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5427B - 触头、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头、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5427B
CN104335427B CN201380028920.8A CN201380028920A CN104335427B CN 104335427 B CN104335427 B CN 104335427B CN 201380028920 A CN201380028920 A CN 201380028920A CN 104335427 B CN104335427 B CN 1043354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ductive member
pair
object thing
connecting o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89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5427A (zh
Inventor
海老泽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35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5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5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5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22End pieces terminating in a spring clip
    • H01R11/24End pieces terminating in a spring clip with gripping jaws, e.g. crocodile cli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54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wire spring
    • H01R4/4863Coil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4Rails or bus-bars constructed so that the counterparts can be connected thereto at any point along their length
    • H01R25/142Their counterpar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触头(10)具备一对导电构件(20)和施力构件(30),施力构件(30)安装在一对导电构件(20)之间,并向使一对导电构件(20)彼此靠近的方向施力。一对导电构件(20)具有基体部(21)、安装部(22)和支承部(23)。一对导电构件(20)中的至少一个在面向另一个导电构件(20)侧的位置一体地具有非弹性的触头侧卡合部(26),所述触头侧卡合部(26)用于与形成于连接对象物(40)的连接对象物侧卡合部(41、42)进行卡合。

Description

触头、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头、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如图12所示,已知一种触头110,其具备一对导电构件120和安装在一对导电构件120之间并向使一对导电构件120彼此靠近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130,一对导电构件120分别具有基体部121、和形成于基体部121并用于安装施力构件130的安装部122,一个导电构件120的基体部121与另一个导电构件120的基体部121彼此分离地配置,一对导电构件12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从基体部121向另一个导电构件120延伸并与另一个导电构件120接触从而对另一个导电构件120进行支承的支承部123(参考专利文献1)。
图12的触头110通过将从外部插入的连接对象物(未图示)夹在一对导电构件120之间,从而与连接对象物(未图示)连接。但是,若在对触头110插入了连接对象物的状态下对连接对象物向拔出方向施加外力,则连接对象物容易从触头110脱落。
另一方面,如图13A以及13B所示,已知一种锁止结构,为了防止连接对象物240的脱落,在与连接对象物240连接的中继端子210设置了与连接对象物240卡合的可弹性变形的爪片226(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在图13A以及13B的锁止结构中,在对于中继端子210的连接对象物240的安装时,首先,通过对中继端子210插入的连接对象物240按压爪片226而使其发生弹性变形。接下来,在形成于连接对象物240的矩形孔241到达了爪片226的位置时,爪片226进入到矩形孔241内,爪片226发生弹性恢复。结果,矩形孔241与爪片226卡合,阻止连接对象物240从中继端子210的脱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许49381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平9-1023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图13的锁止结构中,因为需要使与连接对象物240进行卡合的爪片226本身具有弹性,所以难以充分确保爪片226的强度。因此,在对连接对象物240施加了向拔出方向的外力时,爪片226发生变形从而连接对象物240容易从中继端子210脱落,而且爪片226容易产生破损。
此外,在出于更换、维修等的目的从中继端子210取下连接对象物240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夹具等仅部分地操作爪片226,解除连接对象物240的矩形孔241与中继端子210的爪片226的卡合。但是,在中继端子210为小型的情况下,操作爪片226的动作本身就很困难,而且若弄错力道,则爪片226会产生破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头、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在避免增加部件个数的同时,可靠地防止连接对象物的脱落,并且能够不使连接对象物受到损伤而容易地取下连接对象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触头具备一对导电构件和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安装在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之间,并向使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彼此靠近的方向施力,所述触头通过将插入在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之间的连接对象物夹在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之间,从而与所述连接对象物连接,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分别具有基体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形成于所述基体部,用于安装所述施力构件,一个所述导电构件的所述基体部与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的所述基体部彼此分离地配置,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从所述基体部侧向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延伸,并与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接触,从而支承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面向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侧的位置一体地具有非弹性的触头侧卡合部,所述触头侧卡合部用于与形成于所述连接对象物的连接对象 物侧卡合部进行卡合。
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连接器具备所述触头。
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连接装置具备所述触头、和具有所述连接对象物侧卡合部的所述连接对象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触头、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避免部件件数的增加的同时,可靠地防止连接对象物的脱落,并且能够不使连接对象物受到损伤而容易地取下连接对象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触头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触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表示能够连接图1的触头的第1母线的仅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B是表示对图3A的第1母线连接了两个图1的触头的状态的仅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图3A的第1母线的变形例的仅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B是表示对图4A的第1母线连接了3个图1的触头的状态的仅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对第1母线安装触头时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对第1母线安装了一个触头的状态的仅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7A是图6的俯视图。
图7B是沿图7A的A-A线得到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对第1母线安装了触头的状态下触头的第2接触部侧浮动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说明对触头安装第2母线时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第2母线相对于第1母线产生了位置偏移时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第2母线相对于第1母线产生了位置偏移时的其他样子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专利文献1(JP特许4938148号公报)所公开的触头的立体图。
图13A是表示专利文献2(JP特开平9-102345号公报)所公开的锁止结构的立体图。
图13B是表示图13A的锁止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头。另外,在附图中,第1方向X、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表示相互正交的方向。
在图1以及图2中,触头用参考符号10表示,具备一对导电构件20、和安装在一对导电构件20之间并向使一对导电构件20彼此靠近的方向施力的(即,通过螺旋弹簧等的弹性力在一对导电构件20之间施加力)由螺旋弹簧构成的施力构件30,并构成为在组装后的状态下自主地维持立体结构。
如图3B、图4B所示,按每一个第1母线40以及每一个第2母线50,安装多个触头10。在此,在图3B中示出了对一个第1母线40沿第3方向Z排列安装了2个触头10的状态,在图4B中示出了对一个第1母线40沿第3方向Z排列安装了3个触头10的状态。另外,用于每一个第1母线40以及每一个第2母线50的触头10的数量并无限制,只要根据要通电的电流的大小、发热量等,适当地选择1个或2个以上即可。
返回到图1以及图2,对导电构件20进行说明。
一对导电构件20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各导电构件20通过将非弹性的导电性金属板冲压加工成给定形状之后对给定部位实施弯曲加工而形成。如以下依次说明的那样,各导电构件20一体地具有:在一对导电构件20之间彼此对置地分离配置的基体部21;用于安装施力构件30的安装部22;向另一个导电构件20延伸并支承另一个导电构件20的支承部23;用于与第1母线40接触的第1接触部24;用于与第2母线50接触的第2接触部25;用于与母线侧卡合部41、42卡合的非弹性的触头侧卡合部26;和用于限制第1母线40与触头10之间的相对倾斜的倾斜控制部27。
每个导电构件20各形成2个第1接触部24。具体而言,各导电构件20具有从基体部21向另一个导电构件20延伸的第1板部28A以及第2板部28B,第1接触部24分别形成在第1板部28A以及第2板部28B的上端部。另外,每个导电构件20所形成的第1接触部24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2个。
每个导电构件20所形成的2个第1接触部24在第3方向Z上彼此分离地进行配置。每个导电构件20所形成的2个第1接触部24在第1方向X上配置为分别与另一个导电构件20的第1接触部24对置。
在第1方向X上对置的第1接触部24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在对触头10没有插入第1母线40以及第2母线50的状态下大于第1母线40的厚度。
第2接触部25以隔着安装部22的方式形成在第1接触部24的相反侧。每个导电构件20各形成一个第2接触部25。在触头10的组装后的状态下,第2接触部25在第3方向Z上彼此偏移地配置,并且在第1方向X上配置为与另一个导电构件20的第2接触部25对置。
在第1方向X上对置的第2接触部25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在对触头10没有插入第1母线40以及第2母线50的状态下小于第2母线50的厚度。
触头侧卡合部26形成在面向另一个导电构件20侧的位置,具体而言,呈突起状地形成在第1板部28A的上端部。在连接触头10与第1母线40时,触头侧卡合部26收纳在母线侧卡合部41、42内,也起到限制触头10相对于第1母线40向第3方向Z的移动的作用。触头侧卡合部26形成在比第1接触部24更靠近安装部22侧的位置。
各导电构件20分别各具有一个触头侧卡合部26。如图5所示,在触头10的组装后的状态下,一个导电构件20的触头侧卡合部26与另一个导电构件20的触头侧卡合部26在第2方向Y上的位置相同。此外,在触头10的组装后的状态下,一个导电构件20的触头侧卡合部26与另一个导电构件20的触头侧卡合部26在第3方向Z上彼此偏移地配置。
倾斜控制部27是用于限制第1母线40与触头10的相对倾斜的部位,如图1、图2所示,在面向另一个导电构件20侧的位置,具体而言,第1板部28A的上端部呈突起状地形成。倾斜控制部27与触头侧卡合部26相邻地形成于比触头侧卡合部26更靠近安装部22侧的位置。各导电构件20分别各具有一个倾斜控制部27。在触头10的组装后的状态下,一个导电构件20的倾斜控制部27与另一个导电构件20的倾斜控制部27在第2方向Y上的位置相同。
对于第1母线40,如图3A或者图4A所示,在其端部附近形成有孔状的母线侧卡合部41和缺口状的母线侧卡合部42,其中,母线侧卡合部41形成在第3方向Z上的中央,母线侧卡合部42形成在第3方向Z上的两侧部。具体而言,在如图3B所示那样对一个第1母线40安装2个触头10的情况下,形成一个孔状的母线侧卡合部41,在如图4B所示那样对一个第1母线40安装3个触头10的情况下,形成2个孔状的母线侧卡合部41。在触头10与第1母线40的连接时,2个触头侧卡合部26收纳于孔状的母线侧卡合部41,一个触头侧卡合部26收纳于缺口状的母线侧卡合部42。
接下来,参考图5~图8来说明对第1母线40的触头10的安装工序以及安装时的各部的作用。
首先,在对第1母线40的触头10的安装时,如图5(A)所示,以第1接触部24侧为前端使触头10向第1母线40靠近。于是,第1母线40撞上触头侧卡合部26,通过第1母线40推压一对导电构件20,一对导电构件20向一对触头侧卡合部26彼此分离的方向活动。
接下来,如图5(B)所示,第1母线40越过触头侧卡合部26,触头侧卡合部26到达母线侧卡合部41、42的位置。于是,如图5的(C)所示,触头侧卡合部26收纳在母线侧卡合部41、42内,对第1母线40的触头10的安装完成。另外,如图1、图2所示,在导电构件20的第1接触部24侧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引导第1母线40的引导部29B。
如图6~图8所示,在触头10对第1母线40的安装已完成的状态下,在触头侧卡合部26与母线侧卡合部41、42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gutter)(间隙)。因此,触头10的第2接触部25侧能够沿第1方向X浮动(floating)(移动)。
此外,在第1方向X上彼此对置的第1接触部24之间的间隔,设定 为大于第1母线40的厚度,所以在第1方向X上对置的第1接触部24中的至少一方与第1母线40的表面或者背面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即使在触头10的第2接触部25侧沿第1方向X发生了浮动的情况下,由于第1接触部24与第1母线40之间的干扰较小,所以触头10与第1母线40之间的相对移动变得顺畅,此外,由于第1接触部24与第1母线40不会过度地摩擦,因此能够维持第1接触部24以及第1母线40的良好的表面状态,从而避免接触可靠性降低。
尤其如图6所示,由于各导电构件20分别具有2个第1接触部24,并且形成于一个导电构件20的2个第1接触部24在第3方向Z上彼此分离地进行配置,因此通过这2个(共计4个)第1接触部24与第1母线40的物理接触,从而由第1方向X以及第3方向Z规定的平面上的触头10相对于第1母线40的倾斜(转动)得到抑制,触头10的姿势得到维持。
尤其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由于各导电构件20分别具有与一个触头侧卡合部26,一个导电构件20的触头侧卡合部26和另一个导电构件20的触头侧卡合部26在第3方向Z上彼此偏移地配置,并且各触头侧卡合部26与彼此不同的母线侧卡合部41、42卡合,因此由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规定的平面上的触头10相对于第1母线40的倾斜(转动)得到抑制,触头10的姿势得到维持。
尤其如图8所示,由于在触头10上形成了倾斜控制部27,因此该倾斜控制部27与第1母线40抵接,从而将触头10相对于第1母线40的倾斜(即,第1方向X上的触头10的第2接触部25侧的浮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接下来,参考图9以及图10来说明对第2母线50的触头10的安装工序以及安装时的各部的作用。
在对第2母线50的触头10的安装时,如图9的(A)所示,以第2接触部25侧为前端使触头10向第2母线50靠近,使第2母线50插入到第2接触部25之间。于是,通过第2母线50推压一对导电构件20,使第2接触部25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少许活动,如图9的(B)所示,对第2母线50的触头10的安装完成。另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导电构件20的第2接触部25侧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引导第2母线50的引导部29A。
如此,触头10通过将插入到第1接触部24之间的第1母线40夹在第1接触部24之间,并且将插入到第2接触部25之间的第2母线50夹在第2接触部25之间,从而将第1母线40以及第2母线50之间电连接。
在对于第1母线40完成了触头10的安装的状态下,维持触头10的稳定的姿势的同时,触头10的第2接触部25侧相对于第1母线40能够沿第1方向X浮动。因此,如图10所示,即使在插入到第2接触部25之间的第2母线50与第1母线40之间存在第1方向X上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对于触头10顺畅地插入第2母线50。
如图11所示,即使在第2母线50产生了由第1方向X以及第3方向Z规定的平面上的倾斜的情况下,由于各触头10的第2接触部25侧根据第2母线50的倾斜分别沿第1方向X浮动,因此能够对于触头10顺畅地插入第2母线50。
与第1接触部24不同,每个导电构件20形成一个第2接触部25,由此,在第2母线50对触头10的插入时,能够抑制第2母线50对第2接触部25产生干扰,从而将第2母线50顺畅地插入到第2接触部25之间。
由于在第1方向X上对置的第2接触部25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小于第2母线50的厚度,因而在对触头10插入第2母线50时,通过第2母线50推压一对导电构件20,在第1方向X上对置的第1接触部24之间的间隔变窄,通过第1接触部24夹着第1母线40,从而确保触头10和第1母线40和第2母线50之间的电接触。
在该触头10中,并不是使触头侧卡合部26本身具有弹性,而是采用如下构成:利用使一对导电构件20靠近的施力构件30的弹性力,来使一体地形成于导电构件20的非弹性的触头侧卡合部26与第1母线40进行卡合。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触头侧卡合部26的强度,所以即使在对第1母线40施加了向拔出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第1母线40的脱落,并且能够抑制触头侧卡合部26的破损。
在进行第1母线40或触头10的更换、维修时,也能够不是部分地操作触头侧卡合部26,而是操作导电构件20本身来解除触头侧卡合部26与第1母线40的卡合。因此,不会对各部产生损伤,能够从触头10容易 地取下第1母线40。
此外,采用了利用施力构件30的弹性力来使触头侧卡合部26卡合到第1母线40的构成。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施力单元(施力构件),所以能够避免部件件数的增加。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触头侧卡合部26为突起、母线侧卡合部41、42为孔状或者缺口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对于触头侧卡合部以及母线侧卡合部的具体形态,只要能够利用施力构件30的弹性力彼此卡合即可,例如,可以触头侧卡合部形成为孔状、缺口状或者凹部状,母线侧卡合部形成为突起状,此外,也可以触头侧卡合部以及母线侧卡合部都形成为突起状、阶梯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仅在第1接触部24侧形成触头侧卡合部26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第2接触部25侧形成触头侧卡合部26。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触头侧卡合部26形成于第1板部28A,但触头侧卡合部26也可以形成在第1板部28A和第2板部28B的双方。此外,同样地,倾斜控制部27也可以形成在第1板部28A和第2板部28B的双方。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触头10具有与一个连接对象物40接触的第1接触部24、和与另一个连接对象物50接触的第2接触部25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从外部对触头10进行嵌合的连接对象物是一个的情况下,在触头10仅形成一个接触部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导电构件20具有一个第2接触部25,但也可以与第1接触24同样地,也在第1板部28A侧形成第2接触部25,在双方的板部形成第2接触部25。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触头10为电源供给用触头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用作信号触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保持触头10的壳体而使用了触头10,但也可以设置壳体,用作具备触头10和壳体的连接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施力构件30为螺旋弹簧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施力构件30的具体形态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橡胶等 的弹性构件构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2方向Y与第1方向X正交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构成为第2方向Y不与第1方向X正交。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如以下的附记那样记载,但这些附记并不用来确定本发明的范围。
(附记1)
一种触头,具备一对导电构件和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安装在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之间,并向使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彼此靠近的方向施力,所述触头通过将插入在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之间的连接对象物夹在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之间,从而与所述连接对象物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分别具有基体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形成于所述基体部,用于安装所述施力构件,
一个所述导电构件的所述基体部与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的所述基体部彼此分离地配置,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从所述基体部侧向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延伸,并与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接触,从而支承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面向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侧的位置一体地具有非弹性的触头侧卡合部,所述触头侧卡合部用于与形成于所述连接对象物的连接对象物侧卡合部进行卡合。
(附记2)
根据附记1所述的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分别具有第1接触部和第2接触部,所述第1接触部与所述连接对象物接触,所述第2接触部隔着所述安装部形成在所述第1接触部的相反侧,与另一连接对象物接触,
所述触头侧卡合部以所述安装部为基准而形成在所述第1接触部侧。
(附记3)
根据附记2所述的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从所述基体部向另一个所述导 电构件延伸的板部,
所述第1接触部和所述触头侧卡合部形成在同一所述板部。
(附记4)
根据附记2或3所述的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倾斜控制部,所述倾斜控制部用于限制所述连接对象物与所述触头的相对倾斜,
所述倾斜控制部以所述安装部为基准在所述第1接触部侧,形成在面向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侧的位置。
(附记5)
根据附记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分别具有多个所述第1接触部,
形成于各个所述导电构件的多个所述第1接触部在第3方向上彼此分离地配置,所述第3方向与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正交,所述第1方向是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方向,所述第2方向是对所述触头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方向。
(附记6)
根据附记2~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分别具有所述触头侧卡合部,
一个所述导电构件的所述触头侧卡合部和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的所述触头侧卡合部在第3方向上配置在彼此偏移的位置,所述第3方向是与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方向即第1方向以及对所述触头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物的第2方向正交的方向。
(附记7)
根据附记2~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触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方向即第1方向上对置的所述第1接触部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在对所述触头没有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物以及所述另一连接对象物的状态下大于所述连接对象物的厚度,
在所述第1方向上对置的所述第2接触部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在对所述触头没有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物以及所述另一连接对象物的状态下小于所述另一连接对象物的厚度。
(附记8)
根据附记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具有同一形状。
(附记9)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附记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触头。
(附记10)
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附记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触头;和
具有所述连接对象物侧卡合部的所述连接对象物。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发明的构件、详细情况,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各种变更。
本申请主张以2012年7月13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2-157719为基础的优先权,并且将其全部公开引入于此。
符号说明
10 触头
20 导电构件
21 基体部
22 安装部
23 支承部
24 第1接触部
25 第2接触部
26 触头侧卡合部
27 倾斜控制部
28A 第1板部(板部)
28B 第2板部
29A、29B 引导部
30 施力构件
40 第1母线(连接对象物)
41 母线侧卡合部(连接对象物侧卡合部)
42 母线侧卡合部(连接对象物侧卡合部)
50 第2母线(另一连接对象物)
X 第1方向
Y 第2方向
Z 第3方向

Claims (8)

1.一种触头,具备一对导电构件和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安装在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之间,并向使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彼此靠近的方向施力,所述触头通过将插入在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之间的第1连接对象物夹在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之间,从而与所述第1连接对象物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各自具有基体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形成于所述基体部,用于安装所述施力构件,
一个所述导电构件的所述基体部与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的所述基体部彼此分离地配置,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从所述基体部侧向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延伸,并与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接触,从而支承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面向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侧的位置一体地具有非弹性的触头侧卡合部,所述触头侧卡合部用于与形成于所述第1连接对象物的连接对象物侧卡合部进行卡合,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各自具有第1接触部和第2接触部,所述第1接触部与所述第1连接对象物接触,所述第2接触部隔着所述安装部形成在所述第1接触部的相反侧,与第2连接对象物接触,
所述触头侧卡合部以所述安装部为基准而形成在所述第1接触部侧,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倾斜控制部,所述倾斜控制部用于限制所述第1连接对象物与所述触头的相对倾斜,
所述倾斜控制部以所述安装部为基准在所述第1接触部侧,形成在面向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从所述基体部向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延伸的板部,
所述第1接触部和所述触头侧卡合部形成在同一所述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各自具有多个所述第1接触部,
形成于各个所述导电构件的多个所述第1接触部在第3方向上彼此分离地配置,所述第3方向与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正交,所述第1方向是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方向,所述第2方向是对所述触头插入所述第1连接对象物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各自具有所述触头侧卡合部,
一个所述导电构件的所述触头侧卡合部和另一个所述导电构件的所述触头侧卡合部在第3方向上配置在彼此偏移的位置,所述第3方向是与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方向即第1方向以及对所述触头插入所述第1连接对象物的第2方向正交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方向即第1方向上对置的所述第1接触部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在对所述触头没有插入所述第1连接对象物以及所述第2连接对象物的状态下大于所述第1连接对象物的厚度,
在所述第1方向上对置的所述第2接触部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在对所述触头没有插入所述第1连接对象物以及所述第2连接对象物的状态下小于所述第2连接对象物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具有同一形状。
7.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头。
8.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触头;和
具有连接对象物侧卡合部的连接对象物。
CN201380028920.8A 2012-07-13 2013-06-03 触头、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Active CN1043354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7719A JP5548850B2 (ja) 2012-07-13 2012-07-13 コンタクト、コネクタ、および接続装置
JP2012-157719 2012-07-13
PCT/JP2013/065372 WO2014010331A1 (ja) 2012-07-13 2013-06-03 コンタクト、コネクタ、および接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5427A CN104335427A (zh) 2015-02-04
CN104335427B true CN104335427B (zh) 2016-12-21

Family

ID=49915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8920.8A Active CN104335427B (zh) 2012-07-13 2013-06-03 触头、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79489B2 (zh)
EP (1) EP2846411B1 (zh)
JP (1) JP5548850B2 (zh)
CN (1) CN104335427B (zh)
TW (1) TWI569532B (zh)
WO (1) WO20140103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38148B1 (ja) 2011-06-27 2012-05-2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コネクタ
JP5258990B1 (ja) * 2012-02-10 2013-08-0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コネクタ、および接続装置
US10297962B1 (en) * 2018-01-09 2019-05-21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power busbar
WO2020154330A1 (en) 2019-01-21 2020-07-30 Royal Precision Products, Llc Power distribution assembly with boltless busbar system
KR102302096B1 (ko) * 2019-02-25 2021-09-13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부스바용 커넥터
WO2021050607A1 (en) 2019-09-09 2021-03-18 Royal Precision Products Llc Electrical busba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BE1028298B1 (de) 2020-05-12 2021-12-16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Anschlusseinheit, Anschlussanordnung und elektronisches Gerät
DE102020112766A1 (de) 2020-05-12 2021-11-18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Anschlusseinheit, Anschlussanordnung und elektronisches Gerät
US11848518B2 (en) * 2021-08-26 2023-12-19 Te Connectivity Brasil Industria De Eletronicos Ltda Header power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72659A (en) 1953-10-30 1959-02-03 Electric Products Company Contact assembly
US2793355A (en) 1954-02-11 1957-05-21 Vector Mfg Company Geophone clip
US3171709A (en) 1962-08-20 1965-03-02 Beckman Instruments Inc Fine wire clamp
US3427419A (en) * 1966-03-31 1969-02-1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Disconnecting contact assembly for electrical apparatus
US3566335A (en) 1968-09-18 1971-02-23 Gen Electric Self-aligning multip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3723940A (en) 1971-11-18 1973-03-27 Square D Co Electrical contact assembly
US3845523A (en) 1973-06-11 1974-11-05 Amp Inc Cable clamp
JPS5244369U (zh) 1975-09-26 1977-03-29
US4121067A (en) 1977-01-05 1978-10-17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ontact structure for drawout switchgear
US4445732A (en) 1982-02-11 1984-05-0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Electrical stab connecting means utilizing eddy current electromagnetic repulsion
US4555604A (en) 1983-12-06 1985-11-26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ircuit breaker having improved stab assembly
US4621303A (en) 1984-09-26 1986-11-04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ontrol center with wedge and jaw connector f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FR2583217B1 (fr) 1985-06-05 1989-03-03 Merlin Gerin Chassis a pinces d'embrochage encliquetables pour un disjoncteur multipolaire debrochable
JPH0447856Y2 (zh) 1986-02-13 1992-11-11
JPH029503Y2 (zh) 1987-03-26 1990-03-08
SE460745B (sv) 1988-02-29 1989-11-13 Fast Industriprodukter Hb Klaemma
JPH02123714A (ja) 1988-11-02 1990-05-11 Murata Mfg Co Ltd チョークコイル
CA2037999A1 (en) 1990-04-10 1991-10-11 Ernst Suter Electrical contact arrangement
CA2046184A1 (en) 1991-07-04 1993-01-05 Cyril A. Verge Booster cable assembly
FR2693843B1 (fr) 1992-07-16 1994-08-19 Alsthom Gec Pince d'embrochage.
JPH09102345A (ja) 1995-10-05 1997-04-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の中継構造
JPH10294140A (ja) 1997-04-18 1998-11-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連結装置
US5928022A (en) 1997-10-28 1999-07-27 Reliance Electric Industrial Company Mechanically-assited clip device for use in test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EP1207588B1 (de) 2000-11-20 2011-05-04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Elektrischer Verbinder für flexible Flachkabel oder flexible Leiterplatten
JP2003208946A (ja) * 2002-01-11 2003-07-25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ロック機構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JP2003346956A (ja) 2002-05-31 2003-12-0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電線接続用端子
DE102005038114B4 (de) 2004-08-16 2008-09-2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Yokkaichi Elektrischer Anschlusskasten
JP2006054154A (ja) 2004-08-16 2006-02-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音叉端子の接続構造
JP2007227036A (ja) 2006-02-22 2007-09-06 Hirose Electric Co Ltd 平型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215265B2 (ja) 2006-04-28 2009-01-2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平型導体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US7670197B2 (en) 2007-12-20 2010-03-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ical splice connector
JP2009218063A (ja) 2008-03-10 2009-09-24 Mitsutoshi Watanabe 電力供給用平形コネクタ
US7795551B2 (en) 2008-04-15 2010-09-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acking of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devices
JP2010010024A (ja) 2008-06-30 2010-01-14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そしてこれと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とを有す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01918517U (zh) 2010-12-10 2011-08-03 潘敏 一种出线触头单元
JP4938148B1 (ja) * 2011-06-27 2012-05-2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コネクタ
US8672717B2 (en) 2011-10-13 2014-03-18 Alwyn Ted Li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5427A (zh) 2015-02-04
US20150133003A1 (en) 2015-05-14
JP2014022108A (ja) 2014-02-03
TW201403960A (zh) 2014-01-16
EP2846411A4 (en) 2016-05-11
EP2846411B1 (en) 2017-10-18
TWI569532B (zh) 2017-02-01
EP2846411A1 (en) 2015-03-11
WO2014010331A1 (ja) 2014-01-16
US9379489B2 (en) 2016-06-28
JP5548850B2 (ja) 201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5427B (zh) 触头、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CN103066449B (zh) Led插座
CN104425936B (zh) 连接器
US7575487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111066205B (zh) 端子座
JP2007324029A (ja) 電気接続用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KR101155814B1 (ko) 단자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커넥터
CN103503244B (zh) 连接器、连接器装置及电池单元
CN103427236A (zh) 电连接器
US20160205801A1 (en) Electric device system
CN104425919B (zh) 连接器
EP3010090A1 (en) Connector
US10651571B2 (en) Metal leaf spring protection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
CN103250307B (zh) 具有布置在前面的接触端子的电插塞连接器
CN103579809A (zh) 连接端子及使用该连接端子的连接器
CN106356659A (zh) 卡缘连接器
CN110800382B (zh) 用于固定板的装置
KR101611781B1 (ko) 접속단자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커넥터
JPWO2014142246A1 (ja) 電子部品の組付構造及び電気接続箱
CN106169668B (zh) 连接器
JP5556535B2 (ja) 電子装置
JP2007323897A (ja) リレーソケット
KR101446536B1 (ko) 암단자
JP6119595B2 (ja) 樹脂製窓板のデフォッガ線の接続端子構造
TWI543461B (zh) 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