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31A - 合成纱线卷绕设备中纱线在卷装上分布的控制方法和机构 - Google Patents

合成纱线卷绕设备中纱线在卷装上分布的控制方法和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31A
CN1044631A CN89109538A CN89109538A CN1044631A CN 1044631 A CN1044631 A CN 1044631A CN 89109538 A CN89109538 A CN 89109538A CN 89109538 A CN89109538 A CN 89109538A CN 1044631 A CN1044631 A CN 1044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package
coiling
winding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89109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537B (zh
Inventor
帕罗·普罗蒂
阿德里罗·奥波尼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vio SpA
Original Assignee
Savio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vio SpA filed Critical Savio SpA
Publication of CN1044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37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38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ribbon winding ;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irregular edge forming, e.g. edge raising or yarn falling from the edge
    • B65H54/381Preventing ribbon winding in a precision winding apparatus, i.e. with a constant ratio between the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bobbin spindle and the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traversing device driving shaft
    • B65H54/383Preventing ribbon winding in a precision winding apparatus, i.e. with a constant ratio between the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bobbin spindle and the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traversing device driving shaft in a stepped precision winding apparatus, i.e. with a constant wind ratio in each ste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合成纱线卷绕设备上控制纱 线在绕制中的卷装上分布的方法和机构,能够随时确 定纱线卷绕时的工作参数,使卷绕设备沿全部由不变 的非整数卷绕比K值限定的下降线段工作,这些线 段在卷绕角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区域内,此最大 和最小值对称于绕制中卷装的最优值;还能控制导丝 器凸轮,使这些下降线段与任何能因“镜象效应”而产 生有害于卷绕质量的褶皱的整数K值曲线或最简分 数K值曲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至少等于一个规定的 标准值。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在合成纱线卷绕设备中纱线在绕制中的卷装上分布的控制方法和机构。
具体地说,上述机构包括一个以小型计算机为基础的控制器,小型计算机内输入卷绕工作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并与来自传感器或类似的仪器的数据比较后,在上述小型计算机输出端产生一组控制信号,这些信号随时控制导丝器凸轮的电动机,以防止卷装在绕制时产生有害的褶皱。
在下面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中,“纱线”或“长丝”一词应理解为任何线状材料,“卷装”或“筒子”一词应理解为线状材料按螺旋线卷绕制成的任何客体。
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已知的合成纱线卷绕设备,其中合成纱线以恒速绕制成卷装。此种卷绕设备配备有一个或更多的卷装支承轴、一个触测辊或电动驱动辊,和一个导丝器凸轮,凸轮上有交叉螺旋槽,可以带动一个纱线导向器滑动件。
人们也已经知道,用触测辊控制卷装支承轴的转速可以保证恒定的卷绕速度。触测辊可以在卷绕纱线时保持与卷装圆周的接触,并最好由一台变频同步或异步电动机驱动。
随卷装直径的增长而增长的卷装圆周速度与触测辊的圆周速度之间的差异使触测辊内部零件转动。该内部零件支承在轴承上,以便能够旋转。它们的旋转运动作用于电位计,电位计产生信号,这些信号检查并调节卷装支承轴驱动电机为保持卷装卷绕的恒定速度所需的新的转速。
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已知的“精密卷绕”技术。这种技术有一个重要问题未获解决,即纱线卷绕后有缺陷,而这一问题与纱线在卷装上的分布原理有密切关系。
为生产纱线卷装而设计的卷绕设备,几乎总是在某些点上集中卷绕,而产生褶皱。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卷绕缺陷。这种缺陷是在一层层互相重叠卷绕时,产生于卷装上的一些较密实的多股纱线带。
在下面的说明中,这种缺陷将称为“褶皱”,或“并绞”,或“镜象效应”,这些术语在以后将交替使用。当卷装在单位时间内的转数与导丝器(即纱线导向器滑动件)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的往复双行程数之比为整数时,在卷绕时容易出现褶皱。
在这种条件下,在纱线导向器完成一个双行程后,卷绕一个新层的起点应与前一层的起点重叠。
这样就产生重叠的、硬化的纱线层,形成褶皱,即最大密度的并绞,它将妨碍以后的纱线退绕工作的正常进行,或妨碍染液均匀地通过筒子,结果使各层染色不均匀,因而使纱线的染色程度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选用了一个比率,以便给后卷绕的匝相对于先卷绕的匝一个小的、适当的和有利的移位。
假设筒子转速可随时间而变,以便卷装直径增大时其圆周速度可保持不变,而纱线导向器滑动件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行程数保持不变,则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卷装在单位时间内的转数N与纱线导向器滑动件在同一单位时间的往复全行程数Z之比将从筒子开始卷绕时的最大值通过中间的整数值,或通过最简分数值(如1/2、1/4等,以及n1/2、n1/3、n1/4等,其中n1是与分母互质的任意整数)连续地变化到筒子绕满时的最小值。
上述比率此后定义为绕制中的卷装的“卷绕比”(K值)。对于每一个上述的整数值或最简分数值,褶皱,即产生镜象效应的许多纱线卷绕层的重叠都将发生。
因此,当卷绕比K之值接近整数或最简分数值时,筒子由将产生并绞。并绞的程度与在这个值的范围内卷绕持续的时间成正比。当镜象效应为一次时,这种并绞达到最大程度,即当卷绕比K值为整数时,两层立即互相重叠。
同样,当卷绕比K为最简分数,在同一点卷绕第二、三、四……层纱线时,会出现二、三、四……次镜象效应。
因此,这种现象的强度随镜象效应的次数增大而减弱。
从以上情况看来,需要将卷绕的匝错开,以便在整个纱线卷装的任何卷绕点上使比值K尽快並尽可能远地离开上述镜象效应。
上述纱线在卷装上分布的方法代表“防叠”卷绕型方法。
假设卷装在单位时间内的转数N与纱线导向器滑动件在同一单位时间的往复全行程数Z之比保持不变。如果卷装的圆周速度在卷绕直径不断增大时保持不变(即纱线卷绕速度不变),结果必然是卷装支承轴的转数连续地逐渐地减少,因而纱线导向器滑动件的全行程数同时减少。已经知道,带动纱线导向器滑动件的凸轮由电动机驱动,而电动机通过反相器变频。上述的纱线在卷装上分布的方法代表了所谓“精密”卷绕型方法。通过这样一种分布,卷绕比K值保持不变,在卷装开始绕制时所选的K值应为一个恰当的分数值,此值应能给每一匝相对于前一匝一个移位。如果此移位较小,並且大约相当于纱线直径,则得到密实的筒子。如果情况相反,此移位明显大于纱线直径,则卷绕较松,特别适合后面的染色工序。
从以上情况来看,卷绕是在完全离开产生褶皱的条件值下进行的,从而使纱线各匝均匀分布在绕制中的卷装圆周上。另一方面,“精密卷绕”型有很大的缺点,例如,不适合于目前使用的大卷装直径,由于导丝器运动速度减低,卷绕速度随卷装直径增大而降低,这对卷绕的纱线的支数稳定性有不利影响。而且,在卷装的起始卷绕角与最后纱线层的最终卷绕角之间会产生过大的差异(减小)。卷绕角是指纱线卷绕时与卷装轴线的垂直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纱线卷装的稳定性取决于这一角度。实际上,起始角值过大会使纱线层滑落,最终角值过小会因相同纱线层之间相互粘合力不足而产生侧面隆起现象。
因此,卷装密实度也取决于卷绕角。实际上,交叉卷绕的匝越多,即卷绕角越大,纱线卷装密度越小,卷装松软度越高;而卷绕角越小,则卷装的密实度越高。显然,纱线在卷装上卷绕时,卷绕角应保持不变,或最多在选定的一个最优卷绕角值附近作有限的变化。卷绕角变化过大会使同一卷装内部密实度产生变化,使此卷装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不易使用。
在现有技术中也曾提出一些方法,以求改善在高速卷绕合成纱线的卷绕设备上绕制的卷装的性能。
例如,对于防叠卷绕型的卷绕设备有一项发明,其原理是通过安装在反相器上的电子系统,通过改变带动导丝器凸轮的电动机的频率来使纱线导向器的行程(导丝器行程)交错。
因此,通过上述发明可使凸轮转动频率得到调制,从而使纱线导向器的往复全行程频率得到调制。这样,在能够产生或多或少明显的褶皱的卷绕比K为整数或最简分数(如1/2、1/4等)的条件下进行卷绕的时间减少了。
总之,褶皱仍存在,只是在这种不利的卷绕条件下卷绕的时间减少了。虽然程度减轻了,纱线卷绕匝的重叠问题依然存在,上述发明只是将这种缺陷减少了。这种发明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有严重缺点,就是褶皱(镜象效应)程度的减轻並不稳定,因为它的效果随着绕制的卷装尺寸的改变而改变。
现有技术中另一种为防止纱线卷绕匝互相重叠而提出的发明是使K比值为不变的分数,进行连续精密卷绕,制成卷装。取相同长度的K曲线的线段,按照递减的K顺序一条接一条排列,并由通过纱线导向器凸轮转数频率急速增加而得到的垂直线段连接。这项发明大大改善了交叉卷绕制成的卷装的质量和性能。
尽管这样,在交叉卷绕的纱线位置或纱线层上仍会时时出现缺陷。实际上,这后一种发明虽然改善了绕制的卷装上纱线卷绕层的分布,但未能保证卷绕设备工作的精密卷绕线段能够离开整数K值或最简分数K值的任何曲线足够远的距离。
从逻辑上说,当过于靠近时,纱线卷绕的密实度就较高,在达到极限时,会产生褶皱,即使不很明显,也是有褶皱。而褶皱将使以后的生产程序中纱线退绕的工序发生困难。这样绕制的卷装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会有卷绕层密实度不同的现象,因而会使以后染色工序中的染液通过不均匀,各层得到不均匀的染色结果。
现有技术中的这一发明和其它为了满足纱线在卷装上实际分布的各种要求的发明总是产生一种常常不稳定的工作状态,事实上产生或多或少明显的褶皱和不能总是在要求的质量水准上完成重复的卷绕。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能够在任何尺寸的卷装绕制时产生无缺陷的效果、可靠地重复卷绕质量、沿卷装的宽度和厚度都获得均匀的纱线分布的一种自动化的方法和机构,以克服上述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卷绕出在绕制的卷装上任何点上密实度都均匀或松软度都均匀的纱线卷装,这种卷装对染液有很好的渗透性,使染液布满纱线的每一面。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使卷绕速度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在此限度内合成纱线卷绕时不会受到能够使聚合物的长弹性鏈变形的过大张力,以保持其性能。
这些目的以及其它目的全部通过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达到。这种方法是将卷绕参数值随时输入,使卷绕设备沿下降线段工作,每个线段都是不变的非整数和非最简分数的卷绕比K的点的轨迹,並且这些线段都在一个卷绕角最大极限值和最小极限值的范围之内,此最大和最小极限值对称于绕制中的卷装的最优值,比最优值高或低5%;使导丝器凸轮受控,以固定上述下降工作线段与任何K为整数或最简分数的曲线(这些曲线都产生对卷绕质量有害的褶皱或镜象效应)之间有一个大于或至少等于某一标准数值的距离,此数值被固定並预置,它小于或最多等于相距最近的两条相邻的整数或最简分数K的曲线之间距离的一半。
用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的机构配备有一个以小型计算机为基础的控制器。从一个控制键盘首先向它输入卷绕设备的卷绕工作参数和对卷装有害的褶皱的数值,这些数值在小型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内处理,对这些卷绕比K为不变的整数或最简分数值的曲线进行计算化定义。然后向同一小型计算机内输入电脉冲,这些电脉冲由传感器在导丝器凸轮轴和卷装支承轴的每一转或每一转的约数产生出来。从现有技术已知,这种传感器加在这些轴上,单义地提供上述轴转动值在每一时刻的信息。这些转动值在小型计算机的电比较器内与上述卷绕工作参数比较,以产生一系列连续的控制信号。这些信号起动并控制带动导丝器凸轮的动力源,以便使卷绕设备能够按一定线段规定的工作参数工作。这些线段全部是不变的非整数或不属于先前输入的褶皱数值的分数卷绕比K值定义的曲线,而且这些线段必须分布在卷绕角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这些线段与任何经过小型计算机中心处理的K值为整数或最简分数的曲线的距离要大于或至少等于一个规定的标准数值。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机构安装在每一台用以在一个或多个绕制中的卷装上卷绕合成纱线的卷绕设备上。
下面将以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介绍,附图还给出了本发明的特性曲线。可以理解,这里的全部附图及其说明是针对一个推荐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其目的是为了使人更容易理解如何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各种结构方案皆应理解为在此处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此范围已包括在附图所阐释的总的原则之内。
-图1为合成纱线卷绕设备的透视示意图。在卷装支承轴上有两个正在绕制的卷装。图中还给出了轴的角位置传感器与控制器和动力源的控制和传动机件之间的电路,它可使纱线在绕制的两个卷装上都正确地分布。
-图2是一个曲线图,图中有卷绕比K为不变的整数或最简分数的曲线和具有不属于预先输入的产生褶皱的K值的不变K值的工作线段。卷绕设备的这些工作线段被限制在最大卷绕角和最小卷绕角的范围之内。
图中相同的部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编号。为了更加清晰起见,对于理解本发明不是必要的部件在图中皆不画出,或只用能够使人理解的方式表示。
在附图中:
5是卷绕设备,或一个独立的平行六面体箱形结构,内装动力源和用于控制和引导卷绕设备的工作部件的控制和导向中心;
12是纱线或长丝,它来自喷丝头15的出口11,通过导丝器3卷绕在轴9上套着的筒子10上;
3是圆柱形导丝器凸轮,它上面有交叉螺旋槽,由异步电动机8驱动,电动机由反相器7变频;
15是喷丝头端部,长丝12从喷丝头通过喷管11喷出;
6是电机驱动的触测辊或接触辊,用以检测筒子支承轴(或卷装支承轴)的转速,使绕制中的卷装上的长丝卷绕速度均匀;这种电机驱动的触测辊6转动时不断与卷装或一组卷装接触,由一台同步或异步电动机驱动,电动机由一个反相器21供给恒定频率,有时还与一个控制编码器连接,使其圆周速度固定不变,並由反相器21控制和引导;
16是带动电机驱动的触测辊6的动力源,最好是同步或异步电动机,固定在滑动鞍座上(图中未示,从现有技术中可以了解),滑动鞍座在卷装直径增大时沿导轨向上滑动,并通过固定在鞍座上的机械配重在电机驱动的触测辊和绕制中的卷装之间保持适当的压力;
9是卷装支承轴,它的功能是卷绕生产的长丝;长丝卷绕的圆周速度恒定,因而当卷装或筒子直径增大时,支承轴的转速必须减少;因此,支承轴由异步电动机19带动,电动机由反相器14供给可调节的频率;它也可由直流电动机带动,这种直流电动机的转速由反相器或直流调节器调节,它们都受电子速度控制器控制;它还可由可调速电动机带动;这速度控制设备是为了提供适当的卷绕速度和在支承轴与触测辊之间保持最小的容量交换;具体地说,这些速度控制设备适用于在可变的或不变的速度下控制电机驱动的触测辊和卷装支承轴;
10是绕制中的卷装,其数量可以多于一个,一个接一个地套在轴上;
1是控制器,以小型计算机为基础,适于存储由操作员通过键盘2输入的信息,并能够将此信息转换为适于其计算机处理中心执行的程序,以提供在卷绕工作中所需的数字或图象结果;这种数字和图象结果存储在本发明中控制整个机构的上述控制器的存储器中;此控制器1主要是由一台微处理机组成,它用得自传感器系统的信息作为输入,并通过反相器7产生工作修正信号,作为输出,以修正动力源8的工作状态;动力源8带动圆柱形导丝器凸轮3,以控制纱线12在绕制中的卷装10上的分布,从而防止卷绕层互相重叠;
25是三相电源线,由此引出支线,向反相器或调频传感器7、14、21馈电;
24是控制和调节器,它通过反相器14修正卷装支承轴9的转速,以便在卷装直径增大时,保持纱线在卷装上均匀的卷绕速度;
4是探测头或现有技术已知的某种传感器,作为一种传感器,它产生与卷装支承轴9的电机驱动轴22的转速成比例的输出信号,这些输出信号作为输入信号输入控制器1;
20是探测头或现有技术已知的某种传感器,作为传感器,它产生与圆柱形导丝器凸轮3的转速成比例的输出信号;此输出信号作为输入信号输入控制器1;
18是探测头或现有技术已知的某种传感器;作为传感器,它产生与卷装支承轴9的电机驱动轴22的转速成比例的输出信号;这些输出信号输入控制和调节器24;
30是相应于绕制中的卷装的最优卷绕角的水平线;
33和36分别是相应于绕制中的卷装10全部卷绕工作时间内能接受的卷绕角的最大和最小值的水平线;这些最大和最小卷绕角分别等于最优卷绕角(水平线30)加和减5%;在5%极限以内的最大和最小值不表示卷装卷绕质量有误差;根据本申请人所完成的实验,上述变化范围能够保持最优的卷绕性能,并由于整个卷装10卷绕层的密实度均匀而能保持最好的染色性能;
32是不变的整数卷绕比K值的曲线,此线是卷绕设备工作点的轨迹,按此线工作会产生一次镜象效应或褶皱,並因此导致从事本专业的人们所熟知的那种最坏的卷绕重叠状态;因卷绕比K的定义是在同一单位时间内测得的卷装转数与纱线导向器滑动件往复全行程数之比,很易于理解,常数K曲线由于卷装直径增大而从卷装卷绕开始时就一直下降,直到达到最终卷装直径而卷绕终结;
34是不变的最简分数K值曲线,此曲线是卷绕设备工作点的轨迹,按此线工作会产生第二次褶皱;
38是不变的最简分数K值曲线,此曲线是卷绕设备工作点的轨迹,按照此线工作,会产生第三次褶皱;
为了更好地讲清一次、二次、三次……卷装褶皱的含义,根据有关的技术文献,作如下规定:
第一次褶皱产生在卷绕比K为7、6、5、4、3、2、1时;
第二次褶皱产生在卷绕比K为n/2时,其中n值可为13、11、9、7、5、3、1;
第三次褶皱产生在卷绕比K为n/4时,其中n值可为17、13、9、5、1;
依此类推;
D是在K值为常数并对卷装卷绕质量有不利影响的曲线中相距最近的两条相邻曲线之间的距离;
△D是距离D的一半;
φ是卷装直径值,它在卷绕时增大,在图2中是横座标;
α是卷绕角,或交叉角,在图2中是纵座标;
φ1是纱管直径,即在轴9上的支承滑动件的直径,来自喷丝头15的长丝12在此纱管上交叉卷绕;
φ2是卷装10从轴9上除下前所达到的最终直径;
31是卷绕设备工作线段,其卷绕比K是不变的非整数、非最简分数值;这些线段是卷绕设备工作点的轨迹,按照这些线段工作,在卷装10上得到的卷绕结果不会产生对操作员预先规定的卷装质量水准有害的褶皱或镜象效应;这些线段31位于对称分布在曲线30两侧的水平线33和36的范围之内;如上所述,水平线30表示绕制中的卷装的最优卷绕角;
O是卷装10绕制时卷绕的起始工作点;
T是最终卷绕工作点,在此点卷装10达到操作员规定的最终直径φ2
以下是本发明的机构工作原理的说明,此机构已在上述附图中给出。本说明首先阐明新颖的部分,因此只考虑本发明中用以引导和控制纱线在绕制中的卷装上分布的机件,以获得密实度均匀的、卷绕层互相重叠的卷绕效果;应该理解,卷绕设备中有关的机构和机件在现有技术中皆已了解,此处不作为本说明的议题。
操作员首先起动本发明的卷装导向机构、以便使喷丝头15以恒定速度喷出的合成纱线连续交叉地卷绕成卷装。
然后接通用于引导卷装上纱线分布的本发明的机构。
在控制键盘2显示窗上显示出各种要求,可以一次显示全部要求,也可以一个个地依次显示,以便使纱线卷绕的工作参数能够适当地输入。
为操作员显示上述要求,使其能输入下列数值:
*从喷丝头15出来的纱线12的卷绕速度;
*卷装10的最优卷绕角度值;
*纱线导向器滑动件横向行程长度,纱线导向器通过引导和水平移动纱线,使其落在卷绕制的螺旋线上,并沿此螺旋线分布;
*圆柱形导丝器凸轮3的转数,凸轮3用于使纱线导向器滑动件进行双行程,即往复全行程;
*对卷绕质量有害的褶皱次数;
*卷绕角α变化的最优百分比;
*纱线12卷绕开始时的纱管直径和卷绕结束时卷装10的直径。
这些数值由操作员通过键盘2输入控制器1,並在此控制器的计算中心按照预先存储的程序处理。然后将能够产生对卷装卷绕质量有害的褶皱的整数或最简分数K的全部曲线进行运算並与卷绕设备的工作参数一起存储。
在控制键盘2的显示窗上,显示出D/2,此值是整数和最简分数K值曲线中相距最近的两条相邻曲线的距离的一半。
操作员读过D/2值后,通过控制键盘2输入一个最小偏差值,即将由本发明的机构保证的在卷绕设备的工作线段31和因能够产生对卷绕有害的褶皱而必须避免用作工作轨迹的32、34、38曲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初步输入这些数值后,主管的操作员起动卷绕设备,动力源16将电机驱动辊6带动到稳态转速,即卷绕速度。一旦电机驱动辊6达到其稳态转速,动力源19和8将同时起动。圆柱形导丝器凸轮3将以控制器1计算的转速转动,控制器完成控制转速的任务,因此也完成控制纱线导向器(图中未示)的移动速度的任务,而卷装支承轴9将以控制和调节器24确定的稳态转速旋转。
现有技术已知的控制和调节器24作为输入信号接收动力源16使电机驱动辊6转动的频率值,亦即电机驱动辊6的转速值;而且,此控制与调节器24在其输出端连续向变频器,即反相器14,发出标准电压,而反相器将调节供给动力源19的频率值,以便使卷装支承轴的圆周速度稳定在电机驱动的触测辊6的圆周速度值上。
当上述圆周速度达到理想质量以后,就可能实现卷装支承轴9和电机驱动辊6之间的圆周接触,二者同方向转动,关于这一点,熟悉本专业的人都已了解。
本发明的机构的控制器1通过其微处理机或微处理机插件在内程序内处理来自探测头4和20的输入数据,将在其输出端通过反相器7向动力源8供给频率值,以得到圆柱形导丝器凸轮3的精确转速,使卷绕设备能以相应于图2中0点的工作参数工作。
这时,来自喷丝头15的长丝12就可以放到卷装10的支承纱管上去了。
为了更好地说明卷绕起始的工作点0的位置,必须指出以下几点:由于控制器1内有如上所述的由操作员最初输入的数据,它通过微处理机内存储的程序计算出0点的位置。0点的位置至上述有害曲线的距离必须大于,至少等于操作员按上述方法确定并存储的最小偏差,0点还应处在水平线33和36之间。
下降的工作曲线31的第一个线段从0点开始(见图2),沿曲线31进行的卷绕是所谓的“精密卷绕”;而沿此线段,控制器1利用探测头4和20送来的输入信息通过反相器7调节圆柱形导丝器3的转速。导丝器的转速则限制在卷装支承轴9的转速值上,同时卷装支承轴的转速随绕制中的卷装10的直径增大而不断变化,目的是在上述线段31内保持卷绕比K值不变。当线段31将要与水平线36相交时,控制器1仍通过反相器7立即改变供给动力源8的频率,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高圆柱形导丝器凸轮3的转速。转速的这种快速增长在图2中用垂直线40表示。卷绕设备的新卷绕工作点在图中以A表示。这个A点的位置也应受上面有关0点的规定的严格限制。因此,控制器1将发出全部控制信号,使动力源8得到精确的受控传动,以便获得全部下降曲线从A、B、C、D、E、F、G、H、I、L诸点开始、到水平线36终结的工作线段。上述情况皆可从图2清晰地看出。
各工作线段31之间用垂直线段40连接,垂直线段40将一个线段31的终点与下一个线段31的起点连接起来。B、C、D、E、F、G、H、I、L诸工作点的位置也受上述有关0点位置的规定的严格限制。
最后一个线段31仍在控制器1的作用下在卷装10最终直径达到的一点结束,然后此卷装从支承轴9上卸下,以便使卷绕设备为喷丝头15喷出的长丝12交叉卷绕在新的卷装上做好所需的准备工序。
通过本发明的机构在此提供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卷绕成具有理想的纱线分布的卷装,这种卷装没有对纺织工业中的后续生产过程有害的褶皱。而且,由于此处提出的机构没有杠杆或复杂结构的机件,甚至在很高的卷绕速度下,卷装上卷绕的线匝也没有重叠现象或“镜象效应”。
显然,此处所介绍的只是一个例子,对本发明没有限制作用,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的条件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Claims (6)

1、一种纱线卷绕方法,它可以在合成纱线卷绕设备绕制中的卷装上分布纱线,卷绕设备有一个电动力源以可调速度带动的卷装支承轴,以及一个与绕制中的卷装的增大的直径外圆保持不断接触的控制辊和一个通过动力源带动的导丝器凸轮,这一方法的特征是:
-卷绕参数值通过控制导丝器凸轮来确定,使卷绕设备沿下降的线段工作,其中每一条线段由一个不变的非整数的卷绕比K值限定或由一个不同于那些能产生不希望的褶皱值的卷绕比值来限定,每一下降线段皆与由整数或最简分数K值限定的、会产生对卷绕质量有害的褶皱的任何曲线保持一个大于或至少等于某一规定值的距离;
-这些线段分布在卷绕角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此最大和最小值对称于绕制中的卷装的最优卷绕角值。
2、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卷绕角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等于卷装的最优卷绕角值加或减5%。
3、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由整数或最简分数K值限定的曲线与工作线段之间距离的标准值确定为小于或最多等于整数或最简分数K值的能够产生对卷绕质量有害的褶皱(镜象效应)的、相距最近相邻两条曲线之间距离的一半。
4、为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而用的机构,其特征为:它有一个以小型计算机为基础的控制器,从一个控制键盘向控制器先输入卷绕设备的卷绕工作参数值和对卷绕的卷装有害的褶皱次数值,这些数值在小型计算机的处理中心处理,以便用计算机辅助确定这些全部由不变的整数或最简分数卷绕比K值限定的曲线;然后向此小型计算机输入电脉冲,这些电脉冲由传感器在导丝器凸轮轴和卷装支承轴的每转或每转的约数产生出来;传感器加在这些轴上,用以单义地提供这些轴转动值在每一时刻的信息;这些脉冲值在小型计算机的电比较器内与上述卷绕工作参数比较,以产生一组连续的控制信号;这些信号起动并控制驱动导丝器凸轮的动力源,以便使卷绕设备按一定线段预先规定的工作参数工作;这些线段每条都是由不变的非整数或与那些会产生不希望的褶皱的值不同的卷绕比K值限定的;而且这些线段必须在卷绕角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並与由小型计算机的处理中心处理过的任何整数和最简分数K值的曲线相隔一个大于或至少等于某一规定标准值的距离。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合成纱线卷绕设备上控制纱线在绕制中的卷装上分布的机构,其特征为:在每个纱线卷绕站上安装一个本发明的机构。
6、装备有权利要求4和5所述的机构的卷绕设备,此机构使它能够在卷绕时将纱线在卷装上分布而不产生有害的褶皱。
CN89109538A 1988-12-23 1989-12-23 合成纱线卷绕设备中纱线在卷装上分布的控制方法和机构 Expired CN10185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8823104A IT1227912B (it) 1988-12-23 1988-12-23 Procedimento ed apparecchio per pilotare la distribuzione del filo sull'impacco in formazione in un gruppo di raccolta per fili sintetici
IT23104A/88 1988-12-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31A true CN1044631A (zh) 1990-08-15
CN1018537B CN1018537B (zh) 1992-10-07

Family

ID=11203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9109538A Expired CN1018537B (zh) 1988-12-23 1989-12-23 合成纱线卷绕设备中纱线在卷装上分布的控制方法和机构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Link
US (1) US5056724A (zh)
EP (1) EP0375043B1 (zh)
JP (1) JPH02221434A (zh)
CN (1) CN1018537B (zh)
AR (1) AR244641A1 (zh)
AT (1) ATE92004T1 (zh)
BR (1) BR8906765A (zh)
CA (1) CA2006552A1 (zh)
DE (1) DE68907875T2 (zh)
ES (1) ES2042985T3 (zh)
IL (1) IL92704A0 (zh)
IT (1) IT1227912B (zh)
MA (1) MA21698A1 (zh)
MY (1) MY104500A (zh)
PL (1) PL161220B1 (zh)
PT (1) PT92708A (zh)
RU (1) RU1806079C (zh)
TR (1) TR25255A (zh)
ZA (1) ZA89962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3769C (zh) * 2005-03-09 2008-08-27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卷取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及速度控制装置
CN101104489B (zh) * 2006-07-14 2011-02-02 黄福庭 采用自适应控制的槽筒导纱电子防叠装置及方法
CN101970325B (zh) * 2008-01-28 2013-04-03 里特机械公司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1973B2 (ja) * 1990-07-30 1998-03-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動機制御システム
DE4037278A1 (de) * 1990-11-23 1992-05-27 Neumag Gmbh Verfahren zum aufspulen eines fadens in gestufter praezisionswicklung
IT1251866B (it) * 1991-09-24 1995-05-26 Fadis Spa Metodo per il controllo della posizione del punto di inversione del filato particolarmente per macchine roccatrici e relativa apparecchiatura
IT1251429B (it) * 1991-10-25 1995-05-09 Savio Spa Procedimento di distribuzione di filo in un gruppo bobinatore
DE4208395A1 (de) * 1992-03-16 1993-09-23 Sahm Georg Fa Verfahren zum aufspulen von einer spuleinrichtung zugefuehrtem, band- oder fadenfoermigem spulgut in kreuzspulung mit praezisionswicklung
DE4223271C1 (zh) * 1992-07-17 1993-06-24 Neumag - Neumuenstersche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 Gmbh, 2350 Neumuenster, De
CH691474A5 (de) * 1992-11-13 2001-07-31 Rieter Ag 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spulen eines Fadens.
EP0630845A1 (en) * 1993-06-25 1994-12-28 SAVIO MACCHINE TESSILI S.r.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wound yarn on a bobbin by means of a drive roller and a yarn guide
EP0630846B1 (en) * 1993-06-25 1998-09-16 SAVIO MACCHINE TESSILI S.p.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wound yarn on a bobbin driven by a grooved roller
DE4336312C2 (de) * 1993-10-25 2003-09-25 Schlafhorst & Co W Vorrichtung zum Wickeln von Garnkörpern
DE19619706A1 (de) * 1995-05-29 1996-12-05 Barmag Barmer Maschf Verfahren zur Erzielung einer Spiegelstörung
US5727744A (en) * 1996-03-13 1998-03-17 Threlkeld; James O.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the winding pattern on a yarn package
WO1998033735A1 (en) * 1997-02-05 1998-08-06 Plant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Inc. Precision wi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19817111A1 (de) * 1997-04-24 1998-11-05 Barmag Barmer Maschf Verfahren zum Aufwickeln eines Fadens zu einer zylindrischen Kreuzspule
DE19829597A1 (de) * 1998-07-02 2000-01-05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US6568623B1 (en) * 2000-03-21 2003-05-27 Owens-Corning Fiberglas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ind angle and waywind during strand package buildup
US20030047637A1 (en) * 2001-09-12 2003-03-13 Superba Process and device for operating a synchronous winder
CN100455641C (zh) * 2005-08-30 2009-01-28 四川美能石化有限公司 甲醇基内燃机燃料
JP4856651B2 (ja) * 2006-09-06 2012-01-18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炭素繊維パッケー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SI22124A (sl) * 2006-12-07 2007-04-30 Danilo Jaksic Metoda precizijskega navijanja tekstilne preje na navitke z veckratnim spreminjanjem navijalnega razmerja znotraj enega ciklusa navijanja
CZ306486B6 (cs) * 2015-12-18 2017-02-08 Technická univerzita v Liberci Způsob a zařízení k navíjení příze na cívku na textilních strojích vyrábějících přízi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4021A (en) * 1982-03-20 1985-03-12 Barmag Barmer Maschinenfabrik Ag Ribbon free wound yarn packag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4504024A (en) * 1982-05-11 1985-03-12 Barmag Barmer Maschinenfabrik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ribbon free wound yarn package
CH659055A5 (de) * 1982-09-27 1986-12-31 Schweiter Ag Maschf Kreuzspulmaschine zum herstellen der wicklung einer kreuzspule.
DE3401530A1 (de) * 1984-01-18 1985-07-25 Fritjof Dipl.-Ing. Dr.-Ing. 6233 Kelkheim Maag Praezisionsspule, sow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 deren herstellung
CH666243A5 (de) * 1984-11-19 1988-07-15 Schweiter Ag Maschf Spulmaschine mit mindestens zwei spulstellen zum herstellen der wicklung einer kreuzspule.
CN1005029B (zh) * 1985-03-05 1989-08-23 巴马格·巴默机器制造股份公司 卷绕方法
EP0195325B1 (de) * 1985-03-11 1988-09-07 B a r m a g AG Aufwickelverfahren
JPS62290682A (ja) * 1986-06-03 1987-12-17 Teijin Seiki Co Ltd トラバ−ス装置
DE3769053D1 (de) * 1986-09-18 1991-05-08 Teijin Seiki Co Ltd Verfahren zum aufwickeln von garn auf spulen mit zugehoeriger maschin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3769C (zh) * 2005-03-09 2008-08-27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卷取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及速度控制装置
CN101104489B (zh) * 2006-07-14 2011-02-02 黄福庭 采用自适应控制的槽筒导纱电子防叠装置及方法
CN101970325B (zh) * 2008-01-28 2013-04-03 里特机械公司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37B (zh) 1992-10-07
ZA899628B (en) 1990-10-31
DE68907875T2 (de) 1994-01-13
MA21698A1 (fr) 1990-07-01
RU1806079C (ru) 1993-03-30
PT92708A (pt) 1990-06-29
EP0375043A1 (en) 1990-06-27
MY104500A (en) 1994-04-30
DE68907875D1 (de) 1993-09-02
US5056724A (en) 1991-10-15
IL92704A0 (en) 1990-09-17
IT8823104A0 (it) 1988-12-23
EP0375043B1 (en) 1993-07-28
AR244641A1 (es) 1993-11-30
ATE92004T1 (de) 1993-08-15
PL161220B1 (pl) 1993-06-30
IT1227912B (it) 1991-05-14
CA2006552A1 (en) 1990-06-23
ES2042985T3 (es) 1993-12-16
TR25255A (tr) 1993-01-01
JPH02221434A (ja) 1990-09-04
BR8906765A (pt) 199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31A (zh) 合成纱线卷绕设备中纱线在卷装上分布的控制方法和机构
CN1090143C (zh) 纱线卷绕成筒子的方法和设备
CN1061318C (zh) 在由槽筒驱动的筒子上排列卷绕纱线的方法和装置及其应用
CN104843544B (zh) 一种用于线盘的缆线卷绕方法及其装置
CN101830371A (zh) 纱线的卷绕方法
JP2000034060A (ja) 糸を円錐体形状のスプ―ルに巻取る方法と装置
CN87105666A (zh) 纱线卷绕工艺
GB2127443A (en) Method and traverse winding frame for winding a thread on a bobbin
CN86100703A (zh) 卷绕方法
CN1301028A (zh) 绕线装置及绕线方法
US954020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winding coil using traverse with rotating element
CN1215589C (zh) 涡卷状电极群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US4746075A (en) Precision coil winding machine and method
EP1625091B2 (de) Bandaufwickelverfahren
US448597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strand upon spools having tapered end flanges
CN1011686B (zh) 纱线卷绕工艺
CN1950283A (zh) 用于连续卷绕多根丝线的方法和设备
CN1091063C (zh) 卷绕连续输入长丝的方法和装置
CN1263669C (zh) 用于卷绕连续送进的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09292523B (zh) 大容量线缆智能储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263670C (zh) 用来卷绕卷装的方法和装置
CN209337869U (zh) 一种电缆卷绕蓄料式张力控制机构
US6776367B2 (en) Servo-controlled traverse mechanism for winder
CN1082018C (zh) 用以卷绕运行中的纱线的络纱机以及卷绕方法
CN110396842B (zh) 双捻机排线导杆副参数配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