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9255A - 喷墨记录用油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用油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9255A
CN104419255A CN201410393787.2A CN201410393787A CN104419255A CN 104419255 A CN104419255 A CN 104419255A CN 201410393787 A CN201410393787 A CN 201410393787A CN 104419255 A CN104419255 A CN 104419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quality
ether
polyvalent alcohol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937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9255B (zh
Inventor
小泽范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419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9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9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9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6Ethers; Acetals; Ketals; Ortho-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6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D11/107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from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2Pigment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8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ther than solvents, pigments or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D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54Aqueous solutions or dispers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用油墨及其制造方法。喷墨记录用油墨含有多元醇单乙醚或多元醇单丙醚、以及多元醇单丁醚。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用油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用油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通过喷墨记录技术的迅速发展,获得堪比银盐照片的高清晰画质的喷墨照片已经成为可能。还有,随着印刷速度的加快,出现了使用线状喷墨头(长尺寸喷墨头)的情况。
对于形成高画质的图像来说,油墨的特性变得重要起来。例如,提出了含有非离子型聚合物的油墨。利用非离子型聚合物,促进记录材料上颜料的凝聚,并且提高颜料在油墨中的分散稳定性。
发明内容
然而,对于使用线状喷墨头的喷墨记录装置来说,容易产生下述问题。
(1)在连续进行油墨的喷射的情况下,有时会存在墨雾污染线状喷墨头的喷嘴面的问题。附着在喷嘴面的墨雾干燥并凝聚的话,则存在擦拭不掉的问题。还有,固着在喷嘴面的墨雾可能会损坏喷嘴。
(2)对纸张(记录片材)进行了油墨的喷射之后,附着了油墨的纸张通过辊并被排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纸张与辊相接触,因此纸张上的油墨可能会附着到辊上。油墨附着到辊上的话,则要关注在辊上的油墨附着(污损)到后续的纸张上、并污染后续纸张的问题。在低温且高湿的条件下,污损特别容易发生。
(3)在评价画质的情况下,图像浓度、油墨的透印及图像的浓淡不均是重要的因素。在油墨的表面张力低的情况下,由于油墨容易润湿纸张,因此油墨的透印浓度容易变高。另一方面,在油墨的表面张力高的情况下,油墨相对于纸张的润湿性容易不足。油墨的润湿性不足的话,则变得容易发生图像的浓淡不均,图像浓度变得容易下降。另外,油墨含有作为非离子型聚合物的聚乙烯醇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情况下,油墨的表面张力容易变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同时抑制墨雾污染和污损。还有,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实现使用线状喷墨头形成高画质的图像。
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记录用油墨含有多元醇单乙醚或者多元醇单丙醚、以及多元醇单丁醚。
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记录用油墨的制造方法包含:通过对颜料、阴离子型的树脂和水进行混炼来形成颜料分散液,对所述形成的颜料分散液、水溶性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或其预聚物、三甘醇单丁醚、二甘醇单乙醚或二甘醇单丙醚、以及水进行混合,对所述混合液进行过滤。
根据本发明,同时抑制墨雾污染和污损成为可能。还有,根据本发明,在该效果之上或者替换该效果,也可以产生使用线状喷墨头形成高画质的图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特别是油墨喷射所涉及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部的各线状喷墨头的图。
图3中(a)是表示图2所示的线状喷墨头的喷射单元的图。
图3中(b)是(a)的B-B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电子控制所涉及的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5是表示油墨中的颜料颗粒的图。
图6是表示不含有水溶性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的油墨中的颜料颗粒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含有水溶性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的油墨中的颜料颗粒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用油墨,例如用于如图1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打印机100)。以下,主要参照图1,对打印机100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打印机100例如基于从外部计算机接收的图像数据和印刷条件(是否双面打印等),将油墨喷射在记录片材上而形成图像。打印机100例如是彩色打印机。
打印机100具有供纸盒101。供纸盒101里放置有纸张P。纸张P例如是普通纸张。本实施方式中,纸张P相当于记录片材。
供纸盒101内设置有供纸装置102。供纸装置102具有:利用马达等驱动的辊102a、以及被抵接于辊102a而从动的辊102b。供纸装置102将供纸盒101里放置的纸张P逐张分离并送到输送单元10。
输送单元10具有:辊10a和10b、以及环状的输送带10c。输送带10c通过卷绕在彼此分离的辊10a和10b上而被设置成紧绷的状态。输送带10c根据位于两端的辊10a和10b的旋转而进行旋转。本实施方式中,辊10a和10b中只有输送方向的下游侧(X2侧)的辊10a被驱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对辊10a或10b施加电压而产生交变电场,输送带10c静电吸附纸张P。需要解除静电吸附时,例如将辊10a或10b接地。
辊10a上设置有编码器10d。编码器10d输出与辊10a的旋转轴的旋转位移量相对应的脉冲序列。另外,根据需要,在输送带10c上也可以设置张力辊。还有,也可以利用抽吸代替静电吸附来将纸张P吸附在输送带10c上。
辊10a例如由马达驱动。辊10a旋转时,其动力就经由输送带10c传递到辊10b,辊10b进行从动旋转。输送带10c根据辊10a和10b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由此,被吸附在输送带10c上的纸张P被从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上游(X1侧)向下游(X2侧)输送。
输送单元10的上方(Z1侧)设置有图像形成部200。在输送单元10输送纸张P时,油墨被从图像形成部200朝向纸张P喷射,利用油墨而使图像形成(记录)在纸张P的单面(记录面)。
输送单元10的下游端(X2侧的端部)附近设置有排出装置103。还有,排出装置103的下游侧设置有出纸托盘104。排出装置103具有:利用马达等驱动的辊103a、以及被抵接于辊103a而从动的辊103b。形成图像之后的纸张P由输送单元10输送到排出装置103,再由排出装置103朝向出纸托盘104排出。被排出的纸张P堆积在出纸托盘104。
本实施方式中,在油墨的喷射之后,纸张P(记录片材)的印刷面(记录面)与辊103b(输送辊)接触。还有,本实施方式中,在油墨的渗透之前或者干燥之前,纸张P的印刷面就与辊103b接触。根据这样的结构,无需等待渗透或者干燥的结束之后再对纸张P进行输送,因此提高印刷速度(吞吐率)成为可能。但是,另一方面,输送辊上附着的油墨容易再次附着(污损)到下一张通过的纸张的表面。
图像形成部200具有喷射4种不同颜色油墨的线状喷墨头20a、20b、20c、20d。以下,在不需要区分线状喷墨头20a、20b、20c、20d的情况(对共同的性质等进行描述的情况)下,线状喷墨头20a、20b、20c、20d都记载为线状喷墨头20。
接着,主要参照图2,对图像形成部2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构成图像形成部200的各线状喷墨头20的示意图。
各线状喷墨头20是线型的喷墨头。各线状喷墨头20相当于长尺寸喷墨头。各线状喷墨头20延设在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X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上。各线状喷墨头20的长度值优选为比纸张P的宽度值大。由此,逐行一次性地形成图像成为可能。
本实施方式中,各线状喷墨头20具有多个喷射单元30。喷射单元30排列在Y方向。喷射单元30例如在各线状喷墨头20(一个喷墨头)上形成有166个,整体(四个喷墨头的合计)上形成有664个。各线状喷墨头20中的喷射单元30之间的间距例如设定为150dpi。还有,通过将相邻的线状喷墨头20错开1/4间距,使整体(四个喷墨头)的墨点密度为600dpi。
各线状喷墨头20依据图像信号,从各喷射单元30喷射出油墨。油墨的喷射方式例如是由压电元件挤出油墨的压电方式。但是不限于此,图像形成部200的油墨喷射方式可以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发热体产生气泡而给油墨施加压力的热喷墨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线状喷墨头20a、20b、20c、20d里填充不同颜色(例如,Y(黄色)、M(品红色)、C(青色)、Bk(黑色)的其中之一)的油墨。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中,按各个线状喷墨头20的顺序喷射油墨,在纸张P(记录片材)上形成(记录)图像。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从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上游(X1侧)朝向下游(X2侧)按线状喷墨头20a、20b、20c、20d的顺序配置线状喷墨头20,并按该顺序喷射油墨。具有这样结构的打印机100能够将4色的油墨(Y油墨、M油墨、C油墨和Bk油墨)喷射到纸张P的相同位置。还有,通过喷射4色的油墨,使在纸张P上形成(记录)全彩色图像成为可能。而且,打印机100也可以形成(记录)单色图像。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3(a)和图3(b),对喷射单元3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a)是表示喷射单元30的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B-B剖面图。
如图3(a)和图3(b)所示,喷射单元30具有喷嘴30a、执行器31、振动板31a、孔32、加压室33和喷嘴流路34。孔32、加压室33、喷嘴流路34和喷嘴30a是相连的。还有,各喷射单元30的加压室33经由孔32与共同流路201相连。油墨由未图示的墨盒开始利用泵等供给到共同流路201。
执行器31例如由压电元件构成。对压电元件(执行器31)施加电压时,逆压电效应就导致压电元件变形。压电元件的形变经由振动板31a传送到加压室33。由此,加压室33被压缩。从共同流路201开始经过孔32被送到加压室33的油墨,利用执行器31在加压室33被加压,然后经过喷嘴流路34再从喷嘴30a喷射出。
加压室33例如具有面积(XY平面)0.2mm2、宽度(Y方向)200μm、深度(Z方向)100μm的尺寸。喷嘴流路34例如具有直径200μm、长度(Z方向)800μm的尺寸。孔32(节流部)例如具有直径30μm、长度(Z方向)40μm的尺寸。喷嘴30a的长度(Z方向)例如是30μm。喷嘴30a的喷射口(XY平面)的形状和尺寸例如是半径10μm的圆。
接着,主要参照图4,对打印机100的电子控制所涉及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打印机100的电子控制所涉及的结构的示意框图。
如图4所示,控制部4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41、ROM(ReadOnly Memory)42、RAM(Random Access Memory)43、供纸控制电路44、输送部控制电路45、排出控制电路46和头控制电路47。
ROM42例如是闪存之类的PROM(Programmable ROM)。ROM42里例如存储有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OS(Operating System)、各种驱动程序和各种应用程序之类的编码指令序列。RAM43例如是DRAM(DynamicRAM)。
CPU41通过供纸控制电路44对供纸装置102(对辊102a进行驱动的马达等)进行控制。还有,CPU41通过排出控制电路46对排出装置103(对辊103a进行驱动的马达等)进行控制。
CPU41对来自输送单元10的编码器10d的输出信号等进行接收。还有,CPU41通过输送部控制电路45对输送单元10(对辊10a进行驱动的马达等)进行控制。还有,输送部控制电路45将用于静电吸附的电压施加于辊10a或10b。CPU41例如通过对编码器10d的输出信号中含有的脉冲数进行计数,能够对辊10a的旋转量进行检测,进而对纸张的进给量(纸张的位置)进行检测。
CPU41通过头控制电路47对线状喷墨头20(执行器31等)进行控制。
控制部40以可通信的方式分别与输入部51、显示部52、存储部53和接口54进行连接。
输入部51由键盘、鼠标或触控面板等构成。显示部52例如由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或ELD(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之类的显示设备构成。另外,输入部51和显示部52由触控面板构成的情况下,输入部51和显示部52则成一体化。
存储部53例如由硬盘之类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存储部53里,存储有印刷用的图像数据、各种控制所涉及的程序、以及程序中使用的数据等。
接口54使控制部40与外部装置之间能够收发数据。控制部40经由接口54与通用计算机(所谓的个人计算机)等连接。控制部40例如基于经由接口54接收的图像数据和印刷条件等,对供纸装置102、输送单元10、线状喷墨头20和排出装置103等进行控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具体而言,喷墨记录用油墨)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是水性油墨。油墨中水的含量相对于油墨总质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含有水、着色剂(颜料分散体)、分散剂和渗透剂。以下,依次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中含有的颜料、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和渗透剂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使油墨成分的溶解状態保持稳定,也可以在油墨中添加溶解稳定剂。还有,为了使油墨的粘性保持稳定,也可以在油墨中添加抑制油墨的液体成分挥发的保湿剂。
[着色剂]
以下,主要参照图5,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的着色剂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的着色剂是含有大量颜料颗粒的颜料分散体。如图5所示,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的着色剂的各颗粒(着色剂颗粒),主要由颜料颗粒11和包覆颜料颗粒11的树脂12构成。通过使树脂12形成在颜料颗粒11的表面(吸附于颜料颗粒11),抑制颜料颗粒11的凝聚。另外,油墨中也存在未吸附于颜料颗粒11的树脂12(未吸附树脂)。树脂12为阴离子型。
(颜料)
作为黄色颜料,例如优选为C.I.颜料黄(74、93、95、109、110、120、128、138、139、151、154、155、173、180、185或193)。作为橙色颜料,例如优选为C.I.颜料橙(34、36、43、61、63或71)。作为红色颜料,例如优选为C.I.颜料红(122或202)。作为蓝色颜料,例如优选为C.I.颜料蓝(15)。作为紫色颜料,例如优选为C.I.颜料紫(19、23或33)。作为黒色颜料,例如优选为C.I.颜料黑(7)。
油墨中着色剂的含量相对于油墨总质量,优选为4质量%以上且8质量%以下。油墨中着色剂的含量在4质量%以上的话,容易使用油墨形成所期望图像浓度的图像。另一方面,油墨中着色剂的含量在8质量%以下的话,可以确保油墨的流动性,因此也容易使用油墨形成所期望图像浓度的图像。还有,通过确保油墨对于记录片材的渗透性,容易抑制污损。
为了提高油墨的色彩浓度、色相或稳定性,着色剂的体积中位径(D50)优选为30nm以上且200nm以下,更优选为70nm以上且130nm以下。
(树脂)
作为树脂12,例如优选为含有衍生自苯乙烯的单元和衍生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单元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具体来说,作为树脂12,例如优选为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乙烯萘-丙烯酸共聚物或者乙烯萘-马来酸共聚物。
树脂12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在10000以上且160000以下的范围。重均分子量(Mw)可以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仪进行测量。树脂12的分子量能够通过改变树脂12的聚合条件(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聚合温度或聚合时间等)来进行调整。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量相对于单体混合物每1摩尔,优选在0.001摩尔以上且5摩尔以下的范围,更优选在0.01摩尔以上且2摩尔以下的范围。聚合温度优选在60℃±10℃的范围。聚合时间优选在10小时以上且24小时以下的范围。
树脂12的酸值优选在150mgKOH/g以上且300mgKOH/g以下的范围。树脂12的酸值在150mgKOH/g以上的话,可以认为:颜料分散性得到提高从而容易微粒化颜料。另一方面,树脂12的酸值在300mgKOH/g以下的话,可以认为油墨的保存稳定性得到提高。还有,为了提高印刷质量,优选颜料颗粒11被具有数万分子量的树脂12包覆。
树脂12的酸值可以通过改变合成树脂12时使用的单体的量来进行调整。树脂12的合成中,使用具有酸性官能团(例如,羧基)的单体(例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可以通过增加具有酸性官能团的单体的使用量来提高树脂12的酸值。
颜料分散体中树脂12的使用量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优选在15质量份以上且100质量份以下的范围。
油墨中的树脂12内,吸附于颜料颗粒11的树脂12(吸附树脂)的百分比优选为95质量%以上且小于100质量%。吸附树脂的百分比在95质量%以上的话,则能够抑制墨雾污染。
[分散剂]
分散剂在油墨中主要是提高颜料颗粒的分散稳定性。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的分散剂由具有疏水性链段的水溶性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或者其预聚物构成。以下,记载为“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的情况,是指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和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的预聚物这两个。
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抑制墨雾污染的效果很好。以下,主要参照图6和图7,对该效果进行说明。
对于既不含有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也不含有其预聚物的油墨来说,由于树脂12是阴离子型,因此水分变少时树脂12的溶解性就下降,从而容易发生如图6所示的树脂12的剥落以及颜料颗粒11的凝聚。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将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13作为分散剂(亚树脂)添加到油墨的情况下,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13附着在树脂12的表面,因此非离子型的树脂12的溶解性被提高。因此,即使水分变少,也容易维持颜料颗粒11的高分散性。油墨的分散稳定性(再溶解性)被提高的话,则油墨喷射时喷墨头的喷嘴面上附着(干燥)的油墨容易溶解到未干燥的油墨中而被除去,因此墨雾污染得到抑制。在油墨中添加了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的预聚物(特别是低聚物)的情况下,墨雾污染的抑制效果特别好。
在油墨含有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的情况下,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00以上且8000以下。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在3000以上的话,则容易使用油墨形成所期望图像浓度的图像。还有,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在8000以下的话,则使用油墨形成图像时污损的抑制成为可能。
还有,在油墨含有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的情况下,优选0.1质量份的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溶解于温度20℃的水100质量份时的溶液的表面张力为29mN/m以上且33mN/m以下。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使水的表面张力为29mN/m以上的情况下,容易使用油墨形成所期望图像浓度的图像。还有,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使水的表面张力为33mN/m以下的情况下,使用油墨形成图像时墨雾污染的抑制成为可能。
作为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优选为聚合了亲水性链段和疏水性链段的丙烯酸树脂或其预聚物。作为亲水性链段,例如优选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或甲基丙烯酸乙酯(EMA)。作为疏水性链段,例如优选为丙烯酸十八酯(SA)、丙烯酸苄酯或甲基丙烯酸苄酯。上述表面张力例如可以通过改变亲水性链段或疏水性链段的种类、配合比例或者分子量(重均分子量)来进行调整。
另外,也可以将其他的分散剂(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一起并用。
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的含量相对于油墨总质量,优选为0.05质量%以上且0.5质量%以下。油墨中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的含量为0.05质量%以上的话,则使用油墨形成图像时污损的抑制成为可能。还有,油墨中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的含量为0.5质量%以下的话,则容易使用油墨形成所期望图像浓度的图像。
[渗透剂]
渗透剂例如用于提高油墨相对于记录片材的渗透性。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含有两种渗透剂(第一渗透剂和第二渗透剂)。第一渗透剂是多元醇单丁(可以是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的任意一个)醚。第二渗透剂是多元醇单乙醚或者多元醇单丙(可以是正丙基或异丙基的任意一个)醚。
多元醇单丁醚具有提高油墨相对于记录片材的渗透性(润湿性)的性质。因此,在油墨中混合多元醇单丁醚的话,则使用油墨形成图像时污损的抑制成为可能。
但是,多元醇单丁醚使浓缩后的油墨的分散稳定性(再溶解性)具有下降的趋势。可以认为:多元醇单丁醚的高疏水性导致颜料分散体的树脂溶胀,从而油墨的分散稳定性(再溶解性)下降。
油墨的再溶解性下降的话,则使用油墨形成图像时容易发生墨雾污染。另一方面,如果能够提高油墨的再溶解性的话,则油墨喷射时喷墨头的喷嘴面上附着(干燥)的油墨溶解到未干燥的油墨中而被除去,因此即使是高沸点的保湿材料也能够得到优异的抗墨雾附着性。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将多元醇单乙醚或多元醇单丙醚(第二渗透剂)与多元醇单丁醚(第一渗透剂)一起使用。多元醇单乙醚或多元醇单丙醚提高渗透性的效果比多元醇单丁醚差。但是,通过进一步添加多元醇单乙醚或多元醇单丙醚,能够大大地改善油墨的分散稳定性(再溶解性)。其结果,使用油墨形成图像时墨雾污染的抑制成为可能。
本实施方式的油墨中并用了多元醇单丁醚、以及多元醇单乙醚或多元醇单丙醚,因此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油墨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同时抑制墨雾污染和污损成为可能。还有,使用线状喷墨头形成高画质的图像也成为可能。
优选油墨中多元醇单丁醚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油墨中多元醇单乙醚或多元醇单丙醚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油墨中多元醇单丁醚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上的话,则使用油墨形成图像时污损的抑制成为可能。油墨中多元醇单丁醚的含量为4.5质量%以下的话,则使用油墨形成图像时墨雾污染的抑制成为可能。还有,油墨中多元醇单乙醚或多元醇单丙醚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的话,则使用油墨形成图像时墨雾污染的抑制成为可能。油墨中多元醇单乙醚或多元醇单丙醚的含量为6.0质量%以下的话,则使用油墨形成图像时墨雾污染的抑制成为可能。
优选油墨中多元醇单丁醚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上且油墨中多元醇单乙醚或多元醇单丙醚的含量的1.5倍以下,油墨中多元醇单乙醚或多元醇单丙醚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且油墨中多元醇单丁醚的含量的2.0倍以下。油墨中多元醇单丁醚的含量为多元醇单乙醚或多元醇单丙醚的含量的1.5倍以下的话,则使用油墨形成图像时墨雾污染的抑制成为可能。油墨中多元醇单乙醚或多元醇单丙醚的含量为多元醇单丁醚的含量的2.0倍以下的话,则使用油墨形成图像时墨雾污染的抑制成为可能。
作为多元醇单乙醚,特别优选为二甘醇单乙醚。但是不限于此,作为多元醇单乙醚,例如也可以使用乙二醇单乙醚或三甘醇单乙醚。
作为多元醇单丙醚,特别优选为二甘醇单异丙醚或二甘醇单正丙醚。但是不限于此,作为多元醇单丙醚,例如也可以使用乙二醇单异丙醚或三甘醇单异丙醚。
作为多元醇单丁醚,优选为三甘醇单丁醚,其中更优选为三甘醇单正丁醚。但是不限于此,作为多元醇单丁醚,例如也可以使用乙二醇单丁醚、二甘醇单丁醚或丙二醇单丁醚。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评价1]
评价1中,对于使用不同颜料分散液的各样品(油墨),进行再溶解性、粒径变化率、抗墨雾附着性、耐污损性和图像浓度的评价。
<样品的制备方法>
表1表示评价1所涉及的样品(油墨)的成分。
【表1】
(颜料分散液)
表2表示评价1中使用的七种颜料分散液(分散液A1~A7)。由于分散液A7是自分散型,因此分散液A7中未使用树脂。使用卡博特公司制造“CAB-0-JET(注册商标)450C(PB15:4)”作为分散液A7。
【表2】
表3表示分散液A1~A6的制备中使用的树脂A~E。树脂A~E每个都具有水溶性和碱溶性。
【表3】
以下,对树脂A的合成方法进行说明。另外,除了改变一部分条件(引发剂用量及滴落时间:参照表2)来达到表3所示的分子量以外,树脂B~E的合成方法与树脂A的合成方法相同,因此省略对树脂B~E的合成方法的说明。
对于1000ml的四口烧瓶,设置搅拌器、氮气导入管、冷凝器(搅拌机)以及滴液漏斗。然后,在烧瓶内加入异丙醇100g和甲基乙基酮300g,一边使用氮气鼓泡一边加热回流。
接着,将甲基丙烯酸甲酯40g、苯乙烯40g、丙烯酸丁酯(BA)10g、甲基丙烯酸10g、以及作为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0.4g进行混合并熔融。然后,将所得熔融物倒入滴液漏斗,在以70℃进行加热回流的状态下用时2小时滴落到烧瓶内。滴落之后,再进行加热回流6小时。
接下来,用时15分钟将含有AIBN 0.2g的甲基乙基酮溶液滴落到烧瓶内。滴落之后,再进行加热回流5小时。其结果,得到重均分子量(Mw)20000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树脂A)。
对所得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仪(东曹株式会社制造“HLC-8020GPC”)进行确认的结果,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是如表3所示的值。表3所示的各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的测量方法与后面所述的评价2(表7)的测量方法相同。还有,利用滴定对所得树脂的酸值进行确认的结果,树脂的酸值是150mgKOH/g。
接着,对分散液A1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如表2所示,分散液A1的制备中使用了树脂A。此外,除了如表2所示那样改变使用树脂的种类和用量以外,分散液A2~A6的制备方法与分散液A1相同。
在介质分散机(SHINMARU ENTERPRISES CORPORATION制造“DYNO-MILL”)的容量0.6L的容器中,加入青色颜料15质量份、6质量份的树脂A、乙炔二醇的环氧乙烷加合物(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OLFINEE1010”)0.5质量份和水(离子交换水)78.5质量份。接着,将树脂A的中和所需量的氢氧化钾(KOH)加入到容器内。
使用酞菁蓝15:3(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制造“LIONOL BLUE FG-7330”)作为青色颜料。
树脂A的中和是通过添加KOH水溶液使容器内含物的pH达到8来进行的。K的质量是基于树脂A的质量进行计算的。还有,对水(离子交换水)的质量进行了计算,水(离子交换水)的质量包含KOH水溶液中含有的水的质量以及中和反应中产生的水的质量。
接下来,将介质(直径0.5mm的氧化锆珠)填充到容器内,填充至容器容量的70体积%,然后以10℃且圆周速度8m/s的条件,一边水冷一边混炼,以使颜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50)达到70nm以上且130nm以下的范围。其结果,得到颜料分散液。
颜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50)是使用动态光散射粒度分布装置(希森美康株式会社制造“Zetasizer Nano”)对测量样品进行测量的,测量样品是用离子交换水将颜料分散液稀释到300倍的溶液。
使用小直径珠粒时,则颜料的微粒化具有变容易的趋势。还有,使用小直径珠粒时,则树脂对于颜料颗粒的包覆具有变强的趋势。通过使用分散机改变珠粒的直径,能够改变包覆颗粒的分散程度、游离树脂量或颜料粒径等。
测量未吸附树脂量时,将颜料分散液10g加入到离心分离机(“NS-C 100”)的圆筒(容器)中,以转速5000rpm的条件进行24小时的离心分离。之后,目视确认到圆筒中的颜料分散液的上清液为透明后,提取全部上清液。接着,将提取的上清液在0.67Pa的减压条件下,以150℃进行固化。由此,得到以游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固形物。所得固形物的质量相当于未吸附树脂(包含离子状态的树脂和反离子结合状态的树脂)的质量。表2中的“未吸附树脂量”是相对于颜料分散液100g进行了游离的树脂(未吸附树脂)的质量。还有,利用下列式1对吸附树脂比率(吸附树脂的百分比)进行计算。
(式1)吸附树脂比率=100×(1-未吸附树脂量/总树脂量)[质量%]
另外,表2中的“树脂量”表示颜料分散液100g中含有的总树脂量,表2中的“吸附树脂比率”利用式1求出。
未吸附树脂量能够基于分散机的通过次数、珠粒粒径和流量进行控制。表4表示基于不同分散条件(条件1~4)而得到的颜料分散液的未吸附树脂量。
【表4】
如表4所示,通过使用小直径珠粒,实现了未吸附树脂量的减少。尤其是,在第二次通过中使用小直径珠粒的情况下,未吸附树脂量变少了。由表4可知,能够通过改变分散条件来调整未吸附树脂量(进而是吸附树脂比率)。还有,利用离心分离法以离子交换水置换上清液,也能够减少未吸附树脂量。
(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
以下,对表1所示的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的合成方法进行说明。
对于1000ml四口烧瓶,设置搅拌器、氮气导入管、冷凝器(搅拌机)以及滴液漏斗。然后,在烧瓶内加入异丙醇100质量份和甲基乙基酮300质量份,一边使用氮气鼓泡一边加热回流。
接着,将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A)60质量份、丙烯酸丁酯(BA)15质量份、丙烯酸月桂酯(LA)1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10质量份、以及作为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0.4质量份进行混合并熔融。然后,将所得熔融物倒入滴液漏斗,在以70℃进行加热回流的状态下用时2小时滴落到烧瓶内。滴落之后,再进行加热回流6小时。
接下来,用时15分钟将含有AIBN 0.2质量份的甲基乙基酮溶液滴落到烧瓶内。滴落之后,再进行加热回流5小时。其结果,得到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所得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具有水溶性。在水100质量份中添加0.1质量份的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再对表面张力进行测量的结果是30.6mN/m。还有,所得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是4000。
(油墨的制备)
以下,对评价1所涉及的油墨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
使用搅拌机(AS ONE株式会社制造“Three-one motor BL-600”)以转速400rpm对40质量份的颜料分散液、4.5质量份的三甘醇单正丁醚(第一渗透剂)、3.0质量份的二甘醇单乙醚(第二渗透剂)、5.0质量份的2-吡咯烷酮(溶解稳定剂)、0.4质量份的水溶性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分散剂)、0.6质量份的1,2-辛二醇(高渗透剂)、15质量份的丙三醇(保湿剂)、15质量份的1,3-丙二醇(保湿剂)和16.5质量份的离子交换水进行搅拌并混合均匀。接下来,为了除去异物或粗大颗粒等,使用孔径5μm的过滤器对混合液进行过滤。其结果,得到油墨。
<评价方法>
以下,依次对评价1所涉及的再溶解性、粒径变化率、抗墨雾附着性、耐污损性和图像浓度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再溶解性和粒径变化率)
培养皿(φ50mm)中放入5g的油墨(样品),再将装有油墨的每个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干燥机)。接下来,在恒温箱内使油墨干燥,直到油墨中不再含有水分。具体来说,在设定为60℃的恒温箱内将油墨静置3天。然后,对干燥处理后的培养皿内的油墨的质量W1和颜料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R1进行测量。另外,体积平均粒径(D50)的测量是使用动态光散射粒度分布装置(希森美康株式会社制造“Zetasizer Nano”)进行的。
接下来,在干燥处理后的培养皿中加入未干燥的油墨(新鲜的油墨)5g,然后在水平台面上将培养皿静置30分钟。之后,以培养皿的底面与水平台面成135°角的方式使培养皿倾斜,使油墨从培养皿中落下来。然后,对油墨落下之后还留在培养皿内的油墨的质量W2进行测量。
利用测量得到的质量W1和W2,按照下列式2对油墨的再溶解率进行计算。
(式2)再溶解率=100×(1-(W2-W0)/W1)[质量%]
另外,式2中的“W0”表示:将未干燥的油墨5g加入到培养皿,再使油墨从培养皿中落下直至油墨液滴不再滴落为止,之后还附着在培养皿的油墨的平均质量(油墨相对于培养皿的润湿重量)。本测量中,W0是0.3g。再溶解率为90质量%以上的话,则评价为“○(良好)”,再溶解率小于90质量%的话,则评价为“×(不良)”。
然后,利用测量得到的干燥后的颜料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R1,按照下列式3对粒径变化率进行计算。
(式3)粒径变化率=100×R1/R0[质量%]
另外,式3中的“R0”表示未干燥的油墨(新鲜的油墨)中含有的颜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50)。粒径变化率为105质量%以下的话,则评价为“○(良好)”,粒径变化率比105质量%大的话,则评价为“×(不良)”。
(抗墨雾附着性)
使用具有如图1所示结构的打印机100,对距离排出装置103(排出辊)最近的喷墨头(线状喷墨头20d)进行油墨(样品)填充,利用喷雾风机以风速1m/s的风对着线状喷墨头20d的喷嘴30a(图3(a)和图3(b))吹。之后,以平均每次每个喷嘴喷出3pL的液滴的方式,进行10000次喷射,使喷嘴面附着上墨雾。接下来,对附着了墨雾的喷嘴30a吹1小时的风,使墨雾干燥。然后,在该喷嘴30a上进行0.5cc的吹扫(油墨的排出),之后用擦布对喷嘴面进行擦拭,再判断是否除去了附着在喷嘴面的墨雾。反复进行这样的吹扫和擦布的擦拭后的结果,将在第一次就除去了墨雾的情况评价为“○(良好)”,将未能除去墨雾的情况评价为“×(不良)”。
(耐污损性)
使用具有如图1所示结构的打印机100,对距离排出装置103(排出辊)最近的喷墨头(线状喷墨头20d)进行油墨(样品)填充,用刮水片将从喷嘴面出来的多余液体刮掉。然后,在供纸盒101放入A4大小的纸张P(王子制纸株式会社制造“IJW”)。线状喷墨头20d的喷嘴面和纸张P的距离固定为1mm,纸张P从供纸盒101到排出装置103的输送速度设定为846.7mm/s。
在10℃、80%RH的环境下,以油墨到纸张P的压入量达到15g/m2的条件,从线状喷墨头20d喷射油墨,连续地形成10张10cm×10cm的实心图像。然后,关于第10张形成有实心图像的纸张P,对与表面材质PTFE(聚四氟乙烯)的辊103b(从动辊)接触的部分(污损部)的污渍进行评价。
使用图像扫描仪(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制造“GT-X820”)进行污渍的评价。具体而言,用图像扫描仪对第10张纸张P的污损部进行读取,把超过阈值(220)的像素认定为黑色像素(污渍)。然后,利用黑色像素数,按照下列式4对污损面积率进行计算。
(式4)污损面积率=100×黑色像素数/整体像素数[%]
另外,可以认为:污损面积率越大,污损造成记录用纸的污渍程度就越大。污损面积率超过0.03%时,基本上可以通过目视来确认污损造成记录用纸的污渍。因此,污损面积率为0.03%以下的话,则评价为“○(良好)”,污损面积率超过0.03%的话,则评价为“×(不良)”。
(图像浓度)
使用具有如图1所示结构的打印机100,对距离排出装置103(排出辊)最近的喷墨头(线状喷墨头20d)进行油墨(样品)填充,在A4普通纸(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的“C2”)上形成10cm×10cm的实心图像。控制线状喷墨头20d喷射的油墨的量,使平均每一滴油墨为11pL,对各油墨以相同条件形成图像。
将形成了图像的纸张在常温常湿(25℃、60%RH)环境下静置一天一夜,之后使用便携式反射密度仪(SAKATA INX ENG.株式会社制造“RD-19”),对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的图像浓度进行测量。将图像内的10处图像浓度的平均值作为评价值。评价值(图像浓度的平均值)为1.10以上的话,则评价为“○(良好)”,评价值(图像浓度的平均值)小于1.10的话,则评价为“×(不良)”。
<样品和评价结果>
表5表示评价1中评价的油墨A1~A7。评价1中,利用所述方法制备油墨A1~A7,对制备的油墨A1~A7进行评价。油墨A1~A6中,分别使用表2所示的分散液A1~A6作为颜料分散液。另外,油墨A7中使用自分散型的颜料分散液。
【表5】
以下,对评价1所涉及的各样品的评价结果进行说明。
(再溶解性)
油墨A1~A4以及A7的再溶解性都是90质量%以上。油墨A5和A6的再溶解性都小于90质量%。
(粒径变化率)
油墨A1~A4的粒径变化率都是105质量%以下。油墨A5~A7的粒径变化率都比105质量%大。
(抗墨雾附着性)
油墨A1~A4的抗墨雾附着性都是“○(良好)”。另一方面,油墨A5~A7的抗墨雾附着性都是“×(不良)”。
(耐污损性)
油墨A1~A5的耐污损性都是0.03%以下。油墨A6和A7的耐污损性都比0.03%大。
(图像浓度)
油墨A1~A7的任意一个的图像浓度都是1.1以上。
如表2和表5所示,油墨A1~A4都含有吸附树脂比率(吸附树脂的百分比)为95质量%以上且小于100质量%的着色剂。可以认为:吸附树脂比率是95质量%以上的话,则可以确保高再溶解性,因此能够得到优异的抗墨雾附着性。
[评价2]
以下,对评价2进行说明。评价2中,对于使用了具有不同成分的分散剂的各样品(油墨),进行再溶解性、粒径变化率、抗墨雾附着性、耐污损性和图像浓度的评价。
<样品和评价结果>
表6表示评价2所涉及的样品(油墨)的成分。
【表6】
表7表示评价2所涉及的样品(油墨)中使用的分散剂(树脂PA、树脂PB、树脂PC、树脂PD、树脂PE和树脂680)。
【表7】
另外,在表7中,“PEGA”是聚乙二醇丙烯酸酯、“BA”是丙烯酸丁酯、“MMA”是甲基丙烯酸甲酯、“LA”是丙烯酸月桂酯、“PPGA”是聚丙二醇丙烯酸酯。还有,表7中的“树脂680”是市面销售的阴离子型苯乙烯丙烯酸树脂(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JONCRYL 680”)。
表7所示的各树脂的表面张力是使树脂0.1质量份溶解于水100质量份时的溶液(温度20℃)的表面张力。树脂PE不溶于水。水(温度20℃)的表面张力是72.75mN/m。
表7所示的各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是用凝胶渗透色谱仪(东曹株式会社制造“HLC-8020GPC”)按下列条件进行测量的。
<重均分子量的测量条件>
·色谱柱:东曹株式会社制造“TSKgel SuperMultiporeHZ-H”(4.6mmI.D.×15cm的半微柱)
·色谱柱数量:3根
·淋洗液:四氢呋喃
·流速:0.35mL/m
·样品注入量:10μL
·测量温度:40℃
·检测器:IR检测器
此外,校准曲线是从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TSKgel标准聚苯乙烯中选择F-40、F-20、F-4、F-1、A-5000、A-2500、A-1000和正丙基苯这八种而作成的。
表8表示评价2中评价的油墨B1~B7。
【表8】
如表8所示,油墨B1中未使用分散剂。还有,油墨B2、B3、B4、B5、B6、B7中,分别使用了表7所示的树脂PA、树脂PB、树脂PC、树脂PD、树脂PE、树脂680作为分散剂。另外,除了改变分散剂以外,评价2所涉及的油墨B1~B7的制备方法与评价1所涉及的样品的制备方法相同。
以下,对评价2所涉及的各样品的评价结果进行说明。
(再溶解性)
油墨B3~B5的再溶解性都是90质量%以上。油墨B1、B2、B6和B7的再溶解性都小于90质量%。
(粒径变化率)
油墨B4~B6的粒径变化率都是105质量%以下。油墨B1~B3和B7的粒径变化率都比105质量%大。
(抗墨雾附着性)
油墨B4和B5的抗墨雾附着性为“○(良好)”。另一方面,油墨B1~B3、B6和B7的抗墨雾附着性为“×(不良)”。
(耐污损性)
油墨B4~B6的耐污损性都是0.03%以下。油墨B1~B3和B7的耐污损性都比0.03%大。
(图像浓度)
油墨B3~B6的图像浓度都是1.1以上。油墨B1、B2和B7的图像浓度都小于1.1。
如表7和表8所示,油墨B4和B5都含有分散剂,该分散剂0.1质量份溶解于温度20℃的水100质量份时的溶液的表面张力为29mN/m且以上33mN/m以下。可以认为:分散剂使水的表面张力为29mN/m以上的情况下,充分的亲水性被确保,能够得到所期望图像浓度(例如1.1以上的图像浓度)的图像。还可以认为:分散剂使水的表面张力为33mN/m以下的情况下,充分的疏水性被确保,能够得到优异的抗墨雾附着性(连续喷射性)。
如表7和表8所示,油墨B4和B5都含有重均分子量(Mw)为3000以上且8000以下的分散剂。可以认为:分散剂的重均分子量(Mw)为3000以上的话,则渗透性不会变得过高,因此能够得到所期望图像浓度(例如1.1以上的图像浓度)的图像。还可以认为:分散剂的重均分子量(Mw)为8000以下的话,则可以确保充分的渗透性,因此能够得到优异的耐污损性(例如0.03%以下的耐污损性)。
如表7所示,油墨B4中含有的树脂PC和油墨B5中含有的树脂PD都是含有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月桂酯(L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各树脂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通过使上述成分作为分散剂的成分,容易得到重均分子量(Mw)为3000以上且8000以下、且表面张力为29mN/m以上且33mN/m以下的分散剂。
[评价3]
以下,对评价3进行说明。评价3中,对于使用了具有不同表面张力或分子量的分散剂的各样品(油墨),进行再溶解性、粒径变化率、抗墨雾附着性、耐污损性和图像浓度的评价。另外。评价3所涉及的样品(油墨)与评价2所涉及的样品一样地具有表6所示的成分。
<样品和评价结果>
表9表示评价3所涉及的样品(油墨)中使用的分散剂(树脂PD-st、树脂PD-1、树脂PD-2、树脂PD-3、树脂PD-4和树脂PD-5)。表9所示的各树脂的表面张力是使树脂0.1质量份溶解于水100质量份时的溶液(温度20℃)的表面张力。表9所示的各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的测量方法与评价2(表7)的测量方法相同。
【表9】
表10表示评价3中评价的油墨C1~C6。
【表10】
如表10所示,油墨C1、C2、C3、C4、C5、C6中,分别使用了表9所示的树脂PD-st、PD-1、树脂PD-2、树脂PD-3、树脂PD-4、树脂PD-5作为分散剂。另外,除了改变分散剂以外,评价3所涉及的油墨C1~C6的制备方法与评价1所涉及的样品的制各方法相同。
以下,对评价3所涉及的各样品的评价结果进行说明。
(再溶解性)
油墨C1~C6每个的再溶解性都是90质量%以上。
(粒径变化率)
油墨C1~C6每个的粒径变化率都是105质量%以下。
(抗墨雾附着性)
油墨C1~C6每个的抗墨雾附着性都是“○(良好)”。
(耐污损性)
油墨C1~C5的耐污损性都是0.03%以下。油墨C6的耐污损性比0.03%大。
(图像浓度)
油墨C1和C3~C6的图像浓度都是1.1以上。油墨C2的图像浓度小于1.1。
如表9和表10所示,油墨C1和C3~C5都含有重均分子量(Mw)为3000以上且8000以下的分散剂。可以认为:分散剂的重均分子量(Mw)为3000以上的话,则渗透性不会变得过高,因此能够得到所期望图像浓度(例如1.1以上的图像浓度)的图像。还可以认为:分散剂的重均分子量(Mw)为8000以下的话,则可以确保充分的渗透性,因此能够得到优异的耐污损性(例如0.03%以下的耐污损性)。
如表9和表10所示,油墨C1和C3~C5都含有分散剂,该分散剂0.1质量份溶解于温度20℃的水100质量份时的溶液的表面张力为29mN/m且以上33mN/m以下。可以认为:分散剂使水的表面张力为29mN/m以上的情况下,充分的亲水性被确保,能够得到所期望图像浓度(例如1.1以上的图像浓度)的图像。还可以认为:分散剂使水的表面张力为33mN/m以下的情况下,充分的疏水性被确保,能够得到优异的抗墨雾附着性(连续喷射性)。
如表9所示,油墨C1、C3、C4或C5中含有的树脂PD-st、PD-2、PD-3和PD-4都是含有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月桂酯(L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各树脂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通过使上述成分作为分散剂的成分,容易得到重均分子量(Mw)为3000以上且8000以下、且使水的表面张力为29mN/m以上且33mN/m以下的分散剂。
[评价4]
以下,对评价4进行说明。评价4中,对于分散剂含量不同的各样品(油墨),进行再溶解性、粒径变化率、抗墨雾附着性、耐污损性和图像浓度的评价。
<样品和评价结果>
表11表示评价4中评价的油墨D1~D5。
【表11】
评价4所涉及的样品(油墨)与评价2所涉及的样品一样地具有表6所示的成分。但是,如表11所示,评价4所涉及的油墨D1、D2、D3、D4、D5中,分散剂的含量分别是0.03质量%、0.05质量%、0.3质量%、0.5质量%、0.6质量%。还有,都使用表7所示的树脂PC作为油墨D1~D5的分散剂。另外,除了改变分散剂的添加量以外,评价4所涉及的油墨D1~D5的制备方法与评价1所涉及的样品的制备方法相同。
以下,对评价4所涉及的各样品的评价结果进行说明。
(再溶解性)
油墨D1~D5每个的再溶解性都是90质量%以上。
(粒径变化率)
油墨D1~D5每个的粒径变化率都小于105质量%。
(抗墨雾附着性)
油墨D1~D5每个的抗墨雾附着性都是“○(良好)”。
(耐污损性)
油墨D2~D5的耐污损性是0.03%以下。油墨D1的耐污损性比0.03%大。
(图像浓度)
油墨D1~D4的图像浓度都是1.1以上。油墨D5的图像浓度小于1.1。
如表11所示,油墨D2~D4都以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为0.05质量%以上且0.5质量%以下的百分比含有分散剂。可以认为:分散剂的含量为0.05质量%以上的话,则可以确保充分的渗透性,因此能够得到优异的耐污损性(例如0.03%以下的耐污损性)。还可以认为:分散剂的含量为0.5质量%以下的话,则渗透性不会变得过高,因此能够得到所期望图像浓度(例如1.1以上的图像浓度)的图像。
[评价5]
以下,对评价5进行说明。评价5中,对于使用普通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的各样品(油墨),进行再溶解性、粒径变化率、抗墨雾附着性、耐污损性和图像浓度的评价。
<样品和评价结果>
表12表示评价5中评价的油墨E1和E2。为了方便比较,连同油墨E1、E2的评价结果一起,将油墨B4(参照表7和表8)的评价结果也表示在表12中。
【表12】
如表12所示,油墨E1中,使用具有570的分子量(Mw)的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SURFYNOL440”作为分散剂。还有,油墨E2中,使用具有2300的分子量(Mw)的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的“EPAN720”作为分散剂。另外,除了改变分散剂以外,评价5所涉及的油墨E1和E2的制备方法与评价1所涉及的样品的制备方法相同。
以下,对评价5所涉及的各样品的评价结果进行说明。
(再溶解性)
油墨E1和E2每个的再溶解性都小于90质量%。
(粒径变化率)
油墨E1和E2每个的粒径变化率都是105质量%以上。
(抗墨雾附着性)
油墨E1和E2每个的抗墨雾附着性都是“×(不良)”。
(耐污损性)
油墨E1的耐污损性是0.03%以下。油墨E2的耐污损性比0.03%大。
(图像浓度)
油墨E1和E2每个的图像浓度都是1.1以上。
如表12所示,使用了市面销售的分散剂“SURFYNOL440”或者“EPAN720”的油墨E1和E2的再溶解性都变低,未能获得优异的抗墨雾附着性。还有,使用分子量(Mw)低的“SURFYNOL440”的情况,未能获得充分的分散稳定性。
[评价6]
以下,对评价6进行说明。评价6中,对于渗透剂含量不同的各样品(油墨),进行再溶解性、粒径变化率、抗墨雾附着性、耐污损性和图像浓度的评价。
<样品和评价结果>
表13表示评价6所涉及的样品(油墨)的成分。
【表13】
表14和表15表示评价6中评价的油墨F 1~F8和G1~G6。
【表14】
【表15】
如表14或表15所示,油墨F2~F8和G2~G6都使用了三甘醇单正丁醚(BTG)作为第一渗透剂,二甘醇单乙醚(EDG)作为第二渗透剂。油墨F2、F3、F4、F5、F6、F7中,第二渗透剂(EDG)的含量相同(都是3.0质量%),第一渗透剂(BTG)的含量分别是1.5质量%、2.0质量%、3.0质量%、4.0质量%、4.5质量%、5.0质量%。油墨F1中,只使用了EDG,EDG的含量为3.0质量%。油墨F8中,第一渗透剂(BTG)的含量为4.5质量%,第二渗透剂(EDG)的含量为6.0质量%。油墨G2、G3、G4、G5、G6中,第一渗透剂(BTG)的含量相同(都是3.0质量%),第二渗透剂(EDG)的含量分别是2.0质量%、3.0质量%、5.0质量%、6.0质量%、6.5质量%。油墨G1中,只使用了BTG,BTG的含量为3.0质量%。
另外,除了改变渗透剂及其含量以外,评价6所涉及的油墨F1~F8和G1~G6的制备方法与评价1所涉及的样品的制备方法相同。
以下,对评价6所涉及的各样品的评价结果进行说明。
(再溶解性)
油墨F1~F6和F8的再溶解性都是90质量%以上。油墨F7的再溶解性小于90质量%。
油墨G2~G6的再溶解性都是90质量%以上。油墨G1的再溶解性小于90质量%。
(粒径变化率)
油墨F1~F8每个的粒径变化率都是105质量%以下。
油墨G3~G5的粒径变化率都是105质量%以下。油墨G1、G2和G6的粒径变化率都比105质量%大。
(抗墨雾附着性)
油墨F1~F6和F8的抗墨雾附着性为“○(良好)”。另一方面,油墨F7的抗墨雾附着性为“×(不良)”。
油墨G3~G5的抗墨雾附着性都为“○(良好)”。另一方面,油墨G1、G2和G6的抗墨雾附着性都为“×(不良)”。
(耐污损性)
油墨F3~F8的耐污损性都是0.03%以下。油墨F1和F2的耐污损性都比0.03%大。
油墨G1~G6每个的耐污损性都是0.03%以下。
(图像浓度)
油墨F2~F6和F8的图像浓度都是1.1以上。油墨F1和F7的图像浓度都小于1.1。
油墨G1~G5的图像浓度都是1.1以上。油墨G6的图像浓度小于1.1。
如表14或表15所示,油墨F3~F6、F8和G3~G5的BTG的含量都是2.0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而且EDG的含量都是3.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可以认为:BTG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上的话,则可以确保充分的渗透性(润湿性),因此能够得到优异的耐污损性(例如0.03%以下的耐污损性)。还可以认为:BTG的含量为4.5质量%以下,并且EDG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的话,则可以确保充分的分散稳定性(再溶解性),因此能够得到优异的抗墨雾附着性和所期望图像浓度(例如1.1以上的图像浓度)的图像。
还有,如表14或表15所示,油墨F3~F6、F8和G3~G5的BTG的含量都为2.0质量%以上且EDG的含量的1.5倍以下,EDG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且BTG的含量的2.0倍以下。可以认为:BTG的含量为EDG的含量的1.5倍以下,EDG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上且BTG的含量的2.0倍以下的话,则可以确保充分的分散稳定性(再溶解性),因此能够得到优异的抗墨雾附着性。
另外,如表14或表15所示,关于BTG的含量相对于EDG的含量的比率(质量比),油墨F3是0.67、油墨F4是1.0、油墨F5是1.33、油墨F6是1.5、油墨F8是0.75、油墨G3是1.0、油墨G4是0.6、油墨G5是0.5。还有,关于EDG的含量相对于BTG的含量的比率(质量比),油墨F3是1.5、油墨F4是1.0、油墨F5是0.75、油墨F6是0.67、油墨F8是1.33、油墨G3是1.0、油墨G4是1.67、油墨G5是2.0。
[评价7]
以下,对评价7进行说明。评价7中,对于渗透剂含量不同的各样品(油墨),进行再溶解性、粒径变化率、抗墨雾附着性、耐污损性和图像浓度的评价。
<样品和评价结果>
评价7所涉及的样品(油墨)与评价6所涉及的样品一样地具有表13所示的成分。评价7所涉及的样品(油墨)中,使用了二甘醇单异丙醚(IPDG)作为第二渗透剂。
表16表示评价7中评价的油墨H1~H4。
【表16】
如表16所示,油墨H1~H4中都使用了三甘醇单正丁醚(BTG)作为第一渗透剂,二甘醇单异丙醚(IPDG)作为第二渗透剂。油墨H1、H2、H3、H4中,第一渗透剂(BTG)的含量相同(都是3.0质量%),第二渗透剂(IPDG)的含量分别是2.5质量%、3.0质量%、6.0质量%、6.5质量%。
另外,除了改变渗透剂以外,评价7所涉及的油墨H1~H4的制备方法与评价1所涉及的样品的制备方法相同。
以下,对评价7所涉及的各样品的评价结果进行说明。
(再溶解性)
油墨H1~H3的再溶解性都是90质量%以上。油墨H4的再溶解性小于90质量%。
(粒径变化率)
油墨H2和H3的粒径变化率都是105质量%以下。油墨H1和H4的粒径变化率都比105质量%大。
(抗墨雾附着性)
油墨H2和H3的抗墨雾附着性都为“○(良好)”。另一方面,油墨H1和H4的抗墨雾附着性都为“×(不良)”。
(耐污损性)
油墨H1~H4每个的耐污损性都是0.03%以下。
(图像浓度)
油墨H1~H4每个的图像浓度都是1.1以上。
如表16所示,油墨H2和H3的BTG的含量都为2.0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并且IPDG的含量都为3.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可以认为:BTG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上的话,则可以确保充分的渗透性(润湿性),因此能够得到优异的耐污损性(例如0.03%以下的耐污损性)。还可以认为:BTG的含量为4.5质量%以下,并且IPDG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的话,则可以确保充分的分散稳定性(再溶解性),因此能够得到优异的抗墨雾附着性和所期望图像浓度(例如1.1以上的图像浓度)的图像。
还有,如表16所示,油墨H2和H3的BTG的含量都为2.0质量%以上且IPDG的含量的1.5倍以下,IPDG的含量都为3.0质量%以上且BTG的含量的2.0倍以下。可以认为:BTG的含量为IPDG的含量的1.5倍以下,IPDG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且BTG的含量的2.0倍以下的话,则能够得到优异的抗墨雾附着性和所期望图像浓度(例如1.1以上的图像浓度)的图像。
另外,如表16所示,关于BTG的含量相对于IPDG的含量的比率(质量比),油墨H2是1.0、油墨H3是0.5。还有,关于IPDG的含量相对于BTG的含量的比率(质量比),油墨H2是1.0、油墨H3是2.0。
[评价8]
以下,对评价8进行说明。评价8中,对于渗透剂含量不同的各样品(油墨),进行再溶解性、粒径变化率、抗墨雾附着性、耐污损性和图像浓度的评价。
<样品和评价结果>
评价8所涉及的样品(油墨)与评价6所涉及的样品一样地具有表13所示的成分。但是,评价8所涉及的样品(油墨)中,使用了二甘醇单正丙醚(PDG)作为第二渗透剂。
表17表示评价8中评价的油墨I1~I4。
【表17】
如表17所示,油墨I1~I4都使用了三甘醇单正丁醚(BTG)作为第一渗透剂,二甘醇单正丙醚(PDG)作为第二渗透剂。油墨I1、I2、I3、I4中,第一渗透剂(BTG)的含量相同(都是3.0质量%),第二渗透剂(PDG)的含量分别是2.5质量%、3.0质量%、6.0质量%、6.5质量%。
另外,除了改变渗透剂以外,评价8所涉及的油墨I1~I4的制备方法与评价1所涉及的样品的制备方法相同。
以下,对评价8所涉及的各样品的评价结果进行说明。
(再溶解性)
油墨I1~I3的再溶解性都是90质量%以上。油墨I4的再溶解性小于90质量%。
(粒径变化率)
油墨I2和I3的粒径变化率都是105质量%以下。油墨I1和I4的粒径变化率都比105质量%大。
(抗墨雾附着性)
油墨I2和I3的抗墨雾附着性都为“○(良好)”。另一方面,油墨I1和I4的抗墨雾附着性都为“×(不良)”。
(耐污损性)
油墨I1~I4每个的耐污损性都是0.03%以下。
(图像浓度)
油墨I1~I4每个的图像浓度都是1.1以上。
如表17所示,油墨I2和I3的BTG的含量都为2.0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并且PDG的含量都为3.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可以认为:BTG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上的话,则可以确保充分的渗透性(润湿性),因此能够得到优异的耐污损性(例如0.03%以下的耐污损性)。还可以认为:BTG的含量为4.5质量%以下,并且PDG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的话,则可以确保充分的分散稳定性(再溶解性),因此能够得到优异的抗墨雾附着性和所期望图像浓度(例如1.1以上的图像浓度)的图像。
还有,如表17所示,油墨I2和I3的BTG的含量都为2.0质量%以上且PDG的含量的1.5倍以下,PDG的含量都为3.0质量%以上且BTG的含量的2.0倍以下。可以认为:BTG的含量为PDG的含量的1.5倍以下,PDG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且BTG的含量的2.0倍以下的话,则能够得到优异的抗墨雾附着性和所期望图像浓度(例如1.1以上的图像浓度)的图像。
另外,如表17所示,关于BTG的含量相对于PDG的含量的比率(质量比),油墨I2是1.0、油墨I3是0.5。还有,关于PDG的含量相对于BTG的含量的比率(质量比),油墨I2是1.0、油墨I3是2.0。
[评价9]
以下,对评价9进行说明。评价9中,对于渗透剂含量不同的各样品(油墨),进行再溶解性、粒径变化率、抗墨雾附着性、耐污损性和图像浓度的评价。
<样品和评价结果>
评价9所涉及的样品(油墨)与评价6所涉及的样品一样地具有表13所示的成分。但是,评价9所涉及的样品(油墨)中,使用了二甘醇单甲醚(MDG)作为第二渗透剂。
表18表示评价9中评价的油墨J1~J3。
【表18】
如表18所示,油墨J1~J3中都使用三甘醇单正丁醚(BTG)作为第一渗透剂,二甘醇单甲醚(MDG)作为第二渗透剂。油墨J1、J2、J3中,第一渗透剂(BTG)的含量相同(都是3.0质量%),第二渗透剂(MDG)的含量分别是2.0质量%、4.5质量%、6.0质量%。
另外,除了改变渗透剂以外,评价9所涉及的油墨J1~J3的制备方法与评价1所涉及的样品的制备方法相同。
以下,对评价9所涉及的各样品的评价结果进行说明。
(再溶解性)
油墨J1~J3每个的再溶解性都小于90质量%。
(粒径变化率)
油墨J1~J3每个的粒径变化率都比105质量%大。
(抗墨雾附着性)
油墨J1~J3每个的抗墨雾附着性都是“×(不良)”。
(耐污损性)
油墨J1~J3每个的耐污损性都是0.03%以下。
(图像浓度)
油墨J2和J3的图像浓度都是1.1以上。油墨J1的图像浓度小于1.1。
如表18所示,使用了MDG作为第二渗透剂的油墨J1~J3的再溶解性和分散稳定性都变低,未能获得优异的抗墨雾附着性。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例如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来实施。
油墨的结构(结构成分、尺寸、材质或形状等)在不超出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可以进行任意的变更或者省略。
喷墨头不限于线状喷墨头,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例如喷墨头也可以是串行喷墨头。串行喷墨头的工作方式是一边在与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往复移动运动(穿梭运动)一边喷射油墨。
也可以将本发明的油墨用于打印机之外。例如也可以在多功能一体机(复合型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本发明的油墨。多功能一体机例如具有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的功能。另外,也可以将本发明的油墨用于图像形成以外的用途(数据的记录等)。
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和变形例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喷墨记录用油墨至少含有多元醇单乙醚或多元醇单丙醚、以及多元醇单丁醚的话,就能够同时抑制墨雾污染和污损或者用线状喷墨头形成高画质的图像。

Claims (10)

1.一种喷墨记录用油墨,含有:
多元醇单乙醚或多元醇单丙醚、以及多元醇单丁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用油墨,其中,
所述多元醇单乙醚是二甘醇单乙醚,
所述多元醇单丙醚是二甘醇单丙醚,
所述多元醇单丁醚是三甘醇单丁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喷墨记录用油墨,其中,
所述多元醇单丁醚的含量是2.0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
所述多元醇单乙醚或所述多元醇单丙醚的含量是3.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喷墨记录用油墨,其中,
所述多元醇单丁醚的含量是2.0质量%以上且所述多元醇单乙醚或所述多元醇单丙醚的含量的1.5倍以下,
所述多元醇单乙醚或所述多元醇单丙醚的含量是3.0质量%以上且所述多元醇单丁醚的含量的2.0倍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喷墨记录用油墨,含有:
颜料颗粒,被阴离子型的树脂包覆;
非离子型的丙烯酸树脂或所述丙烯酸树脂的预聚物,具有疏水性链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用油墨,其中,
所述丙烯酸树脂或所述丙烯酸树脂的预聚物具有水溶性,
所述丙烯酸树脂或所述丙烯酸树脂的预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以上且8000以下,
使所述丙烯酸树脂或所述丙烯酸树脂的预聚物0.1质量份溶解于温度20℃的水100质量份时的溶液的表面张力为29mN/m以上且33mN/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用油墨,其中,
所述丙烯酸树脂或所述丙烯酸树脂的预聚物含有聚乙二醇丙烯酸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月桂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所述丙烯酸树脂或所述丙烯酸树脂的预聚物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用油墨,其中,
所述丙烯酸树脂或所述丙烯酸树脂的预聚物的含量为0.05质量%以上且0.5质量%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喷墨记录用油墨,含有:
着色剂,该着色剂中吸附树脂的百分比为95质量%以上且小于100质量%。
10.一种喷墨记录用油墨的制造方法,包含:
通过对颜料、阴离子型的树脂和水进行混炼来形成颜料分散液,
对所述形成的颜料分散液、水溶性非离子型丙烯酸树脂或其预聚物、三甘醇单丁醚、二甘醇单乙醚或二甘醇单丙醚、以及水进行混合,以及
对所述混合液进行过滤。
CN201410393787.2A 2013-08-29 2014-08-12 喷墨记录用油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4192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7898 2013-08-29
JP2013177898A JP5890809B2 (ja) 2013-08-29 2013-08-29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9255A true CN104419255A (zh) 2015-03-18
CN104419255B CN104419255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584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93787.2A Active CN104419255B (zh) 2013-08-29 2014-08-12 喷墨记录用油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34389B2 (zh)
JP (1) JP5890809B2 (zh)
CN (1) CN10441925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1565A (zh) * 2017-12-27 2020-08-07 花王株式会社 凹版印刷方法
CN113773726A (zh) * 2020-06-10 2021-12-10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金属表面处理的双组分固化组合物、用于在金属表面上安装膜片的方法以及表面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43180B2 (ja) * 2015-03-30 2018-12-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
JP6319159B2 (ja) * 2015-04-06 2018-05-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液
JP6237688B2 (ja) * 2015-04-10 2017-11-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6846001B2 (ja) 2016-06-14 2021-03-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及び記録方法
JP6864867B2 (ja) * 2017-03-09 2021-04-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収容体
JP7131272B2 (ja) * 2018-10-05 2022-09-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7265353B2 (ja) * 2018-12-26 2023-04-26 花王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用水系イン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75041A1 (en) * 2008-09-24 2010-03-25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yellow ink, inkjet recording ink set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US20130155143A1 (en) * 2011-12-15 2013-06-20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nk for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e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24524A (ja) * 1997-10-22 1999-05-1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
JP2005008725A (ja) 2003-06-18 2005-01-13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540909B2 (en) * 2006-05-12 2009-06-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omposition,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ed product
JP2011202037A (ja) * 2010-03-26 2011-10-13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水性分散剤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75041A1 (en) * 2008-09-24 2010-03-25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yellow ink, inkjet recording ink set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US20130155143A1 (en) * 2011-12-15 2013-06-20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nk for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e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1565A (zh) * 2017-12-27 2020-08-07 花王株式会社 凹版印刷方法
CN113773726A (zh) * 2020-06-10 2021-12-10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金属表面处理的双组分固化组合物、用于在金属表面上安装膜片的方法以及表面结构
CN113773726B (zh) * 2020-06-10 2023-08-22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金属表面处理的双组分固化组合物、用于在金属表面上安装膜片的方法以及表面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65631A1 (en) 2015-03-05
JP5890809B2 (ja) 2016-03-22
US9334389B2 (en) 2016-05-10
JP2015044954A (ja) 2015-03-12
CN104419255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9255B (zh) 喷墨记录用油墨及其制造方法
US9016845B2 (en) Ink for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
WO2006001508A1 (ja) 水性インク、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画像
JP451042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1066564B2 (en) Aqueous pigment dispersion
JP541742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インク、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4884549A (zh) 喷墨印刷法
KR20160102190A (ko) 잉크젯 기록용 수계 잉크
US11479741B2 (en) Wash fluid for use i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JP530021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顔料インク
US8919948B2 (en) Ink for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519979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2627886A (zh) 喷墨记录装置用油墨
JP667715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12300630B (zh) 喷墨用油墨和记录系统
US8444261B2 (en) Inkjet recording liqui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using inkjet recording liquid, and method of using inkjet recording liquid i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CN111194338B (zh) 水性油墨
JP737538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
EP3733793B1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pigment aqueous dispersion
JP570314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00994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インク、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6554659B (zh) 喷墨记录用水性油墨、墨盒和喷墨记录方法
CN103450745A (zh) 喷墨记录装置用油墨和图像形成方法
JP609279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814980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