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31201A - 预防肥胖的混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预防肥胖的混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31201A
CN104431201A CN201410813965.2A CN201410813965A CN104431201A CN 104431201 A CN104431201 A CN 104431201A CN 201410813965 A CN201410813965 A CN 201410813965A CN 104431201 A CN104431201 A CN 104431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obesity
vine
vine tea
preven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139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兰兰
彭勇
肖培根
缪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Botanical Garden of Medicinal Plant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Botanical Garden of Medicinal Plant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Botanical Garden of Medicinal Plants filed Critical Guangxi Botanical Garden of Medicinal Plants
Priority to CN2014108139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312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31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12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肥胖的混合茶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甜茶50-90%,藤茶10-50%;所述甜茶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灌木甜叶悬钩子的叶及嫩枝;藤茶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的叶。本发明甜茶的味道太甜,藤茶味道梢涩,但甜茶良好的口感可以有效弥补其他成分的味道,能有效校正二者味道,保证二者的品质和口感,甜茶和藤茶组合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肥胖。

Description

预防肥胖的混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肥胖的茶。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甜茶和藤茶组成的混合茶,具有预防肥胖的功效。
背景技术
肥胖是指由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机体能量代谢失衡,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过剩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造成体脂积聚、体重增加,进而危害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近年来营养性肥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成为一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据调查:在2010年,全球20岁及其以上年龄的成人中有超过15亿人受到肥胖问题的影响。我国四川省20-69岁人群中男子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3.77%、7.31%,女子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6.39%、6.82%。与此同时,与肥胖相关的并发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肥胖是代谢综合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病理生理基础。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不仅是一种代谢异常,还是II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脑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现有的治疗肥胖症的药物很多,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肠道消化吸收、激素类以及和其他一些正在研究中的如肥胖基因产品和植物药等。
但是,由于这些治疗肥胖症的药物长期使用后,容易造成人体的依赖性,对身体副作用大,治疗肥胖效果差。植物性减肥药因其毒副作用较小而广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茶饮料加入太多的甜味剂或者其他添加剂,不宜于人体健康。
如何制造出一种治疗肥胖的植物性的健康茶饮料,可有效降血糖、降脂,起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作用,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作为各种广泛且细致的研究和实验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甜茶的味道太甜,藤茶味道梢涩,但甜茶良好的口感可以有效弥补其他成分的味道,能有效校正二者味道,保证二者的品质和口感,甜茶和藤茶组合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肥胖。基于这种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肥胖的混合茶,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
甜茶  50-90%
藤茶  10-50%;
其中所述甜茶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灌木甜叶悬钩子的叶及嫩枝;
其中所述藤茶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的叶。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甜茶用于治疗瘴病、糖尿病、高血压及尿路感染。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藤茶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咽喉肿痛、感冒发热、皮肤过敏、体癣、疥疮、疮疡肿毒。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预防肥胖混合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将甜茶和藤茶按照上述比例进行配比混合;
2)加入温度为80-100℃水,配成0.02-0.04g/mL的溶液;
3)自然冷却至常温。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甜茶无毒、低热能、高甜度,其药理活性主要为抗氧化、抗过敏、抗微生物和抗肿瘤作用,具有减肥、清热、润肺、祛痰、止咳功效,并用于治疗瘴病、糖尿病、高血压及尿路感染;藤茶具有降压减脂、清热解毒、消炎利咽、消除疲劳的功效,全株入药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咽喉肿痛、感冒发热、皮肤过敏、体癣、疥疮、疮疡肿毒;甜茶的味道太甜,藤茶味道梢涩,但甜茶良好的口感可以有效弥补其他成分的味道,能有效校正二者味道,保证二者的品质和口感,甜茶和藤茶组合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肥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发明预防肥胖的混合茶,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
甜茶  50%
藤茶  50%;
实施例2:
本发明预防肥胖的混合茶,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
甜茶  70%
藤茶  30%;
实施例3:
本发明预防肥胖的混合茶,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
甜茶 90%
藤茶 10%;
本品先将甜茶和藤茶按照上述比例进行配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温度为80-100℃水,配成0.02-0.04g/mL的溶液,搅拌均匀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即可。
以上实施例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经多次调配最终取得,不仅口感清香甘醇,而且各成分的搭配比例均衡合理,有效的发挥了各成分的作用,尤其是将甜茶和藤茶进行混合后,两者作用互相匹配和促进,有效校正二者味道,保证二者的品质和口感,预防和治疗肥胖效果更明显。
动物实验:
SPF级别KM小鼠,雄性,20±2g,购自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将60只雄性小鼠按体重质量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甜茶∶藤茶(9∶1)组、甜茶∶藤茶(7∶3)组和甜茶∶藤茶(1∶1)组。除正常对照组喂食基础饲料外,其他各组均采用高糖高脂饲料:15%猪油、15%肝糖、基础饲料47%,豆粕14%,玉米蛋白粉6%,食盐0.5%,磷酸氢钙1.5%,食粉0.5%,添加剂0.5%喂食。正常对照组和高脂对照组饮食自来水,按照5mg/kg·d的剂量,25g小鼠每日饮水量平均每天10ml计算。其余各组按照配制好的茶饮料饮用45天。
指标测定:喂养结束后,小鼠禁食12h,用摘眼球取血,迅速取少量血液测定血糖。剩余血样室温静置2h后,2000rpm离心20min,取上清液4℃保存待用,采用试剂盒测定TC、TG、HDL和LDL。血取净后,立即进行解剖,称取肝脏重量。
统计方法:实验数据均以平均数士标准差(X±SD)表示,实验相关指标比较采用EXCEL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检验的显著性水准为α<0.05(显著水平),α<0.01(极显著水平)。
表1 是各组小鼠血清TC、TG、HDL-C、LDL-C水平(n=10,X±SD)。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ΔP<0.05,ΔΔP<0.01。
结论:不同比例(9∶1、7∶3和1∶1)甜茶与藤茶的混合茶均可降低高糖高脂饮食小鼠的体重、肝脏重量、TC(总胆固醇);显著降低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LDL-C),对血糖影响不大。
藤茶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的叶,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云南、贵州,一般生长在海拔200~1500m的沟谷林中或山坡灌木丛里。藤茶是广西特色的茶饮料,又是广西特色药材,收录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第一卷,具有降压减脂、清热解毒,消炎利咽、消除疲劳等功效,或全株入药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咽喉肿痛、感冒发热、皮肤过敏、体癣、疥疮、疮疡肿毒等,还发现其具有良好的降脂功效。藤茶安全无毒,具有抗炎、镇痛、抑菌、抗高血压、降血糖、保肝护肝及增强免疫等作用。文献报道藤茶有降血脂、降血糖方面的作用,藤茶及其中黄酮能够明显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对高脂血症、心血管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同时对多种动物模型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而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藤茶和荷叶水提物对大鼠具降脂减肥作用。研究表明藤茶水提液对高血脂大鼠有预防作用;显齿蛇葡萄黄酮对蛋黄型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有降低作用。藤茶中主要活性成分黄酮及二氢杨梅素对高血脂症小鼠的降血脂效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二氢杨梅素对高脂血症小鼠体重有明显减轻作用;黄酮及二氢杨梅素都能不同程度降低小鼠血清TC、TG、LDL-C、MDA含量,提高血清HDL-C含量及SOD活性,降低肝系数。肝脏病理学观察表明,喂饲藤茶黄酮及二氢杨梅素组小鼠肝细胞变性、肿胀的程度减轻,说明藤茶黄酮及二氢杨梅素能降低小鼠血脂,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高脂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
广西甜茶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灌木甜叶悬钩子的叶及嫩枝,是广西特有的无毒、低热能、高甜度和具有保健功能的珍稀植物。长期以来除当茶饮用之外,亦用来代糖加工食品,还可入药,并收载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具有减肥、清热、润肺、祛痰、止咳等功效,并用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等症的辅助治疗。甜茶在广西还用于治疗瘴病、糖尿病、高血压及尿路感染等。其药理活性主要为抗氧化、抗过敏、抗微生物和抗肿瘤等作用。甜茶水提取物可能通过显著增加脂连素和瘦素、脂肪形成转录因子C/EBPα及PPARγ的表达达到增强脂肪分化的作用,从而可能具有治疗肥胖证的疗效。广西甜茶的模拟提取物可显著改善营养性肥胖大鼠的肥胖体征:给予甜茶的三种单体组合配方,没食子酸5%、鞣花酸9%和甜叶悬钩子苷86%,三者相当于整体重量的27%。的高脂大鼠与高脂模型组相比体重减少了22%,同时腹部脂肪增加减少了48%,但是对食物的摄入量并没有受到影响,同时血糖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减少50%;此外还可抑制前脂肪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此外,甜茶的60%乙醇部位(10μg/mL)对PTPIB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59.7%),同时动物实验证明甜叶悬钩子苷有一定的降低正常小鼠餐后血糖的作用,还可延缓正常小鼠蔗糖吸收,提示其可能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研究亦证明甜茶粗品和甜叶悬钩子苷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并且能显著抑制葡萄糖所致高血糖小鼠血糖值升高,改善小鼠葡萄糖耐量作用,但其降血糖作用有可能与降脂作用相关。
总之,藤茶和甜茶都是广西特有的具有良好预防和治疗肥胖前景的药食两用广西特色植物。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茶饮料加入太多的甜味剂或者其他添加剂,不宜于人体健康。甜茶良好的口感可以有效弥补其他成分的味道。但是,甜茶的味道太甜,藤茶味道梢涩。为了有效校正二者味道,同时保证二者的品质,本专利设计了一种藤茶和甜茶组合配方的混合茶方法。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Claims (4)

1.一种预防肥胖的混合茶,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
甜茶  50-90%
藤茶 10-50%;
其中所述甜茶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灌木甜叶悬钩子的叶及嫩枝;
其中所述藤茶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的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肥胖的混合茶,其中所述甜茶用于治疗瘴病、糖尿病、高血压及尿路感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肥胖的混合茶,其中所述藤茶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咽喉肿痛、感冒发热、皮肤过敏、体癣、疥疮、疮疡肿毒。
4.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防肥胖混合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将甜茶和藤茶按照上述比例进行配比混合;
2)加入温度为80-100℃水,配成0.02-0.04g/mL的溶液;
3)自然冷却至常温。
CN201410813965.2A 2014-12-23 2014-12-23 预防肥胖的混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4312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3965.2A CN104431201A (zh) 2014-12-23 2014-12-23 预防肥胖的混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3965.2A CN104431201A (zh) 2014-12-23 2014-12-23 预防肥胖的混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31201A true CN104431201A (zh) 2015-03-25

Family

ID=52878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13965.2A Pending CN104431201A (zh) 2014-12-23 2014-12-23 预防肥胖的混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3120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2612A (zh) * 2015-07-10 2015-10-21 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灵芝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49404A (zh) * 2017-10-19 2018-01-09 湖南楚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橘皮功能复合茶产品
CN108686053A (zh) * 2018-07-02 2018-10-23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复方降压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40192A (zh) * 2018-05-29 2018-11-06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一种高膳食纤维藤茶青汁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36652A (zh) * 2018-05-29 2018-12-07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一种降糖降压的保健果冻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8721A (zh) * 2010-06-11 2010-11-10 胡三齐 一种甜茶与藤茶嫁接甜藤神奇茶的方法
CN102125128A (zh) * 2011-02-24 2011-07-20 胡三齐 一种九味降糖茶
CN103431106A (zh) * 2013-07-15 2013-12-11 向华 一种保健复合茶制作工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8721A (zh) * 2010-06-11 2010-11-10 胡三齐 一种甜茶与藤茶嫁接甜藤神奇茶的方法
CN102125128A (zh) * 2011-02-24 2011-07-20 胡三齐 一种九味降糖茶
CN103431106A (zh) * 2013-07-15 2013-12-11 向华 一种保健复合茶制作工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2612A (zh) * 2015-07-10 2015-10-21 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灵芝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49404A (zh) * 2017-10-19 2018-01-09 湖南楚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橘皮功能复合茶产品
CN108740192A (zh) * 2018-05-29 2018-11-06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一种高膳食纤维藤茶青汁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36652A (zh) * 2018-05-29 2018-12-07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一种降糖降压的保健果冻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86053A (zh) * 2018-07-02 2018-10-23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复方降压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7710B (zh) 减肥组成物
CN104431201A (zh) 预防肥胖的混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05074960A1 (ja) 機能性飲料及び組成物
CN104138469A (zh) 治疗ii型糖尿病和逆转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7044A (zh) 一种缓解男性性功能障碍、抗疲劳的功能性食品
KR20140067579A (ko) 숙취해소환의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에 의하여 제조된 숙취해소환
CN103977021A (zh) 低聚古罗糖醛酸盐在制备防治肝损伤和各种肝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药物中的应用
CN105030984A (zh) 一种具有降糖、调脂及缓解糖尿病并发症的荔枝核保健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CN104738773A (zh) 一种植物饮料及制备工艺
KR101446528B1 (ko) 흑마늘 발효 식초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395563A (zh) 低聚古罗糖醛酸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KR101782969B1 (ko) 발효 삼채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비만 예방 및 치료용 조성물
CN103948021B (zh) 一种滁菊明目保健颗粒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2772644B (zh) 具有消肿修复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96537B (zh) 一种降糖组合物及其制作工艺
JP2004149471A (ja) 血糖低下剤
KR101337395B1 (ko) 알레르기성 비염 개선용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4547013A (zh) 一种治疗胃黏膜和肝损伤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38775A (zh) 一种植物饮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3610188B (zh) 一种减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43902B (zh) 一种含有葛根的液态乳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09621A (zh) 一种暖胃润肺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42413C (zh) 熊胆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2198B (zh) 一种减肥茶及其茶包的制备方法
CN104431073A (zh) 一种保健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