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8947B - 天线 - Google Patents

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8947B
CN104428947B CN201380036138.0A CN201380036138A CN104428947B CN 104428947 B CN104428947 B CN 104428947B CN 201380036138 A CN201380036138 A CN 201380036138A CN 104428947 B CN104428947 B CN 1044289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cable
radio wave
attenuator
antenna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61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8947A (zh
Inventor
吉野功高
村上知伦
坪井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28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8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8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89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7/00Devices for absorbing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Combinations of such devices with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or systems
    • H01Q17/004Devices for absorbing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Combinations of such devices with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or systems using non-directional dissipative particles, e.g. ferrite pow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01Q1/46Electric supply lines or communica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7/00Devices for absorbing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Combinations of such devices with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高了天线的天线特性,该天线具有在被设置在用于音频信号或诸如电源的电信号的传输线路附近时所使用的天线元件。本发明设置有:天线元件,具有规定的长度并且检测电力线;传输线路,用于传输电信号;以及无线电波吸收衰减部,至少被布置在天线元件与传输线路之间并且呈现吸收和衰减由天线元件所接收的频带的无线电波的特性。

Description

天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天线,该天线具有用在被布置为接近于诸如音频信号和电源等的电信号的传输线路的状态下的天线元件,并且具体地,涉及提高这种天线中的天线特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数字电视广播和数字无线电广播中接收无线电波的天线元件等被布置在非常接近于诸如音频信号和电源等的电信号的传输线路的情况增加。在专利文献1中,已描述了其中同轴线的芯线被用作音频信号的传输线路以及同轴线的屏蔽线(外部导体)被制成起到天线元件的作用的天线电缆。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1-172125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顺便提及,如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天线电缆的情况,当两个或多个传输线路被布置为邻接于彼此时,会造成电容耦合,而各自的电磁场彼此影响。当出现这种电容耦合时,每个传输线路上传播的电信号会传播到其他相邻的传输线路,并且最初待传播的信号将会衰减。例如,当其他传输线路中传输的音频信号存在于在天线元件中传输的RF信号的附近时,RF信号被衰减,并且天线接收特性将被劣化。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技术中,因为难以防止传输线路之间产生电容耦合,所以会出现这种天线接收特性劣化的问题。
有鉴于此创作了本公开,并且目的是提高天线中的天线特性,该天线具有用在被布置为接近于诸如音频信号和电源等的电信号的传输线路的状态下的天线元件。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天线包括:天线元件,具有规定的长度并且检测电力线;传输线路,传输电信号;以及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具有用于吸收和衰减由天线元件接收到的频带的无线电波的特性并且至少被布置在天线元件与传输线路之间。
通过以如上所述的这种方法形成天线,因为由天线元件接收到的频带的无线电波在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中被吸收和衰减,故天线会变为可以抑制天线元件与传输线路之间的电容耦合的产生。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天线,因为天线元件与传输线路之间变得难以产生电容耦合,故可保持令人满意的天线接收特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示意性配置的实例的示意图,其中A示出了在直径方向上进行切割的情况下的截面图,并且B示出了在线路长度方向上进行切割的情况下的截面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接收系统的配置实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耳机电缆、天线电缆和移动终端中的接线端子的配置实例的电路图。
[图4]示出了电阻器被插入在电缆部与天线电缆的插孔之间的连接部分中的情况下的天线电缆的配置实例的电路图。
[图5]示出了电阻器被插入在电缆部与天线电缆的插孔之间的连接部分中的情况下的频率-增益特性,其中A至C示出了在其中天线电缆没有被佩戴在人体上的状态下测量的频率-增益特性,并且D至F示出了其中天线电缆被佩戴在人体上的状态下测量的频率-增益特性。
[图6]示出了基于先前的天线电缆的频率-增益特性,其中A至C示出了其中天线电缆未被佩戴在人体上的状态下测量的频率-增益特性,并且D至F示出了其中天线电缆被佩戴在人体上的状态下测量的频率-增益特性。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于先前的天线电缆的频率-增益特性,其中A至C示出了其中天线电缆未被佩戴在人体上的状态下测量的频率-增益特性,并且D至F示出了其中天线电缆被佩戴在人体上的状态下测量的频率-增益特性。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于其中移除插入在GND线101G中的FB125的配置的频率-增益特性。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其中具有1100mm的长度的耳机电缆200被插入但未被佩戴在人体上的情况下测量的频率-增益特性,其中A至C示出了基于先前的天线电缆的频率-增益特性,并且D至F示出了基于当前配置的天线电缆的频率-增益特性。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其中具有1100mm的长度的耳机电缆200插入但未被佩戴在人体上的情况下测量的频率-增益特性,其中A至C示出了基于先前的天线电缆的频率-增益特性,并且D至F示出了基于当前配置的天线电缆的频率-增益特性。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变形例1的天线电缆的示意性配置的实例的示意图,其中A示出了在直径方向上进行切割的情况下的截面图,并且B示出了线路长度方向上进行切割的情况下的截面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变形例2的天线电缆的示意性配置的实例的示意图,其中A示出了在直径方向上进行切割的情况下的截面图,并且B示出了线路长度方向上进行切割的情况下的截面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变形例3的天线电缆的示意性配置的实例的示意图,其中A示出了立体图,并且B示出了在直径方向上进行切割的情况下的截面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变形例4的天线电缆的示意性配置的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按以下顺序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天线的实例。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以下实例。
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实例的天线的配置实例
2.应用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天线的接收系统的配置实例
3.各种变形例
<1.天线的配置实例>
首先,参照图1,将描述应用了根据本公开天线的天线10的配置实例。图1示出了在形成具有同轴线的本公开的天线时的天线10的内部配置实例的截面图。图1A是在垂直于线路长度方向上切割形成为同轴线的天线10的情况下的截面图,并且图1B是在其线路长度方向上切割天线10并且从如图1A中示出的横截面指示线A所指示的方向上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截面图。
如在图1A和图1B中所示,在天线10的中心部中,设置L(左)信道的音频信号传输通过的Lch线11L、R(右)信道的语音信号传输通过的Rch线11R以及GND(接地)线11G。这些形成为同轴线的芯线(内部导体)。在这些传输线(传输线路)11的外周部中,设置由树脂12制成的层。
树脂12形成为具有其中混合了磁性材料的粉末的合成树脂(绝缘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与合成树脂混合作为粉末的磁性材料,使用了具有吸收和衰减无线电波的无线电波吸收特性和在高频下具有高阻抗特性的铁氧体。由树脂12制成的层的厚度被配置为使得其厚度相对于构成同轴线的天线10的直径方向上的横截面在整个圆周上是一定的。
在树脂12的外周部中,设置作为屏蔽线13的外部导体,并且这个屏蔽线13起到天线元件的作用。然后,作为天线元件的屏蔽线13的外周用保护覆盖层(protective cover)14覆盖。
作为包含铁氧体的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树脂12被设置在作为天线元件的屏蔽线13与每个传输线11之间,并且因此可防止通过每条线传输的信号泄漏到传输线路外侧的空间。因此,因为确保了各传输线11与天线元件之间的隔离,还可以保持天线10的令人满意的接收特性。
为了获得这种效果,被制成与树脂12混合的磁性材料的材料、截面区域和磁路长度必须设定为使得可以在由天线元件所接收的期望频带下获取足够大的阻抗的值。作为磁性材料的材料,选择作为复数磁导率(μ”)的磁损耗项的虚部在由天线元件接收的期望频带中较高的材料。
复数磁导率μ可以由以下公式1给出。
μ=μ'-jμ”…公式1
在以上公式1中,实部μ'表示电感分量,并且虚部μ”表示电阻分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2计算表示电阻分量的虚部μ”。
在以上公式2中,“AE”表示磁性材料的有效截面积(磁通量通过的面积:单位m2),并且“lE”表示有效磁路长度(其中磁通量流动的距离:单位m)。另外,“μ0”表示真空中的导磁率,“N”表示用于测量的线圈的匝数,“f”表示频率(Hz)并且“RMSD”表示测量的电阻(Ω)。
如在以上公式2中指出的,通过改变磁性材料的有效截面积AE的和有效磁路长度LE,可以改变作为复数磁导率μ的磁损耗项的虚部μ”的值。换言之,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即使当接收到任何种类的频带的无线电波时,仍可以确保天线元件与其它信号的传输线路之间的隔离性。
<2.根据实施方式实例的接收系统的配置实例>
下面,将参照图2描述应用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实例的天线的接收系统1的配置实例。接收系统1包括应用了根据本公开的天线10的天线电缆100、连接至天线电缆100的耳机电缆200以及连接有天线电缆100的移动终端300。
天线电缆100被插入在通用串行总线(μUSB)端子,并且组成为具有用于收听音频的音频传输电缆的功能和接收RF信号的天线的功能两者的电缆。在图2中,示出了连接的对象是耳机电缆200的情况,并且还可以在以这种方法进行连接的同时使用耳机电缆200。当单独使用线电缆100时,该天线电缆仅起到天线的作用,并且在具有音频传输功能和天线功能两者的情况下起作用。
天线电缆100包括:电缆部101、设置在电缆部101的一端中的插头102以及设置在另一端中的插孔103。以与图1示出的配置相同的方式将电缆部101制成具有同轴结构,并且包括作为各种电信号传输线路的芯线和起到天线元件功能的屏蔽线(在图2中省略其图示)。芯线是由例如退火铜线(annealed copper wire)等形成,并且屏蔽线被形成为其中编织退火铜线的编织线(braided wire),例如。应注意可以应用卷绕线(windingwire)来代替编织线。
如在图1中所示,在芯线与屏蔽线之间设置作为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由树脂制成的层。随后将提及天线电缆100的内部配置的细节。利用由诸如氯乙烯树脂和合成橡胶等树脂制成的保护覆盖层覆盖屏蔽线的外周部分。
插头102插入设置在移动终端300中的接线端子310,并且耳机电缆200的插头203被插入到插孔103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头102配置作为μUSB插头,并且移动终端300中的接线端子310被配置作为μUSB接线端子。
当天线电缆100起到天线的作用时,插头102插入的移动终端300起到接地(GND)的作用,并且天线电缆100的屏蔽线部分起到单极天线(电场型天线)的作用。当耳机电缆200被插入在插孔103中时,还包括耳机电缆200部分的全长还作为天线元件接收无线电波。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得可以利用天线电缆100部分的长度接收在用于移动终端的多媒体广播的VHF高频带(约200MHz)中所使用的频率,天线电缆100的屏蔽线部分的长度被调整为λ/4的300mm。当500mm的耳机电缆200连接至天线电缆100时,可以由两者相加的总长度接收FM频带中的频率。
耳机电缆200具有电缆部201,并且具有分别连接到从电缆部201分叉部分的末端的用于Rch的耳机202R和用于Lch的耳机202L。另外,在电缆部201的另一端中,连接配置为例如φ为3.5mm三极插头的插头203。耳机电缆200的插头203被插入在天线电缆的插孔103中。另外,尽管图2的耳机电缆200是仅传输音频信号的耳机,但即使在具有扩音器功能的耳机的情况下也不存在问题。在那种情况下,电缆部201的插头203被配置为φ为3.5mm四极插头。
移动终端300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接线端子310,并且天线电缆100的插头102插入到这个接线端子310中。另外,移动终端300设置有接收数字电视广播、数字无线电广播和FM广播的调谐器部(省略图示),并且在调谐器部中,执行对由天线电缆100和/或耳机电缆200接收的这些广播电波的解调和解码处理。另外,移动终端300设置有未示出的音频处理电路。在音频处理电路中,执行对调谐器部中解调的音频数据和未示出的存储单元中存储的音频编码数据的解码处理,并且解码的音频数据被提供给用于Lch的耳机202L和用于Rch的耳机202R并且被输出作为音频。移动终端300进一步设置有由液晶面板或者有机EL(电致发光)面板制成的显示部320。在显示部320上,显示在调谐器部中解码的视频数据等。
下面,参照图3,应用了在图1中示出的本公开的天线电缆10的天线电缆100的内部配置的实例,将描述移动终端300的耳机电缆200和接线端子310。图3A示出了耳机电缆200的内部配置的实例,并且图3B示出了天线电缆100和移动终端300的接线端子310的内部配置的实例。
首先,参照图3A,将描述耳机电缆200的内部配置的实例。如上所述,耳机电缆200具有插入天线电缆100的插孔103中的插头。插头由插入移动终端300的接线端子310中的远端部210,以及连接至用于Lch的耳机L和/或用于Rch的耳机202R的圆柱形的后端部220组成。
在远端部210中,从插入移动终端300的接线端子310的末端侧开始按顺序设置Lch端子210L、Rch端子210R和GND端子210G,并且使它们均相互绝缘。在后端部220中,从末端侧开始按顺序设置GND端子220G、Rch端子220R和Lch端子220L,并且这些还被制成为彼此绝缘。远端部210的Lch端子210L和后端部220的Lch端子220L在后端部220内部电连接,并且远端部210的Rch端子210R和后端部220的Rch端子220R在后端部220的内部电连接。远端部210的GND端子210G和后端220的GND端子220G同样在后端部220内部电连接。
随后,参照图3B,将描述移动终端300的天线电缆100和接线端子310的内部配置的实例。为了便于理解说明书,首先描述移动终端300的接线端子310的配置,并且接下来描述天线电缆100的配置实例。在移动终端300的接线端子310中,设置1引脚311、2引脚312、3引脚313、4引脚315和屏蔽316。
当接线端子310的1引脚311被用作USB电缆时起到用于电力供应的Vbus端子的作用。然而,在附接至麦克风的耳机电缆200被插入到天线电缆100中的情况下,尽管此时未示出,但1引脚311起到MIC端子的功能,其中由麦克风收集的经由天线电缆100传输的信号作为音频信号被输入其中。用于高频阻断的铁氧体磁珠317串联连接至1引脚311与天线电缆100的连接部之间的布线。注意,当电感器是具有在高频率下执行阻断的能力的电感器时,即使在没有铁氧体磁珠的情况下仍可以毫无问题地进行使用。还可以在其他情况下实现相同的方式。在下文中,铁氧体磁珠简称为“FB”。
接线端子310的2引脚312和3引脚313当被用作USB电缆时是传输和接收用于与个人计算机等通信的差分信号的信号线的端子。另外,当音频信号被输入至端子中时,2引脚(D-端子)312是被用作左声道的端子,并且3引脚(D+端子)313使被用作右声道的端子。将共模扼流圈318连接至在这个差分模式中使用的2引脚312和3引脚313连接所连接的线路。通过布置在这个位置中的这个共模扼流圈318,当使用USB时移除共模噪声,并且当插入耳机电缆200和天线电缆100并且传输音频信号时,音频信号被传送到移动终端300侧。然而,这时,共模扼流圈318在高频率下具有高阻抗,起到高频阻断元件的功能。
接线端子310的4引脚314是用于识别插入的插头的种类和使用的插头的用途的ID端子ID是识别(Identification)的缩写,并且称作“识别端子”。当4引脚314被用作通用的USB电缆时通常是断开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作ID端子的4引脚314被用作用于接收电视广播等的天线端子。尽管稍后提及其细节,但被制作成被操作为天线元件的屏蔽线111在电缆部101内与连接至这个4引脚314的线相连接。
因此,经由用作天线端子的4引脚314,使得能够取得由屏蔽线111接收到的RF信号。约1000pF的电容器319被串连连接至4引脚314的线,并且经由这个电容器319供应给4引脚314的RF信号被供应给在移动终端300中的未示出的调谐器部。
另外,FB 320作为高频信号阻断元件与电容器319并联连接至接线端子310的4引脚314。经由耳机电缆200和天线电缆100传输的RF信号由这个FB 320阻断,并且因此,仅经由电缆部101传输的ID信号被输出至移动终端300中的未示出的ID识别电路。
接线端子310的5引脚315是用于接地的接地端子。连接至这个5引脚315的线与天线电缆100的音频插头102的屏蔽部和设置在移动终端300中的每个屏蔽316相连接,并且接地。
随后,参照随后的图3B,将描述应用了图1中示出的根据本公开的天线10的天线电缆100的配置实例。如上所述,天线电缆100被配置为具有设置在被制作成具有同轴结构的电缆部101的一端中的插头102,并且具有设置在另一端中的插孔103。未示出的基板被设置在电缆部101的端部的、位于其中设置插头102的一侧上,并且插头102被连接至这个基板。
在天线电缆100的插孔103中,设置了MIC端子M、Lch端子103L、Rch端子103R、ID端子103I和GND端子103G。电缆部101具有MIC端子101M,从MIC端子103M输入的音频信号传输通过该MIC端子。另外,电缆部101具有Lch线101L和Rch线101R,从Lch端子103L输入的Lch的音频信号传输通过101L,从Rch端子103R输入的Rch的音频信号传输通过101R。此外,电缆部101具有连接至ID端子103I的ID线101I和连接至GND端子103G的GND线101G。
MIC线101M被连接至作为设置在未示出的基板上的高频信号阻断元件的FB 121,并且经由这个FB 121连接至移动终端300的接线端子310中的1引脚311(Vbus/MIC端子)。Lch线101L被连接至设置在未示出的基板上的FB 122,并且经由这个FB 122被连接至移动终端300的接线端子310中的2引脚312(D-/Lch端子)。Rch线101R连接至设置在未示出的基板上的FB 123,并且经由这个FB123连接至移动终端300的接线端子310中的3引脚313(D+/Rch端子)。
ID线101I被连接至设置在未示出的基板上的电阻器124,并且经由这个电阻器124连接至移动终端300的接线端子310中的4引脚314(ID/天线端子)。当耳机电缆200被连接至插孔103时这个电阻器124的电阻值改变。通过检测电阻值的这个改变,在移动终端300侧执行处理以切换至其中将天线电缆100用作USB电缆的模式,而是其中天线电缆100被用作音频信号的传输线路的模式。
GND线101G被连接至设置在未示出的基板上的FB 125,并且经由这个FB 125连接至移动终端300的接线端子310中的5引脚315(GND端子)。
注意,当直流阻抗高时连接至GND线101G的FB 125将影响音频信号。例如,当耳机电缆200被用作麦克风时,在这个部分的直流阻抗高时会产生回声。因此,连接至GND线101G的FB 125的直流阻抗优选地为0.25Ω以下,并且例如设定为约0.1Ω。
这些通过天线电缆100的电缆部101内部的MIC线101M、Lch线101L、Rch线101R、ID线101I和GND线101G被配置为同轴线的芯线。在这些线(传输线路)的外周部中,将由树脂112制成的层设置作为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并且屏蔽线111沿这个层的外侧设置。
屏蔽线111起到天线元件的功能,并且接收电视广播或者无线电广播的广播电波的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屏蔽线111和ID线101I被连接,并且由屏蔽线111接收到的RF信号经由ID线101I传输,并且通过移动终端300的接线端子310中的4引脚314取得。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选取其中作为复数磁导率的磁损耗项的虚部(μ”)在由天线元件接收的期望频带中较高的材料,作为被制作成包含在作为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树脂112中的磁性材料。因此,因为通过天线元件传输的无线电波通过树脂112被吸收和衰减,所以作为天线元件的屏蔽线111和被配置作为芯线的每个传输线路通过电容耦合彼此耦合的现象不会出现。因此,因为确保了每个传输线11与天线元件之间的隔离性,故可以保持令人满意的天线10的接收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树脂112,使用的是具有1μm至190μm的颗粒直径的铁氧体粉末以65%至90%的重量比与树脂材料混合的树脂,并且树脂112的厚度被制作成约0.4mm。注意,在阻断200MHz的频率的情况下这个配比是合适的,但本公开不限于这个值。需要根据要阻断的期望频率来改变铁氧体粉末与树脂材料的配比。另外,因为铁氧体具有在高频率下其阻抗变高的特性,故在诸如FM频带的低频率下吸收和衰减(损失)的无线电波的量较小。
下面,尽管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接收特性,但首先将考虑理想的接收特性。在下文中,在由天线电缆100的单个主体的长度接收的期望的约200MHz的频带下,其中足够的天线增益的状态是被设定为所获取的理想接收特性的状态。
天线电缆100的长度被调整为通过其可接收200MHz附近的频带的长度,并且实际上,通过被插入天线电缆100中的耳机电缆200的长度来改变其天线特性。例如,当耳机电缆100被插入在天线电缆100中时,在屏蔽线111与音频信号穿过其内部的传输线路之间的耦合的影响下,天线增益劣化。另外,在受到插入天线电缆100中的耳机电缆200的影响的同时,耳机电缆200和天线电缆100作为天线元件接收RF信号,并且因此天线长度作为一个整体而变长,并且待接收的频带还沿低频带方向移动。
此外,当耳机电缆200中的用于Rch的耳机202R和用于Lch的耳机202L被佩戴在用户的耳朵上时,耳机电缆200将布置在非常靠近于人体的位置。因此,在作为天线元件的耳机电缆200和天线电缆100和作为导电体和电介质的人体影响下出现阻抗失配,并且天线增益将劣化。这种天线增益劣化在垂直偏振波上变得尤为明显。
本公开的发明人等已考虑到可通过将电阻器放置在天线电缆100的插孔103与电缆部101之间的连接部中来去除这些影响。然后作为结果,已证明这些影响可通过将电阻器的电阻值设置为4.7kΩ来完全去除,并且可以获取被认为理想的接收特性。图4示出了获取理想的天线接收特性的天线电缆100A的配置实例,并且给出了对应于图3的部件相同的标号。如在图4中所示,在MIC线101M、Lch线101L、Rch线101R、ID线101I和插孔103之间的连接部中分别设置电阻器131、电阻器132、电阻器133和电阻器134。
图5借助于图4中示出的天线电缆100A示出了天线接收特性的图表。图5A示出了其中表示耳机电缆200插入插孔103中且没有佩戴在人体上的状态下(自由空间)测量的值的图表,图5B表示在垂直偏振波上的测量值,并且图5C表示在水平偏振波上的测量值。图5D示出了表示在耳机电缆200被插入插孔103中并且佩戴在人体上的状态下测量的值的图表,图5E表示在垂直偏振波上的测量值,并且图5F表示水平偏振波上的测量值。
如在图5A至图5C中所示,在耳机电缆200没有佩戴在人体上的自由空间中时,200MHz附近峰值增益表示在垂直偏振波和水平偏振波上约-10dBd至-13dBd的高的值。另一方面,由插入的耳机电缆200接收到的FM频带的峰值增益表示在垂直偏振波和水平偏振波两者上的十分低的值。就是说,证明去除了由于插入耳机电缆200导致的影响并且能够仅接收期望的200MHz附近的频率。
如在图5D至图5F中所示,在耳机电缆被佩戴在人体上的情况下,垂直偏振波的峰值增益尤其是在200MHz附近的频率比在图5A至图5C中示出的自由空间中的测量值下降的多。然而,峰值增益在垂直偏振波和水平偏振波两者上均约-10dBd,并且可以确定已获取了令人满意的接收特性。
图6示出了表示基于未设置电阻器131至电阻器134的先前的天线电缆的接收特性的图表。图6A示出了表示耳机电缆200插入插孔103中但未佩戴在人体上的状态(自由空间)下测量的值的图表,图6B表示在垂直偏振波上的测量值,并且图6C表示水平偏振波上的测量值。图6D示出了表示在耳机电缆200插入插孔103中并且佩戴在人体上的状态下测量的值的图表,图6E表示在垂直偏振波上的测量值,并且图6F表示在水平偏振波上的测量值。
如在图6A至图6C中所示,在耳机电缆200没有被佩戴在人体上的自由空间中,证明了在由插入的耳机电缆200接收的FM频带下在垂直偏振波和水平偏振波两者上都获取约-10dBd的高峰值增益。另一方面,在期望接收的200MHz期望频带附近,同轴线中的屏蔽线111的天线元件在垂直偏振波和水平偏振波两者上均起到良好的作用,并且与理想状态相比其劣化保持为较少的量。
如在6D至图6F中所述,在耳机电缆被佩戴在人体上的状态下,垂直偏振波的峰值增益尤其是在200MHz附近的频率比在图6A至图6C中示出的自由空间中的测量值下降的多。另外,同样在FM频带下的峰值增益在垂直偏振波和水平偏振波两者上均变为约-20dBd的低的值。
如上所述的,如在图4中所示,证明了通过将电阻器放置在天线电缆100A的插孔103与电缆部101之间的连接部中,可以去除由于耳机电缆200插入天线电缆100而出现的影响。然而,当将4.7kΩ的电阻器131至134放置在这个位置时,诸如音频信号等的电信号将不会通过位于连接电阻器131至电阻器134的位置的前面的线路。就是说,很难说将差不多4.7kΩ的高的值的电阻值放置在天线电缆100A的插孔103与电缆部101的连接部分中是现实的解决方案。
图7是借助于天线电缆100A示出了天线接收特性的图表。图7A示出了表示耳机电缆200被插入插孔103中但不佩戴在人体上的状态(自由空间)下测量的值的图表,图7B表示在垂直偏振波上的测量值,并且图7C表示在水平偏振波上的测量值。图7D示出了表示耳机电缆200插入插孔103中并且佩戴在人体上的状态下测量的值的图表,图7E表示在垂直偏振波上的测量值,并且图7F表示在水平偏振波上的测量值。在图7D中,利用相同的线条类型和重叠的细线表示被表示为理想接收特性的图5D的频率-增益特性。
如在图7A至图7C中所示,在耳机电缆200没有被佩戴在人体上的自由空间中,尽管FM频带中的峰值增益与在图6A至图6C中示出的先前的天线电缆100中的特性相比在垂直偏振波和水平偏振波两者上均有少量下降,劣化保持在其中在毫无问题的情况下进行使用的水平。这是因为将在FM频带下具有小损失的物质选取作为铁氧体的树脂。另外,200MHz频带下的劣化同样仍然是与先前的水平相同的水平。
如在图7D至图7F中所示,在耳机电缆200佩戴在人体上的状态下,证明了尤其是在200MHz附近的频带下获取约-10dBd的令人满意的天线增益。另外,证明了在200MHz附近的频带下频率-增益特性表示为与利用细线表示的理想的频率-增益特性(参照图5D)的形状几乎相同。
就是说,在根据本实施方式实例的天线电缆100中,通过在被配置作为电缆部101的芯线的各种电信号传输线路与被制作成为起天线元件的作用的屏蔽线111之间设置包含磁性材料的树脂112的层,可以获得与大的电阻值被放入电缆部101的插孔的连接部分中的情况下相同的天线接收特性。就是说,通过适当选择树脂层112的磁性材料,FM频带下的劣化较小,并且实现了显著改善期望的200MHz频带的频率下的天线特性。
另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实例的天线电缆100中,可以使由其它导线材料等而不是期望的起到天线元件的作用的部分导致的对天线元件的影响变小。因此,因为确保了天线元件与其他传输线路之间的隔离性,故与先前的结构相比可以显著提高天线接收特性。
另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实例的天线电缆100中,通过改变被制作成为包含在作为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树脂112的磁性材料的类型和树脂112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和直径的长度等,可以容易地调整频率吸收因数和衰减因数。
另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实例的天线电缆100中,如在图7D等中所示,尤其是在水平偏振波接收时用于天线接收特性的趋势被显著改善。因此,通过在连接至耳机电缆200等的同时使用,即使在垂直偏振波的接收特性由于人体的影响而变得更坏的情况下,期望频率的无线电波将能够由其中获得高天线增益的水平偏振波侧接收。
另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实例的天线电缆100中,在电信号传输线路和被制作成起天线元件作用的屏蔽线111之间,设置树脂112作为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因此,还可以采用其中使树脂112相对于电信号传输线路体积的体积比十分大的配置。当以这种方式进行配置时,由与电信号传输线路相接触的树脂112形成的层的内径部分的部分变得具有高阻抗,并且与外径部分的屏蔽线111相接触的部分变得具有低阻抗。就是说,在确保与电信号传输线路相隔离的同时,还可以使天线接收特性提高的更多。
<3.各种变形例>
注意,通过在芯线与屏蔽线111之间设置包含磁性材料的树脂112的层,将能够确保各种电信号传输线路与天线元件之间的隔离性,并且因此,还可以减少高频信号阻断元件的数量。
图8A至图8C示出了基于其中从根据在图3中示出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电缆100的结构中移除插入在GND线101G中的FB 125的配置的频率-增益特性。在图8A至图8C中示出的频率-增益特性是在安装在天线电缆100上的耳机电缆200被佩戴在人体上的状态下测量的。图8A示出了由图表表示的频率-增益特性,图8示出了在垂直偏振波上的测量值,并且图8C示出了在水平偏振波上的测量值。
已证明在接收的期望的目标频带的200MHz附近的峰值增益在垂直偏振波上是约-7dBd并且在水平偏振波上是约-10dBd,并且几乎等于在插入FB 125时在图7D中示出的两者的特性。就是说,证明了即使当不使用用于高频信号阻断的FB 125的时候,能够在阻断RF信号的同时消除影响。
如上所述,需要插入在GND线101G中的FB 125的直流阻抗较低,并且当旨在选择在实现这个条件的同时在高频下具有高阻抗的元件时,存在元件尺寸被放大的问题。通过在不使用这种FB 125的情况下能够阻断高频信号,可以促进电路尺寸减少和成本降低。
注意,通过使用本公开的天线电缆100,即使当消除了在电缆部101中的其他传输线路中插入FB 121至FB 123时所获得的由本实施方式获得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文中提到的实施方式中,尽管已给出天线电缆100的长度是300mm的情况作为实例,但其不限于此。对于天线电缆100的长度,根据期望接收的频率的波长可应用各种长度。此外,尽管已给出插入天线电缆100中的耳机电缆200的长度是500mm的情况作为实例,但耳机电缆200的长度不限于这个值。
图9示出了表示具有1100mm的长度的耳机电缆200被插入并且耳机电缆200为被佩戴在人体上的自由空间中的状态下测量的天线的频率-增益特性的图表。图9A至图9C表示基于先前的天线电缆的特性,并且图9D至图9F表示基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电缆100的特性。图9A和图9D利用图表表示频率-增益特性,图9B和图9E表示在垂直偏振波上的测量值,并且图9C和图9F表示在水平偏振波上的测量值。
根据基于在图9A至图9C中示出的先前的天线电缆的特性,在图9A中用虚线的圆包围的200MHz之后的频带上的垂直偏振波上获得约-13.5dBd至约-2.5dBd的峰值增益。在水平偏振波上,获得约-20dBd至约-7.5dBd的峰值增益。与此相比,根据在图9D至图9F中示出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电缆100的特性,在垂直偏振波上获得约-12dBd至约-2.5dBd的峰值增益。在水平偏振波上,获得了约-15dBd至约-6dBd的峰值增益。就是说,与先前的天线电缆相比,证明了天线接收特性有所改善。
图10示出了表示具有1100mm长度的耳机电缆200被插入并且耳机电缆200被佩戴在人体上的状态下所测量的天线的频率-增益特性的图表。图10A至图10C表示基于先前的天线电缆的特性,并且图10D至图10F表示基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电缆100的特性。图10A和图10D利用图表表示频率-增益特性,图10B和图10E表示在垂直偏振波上的测量值,并且图10C和图10F表示水平偏振波上的测量值。
根据基于在图10A至图10C中示出的先前的天线电缆的特性,在图10A中用虚线的圆包围的200MHz之后的频带上的垂直偏振波上获得约-13dBd至约-9dBd的峰值增益。在水平偏振波上,获得约-15.5dBd至约-6dBd的峰值增益。与此相比,根据在图10D至图10F中示出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电缆100的特性在垂直偏振波上获得约-12dBd至约-7.5dBd的峰值增益。在水平偏振波上,获得约-14dBd至约-5dBd的峰值增益。就是说,与先前的天线电缆相比,证明天线接收特性已显著改善,尤其是在水平偏振波上。
另外,在上述提及的实施方式中,尽管给出了电信号传输线路的数目是五个(MIC、Lch、Rch、ID和GND)的情况作为实例,但其配置可实现为类似图1中的原理图示出的结构的三条线路,或者可以实现为其他数目的线路。
另外,在上述提及的实施方式中,尽管配置为芯线的各个传输线路的实例是利用给出的作为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树脂112直接覆盖,但实例不限于此。为了便于固定各个传输线路的布置位置,每个传输线路可以首先被固定,同时由诸如聚乙烯的树脂覆盖,并且树脂112可以被设置在外周部中。
[变形例1]
图11示出了表示在以这种方式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天线电缆100B的电缆部101B的示意性配置的截面图。图11A是电缆部101B在垂直于线路长度方向的方向上进行切割的情况下的截面图,并且图11B是电缆部101B在线路长度方向上进行切割并且从如在图11A中所示的横截面指示线A所表示的方向上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截面图。
如在图11A和图11B中所示,电缆部101B的中心部分中的Lch线101L、Rch线101R、ID线101I、MIC线101M和GND线101G的布线位置被制作成利用诸如聚乙烯的树脂113覆盖。然后,利用作为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包括磁性材料的树脂112覆盖其外周部。其外部配置与根据以上实施方式的配置相同,并且具有作为天线元件的屏蔽线111并且利用保护覆盖层114覆盖其外周部。
另外,在上述提及的实施方式中,尽管已描述了电信号传输线路和作为天线元件的屏蔽线111被设置在具有同轴结构的一个电缆内的不同层中,并且包括磁性材料的树脂112的层被设置在它们之间,但实例不限于此。例如,其中在由树脂进行覆盖时配置的电信号传输线路的线与具有由树脂覆盖的天线线路的线并行布置、并且这些线可以被一体地配置为电缆等的应用。
[变形例2]
图12示出了在图11中示出的电缆部101B的结构中的树脂112与屏蔽线111之间设置单面铝箔胶带115的电缆部101Bα的配置。图12A是在垂直于线路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切割电缆部101Bα的情况下的截面图,并且图12B是在线路长度方向上切割电缆部101Bα并且从如图12A中示出的横截面指示线A表示的方向上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截面图。在图12中,针对与图11中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给出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重叠描述。
在图12A和图12B中示出的单面铝箔胶带115具有由铝箔制成的一个侧面,并且另一个侧面由电气绝缘胶带制成。在图12A和图12B中示出的结构中,铝箔被布置在树脂112侧上并且电气绝缘胶带被布置在屏蔽线111侧上。通过以这种方式将单面铝箔胶带115设置在树脂112与屏蔽线111之间,将通过单面铝箔胶带115的铝箔更安全地阻断从设置在电缆部101B的中央的每个传输线路产生的噪声。就是说,从每个传输线路产生的噪声将变得更加难以泄漏至作为天线元件的屏蔽线111侧。
另外,根据在图12A和图12B中示出的结构,屏蔽线111和树脂112通过具有电气绝缘胶带的单面铝箔胶带115紧密粘着。就是说,在由屏蔽线111和铝箔制成的导电体与由包含磁性材料的树脂112制成的磁体之间的分界面中变得难以产生非连续的空间。因此,在作为导电体的屏蔽线111和铝箔与作为磁体的树脂112之间的边界的部分中,每个传输线路产生的噪声变得难以跳出到外部。因此,根据在图12A和图12B中示出的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树脂112作为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功能。
注意,在图12A和图12B中示出的实例中,尽管给出了利用单面铝箔胶带115实现屏蔽线111与树脂112之间粘附的实例,但实例不限于此。在放置单面铝箔胶带115时,可以设置没有电气绝缘粘着的铝箔。应注意,因为这个铝箔的部分可以是任意的导体,所以可以使用诸如铜和金箔等其他构件。
[变形例3]
图13是示出了在以这种方式配置的情况下的天线电缆100C的电缆部101C的示意性配置的示意图。图13A是立体图,并且图13B是当在垂直于线路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切割电缆时的截面图。在图13A和图13B中示出的天线电缆100C被配置为将信号传输线路151与天线线路152布置为相互并行,并且利用未示出的保护覆盖层进行覆盖。信号传输线路151具有利用树脂112A覆盖的Lch线101LC、Rch线101RC和GND线101G,并且天线线路152被配置为具有由退火铜线等制成的利用树脂112B覆盖的两条或多条金属线111。树脂112A和树脂112B是如上所述的均包含磁性材料的树脂,并且起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作用。
如上所述,传输音频信号和其他电信号的信号传输线路151和作为天线元件的天线线路152可以分别利用树脂112A或树脂112B单独进行覆盖,并且它们可以被一体化地配置为电缆。这时信号传输线路151和天线线路152可以配置为单个电缆,或者可以被配置为如在图13A和图13B中示出的两条或多条电缆。另外,如在图11中所示,一旦导线材料由诸如聚乙烯的树脂覆盖之后,包含磁性材料的树脂112A或树脂112B可以被设置在其外周上。另外,树脂112A和112B可以由诸如聚乙烯的树脂制成,并且它们之中的任意一个可包含磁性材料。
另外,在上述提及的实施方式中,尽管已给出了天线元件构成编织结构的屏蔽线111的实例和天线元件构成与信号传输线路151并行布置的金属线101A的实例,但实例不限于这些结构。例如,天线元件可以由在覆盖信号传输线路的圆柱形树脂的外周上螺旋缠绕的诸如退火铜线的金属线制成的金属线构成。
[变形例4]
图14是示出了以这种方式组成的天线元件的天线电缆100D的示意性配置的示意图。传输电信号的传输线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被配置为具有同轴结构的电缆的芯线,并且例如包括Lch线101L、Rch线101R、ID线101I、MIC线101M和GND线101G。这些信号传输线路的外周部已用包含磁性材料的作为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树脂112覆盖,并且在外周部分上,螺旋地缠绕诸如退火铜线的金属线101Aa。
通过以这种方式实现构造,比天线电缆100的电缆长度长的金属线101Aa可以被收纳在天线电缆100中。因此,在没有使天线电缆100的电缆长度变长的情况下,比可以利用天线电缆100的电缆长度所接收的频带更低的频带可以由缠绕在天线电缆100周围的金属线101Aa接收。因此,可以促进装置的小型化。因此,例如,其中声音重放功能和调谐器部已被内置在耳机部分中的诸如耳机集成声音重放设备等的对电缆部的长度限制很大的产品的应用成为可能。
另外,本技术还可被配置如下。
(1)一种天线,包括:
天线元件,具有规定的长度;
传输线路,传输电信号;以及
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具有用于吸收和衰减由所述天线元件接收的频带的无线电波的特性并且至少被布置在所述天线元件与所述传输线路之间。
(2)根据(1)所述的天线,其中,
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由包含磁性材料的绝缘体形成。
(3)根据(1)或(2)所述的天线,其中,
复数磁导率的磁损耗项的虚部μ”的值在所述天线元件接收的频带中较大的材料被用于包含在所述绝缘体中的所述磁性材料。
(4)根据(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进一步包括:
覆盖部,覆盖所述天线元件、所述传输线路以及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其中,
所述天线被配置为电缆,在所述电缆中,所述天线元件、所述传输线路、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以及所述覆盖部被一体化。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
其中,所述传输线路的大致全长由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覆盖;并且
其中,所述天线元件被布置在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外侧。
(6)根据(4)或(5)所述的天线,其中,
所述天线元件以覆盖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大致全长的形状设置在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外周部分上。
(7)根据(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中,
所述天线元件在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外周部分上形成为编织线或卷绕线。
(8)根据(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中
所述天线元件具有线状的形状,并且通过螺旋状地缠绕在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外周部分上而构成。
(9)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中
所述天线以所述传输线路和所述天线元件被并行布置在所述覆盖部的内部的方式配置,其中所述传输线路的大致全长由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覆盖,所述天线元件的外周部分的大致全长由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覆盖。
(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中,
包含在形成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绝缘体中的所述磁性材料是铁氧体。
参考符号列表
1 接收系统
10 天线
11 传输线路
11G GND线
11L Lch线
11R Rch线
12 树脂
13 屏蔽线
14 保护覆盖层
100、100A、100B、100C、100D 天线电缆
101 电缆部
101A、101Aa、101Ab 金属线
101B、101C 电缆部
101G GND线
101I ID线
101L Lch线
101LC Lch线
101M MIC线
101R Rch线
101RC Rch线
102 插头
103 插孔
103G GND端子
103I ID端子
103L Lch端子
103M MIC端子
103R Rch端子
111 屏蔽线
112、112A、112B、113 树脂
114 保护覆盖层
115 单面铝箔胶带
124、131至134 电阻器
151 信号传输线路
152 天线线路
200 耳机电缆
201 电缆部
202L 用于Lch的耳机
202R 用于Rch的耳机
203 插头
210 远端部
210G GND端子
210L Lch端子
210R Rch端子
220 后端部
220G GND端子
220L Lch端子
220R Rch端子
300 移动终端
310 接线端子
311 1引脚
312 2引脚
313 3引脚
314 4引脚
315 5引脚
316 屏蔽
317 铁氧体磁珠
318 共模扼流圈
319 电容器
320 显示部

Claims (9)

1.一种天线,包括:
天线元件,具有规定的长度;
传输线路,传输电信号;以及
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具有用于吸收和衰减由所述天线元件接收的频带的无线电波的特性并且至少被布置在所述天线元件与所述传输线路之间,
其中,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由包含磁性材料的绝缘体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
复数磁导率的磁损耗项的虚部μ”的值在所述天线元件接收的频带中较大的材料被用于包含在所述绝缘体中的所述磁性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进一步包括:
覆盖部,覆盖所述天线元件、所述传输线路以及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其中,
所述天线被配置为电缆,在所述电缆中,所述天线元件、所述传输线路、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以及所述覆盖部被一体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
其中,所述传输线路的大致全长由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覆盖;并且
其中,所述天线元件被布置在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中,
所述天线元件以覆盖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大致全长的形状设置在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外周部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其中,
所述天线元件在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外周部分上形成为编织线或卷绕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其中,
所述天线元件具有线状的形状,并且通过螺旋状地缠绕在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外周部分上而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中,
所述天线以所述传输线路和所述天线元件被并行布置在所述覆盖部的内部的方式进行配置,所述传输线路的大致全长由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覆盖,所述天线元件的外周部分的大致全长由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覆盖。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中,
包含在形成所述无线电波吸收和衰减部的所述绝缘体中的所述磁性材料是铁氧体。
CN201380036138.0A 2012-07-13 2013-07-03 天线 Active CN1044289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7408 2012-07-13
JP2012157408 2012-07-13
PCT/JP2013/068225 WO2014010481A1 (ja) 2012-07-13 2013-07-03 アンテ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8947A CN104428947A (zh) 2015-03-18
CN104428947B true CN104428947B (zh) 2018-08-14

Family

ID=49915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6138.0A Active CN104428947B (zh) 2012-07-13 2013-07-03 天线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9490546B2 (zh)
EP (1) EP2874232B1 (zh)
JP (2) JP6201995B2 (zh)
KR (1) KR101808904B1 (zh)
CN (1) CN104428947B (zh)
BR (1) BR112015000239A8 (zh)
TW (1) TWI514672B (zh)
WO (1) WO20140104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44786B2 (ja) 2009-03-30 2014-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JP5834487B2 (ja) * 2011-05-18 2015-12-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Usbケーブルアンテナ
JP5861455B2 (ja) 2011-12-28 2016-02-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CN104428947B (zh) 2012-07-13 2018-08-14 索尼公司 天线
BR112017003268A2 (pt) * 2014-08-26 2017-11-28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antena.
FR3026566A1 (fr) * 2014-09-30 2016-04-01 Orange Antenne radio-mobile pour un recepteur de petite taille
WO2019040540A1 (en) * 2017-08-21 2019-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AND WIRING UNIFICATION
CN108598686A (zh) * 2017-12-28 2018-09-2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一种小型化低频发射天馈系统
KR102488640B1 (ko) * 2018-01-30 2023-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Usb 커넥터를 이용하여 안테나 기능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0113865A (zh) * 2019-05-28 2019-08-09 苏州福莱盈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高频信号泄露的线路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US20220344075A1 (en) * 2019-09-25 2022-10-27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Cable and antenna device with coaxial cabl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7487A (en) * 1980-11-25 1982-08-31 Raychem Corporation High frequency attenuation cable
CN1707854A (zh) * 2004-06-04 2005-12-14 索尼株式会社 耳机天线和配备有耳机天线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US8625814B2 (en) * 2010-05-10 2014-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arphone antenna of a portable termi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606U (ja) * 1981-07-01 1983-01-1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Fm室内アンテナ
JPH0380923U (zh) * 1989-12-07 1991-08-19
JPH0415117U (zh) * 1990-05-30 1992-02-06
JPH1031913A (ja) * 1996-07-18 1998-02-0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車載用高圧放電ランプの電力供給ケーブル
JP3712846B2 (ja) * 1997-10-01 2005-11-02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通信ケーブル
CN1203494C (zh) * 2000-04-17 2005-05-25 株式会社东金 能够容易地安装到电缆等之上的高频电流抑制器以及采用该高频电流抑制器的耳机系统
JP4206612B2 (ja) * 2000-06-07 2009-0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JP2002151932A (ja) * 2000-11-07 2002-05-24 Funai Electric Co Ltd アンテナ機能を備えたac電源コード
JP4032898B2 (ja) 2002-09-18 2008-01-1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電気ブレーキ用ノイズ対策ケーブル
JP4363865B2 (ja) * 2003-02-28 2009-11-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イヤーホーンアンテナ及び無線機
JP4003671B2 (ja) 2003-03-07 2007-11-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イヤーホーン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機
TWI277355B (en) * 2004-07-08 2007-03-21 Sony Corp Earphone antenna connecting device and portable wireless device
CN101111971B (zh) * 2005-02-02 2012-03-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连接电缆一体式天线装置和无线电设备
EP1850374A3 (en) * 2006-04-28 2007-11-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112635B1 (ko) * 2006-11-23 2012-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JP4962106B2 (ja) * 2007-04-11 2012-06-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ケーブル
JP2009224075A (ja) * 2008-03-13 2009-10-01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通信ケーブルおよび該通信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5402471B2 (ja) * 2008-12-05 2014-01-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電源ケーブル、および受信装置
JP5338411B2 (ja) 2009-03-19 2013-1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JP5444786B2 (ja) 2009-03-30 2014-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TWI448000B (zh) 2009-05-20 2014-08-01 Sony Corp Antenna device
JP5682119B2 (ja) 2010-02-19 2015-03-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JP5685823B2 (ja) * 2010-03-19 2015-03-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高周波受信伝送ケーブルおよび受信装置
JP5600987B2 (ja) 2010-03-26 2014-10-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コブラアンテナ
TWI514671B (zh) * 2010-10-29 2015-12-21 Fih Hong Kong Ltd 耳機天線及應用該耳機天線的耳機裝置和廣播接收裝置
WO2012090586A1 (ja) * 2010-12-27 2012-07-05 Kagawa Seiji 近傍界電磁波吸収体
JP5861455B2 (ja) 2011-12-28 2016-02-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JP5803896B2 (ja) 2012-02-23 2015-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入出力装置
CN104428947B (zh) 2012-07-13 2018-08-14 索尼公司 天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7487A (en) * 1980-11-25 1982-08-31 Raychem Corporation High frequency attenuation cable
CN1707854A (zh) * 2004-06-04 2005-12-14 索尼株式会社 耳机天线和配备有耳机天线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US8625814B2 (en) * 2010-05-10 2014-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arphone antenna of a portable termi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010481A1 (ja) 2016-06-23
BR112015000239A2 (pt) 2017-06-27
US20170018854A1 (en) 2017-01-19
JP2017229089A (ja) 2017-12-28
JP6742968B2 (ja) 2020-08-19
JP6201995B2 (ja) 2017-09-27
WO2014010481A1 (ja) 2014-01-16
US20150200464A1 (en) 2015-07-16
KR101808904B1 (ko) 2017-12-13
EP2874232A1 (en) 2015-05-20
KR20150030207A (ko) 2015-03-19
US9490546B2 (en) 2016-11-08
CN104428947A (zh) 2015-03-18
TWI514672B (zh) 2015-12-21
EP2874232B1 (en) 2020-11-04
US9755319B2 (en) 2017-09-05
TW201409835A (zh) 2014-03-01
BR112015000239A8 (pt) 2019-07-16
EP2874232A4 (en)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8947B (zh) 天线
EP1605545B1 (en) Earphone antenna and portable radio equipment provided with earphone antenna
US20010042632A1 (en) Filter for wire and cable
US8428670B2 (en) Reception device, antenna, and junction cable
TW200522089A (en)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with connector
US20120127047A1 (en) Internal FM Antenna
US8379900B2 (en) Connecting device, antenna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JP2004289308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682119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JP6595487B2 (ja) アンテナ
JP2007288231A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102237572A (zh) 高频接收-传输线缆和接收设备
US2469162A (en) Radio-frequency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JP6256929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JP2011250156A (ja) 受信システム
JP5949963B2 (ja) 受信装置
CN102163765B (zh) 天线装置和接收装置
JP2010273056A (ja) アンテ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