印面形成工序是在印面形成装置的用户使用印面材支架来执行印面形成时进行的工序。
《关于本发明的核心》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在如上述那样将印面材保持于印面材支架的状态下进行印面形成的印面形成装置、印面形成方法以及印面形成系统。然后,尤其是涉及在该情况下,为了在印面形成后容易将印面材从印面材支架取出,而如何控制加热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印面形成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A、图1B、图2A、图2B、图3、图4A以及图4B对印面形成装置(热敏打印机)的机械构成进行说明》
图1A以及图1B是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与印面材支架一起表示的概略立体图。在此,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1B是表示其X-Z面(包含搬运方向的铅垂面)的截面构造的立体截面图。图2A以及图2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的印面材支架的排出口周边的构造的概略图。在此,图2A是表示图1B所示的IIA部(在本说明书中,作为与图1B中所示的阿拉伯数字“2”对应的符号,为了方便而使用“II”,作为与阿拉伯数字“5”对应的符号,为了方便而使用“V”。以下同样。)的截面构造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2B是表示包括排出口的印面形成装置的外观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所使用的印面形成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4A以及图4B是本实施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所使用的印面形成部的主要部分构成的平面图以及截面图。图4A是印面形成部的平面图,图4B是表示其X-Z面(包含搬运方向的铅垂面)的截面构造的概略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以下称为“打印机”)1,是所谓的热敏打印机,例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将从插入口10c插入的印面材支架20(详细地说,将参照图6A、图6B以及图6C后述,具有印面材21、保持印面材21的保持体22以及保护印面材21的薄膜24。)朝向排出口10d进行搬运。然后,打印机1将热敏头4以预定的负载从薄膜24的上方按压到搬运中的印面材支架20上的印面材21上,并对热敏头4所具有的多个发热体选择性地加热,从而,在印面材支架20上的印面材21上形成表示图案(文字、符号、图形等)的印面(在按下印章或图章时,形成由文字、符号、图形等构成的印影的部分)。
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设定相互正交的X、Y、Z方向。关于对附图中所记载的方向进行表示的X、Y、Z的符号,对向视(箭头方向)方向赋予“+”而表示,对向视方向的相反方向赋予“-”而表示,在表示两个方向的情况下不赋予符号(“+”或者“-”)。X方向是与对包括形成印面的对象物即印面材21的印面材支架20进行搬运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也称为前后方向。Y方向是与打印机1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也称为左右方向。Z方向是与将热敏头4向印面材支架20按压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也称为上下方向。
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打印机1具备由下壳体10a和上壳体10b构成的壳体10,在下壳体10a的前后面上形成有供印面材支架20通过的插入口10c和排出口10d。在上壳体10b的上面设置有输入操作部6。输入操作部6被操作者进行操作时,输出与操作内容相对应的信号。
在下壳体10a的排出口10d,例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在构成排出口10d的下侧的内面10e上,沿着排出口10d的开口方向(Y方向)按照预定的间隔配置有以向排出口10d内突出预定高度的方式形成的多个肋(支撑部)10f。在此,多个肋10f配置在从排出口10d排出的印面材支架20的搬运路上。即,多个肋10f被设置成,在从插入口10c插入的印面材支架20在打印机1内部被搬运、热敏头4向印面材支架20的按压状态至少变化成了特定状态的时刻,该多个肋10f与印面材支架20的一端侧(+X方向侧)附近的背面侧(与热敏头4所按压的印面的形成侧相反侧的面,即图2A的下侧)接触而进行支撑。此时,多个肋10f被设置为,以不使印面材支架20弯曲(变形)的程度与印面材支架20的背面接触,更优选设置为,以对印面材支架20的搬运(进给量)不产生影响的程度,例如以在摩擦较少的状态下较轻地进行接触的程度,对印面材支架20进行支撑。
被组装在打印机1的壳体10中的印面形成部例如图3、图4A以及图4B所示,大体上具备热敏头(印面形成部)4、步进电机9、引导件14以及压辊(搬运辊)12。在热敏头4、引导件14、压辊12的两侧,设置有在Y方向上对置的一对板状的侧框架13。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压辊12用于将印面材支架20沿X方向搬运,架设在两侧框架13、13间,两端贯通各侧框架13。压辊12的两端部以相对于侧框架13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撑于侧框架13。此外,在压辊12的旋转轴的+Y轴的端部,一体地安装有例如辊齿轮(省略图示),伴随着步进电机9的驱动轴上所安装的驱动齿轮(省略图示)的旋转而产生的驱动力经由多个电动齿轮传递至该辊齿轮,由此压辊12以预定的转速进行旋转。
在引导件14上形成有用于将印面材支架20(印面材21)向压辊12引导的倾斜面14a。倾斜面14a被配置为,从图4B所示的Y方向观察时(从+Y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截面),倾斜面14a的延长线EL(图中由单点划线表示。相当于搬运路径。)与压辊12的外周面相接。在此,如图4B所示,在上述排出口10d的内面10e设置的肋10f以使其上面与倾斜面14a的延长线EL相接的方式来设定突出高度、形状、配置。
此外,如图4B所示,在倾斜面14(a)的凹部14b设置有传感器3。传感器3以与印面材支架20不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比印面材支架20的轨道稍微靠-Z侧。此外,从图4A所示的Z方向观察时(从+Z侧观察的情况的平面图),传感器3以使印面材支架20的切口22a从传感器3上通过的方式配置在比左侧的侧框架13稍微靠+Y侧、且比压辊12稍微靠-X侧。图4A中用虚线表示的检测扫描线SL是与传感器3的光轴L交叉并沿X方向延伸的线。传感器3是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具有向+Z方向出射光的发光元件以及接受被传感器对象物(在此为印面材支架20)向-Z方向反射的光的受光元件。传感器3输出与在受光元件中接受的光的光量相对应的信号。基于该信号来确定嵌入在印面材支架20中的印面材21的种类(尺寸)。
如图2A、图4B所示,热敏头4与压辊12对置地设置。热敏头4经由薄膜24按压在X方向上搬运的印面材支架20上的印面材21。热敏头4的对印面材21进行按压的按压部4a,设置为沿着Y方向的直线带状。在此,按压部4a的长度(Y方向的长度)被设置为,比印面材21的宽度(沿着Y方向的长度)更长。由此,沿着印面材2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带状的部分均匀地被按压部4a按压而变形。而且,在按压部4a中,沿着按压部4a的延伸方向(Y方向)排列有在印面形成(制版)时选择性地被加热的多个发热体(省略图示)。此外,在热敏头4中设置有具备驱动电路的IC芯片(驱动器IC)4b,该驱动电路用于对按压部4a中所排列的多个发热体各自的发热状态进行控制。驱动器IC4b相对于设置有多个发热体的按压部4a,例如配置在与印面材支架20的搬运方向相反的方向(-X方向)的位置处。通过这种构成,在印面材21的直线带状的部分(被按压部4a按压并变形的部分),与被加热而发热的多个发热体对应的部位被加热。
在此,一般的热敏头4为,在印刷电路基板(PCB)的一面侧接近地配置有:设置有多个发热体的按压部4a、以及用于对各发热体的发热状态进行控制的驱动器IC4b。这是为了减小印刷电路基板的尺寸并抑制成本上升的构成,通用品绝大多数采用该方式。
此外,热敏头4与压辊12之间的间隔(在图2A中表示为“H”),可以根据后述的印面材支架20的构成而设定为预先设定的一定值,也可以具备用于使热敏头4或者压辊12沿Z方向移动而对热敏头4与压辊12之间的间隔H进行调整的机构(在图2A中表示为“32”。)。通过使用这种热敏头4与压辊12之间的间隔H的调整机构32,能够使热敏头4对印面材21的按压力变化。特别是,在印面材21的尺寸(特别是宽度方向的尺寸)不同的印面材支架20上形成印面(制版)的情况下,有时根据印面材21的尺寸的不同而热敏头4的按压部4a的按压状态变化,因此热敏头4与压辊12之间的间隔H的调整机构32对于进行适当的印面形成是极为有益的。这种间隔H的调整机构32,例如通过用传感器3对印面材支架20的切口22a进行扫描,由此基于由控制部2确定的印面材支架20的印面材21的尺寸,对间隔H进行调整控制。在此,间隔H被设定得越小,则热敏头4对印面材21的按压力越大。
《关于由控制部(CPU)控制而起作用的功能构成》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功能构成、即由控制部(CPU)控制而起作用的功能构成进行说明。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打印机)1的系统构成的框图。
如图5所示,打印机1具备中央控制电路2,中央控制电路2具有传感器3、热敏头4、电源电路5、马达驱动器8、显示画面控制电路47、存储器控制电路48、UI(用户界面)控制电路49、USB控制电路40、Bluetooth(注册商标)模块·无线LAN模块41。
此外,马达驱动器8与步进电机9连接,显示画面控制电路47与显示器件43连接,USB控制电路40与PC(个人计算机)44连接。
此外,在本例的情况下,传感器3由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构成。此外,显示器件43、显示画面控制电路47、UI控制电路49、USB通信控制电路(USB通信控制电路)40或者Bluetooth(注册商标)模块·无线LAN模块41等不一定全部需要。
在图5中,中央控制电路(控制部)2进行系统整体的控制。此外,在该图中,各电路的绝大多数仅与中央控制电路2连接,但当然也可以通过总线使各电路彼此进行数据通信。中央控制电路2是包含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的电路,该CPU根据需要读入计算机程序并执行,由此实现各种功能(例如搬运量检测、尺寸设定、尺寸判断、位置检测、加热控制以及按压力控制等)。
存储器控制电路48包括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Access Memory)等器件,并进行这些器件的控制。显示器件43例如是指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显示装置,在显示图像控制电路47中进行向显示器件43的数据传送等、背光灯的点亮、熄灭等的控制。
此外,为了实现各种功能而需要的计算机程序保存于ROM等,根据需要写入RAM而被参照、利用。该印面形成装置为,在个人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侧安装驱动元件以及应用程序,通过USB连接等进行协作地动作。因此,印面形成装置内的计算机程序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设备所安装的算机程序进行协作而实现各种功能。
例如,在印面形成装置(打印机)为具有必须与PC44进行连接或者无线连接的构成的机型的情况下,用户在PC44或者未图示的移动电话终端等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上实施操作,因此在硬件侧显示画面控制电路47和显示器件43不是必须的。
UI(用户界面)控制电路49基于由用户从键盘、鼠标、遥控器、按钮、触摸面板等输入器件经由个人计算机等、或者经由设置在该印面形成装置(打印机)中的输入装置而输入的信息,进行菜单画面显示等的控制。电源电路5由电源IC(integrated circuit)等构成,产生并供给各电路所需要的电源。
热敏头4接受从中央控制电路2输出的数据和印刷信号,由头内部的驱动器IC进行通电点的控制,对与头相接的多孔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以下称为EVA)等的印面材进行印刷(印面形成或者印字,以下同样)。本印面形成装置的“印刷”不是使用墨的印刷,而意思是指,根据图像数据,热敏头4的多个发热体选择性地被加热,由此,对印面材21的表面按照每个点来执行进行或不进行非多孔质化的处理。
此外,在本系统的构成例中,其他电路从中央控制电路2接受的仅为数据和信号,印刷所需要的电力从电源电路5得到。另外,在本例的装置中,热敏头4具有200点/25.4mm的分辨率下的48mm的有效印字宽度。
马达驱动器8是驱动步进电机9的驱动电路,接受从中央控制电路2输出的信号,将驱动用的脉冲信号以及电力向步进电机9供给。此外,从中央控制电路2接受的仅为励磁信号,实际的驱动电力从电源电路5得到。
控制部(中央控制电路)2通过对向马达驱动器8输出的信号的脉冲数进行计数,由此能够正确地掌握步进电机9旋转了多少、即通过压辊12将印面材支架搬运了多少mm。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构成为,采用1-2相励磁驱动,齿轮比为在每1行(0.125mm)成为16步进。即,在1步进中进行0.0078mm的搬运。
此外,控制部2中的由压辊12搬运的搬运距离的计算,也可以不基于脉冲数来进行而使用其他方法。例如,也可以通过旋转编码器来检测压辊12的转速,并基于所检测的转速来计算由压辊12搬运的搬运距离。
《关于印面材支架的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6A、图6B、图6C、图7A以及图7B,对通过打印机1形成印面(制版)的印面材支架20进行说明。
图6A、图6B以及图6C是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形成了印面的印面材支架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图6A是表示印面材支架20的印面形成侧(保持印面材21一侧)的平面图。图6B是表示沿着图6A所示的VIB-VIB线(在本说明书中,作为与图6A中所示的阿拉伯数字“6”对应的符号,为了方便而使用“VI”。)的截面构造的概略截面图。图6C是表示图6B中的VIC部的截面构造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7A以及图7B是表示粘贴有形成了印面的印面材的印章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图7A是从印面材侧观察的印章的立体图,图7B是将印面材侧作为底面时(在作为印章使用时放置于纸等上时)的印章的侧面图。
如上所述,印面材支架20具有印面材21、保持印面材21的持体22、以及保护印面材21的薄膜24。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保持体22将印面材21固定保持在中央部。
印面材21具有实际成为印面的主面21a。印面材21由能够含浸液状墨的多孔质的海绵体、例如多孔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以下记载为“EVA”。)构成,通过按压而能够变形。EVA具有无数的气泡,在该气泡的中含浸墨。
印面材支架20中的保持体22和薄膜24,是在上述印面材21的印面形成时使用的夹具,在印面形成结束后与印面材21分离而被废弃(或者再利用)。如图6B以及图6C所示,保持体22是将由硬纸板构成的上部厚板纸22c和下部厚板纸22d贴合而构成的。此外,如图6A所示,在保持体22的一方的侧部(图中右方)形成有切口22a。在此,保持体22为了使来自传感器3的光以较高的反射率反射,而将其表面形成为例如白色。
如图6B以及图6C所示,在上部厚板纸22c形成有用于将印面材21固定在其中央部的定位孔22e。印面材21嵌入而固定于该定位孔22e。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下部厚板纸22d的外形与上部厚板纸22c形成为相同,但未设置定位孔22。在下部厚板纸22d与上部厚板纸贴合的状态下,下部厚板纸22d与印面材21的背面21b整体相接。
如图6B以及图6C所示,印面材21的主面21a(图6B的左侧的面或者图6C的上侧的面)构成为从上部厚板纸22c的上面(图6B的左侧的面或者图6C的上侧的面)稍微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部厚板纸22c与下部厚板纸22d相加的厚度例如设定为1.2mm,与此相对,还将薄膜24、印面材21包含在内的印面材支架20的整体厚度例如设定为1.8mm。即,在该例中,设定为印面材21相对于上部厚板纸22c突出0.6mm。
此外,如图6B以及图6C所示,印面材支架20具有覆盖保持体22的上面以及印面材21的上面的薄膜24。薄膜24将PET(PolyethyleneTerephtalate)或者聚酰亚胺等作为基材来制作,具有耐热性、热传导性以及表面平滑性。在此,关于薄膜24的耐热性,使用能够耐受比印面形成时的热敏头4的温度以及印面材21的熔融点更高的温度的耐热性。此外,关于薄膜24的热传导性,使用将印面形成时的热敏头4的热向印面材21传递而使印面材21良好地熔融的热传导性。关于薄膜24的表面平滑性,使用以在印面形成时接触的热敏头4的按压部4a以摩擦较少的状态良好地滑动的表面平滑性。
如图6C所示,上部厚板纸22c和下部厚板纸22d例如通过两面粘接片材25来贴合。此外,薄膜24通过两面粘接片材26而被粘接在保持体22周围分部的表面、即印面材21所嵌入的上部厚板纸22c的表面。薄膜24与印面材21之间、印面材21与下部厚板纸22d之间仅接触而未贴合。
此外,在图6A、图6B以及图6C中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成为印面形成对象的印面材支架20的一个例子,但能够将印面材21的尺寸(图6A的纵向以及横向的尺寸)不同、多个种类的印面材支架20作为印面形成对象。在此,各种类的印面材支架20的厚度以及宽度尺寸(图6A的横向的尺寸)分别设定为相同,印面材支架20的长度尺寸(图6A的纵向的尺寸)根据印面材21的尺寸而设定为不同。此外,与各种类的印面材支架20的印面材21的尺寸相对应地,以1对1的关系在保持体22上设置有尺寸(例如纵向的尺寸)不同的切口22a。然后,通过打印机1的传感器3对保持体22的切口22a进行扫描,对其尺寸进行检测,由此确定印面材支架20的印面材21的种类(尺寸)。
在打印机1中的印面形成结束之后,印面材21被从保持体22取出。在本发明中,为了使该取出变得容易,而在加热控制、特别是施加热的区域具有特征。对此将后述。然后,例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所取出的印面材21,通过两面粘接片材53等粘贴到由球状的把手51和方形的台体52构成的印章50的台体52的下面(图7B中的台体52的下方侧的面)。
《关于印面形成的原理》
接下来,说明对印面材21形成印面的原理。
如上述那样,印面材21由EVA构成。EVA具有热塑性的物性,例如当以70℃~120℃的热进行加热时,被施加热的部位软化,一度软化的部位当冷却时又固化。然后,固化的部位被埋入有气泡部分而成为非多孔质化,该部分变得不使墨通过。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利用该印面材21(EVA)的特性,通过热敏头对EVA表面的任意部位加热大约1msec到5msec左右,由此使EVA表面的任意部位成为非多孔质化,而禁止墨从该部分通过。另外,印面材21通过热裁断机被预先裁断为方形。因此,印面材21的4个侧面(端面)均通过在裁断时施加的热而成为非多孔质化,不使墨通过。此外,印面材21的背面21b也被实施加热处理,不使墨通过。由此,防止墨从成为印面的主面21a以外的面渗出。
在印面形成(热印刷)时,使墨透过的部分不被加热,不使墨透过的部分被加热,由此能够形成与用印章盖戳时想得到的印影对应的墨透过部分。此外,考虑到印面形成时可能产生误差的情况、以及墨不通过印面材21的侧面(端面)的情况,印面材21的尺寸被设定为比印影尺寸稍微大。例如,在印影的尺寸为45mm×45mm的情况下,印面材21的尺寸被设定为48mm×48mm。
《关于印面形成动作》
接下来,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形成印面的印面形成动作进行说明。此外,以下所示的各功能以可读取的程序代码的方式保存于控制部2(更详细地说为ROM),依次执行基于该程序代码的动作。此外,如上述那样,该印面形成装置(打印机1)通常与个人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协作而动作。在此,为了防止成为繁琐的说明,限定于打印机1内的动作来进行说明。
图8A、图8B以及图8C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印面的形成状态的概略截面图。
在打印机1的印面形成动作中,首先,当输入操作部6被按压而从输入操作部6输入了使打印机1起动的信号时,控制部2执行打印机1的初始动作。在打印机1的初始动作中,控制部2向马达驱动器8发送驱动信号,使步进电机9旋转预定的时间。由此,压辊12旋转预定的时间,从而即使在打印机1内残留有印面材支架20的情况下,也使该印面材支架20从排出口10d向打印机1外排出。
在初始动作结束后,控制部2如图8A所示,在由打印机1的操作者将印面材支架20从插入口10c插入打印机1的状态下,当从输入操作部6输入开始印面形成的开始信号(例如,在上述初始动作后,从输入操作部6输出的表示按压操作了输入操作部6的信号)时,使步进电机9旋转而使压辊12旋转。由此,印面材支架20沿着引导件14(倾斜面14a)被向+X方向搬运。
在此,在将多个种类(尺寸)的印面材支架20作为印面形成对象的情况下,通过传感器3对印面材支架20(保持体22)的切口22a的长度进行检测,控制部2确定印面材支架20的种类(印面材21的尺寸)。然后,控制部2基于所确定的印面材支架20的种类,对热敏头4和压辊12之间的间隔H的调整机构32进行控制,设定与印面材支架20的种类相对应的间隔H。由此,根据印面材支架20的种类,适当地设定热敏头4对印面材21的按压力。
然后,如图8B所示,当印面材支架20被向+X方向进一步搬运时,热敏头4的按压部4a经由保持体22的上面而到达印面材21。印面材支架20的印面材21被拉入到热敏头4之下,一边被预定的按压力按压一边被搬运,接受来自在热敏头4的按压部4a中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发热体的热而进行印面形成。
具体地说,控制部2基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使印面材支架20的搬运(步进电机9的旋转)以及使热敏头4的多个发热体的哪个进行发热、在协作的同时进行控制,而对印面材21的根据图像数据的位置选择性地加热,根据图像数据来形成墨的透过部分和非透过部分,由此形成印面。
此时,如上所述,印面材21中应用的EVA为多孔质的海绵体,非常柔软,因此为了适当地进行印面形成(热印刷),与进行通常的热印刷的打印机相比,需要更强地将热敏头4的发热体按压到印面材支架20的印面材21上。因此,如图6B以及图6C那样构成为,印面材21的主面21a从保持体22的上面突出。此外,如图8B所示,热敏头4对于印面材支架20的印面材21的按压状态处于,除了热敏头4的排列有多个发热体的按压部4a之外配置在发热体附近的驱动器IC4b也被按压到印面材21而陷入印面材21的状态。
然后,当在印面材21上形成印面、并且将印面材支架20向+X方向进一步搬运时,如图8C所示,热敏头4到达印面材21的-X方向的端部(终端部),并从印面材21与保持体22之间的边界部分通过。此时,印面材支架20的保持体22的搬运方向(+X方向)的端部侧至少到达排出口10d,其附近的背面侧(与热敏头4所按压的印面的形成侧相反侧的面,图中下面侧)与排出口10d的内面10e所设置的多个肋10f接触,该多个肋10f对印面材支架20进行支撑。
在此,如上所述,印面材21构成为比保持体22更在厚度方向上突出,因此在该边界部分存在阶梯差。此外,在热敏头4的按压部4a的附近(-X方向)配置有驱动器IC4b。并且,对印面材21较强地按压热敏头4,因此通过使热敏头4从上述边界部分通过,使得首先成为热敏头4的驱动器IC4b从阶梯差下降的状态。此时,成为热敏头4驱动器IC4b对印面材支架20(印面材21)的按压力瞬间被解除的状态,如图8C中由箭头F所示,施加使印面材支架20旋转(将+X方向的端部向下方推压,将-X方向的端部向上方推压)的力。
在此,在打印机1的排出口10d未设置肋10f的构成的情况下,会处于印面材支架20的+X方向的端部侧未被支撑的状态,因此在热敏头4的驱动器IC4b从印面材21与保持体22之间的阶梯差下降的瞬间,通过印面材支架20中产生的力F使印面材支架20旋转,压辊12对印面材支架20的进给量(进给密度)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形成有印面的印面材21的主面21a上产生由进给量的变化引起的印刷不均(例如在Y方向上行状地延伸的凹凸),有可能不能够进行适当的印面形成。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图2B、图4A以及图4B所示,在排出口10d下侧的内面10e配置有多个肋(突出部件)10f,该多个肋10f形成为上面与在印面形成动作中被搬运的印面材支架20的搬运路径即倾斜面14a的延长线EL相接。由此,印面材支架20通过倾斜面14a、压辊12以及设置于排出口10d的多个肋10f而被支撑在搬运路径上。因此,热敏头4的驱动器IC4b抑制在从印面材21与保持体22之间的阶梯差下降的瞬间由于印面材支架20中产生的力F而使印面材支架20旋转的现象,而进行适当的印面形成。
然后,当印面材支架20被向+X方向进一步搬运而向印面材支架20的印面形成结束时,印面材支架20被从打印机1的排出口10d排出。然后,控制部2通过使步进电机9停止而使压辊12停止,结束一系列的印面形成动作。在此,在控制部2中使步进电机9停止的定时,例如设定为印面材支架20的后端从传感器3通过后经过预定的时间时。
《关于保持体22以及薄膜24的作用》
EVA是具有1.5mm的厚度的部件,具有较高的弹性和摩擦系数。因此,即使想要将EVA直接插入热敏打印机而进行搬运,也会由于热敏头与EVA的摩擦力较大而不能够进行稳定的直进性的搬运。即,由于EVA的摩擦力较大、并且如橡胶那样柔软,因此例如即使在热敏打印机侧安装用于得到直进稳定性的引导件,只要在搬运中稍微有点儿弯转,那么EVA本身就会弯曲,结果立即就会产生斜行。
上述的EVA搬运上的困难是即使在热敏头不发热的非加热状态下也会产生的现象,而在热敏头发热的情况下,热敏头在发热开始后的数毫秒内温度就会上升到大约200度附近,因此在对EVA表面进行了加热的瞬间表面就软化,热敏头会埋陷在软化的部分中,会产生完全不能够进行EVA的搬运的现象。
在使用端面头的方式、组装有滑架以对头进行移动驱动的方式的情况下,虽然不产生上述问题,但该方式具有导致机构的大型化以及使用部件的成本大幅度上升这种不良情况。
在本发明中,为了不导致机构的大型化以及成本的大幅度上升、通过通常的使用了热敏头的打印机1将如上述那样搬运性存在困难的EVA作为印面版进行印面形成,而使用了印面材支架20、保持体22,并通过薄膜24来进行保护。
此外,印面材21通过上部厚板纸22c的定位孔24而被进行位置固定,通过下部厚板纸22d从下面被保持并且上面被薄膜24覆盖,因此印面材21维持被印面材支架20保持的状态那样的形状,即使受到X方向、Y方向的外力也不变形。
因此,如印面材支架20被搬运那样,印面材21也随之被搬运。如果印面材支架20被直进搬运,则印面材21也如此地被直进搬运。此外,薄膜24对比印面材21即EVA的熔融点更高的温度具有耐热性。
因此,即使通过热敏头4的发热而印面材21的表面熔融,薄膜24也不熔融。即,不会失去作为薄膜的被覆性。此外,薄膜24与热敏头4之间的摩擦力极低。
因此,热敏头4通过薄膜24的被覆性,而不会埋没在熔融而软化的印面材21中,此外由于与薄膜24之间的低摩擦性,能够沿着薄膜24的面而容易地持续进行发热印字(印面形成)。如此,向印面材21的印面形成结束。
《关于在印面形成后取出印面材》
如图6A、图9A、图9B以及图9C所示,在构成保持体22的上部厚纸板22c以及下部厚板纸22d上,沿着定位孔22e的上边(与插入方向的前方相当的边)设置有孔眼线27。孔眼线27的左右延伸到上部厚纸板22c以及下部厚板纸22d的两侧端部。
薄膜24对从定位孔22e向上部露出的印面材21的侧面和表面也进行覆盖,但未粘合。因此,当印面材21的印面形成结束之后,若将上部厚纸板22c以及下部厚板纸22d沿着孔眼线27向背侧折弯,就能够将印面材21容易地从印面材支架20取出。
图9A、图9B以及图9C是表示在印面形成后从印面材支架取出印面材的顺序的图。图9A是表示印面材支架所设置的折线(孔眼线)的立体图。图9B是沿着折线弯折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C是表示将薄膜剥离而使印面材取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关于使薄膜容易沿着印面材的形状切断》
发明人观察图9C所描画的印面材的取出的状态而发现,若在印面形成后薄膜能够容易沿着印面材的形状切断,则薄膜容易被取出。于是,考虑能否通过在印面形成时通过热敏头的加热来使薄膜的耐久性劣化而使其变得容易切断,经过锐意研究,结果想到了在印面形成动作时同时进行对薄膜24中的与印面材的端面抵接的部分进行加热的控制。
图10是表示印面材支架中的使加热量增加的部分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本发明的实现方法为,通过使印面材(EVA)的端面部分28的加热量增加,由此使该处的PET薄膜诱发极度的热收缩,使耐久性降低而使薄膜容易破裂。
该加热量的控制能够通过基于加热时间的控制来进行。此外,该加热量的控制也能够通过基于电压值的控制来进行。此外,该加热量的控制也能够通过基于加热时间的控制和基于电压值的控制的双方来进行。
在此,如上所述,印面材支架20中的EVA被制作成相对于用户的印刷数据的大小而向前后左右增大1~2mm程度。由此,即使存在打印机的偏差、EVA位置的偏差,也能够防止用户所希望的印面数据从EVA超出。该余白部分成为不被墨浸染的“加热区域”。然后,在处为用户所希望的数据的范围外,因此即使赋予较多的热量,也不会对印面形成结果产生影响。利用该余白,对该部分进行过度的加热,结果能够实现对EVA端面的加热量增加,能够产生上述的PET薄膜的耐久性劣化。具体的加热部分的图像为图10所示的印面材的端面部分28。
在此,记载了在4边整体使加热量增加的情况,但也可以仅在EVA的上边或下边以外3边等使加热量增加。优选为,对下边以外的3边施加较多的热。其理由为,第一,在印面材支架20,在与EVA的上边部分相当的保持体22的部分(上部厚板纸22c、下部厚板纸22d)设置有孔眼线,用户通过对该孔眼线进行折弯,能够制作将EVA取出的机构,因此,优选薄膜24也在该部分容易破裂。于是,首先,在沿着孔眼线进行了折弯时,EVA的上边部分的PET薄膜就会破裂。
第二,此时进一步用手指捏住EVA而要将其取出时,左右的薄膜如果变脆,则PET薄膜简单地破裂,因此能够容易地将EVA取出。因此,优选除了上边以外还对左右的二边施加热而使其容易破裂。
然而,此时,若EVA下部也变脆了,则有可能以PET薄膜粘贴在EVA上的状态将EVA取出。
因此,通过与其他边相比仅对EVA下部的PET薄膜的加热量进行抑制,由此能够防止在EVA取出时PET薄膜完全从硬纸板分离。
通过如此地构成,通过对媒介支架中的EVA各边的加热量增加,由此使PET薄膜的耐久性劣化,使薄膜容易破裂。
《关于使加热量增加的具体方法》
如上所述,对印面材形成印面是根据印影数据通过实施基于热敏头的热印刷来进行的。对于印影数据,如图10所示,以使对印面材的端面部分的加热增加的方式对印影数据加上热印刷的数据而进行合成处理,由此进行该加热控制。
可以通过基于控制部2的控制来实现该合成处理,也可以通过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侧的驱动软件或者应用软件来进行该合成处理。
《关于图像数据的合成处理》
图11A、图11B、图11C、图11D以及图11E是将印面形成的印面图像与加热量增加部分(印面材端面部分)重叠描画的图。本发明的加热量增加是在印面形成时同时进行的。即,通过印面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2或者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侧的控制部的任一个,来实施对于用户希望进行印面形成的印面图像的数据重叠加热量的增加部分的图像数据(追加加热数据)的处理,基于此,印面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2经由驱动器IC4b发送对热敏头4的发热体(按压部4a)进行加热控制的信号。
图11A是用户制作或者选择的原本的图像数据、即在形成印面之后作为按下印章而形成的印影而用户想要得到的图像。在此,示例制作将“社外秘”的文字收纳在圆内的印章的情况。如图11A所示,在30mm×30mm的范围内,用户能够制作(或者选择)印影的图像。该用户的制作或者选择能够通过与印面形成装置1连接的个人计算机44(或者智能手机等)(参照图5)上的应用软件的功能来进行。
在形成印面形成的图像时,需要将该图11A的图像进行黑白反转以及左右反转。图11B是为了进行印面形成而进行了黑白反转以及左右反转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在本发明中,实施对该图11B所示的图像数据重叠用于使印面材端部近边28的加热量增加的数据的处理。图11C是印面材端面部分的使加热量增加的部分。如图11C所示,印面材端部近边28的加热量增加部分为30mm×30mm的正方形的周围2mm宽度的部分,其外周形成34mm×34mm的正方形。
图11D是将图11B与图11C重叠的图(重叠图像数据)。基于图11D所示的图像数据,控制部2使热敏头4发热而执行印面形成。作为其结果,在印面形成的同时,进行印面材端部近边28的加热。在图11D中,虚线表示的是印面材的位置,其尺寸为32mm×32mm。
图11E示出了印面形成后的印面材21。在图11E中,成为32mm×32mm的尺寸的原因是印面材21的尺寸为32mm×32mm。这意味着,印面材端部近边28的加热量增加部分超过印面材21的大小,而对其周围1mm宽度的部分也进行加热。由此,薄膜24中的与印面材端面部分抵接的部分被加热,引起耐久性劣化。然后,容易进行印面形成后的印面材21的取出。
《将印面形成后的印面材取出之后的使用方法》
如此,使用合成了加热部分后的印字数据而通过热敏头对EVA表面进行加热,由此进行具有用户独自的印影的印面形成,并且能够使薄膜24容易沿着印面材的形状进行剥离。为了将在印面材上形成印面而得到的印面版从印面材支架20取出,如上所述,仅将保持体22沿着孔眼线27折弯、将印面材21拉出即可。然后,在台体52上粘贴印面形成后的印面材,将印面向墨中浸入一定时间,或者如果墨的粘性比较大的话将墨涂覆到印面后放置。经过预定的时间后,墨被含浸到印面材21的内部。用户在将印面表面的多余的墨渍擦除之后(或者在进行了多次试按之后),用手指拿起把手51并对按下对象物按压,含浸墨就被从印面压出而形成印影。
《单独使用印面形成装置》
在要单独使用本发明的印面形成装置1的情况下,需要从外部取得用于形成印面的图像数据的机构。可以考虑在图5的框图所示的构成的基础上,设置读取SD卡、USB存储器的机构而从外部取得图像数据,并进行基于该图像数据的印面形成。在该情况下,在该图像数据不是上述的与追加加热数据重叠了的重叠图像数据的情况下,需要在印面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2中执行该重叠处理。
《关于印面形成系统》
图5的框图中描画有个人计算机44,但也可以代替个人计算机而使用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的情况,以上已参照图5进行了说明。此外,这种计算机设备与本印面形成装置的连接可以是缆线连接,也可以是基于无线通信的连接。
当以个人计算机为例时,能够在个人计算机侧安装应用软件、驱动元件等而与印面形成装置进行有线或者无线连接,并以能够与通常的打印机同样地使用印面形成装置的方式进行组合使用。如此,将计算机设备与印面形成装置协作地进行动作的状态,称为印面形成系统。
《印面形成装置的控制部进行的处理的分担》
在这种印面形成系统中,用户通过应用软件来制作用于形成印面的图像数据。然后,用户对印面材的尺寸进行选择,由此应用软件和驱动元件协作而将适合于该印面材尺寸的追加加热数据与图像数据重叠而制作重叠图像数据,并将其向印面形成装置1发送。由此,能够减少印面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2的负担,能够缩短印面形成的等待时间。
在如此将印面形成装置与个人计算机等计算机设备连接而使用的情况下,能够使计算机设备侧来处理本发明中的重叠图像数据的制作等、由控制部2进行的处理的一部分。
《关于使计算机设备分担用户界面》
如图5所示,印面形成装置1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与个人计算机44(或者智能手机)连接,而能够协作地进行动作,因此能够使个人计算机44(或者智能手机)具有印面形成装置1的用户界面。关于该情况,以印面材尺寸不同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4A、图6A所示,在构成印面材支架20的保持体22上设置有切口22a。然后,如图4A所示,在设置于印面形成装置1的传感器3的上方搬运印面材支架20时,传感器3能够检测到虚线SL上的对象物。切口22a设置在虚线SL上,因此传感器3能够检测到其形状。切口22a具有与该印面材支架20上所保持的印面材21的尺寸相关的信息。
在此,切口22a位于比印面材21被保持的位置更靠搬运方向的前方,因此传感器3在印面材支架20被搬运的初始阶段(向印面材21的印面形成处理开始之前)就检测到印面材21的尺寸,并向控制部2发送。
控制部2将传感器3检测到的印面材尺寸与从个人计算机44(或者智能手机)发送的图像数据(重叠了追加加热数据的重叠图像数据)进行比较,在不同的情况下,中止印面形成处理(印面制版处理)。然后,将中止了处理的情况经由通信部(Bluetooth(注册商标)模块/WLAN模块41或者USB控制电路40)向个人计算机44(或者智能手机)通知。
在个人计算机44侧,接受该通知而以用户能够看到错误消息的方式进行显示。然后,优选为,对适合的印面材支架20的信息进行显示,而显示为用户能够看到催促变更为适当的数据、或者重新制作印影的图像数据的消息。
在此,在个人计算机侧设置有错误消息处理机构、错误消息显示机构。这些机构均是个人计算机44(或者智能手机)的CPU读入应用软件或者驱动元件而实现的机构,是根据需要与个人计算机44(或者智能手机)的显示部(监视器装置)连动地动作的机构。
如此,个人计算机44(或者智能手机)能够作为印面形成装置的用户界面设备起作用。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包含专利请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围。

Claims (20)

1.一种印面形成装置,其中,具有:
印面形成部,设置有在沿着被搬运体的保持有印面材的面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发热体,在该印面材上形成印面,该被搬运体具有通过加热而能够非多孔质化的多孔质的印面材、能够装卸地保持该印面材的保持体、以及覆盖该保持体所保持的该印面材的至少一部分的薄膜;以及
控制部,控制上述印面形成部,使得覆盖上述印面材的上述至少一部分的上述薄膜中的与上述印面材的至少一个端面对置的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大于对上述印面材的上述印面中的成为非多孔质的部分施加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印面形成装置,其中,
与上述印面材的上述至少一个端面对置的部分,是与上述被搬运体的移动方向前方的端面对置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印面形成装置,其中,
与上述印面材的上述至少一个端面对置的部分,是与上述被搬运体的移动方向前方的端面以及左右方向的端面对置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印面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中的加热量的控制是通过基于加热时间的控制来进行的。
5.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印面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中的加热量的控制是通过基于电压值的控制来进行的。
6.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印面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中的加热量的控制是通过基于加热时间的控制和基于电压值的控制的双方来进行的。
7.一种印面形成方法,其中,
具有印面形成工序,在该印面形成工序中,使在由薄膜覆盖了通过加热而能够非多孔质化的多孔质的印面材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下将该印面材能够装卸地保持于保持体的被搬运体,相对于对该印面材施加热而形成印面的印面形成部相对地移动,并且通过在沿着该被搬运体的保持有该印面材的面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发热体在该印面材上形成该印面,此时,以使覆盖该印面材的该至少一部分的该薄膜中的与该印面材的至少一个端面对置的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大于对该印面材的该印面中的成为非多孔质的部分施加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的方式,控制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
8.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印面形成方法,其中,
与上述印面材的上述至少一个端面对置的部分,是与上述被搬运体的移动方向前方的端面对置的部分。
9.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印面形成方法,其中,
与上述印面材的上述至少一个端面对置的部分,是与上述被搬运体的移动方向前方的端面以及左右方向的端面对置的部分。
10.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印面形成方法,其中,
上述印面形成工序中的加热量的控制是通过基于加热时间的控制来进行的。
11.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印面形成方法,其中,
上述印面形成工序中的加热量的控制是通过基于电压值的控制来进行的。
12.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印面形成方法,其中
上述印面形成工序中的加热量的控制是通过基于加热时间的控制和基于电压值的控制的双方来进行的。
13.一种印面形成系统,其中,
具有印面形成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该印面形成装置具有:
印面形成部,设置有在沿着被搬运体的保持有印面材的面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发热体,在该印面材上形成印面,该被搬运体具有通过加热而能够非多孔质化的多孔质的印面材、能够装卸地保持该印面材的保持体、以及覆盖该保持体所保持的该印面材的至少一部分的薄膜;
通信部,与上述计算机设备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部,基于上述通信部接受的图像数据控制上述印面形成部,使得覆盖上述印面材的上述至少一部分的上述薄膜中的与上述印面材的至少一个端面对置的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大于对上述印面材的上述印面中的成为非多孔质的部分施加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
上述计算机设备选择上述印面材,制作或者选择用于在上述印面材上通过加热而形成上述印面的上述图像数据,并且,以使与上述印面材的上述至少一个端面接近的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大于对上述印面材的上述印面中的其他加热部分施加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的方式,制作对上述图像数据重叠了用于追加加热的追加加热数据的重叠图像数据,并将该重叠图像数据向上述通信部输出。
14.如权利要求13记载的印面形成系统,其中,
上述印面形成装置的上述控制部对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进行控制的与上述印面材的上述至少一个端面对置的部分,是与上述被搬运体的移动方向前方的端面对置的部分,
与上述计算机设备向上述图像数据追加的上述追加加热数据的端面接近的部分,是与上述被搬运体的移动方向前方的端面相当的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3记载的印面形成系统,其中,
上述印面形成装置的上述控制部对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进行控制的与上述印面材的上述至少一个端面对置的部分,是与上述被搬运体的移动方向前方的端面以及左右方向的端面对置的部分,
与上述计算机设备向上述图像数据追加的上述追加加热数据的端面接近的部分,是与上述被搬运体的移动方向前方的端面以及左右方向的端面相当的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3记载的印面形成系统,其中,
上述印面形成装置还具有印面材尺寸检测部,该印面材尺寸检测部对上述被搬运体所保持的上述印面材的尺寸进行检测,
上述印面形成装置的上述控制部具有尺寸错误处理机构,在所检测的上述印面材的尺寸与从上述计算机设备供给的上述重叠图像数据的尺寸不匹配的情况下,该尺寸错误处理机构中止印面形成处理,经由上述通信部将该情况向上述计算机设备通知。
17.如权利要求16记载的印面形成系统,其中,
上述计算机设备具有尺寸错误显示机构,该尺寸错误显示机构在接受到上述通知的情况下,显示用于催促使用适当尺寸的上述印面材、或者重新制作上述图像数据的画面显示。
18.如权利要求13记载的印面形成系统,其中,
上述控制部中的加热量的控制是通过基于加热时间的控制来进行的。
19.如权利要求13记载的印面形成系统,其中,
上述控制部中的加热量的控制是通过基于电压值的控制来进行的。
20.如权利要求13记载的印面形成系统,其中,
上述控制部中的加热量的控制是通过基于加热时间的控制和基于电压值的控制的双方来进行的。
CN201410642028.5A 2013-11-06 2014-11-06 印面形成装置、印面形成方法以及印面形成系统 Active CN1046267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9893 2013-11-06
JP2013229893A JP5958447B2 (ja) 2013-11-06 2013-11-06 印面形成装置、印面形成方法および印面形成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6757A true CN104626757A (zh) 2015-05-20
CN104626757B CN104626757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006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2028.5A Active CN104626757B (zh) 2013-11-06 2014-11-06 印面形成装置、印面形成方法以及印面形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78568B2 (zh)
JP (1) JP5958447B2 (zh)
CN (1) CN10462675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0794A (zh) * 2016-01-29 2017-08-08 沙奇哈塔株式会社 印面加工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77742A (ja) * 1986-09-19 1988-04-07 Seiko Epson Corp 謄写版印刷の原版セット
JPH0585065A (ja) * 1991-09-28 1993-04-06 Nisca Corp 熱転写画像の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6239046A (ja) * 1993-02-19 1994-08-30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スタンプ用フィルム
EP0839666A1 (en) * 1996-10-01 1998-05-0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amp device with stamp plate and stamp plate producing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tamp plate used in stamp device
JP2000118109A (ja) * 1998-10-15 2000-04-25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スタンプ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タンプ作成方法
US6163329A (en) * 1997-12-15 2000-12-19 Identity Group, Inc. Thermal head print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to print on a thermoplastic medium
JP2002240231A (ja) * 2001-02-20 2002-08-28 Brother Ind Ltd スタンプ作成装置
CN1090103C (zh) * 1995-03-30 2002-09-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模材料及印模材料的制作方法
JP2003211807A (ja) * 2002-01-22 2003-07-30 Shachihata Inc 多孔質印判の製造方法
JP2003211808A (ja) * 2002-01-22 2003-07-30 Shachihata Inc 多孔質印判の製造方法
US20060021533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Jeans Albert H Imprint stamp
JP2009078452A (ja) * 2007-09-26 2009-04-16 Shachihata Inc 印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0464A (ja) * 1996-10-01 1998-04-21 Brother Ind Ltd 印版の製造装置
JP2006316078A (ja) 2003-10-17 2006-11-24 Lintec Corp 接着テープの剥離方法及び剥離装置
JP5812044B2 (ja) * 2013-06-28 2015-11-1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面版ホルダ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77742A (ja) * 1986-09-19 1988-04-07 Seiko Epson Corp 謄写版印刷の原版セット
JPH0585065A (ja) * 1991-09-28 1993-04-06 Nisca Corp 熱転写画像の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6239046A (ja) * 1993-02-19 1994-08-30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スタンプ用フィルム
CN1090103C (zh) * 1995-03-30 2002-09-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模材料及印模材料的制作方法
EP0839666A1 (en) * 1996-10-01 1998-05-0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amp device with stamp plate and stamp plate producing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tamp plate used in stamp device
US6163329A (en) * 1997-12-15 2000-12-19 Identity Group, Inc. Thermal head print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to print on a thermoplastic medium
JP2000118109A (ja) * 1998-10-15 2000-04-25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スタンプ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タンプ作成方法
JP2002240231A (ja) * 2001-02-20 2002-08-28 Brother Ind Ltd スタンプ作成装置
JP2003211807A (ja) * 2002-01-22 2003-07-30 Shachihata Inc 多孔質印判の製造方法
JP2003211808A (ja) * 2002-01-22 2003-07-30 Shachihata Inc 多孔質印判の製造方法
US20060021533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Jeans Albert H Imprint stamp
JP2009078452A (ja) * 2007-09-26 2009-04-16 Shachihata Inc 印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0794A (zh) * 2016-01-29 2017-08-08 沙奇哈塔株式会社 印面加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89630A (ja) 2015-05-11
CN104626757B (zh) 2017-04-12
US9278568B2 (en) 2016-03-08
JP5958447B2 (ja) 2016-08-02
US20150122141A1 (en) 2015-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8501B (zh) 印面形成装置及印面形成方法
CN104608500B (zh) 印面形成装置及印面形成方法
US9302520B2 (en) Stamp face forming device, method of forming stamp face,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CN104441929B (zh) 印面制版装置、介质保持件以及介质保持件制造方法
CN104626757A (zh) 印面形成装置、印面形成方法以及印面形成系统
CN104441928B (zh) 印面制版装置、介质保持件以及介质保持件制造方法
CN104249575B (zh) 印面版托架
JP6044515B2 (ja) 印面形成装置、印面材ホルダおよび印面形成方法
JP6354821B2 (ja) 印面形成装置および印面形成方法
JP6183488B2 (ja) 印面製版装置、印面材寸法検出方法および媒体ホルダ
CN104442049B (zh) 印版保持器
JP6330769B2 (ja) 印面版ホルダ
JP6011503B2 (ja) 印面材ホルダ、印面形成方法及び印面材ホルダ形成方法
JP6098558B2 (ja) 多色スタンプ作製装置、多色スタンプ材、多色スタンプ作製方法及び多色スタンプ材の作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