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8000B - Antenna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ntenna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8000B
TWI448000B TW099115957A TW99115957A TWI448000B TW I448000 B TWI448000 B TW I448000B TW 099115957 A TW099115957 A TW 099115957A TW 99115957 A TW99115957 A TW 99115957A TW I448000 B TWI448000 B TW I4480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ower supply
supply line
frequency
antenna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5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9128A (en
Inventor
Yoshitaka Yoshino
Koichi Mukai
Chisato Komori
Satoru Tsubo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225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2660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225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2139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19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9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8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800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01Q1/46Electric supply lines or communica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 H01Q1/3291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mounted in or on other locations inside the vehicle or vehicle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14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 H01Q5/321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within a radiating element or between connected radia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0Element having extended radiating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Description

天線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使用電力供給用的電源線,接收電波的天線裝置者。
近年來,即使於筆記型個人電腦(PC)或小型電視中,也搭載有可觀賞高畫質(HD)電視映像的調諧器,就算在室內也無關場所而想要收看電視映像的需求提升。
又,作為具有電視功能的電子機器,除了行動電話及筆記型PC之外,還有PND(Personal Navigation Device)等的小型電子機器。
可接收數位電視播放及無線電等的行動電話等係利用內藏天線或外部天線來接收空中電波。在此,內藏天線係有不會損及行動電話的設計之優點。
然而,內藏天線相較於外部天線,有感度較差,且易於受到內部雜訊的影響等之缺點。
相對於此,外部天線係例如有柱狀天線(rod antenna)。柱狀天線係有相較於內藏天線,感度等較為優良的特徵。
然而,柱狀天線係有會損及行動電話等之電子機器的設計感,進而天線突出等之缺點。
關於此外部天線,於專利文獻1~5等中提案有作為天線而使用電源線。
在使用此電源線之天線裝置中,可接收從電台傳送之FM帶及為了接收數位電視播放所使用之VHF帶~UHF帶的電波訊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34106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2-15193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1-274704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1-168982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5-136907號公報
然而,在使用被提案之電源線的天線裝置中,有在充分寬廣的頻率帶域中,無法藉由充分之增益來接收空中電波的狀況。
又,在使用被提案之電源線的天線裝置中,因為捆束線材時感度會變化,故在使用時,為了取得良好的接收感度,有伴隨需要攤開使用等之繁雜過程之狀況。
所以,將此天線裝置(例如,PND)搭載於車輛時,使用者為了取得良好的接收感度,現狀必須使用貼附於擋風玻璃之玻璃天線(glass antenna)。
但是,玻璃天線係通常的使用者無法簡單貼附,缺乏便利性。
本發明係關於可提供不需繁雜的勞力,僅利用連接,即使捆束線材來使用,也可在充分寬廣的頻率帶域,藉由充分之增益而接收空中電波,可取得良好的接收感度之天線裝置。
具有:電源線,係可傳送電力;連接部;高頻訊號纜線,係用以從前述連接部取出高頻訊號;及高頻遮斷部,係配置於前述電源線的長度方向之兩處;前述電源線,係兩個高頻遮斷部之間的一部份連接於前述連接部而形成天線;前述高頻訊號纜線,係介由前述連接部而連接於前述電源線。
依據本發明,不需繁雜的勞力,僅利用連接,即使捆束線材來使用,也可在充分寬廣的頻率帶域,藉由充分之增益而接收空中電波,可取得良好的接收感度。
以下,將本發明的實施形態與圖面建立關聯來進行說明。
再者,說明係以以下的順序進行。
1.第1實施形態(天線裝置的第1構造例)
2.第2實施形態(天線裝置的第2構造例)
3.第3實施形態(天線裝置的第3構造例)
4.第4實施形態(天線裝置的第4構造例)
5.第5實施形態(天線裝置的第5構造例)
6.第6實施形態(天線裝置的第6構造例)
7.第7實施形態(天線裝置的第7構造例)
8.第8實施形態(天線裝置的第8構造例)
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可適用於車載的PND等之電子機器的天線裝置作為一例加以說明。
[天線裝置的整體構造]
圖1係揭示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整體構造的圖。
本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10係於電力傳送用電線或平行於其而具有之電線的一部份,配置兩個高頻遮斷部。
天線裝置10係形成為重疊高頻訊號,將其高頻遮斷部之間的電源纜線作為天線,分為電線與高頻訊號線而可輸入至電子機器的電源纜線天線。
天線裝置10係形成為於一方的高頻遮斷部介由過濾器,連接形成天線的其他基板,利用此基板的天線與前述不同之另一方的高頻遮斷部為止構成之天線所作成之兩頻率共用的電源纜線天線。
天線裝置10係形成為電線與高頻電源電路部的連接是安裝高頻遮斷部(例如,鐵氧體磁珠(ferrite bead)、感應器(inductor)及鐵氧體磁心(ferrite core))而可遮斷高頻電流的電源纜線天線。
本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10係具有作為藉由同軸線或平行2線所形成之電力傳送纜線的電源線20、高頻訊號纜線(高頻訊號線)30、作為高頻遮斷部40的鐵氧體磁心41及作為連接部的塑模部50。
又,於天線裝置10中,於電源線20的一端側例如連接有用以連接於車內之電源部(電力供給部)的車輛用插頭60,於另一端側連接有用以連接於電子機器之電源部的電源連接器70。
又,於高頻訊號纜線30的一端部連接有可連接於電子機器之天線連接部的高頻對應插頭80。
再者,於圖1中僅圖示作為兩個高頻遮斷部的鐵氧體之一方。作為另一方之高頻遮斷部的鐵氧體係配置於塑模部50內。
電源線20係分歧為在塑模部50連接車輛用插頭60的第1電源線21,與連接電源連接器70的第2電源線22。
塑模部50係具有可固定形狀之構造。
第1電源線21與第2電源線22係如圖1所示,基本上以延伸之狀態下略正交之方式配置於塑模部50內。
又,第2電源線22與高頻訊號纜線30係以平行之方式配置於塑模部50內。
於從塑模部50的端部(圖中右端)至車輛用插頭60之第1電源線21的途中,在從塑模部50的端部離開1m~1.3m處,插入有為了VHF的低(low)頻接收,高頻分離用的鐵氧體磁心41。
<1.第1實施形態>
圖2係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具體構造例的圖。
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揭示塑模部50內的具體構造。
又,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作為電源線20,適用同軸線。說明此電源線20的構造例。
[電源線的構造例]
圖3係揭示附有塑模部之同軸纜線之構造例的圖。
同軸纜線200係具有複數芯線201及用以絕緣芯線201的內部絕緣體202。
同軸纜線200係具有配置於內部絕緣體202外周的屏蔽部203及覆蓋外周整體之彈性體等的外部絕緣體(外皮、外套)204。
芯線201係藉由防焰性絕緣體205覆蓋外周而絕緣。
又,屏蔽部203係例如藉由退火銅線(annealed copper wire)所形成。
又,屏蔽部203係藉由具有導電性的複數素線,例如編織裸退火銅線的網狀屏蔽(braided shield)所形成。
再者,網狀屏蔽係相較於纏繞屏蔽(spiral shield),即使於彎曲時,屏蔽的間隙也較少產生,公知可作為具備適度柔軟性、彎曲強度、機械強度的靜電屏蔽方法。
芯線201與屏蔽部203係具有高頻阻抗。
再者,高頻訊號纜線30係藉由同軸纜線(同軸線)所形成,基本上具有與前述附有屏蔽部之同軸纜線相同構造。
亦即,高頻訊號纜線30係具有芯線301及用以絕緣芯線301的內部絕緣體302。
高頻訊號纜線30係具有配置於內部絕緣體302外周的屏蔽部303及覆蓋外周整體之彈性體等的外部絕緣體(外皮、外套)304。
於塑模部50內配置有天線元件110。
天線元件110係形成為成略ㄈ字形狀的圖案。
亦即,天線元件110係具有基底圖案部111。
天線元件110係於基底圖案部111的一端部,形成有以正交於基底圖案部111而延伸設置之方式形成之第1連接圖案部112。
第1連接圖案部112係於延伸設置圖案部1121的其前端部側中,形成有介由電容器C111而用以與電源線20連接的連接盤圖案(land pattern)部1123。
電容器C111的電容係例如設定為1000pF。
連接盤圖案部1123係連接於去除電源線20之外部絕緣體204的部份之屏蔽部203。
天線元件110係於基底圖案部111的另一端部,形成有以正交於基底圖案部111而延伸設置之方式形成之第2連接圖案部113。
於第2連接圖案部113係連接有高頻訊號纜線30的芯線301。
電源線20係如前述般,分歧為第1電源線21與第2電源線22。
然後,於第1電源線21與第2電源線23的分歧部23中,去除外部絕緣體204。
然後,於第2電源線22的外部絕緣體204被去除之分歧部23的附近,亦即,與第2電源線22的電源連接器70之連接端對向側的端部,配置有圖1未圖示之作為高頻遮斷部40的另一鐵氧體磁心42。
如此,於本第1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10中,於電源線20使用同軸線。
電源線20係於分歧之第1電源線21配置(插入)鐵氧體磁心41,於第2電源線22配置(插入)鐵氧體磁心42。
鐵氧體磁心41的配置位置係如前述般,為了在屬於VHF的LOW帶頻之FM帶下共振,以約1m~1.3m的長度進行調整。
電源線20係作為兩個高頻遮斷部40而在鐵氧體磁心41與42之間,配置於第2電源線22之鐵氧體磁心42前的分歧部23,去除外部絕緣體204。
然後,此分歧部23的屏蔽部203連接於天線元件110側的連接盤圖案部1123,形成天線。
本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10係構成為至少可進行屬於FM-VICS帶的FM之接收。
作為靜電對策,於電源線20與高頻訊號纜線之間連接電容器C111。
如此形成之天線的供電部係有身為同軸線的高頻訊號纜線30之芯線301連接於天線元件110的第2連接圖案部113之處。
然後,高頻訊號纜線30係介由高頻對應插頭80,連接於裝置(電子機器)。
天線元件110及前述各連接部係收納於塑模部50。
圖4係揭示使用關於本第1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時之相對於接收裝置之頻率的尖峰增益特性的圖。圖4係揭示暗室之特性。
圖4係揭示FM及VHF帶域之特性。
於圖4中,以H所示之曲線表示水平極化波(Horizontal Polarization)的特性,以V所示之曲線表示垂直極化波(Vertical Polarization)的特性。
又,於圖4中,配合特性圖,圖示詳細表示測定結果的圖表。
由圖可知,暗室的特性係可沒有問題地進行屬於FM-VICS帶的FM之接收。
圖5係揭示關於本第1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中捆束第2電源線與高頻訊號纜線來使用時之相對於接收裝置之頻率的尖峰增益特性的圖。
圖6係揭示關於本第1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中捆束第1電源線、第2電源線及高頻訊號纜線來使用時之相對於接收裝置之頻率的尖峰增益特性的圖。
圖5及圖6係揭示暗室之特性。
圖5及圖6係揭示FM及VHF帶域之特性。
於圖5及圖6中,以H所示之曲線表示水平極化波(Horizontal Polarization)的特性,以V所示之曲線表示垂直極化波(Vertical Polarization)的特性。
又,於圖5及圖6中,配合特性圖,圖示詳細表示測定結果的圖表。
即使於捆束狀態中,如圖5及圖6所示,雖然多少有劣化,但是為非常良好之結果。
亦即,由圖可知,即使於捆束狀態中,暗室的特性係可沒有問題地進行屬於FM-VICS帶的FM之接收。
<2.第2實施形態>
圖7係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具體構造例的圖。
關於本第2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10A與關於第1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10不同之點,係將高頻遮斷部置換為用以高頻分離的晶片零件來代替鐵氧體磁心。
具體來說,在天線裝置10A中,第1電源線21被分割為兩個分割電源線211、212,分割電源線211的一端與分割電源線212的一端介由芯線及屏蔽部,在晶片基板43連接。
此晶片基板43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的鐵氧體磁心41相同功能。
又,分割電源線211之另一端的芯線與屏蔽部連接於天線元件110A的第1連接圖案部112A。
然後,第2電源線22之端部的芯線與屏蔽部連接於天線元件110A的第2連接盤圖案部1123A。此天線元件110A的第2連接盤圖案部1123A被晶片基板化。
此第2連接盤圖案部1123A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的鐵氧體磁心42相同功能。
於晶片基板43,形成有連接用的連接盤圖案部431、432、433、434。
連接盤圖案部431與432介由過濾器F441而連接。
連接盤圖案部433與434介由過濾器F442而連接。
然後,於連接盤圖案部431連接分割電源線211之一端部的芯線201,於連接盤圖案部432連接分割電源線212之端部的芯線201。
於連接盤圖案部433連接分割電源線211之一端部的屏蔽部203,於連接盤圖案部434連接分割電源線212之端部的屏蔽部203。
於天線元件110A中,第1連接圖案部112A的延伸設置圖案部1121A、第1連接盤圖案部1122A及第2連接盤圖案部1123A延伸設置在對向於基底圖案部111的基板緣部。
然後,形成作為第2連接盤圖案部1123A的4個連接盤圖案部1124、1125、1126、1127。
延伸設置圖案部1121A的端部與第1連接盤圖案部1122A介由過濾器F112而連接。
連接盤圖案部1124與連接盤圖案部1125介由過濾器F113而連接。
連接盤圖案部1126與連接盤圖案部1127介由過濾器F114而連接。
又,第1連接盤圖案部1122A與連接盤圖案部1126介由電容器C111而連接。
然後,於連接盤圖案部1124連接分割電源線211之另一端部的芯線201,於連接盤圖案部1125連接第2電源線22之端部的芯線201。
於連接盤圖案部1126連接分割電源線211之另一端部的屏蔽部203,於連接盤圖案部1127連接第2電源線22之端部的屏蔽部203。
在本第2實施形態中,其他構造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依據本第2實施形態,可獲得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效果。
<3.第3實施形態>
圖8係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具體構造例的圖。
關於本第3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10B與關於第1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10不同之點,係將電源線20B使用平行2線者來代替同軸。
電源線20B係具有兩個平行線213、214。
然後,在關於第3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10B中,於天線元件110B中為了連接兩個平行線213、214,形成兩個第1連接圖案部112B之最前端側的連接盤圖案部1123。
亦即,形成連接盤圖案部11231、11232。
然後,於連接盤圖案部11231之一端部連接第1電源線21B的平行線213,於連接盤圖案部11232的一端部連接第1電源線21B的平行線214。
於連接盤圖案部11231之另一端部連接第2電源線22B的平行線213,於連接盤圖案部11232的另一端部連接第2電源線22B的平行線214。
在本第3實施形態中,其他構造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依據本第3實施形態,可獲得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效果。
[天線裝置的整體構造]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第4乃至第7實施形態說明。
圖9係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4乃至第7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整體構造的圖。
本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10C係於電力傳送用電線或平行於其而具有之電線的一部份,配置兩個高頻遮斷部。
天線裝置10C係形成為重疊高頻訊號,將其高頻遮斷部之間的電源纜線作為天線,分為電線與高頻訊號線而可輸入至電子機器的電源纜線天線。
天線裝置10C係形成為於一方的高頻遮斷部介由過濾器,連接形成天線的其他基板,利用此基板的天線與前述不同之另一方的高頻遮斷部為止構成之天線所作成之兩頻率共用的電源纜線天線。
天線裝置10C係形成為電線與高頻電源電路部的連接是安裝高頻遮斷部(例如,鐵氧體磁珠、感應器及鐵氧體磁心)而可遮斷高頻電流的電源纜線天線。
本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10C係具有作為藉由同軸線或平行2線所形成之電力傳送纜線的電源線20、高頻訊號纜線(高頻訊號線)30、作為高頻遮斷部40的鐵氧體磁心41及包含中繼連接部的塑模部50’。
又,於天線裝置10C中,於電源線20的一端側例如連接有用以連接於車內之電源部(電力供給部)的車輛用插頭60,於另一端側連接有用以連接於電子機器之電源部的電源連接器70。
又,於高頻訊號纜線30的一端部連接有可連接於電子機器之天線連接部的高頻對應插頭80。
再者,於圖9中僅圖示作為兩個高頻遮斷部的鐵氧體之一方。作為另一方之高頻遮斷部的鐵氧體係配置於塑模部50’內。
電源線20係分歧為在塑模部50’連接車輛用插頭60的第1電源線21,與連接電源連接器70的第2電源線22。
塑模部50’係具有可固定形狀之構造。
第1電源線21與第2電源線22係如圖9所示,基本上以延伸之狀態下略正交之方式配置於塑模部50’內。
又,第2電源線22與高頻訊號纜線30係以平行之方式配置於塑模部50’內。
塑模部50’係例如圖9所示,具有寬35mm,長200mm的大小。
於從塑模部50’的端部(圖中右端)至車輛用插頭60之第1電源線21的途中,在從塑模部50’的端部離開1m~1.3m處,插入有為了VHF的低(low)頻接收,高頻分離用的鐵氧體磁心41。
<4.第4實施形態>
圖10係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具體構造例的圖。
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揭示塑模部50’內的具體構造。
又,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作為電源線20,適用同軸線。此電源線20的構造例係與上述之圖3相同。
於塑模部50’內配置有天線基板部100。
於天線基板部100,係以天線元件(第1天線元件)110C與天線接地(第2天線元件)120並排之方式形成。
天線元件110C係形成為成略ㄈ字形狀的圖案。
亦即,天線元件110C係具有基底圖案部111。
基底圖案部111的長度係例如設定為40mm。
天線元件110C係於基底圖案部111的一端部,形成有以正交於基底圖案部111而延伸設置之方式形成之第1連接圖案部112。
第1連接圖案部112係於延伸設置圖案部1121的其前端部側中,介由電容器C111而形成第1連接盤圖案部1122。然後,對於第1連接盤圖案部1122,介由前述過濾器F111,形成用以與電源線20連接的第2連接盤圖案部1123。電容器C111的電容係例如設定為1000pF。
第2連接盤圖案部1123係連接於去除電源線20之外部絕緣體204的部份之屏蔽部203。
再者,延伸設置圖案部1121的長度係例如設定為20mm。
天線元件110C係於基底圖案部111的另一端部,形成有以正交於基底圖案部111而延伸設置之方式形成之第2連接圖案部113。
第2連接圖案部113係於延伸設置圖案部1131的前端部側中,介由匹配元件(例如感應器L111)而形成連接盤圖案部1132。感應器L111的電感係例如設定為40nH。
於連接盤圖案部1132係連接有高頻訊號纜線30的芯線301。
天線接地120係以並排於天線元件110C之方式(在圖10中為左側)形成為平板狀。
天線接地120係例如形成為寬30mm,長150mm的大小。
電源線20係如前述般,分歧為第1電源線21與第2電源線22。
然後,於第1電源線21與第2電源線23的分歧部23中,去除外部絕緣體204。
然後,於第2電源線22的外部絕緣體204被去除之分歧部23的附近,亦即,與第2電源線22的電源連接器70之連接端對向側的端部,配置有圖9未圖示之作為高頻遮斷部40的另一鐵氧體磁心42。
如此,於本第4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10C中,於電源線20使用同軸線。
電源線20係於分歧之第1電源線21配置(插入)鐵氧體磁心41,於第2電源線22配置(插入)鐵氧體磁心42。
鐵氧體磁心41的配置位置係如前述般,為了以比天線基板部100所構成之天線還低的頻率共振之方式而在屬於VHF的LOW帶頻之FM帶下共振,以約1m~1.3m的長度進行調整。
電源線20係作為兩個高頻遮斷部40而在鐵氧體磁心41與42之間,配置於第2電源線22之鐵氧體磁心42前的分歧部23,去除外部絕緣體204。
然後,此分歧部23的屏蔽部203連接於天線元件110C側的第2連接盤圖案部1123,形成第1天線。
又,以天線基板部100構成之第2天線12係藉由天線元件110C與天線接地120形成。
本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10C係構成為可接收在UHF帶播放的數位電視空中電波。
本來,在偶極天線中,需要一側各15cm的30cm,但是,在此塑模部50’的尺寸會變大。
在此,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採用確保天線接地120,縮短天線元件110C,以身為匹配元件的感應器L111,調整輸入阻抗的構造。
此時,感應器L111係雖然電感是47nH,但是,利用擴大在天線接地120的天線放射,不會降低天線增益,而可維持高天線性能。
此第2天線12與第1天線11係在VHF帶是低阻抗,在UHF帶中,為了分離第1天線11與第2天線12,介由屬於高阻抗的過濾器F111而連接。
且作為靜電對策,第1天線11與第2天線12係在VHF、UHF帶中,介由屬於低阻抗的電容器C111而連接。
第2天線12的供電部係有天線接地120連接於身為同軸線的高頻訊號纜線30之屏蔽部303之處,同軸線的芯線301連接於天線元件110C的連接盤圖案部1132之處。
然後,高頻訊號纜線30係介由高頻對應插頭80,連接於裝置(電子機器)。
天線基板部100及前述各連接部係收納於塑模部50’。
圖11的(A)、(B)係揭示使用關於本第4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時之相對於接收裝置之頻率的尖峰增益特性的圖。圖11的(A)及(B)係揭示暗室之特性。
圖11的(A)係揭示FM及VHF帶域之特性,圖11的(B)係揭示UHF帶域之特性。
於圖11(A)及(B)中,以H所示之曲線表示水平極化波(Horizontal Polarization)的特性,以V所示之曲線表示垂直極化波(Vertical Polarization)的特性。
又,於圖11(A)及(B)中,配合特性圖,圖示詳細表示測定結果的圖表。
由圖可知,暗室的特性係可沒有問題地進行屬於FM-VICS帶的FM之接收與用以接收數位電視的UHF帶之接收。
圖12(A)、(B)係揭示關於本第4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中捆束第2電源線與高頻訊號纜線來使用時之相對於接收裝置之頻率的尖峰增益特性的圖。
圖13(A)、(B)係揭示關於本第4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中捆束第1電源線、第2電源線及高頻訊號纜線來使用時之相對於接收裝置之頻率的尖峰增益特性的圖。
圖12及圖13的(A)及(B)係揭示暗室之特性。
圖12及圖13的(A)係揭示FM及VHF帶域之特性,圖12及圖13的(B)係揭示UHF帶域之特性。
於圖12及圖13的(A)及(B)中,以H所示之曲線表示水平極化波(Horizontal Polarization)的特性,以V所示之曲線表示垂直極化波(Vertical Polarization)的特性。
又,於圖12及圖13的(A)及(B)中,配合特性圖,圖示詳細表示測定結果的圖表。
即使於捆束狀態中,如圖12及圖13所示,雖然多少有劣化,但是為非常良好之結果。
亦即,由圖可知,即使於捆束狀態中,暗室的特性也可沒有問題地進行屬於FM-VICS帶的FM之接收與用以接收數位電視的UHF帶之接收。
<5.第5實施形態>
圖14係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具體構造例的圖。
關於本第5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10D與關於第4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10C不同之點,係將高頻遮斷部置換為用以高頻分離的晶片零件來代替鐵氧體磁心。
具體來說,在天線裝置10D中,將第1電源線21分割為兩個分割電源線211、212,分割電源線211的一端與分割電源線212的一端介由芯線及屏蔽部,在晶片基板43連接。
此晶片基板43具有與第4實施形態的鐵氧體磁心41相同功能。
又,分割電源線211之另一端的芯線與屏蔽部連接於天線基板部100D之天線元件110D的第1連接圖案部112D。
然後,第2電源線22之端部的芯線與屏蔽部連接於天線元件110D的第2連接盤圖案部1123D。
此天線元件110D的第2連接盤圖案部1123D被晶片基板化。
此第2連接盤圖案部1123D具有與第4實施形態的鐵氧體磁心42相同功能。
於晶片基板43,形成有連接用的連接盤圖案部431、432、433、434。
連接盤圖案部431與432介由過濾器F431而連接。
連接盤圖案部433與434介由過濾器F432而連接。
然後,於連接盤圖案部431連接分割電源線211之一端部的芯線201,於連接盤圖案部432連接分割電源線212之端部的芯線201。
於連接盤圖案部433連接分割電源線211之一端部的屏蔽部203,於連接盤圖案部434連接分割電源線212之端部的屏蔽部203。
於天線元件110D中,第1連接圖案部112D的延伸設置圖案部1121D、第1連接盤圖案部1122D及第2連接盤圖案部1123D延伸設置在對向於基底圖案部111的基板緣部。
然後,形成作為第2連接盤圖案部1123D的4個連接盤圖案部1124、1125、1126、1127。
延伸設置圖案部1121D的端部與第1連接盤圖案部1122D介由過濾器F112而連接。
連接盤圖案部1124與連接盤圖案部1125介由過濾器F113而連接。
連接盤圖案部1126與連接盤圖案部1127介由過濾器F114而連接。
又,第1連接盤圖案部1122D與連接盤圖案部1126介由電容器C111而連接。
然後,於連接盤圖案部1124連接分割電源線211之另一端部的芯線201,於連接盤圖案部1125連接第2電源線22之端部的芯線201。
於連接盤圖案部1126連接分割電源線211之另一端部的屏蔽部203,於連接盤圖案部1127連接第2電源線22之端部的屏蔽部203。
在本第5實施形態中,其他構造係與第4實施形態相同。
依據本第5實施形態,可獲得與上述之第4實施形態相同效果。
<6.第6實施形態>
圖15係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具體構造例的圖。
關於本第6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10E與關於第4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10C不同之點,係將電源線20E使用平行2線者來代替同軸。
電源線20E係具有兩個平行線213、214。
然後,在關於第6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10E中,於天線元件110E中為了連接兩個平行線213、214,形成兩個第1連接圖案部112E之最前端側的連接盤圖案部1123。
亦即,形成連接盤圖案部11231、11232。
然後,於連接盤圖案部11231之一端部連接第1電源線21E的平行線213,於連接盤圖案部11232的一端部連接第1電源線21E的平行線214。
於連接盤圖案部11231之另一端部連接第2電源線22E的平行線213,於連接盤圖案部11232的另一端部連接第2電源線22E的平行線214。
在本第6實施形態中,其他構造係與第4實施形態相同。
依據本第6實施形態,可獲得與上述之第4實施形態相同效果。
<7.第7實施形態>
圖16係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具體構造例的圖。
關於本第7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10F與關於第4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10C不同之點,係於天線基板部100F中形成為偶極天線。
天線裝置10F係於天線基板部100F形成第1天線元件130及第2天線元件140。
再者,第1天線元件130與第2天線元件140的長度係為各15cm的30cm為佳。
第1天線元件130係於基底圖案部131的一端部,形成有以正交於基底圖案部131而延伸設置之方式形成之第1連接圖案部132。
第1連接圖案部132係於延伸設置圖案部1321的其前端部側中,介由過濾器F131而形成第1連接盤圖案部1322。
然後,對於第1連接盤圖案部1322,介由電容器C131,形成用以與電源線20連接的2個第2連接盤圖案部1323、1324。電容器C131的電容係例如設定為1000pF。
第2連接盤圖案部1323係連接有去除電源線20之外部絕緣體204的部份之屏蔽部203。
第1天線元件130係於基底圖案部131的另一端部,形成有以正交於基底圖案部131而延伸設置之方式形成之第2連接圖案部133。
第2連接圖案部133係於延伸設置圖案部1331的前端部側中,形成有往第2天線元件140側彎曲而延伸設置之彎曲圖案部1332。
又,第2連接圖案部133係對向於彎曲圖案部1332而形成連接盤圖案部1333。
第2天線元件140係於基底圖案部141的一端部,形成有以正交於基底圖案部141而延伸設置之方式形成之第3連接圖案部142。
第2天線元件140係於基底圖案部141的另一端部,形成有以正交於基底圖案部141而延伸設置之方式形成之第4連接圖案部143。
第4連接圖案部143係於延伸設置圖案部1431的前端部側中,形成有往第1天線元件130側彎曲而延伸設置之彎曲圖案部1432。
又,第4連接圖案部143係對向於彎曲圖案部1432而形成連接盤圖案部1433。
於第1天線元件130的第2連接盤圖案部1323之一端部連接第1電源線21的屏蔽部203,於第2連接盤圖案部1324的一端部連接第1電源線21的芯線201。
於第1天線元件130的第2連接盤圖案部1323之另一端部連接第2電源線22的屏蔽部203,於第2連接盤圖案部1324的另一端部連接第2電源線22的芯線201。
於連接盤圖案部1333連接高頻訊號纜線30的芯線301。
又,於連接盤圖案部1433連接高頻訊號纜線30的屏蔽部303。
然後,第2連接圖案部133的彎曲圖案部1332、連接盤圖案部1333、第4連接圖案部143的彎曲圖案部1432、連接盤圖案部1433係連接平衡不平衡轉換器(balun)150。
圖17的(A)及(B)係揭示使用關於本第7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時之相對於接收裝置之頻率的尖峰增益特性的圖。
圖17的(A)係揭示FM及VHF帶域之特性,圖17的(B)係揭示UHF帶域之特性。
於圖17(A)及(B)中,以H所示之曲線表示水平極化波(Horizontal Polarization)的特性,以V所示之曲線表示垂直極化波(Vertical Polarization)的特性。
又,於圖17(A)及(B)中,配合特性圖,圖示詳細表示測定結果的圖表。
由圖可知,暗室的特性係可沒有問題地進行屬於FM-VICS帶的FM之接收與用以接收數位電視的UHF帶之接收。
<8.第8實施形態>
關於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係雖然未圖示,但是於連接部的天線基板部100中,直接連接電源線20的屏蔽部203與高頻訊號纜線30的芯線301。
再者,此時,將電源線20的屏蔽部203與高頻訊號纜線30的芯線301介由電容器而連接為佳。
此時也可沒有問題地進行屬於FM-VICS帶的FM之接收與用以接收數位電視的UHF帶之接收。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使用環境,已以車輛為例進行說明,但是,如果將車輛用插頭置換成通常家庭用的插座的話,即使是家庭用的機器也可無問題地使用。
如以上所說明,依據本實施形態,不需繁雜的勞力,僅利用連接,即使捆束線材來使用,也可在充分寬廣的頻率帶域,藉由充分之增益而接收空中電波,可取得良好的接收感度。
例如,裝置的接收感度相較於先前裝置,改善5~10dB程度,接收感度提升非常多。(改善先前5~10dB)
又,構造簡單,可廉價製造,又,易於安裝。
又,不易受到裝置的影響。
進而,例如,關於本發明之天線裝置的天線,係與將先前的天線裝置搭載於車輛時主要使用之薄膜天線(film antenna)有極大不同者。亦即,在薄膜天線之狀況,薄膜側的天線單元(antenna element)貼在車輛的擋風玻璃之同時,作為為了作為天線而作用所需之GND,一般使用車輛的車體,故同軸線的GND連接於車輛的車體。如此,薄膜天線係藉由薄膜的天線單元與車輛之車體的GND,作為天線而作用,利用其天線接收之電波被接收機器擷取。
相對於此,在關於本發明的天線裝置,作為天線單元使用電源線的一部份(例如,如果是使用屏蔽線的線路的話,藉由以高頻阻抗較高之鐵氧體來分離流動於表面的高頻電流,將其一部份作為天線單元來使用)來代替薄膜的天線單元,共用電源線與天線單元之點上是與上述之薄膜天線完全不同的極大特徵。又,使用基板的天線GND(天線接地120)來代替作為GND使用車輛的車體,而作為天線而作用之點上也與上述之薄膜天線不同。又,在不具備天線基板部之第1乃至第3實施形態中,使用接收機器的GND與同軸線之外皮的GND(屏蔽部203)來代替作為GND使用車輛的車體之點上也與上述之薄膜天線不同。如此,在關於本發明之天線裝置的天線係與先前的薄膜天線不同,使用者不需要將薄膜天線貼附於擋風玻璃之勞力,具有高便利性。
進而,在與UHF帶共用之第4乃至第7實施形態中,實現將電源線外皮等的天線單元作為VHF帶的接收用,於天線基板部(天線基板部100)中,利用介由在VHF帶是低阻抗且在UHF帶是高阻抗的過濾器元件(過濾器F111)而連接,以天線基板部接收UHF帶,以天線基板部與電源線部的天線單元接收VHF帶的雙頻共用天線。
10,10A,10B,10C,10D,10E,10F...天線裝置
11...第1天線
12...第2天線
20...電源線
21...第1電源線
22...第2電源線
30...高頻訊號纜線
40...高頻遮斷部
41,42...鐵氧體磁心
43...晶片基板
50,50’...塑模部
60...車輛用插頭
70...電源連接器
80...高頻對應插頭
100...天線基板部
110,110A~110F...天線元件
120...天線接地
130...第1天線元件
140...第2天線元件
150...平衡不平衡轉換器
[圖1]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1乃至第3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整體構造的圖。
[圖2]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具體構造例的圖。
[圖3]揭示附有塑模部之同軸纜線之構造例的圖。
[圖4]揭示使用關於本第1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時之相對於接收裝置之頻率的尖峰增益(peak gain)特性的圖。
[圖5]揭示關於本第1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中捆束第2電源線與高頻訊號纜線來使用時之相對於接收裝置之頻率的尖峰增益特性的圖。
[圖6]揭示關於本第1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中捆束第1電源線、第2電源線及高頻訊號纜線來使用時之相對於接收裝置之頻率的尖峰增益特性的圖。
[圖7]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具體構造例的圖。
[圖8]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具體構造例的圖。
[圖9]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4乃至第7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整體構造的圖。
[圖10]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具體構造例的圖。
[圖11]揭示使用關於本第4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時之相對於接收裝置之頻率的尖峰增益特性的圖。
[圖12]揭示關於本第4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中捆束第2電源線與高頻訊號纜線來使用時之相對於接收裝置之頻率的尖峰增益特性的圖。
[圖13]揭示關於本第4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中捆束第1電源線、第2電源線及高頻訊號纜線來使用時之相對於接收裝置之頻率的尖峰增益特性的圖。
[圖14]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具體構造例的圖。
[圖15]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具體構造例的圖。
[圖16]揭示關於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之具體構造例的圖。
[圖17]揭示使用關於本第7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時之相對於接收裝置之頻率的尖峰增益特性的圖。
10...天線裝置
20...電源線
21...第1電源線
22...第2電源線
30...高頻訊號纜線
40...高頻遮斷部
41...鐵氧體磁心
50...塑模部
60...車輛用插頭
70...電源連接器
80...高頻對應插頭

Claims (18)

  1. 一種天線裝置,其特徵為:具有:電源線,係可傳送電力;連接部;高頻訊號纜線,係用以自前述連接部取出高頻訊號;及高頻遮斷部,係配置於前述電源線的長度方向之兩處;前述電源線,係在兩個高頻遮斷部之間的一部份連接於前述連接部而形成天線;前述高頻訊號纜線,係藉由前述連接部而連接於前述電源線;前述連接部,係具有形成天線元件的天線基板部;前述天線元件係包含:第1連接部,係連接前述電源線;及第2連接部,係連接前述高頻訊號纜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前述高頻遮斷部,係藉由在低頻中為低阻抗,在高頻中為高阻抗的鐵氧體所形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前述高頻遮斷部,係藉由在低頻中為低阻抗,在高頻中為高阻抗的用以高頻分離之晶片零件所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 前述電源線,係分歧為第1電源線與第2電源線,前述兩個高頻遮斷部,係配置於前述第1電源線側及前述第2電源線側;前述兩個高頻遮斷部之間的分歧部之線連接於前述天線元件的前述第1連接部;前述高頻訊號纜線,係藉由芯線與屏蔽部形成同心狀之同軸纜線所形成;前述芯線連接於前述天線元件的第2連接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前述電源線,係藉由同軸纜線所形成;於前述兩個高頻遮斷部之間的分歧部中外皮被去除而前述屏蔽部連接於前述天線元件的前述第1連接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前述電源線,係藉由芯線與屏蔽部形成同心狀之同軸纜線所形成;前述第1電源線,係被分割為兩個分割電源線;一方之分割電源線的一端部與另一方之分割電源線的一端部介由前述晶片零件而前述芯線彼此及屏蔽部彼此連接;前述一方之分割電源線的另一端部與前述第2電源線的端部,於前述第1天線元件的前述第1連接部中,介由前述晶片零件而前述芯線彼此及屏蔽部彼此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 前述第1連接部,係介由過濾器而與前述第1電源線連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前述第1連接部及前述晶片零件,係介由過濾器而連接芯線及屏蔽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於前述連接部內,設置有形成第1天線元件與第2天線元件的天線基板部;前述高頻訊號纜線,係從前述天線基板部取出高頻訊號;前述電源線,係兩個高頻遮斷部之間的一部份連接於前述第1天線元件而形成第1天線;前述高頻訊號纜線,係連接於前述第1天線元件及第2天線元件;前述天線基板部,係藉由第1天線元件與前述第2天線元件,形成第2天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前述高頻遮斷部,係藉由在低頻中為低阻抗,在高頻中為高阻抗的鐵氧體所形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前述高頻遮斷部,係藉由在低頻中為低阻抗,在高頻 中為高阻抗的用以高頻分離之晶片零件所形成。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前述第1天線元件係具有:第1連接部,係連接前述電源線;及第2連接部,係連接前述高頻訊號纜線;前述電源線,係分歧為第1電源線與第2電源線,前述兩個高頻遮斷部,係配置於前述第1電源線側及前述第2電源線側;前述兩個高頻遮斷部之間的分歧部之線連接於前述第1天線元件的前述第1連接部;前述高頻訊號纜線,係藉由芯線與屏蔽部形成同心狀之同軸纜線所形成;前述芯線連接於前述第1天線元件的第2連接部;前述屏蔽部連接於前述第2天線元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前述電源線,係藉由同軸纜線所形成;於前述兩個高頻遮斷部之間的分歧部中外皮被去除而前述屏蔽部連接於前述第1天線元件的前述第1連接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前述電源線,係藉由芯線與屏蔽部形成同心狀之同軸纜線所形成; 前述第1電源線,係被分割為兩個分割電源線;一方之分割電源線的一端部與另一方之分割電源線的一端部介由前述晶片零件而前述芯線彼此及屏蔽部彼此連接;前述一方之分割電源線的另一端部與前述第2電源線的端部,於前述第1天線元件的前述第1連接部中,介由前述晶片零件而前述芯線彼此及屏蔽部彼此連接。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前述第1連接部,係介由過濾器而與前述第1電源線連接。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前述第1連接部及前述晶片零件,係介由過濾器而連接芯線及屏蔽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前述第2天線元件,係作為天線接地而形成;前述第1天線元件,係形成為比前述第2天線元件還小的尺寸;於前述第2連接部中,介由用以調整輸入阻抗的匹配元件,與前述高頻訊號纜線連接。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天線裝置,其中, 前述高頻訊號纜線,係前述芯線直接或介由平衡不平衡轉換器而連接於前述第2連接部。
TW099115957A 2009-05-20 2010-05-19 Antenna device TWI4480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22568A JP5526603B2 (ja) 2009-05-20 2009-05-20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9122569A JP5521391B2 (ja) 2009-05-20 2009-05-20 アンテ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9128A TW201119128A (en) 2011-06-01
TWI448000B true TWI448000B (zh) 2014-08-01

Family

ID=43126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5957A TWI448000B (zh) 2009-05-20 2010-05-19 Antenna devic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780011B2 (zh)
EP (1) EP2434579B1 (zh)
KR (1) KR20120020117A (zh)
CN (1) CN102422489B (zh)
BR (1) BRPI1010905A2 (zh)
TW (1) TWI448000B (zh)
WO (1) WO20101345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44786B2 (ja) 2009-03-30 2014-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JP5861455B2 (ja) 2011-12-28 2016-02-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JP2013219746A (ja) * 2012-03-15 2013-10-24 Seiko Epson Corp スリーブアンテナ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9490546B2 (en) 2012-07-13 2016-11-08 Sony Corporation Antenna
JP6067495B2 (ja) * 2013-07-02 2017-01-25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車載用電子機器
US10177432B2 (en) * 2013-12-06 2019-01-08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Flexible antenna assembly for well logging tools
BR112017003268A2 (pt) * 2014-08-26 2017-11-28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antena.
CN105680156B (zh) * 2014-11-21 2019-04-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近距离通信天线、电子设备及电路切换方法
BR112018069235A2 (pt) 2016-03-29 2019-01-22 Sony Corp receptor, e, aparelho de suprimento de sinal rf.
TW202343485A (zh) * 2017-11-29 2023-11-01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配線基板及配線基板之製造方法
KR102488640B1 (ko) * 2018-01-30 2023-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Usb 커넥터를 이용하여 안테나 기능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5603047A (zh) * 2022-09-29 2023-01-13 惠州沃睿科技有限公司(Cn) 一种fm天线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38669A1 (ja) * 2006-05-29 2007-12-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Acアダプタ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8982A (ja) 1999-12-10 2001-06-22 Nec Corp アンテナ付き充電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携帯電話機
JP2001274704A (ja) 2000-03-28 2001-10-05 Sony Corp 受信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JP2002151932A (ja) 2000-11-07 2002-05-24 Funai Electric Co Ltd アンテナ機能を備えたac電源コード
DE10341964A1 (de) 2003-09-11 2005-05-12 Hirschmann Electronics Gmbh Antenne für den DVB-T-Empfang
JP4105078B2 (ja) 2003-10-31 2008-06-18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受信装置及び受信システム
JP2005159727A (ja) * 2003-11-26 2005-06-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5341067A (ja) 2004-05-25 2005-12-08 Sharp Corp 受信装置及び電源コード
JP4023500B2 (ja) * 2004-08-03 2007-12-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イヤホンアンテナ
JP4904895B2 (ja) * 2006-04-12 2012-03-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8219809A (ja) 2007-03-07 2008-09-18 Sony Corp 中継装置
JP4832384B2 (ja) 2007-08-29 2011-1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接続構造及びアンテナ接続方法
JP5402471B2 (ja) * 2008-12-05 2014-01-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電源ケーブル、および受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38669A1 (ja) * 2006-05-29 2007-12-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Acアダプタ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34538A1 (ja) 2010-11-25
TW201119128A (en) 2011-06-01
BRPI1010905A2 (pt) 2016-03-15
KR20120020117A (ko) 2012-03-07
CN102422489B (zh) 2015-03-25
US20120050133A1 (en) 2012-03-01
EP2434579A4 (en) 2013-01-02
CN102422489A (zh) 2012-04-18
EP2434579A1 (en) 2012-03-28
US8780011B2 (en) 2014-07-15
EP2434579B1 (en)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8000B (zh) Antenna device
JP5444786B2 (ja) 受信装置
CN101662064B (zh) 接收器装置、中继线缆和电源装置
US8391816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power cable, and reception device
US8681049B2 (en) Built-in FM transmitting antenna applied to a mobile device
US20060028383A1 (en) Earphone antenna
US8428670B2 (en) Reception device, antenna, and junction cable
US7559803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TWI528629B (zh) 天線裝置
US8947311B2 (en) Antenna
KR20100085927A (ko) 안테나 디바이스 및 상기 안테나 디바이스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무선통신 디바이스
KR101646787B1 (ko) 수신 장치
CN202679578U (zh) 具有天线的耳机
US8379900B2 (en) Connecting device, antenna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US9219303B2 (en) Earphone antenna, earphon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TWI419410B (zh) 手提式精巧天線
US7787920B2 (en) Dipole antenna for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TWI681591B (zh) 天線
JP5526603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5521391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220963744U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KR20100082899A (ko) 외장형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
JP2011172122A (ja) 高周波受信伝送ケーブルおよび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