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5021B -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其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其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5021B
CN104395021B CN201380033117.3A CN201380033117A CN104395021B CN 104395021 B CN104395021 B CN 104395021B CN 201380033117 A CN201380033117 A CN 201380033117A CN 104395021 B CN104395021 B CN 1043950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cutting edge
protrusion
cutting
cutting inse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31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95021A (zh
Inventor
井上善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95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5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95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5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7/00Tools for turning or boring machines; Tools of a similar kind in general;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3B27/04Cutting-off tools
    • B23B27/045Cutting-off tools with chip-break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7/00Tools for turning or boring machines; Tools of a similar kind in general;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3B27/14Cutting tools of which the bits or tips or cutting inserts are of special material
    • B23B27/141Specially shaped 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i.e. length greater or equal to width, width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ickness
    • B23B27/143Specially shaped 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i.e. length greater or equal to width, width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icknes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chip-brea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9/00Holders for non-rotary cutting tools; Boring bars or boring heads; Accessories for tool holders
    • B23B29/04Tool holders for a single cutting tool
    • B23B29/043Tool holders for a single cutting tool with cutting-off, grooving or profile cutting tools, i.e. blade- or disc-like main cutting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00/00Details of cutting inserts
    • B23B2200/04Overall shape
    • B23B2200/049Triangul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00/00Details of cutting inserts
    • B23B2200/08Rake or top surfaces
    • B23B2200/081Rake or top surfaces with proj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00/00Details of cutting inserts
    • B23B2200/32Chip breaking or chip evacuation
    • B23B2200/321Chip breaking or chip evacuation by chip breaking proj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00/00Details of cutting inserts
    • B23B2200/36Other features of cutting inserts not covered by B23B2200/04 - B23B2200/32
    • B23B2200/369Mounted tangentially, i.e. where the rake face is not the face with the largest are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7/00Cutters, for shaping
    • Y10T407/22Cutters, for shaping including holder having seat for inserted to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7/00Cutters, for shaping
    • Y10T407/24Cutters, for shaping with chip breaker, guide or defl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2/00Turning
    • Y10T82/10Process of tur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utting Tools, Boring Holders, And Turrets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切削镶刀(1)具备:前切削刃(5a),其位于上表面(2)和前侧面(4a)的交线部;以及一对横切削刃(5b),其位于上表面(2)和一对横侧面(4b)的交线部,上表面(2)具有:前侧前刀面(21a),其与前切削刃(5a)连续,且随着离开前切削刃(5a)而向下方倾斜;一对主隆起部(22a),其在俯视时位于离开前切削刃(5a)的位置,随着离开前切削刃(5a),一对主隆起部(22a)彼此的间隔变小;以及一对副隆起部(22d),其在俯视时相对于一对主隆起部(22a)位于一对横侧面(4b)中的所邻接的横侧面(4b)一侧的位置,一对副隆起部(22d)位于比一对主隆起部(22a)中的前切削刃(5a)一侧的端部离开前切削刃(5a)的位置,一对副隆起部(22d)的顶部比一对主隆起部(22a)的顶部低。

Description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其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其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能够在切槽加工等中使用的切削镶刀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切槽工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图14~16中,形成有多个断屑突起,随着离开前主后面(前逃げ面),这些突起的高度阶段性地增高。具体而言,随着离开前主后面,突起的高度按照第一层的突起、第二层的突起以及第三层的突起的顺序阶段性地增高。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图15~16中,在第一层的突起与第二层的突起之间添加有比第一层的突起高的辅助突起。辅助突起在切槽加工中,用于在进行朝向与槽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被称作横向进给加工的切削加工时排出切屑。
然而,在上述的切槽工具中,随着离开前主后面,突起的高度阶段性地增高。因此,例如在对被切削材料进行切槽加工或切割加工时,有可能切屑越过第一层的突起而与辅助突起碰撞,损伤辅助突起。因此,当在上述加工后为了对被切削材料进行倒角加工或者使槽宽度加宽,进行使用前切削刃的一方端部来切削槽的单侧壁面的加工时,有可能无法通过辅助突起充分排出切屑。
因此,寻求在切槽加工以及横向进给加工中具备优越的切屑排出性的切削镶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05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具备:上表面;侧面,其具有前侧面以及与所述前侧面邻接的一对横侧面;前切削刃,其位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前侧面的交线部;以及一对横切削刃,其位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一对横侧面的交线部。所述上表面具有:前侧前刀面,其与所述前切削刃连续,随着离开所述前切削刃而向下方倾斜;一对主隆起部,其在俯视时位于离开所述前切削刃的位置,随着离开所述前切削刃,该一对主隆起部彼此的间隔变小;以及一对副隆起部,其在俯视时相对于所述一对主隆起部位于所述一对横侧面中的所邻接的横侧面一侧。所述一对副隆起部位于比所述一对主隆起部中的所述前切削刃一侧的端部离开所述前切削刃的位置,所述一对副隆起部的顶部比所述一对主隆起部的顶部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具备所述切削镶刀、以及装配所述切削镶刀的刀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使所述切削工具的所述前切削刃、所述一对横切削刃或者所述拐角切削刃的任一者与进行旋转的被切削材料接触的工序;以及使所述切削工具和所述被切削材料相分离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的侧视图。
图1B是从箭头D1的方向观察图1A所示的切削镶刀时的俯视图。
图1C是从箭头D2的方向观察图1A所示的切削镶刀时的平面图。
图2是放大图1A所示的切削镶刀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3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的俯视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切削镶刀的宽度方向的侧视图。
图3C是图3A所示的切削镶刀的长边方向的侧视图(主视图)。
图4是放大图1A所示的切削镶刀的局部的俯视图,与图2相同。
图5A是图4所示的切削镶刀的A1-A1线处的剖视图。
图5B是图4所示的切削镶刀的B1-B1线处的剖视图。
图5C是图4所示的切削镶刀的C1-C1线处的剖视图。
图6是放大图1A所示的切削镶刀的局部的俯视图,与图2相同。
图7A是图6所示的切削镶刀的A2-A2线处的剖视图。
图7B是图6所示的切削镶刀的B2-B2线处的剖视图。
图7C是图6所示的切削镶刀的C2-C2线处的剖视图。
图7D是图6所示的切削镶刀的A3-A3线处的剖视图。
图7E是图6所示的切削镶刀的B3-B3线处的剖视图。
图8A是图1A所示的切削镶刀的一个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8B是图8A所示的切削镶刀的侧视图。
图9是图8A所示的镶刀的俯视图。
图10是图8A所示的镶刀的俯视图。
图11A是图8A所示的镶刀的B1-B1线处的剖视图。
图11B是图8A所示的镶刀的A1-A1线处的剖视图。
图12A是图8A所示的镶刀的C2-C2线处的剖视图。
图12B是图8A所示的镶刀的B2-B2线处的剖视图。
图12C是图8A所示的镶刀的A2-A2线处的剖视图。
图13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立体图。
图13B是图13A所示的切削工具的主视图。
图14A是图13A所示的切削工具的俯视图。
图14B是放大图14A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15A是图13A所示的切削工具的侧视图。
图15B是放大图15A的局部的侧视图。
图16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立体图。
图16B是图16A所示的切削工具的主视图。
图17A是图16A所示的切削工具的俯视图。
图17B是放大图17A所示的切削工具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18A是图16A所示的切削工具的侧视图。
图18B是放大图18A所示的切削工具的局部的侧视图。
图19A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9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9C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20A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20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20C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20D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切削镶刀>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2以及图4~图7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进行详细说明。
图1A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1的侧视图。图1B是从图1A的箭头D1的方向观察切削镶刀1时的俯视图,图1C是从图1A的箭头D2的方向观察切削镶刀1时的平面图。
如图1A所示,切削镶刀1(以下,有时简称为镶刀1)形成为大致三角板状体,以大致三角形的部分成为横侧面的朝向使用。切削镶刀1具备位于各角部的三个切削部I、以及位于中央的装配部II。本实施方式的镶刀1能够在内径的切槽加工、外径的切槽加工以及切割加工中使用,也能够在使槽宽度加宽的加工以及倒角加工中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切削镶刀1的材质,例如能够使用超硬合金或金属陶瓷等。作为超硬合金的组成,例如,能够列举出在碳化钨(WC)中加入钴(Co)的粉末进行烧结而生成的WC-Co、在WC-Co合金中加入碳化钛(TiC)而得到的WC-TiC-Co、在WC-TiC-Co中添加碳化钽(TaC)而得到的WC-TiC-TaC-Co。金属陶瓷是使金属与陶瓷成分复合而成的烧结复合材料。作为金属陶瓷,例如,能够列举出碳化钛(TiC)、氮化钛(TiN)等以钛系化合物为主成分的金属陶瓷。
也可以利用化学蒸镀(CVD)法或者物理蒸镀(PVD)法在由上述材质形成的镶刀1的表面涂覆被膜。作为所涂覆的被膜的组成,能够列举出碳化钛(TiC)、氮化钛(TiN)、炭氮化钛(TiCN)以及氧化铝(Al2O3)等。
需要说明的是,镶刀1的大小不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图1B中上下方向的长度表示的镶刀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设定为1~8mm,由图1B中左右方向的长度表示的镶刀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设定为10~15mm左右。
图2是放大图1A所示的切削镶刀1的切削部I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切削部1分别具有上表面2以及与上表面2连接的侧面4。上表面2的一部分作为前刀面而发挥功能,侧面4作为后隙面而发挥功能。侧面4具有位于正面侧的前侧面4a以及与前侧面4a邻接的一对横侧面4b。
需要说明的是,在前侧面4a与一对横侧面4b之间设置有一对拐角侧面4c。另外,如图1A所示,装配部II具有贯通孔6与包围贯通孔6的周围的装配面26。装配部II的装配面26与切削部I的横侧面4b邻接。贯通孔6作为用于使螺钉插入的孔而发挥功能。装配面26作为在向刀夹装配时与刀夹接触并向刀夹载置的载置面而发挥功能。
切削刃5位于上表面2与侧面4的交线部。本实施方式的镶刀1作为切削刃5而具备前切削刃5a、一对横切削刃5b以及曲线状的一对拐角切削刃5c。前切削刃5a位于切削部I的宽度方向的交线部、即上表面2和前侧面4a的交线部。一对横切削刃5b分别位于上表面2和一对横侧面4b的交线部。曲线状的一对拐角切削刃5c分别位于前切削刃5a与一对横切削刃5b之间,将前切削刃5a以及一对横切削刃5b连接起来。另外,一对拐角切削刃5c在俯视时呈曲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切削刃5a在从前侧面4a侧观察时呈直线状。
上表面2具有前刀面21、隆起部22以及立起面23。前刀面21位于切削刃5的内侧。隆起部22位于前刀面21的上方。立起面2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隆起部22离开前切削刃5a的位置,且随着离开前切削刃5a而向上方倾斜。
上表面2在切削刃5的内侧具有前刀面21。前刀面21具有一边使切屑擦过一边将切屑向排出方向引导的作用。
前刀面21也可以具备刃带部。这里,刃带部指的是切削部I的上表面2的沿着切削刃5的部分,且是宽度大致恒定的细带状的区域。通过具备刃带部,能够提高切削刃5的前端的强度,抑制切削刃5缺损。刃带部既可以相对于水平面L平行,也可以随着离开切削刃5而向下方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刀面21具有前侧前刀面21a、一对横前刀面21b以及一对拐角前刀面21c。前侧前刀面21a与前切削刃5a连接,且随着离开前切削刃5a而向下方倾斜。一对横前刀面21b分别与一对横切削刃5b连续,且随着离开一对横切削刃5b而向下方倾斜。一对拐角前刀面21c位于前侧前刀面21a的两侧。另外,一对拐角前刀面21c分别与一对拐角切削刃5c连续,且随着离开一对拐角切削刃5c而向下方倾斜。
需要说明的是,拐角前刀面21c在拐角切削刃5c的整个区域中,随着离开拐角切削刃5c而向下方倾斜。图2的二等分线M通过拐角切削刃5c以及拐角前刀面21c。这里,“向下方或上方倾斜”是以将镶刀1载置于水平面的状态为墓准进行判断。
另外,在镶刀1难以单独载置于水平面的情况下,以将镶刀1装配于刀夹的切削工具载置于水平面的状态为基准进行判断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附图3B、图5A、图7C~E等中,使用附图标记L表示与进行载置的水平面平行的平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前刀面21a的前角α1比拐角前刀面21c的前角以及横前刀面21b的前角α2大。在图7C中示出前侧前刀面21a的前角α1。在图5A中示出横前刀面21b的前角α2。另外,拐角前刀面21c的前角比前角α2大。例如,前角α1设定为5°~20°,前角α2设定为0°~15°。拐角前刀面21c的前角例如设定为8°~2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侧前刀面21a以及拐角前刀面21c中,前侧前刀面21a与拐角前刀面21c的边界部处的前角设定为最大。并且,该前角设定为随着从该边界部朝向横前刀面21b一侧而变小。
另外,前角α2随着离开前切削刃5a而减小。并且,一对横前刀面21b在俯视时位于比后述的后方隆起部22c靠前切削刃5a一侧的位置。
图4是放大图1A所示的切削镶刀的局部的俯视图。图4示出与图2所示的区域相同的区域,在图4中省略图2中示出的附图标记的一部分。图5A是图4所示的切削镶刀的A1-A1线处的剖视图。图5B是图4所示的切削镶刀的B1-B1线处的剖视图。图5C是图4所示的切削镶刀的C1-C1线处的剖视图。
上表面2在前刀面21的上方具有隆起部22。隆起部22具有使切屑变形的作用、以及与前刀面21一起将切屑向排出方向引导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隆起部22具有一对主隆起部22a以及一对副隆起部22d。一对主隆起部22a在俯视时位于离开前切削刃5a的位置。一对副隆起部22d相对于一对主隆起部22a位于靠一对横侧面4b中的相邻接的横侧面4b一侧的位置。换言之,一对副隆起部22d分别位于一对主隆起部22a与一对横侧面4b之间。
此外,隆起部22也可以具有后方隆起部22c以及一对中间隆起部22b。后方隆起部22c位于比一对主隆起部22a离开前切削刃5a的位置,在从前侧面4a一侧观察的情况下,位于一对主隆起部22a之间。一对中间隆起部22b将一对主隆起部22a以及后方隆起部22c连接起来。因此,一对中间隆起部22b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一对主隆起部22a以及后方隆起部22c之间。另外,一对中间隆起部22b在俯视时,至少一部分位于比一对主隆起部22a离开前切削刃5a的区域。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主隆起部22a中的从中间隆起部22b朝向前切削刃5a一侧突出的部分的彼此的间隔随着离开前切削刃5a而变小。换言之,随着离开前切削刃5a,一对主隆起部22a之间的距离变短。据此,利用随着离开前切削刃5a而彼此的间隔减小的一对主隆起部22a,使在前切削刃5a生成的切屑以收缩的方式变形,因此能够良好地将切屑排出。
此外,一对副隆起部22d中的从中间隆起部22b朝向前切削刃5a一侧突出的部分的彼此的间隔也随着离开前切削刃5a而减小。换言之,随着离开前切削刃5a,一对副隆起部22d之间的距离变短。在此基础上,如图6所示,在俯视时,相对于前切削刃5a的垂线、即通过一对主隆起部22a的前切削刃5a一侧的端部彼此的中点的基准线S,一对副隆起部22d的倾斜角θ4比一对主隆起部22a的倾斜角θ1大。
这里,各隆起部22相对于基准线S的倾斜角使用连结底部(与切削刃5最接近,开始向上方倾斜的部位)与顶部(距离水平面L的高度最高的位置)的直线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俯视时底部以及顶部在与前切削刃5a平行的方向上具有规定长度的情况下,使用其中点进行测定即可。在后述的图9中也能够以同样方式进行测定。由此,随着离开前切削刃5a,成对的隆起部彼此的间隔变窄,因此,切屑有效地以收缩的方式变形。
另外,一对主隆起部22a以及一对副隆起部22d从前切削刃5a一侧依次设置。因此,在从低速进给到高速进给的大范围的切削条件内,能够提高切屑的排出稳定性。
另外,随着离开前切削刃5a,依次设置一对主隆起部22a、一对中间隆起部22b以及后方隆起部22c。由此,在高速进给条件下,利用前切削刃5a生成的较厚的切屑通过一对主隆起部22a以及一对中间隆起部22b而变形,刚性提高。能够使刚性提高的切屑一边与后方隆起部22c碰撞一边向后方流动。因此,切屑不会在隆起部22堵塞,切削镶刀1能够发挥优越的切屑排出性。越过后方隆起部22c流动的切屑与立起面23碰撞,卷曲并排出。
在低速进给或者中速进给条件下,利用前切削刃5a生成的较薄的切屑通过一对主隆起部22a以及一对中间隆起部22b提高刚性。此外,由于存在后方隆起部22c,因此切屑稳定地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主隆起部22a与前侧前刀面21a连续。因此,在利用前切削刃5a生成的切屑的排出过程中,切屑良好地变形。另外,前侧前刀面21a的一端、具体而言是前侧前刀面21a中的最远离前切削刃5a的端部延伸至比一对主隆起部22a远离前切削刃5a的位置。即,在切屑开始通过一对主隆起部22a而变形之前,前侧前刀面21a向下方倾斜。因此,能够利用一对主隆起部22a的顶部与前侧前刀面21a的高低差而更稳定地使切屑变形并将其排出。
后方隆起部22c的上升部22ca位于比前侧前刀面21a离开前切削刃5a的位置。另外,在俯视时,前侧前刀面21a与后方隆起部22c的上升部22ca的边界区域24位于一对中间隆起部22b之间。另外,边界区域24的至少一部分是与水平面L平行的面。据此,通过向下方倾斜的前侧前刀面21a后的切屑由于与平行于水平面L的面摩擦而使排出速度降低。因此,能够抑制在排出速度降低后的切屑与后方隆起部22c接触之际切屑的排出方向大幅变化的情况。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副隆起部22d位于比一对主隆起部22a中的前切削刃5a一侧的端部离开前切削刃5a的位置,一对副隆起部22d的顶部比一对主隆起部22a的顶部低。
据此,在对被切削材料进行切槽加工或者切割加工时,利用前切削刃5a生成的切屑通过前侧前刀面21a上。此时,切屑以与一对主隆起部22a接触的部位被抬起并且在宽度方向上收缩的方式变形。因此,切屑稳定地排出。副隆起部22d位于主隆起部22a的外侧,并且比主隆起部离开前切削刃,且高度较低。因此,副隆起部22d对伴随于上述的切屑变形、排出的处理几乎没有起作用。由此,抑制了副隆起部22d的缺损。
另一方面,在使用前切削刃5a的端部对被切削材料进行使槽宽度加宽的加工或者倒角加工时,利用前切削刃5a的端部区域生成的切屑通过与副隆起部22d接触而变形。即,在上述的使槽宽度加宽的加工以及倒角加工等加工中,无需使切屑与主隆起部22a接触,也能够在所述加工中稳定地排出切屑。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时,前切削刃5a的延长线与一对横切削刃5b的延长线所成的角的二等分线M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一对主隆起部22a与一对副隆起部22d之间。由此,在进行使槽宽度加宽的加工或者倒角加工时,生成的切屑更容易与副隆起部22d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稳定地排出切屑。
另外,随着离开前切削刃5a,一对主隆起部22a以上升角β1向上方倾斜,并且一对副隆起部22d以上升角β4向上方倾斜。一对主隆起部22a的上升角β1比一对副隆起部22d的上升角β4大。由此,利用前切削刃5a生成的切屑难以与一对副隆起部22d接触。因此,切屑优先与一对主隆起部22a接触,故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一对副隆起部22d的缺损。
例如,一对主隆起部22a的上升角β1设定为10°~15°。一对副隆起部22d的上升角β4设定为5°~10°。需要说明的是,一对副隆起部22d的上升角β4不限定于上述数值范围。上升角β4能够设定为例如在使槽宽度加宽的加工或者倒角加工时改变生成的切屑的行进方向从而将切屑良好地排出所需的值。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3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A~图3C中,有时对与上述的图1A~图1C以及图2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1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1相同。因此,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1的差异为主进行说明,对于重复的内容省略说明。
图3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1的俯视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切削镶刀1的宽度方向的侧视图。具体而言,是从箭头D3的方向观察图3A所示的切削镶刀1时的侧视图。图3C是图3A所示的切削镶刀1的主视图(长边方向的侧视图)。具体而言,是从箭头D4的方向观察图3A所示的切削镶刀1时的主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1形成为大致棱柱状。在切削镶刀1的两端部(图3A的左右端部)设有两个切削部I。在两个切削部I之间设有装配部II。装配部II具有在利用刀夹的夹紧部件进行固定时与刀夹相接的装配面26并将其作为夹紧面。本实施方式的镶刀1能够在切槽加工、切割加工、横向进给加工以及倒角加工等中使用。上述切槽加工包括内径的切槽加工以及外径的切槽加工双方。
如上所述,图2是放大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1的切削部I的图,并且还是放大本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1的切削部I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削部I具有上表面2、下表面3、以及与上表面2和下表面3连接的侧面4。上表面2作为前刀面21以及向刀夹载置的夹紧面而发挥功能。下表面3作为向刀夹载置的夹紧面而发挥功能。侧面4作为后隙面而发挥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镶刀1的大小不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图3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表示的镶刀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设定为2~8mm,由图3A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表示的镶刀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设定为20~30mm左右。由图3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表示的镶刀1的从下表面3到上表面2的高度根据镶刀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而设定为4~10mm。
由于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镶刀1中,也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镶刀1相同的作用效果。
(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8~图12说明针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1的变形例。
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俯视时,相对于基准线S,一对中间隆起部22b的倾斜角比一对主隆起部22a的倾斜角θ1大。与此相对,在本变形例中,如图9所示,在俯视时,相对于与基准线S平行的直线Sa,一对中间隆起部22b的倾斜角θ2比一对主隆起部22a的倾斜角θ1小。
由此,随着切屑离开前切削刃5a,切屑以其宽度通过相对于基准线S的倾斜角θ1较大的一对主隆起部22a而有效地减小的方式变形。宽度减小的切屑通过与一对中间隆起部22b碰撞而向上方转换方向并卷曲。因此,对于宽度比较大的切屑,也能够发挥稳定的排出性。
另外,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前刀面21的前角按照前侧前刀面21a的前角、拐角前刀面21c的前角、横前刀面21b的前角的顺序减小。与此相对,在本变形例中,拐角前刀面21c的前角比前侧前刀面21a的前角大。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前侧前刀面21a的前角设定为,前切削刃5a的两端部的前角比前切削刃5a的沿着中央的区域的角度小。据此,在前切削刃5a的中央生成的切屑与在前切削刃5a的两端部生成的切削的排出方向不同。因此,能够促进因与一对主隆起部22a等的接触而发生的变形。
例如,如图8A所示,与由前切削刃5a与一对主隆起部22a包围的区域(以下,为了方便而称作第二区域21a2)的前侧前角相比,前切削刃5a与一对主隆起部22a之间的区域(以下,为了方便而称作第一区域21a1)的前侧前角设定为较小。由此,切屑通过前侧前刀面21a中的倾斜比较平缓的部位,优先朝向一对主隆起部22a流动,因此能够使排出方向稳定。
例如,第二区域21a2的前角设定为0°~15°。另外,第一区域21a1的前角设定为5°~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中,不存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边界区域24那样的水平面。因此,前侧前刀面21a与后方隆起部22c的上升部22ca实质上连续。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随着离开前切削刃5a,一对中间隆起部22b向上方倾斜。后方隆起部22c的上升部22ca的上升角β3比一对中间隆起部22b的上升角β2小。需要说明的是,图12A示出上升部22ca的上升角β3。图12B示出一对中间隆起部22b的上升角β2。由此,切屑优先与成对的中间隆起部22b碰撞,因此平衡良好地向上方转换方向。
并且,后方隆起部22c的上升部22ca位于比中间隆起部22b的顶部22b2离开前切削刃5a的位置。利用与上述的上升角β3比上升角β2小这一情况的乘数效应,能够有效地抑制切屑堵塞于夹在一对中间隆起部22b与后方隆起部22c之间的区域中的情况。
由于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切削工具>
(第一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3~图1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0装配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镶刀1来作为切削镶刀。
图13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0的立体图。图13B是图13A所示的切削工具的主视图。图14A是图13A所示的切削工具10的俯视图。图14B是放大图14A的局部的俯视图。图15A是图13A所示的切削工具10的侧视图。图15B是放大图15A的局部的侧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0具备镶刀1以及将镶刀1保持在前端的大致棱柱状的刀夹11。镶刀1以前切削刃5a之一保持为从刀夹11的前端突出的状态的方式装配于刀夹1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刀夹11的前端,从镶刀1的贯通孔6将固定部件(螺钉)12插入至刀夹11的对应部位。使用通过调整固定部件(螺钉)12对镶刀1的约束力并从装配面26的相反侧按压镶刀1而将其约束于刀夹11的方式。在约束时,镶刀1的装配面26与刀夹11的载置面抵接。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列举装配有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镶刀1的切削工具为例,参照图16~图18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0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6~图18中,有时对与上述的图13~图15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0中,切削镶刀1的安装状态等局部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0相同。因此,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0的差异为主进行说明,对于重复的内容省略说明。
图16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0的立体图。图16B是图16A所示的切削工具10的主视图。图17A是图16A所示的切削工具10的俯视图。图17B是放大图17A的局部的俯视图。图18A是图16A所示的切削工具10的侧视图。图18B是放大图18A的局部的侧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0具备镶刀1以及将镶刀1螺纹紧固于前端的大致棱柱状的刀夹11。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如下所述的“钳紧方式”,即在刀夹11的前端,调整固定部件(螺钉)12的约束力,并利用刀夹11的前端部的上卡爪以及下卡爪从上下夹住镶刀1,从而将其约束于刀夹11。在约束时,镶刀1的上表面2以及下表面3的装配面26(夹紧面)与刀夹11的上卡爪以及下卡爪抵接。
由于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0中,也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0相同的作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方式而采用其他方式。具体而言,例如,作为将镶刀约束于刀夹的其他方式,能够列举出“杆锁定方式”以及“凸轮锁定方式”等。在杆锁定方式中,在镶刀上开设孔,刀夹具备形成为大致L字型的杆。能够利用所述杆通过杠杆作用将镶刀1从镶刀的孔内壁约束于刀夹。在凸轮锁定方式中,在镶刀上开设有孔,使用轴部与头部偏心的销。通过向镶刀的孔插入所述销,从而能够将镶刀约束于刀夹。
<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第一实施方式)
接下来,列举将装配有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镶刀1的切削工具10应用于“切割加工”的情况为例,参照图19A~图19C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i)~(iv)的工序。
(i)如图19A所示,使被切削材料100向箭头E方向旋转的工序。
(ii)如图19A所示,使切削工具10向箭头F方向移动,使切削工具10靠近进行旋转的被切削材料100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只要使被切削材料100与切削工具10相对接近即可,例如,也可以使被切削材料100接近切削工具10。
(iii)如图19B所示,使切削工具10的切削刃5与进行旋转的被切削材料100接触,对被切削材料100进行切削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在进行切槽加工时,在被切削材料100断开之前,使切削工具10向箭头F方向移动进行切槽加工,由此进行切割加工。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9B中,作为切削刃5,虽使用前切削刃对被切削材料100进行切削,但不限于此。为了对被切削材料100进行切削,作为切削刃5,只要使上述的前切削刃、一对横切削刃或拐角切削刃的任一方与进行旋转的被切削材料100接触即可。
(iv)如图19C所示,使切削工具10向箭头G方向移动,使切削工具10离开断开的被切削材料100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只要使被切削材料100与切削工具10相对远离即可,例如,也可以使被切削材料100远离切削工具10。
通过实施以上的(i)~(iv)的工序,能够获得切削加工物。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一对副隆起部位于比一对主隆起部中的前切削刃一侧的端部离开前切削刃的位置,一对副隆起部的顶部比一对主隆起部的顶部低。据此,在上述的切割加工中,利用前切削刃生成的切屑在以与一对主隆起部接触的部位被抬起的方式变形后排出。因此,一对副隆起部对于切屑处理几乎没有起作用。因此,能够抑制一对副隆起部的缺损。
根据以上内容,即便在上述的切割加工后进行横向进给加工或者倒角加工的情况下,在前切削刃的端部区域中生成的切屑也不与主隆起部接触,而是通过与副隆起部接触而变形,因此能够稳定地排出。
此外,在继续进行切削加工的情况下,只要保持使被切削材料100旋转的状态,重复进行使切削工具10的切削刃5与被切削材料100的不同位置接触的工序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镶刀1是能够使用两个拐角的规格。因此,在使用中的切削刃5磨损时,只要使用未使用的切削刃5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代替上述切割加工而仅对被切削材料100进行切槽的情况下,只要以使切削工具10抵接至被切削材料100不被断开的区域的方式进行切削加工即可。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列举将装配有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镶刀1的切削工具10应用于“倒角加工”的情况为例,参照图20A~图20D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0A~图20D中,有时对与上述的图19A~图19C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工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相同。因此,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差异为主进行说明,对于重复的内容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i)~(vii)的工序。
(i)如图20A所示,使被切削材料100向箭头E方向旋转的工序。
(ii)使切削工具10向箭头F1方向移动,使切削工具10靠近进行旋转的被切削材料100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只要使被切削材料100与切削工具10相对靠近即可,例如,也可以使被切削材料100靠近切削工具10。
(iii)如图20A所示,使切削工具10向箭头F1方向进一步移动,使切削工具10的切削刃5与进行旋转的被切削材料100接触,对被切削材料100进行切削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在进行切槽加工时,进行形成槽的切削加工。
(iv)如图20B所示,使切削工具10向箭头F2方向移动,使切削工具10的切削刃5与进行旋转的被切削材料100接触,对被切削材料100进行切削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在进行切槽加工时,进行使槽的宽度加宽的横向进给加工。
(v)如图20C所示,使切削工具10离开切削后的被切削材料100的工序。
(vi)如图20D所示,使切削工具10向箭头H方向移动,使切削工具10的切削刃5与进行旋转的被切削材料100接触,对被切削材料100进行切削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只要使被切削材料100与切削工具10相对远离即可,例如,也可以使被切削材料100远离切削工具10。
(vii)使切削工具10向与箭头F1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切削工具10离开切削后的被切削材料100的工序。
通过实施以上(i)~(vii)的工序,能够获得切削加工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一对副隆起部也位于比一对主隆起部中的前切削刃一侧的端部离开前切削刃的位置,一对副隆起部的顶部也比一对主隆起部的顶部低。由此,在所述工序(i)~(v)的切槽工序中,利用前切削刃生成的切屑在以与一对主隆起部接触的部位被抬起的方式变形后排出。
此时,由于一对副隆起部比一对主隆起部离开前切削刃,且高度较低,因此,一对副隆起部对于切屑处理几乎没有起作用。因此,能够抑制一对副隆起部的缺损。并且,在接下来的工序(vi)以及(vii)的倒角加工中,在前切削刃的端部区域生成的切屑即便在不与主隆起部接触的情况下,也通过与副隆起部接触而变形,因此能够稳定地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工序(i)~(v)不是必须的,也可以从工序(v)结束的状态开始进行工序(vi)以及(vii)。
由于其他内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以上,虽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就能够采用任意的方式是自不待言的。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前侧前刀面21a的前角α1设为大致恒定,但也可以代替该情况,使前侧前刀面21a的前角α1随着离开前切削刃5a而变化。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与夹在前切削刃5a与一对主隆起部22a之间的区域相比,将夹在一对主隆起部22a之间的区域的前角α1设定为较小。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与夹在一对主隆起部22a之间的区域相比,将夹在一对中间隆起部22b之间的区域的前角α1设定为较小。根据以上结构,能够使切屑以随着离开前切削刃5a而顺利卷曲的方式变形,能够提高切屑排出性。
附图标记说明
1:切削镶刀
2:上表面
21:前刀面
21a:前侧前刀面
21a1:第一区域
21a2:第二区域
α1:前角
21b:横前刀面
α2:前角
21c:拐角前刀面
22:隆起部
22a:主隆起部
β1:上升角
θ1:倾斜角
22b:中间隆起部
β2:上升角
θ2:倾斜角
22c:后方隆起部
22ca:上升部
β3:上升角
22d:副隆起部
β4:上升角
θ4:倾斜角
23:立起面
24:边界区域(平坦面)
26:装配面
3:下表面
4:侧面
4a:前侧面
4b:横侧面
4c:拐角侧面
5:切削刃
5a:前切削刃
5b:横切削刃
5c:拐角切削刃
6:贯通孔
I:切削部
II:装配部(夹紧部)
10:切削工具
11:刀夹
12:固定部件(螺钉)
100:被切削材料

Claims (15)

1.一种切削镶刀,具备:
上表面;
侧面,其具有前侧面以及与所述前侧面邻接的一对横侧面;
前切削刃,其位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前侧面的交线部;以及
一对横切削刃,其位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一对横侧面的交线部,
所述上表面具有:
前侧前刀面,其与所述前切削刃连续,随着离开所述前切削刃而向下方倾斜;
一对主隆起部,其在俯视时位于离开所述前切削刃的位置,并且随着离开所述前切削刃,该一对主隆起部彼此的间隔变小;以及
一对副隆起部,其在俯视时相对于所述一对主隆起部位于所述一对横侧面中的所邻接的横侧面一侧,
所述一对副隆起部位于比所述一对主隆起部中的所述前切削刃一侧的端部离开所述前切削刃的位置,所述一对副隆起部的顶部比所述一对主隆起部的顶部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随着离开所述前切削刃,所述一对副隆起部彼此的间隔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在俯视时,相对于所述前切削刃的垂线、即通过所述一对主隆起部的所述前切削刃一侧的端部彼此的中点的基准线,所述一对副隆起部的倾斜角比所述一对主隆起部的倾斜角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上表面还具有一对中间隆起部,在俯视时,该一对中间隆起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一对主隆起部离开所述前切削刃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在俯视时,相对于所述前切削刃的垂线、即通过所述一对主隆起部的所述前切削刃一侧的端部的中点的基准线,所述一对中间隆起部的倾斜角比所述一对主隆起部的倾斜角小。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随着离开所述前切削刃,所述一对主隆起部以及所述一对副隆起部向上方倾斜,
所述一对主隆起部的上升角比所述一对副隆起部的上升角大。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切削镶刀还具备一对拐角切削刃,该一对拐角切削刃分别位于所述前切削刃与所述一对横切削刃之间,且在俯视时呈曲线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在俯视时,所述前切削刃的延长线与所述一对横切削刃的延长线所成的角的二等分线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一对主隆起部与所述一对副隆起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上表面还具有一对拐角前刀面,该一对拐角前刀面分别与所述一对拐角切削刃连续,且随着离开所述一对拐角切削刃而向下方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上表面还具有一对横前刀面,该一对横前刀面分别与所述一对横切削刃连续,且随着离开所述一对横切削刃而向下方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在俯视时,所述一对横前刀面位于比后方隆起部靠所述前切削刃一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一对主隆起部与所述前侧前刀面连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前侧前刀面的一端延伸至比所述一对主隆起部离开所述前切削刃的位置。
14.一种切削工具,具备:
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以及
装配所述切削镶刀的刀夹。
15.一种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使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切削工具的所述前切削刃、所述一对横切 削刃或拐角切削刃的任一者与进行旋转的被切削材料接触的工序;以及
使所述切削工具离开所述被切削材料的工序。
CN201380033117.3A 2012-06-29 2013-06-28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其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3950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7848 2012-06-29
JP2012147848 2012-06-29
JP2013038319 2013-02-28
JP2013-038319 2013-02-28
PCT/JP2013/067786 WO2014003161A1 (ja) 2012-06-29 2013-06-28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なら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5021A CN104395021A (zh) 2015-03-04
CN104395021B true CN104395021B (zh) 2016-11-09

Family

ID=49783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3117.3A Active CN104395021B (zh) 2012-06-29 2013-06-28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其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27351B2 (zh)
EP (1) EP2868409B1 (zh)
JP (1) JP5710074B2 (zh)
CN (1) CN104395021B (zh)
WO (1) WO20140031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04804C5 (de) 2012-03-09 2019-03-14 Kennametal Inc. Stechschneidplatte sowie Stechschneidwerkzeug
DE102012111576B4 (de) * 2012-11-29 2022-05-25 Kennametal Inc. Schneideinsatz mit Kühlmittelkanal und Schneidwerkzeug mit einem Werkzeughalter und einem solchen Schneideinsatz
US9579727B2 (en) 2014-05-28 2017-02-28 Kennametal Inc. Cutting assembly with cutting insert having enhanced coolant delivery
JP6069566B1 (ja) * 2016-06-27 2017-02-01 シモダフランジ株式会社 ネジ加工用工具およびネジ加工方法
JP6730442B2 (ja) * 2016-10-31 2020-07-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KR102379881B1 (ko) * 2016-11-07 2022-03-30 스미또모 덴꼬오 하드메탈 가부시끼가이샤 컷오프 가공용 공구
JP6776199B2 (ja) * 2017-07-18 2020-10-28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切削インサート
JP7035192B2 (ja) * 2018-07-06 2022-03-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DE102018130788A1 (de) * 2018-12-04 2020-06-04 Hartmetall-Werkzeugfabrik Paul Horn Gmbh Schneidplatte und Werkzeug zur spanenden Bearbeitung eines Werkstücks
KR102273824B1 (ko) * 2019-12-19 2021-07-06 (주)신도정밀 절삭 가공용 인서트 팁
JP7223298B2 (ja) * 2021-07-20 2023-02-16 株式会社タンガロイ シャンク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切削工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5251B2 (ja) * 1988-10-13 1995-12-13 東芝タンガロイ株式会社 切削用チップ
WO2006035910A1 (ja) * 2004-09-29 2006-04-06 Kyocera Corporation スローアウェイ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それを装着した転削工具
CN101259541A (zh) * 2007-03-07 2008-09-10 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 切削刀片
CN101274371A (zh) * 2007-03-30 2008-10-01 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 切削刀片
CN101678464A (zh) * 2007-05-09 2010-03-24 特固克有限会社 用于分型和倒角的嵌件
CN101939125A (zh) * 2007-12-28 2011-01-05 京瓷株式会社 钻头用镶刀
CN102123807A (zh) * 2008-08-22 2011-07-13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切削刀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2541A (en) * 1987-05-20 1989-05-23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Grooving insert
US5511911A (en) 1994-07-05 1996-04-30 Valenite Inc. Cutting insert
JP4646447B2 (ja) * 2001-06-28 2011-03-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溝入れ用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JP4364173B2 (ja) * 2004-09-29 2009-11-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スローアウェイ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それを装着した転削工具
JP4445915B2 (ja) 2004-10-29 2010-04-07 住友電工ハードメタル株式会社 溝入れ工具用焼結体
SE529068C2 (sv) * 2005-09-28 2007-04-24 Seco Tools Ab Frässkär och fräsverktyg
SE530780C2 (sv) * 2006-01-10 2008-09-09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exerbart skär med olika släppningsvinklar samt svarvverktyg
CN101528391B (zh) * 2006-10-31 2010-12-01 京瓷株式会社 切削镶刀
WO2008111252A1 (ja) * 2007-03-12 2008-09-18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ねじ切り切削用インサート
US20080240874A1 (en) 2007-03-30 2008-10-0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Cutting insert
US7665933B2 (en) 2007-03-30 2010-02-23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Cutting insert
JP2008272924A (ja) 2007-03-30 2008-11-13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切削インサート
KR101097658B1 (ko) * 2009-05-29 2011-12-22 대구텍 유한회사 절삭 삽입체
US20110182680A1 (en) * 2010-01-22 2011-07-28 Ilan Cohen Cutter and insert
EP2578340B1 (en) * 2010-05-27 2017-11-22 Kyocera Corporation Cutting insert and cutting too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cut product using same
DE102011105978B4 (de) * 2011-06-29 2022-06-23 Kennametal Inc. Wendeschneidplatte sowie Plan-Eckfräser mit Wendeschneidplatte
US8573905B2 (en) * 2012-03-22 2013-11-05 Iscar, Ltd. Triangular cutting insert and cutting tool
US20130294854A1 (en) * 2012-05-02 2013-11-07 Taegutec, Ltd. Cutting tool assembly
DE102012111576B4 (de) * 2012-11-29 2022-05-25 Kennametal Inc. Schneideinsatz mit Kühlmittelkanal und Schneidwerkzeug mit einem Werkzeughalter und einem solchen Schneideinsatz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5251B2 (ja) * 1988-10-13 1995-12-13 東芝タンガロイ株式会社 切削用チップ
WO2006035910A1 (ja) * 2004-09-29 2006-04-06 Kyocera Corporation スローアウェイ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それを装着した転削工具
CN101259541A (zh) * 2007-03-07 2008-09-10 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 切削刀片
CN101274371A (zh) * 2007-03-30 2008-10-01 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 切削刀片
CN101678464A (zh) * 2007-05-09 2010-03-24 特固克有限会社 用于分型和倒角的嵌件
CN101939125A (zh) * 2007-12-28 2011-01-05 京瓷株式会社 钻头用镶刀
CN102123807A (zh) * 2008-08-22 2011-07-13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切削刀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68409A1 (en) 2015-05-06
US20150158089A1 (en) 2015-06-11
JPWO2014003161A1 (ja) 2016-06-02
EP2868409B1 (en) 2017-11-29
WO2014003161A1 (ja) 2014-01-03
EP2868409A4 (en) 2016-02-24
US9327351B2 (en) 2016-05-03
CN104395021A (zh) 2015-03-04
JP5710074B2 (ja) 2015-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5021B (zh)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其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04411431B (zh)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其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02712046B (zh) 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被切削件的切削方法
CN102596459B (zh) 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JP5552162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なら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CN103619519B (zh) 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04220195B (zh)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07297531A (zh) 切削镶刀
JP6005838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およ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CN105980090A (zh)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05980089A (zh)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US20170157678A1 (en) Cutting insert, cutting too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achined product
EP3674023A1 (en) Insert
CN107405697A (zh) 镶刀、钻头以及使用该钻头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08025373B (zh) 切削刀片、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JP6059041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並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CN105828995B (zh)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WO2019107204A1 (ja) 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CN104853867B (zh)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US9718138B2 (en) Cutting insert, cutting too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machined product
JP5683208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被削材の切削方法
US20200094328A1 (en) Cutting insert, cutting too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achined product
JP5595163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なら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被削材の切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