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97736A - 显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97736A
CN104597736A CN201410602557.2A CN201410602557A CN104597736A CN 104597736 A CN104597736 A CN 104597736A CN 201410602557 A CN201410602557 A CN 201410602557A CN 104597736 A CN104597736 A CN 104597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ying component
toner
component
place
develo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025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97736B (zh
Inventor
森启城
小笠原达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97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97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97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97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89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agitation or stir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具备:壳体,构成为收容显影剂;辊构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且构成为搬运显影剂;搅拌构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且构成为搅拌显影剂;以及搬运构件,构成为将由所述搅拌构件搅拌的显影剂朝向所述辊构件搬运,所述搬运构件构成为进行移动,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收容部,具有用于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所述搅拌构件配置于该第一收容部;以及第二收容部,所述辊构件配置于该第二收容部,该第二收容部与所述第一收容部连通,所述搬运构件配置于比所述搅拌构件靠所述辊构件侧处,所述填充口以从沿着所述搅拌构件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观察所述填充口与所述搬运构件的移动轨迹重叠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采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装备的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在采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装配的盒。
盒例如具备: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料斗;为了搅拌调色剂料斗内的调色剂而在调色剂料斗内能够旋转的桨叶;用于向显影辊搬运调色剂的调色剂添加辊;用于向调色剂添加辊移送调色剂的搅拌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0-198151号公报)。
并且,搅拌器通过与旋转的桨叶卡合而被抬起之后,通过解除与桨叶的卡合,因重力的作用而落下。此时,搅拌器将调色剂朝向调色剂添加辊移送。
然而,在上述的盒中,由于组装或部件的尺寸误差等,有时会产生搅拌器的动作不良。因此,在制造生产线中,在盒的组装后,希望确认搅拌器的动作。然而,难以在盒的组装后确认在调色剂料斗内配置的搅拌器的动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可靠地确认搬运构件的移动的显影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具备:壳体,构成为收容显影剂;辊构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且构成为搬运显影剂;搅拌构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且构成为搅拌显影剂;以及搬运构件,构成为将由搅拌构件搅拌的显影剂朝向辊构件搬运。搬运构件构成为进行移动。壳体具有:第一收容部,具有用于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搅拌构件配置于该第一收容部;以及第二收容部,辊构件配置于该第二收容部,该第二收容部与第一收容部连通。搬运构件配置于比搅拌构件靠辊构件侧处。填充口以从沿着搅拌构件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观察填充口与搬运构件的移动轨迹重叠的方式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填充口以从轴线方向观察填充口与搬运构件的移动轨迹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实现显影装置的小型化,并能够经由填充口而确认搬运构件的移动。即,即使在显影装置的组装后,也能够经由填充口而容易且可靠地确认搬运构件的移动。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能够实现小型化及简化,并能够容易且可靠地确认搬运构件的移动。
壳体可以具有将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连通的开口部。搬运构件可以构成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该第二位置是与第一位置相比将开口部打开得更大的位置。这种情况下,搅拌构件具有接触部,在搅拌构件旋转时,该接触部与搬运构件接触而使搬运构件位于第二位置。
然而,搬运构件配置于比在具有填充口的第一收容部配置的搅拌构件靠辊构件侧处。因此,在经由填充口向壳体填充显影剂时,搬运构件成为向第二收容部的显影剂的填充的阻碍,存在向第二收容部无法充分地填充显影剂的情况。
相对于此,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搅拌构件具有接触部,因此通过使接触部与搬运构件接触,能够将搬运构件配置在与第一位置相比将开口部打开得更大的第二位置。
因此,在显影剂的填充时,若将搬运构件配置于第二位置,则能够抑制搬运构件成为向第二收容部的显影剂的填充的阻碍。
其结果是,从第一收容部经由开口部向第二收容部顺利地填充显影剂,因此能够可靠地向第一收容部及第二收容部分别填充显影剂。由此,能够实现收容于壳体的显影剂容量的提高。
填充口可以配置于壳体的轴线方向的一方端部。这种情况下,接触部配置于搅拌构件的轴线方向的另一方端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接触部配置于与填充口相反处,因此在显影剂的填充时,能够抑制接触部成为阻碍。
搬运构件可以具有主体部,在搬运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从轴线方向观察该主体部与填充口重叠。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搬运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从轴线方向观察主体部与填充口重叠,因此经由填充口能够更可靠地确认搬运构件的移动。
主体部可以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平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显影剂的填充时,显影剂沿着主体部的平面流动。因此,即便从轴线方向观察处于第二位置的搬运构件的主体部与填充口重叠,也能够确保显影剂的顺利的填充。
主体部可以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以面对填充口的方式构成,且对显影剂的填充进行引导。
根据这样的结构,引导面在显影剂的填充时对显影剂的填充进行引导,因此能够确保显影剂的更顺利的填充。
填充口可以从轴线方向观察具有大致圆形形状。主体部可以在搬运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沿填充口的径向延伸。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搬运构件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主体部沿填充口的径向延伸,因此在显影剂的填充时,相对于处于第二位置的搬运构件的主体部,能够使显影剂可靠地向填充口的周方向的两方流入。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向壳体填充显影剂。
主体部可以在搬运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位于比填充口的周缘靠搅拌构件的旋转的径向的外方处。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搬运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主体部位于比填充口的周缘靠搅拌构件的旋转的径向的外方处,因此从轴线方向观察与填充口不重叠。
即,在搬运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从轴线方向观察,主体部与填充口不重叠,在搬运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从轴线方向观察,主体部与填充口重叠。因此,从轴线方向观察经由填充口来确认主体部,由此能够可靠地掌握搬运构件的位置。
另外,搬运构件以使主体部在搬运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位于比填充口的周缘靠径向的外方处的方式较大地移动。即,能够较大地确保搬运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的移动范围,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向辊构件搬运显影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且可靠地确认搬运构件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A是作为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从右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1B表示图1A所示的显影盒的右侧剖视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第一框架的从右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第一框架的从右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3是图1B所示的第一框架、搅拌单元及搬运单元的从右上方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组装了搬运单元的第一框架的从右上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5A是图1A所示的显影盒的右侧视图,表示搬运构件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图5B是图5A所示的显影盒的左侧剖视图。
图6A是图1A所示的显影盒的右侧视图,表示搬运构件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图6B是图6A所示的显影盒的左侧剖视图。
图7表示装配有图1A所示的显影盒的打印机的中央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运构件的从右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  显影盒
2  壳体
3  搅拌器
5  供给辊
7  调色剂收容室
8  显影室
74 调色剂填充口
75 调色剂填充口的周缘
95 连通口
101 凸轮
131 搬运构件
134 搬运部
148 搬运部的另一面的第一部分
150 引导面
具体实施方式
<显影盒的概略>
如图1A及图1B所示,作为显影装置的一例的显影盒1具备壳体2、作为搅拌构件的一例的搅拌器3、作为辊构件的一例的供给辊5、显影辊4、层厚限制刮板6。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提及显影盒1的方向时,将配置有显影辊4的一方设为显影盒1的后方,并将其相反设为显影盒1的前方。即,图1B的纸面右方为显影盒1的后方,纸面左方为显影盒1的前方。而且,图1B的纸面上方为显影盒1的上方,纸面下方为显影盒1的下方。而且,将从前方观察显影盒1时作为左右的基准。即,图1B的纸面跟前是显影盒1的右方,纸面里侧为显影盒1的左方。需要说明的是,具体而言,在各图中,利用箭头示出方向。
而且,左右方向是轴线方向的一例,右方是轴线方向的一方,左方是轴线方向的另一方。而且,前后方向是相邻方向的一例,后方是相邻方向的一方,前方是相邻方向的另一方。上下方向是正交方向的一例,上方是正交方向的一方,下方是正交方向的另一方。需要说明的是,上下方向是铅垂方向,前后左右方向是水平方向。
如图1A所示,壳体2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箱状,收容作为显影剂的一例的调色剂。而且,壳体2的后端部沿前后方向敞开。
如图1B所示,搅拌器3配置在壳体2内的前方部分。
供给辊5在壳体2内,配置在搅拌器3的后下方。并且,供给辊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
显影辊4配置在供给辊5的后上方,且配置在壳体2的后端部。显影辊4的前下端部与供给辊5的后上端部进行压力接触。而且,显影辊4的上方部分及后方部分从壳体2露出。并且,显影辊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
层厚限制刮板6配置在显影辊4的前上方。层厚限制刮板6的下端部与显影辊4的前端部接触。
<显影盒的使用形态>
这样的显影盒1如图7所示那样装备于打印机15。
打印机15是电子照片方式的单色打印机。打印机15具备主体外壳16、处理盒25、扫描单元26、定影单元27。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打印机15,在提及方向时,以载置于水平方向的状态为基准,具体而言,以图7中的箭头方向为基准。
主体外壳16具有大致箱形状。主体外壳16具有盒开口部19、顶罩21、用纸开口部20、供纸罩22、用纸载置部24、排纸托盘23。
盒开口部19配置在主体外壳16的上端部。顶罩2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状。顶罩21以其后端部为支点能够摆动地支承于主体外壳16的后壁的上端部。顶罩21打开或封闭盒开口部19。
用纸开口部20配置在主体外壳16的前端部的下方部分,沿前后方向贯通主体外壳16的前端部。
供纸罩22以其下端部为支点能够摆动地支承于主体外壳16的底壁的前端部。供纸罩22打开或封闭用纸开口部20。
用纸载置部24配置在主体外壳16的下端部。用纸载置部24构成为载置用纸P。
排纸托盘23配置在主体外壳16的上壁的前方部分。排纸托盘23为了载置用纸P而从主体外壳16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
处理盒25配置在主体外壳16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处理盒25构成为经由盒开口部19而装配于主体外壳16或从主体外壳16脱离。
处理盒25具备鼓盒28和显影盒1。
鼓盒28具备感光鼓29、转印辊30、栅格电极型带电器31。
感光鼓29能够旋转地支承在鼓盒28的后方部分。
转印辊30相对于感光鼓29位于后方,能够旋转地支承在鼓盒28的后方部分。转印辊30的前端部与感光鼓29的后端部进行压力接触。
栅格电极型带电器31隔开间隔地位于感光鼓29的前上方。
显影盒1构成为装配于鼓盒28或从鼓盒28脱离。由此,显影盒1构成为装配于主体外壳16装配或从主体外壳16脱离。
显影盒1在装配于鼓盒28的状态下,位于感光鼓29的前下方。显影盒1的显影辊4的后上端部与感光鼓29的前下端部接触。
扫描单元26在主体外壳16内,配置在处理盒25的前方。扫描单元26构成为朝向感光鼓29射出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束L。
定影单元27配置在处理盒25的上方。定影单元27具备加热辊32和加压辊33。加压辊33相对于加热辊32配置在后上方。加压辊33的前下端部与加热辊32的后上端部进行压力接触。
在这样的打印机15中,首先,作业者使供纸罩22摆动而将用纸开口部20打开。接着,将用纸P的后方部分经由用纸开口部20向主体外壳16内导入。由此,用纸P的后方部分在主体外壳16内,堆积在用纸载置部24的上表面,用纸P的前方部分在主体外壳16外,堆积在供纸罩22的上表面。
接着,当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控制而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栅格电极型带电器31使感光鼓29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扫描单元26对感光鼓29的表面进行曝光。由此,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影形成于感光鼓29的表面。
另外,壳体2内的调色剂由搅拌器3搅拌后向供给辊5供给。供给辊5将由搅拌器3供给的调色剂朝向显影辊4搬运。并且,调色剂在显影辊4与供给辊5之间摩擦带电,载持于显影辊4。层厚限制刮板6将载持在显影辊4的周面上的调色剂限制成恒定的厚度。
并且,载持于显影辊4的调色剂向感光鼓29的表面的静电潜影供给。感光鼓29的表面的调色剂像在用纸P通过感光鼓29与转印辊30之间时转印到用纸P。
然后,用纸P在通过加热辊32与加压辊33之间时被加热及加压。由此,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热定影于用纸P。然后,用纸P向排纸托盘23排出。
这样,用纸P在打印机15的图像形成动作中,从用纸载置部24向排纸托盘23,在侧视大致C字状的搬运路径上搬运。
<显影盒的详情>
壳体2由树脂构成,如图1B所示,具备第一框架45和第二框架46。
<第一框架>
第一框架45构成壳体2的下方部分。如图2A所示,第一框架45一体地具有左侧壁47、右侧壁48、前壁49、底壁50。
左侧壁47配置在第一框架45的左端部。左侧壁47为侧视大致矩形的板状,在俯视下具有大致曲轴状。
左侧壁47一体地具有前方部分55、弯折部分56、后方部分57。前方部分55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视大致矩形形状。弯折部分56从前方部分55的后端部连续地朝向左方突出,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后视大致矩形形状。后方部分57从弯折部分56的左端部连续地朝向后方延伸,具有侧视大致矩形形状。
另外,在左侧壁47形成有轴插通孔60、齿轮插通孔61。
轴插通孔60配置在前方部分55的后端部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轴插通孔60具有侧视大致圆形形状,沿左右方向贯通前方部分55。
齿轮插通孔61在前方部分55,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轴插通孔60的前下方。齿轮插通孔61具有侧视大致圆形形状,从前方部分55的右表面朝向左方凹陷。
而且,左侧壁47一体地具有弹簧支承部64和弹簧卡定部65。
弹簧支承部64在前方部分55的右表面,以包围齿轮插通孔61的方式配置在齿轮插通孔61的周缘。弹簧支承部64具有朝向后方敞开的侧视大致C字状,从前方部分55的右表面朝向右方突出。即,弹簧支承部64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局部筒状。而且,弹簧支承部64的内径比齿轮插通孔61的内径大,且与后述的螺旋弹簧94的外径大致相同。
弹簧卡定部65在前方部分55的右表面,在弹簧支承部64的后上方且轴插通孔60的前上方配置。
弹簧卡定部65一体地具有突出壁66、卡定壁67。
突出壁66从前方部分55的上端部的后方部分朝向右方突出。突出壁66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俯视大致矩形的板状。而且,突出壁66的上表面与前方部分55的上端面平齐。
如图4所示,卡定壁67从突出壁66的下表面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分朝向下方突出,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视大致矩形形状。而且,如图2A所示,卡定壁67沿左右方向延伸,卡定壁67的左端部与前方部分55的右表面连接。
右侧壁48配置在第一框架45的右端部,相对于左侧壁47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右方。而且,右侧壁48与左侧壁47一样为侧视大致矩形的板状,在俯视下具有大致曲轴状。
右侧壁48一体地具有前方部分70、弯折部分71、后方部分72。前方部分70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视大致矩形形状。弯折部分71从前方部分70的后端部连续地朝向右方突出,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后视大致矩形形状。后方部分72从弯折部分71的右端部连续地朝向后方突出,具有侧视大致矩形形状。
另外,在右侧壁48形成有未图示的轴插通孔和作为填充口的一例的调色剂填充口74。即,调色剂填充口74配置在壳体2的右端部。
未图示的轴插通孔以沿左右方向投影时与左侧壁47的轴插通孔60一致的方式配置,配置在前方部分70的后端部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未图示的轴插通孔具有与轴插通孔60相同的形状及尺寸,从前方部分70的左表面朝向右方凹陷。
调色剂填充口74配置在前方部分70的侧视大致中央。调色剂填充口74从左右方向观察具有大致圆形形状,沿左右方向贯通前方部分70。而且,调色剂填充口74的中心沿左右方向投影时与齿轮插通孔61的中心一致。
另外,如图2A及图2B所示,右侧壁48具有筒部77、轴承部78、多个横档部79、帽42。
如图2A所示,筒部77配置在前方部分70的右表面。筒部77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从调色剂填充口74的周缘朝向右方突出。
轴承部78配置在筒部77内。轴承部78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轴承部78的右端部被封闭。轴承部78的外径比筒部77的内径小。而且,轴承部78的中心轴线与筒部77的中心轴线一致。
多个横档部79分别是沿筒部77的径向延伸的板状,将筒部77的内周面与轴承部78的外周面连结。
如图5A所示,多个横档部79沿筒部77的周方向相互隔开大致120°的间隔地配置。详细而言,多个横档部79具备第一横档部79A、第二横档部79B、第三横档部79C。
第一横档部79A沿上下方向延伸,将筒部77的内周面的上端部与轴承部78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连结。第二横档部79B相对于第一横档部79A配置在后下方。第二横档部79B沿着将前上方与后下方连结的方向延伸,将筒部77的内周面的后下端部与轴承部78的外周面的后下端部连结。第三横档部79C相对于第一横档部79A配置在前下方。第三横档部79C沿着将前下方与后上方连结的方向延伸,将筒部77的内周面的前下端部与轴承部78的外周面的前下端部连结。
如图2B所示,帽42构成为装配于筒部77或从筒部77脱离。帽42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帽42的左端部被封闭。帽42的外径与筒部77的内径大致相同。并且,帽42从右方向筒部77插入,由此装配于右侧壁48。由此,帽42将调色剂填充口74封闭。
如图2A所示,前壁49配置在第一框架45的前端部,并架设在左侧壁47及右侧壁48的前端部间。前壁49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主视大致矩形的板状。
底壁50配置在第一框架45的下端部,并架设在左侧壁47及右侧壁48的下端部间。而且,底壁50的前端部与前壁49的下端部连接。
更详细而言,如图1B所示,底壁50一体地具有弯曲部83、圆弧部84、唇部85。
弯曲部83是底壁50的前方部分。弯曲部83从前壁49的下端部连续地朝向后方延伸,且朝向下方弯曲。
圆弧部84在弯曲部83的后方相邻配置。圆弧部84具有朝向上方敞开的侧视大致半圆弧形状。圆弧部84的内周面沿着供给辊5的周面。并且,圆弧部84的前端部与弯曲部83的后端部连接。
唇部85在圆弧部84的后方相邻配置,从圆弧部84的后端部连续地朝向后方延伸。
<第二框架>
第二框架46是壳体2的上方部分,从上方覆盖第一框架45。
如图1A所示,第二框架46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俯视大致矩形的板状。如图1B所示,第二框架46一体地具有前上壁86和后上壁87。
前上壁86是第二框架46的前方部分,具有鼓出部88和凸缘部89。
鼓出部88具有朝向下方敞开的大致箱形状,如图1A所示,沿左右方向延伸。
凸缘部89在俯视下,以包围鼓出部88的方式相对于鼓出部88配置在左右两方及前方。即,凸缘部89具有朝向后方敞开的俯视大致コ字状。并且,凸缘部89的右方部分的左端部与鼓出部88的右壁的下端部连接,凸缘部89的左方部分的右端部与鼓出部88的左壁的下端部连接,凸缘部89的前方部分的后端部与鼓出部88的前壁的下端部连接。
如图1B所示,后上壁87是第二框架46的后方部分,具有平板部91和分隔壁92。
平板部91从鼓出部88的后壁的下端部连续地朝向后方延伸。而且,平板部91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俯视大致矩形的板状。
分隔壁92配置在平板部91的下表面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从平板部91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而且,分隔壁92遍及平板部91的整体地沿左右方向延伸,具有后视大致矩形的板状。
<壳体>
并且,壳体2通过将第一框架45与第二框架46组合,并将左侧壁47的前方部分55、右侧壁48的前方部分70及前壁49的各自的上端部与前上壁86的凸缘部89焊接而构成。
另外,在壳体2中,第二框架46的后上壁87在第一框架45的弹簧卡定部65的右方相邻配置。更详细而言,后上壁87的平板部91在弹簧卡定部65的突出壁66的右方相邻配置,后上壁87的分隔壁92在弹簧卡定部65的卡定壁67的右方相邻配置。而且,弯曲部83与圆弧部84的连接部分90和分隔壁92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
并且,在壳体2的侧剖视下,比将分隔壁92的下端部与连接部分90的上端部连结的假想线段L1靠后方的空间被划定为作为第二收容部的一例的显影室8,比假想线段L1靠前方的空间被划定为作为第一收容部的一例的调色剂收容室7。
另外,分隔壁92的下端部、卡定壁67的下端部、连接部分90的上端部、左侧壁47的前方部分55的右表面及右侧壁48的前方部分70的左表面划定作为开口部的一例的连通口95。
即,壳体2具有:沿前后方向相邻配置的调色剂收容室7及显影室8;将调色剂收容室7与显影室8沿前后方向连通的连通口95。
(4)显影室
更具体而言,如图1B及图2A所示,显影室8由如下部分划定:左侧壁47的后方部分57、弯折部分56及前方部分55的后端部;右侧壁48的后方部分72、弯折部分71及前方部分70的后端部;底壁50的圆弧部84及唇部85;后上壁87的后方部分。
并且,如图1B所示,显影盒1在显影室8内,具备显影辊4、供给辊5及层厚限制刮板6。
显影辊4配置在显影室8的后端部,在唇部85的上方隔开间隔地配置。显影辊4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
并且,显影辊4以如下方式支承于壳体2:将显影辊4的左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左侧壁47的后方部分57,并将显影辊4的右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右侧壁48的后方部分72。
供给辊5在显影室8内,相对于显影辊4配置在前方且下方,收容在圆弧部84内。供给辊5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
并且,供给辊5以如下方式支承于壳体2:将供给辊5的左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左侧壁47的前方部分55的后下端部,并将供给辊5的右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右侧壁48的前方部分70的后下端部。
层厚限制刮板6在显影室8内,配置在显影辊4的前上方。如图1A所示,层厚限制刮板6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视大致矩形的板状。并且,如图1B所示,层厚限制刮板6以使层厚限制刮板6的下端部与显影辊4的周面的前端部接触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
(5)调色剂收容室
更具体而言,如图1B及图2A所示,调色剂收容室7由左侧壁47的前方部分55(除后端部以外)、右侧壁48的前方部分70(除后端部以外)、底壁50的弯曲部83、前壁49、前上壁86及后上壁87的前方部分来划定。
显影盒1在调色剂收容室7内具备搅拌单元96。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径向的外方是沿着径向并从中心轴线离开的朝外方向,径向的内方是沿着径向并朝向中心轴线的朝内方向。
搅拌单元96配置在调色剂收容室7内的侧视大致中央。如图3所示,搅拌单元96具备搅拌器3、螺旋弹簧94、搅拌齿轮93。
搅拌器3具备搅拌轴97和搅拌叶片98。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B所示,虽然详细情况后述,但是搅拌器3当经由搅拌齿轮93被输入驱动力时,沿旋转方向R旋转。需要说明的是,旋转方向R是右侧视逆时针方向。
如图1B及图3所示,搅拌轴97一体地具有轴主体99、一对转动轴100、作为接触部的一例的凸轮101。
轴主体99具有截面大致H字状,沿左右方向延伸。
一对转动轴100在轴主体99的左右两端面各配置1个。如图3所示,一对转动轴100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从轴主体99的左右方向端面朝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并且,一对转动轴100的各个沿左右方向投影时一致,各转动轴100的中心轴线A1位于同一直线上。
凸轮101在轴主体99的左方相邻,配置在左方的转动轴100的右端部。即,凸轮101配置在搅拌器3的左端部,与调色剂填充口74相反地配置。
凸轮101具有侧视大致圆形的板状,从左方的转动轴100的周面朝向转动轴100的径向外方地扩展。因此,凸轮101的旋转中心与转动轴100的中心轴线A1一致。
如图1B所示,凸轮101具有大径部分104、小径部分105、渐减部分106。
大径部分104是凸轮101的中心角为大致90°的部分,具有侧视大致扇状。需要说明的是,大径部分104的曲率半径R1在大径部分104的周方向整体上恒定。
小径部分105相对于大径部分104,在旋转方向R的上游相邻配置。小径部分105是凸轮101的中心角为大致60°的部分,具有侧视大致扇状。小径部分105的曲率半径R2比大径部分104的曲率半径R1小,在小径部分105的周方向整体上恒定。而且,小径部分105的半径R2小于搬运构件131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的凸轮接触部135的前端部与搅拌器3的中心轴线A1的距离D。即,小径部分105不能与搬运构件131的凸轮接触部135卡合。
渐减部分106相对于小径部分105,在旋转方向R的上游相邻配置,渐减部分106的旋转方向R的上游端部与大径部分104的旋转方向R的下游端部连接。渐减部分106是凸轮101的中心角为大致210°的部分,具有侧视大致半圆形形状。
另外,渐减部分106的曲率半径随着朝向旋转方向R的上游而逐渐减小。而且,渐减部分106的旋转方向R的下游端部的曲率半径R3与大径部分104的曲率半径R1大致相同。而且,渐减部分106的旋转方向R的上游端部的曲率半径R4与小径部分105的曲率半径R2大致相同。
搅拌叶片98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具有挠性的膜材料构成。并且,搅拌叶片98的一端部固定于轴主体99。
并且,如图3所示,搅拌器3以如下方式配置在调色剂收容室7内:将右方的转动轴10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于轴承部78,并将左方的转动轴100插入齿轮插通孔61。
螺旋弹簧94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将线材卷绕成螺旋状的线圈形状。螺旋弹簧94的内径比转动轴100的外径大,且比后述的轴承筒122的外径大。并且,螺旋弹簧94供左方的转动轴100插入,配置在搅拌轴97的凸轮101与左侧壁47的齿轮插通孔61的周缘之间。由此,螺旋弹簧94的左端部与齿轮插通孔61的周缘接触,螺旋弹簧94的右端部与凸轮101的左表面接触。
由此,螺旋弹簧94对凸轮101始终朝向右方施力。因此,搅拌器3由螺旋弹簧94的作用力朝向右方施力。需要说明的是,螺旋弹簧94的左端部从右方收纳于弹簧支承部64。由此,螺旋弹簧94向径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搅拌齿轮93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左方的转动轴100的左端部。搅拌齿轮93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一体地具有齿轮部121和轴承筒122。
齿轮部121是搅拌齿轮93的左方部分,在其整个周面具有齿轮齿。
轴承筒122是搅拌齿轮93的右方部分,具有中心轴线与齿轮部121一致的大致圆筒形状。而且,轴承筒122的外径比齿轮部121的外径小,且与齿轮插通孔61的内径大致相同。
并且,搅拌齿轮93以如下方式安装于左方的转动轴100:将轴承筒122从左方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插入齿轮插通孔61。由此,搅拌齿轮93的齿轮部121相对于左侧壁47配置在左方。
另外,搅拌器3以如下方式支承于壳体2:将右方的转动轴10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轴承部78,并将左方的转动轴100经由轴承筒12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齿轮插通孔61的周缘。由此,搅拌器3能够以转动轴100的中心轴线A1为旋转中心旋转。即,转动轴100的中心轴线A1是搅拌器3的旋转轴线的一例。
<搬运单元>
另外,如图1B所示,显影盒1在调色剂收容室7与显影室8的交界部分,具备搬运单元130。即,搬运单元130配置于比搅拌器3靠后方处即靠显影室8侧处。
如图3所示,搬运单元130具备搬运构件131、膜构件141、弹簧构件132。
搬运构件131一体地具有摆动轴133、凸缘部142、作为主体部的一例的搬运部134、凸轮接触部135、防脱部136、掏出部137。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详细情况后述,但是搬运构件131在如图5A及图5B所示那样朝向供给辊5搬运调色剂的第一位置与如图6A及图6B所示那样容许从调色剂收容室7向显影室8的调色剂的供给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因此,在以下的搬运构件131的说明中,以搬运构件131处于图1B、图5A及图5B所示的第一位置的状态为基准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4所示,摆动轴133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
凸缘部142配置于比摆动轴133的左端面稍靠右方处。凸缘部142从摆动轴133的整周朝向摆动轴133的径向外方扩展。凸缘部142具有以摆动轴133为中心的大致圆环形状。
搬运部134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主视大致矩形的板状,如图1B所示,从摆动轴133的周面的前下端部连续地朝向摆动轴133的径向外方延伸。
另外,如图4所示,搬运部134的左上端部被切口成主视大致矩形形状。由此,如图3及图4所示,搬运部134的左端部与摆动轴133中的比凸缘部142靠左方的部分不连续,沿摆动轴133的径向隔开间隔地配置。
另外,搬运部134的左右方向尺寸比摆动轴133的左右方向尺寸小。并且,搬运部134的左右方向端部位于比摆动轴133的左右端部靠左右方向的内方处。
另外,如图1B所示,搬运部134的一面146与供给辊5的周面隔开间隔面对。搬运部134的一面146在侧视下从摆动轴133的周面的下端部连续,朝向前下方呈直线状延伸。
另外,搬运部134的另一面147是与搬运部134的一面146相反的面,具有作为平面的一例的第一部分148和第二部分149。
第一部分148是搬运部134的另一面147的径向内方部分,在侧视下从摆动轴133的周面的前下端部连续地朝向前下方呈直线状延伸。而且,如图3所示,第一部分148遍及搬运部134的左右方向整体地延伸,构成作为不具有凹凸的平滑面。
如图1B所示,第二部分149是搬运部134的另一面147的径向外方部分,在侧视下从第一部分148的径向外方端部连续地朝向前下方呈圆弧状地延伸。而且,如图3所示,第二部分149遍及搬运部134的左右方向整体地延伸,构成作为不具有凹凸的平滑面。
另外,如图4所示,搬运部134具有通过槽138。通过槽138配置在搬运部134的左下端部。通过槽138具有朝向下方敞开的主视大致U字状,从搬运部134的下端缘的左端部向摆动轴133的径向内方凹陷。
凸轮接触部135配置在搬运部134的前表面的通过槽138的上方。凸轮接触部135具有俯视大致矩形的板状,从搬运部134的通过槽138的上方周缘连续地朝向前方突出。
如图3所示,防脱部136在搬运部134的前表面,在凸轮接触部135的左方相邻配置。防脱部136具有侧视大致矩形形状的板状,从搬运部134的前表面朝向上方突出。而且,防脱部136的右表面与凸轮接触部135的左端部连接,防脱部136的上端部位于比凸轮接触部135的上端部稍靠上方处。
如图4所示,掏出部137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主视大致矩形的板状,如图1B所示,从摆动轴133的周面的上端部连续地朝向摆动轴133的径向外方延伸。由此,掏出部137相对于搬运部134沿摆动轴133的周方向隔开大致120°的间隔地配置。
另外,掏出部137的左下端部被切口成主视大致矩形形状。由此,掏出部137的左端部与摆动轴133中的比凸缘部142靠左方的部分不连续,而沿摆动轴133的径向隔开间隔地配置。
另外,掏出部137的左右方向尺寸比摆动轴133的左右方向尺寸小。并且,掏出部137的左右方向端部位于比摆动轴133的左右方向端部靠左右方向的内方处。而且,掏出部137的前表面构成作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平滑面。
如图3及图4所示,膜构件141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具有挠性的膜材料构成。膜构件141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膜构件141的左右方向尺寸与从搬运部134的右端部到通过槽138的右端缘为止的左右方向尺寸大致相同。
并且,如图1B所示,膜构件141通过将膜构件141的径向内方部分固定在搬运部134的一面146的径向外方端部而支承于搬运构件131。
如图3所示,弹簧构件132一体地具有线圈部143、第一臂部144、第二臂部145。
线圈部143具有沿左右方向将线材卷绕成螺旋状的线圈形状。
第一臂部144从线圈部143的线材的一端部,具体而言,从线圈部143的左后端部,沿着切线方向朝向上方拉出之后,以U形转弯的方式折回。
第二臂部145从线圈部143的线材的另一端部,具体而言,从线圈部143的右下端部,沿着切线方向朝向前方拉出之后,朝向下方弯曲。
并且,弹簧构件132以如下方式支承于搬运构件131:将摆动轴133的左端部向线圈部143插通,并将第二臂部145的前端部钩挂于凸轮接触部135的前端部。由此,弹簧构件132的线圈部143在凸缘部142的左方相邻配置,弹簧构件132的第二臂部145在防脱部136的右方相邻配置。
这样的搬运单元130通过将搬运构件131的摆动轴133的左右两端部分别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向对应的轴插通孔60及未图示的轴插通孔插入,而支承于壳体2。由此,如图1B所示,搬运构件131配置在连通口95内,构成为能够以摆动轴133的中心轴线A2为旋转中心摆动。而且,搬运构件131的摆动轴133位于比连通口95的上下方向的中央C靠上方处。
而且,如图2A及图4所示,弹簧构件132的线圈部143夹设在左侧壁47的轴插通孔60的周缘与凸缘部142之间。因此,线圈部143对搬运构件131的凸缘部142始终朝向右方施力。
并且,如图4所示,弹簧构件132的第一臂部144克服弹簧构件132的扭转产生的作用力,朝向前方倾倒,从下方与卡定壁67的下端部抵接。由此,弹簧构件132的第二臂部145在弹簧构件132的扭转产生的作用力下,对凸轮接触部135朝向后下方施力。因此,搬运构件131在弹簧构件132的扭转产生的作用力下,始终被向右侧视逆时针方向施力。
由此,搬运构件131始终位于掏出部137的径向外方端部从后方与卡定壁67的下端部接触的第一位置。即,卡定壁67的下端部通过与掏出部137的径向外方端部抵接,而限制搬运构件131的右侧视逆时针方向的移动。
另外,在搬运构件131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如图5B所示,掏出部137相对于连通口95的上方部分配置在后方,将连通口95的上方部分封闭。
另外,在搬运构件131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搬运部134的径向的外方端部139相对于弯曲部83与圆弧部84的连接部分90,在前上方稍微隔开间隔地配置,膜构件141与连接部分90接触。由此,搬运部134及膜构件141将连通口95的下方部分封闭。
另外,如图3所示,搬运构件131的凸轮接触部135的左右方向位置与搅拌器3的凸轮101的左右方向位置大致相同。并且,搬运构件131的凸轮接触部135配置在搅拌器3的凸轮101的旋转轨迹内。
<搬运构件的动作确认>
接着,说明显影盒1的组装后的搬运构件131的动作确认。
为了确认搬运构件131的动作,首先,作业者使帽42从右侧壁48的筒部77脱离之后,向搅拌齿轮93输入驱动力。
由此,如图1B及图5A所示,搅拌器3沿旋转方向R旋转,凸轮101伴随于搅拌器3的旋转而沿旋转方向R旋转。于是,如图1B所示,凸轮101的大径部分104的旋转方向R的下游端面从下方与搬运构件131的凸轮接触部135抵接。
并且,凸轮101的大径部分104的旋转方向R的下游端面伴随于搅拌器3的旋转,而朝向上方按压凸轮接触部135。于是,搬运构件131克服弹簧构件132的扭转产生的作用力,从第一位置沿右侧视顺时针方向摆动。
由此,搬运部134的径向的外方端部139以摆动轴133为中心沿右侧视顺时针方向移动,弯曲部83与圆弧部84的连接部分90和膜构件141的自由端部的接触被解除。
接着,当搅拌器3进一步旋转时,如图6A所示,凸轮101的大径部分104的周面与凸轮接触部135接触。这样的话,如图6B所示,搬运构件131克服弹簧构件132的扭转产生的作用力,沿右侧视顺时针方向进一步摆动,到达第二位置。即,凸轮101的大径部分104与凸轮接触部135接触,由此使搬运构件131位于第二位置。
此时,搬运部134的径向的外方端部139相对于弯曲部83与圆弧部84的连接部分90向前上方离开。由此,搬运部134将连通口95的比摆动轴133靠下方的部分打开。
另外,掏出部137在显影室8中,相对于摆动轴133位于后上方。由此,掏出部137相对于分隔壁92在将前上方与后下方连结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将连通口95的比摆动轴133靠上方的部分打开。即,搬运构件131在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将连通口95沿上下方向分割成两部分,处于第二位置的搬运构件131与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相比,将连通口95较大地打开。
另外,如图6B所示,在搬运构件131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搬运部134大致沿着调色剂填充口74的径向,朝向调色剂填充口74的中心延伸。
并且,如图6A所示,从右方观察,搬运部134的径向的外方端部139在调色剂填充口74的周方向上,配置于第一横档部79A与第二横档部79B之间的大致中央。即,从右方观察,搬运部134的径向的外方端部139与调色剂填充口74重叠。换言之,调色剂填充口74以从右方观察与搬运构件131的移动轨迹重叠的方式配置。
由此,能够确认搬运构件131配置于第二位置。
接着,当搅拌器3进一步旋转时,凸轮101的大径部分104的周面从凸轮接触部135离开,并且搅拌叶片98从下方与搬运部134的径向的外方端部139抵接。并且,当搅拌器3进一步旋转时,搅拌叶片98与搬运部134的接触被解除。这样,搬运构件131在弹簧构件132的扭转产生的作用力下,沿右侧视逆时针方向摆动至凸轮接触部135与凸轮101的渐减部分106的周面抵接为止。此时,搬运部134的通过槽138容许凸轮101的渐减部分106的通过。
接着,当搅拌器3进一步旋转时,渐减部分106的周面与凸轮接触部135进行滑动摩擦。并且,随着与凸轮接触部135接触的渐减部分106的周面的部分趋向旋转方向R的上游,搬运构件131沿右侧视逆时针方向连续地慢慢摆动。
接着,当搅拌器3进一步旋转时,如图1B及图5B所示,凸轮101的渐减部分106的周面与凸轮接触部135分离,它们的滑动摩擦被解除。由此,搬运构件131在弹簧构件132的扭转产生的作用力下,沿右侧视逆时针方向摆动,再次配置于第一位置。即,搬运构件131与搅拌器3的旋转连动,从第一位置经过第二位置后,再次摆动至到达第一位置为止。
此时,如图5B所示,搬运部134位于比调色剂填充口74的周缘75靠搅拌器3的旋转的径向的外方处,即靠调色剂填充口74的径向的外方处。因此,如图5A所示,从右方观察,搬运部134的径向的外方端部139与调色剂填充口74不重叠。由此,能够确认搬运构件131处于第一位置。
即,向搅拌齿轮93输入驱动力时,若搬运部134的径向的外方端部139如图5A~图6B所示那样在从右方观察显影盒1时,在与调色剂填充口74重叠之后,向比调色剂填充口74的周缘75靠调色剂填充口74的径向的外方处移动,则能够确认搬运构件13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摆动。即,能够确认搬运构件13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正常摆动。
另外,根据搬运部134的径向的外方端部139从右方观察与调色剂填充口74是否重叠,换言之,是否能够经由调色剂填充口74确认,而能够判别搬运构件131是处于第一位置,还是处于第二位置。
<调色剂填充动作>
接着,说明对显影盒1的调色剂的填充。需要说明的是,调色剂的填充动作通常在显影盒1的制造时实施,但是也可以应用于向使用完的显影盒1再次填充调色剂的情况。
为了向显影盒1填充调色剂,首先,作业者使帽42从右侧壁48的筒部77脱离,将调色剂填充口74打开。接着,与上述的搬运构件的动作确认一样,如图6A所示,使搅拌器3沿旋转方向R旋转至凸轮101的大径部分104的周面与搬运构件131的凸轮接触部135接触为止,从而将搬运构件131配置在第二位置。
接着,作业者以使调色剂填充口74朝向上方的方式,将显影盒1的长度方向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由此,显影盒1的右侧壁48位于上方,显影盒1的左侧壁47位于下方。
并且,未图示的调色剂填充装置从调色剂填充口74沿着上下方向将调色剂向壳体2的调色剂收容室7内填充。
此时,由于搬运构件131配置在第二位置,因此连通口95被打开。因此,填充到调色剂收容室7内的调色剂经由连通口95,向显影室8流入。
更详细而言,如图6B所示,填充的调色剂包括:经由连通口95的在摆动轴133与分隔壁92之间的区域而从调色剂收容室7向显影室8流入的第一调色剂T1;经由连通口95的在摆动轴133与连接部分90之间的区域而从调色剂收容室7向显影室8流入的第二调色剂T2。
第一调色剂T1从未图示的调色剂填充装置排出之后,沿着搬运部134的另一面147的第二部分149,朝向下方流动,并且朝向调色剂收容室7流动。并且,第一调色剂T1从搬运部134的另一面147的第二部分149到达第一部分148,沿着第一部分148朝向调色剂收容室7流动。然后,第一调色剂T1通过连通口95的在摆动轴133与分隔壁92之间的区域而到达显影室8内。
另一方面,第二调色剂T2从未图示的调色剂填充装置排出之后,沿着搬运部134的搬运部134的一面146,朝向下方流动,并且朝向调色剂收容室7流动。而后,第二调色剂T2通过连通口95的在摆动轴133与连接部分90之间的区域而到达显影室8内。
由此,向调色剂收容室7及显影室8分别填充调色剂。
接着,作业者将帽42向右侧壁48的筒部77压入。由此,调色剂填充口74被封闭。
通过以上作业,显影盒1的调色剂填充动作完成。
<搬运构件的调色剂搬运动作>
接着,说明基于搬运构件131进行的对供给辊5的调色剂的搬运动作。
如上述那样,当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未图示的驱动源向显影辊4及供给辊5分别输入驱动力。于是,显影辊4及供给辊5分别如图7所示那样沿右侧视顺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未图示的驱动源向搅拌齿轮93的齿轮部121输入驱动力。于是,如图1B所示,搅拌器3沿旋转方向R旋转。
由此,与上述的搬运构件的动作确认一样,搅拌器3的凸轮101与搬运构件131的凸轮接触部135接触,搬运构件131如图5A~图6B所示那样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此时,如图6B所示,搅拌器3的搅拌叶片98的自由端部到达搬运部134的下方且连接部分90的上方。由此,搅拌叶片98借助其弹性力将调色剂收容室7内的调色剂从前方向后方送出,朝向显影室8供给。
此时,搬运部134限制从调色剂收容室7向显影室8供给的调色剂流动到比搬运部134靠上方处,对朝向供给辊5的调色剂的流动进行引导。
接着,当搅拌器3进一步旋转时,搅拌叶片98从下方与搬运部134的径向的外方端部139接触之后,搅拌叶片98与搬运部134的接触被解除。这样,如图1B所示,搬运构件131沿右侧视逆时针方向摆动至凸轮接触部135与凸轮101的渐减部分106的周面抵接为止。
此时,掏出部137伴随于搬运构件131的摆动而沿右侧视逆时针方向移动。由此,掏出部137经由连通口95的上方部分,将位于掏出部137的上方的调色剂从显影室8朝向调色剂收容室7掏出。
接着,当搅拌器3进一步旋转时,凸轮101的渐减部分106的周面与凸轮接触部135的接触被解除,搬运构件131再次配置于第一位置。
由此,搬运部134将由搅拌器3搅拌且从调色剂收容室7供给到显影室8内的调色剂朝向供给辊5压入地搬运。
而后,搅拌器3继续旋转,由此搬运构件131依次且连续地反复进行从第一位置摆动到第二位置之后,再次到达第一位置的循环。由此,搬运构件131从调色剂收容室7向显影室8连续地搬运调色剂。
<作用效果>
根据显影盒1,如图5A及图5B所示,调色剂填充口74以从右方观察与搬运构件131的移动轨迹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实现显影盒1的小型化,并且能够经由调色剂填充口74确认搬运构件131的移动。即,即使在显影盒1的组装后,也能够经由调色剂填充口74容易且可靠地确认搬运构件131的移动。
如图3所示,搅拌器3具有凸轮101。因此,如图6A所示,使凸轮101的大径部分104与搬运构件131的凸轮接触部135接触,由此能够将搬运构件131配置在与第一位置相比将连通口95打开得更大的第二位置。
其结果是,如图6B所示,若在调色剂的填充时将搬运构件131配置在第二位置,则能够抑制搬运构件131成为向显影室8填充调色剂的阻碍。
由此,从调色剂收容室7经由连通口95向显影室8顺利地填充调色剂,因此能够可靠地向调色剂收容室7及显影室8分别填充调色剂。因此,能够实现收容于壳体2的调色剂容量的提高。
如图3所示,凸轮101与调色剂填充口74相反地配置。因此,在调色剂的填充时,能够抑制凸轮101成为阻碍。
如图6A所示,在搬运构件131处于第二位置时,从右方观察,搬运部134的径向的外方端部139与调色剂填充口74重叠。因此,经由调色剂填充口74,能够更可靠地确认搬运构件131的移动。
如图3所示,搬运部134的另一面147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148。
因此,在调色剂的填充时,如图6B所示,调色剂沿着搬运部134的第一部分148流动。其结果是,能够确保调色剂的顺利的填充。
如图6B所示,在搬运构件131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搬运部134沿着调色剂填充口74的径向延伸。
因此,在调色剂的填充时,相对于处于第二位置的搬运构件131的搬运部134,能够使调色剂可靠地向调色剂填充口74的周方向的两方流入。其结果是,在调色剂的填充时,能够使调色剂分别充分地通过连通口95的在分隔壁92的下端部与摆动轴133之间的区域、及连通口95的在摆动轴133与连接部分90之间的区域。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向壳体2填充调色剂。
另外,如图5B所示,在搬运构件131处于第一位置时,搬运部134位于比调色剂填充口74的周缘75靠搅拌器3的旋转的径向的外方处。因此,如图5A所示,处于第一位置的搬运构件131的搬运部134从右方观察与调色剂填充口74不重叠。
即,在搬运构件131处于第一位置时,从右方观察,搬运部134的径向的外方端部139与调色剂填充口74不重叠,而如图6A所示,在搬运构件131处于第二位置时,从右方观察,搬运部134的径向的外方端部139与调色剂填充口74重叠。因此,从右方观察经由调色剂填充口74来确认搬运部134,由此能够可靠地掌握搬运构件131的位置。
另外,能够较大地确保搬运构件13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时的移动范围,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向供给辊5搬运调色剂。
<第一变形例>
如图8所示,搬运部134也可以具有引导面150。引导面150在搬运部134的右端面处,分别配置在前后两端部。前方的引导面150A随着朝向前方而向左方倾斜,后方的引导面150B随着朝向后方而向左方倾斜。
另外,在搬运构件131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引导面150与调色剂填充口74沿左右方向面对。并且,引导面150在调色剂的填充时对调色剂的流动进行引导。其结果是,能够确保调色剂的更顺利的填充。
<第二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搬运构件131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向壳体2填充调色剂,但本发明没有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搬运构件131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向壳体2填充调色剂。
在搬运构件131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向壳体2填充调色剂时,搬运构件131将连通口95封闭,从右方观察,搬运部134的径向的外方端部139与调色剂填充口74未重叠,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搬运部134成为调色剂填充的阻碍。因此,能够向壳体2的调色剂收容室7顺利地填充调色剂。
<第三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供给辊5对应作为辊构件的一例,但是作为辊构件,也可以取代供给辊5,而应用例如刷状的辊等。而且,在显影盒1不具备供给辊5的情况下,显影辊4对应作为辊构件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显影辊4,而应用例如显影套筒、刷状的辊等。
<第四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搅拌器3对应作为搅拌构件的一例,但是作为搅拌构件,也可以取代搅拌器3,而应用例如具有桨叶的搅拌构件等。
由此,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一样的作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可以适当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显影装置,具备:
壳体,构成为收容显影剂;
辊构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且构成为搬运显影剂;
搅拌构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且构成为搅拌显影剂;以及
搬运构件,构成为将由所述搅拌构件搅拌的显影剂朝向所述辊构件搬运,
所述搬运构件构成为进行移动,
所述壳体具有:
第一收容部,具有用于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所述搅拌构件配置于该第一收容部;以及
第二收容部,所述辊构件配置于该第二收容部,该第二收容部与所述第一收容部连通,
所述搬运构件配置于比所述搅拌构件靠所述辊构件侧处,
所述填充口以从沿着所述搅拌构件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观察所述填充口与所述搬运构件的移动轨迹重叠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连通的开口部,
所述搬运构件构成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该第二位置是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将所述开口部打开得更大的位置,
所述搅拌构件具有接触部,在所述搅拌构件旋转时,该接触部与所述搬运构件接触而使所述搬运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填充口配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轴线方向的一方端部,
所述接触部配置于所述搅拌构件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方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搬运构件具有主体部,在所述搬运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从所述轴线方向观察该主体部与所述填充口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以面对所述填充口的方式构成,且对显影剂的填充进行引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从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所述填充口具有大致圆形形状,
在所述搬运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主体部沿所述填充口的径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在所述搬运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主体部位于比所述填充口的周缘靠所述搅拌构件的旋转的径向的外方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搬运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搬运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显影装置还包含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构成为对所述搬运构件朝向所述第一位置施力。
CN201410602557.2A 2013-10-31 2014-10-31 显影装置 Active CN1045977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7748 2013-10-31
JP2013227748A JP6127918B2 (ja) 2013-10-31 2013-10-31 現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97736A true CN104597736A (zh) 2015-05-06
CN104597736B CN104597736B (zh) 2019-01-22

Family

ID=51897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02557.2A Active CN104597736B (zh) 2013-10-31 2014-10-31 显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23250B2 (zh)
EP (1) EP2869132B1 (zh)
JP (1) JP6127918B2 (zh)
CN (1) CN1045977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5034A (zh) * 2016-12-28 2018-07-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9855B2 (ja) * 2014-08-25 2018-08-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753112B2 (ja) * 2016-03-31 2020-09-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
JP2019179072A (ja) * 2018-03-30 2019-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9179070A (ja) 2018-03-30 2019-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KR102175298B1 (ko) * 2018-06-14 2020-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로봇의 동작 방법
KR20200022783A (ko) 2018-08-23 2020-03-04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현상제 유입구를 막는 마개를 갖는 현상 카트리지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9642A1 (en) * 1996-12-20 1998-06-2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US20040126143A1 (en) * 2002-12-31 2004-07-01 Blanck Thomas Wilbur Toner cartridge
CN2874559Y (zh) * 2005-01-31 2007-02-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剂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02472243U (zh) * 2010-12-27 2012-10-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65436B2 (ja) * 2005-06-29 2011-09-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4841000B2 (ja) * 2006-12-11 2011-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176015A (ja) * 2007-01-18 2008-07-31 Canon Inc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73272B2 (ja) * 2007-03-27 2012-07-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16486A (ja) * 2012-07-09 2014-01-30 Brother Ind Ltd 現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9642A1 (en) * 1996-12-20 1998-06-2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US20040126143A1 (en) * 2002-12-31 2004-07-01 Blanck Thomas Wilbur Toner cartridge
CN2874559Y (zh) * 2005-01-31 2007-02-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剂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02472243U (zh) * 2010-12-27 2012-10-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5034A (zh) * 2016-12-28 2018-07-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CN108255034B (zh) * 2016-12-28 2021-12-1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17904A1 (en) 2015-04-30
US9223250B2 (en) 2015-12-29
EP2869132A3 (en) 2015-05-27
EP2869132A2 (en) 2015-05-06
EP2869132B1 (en) 2018-10-24
JP2015087671A (ja) 2015-05-07
CN104597736B (zh) 2019-01-22
JP6127918B2 (ja)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97736A (zh) 显影装置
US10228636B2 (en) Toner agitator assembly
CN104765256A (zh) 显影盒
CN104471490A (zh) 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09800B (zh) 显影单元
EP3144740A1 (en) Cartridge and member used for cartridge
CN104412173A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950644A (zh)
US20160011563A1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109801B (zh) 显影剂盒以及具有该显影剂盒的显影单元
CN104081290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容器
US20080240775A1 (en)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968020B (zh) 感光构件盒以及使用它的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JP54815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器
US10613465B2 (en) Drum cylinder unit, method for attaching coupling member, and drum unit
AU2013200139B2 (en)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36579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developer cartridge
CN103853009B (zh)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应用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05301811U (zh) 具有显影辊的盒
JP6690571B2 (ja) 攪拌部材、現像剤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730881A (zh)
CN104471489B (zh) 显影盒
CN105388732A (zh) 显影盒
CN107479348B (zh) 调色剂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JP6620713B2 (ja) 現像剤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