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41910A - 带贴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贴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41910A
CN104441910A CN201410386507.5A CN201410386507A CN104441910A CN 104441910 A CN104441910 A CN 104441910A CN 201410386507 A CN201410386507 A CN 201410386507A CN 104441910 A CN104441910 A CN 104441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cover
pipeline
supply spool
cap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65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41910B (zh
Inventor
山田真五
辻慎治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41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1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41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1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8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oling method

Landscapes

  • Wire Bonding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贴附装置,能够对卷绕收纳有各向异性导电带的供给卷轴整体稳定地进行冷却。设有由经由托架固定于底板上的第一罩和相对于第一罩拆装自如的第二罩构成的罩部件。另外,在第一罩的上部的反面安装形成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嘴。第一管路的一端部经由第一罩的开口部与露出于正面的嘴的表面连通,另一端部与第二管路连通。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经由管与冷却空气生成机连接,生成的冷却空气从第一管路的一端部即开口部向罩部件内的空间吹出。由此,能够对由罩部件覆盖整体的供给卷轴进行冷却。

Description

带贴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在显示面板等的基板上安装元件时使用的各向异性导电带贴附于基板的带贴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面板等的基板的侧缘部安装IC等元件的元件安装中,在进行元件的搭载动作之前,执行如下的带贴附作业:利用带贴附装置将使各向异性导电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形成为带状而成的ACF带切断为规定的长度,将单片化的ACF带(以下称为“单片带”)贴附于基板的侧缘部。
具体而言,在装置上安装供给卷轴,所述供给卷轴卷绕有在分离件的单面侧贴附了ACF带的带部件,经由带引出机构从供给卷轴引出带部件。引出的ACF带的顶头部通过切割器切断为规定的长度,由此在分离件上形成单片带。而且,使单片带以水平姿势位于设定于基板的侧缘部的带贴附位置的上方,在该状态下利用压接工具将单片带热压接并贴附于基板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贴附了单片带的基板在之后的工序中经由单片带而热压接元件。
ACF带通常为了抑制品质的劣化而推荐在30℃以下的环境下使用。另外,伴随以移动终端为主的电子设备的薄型化、轻量化,装入其中的基板的薄型化正在推进,如果在这样的基板上在高温下进行元件的热压接,则因基板和元件的热膨胀、收缩的差而会使基板产生翘曲。基板的翘曲成为在显示面板周边部产生显示不均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进行使用在比目前低的温度下硬化的ACF带而降低热压接时的温度这样的组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84728号
低温硬化型的ACF带相比通常的ACF带,可使用的时间(workinglife)短,要求在周边的温度低于30℃的环境下(作为标准,在23℃的温度环境下约9小时)的使用,但设备内因包含热压接用的加热器的各机构的动作而可能上升至30℃左右。特别是由于大多将供给卷轴设置于压接工具的上方,所以处于承受从压接工具产生的热而表面温度容易上升的状况下。另一方面,为降低供给卷轴的更换频率,使用长条卷的供给卷轴,ACF带暴露于高温环境的时间相比目前延长。但是,使用低温硬化型的ACF带的元件安装为近年来才开始实施的新的技术,因此,还不存在用于在带贴附作业时将卷绕有该ACF带的供给卷轴稳定地冷却而抑制劣化的具体的解决对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贴附装置,能够将卷绕收纳有各向异性导电带的供给卷轴整体稳定地进行冷却。
第一方面记载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贴附装置,将各向异性导电带切断为规定的贴附长度而形成单片带,并使用压接工具将所述单片带贴附在设定于基板的带贴附位置,其中,具备:罩部件,形成有带供给口,并在将供给卷轴封入与外界隔开的空间的状态下保持所述供给卷轴,所述带供给口用于将从卷绕有带部件的所述供给卷轴引出的所述带部件向所述压接工具的下方供给,所述带部件通过在分离件上层叠所述各向异性导电带而构成;及冷却单元,对保持所述供给卷轴的所述罩部件内的所述空间进行冷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备:罩部件,形成有带供给口,并在将供给卷轴封入与外界隔开的空间的状态下保持供给卷轴,所述带供给口用于将从供给卷轴引出的带部件向压接工具的下方供给;及冷却单元,对保持供给卷轴的罩部件内的所述空间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将供给卷轴整体稳定地进行冷却,而抑制各向异性导电带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带贴附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带贴附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带贴附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带贴附装置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5   带贴附装置
7   罩部件
9   第一罩
10  第二罩
10c 带供给口
17  带部件
18  供给卷轴
19  基板
19a 带贴附位置
30  压接工具
31  第一管路
31a 开口部
32  冷却空气生成机
33  第二管路
35  管
T   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机。元件安装机1具有在基板上安装电子元件的功能,在壳体2的内部即机内空间,沿基板的输送方向(X方向)配置带贴附装置、临时压接装置及正式压接装置而构成。带贴附装置将各向异性导电带(以下称作“ACF带”)切断成规定的贴附长度的单片带而贴附于基板,所述各向异性导电带通过将各向异性导电膜制成带状而成。临时压接装置在贴附于基板的单片带上临时压接(搭载)电子元件。正式压接装置通过按压经由单片带临时压接于基板上的电子元件,而在基板上压接电子元件。
在壳体2的前方侧的区域形成有与带贴附装置、临时压接装置、正式压接装置相对应地进行开闭的多个门3。操作员打开门3进行壳体2内的各装置的修理或调整、消耗元件的更换等保养检修作业。另外,在壳体2的上部,与带贴附装置、临时压接装置、正式压接装置相对应地安装有多个外气(外部空气)导入装置4。通过驱动外气导入装置4,将设置有元件安装机1的洁净室的空气导入机内空间。
其次,参照图2之后的各图说明带贴附装置。图2及图3中,带贴附装置5以将上部切下了规定厚度后的板状的底板6为主体,在切下后的上部的规定位置,沿与底板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经由托架8(图3)安装有罩部件7。
罩部件7由固定于托架8的具有磁性的平板状的第一罩9和相对于第一罩9拆装自如的第二罩10构成。第二罩10由与第一罩9的形状相对应地成形的透明的板状部10a、和沿板状部10a的外缘形成且在与板状部10a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具有宽度L1(图4)的厚度的透明的侧壁部10b构成。
之后,如图4及图5所示,在将第二罩10安装于第一罩9的状态下,将第一罩9的与第二罩10相对的面设为“正面a”,将正面a的相反侧设为“反面b”。另外,将板状部10a的与第一罩9相对的面设为“反面c”,将反面c的相反侧设为“正面d”。如图4及图5所示,侧壁部10b形成于板状部10a的反面c侧。
图4及图5中,在板状部10a的上端形成的侧壁部10b的侧面设有多个(在此为两个)钩状的钩11,所述钩11由沿水平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1a和从突出部11a的前端向下方伸出的折弯部11b构成。封装件12a与折弯部11b的间隔L2(图5)设定为与第一罩9的宽度大致相同。在板状部10a的上端形成的侧壁部10b的下表面的与突出部11a相对的位置设有在前端固定了封装件12a的密封部件12。在板状部10a的下端形成的侧壁部10b的侧面也设有作为密封部件的封装件13。另外,在板状部10a的反面c的上方和下方的位置分别安装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磁铁部件14。
图2及图3中,在板状部10a的上端形成的侧壁部10b的上表面设有コ字状的钩挂部15。钩挂部15在更换后述的供给卷轴18时等将第二罩10钩挂于在元件安装机1上设置的临时放置用的钩(图示省略)时使用。另外,在板状部10a的正面d设有操作员挪动第二罩10时的把持用的把手16。
在第一罩9上安装第二罩10时,将钩11钩挂于第一罩9的上端(图4)。此时,第一罩9的上端被突出部11a和封装件12a夹持,并且,第一罩9的下端与封装件13紧密接触。另外,磁铁部件14的前端具有磁力而与第一罩9的表面抵接。由此,确保第一罩9和第二罩10的良好的密封性,并且在罩部件7的内部形成与外界隔开的空间T(图4)。在将第二罩10从第一罩9拆下时,如果单手把持把手16进行抬起,就能解除钩11相对于第一罩9的钩挂(图5)。
图3、图4及图5中,在第一罩9上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卷绕收纳有带部件17的供给卷轴18,所述带部件17通过在分离件上层叠ACF带而成。ACF带具有粘接性,作为用于将基板19和电子元件接合的接合材料起作用。在第一罩9的反面b配置有具有贯通该第一罩9的旋转轴20a的电动机20,在旋转轴20a的前端部旋转自如地设有旋转器(供给卷轴安装件)21。
供给卷轴18通过安装于旋转器21上而被安装于第一罩9的正面a侧,由此,通过罩部件7保持供给卷轴18。此外,由于第二罩10的板状部10a是透明的,所以操作员能够经由板状部10a确认罩部件7内的供给卷轴18的带剩余量。在ACF带的剩余量没有了(或减少)的情况下,从第一罩9拆下第二罩10而更换为新的供给卷轴18。
通过驱动电动机20,供给卷轴18经由旋转器21旋转,引出卷绕收纳的带部件17。引出的带部件17绕图3所示的张力赋予机构22的张紧辊22a被导向下方(箭头e)。张力赋予机构22具有以引出的带部件17不产生松弛的方式赋予带部件17规定的张力的功能。此外,张力赋予机构22也可以安装于第一罩9以外的部件。
如图2及图3所示,在板状部10a的下方形成的侧壁部10b上,在绕张紧辊22a被导向下方的带部件17的供给路径上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将带部件17向罩部件7之外供给的带供给口10c。带供给口10c的开口面积优选设为供给带部件17所需的最小限的大小。通过带供给口10c被送向罩部件7之外的带部件17向后述的压接工具30的下方供给。如以上说明,罩部件7形成用于将从供给卷轴18引出的带部件17向压接工具30的下方供给的带供给口10c,并以封入与外界(机内空间)隔开的空间T的状态保持供给卷轴18。
图2及图3中,在底板6的下端部的两侧,在水平位置配置有第一导向辊23、第二导向辊24。第一导向辊23和第二导向辊24之间的水平部分成为通过压接工具30将ACF带贴附于基板19的带贴附位置19a的贴附作业位置。从供给卷轴18引出并经过了张力赋予机构22的带部件17通过扭转机构(图示省略)扭曲,在绕过第一导向辊23时以使ACF带向下的姿势沿水平方向引导ACF带。
在第一导向辊23和第二导向辊24之间的不与压接工具30发生干涉的位置设有第三导向辊25、第四导向辊26及第五导向辊27。这些导向辊25、26、27用于将在第一导向辊23与第二导向辊24之间供给的带部件17沿水平方向引导。
在从供给卷轴18引出的带部件17的供给路径上的第一导向辊23的上方配置有切割部28。切割部28具有使用切断刃仅切割带部件中的ACF带的功能。由此,形成规定长度的单片带。
在第一导向辊23、第二导向辊24的中间的带部件17的X方向的供给路径的上方配置有通过升降机构29进行升降的压接工具30。在压接工具30内置有加热器。
接着,对单片带的贴附动作进行说明。在此的动作通过带贴附装置5所具备的控制部控制各机构而进行。首先,利用基板定位机构(图示省略)将包含形成有带贴附位置19a的区域在内的基板19的缘部定位于压接工具30的下方的贴附作业位置。此时,基板19的缘部通过下承接部(图示省略)进行下承接。接着,在使单片带位于带贴附位置19a的上方的状态下使压接工具30下降,将单片带以规定载荷按压于基板19上,并且利用加热器加热单片带。由此,在基板19的带贴附位置19a贴附单片带。将单片带贴附于基板19而仅成为分离件的带部件17绕第二导向辊24被导向上方,由带回收部(图示省略)回收。
这样,带贴附装置5具有将各向异性导电带切断成规定的贴附长度而形成单片带,并使用压接工具30将单片带贴附在设定于基板19上的带贴附位置19a的功能。另外,上述的单片带的贴附动作在进行如下动作的同时执行:在将供给卷轴18由罩部件7保持并封入空间T的状态下,利用以下说明的单元冷却供给卷轴18。
接着,对带贴附装置5具有的供给卷轴18的冷却功能进行说明。图4及图5中,在第一罩9的上部的反面b安装有嘴34。在第一罩9的上部,沿宽度方向形成开口部9a,在该开口部9a埋入嘴34的一部分。由此,嘴34的表面的一部分成为经由开口部9a露出于第一罩9的正面a侧的状态。
在嘴34的内部形成有第一管路31和第二管路33。第一管路31以在宽度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姿势在第一罩9的开口部9a内形成有多个。第一管路31的两端中的下方侧的端部经由开口部9a与露出于第一罩9的正面a侧的嘴34的表面连通。由此,在第一罩9的正面a设置作为第一管路31的一端部的开口部31a(也一并参照图3)。该开口部3la位于比安装于第一罩9的供给卷轴18更靠上方的位置。此外,第一管路31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
第一管路31的两端中的上方侧的端部与第二管路33连通,第二管路33沿嘴34的长度方向形成。另外,露出于第一罩9的反面b侧的嘴34的表面由用于防止结露的绝热部件34a覆盖。
第一管路31及第二管路33经由表面被用于防止结露的绝热材料覆盖的管35与冷却空气生成机32连接。冷却空气生成机32在罩部件7的外部生成用于冷却空间T的空气(以下称作“冷却空气”)。生成的冷却空气的温度为能够将空间T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的温度(例如10℃以下)。此外,作为冷却空气生成机32,可使用应用涡流管(ボルティック·チューブ)的装置。
由冷却空气生成机32生成的冷却空气经由管35、第二管路33、第一管路31从开口部31a向罩部件7内的空间T吹出。由此,能够对由罩部件7覆盖整体的供给卷轴18进行冷却,而抑制ACF带的劣化。特别是,在使用在低温环境下要求短时间的使用的低温硬化型的ACF带的情况下,可实现显著的效果。
另外,第一管路31成为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姿势,因此,能够使从开口部3la吹出的冷却空气在空间T内高效地循环。另外,开口部31a形成于不向由罩部件7保持的供给卷轴18直接吹出冷却空气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供给卷轴18的结露。另外,空间T仅经由在罩部件7(第二罩10的侧壁部10b)的下方形成的带供给口10c与外界(机内空间)连通,因此,能够留下少量的向外界流出的冷却空气而提高冷却效果,并且能够稳定地冷却供给卷轴18整体。
不过,由于在元件安装机1的壳体2的内侧配置有多个热压接工具等热源,因此,被壳体2包围的机内空间的温度成为难以维持ACF带的品质这样的程度的高温。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机1,利用设于壳体2的外气导入装置4将管理为恒定温度的洁净室的空气导入机内空间,因此,能够抑制机内空间的温度上升,而更进一步排除给予保持于罩部件7的供给卷轴18的不良影响。
在上述结构中,开口部31a设于罩部件7(第一罩9)上,成为吹出用于冷却空间T的空气的吹出口。另外,第一管路31、第二管路33及管35成为将吹出口和冷却空气生成机32连接的管路。另外,开口部31a、第一管路31、第二管路33、管35及冷却空气生成机32成为对保持供给卷轴18的罩部件7内的空间T进行冷却的冷却单元。
本发明不限于至此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将第一罩9和第二罩10用铰链机构结合,经由铰链机构使第二罩10相对于第一罩9开闭自如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代替磁铁部件14而设置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定位销,向另外形成于第一罩9的插入口插入定位销的前端部,将第一罩9和第二罩10固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稳定地冷却供给卷轴整体,抑制各向异性导电带的劣化,在经由各向异性导电带将电子元件安装于基板的电子元件安装领域有用。

Claims (4)

1.一种带贴附装置,将各向异性导电带切断为规定的贴附长度而形成单片带,并使用压接工具将所述单片带贴附在设定于基板的带贴附位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罩部件,形成有带供给口,并在将供给卷轴封入与外界隔开的空间的状态下保持所述供给卷轴,所述带供给口用于将从卷绕有带部件的所述供给卷轴引出的所述带部件向所述压接工具的下方供给,所述带部件通过在分离件上层叠所述各向异性导电带而构成;及
冷却单元,对保持所述供给卷轴的所述罩部件内的所述空间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由安装所述供给卷轴的第一罩和相对于所述第一罩拆装或开闭自如的第二罩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单元包括:吹出口,设于所述罩部件,并吹出用于对所述空间进行冷却的空气;冷却空气生成机,在所述罩部件的外部生成所述空气;及管路,将所述吹出口和所述冷却空气生成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口被设于从该吹出口吹出的空气不与保持于所述罩部件的所述供给卷轴直接接触的位置。
CN201410386507.5A 2013-09-18 2014-08-07 带贴附装置 Active CN1044419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2510 2013-09-18
JP2013192510A JP6155467B2 (ja) 2013-09-18 2013-09-18 部品実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41910A true CN104441910A (zh) 2015-03-25
CN104441910B CN104441910B (zh) 2018-02-02

Family

ID=52818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6507.5A Active CN104441910B (zh) 2013-09-18 2014-08-07 带贴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55467B2 (zh)
CN (1) CN1044419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4030A (zh) * 2018-06-28 2020-01-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压接装置、片材设置单元及片材设置单元的安装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7409A (zh) * 2002-03-25 2003-10-08 索尼化学株式会社 膜状粘合剂的粘贴装置
CN101652303A (zh) * 2007-03-30 2010-02-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粘接带贴合装置及带构件的追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9679B2 (ja) * 1994-05-13 2001-03-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異方性導電テープ収納用カセットおよび異方性導電テープの貼着装置
JP2001281685A (ja) * 2000-01-28 2001-10-10 Sharp Corp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異方導電性フィルム貼付装置
JP4352581B2 (ja) * 2000-05-17 2009-10-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接着用の異方性導電体の供給装置
JP2003078238A (ja) * 2001-09-03 2003-03-14 Asuriito Fa Kk 異方性導電体貼り付け装置および異方性導電体貼り付け方法
JP5173708B2 (ja) * 2008-09-29 2013-04-03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実装装置及び実装方法
JP4782223B2 (ja) * 2009-09-02 2011-09-28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接着膜テープ収納用カセット交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7409A (zh) * 2002-03-25 2003-10-08 索尼化学株式会社 膜状粘合剂的粘贴装置
CN101652303A (zh) * 2007-03-30 2010-02-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粘接带贴合装置及带构件的追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4030A (zh) * 2018-06-28 2020-01-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压接装置、片材设置单元及片材设置单元的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60900A (ja) 2015-03-30
JP6155467B2 (ja) 2017-07-05
CN104441910B (zh) 2018-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51970B1 (en) Heat-insul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product
JP4807445B2 (ja) 室外機
CN103974004B (zh) 包括相机模块的显示装置
WO2016208223A1 (ja) 室外機
CN104441910A (zh) 带贴附装置
US20110121705A1 (en) Apparatus for regulat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light emitting diode
KR200495689Y1 (ko) 에어컨 시스템, 전자 팽창 밸브 및 전자기 코일 구조
CN105025686A (zh) 电子装置与散热板
US20110249960A1 (en) Heat Source Door For A Thermal Diffusion Chamber
CN1770446A (zh) 带有接口模块的lsi封装、传输线路安装体和带状光传输线路
CN109915449A (zh) 显示屏拆解设备
US20200044348A1 (en) Antenna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2810809B (zh) 弹性端子模块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EP2292931A2 (en) Hermetic type compressor
CN104656222A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5980232U (zh) 一种具有压管和挡水功能的电机防护盖
CN102740677A (zh) 一种数据接插件组装机
CN103419356B (zh) 一种用于显示器保护屏的成型装置和成型方法
CN205311648U (zh) 一种纺丝组件保温箱
JP2019157962A (ja) 電磁クラッチの電磁コイル
JP2012093042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06422029U (zh) 继电器温度补偿结构
CN219055706U (zh) 一种改善铜模排片位置统一的装置
JP3536977B2 (ja) 非接触型icカード及びその集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310843B2 (en) Terminal seal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1

Address after: Osak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