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41084A - 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41084A
CN104541084A CN201380041670.1A CN201380041670A CN104541084A CN 104541084 A CN104541084 A CN 104541084A CN 201380041670 A CN201380041670 A CN 201380041670A CN 104541084 A CN104541084 A CN 104541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pressure
room
free
dam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16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寺冈崇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yab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yab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yaba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41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10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8Stroke limiting stops, e.g. arranged on the piston rod outside the cylinder
    • F16F9/585Stroke limiting stops, e.g. arranged on the piston rod outside the cylinder within the cylinder, in contact with working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6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F16F9/18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0Special means providing automatic damping adjustment, i.e. self-adjustment of damping by particular sliding movements of a valve element, other than flexions or displacement of valve discs; Special means providing self-adjustment of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F16F9/512Means responsive to load action, i.e. static load on the damper or dynamic fluid pressure changes in the damper, e.g. due to changes in velocity
    • F16F9/5126Piston, or piston-like val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缓冲装置,其具备:缸体;活塞;活塞杆;阻尼通路,其将所述伸侧室和所述压侧室之间相连通,该缓冲装置还包括:压力室,其由设于所述活塞杆的比所述活塞靠所述伸侧室侧的位置的筒状的罩和闭塞所述罩的开口部的活塞架形成,所述活塞安装于所述活塞架;自由活塞,其滑动自如地插入到所述罩内并且将所述压力室划分为经由伸侧流路与所述伸侧室相连通的伸侧压力室和经由压侧流路与所述压侧室相连通的压侧压力室;弹簧元件,其产生抑制所述自由活塞相对于所述压力室的位移的作用力。

Description

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JP2008-215459A以及日本JP2008-215460A公开有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包括:缸体;活塞,其滑动自如地插入到缸体内并且将缸体内划分为上室和下室;第一流路,其设于活塞并且将上室和下室相连通;第二流路,其自活塞杆的前端向侧部开通并且将上室和下室相连通;罩(housing),其具备接通于第二流路的途中的压力室并且安装于活塞杆的前端;自由活塞,其滑动自如地插入到压力室内并且将压力室划分为一个室和另一个室;螺旋弹簧,其对自由活塞施力。压力室内的一个室经由第二流路与下室内连通,压力室内的另一个室经由第二流路与上室连通。
由于压力室被自由活塞划分为一个室和另一个室,因此,上室和下室是经由第二流路连通而并非是直接连通。但是,由于若自由活塞移动,则一个室和另一个室之间的容积比发生变化,因此,与自由活塞的移动量对应地压力室内的液体出入于上室以及下室。由此,表观上,缓冲装置构成为上室和下室经由第二流路连通。
在此,将缓冲装置伸缩时的上室和下室之间的差压作为P,将自上室流出的液体的流量作为Q,将差压P和通过第一流路的液体的流量Q1之间的关系系数作为C1,将压力室的另一个室内的压力作为P1,将差压P和压力P1之间的差和自上室流入压力室的另一个室内的液体的流量Q2之间的关系系数作为C2,将压力室的一个室内的压力作为P2,将压力P2和自一个室向下室内流出的液体的流量Q2之间的关系系数作为C3,将自由活塞的作为受压面积的截面积作为A,将自由活塞的相对于压力室的位移作为X,将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作为K,若求差压P相对于流量Q的传递函数函数,则得到数学式(1)。此外,在数学式(1)中,s表示拉普拉斯算子。
数学式1
G ( s ) = P ( s ) Q ( s ) = C 1 { 1 + A 2 ( C 2 + C 3 ) s / K } 1 + A 2 ( C 1 + C 2 + C 3 ) s / K . . . ( 1 )
而且,将jω代入到数学式(1)所示的传递函数中的拉普拉斯算子s,若求频率传递函数G(jω)的绝对值,则得到数学式(2)。
数学式2
| G ( jω ) | = C 1 [ K 4 + K 2 A 4 { 2 ( C 2 + C 3 ) ( C 1 + C 2 + C 3 ) + C 1 2 } ω 2 + A 8 ( C 2 + C 3 ) 2 ( C 1 + C 2 + C 3 ) 2 ω 4 ] 1 2 K 2 + A 4 ( C 1 + C 2 + C 3 ) 2 ω 2 . . . ( 2 )
如自所述各数学式所能够理解的那样,缓冲装置的差压P相对于流量Q的传递函数具有如下的频率特性,即具有Fa=K/{2·π·A2·(C1+C2+C3)}和Fb=K/{2·π·A2·(C2+C3)}这两个拐点频率。在频率F是在F<Fa的区域的情况下,传递增益约为C1。在频率F是在Fa≤F≤Fb的区域的情况下,传递增益自C1递减至C1·(C2+C3)/(C1+C2+C3)。在频率F是在F>Fb的区域的情况下,传递增益是恒定的。即,差压P相对于流量Q的传递函数具有在低频率区域传递增益变大、在高频率区域传递增益变小的这样的频率特性。
由此,缓冲装置能够相对于低频率的振动输入产生较大的阻尼力,相对于高频率的振动输入产生较小的阻尼力。因此,在车辆转弯过程中等的输入振动频率较低的状况下,能够产生较高的阻尼力,在车辆行驶于凹凸路面的那样的输入振动频率较高的状况下,能够产生较低的阻尼力从而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度。
发明内容
在所述缓冲装置中,由于将收纳有自由活塞的罩用作螺纹连结于活塞杆的前端、并且将活塞、叶片阀等固定于活塞杆的顶端的活塞螺母,因此,自活塞到罩的全长变长。
由此,与没有罩的缓冲器相比较,与设置罩相对应地使得行程长度变短。因而,由于若要确保行程长度则缓冲装置的全长变长,导致对车辆的搭载性变差,若要确保对车辆的搭载性则行程长度变得不足,因此,难以同时实现行程长度和对车辆的搭载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确保行程长度和对车辆的搭载性的缓冲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缓冲装置,其具备:缸体;活塞,其滑动自如地插入到缸体内并且将缸体内划分为伸侧室和压侧室;活塞杆,其滑动自如地穿插至缸体内并且连结于活塞;阻尼通路,其将伸侧室和压侧室之间相连通,该缓冲装置还包括:压力室,其由设于活塞杆的比活塞靠伸侧室侧的位置的筒状的罩和并且闭塞罩的开口部的活塞架形成,活塞安装于该活塞架;自由活塞,其滑动自如地插入到罩内并且将压力室划分为经由伸侧流路与伸侧室相连通的伸侧压力室和经由压侧流路与压侧室相连通的压侧压力室;弹簧元件,其产生抑制自由活塞相对于压力室的位移的作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装置的与振动频率对应的阻尼特性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装置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缓冲装置的纵剖视图。
缓冲装置D包括:缸体1;活塞2,其滑动自如地插入到缸体1内并且将缸体1内划分为伸侧室R1和压侧室R2;活塞杆4,其滑动自如地穿插至缸体1内并且连结于活塞2;阻尼通路3a、3b,其将伸侧室R1和压侧室R2之间相连通;压力室R3;自由活塞9,其滑动自如地插入到压力室R3内并且将压力室R3划分为经由伸侧流路5与伸侧室R1连通的伸侧压力室7和经由压侧流路6与压侧室R2连通的压侧压力室8;弹簧元件10,其产生抑制自由活塞9相对于压力室R3位移的作用力。
缓冲装置D安装在车辆的车身和车轴之间并且产生阻尼力来抑制车身的振动。此外,伸侧室R1是在车身和车轴相互远离而缓冲装置D伸长动作时被压缩的室,压侧室R2是车身和车轴相互接近而缓冲装置D收缩动作时被压缩的室。
在缸体1的上端安装有环状的帽构件11,缸体1的下端被盖12闭塞。活塞杆4被帽构件11滑动自如地支承,活塞杆4的上端向缸体1外突出。换言之,缓冲装置D是单杆型的缓冲装置。
在伸侧室R1、压侧室R2以及压力室R3内充满有工作油等的液体。在缸体1内的下方设有滑动隔壁13,该滑动隔壁13与缸体1的内周滑动接触而在压侧室R2的下方划分出气体室G。缓冲装置D是利用气体室G的膨胀收缩来补偿进出于缸体1内的活塞杆4的体积的单筒型的缓冲装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气体室G补偿进出于缸体1的活塞杆4的体积,但是,也可以在缸体1外设有贮存器。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覆盖缸体1的外周的外筒并且在缸体1与外筒之间形成贮存器来形成多筒型缓冲装置,也可以相对于缸体1独立地设置箱并且将该箱用作贮存器。另外,在利用贮存器进行体积补偿的情况下,也可以设有:分隔构件,其为了在缓冲装置D的收缩动作时提高压侧室R2的压力而将压侧室R2和贮存器之间隔开;基座阀,其设于分隔构件并且对液体自压侧室R2向贮存器的流动施加阻力。
填充于作为工作室的伸侧室R1、压侧室R2以及压力室R3内的液体不限于工作油,也可以是例如水、水溶液等的液体。另外,缓冲装置D也可以不是单杆型而是两杆型。
活塞2经由形成压力室R3的罩14以及活塞架15连结于移动自如地穿插至缸体1内的活塞杆4的图1中的下端。活塞2与缸体1的内周滑动接触并且将缸体1内划分为伸侧室R1和压侧室R2。
活塞杆4插入到安装于缸体1的图1中的上端部的帽构件11内,并且活塞杆4的上部向外方突出。活塞杆4和缸体1之间利用层叠于帽构件11的环状的密封构件50来密封,缸体1内保持为液体密封状态。伴随着缓冲装置D的伸缩而进出于缸体1内的活塞杆4的体积利用由于气体室G内的气体的体积膨胀或者收缩所带来的滑动隔壁13在图1中的上下方向移动来得以补偿。
活塞杆4具有活塞杆主体16和配置于活塞杆主体16的图1中的下端的筒状且大直径的罩14。在罩14的图1中的下端的开口部嵌合有用于保持活塞2的活塞架15。活塞架15通过使罩14的下端开口端向内侧弯曲压紧而固定于罩14的开口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罩14与形成于活塞杆4的前端并且与活塞杆4是一体的,但是也可以通过将罩14和活塞杆4各自形成为独立的构件并将罩14组装于活塞杆4来形成一体化。
罩14具有:凸缘部14a,其设于活塞杆主体16的下端;筒部14b,其自凸缘部14a垂下;台阶部14c,其使筒部14b的上方侧的内径形成为小直径;通孔14d,其自筒部14b的外周到达筒部14b的内周中的台阶部14c的内周部分并在该台阶部14c的内周部分开口而使伸侧室R1和压力室R3相连通;透孔14e,其自筒部14b的外周到达筒部14b的内周中的在比台阶部14c靠下方侧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开口而使伸侧室R1和压力室R3相连通。在作为罩14的凸缘部14a的上端的罩14的肩层叠有环状的伸长极限止挡件22,该伸长极限止挡件22安装于活塞杆16的外周并且由弹性体构成。
活塞架15具有:圆盘部15a;轴部15b,其在圆盘部15a的下端下垂;筒状的筒套15c,其自圆盘部15a的外周立起并且嵌合于罩14的筒部14b的图1中的下端;压侧流路6,其在轴部15b的顶端向压力室R3开口。活塞架15通过将圆盘部15a嵌合于罩14的筒部14b的下端内周并且使筒部14b的下端向内周弯曲压紧而固定于罩14。若活塞架15固定于罩14,则在罩14内形成有自伸侧室R1划分出的压力室R3。
压力室R3被滑动自如地插入到罩14内的自由活塞9划分为伸侧压力室7和压侧压力室8。自由活塞9是有底筒状并且以底部9a朝向图1中的下方的方式被滑动自如地插入到罩14内。自由活塞9的筒部9b的外周与罩14的筒部14b的内周滑动接触。
由于自由活塞9以底部9a朝向图1中的下方的方式被收纳在罩14内,因此,即使在伸侧压力室7内产生气泡或者在组装缓冲装置D时气泡残留在伸侧压力室7内,也能够防止气泡滞留在自由活塞9内而不能将气泡向外部排出的情况。由此,缓冲装置D的阻尼力的特性稳定。此外,也能够以底部9a朝向图1中的上方侧的方式将自由活塞9收纳在罩14内。
自由活塞9具有:环状槽9c,其设于筒部9b的外周;孔9d,其自自由活塞9的筒部9b的内周通向环状槽9c;环状的密封件安装槽9e,其设于筒部9b的比环状槽9c靠图1中的下方侧的位置。在密封件安装槽9e安装有密封环17,该密封环17与罩14的筒部14b的内周滑动接触而密封自由活塞9和罩14之间。
在压力室R3设有弹簧元件10,该弹簧元件10对自由活塞9作用抑制位移的作用力。弹簧元件10包括:伸侧螺旋弹簧18,其在伸侧压力室7内安装于凸缘部14a与自由活塞9的底部9a之间;压侧螺旋弹簧19,其在压侧压力室8内安装于活塞架15的圆盘部15a与自由活塞9的底部9a之间。自由活塞9被弹簧元件10自上下侧夹持,从而使自由活塞9定位于压力室3内的预定的中立位置且被弹性支承,该弹簧元件10由伸侧螺旋弹簧18以及压侧螺旋弹簧19构成。
此外,中立位置并不是指压力室R3的轴向中央,而是指自由活塞9被弹簧元件10定位的位置。另外,弹簧元件10只要是能够弹性支承自由活塞9的结构,也可以是螺旋弹簧以外的构件,例如碟形弹簧。另外,也可以使用一端连结于自由活塞9的单一的弹性体来构成弹簧元件10。
在自由活塞9位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环状槽9c与设于罩14的筒部14b的透孔14e相对。由此,伸侧室R1和伸侧压力室7经由通孔14d相连通,并且经由透孔14e、环状槽9c以及孔9d相连通。在自由活塞9位移至冲程末端的情况下,即,若自由活塞9位移直至自由活塞9的筒部9b的图1中的上端抵接于设于罩14的内周的台阶部14c、或者自由活塞9的底部9a的图1中的下端抵接于活塞架15的筒套15c的上端,则透孔14e完全被自由活塞9的外周闭塞。
换言之,伸侧流路5由通孔14d、透孔14e、环状槽9c以及孔9d构成。构成伸侧流路5的一部分的通孔14d形成与自由活塞9相对于罩14的位移相对应地改变流路面积的阻尼孔流路。通孔14d设定为能够对通过的液体流施加阻力的流路面积,作为固定阻尼孔而发挥作用。
在自由活塞9位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作为阻尼孔流路的透孔14e的开口端全部与环状槽9c相对。在自由活塞9自中立位置位移且位移量到达了预定的位移量时,透孔14e的开口端开始与自由活塞9的外周相对。接着,与自由活塞9的位移相对应地,透孔14e的流路面积逐渐减少,伸侧流路5中的流路阻力逐渐增加。若自由活塞9到达冲程末端,则透孔14e完全被自由活塞9的外周闭塞,并且伸侧流路5中的流路阻力变成最大。在该情况下,伸侧压力室7仅通过通孔14d与伸侧室R1相连通。
此外,代替透孔14e、环状槽9c以及孔9d,也可以设有连通自由活塞9的筒部9b的内外的透孔、形成于罩14的内周的环状槽、以及将该环状槽与伸侧室R1连通的孔。在该情况下,若自由活塞9位移至冲程末端,则作为设于自由活塞9的阻尼孔流路而发挥作用的透孔被罩14的筒部14b闭塞。
在将自由活塞9插入到罩14内的情况下,自由活塞9自筒部9b侧插入到罩14。由于密封环17未跨越设于罩14的透孔14e,因此,即使自由活塞9在罩14内进行冲程,密封环17也不干涉透孔14e。即,由于密封环17在自由活塞9中的安装位置设于在将自由活塞9插入罩14内时不跨越透孔14e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密封环17干涉且损伤透孔14e,能够发挥良好的密封性。此外,在设于活塞架15的压侧流路6未设有形成阻力的节流孔、阀,但是也可以设有节流孔、阀。
在自由活塞9最大程度压缩伸侧压力室7的情况下,由于自由活塞9被罩14的台阶部14c限制移动,因此,不存在通孔14d被自由活塞9闭塞而伸侧流路5被遮断的情况。此外,也可以形成为省略台阶部14c,若自由活塞9到达图1中的上方侧的冲程末端,则通孔14d被自由活塞9闭塞。在该情况下,由于若自由活塞9到达冲程末端,则伸侧流路5完全被遮断并且伸侧压力室7被闭塞,因此,在液压锁的作用下防止自由活塞9与罩14之间的碰撞,能够防止产生碰撞音。
活塞2形成为环状,安装于设于活塞架15的轴部15b的外周。在活塞2设有将伸侧室R1和压侧室R2相连通的阻尼通路3a、3b。阻尼通路3a的图1中的上端被层叠于活塞2的图1中的上方的作为阻尼力产生元件的层叠叶片阀V1闭塞。阻尼通路3b的图1中的下端被层叠于活塞2的图1中的下方的作为阻尼力产生元件的层叠叶片阀V2闭塞。
层叠叶片阀V1、V2形成为环状,在该层叠叶片阀V1、V2的内周侧插入有轴部15b。层叠叶片阀V1、V2与限制层叠叶片阀V1的挠曲量的环状的阀止挡件20一起层叠于活塞2。
层叠叶片阀V1在缓冲装置D的收缩动作时由于压侧室R2和伸侧室R1之间的差压而挠曲并且开阀,从而开放阻尼通路3a并且对液体自压侧室R2向伸侧室R1的流动施加阻力,并且在缓冲装置D伸长动作时闭塞阻尼通路3a。层叠叶片阀V2在缓冲装置D的伸长动作时由于压侧室R2和伸侧室R1之间的差压而挠曲并且开阀,从而开放阻尼通路3b并且对液体自伸侧室R1向压侧室R2的流动施加阻力,并且在收缩动作时闭塞阻尼通路3b。即,层叠叶片阀V1是产生缓冲装置D的收缩动作时的压侧阻尼力的阻尼力产生元件,层叠叶片阀V2是产生缓冲装置D的伸长动作时的伸侧阻尼力的阻尼力产生元件。
即使在阻尼通路3a、3b被层叠叶片阀V1、V2闭塞的状态下,伸侧室R1和压侧室R2也在公知的阻尼孔的作用下相连通。阻尼孔是例如在层叠叶片阀V1、V2的外周设有缺口、或者在层叠叶片阀V1、V2所落座的阀座设有凹部而形成的。此外,作为阻尼力产生元件,也可以采用除层叠叶片阀V1、V2以外的结构,例如使节流口和叶片阀并列的结构等。
在活塞架15的轴部15b依次安装有阀止挡件20、层叠叶片阀V1、活塞2以及层叠叶片阀V2,活塞螺母21自层叠叶片阀V2的下方螺纹连结于轴部15b。活塞2、层叠叶片阀V1、V2以及阀止挡件20被活塞螺母21固定于活塞架15。
接着,说明缓冲装置D的动作。
首先,说明缓冲装置D在自由活塞9自中立位置的位移量在未开始闭塞作为阻尼孔流路的透孔14e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的动作。
在该情况下,自由活塞9能够以不使伸侧流路5的阻力变化的方式发生位移。在以下的说明中,假定活塞速度在向缓冲装置D输入的振动频率较低的情况和较高的情况下相同。
在向缓冲装置D输入的输入频率较低的情况下,输入的振动的振幅变大,自由活塞9的振幅也在未开始闭塞透孔14e的范围内变大。若自由活塞9的振幅在所述的范围内变大,则自由活塞9受到的由伸侧螺旋弹簧18以及压侧螺旋弹簧19构成的弹簧元件10的作用力变大。在缓冲装置D伸长的情况下,压侧压力室8内的压力比伸侧压力室7内的压力小弹簧元件10的作用力的量。在缓冲装置D收缩的情况下,伸侧压力室7内的压力比压侧压力室8内的压力小弹簧元件10的作用力的量。
如此,若缓冲装置D受到低频振动,则在伸侧压力室7与压侧压力室8之间产生与弹簧元件10相对应的差压,因此,伸侧室R1与伸侧压力室7之间的差压以及压侧室R2与压侧压力室8之间的差压变小。因而,通过由伸侧流路5、压侧流路6、伸侧压力室7以及压侧压力室8构成的表观上的流路的流量变小。与通过该表观上的流路的流量变小的部分对应地,阻尼通路3a、3b的流量变大,因此,缓冲装置D产生的阻尼力依旧维持为较大的状态。
在向缓冲装置D输入的输入频率较高的情况下,输入的振动的振幅变小,自由活塞9的振幅变得更小。若自由活塞9的振幅变小,则自由活塞9受到的弹簧元件10的作用力变小,因此,缓冲装置D不管是在伸长行程还是在收缩行程,伸侧压力室7内的压力和压侧压力室8内的压力都大致相等。因而,伸侧室R1与伸侧压力室7之间的差压以及压侧室R2与压侧压力室8之间的差压变大,因此通过由伸侧流路5、压侧流路6、伸侧压力室7以及压侧压力室8构成的表观上的流路的流量变大。
在输入缓冲装置D的振动的频率较低的情况下,通过表观上的流路的流量变小,在频率较高的情况下,通过表观上的流路的流量变大。若输入速度相同,则无论输入频率如何,自伸侧室R1流向压侧室R2或者自压侧室R2流向伸侧室R1的流量都相等。因此,在输入频率较低的情况下,通过阻尼通路3a、3b的层叠叶片阀V1、V2的流量变多而阻尼力增大,在输入频率较高的情况下,通过阻尼通路3a、3b的层叠叶片阀V1、V2的流量变少而阻尼力降低。因而,如图2所示,缓冲装置D的阻尼特性成为频率越高阻尼力越低的特性。
本实施方式的缓冲装置D能够使阻尼力与输入振动频率相对应地变化。由此,通过针对簧上共振频率的振动的输入产生较高的阻尼力而使车辆的姿态稳定,能够防止使搭乘者在车辆拐弯时感到不安。而且,若输入簧下共振频率的振动,则产生较低的阻尼力并且抑制车轴侧的振动向车身侧传递,能够提高车辆的乘车舒适度。
接着,说明缓冲装置D在自由活塞9自中立位置的位移量在使伸侧流路5的流路阻力增加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的动作。
在该情况下,不管缓冲装置D伸长还是收缩,伴随着自由活塞9的自中立位置的位移量的增加,透孔14e的闭塞量增加,伸侧流路5的流路面积逐渐变小。接着,若自由活塞9到达上下任一个冲程末端,则透孔14e完全被闭塞,伸侧流路5的流路面积被作为固定阻尼孔而发挥作用的通孔14d的流路面积限制并且变成最小。
换言之,在自由活塞9开始闭塞透孔14e之后,伸侧流路5的流路阻力与自由活塞9的位移量相对应地逐渐变大,当自由活塞9到达冲程末端时伸侧流路5的流路阻力变成最大。在此,自由活塞9位移至冲程末端的情况是在液体流出流入伸侧压力室7或者压侧压力室8的流出流入量较多的情况下,具体地,是在缓冲装置D的伸缩的振幅较大的情况下。
在输入缓冲装置D的振动频率相对较高的情况下,随着自由活塞9引起的透孔14e的闭塞量增加,伸侧流路5的流路阻力逐渐变大。由此,自由活塞9进一步向冲程末端侧移动的冲程速度减小,液体经由表观上的流路的移动量也减少。由于仅与液体经由表观上的流路的移动量减少的部分相对应地,通过阻尼通路3a、3b的液体量增加,因此,缓冲装置D的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变大。
然后,若自由活塞9到达冲程末端,则液体的经由表观上的流路的移动消失,因此,直到缓冲装置D的伸缩方向变成相反方向为止,液体仅通过阻尼通路3a,3b,缓冲装置D的产生的阻尼力的阻尼系数变成最大。
如此,缓冲装置D从自由活塞9自中立位置的位移量超过任意的位移量之后直到自由活塞9到达冲程末端的期间,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变大。因此,即使自由活塞9位移至冲程末端的这样的高频率且大振幅的振动输入缓冲装置D,也能够防止缓冲装置D的阻尼力急剧上升。换言之,在自由活塞9到达冲程末端时,产生的自低阻尼力向高阻尼力的阻尼力变化变缓。由于在自由活塞9到达压力室R3中的两端侧的冲程末端时,缓冲装置D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增大,因此,能够抑制缓冲装置D的伸长压缩的两行程中阻尼力的急剧变化。
即使输入高频率且振幅较大的振动,产生的阻尼力也缓慢变化,因此,缓冲装置D能够防止阻尼力的变化所引起的冲击传递给搭乘者,能够提高车辆的乘车舒适度。缓冲装置D还能够防止由于急剧的阻尼力变化所引起的车身的振动而导致机罩共振从而产生噪音。
在缓冲装置D中,由于活塞杆4被帽构件11支承、连结于活塞杆4的顶端的活塞2与缸体1滑动接触,因此,由帽构件11和活塞2承受横向的力(横向力)。因而,出于一定程度地确保帽构件11和活塞2的配合长度的必要性,伸长极限止挡件22抵接于帽构件11而限制缓冲装置D进一步伸长。伸长极限止挡件22的伸长极限位置设定为能够确保活塞2和帽构件11的最低限的必要的嵌合长度,伸长极限止挡件22和活塞2之间的长度无助于缓冲装置D的行程长度。
压力室R3配置于伸侧室R1侧,该伸侧室R1由设于活塞杆4并且滑动自如地插入有自由活塞9的筒状的罩14和安装有活塞2并且闭塞罩14的开口部的活塞架15形成。由此,由于将罩14和活塞架15收纳在活塞2和帽构件11的最低限的必要的嵌合长度的范围内,因此,对缓冲装置D的行程长度不产生影响,就能够设置压力室R3,并且就能够避免缓冲装置D的全长变长。因此,能够在确保冲程长的同时能够获得良好的对车辆的搭载性。
而且,由于形成有压力室R3的罩14收纳于伸长极限止挡件22与活塞2之间,因此,能够在不缩短缓冲装置D的行程长度的情况下在缸体1内形成压力室R3,并且能够避免缓冲装置D的全长变长。
而且,由于伸长极限止挡件22层叠于罩14的肩,因此,不需要设有用于将伸长极限止挡件22固定于活塞杆4的外周的凸缘,能够削减构件数量以及成本并且能够使缓冲装置D轻量化。
活塞架15具备在外周安装活塞2的轴部15b,由于压侧流路6设于轴部15b,因此,能够容易配设压侧流路6。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所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表示了本发明的使用例的一部分,主旨并不是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的具体构成。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罩14一体地形成在活塞杆4的活塞杆主体16的顶端,但是,如图3所示,也可以通过在活塞杆23的下端外周设有螺纹部23a并且将筒状的罩24螺纹连结于螺纹部23a来将罩24设于活塞杆23。另外,活塞杆23与罩24之间的固定不限定于螺纹连结也可以是其他的方法,例如利用焊接等进行固定。
而且,在图1以及图3中,通过弯曲压紧罩14、24的下侧开口而使活塞架15一体化,但是,也可以通过例如焊接、螺纹连结等而形成一体化。
而且,在图3所示的缓冲装置D中,伸侧流路5由自活塞杆23的顶端向侧方穿过的杆内通路23b形成,并且在设于活塞架15的压侧流路6的途中设有节流孔6a。如此,通过代替在伸侧流路5设有节流孔而在压侧流路6设有节流孔6a,易于自伸侧压力室7排出气泡,但是也可以在伸侧流路5设有节流孔。
而且,在图3所示的缓冲装置D中,与自由活塞9相对于罩24的位移相对应地设有使流路面积可变的阻尼孔流路,但是,阻尼孔流路的设置是任意的。
而且,罩14、24以及活塞架15的形状以及结构能够适当改变设计,不限定于所述的形状以及结构。
本申请基于2012年8月6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2-173691主张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照被编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7)

1.一种缓冲装置,其具备:
缸体;
活塞,其滑动自如地插入到所述缸体内并且将所述缸体内划分为伸侧室和压侧室;
活塞杆,其滑动自如地穿插至所述缸体内并且连结于所述活塞;
阻尼通路,其将所述伸侧室和所述压侧室之间相连通,
该缓冲装置还包括:
压力室,其由设于所述活塞杆的比所述活塞靠所述伸侧室侧的位置筒状的罩和闭塞所述罩的开口部的活塞架形成,所述活塞安装于所述活塞架;
自由活塞,其滑动自如地插入到所述罩内并且将所述压力室划分为经由伸侧流路与所述伸侧室相连通的伸侧压力室和经由压侧流路与所述压侧室相连通的压侧压力室;
弹簧元件,其产生抑制所述自由活塞相对于所述压力室的位移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中,
该缓冲装置还包括伸长极限止挡件,其设于所述活塞杆的外周并且限制所述活塞杆相对于所述缸体的退出,
所述罩设于比所述伸长极限止挡件靠活塞杆的顶端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伸长极限止挡件层叠于所述罩的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自由活塞形成为有底筒状,并且是以将所述自由活塞的开口部自所述活塞侧朝向所述伸侧室侧的方式插入到所述罩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活塞架具有轴部,所述活塞安装于所述活塞架的外周,
所述压侧流路贯穿所述轴部并且通向所述罩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伸侧流路具有阻尼孔流路,该阻尼孔流路根据所述自由活塞相对于所述罩的位移而改变流路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阻尼孔流路具有透孔,该透孔自所述罩的侧方开口并且通向所述罩内,
所述自由活塞具有密封环,该密封环与所述罩的内周滑动接触并且密封所述自由活塞与所述罩之间,
所述密封环安装为在将所述自由活塞插入到所述罩内时不通过所述透孔的位置。
CN201380041670.1A 2012-08-06 2013-08-02 缓冲装置 Pending CN1045410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3691A JP5878840B2 (ja) 2012-08-06 2012-08-06 緩衝装置
JP2012-173691 2012-08-06
PCT/JP2013/071007 WO2014024798A1 (ja) 2012-08-06 2013-08-02 緩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1084A true CN104541084A (zh) 2015-04-22

Family

ID=50068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1670.1A Pending CN104541084A (zh) 2012-08-06 2013-08-02 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84716A1 (zh)
EP (1) EP2881614A4 (zh)
JP (1) JP5878840B2 (zh)
KR (1) KR20150028346A (zh)
CN (1) CN104541084A (zh)
WO (1) WO20140247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0167A (zh) * 2015-07-31 2018-03-27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缸体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08550B2 (ja) * 2013-09-19 2017-04-05 Kyb株式会社 緩衝装置
US10414234B2 (en) * 2017-01-26 2019-09-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amper with tuned vibration absorber
JP7402087B2 (ja) * 2020-03-16 2023-12-20 カヤバモーターサイクルサスペンション株式会社 緩衝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11712A1 (en) * 2003-04-11 2005-01-20 Ole Gotz Dashpot with amplitude-dependent shock absorption
EP1736685A2 (de) * 2005-06-24 2006-12-27 Wilhelm Karmann GmbH Cabrioletfahrzeug mit Dämpfereinrichtungen
JP2007078004A (ja) * 2005-09-12 2007-03-29 Kayaba Ind Co Ltd 緩衝装置
EP1826454A2 (de) * 2006-02-24 2007-08-29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wingungsdämpfer mit amplitudenselektiver Dämpfkraft
JP2008240764A (ja) * 2007-03-26 2008-10-09 Kayaba Ind Co Ltd 緩衝装置
JP2011202800A (ja) * 2010-03-02 2011-10-13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緩衝器
JP2011220490A (ja) * 2010-04-13 2011-11-04 Kyb Co Ltd 緩衝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22639A (en) * 1971-03-03 1973-03-27 Monroe Belgium Nv Shock absorber including noise reducing means
US7958981B2 (en) * 2005-06-06 2011-06-14 Kayaba Industry Co., Ltd. Shock absorber
JP4768648B2 (ja) 2007-03-02 2011-09-07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緩衝装置
JP4909765B2 (ja) 2007-03-02 2012-04-04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緩衝装置
US20090145708A1 (en) * 2007-12-05 2009-06-11 Mando Corporation Shock absorber
JP5426853B2 (ja) * 2008-09-05 2014-02-26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液圧緩衝器
JP2011094749A (ja) * 2009-10-30 2011-05-12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緩衝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11712A1 (en) * 2003-04-11 2005-01-20 Ole Gotz Dashpot with amplitude-dependent shock absorption
EP1736685A2 (de) * 2005-06-24 2006-12-27 Wilhelm Karmann GmbH Cabrioletfahrzeug mit Dämpfereinrichtungen
JP2007078004A (ja) * 2005-09-12 2007-03-29 Kayaba Ind Co Ltd 緩衝装置
EP1826454A2 (de) * 2006-02-24 2007-08-29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wingungsdämpfer mit amplitudenselektiver Dämpfkraft
JP2008240764A (ja) * 2007-03-26 2008-10-09 Kayaba Ind Co Ltd 緩衝装置
JP2011202800A (ja) * 2010-03-02 2011-10-13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緩衝器
JP2011220490A (ja) * 2010-04-13 2011-11-04 Kyb Co Ltd 緩衝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0167A (zh) * 2015-07-31 2018-03-27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缸体装置
CN107850167B (zh) * 2015-07-31 2019-08-1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缸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31852A (ja) 2014-02-20
US20150184716A1 (en) 2015-07-02
EP2881614A4 (en) 2016-09-14
EP2881614A1 (en) 2015-06-10
KR20150028346A (ko) 2015-03-13
JP5878840B2 (ja) 2016-03-08
WO2014024798A1 (ja) 201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1404B (zh) 缓冲装置
KR101806755B1 (ko) 완충 장치
CN104937304A (zh) 缓冲装置
US9291231B2 (en) Frequency sensitive type shock absorber
KR101773310B1 (ko) 완충 장치
CN108626294A (zh) 车辆减震器及其控制方法
JP5961129B2 (ja) 緩衝装置
JP6462341B2 (ja) 緩衝器
CN105190083A (zh) 缓冲装置
CN104541084A (zh) 缓冲装置
US20160263960A1 (en) Shock absorber
JPH06307485A (ja) 振動数に選択的に作用するダンパ
KR102095094B1 (ko) 진동 감쇠 장치
CN105313627A (zh) 带缓冲器的车辆
US20180340588A1 (en) Shock absorber
JP6690019B2 (ja) シリンダ装置
JP2015102101A (ja) 緩衝器
CN106763428B (zh) 一种被动式双偏频变阻尼减振器
KR101771690B1 (ko) 로드 가이드에 설치된 부가밸브를 갖는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JP5988755B2 (ja) 緩衝装置
CN203548686U (zh) 可变阻尼减振器
JP2013007425A (ja) 緩衝装置
JP5690179B2 (ja) 緩衝装置
JP2015102100A (ja) 緩衝器
JP6182007B2 (ja) 緩衝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KAYABA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ayaba Industry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