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2841A - 一种一氧化碳处理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氧化碳处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2841A
CN113332841A CN202110553990.1A CN202110553990A CN113332841A CN 113332841 A CN113332841 A CN 113332841A CN 202110553990 A CN202110553990 A CN 202110553990A CN 113332841 A CN113332841 A CN 113332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lk material
deposit
bulk
carbon monoxide
flu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539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2841B (zh
Inventor
李�杰
杨爱民
高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5539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328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32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2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2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2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62Carbon 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48Sulfur compounds
    • B01D53/50Sulfur oxides
    • B01D53/508Sulfur oxides by treating the gases with sol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54Nitrogen compounds
    • B01D53/56Nitrogen oxides
    • B01D53/565Nitrogen oxides by treating the gases with sol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7Liqu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79Injecting react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1Solid phase 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在反应器上进行,所述反应器上设置有散料矿床,所述散料矿中至少包括有Fe2O3,所述散料矿床包括第一散料矿床,所述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判断散料矿床的温度;当散料矿床的温度高于工作温度值后,向散料矿床中通入含有一氧化碳的烟气。以含有Fe2O3的散料矿床为载体,充分利用Fe2O3极易反应的特性,将含CO的烟气通过散料矿床与Fe2O3反应,从而达到CO脱除的目的,尤其适用对低浓度的一氧化碳进行去除操作。因此,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步骤,可以有效地实现对CO的脱除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一氧化碳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氧化碳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其产生的废气中,一氧化碳占据了一大部分。尤其是在前期烧结阶段,烧结工艺自身产生的一氧化碳所占据的比例大致占据了总一氧化碳排放量的20%,一氧化碳自身具有一定的毒性,一旦生产过程中被工人或者普通市民吸入,将导致中毒进而对生命安全带来危害。
现有技术中,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为了避免对外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通常会采用再燃烧技术、采用吸收剂、强氧化剂、催化剂的脱除工艺,虽然CO催化氧化法处理低浓度CO较为高效,但是贵金属催化剂易硫中毒、难以重复使用且成本过高;非贵金属催化剂因其热稳定性、催化活性以及烟气中的一些成分易导致摧毁及失活等问题,也阻碍了催化氧化CO的发展。因此,现有技术中,对于低浓度CO的处理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形成的低浓度一氧化碳脱除效率不高的缺陷。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在反应器上进行,所述反应器上设置有散料矿床,所述反应器设置为移动床或固定床,所述散料矿中至少包括有Fe2O3,所述散料矿中,所述Fe2O3含量不低于为30%。所述散料矿床包括第一散料矿床,所述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判断散料矿床的温度;当散料矿床的温度高于工作温度值后,向散料矿床中通入含有一氧化碳的烟气。
本发明提供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所述散料矿床包括第二散料矿床,所述第一散料矿床和第二散料矿床相互串联,所述第二散料矿床位于所述第一散料矿床的下游,其中所述第二散料矿床的处理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散料矿床的处理温度;所述处理工艺还包括:获取从第一散料矿床中流出的烟气,并对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成分进行分析;当分析得到的烟气成分中一氧化碳含量高于设定值时,将收集得到的烟气通入第二散料矿床中。
本发明提供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所述散料矿床包括第三散料矿床,所述第二散料矿床和第三散料矿床相互串联,所述第三散料矿床位于所述第二散料矿床的下游,其中所述第三散料矿床的处理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散料矿床的处理温度;所述处理工艺还包括:获取从第二散料矿床中流出的烟气,并对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成分进行分析;当分析得到的烟气成分中一氧化碳含量高于设定值时,将收集得到的烟气通入第三散料矿床中。
本发明提供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还包括烧结机,所述反应器设置在所述烧结机下游,所述散料矿床为通过所述烧结机得到的烧结矿。
本发明提供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所述反应器连通有余热回收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所述处理工艺还包括:测量从所述反应器中流出的烟气的温度;当温度超过预设温度值后,将通过所述反应器流出的烟气流入至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中。
所述第一散料矿床对应的工作温度为500-700℃,所述第二散料矿床对应的工作温度为300-500℃,所述第三散料矿床对应的工作温度为100-300℃。所述第一散料矿床、第二散料矿床和第三散料矿床上分别设置有烟气分析仪。
所述反应器上设置有鼓风机和/或抽风机,适于将一氧化碳引入所述反应器内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在反应器上进行,所述反应器上设置有散料矿床,所述散料矿中至少包括有Fe2O3,所述散料矿床包括第一散料矿床,所述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判断散料矿床的温度;当散料矿床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值后,向散料矿床中通入一氧化碳;
本发明的机理如下:以含有Fe2O3的散料矿床为载体,充分利用Fe2O3极易反应的特性,将含CO的烟气通过散料矿床与Fe2O3反应,从而达到CO脱除的目的,尤其适用对低浓度的一氧化碳进行去除操作。因此,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步骤,可以有效地实现对CO的脱除操作。
更为重要的是,散料矿与CO的经过反应后,使得散料矿内部的高氧化性铁氧化物得以受到还原反应,相对于烧结矿进行了预还原,经过预还原得到的散料矿进入到高炉后,将有利于降低高炉对散料矿进行还原过程中使用的焦炭的数量,进而有助于降低焦比。
2.本发明提供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在对CO进行反应消除的同时,散料矿床对SO2也有较好的脱除效果,主要是由于烧结矿作为载体,其本身多孔的性质以及与CO反应后会产生微细裂纹,由于SO2自身分子体积较大,因此微细裂纹对SO2进行捕捉,从而实现对SO2的吸附,经过反应后,烧结矿自身对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也较高。
3.本发明提供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同时可以实现对NOx的去除,其机理如下:
一氧化碳自身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同时氮氧化物具有一定的氧化性,二者在烧结矿中相遇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此时一氧化碳将被氧化形成二氧化碳,同时氮氧化物将被还原形成氮气,不论是二氧化碳还是氮气,其自身均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4.本发明提供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在实现对一氧化碳进行脱除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对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如SO2以及NOx同步进行去除。更为重要的是,在烟气流经烧结矿后,除了生成二氧化碳、氮气等无害气体外,不会产生其他的有害气体,从而真正实现对烟气的净化操作。
5.本发明提供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采用烧结矿作为散料矿床,且反应器设置在烧结机的下游,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铁矿石在烧结过程中形成的Fe2O3,同时还可以利用烧结矿自身所携带的热量,避免再次对散料矿床进行加热造成的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一氧化碳处理工艺的流程图;
图2为不同铁氧化物被CO还原曲线;
图3为一氧化碳还原Fe2O3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烧结机与余热回收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散料矿床;2、第二散料矿床;3、控制阀;4、余热回收装置;5、抽风机;6、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在反应器上进行,所述反应器上设置有散料矿床,所述散料矿中至少包括有Fe2O3,所述散料矿床包括第一散料矿床;
具体地,反应器自身具有一定的容纳空间,从而实现对散料矿床的蓄纳。反应器自身可以呈固定设置,也可以呈移动状设置,当采用固定设置时,通入烟气的设备自身也呈固定设置。当反应器自身呈移动状设置时,通入烟气的设备伴随反应器一并运动。
所述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散料矿床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料矿床中,所述Fe2O3含量为50%-60%。散料矿可以是烧结矿,也可以是赤铁矿块矿、球团矿等以Fe2O3、铁酸钙等易还原物质为主的矿物,这些矿物自身具有一个普遍特性,就是在反应后其内部容易产生裂缝。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散料矿自身还可以是纯Fe2O3等物质。
在反应前,应判断散料矿床是否到达反应温度,如温度过低,将导致反应无法进行或充分进行。
具体地,当散料矿床自身设置为赤铁矿块矿、球团矿时,其自身的温度可能较低,此时需要对反应器进行升温操作。具体地,对反应器自身的加热方式不进行限定,其可以是电磁加热,也可以是通过烟气燃烧加热等方式。
当散料矿床的温度高于工作温度值后,向散料矿床中通入含有一氧化碳的烟气。
具体地,工作温度值是指可以实现散料矿床中Fe2O3与一氧化碳进行反应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对一氧化碳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得到的一氧化碳通入一散料矿床中。
对一氧化碳的来源不进行限定,其可以来源于高炉炼铁过程,也可以来源与转炉炼钢过程。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一氧化碳来源于烧结机,经过计算,烧结机CO排放占钢厂CO排放总量的22%。烧结烟气中CO排放原始浓度一般在8000-10000mg/m3,因此,将烧结机中产生的一氧化碳直接返回至其内部,并进行清除操作,可以避免在采集和运输一氧化碳过程中对气体的流失。
本实施例的机理如下:以烧结矿为载体,充分利用铁矿石在烧结过程中形成的Fe2O3,利用CO与Fe2O3极易反应的特性,含CO烟气通过散料矿床与Fe2O3反应,从而达到CO脱除的目的,尤其是可以实现对于低浓度一氧化碳的脱除动作。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工艺步骤,可以有效地实现对CO的脱除操作。更为重要的是,散料矿与CO的经过反应后,使得散料矿内部的高氧化性铁氧化物得以受到还原反应,相对于烧结矿进行了预还原,经过预还原得到的散料矿进入到高炉后,将有利于降低高炉对散料矿进行还原过程中使用的焦炭的数量,进而有助于降低焦比。
本实施例中,反应器与烧结机相连通,其中反应器设置在所述烧结机下游,所述散料矿床为通过所述烧结机得到的烧结矿。采用烧结矿作为散料矿床,且反应器设置在烧结机的下游,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铁矿石在烧结过程中形成的Fe2O3,同时还可以利用烧结矿自身所携带的热量,避免再次对散料矿床进行加热造成的能源浪费。
进一步的,为了验证上述反应的反应机理,通过factsage软件进行验证,通过FactSage7.3软件的Reaction模块,选取FactPS、FToxid数据库。计算反应1在0-1600℃,梯度为1℃下的平衡常数K。并通过公式(2)计算出在标况下
Figure BDA0003076463870000081
即在该温度下的平衡浓度。
3Fe2O3+CO=2Fe3O4+CO2 (1)
Figure BDA0003076463870000082
如图2所示,得到不同铁氧化物被CO还原曲线,及如图3所示,CO还原Fe2O3的局部放大图。可以清晰的看出,Fe2O3极易被CO还原。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固定散料矿床或流动散料矿床中散料矿与一氧化碳的反应效果,所述散料矿床还包括第二散料矿床,所述第一散料矿床和第二散料矿床相互串联,所述第二散料矿床位于所述第一散料矿床的下游,其中所述第二散料矿床的处理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散料矿床的处理温度;所述处理工艺还包括:获取从第一散料矿床中流出的烟气,并对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成分进行分析;当分析得到的烟气成分中一氧化碳含量高于设定值,本实施例中,设定值一般为4000-5000mg/m3时,将收集得到的烟气通入第二散料矿床中。
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当从第一散料矿床中流出的烟气中,CO的浓度仍高于预设浓度后,表明此时一氧化碳含量仍然较高,因此需要再次通过第二散料矿床进行进一步的反应,以有效地降低CO浓度。
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散料矿床包括第三散料矿床,所述第二散料矿床和第三散料矿床相互串联,所述第三散料矿床位于所述第二散料矿床的下游,其中所述第三散料矿床的处理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散料矿床的处理温度;所述处理工艺还包括:获取从第二散料矿床中流出的烟气,并对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成分进行分析;当分析得到的烟气成分中一氧化碳含量高于设定值时,将收集得到的烟气通入第三散料矿床中。
进一步的,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等设置第四散料矿床,其设置在第三散料矿床的下游,其对烟气的处理工艺与第三散料矿床一致,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过多限定。
本实施例中,为了将烟气稳定的通入到各级散料矿床中,在所述反应器上设置有鼓风机和/或抽风机,适于将一氧化碳引入所述反应器内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所述第一散料矿床对应的工作温度为500-700℃,所述第二散料矿床对应的工作温度为300-500℃,所述第三散料矿床对应的工作温度为100-300℃。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通过固定散料矿床或流动散料矿床流出的烟气中的成分进行有效分析,所述第一散料矿床、第二散料矿床和第三散料矿床上分别设置有烟气分析仪。烟气分析仪自身可以实现对烟气中不同种类气体的成分分析,本实施例中,其可以实现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的成分分析。
具体地,为了实现通风的功能,在反应器的进风口设置鼓风机,或者在出风口位置设置抽风机。在第一散料矿床与第二散料矿床之间、第二散料矿床与第三散料矿床之间分别设置有通风管。如图4所示,在第一散料矿床1的进风口6位置设置监测点A,在第一散料矿床和第二散料矿床之间设置监测点B,在第二散料矿床2的出风口设置监测点C。每个监测点位置可以分别设置烟气分析仪、温度传感器等,以监测烟气的温度,一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的浓度。同时,在第一散料矿床和第二散料矿床之间设置有控制阀3,通过控制阀可以实现将净化后的烟气通入第二散料矿床中,或者直接通入到余热回收装置4中。
相对应的,当设置有第三散料矿床时,也可以在第二散料矿床和第三散料矿床之间设置有控制阀,通过控制阀可以实现将净化后的烟气通入第三散料矿床中,或者直接通入到余热回收装置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气体通过散料矿,在实现对CO进行反应消除的同时,散料矿床对SO2也有较好的脱除效果,主要是由于烧结矿作为载体,其本身多孔的性质以及与CO反应后会产生微细裂纹,由于SO2自身分子体积较大,因此微细裂纹对SO2进行捕捉,从而实现对SO2的吸附,经过反应后,烧结矿自身对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也较高。
同时可以实现对NOx的去除,其机理如下:一氧化碳自身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同时氮氧化物具有一定的氧化性,二者在烧结矿中相遇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此时一氧化碳将被氧化形成二氧化碳,同时氮氧化物将被还原形成氮气,不论是二氧化碳还是氮气,其自身均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具体的,氮氧化物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所述烧结机连通有余热回收装置;所述处理工艺还包括:测量从所述烧结机中流出的烟气的温度;当温度超过预设温度值后,将通过所述烧结机流出的烟气流入至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中。
本实施例中,当通过第一散料矿床流出的烟气到达预设温度值后,可以直接通入到余热回收装置中。一般来说,位于下游的散料矿床中的温度会高于上游的散料矿床,本实施例中,第二散料矿床的温度高于第一散料矿床的温度,第三散料矿床的温度高于第三散料矿床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主要用于工业烟气中低浓度CO高效脱除,其中烟气、载体温度范围70-700℃,处理的烟气浓度的阈值为(200-30000)mg/m3以内,高于上述阈值可以先通过其他方式(如燃烧)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所述第一散料矿床、第二散料矿床和第三散料矿床设置为移动床或固定床。
本实施例中,为了体现一氧化碳脱出方法对烟气内有害气体的脱除效果,采用如下方式进行了测算:
在第一散料矿床上,选择CO稳定产生区,在CO稳定产生区的15个点,对不同点位流出和流出的CO浓度进行检测,如表1所示:
表1 CO脱除效果
Figure BDA0003076463870000111
Figure BDA0003076463870000121
通过表1中的内容可知,经过第一散料矿床后,在1-8号点CO脱除率均达到了100%,9-15号点在出口处检测到了少量的CO,平均脱除率为97.05%。
因此可知,其整体对CO的脱除效果明显,平均削减率达到了98.63%。
同样的,为了确定上述的脱除方法对二氧化硫的脱除效果,采用如下方式:在第一散料矿床中选择二氧化硫稳定区,在SO2稳定产生区的15个点,然后在进口处和出口处分别测算二氧化硫的浓度,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SO2脱除效果
Figure BDA0003076463870000122
Figure BDA0003076463870000131
通过表2中记载的内容可知,在1~4号点SO2削减率较低,平均削减率79.03;随着反应进行,烟气温度上升,SO2削减率也逐渐上升在5~15号点平均削减率为92.69%。因此可知,整体对二氧化硫的脱除效果明显,平均削减率达到了89.04%;
进一步的,为了体现对NOx的脱除效果,在第一散料矿床中,选择NOx稳定产生区的15个点,对进口处和出口处的氮氧化物的浓度进行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NOx脱除效果
Figure BDA0003076463870000132
本实施例中,经过计算,其对NOx有一定的削减效果,平均削减率为12.75%。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器上进行,所述反应器上设置有散料矿床,所述散料矿中至少包括有Fe2O3,所述散料矿床包括第一散料矿床,所述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散料矿床的温度;
当散料矿床的温度高于工作温度值后,向散料矿床中通入含有一氧化碳的烟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料矿床包括第二散料矿床,所述第一散料矿床和第二散料矿床相互串联,所述第二散料矿床位于所述第一散料矿床的下游,其中所述第二散料矿床的处理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散料矿床的处理温度;
所述处理工艺还包括:
获取从第一散料矿床中流出的烟气,并对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成分进行分析;
当分析得到的烟气成分中一氧化碳含量高于设定值时,将收集得到的烟气通入第二散料矿床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料矿床包括第三散料矿床,所述第二散料矿床和第三散料矿床相互串联,所述第三散料矿床位于所述第二散料矿床的下游,其中所述第三散料矿床的处理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散料矿床的处理温度;
所述处理工艺还包括:
获取从第二散料矿床中流出的烟气,并对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成分进行分析;
当分析得到的烟气成分中一氧化碳含量高于设定值时,将收集得到的烟气通入第三散料矿床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烧结机,所述反应器设置在所述烧结机下游,所述散料矿床为通过所述烧结机得到的烧结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连通有余热回收装置;
所述处理工艺还包括:
测量从所述反应器中流出的烟气的温度;
当温度超过预设温度值后,将通过所述反应器流出的烟气流入至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料矿床对应的工作温度为500-700℃,所述第二散料矿床对应的工作温度为300-500℃,所述第三散料矿床对应的工作温度为100-3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料矿床、第二散料矿床和第三散料矿床上分别设置有烟气分析仪。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上设置有鼓风机和/或抽风机,适于将一氧化碳引入所述反应器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料矿中,所述Fe2O3含量不低于为30%。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氧化碳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设置为移动床或固定床。
CN202110553990.1A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一氧化碳处理工艺 Active CN1133328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3990.1A CN113332841B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一氧化碳处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3990.1A CN113332841B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一氧化碳处理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2841A true CN113332841A (zh) 2021-09-03
CN113332841B CN113332841B (zh) 2022-02-08

Family

ID=77470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53990.1A Active CN113332841B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一氧化碳处理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284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85174A2 (en) * 1989-02-17 1990-09-05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Adsorptive process for separating multicomponent gas mixtures
CN108692579A (zh) * 2018-04-19 2018-10-23 杨清海 一种烧结矿余热以及烧结烟气污染物的协同处理工艺
CN208356508U (zh) * 2018-05-16 2019-01-11 安徽建筑大学 基于切换式填充床反应器的co2循环脱除装置
CN109513311A (zh) * 2019-01-16 2019-03-26 上海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高效节能的动态流化床分级吸附的废气处理方法
CN110274463A (zh) * 2019-07-22 2019-09-24 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燃料配制和焙烧控制的洁净烧结系统及方法
CN210584406U (zh) * 2019-07-02 2020-05-22 秦皇岛新特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co、二噁英及白色烟羽的烟气处理设备
CN112815730A (zh) * 2021-02-10 2021-05-18 秦皇岛新特科技有限公司 烧结烟气处理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85174A2 (en) * 1989-02-17 1990-09-05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Adsorptive process for separating multicomponent gas mixtures
CN108692579A (zh) * 2018-04-19 2018-10-23 杨清海 一种烧结矿余热以及烧结烟气污染物的协同处理工艺
CN208356508U (zh) * 2018-05-16 2019-01-11 安徽建筑大学 基于切换式填充床反应器的co2循环脱除装置
CN109513311A (zh) * 2019-01-16 2019-03-26 上海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高效节能的动态流化床分级吸附的废气处理方法
CN210584406U (zh) * 2019-07-02 2020-05-22 秦皇岛新特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co、二噁英及白色烟羽的烟气处理设备
CN110274463A (zh) * 2019-07-22 2019-09-24 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燃料配制和焙烧控制的洁净烧结系统及方法
CN112815730A (zh) * 2021-02-10 2021-05-18 秦皇岛新特科技有限公司 烧结烟气处理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姜林 等编: "《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理技术研究》", 31 March 2012,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2841B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3358B (zh) 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7551811B (zh) 基于干法和半干法脱硫的烧结烟气scr脱硝工艺
CN107998818B (zh) 活性炭吸附塔的惰性气体保护系统和方法
EP185452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mercury in exhaust gas
CN204768246U (zh) 一种半干法脱硫、除尘及低温脱硝组合净化装置
CN205392139U (zh) 一种烟气除尘脱硫脱氮系统
CN103736381B (zh) 一种烧结烟气分流分级脱硫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CN209333456U (zh) 一种活性炭法烟气净化技术与低温脱硝组合式烟气处理系统
US20230219036A1 (en) Treatment of impurities in process streams
CN112815728B (zh) 一种机上冷却烧结机的烟气净化装置
WO2021088525A1 (zh) 一种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净化工艺方法及装置
CN208177248U (zh) 一种基于活性炭/焦的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系统
Ogriseck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ammonia adsorption and nitric oxide reduction on activated coke
CN107998817B (zh) 单塔型烟气净化装置及烟气净化方法
CN113332841B (zh) 一种一氧化碳处理工艺
CN105536515A (zh) 一种两段式烟气脱硫脱硝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3374653A (zh) 一种低能耗和低排放的烧结方法
CN206660940U (zh) 一种燃气窑炉烟气净化系统
CN104075586B (zh) 一种协同脱除粉尘及二噁英的工艺及设备
NL2032088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et-process removal of sulfur dioxide by electric furnace steelmaking dust
CN102188906A (zh) 一种不用氨还原剂的烧结烟气脱硝系统和方法
JPH0394815A (ja) 焼結機排ガスの脱硫脱硝方法
CN114152099A (zh) 一种减排污染源、污染物及烟气量的低碳烧结系统及方法
US1112369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upling-suppressing white fog by purifying CO in flue gas
CN112316587A (zh) 一种烧结烟气循环联合全污染物一体化治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3

Assignee: Tangshan Haox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98001534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carbon monoxide treatment proces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08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0920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