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73A - 定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73A
CN1044173A CN89109778A CN89109778A CN1044173A CN 1044173 A CN1044173 A CN 1044173A CN 89109778 A CN89109778 A CN 89109778A CN 89109778 A CN89109778 A CN 89109778A CN 1044173 A CN1044173 A CN 1044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olving part
toner image
toner
fixing
photographic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89109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93B (zh
Inventor
奥田幸一
友行洋二
中村俊治
宫本敏男
大康正
荒矢顺治
石山典
大関行弘
西村克彦
斉藤雅信
早川亮
佐藤康志
中畑公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33079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57509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2859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59296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4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93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具有一对用来挤压并传递其上承载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支承材料的旋转件,由此将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固定在支承材料上,其中至少有一个旋转件按预定的取向连接一个整流元件。因而本发明防止了一种在支承材料上的色调剂被粘附在旋转件上的色调剂透印。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子摄影系统,诸如复印机、电子摄影印刷机和类似系统,以及用于图像形成系统,诸如静电记录设备和类似设备的,用来将形成在记录片材上的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固定或熔合的定影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一对旋转件挤压并传送在其上承载着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将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固定在记录片材之上的定影装置。
过去,象这种用于电子摄影系统或用于图像形成系统,诸如静电记录设备的定影装置,通常采用一种辊式定影装置,包括一个定影辊,在其内组装一个加热源,例如卤素加热器,和一个与待旋转的定影辊相推的压辊,并有一个由硅橡胶制成的外弹性层。由于这种辊式定影装置在稳定传送记录片材和/或良好防止因加热器过热而导致的燃烧方面,比其它任何定影装置都好,因而被广泛地实际应用。
然而,上述传统的辊式定影装置存在一个问题,由于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直接与辊外表面接触,未定影的色调剂的一部分被传递给辊表面,而引起一种所谓的“透印”现象。
一般,这种产生于上述定影装置的透印现象可分为两类,即热透印(温度导致的透印)以及静电导致的透印)。
前者包括一种低温透印,因定影装置的色调剂的温度太低而不能定影于记录片材之上,因而引起透印。还包括一种高温透印,因装置内的色调剂温度过高,而将色调剂熔化为液态,也引起透印。根据显影剂(色调剂)的特性,用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如热敏电阻,适当地确定定影辊的温度,记录片材的传送速度以及辊的压力可避免此种透印现象。
另一方面,后者即静电透印可由于记录片材上带电的色调剂被静电传送到定影辊上而引起的。因为这种透印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记录片材的类型和周围条件,所以要控制(从记录片材到定影辊的)色调剂的传送是困难的。迄今为止,人们不是采用直接减小可引起静电透印的电场,而是借助清洁装置,如压在定影辊上的毡制板或清洁刮板,去除传给定影辊的透印色调剂,来部分地消除由静电透印引起的缺点,例如由透印色调剂导致的记录片材和/或定影辊的污斑引起记录片材的卡住。所以静电透印问题迄今尚未得到解决。
此外,除了清洁装置之外,已提出一种防止色调剂透印的积极措施,或用可与色调剂分离的材料制作辊表面,或将分离剂例如硅油施于辊表面。然而,静电透印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除此之外,为了减小色调剂透印,公知的还有将定影辊不接地而电气悬浮(后文称为“悬浮状态”)。在此情况下,定影辊是处于电气悬浮状态的,当一定量的色调剂传递给或透印给定影辊时,该定影辊就带了电,其电荷极性与带电的色调剂的极性相同。那么,记录纸上的色调剂被定影辊所排斥,所以减少了色调剂透印。
然而,如果定影辊处于电气悬浮状态,特别是在低温度的条件下,由于与记录纸摩擦定影辊所带的电压值可高达数千状,这就会引起放电现象,由此产生电噪声而导致图像形成系统的误操作。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免色调剂静电透印的定影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止转件例如定影辊过量带电的定影装置,能使电噪声减至最小,从而防止图像形成系统的误操作。
本发明的其余目的和特征,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说明,将会更加清楚。
图1和图2是说明依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可采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一个二极管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图。
图5是说明具有传动辊并组装了图1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6、图8和图9是组装了依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组装了与图6实施例相对比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主要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10和图11是依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2和图13是表示图10和图11的定影装置的两种变换形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4和图15是表示图12和图13的定影装置进一步的变换形式的剖面示意图。
现在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解释本发明。
首先,可采用本发明的一种定影装置将参照图3给予解释。
定影装置F包括一对转动件(可动件),即一个定影辊1和压向定影辊并与其一起转动的压辊2。附带说明,在此实施例中,定影辊1与形成在记录片材(图像承载片材)上的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接触。另外,在本说明的实施例中,虽然转动件具体为一个辊,但是转动件并不限于这种辊,如可以包括无接头的可动件,如无接头环带。
上部的定影辊1包括一个由铝、铁或等同物制作的中空辊芯,和一个覆盖层,用与色调剂分离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例如PTFE、PFA或硅酮,覆盖于辊芯的园筒形外表面。在定影辊之内设置一个加热器h,例如卤素灯,用以加热定影辊。下面的压辊2包括一个用铁、不锈钢或等同物制作的辊芯。辊芯的园筒形外表面覆盖一层可与色调剂分离的弹胶物,如硅酮、橡胶、氟代橡胶或等同物。定影辊1和压辊2用一合适的偏置装置,如一个弹簧(未画出)相互推顶,并沿箭头所示方向转动。安放一个温度敏感元件3,如一个热敏电阻,与定影辊表面接触,该元件可探测定影辊1的表面温度。加热器h的赋能是被一个温度调节电路,根据被温度敏感元件3探测到的表面温度所控制的。因而,定影辊1的表面温度是自动地维持一个预定的定影温度。
标号4代表一个分离爪或爪形件,用以将记录片材与定影辊1相分离。分离爪4的自由端边缘以合适的压力压在定影辊1表面。标号5代表一个清洁器,诸如推压在定影辊1表面上的毡制品,该清洁器可扫掉粘附于定影响辊1表面上的色调剂和/或纸末。标号6和7分别代表入口导槽和出口导槽,该导槽对记录片材进行导向,并与定影装置F的一个框架相连。
形成于光敏鼓(图像承载件)表面上的一个色调剂图像,用电荷转移(电荷转移装置)方法转移到记录片材上。然后,记录片材经入口6传送到或馈给定影装置F,记录片材被导入定影辊1和压辊2之间的辊隙,两个辊相互推斥,并一起转动。当记录片材通过辊隙时,当记录片材P上的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ta被来自定影辊1的热和辊1与辊2之间的压力,热固定在记录片材P上,成为永久固定的图像。
当记录片材通过辊1与辊2之间的辊隙时,并且其上的图像已被定影之后,利用分离爪4将记录片材P的前沿与定影辊1分离。然后通过出口导槽7馈给一片材通道(未画出)。按此法,将记录片材推到排出盘。
顺便说明,图3中,由于透印现象,从记录片材P传递给定影辊1并粘附于定影辊1上的透印色调剂用tc表示。本发明之目的在于尽量减小此种透印色调剂的量。
以下,参照图1和图2解释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图1表示一个实例,色调剂作为在待馈给定影装置的记录片材上的形成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显影剂是带负电的(负电荷)。而图2所示的实例,其色调是还带正电的(正电荷)。
定影辊1包括一个中空的辊芯1b和一个可与色调剂分离的围绕辊芯外表面的覆盖层1a。压辊2包括中心辊芯2b和一个外弹性层2a。
在图1和图2中,定影辊1的辊芯1b通过作为一整流元件的二极管100接地。其连接方向是这样选择的,使得定影辊所带电荷的极性与色调剂的电荷极性相同,对图1和图2均如此。
图4表示出极管100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从图4看出,在A区域二极管100为正向连接,虽然电流很大,但电压并不增大。相反,在B区域二极管100为反向连接,仅有一点很小的电流就引起电压的增加,直到击穿点C,如果电流更进一步增加,电压不再那么快增加。
鉴于二极管的这种特性,二极管100按图1和图2所示的连接方向与定影辊1连接。在此情况下,即使仅有少量色调剂被透印或传递给定影辊1,因为二极管100的连接与色调剂电荷极性相反,定影辊1的电势被改变,其电荷极性与色调剂的极性相同,因而在定影辊与色调剂之间产生一种排斥力,所以可减弱色调剂的透印。
还有,当处于低湿度的环境下,如果定影辊1被色调剂的透印以外的其它原因带电,例如定影辊1所带电荷的极性与色调剂的电荷极性相反,定影辊大体变为接地状态。然而,即使定形辊所带电荷的极性与色调剂电荷极性相同,该电压也不会增加到比电压击穿点C更高(图4)。所以,不必担心定影辊会带有过量的电荷。
顺便说明,已经发现,二极管的静电电容量越小,透印的色调剂的量就可减弱更明显。其原因可能是,例如当透印或传递给定影辊1的色调剂的量相同时,定影辊和机壳之间的连接电容量越小,定影辊的电势起伏也越大,因而排斥记录片材上的色调剂的电势也越大。从测试结果已经发现,为了防止色调剂的透印,要求二极管的静电电容量最好是100PF或更小些。
那么,上述“静电电容量”对应于当给二极管实加一个反向偏置尚处于D区域时,也即反向偏置的值尚低于反向电压击穿点C时的一个静电电容量。
再有,已经发现,为了防止色调剂透印,要求二极管的反向电压击穿点C(图4)为50V或更高些。其原因可能是,当色调剂透印时,因而定影辊的电势不能高于反向击穿电压,如果二极管100的反向击穿电压小,那么就不能获得足够大的排斥记录片材上的色调剂的电场。
图5表示将本发明实用于一个包括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实例,其传送装置包括一个传送件,如一传递辊(传送转动件),用以把形成于图像承载件上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传递给记录片材上。
传递辊50用作一个传递件,它包括一个由铁、不锈钢或等同物制成的金属辊芯50b和一个导电的弹性橡胶外层50a。由适当的电源给传递辊施加一偏置电压(未画出)。与没有传递辊的传递加载件不同,因为传递辊50可借助与记录片材直接接触,给记录片材施加偏置电压,其优点在于即使处于高湿度条件下,也不会发生误传递或劣质传递。然而,已经发现包括定影辊的传统突影装置有一个缺点,在高湿度条件下,传递电流经过因潮湿而减小了电阻值的传递纸(记录片材)P,流到定影辊1,因而定影辊1的表面带了电,其极性与传递辊50的带电极性相同,所以把色调剂吸向定影辊,而发生色调剂透印。
图5所示的实施例意在消除此种缺点。该例表示色调剂的极性为负的情况。
例如,设想的安排如图5所示,最大纸张通过宽度为220mm,传递偏置为+500V。试将定影辊1通过一个静电电容量为20PF,反向击穿电压为600V的二极管100接地的装置上所产生的透印色调剂的总量,与定影辊不通过那种二极管直接接地的装置上所产生的透印色调剂总量做个比较。在高湿度条件下,有二极管的装置上所产生的透印色调剂总量可减小到定影辊直接接地的装置上所产生的透印色调剂总量的1/100。
其次,将解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实现本实施例可减小静电透印。这种静电透印是由施加到记录片材背面的,其极性与色调剂的极性相反的传递电荷通过压辊泄漏而引起的
图6是表明组装了依第二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在图6中,一个定影辊1包括一个由铝、铁或等同物制成的中空金属辊芯,其外表面由可与色调剂良好分离的材料或筒,如PTFE、PEA或硅酮橡胶所覆盖,一个加热源如卤素灯位于辊芯内。靠一个适当的温度控制装置(未画出)使定影辊外表面维持到一预定温度。
一个压向定影辊并靠定影辊的转动而转动的压辊2包括一个由铁、不锈钢或等同物制成的金属辊芯,和一个由氟代橡胶的硅酮橡胶制成的外弹性层。
压辊2的辊芯通过一个作为整流元件的二极管101与地这样连接,使得与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电荷极性相反的电荷被保持在压辊2上。而定影辊1的辊芯也通过一个作为整流元件的二极管102与地这样连接,使得与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电荷极性相同的电荷被保持在定影辊1上。在此实施例,图中所示是采用了色调剂的电荷极性为负的实例。
另一方面,借助来自充电器11的电荷和依据图像信息的光信息照射12,在作为图像承载件的光敏鼓10上形成一个潜像。潜像被在显影装置13内的显影剂(色调剂)显影,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附带说明,标号14代表一个清洁器,用来清洁光敏鼓10。
用电荷传递装置15,把与色调剂电荷极性相反的电荷(本例中是正或 电荷)施加到记录片材的背面,由此将光敏鼓10表面上所形成的色调剂图像传递到记录片材P上。已被传递了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P被引入定影辊1和压辊2之间的辊隙间,在辊隙间色调剂图像被加热固定在记录片材P上。
通常,在包括传递过程的图像形成系统内,用电荷传递装置,由图像承载件传递给记录片材的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依靠色调剂的电荷和施加到记录片材背面的与色调剂电荷极性相反的传递电荷牢固地保持在记录片材上。
从测试结果已经发现,色调剂静电透印的原因是,与色调剂的电荷极性相反并被施加到记录片材的背面的,靠静电把色调剂保持在记录片材上的传递电荷,通过与记录片材的背面相接触的压辊2在定影装置中产生的泄漏。
特别是,当采用的记录片材是广泛使用的被覆了中阻材料,其介质膜两表面的表面电阻约为109-1012Ω的夹层结构的OHP透明胶片,而不是普通纸张时,静电透印现象出现得尤为明显。
在此种OHP胶片中,当它从光敏鼓分离时,根据在传递充电过程中施加的传递电荷+Q的反电荷-Q′,由于分离放电而施加到OHP胶片的记录表面(传递色调剂图像所在的表面)。根据测试结果,反电荷Q′大约是传递电荷Q的50-90%。所以要考虑到,如果传递电荷通过压辊泄漏,由于分离电荷保持在OHP胶片的记录表面,保持色调剂的静电力则很快减小,这就会引起色调剂的透印。
例如,如图7所示,在定影装置中,压辊2和定影辊1两者的辊芯都直接接地。用美国的3M公司出售的OHP片材(表面电阻大约为1012Ω)进行测试,测验了对于各种电阻的压辊,透印与在通过OHP片材时的泄漏电流之间的关系。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压辊电阻 1010Ω 1011Ω 1012Ω 1013Ω 1014Ω
压辊流IP+3000nA +100nA +5nA 0nA 0nA
定影辊电流IF-50nA -20nA -2nA 0nA 0nA
透印    ×    ×    △    △    ×
压辊的电阻是这样得到的,用一个由不锈钢制作的金属辊压向定影辊,形成一个大约2-3mm的辊隙,用电阻计测量金属辊和压辊芯之间的电阻。进而,由铝制的园筒体形成定影辊,围绕它再被覆一层厚度为30μm绝缘体PFA管。
如果压辊的电阻变为1012Ω或更低,记录片材背面上的传递电荷 开始作为漏电流经压辊流到地。随着压辊电阻的减小,漏电流增加。
同时,与色调剂的电荷极性相同的被施加于OHP片记录表面的电荷 失去其吸持力,这样一来,
Figure 891097783_IMG4
电荷开始泄漏到定影辊的表面,由此可以测量从地流到定影辊的辊芯的电流。如果压辊的电阻下降到1012Ω以下,色调剂透印的量越来越小。相反,如果压辊的电阻高于1013Ω,漏电流无法测量,但色调剂透印并不间断。
一般的辊式定影装置,由于压辊以数千克至+千克或更大的压力推顶着定影辊,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根据记录片材的种类而产生的摩擦带电,压辊的表面带上与色调剂电荷极性相同的电荷,从而导致静电透印。当色调剂所带电荷的极性为负时,此种现象尤为显著。
所以,为了防止辊与记录片材之间摩擦生电的带电,希望使用电阻为1012Ω或更小些的压辊。
还有,当压辊维持在悬浮状态下,不与地相连接时,即使压辊的电阻低于1012Ω,传递电荷的泄漏也可被减弱。
由于传递电荷的减少,即使压辊的电阻低于1012Ω,当压辊处于悬浮状态时,色调剂的透印也可被减弱。
按此法,尽管采用低阻压辊,并保持压辊的辊芯处于悬浮状态,可减弱静电透印。如果连续进行印刷操作,或处于低湿度条件下,担心的是,传递电荷通过压辊的充电而泄漏给周围的导体。这样一来,将引起图像形成系统的错误电动作。
所以,在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用作整流元件的二极管102这样地介于定影辊1和地之间,使得与色调剂的电荷极性相同的电荷得到保持。而用作整流元件的二极管101这样地介于压辊和地之间,使得与色调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电荷得到保持。
采用此种接法,可以利用二极管101的整流作用防止记录片材的背面上的传递电荷
Figure 891097783_IMG5
泄漏到地。由于二极管102的作用和极性与色调剂电荷极性相同的并施加给OHP片记录表面的
Figure 891097783_IMG6
电荷的作用,使得定影辊的电势极性与色调剂的电荷极性相同,因而排斥OHP片上的色调剂的排斥力作用到定影辊表面。另外,因为当将二极管接为反向时,电压的增加几乎不会高于击穿电压。因此选择具有适当的击穿电压的二极管,可以防止由于充电压辊的放电引起图像形成系统的错误电动作。
下面的表2表示通过OHP片的漏电流、透印、定影辊芯的电势和压辊的辊芯电势。用于本实施例的二极管的击穿电压为1KV。
表2
压辊的电阻 1010Ω 1011Ω 1012Ω
压辊的电流IP0nA 0nA 0nA
压辊的电势    +800V    +800V    +800V
定影辊的电流IF0nA 0nA 0nA
定影辊的电势    -50V    -50V    -50V
透印    0    0    0
所用的定影辊的直径为20mm,由铝管制成并被覆厚度30μm的PFA管。压辊的直径为16mm,根据电阻控制材料的量而有不同的电阻,以大约7Kg的总压力被推向定影辊。1.5μA的传递电流被施加给移动速度为24mm/sec的OHP片材。
在电阻为1010-1012Ω的压辊中,已经发现压辊的辊芯电势大约维持在+800V,定影辊的辊芯电势大约维持在-50V,从两辊流向地的电流不到1nA,而且对于OHP片材不存在静电透印。
进一步,为了严格地防止每一个辊的过充电,要求使用电压击穿点为3KV或更低些的二极管,最好是2Kv或更低些的二极管。
图2是依据前述实施例的另一种变形的定影装置的剖面图。在此例中,为了防止记录片材之间的静电吸引,进而改进记录片材的堆积能力,在定影装置的出口处,安置一个接地的并与记录片材背面相接触的电荷清除刷16。如前一个实施例,压辊的电阻为1010-1012Ω。在此实施例中,当记录片材的背面与电荷清除刷16接触时,有100-200nA的电流由OHP片经电荷清除刷流到地,这样就清除了电荷。
通过采用是荷清除刷从记录片材的背面清除电荷,由与保持在OHP片材记录表面上的色调剂的极性相同的电荷的静电力提供的吸持力快速减弱。在此情况下,如果定影辊1的辊芯直接接地,就会有10-20nA的电流从地流向定影辊的辊芯。这样一来,就会发生色调剂的透印。然而,在已说明的实施例中,因为二极管102介于定影辊和地之间,没有这种电流流过,但定影辊1的辊芯的电势增加可达-600V左右。所以,OHP片材上具有
Figure 891097783_IMG7
电荷的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受到一种指向OHP片材背面的静电力,这样就防止了色调剂的透印。
顺便说明,在前述的图6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当静电透印仅是由施加到记录片材背面的传递电荷的泄漏引起之时,不必将整流元件与定影辊连接。但是应该注意,如图9所示,作为整流元件的二极管可单独与压辊这样地相连接,使得与传递电荷的极性相同的电荷得以保持,这样就防止了传递电荷的泄漏。再者,根据图9,即使由于压辊与记录纸之间的摩擦在压辊上产生了与传递电荷的极性相反的 电荷时,因二极管的连接方向,可使
Figure 891097783_IMG9
电荷泄漏到地。所以,防止了在记录片材与压辊之间接触面上将色调剂吸持在记录片材上的吸持力(由于摩擦电荷)的减弱。
附带说明,在前述图6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尽管在解释的实例中的色调剂的电荷极性是负的(
Figure 891097783_IMG10
极性),传递电荷的极性是正的(
Figure 891097783_IMG11
极性)。但是当色调剂的极性为正,传递电荷的极性为负时,可将前述实施例中的二极管调反方向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获得同样的技术效果。
下面,解释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实施此例,可使当辊表面因辊和记录片材之间的摩擦电荷而带电时引起的静电透印尽量减小。
在图10中,一个定影辊包括,一个由铝、铁或等同物制成的中空的金属辊芯1b,其外表面被覆以与色调剂可分离的、耐热的由PTFE或PFA制成的树脂层。推顶着定影辊1的压辊2包括由铁、不锈钢或等同物制成的中心金属辊芯,和一个由硅酮橡胶、氟代橡胶或等同物制成的与色调剂可分离的外弹性层2a。定影辊1的辊芯1b与压辊2的辊芯2b电连接,两个辊芯通过正向连接的整流元件接地。
采用此种安排,假定当记录纸(记录片材)通过两辊之间的辊隙时,由于压辊与记录纸之间的强烈摩擦,压辊带上负电荷。在此情况下,定影辊1的表面将被充电为具有弱的正电荷。因为整流元件是按图10所示连接的,存贮于压辊2上的负电荷不能跑到地,这样一来,就积累在压辊2的辊芯2b中。因而,定影辊1的辊芯电势变为负电荷。随后,定影辊1的外表面的电势也跟着变为负电荷,所以在定影辊与具有负电荷的色调剂之间产生排斥力,这样就可以防止色调剂的透印。
虽然说明了使用具有负电荷的色调剂的实例,对于具有正电荷的色调剂,如图11所示,只需将整流元件103的连接方向翻转即可。将整流元件103按反方向连接,贮存在压辊2的负电荷可跑到地,同时定影辊1的表面被充上正电荷。所以,在色调剂与定影辊之间产生排斥力,这样就防止了色调剂的透印。
现在将说明对采用依所解释的实施例的定影装置进行测试的结果。
测试条件如下。
定影辊1包括外径为20mm的辊芯1b,壁厚2mm,其外径被覆厚度为30μm由PFA制成的树脂管层1a。压辊包括外径为10mm的辊芯2b,和由LTV硅酮橡胶制成的壁厚为3mm的外弹性层2a。PFA树脂层和硅酮橡胶层的覆盖长度(轴向长度)分别为226mm和222mm。这两个辊的辊芯相互电连接,如图10所示,并通过日立制作所[HITACHI    SEI    SAKUSHO    CO.,Ltd.(Japan)]制作的DSA-1A4二极管接地。
还有,两个辊相互推顶,形成一个宽度为2mm的辊隙(径向长度),而OHP片材通过此辊隙。所用的色调剂带有负电荷。
其结果,压辊2表面摩擦带电达-2000V,该电荷施加给定影辊1的辊芯1b,使辊芯1b带电,其值为-750V。因此,定影辊1的表面带电达-250V,在色调剂与定影辊之间产生排斥力,因而防止了色调剂的透印。
附带说明,这里所用的整流元件最好有50-500V击穿电压。因为如果整流元件的击穿电压低于50V,不可能向定影辊提供足够的电荷,并使此种电荷维持在定影辊上。另一方面如果击穿电压高于500V,在低湿度环境中易产生放电,这样会产生电噪声从而导致图像形成系统的误动作。
下面参照图12和图13说明图10和图11所示装置的改型和变化。附带说明,与图10和图11中相同的结构元件将用与图10和图11中所使用的相同标号来代表,所以将不再详细地一一说明。
图12表明采用电荷极性为负的色调剂的定影装置。与图10相比较,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定影辊1是通过一个整流元件104连到压辊2的。所以,定影辊对压辊来说是正向连接,定影辊1的辊芯1b带有更强的负电荷。
在图10和图12所示装置之间,用与前述测试所示相同的辊对,比较定影辊1和压辊2的辊芯的电势。其结果是,如图10所示的装置中,两个辊的辊芯1b、2b的电势相同。其值为-750V。相反,在图12所示的装置中,定影辊1的辊芯1b的电势为-950V,而压辊2的辊芯2b的电势为-650V。按此法,通过将定影辊的辊芯的电势降到低于压辊辊芯的电势,定影辊的表面带上-4000V的强负电,因而增加了对色调剂的排斥力,改善了防止透印的效果。
图13表示一种采用具有正电荷极性的色调剂的定影装置。在此实例中,整流元件的接法使得正电荷易于贮存在定影辊1的辊芯1b中。同样,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得到了与上述相同的技术效果。
下面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图12和图13的装置的进一步的变型。附带说明,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元件将用与上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相同的标号来代表,所以将不再详细地一一说明。
在图10-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虽然定影辊1的表面材料是氟代树脂,如PFA,而压辊2的表面材料是硅酮橡胶。但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表面材料被对调了。这就是说,定影辊1的表面材料被一种由硅酮橡胶制成的薄弹性层1c所替代,而压辊2的表面材料层被一种氟代树脂,如PFA所替代。特别是,作为一个实施例,压辊2包括一个辊芯2b和一个硅酮橡胶层2a,进一步还包括一个环绕硅酮橡胶层的外PFA管。
将定影辊1的表面这样地用弹性材料代替,增加了定影能力,可防止对图像过压从而获得良好图像。
图14表示色调剂具有负电荷极性的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因为定影辊1的表面被硅酮橡胶覆盖,该表面易于带上负极性电荷。所以,整流元件104按正向连接,使得被产生于定影辊表面的电荷充电的辊芯1b的电势,维持在更负的带电状态。
在此实施例中,定影辊1表面的是势变为-2KV,产生一种对具有负电荷的色调剂的强烈排斥力,这样就防止了色调剂的透印。附带说明,在此情况下,压辊2表面被充电到+250V,整流元件103的接法,使得辊芯2b内的正电荷不易跑到地。按此接法,由于把色调剂从记录片材的背面吸向压辊的吸引力,使得防止透印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
图15表示色调剂具有正电荷极性的实施例,在此实例中,利用正电荷易于贮存在定影辊1的辊芯1b内,负电荷易于贮存在压辊2的辊芯内这样地设计来防止透印现象。
如上所述,根据此实施例,因为定影辊和压辊相互连接,并通过整流元件与地相连接,所以可以保持与色调剂相同极性的电荷,即使定影辊表面被充电至电荷极性与色调剂或显影剂的电荷极性相反,也能防止透印。又因为两个辊通过整流元件与地相连接,还可避免放电引起的电噪声。这样就防止了图像形成系统的误动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将整流元件连接到定影旋转元件,如辊、传送带、无接头的薄片以及类似元件上,采用适合的连接方向,即可防止色调剂静电透印。进一步还可避免定影旋转元件的过度充电所产生的电噪声,这样就防止了图像形成系统由于电噪声引起的误动作。

Claims (20)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一对旋转件,用以在该对旋转件间挤压并通过该对旋转件传递其上承载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支承材料,由此将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固定在所说的支承材料上;
一个连接在与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相接触的所说的旋转件之一与地之间的整流元件,所说的整流元件是这样连接的,使得所说的与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相接触的一个旋转件保持与色调剂电荷的极性相同的电荷。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说的与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相接触的一个旋转件被一个加热装置所加热。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说的整流元件包括二极管。
4、一种用于图像形成系统的定影装置,其中形成在图像承载件上的色调剂图像,被具有一个旋转同时接触所说的记录材料的传递旋转件的传递装置,传递到一种记录材料上,包括:
一对旋转件,用以在该对旋转件间挤压并通过该对旋转件传递其上承载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支承材料,由此将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固定在所说的支承材料上;
一个连接在与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相接触的所说的旋转件之一与地之间的整流元件,所说的整流元件是这样连接的,使得所说的与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相接触的一个旋转件保持与色调剂电荷的极性相同的电荷。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4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说的与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相接触的一个旋转件被一个加热装置并所加热。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说的整流元件包括二极管。
7、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一对旋转件,用以在该对旋转件间挤压并通过该对旋转件传递其上承载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支承材料,由此将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固定在所说的支承材料上;
一个连接在与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相接触的所说的旋转件之一与地之间的第一整流元件,所说的第一整流元件是这样连接的,使得所说的与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相接触的一个旋转件保持与色调剂电荷的极性相同的电荷。
一个连接在另一个所说的旋转件与地之间的第二整流元件,所说的第二整流元件是这样连接的,使得另一个所说旋转件保持与色调剂电荷的极性相反的电荷。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说的与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相接触的一个旋转件被一个加热装置所加热。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说的另一个旋转件的电阻为1012Ω或更小些。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8和9中任一项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说的第一和第二整流元件分别包括二极管。
1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的定影装置,其中还包括一个电荷清除装置,在色调剂图像定影后与所说的支承材料的背面相接触,并在相对于所说的支承材料的馈给方向是所说的一对旋转件之间的辊隙的下游处安置。
1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说的电荷清除装置被接地。
13、一种用于图像形成系统的定影装置,该系统具有一个图像承载件、一个将色调剂图像形成在所说的图像承载件上的装置和一个把形成在所说的图像承载件上的色调剂图像传递到记录材料上的电荷传递装置,包括:
一对旋转件,用以在该对旋转件间挤压并通过该对旋转件传递其上承载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支承材料,由此将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固定在所说的支承材料上;
一个连接在与被电荷传递装置充电的记录材料表面相接触的所说的旋转件之一与地之间的整流元件,所说的整流元件是这样连接的,使得所说的一个旋转件保持与从电荷传递装置得到的电荷的极性相同的电荷。
1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说的整流元件包括二极管。
15、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一对旋转件,用以在该对旋转件间挤压并通过该对旋转件传递其上承载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支承材料,由此将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固定在所说的支承材料上,所说的一对旋转件相互电连接;
一个连接在与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相接触的所说的旋转件之一与地之间的整流元件,所说的整流元件是这样连接的,使得所说的与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相接触的一个旋转件保持与色调剂电荷的极性相同的电荷。
16、一种权利要求15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说的整流元件包括二极管。
17、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一对旋转件,用以在该对旋转件间挤压并通过该对旋转件传递其上承载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支承材料,由此将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固定在所说的支承材料上;
一个连接在所说的旋转件之间的第一整流元件,所说的第一整流元件是这样连接的,使得所说的与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相接触的一个旋转件保持与色调剂电荷的极性相同的电荷;
一个连接在另一个所说的旋转件与地之间的第二整流元件。
1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说的第二整流元件按与所说的第一整流元件相同的取向连接。
1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说的第一和第二整流元件分别是二极管。
20、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一个用以挤压并传递其上承载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支承材料的可动件,由此将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固定在所说的支承材料上;
一个连接在所说的可动件与地之间的整流元件,所说的整流元件是这样连接的,使得所说的可动件保持一种防止在所说的支承材料上的色调剂从所说的支承材料上转移的电荷。
CN 89109778 1988-12-07 1989-12-07 用于图象形成系统的定影装置 Expired CN10171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7929/88 1988-12-07
JP63307929A JP2575093B2 (ja) 1988-12-07 1988-12-07 定着装置
JP73795/89 1989-03-28
JP285900/89 1989-10-31
JP285899/89 1989-10-31
JP1285900A JP2592968B2 (ja) 1989-10-31 1989-10-31 定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73A true CN1044173A (zh) 1990-07-25
CN1017193B CN1017193B (zh) 1992-06-24

Family

ID=26556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9109778 Expired CN1017193B (zh) 1988-12-07 1989-12-07 用于图象形成系统的定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1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00948B2 (ja) * 2004-10-20 2011-06-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93B (zh) 199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22299A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emitting apparatus
EP0277651A2 (en) Image fixing device and roller therefor
US4530596A (en) Electrostatic copying apparatus
CN1928735A (zh) 定影装置
EP0424053B1 (en) Mold releasing elastic roller
US4912516A (en) Belt transferring device
JP6282490B2 (ja) 半接触バイアス帯電ローラ
US5659853A (en) Electrically charging method and electrically charging device used therefor
JP2002162857A (ja) 定着装置
CN1044173A (zh) 定影装置
JPH04253083A (ja) 定着装置及び定着方法並びに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CN175935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H093299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27036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JPH093192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36667B2 (ja) 定着装置
JP4871632B2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34842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648784A (zh) 定影方法、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3081268B2 (ja) 定着装置
JP20001941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05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0421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055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841461B2 (ja) 静電搬送転写装置及び、該装置に用いる樹脂膜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