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2468A - 用于形成轮胎胎圈三角胶组件的机器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形成轮胎胎圈三角胶组件的机器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02468A
CN104302468A CN201380020554.1A CN201380020554A CN104302468A CN 104302468 A CN104302468 A CN 104302468A CN 201380020554 A CN201380020554 A CN 201380020554A CN 104302468 A CN104302468 A CN 104302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sping device
voussoir
apex strip
starting position
tyre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05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02468B (zh
Inventor
马克尔·斯洛特
杰拉德·约翰尼斯·范·拉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mi Epe Holland BV
VMI Holland BV
Original Assignee
Vmi Epe Holland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mi Epe Holland BV filed Critical Vmi Epe Holland BV
Publication of CN104302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2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02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24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48Bead-rings or bead-cores; Treatment thereof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16Handling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supplying, storing, conve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16Handling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supplying, storing, conveying
    • B29D2030/0044Handling tyre beads, e.g., storing, transporting, transferring and supplying to the toroidal support or to the dr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48Bead-rings or bead-cores; Treatment thereof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B29D2030/482Applying fillers or apexes to bead co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成型机(1),用于将三角胶(91、92)施用到胎圈(95)以形成用于胎胚的胎圈三角胶组件,所述轮胎成型机包括用于保持胎圈的胎圈保持器(2),其中,所述轮胎成型机包括第一抓持器(31)和第二抓持器(32),第一抓持器和第二抓持器用于与所述三角胶接合并使所述三角胶在朝向胎圈的输送方向上移动,其中,第一抓持器能在第一开始位置(X1)和第一终止位置(Y1)之间移动,第二抓持器能在第二开始位置(X2)和第二终止位置(Y2)之间移动,其中,轮胎成型机设有楔块(71、72、73、74),其中,抓持器被偏置到闭合状态,在闭合状态,抓持器被配置成与三角胶接合,其中,当抓持器处于开始位置或终止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时,楔块被配置成用于抵抗抓持器的偏置。

Description

用于形成轮胎胎圈三角胶组件的机器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三角胶条施用到胎圈以形成胎圈三角胶组件的轮胎成型机。
背景技术
从欧洲专利1 755 874B1已知用于将三角胶条施用到胎圈以形成胎圈三角胶组件的轮胎成型机。该已知的轮胎成型机包括用于将三角胶运输到胎圈的抓持器。抓持器设有用于与三角胶条接合及解除接合的夹爪。由安装到抓持器的气动缸形式的驱动器控制夹爪。由于到抓持器的驱动器的联接和抓持器本身的构造,前述轮胎成型机是复杂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将三角胶条施用到胎圈以形成胎圈三角胶组件的轮胎成型机。
发明内容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成型机,用于将三角胶条施用到胎圈以形成用于胎胚的胎圈三角胶组件,所述轮胎成型机包括用于保持所述胎圈的胎圈保持器,其中,所述轮胎成型机包括第一抓持器和第二抓持器,所述第一抓持器和所述第二抓持器用于与所述三角胶条接合并使所述三角胶条在朝向所述胎圈的输送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抓持器能在第一开始位置和第一终止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抓持器能在第二开始位置和第二终止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轮胎成型机设有第一楔块、第二楔块、第三楔块和第四楔块,其中,所述第一抓持器和所述第二抓持器被偏置到闭合状态,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述抓持器被配置成与所述三角胶条接合,其中,当所述抓持器处于所述开始位置或所述终止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时,所述楔块被配置成用于抵抗所述抓持器的偏置。
楔块能够抵抗抓持器的偏置,从而使抓持器在开始位置或终止位置与三角胶条解除接合。结果,所述抓持器本身不需要设有楔块,从而能够是相对简单的构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胎成型机被配置成用于在第一平面中输送所述三角胶条,其中,所述第一抓持器和所述第二抓持器能在所述第一平面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位于所述后台的第二平面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抓持器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平面中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移动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其中,所述抓持器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平面中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返回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抓持器可以在后台通过第二平面返回,同时可以不受抓持器影响地在第一平面中进行方法的其它步骤,例如切割。另外,减小了抓持器对第一平面中的三角胶造成损伤的危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持器被配置成:仅当所述抓持器位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或终止位置时,从所述第一平面移动到所述第二平面,反之亦然。优选地,所述抓持器被配置成:仅当所述抓持器相对于所述三角胶条停止在固定位置时,从所述第一平面移动到所述第二平面,反之亦然。以这种方式,可以防止抓持器在输送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对三角胶造成损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持器均包括第一抓持构件和第二抓持构件,其中,所述抓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被偏置元件偏置以朝向所述抓持构件中的另一个移动,用于与所述抓持构件中的另一个协作来从两相反侧夹持所述三角胶条,其中,所述楔块均设有突起,所述突起被配置成用于抵消所述偏置元件的所述偏置。当所述楔块中的一个楔块未抵抗至少一个被偏置的抓持构件的偏置时,至少一个被偏置的抓持构件将与三角胶自动地接合。因此,仅使楔块相对于抓持器移动就可以自动地使抓持器与三角胶接合和解除接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突起包括第一行进面,所述第一行进面用于使所述一个被偏置的抓持构件在与其偏置相反的方向上移位。由于楔形自身可以使所述抓持构件中的一个移位,所以楔块可以是相对简单的构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持构件中的两者都被偏置元件偏置,其中,所述突起设有第二行进面,所述第二行进面用于使所述另一个抓持构件与其偏置元件的偏置相反的方向上移位。通过偏置两个抓持构件,可以从两相反侧主动地接合三角胶。由于楔形自身可以使两个抓持构件移位,所以楔块可以是相对简单的构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持构件均设有轮,所述轮用于与所述楔块的相应的行进面接触并用于在所述相应的行进面上行进。轮可以减小抓持构件和行进面之间的磨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楔块、所述第二楔块、所述第三楔块和所述第四楔块分别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开始位置、所述第一终止位置、所述第二开始位置和所述第二终止位置处或附近。因而,楔块可以在开始位置或终止位置抵抗抓持器的偏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胎成型机设有联接到所述楔块的驱动器,用于使所述楔块朝向所述抓持器移动,或远离所述抓持器退回。可以主动地控制楔块,以在抓持器静止时朝向抓持器移动或从抓持器退回。这允许在抓持器相对于三角胶条静止时使抓持器与三角胶条接合,以防止对三角胶条造成损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持构件中的一个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三角胶条的平台,所述抓持构件中的另一个包括压迫元件,其中,所述压迫元件包括面朝所述平台的压力销阵列,其中,所述压力销被配置成用于与所述平台和支撑在所述平台上的所述三角胶接触。压力销可以确保压力均匀地施用到整个三角胶条,而不管所述三角胶条的截面形状如何。均匀地施压迫力防止三角胶条被挤向一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销被偏置以朝向所述平台移动,其中,当所述抓持构件朝向彼此移动以与所述三角胶条接合时,所述压力销中的至少一些压力销被配置成用于与所述三角胶条接触并且被配置成因所述接触而对着所述抓持器的偏置的偏置被推回。结果,可以改变压力销彼此之间的位置以与三角胶的外形或轮廓匹配,因而,压迫元件可以经由压力销将均等分布的力施用到三角胶条。以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对三角胶条造成损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迫元件设有用于接收所述压力销的多个圆柱孔,其中,每个压力销均具有配置成在所述圆柱孔中滑动的轴,其中,所述轴具有部分非圆形的、多平面的或平坦的周面,所述周面与所述孔组合起来在所述轴和所述圆柱孔之间创建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压迫元件的面向所述平台的一侧的外部环境开放式连通。销的形状可以防止残留物积累以及最终阻碍销的移动。因而,可以防止压力销的故障,这减小了由于压力的非均等分布而由压力销对三角胶造成损伤的机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的周面的至少三个部分和至少三个大致平坦的面,所述至少三个部分被配置成放置成与所述圆柱孔滑动接触地被放置,用于在被放置状态下在所述轴和所述圆柱孔之间创建至少三个间隙。优选地,所述至少三个大致平坦的面沿着所述周面均等分布。更优选地,所述轴具有大致方形的截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被配置成能在所述圆柱孔中转动,其中,优选地,所述轴的周面的被配置成与所述圆柱孔滑动接触的部分是同一圆的部分,优选地是同一正圆(perfect circle)的部分。由于该转动,周面的与圆柱孔滑动接触的部分可以刮擦残留物,所述残留物随后可以从间隙掉落并离开圆柱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轮胎成型机还包括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用于将实质上连续的长段三角胶切割成具有相对于所述胎圈的前端和/或尾端的后续的三角胶条,其中,所述第一抓持器和所述第二抓持器被配置成用于分别与所述三角胶条的所述前端和所述尾端接合。可以由第一抓持器接合前端以朝向胎圈运输相关的三角胶条。可以由第二抓持器接合尾端以在将相应的三角胶条施用到胎圈期间控制相应的三角胶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割装置被定位在所述胎圈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其中,所述第一开始位置位于所述切割装置的上游,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开始位置位于所述切割装置的下游。第一抓持器可以移动到第一开始位置以与在切割装置的紧上游创建的条的前端接合。第二抓持器可以移动到第二开始位置以与在切割装置的紧下游创建的条的尾端接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轮胎成型机还包括施用夹具,所述施用夹具用于将所述条之一的前端输送到所述胎圈保持器处的所述胎圈,其中,所述第一终止位置位于所述施用夹具处,并且/或者,所述第二终止位置位于所述胎圈保持器处。第一抓持器移动到第一终止位置以将条之一的前端从第一抓持器输送到施用夹具。第二抓持器可以移动到第二终止位置以将条之一输送到胎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轮胎成型机还包括驱动器,优选地以一个或更多个正时带形式,用于在所述第一抓持器和所述第二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和各自的终止位置之间驱动所述第一抓持器和所述第二抓持器。在所述前台,可以将所述抓持器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驱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以运输三角胶或三角胶条。在后台,可以驱动抓持器以返回到所述抓持器的原始开始位置,而不会对三角胶造成损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抓持器和所述第二抓持器被放置于引导件上,以便能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因而,与所述抓持器接合的三角胶可以沿着引导件与输送方向平行地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胎成型机设有输送器,所述输送器用于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平行的大致线性的路径支撑所述三角胶条,其中,优选地,所述线性的路径与保持在所述胎圈保持器处的所述胎圈的周向相切。可以沿着线性的路径朝向胎圈输送三角胶条,可以朝向胎圈进给三角胶条并将三角胶条以相切的方式施用到胎圈。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抓持器的压迫元件的圆柱孔中使用的压力销,所述抓持器用于抓持用于胎胚的三角胶条的抓持器的压迫元件的圆柱孔中,其中,所述压力销具有配置成能滑动地放置在所述圆柱孔中的轴,其中,所述轴具有被配置成与所述圆柱孔滑动接触的部分圆形的周面,所述轴还具有部分非圆形的、多平面的或平坦的周面,所述部分非圆形的、多平面的或平坦的周面与所述孔组合起来被配置成用于在所述轴和所述圆柱孔之间创建间隙,在使用期间,所述间隙与所述压迫元件的面向所述三角胶条的一侧的外部环境开放式连通。间隙可以防止残留物积累以及最终阻碍销的移动。压力销会受到磨损并将定期更换。压力销可以设置为备用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的周面具有至少三个部分被配置成与所述圆柱孔滑动接触地被放置,所述轴的至少三个大致平坦的面用于在被放置状态下在所述轴和所述圆柱孔之间创建至少三个间隙。优选地,所述至少三个大致平坦的面沿着所述周面均等分布。更优选地,所述轴具有大致方形的截面。销的形状可以防止残留物积累以及最终阻碍销的移动。因而,可以防止压力销的故障,这减小了由于压力的非均等分布而由压力销对三角胶造成损伤的机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被配置成能在所述圆柱孔中转动,其中,优选地,被配置成与所述圆柱孔滑动接触的所述轴的周面的部分是同一圆的部分,优选地是同一正圆(perfect circle)的部分。由于该转动,周面的与圆柱孔滑动接触的部分可以刮擦残留物,所述残留物随后可以从间隙掉落并离开圆柱孔。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将三角胶条施用到胎圈以形成用于胎胚的胎圈三角胶组件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所述三角胶条与第一抓持器和第二抓持器接合;使所接合的三角胶条在朝向所述胎圈的输送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抓持器能在第一开始位置和第一终止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抓持器能在第二开始位置和第二终止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抓持器偏置到所述抓持器与所述三角胶条接合的闭合状态;使所述抓持器在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和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之间来回移动;以及当所述抓持器处于所述开始位置或所述终止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时,利用楔块抵抗所述抓持器的偏置。
楔块能够抵抗抓持器的偏置,从而使抓持器在开始位置或终止位置与三角胶条解除接合。结果,所述抓持器本身不需要设有楔块,从而能够是相对简单的构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持器在循环中移动,其中,每个循环均包括如下步骤:使所述抓持器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移动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以及使所述抓持器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返回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该循环可以作为实质上连续的处理的一部分重复,其中,各循环的结束是下一循环的开始。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平面中输送所述三角胶,其中,所述第一抓持器和所述第二抓持器能在所述第一平面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位于所述后台的第二平面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抓持器在所述第一平面中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移动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其中,所述抓持器在所述第二平面中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返回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抓持器能够通过后台中的第二平面返回,同时能够不受抓持器防碍地在一平面中进行方法的其它步骤,例如切割。另外,可以减小抓持器对第一平面中的三角胶造成损伤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仅当所述抓持器位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或终止位置时,所述抓持器从所述第一平面移动到所述第二平面,反之亦然。优选地,仅当所述抓持器相对于所述三角胶条停止在固定位置时,所述抓持器从所述第一平面移动到所述第二平面,反之亦然。以这种方式,可以防止由于抓持器在输送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对三角胶条造成损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抓持器停止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或终止位置时,所述楔块被插入到所述抓持器或从所述抓持器退出。可以主动地控制楔块以在抓持器静止的状态下朝向抓持器移动或远离抓持器退回。这允许在抓持器相对于三角胶条静止的状态下使抓持器与三角胶条接合,以防止对三角胶条造成损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抓持器的各循环中,所述第一抓持器与后续的三角胶条接合,并由所述第一抓持器朝向所述胎圈运输所述后续的三角胶条,同时,所述第二抓持器接合的另一、先前运输的三角胶条被施用到所述胎圈。由于在一个循环中同时操纵新的三角胶长度和先前切割的三角胶条,所以可以实质上加速运输处理和将三角胶施用到胎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持器同时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移动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可以在第二抓持器与另一、先前运输的条的尾端接合之后立即或马上使第一抓持器与条之一的前端接合并运输该前端。以这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准备待施用的后续的条的时间。因而,一循环的时间可以减小到小于10秒,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小于七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持器同时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返回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可以以同步的方式控制抓持器,由此减小各运动之间的复杂性。
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可以单独地应用说明书中描述和给出的各个方面和特征。这些单独的方面,特别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方面和特征可以成为分案申请的主题。
附图说明
将基于所附的示意性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阐明本发明。
图1、3和5-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多个抓持器的轮胎成型机的正视图,其处于形成胎圈三角胶组件的方法的步骤中;
图2和4示出了根据图1、3和5-11的轮胎成型机的侧视图,其处于形成胎圈三角胶组件的方法的步骤中;
图12A和12B示出了根据图2和4的轮胎成型机的多个抓持器中的一个抓持器的侧视图;
图12C示出了根据图12A的抓持器的细节。
图12D示出了根据图12C中的线XIID-XIID的抓持器的细节的截面图;
图12E示出了根据图12D的抓持器的可选实施例;
图12F示出了根据图12C中的线XIIF-XIIF的抓持器的截面细节;以及
图13A-D及14A-D示出了根据图1、3和5-11的轮胎成型机的抓持器的正视图,其处于形成胎圈三角胶组件的方法的步骤中。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成型机,其用于将切割成三角胶条91、92的未硫化的、弹性体或橡胶材料的长段三角胶90施用到胎圈95,以形成用于胎胚的胎圈三角胶组件。
如图1所示,轮胎成型机1包括胎圈保持器2,该胎圈保持器2用于保持无端的、大致圆形构造的胎圈。胎圈保持器2可以是具有物理周面20的鼓,或虚拟鼓路径,胎圈95可以像绕着物理周面20成形那样绕着虚拟鼓路径成形。胎圈保持器2可以是转塔(turret,未示出)的一部分。通过改变物理周面20的直径或者通过更改胎圈95绕着其成形的虚拟鼓路径,胎圈95的构造,特别是胎圈95的直径可以发生变化。利用附图标记21和22指示了物理周面20或虚拟鼓路径的两个可选直径。胎圈保持器2包括可转动的鼓夹具、胎圈三角胶夹具或三角胶夹具23,该夹具23被配置成相对于胎圈保持器2同轴地转动以将三角胶90夹到胎圈95上。
轮胎成型机1包括具有多个被动辊11的辊输送器10。在辊输送器10的上侧或运输侧,多个辊11限定输送平面,在该输送平面上,可以在输送方向P上沿着大致线性的路径运输三角胶90。以如下方式设定或调节辊输送器10和胎圈保持器2的相对高度:相对于胎圈95定位输送平面,用于在输送方向P上朝向胎圈95切向地进给三角胶90。
在输送平面的上方且与输送方向P平行地,轮胎成型机1设有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4。轮胎成型机1包括第一抓持器31和第二抓持器32,第一抓持器31和第二抓持器32载置在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4上以能够在导轨13、14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两个导轨13、14对于悬置在所述抓持器上的抓持器31、32的力的良好分布以及降低材料成本是优选的。可选地,轮胎成型机1可以设有单个、宽导轨(未示出),两个抓持器31、32载置在该宽导轨上。轮胎成型机1设有多个驱动器(未示出),所述抓持器独立地控制第一抓持器31的运动和第二抓持器32的运动,其中,第一抓持器31沿着第一导轨13在第一开始位置X1和第一终止位置Y1之间运动,第二抓持器32沿着第二导轨14在第二开始位置X2和第二终止位置Y2之间运动。所述多个驱动器可以是配置在抓持器31、32上的线性马达或者沿着导轨13、14配置的正时带68,如图2示意性示出的那样。
在图2中,在侧视图中示出了第一抓持器31、导轨13、14和第一抓持器31在导轨13、14上的载置。第二抓持器32以类似的方式载置在导轨13、14上。第一抓持器31经由框架29安装在导轨13、14上。框架29设有滑动引导件30,在该滑动引导件30上,第一抓持器可以在与输送方向P横切的方向上移动。第一抓持器31安装在载置轨道67上,载置轨道67与导轨13、14平行地延伸。载置轨道67安装在驱动器或一组驱动器19上,该一组驱动器19例如为沿着载置轨道67均等分布的多个活塞或推/拉臂。驱动器19被配置成使载置轨道67在与输送方向P横切的方向上移动。结果,安装在载置轨道67上的第一抓持器31在框架29的滑动引导件30上、在三角胶90处的前平面或前台(foreground)FG和后平面或后台BG之间移动,其中,后平面或后台(background)BG在第一平面或前台FG的后台或者与第一平面或前台FG隔开一定距离。
轮胎成型机1还包括切割装置12,切割装置12具有载置在输送平面的上方的切刀和载置于输送平面的略下方的砧台17。砧台17包括切盖面18和两个夹持面86、87。切割装置12的切刀可以移动到砧台17的切割面18上,用于将长段三角胶90切割成具有前端93和尾端94的三角胶条91、92。轮胎成型机1设有两个夹持块84、85,两个夹持块84和85配置成用于朝向夹持面86、86移动。夹持块84、85可以向上提升以移出抓持器31、32的路径。在切割面18和夹持面86、87之间,砧台17设有用于接收抓持器31、32的凹部88、89。
三角胶条91、92的长度大致对应于胎圈95的长度。如果使用胎圈95的可选直径21、22中的一个直径,需要调节切割装置12、砧台17和抓持器31、32的开始位置X1、X2,以补偿胎圈95的最短周向长度。第一抓持器31和第二抓持器32被配置成移动到砧台17的凹部88、89中,用于以后述的方式与三角胶90和/或三角胶条91、92接合。
由于抓持器31、32彼此大致相似并且以相似的方式起作用,所以在图12A、12B和12C中仅更详细地示出了第一抓持器31。然而,关于第一抓持器31的下述描述也适用于第二抓持器32。
如图12A和13D所示,第一抓持器31设有壳体33,第一抓持构件40和第二抓持构件50从壳体33悬置。壳体33联接到如图2所示的驱动器19。第一抓持构件40悬置到输送平面下面的位置,第二抓持构件50悬置到输送平面上方的位置。第一抓持器31设有第一弹簧36形式的第一偏置元件和第二弹簧37形式的第二偏置元件,第一偏置元件偏置第一抓持构件40使其朝向第二抓持构件50向上移动,第二偏置元件偏置第二抓持构件50使其朝向第一抓持构件40向下移动。第一抓持构件40和第二抓持构件50因而可以朝向彼此移动而从打开状态进入闭合状态,用于相互协作从两相反侧夹持输送平面处的三角胶90。第一弹簧36比第二弹簧37强使得,如图13A和14D所示,当第一抓持构件40和第二抓持构件50彼此闭合时,第一抓持构件40对第二抓持构件50向上施力。
第一抓持构件40包括从壳体33竖直向下延伸的腿41和在腿41的远端的高台或平台42。平台42配置成用于在与输送方向P横切的方向上到达输送平面的下方,进入砧台17的凹部88、89中,用于从输送平面的下方与三角胶90接合。第二抓持构件50包括从壳体33竖直向下延伸的腿51和在腿51的远端的压迫元件52。压迫元件52在第一抓持构件40的平台42的上方与平台42沿线性对准,用于从输送平面的上方与三角胶90接合。
如图12A和13D所示,更具体地如图12C-12F所示,压迫元件52设有面朝平台42的多个压力销53。每个压力销53均包括圆形的第一轴部54和第二轴部55,第一轴部54可滑动地安装在压迫元件52的圆柱孔62中,第二轴部55从压迫元件52的圆柱孔的底部延伸。第二轴部55具有与圆柱孔62紧密地嵌合或与圆柱孔62滑动接触的部分圆周和非圆形的、多平面的或平坦的外周。在第二轴部55的未端处,压力销53设有用于压抵三角胶90的圆锥形的、凸的或略微圆化的头56。压力销53还包括围绕第一轴部54的弹簧60,弹簧60对压力销53进行弹簧加载以使压力销53朝向输送平面向下移动。弹簧加载还可以使圆柱孔62内的压力销53绕着弹簧60纵轴略微转动。压力销53设有锁定环61,锁定环61防止压力销53穿过压迫元件52的圆柱孔62掉落。
可以抵抗弹簧60的力将压力销53的轴54推回到压迫元件52的圆柱孔中一段短距离。压力销53成形为使得:诸如污物、灰尘或橡胶等残留物不会积累、甚至阻碍销53的运动。特别地,第二轴部55的非圆形的、多平面的或平坦的周面或截面减小第二轴部55和圆柱孔的圆周壁的滑动接触面积。优选地,第二轴部55具有至少三个非圆形的或平坦的面,更优选地具有有四个相等的面的大致方形的截面,如图12F中的截面图所示,可选地,具有多于四个的非圆形的或平坦的面。第二轴部55的平坦的或非圆形的面沿着轴部55的外周均等地分布。所述面和圆柱孔62的圆周壁组合起来在第二轴部55和圆柱孔62之间创建间隙。该间隙与压迫元件52的面朝平台42的一侧的外部环境开放式连通或开放到该外部环境。在重力的影响下,在压力销53穿过圆柱孔62上下移动的同时,积累的残留物从易地从该间隙落下。在压力销53上下移动期间,弹簧60使压力销53在圆柱孔62中略微转动,使得第二轴部55的与圆柱孔62滑动接触的部分可以用作刮擦剩余的残留物的刮擦器。
通过移动锁定环61并且随后通过压力销53的头56从圆柱孔59拉压力销53,可以容易地将压力销53从压迫元件52中取出。当压力销53受到磨损并且需要用备用压力销53定期更换磨损的压力销时,这是有益的。
如图12D所示,销53在压迫元件52的下面沿排和列均匀地分布,以形成大致方形或长方形的销53的网格或阵列。可选地,销153可以在压迫元件152的下面不同地配置,例如以图12E所示的峰巢构造配置。该构造增加了单位面积的销153的密度,这可以导致三角胶90上的力的更均等的分布,结果,三角胶90上的印记减少。
如图12B所示,第二抓持构件50的压力销53的阵列被配置成用于与第一抓持构件50的平台42协作,接触、抵接、夹持或抓持三角胶90。第二抓持构件50朝向第一抓持构件40移动,从而将压迫元件52移动到平台42上直到压力销53正好位于平台42的上方并且支撑在平台42上的三角胶90被夹持在压力销53和平台42之间。由于三角胶90的非平整的、三角形的截面轮廓,一些压力销53比另一些压力销53被更多地推回。以这种方式,压力销53的阵列适应三角胶90的轮廓,均匀地将温和的压力施用到三角胶90的整个轮廓。弹簧60的偏置力和头56的形状被选择成使得,当压力销53的头56与三角胶90接触时,头56不会在三角胶90上留下印记。优选地,头56在不会使三角胶90上的抓持变松的情况下尽可能平坦。
如图12A和12B所示,第一抓持构件40设有可转动地安装在轴48上的第一轮47。轴48固定地安装到第一抓持构件40的腿41。第二抓持构件50设有可转动地安装在轴58上的第二轮57。轴58固定地安装到第二抓持构件50的腿51。轴48、58相对于腿41、51定位成使得,轮47、57定位成彼此相距一段短距离。
如图1所示,轮胎成型机1设有第一楔块71和第二楔块72,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分别定位在用于第一抓持器31的第一开始位置X1和第一终止位置Y1处或附近。轮胎成型机1设有第三楔块71和第四楔块72,第三楔块和第四楔块分别定位在用于第二抓持器32的第二开始位置X2和第二终止位置Y2处或附近。轮胎成型机1设有诸如活塞或线性驱动器的多个驱动器15,多个驱动器15被配置成用于主动控制楔块71-74的位置或楔块71-74朝向或远离所述抓持器各自的位置X1、X2、Y1、Y2的移动,从而当抓持器31、32处于位置X1、X2、Y1、Y2中的一个位置时,使楔块71-74朝向和远离抓持器31、32移动。
如图13A-D所示,每个楔块71-74均包括指向相应的抓持器31、32的突起75。在图13A-D中,仅示出了第一抓持器。在偏置状态,第一抓持器31的轮47、57彼此之间的距离小于突起75。考虑到导轨13、14的长度方向上,轮47、57被配置成与突起75抵接,优选地首先与第一轮47接触。如图1-11所示,由抓持器31、32各自的线性驱动器或正时带控制抓持器31、32,以在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Y1、Y2到各它的起始位置X1、X2以及返回的循环中运动。当抓持器31、32位于开始位置X1、X2以及位于终止位置Y1、Y2时,通过各楔块71-74的驱动器15在抓持器31、32之间驱动相应的楔块71-74。对楔块71-74施力或驱动楔块71-74以使所述抓持器进入第一抓持构件40和第二抓持构件50的轮47、57之间,从而抵抗抓持构件40、50的偏置元件36、37将抓持构件40、50驱动成彼此分离。
如图13A-13D中更详细地示出的,各楔块71-74的突起75包括第一行进面(run-on surface)76和第二行进面77。行进面76、77会聚成楔形,该楔形将插入到相应的抓持器31、32的第一轮47和第二轮57之间的中间或者从该中间退出。第一行进面76被配置成与第一轮47发生抵接,以使第一轮47抵抗第一偏置元件36的力向下移位。第二行进面77被配置成与第二轮57发生抵接,以使第二轮57抵抗第二偏置元件37的力向上移位。轮47、57的移位使相应的抓持构件40、50彼此远离地移动。
基于发生移位的抓持构件40、50的期望的行为设计行进面76、77的轮廓或曲线。在本示例中,行进面76、77具有线性部分经由圆滑过渡彼此连接的平滑设计。另外,行进面76、77被设计成使得第一轮47将在第二轮57与第二行进面77发生接触之前与第一行进面76发生接触。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的是,可以开发引起相似或等同行为的其它行进面。行进面76、77可以例如被分成更多部分、更少部分或者具有更平滑或更线性的形状的部分,或者所述抓持器的组合。在一特别的实施方式(未示出)中,在第四楔块74的突起75的底部处的第二行进面77的轮廓具有比其它楔块71-73小的高度差,使得第二抓持器32的第一抓持构件40仅略微打开。这允许后续的三角胶条92的尾端94在第二终止位置Y2附近的胎圈保持器2处的可用的有限控间内释放。
图13A-13D示意性地示出了当第一抓持器31位于图2所示的后台BG时,第一楔块71插入到第一抓持器31的轮47、57之间的四个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也表示第二抓持器和第三楔块73的行为。在图13D中,第一抓持器31的抓持构件40、50已经远离彼此地移动到最大程度,第一抓持器31将移动到完全打开状态。为了说明移位的程度,添加了指示抓持构件40、50的高度的参考线,其中,高度‘0’是输送平面或砧台17的切割面18的高度。高度‘+1’和‘+2’指示高于输送平面的相对高度,高度‘-1’指示输送平面下方的相对高度。图14A-14D示意性地示出了当第一抓持器31位于根据图4的前台FG时,第一楔块71从第一抓持器31的轮47、57之间退回的四个连续的阶段。通过偏置元件36、37的偏置,将允许轮47、57再次朝向彼此移动。结果,相应的抓持构件40、50将朝向彼此移动,第一抓持器31将移动到闭合状态,其中,第一抓持器31将与三角胶90温和地接合。
如图1所示,轮胎成型机1还包括施用夹具80,施用夹具80用于从第一抓持器31接收三角胶90并且将三角胶90转移到三角胶夹具23。至此,施用夹具80包括用于夹持三角胶90的夹持臂81和将于将被夹持的三角胶90支撑于输送平面中的平台82。在本示例中,夹持臂81设有压迫元件83,压迫元件83具有与关于抓持器31、32描述的压力销相同的压力销。以相似的方式,三角胶夹具23也可以以与抓持器31、32相似的方式操作,因为三角胶夹具23设有平台24和压迫元件25,压迫元件25具有与关于抓持器31、32描述的压力销相同的压力销。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基于图1-11描述将三角胶90施用到胎圈95以形成用于生胎的胎圈三角胶组件的方法,有时会参照图12A-12F、13A-13D和14A-D的细节。
图1-11示出了抓持器31、32在实质上连续的处理中的一个循环的步骤。连续的处理总体上涉及抓持器31、32的多个循环,同时重复地大致连续的三角胶90切割成后续的条92,随后运输后续的条92并将所述后续的条92施用到胎圈保持器2处的后续的胎圈95。
通常,在示例性循环的开始时点,已经围绕胎圈95施用了先前的三角胶条91,并且得到的胎圈三角胶组件91、95已经从胎圈保持器2移除。同时,由切割装置12从新挤出的三角胶90切下后续的三角胶90的长度,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后续的条92。随后,抓持器31、32返回到所述抓持器的开始位置X1、X2,以拾起剩余的新挤出的三角胶90的前端以朝向胎圈95引导随后切割的三角胶条92的尾端94。挤出的三角胶90的前端朝向胎圈移动,随后由施用夹具80运输到三角胶夹具23,同时,在相同的移动中,后续的条92的尾端94被施用到胎圈95。
在由第二抓持器32将后续的条92的尾端94从第二开始位置X2运输到第二终止位置Y2的过程中,第一抓持器31已经接合了新挤出的三角胶90的前端93,并且新挤出的三角胶90已经被从第一开始位置X1朝向胎圈95输送到第一开始位置Y1,在该位置,由施用夹具80将新挤出的三角胶90的前端93转移到三角胶夹具23。以这种方式,在各随后的循环中,第一抓持器31可以紧密地跟随第二抓持器32或者与第二抓持器32一起移动,由此输送并准备待将被切割成精确的长度的新挤出的三角胶90,用于后续地作为后续的三角胶条92施用到位于先前使用的条91的直接上游的胎圈95。
在下面的描述中,仅更详细地描述抓持器31、32的一个循环。
在图1中,示出了先前的三角胶条91之前已经被施用到胎圈保持器2上的胎圈的情形。这里将不再描述施用先前的三角胶条91的步骤,因为在下文中将参照后续的循环中的后续的条92描述这些步骤。楔块72、74已经使抓持器31、32的抓持构件40、50彼此远离地移动。第一抓持器31、第二抓持器32和三角胶夹具23被打开。现在,可以移除胎圈三角胶组件91、95。
在先前的循环中,如进给箭头A所指示的,新挤出的连续的三角胶90已经从挤出机(未示出)送出来,并且已经朝向砧台17进给。其前端93已经在抓持器31、32的先前循环中,被第一抓持器31运输。这里将不会描述新挤出的三角胶90的前端93的运输步骤,因为在下文中将参照后续的循环描述这些步骤。现在,重要的是应当注意到,由施用夹具80在新挤出的三角胶90的前端93附近夹持新挤出的三角胶90。抓持器31、32处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Y1、Y2。
如图1所示,通过由夹持块84、85在切割面18的两侧以及由施用夹具80在新挤出的三角胶90的前端93夹持新挤出的三角胶90以固定其位置,来开始新循环。如之后将说明的,可以在先前的循环的最后步骤期间已经进行了该新挤出的三角胶90的该夹持。在夹持之后,切割装置12的切刀在切割方向B上移动,以在砧台17处将新挤出的三角胶90切割成期我长度的后续的三角胶条92,该切割在砧台17的下游产生了后续的三角胶条92的尾端94,同时,在砧台17的上游产生了剩余的新挤出的三角胶90的前端93。
在图1中,第一抓持器31和第二抓持器32在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Y1、Y2相对于三角胶90停止、停止或静止。在所述抓持器的终止位置Y1、Y2,已经由楔块72、74使抓持构件40、50远离彼此地移动,使得平台42和压迫元件52已经缓和地释放了三角胶90。因而,抓持器31、32可以安全地从前台FG退回到后台BG,而不会对三角胶90造成损伤,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
在图1所示的情形中,位于开始位置X1、X2的楔块71、73通过所述抓持器各自的驱动器15以受控制的方式沿箭头Q和Z所指示的方向移动,以在开始位置X1、X2准备抓持器31、32的到达。
在图3中,示出了如下情形:先前组装的胎圈三角胶组件91、95已经从胎圈保持器2移除,新胎圈95被载置在胎圈保持器2上。在将新挤出的三角胶90切割成后续的三角胶条92期间,或者在刚将新挤出的三角胶90切割成后续的三角胶条92之后,抓持器31、32的正时带或线性驱动器已经被致动,以使后台BG中的抓持器31、32沿着导轨13、14移动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X1、X2,如退回箭头R和S所示。在抓持器31、32已经离开所述抓持器的终止位置Y1、Y2之后,位于终止位置Y1、Y2的楔块72、74由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驱动器15而在箭头J和N所指示的方向上退回,以在终止位置Y1、Y2准备抓持器31、32的再次到达。
当两个抓持器31、32到达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X1、X2时,所述抓持器紧接着被完全驱动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楔块71、73上。这节约循环中的时间,但不是必须的。抓持器31、32也可以到达开始位置X1、X2,随后控制楔块71、73以抵抗偏置。通过楔块71、73的驱动器15使楔块71、73两者朝向抓持器31、32延伸,驱动抓持构件40、50远离进入打开状态。在图13A-D中,更详细地示出了打开第一抓持器31的连续步骤。第二抓持器32以相似的方式被打开。
图13A示出了如下情形:根据第一抓持器31的抓持构件40和50的偏置,第一抓持器31的抓持构件40、50朝向彼此移动,以进入闭合状态。第一弹簧36作用于第一抓持构件40的力大于第二弹簧37作用于第二抓持构件50的力。结果,抓持构件40、50已经一起移动到升起状态,如线‘+1’所指示的,略高于输送平面。
图13B示出了如下情形:第一抓持器31已经在返回方向R上进一步移动。第一抓持构件40的第一轮47已经与第一楔块71的第一行进面76的下侧发生抵接并且已经沿着该下侧移动。行进面76已经使第一抓持构件40移位以向下移动到‘0’高度。再一次地,由于偏置力之间的比率,第二抓持构件50已经与第一抓持构件40一起移动到‘0’高度。
图13C示出了如下情形:第一抓持器31已经在返回方向R上进一步移动。第一轮47已经沿着第一行进面76的下侧进一步移动,但是还没有进一步向下移位。第二轮57已经与第二行进面77发生了抵接,并且已经在向上方向上发生了移位。结果,第二抓持构件50已经移动到了‘+2’高度,明显高于前台中的三角胶90。
图13D示出了如下情形:第一抓持器31已经到达第一开始位置X1。第一抓持器31现在完全被驱动到第一楔块71上。第一抓持器构件40已经被第一行进面76最大移位到‘-1’高度,略低于前台中的三角胶90。
在图3所示的情形中,第一抓持器31和第二抓持器32在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X1、X2相对于三角胶90停止、停止或静止,两座抓持器都处于如图13D所示的打开状态。因而,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抓持器31、32可以安全地从后台BG移动到前台FG,而不会对三角胶90造成损伤。
图5示出了如下情形:抓持器31、32已经移动到了砧台17的凹部88、89中。砧台17的第一凹部89中的第一抓持器31被布置成:其第一抓持构件40位于砧台17的上游的、切割后剩余的新挤出的三角胶90的前端93的正下方,而其第二抓持构件50位于该前端93的正上方。砧台17的第二凹部88中的第二抓持器32被布置成:其第一抓持构件40位于砧台17下游的、后续的条92的尾端94的正下方,而其第二抓持构件50位于该尾端94的正上方。现在,楔块71、73可以在简头T和U所指示的方向上逐渐退回,以允许抓持构件40、50根据所述抓持器的偏置朝向彼此移动。在图14A-D中,示出了使第一抓持器31闭合的连续的步骤。第二抓持器32以相似的方式闭合。
图14A示出了如下情形:通过第一楔块71使第一抓持器31的抓持构件40、50最大移位。除了第一抓持器31现在已经移动到前台之外,该情形与图13D中的情形相同。因而,第一抓持构件40的平台42和第二抓持构件50的压迫元件52现在分别位于三角胶90的正下方和正上方。为了缓和地与三角胶90接合,第一楔块71在箭头T所指示的退回方向上主动地退回。
图14B示出了如下情形:第一楔块71在退回方向上部分地退回。第一抓持构件40的第一轮47已经沿着第一行进面76移动并且逐渐被允许向上移动。结果,已经允许第一抓持构件40根据其偏置向上移动到‘0’高度。第一抓持构件40的平台42已及从下方与三角胶90发生抵接。第二抓持构件50的第二轮57已经移动过第二行进面77,但是仍未允许向下移动。
图14C示出如下情形:第一楔块71在退回方向T上进一步退回。第二轮57到达第二行进面77的曲线中的下坡路,因而被允许向下移动。结果,根据第二抓持构件50的偏置现在允许第二抓持构件50向下移动到‘0’高度。压迫元件52现在已经缓和地从上方与三角胶90发生了抵接。因而,通过抓持构件40、50从两侧在‘0’高度夹持三角胶90。
现在,第一抓持器31处于闭合状态。第一抓持器31已经与新挤出的三角胶90的位于切割面18的上游的前端93接合,同时,第二抓持器32已经缓和地与三角胶条92的尾端94接合。
图6示出了如下情形:夹持块84、85被升起到抓持器31、32的压迫元件可以从下方通过的高度。因为在图5所示的先前的情形中,三角胶90的前端93和后续的三角胶条92的尾端94已经被抓持器31、32可靠地保持,所以可以安全地升起夹持块84、85。在夹持块84、85被升起之后,楔块71、73在箭头T和U所指示的方向上完全退回。
如图14D所示,楔块71在退回方向T上进一步退回允许第一抓持器31的抓持构件40、50移动到所述抓持器的偏置位置。仍静止的抓持构件40、50被结合地升高到‘+1’高度。现在,抓持器31、32的下抓持构件40从砧台17退出并且能够越过砧台17朝向胎圈95移动,而不会对三角胶90或后续的三角胶条92造成损伤。
在图7中示出了如下情形:已经控制第一轨道13的正时带或线性驱动器,以如箭头C所指示地使第一抓持器31移动离开第一开始位置X1。同时,已经控制第二轨道14的正时带,以如箭头D所指示地使第二抓持器32移动远离第二开始位置X2。第一抓持器31已经将新挤出的三角胶90的前端93拉过砧台17的切割面18。第二抓持器32已经引导后续的三角胶条92的尾端94,同时施用夹具80与三角胶条92的前端93接合并在施用方向E上拉该前端93。施用夹具80和第二抓持器32以同步的方式移动以以受控的方式朝向胎圈95运输后续的三角胶条92。
在图7所示的情形中,后续的三角胶条92的前端93已经被插入到三角胶夹具23中,或者后续的三角胶条93的前端93的至少延伸过施用夹具80的部分已经被插入到三角胶夹具23中。
图8示出了如下情形:已经控制了三角胶夹具23以将三角胶条92的前端93夹持到胎圈95。现在,后续的三角胶条92的前端93已经被从施用夹具80转移到三角胶夹具23。施用夹具80被打开,最初竖直地,然后转动,以释放后续的三角胶条92。随后,三角胶夹具23与胎圈保持器2的轴线同轴地在转动方向H上转动,以跟随鼓的物理周面20或虚拟鼓路径。在三角胶夹具23在转动方向H上转动期间,绕着或沿着胎圈95拉后续的三角胶条92,使后续的三角胶条92附着到胎圈95。后续的三角胶条92被垂直于胎圈95的延伸平面地施用到胎圈95的外侧,。
已经控制了第二轨道14的正时带或线性驱动器,以与三角胶夹具23的转动H同步地沿与输送方向P平行的第二输送方向G将第二抓持器32移动到距第二终止位置Y2一段短距离的位置。以这种方式,后续的三角胶条92可以以在两端93、94被夹持的状态以受控的方式被施用到胎圈95。
同时,已经控制了第一轨道13的正时带或线性驱动器,以在与输送方向P平行的第一输送方向F上进一步移动第一抓持器31。第一抓持器31拉新挤出的三角胶90的前端93,从而在输送方向P上在辊输送器10上运输新挤出的三角胶90。如上面已经描述的,施用夹具80已经被打开。这允许第一抓持器31和新挤出的三角胶90移动过施用夹具80进入施用夹具80处或附近的位置。在该位置,第一抓持器31距其第一终止位置Y1一段短距离。
图9示出了如下情形:三角胶夹具23在转动方向M上进一步转动,已经绕胎圈保持器2物理周面20或虚拟鼓路径完成了几乎一整圈。已经控制了导轨13、14的正时带或线性驱动器,以如箭头K和L所指示地将抓持器31、32移动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Y1、Y2。后续的三角胶条92的前端93已经被拉到正上方,与同一条92的尾端非常接近。从该时刻起,进行与图14A-D和图13A-D的步骤相似的步骤,沿相反的顺序,参照终止位置Y1、Y2。下面将描述这些步骤,有耦会参照图14A-D和图13A-D。
在图9所示的情形中,抓持器31、32停止或被静止地保拆在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Y1、Y2,而可以由楔块71、72各自的驱动器15使在终止位置Y1、Y2处的楔块72、74以受控的方式朝向抓持器31、32移动。
在图10中,楔块73、74仅部分地插入到抓持器31、32的抓持构件40、50之间。这使得两个抓持器31、32缓和地下降到图14C所示的‘0’高度。结果,新挤出的三角胶90的前端93缓和地载置到施用夹具80的平台82。紧之后,施用夹具80闭合。夹持臂81的端部处的压迫元件83已经与平台82协作,在第一抓持器31在新挤出的三角胶90的前端94处与新挤出的三角胶90接合的位置的上游的一短距离处,与新挤出的三角胶90缓和地接合。此时,由第一抓持器31和施用夹具80保持新挤出的三角胶90。
在施用夹具80夹持新挤出的三角胶90的前端93的同时或紧之后,夹持块84、85再次在砧台17的两侧的夹持面86、68处夹持新挤出的三角胶90。现在,新挤出的三角胶90完全受控,并且可以根据参照图1描述的步骤被切割。因而,能够为下一后续的三角胶条92重复所述循环。
此外,在图10中,通过第二抓持器32将后续的三角胶条92的尾端94缓和地载置成与相同的随后三角胶条92的尾端94重叠接触或抵接,以与同一条92的前端93形成拼接接头(splice)。在由三角胶夹具23接合后续的三角胶条92的前端93且由第二抓持器32接合后续的三角胶条92的尾端的状态下,缝合辊28压抵前端93和尾端94之间的拼接接头,以缝合拼接接头并绕着或沿着胎圈95形成后续的三角胶条92,以形成无端的、大致圆形的胎圈三角胶组件。
图11示出了如下情形:已经由处于终止位置Y1、Y2处的楔块72、74各自的驱动器15使楔块72、74以受控的方式在箭头V和W的方向上继续移动。现在楔块72、74完全插入到抓持器31、32的抓持构件40、50之间。结果,抓持器31、32的抓持构件40、50已经完全彼此远离地进入图14A所示的打开状态。结果,抓持器31、32的抓持构件40、50已经彼此远离地移动,并且不再与新挤出的三角胶90的前端93和后续的三角胶条92的尾端94接合。
从图11所示的情形开始,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根据图1-10的循环。特别地,从图11所示的情形开始,可以安全地将抓持器31、32再次从前台FG移动到后台BG,如图2所示,而不会对下一循环的三角胶条92或下一后续的三角胶条92造成实质损伤。所施用的后续的三角胶条92可以被认为是下一循环的先前施用的条91。可以移除先前的循环产生的胎圈三角胶组件92、95,对于将在图1中被切割成新的后续的三角胶条92的新挤出的三角胶90可以重复上述循环。
总之,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三角胶施用到胎圈以形成用于胎胚的胎圈三角胶组件的轮胎成型机,其中,轮胎成型机包括第一抓持器和第二抓持器,其中,第一抓持器可以在第一开始位置和第一终止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抓持器可以在第二开始位置和第二终止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抓持器和第二抓持器被偏置以与三角胶接合,其中,轮胎成型机设有楔块,所述楔块被配置成用于抵抗抓持器的偏置。
应当理解,包括以上描述旨在说明优选实施方式的操作,而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从上述讨论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包含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许多变型将变得明显。

Claims (37)

1.一种轮胎成型机,用于将三角胶条施用到胎圈以形成用于胎胚的胎圈三角胶组件,所述轮胎成型机包括用于保持所述胎圈的胎圈保持器,其中,所述轮胎成型机包括第一抓持器和第二抓持器,所述第一抓持器和所述第二抓持器用于与所述三角胶条接合并使所述三角胶条在朝向所述胎圈的输送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抓持器能在第一开始位置和第一终止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抓持器能在第二开始位置和第二终止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轮胎成型机设有第一楔块、第二楔块、第三楔块和第四楔块,其中,所述第一抓持器和所述第二抓持器被偏置到闭合状态,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述抓持器被配置成与所述三角胶条接合,其中,当所述抓持器处于所述开始位置或所述终止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时,所述楔块被配置成用于抵抗所述抓持器的偏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轮胎成型机被配置成用于在第一平面中输送所述三角胶条,其中,所述第一抓持器和所述第二抓持器能在所述第一平面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位于后台的第二平面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抓持器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平面中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移动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其中,所述抓持器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平面中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返回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抓持器被配置成仅当所述抓持器位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或终止位置时,从所述第一平面移动到所述第二平面,反之亦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抓持器被配置成仅当所述抓持器相对于所述三角胶条停止在固定位置时,从所述第一平面移动到所述第二平面,反之亦然。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抓持器均包括第一抓持构件和第二抓持构件,其中,所述抓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被偏置元件偏置以朝向所述抓持构件中的另一个移动,用于与所述抓持构件中的另一个协作来从两相反侧夹持所述三角胶条,其中,所述楔块均设有突起,所述突起被配置成用于抵消所述偏置元件的所述偏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突起包括第一行进面,所述第一行进面用于使所述一个被偏置的抓持构件在与其偏置相反的方向上移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抓持构件中的两者均被所述偏置元件偏置,其中,所述突起设有第二行进面,所述第二行进面用于使所述另一个被偏置的抓持构件在与其所述偏置元件的所述偏置相反的方向上移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抓持构件均设有轮,所述轮用于与所述楔块的相应的行进面接触并用于在所述相应的行进面上行进。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第一楔块、所述第二楔块、所述第三楔块和所述第四楔块分别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开始位置、所述第一终止位置、所述第二开始位置和所述第二终止位置处或附近。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轮胎成型机设有联接到所述楔块的驱动器,用于使所述楔块朝向所述抓持器移动,或远离所述抓持器退回。
11.根据权利要求5-10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抓持构件中的一个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三角胶条的平台,所述抓持构件中的另一个包括压迫元件,其中,所述压迫元件包括面朝所述平台的压力销阵列,其中,所述压力销被配置成用于与所述平台接触并与支撑在所述平台上的所述三角胶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压力销被偏置以朝向所述平台移动,其中,当所述抓持构件朝向彼此移动以与所述三角胶条接合时,所述压力销中的至少一些压力销被配置成用于与所述三角胶条接触并且被配置成因所述接触而对着所述抓持器的偏置被推回。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压迫元件设有用于接收所述压力销的多个圆柱孔,其中,每个所述压力销均具有配置成在所述圆柱孔中滑动的轴,其中,所述轴具有部分非圆形的、多平面的或平坦的周面,所述周面与所述孔组合起来在所述轴和所述圆柱孔之间创建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压迫元件的面向所述平台的一侧的外部环境开放式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轴的周面具有至少三个部分和至少三个大致平坦的面,所述至少三个部分被配置成与所述圆柱孔滑动接触地被放置,用于在被放置状态下在所述轴和所述圆柱孔之间创建至少三个间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至少三个大致平坦的面沿着所述周面均等分布。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轴具有大致方形的截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轴被配置成能在所述圆柱孔中转动,其中,优选地,被配置成与所述圆柱孔滑动接触的所述轴的周面的部分是同一圆的部分,优选地是同一正圆的部分。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成型机,还包括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用于将实质上连续的长段三角胶切割成具有相对于所述胎圈的前端和/或尾端的后续的三角胶条,其中,所述第一抓持器和所述第二抓持器被配置成用于分别与所述三角胶条的所述前端和所述尾端接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切割装置被定位在所述胎圈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其中,所述第一开始位置位于所述切割装置的上游,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开始位置位于所述切割装置的下游。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轮胎成型机,还包括施用夹具,所述施用夹具用于将所述条之一的前端传送到所述胎圈保持器处的所述胎圈之上,其中,所述第一终止位置位于所述施用夹具处,并且/或者,其中所述第二终止位置位于所述胎圈保持器处。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成型机,还包括驱动器,优选地以一个或更多个正时带的形式,用于在所述第一抓持器和所述第二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和各自的终止位置之间驱动所述第一抓持器和所述第二抓持器。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第一抓持器和所述第二抓持器被放置于一个或更多个引导件上,以便能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
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成型机,其中,所述轮胎成型机设有输送器,所述输送器用于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平行的大致线性的路径支撑所述三角胶条,其中,优选地,所述线性的路径与保持在所述胎圈保持器处的所述胎圈的周向相切。
24.一种在抓持器的压迫元件的圆柱孔中使用的压力销,所述抓持器用于抓持用于胎胚的三角胶条,其中,所述压力销具有配置成能滑动地放置在所述圆柱孔中的轴,其中,所述轴具有被配置成与所述圆柱孔滑动接触的部分圆形的周面,所述轴还具有部分非圆形的、多平面的或平坦的周面,所述部分非圆形的、多平面的或平坦的周面与所述孔组合起来被配置成用于在所述轴和所述圆柱孔之间创建间隙,在使用期间,所述间隙与所述压迫元件的面向所述三角胶条的一侧的外部环境开放式连通。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压力销,其中,所述轴的周面具有至少三个部分和至少三个大致平坦的面,所述至少三个部分被配置成与所述圆柱孔滑动接触地被放置,用于在被放置状态下在所述轴和所述圆柱孔之间创建至少三个间隙。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压力销,其中,所述至少三个大致平坦的面沿着所述周面均等分布。
27.根据权利要求24-26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压力销,其中,所述轴具有大致方形的截面。
28.根据权利要求24-26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压力销,其中,所述轴被配置成能在所述圆柱孔中转动,其中,优选地,被配置成与所述圆柱孔滑动接触的所述轴的周面的部分是同一圆的部分,优选地是同一正圆的部分。
29.一种用于将三角胶条施用到胎圈以形成用于胎胚的胎圈三角胶组件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所述三角胶条与第一抓持器和第二抓持器接合;使所接合的三角胶条在朝向所述胎圈的输送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抓持器能在第一开始位置和第一终止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抓持器能在第二开始位置和第二终止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抓持器偏置到所述抓持器与所述三角胶条接合的闭合状态;使所述抓持器在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和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之间来回移动;以及当所述抓持器处于所述开始位置或所述终止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时,利用楔块抵抗所述抓持器的偏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抓持器在循环中移动,其中,每个循环均包括如下步骤:使所述抓持器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移动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以及使所述抓持器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返回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一平面中输送所述三角胶,其中,所述第一抓持器和所述第二抓持器能在所述第一平面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位于后台的第二平面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抓持器在所述第一平面中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移动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其中,所述抓持器在所述第二平面中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返回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仅当所述抓持器位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或终止位置时,所述抓持器从所述第一平面移动到所述第二平面,反之亦然。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仅当所述抓持器相对于所述三角胶条停止在固定位置时,所述抓持器从所述第一平面移动到所述第二平面,反之亦然。
34.根据权利要求30-33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抓持器停止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或终止位置时,所述楔块被插入到所述抓持器或从所述抓持器退出。
35.根据权利要求30-34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抓持器的各循环中,所述第一抓持器与后续的三角胶条接合,并由所述第一抓持器朝向所述胎圈运输所述后续的三角胶条,同时,所述第二抓持器接合的另一、先前运输的三角胶条被施用到所述胎圈。
36.根据权利要求29-35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抓持器同时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移动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
37.根据权利要求29-36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抓持器同时从所述抓持器各自的终止位置返回到所述抓持器各自的开始位置。
CN201380020554.1A 2012-12-10 2013-11-19 用于形成轮胎胎圈三角胶组件的机器和方法 Active CN1043024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NL2009946A NL2009946C2 (en) 2012-12-10 2012-12-10 Tyre building machine for forming a bead-apex assembly.
NL2009946 2012-12-10
PCT/NL2013/050831 WO2014092558A1 (en) 2012-12-10 2013-11-19 Machine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bead-apex assembly for tir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2468A true CN104302468A (zh) 2015-01-21
CN104302468B CN104302468B (zh) 2017-03-01

Family

ID=48014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0554.1A Active CN104302468B (zh) 2012-12-10 2013-11-19 用于形成轮胎胎圈三角胶组件的机器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7654B2 (zh)
EP (1) EP2817141B1 (zh)
JP (1) JP6186006B2 (zh)
KR (1) KR102160491B1 (zh)
CN (1) CN104302468B (zh)
BR (1) BR112015007300B1 (zh)
IN (1) IN2014MN02145A (zh)
NL (1) NL2009946C2 (zh)
RU (1) RU2625976C2 (zh)
TW (1) TWI600534B (zh)
WO (1) WO20140925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35315B2 (en) * 2014-02-28 2018-07-31 Fuji Seiko Co., Ltd. Bead-unit assembly device
DE102015209876A1 (de) * 2015-05-29 2016-12-01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 einer stehend ausgerichteten Materialbahn
JP6872377B2 (ja) * 2017-01-27 2021-05-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フィラー付きビー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NL2024992B1 (en) * 2020-02-25 2021-10-14 Vmi Holland Bv Transport device, applicator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tire component
NL2027901B1 (en) 2021-04-01 2022-10-17 Vmi Holland Bv Method for positioning a strip for splicing, gripper for supplying said strip for splicing and tire building machine comprising said gripper
NL2029796B1 (en) 2021-11-17 2023-06-12 Vmi Holland Bv Cu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utting a strip and production line for applying an apex to a bead.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54708A (en) * 1953-08-25 1956-07-17 Multiple Die Vise Co Inc Vise for irregularly shaped objects
SU1593972A1 (ru) * 1989-01-23 1990-09-23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ю Для Шин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Станок дл изготовлени бортовых крыльев покрышек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х шин
CA2180767A1 (en) * 1995-11-28 1997-05-29 Daniel Ray Downing Tire tread server and method
US6379493B1 (en) * 1998-12-09 2002-04-30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and depositing material strips
CN1649720A (zh) * 2002-04-25 2005-08-03 米其林技术公司 用于存储和运送条带状制品以及便用其制取外胎的装置
CN1984767A (zh) * 2004-06-04 2007-06-20 高级橡胶技术有限公司 胎圈组件的形成
US20090266474A1 (en) * 2006-07-21 2009-10-29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tire be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3337A (en) * 1906-09-12 1909-06-01 Lamson Cons Store Service Co Conveying apparatus.
US3839532A (en) * 1971-03-09 1974-10-01 R Drake Method of making a prestressed reinforced corrugated sheet
JPS58188249A (ja) * 1982-04-28 1983-11-02 Yoshida Kogyo Kk <Ykk> テ−プ状物の間欠送り装置
DE3326468C2 (de) * 1983-07-22 1986-07-24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Drosselzapfendüse zur Kraftstoffeinspritzung in eine insbesondere als Vorkammermaschine ausgebildete Brennkraftmaschine
JPH0745208B2 (ja) * 1986-04-07 1995-05-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円筒状タイヤ構成部材の成形方法および装置
JPS6490736A (en) * 1987-09-30 1989-04-07 Sumitomo Rubber Ind Apex mounting and its device
IT1217631B (it) * 1988-05-18 1990-03-30 Pirelli Dispositivo per giuntare le estremita' di riempitivi elastomerici applicati su cerchietti di pneumatici
JPH0362600A (ja) * 1989-07-29 1991-03-18 Yamaha Motor Co Ltd 部品のセンタリング装置
JP2576854Y2 (ja) * 1992-11-26 1998-07-16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枚葉印刷機の排紙装置
RU2173253C2 (ru) 1996-08-16 2001-09-10 Ремизович Анатол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Тиски контурные динамометрические
DE29917081U1 (de) * 1999-09-28 1999-12-30 Cho Jin Chai Universalbuchse für ein Spannwerkzeug
JP5271794B2 (ja) * 2009-05-11 2013-08-2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製造装置及びタイヤ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54708A (en) * 1953-08-25 1956-07-17 Multiple Die Vise Co Inc Vise for irregularly shaped objects
SU1593972A1 (ru) * 1989-01-23 1990-09-23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ю Для Шин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Станок дл изготовлени бортовых крыльев покрышек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х шин
CA2180767A1 (en) * 1995-11-28 1997-05-29 Daniel Ray Downing Tire tread server and method
US6379493B1 (en) * 1998-12-09 2002-04-30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and depositing material strips
CN1649720A (zh) * 2002-04-25 2005-08-03 米其林技术公司 用于存储和运送条带状制品以及便用其制取外胎的装置
CN1984767A (zh) * 2004-06-04 2007-06-20 高级橡胶技术有限公司 胎圈组件的形成
US20090266474A1 (en) * 2006-07-21 2009-10-29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tire be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625976C2 (ru) 2017-07-20
BR112015007300A2 (pt) 2017-07-04
NL2009946C2 (en) 2014-06-11
JP6186006B2 (ja) 2017-08-23
US20150083307A1 (en) 2015-03-26
BR112015007300B1 (pt) 2021-04-27
KR20150093814A (ko) 2015-08-18
TW201429696A (zh) 2014-08-01
US10137654B2 (en) 2018-11-27
KR102160491B1 (ko) 2020-09-29
CN104302468B (zh) 2017-03-01
JP2016503734A (ja) 2016-02-08
RU2014151369A (ru) 2017-01-16
EP2817141B1 (en) 2016-05-25
EP2817141A1 (en) 2014-12-31
IN2014MN02145A (zh) 2015-08-21
WO2014092558A1 (en) 2014-06-19
TWI600534B (zh) 2017-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2468A (zh) 用于形成轮胎胎圈三角胶组件的机器和方法
JPH07501014A (ja) 固定用ツール及びそのためのテープ
US9708083B2 (en) Thermoform packaging machine and method
CN104379332A (zh) 用于切割和输送轮胎组件的材料条带的设备
KR101392502B1 (ko) 케이블용 패킹 삽입장치
US20170267385A9 (en) Product wrapping machine and operating method for a product wrapping machine
CN101181819A (zh) 减小弹性进料件上张力的装置
WO2017183119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製造装置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
KR102501574B1 (ko) 벨트 성형 시스템 및 타이어 벨트의 적어도 일부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BE1020650A3 (nl) Borstelvervaardigingsinrichting.
CN206242040U (zh) 一种搬运机械手
CN220031228U (zh) 用于拼接轮胎部件以形成连续条带的拼接器
CN216471244U (zh) 导开设备及其导开框架
CN219095992U (zh) 用于切割连续长度的条带的切割装置及生产线
CN209969762U (zh) 端子切割系统
US2024005175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ling (flat) objects
CN216464344U (zh) 一种传送链安装工装
KR101049263B1 (ko) 카카스 조인트용 버트 스플라이서
CN105903835A (zh) 冲压系统
KR100440120B1 (ko) 오버헤드 컨베이어용 도그 스킵장치
KR20170141461A (ko) 벨트 절단 장치
JPH0265952A (ja) ワーク姿勢変換装置
JP2001162481A (ja) 自動化加工機に於けるワーク保持パレットの搬送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ITMI961944A1 (it) Dispositivo e procedimento per trascinare oggetti lungo un circuito
CN116460884A (zh) 穿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