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21654A -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21654A
CN104521654A CN201510028568.9A CN201510028568A CN104521654A CN 104521654 A CN104521654 A CN 104521654A CN 201510028568 A CN201510028568 A CN 201510028568A CN 104521654 A CN104521654 A CN 104521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rice
eutrophication
administered
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85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21654B (zh
Inventor
马旭洲
吴永安
徐育强
陆文荣
徐锡虎
唐建东
王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0285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216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21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1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21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1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9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crustaceans, e.g. lobsters or shrim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Zoolo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质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晒塘和清塘,杀除池塘中的有害生物;3月中下旬施入发酵处理的有机肥;4月初开始培养饵料生物:放入饵料生物;5月初开始培育芦苇稻秧苗;5月中下旬开始秧苗移栽;秧苗移栽后施入尿素;6月中下旬,投放大规格中华绒螯蟹蟹种及沙塘鳢鱼苗,及适量鲢鳙鱼;7月初施入复合肥;11月中旬开始采收。本发明通过在池塘中种植水稻并混养经济价值较高的中华绒螯蟹及沙塘鳢,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又生产出了品质较高、经济价值高的水产品,价格高于池塘单养河蟹的价格,加上生态稻米,进一步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综合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淡水池塘养殖技术的提高和消费市场需求的增加,对单位水体的渔产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池塘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有限,大量的饲料投入和养殖动物代谢产物累积,导致內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加重。富营养化养殖废水的随意排放对外部水环境形成了污染胁迫,池塘养殖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淡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探究具有环境修复功能的健康生态养殖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稻田种养新技术的出现为修复池塘养殖水体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这种养殖模式采用种养结合,构成“稻蟹(或虾、鱼)共生”(或“互生”)系统,通过保持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的良性循环和重复利用,使之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食品安全型的产业,产品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
通过水稻的种植为河蟹和沙塘鳢营造一个栖息的环境,并通过水稻的生长吸收池塘水体的氮磷等营养盐,达到池塘水质净化和富营养化控制的目的,在改善池塘养殖环境的同时,还提高了混养的经济效益。传统的种草养殖等河蟹生态养殖方式在提高池塘综合效益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传统的淡水池塘养殖在自净能力上也有较大的不足,探究适合淡水池塘高效生态安全的养殖方式仍然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池塘养殖现状及池塘高密度养殖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池塘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用于解决池塘尾水污染治理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及其用途,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晒塘和清塘,杀除池塘中的有害生物;
2)3月中下旬施入发酵处理的有机肥;
3)4月初开始培养饵料生物:放入饵料生物;
4)5月初开始培育芦苇稻秧苗;
5)5月中下旬开始秧苗移栽;
6)秧苗移栽后施入尿素;
7)6月中下旬,投放大规格中华绒螯蟹蟹种及沙塘鳢鱼苗,及适量鲢鳙鱼;
8)7月初施入复合肥;
9)11月中旬开始采收中华绒螯蟹成蟹及沙塘鳢、青虾、其他鱼类、和稻谷等,具体产量见表1;
优选的,所述池塘池深1.5~1.8米,四周设有与池埂相连的坡面,坡比<1.0,面积0.3~0.5公顷。
所述坡比为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
更优选的,池塘中设有一个以上的平台,优选为一个种稻平台(整块),所述平台总面积占池塘面积的55~65%,优选为0.2~0.33公顷,所述平台四周设有环沟,所述环沟的深度与平台的高度均为60-100cm。
由于平台四周设有环沟,所以环沟起到分隔各平台,或将平台与池埂分隔的作用。(种稻平台上,种稻之后,种稻区块之间便形成了平台上沟渠。)
梯形平台的面积以其底面为准,池塘面积以池塘的底面为准。
更优选的,各平台的截面均为梯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池塘的底部与平台的材质为粘质土。
优选的,所述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进水口与出水口设于池塘两端,且水源充足。
优选的,所述池塘进水口安放100目的聚乙烯筛绢,池塘内配有微孔底层增氧设备。
所述步骤1中,晒唐和清塘可使用本领域各种常规的消毒方法。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用足量的生石灰杀除池塘中的有害生物。
所述有害生物包括各种寄生虫及其他有害生物。
更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晒塘和清塘的具体方法为:将池塘中的水排净,趁热将生石灰水泼洒入池塘,生石灰泼洒完后,隔7天~14天,再用漂白粉全池泼洒,再逐步进水和放水。
生石灰水的配置可以在池塘边进行,具体来说,可以在池塘旁设一水泥池,将足量生石灰放入其中,再融水。
生石灰的用量为750-1000千克/公顷,漂白粉的用量为450-750千克/公顷。
所述步骤2为第一次肥水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有机肥使用量为1500~3000千克/公顷。
更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有机肥为有机粪肥,进一步优选为鸡粪肥。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饵料生物为螺蛳、青虾和野杂鱼,野杂鱼的投放量为375~800kg/公顷;青虾的投放量为105~300千克/公顷,螺蛳的投放量为700~2250千克/公顷。
更优选的,所述野杂鱼的投放量为700~800kg/公顷;青虾的投放量为105~150千克/公顷,螺蛳的投放量为700~800千克/公顷。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经验适量调整野杂鱼、青虾、螺蛳的投喂量。
更优选的,投放的饵料鱼规格均较小,青虾则多为抱卵虾,充足的饵料生物的投放使得投放河蟹和沙塘鳢时,池塘里已有充足的饵料生物供应。
投放螺蛳时,要做细致的检查,用大盆盛水,将鲜活的螺蛳放入其中,死亡的和空壳的螺蛳便会浮上水面,再将浮上来的弃去,剩下的便是存活的螺蛳。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培育芦苇稻秧苗的具体方式为采用育秧盘育秧。
更优选的,所述芦苇稻为浙江大学等针对虾、蟹、底层鱼类的生物学习性和养殖生态要求,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的高效环保型水稻良种。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芦苇稻稻种为由浙江省嘉善县净水渔业种苗基地提供的虾蟹丰1号或者虾蟹丰2号。该水稻株型高大,加上根系,株高可达1.8~2.0米,叶片大而长,茎杆粗壮,每个稻节上发育有发达的水生根须,可较为高效地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全程可生长于1.0~1.5米的养殖水中,无需烤田。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秧苗移栽时,秧苗3~4叶龄,高15~25厘米,每穴1~2株,保持池塘台面水位5~10厘米,栽种面积为池塘水面的50~65%。
可采用人工移栽的方式移栽到池塘平台上,株行距为0.6×0.6米或1.0×1.0米,田字型种植或日字型种植,保持池塘台面水位不足以将水稻全株淹没。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在秧苗移栽后,还向平台周围环沟及平台上未种水稻区域内移栽苦草(Vallisnerianatans)及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更优选的,移栽苦草及轮叶黑藻为混合种植,采用一簇一簇压根的方式进行栽种,栽种量为1.2-2.0kg/簇(轮叶黑藻占60-80%,苦草占20-40%)。
进一步优选的,环沟内每隔10-20m处移栽一簇;台面未栽种水稻的区域(主要为未种水稻环沟),每隔10-15m栽种一簇。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在秧苗移栽后,还在外环沟内放置水花生,放置方式为每隔20米放置一团,每团1.5kg-2kg。所述外环沟即指平台与池埂之间的环沟。
水草移栽一方面为沙塘鳢等提供栖息环境,另一方面也为河蟹提供植物性饵料。
所述的水草,轮叶黑藻及苦草均选用叶片较为嫩绿的,这样可以保证其成活率。在栽种时,将移栽的水草捆绑成束后通过压根的方法栽种入池塘。适时检查水草的成活率,视水草的生长成活,补种。
所述步骤6为第二次肥水处理,所述步骤8为第三次肥水处理,其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满足水草的生长及存活。
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施入尿素的具体方法为:水稻栽种10天后施入200~400千克/公顷,隔一周再追施一次;
更优选的,水稻栽种10天后施入300~400千克/公顷,追施的量为125-175千克/公顷。
优选的,所述步骤8中,复合肥的施入量为450-900千克/公顷。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经验适当调整尿素和复合肥的用量。
优选的,所述复合肥具体为高浓度水稻专业肥,总养分≥46%,商品名:撒可富(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
第三次追肥后,后期可不再追加施肥。
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鲢鳙鱼的投放规格为500~800克/尾,225~300尾/公顷。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鲢鳙鱼每尾的重量适当调整投放量。
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中华绒螯蟹蟹种的均重20~30g左右,投放量为2250只~5250只/亩,沙塘鳢鱼苗的投放规格为1.5~4cm,投放量为45000~60000尾/公顷。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蟹种的具体均重、鱼苗的大小适当调整投放量。
优选的,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过程中,不同阶段补充不同蛋白含量的饲料,具体为:6月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0%~35%的饲料,投喂量为225~300千克/公顷/天,7~8月投喂粗蛋白含量为25%~30%的饲料,投喂量为300~525千克/公顷/天;9~10月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5%~42%的饲料,投喂量为150~375千克/公顷/天,并在9~10月适量增加植物蛋白的投入,投喂量为112.5~225千克/公顷/天。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经验适量调整投喂量。
上述投喂过程中,6月饲料的投喂从蟹种投放以后开始,所述植物蛋白可选用煮熟的玉米和红薯。
所述中华绒螯蟹(成蟹)饲料的用量为该段时间饲料的总用量,动物饲料和植物性饲料的搭配是为均衡河蟹生长的营养需求,且配比视具体的河蟹放养量等来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经验,在确定投喂计划时适当调整饲料的投喂量。
优选的,饲料的投喂时间为每天傍晚,在靠近岸边的浅水处投喂。投喂原则遵循定时、定点、定量、定质等原则。每日投喂后定时检查河蟹的摄食情况,根据摄食情况,合理调整投喂量。投喂量还受到天气、水温、水质等因素影响,故投喂时需灵活处理。
中华绒螯蟹与沙塘鳢生态养殖要求的水质条件较高。
优选的,中华绒螯蟹与沙塘鳢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生态养殖指标为:透明度40~50厘米,pH值7.5~8.5,溶解氧≥5毫克/升,总氨氮≤0.1毫克/升,亚硝酸盐低于0.1毫克/升,硫化氢含量低于0.02毫克/升。
生态养殖过程中,也会出现水质恶化现象,特别是养殖后期,由于水温降低,水稻成熟,净化能力有所下将,故到后期需适量的换水。
优选的,台面上种植的芦苇稻的覆盖面积占池塘水面的65%以上,最大程度地发挥水稻的净化水质的能力。
优选的,8月中旬水温较高时,伴随水稻的生长逐渐加高水位,池塘水位最深时可达到1.6~1.8米。
优选的,中华绒螯蟹与沙塘鳢养殖过程中常有水稻、水草植株漂浮,为河蟹夹株所致,为防止其败坏水质,需及时捞出。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所述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在净化领域或水产养殖领域的用途。
本发明通过在池塘中种植水稻并混养经济价值较高的中华绒螯蟹(成蟹)及沙塘鳢,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又生产出了品质较高、经济价值高的水产品,价格高于池塘单养河蟹的价格,加上生态稻米,进一步提高了综合价值。本发明中池塘种稻混养沙塘鳢和河蟹为一亮点,独特的池塘种稻方式及品种搭配,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改善了池塘养殖环境,为目前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的富营养化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池塘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坡面
2   环沟
3   种植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须知,下列实施例中未具体注明的工艺设备或装置均采用本领域内的常规设备或装置;所有压力值和范围都是指绝对压力。
此外应理解,本发明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步骤前后还可以存在其他方法步骤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步骤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方法步骤,除非另有说明;还应理解,本发明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装置之间的组合连接关系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设备/装置前后还可以存在其他设备/装置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两个设备/装置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设备/装置,除非另有说明。而且,除非另有说明,各方法步骤的编号仅为鉴别各方法步骤的便利工具,而非为限制各方法步骤的排列次序或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的情况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本发明通过改善养殖池塘水质,从而达到健康生态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的目的,并为治理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提供一种可操作的方法。
实施例
1、种稻池塘选择及建造: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交通便利、用电便捷;池深1.5~1.7米,内部有与池埂相连的坡,坡比为1:1.12,面积为0.3~0.5公顷最佳,池塘底部与平台上以粘质土为好;池塘中间建有平台,占池塘面积65%,截面为梯形,四周为环沟,沟深同平台高,均为1米。进水口与出水口设于池塘两端,进水口安放100目的聚乙烯筛绢。池塘内配有微孔底层增氧设备。池埂为水泥建造,为长U形,这样建造无形中就节约了建设防逃设施的成本,且效果良好。水稻种植区域及种水稻池塘的构造具体附图1。
2、池塘处理及养殖前准备
1)清淤:在12月底,将池塘水排净,清除过多的淤泥;翻整环沟及台面泥土,泼洒生石灰,达到杀菌等功效。
2)整塘及清塘:在1月末至2月初,对池塘进行整塘和清塘处理。清塘采用生石灰与漂白粉混合使用。在池塘边上有一1.5×1.5×1.0米的水泥小池,将足量生石灰放入其中溶解,趁热用水泵全池泼洒,用量为750千克/公顷。7天后翻整池面,再用漂白粉全池泼洒,用量为450千克/公顷。清塘后,将池水排干,晾晒10天。
3)肥水:3月初,池塘进水,水位维持在1米多,台面被淹即可。将已经发酵好的有机粪肥(鸡粪)全池均匀泼洒,并混入微生态制剂,使粪肥的功效更快发挥;粪肥的使用量为2550千克/公顷,微生态制剂为EM菌,使用量为37.5千克/公顷。之后适时检查水质情况,如遇水质仍较清瘦的情况,则需追施复合肥,用量视情况而定。
4)饵料生物的培养和放养:4月初,在确定池塘水质较肥的情况下,放入螺蛳、野杂鱼和抱卵青虾等。螺蛳、野杂鱼放入前,用以上所述的方法检查和消毒。野杂鱼的放养量为750千克/公顷,抱卵虾的放养量为135千克/公顷,螺蛳为750千克/公顷。4月下旬开始,检查池塘中饵料生物的密度,确定密度合适后,再确定沙塘鳢及河蟹的放养量。
5)选用芦苇稻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是浙江大学等针对虾、蟹、底层鱼的生物学习性和养殖要求,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的高效环保型水稻良种。具体为浙江省嘉善县净水渔业种苗基地提供的虾蟹丰1号或者虾蟹丰2号。该水稻株型高大,加上根系,株高可达1.6~2.0米,叶片大而长,茎杆粗壮,每个稻节上发育有发达的水生根须,可较为高效的吸收底泥和水体中的氮磷,全程可生长于1.0~1.2米的养殖水中,无需烤田。4月下旬及5月初,采用育秧盘育秧,5月中旬,当秧苗3~4叶龄时,高约15~25厘米,人工移栽到池塘平台上,株行距为0.6×0.6米或1×1米田字型种植,每穴3株,栽种面积为池塘水面的68%,保持池塘台面水位10厘米,不足以将水稻全株淹没。
6)施肥:芦苇稻种植7天后,施入尿素,施入量为375千克/公顷,一周后追施,施加量为150千克/公顷。检查水稻情况,有浮株和死株,捞出,并适时补栽。
7)种植水草:移栽苦草和轮叶黑藻,成束压根种植于环沟及台面环沟内。每束1.5千克,环沟内每隔10米种植一束。在台面外环沟内,每隔20米放置一团水花生,每团1.5kg-2kg,水花生放置前需剪掉根部,并用竹杠麻绳固定漂浮于水面上。这样可以抑制水花生的过度生长。7月初再施如复合肥(商品名:撒可富,高浓度水稻专业肥,总养分≥46%),后期不再追加施肥,施入量为900千克/公顷。
8)饲养品种投放
大规格蟹种:6月中旬,水稻开始进入分蘖期,植株开始粗壮;这时放入大规格蟹种可较大程度降低河蟹夹株的危害;同时大规格蟹种在生长过程的排泄物及其活动搅动底泥可达到为水稻不间断施肥的效果。选择晴朗的天气。投放均重20~30g左右的大规格蟹种,放养量为4500只/公顷。如果放养量过多,则水稻就会被大面积损坏。
鲢鳙鱼:放养大规格蟹种后,投放规格为0.7千克/尾,270尾/公顷。
沙塘鳢:6月中挑选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齐整、活动力强的沙塘鳢夏花苗种,投放规格为1.5~4cm,放养密度为45000尾/公顷。
6月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0%~35%的饲料,投喂量为225~300千克/公顷/天,7~8月投喂粗蛋白含量为25%~30%的饲料,投喂量为300~525千克/公顷/天;9~10月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5%~42%的饲料,投喂量为150~375千克/公顷/天,并在9~10月适量增加植物蛋白的投入,投喂量为112.5~225千克/公顷/天。
3、田间管理和饲养管理
芦苇稻的栽种同普通水稻。生长过程中,不进行与普通水稻和稻田养鱼一样的晒田处理;全生育期不喷农药。日常管理主要是水位管理和青苔的控制及饲养管理。日常需经常观察水稻的长势,依据水稻长势及日温,适时加水。池塘台面水位保持在不淹没水稻叶心为准,台面上种植的芦苇稻的覆盖面积占池塘水面的65%以上。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饲料投喂以河蟹为主;这是因为河蟹食量较大,且需要投喂人工饲料。而沙塘鳢以吃活饵料为主,能主动摄食池塘中的野杂鱼以及青虾。但在日常管理中,需要经常检查沙塘鳢的长势,以确定是否增加饵料鱼的投放。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河蟹的生长活动情况和健康状况以及饲料的摄入情况,并根据气候状况及养殖生物的生长适时开启底层增氧设备。
4、养殖品种的采收及水稻的收割
水产品采收:河蟹的采收期主要集中在10~11月。“秋风起,蟹脚痒”,这时成熟的河蟹会自然从池塘中爬出。故采收河蟹应利用河蟹这一习性,在傍晚,安全无伤的采收河蟹。并将采收后的河蟹放入室内暂养池中。室内暂养池修建时需要充分考虑河蟹的生活习性,一高一低(进水口高,出水口底),并在暂养池底部放一层泥土或沙石,且要求阴凉安静的环境。室内暂养益在10天内。沙塘鳢的采收则用地笼较为便捷,捕捞已经达到上市规格的沙塘鳢,未达到上市规格的沙塘鳢继续放入池塘养殖,这样可以较大程度提高经济效益。
芦苇稻的收割:由于养殖后期池塘水位较高,收割时不宜采用常规的水稻收割方式,需要人工驾小船到池塘中去收割。0.5公顷需要2人2天收割完。
根据上述方法,2014年的投入和产出情况见表1;池塘水质与养殖水源对比见表2,表中水质指标均采用区间的形式呈现,测定时间为6-10月。河蟹采收时未对水质进行测量。
表1稻作池塘投入、产出一览表(单位:667米2)
表2池塘水质与进水水源河道水质的对比
水质指标 稻作池塘 养殖水源水
溶解氧 大于4mg/L 1-4mg/L
氨氮 0.022-0.322mg/L 0.047-1.824mg/L
亚硝酸盐 0.009-0.118mg/L 0.022-0.33mg/L
总氮 0.21-3.00mg/L 0.45-6.03mg/L
透明度 48-60cm 22-40cm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5)

1.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晒塘和清塘,杀除池塘中的有害生物;
2)3月中下旬施入发酵处理的有机肥;
3)4月初开始培养饵料生物:放入饵料生物;
4)5月初开始培育芦苇稻秧苗;
5)5月中下旬开始秧苗移栽;
6)秧苗移栽后施入尿素;
7)6月中下旬,投放大规格中华绒螯蟹蟹种及沙塘鳢鱼苗,及适量鲢鳙鱼;
8)7月初施入复合肥;
9)11月中旬开始采收中华绒螯蟹成蟹及沙塘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池深1.5~1.8米,四周设有与池埂相连的坡面,坡比<1.0,面积0.3~0.5公顷,池塘中设有一个以上的平台,所述平台总面积占池塘面积的55~65%,所述平台四周设有环沟,所述环沟的深度与平台的高度相同,为60~10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晒塘和清塘的具体方法为:将池塘中的水排净,趁热将生石灰水泼洒入池塘,生石灰泼洒完后,隔7~15天,再用漂白粉全池泼洒,再逐步进水和放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有机肥使用量为1500~3000千克/公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饵料生物为螺蛳、青虾和野杂鱼,野杂鱼的投放量为375~800kg/公顷;青虾的投放量为105~300千克/公顷,螺蛳的投放量为700~2250千克/公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秧苗移栽时,秧苗3~4叶龄,高15~25厘米,每穴1~2株,保持池塘台面水位5~10厘米,栽种面积为池塘水面的50~6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在秧苗移栽后,还向平台周围环沟及平台上未种水稻区域内移栽苦草及轮叶黑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栽苦草及轮叶黑藻为混合种植,采用一簇一簇压根的方式进行栽种,栽种量为1.2-2.0kg/簇,轮叶黑藻占60-80%,苦草占20-4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在秧苗移栽后,还在外环沟内放置水花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施入尿素的具体方法为:水稻栽种10天后施入200~400KG/公顷,隔一周再追施一次。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复合肥的施入量为450~900千克/公顷,所述复合肥具体为高浓度水稻专业肥,总养分≥46%。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鲢鳙鱼的投放规格为500~800克/尾,225~300尾/公顷。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中华绒螯蟹蟹种的投放规格为均重20~30g,投放量为2250只~5250只/亩,沙塘鳢鱼苗的投放规格为1.5~4cm,投放量为45000~60000尾/公顷。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过程中,不同阶段补充不同蛋白含量的饲料,具体为:6月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0%~35%的饲料,投喂量为225~300千克/公顷/天,7~8月投喂粗蛋白含量为25%~30%的饲料,投喂量为300~525千克/公顷/天;9~10月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5%~42%的饲料,投喂量为150~375千克/公顷/天,9~10月还适量增加植物蛋白的投入,投喂量为112.5~225千克/公顷/天。
15.如权利要求1-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在净化领域或水产养殖领域的用途。
CN201510028568.9A 2015-01-20 2015-01-20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Active CN104521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8568.9A CN104521654B (zh) 2015-01-20 2015-01-20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8568.9A CN104521654B (zh) 2015-01-20 2015-01-20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1654A true CN104521654A (zh) 2015-04-22
CN104521654B CN104521654B (zh) 2017-11-21

Family

ID=52837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8568.9A Active CN104521654B (zh) 2015-01-20 2015-01-20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2165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8950A (zh) * 2015-05-08 2015-08-12 黄伟强 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CN105888320A (zh) * 2016-04-27 2016-08-24 崇州市鸿宇家庭农场 一种生态养殖系统
CN106035156A (zh) * 2016-06-02 2016-10-26 太仓市雅丰农场专业合作社 一种黑麦草与沙塘鳢混养的方法
CN107258411A (zh) * 2017-06-20 2017-10-20 合肥卓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田中套养青虾的方法
CN109287538A (zh) * 2018-09-26 2019-02-01 河海大学 一种螃蟹养殖水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6601A (zh) * 2005-03-31 2005-09-14 李晓东 一种利用生态调控在稻田养蟹的方法
CN101486512A (zh) * 2008-01-14 2009-07-22 江苏省滆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浅水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法
CN102017919A (zh) * 2010-09-28 2011-04-20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湿地“蟹-鳜-鲴”复合生态养殖的方法
CN102939920A (zh) * 2012-11-07 2013-02-27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
CN103814841A (zh) * 2013-12-12 2014-05-28 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滨海芦苇湿地苇-蟹-鱼种养复合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03891659A (zh) * 2014-04-15 2014-07-02 嘉善县净水渔业种苗基地(普通合伙) 池塘鱼稻共生饲养塘鳢鱼的方法
CN104106487A (zh) * 2014-06-26 2014-10-22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修复鱼塘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6601A (zh) * 2005-03-31 2005-09-14 李晓东 一种利用生态调控在稻田养蟹的方法
CN101486512A (zh) * 2008-01-14 2009-07-22 江苏省滆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浅水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法
CN102017919A (zh) * 2010-09-28 2011-04-20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湿地“蟹-鳜-鲴”复合生态养殖的方法
CN102939920A (zh) * 2012-11-07 2013-02-27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
CN103814841A (zh) * 2013-12-12 2014-05-28 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滨海芦苇湿地苇-蟹-鱼种养复合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03891659A (zh) * 2014-04-15 2014-07-02 嘉善县净水渔业种苗基地(普通合伙) 池塘鱼稻共生饲养塘鳢鱼的方法
CN104106487A (zh) * 2014-06-26 2014-10-22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修复鱼塘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文通等: "不同河蟹放养密度对养蟹稻田水环境及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王昂等: "稻蟹共作模式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吉林农业科学》 *
胡以朝: "稻田养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
钱祖武: "稻鱼蟹立体种养技术总结", 《内陆水产》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8950A (zh) * 2015-05-08 2015-08-12 黄伟强 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CN105888320A (zh) * 2016-04-27 2016-08-24 崇州市鸿宇家庭农场 一种生态养殖系统
CN106035156A (zh) * 2016-06-02 2016-10-26 太仓市雅丰农场专业合作社 一种黑麦草与沙塘鳢混养的方法
CN107258411A (zh) * 2017-06-20 2017-10-20 合肥卓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田中套养青虾的方法
CN109287538A (zh) * 2018-09-26 2019-02-01 河海大学 一种螃蟹养殖水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1654B (zh) 2017-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4027B (zh) 一种提高池塘克氏原螯虾商品规格及产量的养殖方法及池塘
CN103348890B (zh) 一种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
CN100403884C (zh) 河蟹养殖方法
CN103314902B (zh) 一种河蟹无公害池塘养殖方法
CN104206329B (zh) 一种池塘克氏原螯虾春苗繁育方法
CN103283652B (zh) 罗氏沼虾高效生态养殖方法
CN101411311B (zh) 松江鲈鱼苗种的生产方法
CN102783433B (zh) 一种稻田养殖扣蟹的方法
CN210900695U (zh) 一种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
CN105393985A (zh) 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CN103548724A (zh) 一种池塘河蟹综合养殖的方法
CN104969886A (zh) 一种鱼菜共生种养方法
CN110476753B (zh) 一种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
CN104285868A (zh) 一种凡纳滨对虾鱼虾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7182657A (zh) 一种稻田养鱼的方法
CN104026070B (zh) 一种中华鳖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
CN104396829A (zh) 一种鱼苗的培育方法
CN104521654B (zh)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CN109076995A (zh) 一种高品质中华绒螯蟹的生态原位修复养殖方法
CN106614181A (zh) 稻蟹共生养殖方法
CN110235826A (zh) 一种红螯螯虾苗种暖棚标粗培育方法
CN112690184B (zh) 一种稻花鱼生态养殖方法及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
CN101675729A (zh) 高原盐碱水域白斑狗鱼养殖及人工繁育方法
CN113647349A (zh) 一种基于无沟化稻田改造的稻虾综合种养方法
CN109089799A (zh) 一种稻虾共育的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