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3856A - 滚珠丝杠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滚珠丝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3856A
CN104343856A CN201410379698.2A CN201410379698A CN104343856A CN 104343856 A CN104343856 A CN 104343856A CN 201410379698 A CN201410379698 A CN 201410379698A CN 104343856 A CN104343856 A CN 1043438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
path
component parts
elastic member
ball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796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阪口奈保子
小八木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43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38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5/22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 F16H25/2204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with balls
    • F16H25/2214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with balls with elements for guiding the circulating b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5/22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 F16H25/2204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with b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5/22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 F16H25/2204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with balls
    • F16H25/2214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with balls with elements for guiding the circulating balls
    • F16H25/2219Axially mounted end-def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5/22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 F16H25/2204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with balls
    • F16H25/2233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with balls with cages or means to hold the balls in pos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642Directly cooperating gears
    • Y10T74/19698Spiral
    • Y10T74/19702Screw and nut
    • Y10T74/19744Rolling element engaging thread
    • Y10T74/19749Recirculating rolling elements
    • Y10T74/19767Return path geometry
    • Y10T74/19772Rolling element defl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滚珠丝杠装置。该滚珠丝杠装置包括:螺纹轴;滚珠螺母;安装于滚珠螺母的一端部的第一反向器;将位于由滚珠螺母以及螺纹轴形成的螺旋状的内滚珠通路的滚珠朝第一反向器内的第一端部滚珠通路引导的滚珠引导部;以跨越内滚珠通路以及第一端部滚珠通路而构成列的方式设置的多个滚珠;以及基端定位于第一端部滚珠通路且前端以能够与位于滚珠列的一端的滚珠抵接的方式收容配置于第一端部滚珠通路的第一弹性部件。

Description

滚珠丝杠装置
本申请主张于2013年8月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162673和2013年10月2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223538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包括说明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滚珠丝杠装置。
背景技术
在JP特开2010-71411号公报的滚珠丝杠装置中设置有循环路。该循环路用于将滚珠滚动路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连通而使滚珠沿轨道循环。该循环路包括贯通孔、注入侧的连通路以及反注入侧的连通路。贯通孔将滚珠丝杠螺母的周壁沿轴向贯通而形成。注入侧的连通路将贯通孔的一端与滚珠滚动路的一端部连通。反注入侧的连通路将贯通孔的另一端与滚珠滚动路的另一端部连通。注入侧的连通路形成于在滚珠螺母的周壁安装的注入侧盖板部件。反注入侧的连通路形成于在滚珠螺母的周壁安装的反注入侧盖板部件。
JP特开2010-71411号公报的贯通孔例如采用钻孔加工而形成。为了使钻孔加工的加工容易,需要使贯通孔沿滚珠螺母(滚珠丝杠螺母)的轴向延伸。然而,若限定为贯通孔沿轴向延伸,则一对盖板(注入侧盖板部件或者反注入侧盖板部件)的周向的配置位置被制约。因此,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滚珠丝杠装置中,能够采用的卷数自然受到限制,如1.7卷、2.7卷那样限定为小数点以下成为共通的规定的值(例如7)的卷数。具体而言,例如,即使理论上需要的滚珠丝杠装置的有效卷数理论上例如为2.3,也需要采用具有2.7的有效卷数的滚珠丝杠装置。因此,滚珠丝杠装置会在轴向大型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发明人讨论提供不使滚珠循环的非循环式的滚珠丝杠装置。也希望在非循环式的滚珠丝杠装置中,在螺纹轴与滚珠螺母之间高效地传递动力。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保持原样采用理论上的有效卷数由此能够使滚珠丝杠装置在轴向小型化的滚珠丝杠装置。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实现螺纹轴与滚珠螺母之间的动力传递的非循环式的滚珠丝杠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包括:螺纹轴,在该螺纹轴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槽;滚珠螺母,该滚珠螺母外嵌于上述螺纹轴,在该滚珠螺母的内周面形成有螺纹槽;端部构成部件,该端部构成部件安装于上述滚珠螺母的轴向的端部的至少一方,具有能够供滚珠流通的圆环状的第一滚珠通路;滚珠引导部,该滚珠引导部将位于由上述滚珠螺母以及上述螺纹轴的彼此的螺纹槽形成的螺旋状的第二滚珠通路的滚珠、或者从该第二滚珠通路流出的滚珠朝上述第一滚珠通路引导;多个滚珠,上述多个滚珠配置为跨越上述第一滚珠通路以及第二滚珠通路而构成列;以及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该弹性部件的一端定位于上述第一滚珠通路,且该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以能够与位于滚珠列的端的上述滚珠抵接的方式收容配置于上述第一滚珠通路。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珠丝杠装置的电动致动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珠丝杠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珠丝杠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珠丝杠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沿轴向剖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珠丝杠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反向器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包括图6的滚珠引导部在内的第一反向器的结构的图。
图8是图4所示的第一安装部件的立体图。
图9A是从径向内侧观察滚珠螺母的一端部的内周面的图。
图9B是从图9A的箭头C观察的图。
图10是示出使用第一安装部件将第一反向器安装于滚珠螺母的一端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从滚珠螺母的径向内侧观察的引导路附近的滚珠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示出从滚珠螺母的轴向观察的引导路附近的滚珠的状态的图。
图13是从图5的剖面线E-E观察的剖视图。
图14是从图5的剖面线F-F观察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朝向轴向的一方的轴向载荷的输入处于滚珠丝杠装置时的、第一端部滚珠通路中的滚珠的举动的图。
图16是示出朝向轴向的另一方的轴向载荷的输入处于滚珠丝杠装置时的、第二端部滚珠通路中的滚珠的举动的图。
图17是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珠丝杠装置的电动致动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珠丝杠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珠丝杠装置的立体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珠丝杠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沿轴向剖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珠丝杠装置的剖视图。
图22是图20示出的端部构成部件的立体图。
图23是图20示出的端部构成部件的内侧构成部件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0示出的抵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25是示出从滚珠螺母的轴向观察的滚珠螺母的一端面附近的滚珠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6是示出滚珠从滚珠螺母的一端面流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7是从图21的剖面线G-G观察的剖视图。
图28是示出轴向载荷朝向轴向的一方的输入处于滚珠丝杠装置时的、端部滚珠通路中的滚珠的举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对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珠丝杠装置11的电动致动器1的示意性剖视图。电动致动器1通过使驱动轴2沿轴向X退出来对驱动对象进行驱动。电动致动器1具备电动马达3、驱动轴2、减速机构4、滚珠丝杠装置11以及壳体6。减速机构4传递电动马达3的旋转转矩。滚珠丝杠装置11将借助减速机构4传递的电动马达3的旋转转矩转换为驱动轴2的轴向X的直线运动。壳体6收容驱动轴2、减速机构4以及滚珠丝杠装置11。
壳体6具有第一壳体6A、与和第一壳体6A的端面对接的第二壳体6B。壳体6通过固定螺栓(未图示)相互结合。电动马达3安装于第一壳体6A。电动马达3的输出轴3A穿过第一壳体6A,被安装于第二壳体6B的滚动轴承7支承为能够旋转。
驱动轴2与滚珠丝杠装置11的螺纹轴22形成为一体。驱动轴2在第二壳体6B内经由滑动轴承14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减速机构4具备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第一齿轮8收容配置于第一壳体6A以及第二壳体6B之间。第一齿轮8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电动马达3的输出轴3A的端部。第二齿轮9外嵌于滚珠螺母10的外周,且与第一齿轮8啮合。
图2是滚珠丝杠装置11的示意性侧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滚珠螺母10被滚动轴承13以及滚动轴承16支承为能够旋转。滚动轴承13安装于第一壳体6A的内周。滚动轴承16安装于第二壳体6B的内周。第二齿轮9、滚动轴承13以及滚动轴承16外嵌固定于滚珠螺母10的外周。
图3是滚珠丝杠装置11的立体图。图4是省略了螺纹轴22的一部分的图示的滚珠丝杠装置11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将滚珠丝杠装置11沿轴向X剖切的剖视图。在图5中省略滚珠螺母10外的结构的图示。如图3~图5所示,滚珠丝杠装置11包括:螺纹轴22、滚珠螺母10、第一反向器(第一端部构成部件)20、第二反向器(第二端部构成部件。图4中未图示)120、多个滚珠24(参照图5)、第一安装部件(限制部件)21、以及第二安装部件(限制部件)121(参照图4)。螺纹轴22沿轴向X延伸。滚珠螺母10外嵌于螺纹轴22。第一反向器20安装于滚珠螺母10的轴向X的一端部(轴向X1的端部)10C。第二反向器120安装于滚珠螺母10的轴向X的另一端部(轴向X2的端部)10D。滚珠24构成跨越第一反向器20内、滚珠螺母10内以及第二反向器120内配置的滚珠列BL(参照图14)。第一安装部件21用于将第一反向器20安装于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第二安装部件121用于将第二反向器120安装于滚珠螺母10的另一端部10D。滚珠丝杠装置11是不使滚珠24循环的非循环式滚珠丝杠装置。滚珠丝杠装置11的卷数例如为4.5。在该滚珠丝杠装置11中,理论上需要的有效卷数也为4.5,实际的卷数保持原样采用该理论上的有效卷数。
以下,将轴向的一方(图2以及图5的右方和图3以及图4的右手前侧方向)作为轴向X1,将轴向的另一方(图2以及图5的左方和图3以及图4的左里侧方向)作为轴向X2进行说明。此外,在统称轴向X1以及轴向X2时,称为轴向X。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在螺纹轴22的外周面22A形成有螺纹槽41。螺纹槽41是一边以螺纹轴22的圆中心为中心旋转一边逐渐向轴向X1偏移的螺旋状的槽。螺纹槽41的剖面是大致U字状的弯曲面。在外周面22A形成有构成在轴向X相邻的螺纹槽41的边界的螺旋状的螺纹牙42。
接下来,参照图2~图5对滚珠螺母10进行详细地说明。
滚珠螺母10是沿轴向X延伸的筒状体,滚珠螺母10采用钢等金属形成。其内周面10A以及外周面10B构成具有沿轴向X延伸的中心轴的圆筒面。在滚珠螺母10的内周面10A形成有螺纹槽43。螺纹槽43是一边以内周面10A的圆中心为中心旋转一边逐渐向轴向X1偏移的螺旋状的槽。螺纹槽43的剖面是大致U字状的弯曲面。在内周面10A形成有构成在轴向X相邻的螺纹槽43的边界的螺旋状的螺纹牙44(参照图5)。螺纹槽43形成于除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以及另一端部10D以外的内周面10A。此外,如图5所示,在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以及另一端部10D嵌入第一以及第二反向器20、120,在此关系上,在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以及另一端部10D的内周面10A形成有螺纹槽43。
如图5所示,在轴向X上滚珠螺母10的内周面10A所存在的区域,通过滚珠螺母10的螺纹槽43、与在螺纹轴22的外周面22A和内周面10A对置的部分的螺纹槽41,而划分形成能够供滚珠24滚动的螺旋状的内滚珠通路(第二滚珠通路)47。如图5所示,内滚珠通路47具有大致圆形状的剖面。内滚珠通路47构成一边以滚珠螺母10的内周面10A、螺纹轴22的外周面22A的圆中心为中心旋转一边朝轴向X1逐渐偏移的螺旋状。在轴向X上相邻的内滚珠通路47之间,螺纹轴22的螺纹牙42与滚珠螺母10的螺纹牙44以在径向上对置的状态配置。上述螺纹牙42、44构成在轴向X上相邻的两列内滚珠通路47的边界。
如图3~图5所示,在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在滚珠螺母10的内周面10A与螺纹轴22的外周面22A之间夹装有第一反向器20。在滚珠螺母10的轴向X的另一端部10D,在滚珠螺母10的内周面10A与螺纹轴22的外周面22A之间夹装有第二反向器120。在滚珠螺母10的轴向X1的端面10E,在周向Y的一处位置,形成有从径向Z外侧观察呈矩形的卡合用切口部23(参照图4)。省略图示,但是相同的切口部也形成于滚珠螺母10的轴向X2的端面(未图示)。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反向器20的立体图。图7(a)是轨道部25的沿径向Z的剖视图。第一反向器20具有C筒状的轨道部25。轨道部25设置为在圆环的周向一部分形成有切口部26。轨道部25是采用钢等金属材料而形成的冲压形成品。轨道部25的剖面形状(由沿着径向Z的平面剖切的剖面形状)呈“コ”字状(大致矩形)。即,在轨道部25一侧方(图7(a)所示的轴向X2)遍及周向的整个区域形成有开口27。如图4所示,第一反向器20在将轨道部25的开口27朝向滚珠螺母10侧的状态下嵌入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内。
在第一反向器20的轨道部25的内部划分形成有能够供滚珠24滚动的C状(大致圆环状)的第一端部滚珠通路(第一滚珠通路。非负荷圈)51(一并参照图5以及图7(a))。若将从轴向X1观察轨道部25时的顺时针的端部作为轨道部25的前端部25A,将逆时针的端部作为轨道部25的基端25B,则在轨道部25的前端部25A设置有滚珠引导部28。
图7(b)是从径向Z的外侧观察包括滚珠引导部28在内的第一反向器20的图。图7(c)是从图7(b)的箭头A观察的立体图。以下,一边参照图7(b)以及图7(c)一边对滚珠引导部28的结构进行说明。为了方便说明,各部分的方向等以安装于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的状态为基准进行说明。
滚珠引导部28包括在轴向X平行地并列配置的第一滚珠引导片29以及第二滚珠引导片30。通过第一滚珠引导片29以及第二滚珠引导片30划分形成用于引导滚珠24的引导路31(也合并图10来参照)。引导路31设定为能够供滚珠24滚动的大小。在第一反向器20的安装状态下,引导路31的前端(图7(b)的右端)与螺纹槽43的一端部43A(参照图9A以及图9B)。此外,关于图7(c),在图示的关系上,将周向Y描绘为直线状,但是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圆弧状。
第一滚珠引导片(滚珠引导片)29以将轨道部25的连结板25D折弯的方式形成为一体。第一滚珠引导片29在轨道部25的前端部25A以覆盖开口27的方式安装。第一滚珠引导片29包括第一弯曲部(弯曲部)32与圆弧状的第一圆弧状板部33。第一弯曲部32以随着从轨道部25的前端部25A朝向周向Y的一方(图7中示出的右方)而朝轴向X2以及径向Z内侧较大突出的方式弯曲。第一圆弧状板部33与第一弯曲部32的前端连续,且以滚珠螺母10的内周面10A的圆中心为中心。在轴向X以及径向Z双方,第一弯曲部32的弯曲随着从轨道部25的前端部25A朝向周向Y的一方(图7中表示的右方)而从低斜度向高斜度变化之后返回低斜度。
第二滚珠引导片(滚珠引导片)30与轨道部25的连结板25C形成为一体。第二滚珠引导片30包括第二弯曲部(弯曲部)34与圆弧状的第二圆弧状板部35。第二弯曲部34以随着从轨道部25的前端部25A朝向周向Y的一方(图7中表示的右方)而朝轴向X2以及径向Z内侧较大突出的方式弯曲。第二圆弧状板部35与第二弯曲部34的前端连续,且以滚珠螺母10的内周面10A的圆中心为中心。第一弯曲部32以及第二弯曲部34具有彼此相同的要素。第一圆弧状板部33以及第二圆弧状板部35具有彼此相同的要素。因此,引导路31也模仿第一滚珠引导片29的弯曲部32以及第二滚珠引导片30的弯曲部34而弯曲。
图8是第一安装部件21的立体图。第一安装部件21是用于通过与滚珠螺母10(参照图4等)的一端部10C(参照图4等)卡合而将第一反向器20安装于该一端部10C的大致L字状的部件。第一安装部件21采用树脂材料或者金属材料而形成。第一安装部件21包括固定部36与卡合部37。固定部36固定于第一反向器20。卡合部37用于与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卡合。第一安装部件21与固定部36和卡合部37设置为一体。固定部36呈沿着滚珠螺母10的内周面10A的圆弧状,由与其周向Y正交的平面剖切时的剖面形状呈矩形状。固定部36的该剖面尺寸设定为正好嵌于第一反向器20的轨道部25的基端25B内的尺寸。因此,如图10所示,通过将固定部36插入轨道部25的基端25B内,从而将第一安装部件21固定于第一反向器20。
卡合部37形成为从固定部36的周向Y的端部(图8所示的左端部)向径向Z的外侧突出。卡合部37具有与固定部36相同的轴向X的厚度。另外,卡合部37的周向Y的厚度设定为与滚珠螺母10的卡合用切口部23的周向Y的宽度相同。在固定部36中的与设置有卡合部37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图8所示的右侧)的端面,形成有用于卡定后述的第一弹性部件61的基端(一端)61B(参照图13)的卡定面(限制部)38。卡定面38由与周向Y正交的平坦面构成。
图9A是从径向Z内侧观察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的内周面10A的图。图9B是从图9A的箭头C观察的图。另外,图9A也是从图9B的箭头D观察的图。图10是使用第一安装部件21来将第一反向器20安装于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5、图9A以及图9B所示,在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的内周面10A形成有与滚珠螺母10的一端面10E连续的环状阶梯部40。在内周面10A,在环状阶梯部40与一端面10E之间,形成有由以内周面10A的圆中心为中心的大径圆筒面构成的大径面39。在大径面39收容第一反向器20。
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在一端部10C的内周面10A,在与大径面39在轴向X2侧邻接的区域的、周向Y的规定位置,以朝径向外侧挖掘螺纹槽43且跨越大径面39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形成收容第一反向器20的滚珠引导部28的空间的收容槽48。收容槽48通过挖掘螺纹槽43而形成,所以螺纹槽43的与收容槽48邻接的部分成为螺纹槽43的一端部(轴向X1侧的端部)43A。
收容槽48具有第一槽弯曲面49与第二槽弯曲面50。第一槽弯曲面49沿轴向X以及径向Z弯曲。第二槽弯曲面50沿轴向X弯曲。第一槽弯曲面49是在安装第一反向器20时供第二滚珠引导片30的第二弯曲部34(参照图7(b)以及图7(c))紧贴配置的部分。第一槽弯曲面49与大径面39连续,且第二弯曲部34相同以随着沿周向Y朝向螺纹槽43的一端部43A而朝轴向X2以及径向Z内侧较大突出的方式弯曲。第一槽弯曲面49的弯曲随着朝向螺纹槽43的一端部43A而从低斜度朝高斜度变化之后返回低斜度。
第二槽弯曲面50是与螺纹槽43(的最底部)连续且随着从螺纹槽43的一端部43A沿周向Y背离而朝向轴向X1侧的弯曲面。第二槽弯曲面50呈随着从螺纹槽43的一端部43A背离而其斜度变为急斜度的大致圆弧面状(下垂形状)。第二槽弯曲面50形成有用于收容第一滚珠引导片29的空间。
参照图10对第一反向器20的安装进行说明。第一反向器20在安装(固定)第一安装部件21之后嵌入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的内周面10A。此时,操作人员使C状的第一反向器20朝径向Z的内侧收缩(弹性变形)并且嵌入一端部10C内。在嵌入后,第一反向器20的形状复原,通过将一端部10C的内周面10A朝径向Z的外侧按压,而保持于滚珠螺母10的内周面10A。并且,通过卡合部37嵌入卡合用切口部23,从而实现第一反向器20从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的固定。
在第一反向器20安装于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的状态下,第一反向器20的轨道部25收容配置于大径面39与螺纹轴22的外周面22A之间的空间。另外,第一反向器20的滚珠引导部28收容于由收容槽48划分而成的空间。在第一反向器20安装于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的状态下,第一端部滚珠通路51(参照图5)经由引导路31而与内滚珠通路47(第二滚珠通路。参照图5)连通。
此外,如图9所示,在环状阶梯部40形成有与第二槽弯曲面50连续的阶梯部40A。在阶梯部40A与第二槽弯曲面50之间,在比环状阶梯部40靠轴向X2侧的位置形成有凹陷了一个台阶的端面40B。在第一反向器20的安装状态下,在由阶梯部40A以及端面40B划分而成的空间收容第一滚珠引导片29的基部(图7(b)以及图7(c)的左部分)。
图11是示出从滚珠螺母10的径向Z的内侧观察的引导路31附近的滚珠24的状态的图。图12是示出从滚珠螺母10的轴向X2观察的引导路31附近的滚珠24的状态的图。位于内滚珠通路47的滚珠24能够被引导路31朝轴向X1侧且朝径向Z外侧引导,且被朝第一反向器20内的第一端部滚珠通路51引导。另外,位于第一端部滚珠通路51的滚珠24能够被引导路31朝轴向X2侧且朝径向Z内侧引导且被朝内滚珠通路47引导。
再次参照图4以及图5,第二反向器120具有与第一反向器20相同的要素。因此,省略第二反向器120的详细说明。通过第二反向器120的轨道部25而在轨道部25的内部划分形成有能够供滚珠24滚动的C状(大致圆环状)的第二端部滚珠通路151(第一滚珠通路。非负荷圈。参照图5)。
另外,在滚珠螺母10的另一端部10D,与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相同地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反向器120的结构。在图5以及后述的图14中,对滚珠螺母10的另一端部10D的各部分赋予与一端部10C的对应的部分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说明。另外,虽未在图5示出,但在滚珠螺母10的另一端部10D也设置有与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的收容槽48(参照图9A以及图9B)相同的结构。在第二反向器120的安装状态下,在由该部分划分而成的空间收容配置有第二反向器120的滚珠引导部28。
如图4所示,第二反向器120以将轨道部25的开口27朝向滚珠螺母10侧的状态嵌入滚珠螺母10的另一端部10D内。因此,在采用图7说明第二反向器120的情况下,在安装于滚珠螺母10的另一端部10D的状态下,图7(a)以及(b)的轴向X1与轴向X2相反。
另外,第二安装部件121具有第一安装部件21相同的要素。另外,采用第二安装部件121来将第二反向器120安装于滚珠螺母10的另一端部10D,也与采用第一安装部件21来将第一反向器20安装于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的情况相同。在后述的图14中,对第二安装部件121的各部分赋予与第一安装部件21的对应的部分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说明。
在第二反向器120安装于滚珠螺母10的另一端部10D的状态下,第二端部滚珠通路151(参照图5)经由与引导路31相同的引导路(未图示)而与内滚珠通路47(第二滚珠通路。参照图5)连通。图13是从图5的剖面线E-E观察的剖视图。图14是从图5的剖面线F-F观察的剖视图。
如图5、图13以及图14所示,以跨越第一端部滚珠通路51、内滚珠通路47以及第二端部滚珠通路151的方式呈列地设置多个滚珠24(存在将上述多个滚珠24总括称为“滚珠列BL”的情况)。因此,内滚珠通路47内的滚珠列BL能够沿该内滚珠通路47滚动移动。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滚珠丝杠装置11包括第一弹性部件61与第二弹性部件161。第一弹性部件61收容于第一反向器20内(第一端部滚珠通路51)。第二弹性部件161收容于第二反向器120内(第二端部滚珠通路151)。如图13所示,作为第一弹性部件61,采用圆筒状的螺旋弹簧,更加优选采用压缩螺旋弹簧。第一弹性部件61以在压缩状态下收缩的状态收容于第一端部滚珠通路51内。
第一弹性部件61的基端(一端)61B与第一反向器20安装用的第一安装部件21的固定部36的卡定面38卡定。在该状态下,第一弹性部件61的前端61A以能够与滚珠列BL的一端BL1的滚珠24抵接的方式设置。在抵接的情况下,第一弹性部件61的前端61A弹性按压该滚珠24。
第一弹性部件61的前端61A以及基端61B可以为开端类型的(无研磨),可以为闭端类型(锥形),也可以为引出端类型。
如图14所示,作为第二弹性部件161采用圆筒状的螺旋弹簧,更加优选采用压缩螺旋弹簧。第二弹性部件161以在压缩状态下收缩的状态收容于第二端部滚珠通路151内。第二弹性部件161的基端(一端)161B与第二反向器120安装用的第二安装部件121的固定部36的卡定面38卡定。在该状态下,第二弹性部件161的前端(另一端)161A以能够与滚珠列BL的另一端BL2的滚珠24抵接的方式设置。在抵接的情况下,第二弹性部件161的前端161A弹性按压该滚珠24。
如图5、图13以及图14所示,由于填充于滚珠丝杠装置11的滚珠24的个数多的情况、以及滚珠列BL的两端BL1、BL2被第一以及第二弹性部件61、161弹性按压,所以滚珠24被高密度配置。更具体而言,在第一端部滚珠通路51、内滚珠通路47以及第二端部滚珠通路151,多个滚珠24以几个相连的方式排列,相邻的滚珠24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
接下来,对滚珠丝杠装置1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5是示出朝向轴向X的一方(轴向X1。参照图4等)的轴向载荷的输入处于滚珠丝杠装置11时的、第一端部滚珠通路51中的滚珠24的举动的图。图16是示出朝向轴向X的另一方(轴向X2。参照图4等)的轴向载荷的输入处于滚珠丝杠装置11时的、第二端部滚珠通路151中的滚珠24的举动的图。
在轴向载荷未输入滚珠丝杠装置11的情况下,即在轴向载荷未输入螺纹轴22的情况下,内滚珠通路47(参照图5等)内的滚珠24与螺纹槽41、43(参照图5等)之间发生滑动。因此,螺纹轴22(参照图5等)与滚珠螺母10的相对旋转通过低摩擦实现,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螺纹轴22与滚珠螺母10的行程(相对地沿轴向X移动)。
参照图4、图5、图13以及图15,在朝向轴向X1的轴向载荷的输入输入于螺纹轴22的情况下(参照图15(b)),对存在于内滚珠通路47内的各滚珠24作用轴向载荷,由于内滚珠通路47为螺旋状所以对各滚珠24作用将该滚珠24沿内滚珠通路47朝第一端部滚珠通路51促进的力。并且,多个滚珠24从轴向载荷未输入于螺纹轴22的情况下的状态(参照图15(a)),朝由第一端部滚珠通路51、内滚珠通路47以及第二端部滚珠通路151构成的路径的一端BC1侧(也就是说,第一安装部材21的卡定面38侧),针对每个滚珠列BL,滚动移动行程的量。此时,由于多个滚珠24在内滚珠通路47滚动(滚珠24与螺纹槽41、43滚动接触),滚珠24与螺纹槽41、43的摩擦损失变少,由此,能够顺畅地实现螺纹轴22与滚珠螺母10的行程。
并且,在该状态下,多个滚珠24在第一端部滚珠通路51朝滚珠路径的一端BC1侧(第一安装部件21的卡定面38侧)滚动移动,而将第一弹性部件61的前端61A朝滚珠路径的一端BC1侧按压。通过该按压,第一弹性部件61压缩。若轴向载荷朝螺纹轴22的输入结束,则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部件61复原,第一弹性部件61的前端61A朝将滚珠列BL的一端BL1朝由第一端部滚珠通路51、内滚珠通路47以及第二端部滚珠通路151构成的路径的另一端BC2侧(第二安装部件121的卡定面38(参照图14)侧)弹性按压。由此,滚珠24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参照图4、图5、图14以及图16,在朝向轴向X2的轴向载荷的输入输入于螺纹轴22的情况下(参照图16(b)),对存在于内滚珠通路47内的各滚珠24作用轴向载荷,由于内滚珠通路47为螺旋状所以对各滚珠24作用将该滚珠24沿内滚珠通路47朝第二端部滚珠通路151促进的力。并且,多个滚珠24从轴向载荷未输入螺纹轴22的情况下的状态(参照图16(a)),朝由第一端部滚珠通路51、内滚珠通路47以及第二端部滚珠通路151构成的路径的另一端BC2侧(第二安装部件121的卡定面38侧),针对每个滚珠列BL,滚动移动行程的量。此时,由于多个滚珠24在内滚珠通路47滚动的(滚珠24与螺纹槽41、43滚动接触)、滚珠24与螺纹槽41、43的摩擦损失减少,由此,能够顺畅地实现螺纹轴22与滚珠螺母10的行程。
并且,在该状态下,多个滚珠24在第二端部滚珠通路151朝滚珠路径的另一端BC2侧(第二安装部件121的卡定面38侧)滚动移动,而将第一弹性部件61的前端61A朝滚珠路径的另一端BC2侧按压。通过该按压,第二弹性部件161压缩。若轴向载荷朝向螺纹轴22的输入结束,则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性部件161复原,第二弹性部件161的前端161A将滚珠列BL的另一端BL2朝滚珠路径的一端BC1侧弹性按压。由此,滚珠24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由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抑制轴向载荷相对于螺纹轴22输入时的滚珠24与螺纹槽41、43之间的摩擦损失。结果,能够实现螺纹轴22相对于滚珠螺母10的顺畅的行程。由此,能够提供可以高效地实现螺纹轴22与滚珠螺母10之间的动力传递的非循环式的滚珠丝杠装置11。
另外,通过调节第一反向器20以及第二反向器120的引导路31的周向姿势,能够保持原样采用滚珠丝杠装置11的理论上的有效卷数。因此,能够使滚珠螺纹装置11在轴向X小型化。图17是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珠丝杠装置211的电动致动器的示意性剖视图。电动致动器201通过使驱动轴202沿轴向X退出来对驱动对象进行驱动。
电动致动器201具备电动马达203、驱动轴202、减速机构204、滚珠丝杠装置211、驱动轴202、以及壳体206。减速机构204传递电动马达203的旋转转矩。滚珠丝杠装置211将经由减速机构204而传递的电动马达203的旋转转矩转换为驱动轴202的轴向X的直线运动。壳体206收容减速机构204以及滚珠丝杠装置211。
壳体206具有第一壳体206A、与和该第一壳体206A的端面对接的第二壳体206B,二者通过固定螺栓(未图示)相互结合。
电动马达203安装于第一壳体206A。电动马达203的输出轴203A穿过第一壳体206A,被安装于第二壳体206B的滚动轴承207支承为能够旋转。
驱动轴202与滚珠丝杠装置211的螺纹轴222形成为一体。驱动轴202在第二壳体206B内经由滑动轴承214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减速机构204具备第一齿轮208与第二齿轮209。第一齿轮208收容配置于第一以及第二壳体206A、206B之间。第一齿轮208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电动马达203的输出轴203A的端部。第二齿轮209从滚珠螺母210的外周面朝外侧一体地突出设置,且与第一齿轮208啮合。
图1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珠丝杠装置211的示意性侧视图。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滚珠螺母210被滚动轴承213、以及滚动轴承216支承为能够旋转。滚动轴承213安装于第一壳体206A的内周。滚动轴承216安装于第二壳体206B的内周。第二齿轮209、滚动轴承213以及滚动轴承216外嵌固定于滚珠螺母210的外周。
图19是滚珠丝杠装置211的立体图。图20是省略了螺纹轴222的局部的图示的滚珠丝杠装置211的分解立体图。图21是将滚珠丝杠装置211沿轴向X剖切的剖视图。如图19~图21所示,滚珠丝杠装置211包括螺纹轴222、滚珠螺母210、端部构成部件219、多个滚珠224(参照图21)、弹性部件261以及抵接部件(限制部件)221。螺纹轴222沿轴向X延伸。滚珠螺母210相对于螺纹轴222外嵌。端部构成部件219安装于滚珠螺母210的轴向X的一端部(轴向X1的端部)210C。滚珠224跨越端部构成部件219内以及滚珠螺母210内设置,而构成滚珠列BL。弹性部件261收容于端部构成部件219内。抵接部件(限制部件)221安装于端部构成部件219,并与弹性部件261的基端261B抵接。在端部构成部件219的内部划分形成有端部滚珠通路251。
滚珠丝杠装置211是不使滚珠224的非循环式的滚珠丝杠装置。滚珠丝杠装置211的卷数例如为4.5。在该滚珠丝杠装置211中,理论上需要的有效卷数也为4.5,实际的卷数保持原样采用该理论上的有效卷数。以下,在该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将轴向的一方(图18以及图21中的右方以及图19以及图20中的右手前侧方向)作为轴向X1,将轴向的另一方(图18以及图21中的左方以及图19以及图20中的左里侧方向)作为轴向X2进行说明。此外,在统称轴向X1以及轴向X2时,称为轴向X。
如图18、图19以及图21所示,在螺纹轴222的外周面222A形成有螺纹槽226。螺纹槽226是一边以螺纹轴222的圆中心为中心旋转一边朝轴向X1逐渐偏移的螺旋状的槽。螺纹槽226的剖面是大致U字状的弯曲面。在外周面222A形成有构成在轴向X上相邻的螺纹槽226的边界的螺旋状的螺纹牙227。
接下来,参照图18~图21对滚珠螺母210进行详细说明。
滚珠螺母210是沿轴向X延伸的筒状体,滚珠螺母210采用钢等金属而形成。其内周面210A以及外周面210B构成具有沿轴向X延伸的中心轴的圆筒面。在滚珠螺母210的内周面210A形成有螺纹槽228。螺纹槽228是一边以内周面210A的圆中心为中心旋转一边朝轴向X1逐渐偏移的螺旋状的槽。螺纹槽228的剖面是大致U字状的弯曲面。在内周面210A形成有构成在轴向X相邻的螺纹槽228的边界的螺旋状的螺纹牙229(参照图21)。螺纹槽228形成于滚珠螺母210的内周面210A的整个区域。
在滚珠螺母210的外周面210B的中途部,与第二齿轮209的形成位置邻接地形成有由圆筒槽构成的铆接用槽272。如图21所示,在滚珠螺母210的内周面210A所存在的区域,通过滚珠螺母210的螺纹槽228、与在螺纹轴222的外周面222A和内周面210A对置的部分的螺纹槽226,而划分形成有能够供滚珠224滚动的螺旋状的内滚珠通路(第二滚珠通路)230。如图21所示,内滚珠通路230具有大致圆形状的剖面。内滚珠通路230形成为一边以滚珠螺母210的内周面210A、螺纹轴222的外周面222A的圆中心为中心旋转一边朝轴向X1逐渐偏移的螺旋状。在轴向X上相邻的内滚珠通路230之间,螺纹轴222的螺纹牙227与滚珠螺母210的螺纹牙229以在径向对置的状态配置。上述螺纹牙227、229构成在轴向X相邻的两列内滚珠通路230的边界。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滚珠螺母210的另一端部210D,使用密封销将内滚珠通路230密封。
如图20所示,在滚珠螺母210的轴向X1的端面210E的周向Y的一处位置,形成有从径向Z外侧以及轴向X1观察分别呈矩形的收容槽248。如图19~图21所示,在滚珠螺母210的轴向X1的端面210E安装有端部构成部件219。
图22是端部构成部件219的立体图。图23是端部构成部件219的内侧构成部件240的立体图。如图22所示,端部构成部件219包括外侧构成部件220与内侧构成部件240。如图23所示,内侧构成部件240构成剖面呈大致L字状的圆环轨道。内侧构成部件240包括圆环板状的圆环部242与大致圆筒状的内周壁部241。内周壁部241从圆环部242的内周缘的整个区域相对于圆环部242垂直下垂。内侧构成部件240采用钢等金属材料通过冲压形成来制作。
在内侧构成部件240的内周壁部241的周向Y的一部分,以在周向Y相互邻接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切口部243以及第二切口部244。第一切口部243以及第二切口部244遍及轴向X的整个区域切入。第一切口部243的周向Y的宽度设定为比第二切口部244的周向Y的宽度宽。在第一切口部243的形成位置设置有滚珠引导片245。滚珠引导片245以将被第一切口部243切开的内周壁部241朝内侧折弯的方式形成为一体。滚珠引导片245具有随着朝向周向Y的一方(图23所示的右手前侧)而朝向径向Z内侧的倾斜,且较大突出。
如图22所示,外侧构成部件220包括圆形的底部247与圆筒状的外周筒246。外周筒246从底部247的外周缘的整个区域相对于底部247垂直下垂。外周筒246的轴向X的尺寸设定为比内周壁部241的轴向X的尺寸大。在底部247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形开口274。底部247以及圆形开口274设置为相互同心。
图24是抵接部件221的立体图。抵接部件221是通过与弹性部件261的基端261B抵接来限制弹性部件261的移动的大致圆弧状的部件。另外,抵接部件221是用于通过安装于端部构成部件219而将内侧构成部件240固定(定位)于外侧构成部件220的部件。
抵接部件221采用树脂材料或者金属材料而形成。抵接部件221包括大致圆弧状的主体部236、突起部237以及卡合部237A。主体部236沿着内侧构成部件240的内周壁部241。突起部237从主体部236的内周面236A的一部分(在图24中为主体部236的周向Y的一方(图24所示的右手前侧)侧的端部,且是轴向X1侧的部分)朝径向Z内侧突出。卡合部237A从主体部236的轴向X2侧的端面朝轴向X1突出。主体部236形成为由与其周向Y正交的平面剖切时的剖面形状呈矩形状。突起部237的轴向X的厚度比主体部236短。卡合部237A在轴向X以及周向Y上,形成为与端面210E的收容槽248(图26)匹配的形状以及大小,而嵌合于收容槽248。
在主体部236中的周向Y的一方(图24所示的右手前侧)侧的端面,形成有与弹性部材261的基端(一端)261B(参照图27)抵接的抵接面(限制部)238。抵接面238由与周向Y正交的平坦面构成。在主体部236中的周向Y的另一方(图24所示的左里侧)侧的端部的内周,设置有滚珠引导面239。滚珠引导面239是具有随着朝向周向Y的一方(图24所示的右手前侧)而朝向径向Z内侧的倾斜的面。
接下来,再次参照图22,对端部构成部件219以及抵接部件221相对于滚珠螺母210的一端部210C的安装进行说明。首先,操作人员将内侧构成部件240配置为其圆环部242与外侧构成部件220侧对置。然后,操作人员将内侧构成部件240嵌入外侧构成部件220,将内侧构成部件240压入直到圆环部242与外侧构成部件220的底部247相抵为止。由此,端部构成部件219被组装。
接下来,操作人员将抵接部件221安装于端部构成部件219的内侧构成部件240。此时,通过使抵接部件221的突起部237与第二切口部244卡合,从而进行抵接部件221相对于外侧构成部件220在周向Y(旋转方向)的定位。在该状态下,滚珠引导面239与滚珠引导片245隔开规定间隔地对置。通过滚珠引导片245与滚珠引导面239,形成用于在端部滚珠通路251与内滚珠通路230之间引导(guide)滚珠224的滚珠引导部273。
接下来,操作人员将端部构成部件219以及抵接部件221安装于滚珠螺母210的一端部210C。具体而言,将端部构成部件219的外侧构成部件220的敞开端220A外嵌于滚珠螺母210的一端部210C,而将端部构成部件219以及抵接部件221充分压入滚珠螺母210。此时,操作人员一边使外侧构成部件220以及内侧构成部件240沿周向Y旋转,一边将抵接部件221的卡合部237A(参照图24)嵌入端面210E的收容槽248。通过卡合部237A与收容槽248的嵌合,实现外侧构成部材220以及内侧构成部件240相对于滚珠螺母210在周向Y的定位。在端部构成部件219外嵌于滚珠螺母210的一端部210C的状态下,端部构成部件219的外侧构成部件220的敞开端220A与滚珠螺母210的外周面210B的铆接用槽272对置。
接下来,操作人员如图21所示那样使外侧构成部件220的敞开端220A铆接变形,而形成铆接部271。铆接部271与铆接用槽272卡合。由此,实现端部构成部件219相对于滚珠螺母210的固定。
然后,使弹性部件261以及多个滚珠224从滚珠引导部273插入下述的端部滚珠通路251。插入端部滚珠通路251的弹性部件261通过滚珠224的插入而抵押于抵接部件221侧。结果,在端部滚珠通路251中,以基端261B能够与抵接面238抵接的方式将弹性部件261收容配置于端部滚珠通路251。
在端部构成部件219相对于滚珠螺母210的固定状态下,在端部构成部件219的内部形成有能够供滚珠224滚动的C状(大致圆环状)的端部滚珠通路(第一滚珠通路。非负荷圈)251。具体而言,端部滚珠通路251通过外侧构成部件220的外周筒246、内侧构成部件240的内周壁部241以及滚珠螺母210的一端面210E划分而成。如图21所示,端部滚珠通路25相比内滚珠通路230配置于径向Z的外侧。
图25是从滚珠螺母210的轴向X观察的、滚珠螺母210的一端面210E附近的滚珠224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6是滚珠224从滚珠螺母210的一端面210E流出的状态的立体图。这样,内滚珠通路230的滚珠224中的从一端面210E流出的滚珠224A被滚珠引导部273(滚珠引导片245以及滚珠引导面239)捞起。即,从内滚珠通路230流出的滚珠224A被朝端部滚珠通路251引导。
图27是从图21的剖面线G-G观察的剖视图。如图21、图25以及图27所示,以跨越端部滚珠通路251以及内滚珠通路230的方式呈列地设置多个滚珠224(存在将上述多个滚珠224总括称为“滚珠列BL”的情况)。因此,内滚珠通路230内的滚珠列BL能够沿该内滚珠通路230滚动移动。
如图27所示,作为弹性部件261采用圆筒状的螺旋弹簧,更优选采用压缩螺旋弹簧。弹性部件261以在压缩状态下收缩的状态收容于端部滚珠通路251内。弹性部件261的基端(一端)261B与抵接部件221的主体部236的抵接面238抵接。在该状态下,弹性部件261的前端(另一端)261A以能够与滚珠列BL的一端BL1的滚珠224抵接的方式设置。在与滚珠224抵接的情况下,弹性部件261的前端261A弹性按压该滚珠224。
弹性部件261的前端261A以及基端261B可以是开端类型(无研磨),可以是闭端类型(锥形),也可以是引出端类型。如图21以及图27所示,由于填充到滚珠丝杠装置211的滚珠224的个数为多个、以及滚珠列BL的一端BL1被第一以及弹性部件61、161弹性按压,所以滚珠224被高密度地配置在端部滚珠通路251以及内滚珠通路230。更具体而言,在端部滚珠通路251以及内滚珠通路230,多个滚珠224以在相邻的滚珠224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的状态几个相连地排列。
图28是示出朝向轴向X的一方(轴向X1。参照图20等)的轴向载荷的输入处于滚珠丝杠装置211时的端部滚珠通路251中的滚珠224的举动的图。参照图21、图27以及图28,对滚珠丝杠装置21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轴向载荷未输入滚珠丝杠装置211的情况下,或者所输入的轴向载荷小的情况下,基于弹性部件261的弹性按压滚珠224停留于此处,内滚珠通路230内的滚珠224与螺纹槽226、228之间发生滑动(滑动螺纹)。因此,螺纹轴222与滚珠螺母210的相对旋转通过低摩擦实现。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螺纹轴222与滚珠螺母210的行程(相对地沿轴向X移动)。
另一方面,在所输入的轴向载荷大的情况下,对存在于内滚珠通路230内的各滚珠224作用轴向载荷,由于内滚珠通路230为螺旋状所以对各滚珠224作用将该滚珠224沿内滚珠通路230朝端部滚珠通路251促进的力。并且,多个滚珠224从轴向载荷未输入螺纹轴222的情况的状态(参照图28(a)),朝由端部滚珠通路251以及内滚珠通路230构成的路径的一端BC1侧(也就是说,抵接部件221的抵接面238侧),针对每个滚珠列BL,滚动移动行程的量。此时,由于多个滚珠224在内滚珠通路230滚动(滚珠224与螺纹槽226、228滚动接触),所以能够减少滚珠224与螺纹槽226、228的摩擦损失,由此,能够顺畅地实现螺纹轴222与滚珠螺母210的行程。
并且,在该状态下,多个滚珠224在端部滚珠通路251朝滚珠路径的一端BC1侧(抵接部件221的抵接面238侧)滚动移动,将弹性部件261的前端261A朝滚珠路径的一端BC1侧按压。通过该按压,弹性部件261压缩。若轴向载荷向螺纹轴222的输入结束,则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部件261复原,弹性部件261的前端261A将滚珠列BL的一端BL1朝由端部滚珠通路251以及内滚珠通路230构成的路径的另一端侧(与BC1侧相反的一侧)弹性按压。由此,滚珠224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抑制轴向载荷相对于螺纹轴222输入时的滚珠224与螺纹槽226、228之间的摩擦损失。结果,能够实现螺纹轴222相对于滚珠螺母210的顺畅的行程。由此,可以提供能够高效地实现螺纹轴222与滚珠螺母210之间的动力传递的非循环式滚珠丝杠装置211。
另外,通过调节端部构成部件219的周向Y姿势,能够保持原样采用滚珠丝杠装置211的理论上的有效卷数。因此,能够使滚珠丝杠装置211在轴向X小型化。以上,对本发明的两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采用其他方式。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仅向滚珠丝杠装置11输入朝向轴向X1的轴向载荷,不输入朝向轴向X2的轴向载荷,在此情况下,仅第一反向器20安装于滚珠螺母10的一端部10C。在该情况下,内滚珠通路47在滚珠螺母10的另一端部10D密封。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对滚珠丝杠装置211输入朝向轴向X1的轴向载荷以及朝向轴向X2的轴向载荷双方,在此情况下,在滚珠螺母210的另一端部210D安装具有与端部构成部件219相同的结构的端部构成部件。
在该情况下,能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结构。例如,多个滚珠224跨越两方的端部构成部件219的端部滚珠通路251以及内滚珠通路230呈列地设置。并且,各端部构成部件219的弹性部件261的另一端261分别与滚珠列BL的一端以及另一端抵接。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将第一滚珠引导片29以及第二滚珠引导片30的第一弯曲部32以及第二弯曲部34的弯曲形状形成为随着朝向周向Y的一方(图7中所示的右方)而朝轴向X2以及径向Z内侧双方突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仅向轴向X2突出,也可以仅向径向Z突出。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第一滚珠引导片29以及第二滚珠引导片30的要素彼此相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第一滚珠引导片29以及第二滚珠引导片30的形状、大小等可以互不相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弹性部件61的基端61B以及第二弹性部件161的基端161B与第一安装部件21以及第二安装部件121的卡定面38卡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设置成弹性部件61、161的基端61B、161B不与安装部件21、121卡定,基端61B、161B能够与卡定面38抵接。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弹性部件261的基端261B以能够与抵接面238抵接的方式设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基端261B可以与抵接面238卡定。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将滚珠引导片245以及滚珠引导面239形成为随着朝向周向Y的一方(图23以及图24所示的右手前侧)而朝径向Z的内侧突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可以形成为随着周向Y的一方(图23以及图24所示的右手前侧)而朝轴向X1以及径向Z内侧双方突出。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将包括第一滚珠引导片29以及第二滚珠引导片30在内的滚珠引导部28设置于第一反向器20以及第二反向器120的情况的例子。然而,可以通过加工滚珠螺母10的内周面10A而设置与滚珠引导部28相同的结构,也可以通过与滚珠螺母10、反向器20、120不同的部件,设置与滚珠引导部28相同的结构。
此外,能够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事项的范围内实施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10)

1.一种滚珠丝杠装置,包括:
螺纹轴,在该螺纹轴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槽;
滚珠螺母,该滚珠螺母外嵌于所述螺纹轴,在该滚珠螺母的内周面形成有螺纹槽;
端部构成部件,该端部构成部件安装于所述滚珠螺母的轴向的端部的至少一方,具有能够供滚珠流通的圆环状的第一滚珠通路;
滚珠引导部,该滚珠引导部将位于由所述滚珠螺母以及所述螺纹轴的彼此的螺纹槽形成的螺旋状的第二滚珠通路的滚珠、或者从该第二滚珠通路流出的滚珠朝所述第一滚珠通路引导;
多个滚珠,所述多个滚珠配置为跨越所述第一滚珠通路以及第二滚珠通路而构成列;以及
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该弹性部件的一端定位于所述第一滚珠通路,且该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以能够与位于滚珠列的一端的所述滚珠抵接的方式收容配置于所述第一滚珠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珠引导部设置于所述端部构成部件,并且该滚珠引导部包括滚珠引导片,该滚珠引导片将位于所述第二滚珠通路的滚珠、或者从所述第二滚珠通路流出的滚珠朝所述第一滚珠通路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滚珠螺母的内周面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滚珠引导片的收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具有限制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一端的限制面,并且该限制部件安装于所述端部构成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具有与所述滚珠螺母的所述端部卡合的卡合部,通过该卡合部与所述滚珠螺母的所述端部卡合,从而所述端部构成部件安装于所述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具有将位于所述第二滚珠通路的滚珠、或者从所述第二滚珠通路流出的滚珠朝所述第一滚珠通路引导的滚珠引导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滚珠通路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滚珠通路在轴向上偏移,
所述第一滚珠通路与所述第二滚珠通路连通,
所述滚珠引导部包括以向轴向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滚珠通路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滚珠通路在径向上偏移,
所述第一滚珠通路与所述第二滚珠通路连通,
所述滚珠引导部包括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构成部件包括:划分所述第一滚珠通路的外周侧的外侧构成部件;以及划分所述第一滚珠通路的内周侧的内侧构成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构成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滚珠螺母的轴向的一端部的第一端部构成部件;以及安装于所述滚珠螺母的轴向的另一端部的第二端部构成部件,
所述多个滚珠设置为跨越所述第一端部构成部件的所述第一滚珠通路、所述第二滚珠通路、以及所述第二端部构成部件的所述第一滚珠通路而构成列,
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弹性部件,该第一弹性部件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式构成,该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定位于所述第一端部构成部件的所述第一滚珠通路,且该第一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以能够与定位于滚珠列的一端的所述滚珠抵接的方式收容配置于所述第一端部构成部件的所述第一滚珠通路;以及第二弹性部件,该第二弹性部件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式构成,该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定位于所述第二端部构成部件的所述第一滚珠通路,且该第二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以能够与位于滚珠列的另一端的所述滚珠抵接的方式收容配置于所述第二端部构成部件的所述第二滚珠通路。
CN201410379698.2A 2013-08-05 2014-08-04 滚珠丝杠装置 Pending CN1043438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2673 2013-08-05
JP2013-162673 2013-08-05
JP2013223538A JP2015052387A (ja) 2013-08-05 2013-10-28 ボールねじ装置
JP2013-223538 2013-10-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3856A true CN104343856A (zh) 2015-02-11

Family

ID=51260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79698.2A Pending CN104343856A (zh) 2013-08-05 2014-08-04 滚珠丝杠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33891A1 (zh)
EP (1) EP2891828A3 (zh)
JP (1) JP2015052387A (zh)
CN (1) CN10434385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6053A (zh) * 2018-02-14 2020-09-1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滚珠丝杠螺母及用于生产滚珠丝杠螺母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26182A1 (ko) * 2014-02-21 2015-08-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콘텐츠를 표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JP6390905B2 (ja) 2014-08-01 2018-09-1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ボールねじ装置
KR101769827B1 (ko) * 2015-10-08 2017-09-05 두산중공업 주식회사 폐 증기발생기의 배관 절단을 위한 원뿔형상의 끼움재를 포함하는 도관 절단장치.
JP6980349B2 (ja) * 2018-01-22 2021-12-15 Thk株式会社 ボールねじ装置
US11655885B2 (en) * 2019-12-06 2023-05-23 Pacific Bearing Corp. Multiliner for multiple start ball nut thread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6324A1 (en) * 2003-10-31 2005-06-16 Paul Yang Reflow device of ball screw
CN2921457Y (zh) * 2006-04-18 2007-07-11 全球滚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滚珠螺母
DE102007042654A1 (de) * 2007-09-10 2009-03-12 Schaeffler Kg Kugelgewindetrieb
CN101517261A (zh) * 2006-09-27 2009-08-26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具有电机械致动的驻车制动器和用于将旋转运动转换成平移运动的传动装置的组合式车辆制动器
US20110120247A1 (en) * 2009-10-28 2011-05-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Ball screw, in particular for a parking brake of a motor vehicle
WO2013061557A1 (ja) * 2011-10-24 2013-05-0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ボールねじ装置及び防塵部材抜取り治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05039A (en) * 1931-05-16 1933-04-25 Hughes Tool Co Antifriction thread for shafts
GB1068231A (en) * 1964-01-23 1967-05-10 British Aircraft Corp Ltd Improvements in screw-and-nut mechanisms incorporating recirculating ball screws
US3439550A (en) * 1967-03-06 1969-04-22 Electronic Specialty Co Mechanical movement apparatus
JP3907772B2 (ja) * 1997-03-25 2007-04-18 Thk株式会社 ボールねじ装置
DE10011383B4 (de) * 2000-03-09 2005-08-25 Rexroth Star Gmbh Wälzkörpergewindetrieb
JP3915790B2 (ja) * 2004-02-17 2007-05-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ボールねじ装置
JP2005240878A (ja) * 2004-02-25 2005-09-08 Nsk Ltd ボールねじ
US20070295133A1 (en) * 2006-06-06 2007-12-27 Xin-He Chen Ball Screw with an Engaging Type Circulation Cassette
DE102008051350A1 (de) * 2007-10-27 2009-04-30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Kombinierte Fahrzeugbremse mit elektromechanisch betätigbarer Feststellbremse
JP2010071411A (ja) 2008-09-19 2010-04-02 Jtekt Corp ボールねじ装置および電気式動力舵取装置
DE102009019793A1 (de) * 2009-04-02 2010-10-07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Kombinierte Fahrzeugbremse mit elektromechanisch betätigbarer Feststellbremse
DE102013202099A1 (de) * 2012-11-30 2014-06-0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Kugelgewindetrieb, insbesondere für eine Feststellbremse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2013206080B4 (de) * 2013-02-08 2019-12-2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gelgewindetrieb
JP6151161B2 (ja) * 2013-11-29 2017-06-21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ボールねじおよび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341419B2 (ja) * 2014-08-01 2018-06-13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ボールねじ装置
JP6390905B2 (ja) * 2014-08-01 2018-09-1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ボールね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6324A1 (en) * 2003-10-31 2005-06-16 Paul Yang Reflow device of ball screw
CN2921457Y (zh) * 2006-04-18 2007-07-11 全球滚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滚珠螺母
CN101517261A (zh) * 2006-09-27 2009-08-26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具有电机械致动的驻车制动器和用于将旋转运动转换成平移运动的传动装置的组合式车辆制动器
DE102007042654A1 (de) * 2007-09-10 2009-03-12 Schaeffler Kg Kugelgewindetrieb
US20110120247A1 (en) * 2009-10-28 2011-05-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Ball screw, in particular for a parking brake of a motor vehicle
WO2013061557A1 (ja) * 2011-10-24 2013-05-0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ボールねじ装置及び防塵部材抜取り治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6053A (zh) * 2018-02-14 2020-09-1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滚珠丝杠螺母及用于生产滚珠丝杠螺母的方法
CN111656053B (zh) * 2018-02-14 2023-11-10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滚珠丝杠螺母及用于生产滚珠丝杠螺母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52387A (ja) 2015-03-19
US20150033891A1 (en) 2015-02-05
EP2891828A3 (en) 2016-12-14
EP2891828A2 (en) 2015-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3856A (zh) 滚珠丝杠装置
US9416856B2 (en) Ball screw device
CN101122304B (zh) 轴及外壳组件的装配
US9505091B2 (en) Tolerance ring and assembly with deformable projections
DE112013005256T5 (de) Lagerstruktur für einen Turbolader
EP3489545B1 (en) Worm gear reducer
CN107923449A (zh) 自动离合器装置
JP5855547B2 (ja) 電動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DE202014010988U1 (de) Spiralverdichter
DE212012000062U1 (de) Mit einer spiralförmig gewalkten Dichtung abgedichteter Kolben eines Hydraulikzylinders
CN108026988A (zh) 防止反向输入离合器
EP2833022B1 (en) Ball screw device
EP3129635B1 (de) Klappenvorrichtung für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JP6253955B2 (ja) 軸受予圧装置
CN107614219A (zh) 切断机和剪刀
JP5853616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13558B2 (ja) 密封構造体
EP4012224A1 (en) Ball screw assembly and open nut thereof
TW201727091A (zh) 可傳達扭矩之線性軸襯
CN107923448A (zh) 自动离合器装置
DE19948965B4 (de) Kompressor mit Schublager-Einrichtung
JP7107173B2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DE102015106640A1 (de) Elektrischer Verdichter für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EP3818278B1 (en) Clutch actuator
US12006828B2 (en) Displacement pump for fuel vapor recov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