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97195A - 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97195A CN104497195A CN201510003790.3A CN201510003790A CN104497195A CN 104497195 A CN104497195 A CN 104497195A CN 201510003790 A CN201510003790 A CN 201510003790A CN 104497195 A CN104497195 A CN 1044971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site material
- zirconium
- nano
- epoxy resins
- zirconium ox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Treatment And Processing Of Natural Fur Or Leather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性环氧树脂 / 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水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大多通过三步制备,步骤较繁琐。本发明将干燥后的纳米二氧化锆或改性纳米二氧化锆溶于甲基丙烯酸中,超声分散制得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将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及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加入连接有回流装置的三口烧瓶中,打开冷凝水搅拌升温分散反应;增大搅拌速度,使用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烧瓶中滴加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甲基丙烯酸的混合单体以及过硫酸铵水溶液,恒温反应冷却得复合材料。本发明进一步简化了水性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将制得的复合材料用于皮革鞣制工序中,与传统铬鞣法相比,在保证鞣制后坯革质量的前提下,铬粉用量减少了62.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皮革工业的复合材料,具体涉及一种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以其强度高、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航天工业、民用工业以及运动器材等多个领域,但其在皮革工业领域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水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具有挥发性气体少、生产及施工设备可以用水清洗、操作安全等优点;同时,其开发也将大大拓宽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因此,水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水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大多通过三步完成,首先制备环氧树脂基体,再对环氧树脂进行水性化处理,最后向其中引入纳米粒子,步骤较为繁琐,制备效率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进一步简化水性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扩大水性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将干燥后的纳米二氧化锆或改性纳米二氧化锆溶于甲基丙烯酸中,超声分散,制得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
干燥后的纳米二氧化锆或改性纳米二氧化锆与甲基丙烯酸的质量比为(0.045g-0.45g):(1.5g-9.5g);
步骤二:将由1.575g亚硫酸氢钠与41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及1.545g-9.95g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加入连接有回流装置的三口烧瓶中,打开冷凝水,在搅拌速度为300rpm条件下开始升温,升温至55-60℃,分散10-40分钟;
增大搅拌速度至400-500rpm,使用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烧瓶中滴加2.25g-20.25g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16.5g-28.5g甲基丙烯酸的混合单体以及由6.3g过硫酸铵溶于63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过硫酸铵水溶液,滴加2-2.5h,滴加结束后,恒温反应1-3h,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
步骤一中,纳米二氧化锆或改性纳米二氧化锆的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
步骤一中,改性纳米二氧化锆的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改性剂为A-151,A-151的用量为纳米二氧化锆用量的13%-21%,即纳米二氧化锆用量为4.8g,A-151用量为0.624-1.008g。
如所述的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利用一步法,即基于自由基聚合理论,在制备水性环氧树脂的过程中引入纳米二氧化锆,从而制备了稳定性良好的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同时本发明制备的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可用于皮革鞣制工序中。经试验证明,本发明制备的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配合增重100%后山羊酸皮质量的3%铬粉鞣制山羊酸皮,可使鞣后坯革的收缩温度达103℃,增厚率达80%,物理机械性能与传统铬鞣法鞣后坯革相当;与传统铬鞣法相比,在保证鞣制后坯革质量的前提下,铬粉用量减少了62.5%,同时废液中三氧化铬含量降低了7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涉及的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是基于自由基聚合理论,通过一步法制得的,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将干燥后的纳米二氧化锆或改性纳米二氧化锆溶于甲基丙烯酸中,超声分散,制得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
干燥后的纳米二氧化锆或改性纳米二氧化锆与甲基丙烯酸的质量比为(0.045g-0.45g):(1.5g-9.5g);
步骤二:将由1.575g亚硫酸氢钠与41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及1.545g-9.95g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加入连接有回流装置的三口烧瓶中,打开冷凝水,在搅拌速度为300rpm条件下开始升温,升温至55-60℃,分散10-40分钟;
增大搅拌速度至400-500rpm,使用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烧瓶中滴加2.25g-20.25g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16.5g-28.5g甲基丙烯酸的混合单体以及由6.3g过硫酸铵溶于63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过硫酸铵水溶液,滴加2-2.5h,滴加结束后,恒温反应1-3h,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
步骤一中,纳米二氧化锆的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改性纳米二氧化锆的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改性剂为A-151,A-151的用量为纳米二氧化锆用量的13%-21%,即纳米二氧化锆用量为4.8g,A-151用量为0.624-1.008g
实施例1:
步骤一:将干燥后的纳米二氧化锆溶于甲基丙烯酸中,超声分散,制得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
干燥后的纳米二氧化锆与甲基丙烯酸的质量比为0.045g:9.5g;
步骤二:将由1.575g亚硫酸氢钠与41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及1.545gg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加入连接有回流装置的三口烧瓶中,打开冷凝水,在搅拌速度为300rpm条件下开始升温,升温至60℃,分散10分钟;
增大搅拌速度至500rpm,使用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烧瓶中滴加2.25g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28.5g甲基丙烯酸的混合单体以及由6.3g过硫酸铵溶于63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过硫酸铵水溶液,滴加2h,滴加结束后,恒温反应3h,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
步骤一中,纳米二氧化锆的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
实施例2:
步骤一:将干燥后的纳米二氧化锆溶于甲基丙烯酸中,超声分散,制得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
干燥后的纳米二氧化锆与甲基丙烯酸的质量比为0.245g:5.5g;
步骤二:将由1.575g亚硫酸氢钠与41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及5.745g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加入连接有回流装置的三口烧瓶中,打开冷凝水,在搅拌速度为300rpm条件下开始升温,升温至57℃,分散25分钟;
增大搅拌速度至450rpm,使用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烧瓶中滴加11.25g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22.5g甲基丙烯酸的混合单体以及由6.3g过硫酸铵溶于63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过硫酸铵水溶液,滴加2.2h,滴加结束后,恒温反应2h,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
步骤一中,纳米二氧化锆的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
实施例3:
步骤一:将干燥后的纳米二氧化锆溶于甲基丙烯酸中,超声分散,制得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
干燥后的纳米二氧化锆与甲基丙烯酸的质量比为0.45g: 1.5g;
步骤二:将由1.575g亚硫酸氢钠与41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及9.95g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加入连接有回流装置的三口烧瓶中,打开冷凝水,在搅拌速度为300rpm条件下开始升温,升温至55℃,分散40分钟;
增大搅拌速度至400rpm,使用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烧瓶中滴加20.25g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16.5g甲基丙烯酸的混合单体以及由6.3g过硫酸铵溶于63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过硫酸铵水溶液,滴加2.5h,滴加结束后,恒温反应1h,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
步骤一中,纳米二氧化锆的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
实施例4:
步骤一:将干燥后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锆溶于甲基丙烯酸中,超声分散,制得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
改性纳米二氧化锆与甲基丙烯酸的质量比为0.045g:9.5g;
步骤二:将由1.575g亚硫酸氢钠与41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及1.545gg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加入连接有回流装置的三口烧瓶中,打开冷凝水,在搅拌速度为300rpm条件下开始升温,升温至60℃,分散10分钟;
增大搅拌速度至500rpm,使用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烧瓶中滴加2.25g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28.5g甲基丙烯酸的混合单体以及由6.3g过硫酸铵溶于63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过硫酸铵水溶液,滴加2h,滴加结束后,恒温反应3h,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
步骤一中,改性纳米二氧化锆的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改性剂为A-151,A-151的用量为纳米二氧化锆用量的13%,即纳米二氧化锆用量为4.8g,A-151用量为0.624。
实施例5:
步骤一:将干燥后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锆溶于甲基丙烯酸中,超声分散,制得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
改性纳米二氧化锆与甲基丙烯酸的质量比为0.245g:5.5g;
步骤二:将由1.575g亚硫酸氢钠与41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及5.745g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加入连接有回流装置的三口烧瓶中,打开冷凝水,在搅拌速度为300rpm条件下开始升温,升温至57℃,分散25分钟;
增大搅拌速度至450rpm,使用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烧瓶中滴加11.25g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22.5g甲基丙烯酸的混合单体以及由6.3g过硫酸铵溶于63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过硫酸铵水溶液,滴加2.2h,滴加结束后,恒温反应2h,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
步骤一中,改性纳米二氧化锆的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改性剂为A-151,A-151的用量为纳米二氧化锆用量的17%,即纳米二氧化锆用量为4.8g,A-151用量为0.816g。
实施例6:
步骤一:将干燥后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锆溶于甲基丙烯酸中,超声分散,制得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
改性纳米二氧化锆与甲基丙烯酸的质量比为0.45g: 1.5g;
步骤二:将由1.575g亚硫酸氢钠与41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及9.95g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加入连接有回流装置的三口烧瓶中,打开冷凝水,在搅拌速度为300rpm条件下开始升温,升温至55℃,分散40分钟;
增大搅拌速度至400rpm,使用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烧瓶中滴加20.25g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16.5g甲基丙烯酸的混合单体以及由6.3g过硫酸铵溶于63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过硫酸铵水溶液,滴加2.5h,滴加结束后,恒温反应1h,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
步骤一中,改性纳米二氧化锆的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改性剂为A-151,A-151的用量为纳米二氧化锆用量的21%,即纳米二氧化锆用量为4.8g,A-151用量为1.008g。
本发明制备的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配合增重100%后山羊酸皮质量的3%铬粉鞣制山羊酸皮,可使鞣后坯革的收缩温度达103℃,增厚率达80%,物理机械性能与传统铬鞣法鞣后坯革相当;与传统铬鞣法相比,在保证鞣制后坯革质量的前提下,铬粉用量减少了62.5%,同时废液中三氧化铬含量降低了79.3%。
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4)
1.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将干燥后的纳米二氧化锆或改性纳米二氧化锆溶于甲基丙烯酸中,超声分散,制得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
干燥后的纳米二氧化锆或改性纳米二氧化锆与甲基丙烯酸的质量比为(0.045g-0.45g):(1.5g-9.5g);
步骤二:将由1.575g亚硫酸氢钠与41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及1.545g-9.95g纳米二氧化锆分散液加入连接有回流装置的三口烧瓶中,打开冷凝水,在搅拌速度为300rpm条件下开始升温,升温至55-60℃,分散10-40分钟;
增大搅拌速度至400-500rpm,使用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烧瓶中滴加2.25g-20.25g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16.5g-28.5g甲基丙烯酸的混合单体以及由6.3g过硫酸铵溶于63g蒸馏水配制而成的过硫酸铵水溶液,滴加2-2.5h,滴加结束后,恒温反应1-3h,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纳米二氧化锆的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改性纳米二氧化锆的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改性剂为A-151,A-151的用量为纳米二氧化锆用量的13%-21%,即纳米二氧化锆用量为4.8g,A-151用量为0.624-1.008g。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03790.3A CN104497195B (zh) | 2015-01-06 | 2015-01-06 | 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03790.3A CN104497195B (zh) | 2015-01-06 | 2015-01-06 | 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97195A true CN104497195A (zh) | 2015-04-08 |
CN104497195B CN104497195B (zh) | 2016-06-15 |
Family
ID=52938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03790.3A Active CN104497195B (zh) | 2015-01-06 | 2015-01-06 | 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49719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41288A (zh) * | 2018-04-20 | 2018-10-12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纳米氧化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0354A (zh) * | 2008-03-12 | 2008-08-13 | 河南大学 | 一种丙烯酸树脂/SiO2纳米复合鞣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583674A (zh) * | 2006-09-15 | 2009-11-18 |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 包含单分散粒子的染色和/或印刷配制剂 |
-
2015
- 2015-01-06 CN CN201510003790.3A patent/CN10449719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83674A (zh) * | 2006-09-15 | 2009-11-18 |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 包含单分散粒子的染色和/或印刷配制剂 |
CN101240354A (zh) * | 2008-03-12 | 2008-08-13 | 河南大学 | 一种丙烯酸树脂/SiO2纳米复合鞣剂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高党鸽等: "《环氧树脂水性化研究及其在制革工业中的应用进展(续)》", 《中国皮革》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41288A (zh) * | 2018-04-20 | 2018-10-12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纳米氧化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97195B (zh) | 2016-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06022B (zh) | 一种聚丙烯腈基微孔膜的制备方法 | |
CN105254792B (zh) | 一种改性腰果酚衍生物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26999A (zh) | 一种聚芳醚砜树脂的工业化合成方法 | |
CN104629068B (zh) | 一种pvdf阳离子交换膜的溶液接枝制备法 | |
CN101323886B (zh) | 用于高弹性皮革复鞣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复鞣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4018355B (zh) | 一种碳纤维复合聚醚砜树脂样条的制备方法 | |
CN106319110B (zh) | 皮革用聚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丙烯酸纳米复合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739770B (zh) | 含羧基环氧树脂鞣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5731419A (zh) | 一种棒状多级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3232604B (zh) | 环氧树脂改性水解胶原蛋白和由其制备的复鞣填充剂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 |
CN104497195B (zh) | 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568693A (zh) | 一种煅烧陶瓷粉体改性碳纤维环氧上浆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6276969A (zh) | Lta型磷酸铝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 |
CN105753742A (zh) | 一种制备全氟烯醚磺酰氟化合物的方法 | |
CN103980431A (zh) | 一种两性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合成 | |
CN106750257B (zh) | 一种高含氟量耐热聚芳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805275A (zh) | 一种甲代烯丙基磺酸钠的合成方法 | |
CN104480235B (zh) | 改性二氧化钛/琥珀酸酯磺酸化氢化蓖麻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30281B (zh) | 一种中温复合定形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78589B (zh) | 皮革鞣制用磺化杯芳烃鞣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71043B (zh) | 光引发剂硫杂蒽酮乙酰芴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993131A (zh) | 一种邻氯环己醇环化制备环氧环己烷的方法 | |
CN111004362B (zh) | 一种萘系高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3992454A (zh) | 环己酮-三聚氰胺-甲醛共缩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501496B (zh) | 一种催化固化-增韧型苯并噁嗪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2 Address after: 276400 north of Changshan Road (south 2nd Ring Road), Lushan project area, Yishui County,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Li 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vel material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710021 Shaanxi city of Xi'an province Weiyang University City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