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3443A -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83443A
CN104483443A CN201410777273.7A CN201410777273A CN104483443A CN 104483443 A CN104483443 A CN 104483443A CN 201410777273 A CN201410777273 A CN 201410777273A CN 104483443 A CN104483443 A CN 104483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arbon dioxide
valve
electrode
detec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772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83443B (zh
Inventor
巩金龙
常晓侠
王拓
张鹏
张冀杰
李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77727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834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83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3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83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34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二氧化碳提供装置和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反应器主体由两个半反应器主体构成,其中一个带有光照窗口,窗口处设置密封片,两个半反应器通过夹紧装置相互连接固定。所述旋盖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旋盖通过螺纹与反应器主体连接密封,旋盖上设置有电极铜柱分别为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提供偏压,并且设有一个液相取样孔。通过光照窗可以对半导体催化材料施加光照,以实现光催化过程,通过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进行产物定量分析。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实施方便,便于快速准确进行气体定量分析检测。

Description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照和电解反应技术领域以及光电化学反应产物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能源的快速消耗,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浓度持续增加,如何稳定控制大气中CO2气体浓度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在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处不在。从能量角度出发,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大气中的CO2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同时将太阳能转换并存储为化学能,这对开发低能耗的CO2转化和利用技术具有一定的启发。光催化反应是利用太阳能激发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产生光生电子--空穴,以诱发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可以利用光生电子还原CO2,同时利用光生空穴氧化H2O,以合成碳氢燃料。然而CO2被还原后会生成CH4、HCOOH、CH3OH等多样复杂的产物,并且产物的量很少,现有技术很难做到对其产物进行有效的分离以及准确可靠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套气密性优异,体积较小,气密性良好,能够施加光照、偏压、二氧化碳以及能分析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性能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包括: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二氧化碳提供装置和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
所述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主体、夹紧装置、旋盖和密封片。所述反应器主体由左半反应器主体和右半反应器主体组成,右半反应器主体的一侧侧壁设置光照窗口并在光照窗口外侧设置密封片,右半反应器主体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且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光照窗口同轴设置在右半反应器主体的两侧;在左半反应器主体的侧壁上且与于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相等高度的位置上设置有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的直径相等,且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通过夹紧装置进行密闭对接密闭对接,在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的密闭对接处设置质子交换膜,左半反应器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左半反应器瓶口内螺纹,右半反应器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右半反应器瓶口内螺纹;
所述旋盖分为两个结构大体相同的左旋盖和右旋盖,两个旋盖的下部侧壁均设置有旋盖外螺纹,左旋盖和右旋盖分别通过螺纹配合与左半反应器主体和右半反应器主体密封连接,两个旋盖上部侧壁均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用于连接气体检测装置,每个旋盖上设置有一个贯通旋盖的液相取样孔,并在液相取样孔中设置拧紧螺栓,以通过拧紧螺栓实现密封;右旋盖顶端设置有第一电极柱和第二电极柱,左旋盖顶端设置有第三电极柱,且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分别贯穿各自旋盖并与旋盖密封接触,三个电极柱与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连接,并为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连接提供偏压;工作电极与右旋盖的第二电极柱相连,参比电极与右旋盖的第一电极柱相连,对电极与左旋盖的第三电极柱相连。
所述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第一循环出气口,第二循环出气口,气相色谱,真空压力表,循环泵,真空泵;所述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分别与两个旋盖的出气口密封相连,所述气相色谱设置有气相色谱定量管;所述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通过输气管与气相色谱的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气口相连,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与三通阀的第一阀口相连,三通阀的第二阀口通过输气管与真空泵相连,三通阀的第三阀口通过输气管与循环泵相连,循环泵通过输气管分别与第一循环出气口和第二循环出气口,第一循环出气口和第二循环出气口分别与两个旋盖的进气口密封相连;在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与气相色谱定量管进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并联真空压力表,用来监测反应体系内的气体压力;在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与真空压力表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一二通阀;在真空压力表与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二二通阀;在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与三通阀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三二通阀。
所述二氧化碳提供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储气罐、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所述二氧化碳储气罐通过输气管与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相联通,且在其输气管上设置有第四二通阀,用于控制二氧化碳储气罐与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之间的导通与关闭;
左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与第一循环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密闭相连通,右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与第二循环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密闭相连通,二氧化碳提供装置通过三通向旋盖的进气口插入气体导管,从而向反应器主体内电解液中鼓泡通入反应原料气体CO2,循环泵通过循环出气口使整个体系内的气体在系统中循环流动,达到充分混合均匀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质子交换膜为Nafion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片与光照窗口密封设置,且密封片选择透明材质,例如玻璃材质或者石英材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右半反应器主体内设置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工作电极与右旋盖的第二电极柱相连,参比电极与右旋盖的第一电极柱相连;在左半反应器主体内设置对电极,对电极与左旋盖的第三电极柱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为铜电极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参比电极为Ag/AgCl参比电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对电极为Pt对电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片通过环氧树脂与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密封连接,外界光源透过光照窗处的密封片对半导体催化材料施加光照,以实现光催化反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应器主体材质为玻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盖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盖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旋盖上的液相取样口处的拧紧螺栓材质为聚醚醚酮(PEEK)。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的二通阀和三通阀均为电磁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真空压力表为量程-100kPa----0kPa,精度为2级的数显压力计。
上述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的使用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将反应电解液倒入反应器中,将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分别与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连接,将旋盖与反应器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并使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浸没在反应电解液液面以下,旋紧旋盖并密封;
步骤2,将左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与第一循环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密闭相连通,右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与第二循环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密闭相连通,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管分别通过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分别插入两个旋盖中并深入到反应电解液液面以下,打开第一二通阀、第二二通阀、第三二通阀和三通阀,利用真空泵对对整个体系内抽真空处理,并通过真空压力表检测体系内真空度;
步骤3,关闭三通阀的第二阀口,向反应电解液中鼓泡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以使反应电解液达到饱和二氧化碳状态并排除体系内的空气,停止通入二氧化碳;
步骤4,利用外界光源通过光照窗口对反应电解液进行照射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施加偏压进行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同时保持第一、第二和第三二通阀的打开状态和三通阀的第一和第二阀口的导通状态,利用循环泵将左右两个半反应器主体中产生的气体进行混合均匀,以使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气体样品混合均匀;
步骤5,保持第一二通阀的打开状态,关闭第二和第三二通阀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气体产物检测;
步骤6,待气相色谱检测完毕后,保持第一二通阀的打开状态和第二二通阀的关闭状态,打开第三二通阀,关闭三通阀的第三阀口,打开三通阀的第一和第二阀口,利用真空泵将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残留气体抽走后,关闭三通阀的第二阀口,打开三通阀的第一和第三阀口,打开第二二通阀并保持第一二通阀和第三二通阀的打开状态,再利用循环泵将左右两个半反应器主体中产生的气体进行混合均匀,以使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气体样品混合均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氙灯光源提供强度为100mW/cm2的AM 1.5光源进行照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施加0.14V vs.Ag/AgCl的偏压。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对电极为Pt对电极;所述参比电极为Ag/AgCl参比电极;所述工作电极为在导电玻璃上的TiO2纳米棒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应电解液为100mL的0.5M KHCO3水溶液。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残留气体主要是指在进行气相色谱检测时,使用的载气和气体产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相色谱载气为氩气,载气流速为15mL/min,所使用的色谱柱为TDX-01和5A分子筛色谱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反应持续进行过程中,通过重复步骤4—6进行气体产物的分析检测,以实现对气体产物的时时监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同时提供外加电压和光照条件,利用密封片的良好透过性,适用于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的光电化学反应,结构简单,系统体积小巧,实施方便,同时可方便的与气体检测系统连接,便于快速准确进行气体定量分析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反应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旋盖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旋盖俯视效果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
图6是本发明中的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1为左半反应器主体,1-2为右半反应器主体,2-1为左半反应器瓶口内螺纹,2-2为右半反应器瓶口内螺纹,3-1为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3-2为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4为光照窗口,5为密封片,6—1为左旋盖,6-2为右旋盖,7-1为第一电极柱,7-2为第二电极柱,7-3为第三电极柱,8-1为拧紧螺栓,8—2为液相取样孔,9-1为进气口,9-2为出气口,10为旋盖外螺纹,11为外界光源,12为工作电极,13为参比电极,14为质子交换膜,15为对电极,16-1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16-2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17为真空压力表,18-1为第一二通阀,18-2为第二二通阀,18-3为第三二通阀,19为三通阀,20为气相色谱,21为气相色谱定量管,22为循环泵,23为真空泵,24-1为第一循环出气口,24-2为第二循环出气口,25-1为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25-2为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26为第四二通阀,27为二氧化碳储气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结合附图1—6所示,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包括: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二氧化碳提供装置和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
所述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主体、夹紧装置、旋盖和密封片;所述反应器主体由左半反应器主体1-1和右半反应器主体1-2组成,右半反应器主体的一侧侧壁设置光照窗口4并在光照窗口外侧设置密封片5,右半反应器主体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3-2,且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光照窗口同轴设置在右半反应器主体的两侧;在左半反应器主体的侧壁上且与于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相等高度的位置上设置有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3-1,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的直径相等,且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通过夹紧装置进行密闭对接(附图中未标出,例如采用不锈钢夹子)密闭对接,在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的密闭对接处设置质子交换膜14,左半反应器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左半反应器瓶口内螺纹2-1,右半反应器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右半反应器瓶口内螺纹2-2;
所述旋盖分为两个结构大体相同的左旋盖6-1和右旋盖6-2,两个旋盖的下部侧壁均设置有旋盖外螺纹10,左旋盖和右旋盖分别通过螺纹配合与左半反应器主体和右半反应器主体密封连接,两个旋盖上部侧壁均设置有进气口9-1和出气口9-2,出气口用于连接气体检测装置,每个旋盖上设置有一个贯通旋盖的液相取样孔8-2,并在液相取样孔中设置拧紧螺栓8-1,以通过拧紧螺栓实现密封;右旋盖顶端设置有第一电极柱7-1和第二电极柱7-2,左旋盖顶端设置有第三电极柱7-3,且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分别贯穿各自旋盖并与旋盖密封接触,三个电极柱与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连接,并为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连接提供偏压;工作电极12与右旋盖的第二电极柱相连,参比电极13与右旋盖的第一电极柱相连,对电极15与左旋盖的第三电极柱相连。
所述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第一循环出气口,第二循环出气口,气相色谱,真空压力表,循环泵,真空泵;所述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16-1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16-2分别与两个旋盖的出气口密封相连,所述气相色谱20设置有气相色谱定量管21;所述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通过输气管与气相色谱的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气口相连,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与三通阀19的第一阀口相连,三通阀的第二阀口通过输气管与真空泵23相连,三通阀的第三阀口通过输气管与循环泵22相连,循环泵通过输气管分别与第一循环出气口24-1和第二循环出气口24-2,第一循环出气口和第二循环出气口分别与两个旋盖的进气口密封相连;在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与气相色谱定量管进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并联真空压力表17,用来监测反应体系内的气体压力;在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与真空压力表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一二通阀18-1;在真空压力表与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二二通阀18-2;在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与三通阀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三二通阀18-3。
所述二氧化碳提供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储气罐、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所述二氧化碳储气罐27通过输气管与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25-2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25-2相联通,且在其输气管上设置有第四二通阀26,用于控制二氧化碳储气罐与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之间的导通与关闭;
左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附图中未标出)与第一循环出气口24-1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25-1密闭相连通,右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附图中未标出)与第二循环出气口24-2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25-2密闭相连通,二氧化碳提供装置通过三通向旋盖的进气口插入气体导管,从而向反应器主体内电解液中鼓泡通入反应原料气体CO2,循环泵通过循环出气口使整个体系内的气体在系统中循环流动,达到充分混合均匀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质子交换膜为Nafion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片与光照窗口密封设置,且密封片选择透明材质,例如玻璃材质或者石英材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为铜电极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参比电极为Ag/AgCl参比电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对电极为Pt对电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片通过环氧树脂与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密封连接,外界光源11透过光照窗处的密封片对半导体催化材料施加光照,以实现光催化反应。
在进行使用时,先在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中间加入质子交换膜14,然后用不锈钢夹子将其密闭对接固定,随后将100mL的0.5M KHCO3水溶液倒入左右反应器中,并且将生长在FTO导电玻璃上的TiO2纳米棒材料(依照文献Fengli Su,Jinlong Gong,Nanoscale,2013,5,9001进行制备)作为工作电极12与右半反应器主体的旋盖上的第二电极柱相连接,将Ag/AgCl参比电极13与右半反应器主体的旋盖上的第一电极柱相连接,将Pt对电极15与左半反应器主体的旋盖上的第三电极柱相连接。
将两根CO2气体导入管(图中未标出)从进气口分别插入两个旋盖中,并将CO2气体导入管深入到反应液液面以下,并将两个旋盖分别与左半反应器主体和左半反应器主体密封连接,再将进气口与CO2进气系统连接密封。左半反应器主体和左半反应器主体通过各自的出气口分别与气相色谱检测系统密闭连接。在反应进行之前,先向左半反应器主体和左半反应器主体内的反应液内鼓泡通入CO2气体一定时间,使电解液达到饱和CO2以及排除体系内的空气,以避免氧氮的影响,随后停止通入CO2。然后,使用氙灯作为外界光源提供强度为100mW/cm2的AM 1.5光源进行照射,并且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施加0.14Vvs.Ag/AgCl的偏压开始进行反应。
在反应的过程中,每隔一个小时利用气相色谱检测系统进行一次产物气体的分析检测。反应过程中外界光源透过光照窗处的石英片(本实施例中选用石英片作为密封片,与玻璃相比,石英片可以减少玻璃对入射光的过滤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反应进行)照射到工作电极表面,同时外界施加的电压通过旋盖上的铜柱电极传导至工作电极,促进反应的进行。反应过程中可打开微量气体循环泵,使体系内的气体在系统中循环流动达到充分混合均匀的目的,反应一定时间之后可通过气相色谱检测系统对产物气体进行定量分析检测,液相产物的检测则通过液相取样口进行取样检测。
由于质子交换膜隔开左右两侧液体,并保持密封,其为体系提供氢离子,即允许氢离子来回移动,并阻止其他相关物质的来回移动,在光照的一侧,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在这一侧生成氧气,氢离子通过设置在中间的Nafion膜进入另一侧,在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CO、CH4(g)、CH3OH、HCOOH(l)等。气相中主要定量分析检测CO(一氧化碳)和CH4(甲烷),液相中主要定量分析检测CH3OH(甲醇)和HCOOH(甲酸)。经过5个小时的反应,可以检测出每个小时CO和CH4以及CH3OH的产量(累积量)如下表所示: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二氧化碳提供装置和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
所述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主体、夹紧装置、旋盖和密封片;所述反应器主体由左半反应器主体和右半反应器主体组成,右半反应器主体的一侧侧壁设置光照窗口并在光照窗口外侧设置密封片,右半反应器主体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且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光照窗口同轴设置在右半反应器主体的两侧;在左半反应器主体的侧壁上且与于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相等高度的位置上设置有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的直径相等,且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通过夹紧装置进行密闭对接密闭对接,在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的密闭对接处设置质子交换膜,左半反应器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左半反应器瓶口内螺纹,右半反应器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右半反应器瓶口内螺纹;所述旋盖分为两个结构大体相同的左旋盖和右旋盖,两个旋盖的下部侧壁均设置有旋盖外螺纹,左旋盖和右旋盖分别通过螺纹配合与左半反应器主体和右半反应器主体密封连接,两个旋盖上部侧壁均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用于连接气体检测装置,每个旋盖上设置有一个贯通旋盖的液相取样孔,并在液相取样孔中设置拧紧螺栓,以通过拧紧螺栓实现密封;右旋盖顶端设置有第一电极柱和第二电极柱,左旋盖顶端设置有第三电极柱,且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分别贯穿各自旋盖并与旋盖密封接触,三个电极柱与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连接,并为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连接提供偏压;工作电极与右旋盖的第二电极柱相连,参比电极与右旋盖的第一电极柱相连,对电极与左旋盖的第三电极柱相连;
所述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第一循环出气口,第二循环出气口,气相色谱,真空压力表,循环泵,真空泵;所述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分别与两个旋盖的出气口密封相连,所述气相色谱设置有气相色谱定量管;所述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通过输气管与气相色谱的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气口相连,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与三通阀的第一阀口相连,三通阀的第二阀口通过输气管与真空泵相连,三通阀的第三阀口通过输气管与循环泵相连,循环泵通过输气管分别与第一循环出气口和第二循环出气口,第一循环出气口和第二循环出气口分别与两个旋盖的进气口密封相连;在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与气相色谱定量管进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并联真空压力表,用来监测反应体系内的气体压力;在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与真空压力表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一二通阀;在真空压力表与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二二通阀;在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与三通阀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三二通阀;
所述二氧化碳提供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储气罐、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所述二氧化碳储气罐通过输气管与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相联通,且在其输气管上设置有第四二通阀,用于控制二氧化碳储气罐与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之间的导通与关闭;
左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与第一循环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密闭相连通,右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与第二循环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密闭相连通,二氧化碳提供装置通过三通向旋盖的进气口插入气体导管,从而向反应器主体内电解液中鼓泡通入反应原料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质子交换膜为Nafion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片与光照窗口密封设置,且密封片为玻璃材质或者石英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为铜电极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比电极为Ag/AgCl参比电极;所述对电极为Pt对电极,所述工作电极为在导电玻璃上的TiO2纳米棒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旋盖上的液相取样口处的拧紧螺栓材质为聚醚醚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的二通阀和三通阀均为电磁阀;所述真空压力表为量程-100kPa-0kPa,精度为2级的数显压力计。
8.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将反应电解液倒入反应器中,将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分别与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连接,将旋盖与反应器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并使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浸没在反应电解液液面以下,旋紧旋盖并密封;
步骤2,将左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与第一循环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密闭相连通,右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与第二循环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密闭相连通,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管分别通过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分别插入两个旋盖中并深入到反应电解液液面以下,打开第一二通阀、第二二通阀、第三二通阀和三通阀,利用真空泵对对整个体系内抽真空处理,并通过真空压力表检测体系内真空度;
步骤3,关闭三通阀的第二阀口,向反应电解液中鼓泡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以使反应电解液达到饱和二氧化碳状态并排除体系内的空气,停止通入二氧化碳;
步骤4,利用外界光源通过光照窗口对反应电解液进行照射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施加偏压进行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同时保持第一、第二和第三二通阀的打开状态和三通阀的第一和第二阀口的导通状态,利用循环泵将左右两个半反应器主体中产生的气体进行混合均匀,以使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气体样品混合均匀;
步骤5,保持第一二通阀的打开状态,关闭第二和第三二通阀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气体产物检测;
步骤6,待气相色谱检测完毕后,保持第一二通阀的打开状态和第二二通阀的关闭状态,打开第三二通阀,关闭三通阀的第三阀口,打开三通阀的第一和第二阀口,利用真空泵将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残留气体抽走后,关闭三通阀的第二阀口,打开三通阀的第一和第三阀口,打开第二二通阀并保持第一二通阀和第三二通阀的打开状态,再利用循环泵将左右两个半反应器主体中产生的气体进行混合均匀,以使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气体样品混合均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氙灯光源提供强度为100mW/cm2的AM 1.5光源进行照射;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施加0.14V vs.Ag/AgCl的偏压;所述反应电解液为100mL的0.5M KHCO3水溶液;气相色谱的载气为氩气,载气流速为15mL/min,所使用的色谱柱为TDX-01和5A分子筛色谱柱。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反应持续进行过程中,通过重复步骤4—6进行气体产物的分析检测,以实现对气体产物的时时监测。
CN201410777273.7A 2014-12-15 2014-12-15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044834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7273.7A CN104483443B (zh) 2014-12-15 2014-12-15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7273.7A CN104483443B (zh) 2014-12-15 2014-12-15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3443A true CN104483443A (zh) 2015-04-01
CN104483443B CN104483443B (zh) 2016-09-07

Family

ID=52758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77273.7A Active CN104483443B (zh) 2014-12-15 2014-12-15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83443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2035A (zh) * 2016-06-07 2016-08-10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二氧化碳在线测量的气体处理系统
CN107138111A (zh) * 2017-05-23 2017-09-08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一种二氧化碳催化还原反应装置
CN107138112A (zh) * 2017-06-26 2017-09-08 同济大学 一种多功能光电化学双室反应器及其应用
CN112609204A (zh) * 2020-12-15 2021-04-06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高压光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实验装置
CN113621494A (zh) * 2021-07-13 2021-11-09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可视化生物膜培养反应器及原位观察的方法
WO2021259167A1 (zh) * 2020-06-22 2021-12-3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电解液侧入射光电催化co2还原反应池
CN114965834A (zh) * 2022-06-10 2022-08-30 长沙开元弘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定非气态样品中氮含量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3125B2 (ja) * 1996-05-01 2002-07-15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空間清浄化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間清浄化方法
EP1768190A1 (en) * 2004-05-31 2007-03-28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CN101138700A (zh) * 2007-06-22 2008-03-12 太原理工大学 三相超声光催化反应装置及其还原co2的方法
CN101732987A (zh) * 2008-11-21 2010-06-1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
CN101869821A (zh) * 2010-07-14 2010-10-27 西北大学 一种外环流密闭式光催化还原co2反应装置
CN103341364A (zh) * 2013-07-09 2013-10-09 福州大学 一种促进co2光催化还原性能的方法
CN204389460U (zh) * 2014-12-15 2015-06-10 天津大学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3125B2 (ja) * 1996-05-01 2002-07-15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空間清浄化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間清浄化方法
EP1768190A1 (en) * 2004-05-31 2007-03-28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CN101138700A (zh) * 2007-06-22 2008-03-12 太原理工大学 三相超声光催化反应装置及其还原co2的方法
CN101732987A (zh) * 2008-11-21 2010-06-1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
CN101869821A (zh) * 2010-07-14 2010-10-27 西北大学 一种外环流密闭式光催化还原co2反应装置
CN103341364A (zh) * 2013-07-09 2013-10-09 福州大学 一种促进co2光催化还原性能的方法
CN204389460U (zh) * 2014-12-15 2015-06-10 天津大学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改等: "太阳能光电催化还原CO2的最新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vol. 47, no. 4, 15 April 2013 (2013-04-15) *
周天辰: "CO2的光电催化还原", 《化学进展》, vol. 24, no. 10, 24 October 2012 (2012-10-24)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2035A (zh) * 2016-06-07 2016-08-10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二氧化碳在线测量的气体处理系统
CN105842035B (zh) * 2016-06-07 2023-08-29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二氧化碳在线测量的气体处理系统
CN107138111A (zh) * 2017-05-23 2017-09-08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一种二氧化碳催化还原反应装置
CN107138111B (zh) * 2017-05-23 2019-02-22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一种二氧化碳催化还原反应装置
CN107138112A (zh) * 2017-06-26 2017-09-08 同济大学 一种多功能光电化学双室反应器及其应用
WO2021259167A1 (zh) * 2020-06-22 2021-12-3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电解液侧入射光电催化co2还原反应池
CN112609204A (zh) * 2020-12-15 2021-04-06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高压光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实验装置
CN112609204B (zh) * 2020-12-15 2021-11-26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高压光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实验装置
CN113621494A (zh) * 2021-07-13 2021-11-09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可视化生物膜培养反应器及原位观察的方法
CN114965834A (zh) * 2022-06-10 2022-08-30 长沙开元弘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定非气态样品中氮含量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3443B (zh) 201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3443A (zh)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4492253B (zh)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和应用
CN105316700B (zh) 一种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反应用电解池及应用
CN203287283U (zh) 高速高效的溶解无机碳和溶解有机碳共测装置
Li et al. Probing dissolved CO2 (aq) in aqueous solutions for CO2 electroreduction and storage
CN107138111B (zh) 一种二氧化碳催化还原反应装置
CN204389460U (zh)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
CN104931593B (zh) 分析甲烷化原料气中痕量硫化氢和总氯化物的方法及系统
CN104807763A (zh) 一种适用于测定avs及sem的扩散-吸收装置及方法
CN204097577U (zh) 一种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反应用电解池
CN110314628B (zh) 一种用于研究光热耦合催化分解水产氢的侧照式反应器
CN104498984B (zh)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3792310B (zh) 用于水体释放气体气相测定的进样装置
CN104562071A (zh)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装置和应用
CN204380509U (zh)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
CN201811873U (zh) 微量气体收集及在线检测系统
CN202886386U (zh) 一种全自动气体收集及在线实时测试系统
CN204385298U (zh)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装置
CN202382976U (zh) 一种轻量便携式无动力隔氧取样器
CN205042465U (zh) 一种光催化分解水的反应器
CN215048857U (zh) 一种光催化水处理实验装置
CN204429268U (zh) 一种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反应器
CN203720155U (zh) 用于水体释放气体气相测定的进样装置
CN211856046U (zh) 一种收集土壤呼吸气体用装置
CN204417390U (zh) 一种新型聚丙烯酰胺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