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1808B - 煤去活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煤去活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11808B CN104411808B CN201380035860.2A CN201380035860A CN104411808B CN 104411808 B CN104411808 B CN 104411808B CN 201380035860 A CN201380035860 A CN 201380035860A CN 104411808 B CN104411808 B CN 1044118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ce
- coal
- oxygen concentration
- process gases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L—FU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ATURAL GAS; SYNTHETIC NATURAL GAS OBTAINED BY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10G, C10K;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DDING MATERIALS TO FUELS OR FIRES TO REDUCE SMOKE OR UNDESIRABLE DEPOSITS OR TO FACILITATE SOOT REMOVAL; FIRELIGHTERS
- C10L9/00—Treating solid fuels to improve their combustion
- C10L9/02—Treating solid fuels to improve their combustion by chemical means
- C10L9/06—Treating solid fuels to improve their combustion by chemical means by oxid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L—FU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ATURAL GAS; SYNTHETIC NATURAL GAS OBTAINED BY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10G, C10K;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DDING MATERIALS TO FUELS OR FIRES TO REDUCE SMOKE OR UNDESIRABLE DEPOSITS OR TO FACILITATE SOOT REMOVAL; FIRELIGHTERS
- C10L9/00—Treating solid fuels to improve their combustion
- C10L9/08—Treating solid fuels to improve their combustion by heat treatments, e.g. calcin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L—FU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ATURAL GAS; SYNTHETIC NATURAL GAS OBTAINED BY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10G, C10K;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DDING MATERIALS TO FUELS OR FIRES TO REDUCE SMOKE OR UNDESIRABLE DEPOSITS OR TO FACILITATE SOOT REMOVAL; FIRELIGHTERS
- C10L2230/00—Function and purpose of a components of a fuel or the composition as a whole
- C10L2230/14—Function and purpose of a components of a fuel or the composition as a whole for improving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the fue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L—FU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ATURAL GAS; SYNTHETIC NATURAL GAS OBTAINED BY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10G, C10K;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DDING MATERIALS TO FUELS OR FIRES TO REDUCE SMOKE OR UNDESIRABLE DEPOSITS OR TO FACILITATE SOOT REMOVAL; FIRELIGHTERS
- C10L2290/00—Fuel preparation or upgrad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therefore, comprising specific process steps or apparatus units
- C10L2290/06—Heat exchange, direct or indirec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L—FU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ATURAL GAS; SYNTHETIC NATURAL GAS OBTAINED BY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10G, C10K;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DDING MATERIALS TO FUELS OR FIRES TO REDUCE SMOKE OR UNDESIRABLE DEPOSITS OR TO FACILITATE SOOT REMOVAL; FIRELIGHTERS
- C10L2290/00—Fuel preparation or upgrad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therefore, comprising specific process steps or apparatus units
- C10L2290/58—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the fuel preparation of upgrading proce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容易地获得调整为合适的去活化度的改性煤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具备: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其用利用通过鼓风机(113、115)调整了氧浓度的处理气体(103)来处理干馏煤(1);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其将利用第一处理装置主体处理而得的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用利用鼓风机(122)送进的空气(102)进行处理;第二处理气体状态检测机构,其检测在第二处理装置主体内所使用的所述空气的状态;以及控制装置(130),其基于来自第二处理气体状态检测机构的信息,在所述空气的状态背离规定的状态时,以调整所述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的方式控制鼓风机(113、11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含有氧的处理气体进行煤的去活化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被干馏了的煤因活化而容易与氧结合,因此如果原样不变地保管,就会与空气中的氧反应,有可能因该反应热而自燃。由此,通过将被干馏了的煤(干馏煤)暴露在低浓度地含有氧的处理气体气氛中,使氧先与该煤结合来实现该煤的去活化,而防止保管时的自燃。
但是,如果上述的成为干馏的对象的煤的性状(例如煤种类、粒径、含有水分量、保管时间等)或干馏条件(例如干馏温度、干馏时间、干馏处理量等)不同,则提供给去活化处理的干馏煤的活性度就会改变。由此,如果将活性度不同的所述干馏煤利用去活化处理装置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去活化处理,就会在从该去活化处理装置中排出的去活化处理完毕的干馏煤(改性煤)中产生活性度的波动。
如果对干馏煤过度地进行去活化处理,则改性煤的氧含量就会增加,与氧含量对应地改性煤的发热量就会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干馏煤的去活化不足,则在将改性煤例如在储煤场等中保管时,该改性煤就会与空气中的氧反应,有可能因该反应热而自燃。因此,为了获得具有足够的发热量、并且即使长时间保管也不会自燃、处置性良好的改性煤,需要将该改性煤调整为合适的去活化度。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即,将对干馏煤进行去活化处理而得的改性煤的一部分取样后放入评价装置主体中,向所述评价装置主体供给规定温度的含氧气体,测量从所述评价装置主体中排出的气体的温度,如果测量值大于阈值,就判断为改性煤的去活化度不足,调整对所述干馏煤进行去活化处理时的处理气体的氧浓度。
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的混合煤的使用方法,即,以达到确保安全的煤的氧吸收速度以下的方式,将活性的煤与惰性的煤混合,由此来防止自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68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653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虽然利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去活化处理装置,可以获得调整为合适的去活化度的改性煤,然而由于必须将所得的改性煤的一部分取样,分析所取样的改性煤的去活化度,因此装置本身有可能变得繁杂。
上述的专利文献2中,在将活性的煤与惰性的煤混合时,必须分别测量所述活性的煤及所述惰性的煤的氧吸收速度,因此在装置化时装置本身有可能变得繁杂。另外,如果活性的煤量多,则需要与之对应地增多惰性的煤的混合量,所投入的能量庞大,效率不好。
基于此种情况,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容易地获得调整为合适的去活化度的改性煤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上述的问题的第一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处理装置主体,其使煤在内部从一方向另一方流通;第一处理气体送进机构,其向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的内部送进含有氧的第一处理气体;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其调整所述第一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第一处理气体温度调整机构,其调整所述第一处理气体的温度;第二处理装置主体,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的前段或后段,使所述煤或由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处理了的所述煤在内部从一方向另一方流通;第二处理气体送进机构,其向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的内部送进以规定浓度含有氧的第二处理气体;第二处理气体状态检测机构,其检测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内处理了所述煤的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状态;以及控制机构,其基于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状态检测机构的信息,在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状态背离规定时,以调整所述第一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
解决上述的问题的第二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是具有如下特征的前述的第一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即,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状态检测机构是检测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内处理了所述煤的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氧浓度的第二处理气体氧浓度检测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基于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气体氧浓度检测机构的信息,在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氧浓度低于规定氧浓度时,以使所述第一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增加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在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氧浓度为所述规定氧浓度以上时,以使所述第一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
解决上述的问题的第三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是具有如下特征的前述的第一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即,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状态检测机构是实际上检测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内处理了所述煤的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一氧化碳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的第二处理气体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机构或第二处理气体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基于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气体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机构或所述第二处理气体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机构的信息,在所述第二处理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规定浓度时,以使所述第一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增加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在所述第二处理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为所述规定浓度以下时,以使所述第一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
解决上述的问题的第四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是具有如下特征的前述的第一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即,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状态检测机构是实际上检测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内处理了所述煤的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温度的第二处理气体温度检测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基于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气体温度检测机构的信息,在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温度低到规定温度以下时,以使所述第一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在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温度高于所述规定温度时,以使所述第一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增加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
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五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是具有如下特征的前述的第一到第四的任意一项的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即,具备调整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温度的第二处理气体温度调整机构。
解决上述问题的第六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是具有如下特征的前述的第一到第五的任意一项的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即,具备将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氧浓度调整为规定浓度的第二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与以往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不同,不需要对将干馏煤去活化处理而得的改性煤的一部分进行取样,可以基于从第二处理装置主体中排出的废气的状态,来调整向第一处理装置主体送进的处理气体的氧浓度,并且可以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及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中对干馏煤进行去活化处理,因此可以容易地获得调整为合适的去活化度的改性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本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基于附图说明的以下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基于图1对本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使作为将低质煤干燥并干馏而得的煤的干馏煤1从作为一方的上方向作为另一方的下方在内部流通的第一处理装置110的第一处理装置主体(处理塔)111的上部,设有向该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供给该干馏煤1的供给室(未图示)。在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下方,设有第二处理装置120的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其从作为一方的上方接收由该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处理而得的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使之朝向作为另一方的下方而在内部流通。
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中,分别沿上下方向连结有多个将含有氧的处理气体(第一处理气体)103向该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导入的导入管131的前端侧、和将在该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流通的所述处理气体103向外部排出的排出管132的基端侧。
在所述导入管131的基端侧,连结有送进所述处理气体103的送进管133的前端侧。在所述送进管133的基端侧,连结有供给空气102的空气供给管135的前端侧和供给氮气101的氮气供给管134的前端侧。所述氮气供给管134的基端侧与氮气罐等之类的氮气供给源112连结。所述空气供给管135的基端侧向大气开放。
在所述空气供给管135及所述氮气供给管134的中途,分别设有鼓风机115、113。在所述送进管133的中途设有加热器114。
也就是说,当使所述鼓风机113、115运作时,就可以将混合来自所述氮气供给源112的氮气101与外部的空气102而得的处理气体103用所述加热器114加热而向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送进。此处,通过调整来自所述鼓风机113、115的所述氮气101及所述空气102的送进量,就可以调整所述处理气体103中的氧气浓度,通过调整所述加热器114,就可以调整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温度。
所述排出管132的前端侧与送出管136的基端侧连结。在所述送出管136的中途,设有除去气体中的粉尘的过滤器116。
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分别连结有作为以规定浓度含有氧的第二处理气体将空气102导入该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的导入管141的前端侧、和将在该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流通的所述空气102向外部排出的排出管142的基端侧。
所述导入管141的基端侧向大气开放。在所述导入管141的中途,设有鼓风机122及加热器123。
在所述排出管142的中途,设有除去气体中的粉尘的过滤器124。
在所述排出管142的基端侧与所述过滤器124之间,设有检测作为在该排出管142内流通的气体的状态的该气体的一氧化碳浓度的CO传感器(第二处理气体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机构)125。
所述CO传感器125与作为控制机构的控制装置130的输入部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30的输出部与所述鼓风机113、115、122及所述加热器114、123连接,该控制装置130可以基于来自所述CO传感器125等的信息,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122及所述加热器114、123的运作。
而且,作为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只要是以往被用于去活化处理的装置,且可以将所供给的煤、例如干馏煤1在规定的氧浓度的气氛中暴露规定时间,难以受到来自外侧的热的影响,则无论是哪种都可以应用。另外,作为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只要是形成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相同的结构且比该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更小型的装置,且可以将所供给的煤、例如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在规定的氧浓度的气氛中暴露规定时间,难以受到来自外侧的热的影响,则无论是哪种都可以应用。
此种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氮气供给源112、所述鼓风机113、115、所述氮气供给管134、所述空气供给管135、所述送进管133、所述导入管131等构成第一处理气体送进机构,利用所述鼓风机113、115等构成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利用所述加热器114等构成第一处理气体温度调整机构,利用所述鼓风机122、所述导入管141等构成第二处理气体送进机构,利用所述加热器123等构成第二处理气体温度调整机构。利用所述CO传感器125等,构成检测第二处理气体的状态的第二处理气体状态检测机构,具体而言,构成第二处理气体氧浓度检测机构。这是因为,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排出的所述空气102中的一氧化碳是在该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将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去活化处理时生成的气体,外部的空气102的一氧化碳的含量为ppm量级,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内所述空气102的氧因与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的反应而减少,因此通过检测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排出的所述空气102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来间接地检测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排出的所述空气102中的氧浓度。
下面,对上述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100的运作进行说明。
当向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供给干馏煤1、并且使所述控制装置130运作时,该控制装置130就会以将为规定的氧浓度(例如9%)、且为规定的温度(例如50℃)的处理气体103向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送进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及所述加热器114,并且以将规定的温度(例如30℃)的空气102(氧浓度:约20%)向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送进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22及所述加热器123。
供给到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的所述干馏煤1被所述处理气体103氧化而变为活性降低了的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此种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被实施了规定时间(例如15小时)的去活化处理的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被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下部送出。而且,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使所述干馏煤1去活化后的使用完毕的所述处理气体103被从该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排出,由所述过滤器116除去粉尘后向外部排出。
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中送出的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被向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供给。向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供给的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由调整为规定的温度(例如30℃)的所述空气102进一步氧化而变为活性进一步降低的改性煤3。此种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被实施规定时间(例如1.5小时)的去活化处理而得的改性煤3被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下部向外部排出。
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进行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的去活化处理及冷却。
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使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去活化后的使用完毕的所述空气102被从该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排出,每隔规定时间(例如2小时)地或连续地利用所述CO传感器125检测一氧化碳浓度。而且,检测出一氧化碳浓度后的所述空气102由所述过滤器124除去粉尘后向外部排出。
所述控制装置130基于来自所述CO传感器125的信息及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的数据(例如2ppm以下)等,判断一氧化碳浓度的差大于规定值C1还是在所述规定值C1以下。
在所述一氧化碳的浓度的差大于所述规定值C1时,所述控制装置130判断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的氧化活性仍然是高的状态,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借助所述处理气体103进行的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的去活化不充分,从而以使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浓度增加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由此,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就可以使所述干馏煤1与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的反应加速。
在所述一氧化碳的浓度的差为所述规定值C1以下时,所述控制装置130判断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利用所述处理气体103将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过度地去活化,从而以使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浓度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由此,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就可以抑制所述干馏煤1与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的反应。
由此,在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在所述控制装置130基于来自所述CO传感器125的信息等,判断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内排出的所述空气102的状态背离规定时,就会通过以调整所述处理气体103中的氧浓度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而合适地调整将所述干馏煤1去活化的处理速度,从而将从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向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送进的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的去活化度维持在合适的范围。由此,就会将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在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利用所述空气102的氧以一定的速度进行去活化处理,得到调整为合适的去活化度的改性煤3。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100,即使向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内供给的干馏煤1的性状(例如煤种类、粒径、含有水分量、保管时间等)或干馏条件(例如干馏温度、干馏时间、干馏处理量等)经时地波动,也可以针对该干馏煤1的性状、所述干馏条件在必需的充分的条件下简单地进行去活化处理。另外,与以往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不同,不需要对将干馏煤去活化处理而得的改性煤的一部分进行取样,可以基于从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排出的空气102中的氧浓度,实际上是基于一氧化碳浓度,调整向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送进的处理气体103的氧浓度,并且可以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及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将干馏煤1、2a去活化处理,因此可以容易地获得调整为合适的去活化度的改性煤3。
通过使用检测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排出的所述空气102的一氧化碳浓度的CO传感器125,由于外部的所述空气102只含有约2ppm以下的一氧化碳,在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的去活化处理中生成一氧化碳,因此基于利用所述CO传感器125检测出的一氧化碳浓度就可以高精度地确定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的活性度。由此,就可以更加合适地调整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浓度,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及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更加合适地将干馏煤1、2a去活化处理,因此可以容易地获得调整为更加合适的去活化度的改性煤3。
[第二实施方式]
基于图2对本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是变更了图1中所示的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具备的第二处理装置主体的设置部位的构成。其他的构成与图1中所示的上述的构成大致相同,对相同的机器标上相同符号,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所示,在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上方,设有第二处理装置220的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其使作为将低质煤干燥并干馏而得的煤的干馏煤1从作为一方的上方向作为另一方的下方在内部流通。在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下方,设有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其从作为一方的上方接收由该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处理而得的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b,使之朝向作为另一方的下方在内部流通。
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分别连结有作为以规定浓度含有氧的第二处理气体将处理气体203导入该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的导入管141的前端侧、和将在该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流通的所述处理气体203向外部排出的排出管142的基端侧。
在所述导入管141的所述鼓风机122与所述加热器123之间,连结有供给氮气201的氮气供给管223的前端侧。所述氮气供给管223的基端侧与氮气罐等之类的氮气供给源221连结。在所述氮气供给管223的中途设有鼓风机222。
也就是说,当使所述鼓风机222、122运作时,就可以将混合来自所述氮气供给源221的氮气201与外部的空气102而得的处理气体203用所述加热器123加热而向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送进。此处,通过调整来自所述鼓风机222、122的所述氮气201及所述空气102的送进量,可以将所述处理气体203设为以规定浓度含有氧的第二处理气体,通过调整所述加热器123,可以调整所述处理气体203的温度。
设于所述排出管142的基端侧与所述过滤器124之间的CO传感器125与作为控制机构的控制装置230的输入部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230的输出部与所述鼓风机113、115、122、222及所述加热器114、123连接,该控制装置230可以基于来自所述CO传感器125等的信息,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122、222及所述加热器114、123的运作。
此种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氮气供给源221、所述鼓风机122、222、所述导入管141、所述氮气供给管223等构成第二处理气体送进机构,利用所述鼓风机122、222等构成第二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
下面,对上述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200的运作进行说明。
当向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供给干馏煤1、并且使所述控制装置230运作时,该控制装置230就会以将为规定的氧浓度(例如2%)、且为规定的温度(例如50℃)的处理气体203向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送进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22、222及所述加热器123,并且以将为规定的氧浓度(例如2%)、且为规定的温度(例如50℃)的处理气体103向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送进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及所述加热器114。也就是说,向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送进将氧调整为规定浓度的作为第二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203。
供给到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的所述干馏煤1被所述处理气体203氧化而变为活性降低了的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b。此种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被实施了规定时间(例如1.5小时)的去活化处理的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b被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下部送出。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使所述干馏煤1去活化后的使用完毕的所述处理气体203被从该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排出,每隔规定时间(例如2小时)地或连续地由所述CO传感器125检测一氧化碳浓度。而且,检测出氧浓度后的使用完毕的所述处理气体203由所述过滤器124除去粉尘后向外部排出。
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送出的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b被向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供给。供给到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的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b被所述处理气体103再次氧化而变为活性与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b相比进一步降低了的改性煤3。此种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被实施了规定时间(例如15小时)的去活化处理的改性煤3被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下部向外部排出。而且,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使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b去活化后的使用完毕的所述处理气体103被从该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排出,由所述过滤器116除去粉尘后向外部排出。
所述控制装置230基于来自所述CO传感器125的信息、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的数据(例如2ppm以下)、所述鼓风机122、222的运作等,判断一氧化碳浓度的差大于规定值C2还是在所述规定值C2以下。这是因为,可以根据所述一氧化碳浓度的差求出干馏煤1的活性度,根据所述干馏煤1的活性度,求出为了获得调整为合适的去活化度的改性煤3而必需的氧吸附量,根据所述为了获得调整为合适的去活化度的改性煤3而必需的氧吸附量、和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121的内部排出的所述处理气体203的氧浓度,可以求出向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送进的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浓度。
在所述一氧化碳的浓度的差大于所述规定值C2时,所述控制装置230判断即使用利用所述鼓风机113、115调整了氧浓度的所述处理气体103将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b去活化处理,所述改性煤3的氧化活性仍然为高的状态,因而该改性煤3的去活化不充分,从而以使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浓度增加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由此,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就可以使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b与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的反应加速。
在所述一氧化碳的浓度的差为所述规定值C2以下时,所述控制装置230判断当用利用通过所述鼓风机113、115调整了氧浓度的所述处理气体103将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b去活化处理时所述改性煤3就会过度地去活化,从而以使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浓度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由此,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就可以抑制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b与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的反应。
由此,在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在所述控制装置230基于来自所述CO传感器125的信息等,判断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内排出的所述处理气体203的状态背离规定时,通过以调整所述处理气体103中的氧浓度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就会合适地调整将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b去活化的处理速度,从而可以获得调整为合适的去活化度的改性煤3。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200,可以获得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基于图3对本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为追加了如下构成的构成,即,向作为向图1中所示的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具备的第二处理置主体送进的第二处理气体的空气中混合惰性气体。其他的构成与图1中所示的上述的构成大致相同,对相同的机器标上相同符号,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3所示,在所述导入管141的所述鼓风机122与所述加热器123之间,连结有供给惰性气体301的惰性气体供给管325的前端侧。所述惰性气体供给管325的基端侧与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排出的所述处理气体103、或氮气罐等惰性气体供给源321连结。在所述惰性气体供给管325的中途设有鼓风机322。
也就是说,当使所述鼓风机322、122运作时,就可以将混合来自所述惰性气体供给源321的惰性气体301与外部的空气102而得的处理气体303用所述加热器123加热而向第二处理装置320的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送进。此处,通过调整来自所述鼓风机322、122的所述惰性气体301及所述空气102的送进量,就可以将所述处理气体303设为以规定浓度含有氧的第二处理气体,通过调整所述加热器123,就可以调整所述处理气体303的温度。
在所述导入管141的前端侧与所述加热器123之间,设有检测在该导入管141内流通的所述处理气体303的一氧化碳浓度及氧浓度的CO传感器323及O2传感器324。所述CO传感器125、323及所述O2传感器324与作为控制机构的控制装置330的输入部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330的输出部与所述鼓风机113、115、122、322、所述加热器114、123分别电连接,该控制装置330可以基于来自所述CO传感器125、323及所述O2传感器324等的信息,分别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122、322、所述加热器114、123的运作。
此种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惰性气体供给源321、所述鼓风机122、322、所述导入管141、所述惰性气体供给管325等构成第二处理气体送进机构,利用所述鼓风机122、322等构成第二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
下面,对上述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300的运作进行说明。
当向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供给干馏煤1、并且使所述控制装置330运作时,该控制装置330就会以将为规定的氧浓度(例如9%)、且为规定的温度(例如50℃)的处理气体103向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送进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及所述加热器114,并且以将为规定的温度(例如30℃)、且为规定的氧浓度(例如2%)的处理气体303向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送进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22、322及所述加热器123。
供给到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的所述干馏煤1被所述处理气体103氧化而变为活性降低了的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此种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被实施了规定时间(例如15小时)的去活化处理的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被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下部送出。
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中送出的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被向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供给。供给到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的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被调整为规定的温度(例如30℃)及规定的氧浓度的所述处理气体303进一步氧化而变为活性进一步降低了的改性煤3。此种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被实施了规定时间(例如1.5小时)的去活化处理而得的改性煤3被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下部向外部排出。
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进行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的去活化处理及冷却。
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使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去活化后的使用完毕的所述处理气体303被从该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排出,每隔规定时间(例如2小时)地或连续地由所述CO传感器125检测一氧化碳浓度。
另外,向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送进的所述处理气体303每隔规定时间(例如2小时)地或连续地由所述CO传感器323及所述O2传感器324分别检测一氧化碳浓度及氧浓度。
所述控制装置330基于来自所述CO传感器125、323及所述O2传感器324的信息等,判断一氧化碳浓度的差大于规定值C3还是在所述规定值C3以下。
在所述一氧化碳的浓度的差大于所述规定值C3时,所述控制装置330判断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的氧化活性仍然为高的状态,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借助所述处理气体103进行的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的去活化不充分,从而以使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浓度增加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由此,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就可以使所述干馏煤1与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的反应加速。
在所述一氧化碳的浓度的差为所述规定值C3以下时,所述控制装置330判断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利用所述处理气体103将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过度地去活化,从而以使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浓度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由此,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就可以抑制所述干馏煤1与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的反应。
由此,在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的内部,所述控制装置330在基于来自所述CO传感器125、323及所述O2传感器324的信息等,判断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内排出的所述处理气体303的状态背离规定时,即通过以调整所述处理气体103中的氧浓度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而合适地调整将所述干馏煤1去活化的处理速度,从而将从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向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送进的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的去活化度维持在合适的范围。由此,就可以将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a在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利用所述处理气体303的氧以一定的速度进行去活化处理,可以得到调整为合适的去活化度的改性煤3。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300,即使向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内供给的干馏煤1的性状(例如煤种类、粒径、含有水分量、保管时间等)或干馏条件(例如干馏温度、干馏时间、干馏处理量等)经时地波动,也可以针对该干馏煤1的性状、所述干馏条件在必需的充分的条件下简单地进行去活化处理。另外,与以往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不同,不需要对将干馏煤去活化处理而得的改性煤的一部分进行取样,可以基于向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的内部送进的处理气体303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及氧浓度、和从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排出的处理气体303中的一氧化碳,更加合适地调整向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送进的处理气体103的氧浓度,并且可以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111及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更加合适地将干馏煤1、2a去活化处理,因此可以容易地获得调整为更加合适的去活化度的改性煤3。
[其他的实施方式]
而且,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排出管142中设置所述CO传感器125,实际上检测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排出的使用完毕的空气102、处理气体203、303的一氧化碳浓度,然而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通过设置CO2传感器(第二处理气体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机构),实际上检测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排出的使用完毕的空气102、处理气体203、303的二氧化碳浓度。
另外,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设置O2传感器(第二处理气体氧浓度检测机构),实际上检测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排出的使用完毕的空气102、处理气体203、303的氧浓度,基于来自所述O2传感器的信息、空气中的氧浓度的数据、来自所述O2传感器324的信息等,在氧浓度的差小于规定值C4时,以使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浓度增加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可以使所述干馏煤1或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b与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的反应加速,在所述氧浓度的差为所述规定值C4以上时,以使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浓度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可以抑制所述干馏煤1或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b与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的反应。也就是说,即便是此种实施方式,也可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容易地获得调整为合适的去活化度的改性煤3。
此外,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第二处理气体温度检测机构),而检测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排出的使用完毕的空气102、处理气体203、303的温度,基于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息、所述加热器123的运作等,在温度的差为规定值T1以下时,以使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浓度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可以抑制所述干馏煤1或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b与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的反应,在所述温度的差大于所述规定值T1时,以使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浓度增加的方式控制所述鼓风机113、115,可以使所述干馏煤1或所述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2b与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的反应加速。也就是说,即便是此种实施方式,也可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容易地获得调整为合适的去活化度的改性煤3。
上述说明中,以一氧化碳浓度的差、二氧化碳浓度的差、氧浓度的差、温度的差为基准,来调整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浓度,然而也可以以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121中排出的所述空气102、所述处理气体203、303的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浓度、或温度本身为基准,来调整所述处理气体103的氧浓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可以容易地获得调整为合适的去活化度的改性煤,因此在炼铁工业及发电工业中可以极为有益地利用。
符号的说明
1干馏煤
2a、2b1次处理完毕干馏煤
3改性煤
100、200、300煤去活化处理装置
101氮气
102空气
103处理气体
110第一处理装置
111第一处理装置主体
112氮气供给源
113、115鼓风机
114加热器
116过滤器
120、220、320第二处理装置
121第二处理装置主体
122、222、322鼓风机
123加热器
124过滤器
125、323CO传感器
130、230、330控制装置
203处理气体
301惰性气体
303处理气体
321惰性气体供给源
324O2传感器
Claims (7)
1.一种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处理装置主体,其使煤在内部从一方向另一方流通;
第一处理气体送进机构,其向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的内部送进含有氧的第一处理气体;
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其调整所述第一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
第一处理气体温度调整机构,其调整所述第一处理气体的温度;
第二处理装置主体,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的前段或后段,使所述煤或由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主体处理了的所述煤在内部从一方向另一方流通;
第二处理气体送进机构,其向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的内部送进以规定浓度含有氧的第二处理气体;
第二处理气体状态检测机构,其检测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内处理了所述煤的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状态;以及
控制机构,其基于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状态检测机构的信息,在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状态背离规定时,以调整所述第一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状态检测机构是检测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内处理了所述煤的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氧浓度的第二处理气体氧浓度检测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基于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气体氧浓度检测机构的信息,
在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氧浓度低于规定氧浓度时,以使所述第一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增加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
在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氧浓度为所述规定氧浓度以上时,以使所述第一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状态检测机构是实际上检测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内处理了所述煤的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一氧化碳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的第二处理气体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机构或第二处理气体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基于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气体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机构或所述第二处理气体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机构的信息,
在所述第二处理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规定浓度时,以使所述第一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增加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
在所述第二处理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为所述规定浓度以下时,以使所述第一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状态检测机构是实际上检测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主体内处理了所述煤的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温度的第二处理气体温度检测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基于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气体温度检测机构的信息,
在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温度低到规定温度以下时,以使所述第一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
在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温度高于所述规定温度时,以使所述第一处理气体中的氧浓度增加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调整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温度的第二处理气体温度调整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氧浓度调整为规定浓度的第二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所述第二处理气体的氧浓度调整为规定浓度的第二处理气体氧浓度调整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24037 | 2012-10-09 | ||
JP2012224037A JP5971652B2 (ja) | 2012-10-09 | 2012-10-09 | 石炭不活性化処理装置 |
PCT/JP2013/076477 WO2014057829A1 (ja) | 2012-10-09 | 2013-09-30 | 石炭不活性化処理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11808A CN104411808A (zh) | 2015-03-11 |
CN104411808B true CN104411808B (zh) | 2016-07-06 |
Family
ID=50477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3586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11808B (zh) | 2012-10-09 | 2013-09-30 | 煤去活化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58741B2 (zh) |
JP (1) | JP5971652B2 (zh) |
CN (1) | CN104411808B (zh) |
AU (1) | AU2013327959B2 (zh) |
DE (1) | DE112013004944T5 (zh) |
IN (1) | IN2014DN10894A (zh) |
WO (1) | WO201405782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56073B2 (ja) * | 2012-01-06 | 2014-03-26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石炭不活性化処理装置 |
JP5536247B1 (ja) | 2013-03-04 | 2014-07-02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石炭不活性化処理装置 |
JP6402235B1 (ja) * | 2017-12-08 | 2018-10-10 | 新日鉄住金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改質炭の製造方法 |
JP7496341B2 (ja) | 2021-09-29 | 2024-06-06 | 株式会社神鋼環境ソリューション | 炭化物処理装置及び炭化物処理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10785A (ja) * | 1998-04-30 | 1999-11-09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石炭改質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2012126856A (ja) * | 2010-12-17 | 2012-07-05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石炭不活化処理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23079A (en) | 1971-07-23 | 1973-03-27 | Sun Research Development | Stabilization of coal |
GB1423187A (en) | 1973-10-01 | 1976-01-28 | Isc Smelting | Deactivation of coke |
US4249909A (en) | 1979-05-30 | 1981-02-10 | Hydrocarbon Research, Inc. | Drying and passivating wet coals and lignite |
US4402706A (en) | 1981-12-21 | 1983-09-06 |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xidizing dried low rank coal |
JPS5974189A (ja) | 1982-10-20 | 1984-04-26 | Idemitsu Kosan Co Ltd | 低品位炭の安定化方法 |
JPS59227979A (ja) | 1983-06-09 | 1984-12-21 | アトランテイツク・リツチフイ−ルド・カンパニ− | 粒状低品位石炭から低い自然発火性を有する乾燥粒状石炭燃料を製造する方法とそれに使用する装置 |
US4606918A (en) | 1983-08-22 | 1986-08-19 | Syntex (U.S.A.) Inc. | Polyoxypropylene-polyoxyethylene block polymer based adjuvants |
US4828576A (en) * | 1985-11-15 | 1989-05-09 | Mobil Oil Corporation | Drying low rank coal and retarding spontaneous ignition |
CA1285515C (en) | 1985-11-20 | 1991-07-02 | Gerhard J.A. Kennepohl | Method for passivating particulate coal |
US4797136A (en) | 1986-12-19 | 1989-01-10 | Shell Oil Company | Low rank coal by wet oxidizing, drying and cooling |
AU605302B2 (en) | 1986-12-19 | 1991-01-10 | Ziegler Coal Holding Company | Process for inhibiting the spontaneous oxidation of low rank coal |
US5035721A (en) * | 1989-03-30 | 1991-07-30 |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c. | Method for beneficiation of low-rank coal |
US5137539A (en) * | 1990-06-21 | 1992-08-11 |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 Method for producing dried particulate coal fuel and electricity from a low rank particulate coal |
US5324336A (en) * | 1991-09-19 | 1994-06-28 | Texaco Inc. | Partial oxidation of low rank coal |
US5290523A (en) * | 1992-03-13 | 1994-03-01 | Edward Koppelma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grading carbonaceous fuel |
DE4498936C2 (de) | 1993-11-19 | 2002-10-31 | Mitsui Mining Co Ltd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ktiviertem Koks für Prozesse zur gleichzeitigen Desulfurierung und Denitrierung |
US5863304A (en) | 1995-08-15 | 1999-01-26 | Western Syncoal Company | Stabilized thermally beneficiated low rank co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US5711769A (en) | 1995-09-08 | 1998-01-27 | Tek-Kol Partnership | Process for passivation of reactive coal char |
US5746787A (en) | 1996-10-28 | 1998-05-05 | Kfx Inc. | Process for treating carbonaceous materials |
AUPO748297A0 (en) * | 1997-06-23 | 1997-07-17 |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Pty Limited | Stabilising thermally beneficiated carbonaceous material |
US6146432A (en) | 1999-07-15 | 2000-11-14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 Pressure gradient passiv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 normally susceptible to spontaneous combustion |
US7198655B2 (en) | 2004-05-03 | 2007-04-03 | Evergreen Ener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rmally upgrading carbonaceous materials |
CN1322966C (zh) | 2004-07-22 | 2007-06-27 | 辽宁中田干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粉煤灰砖成型设备数控方法 |
JP5084154B2 (ja) | 2006-03-06 | 2012-11-28 |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 石炭ミルの火災予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WO2008070931A1 (en) | 2006-12-15 | 2008-06-19 | Eestech, Inc. | A combustion apparatus |
US8371041B2 (en) | 2007-01-11 | 2013-02-12 | Syncoal Solutions Inc. | Apparatus for upgrading coal |
CN101429463B (zh) | 2007-11-06 | 2010-09-08 | 湖南华银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低变质程度煤炭的加工工艺 |
JP2010059383A (ja) | 2008-09-08 | 2010-03-18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ガス化炉装置 |
CN101781596B (zh) | 2009-01-19 | 2012-03-28 | 湖南华银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活性煤焦的钝化工艺和钝化系统 |
JP5460121B2 (ja) | 2009-05-15 | 2014-04-02 | 太平洋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 混炭の使用方法および石炭を含む混合物の使用方法 |
JP2011037938A (ja) | 2009-08-07 | 2011-02-24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石炭改質装置 |
CN102465043B (zh) | 2010-11-01 | 2013-07-31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一种固体燃料的多段分级热解气化装置及方法 |
US8951311B2 (en) | 2011-02-17 | 2015-02-10 |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gasification or partial oxidation process |
JP5511855B2 (ja) | 2012-01-06 | 2014-06-04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石炭不活性化処理方法 |
JP5456073B2 (ja) | 2012-01-06 | 2014-03-26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石炭不活性化処理装置 |
JP5804971B2 (ja) | 2012-02-24 | 2015-11-04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改質石炭製造設備 |
JP6015933B2 (ja) | 2012-12-14 | 2016-10-26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石炭不活性化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する改質石炭製造設備 |
JP5536247B1 (ja) | 2013-03-04 | 2014-07-02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石炭不活性化処理装置 |
JP6065097B1 (ja) | 2015-12-28 | 2017-01-25 | 株式会社セガゲームス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2012
- 2012-10-09 JP JP2012224037A patent/JP597165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9-30 WO PCT/JP2013/076477 patent/WO201405782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9-30 AU AU2013327959A patent/AU2013327959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3-09-30 DE DE112013004944.9T patent/DE112013004944T5/de not_active Ceased
- 2013-09-30 CN CN201380035860.2A patent/CN10441180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9-30 US US14/408,784 patent/US975874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9-30 IN IN10894DEN2014 patent/IN2014DN10894A/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10785A (ja) * | 1998-04-30 | 1999-11-09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石炭改質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2012126856A (ja) * | 2010-12-17 | 2012-07-05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石炭不活化処理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11808A (zh) | 2015-03-11 |
US20150210945A1 (en) | 2015-07-30 |
JP5971652B2 (ja) | 2016-08-17 |
DE112013004944T5 (de) | 2015-06-25 |
AU2013327959B2 (en) | 2016-05-12 |
US9758741B2 (en) | 2017-09-12 |
IN2014DN10894A (zh) | 2015-09-11 |
AU2013327959A1 (en) | 2015-01-22 |
JP2014077032A (ja) | 2014-05-01 |
WO2014057829A1 (ja) | 2014-04-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11808B (zh) | 煤去活化处理装置 | |
Schäfer et al. | Hydrolysis of HCN as an important step in nitrogen oxide formation in fluidised combustion. Part 1. Homogeneous reactions | |
CN102712959B (zh) | Co2排放有限的生产直接还原铁的方法 | |
WO2012081371A1 (ja) | 石炭不活化処理装置 | |
AU2013358366B2 (en) | Coal deactiv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equipment for producing modified coal using same | |
JP6015915B2 (ja) | 高炉設備 | |
BRPI0804747A2 (pt) | processo para a purificação de um gás contendo gás nobre, processo para a purificação de uma corrente de gás nobre contaminada com teores inaceitáveis de hidrogênio e contaminantes de combustìvel opcional, e processo para a purificação de uma corrente de gás nobre tendo teores inaceitáveis de pelo menos um combustìvel absorvente | |
JP6275666B2 (ja) | 蓄熱式燃焼脱臭装置、及びその操業方法 | |
CN102132099B (zh) | 控制辅助燃料添加的方法 | |
US20240150658A1 (en) | Apparatus for carbonizing biomass | |
RU2715932C1 (ru) | Способ прямого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отходящего газа | |
CN112403453B (zh) | 判断活性炭加热效果及预判解析塔工作状态的方法和系统 | |
JP2024521297A (ja) | 電気アーク炉を備えた製鉄プラント | |
CN104411838A (zh) | 高炉喷吹煤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289220A (zh) | 高温还原性保护气体的循环干燥系统及方法 | |
Kim et al. | Char Oxi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shless Coal in Drop Tube Furnace | |
CN113332841A (zh) | 一种一氧化碳处理工艺 | |
Pevida García et al. | Heterogeneous reduction of nitric oxide on synthetic coal chars | |
JP2008100907A (ja) | 吸着用木炭の製造方法 | |
JPH03294789A (ja) | 蓄熱式熱交換器の有価ガス回収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KR20140097917A (ko) | 배가스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