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5270A - 使用熔盐异构化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熔盐异构化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5270A
CN104395270A CN201380032375.XA CN201380032375A CN104395270A CN 104395270 A CN104395270 A CN 104395270A CN 201380032375 A CN201380032375 A CN 201380032375A CN 104395270 A CN104395270 A CN 104395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ormula
particularly preferably
preferred
ii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23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95270B (zh
Inventor
斯文·库尔曼
乌韦·伯格尔
彼得·瓦塞尔沙伊德
斯特凡·施伦克
尤利娅·梅斯纳
汉斯-马丁·韦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Original Assignee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filed Critical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4395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5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95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5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35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actions not affect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or of halogen atoms in the reaction
    • C07C17/358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actions not affect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or of halogen atoms in the reaction by isomeris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特定熔盐存在下异构化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方法。

Description

使用熔盐异构化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特定盐熔体存在下异构化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方法。
异构化是一种在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方法,用于通过例如将一种异构体或异构的混合物催化转化为另一种而改变化合物的取代类型。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温度典型地建立了一个相应的热力学平衡,该平衡可能不同于最初使用的这些异构体或异构的混合物的组成。
多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在工业上很重要。然而,异构的混合物通常通过典型的制备方法获得,它们的组成不总是符合于市场需要。因此,在苯的二氯化作用中,例如,典型地获得了按重量计仅1%至3%的间二氯苯,典型地连同按重量计55%至70%的对二氯苯以及典型地按重量计28%至43%的邻二氯苯。少量的间二氯苯从该氯化混合物中的分离是非常复杂的。
已知具有卤素取代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可以借助于酸性催化剂被异构化到热力学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卤素取代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可以例如是二氯苯混合物。
合适的催化剂是(除其他之外)酸性沸石(俄国化学通报(Russ.Chem.Bull.)1994,43(11),1809-1811)或氯化铝,其包括通过酸的部分水解或加成的酸性质子。例如,DE 1020323 A描述了包括对-和邻-二氯苯的二氯苯混合物在借助于与载体材料结合的氯化铝并且在一种氯化氢气体流的存在下的连续的异构化。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间-二氯苯通过连接到该反应器的一个精馏柱分离。失活的催化剂被连续地去除并且更换。
有机化学杂志(J.Org.Chem.)1962,27,3449-3455描述了用于异构化二氯苯的水活化的氯化铝催化剂的使用。在其中提出了一种酸催化的分子内1,2-氯转移作为异构化的机理。
DE 4430950 A描述了一种改进的异构化方法,其中氯化铝催化剂的活性通过添加特定的供水活化剂增加。
然而,现有技术方法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催化剂的去除以及维持催化活性是有问题的。这意味着,不可忽略比率的催化剂水解并且必须更换该催化剂。因此,用于废水和催化剂引起的成本是所描述方法的显著的缺点。
因此,鉴于上述的先有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别经济的允许有效的异构化并且产品处理(work-up)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异构化具有式(I)的化合物或具有式(I)的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方法
Ar-Rn  (I)
其中
Ar是一个n-价的芳香族的残基,
n是一个2或更大、优选2或3并且特别优选2的自然数,并且
R各自独立地是卤素、烷基、氟烷基、芳基、烷芳基或氨基
其特征在于该异构化在一种盐熔体存在下发生,该盐熔体包括
●至少一种具有式(II)的化合物:
[M1][X1]m1
其中
M1是铝、镓、铟、铜、铁、钴、镍或铜,
X1是一种卤素,优选氯或溴,特别优选氯,并且
m1对于铝、镓、铟、铁是3并且对于钴、镍和铜是2。
●至少一种具有式(III)的化合物:
[M2][X2]m2
其中
M2是一种碱金属,优选锂、钠或钾,其中锂是甚至更优选的,
X2是一种卤素,优选氯或溴,特别优选氯,并且
m2对于碱金属是1。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以上和以下提及的所有通用残基定义、参数和解释,以及在优选的范围内提及的那些,能够以彼此之间的任何方式组合,即,还有在以对应范围与优选范围之间的任何组合。
在式(I)中
Ar优选地代表具有6至24个骨架碳原子的碳环芳香族残基或具有5至24个骨架原子的杂芳族残基,其中每个环0、1、2或3个骨架原子,然而在该整个分子中至少一个骨架原子是选自由氮、硫或氧的组的杂原子。
Ar特别优选代表衍生自苯、萘、菲、蒽、联苯、联萘、芴、吡啶、噁唑、噻吩、苯并呋喃、苯并噻吩、二苯并呋喃、二苯并噻吩、呋喃、吲哚、哒嗪、吡嗪、嘧啶、三唑或喹啉的芳香族残基。
Ar非常特别优选代表衍生自苯或萘的芳香族残基,其中衍生自苯的一种芳香族残基是甚至更优选的。
术语“衍生自”在这里理解为是指另外的未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的一个n-价残基。在三氯苯的情况下,例如,该三价的芳香族残基衍生自苯。
在式(I)中,烷基各自独立地是一个直链的、环状的、分支的或未分支的烷基残基。
例如,烷基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正戊基、环己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异辛集、正癸基或正十二烷基。
在式(I)中,氟烷基各自独立地是一个直链的、环状的、分支的或未分支的烷基残基,该烷基残基已经被至少一个氟原子取代。
例如,氟烷基是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五氟乙基、七氟异丙基或九氟正丁基。
优选的化合物是以下那些,其中n=2并且这些残基中一个或两个是卤素,诸如优选溴或氯,特别优选氯,并且还有以下化合物,其中n=3并且这些残基中两个或三个是卤素,诸如优选溴或氯,特别优选氯。
特别优选的化合物是二氯苯(优选对二氯苯和邻二氯苯)、三氯苯、氯甲苯、二溴苯和溴氯苯的对应异构体。特别优选二氯苯的异构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盐熔体理解为意思是一种液体,该液体包括按重量计高达90%或更多、优选按重量计高达95%或更多、特别优选按重量计高达98%或更多的具有式(II)和(III)的化合物。
补足100%的剩余的比率可以由例如从所使用的化合物的不完全的纯度产生,所使用的化合物例如可以是工业级的。这存在经济优势。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明显的是,例如具有式[M1][M2]([X1]m1[X2]m2)的复盐(诸如LiAlCl4)或者三复盐(诸如NaAl2Cl7)或者甚至更高的复盐可以从具有式(II)和(III)的化合物形成。此类化合物被包括在术语盐熔体下,该盐熔体包括至少一种具有式(II)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具有式(III)的化合物,或者此类化合物满足特征“包括至少一种具有式(II)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具有式(III)的化合物”。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进一步明显的是,熔点可以根据这些盐熔体的组成变化。
因此,具有式(II)的化合物与具有式(III)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优选是1:1至10:1,优选1:1至3:1并且特别优选1.8:1至2.2:1,其中2:1是甚至更优选的。
优选的具有式(II)的化合物是氯化铝(AlCl3)、溴化铝(AlBr3)和氯化镓(GaCl3),其中氯化铝是优选的。
优选的具有式(III)的化合物是氯化锂(LiCl)、溴化锂(LiBr)、氯化钾(KCl)、氯化钠(NaCl)和氯化铯(CsCl)),其中氯化锂是优选的。
非常特别优选的是AlCl3和LiCl的组合,特别优选以上述提及的比率并且在规定的优选的范围内。
在优选的提及的范围内,有利地实现了由具有式(II)的化合物的引入的路易斯酸度是高的并且该盐熔体的熔点是低的,这样该异构化可以在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引起具有式(I)的化合物分解的温度下进行。
特别适合作为用于该异构化的催化剂体系的低熔融盐熔体的实例存在于表1中。
表1:二元和三元的盐熔体的熔点
具有式(II)的化合物
*Morozov,Zh.Neorg.Khim.1957,2,1906。
**Robelin,Chartrand,Pelton,化学热力学杂志(J.Chem.Thermodynamics)2004,36,683-699
***我们的测量值
已经进一步证实的是,质子的存在对于该异构化是必要的。由此引起的布朗斯台德酸度补充了具有式(II)的化合物的路易斯酸度。
该质子含量基于具有式(II)的化合物例如是从1mol ppm至50000mol ppm,优选10mol ppm至1000mol ppm。更高的量可能通过减少路易斯酸酸度破坏该异构化。
在此上下文中,质子被理解为意思是那些来自可以释放相同质子的化合物的质子,这些化合物基于一种含水体系或含水参比体系具有在25℃下的5或更小、优选2或更小并且特别优选1或更小的pK。
典型地,不要求分开地加入提供所述质子的这类化合物,因为具有式(II)和(III)的化合物通常绝不是绝对无水的。水典型地与具有式(II)的化合物反应,伴随形成相应的酸性化合物。例如,氯化铝典型地总是包括由于最小量的水部分水解的痕量氯化氢,由于它自己为-6的低pK其提供了相应的质子。
具有式(I)的化合物与具有式(II)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优选是1:1000至100:1,优选1:1至10:1,特别优选20:1至3:1,并且尤其优选2:1至5:1。
在该异构化过程中的反应温度选择为例如在100℃与220℃之间,其中一个更低的温度导致不利地减慢该反应并且一个过高温度促进一些具有式(II)的化合物(例如氯化铝)的升华,并且(取决于具有式(I)的化合物的类型)导致分解。
该异构化优选地在120℃至200℃、特别优选140℃至180℃的反应温度下进行。对于二卤苯,例如160℃至180℃的温度是特别有利的,并且对于甲基卤苯,140℃至160℃的温度是特别有利的。
由于用于该异构化的具有式(I)至(III)的化合物的不同的性质,所述化合物是典型地并且优选地作为两个液相存在,其中第一相由具有式(I)的化合物形成并且第二相来自具有式(II)和(III)的化合物。
在该异构化的过程中,这两个相优选地通过引入混合能彼此混合,以便增加该相界面。这进行的越强烈,该反应典型地进行的越快。
该异构化的反应时间典型地在10min与168h之间,优选在30min与24h之间。
在该反应完成之后,已经从具有式(I)的化合物获得的所产生的反应混合物可以从具有式(II)和(III)的化合物中分离,优选地如果它们仍然形成一种熔体并且没有结晶的话。
出人意料地已经发现了在具有式(I)的化合物中的具有式(II)和(III)的化合物或其异构化产物的溶解度是如此低的,以至于小于10%的具有式(II)的化合物被排出到该基质相中,典型地甚至小于1%。典型地观察不到具有式(III)的化合物的排放。
具有式(II)和(III)的化合物因此可以用于另一个异构化。
已经发现,在具有式(II)和(III)的化合物再利用之前或过程中对该具有式(II)和(III)的化合物供应质子是有利的。
在此上下文中,质子被理解为意思是(如以前的)那些来自可以释放相同质子的化合物的质子,这些化合物基于一种含水体系或含水参比体系具有在25℃下的5或更小、优选2或更小并且特别优选1或更小的pK。
因此,具有式(II)和(III)的化合物,在其再利用或重复使用之前或过程中,优选地与氯化氢或溴化氢气体接触,其中这些气体的分压可以例如是50hPa至1MPa,优选500hPa至2500hPa。
然而,原则上该方法还可以在具有式(II)和(III)的化合物再利用之前或过程中不对该具有式(II)和(III)的化合物供应质子而进行。
本发明是有利的,因为省略了产物相使用水的络合萃取或处理并且异构化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而没有活性损失。
实例:
对于在以下实例中的产物相的分析,从该反应混合物中直接地移出一个样品,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并且使用水萃取。为了确定异构体的比率,将样品使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所有数据指的是用GC的面积%。以下以mol%计的数据指的是盐的组分相对于所使用的已经被同分异构化的对应的基质。
实例1a:对二氯苯使用AlCl3/LiCl在玻璃高压釜中的异构化
在一个0.5升配备有机械搅拌器的玻璃高压釜中,将20mol%的氯化铝和10mol%的氯化锂在170℃下熔融并且使用250g的对二氯苯处理。在170℃下将该反应溶液搅拌4h。在该反应时间结束时,在该产物混合物中发现53%间二氯苯、44%对二氯苯和3%邻二氯苯的一种组合物。将该产物相使用ICP-AES对排出的铝和锂研究。铝的排放典型地相对于所使用的氯化铝是小于1%。没有观察到锂的排放。
实例1b:盐熔体的再循环
为了再循环该熔体,去除该产物相。替换该排放的氯化铝并且添加250g新鲜的对二氯苯。然后,将反应温度设为170℃。在开始搅拌之前,施加大约1.0巴的氯化氢压力。该盐熔体的活性在至少5个再循环中保持恒定。
表2:在再循环之后的产物组成
间二氯苯[%] 对二氯苯[%] 邻二氯苯[%]
第一循环 53 44 3
第一再循环 50 47 3
第二再循环 52 44 4
第三再循环 52 44 4
第四再循环 54 41 5
第五再循环 57 38 5
实例1c:在盐熔体的再循环过程中压力变化
对于在该0.5升玻璃反应器中再循环过程中压力的变化,使用0.05MPa至0.25MPa的压力用于第一次再循环。为此目的,在使用新鲜的盐熔体异构化之后移出产物相,替换该排放的氯化铝并且添加250g新鲜的对二氯苯。然后,将反应温度设为170℃。在开始搅拌之前,施加0.05MPa至0.25MPa的氯化氢压力。在4h的反应时间之后所获得的结果在表3中示出了。
表3:在第一再循环之后在变化的HCl压力下的产物组成
HCl压力[hPa] 间二氯苯[%] 对二氯苯[%] 邻二氯苯[%]
0 35 63 2
500 41 57 2
1000 50 46 4
1500 54 43 3
2000 58 38 4
2500 60 34 6
实例1d:产物的分离
在反应完成之后,将有机相从该熔体中分离。该产物混合物主要由二氯苯的三种异构体、少量排放的氯化铝和少量的副产物组成。可以将该二氯苯通过闪蒸蒸馏定量地分离。在这种情况下,该氯化铝和这些副产物均保留在这些底部物中。副产物部分按重量计低于1%。
实例2:对二氯苯使用AlCl3/LiCl伴随添加的路易斯酸的异构化
在一个250ml配备有机械搅拌器的玻璃烧瓶中,在180℃下将20mol%的氯化铝和10mol%的氯化锂熔融并且使用a)1.5mol%FeCl3、b)1.5mol%NiCl2、c)1mol%CuCl2的处理。在每种情况下,将150g的对二氯苯添加到由此获得的该盐熔体中并且在180℃下异构化该反应混合物。在所有的实验中,在4h之后获得了约20%分数的间二氯苯。
实例3:对二氯苯使用AlCl3/NaCl/KCl在150℃下的异构化
在一个哈司特镍基合金反应器中,在150℃下将20mol%的氯化铝、6.25mol%的氯化钠以及4.37mol%的氯化钾熔融并且使用75g对二氯苯处理。在150℃下将该反应溶液搅拌3h。在该反应完成之后,发现了26%分数的间二氯苯和74%分数的对二氯苯。
实例4:对二氯苯使用AlCl3/NaCl/LiCl的异构化的温度依赖性
在一个哈司特镍基合金反应器中,在a)110℃、b)130℃和c)150℃下将20mol%的氯化铝、6.25mol%的氯化钠以及4.37mol%的氯化锂熔融并且使用75g对二氯苯处理。将该反应溶液在对应的反应温度下搅拌16.5h。在该反应完成之后,分别测定了在实验a)中13%分数的间二氯苯和87%分数的对二氯苯;在实验b)中44%分数的间二氯苯和55%分数的对二氯苯、1%的邻二氯苯;并且在实验c)中58%分数的间二氯苯和37%分数的对二氯苯和5%的邻二氯苯。
实例5:对二氯苯使用GaCl3/LiCl在170℃下的异构化
在一个50ml配备有机械搅拌器的玻璃烧瓶中,在170℃下将20mol%的氯化镓和10mol%的氯化锂熔融。添加20.87g对二氯苯之后,将该反应溶液搅拌25h。在该反应完成之后,该反应混合物包括3%分数的间二氯苯和97%分数的对二氯苯。
实例6a:邻二氯苯使用AlCl3/LiCl的异构化
在一个0.5升配备有机械搅拌器的玻璃高压釜中,在170℃下将20mol%的氯化铝和10mol%的氯化锂熔融并且使用250g的邻二氯苯处理。在170℃下将该反应溶液搅拌3.5h。在该反应时间结束时,在该产物混合物中发现31%的间二氯苯、9%的对二氯苯和60%的邻二氯苯的一种组合物。
实例6b:盐熔体在邻二氯苯异构化中的再循环
为了再循环该熔体,去除该产物相。替换该排放的氯化铝并且添加250g新鲜的邻二氯苯。然后,将反应温度设为170℃。在开始搅拌之前,施加大约1.0巴的氯化氢压力。在该反应时间结束时,在该产物混合物中发现26%的间二氯苯、9%的对二氯苯和65%的邻二氯苯的一种组合物。
实例7:1,2,3-三氯苯使用AlCl3/LiCl和AlBr3/LiBr的异构化
在一个50ml配备有机械搅拌器的玻璃烧瓶中,在170℃下将a)20mol%氯化铝与10mol%氯化锂以及b)20mol%溴化铝与10mol%溴化锂熔融。添加36.29g的1,2,3-三氯苯之后,在170℃下将该反应溶液搅拌22h。在该反应完成之后,实验a)得到5%的1,2,4-三氯苯和95%的1,2,3-三氯苯的一种异构体的组合物。在实验b)中,1,2,4-三氯苯的分数是27%并且1,2,3-三氯苯的分数是73%。然而,在实验b)中还形成了一定量的副产物。三氯苯与副产物的比率是86%比14%。这些副产物由二氯苯和一定比率的更高氯化的异构体组成。
实例8:对氯甲苯使用AlCl3/LiCl的异构化
在一个50ml配备有机械搅拌器的玻璃烧瓶中,在170℃下将20mol%的氯化铝和10mol%的氯化锂熔融并且使用25.14g的对氯甲苯处理。20分钟的反应时间之后,得到49%的间氯甲苯、45%的对氯甲苯和6%的邻氯甲苯的一个异构体比率。除了异构化之外,还发生烷基转移作用。例如,还有更高烷基化的化合物,诸如氯二甲苯作为除了氯苯之外的副产物存在。氯甲苯与副产物的比率是86%比14%。
实例9:对氯溴苯使用AlCl3/LiCl和AlBr3/LiBr的异构化
在一个50ml配备有机械搅拌器的玻璃烧瓶中,在170℃下将a)20mol%氯化铝与10mol%氯化锂以及b)20mol%溴化铝与10mol%溴化锂熔融。添加38.29g的对溴氯苯之后,在170℃下将该反应混合物搅拌1h。实验a)产生了59%间溴氯苯、30%对溴氯苯和11%邻溴氯苯的一种异构体分布。除了异构化之外,还发生歧化反应。形成的副产物是氯苯和二溴氯苯。氯溴苯与副产物的比率是67%比33%。在1h反应之后,实验b)产生了57%间溴氯苯、32%对溴氯苯和11%邻溴氯苯的一种异构体分布。在这种情况下,如实验a)中形成了相同的副产物,其中同样氯溴苯与副产物的比率是67%比33%。
实例10:对二氯苯使用AlBr3/LiBr的异构化
在一个50ml配备有机械搅拌器的玻璃烧瓶中,在170℃下将20mol%的溴化铝和10mol%的溴化锂熔融。然后,将29.40g对二氯苯添加到该熔体中。在23h的反应时间之后,得到一种32%的间二氯苯和68%的对二氯苯的组合物。不能检测到氯苯、三氯苯、溴氯苯或二溴苯的存在。与该氯化铝-氯化锂熔体相比,该溴化铝熔体在这些对比实验中显示了更高的活性。
实例11:对二溴苯使用AlCl3/LiCl和AlBr3/LiBr的异构化
在一个50ml配备有机械搅拌器的玻璃烧瓶中,在170℃下将a)20mol%氯化铝与10mol%氯化锂以及b)20mol%溴化铝与10mol%溴化锂熔融。然后加入47.18g的对二溴苯。在170℃下将该反应溶液搅拌5h。在1h反应时间之后,实验a)产生了在该反应混合物中59%的间二溴苯、31%的对二溴苯和10%的邻二溴苯的一个异构体比率。然而,还形成了相对大量的溴苯和三溴苯以及还有痕量的溴氯苯,因为除了异构化之外还发生歧化反应。该二溴苯与副产物的比率是62%比38%。在1h反应时间之后,实验b)产生了59%的间二溴苯、31%的对二溴苯和10%的邻二溴苯的一种组合物。在这种情况下,还形成了溴苯和三溴苯作为副产物。该二溴苯与副产物的比率是60%比40%。
实例12:对二甲苯使用AlCl3/NaCl/LiCl的异构化
在一个250ml配备有机械搅拌器的玻璃烧瓶中,在140℃下将20mol%的氯化铝与4mol%的氯化锂以及6mol%的氯化钠熔融并且使用100g的对二甲苯处理。
在60分钟的反应时间之后,得到58%的间二甲苯、29%的对二甲苯和12%的邻二甲苯的一个异构体比率。除了异构化之外,还发生烷基转移作用。例如,除了甲苯之外还有更高烷基化的化合物,诸如三甲基苯和四氯苯作为副产物存在。二甲苯与副产物的比率是70%比30%。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异构化具有式(I)的化合物或具有式(I)的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方法
Ar-Rn (I)
其中
Ar是一个n-价的芳香族的残基,
n是一个2或更大、优选2或3并且特别优选2的自然数,并且
R各自独立地是卤素、烷基、氟烷基、芳基、烷芳基或氨基
其特征在于该异构化在一种盐熔体存在下发生,该盐熔体包括
●至少一种具有式(II)的化合物:
[M1][X1]m1
其中
M1是铝、镓、铟、铜、铁、钴、镍或铜,
X1是一种卤素,优选氯或溴,特别优选氯,并且
m1对于铝、镓、铟、铁是3并且对于钴、镍和铜是2
●至少一种具有式(III)的化合物:
[M2][X2]m2
其中
M2是一种碱金属,优选锂、钠或钾,其中锂是甚至更优选的,
X2是一种卤素,优选氯或溴,特别优选氯,并且
m2对于碱金属是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式(I)中的Ar代表:
具有6至24个骨架碳原子的碳环芳香族残基或具有5至24个骨架原子的杂芳族残基,其中每个环0、1、2或3个骨架原子,然而在该整个分子中至少一个骨架原子是选自由氮、硫或氧的组的杂原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式(I)中的Ar代表:
衍生自苯、萘、菲、蒽、联苯、联萘、芴、吡啶、噁唑、噻吩、苯并呋喃、苯并噻吩、二苯并呋喃、二苯并噻吩、呋喃、吲哚、哒嗪、吡嗪、嘧啶、三唑或喹啉的芳香族残基,非常特别优选衍生自苯或萘的芳香族残基,其中衍生自苯的一种芳香族残基是甚至更优选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具有式(I)的化合物是以下那些,其中n=2并且这些残基的一个或两个是卤素,诸如优选溴或氯,特别优选氯;或者具有式(I)的化合物是以下那些,其中n=3并且这些残基中的两个或三个是卤素,诸如优选溴或氯,特别优选氯。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二氯苯、优选对二氯苯和邻二氯苯、三氯苯、氯甲苯、二溴苯或溴氯苯的异构体。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I)的化合物与具有式(III)的化合物的摩尔比是1:1至10:1,优选1:1至3:1并且特别优选1.8:1至2.2:1,其中2:1是甚至更优选的。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些具有式(II)的化合物选自由氯化铝、溴化铝和氯化镓的组,其中氯化铝是优选的。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些具有式(III)的化合物选自由氯化锂、溴化锂、氯化钾、氯化钠和氯化铯的组,其中氯化锂是优选的。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质子存在下进行,这些质子来自于可以释放这些相同的质子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基于一种含水体系或含水参比体系具有在25℃的5或更小、优选2或更小并且特别优选1或更小的pK。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的化合物与具有式(II)的化合物的摩尔比是1:1000至100:1,优选1:1至10:1,特别优选20:1至3:1,并且尤其优选2:1至5:1。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异构化的过程中该反应温度是在100℃与220℃之间,优选120℃至200℃并且特别优选140℃至180℃。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进行该方法的过程中形成的两个液相通过引入混合能彼此混合。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方法中将这些具有式(II)和(III)的化合物再利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质子在这些具有式(II)和(III)的化合物再利用之前或过程中添加到其中,这些质子来自于可以释放这些相同的质子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基于一种含水体系或含水参比体系具有在25℃的5或更小、优选2或更小并且特别优选1或更小的pK。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这些具有式(II)和(III)的化合物在其再利用之前或过程中与氯化氢或溴化氢气体接触,其中这些气体的分压优选是50hPa至1MPa,特别优选500hPa至2500hPa。
CN201380032375.XA 2012-06-18 2013-06-14 使用熔盐异构化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方法 Active CN1043952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2172384.5 2012-06-18
EP12172384.5A EP2676947A1 (de) 2012-06-18 2012-06-18 Verfahren zur Isomerisierung von subsituierten Aromaten unter Verwendung einer Salzschmelze
PCT/EP2013/062353 WO2013189848A1 (de) 2012-06-18 2013-06-14 Verfahren zur isomerisierung von subsituierten aromaten unter verwendung einer salz schmelz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5270A true CN104395270A (zh) 2015-03-04
CN104395270B CN104395270B (zh) 2016-10-19

Family

ID=48613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2375.XA Active CN104395270B (zh) 2012-06-18 2013-06-14 使用熔盐异构化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2) EP2676947A1 (zh)
JP (2) JP2015526392A (zh)
CN (1) CN104395270B (zh)
IN (1) IN2014DN10780A (zh)
PL (1) PL2861550T3 (zh)
WO (1) WO201318984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0775A (zh) * 2021-08-12 2021-11-09 浙江禾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制备间二氯苯的方法及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277071B1 (en) 2018-03-08 2024-03-01 Incyte Corp Aminopyrizine diol compounds as PI3K–y inhibitors
US11046658B2 (en) 2018-07-02 2021-06-29 Incyte Corporation Aminopyrazine derivatives as PI3K-γ inhibitor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323B (de) * 1956-09-22 1957-12-05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Dichlorbenzol durch Isomerisierung von o- und bzw. oder p-Dichlorbenzol
US3068297A (en) * 1961-04-21 1962-12-11 Monsanto Chemicals Isomerization of halobiphenyls
DE1204646B (de) * 1959-07-20 1965-11-11 Shell Int Researc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n Meta-Isomeren reichen Dibrombenzolgemisch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20015B2 (zh) * 1972-03-22 1978-06-24
JPS497230A (zh) * 1972-05-26 1974-01-22
US4727201A (en) * 1986-07-07 1988-02-23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Preparation of 1,4-dichlorobenzene
JP2586647B2 (ja) * 1988-06-24 1997-03-05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p―体を高含量とするジアルキルベンゼンの製造方法
DE4430950A1 (de) 1994-08-31 1996-03-07 Bayer Ag Verbessertes Verfahren zur Isomerisierung von chlorierten Aromaten
CN101696151B (zh) * 2009-10-12 2012-07-04 江苏依柯化工有限公司 间二氯苯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323B (de) * 1956-09-22 1957-12-05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Dichlorbenzol durch Isomerisierung von o- und bzw. oder p-Dichlorbenzol
DE1204646B (de) * 1959-07-20 1965-11-11 Shell Int Researc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n Meta-Isomeren reichen Dibrombenzolgemischen
US3068297A (en) * 1961-04-21 1962-12-11 Monsanto Chemicals Isomerization of halobiphenyl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0775A (zh) * 2021-08-12 2021-11-09 浙江禾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制备间二氯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3620775B (zh) * 2021-08-12 2023-12-01 浙江禾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制备间二氯苯的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76947A1 (de) 2013-12-25
EP2861550B1 (de) 2018-03-14
JP6453983B2 (ja) 2019-01-16
WO2013189848A1 (de) 2013-12-27
JP2015526392A (ja) 2015-09-10
JP2018052960A (ja) 2018-04-05
IN2014DN10780A (zh) 2015-09-04
EP2861550A1 (de) 2015-04-22
PL2861550T3 (pl) 2018-08-31
CN104395270B (zh) 201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84239B2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hlorinated alkanes
CN101633601B (zh) 一种2,6-二氯甲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JP6453983B2 (ja) 置換された芳香族化合物を異性化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JP2006022105A (ja) 含フッ素環芳香環の改善された製造方法
CN108409616B (zh) 一种3-溴甲基-2-卤代-4-烷基磺酰基苯甲酸酯的制备方法
JP6119388B2 (ja) トランス−1,3,3,3−テトラフルオロプロペンと1,1,1,3,3−ペンタフルオロプロパンとの並産方法
JP2017002056A (ja) アリールスルファペンタフロリドの工業的製造方法
BRPI0717985A2 (pt) Processo para a produção de bromobenzenos substituídos
CN101613286A (zh) 硝基苯氯化物的分离及综合利用方法
CN105294492B (zh) 一种取代联苯的制备方法
Taldone et al. About the reaction of aryl fluorides with sodium sulfid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electivity of substitution of fluorobenzonitriles to yield mercaptobenzonitriles via SNAr displacement of fluorine
BRPI0404626B1 (pt) processo para a produção de 4-amino-3,5-diclorobenzotrifluoreto com obtenção de produtos em paralelo com alta pureza comercial
JP6861060B2 (ja) 4,4′−ジヨード−3,3′−ジメチルビフェニルの製造方法
Mcculloch Life cycle inventory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of a high-performance foam blowing agent HFC-245fa (1, 1, 1, 3, 3-Pentafluoropropane)
CN106008148B (zh) 一种利用苯定向氯化合成间二氯苯和均三氯苯的方法
CN105753631A (zh) 一种含氟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RU2577863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фторсодержащих пергалогенированных бензолов
US20130287675A1 (en) Removal of Bromine From Gaseous Hydrogen Bromide
CN103709071A (zh) 3,4-二氟苯腈的制备方法
Sharma et al. NH4Br–Br2 Catalysed Oxidative Bromination of Aromatic Compounds
CN104520229B (zh) 从气态溴化氢除去溴
US2846478A (en) Halogen nuclear substituted diaryl paraffins
WO2016172120A1 (en) Preparation of mixtures of brominated benzenes predominant in dibromobenzenes and tribromobenzenes
Messner et al. Isomerisation of 1, 4-dichlorobenzene using highly acidic alkali chloroaluminate melts
JP5572421B2 (ja) 3,5−ジ−tert−ブチルハロゲノベンゼン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