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90128B -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90128B
CN104590128B CN201410383899.XA CN201410383899A CN104590128B CN 104590128 B CN104590128 B CN 104590128B CN 201410383899 A CN201410383899 A CN 201410383899A CN 104590128 B CN104590128 B CN 1045901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body
lower cover
upper lid
engagement paw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38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90128A (zh
Inventor
平冈未知留
江藤康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90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90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90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901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1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 G02B7/18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 G02B7/18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comprising means for aligning the optical axis
    • G02B7/1827Motorised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 H01Q1/3266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using the mirror of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包括:反射镜壳体;壳体主体,其包含于所述反射镜壳体,用于收容反射镜;下部罩,其包含于所述反射镜壳体,从下方覆盖壳体主体的下部;多个下部罩侧卡合爪,其竖立设置在所述下部罩的内表面上,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下部罩用卡止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上,与多个所述下部罩侧卡合爪卡合;以及卡合爪用限制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上,从上方接近卡合于该下部罩用卡止部的状态下的、所述下部罩侧卡合爪的至少一部分并与其对置。

Description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背景技术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反射镜壳体例如构成为包括用于收容反射镜的壳体主体和多个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上的罩。所述罩至少具有从下方覆盖壳体主体的下部的下部罩。
具有包括用于收容反射镜的壳体主体与多个覆盖该壳体主体的罩的反射镜壳体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例如通过日本特开2013-119276号公报而公知。在该公报所记载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中,各罩通过爪卡合而卡合在壳体主体上。
在日本特开2013-119276号公报所公开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中,例如在使用高压清洗机洗车时,若对罩施加冲击,则存在罩相对于壳体主体的卡合被解除而罩从壳体主体脱落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包括:反射镜壳体;壳体主体,其包含于所述反射镜壳体,用于收容反射镜;下部罩,其包含于所述反射镜壳体,从下方覆盖壳体主体的下部;多个下部罩侧卡合爪,其竖立设置在所述下部罩的内表面上,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下部罩用卡止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上,与多个所述下部罩侧卡合爪卡合;以及卡合爪用限制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上,从上方接近卡合于该下部罩用卡止部的状态下的、所述下部罩侧卡合爪的至少一部分并与其对置。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该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即使在朝向上方的冲击作用于从下方覆盖壳体主体的下部的下部罩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下部罩从壳体主体脱落。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包括:反射镜壳体;壳体主体,其包含于所述反射镜壳体,用于收容反射镜;下部罩,其包含于所述反射镜壳体,从下方覆盖壳体主体的下部;多个下部罩侧卡合爪,其竖立设置在所述下部罩的内表面上,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下部罩用卡止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上,与多个所述下部罩侧卡合爪卡合;以及卡合爪用限制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上,从上方接近卡合于该下部罩用卡止部的状态下的、所述下部罩侧卡合爪的至少一部分并与其对置。
在第1方式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还具备:肋部,其突出设置在所述下部罩的内表面上;以及肋部用限制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上,构成为从上方与所述肋部抵接并且对侧转向灯进行定位以及保持。
在第1或者第2方式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还包括:上部罩,其包含于所述反射镜壳体,从与所述反射镜相反的方向覆盖所述壳体主体;多个上部罩侧卡合爪,其突出设置在所述上部罩的内表面上,且朝向所述壳体主体侧突出;多个上部罩用卡止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上,能够与所述多个上部罩侧卡合爪卡合;以及限制突部,其设置在多个所述上部罩侧卡合爪的至少一部分上,通过与所述壳体主体抵接来限制所述上部罩的朝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侧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在下部罩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下部罩侧卡合爪。此外,在壳体主体上设置有与多个下部罩侧卡合爪卡合的下部罩用卡止部。此外,在壳体主体上设置有卡合爪用限制部。该卡合爪用限制部从上方接近下部罩侧卡合爪的至少一部分并与其对置。由此,即使朝向上方的冲击作用于下部罩,也能利用卡合爪用限制部限制下部罩侧卡合爪的至少一部分的朝向上方的移动、即下部罩的朝向上方的移动。由此,维持了下部罩向壳体主体卡合的卡合状态。其结果,抑制了下部罩从壳体主体轻易地脱离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在壳体主体上设置有从上方与突出设置在下部罩的内表面上的肋部抵接的肋部用限制部。由此,即使朝向上方的冲击作用于下部罩,也能更可靠地维持下部罩向壳体主体卡合的卡合状态。并且,肋部用限制部构成为对侧转向灯进行定位以及保持。因此,不需要在壳体主体上分别形成侧转向灯用的定位及保持部和限制下部罩向上方移动的限制部。因此,能够抑制壳体主体的形状变复杂。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在从与反射镜相反的方向覆盖壳体主体的上部罩的内表面上突出设置有多个上部罩侧卡合爪。所述上部罩侧卡合爪卡合于壳体主体的上部罩用卡止部。并且,设置于上部罩侧卡合爪的至少一部分的限制突部通过与壳体主体抵接来限制上部罩的朝向接近壳体主体的一侧的移动。由此,即使朝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侧的冲击施加于上部罩,也能限制上部罩的移动。其结果,维持了上部罩向壳体主体卡合的卡合状态。因此,抑制了上部罩轻易从壳体主体脱离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立体图。
图2是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纵剖视图,且是沿着图4的2-2线的剖视图。
图3是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沿着箭头4的向视图。
图5是反射镜壳体的沿着图4的5-5线的剖视图。
图6是反射镜壳体的沿着图4的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反射镜壳体的沿着图4的7-7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2的沿着箭头8的向视图。
图9是反射镜壳体的沿着图4的9-9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壳体主体以及天线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沿着图4的11-11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12-12线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13-13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说明中,为了全面了解实施方式而列举了大量用于进行解释的特定要素。显而易见,即使不具有所述特定要素也能够实施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在其他情况下,为了简化附图而示意性地示出公知的结构、装置。
以下,参照附上的图1~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车门后视镜15被支承为能够收纳到四轮乘用车辆的侧门。车门后视镜15的反射镜壳体16具备壳体主体19和多个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19的罩。壳体主体19为合成树脂制,具有用于收容反射镜17的反射镜收容凹部18。多个罩至少具有从下方覆盖该壳体主体19的下部的下部罩20。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镜壳体16包括所述壳体主体19、合成树脂制的所述下部罩20以及合成树脂制的上部罩21。上部罩21相对于下部罩20独立地从与所述反射镜17相反的方向覆盖所述壳体主体19。
在所述壳体主体19的开口部、即所述反射镜收容凹部18的开口端部配置有用于目视确认车辆的后方侧的反射镜17以及用于保持该反射镜17的合成树脂制的反射镜支架22。
一并参照图3,在所述壳体主体19上安装有电动收纳单元24。电动收纳单元24以贯穿设置在所述下部罩20上的贯通孔23的方式配置。所述壳体主体19借助所述电动收纳单元24被支承于安装在所述侧门上的基体部件25。所述反射镜壳体16通过所述电动收纳单元24的动作在从所述侧门向侧方突出的立起位置和收纳于所述侧门侧的收纳位置之间转动。
在所述壳体主体19内收容并固定有发挥对所述反射镜支架22进行转动驱动的动力的促动器26的促动器外壳27。构成该促动器外壳27的一部分的外壳部件28以与所述反射镜支架22对置的方式配置。在该外壳部件28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在前端部具有球面部29a的接头29。
另一方面,在所述反射镜支架22的与所述外壳部件28对置的对置面上一体地设置有与所述球面部29a嵌合的中空半球状的嵌合支承部30。环状的弹簧31嵌装在所述嵌合支承部30的外周。环状的弹簧31保持所述球面部29a向该嵌合支承部30内嵌合的嵌合状态。由此,保持所述反射镜17的所述反射镜支架2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促动器外壳27的所述外壳部件28上。
第1驱动轴34和第2驱动轴35从所述促动器外壳27的所述外壳部件28朝向所述反射镜支架22侧突出。第1驱动轴34配置在所述接头29的下方。第2驱动轴35配置在所述接头29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第1驱动轴34以及第2驱动轴35相互独立地在轴向上进行驱动。一体地设置在第1驱动轴34的一端部的第1球状头部34a以能够摇摆的方式嵌合于设置在所述反射镜支架22上的轴承部36。一体地设置在第2驱动轴35的一端部的第2球状头部35a以能够摇摆的方式嵌合于设置在所述反射镜支架22上的其他轴承部(未图示)。
在该结构中,通过第1驱动轴34在轴向上进行进退动作,从而所述反射镜17以及所述反射镜支架22前后倾斜动作。另一方面,通过第2驱动轴35在轴向上进行进退动作,从而所述反射镜17以及所述反射镜支架22在车宽方向上左右摆动。
一并参照图4~图7,在所述下部罩20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下部罩侧卡合爪。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第1~第4下部罩侧卡合爪38、39、40、41配置在彼此隔开间隔的位置。这些下部罩侧卡合爪38、39、40、41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竖立设置于下部罩20且与该下部罩20一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以呈肋状突出的方式一体地设置有分别与第1~第4下部罩侧卡合爪38~41对应的第1~第4下部罩用卡止部42、43、44、45。第1~第4下部罩用卡止部42、43、44、45设置为,第1~第4下部罩侧卡合爪38~41从上方与它们卡合。
并且,第1~第4下部罩侧卡合爪38~41的至少一部分的朝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在该实施方式中,第2下部罩侧卡合爪39以及第4下部罩侧卡合爪41的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所述第2下部罩侧卡合爪39卡合于第2下部罩用卡止部43,所述第4下部罩侧卡合爪41卡合于第4下部罩用卡止部45。如图5以及图6明示,第1卡合爪限制部46与第2卡合爪限制部47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19上。如图5明示,第1卡合爪限制部46从上方接近第2下部罩侧卡合爪39并与之对置。如图6明示,第2卡合爪限制部47从上方接近第4下部罩侧卡合爪41并与之对置。
一并参照图8,所述上部罩21以其下端部与所述下部罩20的上部连接的方式卡合于所述壳体主体19。在该上部罩2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壳体主体19侧突出的多个上部罩侧卡合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5个第1~第5上部罩侧卡合爪48、49、50、51、52。所述第1~第5上部罩侧卡合爪48、49、50、51、52以在所述反射镜壳体16位于立起位置的状态下朝向后方的方式朝向所述壳体主体19侧而突出设置于上部罩21并与上部罩21形成为一体。在所述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设置有分别与第1~第5上部罩侧卡合爪48~52卡合的第1~第5上部罩用卡止部53、54、55、56、57。
在第1~第5所述上部罩侧卡合爪48~52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限制突部58。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7明示,在第2上部罩侧卡合爪49上设置有限制突部58。限制突部58通过与所述壳体主体19抵接而限制所述上部罩21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19的一侧的移动。
另外,第1~第5所述上部罩侧卡合爪48~52中的、除了设置有所述限制突部58的第2上部罩侧卡合爪49之外的、第1以及第3~第5上部罩侧卡合爪48、50~52卡合于第1以及第3~第5上部罩用卡止部53、55~57。在这样的卡合状态下,通过上部罩侧卡合爪用限制部80、81、82、83限制上部罩侧卡合爪48、50~52的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19侧的一侧的移动。上部罩侧卡合爪用限制部80、81、82、83以接近第1以及第3~第5上部罩侧卡合爪48、50~52的前端部并与其对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19上。
并且,侧转向灯59例如利用一对螺纹部件61、61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狭缝62以面对该侧转向灯59的发光部60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上部罩21上。
另一方面,从上方抵接于突出设置在所述下部罩20的内表面上的肋部63的肋部用限制部64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如图9所示,在所述肋部用限制部64上形成有定位凹部65。定位凹部65嵌合并保持设置在所述侧转向灯59上的定位突部59a。即,肋部用限制部64构成为从上方与肋部63抵接并且对侧转向灯59进行定位以及保持。
参照图10以及图11,在被所述下部罩20以及所述上部罩21覆盖的所述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安装有长方体形状的天线68。天线68以其一部分被安装在该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的所述侧转向灯59覆盖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
所述天线68以随着朝向上方而接近所述基体部件25侧地倾斜的姿态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在所述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一体地设置有插入筒部70。所述天线68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能够插入到该插入筒部70。此外,在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限制突部71。所述天线68的长边方向另一端抵接于该限制突部71。
一并参照图12以及图13,在壳体主体19的、所述插入筒部70与所述限制突部71之间形成有靠所述插入筒部70配置的四边形状的第1开口部72和靠所述限制突部71配置的四边形状的第2开口部73。
在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的、第1开口部72与第2开口部73之间设置有一对支承突条74、74。一对支承突条74、74沿着所述天线68的长边方向平行地延伸。一对支承突条74、74以与所述天线68的所述一面68a的沿着宽度方向隔开间隔的两个位置抵接的方式突出设置在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另外,在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的、第2开口部73与所述限制突部71之间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大致十字状的支承突部75。支承突部75在所述天线68的另一端部与所述一面68a抵接。另外,所述插入筒部70的侧壁部70a与所述天线68的另一面68b对置。该侧壁部70a以插入筒部70的开口面积随着趋近开口端侧而扩大的方式倾斜形成。由此,容易向插入筒部70插入天线68的一端部。
另外,弹性舌片76以配置于第1开口部72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19上。该弹性舌片76以靠所述插入筒部70的部分弹性抵接于所述天线68的所述一面68a。此外,在壳体主体19上设置有一对第1天线卡合爪77、77。一对第1天线卡合爪77、77配置于与弹性舌片76对应的部分,且配置在所述天线68的宽度方向两侧的部分。如图12明示,第1天线卡合爪77、77在其前端部具有抵接面77a、77a。抵接面77a、77a弹性抵接并卡合于所述天线68的另一面68b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侧缘部,且抵接面77a、77a以随着离开所述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而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形成。
另外,在所述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对第2天线卡合爪78、78。一对第2天线卡合爪78、78配置在与第2开口部73对应的位置,且配置在所述天线68的宽度方向两侧。如图13明示,第2天线卡合爪78、78弹性卡合于所述天线68的所述另一面68b。
接下来,对该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反射镜壳体16中的、从下方覆盖壳体主体19的下部罩20的内表面上一体地竖立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1~第4下部罩侧卡合爪38、39、40、41。在所述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分别与第1~第4下部罩侧卡合爪38~41对应的第1~第4下部罩用卡止部42、43、44、45。所述第1~第4下部罩用卡止部42、43、44、45以从上方与第1~第4下部罩侧卡合爪38~41卡合的方式从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呈肋状突出并与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设置为一体。卡合爪限制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19上,该卡合爪限制部分别从上方与卡合于所述下部罩用卡止部42~45的状态下的、所述下部罩侧卡合爪38~41的至少一部分抵接。在该实施方式中,第1卡合爪限制部46从上方与处于卡合于第2下部罩用卡止部43的状态的第2下部罩侧卡合爪39抵接,第2卡合爪限制部47从上方与处于卡合于第4下部罩用卡止部45的状态的第4下部罩侧卡合爪41抵接。由此,即使朝向上方的冲击作用于下部罩20,也能通过第1卡合爪限制部46以及第2卡合爪限制部47至少限制第2下部罩侧卡合爪39以及第4下部罩侧卡合爪41的朝向上方的移动、即下部罩20的朝向上方的移动。由此,维持下部罩20向壳体主体19卡合的卡合状态。其结果,抑制了下部罩20轻易地从壳体主体19脱离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壳体主体19上设置有从上方与突出设置在所述下部罩20的内表面上的肋部63抵接的肋部用限制部64。由此,即使朝向上方的冲击作用于下部罩20,也能更可靠地维持下部罩20向壳体主体19卡合的卡合状态。并且,肋部用限制部64构成为对侧转向灯59进行定位以及保持。因此,不需要在壳体主体19上分别形成侧转向灯59用的定位以及保持部和限制下部罩20向上方移动的限制部。因此,能够抑制壳体主体19的形状变复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镜壳体16具备相对于所述下部罩20独立的、从与反射镜17相反的方向覆盖所述壳体主体19的上部罩21。此外,在该上部罩21的内表面上突出设置有朝向所述壳体主体19侧突出的第1~第5上部罩侧卡合爪48、49、50、51、52。所述第1~第5上部罩侧卡合爪48、49、50、51、52以能够卡合于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19上的第1~第5上部罩用卡止部53、54、55、56、57的方式突出设置在上部罩21的内表面上。此外,在第1~第5上部罩侧卡合爪48~52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限制突部58。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2上部罩侧卡合爪49上设置有限制突部58。限制突部58通过抵接于所述壳体主体19而限制所述上部罩21的朝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19的一侧的移动。由此,即使朝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19的一侧的冲击施加于上部罩21,也能限制上部罩21的移动。其结果,维持了上部罩21向壳体主体19卡合的卡合状态。因此,抑制了上部罩21轻易地从壳体主体19脱离的情况。
另外,在壳体主体19上设置有上部罩侧卡合爪用限制部80、81、82、83。上部罩侧卡合爪用限制部80、81、82、83接近卡合于第1以及第3~第5上部罩用卡止部53、55~57的状态下的、上部罩侧卡合爪48、50~52的前端部并与其对置。由此,即使朝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19的一侧的冲击施加于上部罩21,也能更可靠地抑制上部罩21的向接近壳体主体19的一侧的移动。由此,能够更稳固地维持上部罩21向壳体主体19卡合的卡合状态。
另外,在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天线68的一面68a抵接的弹性舌片76和一对在前端部具有抵接面77a、77a的第1天线卡合爪77、77。抵接面77a、77a配置在与该弹性舌片76对应的部分,且配置在所述天线68的宽度方向两侧的部分。此外,抵接面77a、77a弹性抵接并卡合于所述天线68的另一面68b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侧缘部。第1天线卡合爪77、77的所述抵接面77a、77a以随着离开所述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而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形成。由此,能够抑制天线68的、宽度方向上的晃动。此外,还能够抑制天线68向与壳体主体19分离的一侧晃动。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天线68。并且,不需要用于保持天线68的专用部件。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此外,在所述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供所述天线68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插入的插入筒部70。由此,能够在天线68的长边方向一端部配置于插入筒部70的状态下将天线68卡合于第1天线卡合爪77、77。由此,能够提高天线68的组装作业性。此外,在组装后,插入筒部70保持天线68的长边方向一端部。因此,能够进一步稳定地保持天线68。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本发明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也可以是如下所示的第1~第3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第1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由用于收容反射镜(17)的壳体主体(19)、以及至少具有从下方覆盖该壳体主体(19)的下部的下部罩(20)且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19)上的多个罩(20、21)构成反射镜壳体(16),其中,在所述下部罩(20)的内表面上竖立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下部罩侧卡合爪(38、39、40、41),在所述壳体主体(19)上设置有:下部罩用卡止部(42、43、44、45),其与多个所述下部罩侧卡合爪(38~41)卡合;以及卡合爪用限制部(46、47),其从上方接近卡合于该卡止部(42~45)的状态下的所述下部罩侧卡合爪(38~41)的至少一部分并与所述下部罩侧卡合爪(38~41)的该至少一部分对置。
在第1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基础上,第2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在所述壳体主体(19)上设置有从上方与突出设置在所述下部罩(20)的内表面上的肋部(63)抵接的肋部用限制部(64),侧转向灯(59)被定位并保持于肋部用限制部(64)。
在第1或者第2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基础上,在第3车辆用车门后视镜中,所述反射镜壳体(16)具备相对于所述下部罩(20)独立的、从与所述反射镜(17)相反的方向覆盖所述壳体主体(19)的上部罩(21),朝向所述壳体主体(19)侧突出的多个上部罩侧卡合爪(48、49、50、51、52)以能够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19)上的多个上部罩用卡止部(53、54、55、56、57)卡合的方式突出设置在该上部罩(21)的内表面上,在多个所述上部罩侧卡合爪(48~52)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限制突部(58),该限制突部(58)通过与所述壳体主体(19)抵接来限制所述上部罩(21)的朝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19)的一侧的移动。
根据第1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由于与设置在下部罩的内表面上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下部罩侧卡合爪卡合的下部罩用卡止部、以及从上方接近至少一部分的下部罩侧卡合爪并与其对置的卡合爪用限制部设置在壳体主体上,因此,即使朝向上方的冲击作用于下部罩,也能利用卡合爪用限制部限制至少一部分的下部罩侧卡合爪的朝向上方的移动、即下部罩的朝向上方的移动,能维持下部罩向壳体主体卡合的卡合状态,下部罩不会轻易地从壳体主体脱离。
根据第2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由于从上方与突出设置在下部罩的内表面上的肋部抵接的肋部用限制部设置于壳体主体,因此,即使朝向上方的冲击作用于下部罩,也能更可靠地维持下部罩向壳体主体卡合的卡合状态。并且,由于侧转向灯被定位并保持于肋部用限制部,因此不需要在壳体主体上分别形成侧转向灯用的定位、保持部以及用于限制下部罩向上方的移动的限制部,能够避免壳体主体的形状变复杂。
根据第3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由于突出设置在从与反射镜相反的方向覆盖壳体主体的上部罩的内表面上的多个上部罩侧卡合爪卡合于壳体主体的上部罩用卡止部,并且,通过设置在至少一部分的上部罩侧卡合爪上的限制突部抵接于壳体主体来限制上部罩的朝向接近壳体主体的一侧的移动,因此即使朝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侧的冲击施加于上部罩,也能限制上部罩的移动并维持上部罩向壳体主体卡合的卡合状态,上部罩不会轻易地从壳体主体脱离。
以上详细说明仅是例示。可以根据以上内容进行各种修改、变更。并不意图过度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定于上述具体结构。尽管说明书中记载的具体结构说明了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但应当理解为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特征不必局限于所述具体特征或动作。上述具体特征和动作作为实现所附权利要求书的实施例而被公开。
本申请基于2013年10月3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225779主张优先权,其全部内容援引与此。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包括:
反射镜壳体(16);
壳体主体(19),其包含于所述反射镜壳体(16),用于收容反射镜(17);以及
下部罩(20),其包含于所述反射镜壳体(16),从下方覆盖壳体主体(19)的下部,
所述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下部罩侧卡合爪(38~41),其竖立设置在所述下部罩(20)的内表面上,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下部罩用卡止部(42~45),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19)上,与多个所述下部罩侧卡合爪(38~41)卡合;以及
卡合爪用限制部(46、47),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19)上,从上方接近卡合于该下部罩用卡止部(42~45)的状态下的、所述下部罩侧卡合爪(38~41)的至少一部分并与所述下部罩侧卡合爪(38~41)的该至少一部分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中,还具备:
肋部(63),其突出设置在所述下部罩(20)的内表面上;以及
肋部用限制部(64),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19)上,构成为从上方与所述肋部(63)抵接并且对侧转向灯(59)进行定位以及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中,还包括:
上部罩(21),其包含于所述反射镜壳体(16),从与所述反射镜(17)相反的方向覆盖所述壳体主体(19);
多个上部罩侧卡合爪(48~52),其突出设置在所述上部罩(21)的内表面上,且朝向所述壳体主体(19)侧突出;
多个上部罩用卡止部(53~57),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19)上,能够与所述多个上部罩侧卡合爪(48~52)卡合;以及
限制突部(58),其设置在多个所述上部罩侧卡合爪(48~52)的至少一部分上,通过与所述壳体主体(19)抵接来限制所述上部罩(21)的朝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19)的一侧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中,
还具备上部罩侧卡合爪用限制部(80~83),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19)上,接近卡合于所述上部罩用卡止部(53~57)的状态下的、所述上部罩侧卡合爪(48~52)的前端部并与该上部罩侧卡合爪(48~52)的前端部对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中,还具备:
天线(68),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
弹性舌片(76),其与所述天线(68)的一面(68a)抵接;以及
多个第1天线卡合爪(77),其在前端部具备抵接面(77a),
所述多个第1天线卡合爪(77)的抵接面(77a)以随着离开所述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而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中,
还包括插入筒部(70),该插入筒部(70)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19)的外表面上,供所述天线(68)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插入。
CN201410383899.XA 2013-10-30 2014-08-06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Active CN1045901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5779A JP5995103B2 (ja) 2013-10-30 2013-10-30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JP2013-225779 2013-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90128A CN104590128A (zh) 2015-05-06
CN104590128B true CN104590128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994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3899.XA Active CN104590128B (zh) 2013-10-30 2014-08-06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49981B2 (zh)
JP (1) JP5995103B2 (zh)
CN (1) CN1045901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2628A1 (en) 2017-06-30 2019-01-03 Smr Patents Sarl ASSEMBLY, ITS ASSEMBLY METHOD, DISASSEMBLY METHOD, EXTERIOR MIRROR DEVICE COMPRISING SAME, AND MOTOR VEHICLE EQUIPPED WITH SAID MIRROR DEVICE
JP6538015B2 (ja) * 2016-09-20 2019-07-03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装置
JP7126476B2 (ja) * 2019-06-05 2022-08-26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06755C2 (zh) * 1982-02-25 1987-03-05 Ase Deutschland Gmbh, 7100 Heilbronn, De
EP1084906A2 (en) * 1999-09-14 2001-03-21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Mirror surface angle adjusting device and mirror surface angle detector for a vehicle
CN2931210Y (zh) * 2006-06-28 2007-08-08 上海干巷汽车镜(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镜壳可分离的外后视镜
KR100857067B1 (ko) * 2007-07-05 2008-09-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아웃사이드미러 가장착 구조
JP2013112298A (ja) * 2011-11-30 2013-06-10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JP2013119276A (ja) * 2011-12-06 2013-06-17 Ishizaki Honten Co Ltd 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6978B2 (ja) * 1988-03-30 1996-08-21 日本電装株式会社 嵌め合せ構造
JPH0727260Y2 (ja) * 1989-12-08 1995-06-21 泉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カバー
JPH0663439U (ja) * 1993-02-22 1994-09-09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後写鏡のミラーハウジング
JP3077136B2 (ja) * 1997-06-27 2000-08-14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組み付け部品のロック構造
US8169684B2 (en) * 2002-09-30 2012-05-01 Gentex Corporation Vehicular rearview mirro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incorporating these elements
JP4321346B2 (ja) * 2004-05-10 2009-08-26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JP4402002B2 (ja) * 2005-04-12 2010-01-20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アウターミラー
JP4832384B2 (ja) * 2007-08-29 2011-1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接続構造及びアンテナ接続方法
JP5630980B2 (ja) * 2009-08-31 2014-11-26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ターンランプ付アウターミラーのターンランプアッセンブリーの位置決め構造
JP5501799B2 (ja) * 2010-02-25 2014-05-28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EP2399780B1 (de) * 2010-06-28 2013-07-31 SMR Patents S.à.r.l. Außenrückblickspiegel
EP2439107A1 (de) * 2010-10-11 2012-04-11 SMR Patents S.à.r.l. Hybrid-Außenrückblickspiegelanordnung
JP5697958B2 (ja) * 2010-11-29 2015-04-0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06755C2 (zh) * 1982-02-25 1987-03-05 Ase Deutschland Gmbh, 7100 Heilbronn, De
EP1084906A2 (en) * 1999-09-14 2001-03-21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Mirror surface angle adjusting device and mirror surface angle detector for a vehicle
CN2931210Y (zh) * 2006-06-28 2007-08-08 上海干巷汽车镜(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镜壳可分离的外后视镜
KR100857067B1 (ko) * 2007-07-05 2008-09-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아웃사이드미러 가장착 구조
JP2013112298A (ja) * 2011-11-30 2013-06-10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JP2013119276A (ja) * 2011-12-06 2013-06-17 Ishizaki Honten Co Ltd 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49981B2 (en) 2017-05-16
JP2015085795A (ja) 2015-05-07
CN104590128A (zh) 2015-05-06
US20150116165A1 (en) 2015-04-30
JP5995103B2 (ja) 201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90128B (zh)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USD906917S1 (en) Muffler for motor vehicles
CN102897222B (zh) 车身结构
JP6213331B2 (ja) 電動車両
USD655097S1 (en) Seat for motor vehicle
KR101316303B1 (ko) 차량의 오버헤드 콘솔
EP2527202A1 (en) Transparent/translucent flexible component for a vehicle interior
ES2562728T3 (es) Panel de protección destinado a ser fijado a una parte de la carrocería de un vehículo automóvil y vehículo automóvil equipado con tal panel
CN103085891A (zh) 车辆挡泥板
US10252658B2 (en) Cup hold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087952A (zh) 用于将物体固持在交通工具内衬上的装置以及交通工具
US9548782B1 (en) Smart phone holder for vehicle
US8740282B2 (en) Vehicular sun visor
WO2016098718A1 (ja)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ES2357789T3 (es) Conjunto de una pieza de carrocería y un vidrio de óptica para vehículo automóvil.
JP6097996B2 (ja)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JP2009006954A (ja) 車両用収納装置
US11066021B2 (en) Indoor secret storage structure of vehicle
JP5432663B2 (ja) 車両用収納ポケット
KR20180045215A (ko) 오버슬램 범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CN100560406C (zh) 车辆用行李板
KR20140004684U (ko) 차량용 도어 가드
EP3023300B1 (en) Mirror device for vehicle
USD626887S1 (en) Motor vehicle and toy replica thereof
CN109649240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after: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bushiki Kaisha HONDA 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