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8207B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8207B
CN104518207B CN201310449500.9A CN201310449500A CN104518207B CN 104518207 B CN104518207 B CN 104518207B CN 201310449500 A CN201310449500 A CN 201310449500A CN 104518207 B CN104518207 B CN 1045182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silicon
active material
carbon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495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8207A (zh
Inventor
江正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495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182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18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8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8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8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该活性材料包括第一硅碳材料及包覆在第一硅碳材料表面的碳;所述第一硅碳材料包括片状石墨及包覆在片状石墨表面的第二硅碳材料;所述第二硅碳材料包括纳米硅粉及包括在纳米硅粉表面的无定形碳;所述第一硅碳材料与包覆的碳的质量比1:0.01‑0.3。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含有该活性材料的负极、含有该负极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的负极活性材料纳米硅均匀分散在石墨中,与片状石墨形成为一体,电导率是一致的。用本发明的负极活性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有很好的充放电效率及容量保持率和库伦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负极和锂离子 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具有的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安全性好、质量轻、无污染等特点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由于一般采用的碳材料作为负极材料时理论比容量较低,仅为372mAh/g,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对新型负极材料的开发非常必要。将硅作为锂离子电池材料,其理论可逆容量为4400mAh/g,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研究发现,硅粉作为负极材料时,充放电过程中颗粒的体积变化很大,导致硅颗粒粉化,电极的循环性差。
公开号为CN1039428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别的硅碳负极材料,所述锂离子电池用的硅碳负极材料由硅碳复合材料与石墨组成,粒径分布为5-50μm,硅碳复合材料由包覆有碳材料的纳米硅粉构成,质量比组分为:纳米硅粉1-20%,碳材料前驱体1-40%,其余为石墨粉;所述纳米硅粉是10-500nm的胆汁硅粉,石墨粉是粒径为0.5-50μm,固定碳含量大于等于94的球形天然石墨或人造石墨粉,碳材料前驱体为沥青、聚氯乙烯、聚乙烯、酚醛树脂或硬脂酸。该专利存在以下缺点:该专利最终产品是将制备得到的硅碳材料与石墨物理混合,使得在使用时硅碳材料的电导率与石墨的电导率差异过大,同时硅在嵌锂时的膨胀问题也难以解决,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能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存在硅碳材料的电导率与石墨的电导率差异大,从而导致电池循环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导率稳定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同时提供一种循环性能好的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该活性材料包括第一硅碳材料及包覆在第一硅碳材料表面的碳;所述第一硅碳材料包括片状石墨及包覆在片状石墨表面的第二硅碳材料;所述第二硅碳材料包括纳米硅粉及包括在纳米硅粉表面的无定形碳;所述第一硅碳材料与包覆的碳的质量比1:0.01-0.3。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第二硅碳材料包覆在片状石墨的表面,分散均匀,与片状石墨形成为一体,所以其电导率是由第二硅碳材料和片状石墨共同作用的,电导率是一致的。同时该片状石墨的表面积小,且后续的在在第一硅碳材料表面包覆碳,能够进一步的减少活性材料的表面积,从而减少因比表面积大带来的副反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纳米硅粉与液态的无定形碳前驱体进行第一次球磨,然后加入片状石墨进行第二次球磨;接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第一次烧结,除去有缺陷的硅碳材料即得到第一硅碳材料,然后向第一硅碳材料中加入碳材料进行碳包覆,之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第二次烧结即得到负极活性材料;
其中,所述第一硅碳材料与所述的碳材料的质量比1:0.01-0.3。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前驱体制备过程中就引入石墨,能够将纳米硅粉在石墨中均匀分散,使得纳米硅粉和石墨成为一体,这样就不存在电导率不同的问题。同时采用特定的液态碳前驱体,这能够使得纳米硅粉很好的分散在碳前驱体中,相比其他的简单采用溶剂分散后续又将溶剂挥发的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将纳米硅粉固定在碳前驱体中,而不会因为后续溶剂挥发或者放置导致纳米硅粉沉降聚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该负极包括导电基体和负载于该导电基体上的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和粘结剂;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本发明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该负极具有很好的比容量高、首次放电效率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电极组和非水电解液,所述电极包括正极、负极和隔膜;其中,所述负极为本发明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得到的负极活性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实施例2得到的负极活性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
该活性材料包括第一硅碳材料及包覆在第一硅碳材料表面的碳;所述第一硅碳材料包括片状石墨及包覆在片状石墨表面的第二硅碳材料;所述第二硅碳材料包括纳米硅粉及包括在纳米硅粉表面的无定形碳;所述第一硅碳材料与包覆的碳的质量比1:0.01-0.3。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优选地,以第二硅碳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纳米硅粉的含量为5-95wt%,所述液态的无定形碳前驱体的含量为5-95wt%。以第一硅碳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片状石墨的含量为50-97%。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为了进一步减小材料在嵌锂过程中体积的变化,优选地,所述纳米硅粉为纳米硅金属合金。进一步,所述纳米硅金属合金为硅/铜合金、硅/铁合金、硅/铝合金和硅/钛合金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括、将纳米硅粉与液态的无定形碳前驱体进行第一次球磨,然后加入片状石墨进行第二次球磨;接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第一次烧结,除去有缺陷的硅碳材料即得到第一硅碳材料,然后向第一硅碳材料中加入碳材料进行碳包覆,之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第二次烧结即得到负极活性材料;
其中,所述第一硅碳材料与所述的碳材料的质量比1:0.01-0.3。
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中,采用液态的碳前驱体,同时使用片状石墨,纳米硅粉可以充分的均匀分散在片状石墨中,使得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不存在因纳米硅粉团聚导致在嵌锂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因而使得本发明中的电池的循环性能好。同时本发明在后续的处理中,通过碳的包覆,减小了片状石墨的比表面积,使得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效率接近未球磨的石墨的首次充放电效率。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液态的无定型碳前驱体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液态的无定型碳前驱体,也可以为烧结后形成无定型碳的液体有机物。如液态沥青、液态有机醇、液态树脂、液态有机酸和液态有机糖中的至少一种。如,一缩二乙二醇、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葡萄糖等。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地,所述以纳米硅粉与液态的无定形碳前驱体的重量比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能满足烧结后纳米硅粉的含量为5-95wt%即可。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地,以第一硅碳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片状石墨的含量为50-95wt%。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地,所述碳材料为沥青、酚醛树脂有机醇、有机酸和有机糖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为了进一步减小材料在嵌锂过程中体积的变化,优选地,所述纳米硅粉为纳米硅金属合金。进一步,所述纳米硅金属合金为硅/铜合金、硅/铁合金、硅/铝合金和硅/钛合金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地,所述第一次烧结的升温速度为1-20℃/min,所述第一次烧结的温度为100-1000℃,时间为1-9h;所述第二次烧结的升温速度为1-20℃/分钟,所述第二次烧结的温度为800-1400℃,时间为1-9小时。采用两次高温烧结,第一次烧结温度为100-1000℃,第二次烧结的温度为800-1400℃。这样能够使得液态无定型碳前驱体以及后续的包覆碳能够完全碳化、不生成碳化硅;同时可以减小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提高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和比容量。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为了使纳米硅粉与液态的无定形碳能够更充分的混合,优选地,所述第一次球磨的转速为300-2000转/分,球磨时间为10分钟-5个小时。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为了使片状石墨与纳米硅粉与液态的无定形碳前驱体分散均匀,优选地,所述第二次球磨的转速为300-2000转/分,时间为10分钟-3小时。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地,所述包覆碳的温度为40-250℃,时间为10-200分钟。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地,所述片状石墨是将石墨在转速300-2000转/分下球磨10分钟-3小时得到。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为了更好的除去有缺陷的硅碳材料,优选地,除去有缺陷的硅碳材料的方法为:向硅碳材料中加入处理液进行处理10-100分钟,然后采用去离子水进行抽滤清洗,直至pH值为6-8;所述硅碳材料与处理液的质量比1:10-100;所述处理液为氢氟酸或氢氧化钠。其中,所述氢氟酸的浓度为1-20%,所述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5-80%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惰性气氛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惰性气体,如高纯氩气、氮气、氩氢混合气等惰性气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该负极包括导电基体和负载于该导电基体上的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和粘结剂;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本发明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
本发明对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无特殊要求,可以参照现有技术进行,例如,本发明所提供的负极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将负极浆料涂覆和/或填充在负极导电基体上,干燥,压延或不压延。
所述负极导电基体可以为锂离子电池中常规的负极导电基体,如冲压金属,金属箔,网状金属,泡沫状金属,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使用铜箔作为负极导电基体。
所述涂覆和/或填充、干燥、压延的方法和条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所述干燥的温度一般为100-15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及密封于壳体内的电极组和非水电解液,所述电极包括正极、负极和隔膜;其中,所述负极为本发明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其制备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一般来说,通过隔膜将正极和负极缠绕隔开形成电极组,将得到的电极组和电解液密封在电池壳中,即可得到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位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膜的卷绕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只涉及锂离子电池的负极,因此在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中,对电池的正极、隔膜和电解液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可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使用的所有类型的正极、隔膜和电解液。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根据现有技术的教导,能够非常容易地选择和制备本发明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隔膜和电解液,并由所述的正极、本发明的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制得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正极的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一般来说,正极包括正极导电基体及涂覆和/或填充于正极导电基体上的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导电剂和粘合剂。
所述正极导电基体的种类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可以选自铝箔、铜箔、冲孔钢带。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铝箔作为正极导电基体。
所述正极材料中的粘合剂的种类和含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含氟树脂和聚烯烃化合物如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和丁苯橡胶(SBR)中的一种或几种。一般来说,根据所用粘合剂种类的不同,以正极活性物质的重量为基准,粘合剂的含量为0.01-10重量%,优选为0.02-5重量%。
本发明对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本领域常见的活性物质,比如钴酸锂、镍酸锂、磷酸铁锂和锰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对所述正极导电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正极导电剂,比如乙炔黑、导电碳黑和导电石墨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以正极活性物质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正极导电剂的含量为0.5-15重量%,优选为1-10重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隔膜设置于正极和负极之间,具有电绝缘性能和液体保持性能。所述隔膜可以选自锂离子电池中所用的各种隔膜,如聚烯烃微多孔膜、聚乙烯毡、玻璃纤维毡、或超细玻璃纤维纸。所述隔膜的位置、性质和种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所述电解液为电解质锂盐和非水溶剂的混合溶液,对它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本领域常规的非水电解液。比如电解质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LiPF6)、高氯酸锂、四氟硼酸锂、六氟砷酸锂、卤化锂、氯铝酸锂及氟烃基磺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机溶剂选用链状酸酯和环状酸酯混合溶液,其中链状酸酯可以为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甲丙酯(MPC)、碳酸二丙酯(DPC)以及其它含氟、含硫或含不饱和键的链状有机酯类中的至少一种,环状酸酯可以为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亚乙烯酯(VC)、γ-丁内酯(γ-BL)、磺内酯以及其它含氟、含硫或含不饱和键的环状有机酯类中的至少一种。电解液的注入量一般为1.5-4.9克/安时,电解液的浓度一般为0.1-2.0摩/升。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将1g 粒径为30nm的硅与10ml一缩二乙二醇混合,然后在转速为1000转/分下高能球磨90min得到A1;将10g平度天然石墨在转速为1500转/分下高能球磨90min得到片状石墨;然后将片状石墨加入A1中继续在转速为1500转/分下高能球磨90min。然后在高纯Ar保护下,将温度以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950℃,在950℃煅烧5小时得到产物B1,将B1粉碎,采用3%的HF处理20分钟,然后水洗至pH值为6,烘干后再与0.2g的高温沥青(40)混合,加入20g萘:在80℃搅拌60分钟,然后将搅拌后的产物在高纯Ar保护下,将温度以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1000℃,然后煅烧3小时,得到负极活性材料S1。
实施例2
将2g 粒径为100nm的硅与10ml一缩二乙二醇混合,然后在转速为2000转/分下高能球磨60min得到A2;将10g贝特瑞918石墨在转速为2000转/分下高能球磨30min得到片状石墨;然后将片状石墨加入A2中继续在转速为1500转/分下高能球磨90min。然后5%H2/Ar混合气保护下,将温度以以2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600℃,在600℃煅烧3小时得到产物B2,将B2粉碎,采用15%的NaOH水溶液处理30min,然后水洗至pH值为8,烘干后再与6g 酚醛树脂混合在60℃搅拌90分钟,然后将搅拌后的产物在5%H2/Ar混合气保护下,将温度以以2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950℃,然后煅烧5小时,得到负极活性材料S2。
实施例3
将0.6g 粒径为100nm的硅与10ml一缩二乙二醇混合,然后在转速为2000转/分下高能球磨60min得到A3;将5.66g贝特瑞918石墨在转速为300转/分下高能球磨30min得到片状石墨;然后将片状石墨加入A3中继续在转速为1500转/分下高能球磨90min。然后5%H2/Ar混合气保护下,将温度以以1℃/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100℃,在100℃煅烧3小时得到产物B3,将B3粉碎,采用15%的NaOH水溶液处理30min,然后水洗至pH值为8,烘干后再与2.8g 酚醛树脂混合在60℃搅拌90分钟,然后将搅拌后的产物在5%H2/Ar混合气保护下,将温度以以1℃/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1400℃,然后煅烧5小时,得到负极活性材料S3。
实施例4
将212.5g 粒径为100nm的硅与10ml一缩二乙二醇混合,然后在转速为2000转/分下高能球磨60min得到A4;将7034g贝特瑞918石墨在转速为2000转/分下高能球磨30min得到片状石墨;然后将片状石墨加入A4中继续在转速为1500转/分下高能球磨90min。然后5%H2/Ar混合气保护下,将温度以以1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1000℃,在1000℃煅烧3小时得到产物B4,将B4粉碎,采用15%的NaOH水溶液处理30min,然后水洗至pH值为8,烘干后再与2.8g 酚醛树脂混合在60℃搅拌90分钟,然后将搅拌后的产物在5%H2/Ar混合气保护下,将温度以以1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1200℃,然后煅烧5小时,得到负极活性材料S4。
对比例1
采用CN10394288A中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负极活性材料CS1。
实施例5
将10重量份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加入到150重量份的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充分搅拌溶解成稀粘,然后加入80重量份的实施例1所得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1、10重量份的导电剂炭黑充分搅拌分散得到有机系负极浆料。所得负极浆料用涂布机单面涂布于铜箔集流体上,浆料厚度约100微米。极片经80℃下干燥后裁剪并用0.5MPa压力压片一次,然后用冲裁机冲裁为直径1.3厘米的小圆片。将LiPF6与碳酸乙烯酯(EC)及碳酸二乙酯(DEC)配置成LiPF6浓度为1.0摩尔/升的溶液(EC/DEC的体积比为1:1),得到非水电解液。在手套箱中,将上述所得的负极材料小圆片、聚乙烯(PE)多孔隔膜、锂片(纯度大于99%)组成符合CR2016规格的纽扣电池电极组。将上述电极组放置于CR2016纽扣电池钢壳中,滴加上述非水电解液,然后封口。所得纽扣电池即为实施例1所得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1与锂片为对电极的半电池S10。
实施例6-8
采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步骤制备半电池S20-S40,不同之处在于:分别采用实施例2-4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2-S4替代实施例5中的S1。
对比例2
采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步骤制备半电池CS10,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对比例1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S1替代实施例5中的S1。
性能测试及表征
1、扫描电镜测试
采用扫描电镜分别对S1-S2进行测试,分别得到图1-2。
2、EDS扫描
在扫描电镜上选取硅碳材料的表面进行EDS扫描,得到材料的元素含量分布,结果见表1。
3、充放电性能测试
分别测试半电池S10-S40及CS10的充放电性能,测试条件为:采三段嵌锂一段脱锂的充放电制度,用0.2C嵌锂至5mV,然后再用0.1C嵌锂至5mV,再用0.05C嵌锂至5mV,搁置2min,0.2C脱锂至1.5V,循环100次。结果见表2。
表1
表2
负极活性材料 半电池 首次充放电效率 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 首次脱锂比容量(mAh/g) 库伦效率
S1 S10 89.78 99.30 483.28 99.97
S2 S20 87.25 97.21 731.51 99.31
S3 S30 91.79 99.51 420.64 99.99
S4 S40 85.14 94.37 1846.70 98.10
CS1 CS10 81.24 97.36 410.25 97.23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负极活性材料纳米硅均匀分散在石墨中,因此各处的碳含量与硅含量的比值基本是一定值。而对比例的负极活性材料CS1分散的不是很均匀。
从图1-2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硅碳主要呈片状结构,分散均匀。这是因为硅分散在片状石墨中与片状石墨一起被包覆碳化的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用本发明的负极活性材料制备的半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效率高、循环1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高,并且库伦效果也比对比例的高。说明用本发明的负极活性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有很好的充放电效率及容量保持率和库伦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活性材料包括第一硅碳材料及包覆在第一硅碳材料表面的碳;所述第一硅碳材料包括片状石墨及包覆在片状石墨表面的第二硅碳材料;所述第二硅碳材料包括纳米硅粉及包括在纳米硅粉表面的无定形碳;所述第一硅碳材料与包覆的碳的质量比1:0.01-0.3;以第二硅碳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纳米硅粉的含量为5-95wt%,所述无定形碳的含量为5-95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硅粉为纳米硅金属合金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以第一硅碳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片状石墨的含量为50-95wt%。
4.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将纳米硅粉与液态的无定形碳前驱体进行第一次球磨,然后加入片状石墨进行第二次球磨;接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第一次烧结,除去有缺陷的硅碳材料即得到第一硅碳材料,然后向第一硅碳材料中加入碳材料进行碳包覆,之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第二次烧结即得到负极活性材料;
其中,所述第一硅碳材料与所述的碳材料的质量比1:0.01-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的无定型碳前驱体为液态沥青、液态有机醇、液态树脂、液态有机酸和液态有机糖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一硅碳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片状石墨的含量为50-95wt%。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为沥青、酚醛树脂、有机醇、有机酸和有机糖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烧结的升温速度为1-20℃/min,所述第一次烧结的温度为100-1000℃,时间为1-9h;所述第二次烧结的升温速度为1-20℃/分钟,所述第二次烧结的温度为800-1400℃,时间为1-9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硅粉为纳米硅金属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球磨的转速为300-2000转/分,球磨时间为10分钟-5个小时;所述第二次球磨的转速为300-2000转/分,时间为10分钟-3小时。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碳的温度为40-250℃,时间为10-200分钟。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石墨是将石墨在转速300-2000转/分下球磨10分钟-3小时得到。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除去有缺陷的硅碳材料的方法为:向硅碳材料中加入处理液进行处理10-100分钟,然后采用去离子水进行抽滤清洗,直至pH值为6-8;所述硅碳材料与处理液的质量比1:10-100;所述处理液为氢氟酸或氢氧化钠。
14.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该负极包括导电基体和负载于该导电基体上的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和粘结剂;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
15.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包括壳体及密封于壳体内的电极组和非水电解液,所述电极包括正极、负极和隔膜;其中,所述负极为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
CN201310449500.9A 2013-09-27 2013-09-27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1045182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49500.9A CN104518207B (zh) 2013-09-27 2013-09-27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49500.9A CN104518207B (zh) 2013-09-27 2013-09-27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8207A CN104518207A (zh) 2015-04-15
CN104518207B true CN104518207B (zh) 2018-04-20

Family

ID=52793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49500.9A Active CN104518207B (zh) 2013-09-27 2013-09-27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182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5947A (zh) * 2015-05-29 2015-08-12 田东 一种石墨/硅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785541B (zh) * 2016-08-29 2021-06-01 安普瑞斯(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3218B (zh) * 2016-12-29 2018-10-09 泰州龙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用石墨烯复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39181A (zh) * 2018-05-03 2018-09-14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锂离子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65451B (zh) * 2018-05-21 2021-06-01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899522B (zh) * 2018-07-06 2020-06-12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686960A (zh) * 2019-01-16 2019-04-26 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碳包覆硅纳米片和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4712A (zh) * 2001-03-02 2002-10-16 三星Sdi株式会社 含碳材料和包含该材料的锂二次电池
CN101153358A (zh) * 2006-09-28 2008-04-02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969111A (zh) * 2010-09-30 2011-02-09 湛江市聚鑫新能源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硅碳合金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09566A (zh) * 2012-06-12 2012-10-03 力芯(青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球形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91297A (zh) * 2012-11-10 2013-01-23 江西正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62314A (zh) * 2010-12-10 2013-08-21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4712A (zh) * 2001-03-02 2002-10-16 三星Sdi株式会社 含碳材料和包含该材料的锂二次电池
CN101153358A (zh) * 2006-09-28 2008-04-02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969111A (zh) * 2010-09-30 2011-02-09 湛江市聚鑫新能源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硅碳合金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62314A (zh) * 2010-12-10 2013-08-21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2709566A (zh) * 2012-06-12 2012-10-03 力芯(青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球形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91297A (zh) * 2012-11-10 2013-01-23 江西正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8207A (zh) 2015-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54194B (zh) 一种元素掺杂的SiOx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1820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02394288B (zh) 锂离子电池用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47892B (zh) 多孔硅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598444B (zh) 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三氧化二钒/石墨烯及制备方法
CN109256543A (zh) 一种改性镍钴锰铝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31853B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多层带孔类球形锰酸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的锂离子电池
CN10316587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多孔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496707A (zh) 一种纳米碳包覆尖晶石钛酸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409715A (zh) 一种高性能氮掺杂碳包覆的钛酸锂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505185A (zh) 一种锑/氮掺杂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029558A (zh) 一种中空核壳结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202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286002B (zh) 一种千层树皮生物质碳负载红磷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09712A (zh) 碳氮包覆钛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477858A (zh) 一种Si@TiO2空心核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331851A (zh) 一种石墨@SiOx@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63445A (zh) 一种网状γ-氧化铝包覆改性石墨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889594A (zh) 一种硼掺杂锆酸镧锂包覆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706383A (zh) 一种原位钛掺杂碳包覆氧化亚硅/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94141A (zh) Li4Ti5O12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2280635B (zh) Co3O4-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及其负极
CN11452032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与负极和电池
CN109346682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768650B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