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64092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64092B
CN104364092B CN201380031132.4A CN201380031132A CN104364092B CN 104364092 B CN104364092 B CN 104364092B CN 201380031132 A CN201380031132 A CN 201380031132A CN 104364092 B CN104364092 B CN 1043640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convex portion
pneumatic tire
air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11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64092A (zh
Inventor
儿玉勇司
小石正隆
远藤谦郎
远藤谦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64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4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64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40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1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60C5/12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3/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 B60C3/06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asymmetr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有效地降低轮胎的空气阻力,并且降低制造成本。在至少一方的胎侧部(S)且在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H)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配置有主要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为长形的周向凸部(9)。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更详细地说涉及改善轮胎周围的气流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充气轮胎:在装配到车辆上时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内侧的胎侧部(轮胎侧面),互相在轮胎周向上有预定间隔地设置在轮胎径向上延伸的多个凸部(突部),在装配到车辆上时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的胎侧部,遍及轮胎周向以及轮胎径向地设置有多个凹部。在装配到车辆上状态下,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空气向后方均匀地流动,但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内侧,轮胎配置于胎室内并且在周围配置有车桥等其他的部件,所以气流容易变得紊乱。因此,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设置于位于气流容易紊乱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内侧的胎侧部的凸部得到促进空气流通的效果以及整流效果而降低空气阻力,而且通过设置于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的胎侧部的凹部在车辆行驶时在轮胎周围产生紊流,减小要通过在行驶时在轮胎后方产生的低压部将轮胎向后方拉回的阻力,以谋求提高燃料经济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03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虽然能够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那样,通过在胎侧部设置凹部而在车辆行驶时在轮胎周围产生紊流以降低轮胎自身的空气阻力,但凹部会使胎侧部的形状复杂化。因此,恐会导致轮胎的制造成本上升。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降低轮胎的空气阻力并且降低制造成本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达成目的,第1发明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方的胎侧部且在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配置有主要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为长形的周向凸部。
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周向凸部使通过胎侧部的空气紊流化。因此,在充气轮胎的周围产生紊流边界层,使在车辆后方向车辆外侧溢出的空气的膨胀得到抑制。其结果,使通过的空气的扩展得到抑制,能够降低充气轮胎的空气阻力,谋求提高燃料经济性。而且,周向凸部主要沿着轮胎径向延伸为长形,构造比较简单。其结果,能够抑制构造的复杂化并降低充气轮胎1的制造成本。
另外,第2发明的充气轮胎,在第1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凸部,其从胎侧部突出的高度满足3[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其横宽方向的宽度满足0.5[mm]以上且5[mm]以下的范围。
根据该充气轮胎,周向凸部与气流适当接触,从而能够更显著地得到由周向凸部所实现的空气的紊流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充气轮胎的空气阻力。
另外,第3发明的充气轮胎,在第1或第2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凸部配置于一方的胎侧部,在另一方的胎侧部配置有主要沿着轮胎径向延伸为长形的多个径向凸部。
根据该充气轮胎,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的气流被径向凸部促进并且被整流。因此,使在充气轮胎的车辆内侧通过的气流的紊乱得到抑制。其结果,使通过的空气的扩展得到抑制,所以使针对车辆的空气阻力得到降低,能够谋求进一步提高燃料经济性。
另外,第4发明的充气轮胎,在第3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凸部,其从胎侧部突出的高度满足1[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其配置于轮胎周向的数量满足10[个]以上且50[个]以下的范围,其横宽方向的宽度满足0.5[mm]以上且5[mm]以下的范围。
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径向凸部与气流适当接触,能够更显著地得到由径向凸部所实现的促进空气流通的效果以及整流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
另外,第5发明的充气轮胎,在第1~第4中任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装配于车辆时的车辆内外的朝向已被指定,所述周向凸部配置在成为车辆外侧的胎侧部。
根据该充气轮胎,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的气流,在充气轮胎的车辆外侧由于周向凸部而紊流化,在充气轮胎的周围产生紊流边界层,抑制了空气从充气轮胎的剥离。因此,使在充气轮胎的车辆外侧通过的空气的膨胀得到抑制。其结果,使通过的空气的扩展得到抑制,所以使针对充气轮胎的空气阻力得到降低,能够谋求进一步提高燃料经济性。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能够有效地降低轮胎的空气阻力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子午剖视图。
图2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局部外观图。
图3是凸部的横宽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凸部的横宽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凸部的横宽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凸部的横宽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凸部的横宽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凸部的横宽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凸部的横宽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凸部的横宽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凸部的横宽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是凸部的横宽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凸部的横宽方向的剖视图。
图14是凸部的横宽方向的剖视图。
图15是周向凸部的纵长方向的侧视图。
图16是周向凸部的纵长方向的侧视图。
图17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局部外观图。
图18(a)是周向凸部的外观图,(b)是(a)的A-A剖视图。
图19(a)是周向凸部的外观图,(b)是(a)的B-B剖视图。
图20是表示规定范围以下的高度的凸部附近的气流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规定范围以上的高度的凸部附近的气流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规定范围的高度的凸部附近的气流的说明图。
图23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局部外观图。
图24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局部外观图。
图25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局部外观图。
图26是表示一般的充气轮胎附近的气流的说明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附近的气流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一般的充气轮胎附近的气流的说明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附近的气流的说明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再者,本发明并受本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置换且容易置换的构成要素、或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另外,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多个变形例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范围内能够任意组合。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1的子午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轮胎径向是指与充气轮胎1的旋转轴(未图示)垂直的方向,所谓轮胎径向内侧是指在轮胎径向上朝向旋转轴的一侧,所谓轮胎径向外侧是指在轮胎径向上从旋转轴离开的一侧。另外,所谓轮胎周向是指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轴的环绕方向。另外,所谓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所谓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是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朝向轮胎赤道面(轮胎赤道线)CL的一侧,所谓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是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从轮胎赤道面CL离开的一侧。所谓轮胎赤道面CL是与充气轮胎1的旋转轴垂直并且通过充气轮胎1的轮胎宽度的中心的平面。轮胎宽度是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分彼此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即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距轮胎赤道面CL最远的部分之间的距离。所谓轮胎赤道线是指位于轮胎赤道面CL上且沿着充气轮胎1的轮胎周向的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轮胎赤道线赋予与轮胎赤道面相同的附图标记“CL”。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具有:胎面部2;在胎面部2两侧的胎肩部3;和从各胎肩部3其依次连续的胎侧部4以及胎圈部5。另外,该充气轮胎1具备胎体层6、带束层7和带束增强层8。
胎面部2包含橡胶材料(胎面橡胶),在充气轮胎1的轮胎径向的最外侧露出,其表面成为充气轮胎1的轮廓。在胎面部2的外周表面、即在行驶时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面,形成有胎面表面21。胎面表面21设有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条)主槽22,该主槽22为着轮胎周向延伸并与轮胎赤道线CL平行的直线主槽。而且,在胎面表面21,通过这多条主槽22而形成有多个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且与轮胎赤道线CL平行的肋状的陆部23。另外,在图中未明示,但在胎面表面21在各陆部23设有与主槽22相交叉的花纹槽。陆部23由花纹槽在轮胎周向上分割为多个。另外,花纹槽形成为在胎面部2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开口。再者,花纹槽也可以是与主槽22相连通的形态和不与主槽22连通的形态中的任一状态。
胎肩部3是胎面部2的轮胎宽度方向两外侧的部位。另外,胎侧部4是充气轮胎1中的在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露出的部分。另外,胎圈部5具有胎圈芯51和填充胶条52。胎圈芯51是通过将钢线即胎圈线的卷成环状而形成的。填充胶条52是配置在通过胎体层6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在胎圈芯51的位置折返而形成的空间内的橡胶材料。
胎体层6的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在一对胎圈芯51的位置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且在轮胎周向上搭挂成环形状,构成轮胎的骨架。该胎体层6是用涂敷橡胶被覆与轮胎周向相对的角度具有沿着轮胎子午线方向同时位于轮胎周向的角度而并列设置的多条胎体帘线(未图示)而成的。胎体帘线包含有机纤维(聚酯和/或人造丝和/或尼龙等)。该胎体层6设有至少1层。
带束层7形成为层叠有至少2层带束71、72的多层构造,在胎面部2配置于胎体层6的外周即轮胎径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覆盖胎体层6。带束71、72是用涂敷橡胶被覆相对于轮胎周向以预定角度(例如,20度~30度)并列设置的多条帘线(未图示)而成的。帘线包含钢或有机纤维(聚酯和/或人造丝和/或尼龙等)。另外,重合的带束71、72配置为彼此的帘线相交叉。
带束增强层8配置于带束层7的外周即轮胎径向外侧并沿轮胎周向覆盖带束层7。带束增强层8是用涂敷橡胶覆盖与轮胎周向大致平行(±5度)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条帘线(未图示)而成的。帘线包含钢或有机纤维(聚酯和/或人造丝和/或尼龙等)。图1所示的带束增强层8配置为覆盖带束层7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带束增强层8的构成,并不限定于上述,在图中未明示,但也可以为下述的构成:配置为覆盖整个带束层7;或者,具有例如2层增强层,轮胎径向内侧的增强层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形成得比带束层7大并配置为覆盖整个带束层7,轮胎径向外侧的增强层配置为仅覆盖带束层7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或者,具有例如2层的增强层,各增强层配置为仅覆盖带束层7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即,带束增强层8与带束层7的至少轮胎宽度方向端部重叠。另外,带束增强层8是将带状(例如宽度10[mm])的长条(strip)材料沿轮胎周向卷绕而设置的。
图2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外观图。如图2所示,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充气轮胎1,在胎侧部S设有比该胎侧部S的面向轮胎的外侧突出的周向凸部9。
在这里,所谓胎侧部S是指:在图1中,在从胎面部2的接地端T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且从轮辋核对线L向轮胎径向外侧的范围内均匀连续的面。另外,所谓接地端T是指将充气轮胎1组装于标准轮辋且填充标准内压并且施加标准载荷的70%时、在该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2的胎面表面21与路面接地的区域中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最外端,其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另外,所谓轮辋核对线L是用于确认轮胎的轮辋组装是否正常进行的线,一般在胎圈部5的外侧面,作为比轮辋凸缘靠轮胎径向外侧且沿着成为轮辋凸缘附近的部分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环状凸线而表示。
再者,所谓标准轮辋是指JATMA规定的“标准轮辋”、TRA规定的“Design Rim:设计轮辋”或者ETRTO规定的“Measuring Rim:测量轮辋”。另外,所谓标准内压,是指JATMA规定的“最高气压”、TRA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各种冷膨胀压力下的轮胎负载极限”的最大值或者ETRTO规定的“INFLATION PRESSURES:膨胀压力”。另外,所谓标准载荷,是指JATMA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TRA规定的“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的最大值或者ETRTO规定的“LOADCAPACITY:负载能力”。
如图2所示,周向凸部9在胎侧部S的范围内,设置为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H靠轮胎径向外侧。另外,周向凸部9设置为主要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为长形。在这里,所谓主要轮胎周向即为如图2所示与轮胎周向一致的方向之意,并且也即为与轮胎径向分量相比包含更多的轮胎周向分量(即,与轮胎周向的切线的角度小于90[°])的方向之意。图2所示的周向凸部9配置为与轮胎周向一致并在该轮胎周向上连续。再者,在图中未明示,但周向凸部9也可以主要沿着轮胎周向延伸同时形成为褶皱状或锯齿状。
在这里,所谓轮胎最大宽度位置H是指将充气轮胎1轮辋组装于标准轮辋且填充有标准内压的无负载状态时、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位置。
另外,周向凸部9,其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例如图3~图14的凸部的横宽方向的剖视图所示。图3所示的周向凸部9,其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图4所示的周向凸部9,其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图5所示的周向凸部9,其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另外,周向凸部9的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以曲线为基础的外形。图6所示的周向凸部9,其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设为半圆形状。其他,在图中未明示,但周向凸部9的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例如半椭圆形状、或半长圆形状的各种形状。另外,周向凸部9的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组合直线以及曲线的外形。图7所示的周向凸部9,其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将四边形的角设为曲线所得的形状。图8所示的周向凸部9,其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将三角形的角设为曲线所得的形状。另外,周向凸部9的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如图7~图9所示、将从胎侧部S突出的根基部分设为曲线的形状。另外,周向凸部9的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形状的组合。图10所示的周向凸部9,其四边形的顶部设为多个(在图10中为2个)三角形而成为锯齿状。图11所示的周向凸部9,其四边形的顶部形成为1个三角形且尖锐。图12所示的周向凸部9,其四边形的顶部形成为凹陷成四边形。图13所示的周向凸部9,其四边形的顶部形成为凹陷成四边形,凹陷的两侧形成为改变突出高度。图14所示的周向凸部9,其四边形的基座9a形成为从胎侧部S突出,在该基座9a的上部突出形成有多个(在图14中为2个)四边形。此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周向凸部9的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四边形的顶部为波形的各种形状。
另外,周向凸部9既可以形成为其截面形状(从胎侧部S突出的高度和/或横宽方向的宽度)在纵长方向上均匀,也可以形成为其截面形状(从胎侧部S突出的高度)如图15以及图16的周向凸部的纵长方向的侧视图所示,在纵长方向上有变化。图15所示的周向凸部9,其从胎侧部S突出的高度沿着纵长方向形成为凹凸状(梳齿状)。图16所示的周向凸部9,其从胎侧部S突出的高度沿着纵长方向形成为凹凸状(锯齿状)。另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周向凸部9从胎侧部S突出的高度也可以沿着纵长方向形成为凹凸状(波状)。另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周向凸部9的横宽方向的宽度也可以沿着纵长方向有变化地形成。
另外,周向凸部9也可以如图17的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局部外观图所示,在纵长方向上分割形成。分割形成的周向凸部9也可以形成为纵长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在该情况下,周向凸部9,其纵长方向包括比轮胎周向分量多的轮胎径向的分量,即,与轮胎周向的切线的角度形成为小于90[°]。另外,如图18(a)的周向凸部的外观图以及图18(b)的图18(a)的A-A剖视图所示,周向凸部9形成为在纵长方向上弯曲延伸,其纵长方向的中心线包括比轮胎周向分量多的轮胎径向的分量,即,与轮胎周向的切线的角度小于90[°]。另外,如图19(a)的周向凸部的外观图以及图19(b)的图19(a)的B-B剖视图所示,纵长状四边形的基座9a形成为沿着轮胎周向从胎侧部S突出,在该基座9a的上部突出形成有图18所示的周向凸部9。
另外,周向凸部9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既可以设置于两侧的胎侧部S,也可以设置于一方的胎侧部S。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至少在一方的胎侧部S且在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H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配置有主要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为长形的周向凸部9。
根据该充气轮胎1,通过周向凸部9使在胎侧部S通过的空气紊流化。因此,在充气轮胎1的周围产生紊流边界层,在车辆后方抑制向车辆外侧溢出的空气膨胀。其结果,能够使通过的空气的扩散得到抑制,降低充气轮胎1的空气阻力,谋求提高燃料经济性。而且,周向凸部9主要沿着轮胎径向延伸为长形,所以简单比较构造。其结果,能够抑制构造的复杂化、降低充气轮胎1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优选,如图1所示,周向凸部9配置于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H向轮胎径向外侧30[%]的SDH的位置到80[%]的位置的范围GSDH,其中,所述SDH为轮胎最大宽度位置H与轮胎最大外径的轮胎径向尺寸。
上述范围GSDH是轮胎中旋转方向的速度较大的部分,是周向凸部9难以与路面接触的部分,所以通过在这里设置周向凸部9,能够显著得到降低由于空气紊流化所产生的充气轮胎1的空气阻力的效果,并且能够防止周向凸部9由与路面接触而受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周向凸部9优选,从胎侧部S突出的高度满足3[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横宽方向的宽度满足0.5[mm]以上且5[mm]以下的范围。
在周向凸部9的高度为3[mm]以下的情况下,如图20表示的规定范围以下的高度的凸部附近的气流的说明图所示,周向凸部9与气流接触的范围较小,所以难以更显著地得到由周向凸部9产生的空气的紊流效果。另外,在周向凸部9的高度超过10[mm]的情况下,如图21表示的规定范围以上的高度的凸部附近的气流的说明图所示,周向凸部9与气流接触的范围较大,所以周向凸部9成为空气阻力,空气的紊流效果变小。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如图22表示的规定范围的高度的凸部附近的气流的说明图所示,通过周向凸部9与气流适当接触,能够更显著地得到由周向凸部9产生的空气的紊流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充气轮胎1的空气阻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周向凸部9配置于一方的胎侧部S,优选,如图23的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局部外观图所示,在另一方的胎侧部S配置有主要沿着轮胎径向延伸为长形的多个径向凸部10。
径向凸部10,例如如图23所示,在胎侧部S的范围内形成为由形成为纵长状的橡胶材料(既可以是构成胎侧部S的橡胶材料,也可以是与该橡胶材料不同的橡胶材料)构成的突条,并且在轮胎周向上隔着预定间隔而配置。
在这里,所谓主要沿着轮胎径向,即为如图23所示沿与轮胎径向一致的方向之意,并且也即为沿包含比轮胎周向的分量多的轮胎径向分量的(即,与轮胎径向的角度小于90[°])方向之意。图23所示的径向凸部10配置为与轮胎径向一致。再者,在图中未明示,但周向凸部9主要沿着轮胎径向延伸,同时既可以形成为弯曲成C字状或者弯曲成く状,也可以形成为褶皱状或锯齿状。
该径向凸部10,其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如图3~图9的凸部的横宽方向的剖视图所示。图3所示的径向凸部10,其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图4所示的径向凸部10,其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图5所示的径向凸部10,其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另外,径向凸部10的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基于曲线的外形。图6所示的径向凸部10,其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状。此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径向凸部10的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例如半椭圆形状或半长圆形状的各种形状。另外,径向凸部10的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组合直线以及曲线而成的外形。图7所示的径向凸部10,其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将四边形的角设为曲线所得的形状。图8所示的径向凸部10,其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将三角形的角设为曲线所得的形状。另外,径向凸部10的横宽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如图7~图9所示,为将从胎侧部S突出的根基部分设为曲线所得的形状。
这样的径向凸部10促进通过胎侧部S的气流流过并且对其进行整流。因此,通过胎侧部S的气流的紊乱得到抑制。其结果,能够使充气轮胎1的空气阻力得到降低,谋求提高燃料经济性。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通过配置于一方的胎侧部S的周向凸部9降低充气轮胎1的空气阻力,并且通过配置于另一方的胎侧部S的径向凸部10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其结果,能够谋求进一步提高燃料经济性。
但是,如图24的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局部外观图所示,径向凸部10优选纵长方向的倾斜度θ相对于轮胎径向满足±60[°]的范围。
径向凸部10的纵长方向是连结径向凸部10的纵长方向的两端部的直线,该直线的倾斜度相对于轮胎径向满足+60[°]~-60[°]的范围。
根据该充气轮胎1,通过径向凸部10的倾斜,降低胎侧部S向轮胎周向和/或轮胎径向挠曲时产生的径向凸部10的变形,所以能够提高径向凸部10的耐久性。
另外,如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图25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局部外观图所示,径向凸部10形成为在纵长方向上分割为多个翅片(fin)11的翅片列10A,该翅片列10A优选,各翅片11彼此在轮胎周向以及轮胎径向上重叠同时作为整体沿着轮胎径向延伸。
在图25中,径向凸部10形成为在纵长方向上分割为3个翅片11的翅片列10A,为接近的翅片11彼此在轮胎周向以及轮胎径向上的投影重叠的形态,作为整体沿着轮胎径向延伸。再者,在图25中,翅片11在轮胎周向上在一方向上依次并列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图中未明示,但径向凸部10也可以形成为在纵长方向上分割为3个翅片11的翅片列10A,而翅片11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彼此错开。
根据该充气轮胎1,通过翅片11的重叠,降低胎侧部S向轮胎周向和/或轮胎径向挠曲时产生的径向凸部10的变形,所以能够提高径向凸部10的耐久性。
再者,在如图25所示,径向凸部10形成为在纵长方向上分割为多个翅片11的翅片列10A的情况下,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将连结轮胎径向最内侧的翅片11的轮胎径向内侧端与轮胎径向最外侧的翅片11的轮胎径向外侧端的直线设为径向凸部10的纵长方向。而且,该纵长方向只要主要沿着轮胎径向即可,也可以相对于轮胎径向在+60[°]~-60[°]的范围内倾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径向凸部10优选:从胎侧部S突出的高度满足1[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配置于轮胎周向的数量满足10[个]以上且50[个]以下的范围,横宽方向的宽度满足0.5[mm]以上且5[mm]以下的范围。
在径向凸部10的高度为1[mm]以下的情况下,如图20表示的规定范围以下的高度的凸部附近的气流的说明图所示,径向凸部10与气流接触的范围较小,所以难以更显著地得到由径向凸部10所实现的促进空气流通的效果以及整流效果。另外,在径向凸部10的高度超过10[mm]的情况下,如图21表示的规定范围以上的高度的凸部附近的气流的说明图所示,径向凸部10与气流接触的范围较大,所以径向凸部10成为空气阻力,促进空气流通的效果以及整流效果变小。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如图22表示的规定范围的高度的凸部附近的气流的说明图所示,径向凸部10与气流适当接触,由此能够更显著地得到由径向凸部10所实现的促进空气流通的效果以及整流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
另外,如果径向凸部10的数量小于10[个],则难以得到促进空气流通的效果以及整流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径向凸部10的数量超过50[个],则径向凸部10变为空气阻力从而促进空气流通的效果以及整流效果变小,另外轮胎质量增加从而具有滚动阻力增加的倾向。因此,优选,将径向凸部10的数量设为10[个]以上且50[个]以下的范围。而且,如果径向凸部10的宽度小于0.5[mm],则径向凸部10容易变形、难以得到促进空气流通的效果以及整流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径向凸部10的宽度超过5[mm],则径向凸部10变为空气阻力从而促进空气流通的效果以及整流效果变小,另外轮胎质量增加从而具有滚动阻力增加的倾向。因此,优选,将径向凸部10的宽度设为0.5[mm]以上且5[mm]以下的范围。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优选指定了轮胎装配于车辆时的车辆内外的朝向,在位于车辆外侧的胎侧部S配置有周向凸部9。
针对车辆内侧以及车辆外侧的朝向的指定,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例如通过设置于胎侧部4的标志来表示。再者,对车辆内侧以及车辆外侧的指定,并不限定于已装配于车辆的情况。例如,在轮辋组装的情况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确定了轮辋相对于车辆的内侧以及外侧的朝向。因此,充气轮胎1在轮辋组装的情况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指定了相对于车辆内侧以及车辆外侧的朝向。
如表示一般的充气轮胎附近的气流的图26所示,不具有周向凸部9(以及径向凸部10)的充气轮胎101,由于车辆100的行驶,按图中箭头A方向从车辆100的前侧向后侧产生气流。该气流A以气流向车辆外侧膨胀的方式通过充气轮胎101的车辆外侧。其结果,在车辆100的侧部通过空气向外侧扩展,相对于充气轮胎101成为空气阻力。
与此相对,如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附近的气流的图27所示,根据在车辆外侧具备周向凸部9的充气轮胎1,从车辆100的前侧向后侧的气流A,在充气轮胎1的车辆外侧,由于周向凸部9而紊流化,在充气轮胎1的周围产生紊流边界层,抑制了空气从充气轮胎1的剥离。因此,使在充气轮胎1的车辆外侧通过的空气的膨胀得到抑制。其结果,使通过的空气的扩展得到抑,所以降低了针对充气轮胎1的空气阻力,能够谋求进一步提高燃料经济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优选指定了轮胎装配于车辆时的车辆内外的朝向,在成为车辆外侧的胎侧部S配置有周向凸部9,并且在成为车辆内侧的胎侧部S配置有径向凸部10。
如表示一般的充气轮胎附近的气流的图28所示,不具有周向凸部9以及径向凸部10的充气轮胎101,由于车辆100的行驶,按图中箭头A方向从车辆100的前侧朝向后侧产生气流。该气流A以气流向车辆外侧膨胀的方式通过充气轮胎101的车辆外侧。另外,在充气轮胎101的车辆内侧,在充气轮胎101与车辆100之间产生紊乱而通过。其结果,通过车辆100的侧部的空气向外侧扩展,相对于充气轮胎101以及车辆100成为空气阻力。
与此相对,如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附近的气流的图29所示,在车辆外侧具备周向凸部9并在车辆内侧具备径向凸部10的充气轮胎1中,从车辆100的前侧向后侧的气流A在充气轮胎1的车辆外侧,由于周向凸部9而紊流化,在充气轮胎1的周围产生紊流边界层,抑制了空气从充气轮胎1的剥离。因此,使通过充气轮胎1的车辆外侧的空气的膨胀得到抑制。其结果,使通过的空气的扩展得到抑制,所以降低了针对充气轮胎1的空气阻力,能够谋求进一步提高燃料经济性。另一方面,从车辆100的前侧向后侧的气流A在充气轮胎1的车辆内侧,被径向凸部10促进同时被整流。因此,使通过充气轮胎1的车辆内侧的气流的紊乱得到抑制。其结果,使通过的空气的扩展得到抑制,所以降低了针对车辆100的空气阻力,能够谋求进一步提高燃料经济性。
【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对条件不同的多种充气轮胎,进行了与燃料经济性改善率有关的性能试验(参照图30)。
在燃料经济性改善率的性能试验中,将轮胎尺寸195/65R15的充气轮胎组装于标准轮辋、填充标准内压并装配到排气量1500[cc]且电机辅助驱动的小型前轮驱动车上。而且,燃料经济性改善率的评价方法,是计测上述试验车辆在周长2[km]的试验车道上以时速100[km/h]行驶50圈时的燃料经济性。而且,基于该计测结果,将以往例的充气轮胎设为基准(100.0),对燃料经济性改善率进行指数评价。该指数评价的数值越大,表示燃料经济性改善率越提高。
在图30中,以往例的充气轮胎不具备周向凸部以及径向凸部。另外,比较例的充气轮胎具备径向凸部。
在图30中,实施例1~实施例19的充气轮胎具备周向凸部。另外,实施例5~实施例19的充气轮胎中,周向凸部的突出高度以及横宽方向的宽度为规定的范围。实施例10~实施例17、实施例19具备径向凸部。实施例11~实施例17、实施例19中,径向凸部的突出高度、轮胎周向上的个数、横宽方向的宽度为规定的范围。实施例18以及实施例19中,周向凸部配置于车辆外侧,实施例19中径向凸部配置于车辆内侧。
而且,如图30的试验结果所示,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19的充气轮胎通过改善空气阻力提高了燃料经济性改善率。
附图标记说明
1:充气轮胎
9:周向凸部
9a:基座
10:径向凸部
10A:翅片列
11:翅片
H:轮胎最大宽度位置
S:胎侧部

Claims (2)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装配于车辆时的车辆内外的朝向已被指定,
在成为车辆外侧的胎侧部,配置有主要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为长形的周向凸部,
在成为车辆内侧的胎侧部配置有主要沿着轮胎径向延伸为长形的多个径向凸部,
所述周向凸部从胎侧部突出的高度满足3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且横宽方向的宽度满足0.5mm以上且5mm以下的范围,并且
所述周向凸部配置于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H向轮胎径向外侧离开30%SDH的位置到离开80%SDH的位置的范围,所述SDH为轮胎最大宽度位置H与轮胎最大外径的轮胎径向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径向凸部,其从胎侧部突出的高度满足1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其沿轮胎周向配置的数量满足10个以上且50个以下的范围,其横宽方向的宽度满足0.5mm以上且5mm以下的范围。
CN201380031132.4A 2012-08-07 2013-06-21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43640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5312 2012-08-07
JP2012-175312 2012-08-07
PCT/JP2013/067138 WO2014024587A1 (ja) 2012-08-07 2013-06-21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4092A CN104364092A (zh) 2015-02-18
CN104364092B true CN104364092B (zh) 2017-07-18

Family

ID=50067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1132.4A Active CN104364092B (zh) 2012-08-07 2013-06-21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20150165831A1 (zh)
JP (1) JP6318618B2 (zh)
KR (2) KR20150016960A (zh)
CN (1) CN104364092B (zh)
DE (1) DE112013002573B4 (zh)
WO (1) WO20140245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12117A (ja) * 2014-05-02 2015-11-2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12543B2 (ja) * 2014-07-15 2018-04-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DE112016000822T5 (de) * 2015-02-20 2017-11-16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Luftreifen und Fahrzeug
WO2016163516A1 (ja) 2015-04-09 2016-10-1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6163523A1 (ja) * 2015-04-09 2016-10-1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531106B (zh) * 2015-05-14 2019-08-0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6690643B2 (ja) 2015-05-14 2020-04-2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12016002173T5 (de) 2015-05-14 2018-03-01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Luftreifen
JP7094071B2 (ja) * 2016-02-15 2022-07-01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85887B2 (ja) 2017-10-30 2021-12-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905917B2 (ja) * 2017-11-10 2021-07-21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タイヤ加硫金型
JP7119766B2 (ja) * 2018-08-23 2022-08-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229036B2 (ja) * 2019-02-12 2023-02-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7445450B2 (ja) * 2020-02-10 2024-03-07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タイヤ
DE102021206642A1 (de) * 2021-06-28 2022-12-29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07960A1 (de) 1983-03-07 1984-09-13 Continental Gummi-Werke Ag, 3000 Hannover Fahrzeugrad
JP4444417B2 (ja) 1999-11-05 2010-03-31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4417507B2 (ja) * 2000-01-24 2010-02-1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5225305A (ja) * 2004-02-12 2005-08-25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6117080A (ja) * 2004-10-21 2006-05-11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設計方法並びに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EP2311654B1 (en) * 2006-03-16 2013-07-10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5168804B2 (ja) * 2006-03-16 2013-03-2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602007011184D1 (de) * 2006-10-31 2011-01-27 Kumho Tire Co Inc Radialluftreifen mit Wasserleitrippe
JP5041588B2 (ja) * 2007-05-10 2012-10-0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ATE543666T1 (de) * 2007-07-30 2012-02-15 Bridgestone Corp Luftreifen
JP2009029384A (ja) 2007-07-30 2009-02-1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09017167A1 (ja) * 2007-07-30 2009-02-0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85528B2 (ja) * 2007-12-28 2014-01-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22551B2 (ja) * 2007-12-28 2013-06-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015332B (zh) * 2008-05-02 2014-01-0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JP5297211B2 (ja) * 2009-01-19 2013-09-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KR101717409B1 (ko) * 2009-03-18 2017-03-16 에바텍 어드벤스드 테크놀로지스 아크티엔게젤샤프트 태양 전지 패널의 인라인 제조 방법
JP5251709B2 (ja) 2009-04-30 2013-07-3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448739B (zh) * 2009-04-30 2014-11-2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JP4886812B2 (ja) 2009-05-18 2012-02-2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10004197A1 (en) * 2009-07-02 2011-01-06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Catheter Having an Expandable Lume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11084144A (ja) * 2009-10-14 2011-04-28 Bridgestone Corp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US8776811B2 (en) * 2010-01-13 2014-07-15 Edward Griffith Vehicle anchored accessory holder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5478294B2 (ja) * 2010-02-19 2014-04-2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重荷重用タイヤ
JP4989755B2 (ja) * 2010-07-09 2012-08-0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20097304A1 (en) * 2010-10-22 2012-04-26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5886532B2 (ja) 2011-02-25 2016-03-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CN103561971B (zh) * 2011-05-26 2016-06-1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JP6007472B2 (ja) * 2011-09-28 2016-10-1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24587A1 (ja) 2014-02-13
JP6318618B2 (ja) 2018-05-09
US20190176541A1 (en) 2019-06-13
US20150165831A1 (en) 2015-06-18
DE112013002573B4 (de) 2022-07-14
US10675920B2 (en) 2020-06-09
US10675919B2 (en) 2020-06-09
DE112013002573T5 (de) 2015-04-30
KR20160104750A (ko) 2016-09-05
CN104364092A (zh) 2015-02-18
KR20150016960A (ko) 2015-02-13
JPWO2014024587A1 (ja) 2016-07-25
US20190176540A1 (en) 2019-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4092B (zh) 充气轮胎
CN104718093B (zh) 充气轮胎
CN104364093B (zh) 充气轮胎
CN104812595B (zh) 充气轮胎
CN103029529B (zh) 充气轮胎
US11155124B2 (en) Pneumatic tire
JP705637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1185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663154B2 (en) Resistance reduct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US11104186B2 (en) Pneumatic tire
EP2862730A1 (en) Pneumatic tire
WO2019159544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420484B2 (en) Pneumatic tire
US10864779B2 (en) Pneumatic tire
US11155123B2 (en) Pneumatic tire
US10850573B2 (en) Pneumatic tire
US11072208B2 (en) Pneumatic tire
US11787238B2 (en) Pneumatic t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