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84793A - 燃料电池车辆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84793A
CN104284793A CN201280072625.8A CN201280072625A CN104284793A CN 104284793 A CN104284793 A CN 104284793A CN 201280072625 A CN201280072625 A CN 201280072625A CN 104284793 A CN104284793 A CN 104284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fuel cell
fdc
bus
conn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26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84793B (zh
Inventor
片野刚司
关根广之
中村育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84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4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84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47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7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fuel cells
    • B60L50/71Arrangement of fuel cells within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7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fuel cells
    • B60L50/7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2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rters located in the vehicle
    • B60L53/2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charging conver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858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925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 H01M8/0494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of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01M8/247Arrangements for tightening a stack, for accommodation of a stack in a tank or for assembling different tanks
    • H01M8/2475Enclosures, casings or containers of fuel cell st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16Arrangement in the rear part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10/00Converter types
    • B60L2210/10DC to DC converters
    • B60L2210/14Boost con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40Application of hydrogen technology to transportation, e.g. using 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Fuel Cell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在燃料电池壳体(200)与DC-DC转换器(4)之间,沿着燃料电池车辆(1)的左右方向配置有保护柱(PL)。作为燃料电池壳体(200)的一部分的连结面(209)、(213)与作为DC-DC转换器(4)的一部分的FDC凸缘(403),在比保护柱(PL)靠上方或下方的空间中以在铅垂方向上重叠的状态相互连结固定。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对于将来的石油枯竭和/或地球温暖化的对策,通过从燃料电池系统供给的电力来行驶的燃料电池车辆的开发正在推进。这样的燃料电池车辆搭载有:燃料电池组,其将多个燃料电池单体串联连接而成;和升压转换器,其对燃料电池组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并输出电力。
为了较大地确保乘员的就座空间,上述燃料电池组与升压转换器一般都配置于底板的下方的空间内。于是,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还可以考虑将燃料电池组和升压转换器收置于一个框体内后,将该框体配置于底板的下方的空间内。
但是,在底板的下方,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配置有用于抑制侧面碰撞时的车辆的变形的保护柱。因此,在将燃料电池组和升压转换器收置于一个大的框体中的情况下,该框体会与保护柱干涉,所以难以将这样的框体配置于底板的下方的空间内。
为了避免与保护柱的干涉,需要将燃料电池组收置于与升压转换器不同的壳体(燃料电池壳体)内,然后将该壳体配置在比保护柱靠车辆的后方侧,将升压转换器配置在比该保护柱靠车辆的前方侧。此外,之所以将升压转换器配置在比燃料电池组靠车辆的前方侧,是因为需要将从升压转换器输出的电力供给到在车辆的前方配置的牵引马达。
如上述那样配置的燃料电池组与升压转换器需要在两者之间、即保护柱的上方或下方的空间中相互电连接。然而,因为燃料电池组的质量比升压转换器的质量大,所以燃料电池组与升压转换器各自的振动系(固有频率)相互不同。因此,若仅考虑电连接部分的耐久性,则也可以考虑通过柔性的编组总线(編組バスバー)将两者连接。但是,因为编组总线价格高,所以从抑制成本的上升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板状的总线。
因此,作为现实性的结构,优选设为如下结构:将燃料电池壳体和升压转换器在保护柱的上方或下方的空间中相互连结固定,使两者尽可能成为一体而振动(使两者的振动系一致),然后通过板状的总线将两者电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075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而配置的保护柱的上方以及下方的空间都较窄,难以确保足够的高度。其结果,在将燃料电池壳体与升压转换器在该空间中相互连结固定的情况下,难以为了抑制两者分开地振动而确保足够的强度。
例如,可考虑如下的结构:在燃料电池壳体形成在保护柱的上方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第一连结部,在升压转换器形成在保护柱的上方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第二连结部,然后在相抵的状态下将第一连结部的顶端与第二连结部的顶端相互连结固定。在该情况下,连结面成为沿着铅垂方向而形成,但如前所述,在保护柱的上方难以充分确保连结面的沿着铅垂方向的长度。因此,该方向上的螺栓间的距离变短,不能确保足够的连结强度。进而,在该情况下需要将用于连结的螺栓在水平方向上插入,所以也产生难以进行从前面板上方侧的连结作业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配置的保护柱的上方或下方的空间中将燃料电池壳体与升压转换器以足够的强度相互连结固定的燃料电池车辆。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搭载有:燃料电池组;燃料电池壳体,其在内部收置所述燃料电池组;以及升压转换器,其配置在比所述燃料电池壳体靠车辆的前方侧,对所述燃料电池组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并输出电力;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电池壳体与所述升压转换器之间,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配置有保护柱,作为所述燃料电池壳体的一部分的第一连结部与作为所述升压转换器的一部分的第二连结部,在比所述保护柱靠上方或下方的空间中以在铅垂方向上重叠的状态相互连结固定。
在本发明中,作为燃料电池壳体的一部分的第一连结部与作为升压转换器的一部分的第二连结部,在比保护柱靠上方或下方的空间中以在铅垂方向上重叠的状态相互连结固定。由此,两者的连结面变得不是沿着铅垂方向而是沿着水平方向。因此,在不能确保足够的高度的保护柱的上方或下方的空间中,也能够将连结面形成得较宽,充分地确保燃料电池壳体与升压转换器的连结强度。
另外,连结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所以用于连结的螺栓成为在铅垂方向上被插入。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从前面板上方侧的连结作业。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中,优选,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在以所述第一连结部比所述第二连结部靠下方的方式重叠的状态下相互连结固定。
收置了燃料电池组的燃料电池壳体的质量以及形状都比升压转换器大。因此,在进行向燃料电池车辆搭载它们的作业时,优选,先搭载燃料电池壳体,然后,一边进行对位等一边搭载升压转换器。
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在以第一连结部比第二连结部靠下方的方式重叠的状态下相互连结固定。由此,先搭载质量以及形状较大的燃料电池壳体,接着搭载升压转换器,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搭载的作业。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中,还优选,所述第一连结部具有朝向所述升压转换器突出的凸部,所述第二连结部具有朝向与所述燃料电池壳体相反一侧后退的凹部,所述第一连结部与所述第二连结部,在使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嵌合的状态下相互连结固定。
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燃料电池壳体的第一连结部具有朝向所述升压转换器突出的凸部,升压转换器的第二连结部具有朝向与燃料电池壳体相反一侧后退的凹部。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将升压转换器与燃料电池壳体连结固定时,能够通过将第二连结部的凹部嵌合于第一连结部的凸部来进行两者的对位。即,第二连结部的凹部由第一连结部的凸部导向,所以能够在将升压转换器相对于燃料电池壳体对位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连结固定的作业。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中,还优选,所述凸部形成为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从车辆的上方向下方逐渐变长。
在将升压转换器与燃料电池壳体连结固定时,使第二连结部的凹部嵌合于第一连结部的凸部,由此进行两者的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对位。因此,为了以高精度进行该对位,优选设为以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凸部与凹部的间隙较小的状态嵌合的结构。但是,若凸部与凹部的间隙较小,则会产生使两者嵌合的作业本身反而变得难以进行这一问题。
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的凸部的长度被形成为从车辆的上方向下方逐渐变长。在将升压转换器与先设置的燃料电池壳体连结固定时,若在比连结固定的最终状态下的位置高的位置使凸部与凹部嵌合,则两者的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间隙较大,所以能够容易地使两者嵌合。然后,若保持凸部与凹部嵌合的状态而使升压转换器向下方移动,则凸部与凹部的间隙逐渐变小(升压转换器被朝向正确的位置引导),最终两者的间隙变小。这样,根据该优选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高精度将升压转换器与燃料电池壳体对位而容易地进行连结固定的作业。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中,还优选,在所述凸部的内部形成有内部空间。
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在凸部的内部形成的内部空间设为用于布线和/或配管等的空间而有效地利用。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中,还优选,在所述内部空间配置有用于从所述燃料电池组取出电力的总线的一部分。
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用于从燃料电池组取出电力而向升压转换器供给的总线的一部分配置于在凸部的内部形成的内部空间。通过将在凸部的内部形成的内部空间设为用于排布总线的空间而利用,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燃料电池车辆内的有限的空间。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中,还优选,在所述内部空间内配置有用于进行所述燃料电池组的控制的控制单元。
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用于进行燃料电池组的控制的控制单元配置于在凸部的内部形成的内部空间。通过将在凸部的内部形成的内部空间设为用于收置控制单元的空间而利用,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燃料电池车辆内的有限的空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配置的保护柱的上方或下方的空间中将燃料电池壳体与升压转换器以足够的强度相互连结固定的燃料电池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在俯视下示意性地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车辆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搭载于图1所示的燃料电池车辆的燃料电池壳体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搭载于图1所示的燃料电池车辆的DC-DC转换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搭载于图1所示的燃料电池车辆的DC-DC转换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在俯视下示意性地示出搭载于图1所示的燃料电池车辆的DC-DC转换器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燃料电池车辆中的燃料电池壳体与DC-DC转换器的配置的图。
图7是示出图4中的A-A剖面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FDC总线与FC总线的连结固定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用于与以往的结构进行比较而对燃料电池壳体与DC-DC转换器的连结方法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将DC-DC转换器连结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搭载于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的DC-DC转换器的一部分的仰视图。
图12是示出搭载于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的DC-DC转换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图12所示的DC-DC转换器中FDC凸缘附近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使说明容易理解,在各附图中尽可能对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首先,一边参照图1,一边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车辆的结构。图1是在俯视下示意性地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车辆的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燃料电池车辆1由燃料电池装置2、燃料箱3、DC-DC转换器4、变换器5、牵引马达6以及散热器7构成。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意否定,所谓“前方”,表示燃料电池车辆1的前进方向(在图1等中设为FR而示出的方向),所谓“后方”,表示燃料电池车辆1的后退方向。另外,所谓“右侧”,表示朝向燃料电池车辆1的前进方向的情况下的右侧,所谓“左侧”,表示朝向燃料电池车辆1的前进方向的情况下的左侧。
燃料电池装置2是产生用于使燃料电池车辆1行驶的电力的装置,配置于燃料电池车辆1的底板的下方。另外,燃料电池装置2的一部分(上部)被配置于在驾驶席8与副驾席9之间形成的中间隧道(center tunnel)的内部。
燃料电池装置2为将燃料电池组收置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内部的结构,所述燃料电池组将多个燃料电池单体(单电池)层叠并电串联连接而成。单电池是例如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成为如下构造:在由离子交换膜构成的电解质膜的一面具有空气极,在另一面具有燃料极,进而以从两侧将空气极以及燃料极夹入的方式具有一对隔膜。在该情况下,向一方的隔膜的氢气通路供给氢气,向另一方的隔膜的氧化剂气体通路供给氧化剂气体,通过这些反应气体进行化学反应来产生电力。
多个单电池沿着燃料电池车辆1的左右方向层叠。在燃料电池壳体200中单电池的层叠方向上的一端部(燃料电池车辆1的右侧的端部),连接固定有在内部收置有燃料气体供给泵等辅机类的辅机单元AU。
燃料箱3是用于预先储存向燃料电池装置2供给的氢气的箱,配置于燃料电池车辆1的后方部。从燃料箱3向燃料电池装置2供给的氢气的流量根据由加速器开度等确定的要求电力,被未图示的控制装置以及流量调整阀等控制。
DC-DC转换器4是直流的电压转换器,具有在将从燃料电池装置2输入的电力的直流电压(燃料电池组的输出电压)升压后将其向变换器5输出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DC-DC转换器4配置于燃料电池车辆1的底板的下方且形成于驾驶席8与副驾席9之间的中间隧道的内部。DC-DC转换器4以收置于FDC容器400的内部的状态配置在比燃料电池装置2靠前方侧。
在底板的下方,沿着燃料电池车辆1的左右方向配置有用于抑制侧面碰撞时的车辆的变形的保护柱PL。此外,保护柱PL在底板的下方配置有多根,但在图1中仅示出其一部分。
其结果,底板的下方的空间不能确保沿着燃料电池车辆1的前后方向连续的较大的空间。因此,如图1所示,燃料电池壳体200配置在比保护柱PL靠后方侧,另一方面,DC-DC转换器4配置在比该保护柱PL靠前方侧。即,燃料电池壳体200与DC-DC转换器4配置成以隔着一根保护柱PL的状态沿燃料电池车辆1的前后方向排列。
在图1中,为了便于示意性地示出燃料电池壳体200与DC-DC转换器4的位置关系,将两者绘成分离。但是实际上,DC-DC转换器4在底板的下方的空间中比保护柱PL靠上方处,与燃料电池壳体200连结固定。另外,在这样地连结固定的部分,两者成为也电连接的状态。对于该具体的连结固定方法和/或电连接方法,后面详细进行说明。
变换器5具有将从DC-DC转换器4输出的直流电力变换成三相交流电力并向牵引马达6供给的功能。变换器5形成为接受比燃料电池装置2的输出电压大的650V的输入电压而动作的规格。DC-DC转换器4通过配置于燃料电池装置2与变换器5之间,起到填平燃料电池装置2的输出电压与变换器5能够动作的输入电压的差的作用。
牵引马达6是接受从变换器5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力的供给来产生用于使燃料电池车辆1行驶的驱动力的电磁马达。未图示的控制装置基于加速器开度等算出要求电力,基于该要求电力来控制燃料电池装置2的输出电力以及变换器5的输出电力,由此调整牵引马达6产生的驱动力。
散热器7是用于进行构成燃料电池车辆1的燃料电池装置2、DC-DC转换器4、牵引马达6等的冷却的装置。散热器7通过图1中未图示的配管而使制冷剂在与作为冷却对象的各装置之间循环。从在燃料电池车辆1的保险杠罩部分设置的通风口10导入的大气从在散热器7中通过的制冷剂夺取热量,由此进行各装置的冷却。因此,散热器7配置于车辆的最前方。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2,一边对燃料电池壳体200的具体的形状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燃料电池壳体200为大致长方形状的壳体,配置成其长度方向沿着燃料电池车辆1的左右方向。在燃料电池壳体200的内部,以沿着燃料电池车辆1的左右方向而层叠的状态收置有多个单电池。
连接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侧面的辅机单元AU在从燃料电池车辆1的侧面观察的情况下具有与燃料电池壳体200大致相同的外形。因此,对于燃料电池壳体200与辅机单元AU,可以说两者呈一个大致长方形状。
在燃料电池壳体200中的前方侧的端部附近,在比燃料电池壳体200的上表面低的位置形成有水平的FC侧密封面203。在FC侧密封面203形成有形成为长边沿着燃料电池车辆1的左右方向的大致长方形状的贯通孔204。作为用于将燃料电池装置2发出的电力朝向DC-DC转换器4输出的端子的两个总线(FC总线201、202)配置成在燃料电池车辆1的左右方向上排列,它们从贯通孔204朝向上方突出。在FC总线201、202的顶端且中央附近的部分,分别形成有连结用螺栓孔220、221。
在燃料电池壳体200的上方部分且燃料电池车辆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换而言之,包含燃料电池壳体200与辅机单元AU的大致长方形状的中央部分),配置有作为安全装置的维护插接器SP。维护插接器SP具有未图示的拔出插头,在作业者将拔出插头拔出时,能够将燃料电池装置2与FC总线201、202设为电切断的状态。维护插接器SP朝向燃料电池壳体200的上方突出,其一部分配置于燃料电池车辆1的中间隧道的内部空间。
维护插接器SP与FC总线201、202通过未图示的内部总线连接。该内部总线以不露出到燃料电池壳体200的外部的方式收置于FC总线壳体205的内部。FC总线壳体205配置成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上表面跨到前方侧侧面,具有:第一水平部205a,其配置于维护插接器SP与燃料电池壳体之间;垂直部205b,其从第一水平部205a的前方侧端部朝向下方延伸;以及第二水平部205c,其从垂直部205b的下端朝向前方侧延伸。第一水平部205a、垂直部205b以及第二水平部205c都在内部形成有空间,相互连通。
此外,在FC总线壳体205中的垂直部205b的内部的空间,除了配置内部总线之外,可以还配置用于进行燃料电池组的发电的控制等燃料电池装置2的动作整体的控制的控制单元。另外,也可以配置其他的结构设备,来有效地利用FC总线壳体205的内部的空间。
垂直部205b沿着左右方向的宽度比第一水平部205a的宽度宽,比燃料电池壳体200整体的宽度窄。另外,垂直部205b的左侧侧面以及左侧侧面都以上端部朝向中央侧的方式稍稍倾斜。因此,垂直部205b沿着左右方向的长度(宽度)随着从上方向下方而逐渐变长。
垂直部205b的前方侧侧面相对于燃料电池车辆1的前后方向垂直。如图2所示,通过配置垂直部205b,成为燃料电池壳体200的前方侧侧面的一部分朝向前方突出的状态。
第二水平部205c在其上表面形成有前述的FC侧密封面203以及贯通孔204。从贯通孔204向上方突出的FC总线201、202在第二水平部205c的内部空间内,与从维护插接器SP延伸的内部总线连接。
在第二水平部205c的前方侧侧面上,形成有与第二水平部205c的内部空间相通的维护孔,维护盖206盖住该维护孔。维护孔是为了在第二水平部205c的内部进行将FC总线201等连结固定于内部总线的作业而形成的开口。
维护盖206通过螺栓BT1、BT2而固定于第二水平部205c。因此,螺栓BT1、BT2从第二水平部205c的前方侧侧面朝向前方侧突出。
在燃料电池壳体200以从左右两侧夹住第二水平部205c的方式形成有连结基座207、208。连结基座207位于第二水平部205c的右侧,在与FC侧密封面203相同的高度具有水平的连结面209。在连结面209形成有对内部进行了阴螺纹加工的三处螺栓插入孔210a、210b、210c。其中,螺栓插入孔210a、210b形成为呈沿着燃料电池车辆1的前后方向的列。另一方面,在连结面209中形成于最后方侧的螺栓插入孔210c形成于比螺栓插入孔210a、210b所呈的列靠内侧(左侧)的位置。另外,在连结面209中的螺栓插入孔210a、210b所呈的列的延长线上且后方侧,固定有轴211的下端。轴211为圆柱形状的金属制轴,以其中心轴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式相对于连结面209垂直地固定。
轴211也可以取代设置于螺栓插入孔210a、210b所呈的列的延长线上,而设置于螺栓插入孔210c的前方侧。即,也可以以轴211的下端与螺栓插入孔210c呈沿着燃料电池车辆1的前后方向的列的方式配置轴211。
连结基座207中形成有螺栓插入孔210a、210b的部分的左侧侧面与第二水平部205c的右侧侧面分离,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212。
连结基座208位于第二水平部205c的左侧,在与FC侧密封面203相同的高度具有水平的连结面213。在连结面213形成有对内部进行了阴螺纹加工的三处螺栓插入孔214a、214b、214c。其中,螺栓插入孔214a、214b形成为呈沿着燃料电池车辆1的前后方向的列。另一方面,在连结面213中,形成于最后方侧的螺栓插入孔214c形成于比螺栓插入孔214a、214b所呈的列靠内侧(右侧)的位置。另外,在连结面213中的螺栓插入孔214a、214b所呈的列的延长线上且后方侧,固定有轴215的下端。轴215为圆柱形状的金属制轴,以其中心轴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式相对于连结面213垂直地固定。轴215的长度与轴211的长度相同。
轴215也可以取代设置于螺栓插入孔214a、214b所呈的列的延长线上,而设置于螺栓插入孔214c的前方侧。即,也可以以轴215的下端与螺栓插入孔214c呈沿着燃料电池车辆1的前后方向的列的方式,配置轴215。
连结基座208中形成有螺栓插入孔214a、214b的部分的右侧侧面与第二水平部205c的左侧侧面分离,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216。
在燃料电池壳体200的前方侧侧面以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2根FC侧肋板217、218。FC侧肋板217、218为相互平行且相对配置的薄板,形成于将连结基座207以及连结基座208夹入两者之间那样的位置。即,FC侧肋板217形成于比连结基座207靠右侧的位置,FC侧肋板218形成于比连结基座208靠左侧的位置。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3以及图4,一边对DC-DC转换器4的具体的形状进行说明。图3以及图4都是表示DC-DC转换器4的立体图。
DC-DC转换器4是具备多个电抗器(线圈)和/或开关电路、电容器等的直流的电压转换器,将它们收置于由FDC壳体401以及FDC盖402构成的FDC容器400的内部。关于FDC壳体401,其上部开口,是从下方支撑DC-DC转换器4的构成要素的壳体。在FDC壳体401的上端部形成有水平的上部密封面。FDC盖402是覆盖FDC壳体401的上部的开口部的盖,在其下端部抵接于FDC壳体401的上部密封面的状态下,与FDC壳体401连结固定。
在FDC壳体401的上端部且后方侧,形成有朝向后方水平地突出的板状的FDC凸缘403。如后面说明那样,FDC凸缘403是在将DC-DC转换器4连结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200时、从上方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连结面209、213重叠而连结固定的部分。
在FDC凸缘403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6个螺栓用贯通孔410a、410b、410c、414a、414b、414c。其中,螺栓用贯通孔410a、410b形成为在FDC凸缘403中的右侧的端部附近沿着燃料电池车辆1的前后方向排列。螺栓用贯通孔410c形成于比螺栓用贯通孔410a、410b更靠后方且靠左侧(中央附近)。另外,螺栓用贯通孔414a、414b形成为在FDC凸缘403中的左侧的端部附近沿着燃料电池车辆1的前后方向排列。螺栓用贯通孔414c形成于比螺栓用贯通孔414a、414b更靠后方且靠右侧(中央附近)。
在将DC-DC转换器4连结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状态下,这些螺栓用贯通孔410a、410b、410c、414a、414b、414c在俯视下分别形成于与螺栓插入孔210a、210b、210c、214a、214b、214c相同的位置。由以上说明可知,DC-DC转换器4与燃料电池壳体200通过如下方式相互固定:将螺栓插入孔210a等与螺栓用贯通孔410a等重叠,然后从上方向它们插入螺栓来连结。
在FDC凸缘403中的螺栓用贯通孔410a、410b所呈的列的延长线上且后方侧,形成有轴用贯通孔411。同样,在FDC凸缘403中的螺栓用贯通孔414a、414b所呈的列的延长线上且后方侧,形成有轴用贯通孔415。在将DC-DC转换器4连结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状态下,这些轴用贯通孔411、415在俯视下分别形成于与轴211、215相同的位置。
在FDC凸缘403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以长轴沿着燃料电池车辆1的左右方向的方式形成的大致长方形状的贯通孔420。贯通孔420形成为呈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贯通孔204大致相同的形状。另外,在将DC-DC转换器4连结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状态下,贯通孔420在俯视下形成于与贯通孔204相同的位置。
在贯通孔420的内侧,以在燃料电池车辆1的左右方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有作为用于接收燃料电池装置2发出的电力的端子的两个总线(FDC总线425、426)。FDC总线425、426分别与FC总线201、202电连接,配置成从FDC容器400的内侧向后方侧水平地突出。在将DC-DC转换器4连结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状态下,FDC总线425、426在俯视下分别配置于与FC总线201、202重叠的位置。在FDC总线425、426的顶端且中央附近的部分分别形成有连结用螺栓孔427、428。
FDC盖402的一部分向后方延伸,从上方覆盖FDC凸缘403的一部分。在FDC盖402中的成为在FDC凸缘403形成的贯通孔420的上方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430。贯通孔430是为了从上方进行FC总线201与FDC总线425的连结作业以及FC总线202与FDC总线426的连结作业而形成的。在这些连结作业完成后,安装保护盖440,以覆盖贯通孔430。保护盖440是用于限制对FC总线202等的接近的构件,在其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通过螺栓与FDC容器400连结固定。
FDC凸缘403的后方侧端部的一部分(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向与燃料电池壳体200相反一侧(前方侧)后退,形成有凹部450。换而言之,也可以说FDC凸缘403的后方侧端部具有:与燃料电池车辆1的前后方向垂直的端面451;和分别从端面451的左右两端向后方突出的角部452、453。
角部452与角部453的距离(间隔)形成为与FC总线壳体205的垂直部205b的下端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在将DC-DC转换器4连结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状态下,凹部450与垂直部205b成为嵌合的状态。即,垂直部205b的右侧侧面与角部452的内侧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相对的状态,垂直部205b的左侧侧面与角部453的内侧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相对的状态。
在FDC凸缘403的下方形成有2张FDC侧肋板460、461,从下方支撑FDC凸缘403。FDC侧肋板460形成为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垂直的板状,其上部侧与FDC凸缘403的下表面连接,其前方侧与FDC壳体401的后部侧侧面连接。FDC侧肋板460的厚度(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在连结基座207形成的间隙212的宽度稍窄。在将DC-DC转换器4连结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状态下,FDC侧肋板460成为被插入间隙212的内部的状态。
FDC侧肋板461形成为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垂直的板状,其上部侧与FDC凸缘403的下表面连接,其前方侧与FDC壳体401的后部侧侧面连接。FDC侧肋板461的厚度(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在连结基座208形成的间隙216的宽度稍窄。在将DC-DC转换器4连结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状态下,FDC侧肋板461成为被插入间隙216的内部的状态。
参照图5,对FDC容器400的内部结构进行简单说明。图5是在俯视下示意性地示出DC-DC转换器4的内部构造的图,示出DC-DC转换器4的卸下了FDC盖402的状态。如图5所示,在FDC容器400的内部,将用于构成电压变换器的多个电抗器(线圈)和/或开关电路、电容器等单元化,该单元490通过3个螺栓491、492、493而与FDC壳体401连结固定。
单元490与FDC壳体401的连结固定在后方侧为1处(螺栓491),在前方侧为2处(螺栓492、493)。通过这样地将后方侧即FDC凸缘403侧的连结部位设为1处,能够不接近在FDC凸缘403形成的螺栓用贯通孔410a等地、配置用于固定单元490的连结部位。
接着,一边参照图6等,一边对在燃料电池车辆1的底板的下方配置燃料电池壳体200以及DC-DC转换器4并将两者连结固定的步骤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说明燃料电池车辆1中燃料电池壳体200与DC-DC转换器4的配置的图。
在配置DC-DC转换器4之前,首先将燃料电池壳体200配置并固定于底板的下方的预定位置。燃料电池壳体200以将FC侧密封面203朝向前方侧的状态进行配置,在底板的下方与车体框架等连结固定。此时的燃料电池壳体200的位置为沿着燃料电池车辆1的左右方向配置的保护柱PL中的一根(在图6中未图示)存在于连结基座207以及连结基座208的铅垂下方的位置。
在将燃料电池壳体200固定于预定位置后,配置DC-DC转换器4。DC-DC转换器4配置成在将FDC凸缘403朝向燃料电池壳体200侧(后方侧)的基础上,将FDC凸缘403从上方覆盖连结基座207、208以及FC侧密封面203。
具体地说,首先,使FDC凸缘403的凹部450相对于垂直部205b的上端部附近嵌合。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垂直部205b的沿着左右方向的长度(宽度)随着从上方向下方而逐渐变长。另外,角部452与角部453的距离(间隔)与FC总线壳体205的垂直部205b的下端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因此,在使凹部450相对于垂直部205b的上端部附近嵌合的状态下,凹部450与垂直部205b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隙的状态。因为具有这样的间隙,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凹部450相对于垂直部205b的上端部附近嵌合的作业(左右方向上的大致的对位)。
另外,角部452与角部453在各自的顶端形成有斜面部454、455。其结果,角部452与角部453的距离(间隔)越向后方侧变得越宽。因此,通过该斜面部454、455引导凹部450与垂直部205b嵌合,从而使凹部450相对于垂直部205b的上端部附近嵌合的作业变得更容易。
进而,角部452的顶端以及角部453的顶端在俯视下呈R形状。因此,即使在使凹部450相对于垂直部205b的上端部附近嵌合的作业期间,角部452等的顶端误碰到燃料电池壳体200,也可抑制燃料电池壳体200受到损伤。
然后,一边维持FDC凸缘403的凹部450与垂直部205b嵌合的状态,一边使DC-DC转换器4逐渐下降,使FDC凸缘403接近连结基座207、208。在该过程中,轴211被插通于轴用贯通孔411,轴215被插通于轴用贯通孔415。
图7是示出图4中的A-A剖面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轴用贯通孔415形成为内表面不是垂直的,而是倾斜的。轴用贯通孔415,在其上端部成为大致圆形状的开口,在其下端部成为长轴沿着前后方向而配置的椭圆形状的开口。轴用贯通孔415的内表面中的前方侧以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后方侧接近的方式倾斜,轴用贯通孔415的内表面中的后方侧以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前方侧接近的方式倾斜。另外,轴用贯通孔415的内表面形成为后方侧的倾斜角度比前方侧的倾斜角度平缓。
关于轴用贯通孔411的剖面没有进行图示,但轴用贯通孔411也形成为与轴用贯通孔415同样。即,轴用贯通孔411的内表面形成为后方侧的倾斜角度比前方侧的倾斜角度平缓。
因为轴用贯通孔411、415形成为如上述那样,所以在使FDC凸缘403接近连结基座207、208的过程中,轴211、215会可靠地分别插通于轴用贯通孔411、415。
另外,轴用贯通孔411、415的内表面形成为后方侧的倾斜角度比前方侧的倾斜角度平缓是由于以下的原因。即,在使DC-DC转换器4下降的过程中,DC-DC转换器4向比预定位置靠后方侧偏离的自由度(因为FDC凸缘403的端面451与垂直部205b抵接)比较小。因此,即使在轴用贯通孔411、415的内表面中前方侧的倾斜角度较陡,轴211、215也分别不会从轴用贯通孔411、415脱落,而在它们的内部被可靠地引导。
与此相对,DC-DC转换器4向比预定位置靠前方侧偏离的自由度比较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轴用贯通孔411、415的内表面中使前方侧的倾斜角度平缓,增大了允许的偏离量。其结果,轴211、215分别不会从轴用贯通孔411、415脱落,而在它们的内部被可靠地引导。
返回到图6继续进行说明。在轴211被插通于轴用贯通孔411、轴215被插通于轴用贯通孔415后,FDC-DC转换器4一边由轴211、215引导而进行对位,一边接近燃料电池壳体200的连结基座207、208。此时,因为燃料电池车辆1的左右方向上的凹部450与垂直部205b的间隙逐渐变小,所以DC-DC转换器4也由与凹部450嵌合的垂直部205b向预定的位置(相对于燃料电池壳体200连结固定的位置)引导。
然后,FDC侧肋板460进入在连结基座207形成的间隙212,FDC侧肋板461进入在连结基座208形成的间隙216。因此,DC-DC转换器4也由间隙212、216向预定的位置(相对于燃料电池壳体200连结固定的位置)引导。
这样,DC-DC转换器4一边由轴211、215、垂直部205b以及间隙212、216引导一边下降,最终,形成为FDC凸缘403的下表面与连结基座207的连结面209以及连结基座208的连结面213抵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FDC凸缘403形成的螺栓用贯通孔410a、410b、410c的位置在俯视下分别与在连结基座207形成的螺栓插入孔210a、210b、210c的位置一致。同样,在FDC凸缘403形成的螺栓用贯通孔414a、414b、414c的位置在俯视下分别与在连结基座208形成的螺栓插入孔214a、214b、214c的位置一致。
另外,FDC总线425成为其下表面与FC总线201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连结用螺栓孔427与连结用螺栓孔220的位置在俯视下一致。同样,FDC总线426成为其下表面与FC总线202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连结用螺栓孔428与连结用螺栓孔221的位置在俯视下一致。在该状态下,对连结用螺栓孔427、428分别插入螺栓BT3、BT4(未图示)并连结。其结果,FDC总线425与FC总线201电连接,FDC总线426与FC总线202电连接。
一边参照图8一边对FDC总线425与FC总线201的连接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用于说明FDC总线425与FC总线201的连结固定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对于FDC总线426与FC总线202的连接部的结构,与以下说明的FDC总线425与FC总线201的连接部的结构是同样的,所以省略其说明。
如图8所示,FC总线201具有:第一部分201a,其配置成沿着铅垂方向延伸;和第二部分201b,其配置成从第一部分201a的上端朝向后方侧水平地延伸。第二部分201b是形成有已经说明了的连结用螺栓孔220的部分。
在第二部分201b的下方设有总线支撑柱280。总线支撑柱280是俯视下的形状与第二部分201b大致相同的柱,其下端相对于燃料电池壳体200固定。总线支撑柱280的上端呈水平面,沿着铅垂方向形成有固定用螺栓孔290。固定用螺栓孔290形成为在俯视下与连结用螺栓孔220大致相同的形状,形成在与连结用螺栓孔220相同的位置。在固定用螺栓孔290的内周面实施了阴螺纹加工。
在使DC-DC转换器4下降而配置在了用于与燃料电池壳体200连结固定的预定位置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成为FDC总线425的下表面与FC总线201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连结用螺栓孔427、连结用螺栓孔220以及固定用螺栓孔290的位置都在俯视下一致。在该状态下,将螺栓BT3从上方插入固定用螺栓孔来连结。其结果,FDC总线425与FC总线201在固定于总线支撑柱280的状态下相互电连接。
在FDC总线425中比与FC总线201接触的部分靠前方侧的部分,形成有在图8所示的剖面中以朝向上方画弧的方式突出的弯曲部RS。由此,FDC总线425在弯曲部RS处变得容易弹性变形,弯曲部RS后方的部分变得容易上下活动。因此,即使在FDC总线425的下表面的高度与FC总线201的上表面的高度由于组装误差等而不准确地一致的情况下,也能够使FDC总线425在弯曲部变形,而容易地使两者的高度一致。
在这里,如图5等所示,在FDC总线425的左右两侧设有落下防止壁WL1、WL2。落下防止壁WL1、WL2都是沿着铅垂方向的板状的构件,延伸到FDC总线425的顶端附近。另外,落下防止壁WL1与落下防止壁WL2的间隔(左右方向上的间隔)在后方侧变窄。进而,落下防止壁WL1、WL2的上端部的高度比FDC总线425的上表面的高度高。
通过设置这样的落下防止壁WL1、WL2,在进行连结螺栓BT3的作业时,可防止螺栓BT3误落下到下方。此外,在比连结用螺栓孔427靠前方侧,落下防止壁WL1与落下防止壁WL2的间隔较宽。因此,在连结螺栓BT3的作业中,落下防止壁WL1、WL2不会成为作业的障碍。
此外,如图8所示,FC总线201的厚度比FDC总线425的厚度厚。这是因为,由于燃料电池装置2的发电热的影响,FC总线201容易变为高温,需要加大总线的截面积来使电阻下降。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车辆1中,作为燃料电池壳体200的一部分的连结基座207、208与作为DC-DC转换器4的一部分的FDC凸缘403,在比保护柱PL靠上方的空间中以在铅垂方向上重叠的状态相互连结固定。由此,两者的连结面不是沿着铅垂方向,而是沿着水平方向。因此,即使在不能确保足够的高度的保护柱PL的上方的空间中,也能够将连结面形成得较宽,充分地确保燃料电池壳体200与DC-DC转换器4的连结强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连结基座207、208与FDC凸缘403在比保护柱PL靠上方的空间中连结,但也可以在比保护柱PL靠下方的空间中连结,该情况下也起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一边参照图9一边进一步进行说明。图9是用于与以往的结构进行比较来对燃料电池壳体200与DC-DC转换器4的连结方法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在图9(A)所示的以往的结构中,在燃料电池壳体形成在保护柱PL的上方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连结部F1,在DC-DC转换器4形成在保护柱PL的上方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连结部F2,然后将F1的顶端与F2的顶端在相抵的状态下相互连结固定。在该情况下,连结面FS沿着铅垂方向而形成,但在保护柱PL的上方难以充分确保连结面FS的沿着铅垂方向的长度。因此,该方向上的螺栓间的距离(L1)短,不能确保足够的连结强度。进而,在该情况下需要将用于连结的螺栓在水平方向上插入,所以也存在难以进行从前面板上方侧的连结作业这一问题。
与此相对,在图9(B)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将连结部F1与连结部F2在比保护柱PL靠上方的空间中以在铅垂方向上重叠的状态相互连结固定。两者的连结面FS不是沿着铅垂方向,而是沿着水平方向,能够加长该方向上的螺栓间的距离(L2),所以能够确保足够的连结强度。
另外,在图9(A)所示的以往的结构中,用于连结的螺栓在水平方向上被插入。因此,难以进行从前面板上方侧的连结作业。与此相对,在图9(B)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用于连结的螺栓在铅垂方向上被插入。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从前面板上方侧的连结作业。
另外,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如图9(C)所示,也可以设为连结部F1与连结部F2的连结面成为倾斜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若考虑在连结部F1侧形成的螺栓孔的顶端接近燃料电池壳体侧,则优选连结面FS相对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θ比45度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1在燃料电池壳体200的连结基座207、208的附近,具有朝向DC-DC转换器4突出的FC总线壳体205的垂直部205b(凸部)。另外,DC-DC转换器4的FDC凸缘403具有朝向与燃料电池壳体200相反侧后退的凹部450。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将DC-DC转换器4相对于燃料电池壳体200连结固定时,通过使FDC凸缘403的凹部450嵌合于垂直部205b(凸部),能够进行DC-DC转换器4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对位。即,凹部450由垂直部205b(凸部)导向,所以能够在将DC-DC转换器4相对于燃料电池壳体200对位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连结固定的作业。
此外,连结基座207、208以及凸部可以分别设为分开的构件而形成,也可以将它们都设为一体而形成。例如,也可以设为下述结构,将形成有螺栓插入孔210a、210b、210c、214a、214b、214c的水平的(一个)连结凸缘形成于燃料电池壳体200后,在该连结凸缘的上表面部分形成凸部,使FDC凸缘403的凹部450与该凸部嵌合。
以下,对燃料电池车辆1的结构中以上说明了的部分以外的结构,进行补充说明。图10是示出将DC-DC转换器4连结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状态的俯视图。如图10所示,在辅机单元AU连接有用于向燃料气体供给泵等辅机类供给来自电池的电力的线束WH。电池配置于燃料电池车辆1的前方侧,线束WH需要从辅机单元AU朝向前方侧排布。但是,配置有辅机单元AU的燃料电池车辆1的右侧,配置有排气管等大量的配管P,所以不能排布线束WH。
于是,在燃料电池车辆1中,在FDC盖402的后方侧设置有倾斜部INC。线束WH配置成经由该倾斜部INC的上方的空间而跨到燃料电池车辆1的左侧,通过DC-DC转换器4的左侧而朝向前方。通过这样地在FDC盖402的后方侧设置倾斜部INC,可确保用于排布线束WH的空间。
再次参照图4,在FDC壳体401的后方侧侧面且FDC凸缘403的下方侧,形成有朝向后方侧突出的2张板状突起406、407。板状突起406、407形成于与连结固定燃料电池壳体200的维护盖206的螺栓BT1、BT2对应的位置,在将DC-DC转换器4连结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状态下,板状突起406、407的顶端分别接近螺栓BT1、BT2。
因此,若在保持DC-DC转换器4连结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状态下、螺栓BT1、BT2分别松弛,则螺栓BT1、BT2的顶端分别与板状突起406、407的顶端干涉。即,形成下述结构,防止在保持DC-DC转换器4连结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状态下,螺栓BT1、BT2被卸下。
如图4所示,在FDC凸缘403的下方侧的面,以包围贯通孔420的周围的方式形成有O型圈槽GR。O型圈槽GR通过从FDC凸缘403的下表面侧减轻重量而形成。在O型圈槽GR插入有橡胶制的O型圈RG(未图示),在将DC-DC转换器4连结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200时,O型圈RG的下部与上部密封面抵接。由此,防止水通过DC-DC转换器4与燃料电池壳体200的连结间隙而从外部进入。
此外,也可考虑将O型圈槽GR形成于上部密封面侧,但在该情况下,可能成为水滞留于O型圈槽GR的内部的状态。因此,优选O型圈槽GR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形成于FDC凸缘403的下表面侧。
在燃料电池车辆1中,在将DC-DC转换器4连结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200后,不能从外部辨认O型圈槽GR的内部是否插入有O型圈RG。但是,若考虑在组装作业时可能会忘记插入O型圈RG,优选在连结固定了DC-DC转换器4的状态下也能够从外部辨认O型圈RG的有无。在图11中示出能够实现该功能的结构的例子。图11是示出搭载于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的DC-DC转换器4a的一部分(FDC凸缘403)的仰视图。DC-DC转换器4a仅在FDC凸缘403的形状上与DC-DC转换器4不同,其他与DC-DC转换器4相同。
如图11(A)所示,DC-DC转换器4a在FDC凸缘403中的O型圈槽GR的外侧的部分形成有在铅垂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VH。另外,O型圈RG具有从其外周侧的一部分朝向贯通孔VH延伸的延伸部EX,延伸部EX的顶端在俯视下位于贯通孔VH的内侧。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将DC-DC转换器4连结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200后,也能够通过从FDC凸缘403的上表面侧窥视贯通孔VH的内部,而通过目视确认O型圈RG的有无。
另外,如图11(B)所示,也可以形成为:延伸部EX朝向后方侧延伸,其顶端延伸到超过FDC凸缘403的端面451的位置。若是这样的结构,则即使不在FDC凸缘403形成贯通孔VH,也能够从FDC凸缘403的上表面侧通过目视确认O型圈RG的有无。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1的DC-DC转换器4中,如图10等所示,FDC盖402的一部分向后方延伸,从上方覆盖FDC凸缘403的一部分,保护盖440相对于FDC盖402进行安装。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也可以设为将保护盖440相对于FDC凸缘403直接安装的结构。图12是示出搭载于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的DC-DC转换器4b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DC-DC转换器4b在FDC凸缘403以及其附近的FDC盖402的形状上与DC-DC转换器4不同,其他与DC-DC转换器4相同。
图13是用于对DC-DC转换器4b中的FDC凸缘403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的示意剖视图,示意性地示出沿着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切断的状态。如图13所示,在FDC凸缘403中的比FDC盖402的后方侧端部更靠后方侧,形成有用于从上方进行总线(FDC总线425等)的连结作业的贯通孔FH,直接在FDC凸缘403的上表面安装的保护盖440从上方覆盖该贯通孔FH。
另外,在FDC凸缘403的下表面侧,形成有用于连接FC总线201与FDC总线425以及FC总线202与FDC总线426的连结空间FSP。连结空间FSP形成为在俯视下包含贯通孔FH。另外,连结空间FSP的下端为了接收FC总线201、202而设为开放,形成开口UH。进而,连结空间FSP为了接收从FDC容器400的内部朝向后方突出的FDC总线425、426,在其前方侧与FDC容器400的内部连通。
如图13所示,开口UH的前方侧端部(X1)位于比FDC容器400的内部空间的后方侧端部(X2)靠前方侧。即,连结空间FSP形成为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FDC容器400的内部空间重叠。因此,在通过树脂成型一体形成FDC壳体401与FDC凸缘403时,用于形成连结空间FSP、贯通孔FH以及FDC壳体401的内部空间的脱模方向仅为上下方向即可,不需要进行左右方向上的脱模。其结果,能够容易地作成FDC壳体401。
以上,一边参照具体例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具体例。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对这些具体例施加了适当设计变更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只要具备本发明的特征,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前述的各具体例所具备的各要素以及其配置、材料、条件、形状、尺寸等并不限定于例示的内容,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前述的各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各要素能够在技术上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组合,将它们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也只要包含本发明的特征,就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符号说明
1:燃料电池车辆
2:燃料电池装置
3:燃料箱
4、4a、4b:DC-DC转换器
5:变换器
6:牵引马达
7:散热器
8:驾驶席
9:副驾席
10:通风口
200:燃料电池壳体
201、202:FC总线
201a:第一部分
201b:第二部分
203:FC侧密封面
204:贯通孔
205:FC总线壳体
205a:第一水平部
205b:垂直部
205c:第二水平部
206:维护盖
207、208:连结基座
209、213:连结面
210a、210b、210c、214a、214b、214c:螺栓插入孔
211、215:轴
212、216:间隙
217、218:FC侧肋板
220、221:连结用螺栓孔
280:总线支撑柱
290:固定用螺栓孔
400:FDC容器
401:FDC壳体
402:FDC盖
403:FDC凸缘
406、407:板状突起
410a、410b、410c、414a、414b、414c:螺栓用贯通孔
411、415:轴用贯通孔
420:贯通孔
425、426:FDC总线
427、428:连结用螺栓孔
430:贯通孔
440:保护盖
450:凹部
451:端面
452、453:角部
454、455:斜面部
460、461:FDC侧肋板
490:单元
491、492、493:螺栓
AU:辅机单元
EX:延伸部
F1、F2:连结部
FH:贯通孔
FS:连结面
FSP:连结空间
GR:型圈槽
INC:倾斜部
PL:保护柱
RG:型圈
RS:弯曲部
SP:维护插接器
UH:开口
VH:贯通孔
WH:线束
WL1、WL2、WL3:落下防止壁
BT1、BT2、BT3、BT4:螺栓
P:配管

Claims (7)

1.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其搭载有:
燃料电池组;
燃料电池壳体,其在内部收置所述燃料电池组;以及
升压转换器,其配置在比所述燃料电池壳体靠车辆的前方侧,对所述燃料电池组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并输出电力;
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燃料电池壳体与所述升压转换器之间,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配置有保护柱,
作为所述燃料电池壳体的一部分的第一连结部与作为所述升压转换器的一部分的第二连结部,在比所述保护柱靠上方或下方的空间中以在铅垂方向上重叠的状态相互连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在以所述第一连结部比所述第二连结部靠下方的方式重叠的状态下相互连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结部具有朝向所述升压转换器突出的凸部,
所述第二连结部具有朝向与所述燃料电池壳体相反一侧后退的凹部,
所述第一连结部与所述第二连结部,在使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嵌合的状态下互相连结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形成为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从车辆的上方向下方逐渐变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部的内部形成有内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部空间配置有用于从所述燃料电池组取出电力的总线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部空间配置有用于进行所述燃料电池组的控制的控制单元。
CN201280072625.8A 2012-04-27 2012-04-27 燃料电池车辆 Active CN1042847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61379 WO2013161059A1 (ja) 2012-04-27 2012-04-27 燃料電池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4793A true CN104284793A (zh) 2015-01-14
CN104284793B CN104284793B (zh) 2017-02-22

Family

ID=49482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2625.8A Active CN104284793B (zh) 2012-04-27 2012-04-27 燃料电池车辆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29580B2 (zh)
JP (1) JP5741981B2 (zh)
KR (1) KR101554968B1 (zh)
CN (1) CN104284793B (zh)
CA (1) CA2870108C (zh)
DE (1) DE112012006283B8 (zh)
WO (1) WO201316105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2969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汇流条
CN108630852A (zh) * 2017-03-22 2018-10-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载用高电压单元壳体、高电压单元及车辆
CN110190315A (zh) * 2018-02-22 2019-08-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容纳壳体
CN110997397A (zh) * 2017-08-14 2020-04-1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车辆
CN112349945A (zh) * 2019-08-06 2021-02-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7125B2 (ja) 2014-11-13 2017-05-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ケースの製造方法
JP6493237B2 (ja) * 2016-01-29 2019-04-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
JP6834674B2 (ja) * 2017-03-27 2021-02-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ユニット
CN109204014B (zh) * 2018-08-31 2021-08-3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尾排系统及燃料电池汽车
JP7148338B2 (ja) * 2018-09-19 2022-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搭載方法
JP2021026958A (ja) * 2019-08-07 2021-02-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ユニット
CN110504404A (zh) * 2019-08-26 2019-11-26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其电堆与高压dc/dc的连接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03167A (ja) 1991-03-29 1992-10-27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と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結合構造
EP1717083B1 (en) * 2002-06-10 2008-12-1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Fuel cell vehicle
JP4082597B2 (ja) * 2003-07-11 2008-04-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
JP4081024B2 (ja) * 2004-01-20 2008-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車両搭載構造
JP4494333B2 (ja) 2005-07-08 2010-06-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自動車
US7896115B2 (en) * 2005-07-08 2011-03-01 Honda Motor Co., Ltd. Fuel cell vehicle
JP4727323B2 (ja) * 2005-07-08 2011-07-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自動車構造
JP2007207582A (ja) 2006-02-02 2007-08-16 Hitachi Ltd 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0272446A (ja) 2009-05-25 2010-12-02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電気接続構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0272458A (ja) * 2009-05-25 2010-12-02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電気接続構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077610B2 (ja) 2009-05-28 2012-11-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
US8459399B2 (en) 2009-05-28 2013-06-1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Fuel cell system and vehicle
JP5477256B2 (ja) * 2010-10-26 2014-04-23 マツダ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2969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汇流条
CN107452969B (zh) * 2016-05-31 2020-05-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汇流条
CN108630852A (zh) * 2017-03-22 2018-10-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载用高电压单元壳体、高电压单元及车辆
CN108630852B (zh) * 2017-03-22 2021-05-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载用高电压单元壳体、高电压单元及车辆
CN110997397A (zh) * 2017-08-14 2020-04-1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车辆
CN110190315A (zh) * 2018-02-22 2019-08-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容纳壳体
CN110190315B (zh) * 2018-02-22 2021-11-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容纳壳体
CN112349945A (zh) * 2019-08-06 2021-02-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单元
CN112349945B (zh) * 2019-08-06 2024-03-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2006283B8 (de) 2020-11-26
JPWO2013161059A1 (ja) 2015-12-21
KR101554968B1 (ko) 2015-09-22
US20150197165A1 (en) 2015-07-16
CA2870108C (en) 2016-04-12
JP5741981B2 (ja) 2015-07-01
CN104284793B (zh) 2017-02-22
CA2870108A1 (en) 2013-10-31
DE112012006283T5 (de) 2015-01-22
KR20140138330A (ko) 2014-12-03
WO2013161059A1 (ja) 2013-10-31
DE112012006283B4 (de) 2020-10-01
US10029580B2 (en) 2018-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4793A (zh) 燃料电池车辆
CN101548412B (zh) 电动汽车用蓄电池壳体
CN102774430B (zh) 车辆电气部件用保护结构
KR101273080B1 (ko) 전기자동차의 배터리 장착구조
CN102448751B (zh) 燃料电池组件及车辆
CN110091927A (zh) 车辆的地板构造
CN104603977B (zh) 车载用电池组的压力释放构造
CN108112244A (zh) 用于电池模块的连接筒
US10242835B2 (en) Harness holder, power equipment unit, and vehicle
CN103347724A (zh) 燃料电池车辆
CN102334214A (zh) 具有密封通风口室的电池模块
CN102239060A (zh) 电源装置的搭载构造
CN101312855A (zh) 束线排布结构
CN110182035B (zh) 牵引电池
CN103648825A (zh) 燃料电池车辆
CN103029555B (zh) 车体结构
US20190233015A1 (en)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CN108110456A (zh) 连接器结构体和电动车辆
JP2011230530A (ja) 電動車両
EP1721773A2 (en) Fuel cell vehicle
US11881590B2 (en) Electric vehicle
CN107810568A (zh) 电池模块的包覆模制接线柱的系统和方法
JP5997468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
CN103517816A (zh) 车辆
JP2006168604A (ja) 車両用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燃料電池搭載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