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90524A - 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90524A
CN104490524A CN201310530669.7A CN201310530669A CN104490524A CN 104490524 A CN104490524 A CN 104490524A CN 201310530669 A CN201310530669 A CN 201310530669A CN 104490524 A CN104490524 A CN 104490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oven fabrics
flat member
absorbent commodity
manufacturing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306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90524B (zh
Inventor
奥田淳
光野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90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90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90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90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699Forming webs by bringing together several webs, e.g. by laminating or folding several webs, with or without additional treatment of the we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1/00Housing animal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K1/01Removal of dung or urine, e.g. from stables
    • A01K1/0107Cat trays; Dog urinals; Toilets for p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1/00Housing animal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K1/015Floor coverings, e.g. bedding-down sheets ; Stable floors
    • A01K1/0157Mats;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2038/0052Other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32B2038/0088Expanding, swe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5/10Fibres of continuous length
    • B32B2305/20Fibres of continuous length in the form of a non-woven m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98/00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32B2398/20Thermoplastic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能够将恢复了体积的无纺布大致维持成蓬松状态,并且,能够使该无纺布以较高的粘合强度与其他构件相接合。一种将无纺布与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件接合起来而制造片状构件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体积恢复装置,其一边将在输送方向上连续的上述无纺布沿上述输送方向输送、一边对上述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上述无纺布加热,从而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以及接合装置,其利用粘合剂将因上述热风而恢复了上述体积的上述无纺布以比被上述热风加热前的温度高的高温的状态与上述其他构件接合起来。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宠物用片材等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吸收性物品,使用有卫生巾、一次性尿布。此外,包含在该吸收性物品的范畴内的宠物用片材也作为宠物用厕所而得以普及。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在与使用者等的皮肤抵接的部分设有透液性的顶层片。而且,近年来,从降低对皮肤的黏腻等观点考虑,要求较高的排液性,因此,优选的是,顶层片的材料采用具有蓬松度的无纺布。
通过梳理法等适当的方法将该无纺布制成带状,之后将其卷成卷状,以无纺布卷的形式来保管。而且,在要使用时,将无纺布卷搬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流水线中,利用该流水线使无纺布自该无纺布卷抽出,进而用作顶层片的材料。
另一方面,在将无纺布卷成无纺布卷时,为了防止该无纺布不规则运动等,一边沿卷绕方向付与张力一边进行卷绕。因此,通常情况下,因该张力的存在而使无纺布卷得较紧。即,该无纺布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成为体积缩减的状态。因而,在利用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流水线使无纺布自无纺布卷抽出时,也只是使体积减少后的无纺布抽出来进行供给,即无法响应上述的具有蓬松度的无纺布的要求。
针对该问题,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方法:将体积恢复装置设置在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流水线的上游。详细地讲,公开了这样一种方法:在自无纺布卷抽出来的无纺布经过规定的输送路径时,利用体积恢复装置吹送热风从而将无纺布加热,由此,能够使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而且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方法:在经过该加热后立即利用冷风将无纺布冷却,后不再进行卷绕,将恢复了体积的无纺布向该制造流水线的下一处理装置传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3765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下一处理装置中,在不是利用熔接而是利用粘合剂将无纺布与其他构件接合起来的情况下,若像上述那样地进行冷却,则无纺布的温度会降低,因此粘合剂的粘性增高而使粘合剂的流动性降低,由此,无法使粘合剂顺畅地浸渍、渗透无纺布。例如,在其他构件为具有薄棉纸那样的多个纤维的纤维状构件的情况下,若粘合剂的浸渍、渗透不进行,则如图6A所示,会导致在无纺布的纤维表面和其他构件的纤维表面这两者之间的存在粘合剂的面积(以下也称为粘合面积)变小。而且,其结果,导致无纺布与其他构件之间的粘合强度降低。
因而,在该情况下,需要另外进行用于弥补该粘合强度的降低的处理。而且,作为其一例,能够列举出这样的方法:使无纺布与其他构件构成的接合体穿过上下成一对的压接辊彼此之间,从而将该接合体在向厚度方向按压。即,利用按压使粘合剂强制扩展,如图6B所示,会考虑到在无纺布的纤维表面和其他构件的纤维表面这两者之间的存在粘合剂的面积即粘合面积扩大。但是,若过度的按压,则无纺布的体积被挤压。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那样的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将恢复了体积的无纺布大致维持成蓬松状态,并且,能够使该无纺布以较高的粘合强度与其他构件相接合。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主要是一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其为将无纺布与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件接合起来而制造片状构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包括:体积恢复装置,其一边将在输送方向上连续的上述无纺布沿上述输送方向输送、一边对上述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上述无纺布加热,从而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以及接合装置,其利用粘合剂将因上述热风而恢复了上述体积的上述无纺布以比被上述热风加热前的温度高的高温的状态与上述其他构件接合起来。
此外,一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方法,其将无纺布与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件接合起来而制造片状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边将在输送方向上连续的上述无纺布沿上述输送方向输送、一边对上述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上述无纺布加热,从而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以及利用粘合剂将因上述热风而恢复了上述体积的上述无纺布以比被上述热风加热前的温度高的高温的状态与上述其他构件接合起来。
能够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所述的内容明确本发明的其他特征。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将恢复了体积的无纺布大致维持成蓬松状态,并且,能够使该无纺布以较高的粘合强度与其他构件相接合。
附图说明
图1A是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宠物用片材1的外观立体图,图1B是在图1A中的B-B线将该片材1切断后的放大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体积恢复装置20的概略侧视图。
图3A是构成体积恢复装置20的主要部分的加热部60的说明图,图3B是图3A中的B-B剖视图。
图4是追加设置在紧靠加热单元61的下游位置的冷却单元71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将在往路用(日文:往路用)的空间SP62a和复路用(日文:復路用)的空间SP62b中流动着的热风回收、并使其返回至鼓风机67b的吸入侧部分67bs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图6A是表示在无纺布的纤维表面和其他构件的纤维表面这两者之间的存在粘合剂的面积较小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6B是表示在无纺布的纤维表面和其他构件的纤维表面这两者之间的存在粘合剂的面积较大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所述的内容,至少能够明确以下的内容。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其为将无纺布与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件接合起来而制造片状构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包括:体积恢复装置,其一边将在输送方向上连续的上述无纺布沿上述输送方向输送、一边对上述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上述无纺布加热,从而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以及接合装置,其利用粘合剂将因上述热风而恢复了上述体积的上述无纺布以比被上述热风加热前的温度高的高温的状态与上述其他构件接合起来。
采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利用接合装置与其他构件相接合时的无纺布的温度为比被热风加热前的温度高的温度,由此,将无纺布与其他构件接合起来的粘合剂的粘性较低而使粘合剂的流动性处于较高的状态。因而,至少在接合时能够使粘合剂顺畅地浸渍、渗透无纺布,实现粘合面积的扩大,其结果,能够提高无纺布与其他构件之间的粘合强度。
此外,由于能够像上述那样地提高粘合强度,因此无需为了提高粘合强度而在接合装置后还将无纺布与其他构件相接合而成的片状构件向厚度方向重度按压,其结果,片状构件中的无纺布能够大致维持被体积恢复装置恢复了体积后的蓬松状态。
优选的是,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中,上述体积恢复装置具有壳构件,该壳构件具备上述无纺布的入口和上述无纺布的出口,上述壳构件的靠上述入口那一侧的部分及靠上述出口那一侧的部分中的一者具有喷射口,该喷射口用于朝向其中另一者将上述热风喷射到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上述其中另一者具有排出口,该排出口用于将上述热风自上述壳构件排出,其中,上述热风一边与上述无纺布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相接触一边流动。
采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热风以自输送方向上的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的方式自喷射口喷射,在自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的过程中,热风一边与无纺布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相接触一边对无纺布进行加热。因而,能够可靠地恢复无纺布的体积。
此外,由于热风在无纺布的面上流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无纺布向厚度方向压缩。因而,能够顺畅地使体积恢复。
优选的是,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中,上述体积恢复装置具有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用于在将被上述热风加热后的上述无纺布与上述其他构件接合前将上述无纺布冷却,上述冷却装置将比上述被加热前的温度高的温度作为上述无纺布的温度的下限值来将上述无纺布冷却。
采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冷却装置将被热风加热后的无纺布冷却。因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在被热风加热后因无纺布的温度较高而可能引起的现象、即因无纺布被软化而导致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的现象。
此外,该冷却装置将比被加热前的温度高的温度作为无纺布的温度的下限值来将无纺布冷却。因而,在该冷却后的无纺布中,也能够使粘合剂的粘性降低而使流动性处于较高的状态,其结果,能够使粘合剂浸渍、渗透无纺布。
优选的是,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中,上述冷却装置具有壳构件,该壳构件具备上述无纺布的入口和上述无纺布的出口,上述壳构件的靠上述入口那一侧的部分及靠上述出口那一侧的部分中的一者具有喷射口,该喷射口用于朝向其中另一者将冷却用的风喷射到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上述其中另一者具有排出口,该排出口用于将上述风自上述壳构件排出,其中,上述风一边与上述无纺布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相接触一边流动。
采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冷却用的风以自输送方向上的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的方式自喷射口喷射,在自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的过程中,该风一边与无纺布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相接触一边对无纺布进行冷却。因而,能够可靠地将无纺布冷却。
此外,由于该冷却用的风在无纺布的面上流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无纺布向厚度方向压缩。因而,能够可靠地避免该冷却用的风挤压恢复后的体积。
优选的是,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中,上述粘合剂是热塑性的粘合剂,上述粘合剂至少涂布在上述无纺布上。
采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由于将热塑性的粘合剂用作粘合剂,因此通过加热能够使粘合剂的粘性降低而使粘合剂的流动性增高,其结果,粘合剂能够彻底浸渍、渗透无纺布。而且,由此,能够可靠地提高无纺布与其他构件之间的粘合强度。
此外,由于粘合剂至少涂布在无纺布上,因此能够充分确保粘合剂用于向无纺布浸渍、渗透的时间。
优选的是,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中,上述体积恢复装置具有用于对上述无纺布吹送热风的加热单元,上述加热单元配置在用于输送上述其他构件的输送路径的正上方,被上述加热单元加热后的上述无纺布在上述接合装置中汇合于上述其他构件的上述输送路径。
采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由于加热单元配置在上述其他构件的输送路径的正上方,因此能够使加热后的无纺布自加热后开始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汇合于上述其他构件的输送路径。因而,能够使该无纺布以无纺布的温度较高的状态与其他构件相接合。
优选的是,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中,上述无纺布在上述加热单元中的输送路径沿水平方向。
采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能够缩小加热单元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尺寸。而且,由此,能够防范可能因加热单元配置在其他构件的正上方而导致的故障于未然。例如,在该加热单元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尺寸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与位于制造流水线的上方的管道等已有设置物相干涉,但是,若采用上述结构,则能够缩小加热单元的高度尺寸,因此能够防范与上方的已有设置物相干涉于未然。
优选的是,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中,上述接合装置具有一对辊,该一对辊能够一边使彼此的外周面相对一边旋转,在上述无纺布与上述其他构件以重叠的状态穿过上述一对辊彼此之间时,通过被上述一对辊彼此夹持并加压,能够利用上述粘合剂将上述无纺布与上述其他构件接合起来。
采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能够利用能够旋转的一对辊这样的简单的结构实现接合装置。
优选的是,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中,具有粘合剂涂布装置,该粘合剂涂布装置对利用上述体积恢复装置恢复了体积的上述无纺布及上述其他构件中的至少一者涂布上述粘合剂。
采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由于具有粘合剂涂布装置,因此能够可靠地涂布用于将无纺布与其他构件接合起来的粘合剂。
优选的是,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中,上述粘合剂涂布装置在比上述体积恢复装置靠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处对上述无纺布涂布上述粘合剂。
采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在利用体积恢复装置吹送热风后将粘合剂涂布在无纺布上。因而,能够有效地避免以规定的涂布图案涂布在无纺布上的粘合剂被热风吹乱的情况,由此,能够按照预先定好的规定的涂布图案将无纺布与其他构件接合起来。而且,从该方面讲,有助于提高粘合强度。
此外,一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方法,其将无纺布与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件接合起来而制造片状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边将在输送方向上连续的上述无纺布沿上述输送方向输送,一边对上述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上述无纺布加热,从而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以及利用粘合剂将因上述热风而恢复了上述体积的上述无纺布以比被上述热风加热前的温度高的高温的状态与上述其他构件接合起来。
采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方法,与其他构件相接合时的无纺布的温度为比被热风加热前的温度高的温度,由此,将无纺布与其他构件接合起来的粘合剂的粘性较低而使粘合剂的流动性处于较高的状态。因而,至少在接合时能够使粘合剂顺畅地浸渍、渗透无纺布,其结果,能够提高无纺布与其他构件之间的粘合强度。
此外,由于能够像上述那样地提高粘合强度,因此无需为了提高粘合强度而在上述接合后还将无纺布与其他构件相接合而成的片状构件向厚度方向重度按压,其结果,片状构件中的无纺布能够大致维持通过被热风加热而恢复了体积后的蓬松状态。
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11能够在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宠物用片材1的制造流水线中使用。
图1A是宠物用片材1的外观立体图,图1B是在图1A中的B-B线将该片材1切断后的放大立体图。
宠物用片材1使用于处理狗、猫等动物的排泄物,如图1A所示,能够将其铺于地板等来使用。该宠物用片材1具有例如俯视时呈矩形形状的透液性的顶层片3、大致相同形状的非透液性的底层片5、以及夹在这些片材3、5彼此之间的液吸收性的吸收体4。而且,吸收体4利用热熔粘合剂与顶层片3和底层片5这两者相接合,此外,顶层片3和底层片5的自吸收体4向侧方突出的部分、即各片材3、5的外周缘部3e、5e利用热熔粘合剂接合起来。
而且,在此所述的热熔粘合剂是指通过加热熔融而能够以流动状态涂布的热塑性粘合剂。此外,作为该热熔粘合剂的一例,能够示例有烯烃类热熔粘合剂、苯乙烯类热熔粘合剂等,也可以是除了这些以外的热熔粘合剂。
如图1B所示,吸收体4具有:吸收性芯部4c,该吸收性芯部4c例如是通过将纸浆纤维等液体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的SAP)以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方式层叠起来而成的;以及覆片,其用于覆盖该芯部4c。覆片例如是薄棉纸等透液性的片材,在该例中设有两片覆片4t1、4t2。即,在靠皮肤侧的一面用一片覆片4t1覆盖起来,然后,在不靠皮肤侧的一面用另一片覆片4t2覆盖起来。但是,也可以用一片覆片将靠皮肤侧的一面和不靠皮肤侧的一面这两个面包覆起来,根据情况的不同,也可以不设置覆片4t1、4t2。
底层片5例如是聚乙烯(以下称PE)、聚丙烯(以下称PP)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称PET)等薄膜材料。但并不限于这些,只要是非透液性的片材就能够使用。
顶层片3将无纺布3用作材料。在该例中,无纺布3的两个面3sa、3sb中的一个面3sb为大致平坦的面,另一个面3sa呈波形形状。即,交替地形成有直线状的槽部3t与直线状的突部3p。该突部3p是通过公知的空气流的吹送处理(参照日本特开2009-11179号等)将原本处于槽部3t的部分的纤维横向吹起而使其鼓起来而形成的,其形成为纤维之间的间隙较大的稀疏状态。而且,由此使该无纺布3整体较蓬松。此外,也可以在槽部3t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贯通孔3h、3h…,在该例中就是如此。
该无纺布3的平均基重例如为10~200(g/m2),突部3p的中央部的平均基重例如为15~250(g/m2),槽部3t的底部的平均基重为3~150(g/m2)。
此外,优选的是,作为无纺布3的纤维,芯是PET、鞘是PE的芯鞘构造的复合纤维,但也可以使用除此以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例如,也可以为芯是PP、鞘是PE的芯鞘构造的复合纤维,或者也可以是并列构造(日文:サイドバイサイド構造)的纤维,也可以是由单一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单独纤维。
而且,无纺布3也可以具有卷缩纤维。另外,卷缩纤维是指呈锯齿形状、Ω形状、螺旋形状等卷缩形状的纤维。
此外,就无纺布3所含的纤维的纤维长度而言,例如能够从20mm~100mm的范围中选择,此外,就纤度而言,例如能够从1.1~8.8(dtex)的范围中选择。
该宠物用片材1是利用宠物用片材1的制造流水线制造的。而且,在该流水线中,本实施方式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11用于制造作为片状构件的一例的宠物用片材1的连续体1a。即,将在输送方向上连续的、作为顶层片3a的无纺布3a、沿输送方向排列的多个吸收体4、4…、以及在输送方向上连续的底层片5a在厚度方向上重合起来并利用热熔粘合剂接合起来,由此,制造多个宠物用片材1、1…的在输送方向上连续而成的宠物用片材1的连续体1a。
在此,在将成为顶层片3a的无纺布3a搬入该制造装置11时,是以无纺布卷3aR(图2)的形式搬入的。即,将上述的具有突部3p的无纺布3a以暂时被卷绕成卷状的状态保管起来,然后,将无纺布卷3aR自保管场搬入该制造装置11中。而且,在该制造装置11中,能够使无纺布3a作为顶层片3a的材料自无纺布卷3aR抽出。但是,如上所述,在无纺布卷3aR中,无纺布3a的体积可能被挤压。
因此,在该制造装置11中,在将无纺布3a的被挤压了的体积恢复后,将该无纺布3a与吸收体4及底层片5a接合起来。即,制造装置11具有体积恢复装置20和接合装置90。而且,首先,体积恢复装置20一边使无纺布3a自无纺布卷3aR抽出并沿输送方向输送该无纺布3a,一边对该无纺布3a吹送热风而将该无纺布3a加热,由此,恢复无纺布3a的体积。在经过这样的过程后,将加热后的无纺布3a输送至与吸收体4、4…以及底层片5a汇合的汇合位置。在汇合位置处配置有接合装置90,在无纺布3a经过该接合装置90时,能够利用该接合装置90将无纺布3a与吸收体4、4…以及底层片5a重合起来并接合。而且,由此,能够制造多个宠物用片材1、1…的在输送方向上连续而成的宠物用片材1的连续体1a。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自被体积恢复装置20加热后开始至无纺布3a到达接合装置90的期间的任意的时间点,为了将上述各构件接合起来,利用粘合剂涂布装置81、82对无纺布3a涂布热熔粘合剂。此外,在利用接合装置90进行接合时,还残留大量的由体积恢复装置20进行加热所产生的热量,由此,该接合时的无纺布3a的温度成为比被体积恢复装置20加热前高的高温。
因而,即使在热熔粘合剂被涂布在该无纺布3a上的状态下,热熔粘合剂的粘性也十分低,且其流动性处于较高的状态。因此,在接合时能够使粘合剂顺畅地浸渍、渗透无纺布3a,能够使无纺布3a以较高的粘合强度与吸收体4、4…以及底层片5a相接合。而且,其结果,能够以提高粘合强度的目的,减轻在之后所进行的压接装置95的按压处理,由此,无纺布3a在其与吸收体4、4…以及底层片5a这两者相接合而成的宠物用片材1的连续体1a的状态下,也能够大致维持蓬松的状态。
而且,在该图2的例子中,在比上述接合时靠前的时间点利用粘合剂涂布装置85也对底层片5a涂布了热熔粘合剂。而且,利用该粘合剂能够将底层片5a与吸收体4、4…牢固地接合起来。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1所具备的体积恢复装置20、粘合剂涂布装置81、82以及接合装置90进行说明。此外,该体积恢复装置20、粘合剂涂布装置81、82以及接合装置90是被制造流水线中的适当的支承构件(未图示)支承而配置在该流水线中的。而且,在该例中,作为该支承构件的一例,使用了所谓的嵌板(未图示)。嵌板是铅垂地竖立设置于制造流水线的基部的板构件,该嵌板具有铅垂面(法线方向朝向水平方向的面),在该铅垂面上例如以悬臂状态支承有各装置20、81、82、90…。而且,在以下内容中,将该铅垂面的法线方向称作“CD方向”。另外,在图2中,CD方向朝向贯穿该图2的纸面的方向,更详细地讲,CD方向朝向水平面内的任意方向中的贯穿图2的纸面的方向。此外,无纺布3a和底层片5a基本上以该无纺布3a和底层片5a的宽度方向朝向CD方向的状态被输送,因此,无纺布3a和底层片5a的输送方向成为朝向与CD方向正交的任意方向。此外,该支承构件并不限于嵌板,也可以使用除此以外的支承构件。
体积恢复装置20
如图2所示,体积恢复装置20具有:输送部30,其用于使无纺布3a自无纺布卷3aR抽出并沿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无纺布3a;以及加热部60,其用于在输送路径上的规定位置处对无纺布3a进行加热。而且,经过被加热部60加热而恢复了体积的无纺布3a被送至输送方向的下游,并且,在该下游侧的位置被粘合剂涂布装置81、82涂布热熔粘合剂,之后,被送至位于更靠下游位置的上述接合装置90。
(1)输送部30
输送部30具有多个用于限定无纺布3a的输送路径的输送辊32、32…。各输送辊32、32…被支承为能够绕沿CD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由此,无纺布3a能够以自身的宽度方向朝向CD方向的状态被输送。该输送辊32、32…基本上是从动旋转的从动辊(即是利用与被输送来的无纺布3a相接触而获得旋转力进而能够连续地旋转的辊)。
此外,该输送部30在比加热部60的加热单元61靠输送方向的上流侧的输送路径中按照自输送方向的上游向下游的顺序排列有抽出装置35、35、材料接合装置36、存储装置37、以及上游侧夹送辊装置38。而且,该输送部30在比加热单元61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输送路径中按照自输送方向的上游向下游的顺序排列有张力控制装置39和下游侧夹送辊装置41。
抽出装置35是用于使无纺布3a自无纺布卷3aR抽出的装置,其具有沿CD方向的旋转轴。而且,在该旋转轴上以能够使无纺布卷3aR旋转的方式支承有无纺布卷3aR。旋转轴例如能够被作为驱动源的伺服马达(未图示)驱动而旋转,由此,自无纺布卷3aR抽出无纺布3a。另外,伺服马达与存储装置37相互协作来进行抽出动作。后述关于该方面的内容。
作为设有多个抽出装置的一例子,设有两个该抽出装置35、35。而且,基本上能够交替地切换使用。即,构成为这样的方式:在一个抽出装置35使无纺布3a抽出的期间,另一个抽出装置35处于待机状态,然后,当一个抽出装置35上的无纺布卷3aR没有了之后,处于待机状态的抽出装置35开始将无纺布3a抽出。另外,由于该抽出装置35为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该详细的说明。
材料接合装置36是这样的装置:在正在抽出状态的抽出装置35将无纺布卷3aR的所有的无纺布3a抽出结束前,将该无纺布卷3aR的无纺布3a的尾端部3aee接合于安装在正在待机的抽出装置35上的无纺布卷3aR的无纺布3a的顶端部3aes。而且,由此,能够不间断且连续地使无纺布3a抽出。此外,由于该材料接合装置36也是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该详细的说明。
存储装置37是用于将自抽出装置35抽出来的无纺布3a以能够向输送方向的下游送出的方式蓄积起来的装置。而且,在像利用上述材料接合装置36进行接合处理时的那样、无纺布3a未自抽出装置35抽出的情况下,通过将存储装置37自身所蓄积的无纺布3a向下游送出,不会将抽出装置35停止抽出的影响波及到下游。另外,在解除了抽出装置35停止抽出的状态之后,直至达到限定的蓄积量为止,一直使无纺布3a以比位于紧靠存储装置37的下游位置处的无纺布3a的输送速度值(m/分)快的速度值(m/分)自抽出装置35抽出,由此,能够将在停止抽出过程中送出去的量的无纺布3a蓄积在存储装置37上。
在该例中,该存储装置37具有固定辊组G37s和可动辊组G37m,该固定辊组G37s由固定在规定位置的多个辊37s、37s…构成,该可动辊组G37m由设置为能够沿铅垂方向往复移动的多个辊37m、37m…构成。而且,无纺布3a交替地挂绕在属于固定辊组G37s的各辊37s和属于可动辊组G37m的各辊37m上,由此,形成无纺布3a的环路L3a进而能够将该无纺布3a蓄积起来。
在此,可动辊组G37m根据无纺布3a的张力的大小(N)沿铅垂方向往复移动。即,在无纺布3a的张力的大小比预先设定好的张力的设定值(N)大的情况下,可动辊组G37m以环路L3a变小的方式移动,由此将蓄积起来的无纺布3a送出并向下游供给。另一方面,在无纺布3a的张力的大小比上述设定值小的情况下,可动辊组G37m以环路L3a变大的方式移动,由此将无纺布3a蓄积起来。因而,在紧靠存储装置37的下游位置处,无纺布3a的张力的大小基本能够维持为上述设定值,从该意义上讲,该存储装置37也发挥与后述的张力控制装置39同样的功能。此外,该存储装置37也是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对其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上游侧夹送辊装置38是用于将无纺布3a送至加热部60的加热单元61的装置。详细地讲,上游侧夹送辊装置38具有一对辊38a、38b,该一对辊38a、38b以彼此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其中至少一个辊38a、38b是能够被作为驱动源的伺服马达(未图示)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辊38a(38b)。而且,通过该驱动旋转能够将无纺布3a送至加热单元61。
该驱动辊38a(38b)能够与位于比加热单元61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张力控制装置39的驱动辊39k相连动地被驱动而旋转。例如,以该张力控制装置39的驱动辊39k的周速值V39k与该夹送辊装置38的驱动辊38a(38b)的周速值V38a(V38b)的比率R为恒定的方式驱动该夹送辊装置38的驱动辊38a(38b)而使其旋转。比率R例如能够设定为0.9~1.1之间的任意值。
张力控制装置39配置在比加热单元61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而且,张力控制装置39将紧靠该装置39的下游位置处的无纺布3a的张力的大小(N)调整为规定的目标值(N)。
该张力控制装置39是利用所谓的浮动辊39dn构成的。即,该张力控制装置39具有:一对固定辊39s、39s,其相互之间在输送方向上空开间隔并固定于规定位置;浮动辊39dn,其设置在一对固定辊39s、39s之间的位置处,且设置为能够在与CD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往复移动;以及驱动辊39k,其设于比浮动辊39dn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而且,无纺布3a挂绕在一对固定辊39s、39s、浮动辊39dn以及驱动辊39k这三者上,并且,挂绕在一对固定辊39s、39s以及浮动辊39dn上的无纺布3a形成了环路L3adn。而且,对浮动辊39dn向往复移动方向中的、环路L3adn变大的方向付与了相当于无纺布3a的张力的目标值的二倍的力。因而,在无纺布3a的张力的大小比目标值大的情况下,浮动辊39dn以环路L3adn变小的方式移动,另一方面,在无纺布3a的张力的大小比目标值小的情况下,浮动辊39dn以环路L3adn变大的方式移动。另一方面,驱动辊39k能够由未图示的伺服马达驱动而旋转,该马达以环路L3adn的大小为规定值的方式使驱动辊39k旋转来使无纺布3a抽出。例如在比规定值大的情况下,会减小驱动辊39k的周速值(m/分),另一方面,在比规定值小的情况下,会增加驱动辊39k的周速值。而且,由此,能够将紧靠张力控制装置39的下游位置处的无纺布3a的张力的大小调整成为目标值。
下游侧夹送辊装置41是用于将无纺布3a送至接合装置90的装置。详细地讲,下游侧夹送辊装置41具有一对辊41a、41b,该一对辊41a、41b以彼此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其中至少一个辊41a(41b)是能够被作为驱动源的伺服马达(未图示)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辊41a(41b)。而且,通过该驱动旋转能够将无纺布3a送至接合装置90。该驱动辊41a(41b)能够与接合装置90相连动地被驱动而旋转。例如,以该接合装置90所具备的辊90a、90b的周速值与该下游侧夹送辊装置41的驱动辊41a(41b)的周速值大致相等的方式驱动该下游侧夹送辊装置41的驱动辊41a(41b)而使其旋转。
(2)加热部60
图3A是加热部60的概略侧视图,图3B是图3A中的B-B剖视图。另外,在图3A中,以剖视角度示出了构成加热部60的主要部分的加热单元61。
如图3A所示,加热部60具有:加热单元61,其一边使无纺布3a穿过其内部,一边对无纺布3a吹送热风而将无纺布3a加热;以及热风供给装置67,其用于向该加热单元61供给热风。
加热单元61具有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开口的壳构件62以及多个引导辊64、64、64,上述多个引导辊64、64、64设于壳构件62的外部,以能够使无纺布3a在壳构件62内往复移动的方式引导无纺布3a。而且,通过引导辊64、64、64,在壳构件62内分别形成了直线状的无纺布3a的输送路径的往路和复路。
此外,如图3A所示,在壳构件62的内部具有分隔壁构件63,壳构件62内的空间被该分隔壁构件63划分成往路用的空间SP62a和复路用的空间SP62b。即,往路用的空间SP62a与复路用的空间SP62b以彼此之间不能往返空气的方式被隔离。此外,通过利用该分隔壁构件63进行隔离,而在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侧的端部分别形成了无纺布3a的往路用的入口62ain和复路用的出口62bout这两者,并且,在另一侧的端部分别形成了无纺布3a的往路用的出口62aout和复路用的入口62bin这两者。
而且,分隔壁构件63的两个壁面63wa、63wb中的与往路用的空间SP62a邻接的壁面63wa(以下也称作往路用壁面63wa)、以及该两个壁面63wa、63wb中的与复路用的空间SP62b邻接的壁面63wb(以下也称作复路用壁面63wb)均与输送方向以及CD方向平行,由此,往路用壁面63wa和复路用壁面63wb分别与无纺布3a的各面大致平行。而且,在往路用壁面63wa中的靠往路的上游侧的部分(相当于“壳构件的靠入口侧的部分”)设有在CD方向上纵长的狭缝状的喷射口63Na,此外,还在复路用壁面63wb中的靠复路的上游侧的部分(相当于“壳构件的靠入口侧的部分”)设有在CD方向上纵长的狭缝状的喷射口63Nb。
更详细地讲,分隔壁构件63与上述各部分相对应地在内部具有压力室R63a、R63b。而且,能够自上述热风供给装置67将热风供给至各压力室R63a、R63b。此外,各压力室R63a、R63b的截面形状(以CD方向为法线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均随着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而呈大体上变细的尖细形状,在该尖细形状的顶端部分别与其所对应的往路用的空间SP62a或者复路用的空间SP62b相连通,由此,该顶端部作为上述喷射口63Na、63Nb发挥功能。而且,采用这样的喷射口63Na、63Nb,能够一边朝向无纺布3a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一边以相对于该面成锐角的倾斜角度θ的方式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对该面喷射热风。
因而,自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喷射出来的热风以具有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动的速度分量的方式与无纺布3a的面相接触,然后以该状态直接在该面上流动,并自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位于输送方向的最下游的出口62aout(相当于排出口)排出到外部。此外,自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喷射出来的热风以具有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动的速度分量的方式与无纺布3a的面相接触,然后以该状态直接在该面上流动,并自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位于输送方向的最下游的出口62bout(相当于排出口)排出到外部。
而且,由于热风以这样地在无纺布3a的面上流动的方式移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热风从无纺布3a的厚度方向将该无纺布3a压缩的情况,由此,能够顺畅地使其体积恢复。
此外,通过对热风的风量(m3/分)进行调整,能够使热风的风速值Vw(m/分)大于无纺布3a的输送速度值V3(m/分)。而且,这样的话,自各喷射口63Na、63Nb喷射出来的热风能够以在无纺布3a的面上滑过的方式超过无纺布3a而行进,最后自各出口62aout、62bout排出到外部。因而,基于热风与无纺布3a之间的相对速度差,能够可靠地使该热风成为紊流状态。然后,其结果是,能够谋求飞跃性地提高传热效率,能够高效地对无纺布3a进行加热,进而能够使其体积迅速恢复。此外,利用紊流状态的热风能够随意地将无纺布3a的纤维解开,因此,也能够加快其体积的恢复。
另外,热风的风速值Vw(m/分)是这样的值:例如被供给至往路用的空间SP62a或者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风量(m3/分)除以往路用的空间SP62a或者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截面积(即以输送方向为法线方向的截面的面积)而得到的值。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那样的风速值Vw与输送速度值V3之间的大小关系在往路用的空间SP62a或者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输送方向上的整个长度范围内都成立则较佳,但是,也未必需要在整个长度范围内都成立。即,若即使对于各空间SP62a、SP62b中的一部分来讲上述大小关系也成立,则能够相应地享受到上述紊流状态所产生的作用效果。
另外,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和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的形状均呈长度方向朝向CD方向的长方形。而且,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的CD方向上的尺寸与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CD方向上的尺寸相同,此外,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的CD方向上的尺寸与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CD方向上的尺寸相同,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喷射口63Na、63Nb的CD方向上的尺寸较小。但是,优选的是,各喷射口63Na、63Nb的CD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无纺布3a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CD方向上的尺寸)则较佳,这样的话,能够抑制在CD方向上的加热不均匀。
此外,各喷射口63Na、63Nb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上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例如能够从1mm~10mm的范围内选择任意值来设定。
而且,优选的是,在喷射口63Na、63Nb的位置处,热风的喷射方向相对于无纺布3a的输送方向所成的角度θ在0°~30°的范围内则较佳,更优选的是,在0°~10°的范围内则较佳(图3A)。而且,这样的话,能够可靠地使热风沿无纺布3a的面流动。
此外,在图2的例子中,加热单元61为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朝向水平方向的横置型,由此,使无纺布3a的输送路径的往路以及复路呈水平,但不限于此。即,根据情况的不同,也可以做成纵置型。详细地讲,也可以使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朝向铅垂方向,由此,使无纺布3a的输送路径的往路以及复路呈铅垂。此外,从设置加热单元61所需的俯视空间越小越好这样的方面考虑,优选的是纵置型。而且,进一步来讲,根据布局情况等的不同,也可以使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以相对于铅垂方向以及水平方向这两者倾斜的方式配置。
如图3A所示,热风供给装置67具有鼓风机67b和加热器67h。然后,利用加热器67h对由鼓风机67b产生的风进行加热从而产生热风,借助适当的管构件67p将该热风供给至上述加热单元61的壳构件62内的分隔壁构件63的压力室R63a、R63b。然后,经由该压力室R63a、R63b自喷射口63Na、63Nb喷射热风。
鼓风机67b具有:叶轮67i,其例如将马达作为驱动源来旋转;以及变频器(未图示),其用于调整上述马达的转速(rpm)。而且,由此,能够进行VVVF变频器控制,其结果,通过改变叶轮67i的转速(rpm)能够将风量(m3/分)调整为任意值。
此外,加热器例如是用电(kW)加热的电加热器,通过改变供电量能够将热风的温度调整为任意值。另外,就热风的温度而言,喷射口63Na、63Nb的位置处的温度为大于等于比无纺布3a所含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熔点低50℃的温度、且低于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熔点则较佳。而且,若设定在这样的范围内,则能够防止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融,并能够可靠地使其体积恢复。
另外,也可以像图3A所示的那样将加热器67h内置于鼓风机67b中,或者也可以设在鼓风机67b的外部。在将加热器67h设于外部的情况下,如图3A中假设的双点划线所示,将加热器67ha、67hb以靠近加热单元61的壳构件62的方式配置则较佳,这样的话,在调整热风的温度时,能够提高温度的灵敏性。此外,在该情况下,更优选的是,分别将加热器67ha、67hb设于各喷射口63Na、63Nb则较佳。即,与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相对应地设置加热器67ha,此外,与此相独立地,与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相对应地设置加热器67hb则较佳。而且,这样的话,能够针对各喷射口63Na、63Nb独立地调整热风的温度,其结果,能够将体积恢复处理的条件设定得更加细致。
另外,该加热器67h、67ha、67hb并不限于电加热器,只要是能够对构成风的空气等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即可,能够应用各种加热器。
此外,在该例中,“风”是指空气的流动,但是,从广义上讲,除了空气的流动以外,还包含氮气、非活性气体等气体的流动。即,也可以自喷射口63Na、63Nb吹送氮气等。
粘合剂涂布装置81、82
在该图2的例子中,为了对无纺布3a涂布热熔粘合剂,设有两种粘合剂涂布装置81、82。而且,无论是哪种涂布装置81、82,都能够在从比加热单元61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至接合装置90之间的位置对无纺布3a涂布粘合剂。
涂布装置81具有用于喷出粘合剂的喷出部81a和泵(未图示),涂布装置82具有用于喷出粘合剂的喷出部82a和泵(未图示)。而且,泵向喷出部81a、82a加压输送流动状态的热熔粘合剂,由此,能够自喷出部81a、82a喷出流动状态的粘合剂。
在此,两种涂布装置中的一个涂布装置81是接触式的涂布装置,另一个涂布装置82是非接触式的涂布装置。接触式的涂布装置81是使喷出部81a接触或者靠近涂布对象来涂布粘合剂的装置,另一方面,非接触式的涂布装置82是在使喷出部82a距涂布对象相当一段距离的状态下使粘合剂自该喷出部82a流下来进行涂布的装置。
而且,在该图2的例子中,最初由接触式的涂布装置81对无纺布3a涂布粘合剂,之后,由非接触式的涂布装置82在涂布装置81的下游侧的位置涂布粘合剂。
接触式的涂布装置81以无纺布3a的单侧面中的不用于覆盖吸收体4、4的部分、即无纺布3a的单侧面中的与底层片5a相接合的部分为涂布对象部位,以全面涂覆(日文:べた塗り)的涂布图案涂布粘合剂。因此,该涂布装置81具有在CD方向上较长的狭缝状的喷嘴作为喷出部81a,由此,能够以遍布CD方向上的整个长度的方式对无纺布3a涂布粘合剂,但是,在输送方向上,为了有选择性地仅对上述涂布对象部位涂布粘合剂,使粘合剂间歇性地喷出。
另一方面,非接触式的涂布装置82以无纺布3a的单侧面的大致整个面为涂布对象部位而以规定的涂布图案涂布粘合剂。在此,该涂布图案是沿输送方向连续的线状部分在CD方向上排列有多个而成的图案,作为该线状部分的一例,能够列举出沿输送方向的直线、沿输送方向的螺旋曲线、沿输送方向的波形曲线等。而且,为了能够以该涂布图案涂布,该涂布装置82具有在CD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大致圆孔状的喷嘴作为喷出部82a,通过使粘合剂分别自各喷嘴连续地流下,能够以上述涂布图案对无纺布3a的单侧面的大致整个面涂布粘合剂。
另外,如图2所示,上述非接触式的涂布装置82还设在底层片5a的输送路径上。而且,利用该涂布装置82,也能够对底层片5a的单侧面以遍布大致整个面的方式以上述涂布图案、即沿输送方向连续的线状部分在CD方向上排列有多个而成的图案涂布粘合剂。
接合装置90
如图2所示,接合装置90具有上下成一对的辊90a、90b,该上下成一对的辊90a、90b通过被驱动而能够绕沿CD方向旋转轴线旋转。一对辊90a、90b的驱动源例如是伺服马达。而且,利用该马达,能够使一对辊90a、90b彼此一边使其彼此的外周面相对一边彼此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能够一边夹持并加压被送入一对辊90a、90b彼此之间的物体一边将该物体送出。
另一方面,该接合装置90配置在用于输送吸收体4的大致直线状的输送路径R4上。即,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箭头所示,吸收体4的输送路径R4沿大致水平方向贯穿一对辊90a、90b彼此之间的位置,此外,自未图示的吸收体4的制造装置沿该输送路径R4将多个吸收体4、4…按照规定间距P4送过来。因此,能够以各辊90a、90b的周速值V90a、V90b均与该输送路径R4上的吸收体4的输送速度值V4大致相等的方式连动地对各辊90a、90b的周速值V90a、V90b进行控制。
此外,如该图2所示,由于在吸收体4的输送路径R4的正上方配置有体积恢复装置20,因此能够将利用该体积恢复装置20恢复了体积的无纺布3a自接合装置90的上方送至该装置90。详细地讲,一边将无纺布3a以90°等规定的卷绕角度卷绕在接合装置90的上辊90a上,一边将无纺布3a送至上下成一对辊90a、90b彼此之间。
而且,将无纺布3a卷绕在上辊90a上来进行输送的关系方面,将底层片5a以90°等规定的卷绕角度卷绕在下辊90b上,并将底层片5a送至上下成一对的辊90a、90b彼此之间。
而且,这三者3a、4、5a一同穿过上下成一对的辊90a、90b彼此之间,而且,在穿过时被一对辊90a、90b夹持并加压,由此,能够将这三者3a、4、5a接合起来,能够制造宠物用片材1的连续体1a。
在此,如上所述,无纺布3a被体积恢复装置20加热。因此,在接合装置90中将无纺布3a与底层片5a这两者接合时的温度处于比被体积恢复装置20加热前高的高温的状态。因而,即使在热熔粘合剂被涂布在该无纺布3a上的状态下,也能够使热熔粘合剂的粘性较低,使其流动性处于较高的状态。而且,由此,在接合时能够使粘合剂顺畅地浸渍、渗透无纺布3a,能够使无纺布3a以较高的粘合强度与吸收体4及底层片5a相接合。
另外,优选的是,该接合时的无纺布3a的温度高于40℃则较佳,更优选的是高于50℃则较佳,进一步优选的是高于70℃则较佳,进一步优选的是为软化点以上。而且,若成为这样的温度,能够更容易促进接合时粘合剂浸渍、渗透无纺布3a,能够使无纺布3a以更高的粘合强度与吸收体4及底层片5a相接合。另外,由于热熔粘合剂的粘性(粘度(Pa·s))具有在软化点处急剧降低的倾向,因此有效的是形成为软化点以上的温度。软化点能够根据热熔粘合剂的组成而变化,较宽的范围是存在于80℃~120℃的范围内,较窄的范围是存在于80℃~100℃的范围内。此外,粘合时的热熔粘合剂的粘度(Pa·s)的优选的范围是,例如100~150000(mPa·s),更优选的是1000~10000(mPa·s)。
另外,上述“无纺布3a的加热前的温度”是指位于输送方向的上流侧的位置且距离加热单元61的壳构件62五米处的无纺布3a的温度。
但是,在该例中,这样地使无纺布3a以高温的状态到达接合装置90的结果主要是通过如下的方法实现的:将体积恢复装置20配置在吸收体4的输送路径R4的正上方。即,由于体积恢复装置20位于吸收体4的输送路径R4的正上方,因此该体积恢复装置20以靠近接合装置90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以较短的输送路径长度将体积恢复装置20与接合装置90连起来。而且,由此,能够抑制被体积恢复装置20加热后的无纺布3a的温度下降量,能够使无纺布3a以较高温度的状态到达接合装置90的辊90a、90b彼此之间。
对上述内容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假设在体积恢复装置20配置在吸收体4的输送路径R4的侧方、即在CD方向上偏离该输送路径R4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必须沿CD方向输送无纺布3a,因此到达接合装置90的输送路径长度相应地变长。于是,有可能导致在到达接合装置90之前的期间无纺布3a被过度冷却,或者与该输送路径长度较长相应地在该输送过程中可能还会增加预料之外地被暴露到冷气中等受到强制性的冷却的机会。
但是,针对上述内容,只要像上述那样在吸收体4的输送路径R4的正上方配置体积恢复装置20,特别是配置加热单元61,就能够缩短从无纺布3a被加热后至到达接合装置90之间的输送路径长度,其结果,能够使接合时间点的无纺布3a的温度成为像上述那样的高温。
而且,在该例中,从无纺布3a被排出到体积恢复装置20的加热单元61的外部至到达接合装置90所需要的时间为0.2秒~10秒的范围。而且,若能保证在该范围内,只要在输送过程中未强制性地对从加热单元61至接合装置90之间的输送路径进行冷却,就能够可靠地使到达接合装置90的时间点的无纺布3a的温度高于被体积恢复装置20加热前的无纺布3a的温度。即,只要是在上述输送路径中进行输送的过程中使无纺布3a自然冷却,就能够毫无问题地使接合时的无纺布3a的温度高于加热前的温度。
但是,上述内容并不是否定在吸收体4的输送路径R4的侧方配置体积恢复装置20的做法。即,在将该装置20配置在侧方的情况下,只要能够使利用接合装置90进行接合时的无纺布3a的温度成为上述那样的高温,就也可以将体积恢复装置20配置在该侧方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例中,接合装置90的上下成一对的辊90a、90b均未用加热装置进行加热,但是,从使接合时的无纺布3a的温度为高温的观点考虑,也可以进行加热。例如,也可以利用适当的加热装置等对接合装置90的上下成一对的辊90a、90b中的至少上辊90a进行加热,由此,能够使该上辊90a的外周面的温度成为以不使无纺布3a熔融为前提的、大于等于开始与该辊90a的外周面接触时的无纺布3a的温度。这样的话,能够抑制在无纺布3a以90°的卷绕角度的范围在上辊90a上移动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无纺布3a的温度下降的情况,该做法也有效地有助于实现上述的使接合时的无纺布3a的温度成为高温状态。另外,该加热装置能够例示出内置在上辊90a内的电加热器,此外,也可以针对下辊90b设置该种加热装置。
此外,上述“体积恢复装置20(或者加热单元61)配置在吸收体4的输送路径R4的正上方”中所述的“正上方”的意思当然可以用通常的意思来解释,若硬要在此给予定义的话,是指这样的配置关系:在俯视时,即从上方观察时,呈体积恢复装置20(或者加热单元61)与吸收体4的输送路径R4的上方重叠的状态,更详细地说,是这样的配置关系:呈体积恢复装置20(或者加热单元61)的至少一部分与吸收体4的输送路径R4的上方重叠的状态。
但是,在图2的例子中,在比接合装置90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位置另外设有三个压接装置95、97、99。而且,第1压接装置95是所谓的轻压接装置,其以极轻的力按压宠物用片材1的连续体1a的大致整个面。此外,第2压接装置97是所谓的末端压接装置,其有选择性地按压宠物用片材1的连续体1a中的、在输送方向上相邻的吸收体4、4彼此之间的部分即不存在吸收体4的部分。此外,最后的第3压接装置99是所谓的侧边压接装置,其有选择性地按压宠物用片材1的连续体1a中的、CD方向上的两端部即不存在吸收体4的部分。
而且,若具有这三个压接装置95、97、99,则能够以更高的粘合强度将无纺布3a、吸收体4、底层片5a这三者接合起来。
此外,作为轻压接装置95的一例,能够例示出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具有一对辊95a、95b,该一对辊95a、95b能够以彼此平滑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旋转。此外,作为末端压接装置97和侧边压接装置99的一例,分别能够例示出像下面那样的装置。末端压接装置具有一对辊97a、97b,该一对辊97a、97b能够以彼此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旋转,而且,在一对辊97a、97b中的至少一个辊97a的外周面与上述吸收体4、4彼此之间的部分相对应地设有突部97ap、97ap。此外,侧边压接装置99具有一对辊99a、99b,该一对辊99a、99b能够以彼此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旋转,而且,在一对辊99a、99b中的至少一个辊99a的外周面的CD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对环状的突部99ap、99ap,利用该突部99ap、99ap,能够有选择性地按压宠物用片材1的连续体1a中的CD方向上的两端部即不存在吸收体4的部分。但是,这些压接装置95、97、99并不是必须结构,也可以将其省略。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完成的,并不用于限定并解释本发明。此外,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变更、改良,并且,当然本发明包含其等价物。例如能够进行以下所示的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体积恢复装置20的处理对象例示了宠物用片材1的顶层片3a用的无纺布3a,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卫生巾的顶层片用的无纺布,也可以是尿布的顶层片用的无纺布。此外,体积恢复装置20的处理对象并不限于顶层片3a用的无纺布3a。即,也可以利用本发明的体积恢复装置20对要求蓬松性的其他部件的材料的无纺布进行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与无纺布3a相接合的“其他构件”的一例,例示了吸收体4及底层片5a,但不限于此。例如在为卫生巾的情况下,由于会在该无纺布3a即顶层片3a与吸收体4之间设置以扩散液体为目的的透液性的第二片材,因此,也可以使该第二片材作为“其他构件”来与无纺布3a相接合。此外,在为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由于会在该无纺布3a即顶层片上设置用于形成所谓的立体褶裥的立体褶裥片材,因此,也可以使该立体褶裥片材作为“其他构件”来与无纺布3a相接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未将热熔粘合剂涂布在吸收体4上,而涂布在了无纺布3a和底层片5a上,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将热熔粘合剂涂布在无纺布3a上,而涂布在吸收体4和底层片5a上。但是,由于将热熔粘合剂涂布在无纺布3a上的做法在到达接合装置90期间能够进一步促进粘合剂浸渍、渗透无纺布3a,因此是优选的。
此外,在将热熔粘合剂涂布在吸收体4上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上述的接触式的涂布装置81和非接触式的涂布装置82中的任一者。但是,考虑到如下这样的情况:作为涂布对象的吸收体4以在输送方向上空开间隔的状态被传送带CV输送,与此相伴随,可能导致在该传送带CV上的存在吸收体4的部分与不存在吸收体4的部分之间产生高度差,因此,优选使用非接触式的涂布装置8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接合装置90的一例,例示了能够旋转的上下成一对的辊90a、90b,但不限于此。即,只要是能够将无纺布3a、吸收体4、底层片5a这三者在厚度方向上重合起来并能够向厚度方向按压的装置就能够应用。例如也可以利用这样的装置构成接合装置:该装置具有上下成一对的环形带,该一对环形带能够以彼此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绕圈。即,也可以将这三者3a、4、5a送入正在绕圈的上下成一对的环形带彼此之间而将这三者夹持、加压并使这三者接合起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接合装置90中使无纺布3a同时与吸收体4及底层片5a这两者相接合,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使吸收体4及底层片5a中的任一者与无纺布3a相接合。即,也可以将吸收体4及底层片5a的与无纺布3a相接合的时序前后错开。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B所示,作为顶层片3用的无纺布3的一例例示了单侧面具有多个直线状的突部3p、3p…的无纺布3,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通常形式的无纺布、即两个面为大致平坦面的无纺布。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加热部60的加热单元61在往路和复路这两者中对无纺布3a进加热,但不限于此。例如,在仅在往路或复路中的任意一者中进行加热就够使体积充分恢复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或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中的任意一者。此外,相反,在仅在往路和复路这两个路径中进行加热而体积恢复不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仅设置一个上述加热单元61而是设置多个加热单元,从而在3个以上的路径中对无纺布3a进行加热。另外,以分别与往路和复路相对应的方式设置了喷射口63Na、63Nb的做法能够可靠地确保体积恢复所需的无纺布3a的输送路径长度,而且能够谋求缩短加热单元61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因此是优选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以与现有的热风(air through)方式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加热单元61,但不限于此。即,也可以以现有的热风方式构成加热单元。另外,以现有的热风方式构成的加热单元例如如下所示。加热单元具有:热风喷射口,其以与沿输送方向输送的无纺布3a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相对的方式设置;以及热风吸引口,其以与该两个面中的另一个面相对的方式设置。而且,通过利用这些喷射口和吸引口这两者形成将自喷射口喷射出来的热风吸引到吸引口的流路,能够使热风沿无纺布3a的厚度方向贯穿来将无纺布3a加热。
另外,用于将无纺布3a沿输送方向输送的输送机构能够例示出吸引带式输送机装置、吸引滚筒装置等。即,就吸引带式输送机装置而言,是将无纺布3a载置在能够通过驱动而绕圈的环形带的外周面来进行输送,在该外周面设有多个吸气孔,因而,该吸气孔作为用于吸引热风的上述吸引口发挥功能。此外,就吸引滚筒装置而言,是将无纺布3a卷绕在能够通过驱动而旋转的旋转滚筒的外周面来进行输送,在该外周面设有多个吸气孔,因而,该吸气孔作为吸引热风的上述吸引口发挥功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穿过了加热部60的加热单元61后的无纺布3a被进行了所谓的自然冷却,但是,根据情况的不同,也可以像图4所示的那样,在紧靠加热单元61的下游侧的位置追加设置用于将无纺布3a冷却的冷却部70(相当于冷却装置)。
详细地讲,冷却部70具有:冷却单元71,其配置在紧靠加热单元61的下游侧位置,用于对无纺布3a吹送冷却用的风而将无纺布3a冷却;以及风供给装置(未图示),其用于向冷却单元71供给冷却用的风。
而且,若利用自该冷却单元71喷射的冷却用的风来对无纺布3a进行冷却,则能够有效地抑制因在被加热单元61加热后无纺布3a的温度较高而可能引起的现象、即因无纺布3a被软化而导致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的现象。
但是,理所当然的是,该冷却部70将比被加热部60的加热单元61加热前的温度高的温度作为无纺布3a的温度的下限值对该无纺布3a进行冷却。而且,由此,即使在被该冷却单元71冷却的情况下,将无纺布3a与吸收体4及底层片5a接合时的粘合剂的粘性也较低,能够使粘合剂的流动性处于较高的状态。其结果,在进行该接合时,能够使粘合剂顺畅地浸渍、渗透无纺布3a,能够提高无纺布3a与吸收体4及底层片5a之间的粘合强度。
而且,作为该冷却单元71的一例能够例示出与上述加热单元61类似的结构。即,冷却单元71与加热单元61同样地具有壳构件62、分隔壁构件63、以及引导辊64、64、64。但是,分别自设于分隔壁构件63的两个壁面63wa、63wb的狭缝状的各喷射口63Na、63Nb喷射能够将无纺布3a冷却的温度的风。即,借助适当的管构件67pc自上述风供给装置例如将常温的风或者温度比常温低的冷风供给至喷射口63Na、63Nb。因此,风供给装置至少具有鼓风机,优选的是,具有用于将鼓风机所产生的风冷却的冷却器。另外,上述风的温度只要低于刚自加热单元61的壳构件62出来的无纺布3a的温度就能够将该无纺布3a冷却,因此,也可以是比常温(20℃±15℃)高的温度,例如也可以是5℃~50℃的范围内的任意值,而且,根据情况的不同,也可以是高于该范围的温度。另外,采用该结构的冷却单元71,自各喷射口63Na、63Nb喷射的冷却用的风在无纺布3a的面上流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将无纺布3a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因而,能够有效地避免恢复后的体积被该风挤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曾在往路用的空间SP62a和复路用的空间SP62b中流动的热风直接自壳构件62的无纺布3a的出口62aout、62bout排出(图3A),但是,从能量再利用的观点、以及减轻热风对附近其他零件或其他装置的不良影响的观点考虑,也可以将曾在该空间SP62a、SP62b中流动的热风回收并使其返回至鼓风机67b的吸入侧部分67bs。例如也可以像图5的概略剖视图所示的那样,在分隔壁构件63中的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部分设置开口63ha、63hb,并且,在该开口63ha、63hb连接回收用管构件69的一侧的管端开口部,由此,将该管构件69内的空间与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下游端部SP62ae或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下游端部SP62be中的至少一者相连通,而且,将该管构件69的另一侧的管端开口部连通于鼓风机67b的吸入侧部分67bs。
另外,在该图5的例子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无纺布3a的纤维屑等异物经由回收用管构件69被送到鼓风机67b内的加热器67h中而被熔合。因此,优选的是,例如在鼓风机67b的吸入侧部分67bs与回收用管构件69之间安装规定的网格等网眼状的防止吸入异物用的过滤构件则较佳。此外,就图3A的例子的情况而言,也有可能因制造流水线内的纸屑等异物混入外部气体中而导致自吸入侧部分67bs吸入,因此,优选的是,在吸入侧部分67bs设置该种的过滤构件则较佳。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将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设在往路用壁面63wa中的靠往路的上游侧的部分,而且,将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设在复路用壁面63wb中的靠复路的上游侧的部分,但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将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设在往路用壁面63wa中的靠往路的下游侧的部分(相当于“壳构件的靠出口侧的部分”),而且,将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设在复路用壁面63wb中的靠复路的下游侧的部分(相当于“壳构件的靠出口侧的部分”)。此外,在该情况下,形成为无论是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还是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均相对于无纺布3a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成锐角的倾斜角度并朝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喷射热风。而且,由此,自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喷射出来的热风以具有朝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流动的速度分量的方式与无纺布3a的面相接触,然后以该状态在无纺布3a的面上向上游流动,最后自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位于最上游的往路用的入口62ain排出到外部。而且,自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喷射出来的热风以具有朝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流动的速度分量的方式与无纺布3a的面相接触,然后以该状态在无纺布3a的面上向上游侧流动,然后自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位于输送方向的最上游的复路用的入口62bin排出到外部。而且,就上述冷却单元71而言,上述情况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在内部基本上除了压力室R63a、R63b以外不具有其他空间的实心构件用作了分隔壁构件63的材料,但不限于此。例如为了实现轻量化等,也可以使用内部具有空间的空心构件。空心构件的一例例如能够例示出这样的组合构件:具有构成图3A的往路用壁面63wa的不锈钢制的平板构件(未图示)、构成复路用壁面63wb的不锈钢制的平板构件(未图示)、以及安装在上述这些平板构件彼此之间并将上述这些平板构件彼此连结起来的棱柱构件(未图示)。
附图标记说明
1、宠物用片材(吸收性物品);1a、宠物用片材的连续体(片状构件);3、顶层片(无纺布);3e、外周缘部;3h、贯通孔;3p、突部;3sa、面;3sb、面;3t、槽部;3a、顶层片(无纺布);3aR、无纺布卷;3aes、顶端部;3aee、尾端部;4、吸收体;4c、吸收性芯部;4t1、覆片;4t2、覆片;5、底层片;5a、底层片;11、制造装置;20、体积恢复装置;30、输送部;32、输送辊;35、抽出装置;36、材料接合装置;37、存储装置;37m、可动辊;G37m、可动辊组;37s、固定辊;G37s、固定辊组;38、上游侧夹送辊装置;38a、辊;38b、辊;39、张力控制装置;39dn、浮动辊;39k、驱动辊;39s、固定辊;41、夹送辊装置;41a、辊;41b、辊;60、加热部;61、加热单元;62、壳构件;62ain、入口;62aout、出口(排出口);62bin、入口;62bout、出口(排出口);63、分隔壁构件;63Na、往路用的喷射口;63Nb、复路用的喷射口;63ha、开口;63hb、开口;63wa、往路用壁面;63wb、复路用壁面;64、引导辊;67、热风供给装置;67b、鼓风机;67bs、吸入侧部分;67h、加热器;67ha、加热器;67hb、加热器;67i、叶轮;67p、管构件;67pc、管构件;69、回收用管构件;70、冷却部(冷却装置);71、冷却单元;81、接触式的粘合剂涂布装置;81a、喷出部;82、非接触式的粘合剂涂布装置;82a、喷出部;85、粘合剂涂布装置;90、接合装置;90a、辊;90b、辊;95、第1压接装置;95a、辊;95b、辊;97、第2压接装置;97a、辊;97b、辊;97ap、突部;99、第3压接装置;99a、辊;99b、辊;99ap、突部;CV、传送带;R4、输送路径;SP62a、往路用的空间;SP62ae、下游端部;SP62b、复路用的空间;SP62be、下游端部;R63a、压力室;R63b、压力室;L3a、环路;L3adn、环路。

Claims (11)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其为将无纺布与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件接合起来而制造片状构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包括:
体积恢复装置,其一边将在输送方向上连续的上述无纺布沿上述输送方向输送、一边对上述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上述无纺布加热,从而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以及
接合装置,其利用粘合剂将因上述热风而恢复了上述体积的上述无纺布以比被上述热风加热前的温度高的高温的状态与上述其他构件接合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体积恢复装置具有壳构件,该壳构件具备上述无纺布的入口和上述无纺布的出口,
上述壳构件的靠上述入口那一侧的部分及靠上述出口那一侧的部分中的一者具有喷射口,该喷射口用于朝向其中另一者将上述热风喷射到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
上述其中另一者具有排出口,该排出口用于将上述热风自上述壳构件排出,其中,上述热风一边与上述无纺布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相接触一边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体积恢复装置具有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用于在将被上述热风加热后的上述无纺布与上述其他构件接合前将上述无纺布冷却,
上述冷却装置将比上述被加热前的温度高的温度作为上述无纺布的温度的下限值来将上述无纺布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装置具有壳构件,该壳构件具备上述无纺布的入口和上述无纺布的出口,
上述壳构件的靠上述入口那一侧的部分及靠上述出口那一侧的部分中的一者具有喷射口,该喷射口用于朝向其中另一者将冷却用的风喷射到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
上述其中另一者具有排出口,该排出口用于将上述风自上述壳构件排出,其中,上述风一边与上述无纺布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相接触一边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合剂是热塑性的粘合剂,
上述粘合剂至少涂布在上述无纺布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体积恢复装置具有用于对上述无纺布吹送热风的加热单元,
上述加热单元配置在用于输送上述其他构件的输送路径的正上方,
被上述加热单元加热后的上述无纺布在上述接合装置中汇合于上述其他构件的上述输送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纺布在上述加热单元中的输送路径沿水平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合装置具有一对辊,该一对辊能够一边使彼此的外周面相对一边旋转,
在上述无纺布与上述其他构件以重叠的状态穿过上述一对辊彼此之间时,通过被上述一对辊彼此夹持并加压,能够利用上述粘合剂将上述无纺布与上述其他构件接合起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具有粘合剂涂布装置,该粘合剂涂布装置对利用上述体积恢复装置恢复了体积的上述无纺布及上述其他构件中的至少一者涂布上述粘合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合剂涂布装置在比上述体积恢复装置靠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处对上述无纺布涂布上述粘合剂。
1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方法,其将无纺布与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件接合起来而制造片状构件,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边将在输送方向上连续的上述无纺布沿上述输送方向输送,一边对上述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上述无纺布加热,从而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以及
利用粘合剂将因上述热风而恢复了上述体积的上述无纺布以比被上述热风加热前的温度高的高温的状态与上述其他构件接合起来。
CN201310530669.7A 2013-10-18 2013-10-31 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4905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7204 2013-10-18
JP2013217204A JP5753883B2 (ja) 2013-10-18 2013-10-18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シート状部材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90524A true CN104490524A (zh) 2015-04-08
CN104490524B CN104490524B (zh) 2016-02-10

Family

ID=52827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30669.7A Active CN104490524B (zh) 2013-10-18 2013-10-31 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4016B2 (zh)
EP (1) EP3058908B1 (zh)
JP (1) JP5753883B2 (zh)
CN (1) CN104490524B (zh)
WO (1) WO201505653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0842A (zh) * 2017-07-28 2017-12-08 广东佰分爱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纸尿裤芯体生产设备
CN109843235B (zh) * 2016-09-30 2021-07-0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制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7086A (zh) * 2002-09-25 2004-05-19 ������������ʽ���� 无纺布的膨松恢复方法
CN1824867A (zh) * 2005-02-25 2006-08-30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53611A (zh) * 2006-12-05 2009-10-0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以及吸收性物品
CN102373595A (zh) * 2010-08-06 2012-03-14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4223B2 (ja) * 1978-11-30 1984-06-07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硝子綿乾燥熱処理法
JP2574841Y2 (ja) * 1991-10-04 1998-06-18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熱風循環式熱処理炉
JP3109630B2 (ja) 1992-11-06 2000-11-20 チッソ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US6502625B2 (en) * 2001-02-23 2003-01-07 Johnie R. Pullum Hand-held casting device for molding a hollow pointed, grooved, and twice throughbored bullet
JP2003339761A (ja) * 2001-06-08 2003-12-02 Uni Charm Corp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SG114551A1 (en) * 2001-06-08 2005-09-28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articl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030484B2 (ja) * 2002-09-25 2008-01-09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回復方法
US7028735B2 (en) * 2003-06-02 2006-04-1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elastomeric nonwoven laminates
JP4749320B2 (ja) * 2006-12-25 2011-08-17 花王株式会社 複合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4996997B2 (ja) 2007-06-29 2012-08-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動物用排泄物処理シート
JP5368082B2 (ja) 2008-12-26 2013-12-18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増加方法
JP5705659B2 (ja) 2011-06-06 2015-04-22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7086A (zh) * 2002-09-25 2004-05-19 ������������ʽ���� 无纺布的膨松恢复方法
CN1824867A (zh) * 2005-02-25 2006-08-30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53611A (zh) * 2006-12-05 2009-10-0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以及吸收性物品
CN102373595A (zh) * 2010-08-06 2012-03-14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3235B (zh) * 2016-09-30 2021-07-0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制造方法
CN107440842A (zh) * 2017-07-28 2017-12-08 广东佰分爱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纸尿裤芯体生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77328A (ja) 2015-04-23
US10434016B2 (en) 2019-10-08
JP5753883B2 (ja) 2015-07-22
WO2015056533A1 (ja) 2015-04-23
CN104490524B (zh) 2016-02-10
EP3058908A1 (en) 2016-08-24
EP3058908A4 (en) 2016-10-12
EP3058908B1 (en) 2018-04-18
US20160235591A1 (en) 2016-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6525895A (ja) エラストマー不織布積層体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4514107B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体积恢复方法
US20220298687A1 (en) Methods of creating soft and lofty nonwoven webs
CN104490524B (zh) 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CN104499237A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
JP5707467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装置の改造方法
CN104499235B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JP6220811B2 (ja)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シート状部材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6286388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04514108B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
CN104499186B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
CN203700776U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