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98984B -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98984B
CN104498984B CN201410775402.9A CN201410775402A CN104498984B CN 104498984 B CN104498984 B CN 104498984B CN 201410775402 A CN201410775402 A CN 201410775402A CN 104498984 B CN104498984 B CN 1044989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ng system
air inlet
electrode
port valv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754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98984A (zh
Inventor
巩金龙
常晓侠
王拓
张鹏
张冀杰
李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7754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989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98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98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98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98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25B1/0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50Processes
    • C25B1/55Photoelectroly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5/00Operating or servicing cells
    • C25B15/02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60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 C25B9/65Means for supplying current; Electrode connections; Electric inter-cell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装置和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装置包括反应器、夹套和旋盖,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包括:真空压力表、气相色谱、真空泵、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分别与旋盖壁两侧设置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密封相连。在进行使用时,气体产物直接进入气相色谱进行检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同时提供外加电压和光照条件,结构简单,系统体积小巧,温度可控,实施方便,并可时时进行气体产物的监测。

Description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照和电解反应技术领域以及光电化学反应产物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化石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开发新型绿色可再生资源已经迫在眉睫。太阳能以其来源广泛,可再生性强,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多地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光解水制氢通过光电化学转化将光能转化为氢能,并且氢能具有燃烧值高、无毒无污染等优点,普遍被人们视为一种高效、安全和清洁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因此光解水制氢反应拥有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潜力。Fujishima和Honda[Fujishima,A.,Honda,K.,Nature,1972,238(5358),37-38]首次报道了TiO2光电化学池转化分解水的性能。但是由于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的产物量小不易分析检测,现有装置系统体积庞大造成氢气的浓度很低,因此对产物氢气的定量检测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套气密性优异,体积较小,可施加光照、电压和循环冷凝水,以及能分析半导体催化材料的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性能的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包括: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装置和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
所述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装置包括:反应器、夹套和旋盖。所述反应器为底端封闭顶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其底部侧壁设置有一凸出的光照窗口,反应器下半部分同轴且密闭嵌入在圆筒形夹套的内部空间中,且反应器和夹套之间为中空,反应器底部侧壁的光照窗口伸出夹套,且其与夹套的连接处为密闭连接;反应器上半部分在夹套外部且在其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在所述夹套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顶部设置出水口;所述旋盖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且旋盖壁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旋盖通过外螺纹与反应器的内螺纹配合且密封连接;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第三电极柱贯穿旋盖并与旋盖密封接触,并分别与设置在反应器内部的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相连;光照窗口处设置有密封片,所述密封片通过环氧树脂与反应器实现密封连接,通过光照窗可以对半导体催化材料施加光照,以实现光催化过程。这样,便可实现反应器的密封以及光照、偏压的施加,以及通过向夹套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通入循环冷凝水可为反应系统提供温度保持和调节。
所述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包括:真空压力表、气相色谱、真空泵、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
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分别与旋盖壁两侧设置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密封相连,所述气相色谱设置有气相色谱定量管;所述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通过输气管与气相色谱的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气口相连,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与真空泵相连;在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与气相色谱定量管进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并联真空压力表,用来监测反应体系内的气体压力;在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与真空压力表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一二通阀;在真空压力表与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二二通阀;在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与真空泵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三二通阀。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均为铜电极柱。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应器材质为玻璃。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夹套材质为玻璃,厚度为10mm--15mm。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旋盖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对电极为Pt对电极;所述参比电极为Ag/AgCl参比电极;所述工作电极为在导电玻璃上的TiO2纳米棒材料。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片为透明材质,可为石英材质或玻璃材质,优选为石英材质(采用石英材质,是因为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可以很好地透过密封片,减少了玻璃对入射光的过滤作用,更好地促进反应的进行)。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二通阀、第二二通阀和第三二通阀均为电磁阀。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真空压力表为量程-100kPa----0kPa,精度为2级的数显压力计。
本发明的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的使用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将反应电解液倒入反应器中,将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分别与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连接,将旋盖与反应器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并使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浸没在反应电解液液面以下,同时向夹套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通入循环冷凝水,再将旋盖处的两个出气口与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密封连接;
步骤2,将第一、第二和第三二通阀打开并打开真空泵对整个体系内抽真空处理,并通过真空压力表检测体系内真空度;
步骤3,保持第一和第二二通阀打开状态并关闭第三二通阀,利用外界光源通过光照窗口对反应电解液进行照射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施加偏压进行光电催化水分解制氢的反应,气体产物进入气相色谱定量管中;
步骤4,保持第一二通阀打开状态和第三二通阀关闭状态,将第二二通阀关闭,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气体产物检测;
步骤5,待气相色谱检测完毕后,保持第一二通阀打开状态和第二二通阀关闭状态,将第三二通阀打开,开启真空泵将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残留气体抽走后,关闭第三二通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氙灯光源提供强度为100mW/cm2的AM 1.5光源进行照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施加1.23V vs.Ag/AgCl的偏压。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对电极为Pt对电极;所述参比电极为Ag/AgCl参比电极;所述工作电极为在导电玻璃上的TiO2纳米棒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应电解液为100mL的0.5M Na2SO4水溶液。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残留气体主要是指在进行气相色谱检测时,使用的载气和气体产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相色谱载气为氩气,载气流速为15mL/min,所使用的色谱柱为TDX-01和5A分子筛色谱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光电催化水分解制氢反应持续进行过程中,通过重复步骤3—5进行气体产物的分析检测,以实现对气体产物的时时监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同时提供外加电压和光照条件,利用密封片的良好透过性,适用于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的光电化学反应,结构简单,系统体积小巧,温度可控,实施方便,并可时时进行气体产物的监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夹套和光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夹套和光反应器的俯视效果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旋盖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旋盖的俯视效果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示意图;
其中1为夹套,2为反应器,3为出水口,4为进水口,5为光照窗口,6为密封片,7-1为内螺纹,7-2为外螺纹,8为旋盖,9-1为第一出气口,9-2为第二出气口,10-1为第一电极柱,10-2为第二电极柱,10-3为第三电极柱,11为外界光源,12为反应电解液,13为工作电极,14为参比电极,15为对电极,16-1为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16-2为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17为真空压力表,18-1为第一二通阀,18-2为第二二通阀,18-3为第三二通阀,19为气相色谱定量管,20为气相色谱,21为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附图1--6所示,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包括: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装置和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
所述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装置包括反应器、夹套和旋盖。
所述反应器2为底端封闭顶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其底部侧壁设置有一凸出的光照窗口5,反应器下半部分同轴且密闭嵌入在圆筒形夹套1的内部空间中,且反应器和夹套之间为中空,反应器底部侧壁的光照窗口伸出夹套,且其与夹套的连接处为密闭连接;反应器上半部分在夹套外部且在其内壁设置有内螺纹7-1;在所述夹套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4,顶部设置出水口3;所述旋盖8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外螺纹7-2,且旋盖壁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出气口9-1和第二出气口9-2,旋盖通过外螺纹与反应器的内螺纹配合且密封连接;第一电极柱10-1,第二电极柱10-2,第三电极柱10-3分别贯穿旋盖并与旋盖密封,分别为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提供偏压;所述光照窗口处设置有石英材质的密封片6,密封片通过环氧树脂与反应器实现密封连接,通过光照窗口可以对半导体催化材料施加光照,以实现光催化过程。这样,便可实现反应器的密封以及光照、偏压的施加,以及通过向夹套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通入循环冷凝水可为反应系统提供温度保持和调节。
所述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包括:真空压力表、气相色谱、真空泵、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
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分别与旋盖壁两侧设置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密封相连,所述气相色谱20设置有气相色谱定量管19;所述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16-1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16-2通过输气管与气相色谱的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气口相连,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与真空泵21相连;在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与气相色谱定量管进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并联真空压力表17,用来监测反应体系内的气体压力;在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与真空压力表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一二通阀18-1;在真空压力表与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二二通阀18-2;在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与真空泵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三二通阀18-3。
在进行使用时,将反应电解液12倒入反应器中,将对电极15、参比电极14和工作电极13分别与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连接且将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浸没在反应电解液液面以下,并将旋盖与反应器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同时向夹套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通入循环冷凝水,再将旋盖处的两个出气口与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密封连接。
在电化学工作站施加光照和电压之前,将第一、第二和第三二通阀打开并打开真空泵对整个体系内抽真空处理,然后关闭第三二通阀,随后在反应器中进行光电催化水分解制氢的反应,反应一定时间之后可通过气相色谱定量管进样对产物气体进行定量分析检测,检测时保持第一二通阀打开状态和第三二通阀关闭状态,将第二二通阀关闭;待色谱检测完毕后,保持第一二通阀打开状态和第二二通阀关闭状态,将第三二通阀打开,且开启真空泵将气相色谱定量管中的载气抽走,随后关闭第三二通阀,开启第二二通阀,并且继续进行反应。
将100mL的0.5M Na2SO4水溶液倒入反应器中,并将生长在FTO导电玻璃上的TiO2纳米棒材料(依照文献Fengli Su,Jinlong Gong,Nanoscale,2013,5,9001进行制备)作为工作电极与第三电极柱连接,将Ag/AgCl参比电极与第二电极柱连接,将Pt对电极与第一电极柱连接,随后旋紧旋盖,同时将旋盖的两个出口与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连接密封,再打开真空泵抽真空处理1个小时,待系统稳定之后打开氙灯光源,使用氙灯光源提供强度为100mW/cm2的AM 1.5光源进行照射,并且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施加1.23V vs.Ag/AgCl的偏压开始进行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每隔一个小时利用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进行一次产物气体的分析检测,气相色谱载气为氩气,载气流速为15mL/min,所使用的色谱柱为TDX-01和5A分子筛色谱柱。经过5个小时的反应,可以检测出每个小时H2和O2的产量(累积量)如下表所示: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装置和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
所述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装置包括:反应器、夹套和旋盖;所述反应器为底端封闭顶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其底部侧壁设置有一凸出的光照窗口,反应器下半部分同轴且密闭嵌入在圆筒形夹套的内部空间中,且反应器和夹套之间为中空,反应器底部侧壁的光照窗口伸出夹套,且其与夹套的连接处为密闭连接;反应器上半部分在夹套外部且在其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在所述夹套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顶部设置出水口;所述旋盖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且旋盖壁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旋盖通过外螺纹与反应器的内螺纹配合且密封连接;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第三电极柱贯穿旋盖并与旋盖密封接触,并分别与设置在反应器内部的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相连;光照窗口处设置有密封片;
所述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包括:真空压力表、气相色谱、真空泵、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分别与旋盖壁两侧设置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密封相连,所述气相色谱设置有气相色谱定量管;所述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通过输气管与气相色谱的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气口相连,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与真空泵相连;在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与气相色谱定量管进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并联真空压力表,用来监测反应体系内的气体压力;在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与真空压力表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一二通阀;在真空压力表与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二二通阀;在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与真空泵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三二通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均为铜电极柱;所述第一二通阀、第二二通阀和第三二通阀均为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材质为玻璃;所述夹套材质为玻璃,厚度为10mm--15mm;所述旋盖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电极为Pt对电极;所述参比电极为Ag/AgCl参比电极;所述工作电极为在导电玻璃上的TiO2纳米棒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片为石英材质或玻璃材质。
6.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将反应电解液倒入反应器中,将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分别与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连接,将旋盖与反应器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并使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浸没在反应电解液液面以下,同时向夹套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通入循环冷凝水,再将旋盖处的两个出气口与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密封连接;
步骤2,将第一、第二和第三二通阀打开并打开真空泵对整个体系内抽真空处理,并通过真空压力表检测体系内真空度;
步骤3,保持第一和第二二通阀打开状态并关闭第三二通阀,利用外界光源通过光照窗口对反应电解液进行照射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施加偏压进行光电催化水分解制氢的反应,气体产物进入气相色谱定量管中;
步骤4,保持第一二通阀打开状态和第三二通阀关闭状态,将第二二通阀关闭,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气体产物检测;
步骤5,待气相色谱检测完毕后,保持第一二通阀打开状态和第二二通阀关闭状态,将第三二通阀打开,开启真空泵将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残留气体抽走后,关闭第三二通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外界光源为使用氙灯光源提供强度为100mW/cm2的AM 1.5光源进行照射,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施加1.23V vs.Ag/AgCl的偏压,所述反应电解液为100mL的0.5M Na2SO4水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气相色谱的载气为氩气,载气流速为15mL/min,所使用的色谱柱为TDX-01和5A分子筛色谱柱。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光电催化水分解制氢反应持续进行过程中,通过重复步骤3—5进行气体产物的分析检测,以实现对气体产物的时时监测。
CN201410775402.9A 2014-12-15 2014-12-15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044989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5402.9A CN104498984B (zh) 2014-12-15 2014-12-15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5402.9A CN104498984B (zh) 2014-12-15 2014-12-15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98984A CN104498984A (zh) 2015-04-08
CN104498984B true CN104498984B (zh) 2017-01-04

Family

ID=52940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75402.9A Active CN104498984B (zh) 2014-12-15 2014-12-15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989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6637A (zh) * 2016-11-11 2017-04-05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光电催化反应实验装置
CN107366004B (zh) * 2017-07-06 2023-09-26 中山大学 一种同时具备气体在线和离线分析功能的不锈钢光电化学反应装置
CN114293214A (zh) * 2022-01-25 2022-04-08 山东中教金源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微型光电催化反应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393A (ja) * 1996-07-08 1998-01-20 Fumihide Shiraishi 光触媒反応器
CN101586245B (zh) * 2009-05-04 2011-06-29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制氢反应器及系统和集气方法、光氢能转化效率测量系统及光氢能/光电转化效率测量方法
CN202159050U (zh) * 2011-06-23 2012-03-07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一种评价光催化剂制氢性能的装置
CN204385297U (zh) * 2014-12-15 2015-06-10 天津大学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98984A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3443B (zh)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5316700B (zh) 一种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反应用电解池及应用
CN104492253B (zh)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和应用
CN104562071B (zh)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装置和应用
CN104498984B (zh)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7138111A (zh) 一种二氧化碳催化还原反应装置
CN204385297U (zh)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分析检测系统
CN204097577U (zh) 一种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反应用电解池
CN204385298U (zh)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装置
CN204389460U (zh)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
CN204389265U (zh) 一种水质监测自清洁微膜过滤预处理装置
CN104492233B (zh) 一种光电同步催化氧化no反应装置
CN201811873U (zh) 微量气体收集及在线检测系统
CN204849044U (zh) 一种太阳能分解水制氢装置
CN204380509U (zh)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
CN102381710A (zh) 一种混合气体微波等离子体提纯冶金级多晶硅的方法
CN112881566B (zh) 一种牛奶中双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CN205042465U (zh) 一种光催化分解水的反应器
CN203990576U (zh) 提供特定气体气氛的光反应器
CN204429268U (zh) 一种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反应器
CN211179085U (zh) 一种苯乙胺生产中的高压加氢釜的安全取样装置
CN206901816U (zh) 一种双室光催化同步降解有机物及产氢反应器
CN205570048U (zh) 纯化气体膜分离装置
CN205061612U (zh) 一种自动取样的光催化装置
CN202383910U (zh) 二氧化氮的制取及其与水反应的实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