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0268B - 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0268B
CN104570268B CN201510028515.7A CN201510028515A CN104570268B CN 104570268 B CN104570268 B CN 104570268B CN 201510028515 A CN201510028515 A CN 201510028515A CN 104570268 B CN104570268 B CN 1045702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member
maintaining part
lens carrier
front sid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85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70268A (zh
Inventor
寺嶋厚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azhid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Daya Gulf Three Mei Da Optical Technology Co Limiteds
Jing Meida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HUIZHOU DAYAWAN YONGCHANG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Daya Gulf Three Mei Da Optical Technology Co Limiteds, Jing Meida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HUIZHOU DAYAWAN YONGCHANG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Daya Gulf Three Mei Da Optical Technology Co Limiteds
Publication of CN104570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0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70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02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使透镜支架发生移动时也不会发生倾斜现象的透镜驱动装置。关于后侧弹簧构件(14B),使外侧保持部(14b)以与连接于透镜支架(13)的内侧保持部(14a)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与后侧箱体(12)相连接。关于前侧弹簧构件(14A),使外侧保持部(14b)比连接于透镜支架(13)的内侧保持部(14a)更向光轴方向后方偏置的方式与前侧箱体(11)相连接,从而对透镜支架(13)向光轴方向后方施力。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电磁驱动机构使由弹簧构件悬架支承的透镜支架向光轴方向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图15是表示具有现有电磁驱动机构的透镜驱动装置20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表示透镜驱动装置20中所使用的弹簧构件24的俯视图。
该透镜驱动装置20包括:圆筒状的前侧箱体21;供前侧箱体21连接的后侧箱体22;配设于前侧箱体21内周侧的透镜支架23;以及弹簧构件24。弹簧构件24由形成为同一形状且分别安装于透镜支架23上的前侧弹簧构件24A和后侧弹簧构件24B构成。当将未图示的透镜的光轴方向作为Z轴方向时,前侧弹簧构件24A配置于透镜支架23的光轴(Z轴)方向前侧(+Z侧)。与此相对,后侧弹簧构件24B配置于透镜支架23的光轴(Z轴)方向后侧(-Z侧)。
前侧箱体21由软磁性体构成,其作为磁性磁轭来发挥功能作用。前侧箱体21的截面大致呈コ字形状,其由外周部21a、内周部21b以及用于将外周部21a与内周部21b相互连结于+Z侧的顶面部21c构成。在前侧箱体21的外周部21a的内壁,安装有形成为圆弧柱状且配置为圆筒状的永久磁铁25。各线圈26配置在永久磁铁25与前侧箱体21的内周部21b之间彼此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且各线圈26被固定于透镜支架23的外周部23a的+Z侧面上。透镜支架23的外周部23a进入前侧箱体21的内周部21b的-Z侧,线圈26能够在由前侧箱体21的内周部21b与顶面部21c与永久磁铁25包围而形成的空间内沿着Z方向移动。
后侧箱体22包括:沿着前侧箱体21的外周部21a设置的外周壁22a;以及位于透镜支架23后侧(-Z侧)的基底部22b。前侧箱体21被固定于后侧箱体22的外周壁22a的内周侧。另外,后侧弹簧构件24B的外侧保持部24b固定在基底部22b。
透镜支架23形成为内部能够容纳未图示的透镜的圆筒形状。将透镜支架23安装为能够在前侧箱体21的内周部21b的内周侧沿着光轴(Z轴)方向移动。
如图16所示,弹簧构件24为整体上呈环状的板簧。弹簧构件24包括:安装于透镜支架23侧的圆环状的内侧保持部24a;安装于后侧箱体22侧的外侧保持部24b;配置于内侧保持部24a与外侧保持部24b之间且沿着圆周方向延长的多个腕部24c;用于将内侧保持部24a与腕部24c的一个端部连结起来的内侧连结部24m;以及用于将外侧保持部24b与腕部24c的另一个端部连结起来的外侧连结部24n。
前侧弹簧构件24A的内侧保持部24a固定于透镜支架23的+Z侧的连接端23c的+Z侧面上,而外侧保持部24b固定于前侧箱体21的顶面部21c的+Z侧面上。
后侧弹簧构件24B的内侧保持部24a固定于透镜支架23的外周部23a的-Z侧面上,而外侧保持部24b固定于后侧箱体22的基底部22b的+Z侧面上。
用于构成弹簧构件24的前侧弹簧构件24A和后侧弹簧构件24B,在装配前的自然状态(未受到负荷的状态)下,分别形成为各向X方向和Y方向延长的平坦形状。与此相对,如图21所示,在装配了弹簧构件24以后,弹簧构件24的外侧保持部24b比内侧保持部24a更靠近(偏置于)-Z侧,腕部24c形成挠曲的状态。
装配了弹簧构件24后,透镜支架23受到了由腕部24c的复原力产生的朝向-Z轴的作用力。在未对线圈26通电时,透镜支架23的后端部23d与后侧箱体22的基底部22b相抵接,而透镜光轴朝向Z轴方向。并且,随着对线圈26的通电,产生的朝向+Z轴的驱动力超过由弹簧构件24产生的朝向-Z轴的弹压力,由此使透镜支架23的后端部23d从基底部22b离开而向+Z方向上浮。
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可参考日本特开2004-280031号公报所公开的专利文献及日本特开2005-128392号公报公开的专利文献。
图18、图19、图20和图21是表示透镜驱动装置20的装配工序的模式图。
如图18所示,将后侧弹簧构件24B的内侧保持部24a固定于透镜支架23的外周部23a的-Z侧面上。如图19所示,在对透镜支架23与后侧箱体22进行定位使其各自的中心相互一致后,使供后侧弹簧构件24B的内侧保持部24a连接的透镜支架23的后端部23d与后侧箱体22的基底部22b的前侧相抵接。推压后侧弹簧构件24B的外侧保持部24b,使其比内侧保持部24a更向-Z侧偏置(offset)距离D,并以偏置状态固定到基底部22b的+Z侧面上。
通过使后侧弹簧构件24B的外侧保持部24b向-Z侧偏置,而内侧保持部24a受到由腕部24c的复原力产生朝向-Z轴的作用力。由于后侧弹簧构件24B的内侧保持部24a受到向透镜支架23的外周部23a的-Z侧面拉离的力作用,因此,在将外侧保持部24b固定于后侧箱体22的基底部22b之前,需要将内侧保持部24a固定到透镜支架23的外周部23a的-Z侧面上。
如图20和图21所示,在前侧箱体21的外周部21a的内壁上安装有永久磁铁25,并将透镜支架23以包围的方式固定于基底部22b的+Z侧。在透镜支架23的+Z侧的连接端23c的+Z侧面上固定有前侧弹簧构件24A的内侧保持部24a,将前侧弹簧构件24A的外侧保持部24b以比内侧保持部24a更向-Z侧偏置距离D的状态按压固定到顶面部21c的+Z侧面上。
如图22所示,随着对透镜驱动装置20的线圈26的通电,透镜支架23从后侧箱体22离开而开始上浮时,透镜支架23发生倾斜现象。发生该倾斜现象的起因很可能在于后侧弹簧构件24B的腕部24c沿着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产生残余应力。
即,如图17的剖视模式图所示,后侧弹簧构件24B处于使内侧保持部24a固定于透镜支架23的外周部23a的-Z侧面上而外侧保持部24b未被固定住的状态。因此,外侧保持部24b因自重而下垂倾斜,而外侧保持部24b的中心Ob从内侧保持部24a的中心Of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偏移距离S而产生偏心。并且,由于后侧弹簧构件24B以偏心的状态被按压固定到后侧箱体22的基底部22b上,因此外侧保持部24b依旧保持着偏心的状态。当外侧保持部24b处于偏心的状态时,用于连结内侧保持部24a与外侧保持部24b的后侧弹簧构件24B的腕部24c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产生应变,而形成有朝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的残余应力。
经图20、图21的装配工序后的透镜支架23受到-Z轴朝向的作用力,而将后端部23d按压到后侧箱体22的基底部22b上,因此,后侧弹簧构件24B的腕部24c形成有朝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的残余应力。并且,当通过对线圈26的通电而使透镜支架23上浮时,使后侧弹簧构件24B的腕部24c的残余应力释放,而内侧保持部24a向以偏心状态被固定的外侧保持部24b的中心移动而减小了偏心量,透镜支架23会绕着与Z轴成直角的轴旋转而发生倾斜。
因此,保持于透镜支架23上的透镜会因透镜支架23引起的倾斜现象而发生倾斜,为此,会出现已对焦的图像歪曲、色彩渗杂或模糊、图像偏斜等像质劣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透镜支架移动的情况下也不发生倾斜现象的透镜驱动装置。
本申请发明为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内侧保持有以被摄体侧作为光轴方向前侧的透镜的透镜支架;设置于透镜支架外侧的箱体;板状的弹簧构件,其用于将透镜支架与箱体连接起来,并将透镜支架悬架支承为能够向透镜光轴方向移动;以及用于将透镜支架向光轴方向驱动的电磁驱动机构。其中,弹簧构件包括用于支承透镜支架的光轴方向前侧的前侧弹簧构件以及用于支承透镜支架的光轴方向后侧的后侧弹簧构件。前侧弹簧构件和后侧弹簧构件分别包括:腕部;设置于该腕部内侧且与透镜支架相连接的内侧保持部;以及设置于腕部外侧且与箱体相连接的外侧保持部。腕部的一个端部与内侧保持部相连结,另一个端部与外侧保持部相相连结。后侧弹簧构件的外侧保持部以与连接于透镜支架的内侧保持部形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与箱体相连接。前侧弹簧构件的外侧保持部以比连接于透镜支架的内侧保持部位于更靠光轴方向后方的状态与箱体相连接。透镜支架受到朝向光轴方向后方的作用力。
由于后侧弹簧构件的外侧保持部以与连接于透镜支架的内侧保持部形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与箱体相连接,使前侧弹簧构件的外侧保持部比连接至透镜支架的内侧保持部更偏置于光轴方向后方而与箱体相连接,仅仅由前侧弹簧构件对透镜支架向光轴方向后方施力。因此,在后侧弹簧构件的外侧保持部与箱体相连接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偏心现象,而在腕部不会有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的残余应力。由此,当对线圈通电而使透镜支架上浮时,能够抑制透镜支架绕着相对于光轴成直角的轴发生旋转,从而使透镜支架难以发生倾斜。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内侧保持有以被摄体侧作为光轴方向前侧的透镜的透镜支架;设置于透镜支架外侧的箱体;板状的弹簧构件,其用于将透镜支架与箱体连接起来,并将透镜支架悬架支承为能够向透镜光轴方向移动;以及用于将透镜支架向光轴方向驱动的电磁驱动机构。其中,弹簧构件包括用于支承透镜支架的光轴方向前侧的前侧弹簧构件以及用于支承透镜支架的光轴方向后侧的后侧弹簧构件。前侧弹簧构件和后侧弹簧构件分别包括:多个腕部;设置于多个腕部内侧且与透镜支架相连接的内侧保持部;以及设置于多个腕部外侧且与箱体相连接的外侧保持部。每个腕部的一个端部与内侧保持部相连结,另一个端部与外侧保持部相连结。后侧弹簧构件的外侧保持部以与连接于透镜支架的内侧保持部形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与箱体相连接。前侧弹簧构件的外侧保持部设置于每个腕部上,且以和与光轴成直角的平面不平行的状态与箱体相连接,由此,透镜支架受到朝向光轴方向后方的作用力。
由于使后侧弹簧构件的外侧保持部以与连接至透镜支架的内侧保持部形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与箱体相连接,且将前侧弹簧构件的外侧保持部分割到每个腕部,并形成和与Z轴成直角的平面不平行的角度而与箱体相连接,仅仅由前侧弹簧构件对透镜支架向光轴方向后方施力。因此,在后侧弹簧构件的外侧保持部与箱体相连接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偏心现象,从而在腕部不会有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的残余应力。由此,当对线圈通电以使透镜支架上浮时,能够抑制透镜支架绕着相对于光轴成直角的轴发生旋转,从而能够使透镜支架难以发生倾斜。
此外,所述发明内容并未列举出本发明必需的所有特征,但这些特征组的副组合也可构成为发明。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弹簧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图4、图5和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装配工序的剖视模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透镜驱动装置的图。
图8和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和弹簧构件的立体图。
图10、图11、图12和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装配工序的剖视模式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透镜驱动装置的图。
图15、图16和图17是表示现有的透镜驱动装置和弹簧构件的立体图。
图18、图19、图20和图21是表示现有透镜驱动装置的装配工序的剖视模式图。
图22是表示现有透镜驱动装置的动作的剖视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方式来详细描述本发明,但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述的发明,而且,也不限定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所有特征组合是本发明解决手段所必须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透镜驱动装置10中使用的弹簧构件14的平面图。另外,图3、图4、图5和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装配工序的剖视模式图。
透镜驱动装置10包括:圆筒形状的前侧箱体11;供前侧箱体11连接的后侧箱体12;配设于前侧箱体11的内周侧,用于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13;由分别安装于透镜支架13上的前侧弹簧构件14A和后侧弹簧构件14B构成的弹簧构件14。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书中,将未图示的透镜的光轴方向作为Z(Z轴)方向,并将被摄体侧作为光轴(Z轴)方向前侧(+Z侧)。前侧弹簧构件14A配置于透镜支架13的光轴方向前侧(+Z侧),而后侧弹簧构件14B配置于光轴方向后侧(-Z侧)。
前侧箱体11由软磁性体构成,设置于透镜支架13的外周侧,以作为磁性外架来发挥作用。前侧箱体11的截面大致呈L字形状,前侧箱体11包括外周部11a以及从外周部11a的+Z侧向内径方向弯曲的顶面部11c。永久磁铁15形成为圆弧柱状,并配置在前侧箱体11的外周部11a的内壁上而形成为圆筒形状。将圆筒状的线圈16配置为沿着径向隔开空隙地与永久磁铁15的内周侧相对置,并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外周侧面上。并且,由线圈16和永久磁铁15构成用于将透镜支架13向光轴方向驱动的电磁驱动机构。透镜支架13能够在永久磁铁15的内周侧沿着Z方向移动。
后侧箱体12设置在透镜支架13的光轴方向后侧。后侧箱体12的中央呈圆形开口,其包括:沿着前侧箱体11的外周部11a设置的外周壁12a;以及位于透镜支架13的后侧(-Z侧)的基底部12b。在后侧箱体12的外周壁12a的前端部固定有前侧箱体11。另外,在外周壁12a上固定有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外侧保持部14b。
透镜支架13形成为圆筒形状,其内部能够收纳未图示的透镜。透镜支架13安装于前侧箱体11的内周侧,且能够沿着光轴(Z轴)方向移动。
如图2所示,弹簧构件14为整体上呈环状的板簧,用于将透镜支架13悬架支承为使其能够向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弹簧构件14包括:安装于透镜支架13侧的圆环状的内侧保持部14a;安装于后侧箱体12侧的外侧保持部14b;配置于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之间且向圆周方向延长的多个腕部14c;用于将内侧保持部14a与腕部14c的一个端部连结起来的内侧连结部14m;以及用于将外侧保持部14b与腕部14c的另一个端部连结起来的外侧连结部14n。
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的+Z侧面上,其外侧保持部14b固定于前侧箱体11的顶面部11c的+Z侧面上。另外,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b的-Z侧面上,其外侧保持部14b固定于后侧箱体12的外周壁12a的+Z侧面上。
以下,参照图3、图4、图5和图6,对透镜驱动装置10的基本装配步骤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将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于供线圈16安装的透镜支架13的-Z侧连接端13b上。接着,如图4所示,在使透镜支架13的中心与后侧箱体12的中心保持一致后,使供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连接的透镜支架13与基底部12b的前侧相抵接。并且,以使外侧保持部14b与内侧保持部14a各自在Z方向高度相同的方式,将外侧保持部14b按压固定到后侧箱体12的外周壁12a的+Z侧面上。
在该状态下,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外侧保持部14b与腕部14c在同一平面,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两者的中心形成为同ー中心。因此,在腕部14c上不会产生朝向与Z轴成直角方向的倾斜,也不会产生朝向与Z轴成直角方向的残余应力。另外,后侧弹簧构件14B的腕部14c也不会产生朝向-Z轴的复原力。
接着,如图5所示,将外周部11a的内壁上安装有永久磁铁15的前侧箱体11以包围透镜支架13的方式,固定到后侧箱体12的外周壁12a的+Z侧。
其次,在将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载置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的+Z侧面上后,将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外侧保持部14b按压到位于与其在-Z侧隔开距离G的位置上的前侧箱体11的顶面部11c的+Z侧面上。
此时,由于仅仅使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载置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上而未被固定住,因此,在外侧保持部14b被按压到前侧箱体11的顶面部11c上时,外侧保持部14b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X轴方向或Y轴方向)偏移,腕部14c和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一起发生偏移。因此,腕部14c不会产生朝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的残余应力,也不会形成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相互偏心的状态。
其后,将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的+Z侧面上,而将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外侧保持部14b固定于前侧箱体11的顶面部11c的+Z侧面上。也就是说,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外侧保持部14b,以位于比与透镜支架13相连接的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更靠近透镜光轴(Z轴)方向后方的状态,连接到前侧箱体11上。
由此,前侧弹簧构件14A的腕部14c不会产生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残余应力,该腕部14c以向Z方向挠曲的状态与透镜支架13以及前侧箱体11相连接。
因此,在后侧弹簧构件14B和前侧弹簧构件14A两者的腕部14c,均不会产生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残余应力,并且能够向透镜支架13施加朝向-Z轴的弹压力。
当未对线圈16通电时,透镜支架13的后端部13d以透镜光轴朝向Z轴方向的状态与后侧箱体12的基底部12b相抵接。与此相对,当对线圈16通电时,线圈16产生的朝向+Z轴驱动力大于由前侧弹簧构件14A产生的朝向-Z轴弹压力,使透镜支架13从后侧箱体12的基底部12b离开而向+Z方向上浮。
此时,在前侧弹簧构件14A和后侧弹簧构件14B的腕部14c上不存在与Z轴成直角方向的残余应力,因此,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不会相互偏心,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也不会相互偏心。因此,即使透镜支架13上浮,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的中心也不会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X轴方向或Y轴方向)移动,且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的中心也不会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移动,从而使透镜支架13不会绕着与Z轴成直角的轴发生旋转而倾斜。
此外,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关于前侧弹簧构件14A,在将外侧保持部14b向-Z方向按压且将内侧保持部14a固定到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上后,再将外侧保持部14b固定到前侧箱体11的顶面部11c上,但是如果将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与腕部14c配置为同一平面来进行安装,也能够在将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到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上后,再将外侧保持部14b向Z方向按压且固定到前侧箱体11的顶面部11c上,这样,无论在哪种状态下,都能够减少在透镜支架13上浮时发生的倾斜现象。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本变形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弹簧构件14形成为使腕部14c向X轴方向或Y轴方向弯曲的形状。
透镜驱动装置10包括:四方框状的前侧箱体11;供前侧箱体11连接的四角板状的后侧箱体12;配设于前侧箱体11的内周侧,用于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13;以及由安装于透镜支架13的前侧弹簧构件14A和后侧弹簧构件14B构成的弹簧构件14。
永久磁铁15形成为四棱柱状,呈四边形状配置于前侧箱体11的内壁上。圆筒状的线圈16被配置为沿着径向与永久磁铁15的内侧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且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外周侧面上。并且,由线圈16和永久磁铁15构成用于将透镜支架13向光轴方向驱动的电磁驱动机构。透镜支架13在永久磁铁15的内侧可沿着Z方向进行移动。
后侧箱体12设置于透镜支架13的光轴方向后侧。后侧箱体12的中央呈圆形开口,其包括:沿着前侧箱体11设置的外周壁12a;以及位于透镜支架13后侧(-Z侧)的基底部12b。在后侧箱体12的外周壁12a的前端部上固定有前侧箱体11。另外,在外周壁12a上固定有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外侧保持部14b。
透镜支架13形成为圆筒形状,其内部能够收纳未图示的透镜。透镜支架13安装于前侧箱体11的内周侧,能够沿着光轴(Z轴)方向移动。
弹簧构件14为整体上呈环状的板簧,其将透镜支架13悬架支承为能够向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弹簧构件14包括:安装于透镜支架13侧的圆环状的内侧保持部14a;安装于后侧箱体12侧的四方框状的外侧保持部14b,其各边在中央部相互分离;以及多个腕部14c,其配置于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之间,且分别沿着圆周方向和直径方向蜿蜒延长。此外,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外侧保持部14b也可形成为各边不相互分离而呈闭合四方框状的形状。
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的+Z侧面上,其外侧保持部14b固定于前侧箱体11的前端部11d上。另外,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b的-Z侧面上,其外侧保持部14b固定于后侧箱体12的外周壁12a的+Z侧面上。
本变形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装配步骤与图2所示的情况相同,将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到安装有线圈16透镜支架13的-Z侧连接端13b上。接着,在将透镜支架13的中心定位至与后侧箱体12的中心一致后,使连接有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的透镜支架13与基底部12b的前侧抵接。然后,将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外侧保持部14b以与内侧保持部14a在Z方向上高度相同的方式,按压固定到外周壁12a的+Z侧面上。
在该状态下,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外侧保持部14b与腕部14c相互共面,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两者的中心形成为同ー中心。因此,在腕部14c上不会产生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的倾斜,也不会产生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的残余应力。另外,后侧弹簧构件14B的腕部14c不会产生朝向-Z轴的复原力。
将内壁上安装有永久磁铁15的前侧箱体11以包围透镜支架13的方式,固定于后侧箱体12的外周壁12a的+Z侧上。在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的+Z侧面上,载置有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并且,将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外侧保持部14b向-Z侧按压,将其以偏置的状态按压到前侧箱体11的前端部11d上。
此时,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并没有被固定在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上,因此,当将外侧保持部14b按压到前侧箱体11的顶面部11c上时,外侧保持部14b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X轴方向或Y轴方向)发生偏移,腕部14c和内侧保持部14a也与外侧保持部14b一起发生偏移。因此,在腕部14c上不会产生朝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的残余应力,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不会形成相互偏心的状态。
其后,将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到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的+Z侧面上,并将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外侧保持部14b固定到前侧箱体11的前端部11d上。也就是说,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外侧保持部14b以位于比连接至透镜支架13的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更靠透镜的光轴(Z轴)方向后方的状态,连接到前侧箱体11上。
由此,在腕部14c上不会产生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残余应力,前侧弹簧构件14A以向Z方向挠曲的状态分别与透镜支架13和前侧箱体11相连接。
因此,在后侧弹簧构件14B和前侧弹簧构件14A两者的腕部14c,不会产生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的残余应力,能够对透镜支架13施加朝向-Z轴的作用力。
并且,当不对线圈16通电时,在透镜光轴朝向Z轴方向的状态下,透镜支架13的后端部13d与后侧箱体12的基底部12b相抵接。与此相对,当对线圈16通电时,线圈16产生的朝向+Z轴驱动力大于前侧弹簧构件14A所产生的朝向-Z轴的弹压力,使透镜支架13离开后侧箱体12的基底部12b而向+Z方向上浮。
此时,在前侧弹簧构件14A和后侧弹簧构件14B的腕部14c上,不存在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的残余应力,因此,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不会相互偏心,而且,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也不会相互偏心。这样,即使透镜支架13上浮,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的中心也不会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X轴方向或Y轴方向)移动,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的中心也不会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移动,因此,透镜支架13不会绕着与Z轴成直角的轴发生旋转而倾斜。
因此,即使是使用了腕部14c分别沿着圆周方向和直径方向蜿蜒延长的弹簧构件14的透镜驱动装置10,也能够防止透镜支架13在上浮时绕着与Z轴成直角的轴发生旋转。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表示用于构成透镜驱动装置10中的弹簧构件14的前侧弹簧构件14A的俯视图。另外,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装配工序的剖视模式图。
透镜驱动装置10包括:四方框状的前侧箱体11;供前侧箱体11连接的四方板状的后侧箱体12;配设于前侧箱体11内周侧以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13;以及由分别安装于透镜支架13上的前侧弹簧构件14A和后侧弹簧构件14B构成的弹簧构件14。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书中,将未图示的透镜的光轴方向作为Z(Z轴)方向,且将被摄体侧作为光轴(Z轴)方向前侧(+Z侧)。前侧弹簧构件14A配置于透镜支架13的光轴方向前侧(+Z侧),而后侧弹簧构件14B配置于光轴方向后侧(-Z侧)。
前侧箱体11设置于透镜支架13的外周侧。在前侧箱体11的+Z侧分别设置有:与Z轴成直角而形成于角部的前端部11d;以及从前端部11d至各边框中央在-Z方向上倾斜的倾斜部11s。永久磁铁15形成为四角柱状,且呈四边形状配置于前侧箱体11的内壁上。圆筒状的线圈16被配置为沿着径向与永久磁铁15的内侧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且线圈16被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外周侧面上。并且,由线圈16和永久磁铁15构成用于将透镜支架13向光轴方向驱动的电磁驱动机构。透镜支架13能够在永久磁铁15的内侧沿着Z方向移动。
后侧箱体12设置于透镜支架13的光轴方向后侧。后侧箱体12的中央部呈圆形开口,其包括:沿着前侧箱体11设置的外周壁12a;以及位于透镜支架13后侧(-Z侧)的基底部12b。在后侧箱体12的外周壁12a的前端部上固定有前侧箱体11。另外,在外周壁12a上固定有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外侧保持部14b。
透镜支架13呈圆筒形状,其内部能够收纳未图示的透镜。将透镜支架13安装为能够在前侧箱体11的内周侧沿着光轴(Z轴)方向移动。
弹簧构件14为整体上呈环状的板簧,用于将透镜支架13悬架支承为使其能够向透镜光轴方向移动。前侧弹簧构件14A包括:安装于透镜支架13侧的圆环状的内侧保持部14a;四方框状的外侧保持部14b,其各边在中央部相互分离,且其安装于后侧箱体12侧;以及多个腕部14c,其配置于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之间,分别沿着圆周方向和直径方向蜿蜒延长。
后侧弹簧构件14B包括:安装于透镜支架13侧且分割成两个圆弧状的内侧保持部14a;各边在中央部相互分离,安装于后侧箱体12侧的四方框状的外侧保持部14b;以及多个腕部14c,其配置于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之间,分别沿着圆周方向和直径方向蜿蜒延长。此外,也能够使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形成为圆环状而非圆弧状。另外,也能够使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外侧保持部14b的各边不相互分离,而形成为闭合的四方框状。
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的+Z侧面上,其外侧保持部14b固定于前侧箱体11的倾斜部11s上。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b的-Z侧面上,其外侧保持部14b固定于后侧箱体12的外周壁12a的+Z侧面上。
以下,参照图10、图11、图12和图13,对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装配步骤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将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到供线圈16安装的透镜支架13的-Z侧连接端13b上。接着,如图11所示,在使透镜支架13中心定位至与后侧箱体12中心相互一致后,使供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连接的透镜支架13与基底部12b的前侧相抵接。并且,以使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外侧保持部14b和内侧保持部14a各自在Z方向的高度相同的方式,将外侧保持部14b按压固定到后侧箱体12的外周壁12a的+Z侧面上。
在该状态下,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外侧保持部14b与腕部14c相互形成为同一平面,内侧保持部14a和外侧保持部14b两者的中心形成为同一中心。因此,在腕部14c上不会产生朝向与Z轴成直角方向的倾斜,也不会有朝向与Z轴成直角方向的残余应力。另外,后侧弹簧构件14B的腕部14c不会产生朝向-Z轴的复原力。
接着,如图12所示,将内壁上安装有永久磁铁15的前侧箱体11以包围透镜支架13的方式,固定到后侧箱体12的外周壁12a的+Z侧。接着,将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载置到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的+Z侧面上。
此时,前侧箱体11的前端部11d在Z方向的高度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的高度相同,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外侧保持部14b不会向-Z方向下垂而能够以平坦的状态配置。并且,如图12、图13所示,在将内侧保持部14a固定到连接端13c上之前,将外侧保持部14b按压到向-Z方向倾斜角度K的前侧箱体11的倾斜部11s上。也就是说,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外侧保持部14b以和与光轴成直角的平面不平行的状态与前侧箱体11的倾斜部11s与相连接。
此时,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并未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上,由此,在将外侧保持部14b按压到前侧箱体11的前端部11d上时,外侧保持部14b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X轴方向或Y轴方向)发生偏移,腕部14c和内侧保持部14a也会与外侧保持部14b一起发生偏移。因此,在腕部14c不会有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的残余应力,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不会处于相互偏心的状态。另外,将前侧弹簧构件14A固定于前侧箱体11上之前,前侧弹簧构件14A能够以平坦的状态配置,外侧保持部14b也不会因下垂而发生偏心。
其后,将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的+Z侧面上,而将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外侧保持部14b固定于前侧箱体11的倾斜部11s上。也就是说,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外侧保持部14b以比与透镜支架13相连接的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更向透镜的光轴(Z轴)方向后方倾斜的状态,连接到前侧箱体11上。
由此,在前侧弹簧构件14A的腕部14c不会产生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残余应力,而前侧弹簧构件14A以向-Z方向挠曲的状态分别与透镜支架13和前侧箱体11相连接。其结果为,在后侧弹簧构件14B和前侧弹簧构件14A两者的腕部14c上均不会产生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的残余应力,因而能够向透镜支架13施加朝向-Z轴的作用力。
当未对线圈16通电时,在使透镜光轴朝向Z轴方向的状态下,透镜支架13的后端部13d与后侧箱体12的基底部12b相抵接。与此相对,当对线圈16通电时,线圈16产生的朝向+Z轴驱动力大于前侧弹簧构件14A所产生的朝向-Z轴弹压力,使透镜支架13离开后侧箱体12的基底部12b且向+Z方向上浮。
此时,在前侧弹簧构件14A和后侧弹簧构件14B的腕部14c上,不存在与Z轴成直角方向的残余应力,因此,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不会相互偏心,且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也不会相互偏心。由此,即使透镜支架13发生上浮,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的中心也不会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移动,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的中心也不会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发生移动,因此,透镜支架13不会绕着与Z轴成直角的轴发生旋转而倾斜。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本变形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弹簧构件14形成为腕部14c向圆周方向延长的形状。
透镜驱动装置10包括:圆筒形状的前侧箱体11;供前侧箱体11连接的后侧箱体12;配设于前侧箱体11的内周侧,用于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13;由分别安装于透镜支架13上的前侧弹簧构件14A和后侧弹簧构件14B构成的弹簧构件14。
前侧箱体11由软磁性体构成,其设置于透镜支架13的外周侧,以作为磁性外架来发挥作用。前侧箱体11具有大致L字形状的截面,其由外周部11a以及在外周部11a的+Z侧向内径方向弯曲的顶面部11c构成。在顶面部11c上设置有沿着圆周方向向-Z方向倾斜的倾斜部11s。
永久磁铁15形成为圆弧柱状,其呈圆筒状配置于前侧箱体11的外周部11a的内壁上。圆筒状的线圈16被配置为在永久磁铁15的内侧以径向相隔对置,且被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外周侧面上。并且,由线圈16和永久磁铁15构成用于将透镜支架13向光轴方向驱动的电磁驱动机构。透镜支架13在永久磁铁15的内周侧能够沿着Z方向进行移动。
后侧箱体12设置于透镜支架13的光轴方向后侧。后侧箱体12的中央部呈圆形开口,其包括:沿着前侧箱体11的外周部11a设置的外周壁12a;以及位于透镜支架13后侧(-Z侧)的基底部12b。在后侧箱体12的外周壁12a的前端部上固定有前侧箱体11。另外,在外周壁12a上固定有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外侧保持部14b。
透镜支架13形成为圆筒形状,其内部能够收纳未图示的透镜。将透镜支架13安装为能够在前侧箱体11的内周侧沿着光轴(Z轴)方向移动。
弹簧构件14为整体上呈环状的板簧,其用于将透镜支架13悬架支承为能够向透镜光轴方向移动。弹簧构件14包括:分离为两个分别安装于透镜支架13侧的圆弧状内侧保持部14a;分离为四个分别安装于后侧箱体12侧的圆弧状外侧保持部14b;以及配置于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之间且向圆周方向延长的多个腕部14c。并且,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外侧保持部14b被分割独立于每个腕部14c上。此外,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外侧保持部14b需要分割为四个,但内侧保持部14a也能够形成为连续的环状。另外,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也可形成为连续的环状,且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外侧保持部14b也可形成为连续的环状。
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的+Z侧面上,其外侧保持部14b固定于前侧箱体11的倾斜部11s上。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b的-Z侧面上,其外侧保持部14b固定于后侧箱体12的外周壁12a的+Z侧面上。
本变形例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装配步骤为,将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到安装线圈16的透镜支架13的-Z侧连接端13b上。并且,在将透镜支架13定位至和后侧箱体12各自的中心一致后,再使由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连接的透镜支架13与基底部12b的前侧相抵接。将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外侧保持部14b以使其与内侧保持部14a在Z方向上形成为相同高度的方式,按压固定到外周壁12a的+Z侧面上。
在该状态下,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外侧保持部14b与腕部14c形成为同一平面,且该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各自的中心为同ー中心。因此,在腕部14c上不会产生朝向与Z轴成直角方向的倾斜,也不会有朝向与Z轴成直角方向的残余应力。另外,在后侧弹簧构件14B的腕部14c不会产生朝向-Z轴的复原力。
接着,将外周部11a内壁上安装有永久磁铁15的前侧箱体11以包围透镜支架13的方式,固定到后侧箱体12的外周壁12a的+Z侧上。在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的+Z侧面上,载置有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
此时,前侧箱体11的顶面部11c Z方向的高度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的高度相同,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外侧保持部14b不会向Z方向下垂而能够以平坦的状态配置。
并且,在将内侧保持部14a固定到连接端13c上之前,将外侧保持部14b按压到向-Z方向倾斜的前侧箱体11的倾斜部11s上。
由此,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并未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上,由此,在将外侧保持部14b按压到前侧箱体11的倾斜部11s上时,外侧保持部14b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X轴方向或Y轴方向)发生偏移,而腕部14c和内侧保持部14a也与外侧保持部14b一起发生偏移。因此,在腕部14c上不会有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的残余应力,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不会处于相互偏心的状态。另外,能够将固定于前侧箱体11上之前的前侧弹簧构件14A以平坦的状态配置,由此,外侧保持部14b也不会因下垂而发生偏心。
其后,将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固定于透镜支架13的+Z侧的连接端13c的+Z侧面上,而将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外侧保持部14b固定于前侧箱体11的倾斜部11s上。也就是说,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外侧保持部14b以比与透镜支架13相连接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更向透镜的光轴(Z轴)方向后方倾斜的状态,连接到前侧箱体11上。
由此,在腕部14c不会与产生向Z轴成直角的方向(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残余应力的情况下,前侧弹簧构件14A以向-Z方向挠曲的状态分别与透镜支架13和前侧箱体11相连接。
因此,在后侧弹簧构件14B和前侧弹簧构件14A两者的腕部14c上,均不会产生朝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的残余应力,从而能够向透镜支架13施加朝向-Z轴的作用力。
当未对线圈16通电时,透镜支架13的后端部13d以透镜光轴朝向Z轴方向的状态,与后侧箱体12的基底部12b相抵接。与此相对,当对线圈16通电时,线圈16产生的朝向+Z轴驱动力大于前侧弹簧构件14A所产生的朝向-Z轴弹压力,使透镜支架13离开后侧箱体12的基底部12b且向+Z方向上浮。
此时,在前侧弹簧构件14A和后侧弹簧构件14B的腕部14c上,不存在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的残余应力,由此,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不会发生相互偏心,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与外侧保持部14b也不会发生相互偏心。因此,即使透镜支架13上浮,前侧弹簧构件14A的内侧保持部14a的中心也不会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X轴方向或Y轴方向)发生移动,且后侧弹簧构件14B的内侧保持部14a的中心也不会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发生移动,故透镜支架13不会绕着与Z轴成直角的轴发生旋转而倾斜。
因此,即使是使用了腕部14c沿圆周方向延长的弹簧构件14的透镜驱动装置10,也能够防止透镜支架13上浮时绕着与Z轴成直角的轴发生旋转。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所述的范围内。能够对所述实施方式施加多种变更或改良,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也是显而易见。施加了变更或改良的实施方式也可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内,这从权利要求书中可明确得知。

Claims (2)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内侧保持有以被摄体侧作为光轴方向前侧的透镜的透镜支架;
设置于所述透镜支架外侧的箱体;
板状的弹簧构件,其用于将所述透镜支架与所述箱体连接起来,并将所述透镜支架悬架支承为能够向透镜光轴方向移动;以及
用于将所述透镜支架向光轴方向驱动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构件包括用于在所述透镜支架光轴方向前侧支承所述透镜支架的前侧弹簧构件以及用于在所述透镜支架光轴方向后侧支承所述透镜支架的后侧弹簧构件;
所述前侧弹簧构件和后侧弹簧构件分别包括:腕部;设置于所述腕部内侧且与所述透镜支架相连接的内侧保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腕部外侧且与所述箱体相连接的外侧保持部;
所述腕部的一个端部与所述内侧保持部相连结,另一个端部与所述外侧保持部相连结;
所述后侧弹簧构件的外侧保持部以与连接于所述透镜支架的所述内侧保持部形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与所述箱体相连接;
所述前侧弹簧构件的所述外侧保持部以比连接于所述透镜支架的所述内侧保持部位于更靠光轴方向后方的状态与所述箱体相连接,所述透镜支架受到朝向所述光轴方向后方的作用力。
2.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内侧保持有以被摄体侧作为光轴方向前侧的透镜的透镜支架;
设置于所述透镜支架外侧的箱体;
板状的弹簧构件,其用于将所述透镜支架与所述箱体连接起来,并将所述透镜支架悬架支承为能够向透镜光轴方向移动;以及
用于将所述透镜支架向光轴方向驱动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构件包括用于在所述透镜支架光轴方向前侧支承所述透镜支架的前侧弹簧构件以及用于在所述透镜支架光轴方向后侧支承所述透镜支架的后侧弹簧构件;
所述前侧弹簧构件和后侧弹簧构件分别包括:多个腕部;设置于所述多个腕部内侧且与所述透镜支架相连接的内侧保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多个腕部外侧且与所述箱体相连接的外侧保持部;
所述多个腕部的一个端部与所述内侧保持部相连结,另一个端部与所述外侧保持部相连结;
所述后侧弹簧构件的所述外侧保持部以与连接于所述透镜支架的所述内侧保持部形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与所述箱体相连接;
所述前侧弹簧构件的所述外侧保持部设置于每个腕部上,且以和与光轴成直角的平面不平行的状态与所述箱体相连接,由此,所述透镜支架受到朝向所述光轴方向后方的作用力。
CN201510028515.7A 2014-01-31 2015-01-21 透镜驱动装置 Active CN1045702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7543A JP2015143802A (ja) 2014-01-31 2014-01-31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4-017543 2014-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0268A CN104570268A (zh) 2015-04-29
CN104570268B true CN104570268B (zh) 2017-01-18

Family

ID=5308676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8515.7A Active CN104570268B (zh) 2014-01-31 2015-01-21 透镜驱动装置
CN201520038626.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31122U (zh) 2014-01-31 2015-01-21 透镜驱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38626.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31122U (zh) 2014-01-31 2015-01-21 透镜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19872A1 (zh)
JP (1) JP2015143802A (zh)
CN (2) CN1045702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43802A (ja) * 2014-01-31 2015-08-06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8072957B (zh) * 2016-11-14 2022-05-24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驱动机构
US10754123B2 (en) 2018-12-31 2020-08-25 Datalogic Usa, Inc. Flex member actu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66286A (ja) * 2008-09-08 2010-03-25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1750708A (zh) * 2008-12-12 2010-06-2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JP5846346B2 (ja) * 2009-08-21 2016-01-2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US20120105986A1 (en) * 2010-11-01 2012-05-03 Fu-Yuan Wu Housing structure for miniature lens focus module
JP2013190556A (ja) * 2012-03-13 2013-09-26 Alps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3312232B (zh) * 2012-03-13 2018-02-02 赛恩倍吉科技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磁浮马达
JP2015143802A (ja) * 2014-01-31 2015-08-06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19872A1 (en) 2015-08-06
JP2015143802A (ja) 2015-08-06
CN204331122U (zh) 2015-05-13
CN104570268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37668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4570268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1526662B (zh) 板簧的制造方法
JP4677533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04086646U (zh) 致动器单元
CN101526663A (zh) 板簧及透镜驱动装置
CN101520539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4199167B (zh) 透镜驱动装置
JP2020204645A5 (zh)
CN104166293B (zh) 可动体的支承机构
JP2009251474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2008116622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4714845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S62141646A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8026619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5573015A (zh) 一种防抖动自动对焦装置
CN103018873B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以及附有相机的移动终端
CN204131361U (zh) 一种通过平移运动实现光学防抖的音圈马达
CN102043219B (zh) 互卡式镜片组及具有该镜片组的镜头模组
CN105846611A (zh) 线性致动器的制造方法以及线性致动器
CN104570263A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4330865B (zh) 透镜驱动装置
JP2012523020A5 (zh)
CN203224661U (zh) 透镜线性驱动器
CN208432777U (zh) 镜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0

Address after: 516083 Xiangshuihe Industrial Park, Dayaw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izhou Sazhid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83 Xiangshui River Industrial Park, Longshan Jiu Road, Daya Ba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DAYA BAY EVER BRIGHT ELECTRONICS & INDUST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JSS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DAYA BAY JSS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