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3356A -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 - Google Patents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3356A
CN104623356A CN201510009464.3A CN201510009464A CN104623356A CN 104623356 A CN104623356 A CN 104623356A CN 201510009464 A CN201510009464 A CN 201510009464A CN 104623356 A CN104623356 A CN 1046233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chinese medicine
rhizoma
fructus
helicobacter pylor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094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3356B (zh
Inventor
王野
高峰玉
鞠芳
张宁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R MEDICAL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R MEDICAL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R MEDICAL CENTER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R MEDICAL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51000946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233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23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3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3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33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其原料药包括茯苓、紫花地丁、白芍、蓝布正、茜草、虎杖、连翘、浙贝母、大蕉皮、兰花根、鸡翎草、飞扬草、藏菖蒲、沙棘、党参、升麻、白茅根、茺蔚子和刺五加。所述中药不仅能提高疗效,治疗耐药菌株感染,还可以迅速改善症状降低不良反应。

Description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
背景技术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以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为最常见。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及自然复发率较高,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和复发同幽门螺杆菌有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革兰阴性、螺旋形弯曲状细菌,属于微需氧性细菌,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是引发胃病的主要原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大多数患者表现隐匿,无细菌感染的全身症状,也常无胃炎的急性期症状,临床上患者往往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广泛流行世界各地,人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普通易感,半数人群胃内均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定值,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群问感染率有较大差别。此种差别与社会经济背景、生活习惯、卫生状况及受教育程度不同有关。在发展中国家感染率一般为50%~80%,而发达国家为25%~50%。我国感染率约为61%,属高感染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非常顽固,自愈率接近零,因此,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幽门螺杆菌在体外对许多抗菌药物都很敏感,很多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在体内低幽门螺杆菌环境中,大多数抗生素活性降低和不能穿透载液层在细菌局部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原因是:注射用药,对它无作用,内食用药,由于胃酸环境,粘液层的屏障及胃的不断排空作用,使药物很难进人局部,而且幽门螺杆菌寄生在粘膜层的下面,药效大大地受到限制。由于幽门螺杆菌对部分抗生素日益严重的耐药性,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效果不太明显。
防治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关键在于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传统质子泵抑制剂(简称PPI)三联疗法是临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方法,其可高效、快速地清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从而使溃疡快速痊愈。但是幽门螺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临床疗效、患者依从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痛”范畴,常伴泛酸、嘈杂、呕恶,甚至呕血等症状或变证。本病病程大多数比较长,中医学有“久病多虚”,“久病多疲”,“久病入络”之论断,故其病情往往虚实夹杂,寒热交错。中药作为天然药物,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中越显突出。最早提出中药扶正祛邪不仅对幽门螺杆菌有直接抑杀作用,还能通过整体调整机体来达到辅助抑杀的作用,创造不利于幽门螺杆菌定居或繁殖的环境,既增强了机体保护因子,又减少或削弱攻击因子,两者相辅相成,达到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不仅能提高疗效,治疗耐药菌株感染,还可以迅速改善症状降低不良反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其原料药包括茯苓、紫花地丁、白芍、蓝布正、茜草、虎杖、连翘、浙贝母、大蕉皮、兰花根、鸡翎草、飞扬草、藏菖蒲、沙棘、党参、升麻、白茅根、茺蔚子和刺五加。
其中,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包括茯苓30g~40g、紫花地丁25g~35g、白芍35g~45g、蓝布正30g~40g、茜草20g~30g、虎杖25g~35g、连翘20g~30g、浙贝母15g~25g、大蕉皮10g~20g、兰花根15g~25g、鸡翎草15g~25g、飞扬草10g~20g、藏菖蒲10g~20g、沙棘20g~30g、党参30g~40g、升麻10g~20g、白茅根15g~25g、茺蔚子10g~20g和刺五加20g~30g。
其中,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包括茯苓33g~37g、紫花地丁28g~32g、白芍38g~42g、蓝布正33g~37g、茜草23g~27g、虎杖28g~32g、连翘23g~27g、浙贝母18g~22g、大蕉皮13g~17g、兰花根18g~22g、鸡翎草18g~22g、飞扬草13g~17g、藏菖蒲13g~17g、沙棘23g~27g、党参33g~37g、升麻13g~17g、白茅根18g~22g、茺蔚子13g~17g和刺五加23g~27g。
其中,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包括茯苓35g、紫花地丁30g、白芍40g、蓝布正35g、茜草25g、虎杖30g、连翘25g、浙贝母20g、大蕉皮15g、兰花根20g、鸡翎草20g、飞扬草15g、藏菖蒲15g、沙棘25g、党参35g、升麻15g、白茅根20g、茺蔚子15g和刺五加25g。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可以制备成颗粒剂、胶囊剂和片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第一步,将白芍、蓝布正、虎杖、连翘、大蕉皮、兰花根、飞扬草、沙棘、党参、白茅根和刺五加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该步获得的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60%~7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将滤液用NaOH溶液调节至pH6.5~7,静置,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静置,离心分离,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加热浓缩至50℃~60℃下的相对密度为1.15~1.20的膏体;
第二步,将余下组分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水煎煮两次,每次煎煮1小时~2小时,分别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50℃~60℃时相对密度为1.25~1.30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加入辅料,根据需要制备各种剂型。
其中,当所述剂型为片剂时,第三步具体为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均匀,于65℃干燥,粉碎并过成80目细粉,取细粉10g、硬脂酸镁0.01g、羧甲基淀粉钠0.03g、微晶纤维素0.3g,将细粉与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混合,过筛,使其混匀,加入适量水或乙醇制粒,干燥后,整粒,加入硬脂酸镁,然后用冲压装置将颗粒压制成片,即得片剂。
其中,当所述进行为颗粒剂时,第三步具体为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均匀,于65℃干燥,粉碎并过成80目细粉,加入相对于细粉质量20%~30%蔗糖粉(质量百分比),以醇浓度为75%~85%乙醇制软材,用摇摆式颗粒机制粒,在60℃下烘干,整粒,得颗粒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不仅能提高疗效,治疗耐药菌株感染,还可以迅速改善症状降低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其原料药包括茯苓、紫花地丁、白芍、蓝布正、茜草、虎杖、连翘、浙贝母、大蕉皮、兰花根、鸡翎草、飞扬草、藏菖蒲、沙棘、党参、升麻、白茅根、茺蔚子和刺五加。
中药以辨证施治为主,能有效预防复发,调整胃肠分泌运动,白芍消肿生肌,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同时能有效控制胃酸,止血止痛;茜草、鸡翎草、白茅根、茺蔚子通络止痛、活血化瘀;蓝布正能有效改善大小肠、胆及脾的湿热症状;板蓝根、连翘、大蕉皮、飞杨草泻火解毒,能使肝胆之火得以泻除,浙贝母可涩精止带、收敛止血,且具有敛疮、制酸的功效,兰花根止血杀虫,藏菖蒲温胃,消炎止痛,沙棘健胃消食,活血散瘀,党参补气益脾,养血生津,升麻泻阳明胃火,疏散风热,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全方共奏健脾疏肝、行气活血止痛、清热凉血解毒、敛疮生肌愈疡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肺、脾、肾经,有渗湿利水、健脾宁心的作用,主要用于水湿停滞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蕴结之热淋,脾虚湿困之食少便溏、痰饮停滞、癫痫等证。
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入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疔痈疮疖的治疗,对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也具有较好疗效,紫花地丁对黄金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流感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白色葡萄糖球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白芍:味苦、酸,性凉,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作用,主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证。
蓝布正:拉丁名Gei Herba,味辛、苦,性平,归肝、脾、肺经,具有镇痛,降压,调经,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高血压病,头晕头痛,月经不调,小腹痛,白带,小儿惊风,风湿腰腿痛;外用治痈疖肿毒,跌打损伤等证。
茜草:性寒,味苦,归肝经,功效: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主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肿等证。
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入肝、胆、肺经,具有祛风利湿,散瘀定痛,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泄泻痢疾,淋浊带下,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肺热咳嗽痰多等证。
连翘:味苦,性微寒,入心、肝、胆、小肠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等证。
浙贝母:味苦,性寒,入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的功效,主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等证。
大蕉皮:为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大蕉等的果皮,味甘、涩,性寒,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的功效,主治痢疾,霍乱,皮肤瘙痒,高血压病等证。
兰花根:为兰科兰属植物建兰等的根,味辛,性微寒,具有润肺止咳,利湿,止血,杀虫的功效,主治肺结核咳血,百日咳,阴虚潮热,盗汗,急性胃肠炎,热淋,血淋,带下,白浊,手足心发热,月经不调,崩漏,便血,跌打损伤,痔疮,狂犬咬伤等证。
鸡翎草:为豆科棘豆属植物多叶棘豆的全草,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的功效,主治流感,咽喉肿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瘀血肿胀,各种出血的等证。
飞扬草:拉丁名Euphorbiae Hirate Herba,味微苦、微酸,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的功效,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炎,肠道滴虫,消化不良,支气管炎,肾盂肾炎;外用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等证。
藏菖蒲:拉丁名Acori Calami Rhizoma,味苦、辛,性温,具有温胃,消炎止痛的功效,用于补胃阳,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白喉,炭疽等证。
沙棘:拉丁名Hippophae Fructus,味酸;涩;性温,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肺脓肿;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胃痛;肠炎;闭经;跌打瘀肿等证。
党参:味甘,性平,入肺、脾经,有补气益脾,养血生津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肺气虚或气血两虚之倦怠乏力、气短,咳嗽自汗等症状,党参长于补脾养胃,调理中焦,兼有养血的作用,其性平,健脾运而不燥;滋味阴而不湿,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提高抗病能力,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新陈代谢。
升麻:味甘、辛,性微寒,入脾、胃、肺大肠经,有升提脾胃清阳,泻阳明胃火,疏散风热,透疹解毒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寒温疫毒,风热头痛及阳明胃火至头痛、牙痛、口舌生疮等证。
白茅根:味甘,性寒,入肺、胃、膀胱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作用,主要用于肺胃有积热之吐血、咳血;湿热下注蕴结膀胱之尿血;热病烦渴引饮;胃热呕吐;湿热黄疸等证。
茺蔚子:味辛、苦,性微寒,归心包、肝经,具有活血调经,清肝明目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目赤翳障,头晕胀痛等证。
刺五加: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刺五加的根、根茎或茎叶,味辛、苦、微甘,性温,入脾、肾、心经,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行动迟缓、体虚羸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等证。
进一步优选,所述中药仅由上述原料药构成。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包括茯苓30g~40g、紫花地丁25g~35g、白芍35g~45g、蓝布正30g~40g、茜草20g~30g、虎杖25g~35g、连翘20g~30g、浙贝母15g~25g、大蕉皮10g~20g、兰花根15g~25g、鸡翎草15g~25g、飞扬草10g~20g、藏菖蒲10g~20g、沙棘20g~30g、党参30g~40g、升麻10g~20g、白茅根15g~25g、茺蔚子10g~20g和刺五加20g~30g。
进一步优选,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包括茯苓33g~37g、紫花地丁28g~32g、白芍38g~42g、蓝布正33g~37g、茜草23g~27g、虎杖28g~32g、连翘23g~27g、浙贝母18g~22g、大蕉皮13g~17g、兰花根18g~22g、鸡翎草18g~22g、飞扬草13g~17g、藏菖蒲13g~17g、沙棘23g~27g、党参33g~37g、升麻13g~17g、白茅根18g~22g、茺蔚子13g~17g和刺五加23g~27g。
最优选,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包括茯苓35g、紫花地丁30g、白芍40g、蓝布正35g、茜草25g、虎杖30g、连翘25g、浙贝母20g、大蕉皮15g、兰花根20g、鸡翎草20g、飞扬草15g、藏菖蒲15g、沙棘25g、党参35g、升麻15g、白茅根20g、茺蔚子15g和刺五加25g。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可以制备成各种常规剂型,优选制备成颗粒剂、胶囊剂和片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第一步,将白芍、蓝布正、虎杖、连翘、大蕉皮、兰花根、飞扬草、沙棘、党参、白茅根和刺五加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该步获得的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60%~7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将滤液用NaOH溶液调节至pH6.5~7,静置,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静置,离心分离,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加热浓缩至50℃~60℃下的相对密度为1.15~1.20的膏体;
第二步,将余下组分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水煎煮两次,每次煎煮1小时~2小时,分别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50℃~60℃时相对密度为1.25~1.30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加入辅料,根据需要制备各种剂型。
当所述剂型为片剂时,第三步具体为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均匀,于65℃干燥,粉碎并过成80目细粉,取细粉10g、硬脂酸镁0.01g、羧甲基淀粉钠0.03g、微晶纤维素0.3g,将细粉与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混合,过筛,使其混匀,加入适量水或乙醇制粒,干燥后,整粒,加入硬脂酸镁,然后用冲压装置将颗粒压制成片,即得片剂。
当所述进行为颗粒剂时,第三步具体为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均匀,于65℃干燥,粉碎并过成80目细粉,加入相对于细粉质量的质量百分比20%~30%蔗糖粉,以醇浓度为75%~85%乙醇制软材,用摇摆式颗粒机制粒,在60℃下烘干,整粒,得颗粒剂。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颗粒剂1
将白芍40g、蓝布正35g、虎杖30g、连翘25g、大蕉皮15g、兰花根20g、飞扬草15g、沙棘25g、党参35g、白茅根20g和刺五加25g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用1.2kg的醇浓度7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将滤液用NaOH溶液调节至pH7,静置,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静置,离心分离,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加热浓缩至60℃下的相对密度为1.20的膏体,将茯苓35g、紫花地丁30g、茜草25g、浙贝母20g、鸡翎草20g、藏菖蒲15g、升麻15g、茺蔚子15g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加700g的水煎煮两次,每次煎煮2小时,分别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60℃时相对密度为1.30的膏体,将前面获得的膏体混合均匀,于65℃干燥,粉碎并过成80目细粉,加入相对于细粉质量的质量百分比20%的蔗糖粉,以醇浓度为80%乙醇制软材,用摇摆式颗粒机制粒,在60℃下烘干,整粒,得颗粒剂1。
实施例2 颗粒剂2
将白芍38g、蓝布正33g、虎杖28g、连翘23g、大蕉皮13g、兰花根18g、飞扬草13g、沙棘23g、党参33g、白茅根18g和刺五加23g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用1.2kg的醇浓度7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将滤液用NaOH溶液调节至pH7,静置,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静置,离心分离,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加热浓缩至60℃下的相对密度为1.20的膏体,将茯苓33g、紫花地丁28g、茜草23g、浙贝母18g、鸡翎草18g、藏菖蒲13g、升麻13g、茺蔚子13g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加700g的水煎煮两次,每次煎煮2小时,分别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60℃时相对密度为1.30的膏体,将前面获得的膏体混合均匀,于65℃干燥,粉碎并过成80目细粉,加入相对于细粉质量的质量百分比20%的蔗糖粉,以醇浓度为80%乙醇制软材,用摇摆式颗粒机制粒,在60℃下烘干,整粒,得颗粒剂2。
实施例3 颗粒剂3
将白芍42g、蓝布正37g、虎杖32g、连翘27g、大蕉皮17g、兰花根22g、飞扬草17g、沙棘27g、党参37g、白茅根22g和刺五加27g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用1.2kg的醇浓度7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将滤液用NaOH溶液调节至pH7,静置,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静置,离心分离,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加热浓缩至60℃下的相对密度为1.20的膏体,将茯苓37g、紫花地丁32g、茜草27g、浙贝母22g、鸡翎草22g、藏菖蒲17g、升麻17g、茺蔚子17g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加700g的水煎煮两次,每次煎煮2小时,分别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60℃时相对密度为1.30的膏体,将前面获得的膏体混合均匀,于65℃干燥,粉碎并过成80目细粉,加入相对于细粉质量的质量百分比20%的蔗糖粉,以醇浓度为80%乙醇制软材,用摇摆式颗粒机制粒,在60℃下烘干,整粒,得颗粒剂3。
实施例4 片剂
将白芍39g、蓝布正34g、虎杖31g、连翘26g、大蕉皮14g、兰花根21g、飞扬草16g、沙棘26g、党参34g、白茅根19g和刺五加26g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用1.2kg的醇浓度7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将滤液用NaOH溶液调节至pH7,静置,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静置,离心分离,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加热浓缩至60℃下的相对密度为1.20的膏体,将茯苓34g、紫花地丁31g、茜草24g、浙贝母21g、鸡翎草21g、藏菖蒲14g、升麻16g、茺蔚子16g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加700g的水煎煮两次,每次煎煮2小时,分别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60℃时相对密度为1.30的膏体,将前面获得的膏体混合均匀,于65℃干燥,粉碎并过成80目细粉,取细粉10g、硬脂酸镁0.01g、羧甲基淀粉钠0.03g、微晶纤维素0.3g,将细粉与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混合,过筛,使其混匀,加入适量水或乙醇制粒,干燥后,整粒,加入硬脂酸镁,然后用冲压装置将颗粒压制成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5 毒性验证
急性毒性实验
选择昆明种小鼠20只,雌性各半,体重(20+2)g,12h内分2次灌胃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1,将颗粒剂1用水溶解,配置成2g(生药)/ml,每次灌胃30.0ml/只/20g,给药后观察7d,记录动物死亡及毒副反应症状,实验结束时,将全部动物处理,解剖,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组织病变情况,灌服后,动物活动,进食进水未见任何异常,观察7d动物死亡,肉眼尸检未见主要脏器组织的明显异常。
长期毒性实验
选择40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g,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和药物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每周一至周六上午灌胃给药1次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1,,将颗粒剂1用水溶解,配置成2g(生药)/ml,连续灌胃180d,给药体积为2ml/100g体重,给药前及给药期间每天观察大鼠一般状态、体征、摄食量、饮水及粪便情况。给药90d时于末次给药24h后,各组抽取6只,雌雄各半;180d时末次给药24h后,各组抽取6只,雌雄各半;停药后30d各组抽取6只,雌雄各半,用乌拉坦麻醉,从腹部主动脉取血,各组均杀取动物,检查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取血后,立刻掊取心、肝、肾、脾、肺、肾上腺、甲状腺、胸腺、睾丸、卵巢、子宫、脑、前列腺等脏器称重,根据体重计算器官重量系数并作病理学检查。
经检查,在连续给药期间,动物的活动、体重、摄食量、大便和毛发光泽程度未见异常,动物未见死亡,肉眼未见明显病变,各组大鼠外周血象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血液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药物组大鼠脏器系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实施例6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73例消化性溃疡Hp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同时通过内镜取活检标本实施HE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诊断为Hp阳性。全部患者治疗2周前未使用过抗生素、PPI药物。其中,女性患者86例,男性患者87例;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38.29±6.31)岁;病程2~10年,平均(7.39±2.56)年。其中,胃溃疡者63例,十二指肠溃疡者80例,复合性溃疡者30例。将173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中药组,中药组93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采用PPI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克拉霉素片0.5g+阿莫西林胶囊1.0g,每天2次,1个疗程为14天。
中药组:服用的中药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1,每天3次,每次15g,1个疗程为14天。
疗效评判
痊愈指证候积分减少≥95%,胃镜显示溃疡及周围炎症彻底消失;显效指证候积分减少≥70%,胃镜显示溃疡已消失,略有炎症;有效指证候积分减少≥30%,胃镜显示溃疡面积减少≥50%;无效指证候积分减少<30%,溃疡面积减少<50%。
统计学指标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中药组治疗,相对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Hp抑杀率更好,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头晕、黑便、腹泻、恶心呕吐等,中药组中不良反应者8例,占总数8.60%,对照组中不良反应这29例,占总数36.25%,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不良反应情况更少。
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实施这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药包括茯苓、紫花地丁、白芍、蓝布正、茜草、虎杖、连翘、浙贝母、大蕉皮、兰花根、鸡翎草、飞扬草、藏菖蒲、沙棘、党参、升麻、白茅根、茺蔚子和刺五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包括茯苓30g~40g、紫花地丁25g~35g、白芍35g~45g、蓝布正30g~40g、茜草20g~30g、虎杖25g~35g、连翘20g~30g、浙贝母15g~25g、大蕉皮10g~20g、兰花根15g~25g、鸡翎草15g~25g、飞扬草10g~20g、藏菖蒲10g~20g、沙棘20g~30g、党参30g~40g、升麻10g~20g、白茅根15g~25g、茺蔚子10g~20g和刺五加20g~30g。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包括茯苓33g~37g、紫花地丁28g~32g、白芍38g~42g、蓝布正33g~37g、茜草23g~27g、虎杖28g~32g、连翘23g~27g、浙贝母18g~22g、大蕉皮13g~17g、兰花根18g~22g、鸡翎草18g~22g、飞扬草13g~17g、藏菖蒲13g~17g、沙棘23g~27g、党参33g~37g、升麻13g~17g、白茅根18g~22g、茺蔚子13g~17g和刺五加23g~27g。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包括茯苓35g、紫花地丁30g、白芍40g、蓝布正35g、茜草25g、虎杖30g、连翘25g、浙贝母20g、大蕉皮15g、兰花根20g、鸡翎草20g、飞扬草15g、藏菖蒲15g、沙棘25g、党参35g、升麻15g、白茅根20g、茺蔚子15g和刺五加25g。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可以制备成颗粒剂、胶囊剂和片剂。
6.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将白芍、蓝布正、虎杖、连翘、大蕉皮、兰花根、飞扬草、沙棘、党参、白茅根和刺五加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该步获得的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60%~7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将滤液用NaOH溶液调节至pH6.5~7,静置,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静置,离心分离,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加热浓缩至50℃~60℃下的相对密度为1.15~1.20的膏体;
第二步,将余下组分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水煎煮两次,每次煎煮1小时~2小时,分别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50℃~60℃时相对密度为1.25~1.30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加入辅料,根据需要制备各种剂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剂型为片剂时,第三步具体为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均匀,于65℃干燥,粉碎并过成80目细粉,取细粉10g、硬脂酸镁0.01g、羧甲基淀粉钠0.03g、微晶纤维素0.3g,将细粉与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混合,过筛,使其混匀,加入适量水或乙醇制粒,干燥后,整粒,加入硬脂酸镁,然后用冲压装置将颗粒压制成片,即得片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进行为颗粒剂时,第三步具体为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均匀,于65℃干燥,粉碎并过成80目细粉,加入相对于细粉质量20%~30%蔗糖粉(质量百分比),以醇浓度为75%~85%乙醇制软材,用摇摆式颗粒机制粒,在60℃下烘干,整粒,得颗粒剂。
CN201510009464.3A 2015-01-07 2015-01-07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33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9464.3A CN104623356B (zh) 2015-01-07 2015-01-07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9464.3A CN104623356B (zh) 2015-01-07 2015-01-07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3356A true CN104623356A (zh) 2015-05-20
CN104623356B CN104623356B (zh) 2015-10-28

Family

ID=53202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0946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3356B (zh) 2015-01-07 2015-01-07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2335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8672A (zh) * 2015-07-20 2015-10-07 吴强 一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09579A (zh) * 2016-09-14 2017-01-11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一种用于治疗雌激素分泌水平低下相关疾病的中药组方
CN111643556A (zh) * 2020-07-16 2020-09-11 杭州科倍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痔疮的药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8427A (zh) * 2013-12-20 2014-05-07 霍山县中医院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8427A (zh) * 2013-12-20 2014-05-07 霍山县中医院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蓝仕: "消化性溃疡中医治疗近况", 《实用中医药杂志》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8672A (zh) * 2015-07-20 2015-10-07 吴强 一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09579A (zh) * 2016-09-14 2017-01-11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一种用于治疗雌激素分泌水平低下相关疾病的中药组方
CN111643556A (zh) * 2020-07-16 2020-09-11 杭州科倍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痔疮的药物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3356B (zh)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5026B (zh) 一种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3681A (zh) 一种治疗肾结石的药物组合物
CN103263531B (zh)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3356B (zh)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
CN101584810B (zh) 一种治疗胃炎、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3376B (zh) 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
CN105998840A (zh) 一种用于治疗虫咬皮炎的外用药膏及制备方法
CN105497724A (zh) 一种治疗胆囊结石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8474A (zh) 一种治疗湿热郁阻型胰腺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6472A (zh) 一种防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3705856B (zh) 用于预防放化疗急性放射反应的中药组合物
CN105770760A (zh) 主治胃溃疡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8847A (zh) 一种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
CN105434662A (zh) 一种治疗阿弗他口炎的中药制剂
CN104826068A (zh) 一种祛风除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364A (zh) 一种防治风火牙痛的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958672A (zh) 一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67049A (zh) 治疗肺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971199A (zh)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043037A (zh) 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药物制剂
CN104225094A (zh) 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的中药制剂
CN104491537A (zh)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4338086A (zh)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557A (zh) 一种治疗邪阻胃肠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4706A (zh) 一种治疗马属动物肠臌气的药物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Termination date: 20170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