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20659B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20659B
CN104520659B CN201380041659.5A CN201380041659A CN104520659B CN 104520659 B CN104520659 B CN 104520659B CN 201380041659 A CN201380041659 A CN 201380041659A CN 104520659 B CN104520659 B CN 1045206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portion
mentioned
refrigerator
operating
display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16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20659A (zh
Inventor
薮上裕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8321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845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520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0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20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06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5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movable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400/00General features of,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or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 F25D2400/36Visual displays
    • F25D2400/361Interactive visual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可在用以变更和运作相关的设定的操作部上实现误操作的减少。上述冰箱包括:隔热箱体(11),具有开口;门(33、34、35、36、37),对上述开口进行开关;第一操作部(51),设于上述门的前面,并接受用以变更和上述冰箱的运作相关的设定的操作;操作控制部(61),对正常模式和待机模式进行切换,其中上述正常模式接收对上述第一操作部的操作,上述待机模式不接收对上述第一操作部的操作;以及第二操作部(52),设于上述门的前面,并接受用以从上述待机模式切换至上述正常模式的操作。上述第二操作部在上述待机模式中被操作时,上述操作控制部会切换至上述正常模式。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为了因应使用者的要求变更和运作相关的设定,一般来说冰箱包括操作面板(panel)等的操作部。从操作性等的观点来看,操作部较常设于冰箱的门的前面。
然而,这样的操作部有可能因使用者的身体碰撞等而被误操作,且因此被使用者不小心变更为非预期的设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780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可在用以变更和运作相关的设定的操作部上实现误操作的减少。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包括:隔热箱体,具有开口;门,对上述开口进行开关;第一操作部,设于上述门的前面,并接受用以变更和上述冰箱的运作相关的设定的操作;操作控制部,对正常模式(mode)和待机模式进行切换,其中上述正常模式接收对上述第一操作部的操作,上述待机模式不接收对上述第一操作部的操作;以及第二操作部,设于上述门的前面,并接受用以从上述待机模式切换至上述正常模式的操作。上述第二操作部在上述待机模式中被操作时,上述操作控制部会切换至上述正常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外观的正面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冰箱的内部构成以及冷冻循环(cycle)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沿着图1的X3-X3线的操作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图5是操作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6是表示操作区域以及显示区域的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正常模式下的操作控制部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flowchart)。
图8是表示待机模式下的操作控制部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操作部的扩大图。
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相当于图9的图。
图11是第四实施方式相当于图5的图。
图12是第五实施方式相当于图5的图。
符号说明
10:冰箱
11:隔热箱体
111:外箱
112:内箱
113:隔热材
12:冷藏室
13:蔬菜室
14:制冰室
15:上段冷冻室
16:下段冷冻室
17:分隔壁
18:冷藏室温度传感器
19:隔热分隔壁
20:冷冻室温度传感器
21:冷冻循环系统
22:压缩机
23:冷凝器
24:干燥机
251:切换阀
252:逆止阀
26:冷藏用冷却器
27:冷冻用冷却器
28:冷藏用管
281、301:吹出口
282、302:吸入口
29:冷藏用送风机
30:冷冻用管
31:冷冻用送风机
32:除霜加热器
33:冷藏室门
34:蔬菜室门
35:制冰室门
36:上段冷冻室门
37:下段冷冻室门
38:绞链部
39:内板
40:外板
401:遮光层
402:操作区域
403:显示区域
404:透光区域
405:第二操作部用印字部
406、543:窗部
41:隔热材
42:主控制装置
50:操作装置
51:第一操作部
511:冷藏操作部
512:冷冻操作部
513:冷冻功能操作部
514:制冰操作部
515:节电操作部
52、70、71:第二操作部
53:显示部
531:强度显示部
532:冷冻功能显示部
533:制冰显示部
534:节电显示部
535:环保模式显示部
536:键锁显示部
54:印字构件
541:第一操作部用印字部
542:显示部用印字部
55:电容传感器
551:切除部
56:装置本体
57:检测部
571:第一操作部用检测部
572:第二操作部用检测部
58:电路基板
59:盒
591:遮光部
60:光源部
61:操作控制部
601:第一操作部用光源部
602:显示部用光源部
72:非接触传感器
X3:剖面连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多个实施方式的冰箱进行说明。又,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位标注相同符号,以省略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冰箱10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前面开口的纵长矩形箱状的隔热箱体11内具有多个储藏室。以下,在隔热箱体11的开口侧,即在图2将左侧作为冰箱10的前侧进行说明。
隔热箱体11如图2所示具有钢板制的外箱111、合成树脂制的内箱112、以及隔热材113。隔热材113设于外箱111和内箱112之间。隔热材113例如是发泡聚氨酯(urethane)或真空隔热板等。在隔热箱体11的内部,从上段依序设有冷藏室12、蔬菜室13,其下方并排设置有制冰室14以及上段冷冻室15,更下方还设有下段冷冻室16。在制冰室14设有未图示的自动制冰装置。
冷藏室12以及蔬菜室13皆是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通常冷藏室12以及蔬菜室13设定为不同温度。例如,冷藏室12的维持温度设定为1~5℃。蔬菜室13的维持温度设定为较冷藏室12的维持温度略高的2~6℃。冷藏室12以及蔬菜室13之间,通过塑胶制的分隔壁17被分隔为上下。在冷藏室12内设有冷藏室温度传感器(sensor)18,该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8是用以检测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冷藏室12内的温度。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8例如包含测温电阻器(thermistor)等。
制冰室14、上段冷冻室15、以及下段冷冻室16皆是冷冻温度带,例如-10~-20℃的负温度的储藏室。冰箱10包括隔热分隔壁19。隔热分隔壁19将蔬菜室13、制冰室14以及上段冷冻室15之间上下分隔。在下段冷冻室16内设有冷冻室温度传感器20,该冷冻室温度传感器20是用以检测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的下段冷冻室16内的温度。冷冻室温度传感器20例如包含测温电阻器等。
冰箱10包括图2所示的冷冻循环系统21。又,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冷冻循环系统21从冰箱10取出的状态。冷冻循环系统21依照冷媒的流动顺序环状连接有压缩机22、冷凝器23、干燥机(dryer)24、切换阀251、冷藏用冷却器26以及冷冻用冷却器27。切换阀251接受控制指令而进行驱动,将从压缩机22被加压输送的冷媒供给至冷藏用冷却器26或者冷冻用冷却器27的其中一个。此外,冷冻循环系统21具有逆止阀252。逆止阀252设于冷冻用冷却器27和压缩机22之间。又,压缩机22虽未详细图示,但配置于冰箱10的上侧后部或者形成于上侧后部的机械室。
冷藏室用冷却器26设于冷藏用管(duct)28内,该冷藏用管28形成于冷藏室12以及蔬菜室13的后部。冷藏用管28沿着冷藏室12以及蔬菜室13的后壁面而往上下方向延伸。冷藏用管28在上侧具有吹出口281,在下侧具有吸入口282。冰箱10包括冷藏用送风机29。冷藏用送风机29在冷藏用管28内设于吸入口282侧。若冷藏用送风机29被驱动,则蔬菜室13内的空气通过冷藏用送风机29的送风作用从而从吸入口282被吸入冷藏用管28内。被吸入冷藏用管28内的空气由冷藏用冷却器26所冷却,其后,从吹出口281被供给至冷藏室12内。并且,供给至冷藏室12内的冷气将冷藏室12以及蔬菜室13冷却,并再从吸入口282被吸入冷藏用管28内。如此,由冷藏用冷却器26所产生的冷气在冷藏室12、蔬菜室13以及冷藏用管28进行循环,藉此使冷藏室12以及蔬菜室13被冷却。
冷冻用冷却器27设于冷冻用管30内,该冷冻用管30形成于制冰室14、上段冷冻室15、以及下段冷冻室16的后部。冰箱10包括除霜加热器(heater)32。除霜加热器32设于冷冻用冷却器27的旁边。除霜加热器32对产生在冷冻用冷却器27的霜进行除霜。冷冻用管30沿着制冰室14、上段冷冻室15、以及下段冷冻室16的后壁面往上下方向延伸,且在上侧具有吹出口301,在下侧具有吸入口302。
冰箱10包括冷冻用送风机31。冷冻用送风机31在冷冻用管30内设于吹出口301侧。若冷冻用送风机31被驱动,则下段冷冻室16内的空气通过冷冻用送风机31的送风作用从而从吸入口302被吸入冷冻用管30内。被吸入冷冻用管30内的空气由冷冻用冷却器27所冷却,其后,从吹出口301被供给至制冰室14以及上段冷冻室15内。并且,供给至制冰室14以及上段冷冻室15内的冷气将供给至制冰室14、上段冷冻室15、以及下段冷冻室16冷却,并再从吸入口302被吸入冷冻用管30内。如此,由冷冻用冷却器27所产生的冷气在制冰室14、上段冷冻室15、下段冷冻室16、以及冷冻用管30进行循环,藉此使冷气在制冰室14、上段冷冻室15、以及下段冷冻室16被冷却。
冰箱10如图1所示,包括冷藏室门33、蔬菜室门34、制冰室门35、上段冷冻室门36、以及下段冷冻室门37。冷藏室门33对应冷藏室12在隔热箱体11的左右两侧具有绞链(hinge)部38且设为对开式。冷藏室门33对冷藏室12的开口进行开关。
蔬菜室门34、制冰室门35、上段冷冻室门36、以及下段冷冻室门37分别对应蔬菜室13、制冰室14、上段冷冻室15、以及下段冷冻室16。蔬菜室门34、制冰室门35、上段冷冻室门36、以及下段冷冻室门37各自构成为拉出式。蔬菜室门34、制冰室门35、上段冷冻室门36、以及下段冷冻室门37分别对蔬菜室13、制冰室14、上段冷冻室15、以及下段冷冻室16的前侧的开口进行开关。此外,蔬菜室门34、制冰室门35、上段冷冻室门36、以及下段冷冻室门37在其背侧部分各自设有未图示的收纳盒(case)。
如在图3代表冷藏室门33所示,冷藏室门33、蔬菜室门34、制冰室门35、上段冷冻室门36、以及下段冷冻室门37在内板39和外板40之间具有隔热材41。内板39包含合成树脂制的板,隔热材41例如包含发泡聚氨酯或真空隔热板等。
外板40是由平坦的板所构成,该板是例如具有透光性的玻璃等。在此情况下,构成外板40的玻璃也包含合成树脂制的有机玻璃。在外板40的内侧,也就是内板39侧的面,设有遮光层401。遮光层401是由具有遮光性的材料所构成,即反射或吸收光的材料。在此情况下,遮光层41利用将片(sheet)状的构件贴上或者将涂料进行涂布而形成于外板40的内侧面,其中该片状构件是由具有遮光性的材料所构成。当使用者从冰箱10的外侧看到外板40时,能够对作为外板40的外观,因玻璃的透光性而产生的光泽进行确认。此外,设于外板40的内侧的隔热材41,因遮光层401而无法从外部辨识。
冰箱10如图4所示,包括主控制装置42以及操作装置50。主控制装置42包括有未图示的微电脑(micro computer)、计时器(timer)、存储装置等。主控制装置42作为输入输出机器而连接有操作装置50。此外,主控制装置42作为传感机器而连接有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8以及冷冻室温度传感器20。此外,主控制装置42作为控制对象而连接有冷藏用送风机29、冷冻用送风机31、冷冻循环系统21的压缩机22以及切换阀251、除霜加热器32等。主控制装置42基于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8以及冷冻室温度传感器20的检测信号以及预先被存储的控制程序(program),对冷藏用送风机29、冷冻用送风机31、压缩机22、切换阀251、以及除霜加热器32等进行控制。
主控制装置42具有和节电相关的多个运作模式,例如“节电模式”、“外出模式”、“移峰(peak shift)模式”等。在此情况下,若选择节电模式,则主控制装置42对压缩机22等进行控制,以各储藏室内的温度对食品没有影响的程度的温度来进行运作,例如设为较设定温度高1~2℃的温度。藉此,和使用者所设定的运作内容相比能够以省电来进行运作。
若选择外出模式,则主控制装置42会在例如选择外出模式后3小时左右以节电模式进行运作。这是因为在使用者外出之间不会进行使用者造成的门的开关,而储藏室内的温度可保持稳定。通过使用者在外出前选择外出模式,在使用者的外出中时和正常运作相比能够以省电来进行运作。
并且,若选择移峰模式,主控制装置42会使冰箱10的电力消耗为最大的时间带从电力需求紧迫的时间带移转至余裕的时间带。在此情况下,主控制装置42将消耗电力大的除霜加热器32的除霜运作及自动制冰装置的制冰运作等避开电力需求尖峰的例如中午13点至16点的时间带,并在电力需求低的例如半夜1点至4点之间进行运作。藉此,能够抑制电力需求的尖峰的时间带的消耗电力,并对大规模停电或计划性停电(rolling blackout)的避免有所贡献。
使用者对操作装置50进行操作,并执行各储藏室的温度设定或运作模式的切换等。操作装置50组装在冷藏室门33的内部。操作装置50是构成为所谓的触碰传感器(touch sensor)式。操作装置50如图1以及图6所示,将冷藏室门33的外板4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作为操作区域402以及显示区域403。
如图6所示,在操作区域402设有多个第一操作部51和第二操作部52。第一操作部51和第二操作部52包括对操作的对象及内容进行显示的文字以及图形部分。在显示区域403设有多个显示部53。显示部53包括对冰箱10的现在的设定内容进行显示的文字及图形部分。第一操作部51以及显示部53通过必要地对应并且发光,以使第一操作部51浮现于操作区域402,且显示部53浮现于显示区域403的方式来表示。使用者通过对第一操作部51和第二操作部52进行操作而对冰箱10的运作内容等进行设定,利用看见显示在显示区域403的显示部53来对现在的设定内容等进行确认。
具体而言,操作装置50如图5以及图3所示包括有印字构件54、电容传感器55、以及装置本体56。印字构件54由矩形的板状构件所构成,且连接设置在外板40的内侧。印字构件54具有对应第一操作部51的多个第一操作部用印字部541和对应显示部53的多个显示部用印字部542。第一操作部用印字部541包括对应第一操作部51的文字以及图形,显示部用印字部542包括对应显示部53的文字以及图形。在印字构件54中,第一操作部用印字部541和显示部用印字部542具有透光性,第一操作部用印字部541和显示部用印字部542以外的部分则具有遮光性。在此情况下,印字构件54是利用具有遮光性的涂料,对例如具有透光性的玻璃或透明树脂的板材将第一操作部用印字部541以及显示部用印字部542进行所谓的拉白印刷所构成。
电容传感器55是由具有透光性的板状构件所构成。电容传感器55具有作为检测电极的检测部57,该检测电极用以对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检测部57包括对应第一操作部51的多个第一操作部用检测部571和对应第二操作部52的一个第二操作部用检测部572。电容传感器55通过对检测部57和使用者的例如指间的电容变化进行检测,而对使用者的触碰操作进行检测。在此情况下,第一操作部用检测部571经由印字构件54以及外板40对第一操作部51的触碰操作进行检测。同样地,第二操作部用检测部572经由印字构件54以及外板40对第二操作部52的触碰操作进行检测。
装置本体56如图3所示,包括收纳于盒59的电路基板58。电路基板58具有多个光源部60及如图4所示的操作控制部61。光源部60包括对应第一操作部51的多个第一操作部用光源部601和对应显示部53的多个显示部用光源部602。光源部60例如包括LED且安装于电路基板58。光源部60通过形成于盒59的遮光部591,从印字构件54以及电容传感器55往盒59的厚度方向相离,并且被设于电路基板58的其他的光源部60所遮光。
操作控制部61包括安装于电路基板58的未图示的微电脑等。操作控制部61如图4所示,连接于主控制装置42,并且连接于光源部60以及电容传感器55的检测部57。操作控制部61对输入至电容传感器55的触碰操作进行检测以及处理并传至主控制装置42,且基于来自主控制装置42的指令对光源部60的点灯、关灯进行控制。在此情况下,检测部57经由印字构件54及外板40对执行第一操作部51以及第二操作部52的使用者的触碰操作进行检测。
在组装有操作装置50的冷藏室门33的外板40中,在图5的二点虚线所包围的区域中形成有透光区域404。透光区域404是较印字构件54的外型形状略小的形状的区域。由于透光区域404并未设有遮光层401,透光区域404内具有透光性。操作区域402以及显示区域403设于透光区域404内。此外,透光区域404内设有用以显示第二操作部52的第二操作部用印字部405。第二操作部用印字部405是利用将具有遮光性的涂料等印刷于外板40的内侧而形成。在此情况下,透光区域404在第二操作部用印字部405以外的部分具有透光性。
在此构成中,若第一操作部用光源部601进行点灯,则所点灯的第一操作部用光源部601的光会穿透电容传感器55的检测部57、印字构件54的第一操作部用印字部541、以及外板40的透光区域404。藉此,对应已点灯的第一操作部用光源部601的第一操作部51的内容(也就是第一操作部用印字部541的内容)会以浮现于外板40的方式而被显示。同样地,若显示部用光源部602进行点灯,则所点灯的显示部用光源部602的光会穿透印字构件54的显示部用印字部542以及外板40的透光区域404。藉此,对应已点灯的显示部用光源部602的显示部53的内容(也就是显示部用印字部542的内容)会以浮现于外板40的方式而被显示。对此,第二操作部42的内容(也就是第二操作部用印字部405的内容)会一直显示于外板40。
接着,用图6对第一操作部51、第二操作部52、以及显示部53的具体的构成进行说明。多个第一操作部51包括冷藏操作部511、冷冻操作部512、冷冻功能操作部513、制冰操作部514、以及节电操作部515。又,单称为第一操作部51时,是对冷藏操作部511、冷冻操作部512、冷冻功能操作部513、制冰操作部514、以及节电操作部515进行总称。各第一操作部51各自包括对应操作内容的文字、和包围该些文字的圆形。该些多个第一操作部51在铅直线上并排配置,也就是在铅直方向上以纵一列而配置。
冷藏操作部511是用于对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12、13的冷却程度的强弱进行设定,且构成为将“冷藏”的文字以圆形包围。冷冻操作部512是用于对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14、15、16的冷却程度的强弱进行设定,且构成为将“冷冻”的文字以圆形包围。冷冻功能操作部513是用于对上段冷冻室15的运作内容进行设定,且构成为将“冷冻功能”的文字以圆形包围。制冰操作部514是用于对制冰室14的运作内容进行设定,且构成为将“制冰”的文字以圆形包围。节电操作部515是用于对和节电相关的运作模式进行设定,且构成为将“节电”的文字以圆形包围。
此外,第二操作部52称为还原按键(home button),构成为和第一操作部51的型态明确不相同的型态,例如将家的形状图案化的图形部分。又,所谓型态是指形状、模样或色彩,或者该些的结合。第二操作部52是用于由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所设定的操作内容的决定、及所谓第一操作部51的无效(所谓键锁(key lock))、以及第一操作部51的启动(所谓将键锁解除)。第二操作部52设于和以纵直线排列的各第一操作部51的铅直线上的上侧不相同的位置。在此情况下,第二操作部52在第一操作部51的下侧和各第一操作部51以纵一列而并排设置。
显示部53在第一操作部51和第二操作部52的左侧并列且在铅直方向上以纵一列并排配置。多个显示部53例如包括强度显示部531、冷冻功能显示部532、制冰显示部533、节电显示部534、环保(eco)模式显示部535、键锁显示部536。强度显示部531包括在圆周方向被5等分的圆形部分、和“强”、“弱”的文字部分。强度显示部531位于冷藏操作部511和冷冻操作部512的上下方向的中间。强度显示部531对应冷藏操作部511和冷冻操作部512,将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12、13或者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14、15、16的冷却程度以5阶段来显示。
当使用者对冷藏操作部511进行触碰操作时,强度显示部531会显示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12、13于现在所设定的冷却的强弱。其后若进一步对冷藏操作部511进行触碰操作,则强度显示部531的圆形部分的显示个数将变更,且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12、13的冷却的强弱将变更。另一方面,当使用者对冷冻操作部512进行触碰操作时,强度显示部531会显示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14、15、16于现在所设定的冷却的强弱。其后若进一步对冷冻操作部512进行触碰操作,则强度显示部531的圆形部分的显示个数将变更,且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14、15、16的冷却的强弱将变更。
冷冻功能显示部532包括“立刻冷冻”、“热食冷冻”、“蔬菜冷冻”、“干燥(dry)”的4种文字部分。冷冻功能显示部532对应冷冻功能操作部513设于和冷冻功能操作部513几乎相同高度的位置。若使用者重复进行冷冻功能操作部513的触碰操作,则会依序切换为显示“立刻冷冻”的状态、显示“热食冷冻”的状态、显示“蔬菜冷冻”的状态、显示“干燥”的状态、以及上述“立刻冷冻”、“热食冷冻”、“蔬菜冷冻”、“干燥”皆未显示的状态。藉此,使用者利用一边看着冷冻功能显示部532一边对冷冻功能操作部513进行触碰操作,而选择对上段冷冻室15的运作内容。在此情况下,关于显示在冷冻功能显示部532的各运作内容是显示适于如下情况的运作:“立刻冷冻”是将食品较平常更快进行冷冻的情况,“热食冷冻”是将热的食品进行冷冻的情况,“蔬菜冷冻”是将生蔬菜进行冷冻的情况、“干燥”是进行将蔬菜的水分移除的冷冻。
制冰显示部533包括“立刻制冰”、“关闭制冰”的2种文字部分。制冰显示部533对应制冰操作部514设于和制冰操作部514几乎相同高度的位置。若使用者重复进行制冰操作部514的触碰操作,则会依序切换为显示“立刻制冰”的状态、显示“关闭制冰”的状态、以及上述“立刻制冰”、“关闭制冰”皆未显示的状态。藉此,使用者利用一边看着制冰显示部533一边对制冰操作部514进行触碰操作,而选择对制冰室14的运作内容。在此情况下,关于显示在制冰显示部533的各运作内容是显示适于如下情况的运作:“立刻制冰”是将冰较平常更快进行制作的情况,“关闭制冰”是不制作冰的情况。
节电显示部534包括“节电”、“外出”、“移峰”的3种文字部分。节电显示部534对应节电操作部515设于和节电操作部515几乎相同高度的位置。若使用者重复进行节电操作部515的触碰操作,则会依序切换为显示“节电”的状态、显示“外出制冰”的状态、显示“移峰”的状态、以及上述“节电”、“外出”、“移峰”皆未显示的状态。藉此,使用者利用一边看着节电显示部534一边对节电操作部515进行触碰操作,而对和节电相关的运作内容进行设定。在此情况下,主控制装置42若被选择“节电”则移转至节电模式,若被选择“外出”则移转至外出模式,若被选择“移峰”则移转至移峰模式。
环保模式显示部535是由“eco模式”的文字部分所构成。环保模式显示部535会在门的关闭少且冷却运作稳定进行时显示。键锁显示部536是由将按键的形状图案化的图形部分所构成。键锁显示部536是在使第一操作部51被无效且为键锁状态时显示。
接着,参考图7以及图8对和操作控制部61的操作装置50相关的控制内容进行说明。
操作控制部61具有图7所示的正常模式和图8所示的待机模式。正常模式是操作控制部61接受对第一操作部51的触碰操作的状态,也就是使用者通过对第一操作部51进行触碰操作而使和冰箱10的运作相关的设定为可变更的所谓键锁解除状态。待机模式是操作控制部61未接受对第一操作部51的触碰操作的状态,也就是使用者不可变更和冰箱10的运作相关的设定的所谓键锁状态。在正常模式中,第二操作部52被执行规定操作时,或者第一操作部51未在规定期间被操作时,操作控制部61会切换至待机模式。此外,在待机模式中,第二操作部52被执行规定操作时,操作控制部61则切换至正常模式。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操作控制部61若移转至正常模式,首先在步骤S11启动第一操作部51,且操作控制部61成为接受对第一操作部51的触碰操作的状态(所谓键锁解除状态)。此时,操作控制部61将第一操作部用光源部601进行点灯并显示在第一操作部51,并且将对应现在的设定内容的显示部用光源部602进行点灯并显示在对现在的设定内容进行显示的显示部53。
其后,在步骤12中,检测对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的有无。当对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未被检出时(在步骤S12为“否”),移转至步骤S14。另一方面,当对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被检出时(在步骤S12为“是”),移转至步骤S13并进行设定变更处理。在设定变更处理上,操作控制部61对应输入至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并对显示部用光源部602进行点灯控制,显示所选择的显示部53的内容。在该步骤S13中的设定变更处理,利用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所选择的内容,也就是显示在显示部53的内容,并未反映在实际的运作中。
其后,操作控制部61在步骤S14以及步骤S15中,对键锁操作以及设定变更的确定进行判断。在第二操作部52在规定期间,例如3秒以上连续进行操作时(在步骤S14为“是”),操作控制部61将判断键锁以及设定变更有确定操作并移转至步骤S16。另一方面,在步骤S14中在第二操作部52没有3秒以上的连续操作时(在步骤S14为“否”)则移转至步骤S15。
当操作控制部61对第二操作部52没有规定期间的连续作(在步骤S14为“否”),且对第一操作部51最后进行操作起未经过规定时间,例如10秒以上时(在步骤S15为“否”),操作控制部61将判断为对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尚未结束而移转至步骤S12,并重复步骤S12至步骤S15。另一方面,当操作控制部61对第一操作部51最后进行操作起经过规定时间,例如10秒以上,也就是第一操作部51连续10秒以上未被操作时(在步骤S15为“是”),操作控制部61将判断为对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已结束而移转至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操作控制部61将显示在显示区域403的显示部53的内容作为设定变更后的内容而进行确定,并将该设定变更后的内容发送至主控制装置42。藉此,主控制装置42反映设定变更后的运作内容而执行运作。其后,操作控制部61移转至图8所示的待机模式。
若操作控制部61移转至待机模式,首先在步骤S21使第一操作部51无效,并成为不接收对第一操作部51的触碰操作的状态(所谓的键锁状态)。此时,操作控制部61对光源部60进行控制并显示在键锁显示部536,并且消除第一操作部51以及键锁显示部536以外的显示部53的显示。也就是说,在键锁状态下,原则上仅显示有第二操作部52以及键锁显示部536,且对应冰箱10的运作状态也显示有环保模式显示部535。
其后,操作控制部61在步骤S22检测对第二操作部52是否执行有规定的操作。当第二操作部52未被操作时(在步骤S22为“否”),操作控制部61将重复步骤S22并通过继续进行待机模式而维持键锁状态。另一方面,当第二操作部52被执行规定的操作时(在步骤S22为“是”),操作控制部61将为了解除键锁状态并接收对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移转至正常模式。在此情况下,在步骤S22对键锁解除进行判断的规定的操作可以是对第二作部52的瞬间的触碰操作(所谓单按操作),也可以是对第二操作部52的规定期间,例如3秒以上的连续操作(所谓长按操作)。
如此,冰箱10包括接受用以对冰箱10的运作进行设定的第一操作部51、和对正常模式和待机模式的切换进行控制的操作控制部61、和接受用以从待机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的操作的第二操作部52。操作控制部61在待机模式中不会接收对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而当第二操作部52在待机模式中被操作时,操作控制部61会切换至接收对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的正常模式。因此,即便使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不小心接触到第一操作部51时,待机模式中不会接收对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因此能够减少对第一操作部51的误操作。
此外,从待机模式至通常模式的移转,也就是键锁解除的操作,是对第二操作部进行。也就是,键锁解除的操作并非对多个第一操作部51而是对第二操作部52进行限制。因此,能够减少不小心执行键锁解除的操作的可能性,并能够抑制误操作的产生。
此外,对用于键锁解除的第二操作部52进行规定操作,在所谓的单按操作时,能够尽可能减少解锁解除操作的麻烦,并在所谓的长按操作时,能够较有效减少因第二操作部52的误操作产生的键锁解除。
此外,对第一操作部51以及第二操作部52的操作的检测是使用电容传感器55。如此,能够将设有操作装置50的冷藏室门33的外板40的表面设为平坦,实现设计感的提升。
此外,多个第一操作部51是在铅直线上以纵一列并排配置。如此,能够将多个第一操作部51的配置的外观设计设为良好。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情况是对第一操作部51的检测使用电容传感器55,因此会有因液体附着在第一操作部51而产生误操作的状况。并且,多个第一操作部51是在铅直线上以纵一列并排配置,因此液体附着于第一操作部51的上方,且该液体沿着外板40的表面向铅直下方向滴下时,有可能使对应以纵一列并排的多个第一操作部51的第一操作用检测部571依序反应而产生误操作。在此情况下,由于变成对多个第一操作部51产生误操作,因此被任意变更为和使用者所要的设定内容完全不相同的设定内容。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操作部52设于和以纵一列并排的多个第一操作部51的铅直线上的上侧不相同的位置。也就是,第二操作部52并未设于第一操作部51的铅直线上的上侧。如此,即使液体附着于第一操作部51的上方,且该液体沿着外板40的表面向铅直下方向滴下时,若液体并未滴至第二操作部52,则键锁状态未被解除且第一操作部51不会被误操作。因此,即使第一操作部51是因液体附着而容易误操作的构成,也就是第一操作部51是使用电容传感器且配置于铅直方向的构成,也能够有效减少因液体的附着导致的误操作。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操作部52是在第一操作部51的下侧和第一操作部51以纵一列并排设置。因此,当液体于第一操作部51的上侧滴下时,该液体在第一操作部51和第二操作部52的配置的关系上并不会是滴到第二操作部52后才滴到第一操作部51。也就是说,该液体不会接触第二操作部52并解除键锁状态后才接触第一操作部51。因此,能够将第一操作部51和第二操作部52以纵一列配置且设为良好的外观设计,并且有效抑制将第一操作部51和第二操作部52以纵一列配置时因液体的附着导致的误操作。
此外,第一操作部51是用于和节电相关的运作的设定。在此情况下,节电操作部515作为和节电相关的运作,是用于节电模式、外出模式、以及移峰模式的设定。如此,使用者仅通过对节电操作部515进行触碰操作便能容易地执行节电,其结果能够对大规模停电或计划性停电的避免有所贡献。
并且,第二操作部52构成为和第一操作部51的型态明确地不相同的型态。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一操作部51是将文字部分以圆形包围的型态,第二操作部52是构成为将家的形状图案化的图形部分。如此,能够将第一操作部51和第二操作部52的差异告诉使用者的视觉,因此使用者能够明确地区别第一操作部51和第二操作部52。藉此,能够更有效减少使用者的第二操作部52的误操作,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减少对第一操作部51的误操作。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操作部52的操作方法和第一实施方式不相同。也就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用于在待机模式中解除键锁状态的规定操作和对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方法相比变得复杂。在此情况下,作为规定操作,采用了将使用者的手指往左右或上下任一方向以直线动作并进行操作的所谓滑动(slide)操作。在图9中,使用者从左侧向右侧进行操作以作为滑动操作。在此情况下,第二操作部52是构成为把将家图案化的图形在滑动操作的方向上以长矩形包围。此外,电容传感器55的第二操作用检测部572虽未详细图示,是构成为将分隔为多个的第二操作用检测部572沿着滑动操作的方向进行配置。并且,操作控制部61对分隔为多个的第二操作用检测部572是通过对往滑动操作的方向依序切换的操作进行检测,而对滑动操作被执行的内容进行检测。
如此,使用者能够明确地区别用以在待机模式中解除键锁状态的第二操作部52的规定操作、和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因此能够减少使用者的第一操作部51和第二操作部52的操作错误。
此外,用以解除键锁状态的规定操作是和对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方法相比较复杂的操作。因此,使用者为了对第二操作部52进行操作并解除键锁状态,必须持有对第二操作部52进行操作的明确的意图而对第二操作部52进行操作。因此,例如使用者欲操作第一操作部51却不小心触碰到第二操作部52等情况时,能够尽可能防止键锁状态被解除。
进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解除键锁状态,仅是触碰第二操作部52并不足够,必须要从左至右方向的一定的操作。因此,即使液体滴至第二操作部52时,也能够尽力避免第二操作部52被操作。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10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地,主要是第二操作部52的操作方法和第一实施方式不相同。也就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用于在待机模式中解除键锁状态的规定操作和对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方法相比变得复杂。在此情况下,作为规定操作,采用了将使用者的手指往圆周方向动作并进行操作的所谓转动(wheel)操作。在此情况下,第二操作部52是构成为把将家图案化的图形以二个圆形包围。此外,电容传感器55的第二操作用检测部572虽未详细图示,是构成为将分隔为多个的第二操作用检测部572沿着圆周方向进行配置。并且,操作控制部61对分隔为多个的第二操作用检测部572是通过对往转动操作的方向依序切换的操作进行检测,而对转动操作被执行的内容进行检测。
如此,能够得到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进而,第二操作部52的外形形状能够和第一操作部51的外形形状设为相同的圆形,因此将第一操作部51和第二操作部52在纵方向上并排配置时可产生统一感,并得到良好的外观设计感。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11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是替换上述第二操作部52而包括第二操作部70。第二操作部70和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的检测方式不相同。也就是,第二操作部70是构成为机械按钮式的开关(switch)。第二操作部70设于装置本体56,经由形成于电容传感器55的切除部551、形成于印字材料54的窗部543、以及形成于外板40的窗部406,而露出于外板40的表面。如此,第一操作部51和第二操作部70在其操作的检测方法以及操作方法明确地不相同,因此能够更有效减少第一操作部51和第二操作部70的误作。
进而,第一操作部51使用电容传感器,且第二操作部70使用机械式开关,因此第一操作部51和第二操作部70在操作的时候,使用者的必要的操作力以及给予使用者的触感能够完全不相同。藉此,使用者能够从视觉以及触觉两个区分第一操作部51和第二操作部70的差异,因此能够更有效减少第一操作部51和第二操作部70的误操作。又,第二操作部70也可使用电阻膜式开关或压力传感器。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12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是替换上述第二操作部52、70而包括第二操作部71。第二操作部71和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的检测方式不相同。也就是,第二操作部71对第二操作部71的操作的检测是使用非接触传感器72。非接触传感器72例如是红外线传感器或照度传感器等。在此情况下,非接触传感器72经由外板40而对外部的光的变化进行检测。
如此,第二操作部71的操作并不限于直接触碰第二操作部71也就是外板40,例如举起手接近第二操作部71的操作也为可能,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和第二操作部71有关的操作性的提升。
又,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的检测并不限于电容传感器55,例如可采用压力传感器或电阻膜式开关、机械式开关、红外线传感器、照度传感器等各种的传感器或者开关。
此外,主控制装置42也可构成为包含操作控制部61。
此外,第一操作部51、第二操作部52、70、71、以及显示部53的型态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文字及图形。此外,对应第一操作部51的操作的功能等也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此外,第二操作部52、70、71并不限于在第一操作部51的纵方向上并排配置的情况,也可配置于第一操作部51的左侧或者右侧。
此外,第二操作部用印字部405也可不设于外板40而设于印字构件54。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操作装置50也可组装蔬菜室门34、制冰室门35、上段冷冻室门36、下段冷冻室门37的任一个。
若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在不接收对第一操作部的操作的待机模式中,当第二操作部被操作时,操作控制部会切换至接收对第一操作部的操作的正常模式。如此,即便使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或液体等不小心触碰第一操作部时,待机模式中并不会接收对第一操作部的操作,因此能够减少对第一操作部的误操作的产生。
虽然已对本发明的数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该些实施方式仅是作为例子而呈现,并非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该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种种型态而被实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当可进行种种的省略、置换、变更。该些实施方式或其变更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及要旨内,也包含在与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包括:
隔热箱体,具有开口;
门,对上述开口进行开关;
第一操作部,设于上述门的前面,并接受用以变更和上述冰箱的运作相关的设定的操作;
操作控制部,对正常模式和待机模式进行切换,其中上述正常模式接收对上述第一操作部的操作,上述待机模式不接收对上述第一操作部的操作;以及
第二操作部,设于上述门的前面,并接受用以从上述待机模式切换至上述正常模式的操作,上述第二操作部的型态和上述第一操作部的型态不相同,
其中上述第二操作部在上述待机模式中被操作时,上述操作控制部会切换至上述正常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对上述第一操作部的操作的检测是使用电容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中对上述第二操作部的操作的检测是使用电容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中上述第二操作部和上述第一操作部的操作的检测方式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中对上述第二操作部的操作的检测是使用非接触式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中上述第二操作部的操作方法和上述第一操作部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第一操作部为多个,且将上述多个第一操作部在铅直线上并排配置,
上述第二操作部设于和上述第一操作部的铅直线上的上侧不相同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中上述第一操作部是用于和节电有关的运作的设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中和上述节电有关的运作的设定,是和使用者设定的运作内容相比以省电来进行运作的节电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中和上述节电有关的运作的设定,是使电力消耗为最大的时间带从电力需求紧迫的时间带移转至余裕的时间带的移峰模式。
CN201380041659.5A 2012-08-28 2013-08-02 冰箱 Active CN1045206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32137.2A CN107084571A (zh) 2012-08-28 2013-08-02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7532A JP6296675B2 (ja) 2012-08-28 2012-08-28 冷蔵庫
JP2012-187532 2012-08-28
PCT/JP2013/071022 WO2014034380A1 (ja) 2012-08-28 2013-08-02 冷蔵庫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32137.2A Division CN107084571A (zh) 2012-08-28 2013-08-02 冰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0659A CN104520659A (zh) 2015-04-15
CN104520659B true CN104520659B (zh) 2016-10-19

Family

ID=501831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32137.2A Pending CN107084571A (zh) 2012-08-28 2013-08-02 冰箱
CN201380041659.5A Active CN104520659B (zh) 2012-08-28 2013-08-02 冰箱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32137.2A Pending CN107084571A (zh) 2012-08-28 2013-08-02 冰箱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296675B2 (zh)
CN (2) CN107084571A (zh)
MY (1) MY174690A (zh)
RU (1) RU2599823C1 (zh)
TW (1) TWI570376B (zh)
WO (1) WO20140343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17288A1 (de) * 2014-08-29 2016-03-03 BSH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gerät mit einer Eingabemittelsperreinrichtung
JP6552830B2 (ja) * 2015-02-03 2019-07-31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6598481B2 (ja) * 2015-03-26 2019-10-30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6510020B2 (ja) * 2017-12-01 2019-05-08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US11578912B2 (en) 2018-01-10 2023-02-14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KR102473040B1 (ko) * 2018-01-10 2022-12-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94806B (zh) * 1995-02-23 1997-01-01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JP2002090041A (ja) * 2000-09-12 2002-03-27 Sharp Corp 冷蔵庫
JP2003004365A (ja) * 2001-06-22 2003-01-08 Hitachi Ltd 冷蔵庫の液晶表示装置、冷蔵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表示選択方法
JP2004012128A (ja) * 2003-10-06 2004-01-15 Hitachi Ltd 冷蔵庫
JP2006097990A (ja) * 2004-09-30 2006-04-13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冷蔵庫
JP2011058662A (ja) * 2009-09-08 2011-03-2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蔵庫
CN102227601A (zh) * 2008-12-24 2011-10-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冰箱和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457U (zh) * 1988-07-27 1989-05-10 顾文照 电子式多功能冰箱控制器
JP3454454B2 (ja) * 1995-02-23 2003-10-06 東京電力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の冷却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3800900B2 (ja) * 1999-09-09 2006-07-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冷蔵庫、冷凍冷蔵庫の運転方法
TW528848B (en) * 2000-08-29 2003-04-21 Hitachi Ltd Refrigerator
KR100457567B1 (ko) * 2002-09-13 2004-1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기를 이용한 히트 싱크가 장착된 인터넷 냉장고.
JP3993067B2 (ja) * 2002-10-23 2007-10-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0541091C (zh) * 2004-09-20 2009-09-1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泡菜冰箱用控制部
JP2006096360A (ja) * 2004-09-28 2006-04-13 Hokuei:Kk 液体注出装置
RU2369810C1 (ru) * 2005-06-23 2009-10-10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Холодильник
JP4665701B2 (ja) * 2005-10-13 2011-04-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CN2831001Y (zh) * 2005-10-20 2006-10-25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发光显示按键的冰箱
JP4812465B2 (ja) * 2006-03-02 2011-11-09 株式会社クボタ 自動販売機の冷温切換制御装置
JP2009269646A (ja) * 2008-05-07 2009-11-19 Coca Cola Co:The 飲用水供給装置
CN102308265B (zh) * 2009-02-23 2014-07-30 东洋电装株式会社 触摸式操作输入装置及具备该触摸式操作输入装置的电子仪器
JP5054147B2 (ja) * 2010-03-31 2012-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667805B2 (ja) * 2010-07-14 2015-02-1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2384621B (zh) * 2010-08-30 2016-05-11 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冰箱
JP5559722B2 (ja) * 2011-02-18 2014-07-23 パーパス株式会社 飲料水供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94806B (zh) * 1995-02-23 1997-01-01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JP2002090041A (ja) * 2000-09-12 2002-03-27 Sharp Corp 冷蔵庫
JP2003004365A (ja) * 2001-06-22 2003-01-08 Hitachi Ltd 冷蔵庫の液晶表示装置、冷蔵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表示選択方法
JP2004012128A (ja) * 2003-10-06 2004-01-15 Hitachi Ltd 冷蔵庫
JP2006097990A (ja) * 2004-09-30 2006-04-13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冷蔵庫
CN102227601A (zh) * 2008-12-24 2011-10-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冰箱和压缩机
JP2011058662A (ja) * 2009-09-08 2011-03-2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蔵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0376B (zh) 2017-02-11
WO2014034380A1 (ja) 2014-03-06
CN104520659A (zh) 2015-04-15
TW201411076A (zh) 2014-03-16
CN107084571A (zh) 2017-08-22
JP2014044022A (ja) 2014-03-13
MY174690A (en) 2020-05-07
JP6296675B2 (ja) 2018-03-20
RU2599823C1 (ru) 2016-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0659B (zh) 冰箱
CN105339747B (zh) 冰箱
JP5866230B2 (ja) 冷蔵庫
CN104508410B (zh) 冰箱
CN105716351A (zh) 一种商用冰箱
CN104677010B (zh) 冰箱
CN105378405B (zh) 冰箱
JP2008275276A (ja) 冷蔵庫
JP2021036191A (ja) 冷蔵庫
CN206207846U (zh) 冰箱
JP6510020B2 (ja) 冷蔵庫
JP6923589B2 (ja) 冷蔵庫
WO2017041259A1 (zh) 仿真显示冰箱
KR200285203Y1 (ko) 냉온 겸용 식품저장기
JP6385637B2 (ja) 冷蔵庫
WO2017041260A1 (zh) 一种节能冰箱
JP6605267B2 (ja) 冷蔵庫
JP7144918B2 (ja) 冷蔵庫
JP2020012632A (ja) 冷蔵庫
JP2019023533A (ja) 冷蔵庫
JP2012047365A (ja) 冷蔵庫
JP2019023534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port area, Japan, 1, a number of Zhi Pu Ding,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Corp.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Holdings Corp.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port area, Japan, 1, a number of Zhi Pu Ding,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Corp.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Holdings Corp.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27

Address after: Tokyo city at the end of the Japanese plum Guangzhou Ting two chome 9 times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port area, Japan, 1, a number of Zhi Pu Ding,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Corp.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27

Address after: Tokyo port area, Japan, 1, a number of Zhi Pu Ding,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Corp.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port area, Japan, 1, a number of Zhi Pu Ding,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Corp.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Holdings Corp.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