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9231A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9231A
CN104519231A CN201410308685.6A CN201410308685A CN104519231A CN 104519231 A CN104519231 A CN 104519231A CN 201410308685 A CN201410308685 A CN 201410308685A CN 104519231 A CN104519231 A CN 104519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peristome
shoot part
image read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086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9231B (zh
Inventor
笠原雄毅
小箱雅彦
高森正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FU Ltd
Original Assignee
PF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FU Ltd filed Critical PF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19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9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9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9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76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environment, e.g. removing static electricity
    • H04N1/00997Light control, e.g. shielding from ambient light or preventing light leak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3Facsimile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能够抑制介质的损伤,简便地将介质转换为图像数据,并且能够生成图像品质较高的图像数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壳体(2),其用于遮挡环境光,且在底面有开口部(22);拍摄部(31),其对在开口部(22)向壳体内部(21f)露出的介质(P)进行拍摄;以及多个光源(24),其配置在壳体内部(21f),朝向开口部(22)照射光,多个光源(24)朝向开口部(22)的水平面的不同区域照射光。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存在如下需求,即想要将用胶片照相机拍摄而生成的卤化银照片或基于图像数据而打印出的打印照片等的照片单体、或多张照片汇集在一起的相册(album)等介质转换为图像数据,并保存在硬盘等记录介质或云媒体上进行管理。一般而言,通过图像读取装置(平板式扫描仪、ADF(AutoDocument Feeder,自动文档进纸器)扫描仪、上置型扫描仪、掌上扫描仪、数码相机)读取介质,来生成图像数据。
在平板式扫描仪中,将1张以上的照片单体、或相册中至少包含想要读取的照片的区域载置在玻璃平台上,拍摄部透过玻璃平台对上述照片单体或相册的玻璃平台一侧的读取面进行拍摄。在ADF扫描仪中,能够通过拍摄部连续地拍摄多张照片单体。在上置型扫描仪(参照专利文献1)、数码相机中,将1张以上的照片单体、或相册中至少包含想要读取的照片的区域配置在拍摄部的拍摄区域内,拍摄部对与拍摄部相对的一侧的读取面进行拍摄。在掌上扫描仪(参照专利文献2)中,为了通过拍摄部拍摄照片单体或相册中1张照片的整个区域,一边使掌上扫描仪与照片单体或相册接触一边使其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683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0142371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然而,还希望能够抑制介质的损伤,简便地将介质转换为图像数据,并且生成图像品质较高的图像数据。对于平板式扫描仪、ADF扫描仪、上置型扫描仪等来说,必须将介质拿到设置有扫描仪的地方,并且将介质配置或调整成拍摄部能够拍摄的状态。例如在ADF扫描仪中,在将相册的照片转换成图像数据的情况下,要暂时从相册中取出照片。特别是,在用粘接剂固定照片的相册的情况下,存在在剥离照片时照片发生破损、因剥离而使粘接剂的粘着力下降而难以再次将照片粘贴在相册中的问题。
此外,在ADF扫描仪中,由于通过输送辊将照片输送到拍摄部,所以存在照片发生损伤的问题。同样,在掌上扫描仪中,由于与介质接触,所以也存在介质发生损伤的问题。
在掌上扫描仪中,在将照片单体转换为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必须用手等按压照片,从而使其不移动。此外,由于还要使掌上扫描仪移动,所以用户需要进行的操作较多,比较麻烦。而且,由于是用户使掌上扫描仪相对介质移动,所以无法使介质与掌上扫描仪的相对速度固定,而难以使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品质维持在较高水平。
在上置型扫描仪、数码相机中,拍摄时照片或相册暴露在外部,所以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卤化银照片使用的印相纸或打印照片使用的光面纸等与普通纸等相比其反射率较高,所以从外部照射到介质的环境光被介质的读取面反射,并直接射入拍摄部。其结果,因直接射入拍摄部的环境光的反射光较多而产生不良情况,即产生环境光的映入,难以使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品质维持在较高水平。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能够抑制介质的损伤,简便地将介质转换为图像数据,并且能够生成图像品质较高的图像数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发明目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壳体,其用于遮挡环境光,且在底面有开口部;拍摄部,其对在上述开口部向上述壳体内部露出的介质进行拍摄;以及多个光源,其配置在上述壳体内部,朝向上述开口部照射光,上述多个光源朝向上述开口部的水平面的不同区域照射光。
本发明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起到如下效果:能够抑制介质的损伤,简便地将介质转换为图像数据,并且能够生成图像品质较高的图像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3是壳体的仰视图。
图4是使用状态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主照射区域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合成图像数据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外观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结构例的图。
图13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外观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结构例的图。
图17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动作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1C 图像读取装置
2 壳体
21 主体部
22 开口部
23 收纳部
24 光源
24a 第一光源
24b 第二光源
25 反射镜
26 接地传感器
27 壳体控制部
27a 光源控制部
27b 通信部
27c、33 图像处理部
28 电源部
29、31 拍摄部
3 外部装置
30、32 显示部
34 通信部
P 介质
Pt 读取对象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此外,下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或者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外观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使用状态的图。图3是壳体的仰视图。图4是使用状态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主照射区域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结构例的图。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1A是能用手搬运的大小,如图1、图2所示,是通过用拍摄部31拍摄介质P来生成与介质P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装置。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读取装置1A以汇集了卤化银照片或打印照片的相册为介质P,将相册内的照片单体作为读取对象区域Pt进行读取,生成与相册内的照片单体对应的图像数据。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读取装置1A的使用用途不限于上述内容,不仅在生成与具有光泽的纸(卤化银照片单体或打印照片单体、杂志等)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而且对于普通纸状的图像等用户想要生成图像数据的任何介质都能够使用。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A构成为包括壳体2和外部装置3,如图6所示,还包括多个光源24、反射镜25、接地传感器26、拍摄部31和显示部32。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读取装置1A中,壳体2具有多个光源24,外部装置3具有拍摄部31和显示部32。
壳体2以规定了外形和拍摄部31的位置的外部装置3、或者外形和拍摄部31的位置位于一定范围内的外部装置3,例如同一系列的外部装置3作为对象而形成。如图3、图4所示,壳体2遮挡环境光,且在底面有开口部22,外部装置3是能够装卸的。壳体2包括主体部21、开口部22、收纳部23、多个光源24、反射镜25、接地传感器26、壳体控制部27和电源部28。
主体部21由不透过环境光的树脂材料(例如黑色的合成树脂)形成,是在底面具有开口部22的箱型形状。主体部21由一对相向的内部侧面21a、21b、一对相向的露出面21c和对置面21d、顶面21e和开口部22形成内部空间即壳体内部21f。壳体内部21f在从内部侧面21a、21b一侧观察时形成为如下状态,主体部21的一对相向的露出面21c与对置面21d之间的间隔朝向开口部22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壳体内部21f形成为露出面21c和对置面21d是倾斜面的梯形形状。此外,主体部21的外部形状也是沿着壳体内部21f具有与露出面21c对应的倾斜面21g、与对置面21d对应的倾斜面21h的梯形形状。
如图1所示,开口部22在由壳体2覆盖介质P的读取对象区域Pt时与介质P重合,使介质P向壳体内部21f露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开口部22以至少L尺寸(89mm×127mm)的照片能收容于开口部22内的面积形成。考虑到后述的图像处理,开口部22优选为在使L尺寸的照片的中心与开口部22的中心一致的状态下,在开口部22的外缘与照片的外缘之间形成间隙的面积,例如是102mm×140mm。此外,开口部22不具有遮挡壳体内部21f与外部连通的部件。
收纳部23收纳外部装置3,其形成在壳体2的外侧。本实施方式中的收纳部23是能够在内部收容外部装置3的框部件,其形成在倾斜面21g。收纳部23以与被收纳的外部装置3之间产生间隙的方式形成,能够卸下所收纳的外部装置3。因此,拍摄部31和显示部32搭载在与壳体2并非一体的外部装置3,并且能够相对于壳体2装卸。由于收纳部23形成在倾斜面21g,所以能够以收纳的外部装置3的底部为基准,进行外部装置3相对于壳体2的定位。收纳部23形成有拍摄用开口部23a。如图4所示,拍摄用开口部23a是从倾斜面21g贯通到露出面21c的贯通孔,形成在与收纳于收纳部23中的外部装置3的拍摄部31相对的位置。也就是说,壳体2的露出面21c能够使外部装置3的拍摄部31向壳体内部21f露出。此外,在收纳部23形成有缺口部23b和与收纳外部装置3的空间连通的指用孔部23c。缺口部23b和指用孔部23c在外部装置3收纳在收纳部23中的状态下,能够使外部装置3的外周面露出在外部。因此,用户至少能够从缺口部23b或指用孔部23c中的一方与外部装置3接触,所以能够容易地从收纳部23卸下外部装置3。
如图4所示,多个光源24配置在壳体内部21f,用于向开口部22照射光。本实施方式中的多个光源24是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这两种光源。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是将LED、LD等多个发光元件呈带状地排列而成的发光模块,基于来自电源部28的电力点亮。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分别设置在内部侧面21a、21b。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具有能够对从开口部22向壳体内部21f露出的介质P的整个区域(包含读取对象区域Pt的区域)进行拍摄的光量。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对开口部22的水平面的不同的区域照射光。第一光源24a在开口部22中的内部侧面21a一侧具有光轴。第二光源24b在开口部22中的内部侧面21b一侧具有光轴。也就是说,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在开口部22的水平面中的一对相向的边侧、即与内部侧面21a对应的边22a一侧和与内部侧面21b对应的边22b一侧具有各自的主照射区域La、Lb。由此,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以主照射区域La、Lb在开口部22中的水平面内不重合的方式照射光。这里,主照射区域La、Lb是指来自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的光中的、由介质P反射并在本实施方式中直接经由反射镜25射入拍摄部31的光所照射的区域。该区域是如下区域:在生成的图像数据中有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映入,并且不能识别介质P的与产生映入的区域对应的区域中的图像。
反射镜25是使拍摄部31对在开口部22向壳体内部21f露出的介质P进行拍摄的部件。如图4所示,反射镜25设置在对置面21d,该对置面21d与使拍摄部31露出的露出面21c相向。拍摄部31、反射镜25和开口部22的位置关系(包含开口部22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被设定为拍摄部31借助于反射镜25的拍摄区域S(参照该图的点划线)是与开口部22相同的区域或者比开口部22大的区域。也就是说,拍摄部31能够对在开口部22向壳体内部21f露出的介质P的整个区域进行拍摄。此外,由于拍摄部31经由反射镜25拍摄介质P,所以不会由拍摄部31的拍摄区域来唯一地决定拍摄部31相对于开口部22的位置。因此,能够任意地决定壳体2中的拍摄部31的位置,所以能够抑制壳体2的大小。此外,由于能够任意地决定外部装置3相对于壳体2的收纳位置,所以能够在考虑了相对于壳体2装卸外部装置3的容易度的位置上形成收纳外部装置3的收纳部23。
接地传感器26是封闭检测部,对开口部22的封闭进行检测。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接地传感器26设置在壳体2的底面,是如下的机械式传感器:在壳体2的底面与介质P密接、即开口部22被介质P封闭时,桥臂因介质P而发生变形,从而导通(ON)。
如图6所示,壳体控制部27对包含在壳体2中的各个设备进行控制,功能上包括光源控制部27a和通信部27b。光源控制部27a控制多个光源24的点亮,能够控制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的光量、点亮定时。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源控制部27a在通过接地传感器26检测出开口部22被封闭时,使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同时点亮。光源控制部27a也可以在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同时点亮的状态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使其同时熄灭。光源控制部27a基于来自外部装置3的光源切换信号,仅使第一光源24a点亮,在使第一光源24a熄灭后,仅使第二光源24b点亮,并且使第二光源24b熄灭。通信部27b将壳体2与外部装置3电连接,并且与通信部34之间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这里,通信部27b和通信部34通过基于电波的电波无线通信或基于光的颜色、闪烁模式等的光无线通信等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
如图6所示,电源部28对包含在壳体2中的各个设备、即多个光源24和壳体控制部27供给电力。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源部28是一次电池或二次电池。
外部装置3与壳体2是各自独立的,其预先安装或者通过从记录介质读取(也包含下载)来安装与作为图像读取装置1A的功能对应的读取应用程序。本实施方式中的外部装置3是具有图像读取装置1A的功能作为其一部分功能,而作为其它功能例如具有电话功能、互联网连接功能等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如图1、图6所示,外部装置3构成为包括拍摄部31、显示部32、图像处理部33、通信部34、未图示的电源部和未图示的存储部。
如图4所示,拍摄部31对在开口部22向壳体内部21f露出的介质P进行拍摄。拍摄部31配置在外部装置3的背面(与设置有显示部32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其呈面状地排列由来自电源部的电力驱动的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等拍摄元件而成。每次曝光时,各拍摄元件向图像处理部33输出基于与射入的光对应的输出值的图像信号。也就是说,拍摄部31通过呈面状地排列的拍摄元件一次性拍摄介质P。拍摄部31进行各拍摄元件的曝光定时、曝光时间等拍摄控制。在使多个光源24点亮时,拍摄部31使各拍摄元件曝光。本实施方式中的拍摄部31在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同时点亮的状态下持续拍摄介质P。此外,拍摄部31在仅第一光源24a点亮时和仅第二光源24b点亮时即分别点亮时,各拍摄一次介质P。也就是说,在由拍摄部31进行每次拍摄时,多个光源24中的与上次拍摄时点亮的光源(仅第一光源24a)不同的光源(仅第二光源24b)点亮。
如图1所示,显示部32显示由拍摄部31拍摄的介质P。显示部32是配置在外部装置3的表面,由来自电源部的电力驱动的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显示器。显示部32基于从图像处理部33输出的图像数据信号,显示由拍摄部31拍摄的图像(介质P在开口部22向壳体内部21f露出的情况下与介质P对应的图像)。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部32,是除了作为外部装置3的输出部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作为输入部的功能的触摸面板显示器,用户通过按压任意位置,向构成外部装置3的各个设备输出与位置对应的电信号。此外,显示部32在执行读取应用程序时,快门显示为图标,如果用户按下快门,则向拍摄部31输出指示由拍摄部31进行拍摄的拍摄指示信号,并通过拍摄部31进行拍摄。
图像处理部33对与由拍摄部31拍摄的介质P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图像处理部33基于从拍摄部31输出的图像信号,拍摄开口部22并生成图像数据。因此,如果开口部22被介质P封闭,则生成与介质P对应的图像数据。此外,如图7所示,图像处理部33生成的图像数据,是将仅第一光源24a点亮时由拍摄部31拍摄并生成的图像数据(第一图像数据D1)和仅第二光源24b点亮时由拍摄部31拍摄并生成的图像数据(第二图像数据D2)合成而得到的图像数据(合成图像数据DG)。由于第一图像数据D1是仅第一光源24a点亮时拍摄的图像数据,所以在与主照明区域La对应的区域中产生第一光源24a的映入Pa,无法识别对应的介质P的区域中的图像。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图像数据D2是仅第二光源24b点亮时拍摄的图像数据,所以在与主照明区域Lb对应的区域中产生第二光源24b的映入Pb,无法识别对应的介质P的区域中的图像。这里,映入Pa、Pb在图像数据不同的位置产生。这是由于,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向开口部22的水平面的不同区域照射光。因此,在第一图像数据D1中,能够识别与映入Pb的区域对应的介质P的区域中的图像。而在第二图像数据D2中,能够识别与映入Pa的区域对应的介质P的区域中的图像。图像处理部33从两个图像数据D1、D2中提取能够识别介质P的区域中的图像的区域,生成合成图像数据DG。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部33将两个图像数据D1、D2中的、位于两个映入Pa、Pb之间的两个图像数据D1、D2的中心线CL设定为边界。图像处理部33从第一图像数据D1中提取位于中心线CL的与产生映入Pa的一侧相反一侧的区域,并且从第二图像数据D2中提取位于中心线CL的与产生映入Pb的一侧相反一侧的区域,通过合成与提取出的两个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生成合成图像数据DG。也就是说,生成的合成图像数据DG仅由两个图像数据D1、D2中的图像品质较高的区域构成。图像处理部33对合成图像数据DG进行各种修正。如后所述,修正中包括边界的平滑化、反射镜反转修正、梯形修正、矩形裁剪、伽马校正。
通信部34将外部装置3与壳体2电连接,与通信部27b之间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部34向通信部27b输出光源切换信号。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1A对介质P的读取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合成图像数据的图。图8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动作的流程图。图9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动作的流程图。图10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动作的流程图。图像读取装置1A对介质P的读取是在将外部装置3安装在壳体2的状态下进行的。首先,如图8所示,外部装置3基于由用户进行的执行外部装置3的读取应用程序的指示,启动拍摄部31(步骤ST1)。这里,执行读取应用程序的指示,例如通过用户操作显示部32的触摸面板,使显示部32显示与读取应用程序对应的启动按钮的图标,并按下启动按钮来进行。由此,拍摄部31启动,持续进行开口部22的拍摄,并将图像信号依次输出到图像处理部33,图像处理部33依次生成图像数据,并由显示部32依次显示基于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此时,在显示部32,与图像一起将快门显示为图标。外部装置3反复判断快门是否被按下(步骤ST2)直到快门被按下为止,即在快门被按下之前为待机状态。
接着,用户确认想要进行读取的介质P,通过手将图像读取装置1A相对于介质P进行定位,使得开口部22与介质P的读取对象区域Pt相对。此时,多个光源24为熄灭状态。此外,如图9所示,壳体控制部27反复判断接地传感器26是否导通(ON)(步骤ST21)直到接地传感器26导通为止,即在接地传感器26导通之前为待机状态。
接着,如图2所示,用户将图像读取装置1A向介质P方向下移,使壳体2与介质P密接(在介质P小于开口部22的情况下,使壳体2与设置有介质P的面密接)。此时,由于多个光源24为熄灭状态,所以壳体内部21f变得漆黑,虽然拍摄部31依次拍摄将开口部22封闭的介质P,但是在依次生成的图像中无法识别对应的介质P的读取对象区域Pt中的图像。因此,在显示部32依次显示的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中,也无法识别读取对象区域Pt中的图像。另一方面,接地传感器26因壳体2与介质P密接开口部22被封闭而导通。因此,如图9所示,壳体控制部27判断为接地传感器导通(步骤ST21,“是”),点亮所有光源(步骤ST22)。这里,在通过接地传感器26检测出开口部22的封闭的情况下,光源控制部27a使多个光源24全部点亮。由此,来自多个光源24的光在壳体内部21f照射,并且来自多个光源24的光直接或经由反射镜25照射到封闭开口部22的介质P。也就是说,显示部32显示在多个光源24点亮的状态下由拍摄部31拍摄的图像。如果拍摄部31依次拍摄封闭开口部22的介质P,则在依次生成的图像中能够识别对应的介质P的读取对象区域Pt中的图像。因此,在显示部32依次显示的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中,也能够识别读取对象区域Pt中的图像。由此,用户能够基于显示部32显示的图像,调整介质P与开口部22的位置关系,能够使读取对象区域Pt位于开口部22中。此外,虽然在图像数据中产生映入Pa、Pb,但是能够识别介质P与开口部22的位置关系。此外,如图9所示,光源控制部27a反复判断是否接收到光源切换信号(步骤ST23)直到接收到后述的第一光源点亮信号为止,即在接收到第一光源点亮信号之前为待机状态。
接着,如果用户按下显示部32的快门,则如图8所示,外部装置3判断为快门被按下(步骤ST2,“是”),进行焦点、曝光、白平衡(WB)的调整(步骤ST3)。这里,拍摄部31通过与壳体内部21f的环境相适应地设定拍摄部31的拍摄条件来进行上述调整,使得两个图像数据D1、D2中特别是在与产生映入Pa、Pb的一侧相反一侧的区域能够得到最佳的画质。
接着,如图8所示,外部装置3发送光源切换信号(步骤ST4)。这里,外部装置3通过通信部34和通信部27b,对壳体2的光源控制部27a发送作为仅使第一光源24a点亮的光源切换信号的第一光源点亮信号。由此,如图9所示,光源控制部27a接收到第一光源点亮信号(步骤ST23,“是”),并且基于第一光源点亮信号仅使第一光源24a点亮(步骤ST24)。
接着,如图8所示,外部装置3在仅第一光源24a点亮时,通过拍摄部31进行拍摄(步骤ST5)。接着,图像处理部33生成产生了与第一光源24a对应的映入Pa的第一图像数据D1。此外,在生成时,显示部32可以显示基于第一图像数据D1的图像。此外,如图9所示,光源控制部27a反复判断是否接收到光源切换信号(步骤ST25)直到接收到后述的第二光源点亮信号为止,即在接收到第二光源点亮信号之前待机并维持第一光源24a的点亮。
接着,如图8所示,外部装置3发送光源切换信号(步骤ST6)。这里,外部装置3对光源控制部27a发送作为仅使第二光源24b点亮的光源切换信号的第二光源点亮信号。由此,如图9所示,光源控制部27a接收到第二光源点亮信号(步骤ST25,“是”),并且基于第二光源点亮信号使第一光源24a熄灭,仅使第二光源24b点亮(步骤ST26)。
接着,如图8所示,外部装置3在仅第二光源24b点亮时,通过拍摄部31进行拍摄(步骤ST7)。接着,图像处理部33生成产生了与第二光源24b对应的映入Pb的第二图像数据D2。此外,在生成时,显示部32可以显示基于第二图像数据D2的图像。此外,如图9所示,光源控制部27a反复判断是否接收到光源切换信号(步骤ST27)直到接收到后述的全光源熄灭信号为止,即在接收到全光源熄灭信号之前待机并维持第二光源24b的点亮。
接着,如图8所示,外部装置3发送光源切换信号(步骤ST8)。这里,外部装置3对光源控制部27a发送作为使第二光源24b熄灭的光源切换信号的全光源熄灭信号。由此,如图9所示,光源控制部27a接收到全光源熄灭信号(步骤ST27,“是”),并且基于全光源熄灭信号使第二光源24b熄灭,从而使多个光源24全部熄灭(步骤ST28)。
接着,外部装置3进行图像处理(步骤ST9)。这里,图像处理部33主要进行合成图像数据DG的生成、合成图像数据DG的修正。首先,如图10所示,图像处理部33对图像数据的曝光进行修正(步骤ST91)。这里,图像处理部33对两个图像数据D1、D2中的至少一方的曝光进行修正,使得两个图像数据D1、D2的明暗差变小。由此,能够抑制在基于两个图像数据D1、D2生成的合成图像数据DG中隔着中心线CL产生的明暗差。
接着,外部装置3生成合成图像数据DG(步骤ST92)。这里,如图7所示,图像处理部33如上述那样基于两个图像数据D1、D2生成合成图像数据DG。
接着,如图10所示,外部装置3进行边界的平滑化(步骤ST93)。这里,如图7所示,图像处理部33对合成图像数据DG的边界、即中心线CL附近的像素数据进行矩形合成处理、羽化处理等公知的平滑化处理中的任意一项处理,来进行中心线CL附近的平滑化。由此,能够抑制下述情况,即,能够识别出合成图像数据DG是隔着合成图像数据DG的中心线CL而合成两个图像数据D1、D2所生成的。
接着,外部装置3进行反射镜反转修正(步骤ST94)。由于拍摄部31经由反射镜25从开口部22拍摄介质P,所以由图像处理部33生成的图像数据是基于上下反转的反射镜图像而成的图像数据。因此,图像处理部33为了使合成图像数据DG的上下反转而进行公知的反射镜反转修正。
接着,外部装置3进行梯形修正(步骤ST95)。由于拍摄部31经由反射镜25从开口部22拍摄介质P,所以即使开口部22是矩形,在拍摄部31处开口部22看起来也成梯形。因此,在由图像处理部33生成的图像数据中,在介质P上为矩形的图像变成梯形。因此,图像处理部33例如基于拍摄部31、反射镜25与开口部22的位置关系来预先设定相对于介质P的图像在图像数据中所对应的图像的变形量,并且基于变形量用公知的方法进行梯形修正。
接着,外部装置3进行矩形裁剪(步骤ST96)。这里,图像处理部33进行公知的矩形裁剪,例如能够基于与读取对象区域Pt对应的区域和其它区域之间的明暗差等来提取合成图像数据DG中与读取对象区域Pt对应的区域。由此,图像处理部33生成仅由与读取对象区域Pt对应的区域构成的合成图像数据DG。
接着,外部装置3进行伽马校正(步骤ST97)。这里,图像处理部33根据显示部32的特性、或标准的显示部的特性对合成图像数据DG进行公知的伽马校正。
接着,外部装置3在显示部32显示基于合成图像数据DG的图像(步骤ST10)。本实施方式中的外部装置3显示基于进行各种处理之后的合成图像数据DG的图像。
接着,外部装置3保存合成图像数据DG(步骤ST11)。本实施方式中的外部装置3将进行各种处理之后的合成图像数据DG存储在存储部中。
外部装置3将数据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部中。此外,上述边界的平滑化、各种修正、矩形裁剪优选能够通过操作由读取应用程序显示在显示部32中的图标来选择是否执行、以及进行各种设定。此外,合成图像数据DG在存储部中的存储,优选用户通过操作由读取应用程序显示在显示部32中的图标来进行指示。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1A,由于对在开口部22向壳体内部21f露出的介质P进行拍摄,所以无需输送介质P、或者使拍摄部31一边与介质P接触一边移动,由此能够抑制介质P的损伤。此外,只通过用手将图像读取装置1A载置在介质P上,就能够生成图像数据(第一图像数据D1、第二图像数据D2、合成图像数据DG)。这样,能够通过使图像读取装置1A移动到介质P来生成图像数据,所以能够简便地将介质P转换为图像数据。此外,通过使壳体2与介质P密接,能够遮挡照射到壳体内部21f的环境光。因此,拍摄部31能够仅用来自多个光源24的光拍摄介质P,所以能够抑制图像品质因外部干扰的影响而下降,能够生成图像品质高的图像数据。
此外,在拍摄部31进行每次拍摄时,由于光照射到开口部22的水平面的不同区域(主照射区域La、Lb),所以在生成的各图像数据(第一图像数据D1、第二图像数据D2)中不会在相同的区域产生映入(映入Pa、Pb)。因此,通过从各图像数据中提取未产生映入的区域来生成合成图像数据DG,能够排除图像数据中产生映入的区域。由此,由于合成图像数据仅由各图像数据中图像品质高的区域构成,所以能够生成图像品质高的图像数据。
此外,由于外部装置3相对于壳体2能够装卸,所以拍摄部31和显示部32也能够从壳体2卸下。因此,能够在壳体2一侧不设置拍摄部31和显示部32,而是使用用户已有的外部装置3来构成图像读取装置1A。由此,能够简化壳体2的结构,并且能够削减壳体2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壳体2不具有作为电子部件的拍摄部31和显示部32,所以能够减少故障等的发生率,提高耐久性。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图11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外观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结构例的图。如图11、图12所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1B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1A的不同之处在于壳体2而非外部装置3具有拍摄部29。此外,由于图像读取装置1B的基本结构与图像读取装置1A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所以省略或简化对相同附图标记的说明。
壳体2未形成有收纳外部装置3的收纳部23,不能将外部装置3安装在壳体2。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壳体2与实施方式1中的壳体2不同,拍摄部29是固定的,不能进行装卸。
拍摄部29对在开口部22向壳体内部21f露出的介质P进行拍摄。拍摄部29配置在与实施方式1中收纳于收纳部23的外部装置3的拍摄部31相对于壳体2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经由反射镜25拍摄开口部2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部27b发送从拍摄部29输出的图像信号。另一方面,通信部34接收从通信部27b发送的图像信号。
外部装置3至少包括显示部32、图像处理部33、通信部34、未图示的电源部和未图示的存储部。这里,外部装置3可以具有拍摄部。也就是说,构成图像读取装置1B的拍摄部采用壳体2的拍摄部29。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1B对介质P的读取进行说明。图13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动作的流程图。图14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动作的流程图。图像读取装置1B读取介质P,是在外部装置3未安装在壳体2的状态下进行的。此外,由于图像读取装置1B的基本动作与图像读取装置1A的基本动作大致相同,所以省略或简化对相同附图标记的说明。
首先,如图14所示,壳体2基于由用户进行的执行外部装置3的读取应用程序的指示,启动拍摄部29(步骤ST41)。这里,如果用户进行了执行读取应用程序的指示,则外部装置3通过通信部34和通信部27b向壳体2的拍摄部29发送执行指示信号。由此,接收到执行指示信号的拍摄部29启动,持续进行开口部22的拍摄,并且通过通信部27b和通信部34将由拍摄部29生成的图像数据依次输出到显示部32,并由显示部32依次显示基于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此时,多个光源24是熄灭状态。此外,外部装置3反复判断快门是否被按下(步骤ST31)直到快门被按下为止,即在快门被按下之前为待机状态。壳体控制部27反复判断接地传感器26是否导通(ON)(步骤ST42)直到接地传感器26导通为止,即在接地传感器26导通之前为待机状态。
接着,如果用户使壳体2与介质P密接,则壳体控制部27判断为接地传感器26导通(步骤ST42,“是”),并点亮所有光源(步骤ST43)。由此,显示部32显示在多个光源24点亮的状态下由拍摄部29拍摄的图像。
接着,壳体2进行焦点、曝光、白平衡(WB)的调整(步骤ST44)。这里,拍摄部29通过与壳体内部21f的环境相应地设定拍摄部29的拍摄条件来进行上述调整。此外,光源控制部27a反复判断是否接收到拍摄指示信号(步骤ST45)直到接收到后述的拍摄指示信号为止,即在接收到拍摄指示信号之前为待机状态。
接着,如果用户按下显示部32的快门,则如图13所示,外部装置3判断为快门被按下(步骤ST31,“是”),发送拍摄指示信号(步骤ST32)。此外,图像处理部33反复判断是否接收到图像数据(步骤ST33)直到接收到后述的图像数据为止,即在接收到图像数据之前为待机状态。
接着,如果接收到拍摄指示信号(步骤ST45,“是”),则壳体2仅点亮第一光源24a(步骤ST46)。这里,光源控制部27a在先使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熄灭之后,仅点亮第一光源24a。接着,壳体2在仅第一光源24a点亮时,通过拍摄部29进行拍摄(步骤ST47)。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拍摄部29生成产生了与第一光源24a对应的映入Pa的第一图像数据D1。
接着,壳体2仅点亮第二光源24b(步骤ST48)。这里,光源控制部27a在使第一光源24a熄灭之后,仅点亮第二光源24b。接着,壳体2在仅第二光源24b点亮时,通过拍摄部29进行拍摄(步骤ST49)。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拍摄部29生成产生了与第二光源24b对应的映入Pb的第二图像数据D2。
接着,壳体2发送图像数据(步骤ST50)。这里,拍摄部29通过通信部27b和通信部34将生成的两个图像数据D1、D2发送到图像处理部33。接着,壳体2使多个光源24全部熄灭(步骤ST51)。这里,光源控制部27a使点亮的第二光源24b熄灭。
接着,外部装置3如果接收到图像数据(步骤ST33,“是”),则进行图像处理(步骤ST34)。这里,图像处理部33进行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图像处理,主要进行合成图像数据DG的生成、合成图像数据DG的修正。接着,外部装置3在显示部32显示基于合成图像数据DG的图像(步骤ST35)。接着,外部装置3保存合成图像数据DG(步骤ST36)。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1B能够抑制介质P的损伤,简便地将介质P转换为图像数据,并且能够生成图像品质较高的图像数据。此外,由于壳体2具有拍摄部29,所以也可以不使用外部装置3的拍摄部。也就是说,也可以不使外部装置3的拍摄部向壳体内部21f露出,而能够在壳体2与外部装置3分离的状态下进行介质P的读取。因此,能够作为图像读取装置1B使用的外部装置3不会被形状和拍摄部的位置所限定。由此,能够使用各种外部装置作为图像读取装置1B的外部装置3。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对通过通信部27b和通信部34在壳体2与外部装置3之间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在壳体2与外部装置3之间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即可,也可以是用信号线将壳体2与外部装置3电连接这样的所谓有线连接。此外,也可以是使用声音例如超声波频段的声响通信、由偏心马达等振动产生部件和加速度传感器等振动接收部件的组合进行的振动检测等。
实施方式3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图15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外观图。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结构例的图。如图15、图16所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1C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1A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不具有外部装置3,而壳体2具有拍摄部29、显示部30。此外,由于图像读取装置1C的基本结构与图像读取装置1A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所以省略或简化对相同附图标记的说明。
壳体2与实施方式1中的壳体2不同,拍摄部29和显示部30是固定的,不能进行装卸。
拍摄部29对在开口部22向壳体内部21f露出的介质P进行拍摄。拍摄部29配置在与实施方式1中收纳于收纳部23中的外部装置3的拍摄部31相对于壳体2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其经由反射镜25拍摄开口部22。
显示部30显示由拍摄部29拍摄的介质P。显示部30配置在倾斜面21g,能够从壳体2的外部视觉辨认。
图像处理部27c在功能上包含在壳体控制部27中,其对与由拍摄部29拍摄的介质P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1C对介质P的读取进行说明。图17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动作的流程图。图像读取装置1C读取介质P是在壳体2中进行的。此外,由于图像读取装置1C的基本动作与图像读取装置1A、1B的基本动作大致相同,所以省略或简化对相同附图标记的说明。
首先,如图17所示,壳体2基于由用户进行的执行读取应用程序的指示,启动拍摄部29(步骤ST61)。由此,拍摄部29启动,持续进行开口部22的拍摄,并且将图像信号依次输出到图像处理部27c,图像处理部27c依次生成图像数据,并由显示部30依次显示基于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此时,多个光源24为熄灭状态。此外,壳体控制部27反复判断接地传感器26是否导通(ON)(步骤ST62)直到接地传感器26导通为止,即在接地传感器26导通之前为待机状态。
接着,如果用户使壳体2与介质P密接,则壳体控制部27判断为接地传感器导通(步骤ST62,“是”),点亮所有光源(步骤ST63)。由此,显示部30显示在多个光源24点亮的状态下由拍摄部29拍摄的图像。
接着,壳体2进行焦点、曝光、白平衡(WB)的调整(步骤ST64)。这里,图像处理部27c通过与壳体内部21f的环境相应地设定拍摄部29的拍摄条件来进行上述调整。接着,如果用户按下显示部30的快门,则壳体2判断为快门被按下(步骤ST65,“是”),仅点亮第一光源24a(步骤ST66)。接着,在仅第一光源24a点亮时,壳体2通过拍摄部29进行拍摄(步骤ST67)。接着,壳体2仅点亮第二光源24b(步骤ST68)。接着,在仅第二光源24b点亮时,壳体2通过拍摄部29进行拍摄(步骤ST69)。这里,图像处理部27c生成两个图像数据D1、D2。
接着,壳体2进行图像处理(步骤ST70)。这里,图像处理部27c进行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图像处理,主要进行合成图像数据DG的生成、合成图像数据DG的修正。接着,壳体2在显示部30显示基于合成图像数据DG的图像(步骤ST71)。接着,壳体2保存合成图像数据DG(步骤ST72)。接着,壳体2使多个光源24全部熄灭(步骤ST73)。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1C能够抑制介质P的损伤,简便地将介质P转换为图像数据,并且能够生成图像品质高的图像数据。此外,由于壳体2具有拍摄部29和显示部30,所以不需要外部装置3。壳体2能够单独进行介质P的读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为了向外部发送保存的合成图像数据DG,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2同样具有通信部27b。此外,也可以具有能够与记录介质电连接的插槽。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1~3中的壳体2具有电源部28,但是也可以从壳体2外部的电源向壳体2的各个设备提供电力。作为外部电源,有商用电源、太阳能发电、搭载在外部装置3的电源部等。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1~3中的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分别设置在一对相向的内部侧面21a、21b,但是由于只要相对的主照射区域La、Lb不重合即可,所以不限定于此。第一光源24a和第二光源24b通过调整各自的光轴,例如能够在相同的面(内部侧面21a、21b、露出面21c)上变更安装高度或者以相同的高度并排安装。此外,通过变更构成光源24的多个发光元件的光轴,也可以以1个光源24实现不重合的主照射区域La、Lb。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对采用两个光源作为多个光源2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能够使光照射到开口部22的水平面的不同区域即可,光源也可以是3个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拍摄部29、31在每个光源点亮时对在开口部22向壳体内部21f露出的介质P进行拍摄,所以生成的图像数据为光源的数量,而图像处理部27c、33从各图像数据中提取未产生映入的区域,生成合成图像数据DG。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对拍摄部29、31进行每次拍摄时多个光源24中仅1个点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能够使光照射到开口部22的水平面的不同区域即可,也可以同时点亮多个光源。此外,对在接地传感器26导通的情况下,使多个光源24全部点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至少点亮1个以上光源即可。

Claims (13)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用于遮挡环境光,且在底面有开口部;
拍摄部,其对在所述开口部向所述壳体内部露出的介质进行拍摄;以及
多个光源,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朝向所述开口部照射光,
所述多个光源朝向所述开口部的水平面的不同区域照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部连续多次拍摄所述介质,
在每次拍摄时,所述多个光源中至少1个以上与上次拍摄时点亮的光源不同的光源点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部,其显示由所述拍摄部拍摄的所述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部,其显示由所述拍摄部拍摄的所述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闭检测部,其对所述开口部的封闭进行检测,
在检测出所述开口部封闭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光源中至少一个以上的光源点亮,
所述显示部显示在所述点亮状态下进行拍摄的所述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闭检测部,其对所述开口部的封闭进行检测,
在检测出所述开口部封闭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光源中至少一个以上的光源点亮,
所述显示部显示在所述点亮状态下进行拍摄的所述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部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装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搭载于所述壳体以外的外部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搭载于所述壳体以外的外部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形成为如下状态,使所述拍摄部向所述壳体内部露出的露出面和与所述露出面相向的对置面之间的间隔朝向开口部逐渐增大,
在所述对置面配置有反射镜,
所述拍摄部经由所述反射镜拍摄所述介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形成为如下状态,使所述拍摄部向所述壳体内部露出的露出面和与所述露出面相向的对置面之间的间隔朝向开口部逐渐增大,
在所述对置面配置有反射镜,
所述拍摄部经由所述反射镜拍摄所述介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形成为如下状态,使所述拍摄部向所述壳体内部露出的露出面和与所述露出面相向的对置面之间的间隔朝向开口部逐渐增大,
在所述对置面配置有反射镜,
所述拍摄部经由所述反射镜拍摄所述介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形成为如下状态,使所述拍摄部向所述壳体内部露出的露出面和与所述露出面相向的对置面之间的间隔朝向开口部逐渐增大,
在所述对置面配置有反射镜,
所述拍摄部经由所述反射镜拍摄所述介质。
CN201410308685.6A 2013-09-30 2014-06-30 图像读取装置 Active CN1045192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5700A JP6158668B2 (ja) 2013-09-30 2013-09-30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3-205700 2013-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9231A true CN104519231A (zh) 2015-04-15
CN104519231B CN104519231B (zh) 2019-03-01

Family

ID=525420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8685.6A Active CN104519231B (zh) 2013-09-30 2014-06-30 图像读取装置
CN201420358352.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68375U (zh) 2013-09-30 2014-06-30 图像读取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58352.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68375U (zh) 2013-09-30 2014-06-30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41985B2 (zh)
JP (1) JP6158668B2 (zh)
CN (2) CN10451923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7664A (zh) * 2016-02-04 2017-08-11 株式会社Pfu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辅助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8668B2 (ja) * 2013-09-30 2017-07-05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
JP6175016B2 (ja) * 2014-03-27 2017-08-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970099B1 (ja) * 2015-03-19 2016-08-17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
JP6503861B2 (ja) * 2015-04-28 2019-04-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媒体読取システム
USD808947S1 (en) * 2015-12-22 2018-01-30 Pfu Limited Accessory for a smartphone camera
JP6148746B1 (ja) * 2016-02-12 2017-06-14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補助装置
US10445037B2 (en) * 2016-09-26 2019-10-15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10033901B1 (en) * 2017-06-27 2018-07-2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 mobile camera as a copier
US10762617B2 (en) 2017-10-03 2020-09-01 Ecolab Usa Inc. Methods and system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cleaning operations
USD872072S1 (en) * 2017-10-04 2020-01-07 Ecolab Usa Inc. Mounting stand for image capture using a mobile device
JP6729649B2 (ja) * 2018-09-13 2020-07-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画像入力装置
CN111970457A (zh) * 2019-05-20 2020-11-20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控制拍摄图像的方法、系统和装置以及光源设备
US10915992B1 (en) 2019-08-07 2021-02-09 Nanotronics Imaging,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croscopic inspection of reflective specimens
US11593919B2 (en) 2019-08-07 2023-02-28 Nanotronics Imaging,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croscopic inspection of reflective specimens
WO2021242352A1 (en) 2020-05-29 2021-12-02 Ecolab Usa Inc. Automated cleaning machine processing using shortened cycle times
EP4221555A1 (en) 2020-10-02 2023-08-09 Ecolab USA Inc.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thermal sanitization in automated cleaning machines
JP2024060999A (ja) 2022-10-20 2024-05-07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測定システム及び測定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3265A (ja) * 1996-02-22 1997-09-05 Nec Corp 画像入力装置
CN1193397A (zh) * 1995-06-27 1998-09-16 威思克技术有限公司 带有旋转位置探测器的手持式扫描器
CN1237743A (zh) * 1998-06-02 1999-12-08 惠普公司 图象扫描仪的光学散射光挡板
JP2001268323A (ja) * 2000-03-22 2001-09-28 Nikon Corp 画像入力装置
CN204168375U (zh) * 2013-09-30 2015-02-18 株式会社Pfu 图像读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6394A (en) * 1990-11-15 1996-04-09 Gap Technologies, Inc. Light beam scanning pen, scan module for the device and method of utilization
US6060722A (en) * 1995-05-15 2000-05-09 Havens; William H. Optical reader having illumination assembly including improved aiming pattern generator
US6033086A (en) * 1998-04-30 2000-03-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mpact illumination system for image scanner
JP2002199253A (ja) * 2000-12-27 2002-07-12 Nippon Avionics Co Ltd 書画カメラの原稿照明装置
JP2003130993A (ja) * 2001-10-26 2003-05-08 Atox Co Ltd 光沢のあるドラム缶の蓋面を照明用光源の写り込みなく撮影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3929437B2 (ja) * 2003-12-18 2007-06-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撮影補助装置及び撮影方法
EP2067119A2 (en) 2006-09-08 2009-06-10 Exbiblio B.V. Optical scanners, such as hand-held optical scanners
JP5015086B2 (ja) * 2008-04-21 2012-08-29 ローム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JP2010068317A (ja) * 2008-09-11 2010-03-25 Sharp Corp 小型スタンプ式スキャナー
JP4473930B1 (ja) * 2009-02-27 2010-06-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帳票読取装置
JP2011109643A (ja) * 2009-10-22 2011-06-02 Rohm Co Ltd スキャナ装置、スキャナ補助装置、およびスキャナシステム
JP2012244417A (ja) * 2011-05-19 2012-12-10 Panasonic Corp 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3397A (zh) * 1995-06-27 1998-09-16 威思克技术有限公司 带有旋转位置探测器的手持式扫描器
JPH09233265A (ja) * 1996-02-22 1997-09-05 Nec Corp 画像入力装置
CN1237743A (zh) * 1998-06-02 1999-12-08 惠普公司 图象扫描仪的光学散射光挡板
JP2001268323A (ja) * 2000-03-22 2001-09-28 Nikon Corp 画像入力装置
CN204168375U (zh) * 2013-09-30 2015-02-18 株式会社Pfu 图像读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7664A (zh) * 2016-02-04 2017-08-11 株式会社Pfu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辅助装置
CN107037664B (zh) * 2016-02-04 2019-08-02 株式会社Pfu 图像读取辅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92253A1 (en) 2015-04-02
JP6158668B2 (ja) 2017-07-05
CN204168375U (zh) 2015-02-18
US9041985B2 (en) 2015-05-26
CN104519231B (zh) 2019-03-01
JP2015070572A (ja) 2015-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68375U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3987788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13422903B (zh) 拍摄模式切换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CN102075683A (zh) 数字图像处理设备和数字图像处理设备的拍摄方法
CN113810601B (zh) 终端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JP2001320622A (ja) 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機
JP2005218067A (ja) 可視光通信用の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US20110019004A1 (en) Imaging device, imaging method, imaging control program, and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JP2006237914A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109672827A (zh) 用于组合多个图像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
CN103905668A (zh) 具有视讯功能的电话机及其视讯会谈的方法
KR20200016559A (ko) 복수의 구간 영상들을 포함하는 동영상 데이터를 생성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16320771B (zh) 一种拍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5991880B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05323411A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05407295B (zh) 移动终端拍摄装置和方法
CN111835947B (zh) 摄像装置、摄像系统和存储介质
KR20190105729A (ko) 전자장치의 이미지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2025915B (zh) 数字拍摄设备以及控制该设备的方法
CN115706869A (zh) 终端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JP5053655B2 (ja) 映像装置および画像通信装置
KR100987772B1 (ko) 디지털 카메라의 제어방법
WO2022240183A1 (ko) 이미지 데이터와 모션 데이터를 포함하는 파일을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WO2023080520A1 (ko) 이미지의 화질을 개선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JP4652352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