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3983A - 电池配线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池配线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3983A
CN104603983A CN201280075580.XA CN201280075580A CN104603983A CN 104603983 A CN104603983 A CN 104603983A CN 201280075580 A CN201280075580 A CN 201280075580A CN 104603983 A CN104603983 A CN 1046039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cell
location division
link
electrode section
wir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55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3983B (zh
Inventor
中山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03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3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3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39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e.g. mixed connections
    • H01M50/51Connection only in s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配线模块(20),安装于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电极部(12、13)的多个单电池(11)排列而成的单电池组并将电极部(12、13)之间连接起来,其具备:连接部件(21),将电极部(12、13)之间连接起来;和保护件(30),保持连接部件,在保护件(30)形成有定位部(50),所述定位部(50)在所述电池配线模块安装到单电池(11)时在连接部件(21)与电极部(12、13)接触之前与形成于单电池(11)的被定位部(14、14A)嵌合,所述定位部(50)设于比连接部件(21)向单电池(11)侧突出的位置。

Description

电池配线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配线模块。
背景技术
电动机动车、混合动力车用的电池模块重叠排列有多个单电池,所述多个单电池由内部具有发电要素的扁平形状的主体部和正极及负极的电极构成。并且,通过将相邻的单电池的电极之间用连接部件(母线)连接,将多个单电池串联、并联连接。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嵌件成型将大量的母线组装到合成树脂制的基板部而构成的电池配线模块。将该电池配线模块安装到单电池组,将各单电池的电极螺栓插通到形成于各母线的电极孔中并通过螺母将母线紧固,从而将各单电池之间连接起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499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将这样的电池配线模块安装到单电池组,需要将各单电池的电极螺栓插通到形成于各母线的连接孔中,因此,若要迅速地安装电池配线模块,则必须在安装时使所有母线的连接孔统一与所有电极螺栓配合。
然而,实际上,由于在各单电池和电池配线模块设定的尺寸公差导致的制造误差、组装误差,难以使母线的连接孔和电极螺栓的位置在整个区域中全都一致。由此,以往的情况是,对每一枚母线重复将其连接孔与各单电池的各电极螺栓对合后将电极螺栓插通到连接孔中的作业,然后再强制地进行螺合螺母的繁琐的作业。
本发明基于以上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使电池配线模块的安装作业性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电池配线模块,安装于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电极部的多个单电池排列而成的单电池组并将所述电极部之间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配线模块具备:连接部件,将所述电极部之间连接起来;和保护件,保持所述连接部件,在所述保护件形成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在所述电池配线模块安装到所述单电池时在所述连接部件到达与所述电极部的连接位置之前与形成于所述单电池的被定位部嵌合,所述定位部设于比所述连接部件向所述单电池侧突出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电池配线模块相对于单电池组的安装作业性。即,能够在利用定位部和被定位部统一进行电池配线模块相对于单电池的定位的基础上,将连接部件与电极部连接,因此无需对各连接部件进行与电极部的对位这样繁琐的作业。特别是在构成单电池组的单电池的数量多的情况下,能够显著地提高作业效率。而且,在保护件设置定位部,预先使定位部与被定位部嵌合来进行大致的对位后进行电极部与连接部件的连接作业,因此在进行安装作业时,无需例如使连接部件与电极部彼此接触来进行对位,能够降低它们损伤而电池模块的性能降低等的可能性。
而且,通过将被定位部与需要对位的电极部形成于同一单电池,能够减小使定位部与被定位部嵌合时连接部件相对于电极部的组装误差,能够防止由该组装误差增大导致的安装作业性的劣化。
优选的是,所述定位部在所述电池配线模块安装到所述单电池时位于最靠所述单电池侧。根据这样的结构,并不限于单电池侧的结构,在将电池配线模块相对于单电池安装时,能够形成先使定位部与被定位部嵌合的结构,因此通用性优良。
优选的是,所述定位部在与所述单电池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于所述保护件的大致中央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与例如设于该方向的任一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保护件相对于单电池的组装误差,能够使连接部件与电极部的对位更容易。
优选的是,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各单电池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保护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对各单电池分别进行定位,因此能够将连接部件与电极部的组装误差抑制在最小限度。即,定位部的形成位置越是靠近需要对位的连接部件,则越是能够减小连接部件相对于电极部的组装误差。因而,在最小单位的各个单电池设置定位部的话,能够抑制组装误差,使组装作业性良好。
优选的是,所述被定位部是在所述一个单电池内设于所述正极和负极的电极部之间的电压检测用电极,所述定位部形成为能够嵌入所述电压检测用电极的凹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从被定位部到正极的电极部的距离与从被定位部到负极的电极部的距离为大致相同的距离,因此能够平衡性更好地抑制将定位部与被定位部的嵌合时各连接部件相对于各电极部的组装误差,能够提高安装作业性。
而且,使被定位部为电压检测用电极的话,无需在单电池侧另行设置被定位部,通用性优良,并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此外,电压检测用电极和各电极部与定位部无关地在单电池处管理尺寸精度,因此无需另行(除电压检测用电极以外地)管理被定位部的尺寸精度。并且,将已经实现了尺寸精度的管理的电压检测用电极作为基准而使定位部嵌合的话,连接部件相对于电极部的组装误差也变得更小,能够使安装作业性进一步提高。
优选的是,在所述定位部的突出端绕设有以使其内侧扩大的方式倾斜的引导倾斜面。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使定位部嵌合于被定位部时,能够容易地利用引导倾斜面引导被定位部。因而,通过提高定位部相对于被定位部嵌合的作业性,能够使电池配线模块整体的安装作业性提高。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部件将所述多个单电池的相邻的电极部之间连接起来,所述保护件由保持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单元和保持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单元构成,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至少一方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部件在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向上滑动移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是在多个单电池和组装于所述单电池的电池配线模块产生组装误差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至少一方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连接部件在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向上滑动移动,因此能够经由连接部件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作为对方侧的单电池的被定位部为基准变化。因而,能够以电池配线模块侧吸收相对于单电池的组装误差,能够防止因双方的尺寸误差导致的电池配线模块的组装时的不良情况。
优选的是,在所述连接部件设有被卡合部,并且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至少一方设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被卡合部在所述连接方向上具有预定余隙地卡合。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使定位部嵌合于被定位部时,能够在预定余隙的范围使连接部件滑动移动。因而,即使是在各个电极部之间的尺寸分别产生误差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在预定余隙的范围内使连接部件在连接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使连接部件相对于电极部的组装作业性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电池配线模块的安装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图2是组装有电池配线模块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母线的俯视图。
图4是构成保护件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图6是第一单元或第二单元的仰视图。
图7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8是在图7中将电池配线模块组装到单电池组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10是在图9中将电池配线模块组装到单电池组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0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配线模块20安装在多个单电池11排列构成的单电池组而构成电池模块10。该电池模块10例如作为电动机动车、混合动力机动车等车辆的驱动源使用。以下,以图1的上侧为前侧、下侧为后侧、左右方向为连接方向、纸面近前侧为上侧、纸面进深侧为下侧进行说明。
(电池模块)
如图1所示,电池模块10例如构成为具备横向排列的多个单电池11(相当于单电池组)和安装于多个单电池11的电池配线模块20。
(单电池)
单电池11具备:正极或负极的电极部12、13,在内部收纳有未图示的发电要素的长方体状的主体部的预定的面(上表面)的前后并列地突出;以及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同样在主体部上且在两个电极部12、13的大致中间位置突出地设置。各电极部12、13、14由方筒状的螺母(方螺母)构成,在中心贯通形成螺纹孔,并且除了其上下以外的周缘成为由合成树脂制的绝缘部件覆盖的电极保持部12A、13A、14A。
各单电池11以使相邻的单电池11的前后方向的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式横向排列配置,从而构成为相邻的电极部12、13的极性不同(正极与负极在横向排列方向上交替)。这些多个单电池11由未图示的保持板固定。
(电池配线模块)
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配线模块20具备:多个母线(相当于连接部件)21,将左右相邻的电极部12、13之间连接起来;多个电压检测端子25,与各母线21重叠并且用于检测单电池11的电压;多个中间电压检测端子26,与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重叠并且用于检测单电池11的电压;以及合成树脂制的保护件30,收纳母线21以及各电压检测端子25、26。
(母线)
母线21由铜、铜合金、不锈钢(SUS)、铝等金属构成,如图3所示,形成为与相邻的电极部12、13之间的尺寸相应的长度的板状,并且贯通形成有一对与电极部12、13的螺纹孔连通的通孔22。所述通孔22的形状为以连接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椭圆形状。并且,在沿着母线21的连接方向的侧缘、且在通孔22的前后两侧的位置,切开形成有被卡合凹部23。
如图2所示,所述母线21因其收纳位置不同而被分为对详情将后述的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40进行连结的连结用母线21A和整体被收纳在第一单元31或第二单元40的收纳用母线21B。所述连结用母线21A和收纳用母线21B均形成为图3所示的相同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母线21中设于连结用母线21A的被卡合凹部23相当于被卡合部。
(电压检测端子)
各电压检测端子25、26通过一对电压检测端子25、或者电压检测端子和中间电压检测端子26分别与对应的电极部12、13、14电连接,从而检测各单电池11的预期的电压。首先,对重叠在母线21上的电压检测端子25进行说明,具备长方形状的平板部和从平板部突出设置的压接部,在压接部压接有电压检测用电线W1。在平板部的中心部贯通形成有与电极部12的螺纹孔以及通孔22连通的椭圆形状的插通孔。
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与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重合的中间电压检测端子26具备比上述电压检测端子25的平板部稍小的矩形形状的平板部26A和从平板部26A突出设置的压接部26B,在压接部26B压接有电压检测用电线W2。在平板部26A的中心部贯通形成有与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的螺纹孔连通的椭圆形状的插通孔26C。
与所述各电压检测端子25、26连接的各电压检测用电线W1、W2集中在后述的电线配线槽36,与设于图1的右方的位置的电池ECU(未图示)连接。电池ECU搭载有微型计算机、元件等,成为具有用于检测单电池11的电压/电流/温度等、进行单电池11的监控控制等的功能的公知的结构。
(保护件)
保护件30将保持连结用母线21A的连接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单元31和保持连结用母线21A的连接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单元40连结起来,并将多个所述连结起来的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40再连结起来。即,保护件30形成为将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40交替连结多个的形态。另外,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40为相同形状,但是为了方便,将图示在左侧的作为第一单元31,将图示在右侧的作为第二单元40,在各结构中使用第一单元31进行说明,并且对第二单元40的对应部位标以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第一单元31为合成树脂制,如图4所示,形成为其右端缘从前部朝向后部向右方形成阶梯差地突出、其左端缘从后部朝向前部向左方形成阶梯差地突出的形状。在该第一单元31,在其前后方向两侧部且连接方向的大致中间部设有收纳收纳用母线21B和电压检测端子25的一对收纳部32。
在该一对收纳部32的各右方设有连结部33,该连结部33保持连结用母线21A的一侧并且从其上方重合地收纳电压检测端子25。同样在收纳部32的各左方设有被连结部34,该被连结部34对被保持于第二单元40的连结部33的连结用母线21A的另一侧进行保持。
在第一单元31的前后方向中间部横向排列地形成有四个收纳中间电压检测端子26的中间收纳部35。而且,在中间收纳部35的前后方向两侧部、且各中间收纳部35与收纳部32或连结部33之间,设有能够供连接各电压检测端子25的电压检测用电线W1、W2集中并向电池ECU侧配线的电线配线槽36。
更为详细地说明构成第一单元31的各部位的话,收纳部32具备:底板32A,放置收纳用母线21B;以及方筒状的分隔壁32B,包围收纳用母线21B。底板32A形成为向前后延伸的带状,并且形成为以使包括电极保持部12A、13A的电极部12、13能够从下方进入到收纳部32内的方式,仅在连接方向的大致中间部连接前后对置的分隔壁32B的下端的形态。换言之,收纳部32夹着底板32A而具有一对矩形形状的开口。
如图2和图4所示,在该底板32A的上方设有锁定从上方嵌入的收纳用母线21B的一对锁定片32C。锁定片32C是将分隔壁32B切开而形成且能够向前后方向挠曲变形的弹性片,以由收纳用母线21B向收纳部32的外侧(分隔壁32B侧)推出的方式弹性变形来允许该收纳用母线21B的插通,并且通过弹性复原来阻止收纳用母线21B向上方脱出。
在收纳部32,从其连接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到左侧形成有用于保持从收纳用母线21B的上方嵌入的电压检测端子25的端子保持部32D以及电线通过槽32E。端子保持部32D以能够将与电压检测端子25相连的电压检测用电线W1导出到电线配线槽36的方式将电压检测端子25的平板部保持成相对于前后方向斜向倾斜的姿势,并由通过使该平板部的角部嵌入而能够止转的俯视呈三角形状的三个凹部构成。电线通过槽32E将电压检测端子25的压接部和压接于该电压检测端子的25的压接部的电压检测用电线W1导出到电线配线槽36,并且凹陷设置成从收纳部32连通到电线配线槽36。
连结部33具备:底板33A,在与被连结部34连结时以重合在该被连结部34的底板34A的上方(或下方)的状态放置有连结用母线21A;以及分隔壁33B,使连接方向的一端部敞开,并且从连结用母线21A的大致中间部包围左侧的三方。在该收纳部33,与收纳部32同样地,形成有用于保持从连结用母线21A的上方嵌入的电压检测端子25的端子保持部33C以及电线通过槽33D。其结构与收纳部32的端子保持部32D、电线通过槽32E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另一方面,被连结部34具备:底板34A,在与连结部33连结时以重合在连结部33的底板33A的下方(或上方)的状态放置有连结用母线21A;以及分隔壁34B,使连接方向的一端部敞开,并且从连结用母线21A的大致中间部包围右侧的三方。
在连接方向上,从比各底板33A、34A位于内侧的分隔壁33B、34B突出设置有分别成对的多个保持片33E、34C。所述保持片33E、34C位于从连结部33和被连结部34的敞开端横向进入的连结用母线21A的上侧,起到了在位于该连结用母线21A的下侧的底板33A、34A之间保持连结用母线21A的作用。
而且,从连结部33和被连结部34的分隔壁33B、34B中的沿着连接方向的对置壁分别突出设置有一对卡合凸部33F、34D(相当于卡合部)。各卡合凸部33F、34D通过与连结用母线21A的被卡合凹部23卡合来在预定范围内允许连结用母线21A在连接方向的移动。即,如图2所示,连结用母线21A的被卡合凹部23的槽宽(连接方向的宽度)a比卡合凸部33F、34D的连接方向的宽度尺寸b稍大,该差a-b相当于预定余隙,连结用母线21A在连接方向上被允许最大a-b的移动。
中间收纳部35由下述部分构成:端子保持部35A,具有能够使中间电压检测端子26的平板部26A从上方嵌入的矩形形状的开口;以及电线通过槽35B,收纳压接部26B并且能够将压接于该压接部26B的电压检测用电线W2导出到电线配线槽36。在该横向排列形成有四个的中间收纳部35的右端部设有一对朝向右方突出的棒状的嵌合凸部37。同样在四个中间收纳部35中的位于最左侧的左端中间收纳部35C,在夹着该端子保持部35A的前后设有一对与嵌合凸部37嵌合的横向凹进的嵌合凹部38。
(定位部)
如图5所示,从横向排列的四个中间收纳部35中的位于右侧第二位的第二中间收纳部35D的下端以比构成电池配线模块20的所有部件都靠单电池11侧的位置的方式向下方突出地形成有定位部50。即,定位部50在与单电池11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于各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40的大致中央位置。该定位部50形成为能够供对应的单电池11的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连同电极保持部14A一起嵌入到其内侧的凹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和电极保持部14A相当于被定位部。
如图6所示,从单电池11侧(下侧)观察被定位部50可知,由下述部分构成:俯视呈コ字状的前侧围壁部51,沿着其侧部包围电极保持部14A的前部;以及俯视呈コ字状的后侧围壁部52,沿着其侧部包围该电极保持部14A的后部。如图7至图10所示,在该前侧围壁部51和后侧围壁部52的突出端沿着周缘形成有以使其内侧扩张的方式倾斜的锥状的引导倾斜面51A、52A。
接着,对电池配线模块2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40的收纳部32收纳收纳用母线21B。接着,在连结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40时,使连结用母线21A的一侧沿连接方向横向进入并保持在对应的连结部33和被连结部34的任意一方,并使所述连结用母线21A的另一侧沿连接方向横向进入所述连结部33和被连结部34的另一方,同时,将嵌合凸部37插入到对应的嵌合凹部38,在与连结部的底板33A对应的被连结部34的底板34A上下重合的位置彼此嵌合,从而完成连结作业。
在电压检测端子25,使其平板部从收纳于收纳部32的母线21的上方嵌入端子保持部32D,从电线通过槽32E将被压接的电压检测用电线W1导出到电线配线槽36。而且,中间电压检测端子26使其平板部26A嵌入中间收纳部35的端子保持部35A,从电线通过槽35B将被压接的电压检测用电线W2导出到电线配线槽36。
这样,在组装好的电池配线模块20中,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40的连结数量根据构成单电池组的单电池11的数量来确定。另外,在连结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40彼此的连结用母线21A的被卡合凹部23的槽宽a和与其卡合的连结部33及被连结部34的卡合凸部33F、34D的连接方向的宽度尺寸b之间确保a-b的余隙。因而,作为电池配线模块20,使在各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40的连接方向上并联连接的连结用母线21A的数量与各连结部33和被连结部34的连结方向的伸缩宽度即2×(a-b)相乘得到的值为最大,能够在连接方向伸缩。另外,嵌合凸部37仅插入到嵌合凹部38,因此根据各连结部33和与其对应的被连结部34的位置关系来确定在连接方向上将嵌合凸部37相对于嵌合凹部38插入多少。
接着,对电池配线模块20向单电池组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如图7和图9所示,在各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40分别设有一处的第二中间收纳部35D定位成位于对应的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的正上方。接着,使突出设置在该第二中间收纳部35D的下部的定位部50覆盖并嵌合于该电极部14周围的电极保持部14A。此时,定位部50向比保护件30的任意部位都靠单电池11侧的下方突出,因此容易与作为基准的电极部14对位。
接着,以与相当于被定位部的电极部14和电极保持部14A的定位部50为基准,组装电池配线模块20。即,如上所述,电池配线模块20能够在连接方向上伸缩,因此以使母线21的通孔22和与其连通的电压检测端子25的插通孔、或者中间电压检测端子26的插通孔26C与各电极部12、13、14的螺纹孔一致的方式来对各位置进行对位(参照图8和图10)。这样,能够通过电池配线模块20的能够伸缩的结构吸收单电池11侧的各电极部12、13、14之间的尺寸误差,因此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接着,使未图示的螺栓的轴部通过在各电极部12、13、14上重合的各通孔22、与其连通的电压检测端子25的插通孔、或者中间电压检测端子26的插通孔26C,使螺栓的螺纹槽与各电极部12、13、14的螺纹孔螺合来进行螺栓紧固。由此,对应的电极部12、13以及电压检测端子25通过母线21电连接,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与中间电压检测端子26电连接。另外,母线21的通孔22以及电压检测端子25的插通孔、中间电压检测端子26的插通孔26C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状,因此,除了上述的电池配线模块20的能够伸缩的结构实现的电极部12、13、14之间的尺寸误差的吸收之外,能够在可插通螺栓的范围具有余量,能够可靠地进行螺栓紧固。如上所述,通过将电池配线模块20与单电池组组装,完成了电池模块10的组装。
如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电池配线模块20相对于单电池组的安装作业性。即,在利用定位部50、相当于被定位部的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及其周围的电极保持部14A统一进行电池配线模块20相对于单电池11的定位的基础上,能够将母线21与电极部12、13连接,因此无需对各母线21进行与电极部12、13的对位这样繁琐的作业。特别是在构成单电池组的单电池11的数量多的情况下,能够显著地提高作业效率。而且,在保护件30设置定位部50,预先使定位部50与电极部14及其周围的电极保持部14A嵌合来进行大致的对位后进行其他电极部12、13与母线21的连接作业,因此在进行安装作业时,无需使母线21与电极部12、13彼此多次接触来进行对位,能够降低它们损伤而电池模块10的性能降低等的可能性。
而且,通过使被定位部为与需要对位的电极部12、13同样设于单电池11的电极检测用的电极部14及其周围的电极保持部14A,能够减小将定位部50与电极部14以及电极保持部14A嵌合时母线21相对于电极部12、13的组装误差,能够防止由该组装误差增大导致的安装作业性的劣化。
而且,定位部50设于相对于母线21向单电池11侧突出的位置,因此并不限于单电池11侧的结构,能够成为在将电池配线模块20相对于单电池11安装时,先使定位部50与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和电极保持部14A嵌合的结构,因此通用性优良。
而且,定位部50在与单电池11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于保护件30的大致中央位置,因此,与例如设于该方向的任一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保护件30相对于单电池11的组装误差,能够使母线21与电极部12、13的对位更容易。
而且,被定位部是在一个单电池11内设于正极和负极的电极部12、13之间的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和电极保持部14A,定位部50形成为可嵌入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和电极保持部14A的凹状。由此,能够使从电极部14和电极保持部14A到正极的电极部12(13)的距离与从电极部14和电极保持部14A到负极的电极部13(12)的距离为大致相同的距离,因此能够平衡性更好地抑制将定位部50与电极部14和电极保持部14A嵌合时各母线21相对于各电极部12、13的组装误差,能够提高安装作业性。
而且,通过使被定位部为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及其周围的电极保持部14A,无需在单电池11侧除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以外地设置被定位部,通用性优良,并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此外,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和各电极部12、13与定位部50无关地在单电池11处管理尺寸精度,因此无需另行(除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以外地)作为被定位部来管理尺寸精度。并且,将已经实现了尺寸精度的管理的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作为基准来嵌合定位部50的话,母线21相对于电极部12、13的组装误差也更小,能够使安装作业性进一步提高。
而且,在定位部50的突出端绕设有以使其内侧扩张的方式倾斜的引导倾斜面51A、52A,因此在使定位部50与作为被定位部的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和电极保持部14A嵌合时,能够通过引导倾斜面51A、52A容易地引导电极部14和电极保持部14A。因而,通过提高定位部50嵌合于电极部14和电极保持部14A的作业性,能够使电池配线模块20整体的安装作业性提高。
而且,即使是在多个单电池11和组装于所述单电池11的电池配线模块20产生组装误差的情况下,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40的至少一方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母线21在母线21的连接方向上滑动移动,因此能够经由母线21使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4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作为对方侧的单电池11的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和电极保持部14A为基准变化。因而,能够以电池配线模块20侧吸收相对于单电池11的组装误差,能够防止因双方的尺寸误差导致的电池配线模块20的组装时的不良情况。
而且,在母线21设有被卡合凹部23,并且在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40的至少一方设有卡合凸部33F、34D,所述卡合凸部33F、34D能够相对于被卡合凹部23在连接方向上带有预定余隙a-b地卡合,因此,在使定位部50嵌合到作为被定位部的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14和电极保持部14A时,能够在余隙a-b的范围使各母线21滑动移动。因而,即使是在各个电极部12、13之间的尺寸分别产生误差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在余隙a-b的范围内使母线21在连接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母线21相对于电极部12、13的组装作业性提高。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定位部50在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40各设有一个,不过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各单电池设置被定位部,以与所述被定位部对应的方式在各单元设置定位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对各单电池分别进行定位,因此能够将连接部件与电极部的组装误差抑制在最小限度。即,定位部的形成位置越是靠近需要对位的连接部件,则越是能够减小连接部件相对于电极部的组装误差。因而,在最小单位的各个单电池设置定位部的话,能够抑制组装误差,使组装作业性良好。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定位部50在与单电池11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于保护件30的大致中央位置,不过不限于此,在该交叉的方向的端部形成定位部的结构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定位部50的突出端设有引导倾斜面51A、52A,不过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引导倾斜面,还可以形成用于使定位部相对于被定位部对位的标记。通过不仅设置定位部和被定位部,而且实施使定位部容易相对于被定位部嵌合的处理,能够使电池配线模块相对于单电池的组装作业性更好。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与被卡合凹部23卡合的卡合凸部33F、34D设于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40双方,不过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卡合部设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任意一方。这样的话,也能够利用由在至少一方的单元设置的卡合部和设于连接部件的被卡合部的余隙来防止电池配线模块安装时的不良情况。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有被卡合凹部23和卡合凸部33F、34D,不过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设置被卡合部和卡合部,而构成为连接部件相对于各单元(与余隙无关地)能够滑动移动。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单电池11的电极部12、13、14为螺母形状并利用其他部件的螺栓进行紧固,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电极部具有在外周面具备螺纹槽的棒状的轴部,通过紧固其他部件的螺母,将连接部件固定于端子部。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电极部的轴部穿过各连接部件的通孔。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多个单电池11串联连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将多个单电池并联连接的情况。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电池模块10的单电池11的数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个数。而且,可以根据单电池11的数量任意地设定电池配线模块20的形状。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连接部件举例示出了母线21,不过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电连接的部件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用电线、柔性印刷基板(FPC)等。
标号说明
10:电池配线模块;
11:单电池;
12、13:电极部;
12A、13A、14A:电极保持部;
14: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被定位部);
20:电池配线模块;
21:母线(连接部件);
21A:连结用母线;
21B:收纳用母线;
22:通孔;
23:被卡合凹部(被卡合部);
25:电压检测端子;
26:中间电压检测端子;
30:保护件;
31:第一单元;
33F、34D:卡合凸部(卡合部);
37:嵌合凸部;
38:嵌合凹部;
40:第二单元;
50:定位部;
51A、52A:引导倾斜面。

Claims (8)

1.一种电池配线模块,安装于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电极部的多个单电池排列而成的单电池组并将所述电极部之间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配线模块具备:连接部件,将所述电极部之间连接起来;和保护件,保持所述连接部件,
在所述保护件形成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在所述电池配线模块安装到所述单电池时在所述连接部件到达与所述电极部的连接位置之前与形成于所述单电池的被定位部嵌合,所述定位部设于比所述连接部件向所述单电池侧突出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配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在所述电池配线模块安装到所述单电池时位于最靠所述单电池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配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在与所述单电池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于所述保护件的大致中央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配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各单电池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保护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配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定位部是在所述一个单电池内设于所述正极和负极的电极部之间的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
所述定位部形成为能够嵌入所述电压检测用的电极部的凹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配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部的突出端绕设有以使其内侧扩大的方式倾斜的引导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配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将所述多个单电池的相邻的所述电极部之间连接起来,
所述保护件由保持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单元和保持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单元构成,
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至少一方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部件在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向上滑动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配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件设有被卡合部,并且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至少一方设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被卡合部在所述连接方向上具有预定余隙地卡合。
CN201280075580.XA 2012-09-03 2012-09-03 电池配线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039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72344 WO2014033950A1 (ja) 2012-09-03 2012-09-03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3983A true CN104603983A (zh) 2015-05-06
CN104603983B CN104603983B (zh) 2018-01-02

Family

ID=50182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558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03983B (zh) 2012-09-03 2012-09-03 电池配线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05832B2 (zh)
EP (1) EP2879207A4 (zh)
CN (1) CN104603983B (zh)
WO (1) WO201403395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0799A (zh) * 2015-10-23 2018-06-0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蓄电模块和电池连接模块
CN110024176A (zh) * 2016-12-19 2019-07-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用导体模块
CN110556498A (zh) * 2018-05-30 2019-12-1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模块及蓄电模块
CN108028344B (zh) * 2015-09-16 2021-01-0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模块
CN112243547A (zh) * 2018-06-13 2021-01-1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蓄电元件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6922B2 (ja) * 2013-06-18 2017-08-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配線モジュール
DE102013221872B4 (de) * 2013-10-28 2016-09-15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Verbinder zur Verbindung von zellenförmigen elektrischen Elementen
JP6585580B2 (ja) * 2016-12-20 2019-10-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収容部材の連結構造及び収納ケース
KR102399621B1 (ko) * 2017-05-12 2022-05-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배터리 시스템
JP6985103B2 (ja) * 2017-10-31 2021-12-22 株式会社エンビジョンAescジャパン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JP6414361B1 (ja) * 2018-03-30 2018-10-3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7028105B2 (ja) * 2018-08-29 2022-03-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3032A2 (en) * 1981-04-14 1982-10-20 Terry Roy Jackson Measurement device for indicating the state-of-charge of electrolytic storage type cells
JPH09237617A (ja) * 1996-02-28 1997-09-09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組電池
CN101771163A (zh) * 2009-01-07 2010-07-07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模块
WO2012029995A1 (en) * 2010-09-02 2012-03-08 Yazaki Corporation Busbar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unit including same busbar module
CN103430352A (zh) * 2011-03-07 2013-12-0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池连接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4770A (en) * 1995-09-19 1998-09-0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ver equipp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and a cover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JP3343889B2 (ja) * 1997-10-13 2002-11-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ホルダ用接続プレート
JP3707595B2 (ja) 1998-09-09 2005-10-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接続プレート
JP4123591B2 (ja) 1998-09-25 2008-07-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単位電池
JP2003157827A (ja) * 2001-11-26 2003-05-3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バッテリー接続方法及び構造
JP3821085B2 (ja) 2002-11-01 2006-09-13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5372449B2 (ja) 2008-09-24 2013-12-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JP5424466B2 (ja) * 2009-05-18 2014-02-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接続プレートの合成樹脂製基板部に収納されるバスバーおよびその合成樹脂製基板部
JP2011091003A (ja) * 2009-10-26 2011-05-06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JP2011171125A (ja) * 2010-02-18 2011-09-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04977B2 (ja) * 2010-03-02 2014-05-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JP5581869B2 (ja) * 2010-07-21 2014-09-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極端子接続構造及びバスバー
JP5734606B2 (ja) * 2010-09-16 2015-06-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接続部材
JP5644523B2 (ja) * 2010-12-07 2014-12-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接続具
JP5229511B2 (ja) * 2010-12-24 2013-07-0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保持構造
JP5862077B2 (ja) 2011-07-05 2016-02-1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3032A2 (en) * 1981-04-14 1982-10-20 Terry Roy Jackson Measurement device for indicating the state-of-charge of electrolytic storage type cells
JPH09237617A (ja) * 1996-02-28 1997-09-09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組電池
CN101771163A (zh) * 2009-01-07 2010-07-07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模块
WO2012029995A1 (en) * 2010-09-02 2012-03-08 Yazaki Corporation Busbar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unit including same busbar module
CN103430352A (zh) * 2011-03-07 2013-12-0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池连接组件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8344B (zh) * 2015-09-16 2021-01-0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模块
CN108140799A (zh) * 2015-10-23 2018-06-0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蓄电模块和电池连接模块
CN108140799B (zh) * 2015-10-23 2020-12-0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蓄电模块和电池连接模块
CN110024176A (zh) * 2016-12-19 2019-07-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用导体模块
CN110556498A (zh) * 2018-05-30 2019-12-1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模块及蓄电模块
CN112243547A (zh) * 2018-06-13 2021-01-1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蓄电元件模块
CN112243547B (zh) * 2018-06-13 2023-08-0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蓄电元件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57620A1 (en) 2015-12-10
CN104603983B (zh) 2018-01-02
WO2014033950A1 (ja) 2014-03-06
EP2879207A4 (en) 2015-08-26
EP2879207A1 (en) 2015-06-03
US9905832B2 (en) 201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3983A (zh) 电池配线模块
JP6315278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5494748B2 (ja)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099211B2 (ja) バッテリ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CN103907221B (zh) 电池配线模块
JP5500336B2 (ja)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CN103430352B (zh) 电池连接组件
JP5256634B2 (ja)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用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
CN103548180B (zh) 电池布线模块
WO2014125642A1 (ja) 電池ブロック及び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6084760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3959575A (zh) 连接器以及线束
JP5720530B2 (ja)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WO2013061787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274051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配線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8140799B (zh) 蓄电模块和电池连接模块
WO2017047258A1 (ja) 組電池
JP5382149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5074959A (zh) 配线模块
WO2017010295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5811396B2 (ja)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4285316B (zh) 配线模块
WO2015163113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12227002A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5648610B2 (ja)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