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8815A - 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8815A
CN104418815A CN201310401540.6A CN201310401540A CN104418815A CN 104418815 A CN104418815 A CN 104418815A CN 201310401540 A CN201310401540 A CN 201310401540A CN 104418815 A CN104418815 A CN 104418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xyethyl
isocyanuric acid
reaction system
acid
organic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015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8815B (zh
Inventor
帅晶亮
曹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QING FEIKAI NEW MATERIA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ANQING FEIKAI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QING FEIKAI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QING FEIKAI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015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18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18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8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8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8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5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 C07D25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5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51/2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etero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51/30Only oxygen atoms
    • C07D251/34Cyanuric or isocyanuric es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属于化工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反应器中加入反应材料并混合均匀;加热反应体系至80~100℃维持4~8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并进行洗涤后静置分层,取其上层有机相;向有机相中加入阻聚剂并减压蒸馏脱去有机相中的溶剂;对有机相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本发明反应温度为80~100℃,洗涤3~5次将反应体系中杂质除去;减压蒸馏将溶剂与反应体系分离,加压过滤得到纯净的混合物,制备步骤简单,成本较低,可工业批量生产;同时可跟踪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在任意比例结束反应,得到化学性质不同的混合物。

Description

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紫外光固化技术是一项节能环保的新技术,被应用于涂料、油墨、粘合剂、电子及复合材料等领域,紫外光固化材料需要具有优异的耐水、耐化、耐磨、耐冲击、耐热等化学性质,同时具有高硬度、低收缩率以及对弱极性底材附着力好的特点,目前有使用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作为紫外光固化材料,同时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还被广泛应用在光固化胶黏剂、附着力促进剂、塑料涂层、金属涂层、木器涂层、液态光刻胶、光学薄膜、丝印油墨等领域。
为得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现有技术制备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方法包括:将三(2-羟乙基)异氰酸酯、聚丙烯、甲苯和环己烷等材料混合均匀,加热温度控制在110℃,回流分水后,冷却至室温,用10%的Na2CO3溶液中和,然后用与反应物等体积的饱和NaCl溶液洗涤若干次,再用去离水洗若干次,然后加入乙酸乙酯溶解,过滤后再次重复上述洗涤步骤,最后将反应物干燥得到生成物,将生成物提纯可得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中包扩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温度较高,洗涤次数较多,并且经过提纯才可得到纯度较高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步骤较为繁琐,制备成本较高,不易实现工业批量生产;同时,反应过程中无法控制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导致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化学性质难以准确控制,继而无法满足不同领域对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化学性质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制备步骤繁琐,无法控制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比例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在反应器中依次加入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丙烯酸、溶剂、催化剂和第一阻聚剂,并将上述材料混合均匀得到反应体系;
步骤2:加热使所述反应体系温度保持在80~100℃,向所述反应体系中通入空气,并使所述反应体系在反应器中加热回流4~8小时,加热过程中,所述反应体系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跟踪所述反应体系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如果所述比例达到规定值,执行步骤3,如果所述比例未达到规定值,则继续反应;
步骤3:对所述反应体系进行降温冷却,并进行水洗,水洗后使所述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测定所述反应体系上层有机相的酸值,向所述反应体系中加入比所述酸值过量10%的碱性溶液进行碱洗,并静置分层,取所述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进行水洗并静置分层,再次提取上层有机相;
步骤4:向所述上层有机相中加入第二阻聚剂,并对所述上层有机相进行减压蒸馏,脱去所述上层有机相中的溶剂;
步骤5:对所述上层有机相进行加压过滤,得到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加入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所述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0.69~1:1.38。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溶剂用量为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所述丙烯酸总质量的40~80%,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所述丙烯酸总质量的1.0~4.0%,所述第一阻聚剂的用量为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所述丙烯酸总质量的0.05~0.5%,所述第二阻聚剂的用量为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所述丙烯酸总质量的0.01~0.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质量比例的规定值为1:0.5~1:1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反应生成物进行水洗及碱洗的次数总和为3~5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上层有机相在进行减压蒸馏时的真空度为-0.09~-0.1MPa,温度为40~80℃,时间为2~6小时。
更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为环己烷、甲苯、乙酸乙酯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更进一步地,所述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甲基磺酸、固体超强酸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聚剂为对羟基苯甲醚、对苯二酚、五水合硫酸铜、氯化亚铜、对叔丁基苯酚、对叔丁基邻苯二酚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阻聚剂为对羟基苯甲醚、对苯二酚、对叔丁基苯酚、对叔丁基邻苯二酚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将反应温度控制在80~100℃,即可使反应体系完成化学反应;通过3~5次洗涤便可将反应体系中残留的丙烯酸以及其他杂质除去;通过减压蒸馏将溶剂反应体系分离,通过加压过滤将残余的少量固体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步骤简单,制备成本较低,可实现工业批量生产;同时反应体系反应过程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反应体系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可随时在任意比例结束反应,得到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混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在反应器中依次加入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丙烯酸、溶剂、催化剂和第一阻聚剂,所述反应器为装有温度计、分水器、蛇形冷凝管、带有搅拌桨的四口烧瓶,通过搅拌将上述材料混合均匀得到反应体系,同时将分水器中加满溶剂;
步骤2:打开油浴加热装置,给四口烧瓶加热,使所述反应体系温度保持在80~100℃,同时在加热过程中向反应体系通入空气,使反应体系在反应器中加热回流4~8小时,在此过程中反应体系在反应器中进行化学反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反应体系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不同,得到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化学性质也是有差异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应用的领域及应用环境等因素,选择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质量比不同的混合物,在反应过程中,当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质量比达到所应用领域的要求的规定值时,可随时结束反应体系的反应进行下一步骤,若所述质量比未达到规定值,则反应继续进行;
步骤3:对反应体系进行降温冷却,并对冷却后的反应体系进行洗涤,首先对反应体系进行水洗,可将反应体系中水溶性阻聚剂、催化剂和部分丙烯酸等其他杂质除去,然后将反应体系静置使其分层,并测定反应体系上层有机相的酸值,根据酸值加入过量比酸值过量10%的碱性溶液进行碱洗,将反应体系中剩余的丙烯酸中和,再将反应体系静置使其分层,取上层有机相进行水洗,将反应体系中和后剩余的小部分碱洗去,再次将洗涤后的反应体系静置使其分层,并再次提取反应体系上层有机相;
步骤4:由于反应体系在反应过程中会消耗一部分的第一阻聚剂阻聚剂,并且在洗涤过程中会大量的消耗第一阻聚剂,所以需要向所述上层有机相中加入第二阻聚剂,以防止在进行下一步工作时反应体系中的双键由于加热而产生固化交联的现象。然后对上层有机相进行减压蒸馏,脱去上层有机相中的溶剂;
步骤5:对上层有机相进行加压过滤将固体杂质与产物分离,得到透明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反应式为:
本发明提供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将反应温度控制在80~100℃,即可使反应体系完成化学反应;通过3~5次洗涤便可将反应体系中残留的丙烯酸以及其他杂质除去;通过减压蒸馏将溶剂与反应体系分离,通过加压过滤将残余的少量固体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步骤简单,制备成本较低,可实现工业批量生产;同时反应体系反应过程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反应体系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可随时在任意比例结束反应,得到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混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步骤1中加入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0.69~1:1.38。
其中:
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的质量比可以为1:0.69~1:0.85,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的质量比可以为1:0.85~1:1,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的质量比可以为1:1~1:1.2,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的质量比可以为1:1.2~1:1.38;水洗溶液为质量浓度为5~10%的中性溶液,碱洗溶液为质量浓度为5~10%的碱性溶液。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步骤2中,溶剂用量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40~80%,催化剂的用量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1.0~4.0%,第一阻聚剂的用量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05~0.5%,第二阻聚剂的用量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01~0.1%。
其中:
溶剂的用量可以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40~50%,可以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50~60%,可以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60~70%,可以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70~80%;
催化剂的用量可以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1.0~2.0%,可以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2.0~3.0%,可以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3.0~4.0%;
第一阻聚剂的用量可以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05~0.15%,可以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15~0.25%,可以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25~0.35%,可以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35~0.45%,可以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45~0.5%;
第二阻聚剂的用量可以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01~0.025%,可以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025~0.05%,可以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05~0.075%,可以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075~0.1%。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步骤3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质量比为1:0.5~1:10。
其中:
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质量比可以为1:0.5~1:2;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质量比可以为1:2~1:4.5;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质量比为1:4.5~1:7;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质量比可以为1:7~1:10。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步骤3中水洗、碱洗、再水洗的洗涤次数一共为3~5次。
其中:
第一步水洗可以洗涤1~2次,可以洗涤2~3次;第二步碱洗可以洗涤1~2次,可以洗涤2~3次;第三步水洗可以洗涤1~2次,可以洗涤2~3次。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步骤4中上层有机相在进行减压蒸馏是的真空度为-0.09~-0.1MPa,温度为40~80℃,时间为2~6小时。
其中:
减压蒸馏过程中的真空度可以为-0.09~-0.095MPa,可以为-0.095~-0.1MPa;减压蒸馏过程中的温度可以为40~50℃,可以为50~60℃,可以为60~70℃,可以为70~80℃。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溶剂为环己烷、甲苯、乙酸乙酯中任意一种,或者是环己烷、甲苯、乙酸乙酯中任意两种的混合物,或者是环己烷、甲苯、乙酸乙酯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甲基磺酸、固体超强酸中任意一种,或者是对甲苯磺酸、甲基磺酸、固体超强酸中任意两种的混合物,或者是对甲苯磺酸、甲基磺酸、固体超强酸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阻聚剂为对羟基苯甲醚、对苯二酚、五水合硫酸铜、氯化亚铜、对叔丁基苯酚、对叔丁基邻苯二酚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对羟基苯甲醚、对苯二酚、五水合硫酸铜、氯化亚铜、对叔丁基苯酚、对叔丁基邻苯二酚中任意几种的混合物。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聚剂为对羟基苯甲醚、对苯二酚、对叔丁基苯酚、对叔丁基邻苯二酚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对羟基苯甲醚、对苯二酚、对叔丁基苯酚、对叔丁基邻苯二酚中任意几种混合物。
本发明通过调整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的质量比、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同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控反应过程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和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能够准确的制得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和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比例不同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使得产品用于配方后,固化后的热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失重温度)可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很方便的得到对应性能的产品,对于实际的应用有较大的帮助。
本发明在制备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过程中省去了有机物脱去溶剂后还需加入乙酸乙酯溶解、过滤、再次脱去溶剂的步骤,便于工业生产。
本发明制备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其UV固化膜硬度>6H,经UV固化后TGA(热失重温度)可达到440℃,TG(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达到250℃,具有非常优良的耐高热性。
本发明制备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特别稳定的三嗪环结构,因此添加该特种单体的UV涂料将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耐热性、耐化性,并具有一定的阻燃性和耐辐射特性;同时,该特种单体具有2~3个官能团,且结构庞大,分子链堆砌松弛,还可用于合成高支化度的星型或树枝型聚合物,进而制备低粘度、高固含量的UV涂料。因此,本发明制备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可以做UV涂料或者其他辐射固化产品的活性稀释单体和交联剂以及特种光敏预聚物合成的改性剂。
本发明制备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在25℃为粘度20000~25000mPa·s的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易溶于甲苯、乙腈、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本发明制备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为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具有耐水、耐化、耐磨、耐冲击、耐热性,同时具有高硬度、低收缩率以及对弱极性底材附着力好的特点,适用于光固化胶黏剂、附着力促进剂、塑料涂层、金属涂层、木器涂层、液态光刻胶、光学薄膜、丝印油墨等领域。
本发明使用的原料均为工业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反应周期短,反应易于控制,可在反应釜中批量生产。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在装有温度计、分水器、蛇形冷凝管、搅拌桨的500ml四口烧瓶中依次将60.0g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62.1g丙烯酸、33.0g甲苯、40.3g乙酸乙酯、1.53g甲基磺酸、1.53g HND-6固体超强酸、0.3g五水合硫酸铜、0.01g对羟基苯甲醚放入;
其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1.035,溶剂为甲苯和乙酸乙酯,甲苯与乙酸乙酯的比例为1:1.22,溶剂一共为73.3g,且溶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60%,催化剂为甲基磺酸和HND-6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一共为3.06g,且催化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2.5%,第一阻聚剂为五水合硫酸铜和对羟基苯甲醚,第一阻聚剂一共为0.31g,且第一阻聚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0.25%,在分水器加满溶剂,即按照溶剂中甲苯和乙酸乙酯的比例,将分水器中加满甲苯以及乙酸乙酯;
步骤2:打开油浴加热装置,使反应体系温度上升至90℃,在空气氛围中加热回流6小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反应体系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比例达到1:5时,反应结束;
步骤3:将反应体系降温冷却至35℃,向反应体系中加入10%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且水洗1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测定酸值,根据酸值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10%的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洗,且碱洗1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再用10%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2次,使其静置分层,并再次提取上层有机相;
步骤4:向所述上层有机相中加入0.019g对羟基苯甲醚和0.019g对苯二酚,使上层有机相脱去溶剂,然后将脱去溶剂的上层有机相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温度为55℃的环境中,维持3小时,通空气吹扫至溶剂含量<0.1%;
其中对羟基苯甲醚和对苯二酚为第二阻聚剂,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0.038g,且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03%;
步骤5:在55℃下加压过滤,得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成品;
其中:
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纯度98%,收率84%,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为1:5,酸值≤0.1mgKOH/g,色相APHA≤10。
酸值检测方法按GB/T12008.5-2010的方法进行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福立FL2200-2,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 Eclipse XDB-C8,4.6×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高压二元梯度洗脱条件为0min65%H2O,5min65%H2O,20min35%H2O,35min35%H2O,40min0%H2O,60min0%H2O。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保留时间在12.68min,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保留时间在3.78min。
色相APHA检测方法按GB/T605-1988的方法进行测定。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在装有温度计、分水器、蛇形冷凝管、搅拌桨的500ml四口烧瓶中依次将60.0g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41.4g丙烯酸、40.6g甲苯、4.04g甲基磺酸、0.05g五水合硫酸铜、0.01g氯化亚铜、0.01g对叔丁基邻苯二酚放入;
其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0.69,溶剂为甲苯,溶剂为40.6g,且溶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40%,催化剂为甲基磺酸,催化剂一共为4.04g,且催化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4%,第一阻聚剂为五水合硫酸铜、氯化亚铜和对叔丁基苯邻二酚,第一阻聚剂一共为0.07g,且第一阻聚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0.069%,在分水器加满溶剂,即在分水器中加满甲苯;
步骤2:打开油浴加热装置,使反应体系温度上升至100℃,在空气氛围中加热回流4小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反应体系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比例达到1:0.5时,反应结束;
步骤3:将反应体系降温冷却至30℃,向反应体系中加入5%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且水洗2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测定酸值,根据酸值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10%的5%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洗,且碱洗2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再用5%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2次,使其静置分层,并再次提取上层有机相;
步骤4:向所述上层有机相中加入0.045g对羟基苯甲醚以及0.045g对叔丁基邻苯二酚,使上层有机相脱去溶剂,然后将脱去溶剂的上层有机相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温度为80℃的环境中,维持3小时,通空气吹扫至溶剂含量<0.1%;
其中对羟基苯甲醚和对叔丁基苯邻二酚为第二阻聚剂,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0.09g,且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088%;
步骤5:在50℃下加压过滤,得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成品;
其中:
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纯度97%,收率87%,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为1:0.5,酸值≤0.1mgKOH/g,色相APHA≤50。
酸值检测方法按GB/T12008.5-2010的方法进行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福立FL2200-2,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 Eclipse XDB-C8,4.6×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高压二元梯度洗脱条件为0min65%H2O,5min65%H2O,20min35%H2O,35min35%H2O,40min0%H2O,60min0%H2O。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保留时间在12.68min,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保留时间在3.78min。
色相APHA检测方法按GB/T605-1988的方法进行测定。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在装有温度计、分水器、蛇形冷凝管、搅拌桨的500ml四口烧瓶中依次将60.0g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46.3g丙烯酸、15.9g环己烷、20.5g甲苯、16.7g乙酸乙酯、1.59g对甲苯磺酸、0.2g氯化亚铜、0.012g对叔丁基苯酚放入;
其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0.772,溶剂为环己烷、甲苯和乙酸乙酯,环己烷、甲苯和乙酸乙酯的比例为1:1.29:1.05,溶剂一共为51.3g,且溶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50%,催化剂为甲基磺酸,催化剂为1.59g,且催化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1.5%,第一阻聚剂为氯化亚铜和对叔丁基苯酚,第一阻聚剂一共为0.212g,且第一阻聚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0.2%,在分水器加满溶剂,即按照溶剂中环己烷、甲苯和乙酸乙酯的比例,将分水器中加满环己烷、甲苯和乙酸乙酯;
步骤2:打开油浴加热装置,使反应体系温度上升至90℃,在空气氛围中加热回流5.5小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反应体系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比例达到1:1时,反应结束;
步骤3:将反应体系降温冷却至35℃,向反应体系中加入10%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且水洗1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测定酸值,根据酸值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10%的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洗,且碱洗1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再用10%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2次,使其静置分层,并再次提取上层有机相;
步骤4:向所述上层有机相中加入0.01g对二苯酚和0.01g对叔丁基苯酚,使上层有机相脱去溶剂,然后将脱去溶剂的上层有机相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温度为50℃的环境中,维持4小时,通空气吹扫至溶剂含量<0.1%;
其中对羟基苯甲醚和对苯二酚为第二阻聚剂,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0.02g,且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02%;
步骤5:在70℃下加压过滤,得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成品;
其中:
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纯度98%,收率86%,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为1:1,酸值≤0.1mgKOH/g,色相APHA≤10。
酸值检测方法按GB/T12008.5-2010的方法进行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福立FL2200-2,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 Eclipse XDB-C8,4.6×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高压二元梯度洗脱条件为0min65%H2O,5min65%H2O,20min35%H2O,35min35%H2O,40min0%H2O,60min0%H2O。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保留时间在12.68min,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保留时间在3.78min。
色相APHA检测方法按GB/T605-1988的方法进行测定。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在装有温度计、分水器、蛇形冷凝管、搅拌桨的500ml四口烧瓶中依次将60.0g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54.6g丙烯酸、60.2g甲苯、0.6g HND-6固体超强酸、2.8g对甲苯磺酸、0.3g五水合硫酸铜、0.1g对苯二酚、0.058g对羟基苯甲醚放入;
其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0.91,溶剂为甲苯,溶剂质量为60.2g,且溶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52.5%,催化剂为HND-6固体超强酸和对甲苯磺酸,催化剂一共为3.4g,且催化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3%,第一阻聚剂为五水合硫酸铜、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醚,第一阻聚剂一共为0.458g,且第一阻聚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0.4%,在分水器加满溶剂,即在分水器中加满甲苯;
步骤2:打开油浴加热装置,使反应体系温度上升至90℃,在空气氛围中加热回流6小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反应体系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比例达到1:3时,反应结束;
步骤3:将反应体系降温冷却至40℃,向反应体系中加入10%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且水洗1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测定酸值,根据酸值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10%的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洗,且碱洗1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再用10%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1次,使其静置分层,并再次提取上层有机相;
步骤4:向所述上层有机相中加入0.018g对羟基苯甲醚和0.018g对苯二酚,使上层有机相脱去溶剂,然后将脱去溶剂的上层有机相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温度为50℃的环境中,维持5小时,通空气吹扫至溶剂含量<0.1%;
其中对羟基苯甲醚和对苯二酚为第二阻聚剂,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0.036g,且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03%;
步骤5:在70℃下加压过滤,得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成品;
其中:
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纯度98%,收率88%,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为1:3,酸值≤0.1mgKOH/g,色相APHA≤10。
酸值检测方法按GB/T12008.5-2010的方法进行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福立FL2200-2,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 Eclipse XDB-C8,4.6×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高压二元梯度洗脱条件为0min65%H2O,5min65%H2O,20min35%H2O,35min35%H2O,40min0%H2O,60min0%H2O。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保留时间在12.68min,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保留时间在3.78min。
色相APHA检测方法按GB/T605-1988的方法进行测定。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在装有温度计、分水器、蛇形冷凝管、搅拌桨的500ml四口烧瓶中依次将60.0g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70.3g丙烯酸、35.2g甲苯、43.0g乙酸乙酯、0.98g甲基磺酸、0.98g对甲苯磺酸、0.3g五水合硫酸铜、0.025g对羟基苯甲醚放入;
其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1.172,溶剂为甲苯和乙酸乙酯,甲苯和乙酸乙酯的比例为1:1.222,溶剂一共为78.2g,且溶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60%,催化剂为甲基磺酸和对甲苯磺酸,催化剂一共为1.96g,且催化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1.5%,第一阻聚剂为五水合硫酸铜和对羟基苯甲醚,第一阻聚剂一共为0.325g,且第一阻聚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0.25%,在分水器加满溶剂,即按照溶剂中甲苯和乙酸乙酯的比例,将分水器中加满甲苯以及乙酸乙酯;
步骤2:打开油浴加热装置,使反应体系温度上升至90℃,在空气氛围中加热回流5.2小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反应体系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比例达到1:5时,反应结束;
步骤3:将反应体系降温冷却至35℃,向反应体系中加入10%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且水洗1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测定酸值,根据酸值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10%的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洗,且碱洗1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再用10%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2次,使其静置分层,并再次提取上层有机相;
步骤4:向所述上层有机相中加入0.04g对羟基苯甲醚,使上层有机相脱去溶剂,然后将脱去溶剂的上层有机相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温度为55℃的环境中,维持3小时,通空气吹扫至溶剂含量<0.1%;
其中对羟基苯甲醚为第二阻聚剂,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0.04g,且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03%;
步骤5:在55℃下加压过滤,得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成品;
其中:
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纯度98%,收率87%,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为1:5,酸值≤0.1mgKOH/g,色相APHA≤10。
酸值检测方法按GB/T12008.5-2010的方法进行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福立FL2200-2,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 Eclipse XDB-C8,4.6×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高压二元梯度洗脱条件为0min65%H2O,5min65%H2O,20min35%H2O,35min35%H2O,40min0%H2O,60min0%H2O。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保留时间在12.68min,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保留时间在3.78min。
色相APHA检测方法按GB/T605-1988的方法进行测定。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在装有温度计、分水器、蛇形冷凝管、搅拌桨的500ml四口烧瓶中依次将60.0g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53.8g丙烯酸、30.7g甲苯、37.6g环己烷、1.71g甲基磺酸、1.71g HND-6固体超强酸、0.2g氯化亚铜、0.05g对苯二酚、0.034g对叔丁基邻苯二酚放入;
其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0.897,溶剂为甲苯和环己烷,甲苯和环己烷的比例为1:1.225,溶剂一共为68.3g,且溶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60%,催化剂为甲基磺酸和HND-6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一共为3.42g,且催化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3%,第一阻聚剂为氯化亚铜、对苯二酚和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第一阻聚剂一共为0.284g,且第一阻聚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0.25%,在分水器加满溶剂,即按照溶剂中甲苯和环己烷的比例,将分水器中加满甲苯和环己烷;
步骤2:打开油浴加热装置,使反应体系温度上升至90℃,在空气氛围中加热回流7.3小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反应体系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比例达到1:5时,反应结束;
步骤3:将反应体系降温冷却至35℃,向反应体系中加入10%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且水洗1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测定酸值,根据酸值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10%的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洗,且碱洗1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再用10%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2次,使其静置分层,并再次提取上层有机相;
步骤4:向所述上层有机相中加入0.018g对羟基苯甲醚和0.018g对苯二酚,使上层有机相脱去溶剂,然后将脱去溶剂的上层有机相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温度为55℃的环境中,维持3小时,通空气吹扫至溶剂含量<0.1%;
其中对羟基苯甲醚和对苯二酚为第二阻聚剂,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0.036g,且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03%;
步骤5:在55℃下加压过滤,得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成品;
其中:
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纯度98%,收率84%,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为1:5,酸值≤0.1mgKOH/g,色相APHA≤10。
酸值检测方法按GB/T12008.5-2010的方法进行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福立FL2200-2,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 Eclipse XDB-C8,4.6×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高压二元梯度洗脱条件为0min65%H2O,5min65%H2O,20min35%H2O,35min35%H2O,40min0%H2O,60min0%H2O。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保留时间在12.68min,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保留时间在3.78min。
色相APHA检测方法按GB/T605-1988的方法进行测定。
实施例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在装有温度计、分水器、蛇形冷凝管、搅拌桨的500ml四口烧瓶中依次将60.0g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66.2g丙烯酸、75.7g环己烷、3.0g对甲苯磺酸、0.53g甲基磺酸、0.1g氯化亚铜、0.026g对羟基苯甲醚放入;
其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1.103,溶剂为环己烷,溶剂为75.7g,且溶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60%,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和甲基磺酸,催化剂一共为3.53g,且催化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2.8%,第一阻聚剂为氯化亚铜和对羟基苯甲醚,第一阻聚剂一共为0.126g,且第一阻聚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0.1%,在分水器加满溶剂,即在分水器中加满甲苯以及乙酸乙酯;
步骤2:打开油浴加热装置,使反应体系温度上升至95℃,在空气氛围中加热回流7小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反应体系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比例达到1:6时,反应结束;
步骤3:将反应体系降温冷却至30℃,向反应体系中加入5%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且水洗1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测定酸值,根据酸值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10%的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洗,且碱洗2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再用5%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2次,使其静置分层,并再次提取上层有机相;
步骤4:向所述上层有机相中加入0.02g对苯二酚和0.02g对叔丁基苯酚,使上层有机相脱去溶剂,然后将脱去溶剂的上层有机相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温度为65℃的环境中,维持4小时,通空气吹扫至溶剂含量<0.1%;
其中对苯二酚和对叔丁基苯酚为第二阻聚剂,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0.04g,且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03%;
步骤5:在60℃下加压过滤,得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成品;
其中:
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纯度96%,收率87%,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为1:6,酸值≤0.1mgKOH/g,色相APHA≤20。
酸值检测方法按GB/T12008.5-2010的方法进行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福立FL2200-2,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 Eclipse XDB-C8,4.6×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高压二元梯度洗脱条件为0min65%H2O,5min65%H2O,20min35%H2O,35min35%H2O,40min0%H2O,60min0%H2O。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保留时间在12.68min,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保留时间在3.78min。
色相APHA检测方法按GB/T605-1988的方法进行测定。
实施例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在装有温度计、分水器、蛇形冷凝管、搅拌桨的500ml四口烧瓶中依次将60.0g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66.2g丙烯酸、36.4g甲苯、36.4g环己烷、3.79g对甲苯磺酸、0.20g五水合硫酸铜、0.01g对叔丁基邻苯二酚放入;
其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1.103,溶剂为甲苯和环己烷,甲苯和环己烷的比例为1:1,溶剂一共为72.8g,且溶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58%,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催化剂一共为3.796g,且催化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3%,第一阻聚剂为五水合硫酸铜和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第一阻聚剂一共为0.21g,且第一阻聚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0.17%,在分水器加满溶剂,即按照溶剂中甲苯和环己烷的比例,将分水器中加满甲苯和环己烷;
步骤2:打开油浴加热装置,使反应体系温度上升至90℃,在空气氛围中加热回流8小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反应体系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比例达到1:10时,反应结束;
步骤3:将反应体系降温冷却至35℃,向反应体系中加入10%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且水洗1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测定酸值,根据酸值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10%的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洗,且碱洗1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再用10%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2次,使其静置分层,并再次提取上层有机相;
步骤4:向所述上层有机相中加入0.04g对叔丁基苯邻二酚和0.015g对苯二酚,使上层有机相脱去溶剂,然后将脱去溶剂的上层有机相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温度为50℃的环境中,维持4小时,通空气吹扫至溶剂含量<0.1%;
其中对羟基苯甲醚和对苯二酚为第二阻聚剂,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0.055g,且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04%;
步骤5:在60℃下加压过滤,得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成品;
其中:
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纯度96%,收率85%,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为1:10,酸值≤0.1mgKOH/g,色相APHA≤20。
酸值检测方法按GB/T12008.5-2010的方法进行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福立FL2200-2,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 Eclipse XDB-C8,4.6×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高压二元梯度洗脱条件为0min65%H2O,5min65%H2O,20min35%H2O,35min35%H2O,40min0%H2O,60min0%H2O。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保留时间在12.68min,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保留时间在3.78min。
色相APHA检测方法按GB/T605-1988的方法进行测定。
实施例1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在装有温度计、分水器、蛇形冷凝管、搅拌桨的500ml四口烧瓶中依次将60.0g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82.8g丙烯酸、114.2g环己烷、1.43g对甲苯磺酸、0.5g五水合硫酸铜、0.2g对羟基苯甲醚、0.014g对叔丁基苯酚放入;
其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1.38,溶剂为环己烷,溶剂为114.2g,且溶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80%,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催化剂一共为1.43g,且催化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1%,第一阻聚剂为五水合硫酸铜、对羟基苯甲醚和对叔丁基苯酚,第一阻聚剂一共为0.714g,且第一阻聚剂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丙烯酸总质量的0.5%,在分水器加满溶剂,即在分水器中加满环己烷;
步骤2:打开油浴加热装置,使反应体系温度上升至100℃,在空气氛围中加热回流7.4小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反应体系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比例达到1:10时,反应结束;
步骤3:将反应体系降温冷却至35℃,向反应体系中加入8%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且水洗1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测定酸值,根据酸值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10%的8%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洗,且碱洗1次后使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取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再用8%氯化钠溶液进行水洗1次,使其静置分层,并再次提取上层有机相;
步骤4:向所述上层有机相中加入0.034g对羟基苯甲醚,使上层有机相脱去溶剂,然后将脱去溶剂的上层有机相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温度为55℃的环境中,维持4小时,通空气吹扫至溶剂含量<0.1%;
其中对羟基苯甲醚和对苯二酚为第二阻聚剂,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0.034g,且第二阻聚剂的质量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024%;
步骤5:在70℃下加压过滤,得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成品;
其中:
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纯度97%,收率88%,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为1:10,酸值≤0.1mgKOH/g,色相APHA≤20。
酸值检测方法按GB/T12008.5-2010的方法进行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福立FL2200-2,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 Eclipse XDB-C8,4.6×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高压二元梯度洗脱条件为0min65%H2O,5min65%H2O,20min35%H2O,35min35%H2O,40min0%H2O,60min0%H2O。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保留时间在12.68min,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保留时间在3.78min。
色相APHA检测方法按GB/T605-1988的方法进行测定。
实施例1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检测,
其中:
将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加入1%~2%光引发剂1173,经UV固化后的薄膜做如下测试:
热失重温度(TGA):所用热失重分析仪为Perkin Elmer Pyris1TGA;
玻璃化转变温度(Tg):所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为Perkin Elmer DMA8000。
表1
从表1中可以得出,本发明制得不同二酯/三酯比例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热失重温度(TGA)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随二/三酯比例的增加有着不同程度的降低。
实施例1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的检测,
其中:
将上述方法制得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用在配方中做如下测试:
在PP、PT基材上的附着力:经UV固化后的百格测试(按GB/T9286-98的方法进行测试),3M610胶带拉三次。
UV固化膜:外层薄膜拉伸测试(按GB13022-91的方法进行测试)。
组分 百分比
聚丙烯酸酯类树脂 40%
稀释单体 45%
本发明产品 10%
光引发剂 2.5%
助剂 0.5%
表2
表3
从表2中可以得出,本发明制得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添加到配方后能够有效地改善其在PP、PT基材上的附着力,以及提高固化膜的弹性模量、伸长率以及断裂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在反应器中依次加入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丙烯酸、溶剂、催化剂和第一阻聚剂,并将上述材料混合均匀得到反应体系;
步骤2:加热使所述反应体系温度保持在80~100℃,向所述反应体系中通入空气,并使所述反应体系在反应器中加热回流4~8小时,加热过程中,所述反应体系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跟踪所述反应体系中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的比例,如果所述比例达到规定值,执行步骤3,如果所述比例未达到规定值,则继续反应;
步骤3:对所述反应体系进行降温冷却,并进行水洗,水洗后使所述反应体系静置分层,并测定所述反应体系上层有机相的酸值,向所述反应体系中加入比所述酸值过量10%的碱性溶液进行碱洗,并静置分层,取所述反应体系中上层有机相进行水洗并静置分层,再次提取上层有机相;
步骤4:向所述上层有机相中加入第二阻聚剂,并对所述上层有机相进行减压蒸馏,脱去所述上层有机相中的溶剂;
步骤5:对所述上层有机相进行加压过滤,得到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加入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所述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0.69~1:1.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溶剂用量为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所述丙烯酸总质量的40~80%,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所述丙烯酸总质量的1.0~4.0%,所述第一阻聚剂的用量为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所述丙烯酸总质量的0.05~0.5%,所述第二阻聚剂的用量为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与所述丙烯酸总质量的0.01~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二丙烯酸酯与所述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质量比例的规定值为1:0.5~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反应生成物进行水洗及碱洗的次数总和为3~5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上层有机相在进行减压蒸馏时的真空度为-0.09~-0.1MPa,温度为40~80℃,时间为2~6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环己烷、甲苯、乙酸乙酯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甲基磺酸、固体超强酸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聚剂为对羟基苯甲醚、对苯二酚、五水合硫酸铜、氯化亚铜、对叔丁基苯酚、对叔丁基邻苯二酚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聚剂为对羟基苯甲醚、对苯二酚、对叔丁基苯酚、对叔丁基邻苯二酚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CN201310401540.6A 2013-09-05 2013-09-05 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418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1540.6A CN104418815B (zh) 2013-09-05 2013-09-05 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1540.6A CN104418815B (zh) 2013-09-05 2013-09-05 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8815A true CN104418815A (zh) 2015-03-18
CN104418815B CN104418815B (zh) 2016-11-09

Family

ID=52969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01540.6A Active CN104418815B (zh) 2013-09-05 2013-09-05 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1881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6421A (zh) * 2017-11-17 2019-05-24 上海飞凯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涂料
CN111116822A (zh) * 2019-12-31 2020-05-08 东莞市德聚胶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树脂组合物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1098A (en) * 1971-08-17 1974-06-28 Ciba Geigy Corp Process for the curing of hydantoin containing acrylic acid ester derivatives with ionising rays
JPS52128387A (en) * 1976-04-20 1977-10-27 Nippon Shokubai Kagaku Kogyo Co Ltd Preparation of tris (2-hydroxyethyl) isocyanurate derivatives
CN102260221A (zh) * 2011-06-07 2011-11-30 华南理工大学 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或异氰脲酸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制备方法
JP2013087097A (ja) * 2011-10-19 2013-05-13 Toagosei Co Ltd アクリレ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アクリル酸の回収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1098A (en) * 1971-08-17 1974-06-28 Ciba Geigy Corp Process for the curing of hydantoin containing acrylic acid ester derivatives with ionising rays
JPS52128387A (en) * 1976-04-20 1977-10-27 Nippon Shokubai Kagaku Kogyo Co Ltd Preparation of tris (2-hydroxyethyl) isocyanurate derivatives
CN102260221A (zh) * 2011-06-07 2011-11-30 华南理工大学 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或异氰脲酸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制备方法
JP2013087097A (ja) * 2011-10-19 2013-05-13 Toagosei Co Ltd アクリレ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アクリル酸の回収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侯有军: "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特种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化工新型材料》, vol. 39, no. 3, 31 December 2011 (2011-12-31), pages 50 - 53 *
侯有军: "含三嗪环的异氰脲酸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紫外光固化性能", 《电镀与涂饰》, vol. 30, no. 2, 31 December 2011 (2011-12-31), pages 49 - 53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6421A (zh) * 2017-11-17 2019-05-24 上海飞凯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涂料
CN111116822A (zh) * 2019-12-31 2020-05-08 东莞市德聚胶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树脂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8815B (zh)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69040B1 (ko) 환상 (메타)아크릴레이트 화합물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3370348B (zh) 自由基聚合性组合物、固化物及塑料透镜
CN103415542B (zh) 自由基聚合性组合物、其固化物及塑料透镜
CN103154052A (zh) 二烯系羧酸阴离子与其盐、及其聚合或固化性组合物
CN105669962B (zh) 一种紫外光固化粉末涂料用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2260221A (zh) 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或异氰脲酸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制备方法
WO2007125829A1 (ja) 含フッ素アダマンタン誘導体、重合性基含有含フッ素アダマンタン誘導体、それを含有する樹脂組成物及び反射防止膜
CN108863780B (zh) 一种固载杂多酸催化剂在制备芴基丙烯酸酯的应用
CN103819337B (zh) 一种三官能团季戊四醇丙烯酸酯制备方法
CN105061270A (zh) 一种含多乙氧基双苯硫基芴结构光固化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18815A (zh) 一种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
CN104513161A (zh) 一种季戊四醇丙烯酸酯混合物制备方法
CN111675785A (zh) 一种二茂铁-有机磷反应型阻燃剂改性丙烯酸树脂及其制法
CN103183703A (zh) 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磷酸酯及其合成方法
CN102066454A (zh) 光线各向异性薄膜材料及光线各向异性薄膜
CN102964543A (zh) 一种两亲含氟丙烯酸酯五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95014B (zh) 一种高柔韧性紫外光固化油墨及其封装层
CN106459263B (zh) 三苯基甲烷系着色组合物
CN115109464B (zh) 墨水组合物、封装结构和半导体器件
JP2005113049A (ja) 新規な脂環式ビニルエーテル類の重合体
CN103145755A (zh) 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及其合成方法
CN104945255A (zh) 一种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的制备方法
JP5240206B2 (ja) (メタ)アクリレート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10981995B (zh) 一种低迁移型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3146651A1 (ja) 環状エーテル基含有(メタ)アクリレ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46005 No. 9, Xiang Zhang Road, Daguan Distric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nqing, Anhui

Patentee after: Anqing flying Kaixin Materi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46005 No. 9, Xiang Zhang Road, Daguan Distric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nqing, Anhui

Patentee before: Anqing Feikai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04

Address after: Room 711, Building 2, Courtyard 1, Jinhang Middle Road,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10130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leas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46005, 9 camphor Road, Daguan Distric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nhui, Anqing

Patentee before: Anqing flying Kaixin Material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7

Address after: 246000 No. 9, Xiang Zhang Road, Daguan Distric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nqing, Anhui

Patentee after: ANQING FEIKAI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11, Building 2, Courtyard 1, Jinhang Middle Road,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10130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leasing Limited by Share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