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3985A - 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93985A CN105393985A CN201510913465.0A CN201510913465A CN105393985A CN 105393985 A CN105393985 A CN 105393985A CN 201510913465 A CN201510913465 A CN 201510913465A CN 105393985 A CN105393985 A CN 1053939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og
- pond
- feeding
- tadpole
- d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包括建立“回”字形一体化蛙池、全程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且经过多年驯化的种蛙的选择、种蛙放养、种蛙的饲养管理、蝌蚪的养殖、幼蛙及成蛙的养殖等;该方法通过采用系统的建立“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种蛙选择、种蛙饲喂、蝌蚪及幼蛙的独特的饲喂管理模式,尤其是采用集蝌蚪池、幼蛙池和成蛙池于一体的一体化蛙池以及选用经过多年驯化的且经过多代人工配合饲料投喂的青蛙作为种蛙,并且在饲喂过程中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青蛙的产量及养殖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青蛙,学名黑斑蛙,民间俗称“田鸡”,因其肉味鲜美,历来是我国人民喜食的美味佳肴;然而由于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加上多年的人工大量捕捉,现在野生青蛙数量逐年减少,部分地区甚至处于灭绝状态。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和满足青蛙的市场供应,人工养殖青蛙势在必行。
但是,由于青蛙在野外是以捕食活动的虫子为食,人工大量养殖很难满足其饵料供应,加上在较高养殖密度条件下,青蛙的自相残杀情况会比较突出,投喂活饵会激发其自相残杀的习性,导致养殖户大批量养殖的青蛙最终所剩无几。
最近,有养殖者提出利用本地比较丰富的蝇蛆养殖原料即猪粪和死鱼,并结合部分配合饲料作为青蛙的食物,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但是这种模式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支撑,比如比较充足的猪粪或死鱼以及比较成熟的蝇蛆养殖技术,并且这种模式采用大量蝇蛆与部分饲料投喂相结合的方式,青蛙间的自相残杀现象仍然很严重,并且青蛙长势缓慢,体格较小,无法实现青蛙的高产和高效益养殖。
并且,现有的青蛙蛙池一般都设有蝌蚪池、幼蛙池、育成蛙池、成蛙池等,分类设置这样的蛙池是为了方便养殖者对不同阶段的青蛙或蝌蚪进行管理,但是使用多种蛙池就需要将不同规格的青蛙进行转池,但由于青蛙野生尚足,捕捞时蹦跳厉害,加上幼蛙体质尚差,皮肤幼嫩,每次转池都会导致大量青蛙出现死亡,大大降低了青蛙养殖的成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青蛙养殖产量低及效益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蛙池建造: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位置较僻静且背风向阳的场所建造用于对不同成长阶段的青蛙进行养殖的“回”字形一体化蛙池;所述蛙池包括依次连接的池梗、食台、水沟和休息区;所述蛙池的面积为150-250平方米;所述食台宽1.0-2.0米;所述水沟宽0.5-1.5米,水沟深40-60厘米;所述休息区宽1.5-3米;并且,所述休息区的上方设置用于幼蛙及成蛙防晒遮荫的遮荫装置;
(2)种蛙选择:选择全程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经过多年驯化、体表光滑、皮肤富有黏液、体质强壮且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作为种蛙;
(3)种蛙放养:
a1、清池消毒:种蛙放养前,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蛙池进行消毒;
b1、种蛙引进:在青蛙冬眠之前引进种蛙;
c1、种蛙投放:在每年秋季投放蛙种,水温控制15-25℃时进行投放,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投放6-8只体重为40-50克的种蛙;在种蛙投放之前,采用质量分数为2-3%的食盐水或者鳝宝益碘溶液对其进行浸泡消毒,以清除种蛙身上的病菌、病毒及寄生虫;
(4)种蛙的饲养管理:投喂种蛙的饲料与引进种蛙的场家保持一致,且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种蛙每天投喂一次,每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进行投喂,按照先少量,再逐步增加的方式进行投喂;
(5)种蛙进行产卵繁殖后,采集受精卵,并进行孵化,至孵化出蝌蚪;
(6)蝌蚪的养殖:
a2、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水沟进行清池消毒,再于上述水沟中投放肥料以培育水质,然后每隔3-5天再泼洒一次豆浆;其中,肥料的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沟投放0.5-1.0kg肥料,豆浆的泼洒密度为每亩水沟泼洒1kg豆浆;
b2、将步骤(5)中制备出的蝌蚪投放于经步骤a2处理后的水沟中,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沟投放150尾蝌蚪;
c2、蝌蚪孵化3天后开始投食,前7天投喂豆浆,7天后,开始加入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当蝌蚪长大至黄豆大小后,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喂养;其中,蝌蚪每天的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2-3%进行投喂,分早、晚两次进行,早上9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1/3,下午4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2/3;
d2:当蝌蚪进入变态期时,将水沟中的水放到食台边缘,以便于蝌蚪进行水陆两栖生活;
(7)幼蛙的养殖:于“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食台上投放人工配合饲料,以供幼蛙24小时内均能够进食,最终长成成蛙;
本发明的青蛙的养殖方法,还包括对幼蛙的疾病防治,具体为:
提供给幼蛙的预防药物及进药时间为:
鳝宝金维他,每公斤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1-2克,每7-8天添加一次;
鳝宝血炎康,每公斤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2-3克,每半个月投喂2-3天;
鳝宝保肝宁,每公斤添加1克,在进入成蛙养殖阶段后,每半个月投喂2-3天。
所述遮荫装置为遮荫棚;所述遮荫棚包括设置于休息区的支架和设置于支架上方的遮阳网。
在步骤c3中,鳝宝益碘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在100kg水中,加入2ml鳝宝益碘,浸泡10分钟,制得。
所述人工配合饲料为人工配合饲料为蛋白质含量在35-40%的通威牌”蛙用人工配合饲料。
在步骤(7)中,还包括除草步骤,即清除食台四周的杂草,以保证投喂的饲料能够及时被发现和采食。
本发明通过采用系统的建立“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种蛙选择、种蛙饲喂、蝌蚪及幼蛙的独特的饲喂管理模式,尤其是采用集蝌蚪池、幼蛙池和成蛙池于一体的一体化蛙池以及选用经过多年驯化的且经过多代人工配合饲料投喂的青蛙作为种蛙,并且在饲喂过程中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青蛙的产量及养殖效率。
本发明选用经过多年驯化的且经过多代人工配合饲料投喂的青蛙作为种蛙,其幼蛙也能够像其他蛙类一样直接采食人工配合饲料,从而更加适应人工养殖环境,蛙群的自相残杀现象也大大降低,进而实现青蛙的高产养殖。
本发明在青蛙的养殖过程中,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养殖,是获得青蛙高产养殖的重要条件;因为青蛙是肉食性动物,且喜欢捕捉活动饵料,在较高密度情况下,青蛙捕食同类的情况非常普遍,就是经过多年驯化的青蛙,在只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情况下,青蛙残食同类的情况也经常发生,而在青蛙投喂活饵的情况下,则会将青蛙捕食同类的机率提高数倍。很多养殖者多年来无法实现青蛙的高产养殖,基本都是因为无法克服其残杀同类而导致养殖失败的,一个拥有两万只幼蛙的蛙池,养到成蛙时往往只剩下几百只甚至更少;而在选择经过多代饲料驯化的种蛙,并且完全杜绝使用活动饵料的情况下,对其繁殖的后代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大大提高了青蛙养殖的产量。
本发明设置“回”字形一体化蛙池,使得对青蛙的养殖可从蝌蚪一直养殖到成蛙,即采用一种池体即可完成蛙类的养殖,蛙类的整个养殖周期都可在该蛙池中进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转池对蛙类造成的损伤,有效提高养殖成活率,提高了蛙类的产量,同时具有建造成本低,管理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休息区;2、水沟;3、食台;4、池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蛙池建造: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位置较僻静且平坦开阔、背风向阳的场所建造用于对不同成长阶段的青蛙进行养殖的“回”字形一体化蛙池;蛙池包括依次连接的为人们提供活动区域的池梗4、用于投放食物的食台3、用于养殖蝌蚪及保证蛙类所需水分的水沟2和用于供蛙类休憩的休息区1;食台3与池梗4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蛙类窜逃的围网,围网的的目数为40目。
单个蛙池的面积为200平方米,食台3宽1.5米,水沟2宽1米,水沟2深50厘米,休息区1宽2米,池埂4的高度比休息区1的高度高出30cm,在蝌蚪的饲养时,有助于扩大水面,增大蝌蚪的活动区域。
并且,在休息区1的上方设有遮荫棚,遮荫棚使用竹竿或木条作为支架,再在上面拉设遮阳网,以供幼蛙及成蛙进行遮荫防晒;蛙池的四周设有围栏,蛙池的上方设有防鸟网,以防止蛙类的天敌入侵伤害蛙类。
(2)种蛙选择:选择全程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经过多年驯化、体表光滑、皮肤富有黏液、生长快、活力强、无病无伤、体质强壮且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作为种蛙;雌蛙要腹部膨大,柔软并富有弹性,雄蛙应选择咽喉部黑斑明显且婚姻垫发达的蛙类。
(3)种蛙放养:
a1、清池消毒:新挖建的青蛙养殖池,一般可以不用开展消毒处理即可投放种蛙,但对于可能存在黄鳝、泥鳅、龙虾的池塘,则最好在投放种蛙之前,使用浓度较高的生石灰或漂白粉对蛙池进行浸泡消毒和杀除敌害,蛙池消毒药性消失后,才能放养种蛙;
b1、种蛙引进:在青蛙冬眠之前引进种蛙;
c1、种蛙投放:在秋季投放蛙种,水温控制在15℃时进行投放,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投放6-8只体重为40-50克的种蛙;在种蛙投放之前,采用鳝宝益碘溶液对其进行消毒,以清除种蛙身上的病菌、病毒及寄生虫,防止由亲种蛙带来病害;其中,鳝宝益碘溶液的制备方法为:50公斤水中加入2ml鳝宝益碘浸泡10分钟,制得。
(4)种蛙的饲养管理:投喂种蛙的饲料与引进种蛙的场家保持一致,以免因临时换料引起种蛙不适应,且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投喂种蛙均是一天投喂一次,一般在下午太阳快落山时进行投喂,投喂量视采食效果而定,可先少量投喂,发现很快吃完再进行补充,做到半小时左右吃完不剩为宜,若有剩料,则应减少投喂量,并随着气温的降低减少投喂量;当发现已经有少部分青蛙进入泥土冬眠时,则可停止投喂。
(5)种蛙进行产卵繁殖,其中,当水温上升到20-28℃是青蛙的产卵盛期;
青蛙产卵以后,受精卵不能久留在产卵池中,一般应在产卵以后2-3小时采卵;这时受精卵外的卵膜已充分吸水膨胀,受精卵可以在卵膜中转位,从而使受精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水面上可以看到一片灰黑色的卵块,这时是采卵的适宜时间。
青蛙产卵后30-60分钟收集受精卵后,应及时进行孵化;孵化前首先要清洗孵化设施及用具,用5%的漂白粉水溶液浸泡1小时左右,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注入清水,水深保持20-40厘米;孵化采用干净的井水,孵化水温为20-30℃,2-3天即可发育成能摄食的蝌蚪。
(6)蝌蚪的养殖:
a2、清池消毒及培育水质:
①生石灰清塘法,包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干法清塘法:清塘前将池水排至仅余5-10厘米深,然后在池底四周挖一些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坑内,加水溶化,趁热将石灰水均匀地泼洒到池塘中,再经晒池3-5天,灌注新水;其中,每平方米生石灰用量为0.1-0.12千克。
另一种方法是带水清塘:不排池水,带水直接消毒,每立方米水用生石灰0.2-0.24千克,化水后均匀泼洒全池;无论是干法或带水清塘,应使石灰浆与池水均匀混合,以增加除害作用。
②漂白粉清塘:包括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
干法清塘水深5-10厘米,每平方米用7.5克,带水清塘每立方米用20克;使用时漂白粉充分溶解后,立即全池泼洒。
培育水质:因蝌蚪开口摄食只能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为此必须提前培育好蝌蚪池中的饵料生物;每平方米投放0.5-1公斤腐熟的畜禽肥作为基肥,或者使用鱼用生物肥来培肥水质;培育水质后,以后每隔3-5天泼洒一次豆浆(每亩蛙池用1公斤黄豆磨浆泼洒),或追加生物鱼肥,确保水质保持绿色具有一定的肥度。b2、将步骤(5)中制备出的蝌蚪投放于经步骤a2处理后的水沟中,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沟投放150尾蝌蚪;
c2、蝌蚪孵化3天后开始投食,此时饵料以豆浆为宜,喂养7天后适当加入少量人工饲料,当蝌蚪个体达到黄豆大小后,可以全部使用人工饲料喂养;人工配合饲料为蛋白质含量在35%的通威牌”蛙用人工配合饲料。
日常管理中应根据温度控制投食量,晴天正常投量,阴雨天适当减少投量,每天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2%-3%进行投喂,分早,晚两次进行,早晨9点左右投喂饲料总量的三分之一,下午4点左右投喂饲料总量的三分之二;
蝌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3-25℃,高温季节应该加深池水或搭荫棚,或放少量水葫芦,避免水温过高影响生长;降温措施是在水沟上面搭遮荫棚,种植一些葡萄或其他藤曼的植物,面积较大的池子只要遮搭半个池子;必要时可临时采用加注水温较低的外河水,一般水温应控制在32℃以下。
蝌蚪在前肢长出后,尾部收缩时,不能长期潜入水中,因此,除了要保持安静的环境外,还要把水沟中的水放到食台边缘,以便于蝌蚪进行水陆两栖生活;
(7)幼蛙的养殖:发现有部分幼蛙上岸后,应及时在“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食台上投放人工配合饲料,以供幼蛙24小时内均能够进食;人工配合饲料为蛋白质含量在35%的通威牌”蛙用人工配合饲料。
青蛙养殖池如果杂草丛生,刚变态的幼蛙就会躲藏到杂草中,投喂的饵料很难及时被青蛙发现和采食。因此,幼蛙池除了蛙池中央的休息区可以保持部分杂草外,四周的投食区是不能有杂草存在的。
(8)青蛙的疾病的防治:
幼蛙正常采食之后,即可安排进行疾病预防工作,给青蛙投喂的预防药物及营养补充剂主要有:鳝宝金维他,每公斤料添加1-2克,每7天左右添加一次,主要通过补充电解质维生素,提高青蛙的抗病能力。鳝宝血炎康,每公斤料拌加2-3克,每隔半个月投喂2-3天,主要起清热消炎作用。鳝宝保肝宁,每公斤了拌加1克,在进入成蛙养殖阶段后,每隔半个月投喂2-3天,可以和血炎康一起拌料投喂,主要起解毒护肝作用。
实施例2
蛙池建造: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位置较僻静且平坦开阔、背风向阳的场所建造用于对不同成长阶段的青蛙进行养殖的“回”字形一体化蛙池;蛙池包括依次连接的为人们提供活动区域的池梗4、用于投放食物的食台3、用于养殖蝌蚪及保证蛙类所需水分的水沟2和用于供蛙类休憩的休息区1;食台3与池梗4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蛙类窜逃的围网,围网的的目数为38目。
单个蛙池的面积为150平方米,食台3宽1.0米,水沟2宽1.5米,水沟2深60厘米,休息区1宽3米,池埂4的高度比休息区1的高度高出32cm,在蝌蚪的饲养时,有助于扩大水面,增大蝌蚪的活动区域。
并且,在休息区1的上方设有遮荫棚,遮荫棚使用竹竿或木条作为支架,再在上面拉设遮阳网,以供幼蛙及成蛙进行遮荫防晒;蛙池的四周设有围栏,蛙池的上方设有防鸟网,以防止蛙类的天敌入侵伤害蛙类。
(2)种蛙选择:选择全程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经过多年驯化、体表光滑、皮肤富有黏液、生长快、活力强、无病无伤、体质强壮且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作为种蛙;雌蛙要腹部膨大,柔软并富有弹性,雄蛙应选择咽喉部黑斑明显且婚姻垫发达的蛙类。
(3)种蛙放养:
a1、清池消毒:新挖建的青蛙养殖池,一般可以不用开展消毒处理即可投放种蛙,但对于可能存在黄鳝、泥鳅、龙虾的池塘,则最好在投放种蛙之前,使用浓度较高的生石灰或漂白粉对蛙池进行消毒和杀除敌害,蛙池消毒药性消失后,才能放养种蛙;
b1、种蛙引进:在青蛙冬眠之前引进种蛙;
c1、种蛙投放:在秋季投放蛙种,水温控制在20℃时进行投放,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投放6-8只体重为40-50克的种蛙;在种蛙投放之前,采用质量分数为2-3%的食盐水对其进行浸泡消毒,以清除种蛙身上的病菌、病毒及寄生虫,防止由亲种蛙带来病害;
(4)种蛙的饲养管理:投喂种蛙的饲料与引进种蛙的场家保持一致,以免因临时换料引起种蛙不适应,且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投喂种蛙均是一天投喂一次,一般在下午太阳快落山时进行投喂,投喂量视采食效果而定,可先少量投喂,发现很快吃完再进行补充,做到半小时左右吃完不剩为宜,若有剩料,则应减少投喂量,并随着气温的降低减少投喂量;当发现已经有少部分青蛙进入泥土冬眠时,则可停止投喂。
(5)种蛙进行产卵繁殖,其中,当水温上升到20-28℃是青蛙的产卵盛期;
青蛙产卵以后,受精卵不能久留在产卵池中,一般应在产卵以后2-3小时采卵;这时受精卵外的卵膜已充分吸水膨胀,受精卵可以在卵膜中转位,从而使受精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水面上可以看到一片灰黑色的卵块,这时是采卵的适宜时间。
青蛙产卵后30-60分钟收集受精卵后,应及时进行孵化;孵化前首先要清洗孵化设施及用具,用5%的漂白粉水溶液浸泡1小时左右,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注入清水,水深保持20-40厘米;孵化采用干净的井水,孵化水温为20-30℃,2-3天即可发育成能摄食的蝌蚪。
(6)蝌蚪的养殖:
a2、清池消毒及培育水质:
①生石灰清塘法,包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干法清塘法:清塘前将池水排至仅余5-10厘米深,然后在池底四周挖一些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坑内,加水溶化,趁热将石灰水均匀地泼洒到池塘中,再经晒池3-5天,灌注新水;其中,每平方米生石灰用量为0.1-0.12千克。
另一种方法是带水清塘:不排池水,带水直接消毒,每立方米水用生石灰0.2-0.24千克,化水后均匀泼洒全池;无论是干法或带水清塘,应使石灰浆与池水均匀混合,以增加除害作用。
②漂白粉清塘:包括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
干法清塘水深5-10厘米,每平方米用7.5克,带水清塘每立方米用20克;使用时漂白粉充分溶解后,立即全池泼洒。
培育水质:因蝌蚪开口摄食只能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为此必须提前培育好蝌蚪池中的饵料生物;每平方米投放0.5-1公斤腐熟的畜禽肥作为基肥,或者使用鱼用生物肥来培肥水质;培育水质后,以后每隔3-5天泼洒一次豆浆(每亩蛙池用1公斤黄豆磨浆泼洒),或追加生物鱼肥,确保水质保持绿色具有一定的肥度。b2、将步骤(5)中制备出的蝌蚪投放于经步骤a2处理后的水沟中,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沟投放150尾蝌蚪;
c2、蝌蚪孵化3天后开始投食,此时饵料以豆浆为宜,喂养7天后适当加入少量人工饲料,当蝌蚪个体达到黄豆大小后,可以全部使用人工饲料喂养;投喂蝌蚪的人工配合饲料为蛋白质含量在35%的通威牌”蛙用人工配合饲料。
日常管理中应根据温度控制投食量,晴天正常投量,阴雨天适当减少投量,每天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2%-3%进行投喂,分早,晚两次进行,早晨9点左右投喂饲料总量的三分之一,下午4点左右投喂饲料总量的三分之二;
蝌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3-25℃,高温季节应该加深池水或搭荫棚,或放少量水葫芦,避免水温过高影响生长;降温措施是在水沟上面搭遮荫棚,种植一些葡萄或其他藤曼的植物,面积较大的池子只要遮搭半个池子;必要时可临时采用加注水温较低的外河水,一般水温应控制在32℃以下。
蝌蚪在前肢长出后,尾部收缩时,不能长期潜入水中,因此,除了要保持安静的环境外,还要把水沟中的水放到食台边缘,以便于蝌蚪进行水陆两栖生活;
(7)幼蛙的养殖:发现有部分幼蛙上岸后,应及时在“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食台上投放人工配合饲料,以供幼蛙24小时内均能够进食;人工配合饲料为蛋白质含量在40%的通威牌”蛙用人工配合饲料。
青蛙养殖池如果杂草丛生,刚变态的幼蛙就会躲藏到杂草中,投喂的饵料很难及时被青蛙发现和采食。因此,幼蛙池除了蛙池中央的休息区可以保持部分杂草外,四周的投食区是不能有杂草存在的。
(8)青蛙的疾病的防治:
幼蛙正常采食之后,即可安排进行疾病预防工作,给青蛙投喂的预防药物及营养补充剂主要有:鳝宝金维他,每公斤料添加1-2克,每7天左右添加一次,主要通过补充电解质维生素,提高青蛙的抗病能力。鳝宝血炎康,每公斤料拌加2-3克,每隔半个月投喂2-3天,主要起清热消炎作用。鳝宝保肝宁,每公斤了拌加1克,在进入成蛙养殖阶段后,每隔半个月投喂2-3天,可以和血炎康一起拌料投喂,主要起解毒护肝作用。
Claims (7)
1.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蛙池建造: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位置较僻静且背风向阳的场所建造用于对不同成长阶段的青蛙进行养殖的“回”字形一体化蛙池;所述蛙池包括依次连接的池梗、食台、水沟和休息区;所述蛙池的面积为150-250平方米;所述食台宽1.0-2.0米;所述水沟宽0.5-1.5米,水沟深40-60厘米;所述休息区宽1.5-3米;所述池梗的高度比所述休息区的高度高出28-32厘米;并且,所述休息区的上方设有用于幼蛙及成蛙防晒遮荫的遮荫装置;
(2)种蛙选择:选择全程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经过多年驯化、体表光滑、皮肤富有黏液、体质强壮且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作为种蛙;
(3)种蛙放养:
a1、清池消毒:种蛙放养前,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蛙池进行消毒;
b1、种蛙引进:在青蛙冬眠之前引进种蛙;
c1、种蛙投放:在每年秋季投放蛙种,水温控制在15-25℃时进行投放,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投放6-8只体重为40-50克的种蛙;在种蛙投放之前,采用质量分数为2-3%的食盐水或者鳝宝益碘溶液对其进行浸泡消毒,以清除种蛙身上的病菌、病毒及寄生虫;
(4)种蛙的饲养管理:投喂种蛙的饲料与引进种蛙的场家保持一致,且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种蛙每天投喂一次,每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进行投喂,按照先少量,再逐步增加的方式进行投喂;
(5)种蛙进行产卵繁殖后,采集受精卵,并进行孵化,至孵化出蝌蚪;
(6)蝌蚪的养殖:
a2、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水沟进行清池消毒,再于上述水沟中投放肥料以培育水质,然后每隔3-5天再泼洒一次豆浆;其中,肥料的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沟投放0.5-1.0kg肥料,豆浆的泼洒密度为每亩水沟泼洒1kg豆浆;
b2、将步骤(5)中制备出的蝌蚪投放于经步骤a2处理后的水沟中,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沟投放150尾蝌蚪;
c2、蝌蚪孵化3天后开始投食,前7天投喂豆浆,7天后,开始加入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当蝌蚪长大至黄豆大小后,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喂养;其中,蝌蚪每天的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2-3%进行投喂,分早、晚两次进行,早上9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1/3,下午4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2/3;
d2:当蝌蚪进入变态期时,将水沟中的水放到食台边缘,以便于蝌蚪进行水陆两栖生活;
(7)幼蛙的养殖:于“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食台上投放人工配合饲料,以供幼蛙24小时内均能够进食,最终长成成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蛙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对幼蛙的疾病防治,具体为:
提供给幼蛙的预防药物及进药时间为:
鳝宝金维他,每公斤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1-2克,每7-8天添加一次;
鳝宝血炎康,每公斤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2-3克,每半个月投喂2-3天;
鳝宝保肝宁,每公斤添加1克,在进入成蛙养殖阶段后,每半个月投喂2-3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蛙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遮荫装置为遮荫棚;所述遮荫棚包括设置于休息区的支架和设置于支架上方的遮阳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蛙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食台与池梗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蛙类逃窜的围网,所述围网的目数为38~42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蛙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c3中,鳝宝益碘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在100kg水中,加入2ml鳝宝益碘,浸泡10分钟,制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蛙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人工配合饲料为蛋白质含量在35-40%的通威牌”蛙用人工配合饲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蛙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7)中,还包括除草步骤,即清除食台四周的杂草,以保证投喂的饲料能够及时被发现和采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913465.0A CN105393985A (zh) | 2015-12-12 | 2015-12-12 | 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913465.0A CN105393985A (zh) | 2015-12-12 | 2015-12-12 | 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93985A true CN105393985A (zh) | 2016-03-16 |
Family
ID=55460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913465.0A Pending CN105393985A (zh) | 2015-12-12 | 2015-12-12 | 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93985A (zh)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35222A (zh) * | 2016-06-27 | 2016-10-26 | 益阳市丰运农业综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全饲料黑斑蛙品种的驯化方法 |
CN106070040A (zh) * | 2016-06-27 | 2016-11-09 | 益阳市丰运农业综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黑斑蛙蛙卵的孵化方法 |
CN106106348A (zh) * | 2016-06-27 | 2016-11-16 | 益阳市丰运农业综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黑斑蛙的养殖方法 |
CN106135107A (zh) * | 2016-06-27 | 2016-11-23 | 益阳市丰运农业综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黑斑蛙养殖场的建设方法 |
CN106719390A (zh) * | 2016-12-06 | 2017-05-31 | 衡阳茂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美国青蛙的养殖方法 |
CN106719339A (zh) * | 2016-11-25 | 2017-05-31 | 防城港市畜牧站 | 一种青蛙高密度养殖方法 |
CN107173324A (zh) * | 2017-06-29 | 2017-09-19 | 杨慧 | 一种提高青蛙养殖变态期成活率的方法 |
CN107278581A (zh) * | 2017-07-23 | 2017-10-24 | 杨成胜 | 一种芦苇和蟾蜍共作湿地生态系统 |
CN107306883A (zh) * | 2017-06-29 | 2017-11-03 | 杨慧 | 一种青蛙养殖方法 |
CN107711692A (zh) * | 2017-10-26 | 2018-02-23 | 荆门市金满蛙类生态养殖家庭农场 | 一种蛙稻共作生态高产种养方法 |
CN108902030A (zh) * | 2018-07-10 | 2018-11-30 | 广西凌云县金银湾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一种石蛙种蛙的养殖方法 |
CN108925487A (zh) * | 2018-07-10 | 2018-12-04 | 广西凌云县金银湾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一种石蛙的养殖场地 |
CN109006664A (zh) * | 2018-07-10 | 2018-12-18 | 广西凌云县金银湾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一种石蛙商品蛙的养殖方法 |
CN109105327A (zh) * | 2017-06-24 | 2019-01-01 | 罗文初 | 一种无公害青蛙的养殖方法 |
CN109247301A (zh) * | 2018-11-27 | 2019-01-22 | 湖南小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黑斑蛙的养殖方法 |
CN109479811A (zh) * | 2017-09-13 | 2019-03-19 | 谭敏敏 | 一种提高黑斑蛙存活率的养殖方法 |
CN111919686A (zh) * | 2020-06-09 | 2020-11-13 | 长沙稻蛙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巨型稻生态立体种养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09049A (zh) * | 2005-07-08 | 2005-12-21 | 刘国民 | 青蛙人工繁育圈养方法 |
CN103651256A (zh) * | 2013-12-12 | 2014-03-26 | 苏州市相城区新时代特种水产养殖场 | 牛蛙养殖方法 |
CN104273093A (zh) * | 2014-10-29 | 2015-01-14 | 陈卫香 | 一种牛蛙养殖方法 |
CN104381213A (zh) * | 2014-11-14 | 2015-03-04 | 劳炳凤 | 青蛙的高密度养殖方法 |
CN204540434U (zh) * | 2014-12-29 | 2015-08-12 | 长沙县广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新型青蛙养殖池 |
-
2015
- 2015-12-12 CN CN201510913465.0A patent/CN10539398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09049A (zh) * | 2005-07-08 | 2005-12-21 | 刘国民 | 青蛙人工繁育圈养方法 |
CN103651256A (zh) * | 2013-12-12 | 2014-03-26 | 苏州市相城区新时代特种水产养殖场 | 牛蛙养殖方法 |
CN104273093A (zh) * | 2014-10-29 | 2015-01-14 | 陈卫香 | 一种牛蛙养殖方法 |
CN104381213A (zh) * | 2014-11-14 | 2015-03-04 | 劳炳凤 | 青蛙的高密度养殖方法 |
CN204540434U (zh) * | 2014-12-29 | 2015-08-12 | 长沙县广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新型青蛙养殖池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高本刚: "美国青蛙养殖技术", 《农村经济与科技》 *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35222A (zh) * | 2016-06-27 | 2016-10-26 | 益阳市丰运农业综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全饲料黑斑蛙品种的驯化方法 |
CN106070040A (zh) * | 2016-06-27 | 2016-11-09 | 益阳市丰运农业综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黑斑蛙蛙卵的孵化方法 |
CN106106348A (zh) * | 2016-06-27 | 2016-11-16 | 益阳市丰运农业综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黑斑蛙的养殖方法 |
CN106135107A (zh) * | 2016-06-27 | 2016-11-23 | 益阳市丰运农业综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黑斑蛙养殖场的建设方法 |
CN106719339A (zh) * | 2016-11-25 | 2017-05-31 | 防城港市畜牧站 | 一种青蛙高密度养殖方法 |
CN106719390A (zh) * | 2016-12-06 | 2017-05-31 | 衡阳茂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美国青蛙的养殖方法 |
CN109105327A (zh) * | 2017-06-24 | 2019-01-01 | 罗文初 | 一种无公害青蛙的养殖方法 |
CN107306883A (zh) * | 2017-06-29 | 2017-11-03 | 杨慧 | 一种青蛙养殖方法 |
CN107173324A (zh) * | 2017-06-29 | 2017-09-19 | 杨慧 | 一种提高青蛙养殖变态期成活率的方法 |
CN107278581A (zh) * | 2017-07-23 | 2017-10-24 | 杨成胜 | 一种芦苇和蟾蜍共作湿地生态系统 |
CN109479811A (zh) * | 2017-09-13 | 2019-03-19 | 谭敏敏 | 一种提高黑斑蛙存活率的养殖方法 |
CN107711692A (zh) * | 2017-10-26 | 2018-02-23 | 荆门市金满蛙类生态养殖家庭农场 | 一种蛙稻共作生态高产种养方法 |
CN108902030A (zh) * | 2018-07-10 | 2018-11-30 | 广西凌云县金银湾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一种石蛙种蛙的养殖方法 |
CN108925487A (zh) * | 2018-07-10 | 2018-12-04 | 广西凌云县金银湾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一种石蛙的养殖场地 |
CN109006664A (zh) * | 2018-07-10 | 2018-12-18 | 广西凌云县金银湾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一种石蛙商品蛙的养殖方法 |
CN109247301A (zh) * | 2018-11-27 | 2019-01-22 | 湖南小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黑斑蛙的养殖方法 |
CN111919686A (zh) * | 2020-06-09 | 2020-11-13 | 长沙稻蛙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巨型稻生态立体种养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93985A (zh) | 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 |
CN105379646B (zh) | 一种小龙虾养殖池塘种植水稻的方法 | |
CN103931530B (zh) | 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 | |
CN100403884C (zh) | 河蟹养殖方法 | |
CN103891659B (zh) | 池塘鱼稻共生饲养塘鳢鱼的方法 | |
CN100387115C (zh) | 水稻种植过程中稻田养鱼方法 | |
CN103371114A (zh) | 一种河蟹的养殖方法 | |
CN106172101B (zh) | 一种月鳢仿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养殖方法 | |
CN104106439B (zh) | 一种有机稻田中水稻、虎纹蛙、鳖共生高产种养工艺 | |
CN101664011A (zh) | 克氏原螯虾的土池繁殖方法 | |
CN106135095B (zh) | 基于自然水系统的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 |
CN107182657A (zh) | 一种稻田养鱼的方法 | |
CN103385190A (zh) | 一种沙塘鳢、螺蛳和河蟹共生养殖方法 | |
CN109089799A (zh) | 一种稻虾共育的养殖方法 | |
CN104026070B (zh) | 一种中华鳖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 | |
CN101091456A (zh) | 一种田螺养殖的方法 | |
CN106614181A (zh) | 稻蟹共生养殖方法 | |
CN105360030A (zh) | 小龙虾土池人工繁育、养殖一体化技术 | |
CN104221963A (zh) | 一种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方法 | |
CN107996477A (zh) | 一种基于太空莲的龙虾养殖方法 | |
CN104904631A (zh) | 一种池塘立体养殖方法 | |
CN104521654A (zh) |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 |
CN106386607A (zh) | 一种克氏原螯虾分级池塘多茬养殖方法 | |
CN106212334A (zh) | 水稻田联合养殖田螺的方法 | |
CN109042416A (zh) | 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早繁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