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143C - 纱线卷绕成筒子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成筒子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143C
CN1090143C CN98103787A CN98103787A CN1090143C CN 1090143 C CN1090143 C CN 1090143C CN 98103787 A CN98103787 A CN 98103787A CN 98103787 A CN98103787 A CN 98103787A CN 1090143 C CN1090143 C CN 109014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verse
traversing
bobbin
thread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03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1842A (zh
Inventor
汉斯·迈尔
弗里德海姆·伦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Barmag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rmag AG filed Critical Barmag AG
Publication of CN1191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1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1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14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B65H54/2821Traversing devices driven by belts or cha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B65H54/2821Traversing devices driven by belts or chains
    • B65H54/2824Traversing devices driven by belts or chains with at least two traversing guides travell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38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ribbon winding ;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irregular edge forming, e.g. edge raising or yarn falling from the edge
    • B65H54/385Preventing edge raising, e.g. creep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38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regulating speed of driving mechanism of unwinding, paying-out, forwarding, winding, or depositing devices, e.g. automatically in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tension
    • B65H59/38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regulating speed of driving mechanism of unwinding, paying-out, forwarding, winding, or depositing devices, e.g. automatically in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tension using electronic means
    • B65H59/385Regulating winding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40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65H2701/313Synthetic polymer threads
    • B65H2701/3132Synthetic polymer threads extruded from spinner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绕连续引入的纱线的方法。按此方法,纱线卷绕成一个在筒管上构成的筒子,其中,纱线借助于导纱器在横动动程范围内往复导引。在横动的一开始,导纱器在一反向长度内加速到导引速度,在经过了横动动程后,在一反向长度内通过有限的减速度减速。按本发明可以控制导纱器的加速度和/或减速度,以便改变在筒子边棱内的纱线卷放。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成筒子的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连续引入的纱线卷绕成筒子的方法和设备。
在纱线卷绕成筒子时,总是企求获得一种稳定的筒子结构、尽可能恒定的卷装密度、以及在后加工工序中良好的退绕特性。为此,此类筒子的端面可位于一法面内,从而获得圆柱形筒子,或相对于此法面倾斜,从而形成双锥形筒子。在卷绕筒子时产生的问题是,由于纱线反向所以在筒子边棱出现纱线堆积,这将导致硬的筒子边棱或凸起加厚的筒子边棱。
由US 4659027和EP 0235557已知,为了避免隆凸,在筒子端部通过呼吸作用(Atmung),也就是通过周期性地缩短和延长在筒子边棱的端部区内的横动动程,来改变横动动程。由此移动了在筒子端部的反向点。然而,由于在每个反向点的纱线卷放量是相同的,所以纱线在筒子端部的分布取决于呼吸频率。例如业已证实,在呼吸频率低时,筒子的端面与用较高的呼吸频率卷绕出来的筒子相比要软一些。
在避免过高的筒子边棱时发现的另一个缺点在于,在呼吸期间横动动程必须缩短达20mm。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避免了边棱增厚,但是使纱线不均匀地卷放并因而在边棱区内造成不均匀的卷装密度,其结果是同样导致筒子较软的端面。考虑到后加工的类型这是不希望的,因为软的筒子比硬的筒子容易受损。
此外,交替地缩短或延长横动动程带来的缺点是,导引纱线的导纱器必须交替地走过一个长的和一个短的横动动程。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将连续的纱线卷绕成筒子的方法和设备,借助于此方法和设备与呼吸作用无关和与横动动程的长度无关地修正在边棱区内的纱线卷放。
按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这样一种将连续引入的纱线卷绕成在一筒管上构成的筒子的方法,按此方法纱线借助于导纱器在横动动程范围内被往复导引并卷放在筒子上,其中,导纱器在横动动程的一端在一个反向长度内通过一有限的加速度加速到导引速度,以及在横动动程的相对端在另一个反向长度内通过一有限的减速度从导引速度减速并反向,其特征为:导纱器的加速度和减速度被控制成,能改变反向距离的长度并因而改变在筒子端部反向长度内的纱线卷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将连续引入的纱线卷绕成在一筒管上构成的筒子的设备,此设备有一装置用于驱动筒子以基本上恒定的圆周速度运动,以及有一横动装置用于沿筒子长度往复导引纱线,其中,纱线借助于至少一个导纱器基本上横向于其流动方向在横动动程范围内运动,其特征为:导纱器的横动动程可在筒子长度范围内借助于移动装置在筒子端部之间往复移动。
本发明因此也与由EP 0453622已知的方法不同,在这种已知的方法中导纱器位置取决于电动机转子的位置。这种已知的方法说明了一种设备的工作方法,这种设备可使导纱器在反向区内以极大的加速度和减速度运动。在那里,电动机的运动借助于控制器根据一般的卷绕规律控制。因此产生了前言已介绍的在筒子边棱处的问题。
在往复运动时纱线按横动导纱器的速度函数卷放。此速度函数通过三段表示。首先导纱器在反向点必须加速到一个导引速度。导纱器直至其达到所要求的导引速度所经过的距离定义为反向长度。然后,导纱器以此导引速度运动到相对的横动动程端点。此时所经过的距离称为直线长度。在相对端导纱器从此导引速度起向下减速,使之在反向点速度为零。在减速阶段走过的距离同样定义为反向长度。因此,通过两个反向点确定的横动动程通过叠加这三个分长度得出。导纱器的反向长度基本上由导纱器可调的加速度和减速度决定。按本发明的方法正是利用导纱器的加速度和减速度,以便影响纱线的卷放。为此,控制加速和减速,从而改变反向距离的长度。由此使纱线朝横动动程端点反向的开始提前或推迟发生。其结果是纱线以相对于筒子端面不同的角度卷放。因此直接在反向点之后便已经达到纱线的均匀分布。
在一种最佳实施方案中,可以实现导纱器任意的反向函数。其中导纱器的运动由微处理机控制。导纱器的运动也可通过步进电机来完成。
反向函数可设计为对称的,故导纱器的加速和减速是一致的。这一方案尤其适用于在边棱区纱线的均匀卷放。
然而除此之外也可以规定反向函数是非对称的。采用这样的控制可有利地避免在筒子端部纱线崩脱。为此,导纱器以较小的减速度进入筒子端部,然后以很大的加速度从筒子边棱离开。由于改变了反向长度,便可以在没有任何附加措施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筒子结构,即具有较平整的边棱和直的端面或光滑的坡面。
在上述这些情况下,导纱器减速和加速的控制按预定的时间程序进行。其中可以实现任意一种时间函数,所以在镜面干扰(Spiegelstorung)时可在转换为较高的横动速度后造成反向长度成比例地改变。
在另一种有利的改进中,导纱器的减速和/或加速根据导引速度控制。因此在一个双行程范围内可以在每一个单行程中造成不同的纱线卷放。此外可以达到与镜面干扰法有利的结合。所谓镜面指的是筒子的这样一种现象,即,在纱线的彼此相继的卷绕层内同向的纱线段或多或少地恰好互相重叠。这种镜面的症状通常这样来避免,即,将表达为每单位时间横动导纱器往复运动(双行程)数的导引速度或横动速度,例如在上限与下限之间连续减小和增大。通过改变反向长度和镜面干扰的协同配合,达到进一步改善在筒子边棱区内纱线层的结合。在这方面也可以通过导纱器减速度或加速度的摆动来改变反向长度。
采用另一种实施方案,可保持反向区内加速度或减速度的常数。
在导纱器导引速度较低时,按本发明减小反向距离的长度。由此在反向区内可获得纱线的准确卷放,其表现特征是纱线层更好地结合,卷放的纱线层较小的移动,以及避免崩脱。
按另一种最佳实施方案,在反向区内纱线的卷放可以与当时所调整的交叉角相适应。因此,尤其是可以避免在反向区内纱线层滑脱。
如果导纱器的加速度和减速度根据筒子直径控制,以及在导纱器运动反向前,导引速度小于或大于在导纱器运动反向后的导引速度,则特别适合于影响在横动动程直线长度范围内的筒子结构。不过,提高直线区内的导引速度,将导致减速度不变时自动加长反向长度。因此又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即,仅仅通过控制导引速度便可改变反向距离的长度。
在另一种最佳实施方案中,反向距离的长度根据横动动程来改变。因此即使调整为具有较慢的加速度和减速度,也仍能避免边棱增厚的结构。在这种方案中,任何一种呼吸形式可与反向长度的改变相结合。尤其是将一种缩短的横动行程与一种长的反向长度结合起来是值得推荐的,这样可以卷放更大的纱线量。因此可以获得朝筒管端部方向的直径持续减小,其结果是改善了筒子的退绕特性。另一个优点在于,通过呼吸引起的纱线张力的变化基本上可得到补偿。在卷绕筒子时特别重要的是沿纱线长度和沿筒子的长度存在均匀的张力。因此同样改善了筒子的退绕特性。
按按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在筒子端部区内纱线量更加均匀地分布,与此同时不改变横动动程。因此在每一个横动动程内纱线均匀地往复运动。所以横动速度与横动动程的位移无关。此外,在卷绕筒子过程中由此获得均匀的纱线张力。
按本发明的方法可有利地应用于具有直的端面的圆柱形交叉卷绕筒子以及具有沿纵剖面方向倾斜的端面的交叉卷绕筒子(双锥形筒子)。在卷绕双锥形筒子时,在筒子端部实施的呼吸行程随筒子直径的增加而减小。
同理,按本发明的方法可使用于各种卷绕形式,例如随机卷绕、精密卷绕、分段精密卷绕等。
横动动程的端点能移入筒子端部区内的距离取决于筒子的卷绕长度和横动动程的长度。
为了在筒子端部达到纱线量高度均匀地分布,最好在横动动程的端点移入呼吸行程的范围内时该行程等于筒子的卷绕长度与横动动程的长度之差。因此,横动动程的端点可设想在筒子端部处于呼吸行程内任意位置。
由实践经验可知,在每一个筒子端部呼吸行程在10mm至20mm的范围内,以获得完美的筒子结构。因此,当筒子长度为250mm时,横动动程选择为具有长度从190至230mm。
一种特别有利的方法的改进规定,横动动程的移动按一种任意预定的呼吸函数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由呼吸函数预先规定了横动动程的端点在呼吸行程内部的位置变化。因此特别在退绕特性方面优化了筒子的结构。例如存在着卷绕的筒子的一端具有修平的边棱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呼吸函数可以预定在两个相邻的横动动程的位置之间的改变。因此可以预定在横动动程的一个位置内应经过的横动动程的数量,直至横动动程被移动。以此方式使筒子形成不同的卷绕层。
此外,呼吸函数可以预定在呼吸行程范围内横动动程随时间的位置变化。因此可以产生纱线量沿整个呼吸行程的一种有利的分布。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中规定,横动动程的移动按预定的时间程序进行。因此提供了另一个用于影响筒子结构的参数。
为了对筒子端部区内的纱线卷放产生不同的影响,有利的是将横动动程的移动与缩短和延长横动动程结合起来。因此可以显著改善筒子的退绕特性。在系统研究筒子退绕特性中发现,在筒子背对纱线退绕侧的那一侧筒子圆柱形表面区的整平,显著改善纱线的退绕特性。
在另一种有利的改进中,通过移动横动动程与横动干扰结合避免镜面干扰。所谓镜面指的是筒子的一种现象,即,在纱线的彼此相继的卷绕层内同向的纱线段或多或少地恰好互相重叠。这种镜面的症状通常这样来避免,即,将表达为每单位时间横动导纱器往复运动(双行程)数的横动速度,例如在上限与下限之间连续减小和增大。通过移动横动动程与横动干扰的协同配合,达到进一步改善在筒子边棱区内纱线层的结合。
下面借助于附图说明此方法和其它有利的方法方案。
其中:
图1在横动动程期间在筒子上的纱线卷放;
图2A和2B在反向区内筒子表面上的纱线卷放;
图3在不同的双行程数的情况下导纱器速度与横动动程的关系曲线;
图4在非对称的反向函数情况下导纱器的速度曲线;
图5具有变化的反向长度的导纱器速度曲线;
图6在呼吸时的导纱器速度曲线;
图7在呼吸和镜面干扰时导纱器的速度曲线;
图8在具有缩短了的横动动程的横动动程期间在筒子上的纱线卷放;
图9在一次移动横动动程时导纱器的时间-距离曲线;
图10在一个呼吸行程内多次移动横动动程时导纱器的时间-距离曲线;
图11实施此方法的设备的第一种实施例;以及
图12实施此方法的设备的第二种实施例。
图1表示在一个横动动程期间纱线在筒子上的卷放。在图的上半部表示了筒子5。筒子5卷绕在筒管6上。为此将筒管6插在筒管锭子7上。在这里涉及的是一种以恒定的交叉角α卷绕的具有端面1的圆柱形筒子5。不过筒子5也可以具有双锥形或任意一种形状。筒子5也可以用任意一种卷绕形式卷绕,诸如随机卷绕、精密卷绕或分段精密卷绕及它们的组合。为了将一根纱线卷放在筒子上,筒子5借助于一个在这里没有表示的摩擦辊或直接通过筒管锭子7驱动。在引入的纱线卷放在筒子上之前不久,通过导纱器11沿运动方向8从筒子左端导向筒子右端,并沿运动方向9从筒子右端导向筒子左端。这一运动过程称为横动导纱器11的双行程。
导纱器可例如借助于直线传动装置或皮带传动装置驱动。在这里,直线传动装置或皮带传动装置例如与一步进电机连接。通过一可编程序的控制器能准确地控制导纱器的运动。
在图1的下半部表示了在筒子表面10上的一个纱线层2,它是在一次横动动程期间卷放的。等于筒子卷绕长度的横动动程H以位于每一端部处的反向点3为界。反向点3是导纱器速度为零时的位置。现在,在图1中所示的筒子左侧开始横动动程,所以在纱线的一个反向长度BL内起先以不断增大的交叉角移动。一旦导纱器加速至规定用于纱线在筒子表面上移动的导引速度,纱线便以一恒定的交叉角α卷放。图中这一距离表示的直线长度L。在筒子的右端导纱器减速到使导纱器重新在反向点3速度为零。因此,在反向区BR纱线以不断变小的交叉角α移动。显然,在横动动程端点形成的筒子边棱,主要取决于纱线在反向区B内的卷放。反向区B仅由导纱器的加速度或减速度决定。因此,导纱器大的加速度或减速度在反向区内导致较小的反向长度。然而小的反向长度在反向点区域内引起纱线成比例的质量堆积。在加速度或减速度低时使反向长度B增大。因此在筒子边棱处导致变化了的纱线卷放。
在图2A和2B中表示了在两个叠加的纱线层的情况下在筒子边棱中纱线卷放的情况。在图2A中纱线的横动在反向区内以恒定的加速度或减速度进行。纱线层2轨迹完全一致地重叠。在筒子的端面1与卷放在筒子表面10上的纱线层2之间近似形成一个角β,它对于两个纱线层大小相等。
在图2B中表示了相反的情况,其中纱线层2反向区内以不同的加速度或减速度移动。在图2B中,以较大的加速度或减速度在反向区内移动的纱线层2用B1表示。以较小的加速度或减速度并因而以较大的反向长度移动的纱线层2用B2表示。纱线层B1相对于端面1有一个比纱线层B2更大的近似角β1。因此纱线在反向区内的卷放发生畸变。通过重复改变加速度或减速度可以在筒子的边棱区内有利地形成纱线层非常良好的交错卷放。因此可有利地避免在筒子退绕时层的滑脱。所以筒子可卷绕成具有硬的端面。
图3在曲线图中表示了横动导纱器的速度与横动动程之间的基本关系。横动动程H由分长度BL、L和BR组成。其中,在横动动程左边棱处的反向长度用BL表示,在横动动程右边棱处的反向长度用BR表示。在这里两个横动长度大小相等。现在,从曲线图的零点开始,所以导纱器起先加速。这一加速按反向函数U进行,反向函数U的形状是任意的,例如圆形、抛物线状的、双曲线状的等。在达到预定的导引速度后结束导纱器的加速阶段。这一点通过从反向长度B到直线长度L的过渡表示。在直线长度L的范围内导纱器的速度恒定。为使导纱器在相对端的运动反向,现在导纱器在反向区BR内减速。导纱器的减速仍按一反向函数U进行,它可以是任意一种函数。在导纱器速度为零后重复全部过程。
在图3中表示了具有不同导引速度的三种曲线变化过程。为了表示导引速度采用每分钟的横动导纱器双行程数。在实际工作中这一值通常调整为每分钟300、400、500个双行程。为了在每一种导引速度时反向长度B保持常数,那么在每分钟300双行程时导纱器按反向函数U1加速和减速,在每分钟400双行程时按反向函数U2,以及在每分钟500双行程时按反向函数U3。这意味着,为了在每分钟500双行程时在反向长度B内加速或减速导纱器,必须调整到一个与每分钟300双行程的变化曲线相比高得多的加速度或减速度。因此按本发明的方法也可以用于使反向区内的反向距离的长度与横动速度无关地保持常数。
然而按本发明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影响反向距离的长度并因而影响筒子边棱区内的纱线卷放。图4中借助于导纱器的速度函数表示方法的一种方案,其中导纱器的加速和减速通过不同的函数进行。导纱器的加速通过反向函数U1进行。反向函数U1的特征在于,它促使速度更陡地上升。因此纱线在一个较短的反向长度内移向筒子端部。如已在图2B中说明的那样,由此使纱线层非常迅速地从端面1离开。
导纱器的减速按反向函数U2进行。反向函数U2的特征在于,它有一个朝反向点方向和缓地下降的速度。因此,造成的反向长度B2大于反向长度B1。总的反向区以非对称的反向函数U1+U2运行。通过反向函数U2做到使导纱器缓慢地靠近筒子端部。此改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避免筒子端部的滑脱。
图5表示按本发明方法的另一种修改。其中,反向区以对称的反向函数运行。无论加速还是减速均以相同的反向函数进行。但在这种情况下横动动程经过反向函数U1或反向函数U2。反向函数U1导致在反向长度B1内速度和缓地上升。在导纱器经过了长度L1之后,它以相同的反向函数U1减速。横动动程要实施的第二种方案的特征表现在长度B2、L2和B2。其中,导纱器在反向区按反向函数U2加速和减速。通过在这两种方案之间交替,因而可如已参照图2说明的那样改变在筒子边棱中的纱线卷放。这种交替可按预定的任意时间程序进行。
业已证实,通过控制加速或减速引起的变化的纱线卷放,最好与呼吸和/或镜面干扰结合起来。为此在图6的曲线图中表示了在具有同时改变了反向长度的呼吸作用时的导纱器速度函数。其中交替地或按一任意的时间程序控制导纱器在最小横动动程Hmin与最大横动动程Hmax之间运行。在按最大横动动程运行时,导纱器在反向长度B1范围内加速或减速。在按最小横动动程运行时,导纱器在反向长度B2范围内加速或减速。反向长度B2大于反向长度B1。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改善纱线卷放,采用与按图5所示的修改后的方法相结合是特别值得推荐的。
图7表示了方法的另一种修改。其中,最小的横动动程以改变后的导引速度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横动导纱器的导引速度在上限VO与下限VU之间变化。由此可以达到基本上补偿因呼吸作用引起的纱线内纱线张力的改变。如图7所示,导引速度的改变可取决于横动动程进行。然而也可以按任意的时间程序例如一种镜面干扰法来控制导引速度的改变。
图8表示在一个横动动程期间筒子上的纱线卷放。图的上半部表示了筒子5。筒子5卷绕在筒管6上。为此将筒管6插在筒管锭子7上。在这里涉及的是一种以恒定的交叉角α卷绕的具有端面1.1和1.2的圆柱形筒子5。不过筒子5也可以具有双锥形或任意一种形状。筒子5也可以用任意一种卷绕形式卷绕,诸如随机卷绕,精密卷绕或分段精密卷绕及它们的组合。
为了将一根纱线卷放在筒子上,筒子5借助于一个在这里没有表示的摩擦辊或直接通过筒管锭子7驱动。在引入的纱线卷放在筒子上之前不久,通过导纱器11沿运动方向8从筒子左端导向筒子右端区内,并沿运动方向9从筒子右端区导向筒子左端。这一运动过程称为横动导纱器11的双行程。在这里横动导纱器两次走过横动动程H。
然而也可以使纱线借助于两个沿反向运动的导纱器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纱线以导引速度差不多移至反向点。
导纱器可例如借助于直线传动装置或皮带传动装置驱动。
在图8的下半部表示了在筒子表面10上的一个纱线层2,它是在一次横动动程期间卷放的。横动动程H以位于每一端处的反向点3.1和3.2为界。反向点3是被导引的纱线速度为零时的位置。因此,当导纱器在横动动程的每一个端点反向横动时必须先从它的导引速度起制动,以便接着重新加速到导引速度。于是纱线在横动动程端部区内往往以较低的速度卷放,其结果是在筒子上分配有更多的质量。在这里,导纱器11经过的横动动程H小于筒子的卷绕长度L横动动程H可以在被卷绕的筒子长度L的范围内移动为,使得横动动程的反向点3.2位于与筒子5端面1.2的齐平处。因此在筒子左端在端面1.1与反向点3.1之间便形成一个距离,这一距离等于呼吸行程A。此最大的呼吸行程A由筒子的卷绕长度L与横动动程H之差得出。横动动程H在筒子5卷绕长度L的范围内的移动,现在可以在呼吸行程A的范围内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调整为任意一个位置,所以在筒子端部被卷放的纱线可以调整为一种最佳的质量分布。
图9表示导纱器的时间-距离曲线。纵坐标表示导纱器在筒子的一个端部经过的距离。零点是筒子卷绕长度的边界。横坐标表示时间轴。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横动动程的移动按分段式呼吸函数进行。呼吸函数在此曲线图中用F表示。呼吸函数F说明了横动动程移动的步序。图中的这一段表示,在此期间横动动程从工作点A1移到相邻的工作点A2,然后移到工作点A3。在这种情况下,当卷绕时导纱器在t1与t2之间的时间间隔内按工作点A1导引。在此分区内呼吸函数显示出是一个平行于横坐标的过程。因此在时间t1与t2之间,纱线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卷放在筒子表面上。在到达时间t2后,横动动程进行阶跃式的移动至工作点A2。然后,在t3与t4之间的时间间隔内,纱线的移动重新在一个在筒子表面上固定的区域内进行。在达到时间t4后,横动动程H相对于筒子端部移到工作点A3。横动动程位置的这种分段式变化可以沿两个方向实施直至达到最大呼吸行程A。这种方法方案的优点在于,在横动动程的相关位置下能稳定地卷绕纱线层。
然而,若横动动程的位置变化连续地进行,则对于筒子表面卷装密度的均匀化也是有利的。
图10给出了一种时间-距离曲线,其中,呼吸函数F表示横动动程在最大呼吸行程A的区域内的移动。最大呼吸行程以一种由呼吸函数确定的步序经过。在这里仍在纵坐标上画上筒子长度,零点表示筒子端头。在横坐标上表示时间。呼吸函数F由许多单个的工作点Ai构成,其中每个工作点被调整为保持用于时间间隔δti。时间间隔δti可下降至零值,从而使横动动程的位置进行连续变化。总体上看在经过整个呼吸行程A时给出的是一种抛物线形的变化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从一个工作点到相邻工作点的过渡,即可以如图9所示那样分段式地进行,也可以连续进行。同样地,在两个相邻的动程移动之间的时间可以选择为,能经过任意一种呼吸函数。
在图9和图10所表示的实施例中,筒子的每一端构成均匀的结构。为了制成不均匀的筒子边棱必须改变时间间隔。
然而还存在这种可能性,即,此方法与缩短或延长横动动程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缩短或延长可周期地进行或按预定的间隔和对于预定的持续时间进行。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制成一种有不同的筒子边棱的筒子。因此,尤其是可以制成使筒子边棱之一整平,以改善退绕特性。
由于导纱器始终按相同的横动动程往复运动并因而在横动动程移动过程中保持横动速度不变,所以存在采用任意一种横动干扰法的可能性。例如,横动速度可以周期性变化,或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在上限与下限之间连续改变。
图11表示了应用此方法的设备的一种实施例。在这里,横动装置由皮带传动装置35和皮带传动装置36组成。皮带传动装置35由皮带轮43、44和45以及通过皮带轮导引的循环皮带12构成。皮带轮44与电动机14的驱动轴13连接并沿箭头方向(反时针方向)被驱动。导纱器11.1固定在皮带12上。皮带传动装置36由皮带轮40、41和42以及通过皮带轮导引的循环皮带15构成。皮带轮41与电动机17的驱动轴16连接并沿箭头方向(顺时针方向)被驱动。导纱器11.2固定在皮带15上。皮带传动装置36设在一个相对于皮带传动装置35平行的平面内,并配置成使皮带传动装置36的皮带轮40与皮带传动装置35的皮带轮43彼此同轴并可旋转地支承在一根轴20上。同样,皮带传动装置36的皮带轮42和皮带传动装置35的皮带轮45也配置成互相同轴并可旋转地支承在轴21上。在皮带传动装置下方平行于皮带轮45和43地装有一个要卷绕的筒子5。在这里,筒子5裹在筒管6上,后者通过筒管锭子7被驱动。
在图11中基本上垂直进入图纸平面内的纱线18,现在借助于导纱器11.1和11.2沿横动长度H被导引。在这种情况下横动长度H只是沿筒子卷绕长度L的部分长度延伸。在图1所示的位置,纱线1目前借助于皮带12被导纱器11.1移到筒子的左端。皮带传动装置36的皮带轮42与同轴安装的皮带传动装置35的皮带轮45相比直径较小。因此导纱器11.1部分沉没在导纱器11.2下面,并因而使纱线从其导槽脱出。当纱线在横动动程端点被导纱器11.2接收后,此纱线便沿反方向被引向筒子5右端的区域内。因为皮带传动装置35的皮带轮43与皮带传动装置36的皮带轮40相比直径较小,所以使皮带12和15在运行中互相交叉。因此,在筒子右端纱线的转移按在筒子左端处所进行的纱线转移的相同方式重复进行。
在纱线18被皮带传动装置36的导纱器11.2导引期间,皮带传动装置35以由电动机17规定的导引速度被驱动。在这一时刻,皮带传动装置36以由电动机14规定的变换速度运行,所以导纱器11.1与导纱器11.2在同一时刻到达横动动程H的端点。皮带传动装置36和35的电动机14和17借助于控制器19互相配合。通过这种配合,现在皮带传动装置35和36的导引速度和变换速度可规定成这样,即,使纱线的转移在动程端点处的反向点中进行。通过控制导引速度和变换速度,可使横动动程在筒子卷绕长度L的范围内来回移动。因此可实现一种呼吸作用,以便影响筒子的边棱结构。此外,控制器与一转速传感器22相连,后者检测筒管锭子7的转速。因此可以取决于卷绕形式地任意调整横动速度。
图12中表示了应用按本发明方法的设备的另一种实施形式。其中,导纱器11借助于皮带传动装置30在横动动程H的范围内往复运动。皮带传动装置30由皮带轮26、27和24组成。导纱器11固定在一条缠绕着皮带轮26、27和24的皮带12上,并在皮带轮26和27之间往复导引。皮带轮26可旋转地支承在轴29上,皮带轮27可旋转地支承在轴28上。皮带轮24与一驱动轴25连接,后者借助于电动机23,例如步进电机,沿两个方向被驱动。电动机23由控制器19控制。筒管锭子平行于张紧在皮带轮26和27之间的皮带装在此皮带传动装置的下方,筒管6固定在筒管锭子上。在筒管6上卷绕筒子5。筒管锭子的转速借助于转速传感器22检测,并传输给控制器19。因此可以调整横动速度与筒子圆周速度之间的比例。在此设备中,导纱器11的运动由电动机的角向运动定位。因此可通过控制器19将横动动程H调整为在筒子上和在长度L范围内的任意一种变化。
在图11和图12所示控制器19内可储存一种在上述曲线图中所示的卷绕程序。然后控制器便根据程序规定的顺序相应地控制一台或多台电动机。
但除此之外移动装置也可设计为借助于可逆螺旋轴的机械式装置。
符号表
1端面                   2纱线层
3反向点                 4筒子轴线
5筒子                   6筒管
7筒管锭子               8运动方向
9运动方向               10筒子表面
11导纱器,横动导纱器    12皮带
13驱动轴                14电动机
15皮带                  16驱动轴
17电动机                18纱线
19控制器                20轴
21轴                    22转速传感器
B,BL,BR,B1,B2反向长度
H,Hmin,Hmax横动动程
U,U1,U2,U3反向函数
α交叉角
L筒子长度
A呼吸行程
F呼吸函数
t时间

Claims (33)

1.将连续引入的纱线卷绕成在一筒管上构成的筒子的方法,按此方法纱线借助于导纱器在横动动程范围内被往复导引并卷放在筒子上,其中,导纱器在横动动程的一端在一个反向距离内通过一有限的加速度加速到导引速度,以及在横动动程的相对端在另一个反向长度内通过一有限的减速度从导引速度减速并反向,其特征为:导纱器的加速度和减速度被控制成,能改变反向距离的长度并因而改变在筒子端部反向长度内的纱线卷放。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导纱器的加速度和减速度按照一个由微处理机预定的任意的反向函数进行。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反向函数是对称的。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反向函数是非对称的。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导纱器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控制按照一预定的时间程序进行。
6.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导纱器减速度和加速度的控制根据导引速度控制。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控制与镜面干扰结合。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在提高导引速度或横动速度时将加速度和减速度或者加速度或减速度控制为使反向距离的长度增大。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在降低导引速度或横动速度时将加速度和减速度或者加速度或减速度控制为使反向距离的长度减小。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导纱器的加速度和减速度根据交叉角控制。
11.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导纱器的加速度和减速度根据筒子直径控制。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在导纱器运动反向前,导引速度小于或大于在导纱器运动反向后的导引速度。
13.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导纱器的导引速度可在横动动程范围内控制。
14.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导纱器的加速度和减速度根据横动动程控制。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在缩短横动动程时,将加速度和减速度或者加速度或减速度控制为使反向距离的长度增大。
16.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在延长横动动程时,将加速度和减速度或者加速度或减速度控制为使反向距离的长度减小。
17.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横动动程有一恒定的长度,这一长度小于筒子的卷绕长度;以及,横动动程的端点轮流地移到与筒子端部齐平。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横动动程的端点总是在最大呼吸行程的范围内移到筒子端部区域内,此最大呼吸行程等于筒子的卷绕长度与横动动程长度之间的差值。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在筒子的每一端处呼吸行程在10mm与20mm之间。
20.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横动动程的移动可控制为使横动动程的位置根据一个预先确定步序的呼吸函数改变。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呼吸函数预定了在横动动程的两个相邻位置之间的时间关系。
22.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呼吸函数预定了在横动动程的位置改变与最大呼吸行程之间的时间关系。
23.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呼吸函数预定了一种由在横动动程的两个相邻位置之间和在横动动程的位置改变与最大呼吸行程之间的时间关系的组合。
24.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横动动程的移动按一种预定的时间程序进行。
2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横动动程的移动与横动动程的缩短和延长相结合。
26.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横动动程的移动与用于避免镜面的横动干扰相结合。
27.将连续引入的纱线卷绕成在一筒管上构成的筒子的设备,此设备有一装置用于驱动筒子以基本上恒定的圆周速度运动,以及有一横动装置用于沿筒子长度往复导引纱线,其中,纱线借助于至少一个导纱器基本上横向于其流动方向在横动动程范围内运动,其特征为:导纱器的横动动程可在筒子长度范围内借助于移动装置在筒子端部之间往复移动。
28.按照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移动装置有一可编程序的控制器,它按照呼吸函数预定横动动程的顺序移动。
29.按照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移动装置由一可控制的电动机构成,它通过转子的角向位置控制在横动动程范围内往复移动的导纱器的运动。
30.按照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移动装置由两台可控制的电动机构成,它们分别通过一个转子的角向位置控制沿一个方向经过横动动程的导纱器的运动。
31.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导纱器和电动机借助于皮带传动装置互相连接起来。
32.将连续引入的纱线卷绕成在一筒管上构成的筒子的方法,按此方法纱线借助于导纱器在横动动程范围内被往复导引并卷放在筒子上,其中,导纱器在横动动程的一端在一个反向长度内通过一有限的加速度加速到导引速度,以及在横动动程的相对端在另一个反向长度内通过一有限的减速度从导引速度减速并反向,其特征为:横动动程有一恒定的长度,这一长度小于筒子的卷绕长度;以及,横动动程的端点轮流地移到与筒子端部齐平。
33.将连续引入的纱线卷绕成在一筒管上构成的筒子的方法,按此方法纱线借助于导纱器在横动动程范围内被往复导引并卷放在筒子上,其中,导纱器在横动动程的一端在一个反向长度内通过一有限的加速度加速到导引速度,以及在横动动程的相对端在另一个反向长度内通过一有限的减速度从导引速度减速并反向,其特征为:导纱器的导引速度可在横动动程范围内控制。
CN98103787A 1997-02-27 1998-02-26 纱线卷绕成筒子的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1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707875 1997-02-27
DE19707875.3 1997-02-27
DE19709018.4 1997-03-06
DE19709018 1997-03-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1842A CN1191842A (zh) 1998-09-02
CN1090143C true CN1090143C (zh) 2002-09-04

Family

ID=26034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37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143C (zh) 1997-02-27 1998-02-26 纱线卷绕成筒子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6065712A (zh)
CN (1) CN1090143C (zh)
DE (1) DE19807030B4 (zh)
TW (1) TW3684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8393B (zh) * 2003-03-28 2012-09-0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的卷绕方法及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68490B (en) * 1997-02-27 1999-09-01 Barmag Barmer Maschf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a continuously advancing textile yarn into a core supported package by controlling the acceleration and/or deceleration of the yarn guide to modify the yarn deposit in the package edges
JP4155705B2 (ja) * 1997-07-26 2008-09-24 バルマーク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糸を移す方法及び綾振り装置
TW496849B (en) * 1998-03-20 2002-08-01 Barmag Barmer Maschf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a continuously advancing textile yarn into a core supported package
DE59807660D1 (de) * 1998-10-26 2003-04-30 Ssm Ag Fadenführungsvorrichtung
EP1175364B1 (de) 1999-05-06 2004-08-04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s kontinuierlich zulaufenden fadens
DE10021963A1 (de) * 1999-05-14 2000-12-21 Barmag Barmer 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s kontinuierlich zulaufenden Fadens
DE29909746U1 (de) * 1999-06-04 2000-10-19 Muennekehoff Gerd Changiereinrichtung
ATE314301T1 (de) * 1999-10-19 2006-01-15 Rieter Ag 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s fadens auf eine spule
TR200301809T4 (tr) * 2000-01-13 2004-01-21 Barmag Ag Bir iplik bobinini sarmak için yöntem ve düzenek.
DE10157303A1 (de) * 2001-11-23 2003-06-26 Inst Textil & Faserforschung Spulvorrichtung
DE10162778A1 (de) * 2001-12-20 2003-07-03 Schlafhorst & Co W Konische Kreuzspule und Verfahren zur Bildung des Wickelkörpers einer konischen Kreuzspule
DE10162777A1 (de) * 2001-12-20 2003-07-03 Schlafhorst & Co W Zylindrische Kreuzspule und Verfahren zur Bildung des Wickelkörpers einer zylindrischen Kreuzspule
DE10246188A1 (de) * 2002-10-02 2004-05-13 Indramat Refu Gmbh Vorrichtung zum Aufspulen eines Fadens
DE102004025519A1 (de) * 2004-05-25 2005-12-15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r Spuleinrichtung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US7717875B2 (en) * 2004-07-20 2010-05-18 St. Jude Medical, Atrial Fibrillation Division, Inc. Steerable catheter with hydraulic or pneumatic actuator
DE102005002409A1 (de) * 2005-01-19 2006-07-27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stimmen der Nullposition eines changierbaren Fadenführers
DE102006001565A1 (de) * 2006-01-12 2007-07-19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Aufspulen eines Fadens an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sowie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US7802749B2 (en) 2007-01-19 2010-09-28 Automated Creel Systems, Inc. Creel magazine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JP5377137B2 (ja) * 2009-07-24 2013-12-25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トラバース装置の制御装置
CN101830371A (zh) * 2010-04-30 2010-09-15 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纱线的卷绕方法
CN103482412A (zh) * 2012-06-11 2014-01-01 苏州市职业大学 纱线染色卷装络筒装置
JP2016128353A (ja) * 2015-01-09 2016-07-1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パッケージ及び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DE102015009191A1 (de) 2015-07-16 2017-01-19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Kreuzspule
CN106348093B (zh) * 2016-08-31 2022-07-01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纺丝分级范围随机的边缘动程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8792782B (zh) * 2018-05-02 2020-06-05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自动络筒机拨叉运行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WO2020075383A1 (ja) * 2018-10-09 2020-04-16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CN110386503A (zh) * 2019-08-22 2019-10-29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络筒机卷绕导纱装置
CN112047186B (zh) * 2020-08-29 2022-03-18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多形状玄武岩纤维缠绕机
CN115924630B (zh) * 2023-03-14 2023-05-23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纱线卷绕端面层次落差的排纱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52505A (en) * 1965-04-26 1967-11-14 Ernest Scragg & Sons Holdings Textile apparatus
US3627215A (en) * 1969-02-03 1971-12-14 Leesona Corp Strand-handling equipment
US3606197A (en) * 1969-06-03 1971-09-20 Du Pont Plural cycle cam yarn winding process and packages produced thereby
US4006863A (en) * 1975-10-06 1977-02-08 Leesona Corporation Strand scattering winding machine
US4349160A (en) * 1979-09-25 1982-09-14 The Terrell Machine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nding yarn to form a package
US4280667A (en) * 1979-10-18 1981-07-2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Wi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roduct therefrom
JPS59133173A (ja) * 1983-01-18 1984-07-31 Toray Ind Inc 炭素質繊維パツケ−ジ
EP0173118B1 (de) * 1984-08-18 1988-04-20 B a r m a g AG Zylindrische Kreuzspule
JPS61145075A (ja) * 1984-12-19 1986-07-02 Murata Mach Ltd 糸の巻取装置
US4771960A (en) * 1985-02-20 1988-09-20 Teijin Seiki Co., Ltd. Method for winding a cross-wound package
EP0235557B1 (de) * 1986-01-31 1990-03-28 B a r m a g AG Verfahren zum Aufwickeln eines Fadens zu einer Kreuzspule
EP0294408B1 (de) * 1986-12-08 1991-05-02 Barmag Ag Changiereinrichtung
DE3734478A1 (de) * 1987-10-12 1989-04-27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fuehren, halten und trennen eines fadens beim spulenwechsel
EP0323588A1 (de) * 1987-12-24 1989-07-12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Changiervorrichtung zum Hin- u. Herbewegen eines längslaufenden, aufzuspulenden Fadens über einen Hub
DE3825413A1 (de) * 1988-07-27 1990-02-01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zur fadenverlegung auf einer kreuzspule
JP2511711B2 (ja) * 1989-09-30 1996-07-03 帝人製機株式会社 糸条の巻取方法
EP0453622B1 (de) * 1990-04-23 1995-02-15 Ssm Schärer Schweiter Mettl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s Fadens auf eine Spule
DE4234713B4 (de) * 1992-10-15 2007-08-16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Changieren einer Flachkanne
DE4336312C2 (de) * 1993-10-25 2003-09-25 Schlafhorst & Co W Vorrichtung zum Wickeln von Garnkörpern
TW368490B (en) * 1997-02-27 1999-09-01 Barmag Barmer Maschf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a continuously advancing textile yarn into a core supported package by controlling the acceleration and/or deceleration of the yarn guide to modify the yarn deposit in the package edg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8393B (zh) * 2003-03-28 2012-09-0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的卷绕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9807030B4 (de) 2010-04-15
DE19807030A1 (de) 1998-09-03
TW368490B (en) 1999-09-01
US6065712A (en) 2000-05-23
US6186435B1 (en) 2001-02-13
CN1191842A (zh) 1998-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143C (zh) 纱线卷绕成筒子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30371A (zh) 纱线的卷绕方法
JP2000034060A (ja) 糸を円錐体形状のスプ―ルに巻取る方法と装置
CN1756048A (zh) 多极电枢的卷线方法及卷线装置
CN1018537B (zh) 合成纱线卷绕设备中纱线在卷装上分布的控制方法和机构
CN202642970U (zh) 纱线的卷绕装置
CN1702031A (zh) 一种驱动形成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卷绕装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318C (zh) 在由槽筒驱动的筒子上排列卷绕纱线的方法和装置及其应用
RU2309108C2 (ru) Способ наматывания ленты
CN87105666A (zh) 纱线卷绕工艺
JP4711103B2 (ja) 糸の巻き取り方法とその装置
US20090134263A1 (en) Method for Avoiding Ribbon Windings
CN1263669C (zh) 用于卷绕连续送进的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283538C (zh) 用于自由端纺纱机的导纱装置
CN1950283A (zh) 用于连续卷绕多根丝线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686B (zh) 纱线卷绕工艺
CN1197752C (zh) 卷绕长丝的方法和装置
CN1509971A (zh)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方法
EP0168918A2 (en) Manufacture of fabric, especially for tyre reinforcement
CN1232432C (zh) 在更换卷筒时用来引导和切断输入长丝的装置和方法及具有该装置的假捻卷曲变形机
US3527421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threads
US6776367B2 (en) Servo-controlled traverse mechanism for winder
CN108238494A (zh) 纱筒成型横动驱动装置
CN115924630B (zh) 一种改善纱线卷绕端面层次落差的排纱控制方法
CN103153831A (zh) 络筒机和齿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AURER GMBH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BARMAG A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Patentee after: Sula GmbH & Co

Patentee before: Barmag Aktiengesellschaf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AURER GMBH + CO.K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emscheid,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Patentee after: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Remscheid,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ula GmbH & Co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904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