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8663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38663A CN104238663A CN201410238820.4A CN201410238820A CN104238663A CN 104238663 A CN104238663 A CN 104238663A CN 201410238820 A CN201410238820 A CN 201410238820A CN 104238663 A CN104238663 A CN 1042386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gree
- positions
- foot
- main part
- electronic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46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the display being foldable up to the back of the other housing with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e.g. by 360° rotation over the axis defined by the rear edge of the base enclosur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06F1/16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related to integrated 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main body with respect to the supporting surface, e.g. legs for adjusting the tilt angl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便在使显示部相对于主体部转动的情况下也能获得高操作性、能防止键盘等的破损等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10)利用铰接机构(12L、12R)将具有键盘(20)的主体部(16)与具有显示器(18)的显示部(14)以能转动的方式连结,使得主体部(16)和显示部能在从显示器(18)和键盘(20)面对的0度位置经显示器(18)和键盘(20)朝向相同方向且相互平行的180度位置到显示器(18)和键盘(20)的背面彼此面对的360度位置的区间转动,具备与使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在从180度位置到360度位置的区间转动的转动动作联动地相对于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进退的上侧脚部(2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铰接机构将具有键盘的主体部与具有显示器的显示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在一起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触摸屏式的液晶显示器、但不具有物理键盘的平板型个人计算机(平板型PC)急速普及。对于平板型PC,由于携带容易、且输入作业也能够通过触摸屏进行,因此操作容易。
但是,平板型PC由于不具有物理键盘,因此存在例如在长篇文章的输入作业等中产生障碍的情况。因此,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提出有能够将具有显示器的显示部相对于具有键盘的主体部转动超过180度而转动至360度的折叠平板型个人计算机(折叠型PC)。在折叠型PC中,能够实现通常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笔记本型PC)和平板型PC这两种使用方法,因此使用者的便利性非常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84677号公报
在上述那样的折叠型PC中,在变形为作为平板型PC的使用方式的情况下,主体部的设置有键盘的面(上表面)在该使用方式中成为下表面。因而,当放置在桌子上等作为平板型PC使用时,在下表面露出的键盘、触摸板等与坚硬的桌子的上表面接触,因此也存在稳定性低,在键盘等产生损伤、破损的可能性。
针对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为了确保作为平板型PC而放置在桌子上进行使用时的操作性,采用手动地使脚部从主体部的上表面侧部突出的结构。然而,该脚部需要用户手动进行操作,因此操作麻烦,并且,当在忘记使脚部突出的状态下使键盘处于下侧而放置在桌子上等的情况下,会在键盘等产生损伤、破损。
并且,在上述那样的折叠型PC中,考虑到作为笔记本型PC的使用方式,一般采用在主体部的下表面设置橡胶脚等脚部的结构。然而,在作为平板型PC的使用方式中,该脚部位于被夹持在显示部与主体部之间的位置,存在该使用方式下的厚度变大的倾向,存在处理性、操作性降低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在使显示部相对于主体部转动后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高操作性、且能够防止键盘等的破损等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利用铰接机构将具有键盘的主体部与具有显示器的显示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使得上述主体部和上述显示部能够在从显示器和键盘相面对的0度位置经显示器和键盘朝向相同方向且相互平行的180度位置到显示器和键盘的背面彼此相面对的360度位置为止的区间转动,上述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上述电子设备具备脚部,该脚部与使上述显示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在从上述180度位置到上述360度位置的区间转动的转动动作联动地相对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进退。
根据这样的结构,具备与使显示部相对于主体部在从180度位置到360度位置的区间转动的转动动作联动地相对于主体部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进退的脚部,即便在使显示部相对于主体部转动后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脚部从主体部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朝与该电子设备的使用方式相应的适当的出没位置自动地进退,因此能够获得高操作性、处理性,并且能够防止键盘等误与桌子上等接触而产生损伤、破损。
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显示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位于从上述0度位置到上述180度位置的区间的状态下,上述脚部位于退避移动位置且从上述主体部的上表面埋没,另一方面,在上述显示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从上述180度位置到上述360度位置进行转动动作的情况下,上述脚部与该转动动作联动地前进移动而从上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突出。于是,例如,在该电子设备是折叠型PC、且使显示部位于360度位置而作为平板型PC使用的情况下,使脚部从主体部的上表面自动地突出,使得电子设备的稳定的操作成为可能,此外,能够避免在该使用时位于下表面侧的键盘等的损伤、破损。并且,在将该折叠型PC作为笔记本型PC使用时,能够预先使脚部埋没于主体部的上表面,因此能够防止在该使用时脚部成为障碍,也能够避免有损于外观。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电子设备具备上侧基座部件,该上侧基座部件支承上述脚部的基端部且设置成能够在上述主体部的内部进退,在上述显示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位于从上述0度位置到上述180度位置的区间的状态下,上述上侧基座部件被弹性部件朝使上述脚部退避移动的方向施力,将上述脚部保持在埋没于设置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的开口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上述显示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从上述180度位置到上述360度位置进行转动动作的情况下,上述上侧基座部件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前进移动,使上述脚部从上述开口突出。
也可以在上述主体部设置有滑动部件,伴随着上述显示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在从上述180度位置到上述360度位置的区间的转动动作,上述滑动部件相对于上述主体部的主体框体沿前后方向移动,并且,在上述滑动部件设置有相对于其移动方向倾斜的按压侧倾斜面,在上述上侧基座部件设置有承接侧倾斜面,该承接侧倾斜面沿与上述按压侧倾斜面对置的方向倾斜,且能够与上述按压侧倾斜面滑动接触。
当上述铰接机构的框体伴随着上述显示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在从上述180度位置到上述360度位置的区间的转动动作而转动、上述滑动部件具有与设置于上述铰接机构的框体的联接销卡合的卡合凹部时,能够伴随着铰接机构的框体的转动使滑动部件顺畅地移动。
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显示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位于从上述0度位置到上述180度位置的区间的状态下,上述脚部位于前进移动位置且从上述主体部的下表面突出,另一方面,在上述显示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从上述180度位置到上述360度位置进行转动动作的情况下,上述脚部与该转动动作联动地退避移动而从上述主体部的下表面埋没。这样,例如在该电子设备是折叠型PC、且使显示部位于360度位置而作为平板型PC使用的情况下,能够使脚部自动地埋没于主体部的下表面,因此,能够防止设备整体的厚度变大而有损于处理性、操作性。并且,当将该折叠型PC作为笔记本型PC使用时,能够使脚部从主体部的下表面突出,因此能够进行电子设备的稳定的操作。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电子设备具备下侧基座部件,该下侧基座部件支承上述脚部的基端部且设置成能够在上述主体部的内部进退,在上述显示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位于从上述0度位置到上述180度位置的区间的状态下,上述下侧基座部件被弹性部件朝使上述脚部前进移动的方向施力,将上述脚部保持在从设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下表面的开口突出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上述显示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从上述180度位置到上述360度位置进行转动动作的情况下,上述下侧基座部件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退避移动,使上述脚部埋没于上述开口。
当上述铰接机构是在第一转轴旋转至旋转终点位置之后第二转轴开始旋转的二轴构造,上述第一转轴在从上述0度位置到上述180度位置的区间旋转,上述第二转轴在从上述180度位置到上述360度位置的区间旋转时,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将显示部相对于主体部以能够在从0度位置到360度位置的区间转动的方式连结,而且,由于以180度位置为界切换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旋转,因此能够利用该铰接机构对脚部顺畅地进退驱动。
根据本发明,通过具备与使显示部相对于主体部在从180度位置到360度位置的区间转动的转动动作联动地相对于主体部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进退的脚部,即便在使显示部相对于主体部转动后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脚部从主体部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朝与该电子设备的使用方式相应的适当的出没位置自动地进退,因此能够获得高操作性、处理性,并且能够防止键盘等误与桌子上等接触而产生损伤、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作为笔记本型PC的使用方式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3是使显示部从图2所示的状态起朝打开方向转动而位于180度位置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使显示部从图3所示的状态起进一步朝打开方向转动而位于360度位置的作为平板型PC的使用方式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设置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铰接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使用了图5所示的铰接机构的显示部相对于主体部的转动动作的动作说明图,图6的(A)是示出0度位置的图,图6的(B)是示出45度位置的图,图6的(C)是示出135度位置的图,图6的(D)是示出180度位置的图,图6的(E)是示出225度位置的图,图6的(F)是示出315度位置的图,图6的(G)是示出360度位置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主体部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8是用于对上侧脚部的进退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8的(A)是示出在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的区间中的上侧脚部以及滑动部件的状态的图,图8的(B)是示出270度位置处的上侧脚部以及滑动部件的状态的图,图8的(C)是示出360度位置处的上侧脚部以及滑动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9是用于对下侧脚部的进退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9的(A)是示出在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的区间的下侧脚部以及滑动部件的状态的图,图9的(B)是示出360度位置处的下侧脚部以及滑动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0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滑动部件的侧视图。
图11是用于对变形例所涉及的下侧脚部的进退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11的(A)是示出在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的区间的下侧脚部以及滑动部件的状态的图,图11的(B)是示出360度位置处的下侧脚部以及滑动部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举出优选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0的立体图,示出利用铰接机构12L、12R将显示部14从主体部16打开而使两者大致正交的状态。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的作为笔记本型PC的使用方式的一例的侧视图,图3是使显示部14从图2所示的状态起朝打开方向转动而位于180度位置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使显示部14从图3所示的状态起进一步朝打开方向转动而位于360度位置的作为平板型PC的使用方式的一例的侧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0是所谓的折叠平板型个人计算机(折叠型PC),能够在使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转动至90度前后的角度位置的状态下作为笔记本型PC适当地使用(参照图1以及图2),且能够在使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转动至360度位置的状态下作为平板型PC适当地使用(参照图4)。如在图4中用双点划线示出的那样,如果从360度位置起使显示部14稍稍立起,则也能够作为以主体部16作为基座的台式的平板型PC使用。另外,对于本发明,除了这样的折叠型PC以外,也能够适当应用于例如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或者电子记事本等,只要是能够使显示部相对于主体部转动至360度位置的电子设备就能够应用。
以下以图1以及图2所示的笔记本型PC状态下的使用方式作为基准,按照从一边目视确认设置于显示部14的前表面14a的显示器18一边操作设置于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的键盘20、触摸板21的使用者观察的方向,将近前侧称作前侧(前方),将里侧称作后侧(后方),将主体部16的厚度方向称作上下方向,将宽度方向称作左右方向进行说明。
并且,为了便于说明,对于基于铰接机构12L、12R实现的主体部16和显示部14的角度位置,将形成为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完全关闭的状态、显示器18与键盘20相面对的姿势称作0度位置(未图示)。进而,以该0度位置作为基准,在使显示部14朝打开方向转动的方向上划分角度来进行说明,例如,将显示器18和键盘20朝向同一方向(图3中为上方)且相互平行的姿势称作180度位置(参照图3),将显示器18和键盘20的背面彼此、即显示部14的背面14b和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相面对的姿势称作360度位置(参照图4)。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具备:具有显示器18的显示部14、以及具有键盘20的主体部16,显示部14和主体部16由左右一对铰接机构12L、12R(以下也统称为“铰接机构12”)连结为能够在从0度位置到360度位置的区间转动。
显示部14借助通过铰接机构12的未图示的缆线与主体部16电连接。显示器18例如由触摸屏式的液晶显示部构成。
主体部16在形成为扁平的箱状的主体框体22的后端缘部设置有铰接机构12,并且,在主体框体22的内部收纳有未图示的基板、运算装置以及存储器等各种电子部件。在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的后方侧部设置有左右一对上侧脚部(脚部、垫(cushion)部)24、24。上侧脚部24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的开口、具体而言为形成于主体框体22的上罩22a的开口25出没(参照图4以及图8),该出没动作(进退动作)与借助铰接机构12进行的显示部14的转动动作联动。
其次,对铰接机构12的具体的结构例进行说明,然后,对与借助铰接机构12进行的显示部14的转动动作联动的上侧脚部24的进退构造进行说明。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设置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0的铰接机构12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在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位于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的区间的情况下的左侧的铰接机构12L的状态。以下,作为铰接机构12,如图5(以及图6)所示以左侧的铰接机构12L为例进行说明,但由于右侧的铰接机构12R与左侧的铰接机构12L形成为左右对称构造、且除了在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联接销26的安装位置位于左右相反侧以外基本上形成为相同构造,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铰接机构12L(12R)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转轴(shaft)(第一轴)28、与第一转轴28平行地设置的第二转轴(第二轴)30、以及将第一转轴28以及第二转轴30分别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左右一对引导板32、32。在一对引导板32、32之间、且在由第一转轴28和第二转轴30夹着的位置,设置有被支承能够在第一转轴28和第二转轴30之间往复移动、且能够旋转的浮动销34。
第一转轴28的两端嵌入固定于设置在显示部14的框体的未图示的嵌合孔,由此以相对于该显示部14不能旋转的状态与该显示部14连结。第二转轴30的两端嵌入固定于设置在主体部16的主体框体22的未图示的嵌合孔,由此以相对于该主体部16不能旋转的状态与该主体部16连结。
各引导板32是两端形成为圆弧状的带状的板部件,在两端的圆弧状部分分别贯通形成有轴孔32a、32b。第一转轴2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通于轴孔32a,第二转轴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通于轴孔32b。由此,显示部14被支承为能够与第一转轴28一起相对于引导板32旋转,主体部16被支承为能够与第二转轴30一起相对于引导板32旋转。
在位于各引导板32的轴孔32a、32b之间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沿轴孔32a、32b的排列方向(在图5中为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32c。浮动销34两端的小径部34a插通于长孔32c。
浮动销34两端的小径部34a分别从内表面侧插通于左右的引导板32的长孔32c,并且借助中央的大径部34b防止从长孔32c脱出。由此,浮动销34在位于左右的引导板32、32之间、且位于第一转轴28与第二转轴30之间的位置能够沿着长孔32c的长度方向移动,且在以长孔32c作为轴承而能够旋转的状态下被支承。
在第一转轴28以及第二转轴30的位于左右的引导板32、32之间的中央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能够供浮动销34的大径部34b的一部分嵌合的圆弧形状的槽部28a以及槽部30a。如图5所示,槽部28a、30a形成于在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位于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的区间的状态下朝向上方的位置。因而,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因重力而位于长孔32c内的下部的浮动销34的大径部34b与第二转轴30的槽部30a嵌合(参照图6的(A)~图6的(D))。
如在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那样,铰接机构12L(12R)具有箱状的铰接框体36。各引导板32的周端面被固定于铰接框体36的内表面,由此,铰接框体36在内部收纳包括该引导板32在内的铰接机构12L(12R)的全部的构成要素,仅第一转轴28两端以及第二转轴30两端从铰接框体36的左右两侧面朝外部突出,且分别与显示部14以及主体部16连结。
在铰接框体36的一方的侧面、且是在位于第二转轴30的前侧的位置,突出设置有联接销26(参照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联接销26)。联接销26是用于使铰接机构12和上侧脚部24联动的部件,设置于左右的铰接机构12L、12R的内侧面(也参照图7)。
在铰接框体36的另一方的侧面、且是在位于长孔32c的后侧的位置,突出设置有止挡片37(参照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止挡片37)。止挡片37是与位于180度位置的显示部14抵接以限制该显示部14的进一步的转动的部件(也参照图6的(D))。
其次,对借助铰接机构12进行的显示部14和主体部16的转动动作进行说明。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使用了图5所示的铰接机构12的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的转动动作的动作说明图,代表性地示出左侧的铰接机构12L的动作。在图6中,图6的(A)是示出0度位置的图,图6的(B)是示出45度位置的图,图6的(C)是示出135度位置的图,图6的(D)是示出180度位置的图,图6的(E)是示出225度位置的图,图6的(F)是示出315度位置的图,图6的(G)是示出360度位置的图。
在使显示部14从主体部16朝打开方向转动的情况下,首先,在图6的(A)~图6的(D)所示的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的区间,浮动销34与槽部30a嵌合,因此第二转轴30的旋转被限制,主体部16以及第二转轴30与铰接框体36一体化。因而,相对于上述主体部16、第二转轴30以及铰接框体36,显示部14与第一转轴28一起以该第一转轴28作为转动轴进行转动,例如,能够作为图2所示的笔记本型PC使用。
在图6的(D)所示的180度位置(也参照图3),显示部14的背面14b与设置于铰接框体36的止挡片37抵接,以第一转轴28作为转动轴的转动被限制。在该状态下,第一转轴28的槽部28a朝向下方,且位于能够接纳浮动销34的位置。
接着,当欲使显示部14相比180度位置进一步朝打开方向转动时,此次,如图6的(E)所示,显示部14以及第一转轴28与铰接框体36经由止挡片37形成一体,开始以第二转轴30作为转动轴进行转动。伴随着该转动,浮动销34从第二转轴30的槽部30a脱离而嵌入到第一转轴28的槽部28a,主体部16以及第二转轴30与铰接框体36的一体化被解除。由此,如图6的(E)~图6的(G)所示,在相比180度位置靠打开方向的位置,显示部14、第一转轴28以及铰接框体36形成一体,并相对于主体部16以第二转轴30作为转动轴进行转动。
最终,如图6的(G)所示,显示部14绕到主体部16的背面侧,当止挡片37与主体部16的背面抵接时转动被限制而成为360度位置,例如,能够作为图4所示的平板型PC使用。
其次,对与借助铰接机构12进行的显示部14的转动动作联动的上侧脚部24的进退构造进行说明。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主体部16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图7是卸下主体框体22的上罩22a而示意性地示出上侧脚部24以及用于使上侧脚部24进退移动的滑动部件38的俯视图,左侧的铰接机构12L以及与该左侧的铰接机构12L联动的滑动部件38示出位于0度位置的状态,右侧的铰接机构12R以及与该右侧的铰接机构12R联动的滑动部件38示出位于360度位置的状态。并且,图8是用于对上侧脚部24的进退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8的(A)是示出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的区间中的上侧脚部24以及滑动部件38的状态的图,图8的(B)是示出270度位置处的上侧脚部24以及滑动部件38的状态的图,图8的(C)是示出360度位置处的上侧脚部24以及滑动部件38的状态的图。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主体部16的主体框体22内部,俯视观察形成为L字状的滑动部件38设置成能够在下罩22b的上表面(内表面)上沿前后方向移动。滑动部件38具备从L字的一端部朝后侧延伸的卡合臂部38a、以及配置于L字的另一端部且配置于上侧脚部24的下方的按压板部38b。
在卡合臂部38a的末端设置有沿上下方向且下方开口的卡合凹部39。通过使卡合凹部39从上方与铰接机构12的联接销26卡合,联接销26与卡合臂部38a(滑动部件38)卡合,并且,联接销26被保持为在卡合凹部39内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且能够旋转的状态。按压板部38b具备按压台40,该按压台40具有:随着趋向作为滑动部件38的前进移动方向的后方而逐渐朝下方倾斜的按压侧倾斜面40a、以及从按压侧倾斜面40a的顶部朝前方延伸的台座40b。按压台40在按压板部38b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设置于在一部分设置有阶梯部的板部41的上表面。
如图8所示,上侧脚部24是配置于主体框体22的上罩22a的开口25的由橡胶材料、树脂材料形成的脚部件。上侧脚部24通过其下端部(基端部)由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主体部16内的上侧基座部件42支承而沿上下方向进退,能够相对于开口25出没。
如图8所示,上侧基座部件42是在其上端面固定有上侧脚部24的板状的部件。上侧基座部件42在其前端设置有沿着左右方向的轴销42a,轴销42a由在上罩22a的下表面弯曲形成的轴承部43轴支承。上侧基座部件42具备承接台44,该承接台44具有随着趋向后侧而逐渐朝下方倾斜的承接侧倾斜面44a、以及从承接侧倾斜面44a的下端部朝后方延伸的台座44b。承接侧倾斜面44a与滑动部件38的按压侧倾斜面40a对置且能够滑动接触。在承接台44的上部设置有支承上侧脚部24的支承台42b。另外,在图7中,为了确保容易看清附图,省略上侧基座部件42。
如图8的(A)~图8的(C)所示,上侧基座部件42能够以轴销42a作为转动轴相对于主体框体22沿上下方向转动,通过该上侧基座部件42的上下移动,上侧脚部24相对于开口25出没。在上侧基座部件42配设有受扭螺旋弹簧(弹性部件)45,该受扭螺旋弹簧45的一端朝下方按压该上侧基座部件42,另一端朝上方按压上罩22a的下表面。借助受扭螺旋弹簧45的作用力,上侧基座部件42始终被朝下方施力,由此,上侧脚部24也始终被朝埋没在开口25内的退避移动方向施力。
其次,对上侧脚部24的进退动作进行说明。
在借助铰接机构12进行的显示部14的转动动作时,对于从铰接框体36的侧面突出的联接销26,在图6的(A)~图6的(D)所示的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联接销26的位置不变且与铰接框体36一起被保持在相同位置,停留在位于第二转轴30的前方侧的位置。进而,当显示部14超过180度位置而朝打开方向转动时,此次伴随着以第二转轴30作为轴心转动的铰接框体36,联接销26也逐渐朝后方移动(参照图6的(E)以及图6的(F)),在360度位置处,移动至位于第二转轴30的后方侧的位置(参照图6的(G))。
这样,在铰接机构12中,在显示部14的转动角度达到180度位置为止的区间,联接销26的前后方向位置不变,但在超过180度位置后,伴随着该转动角度的增加而联接销26朝后方侧逐渐移动。
因而,如图8的(A)所示,在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的期间,如上所述联接销26的前后方向位置不变而停留在位置P1,滑动部件38的位置也停留在初始位置。此时,按压台40的按压侧倾斜面40a和承接台44的承接侧倾斜面44a处于相互对置地接近或稍微接触的位置关系。因此,上侧基座部件42位于借助受扭螺旋弹簧45的作用力而朝下方转动的退避移动位置,上侧脚部24埋没于开口25内,且其上表面与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共面或者大致共面。即,当作为图2所示的笔记本型PC使用时(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上侧脚部24形成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的一部分,在该电子设备10的使用时不会成为障碍,并且也不会有损于该电子设备的外观。
接着,当显示部14超过180度位置而转动时,联接销26借助以第二转轴30作为轴心朝打开方向转动的铰接框体36而以该第二转轴30作为转动轴进行旋转动作从而朝上方移动,并且其前后方向位置朝后方移动。进而,例如,在270度位置处,联接销26成为图8的(B)所示的位置P2(也参照图6的(E)以及图6的(F))。由此,如图8的(B)所示,联接销26在滑动部件38的卡合臂部38a的卡合凹部39内朝上方移动,并且朝后方牵拉该滑动部件38而使其移动。
如图8的(B)所示,当滑动部件38朝后方移动时,按压台40的按压侧倾斜面40a和承接台44的承接侧倾斜面44a相互滑动接触,前后方向位置被轴销42a限制的承接侧倾斜面44a承接来自朝后方移动的按压侧倾斜面40a的抬起力。因此,上侧基座部件42以轴销42a作为轴心而克服受扭螺旋弹簧45的作用力朝上方转动,上侧脚部24朝上方前进移动而从开口25突出。此时,例如,在图8的(B)所示的270度位置处,承接侧倾斜面44a完全越过按压侧倾斜面40a,到达按压台40的台座40b和承接台44的台座44b相互抵接的位置。
当显示部14进一步转动时,联接销26以第二转轴30作为轴心进行旋转动作而逐渐朝下方移动,且其前后方向位置进一步朝后方移动,例如,在360度位置处,成为图8的(C)所示的位置P3(也参照图6的(G))。因此,如图8的(C)所示,联接销26在滑动部件38的卡合臂部38a的卡合凹部39内此次朝下方移动,并且进一步朝后方牵引该滑动部件38而使其移动。
如图8的(C)所示,当滑动部件38进一步朝后方移动时,按压台40的台座40b和承接台44的台座44b相互在水平方向滑动接触,因此,上侧脚部24保持位于从开口25突出的位置的状态。即,当作为图4所示的平板型PC使用时(例如360度位置)、或作为台式的平板型PC使用时(例如270度位置),上侧脚部24从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图4中为下表面)突出,作为将该电子设备10载置在桌子上等时的脚部发挥功能。此时,上侧基座部件42的承接台44的台座44b与按压台40的台座40b面接触而稳定,因此能够防止上侧脚部24的晃动。
另一方面,在使位于360度位置的显示部14朝关闭方向转动动作的情况下,产生与上述的朝打开方向的转动动作相反方向的动作,因此,伴随着显示部14从360度位置朝180度位置转动,联接销26朝前方移动。由此,对于按压台40和承接台44,伴随着从台座40b和台座44b的滑动接触状态再次过渡到按压侧倾斜面40a和承接侧倾斜面44a的滑动接触状态,上侧基座部件42也借助受扭螺旋弹簧45的作用力而朝下方退避移动。进而,在显示部14小于180度位置之后,如图8的(A)所示,上侧脚部24再次埋没于开口25。
这样的进退构造不仅能够应用于设置在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的上侧脚部24,而且还能够应用于设置在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的下侧脚部50。
即,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的后方两侧部设置有构成当将该电子设备10作为笔记本型PC使用时的脚部件的下侧脚部50。因而,如图4所示,在使显示部14位于360度位置的情况下,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和显示部14的背面14b面对配置,但在此时,根据铰接机构12的构造、形状等,担心下侧脚部50成为障碍,处于360度位置而作为平板型PC使用时的电子设备10整体的厚度变大,处理性、操作性降低。
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的前方两侧部也设置有脚52。但是,考虑到作为笔记本型PC使用时的操作性,并且为了能够将电子设备10以后方较高的方式载置在桌子上等,相比前侧的脚52,将后侧的下侧脚部50的高度设定得高,因此,在360度位置处,与脚52相比,下侧脚部50的高度对电子设备10的厚度的影响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仅在后侧的下侧脚部50设置进退构造的结构,但当然也可以在前侧的脚52设置同样的进退构造。
图9是用于对下侧脚部50的进退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9的(A)是示出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的区间的下侧脚部50以及滑动部件54的状态的图,图9的(B)是示出360度位置处的下侧脚部50以及滑动部件54的状态的图。另外,图9中的标号55是为了供下侧脚部50出没而形成于主体框体22的下罩22b的开口。
如图9所示,对于下侧脚部50的进退构造,也使用由与上述的滑动部件38以及上侧基座部件42类似的结构构成的滑动部件54以及下侧基座部件56。如图9所示,滑动部件54以及下侧基座部件56形成为使图8所示的滑动部件38以及上侧基座部件42旋转180度而使其上下颠倒的结构。因此,对于图9所示的滑动部件54以及下侧基座部件56,对与图8所示的滑动部件38以及上侧基座部件42相同或者起到同样的功能以及效果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滑动部件54形成为俯视观察呈L字状,以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下罩22b的上表面(内表面)上,且具备卡合臂部38a和按压板部38b。滑动部件54与滑动部件38相比,除了具备上下朝向与按压台40相反的按压台58之外,基本上为相同构造。滑动部件54的按压台58具有随着趋向作为滑动部件54的前进移动方向的后方而逐渐朝下方倾斜的按压侧倾斜面58a、以及从按压侧倾斜面58a的下端部朝前方延伸的台座58b。按压台58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于按压板部38b,且设置于在一部分设置有阶梯部的板部59的下表面。
如图9所示,下侧脚部(脚部、垫部)50是配置于主体框体22的下罩22b的开口55的由橡胶材料、树脂材料形成的脚部件。下侧脚部50通过其上端部(基端部)由能够上下移动的下侧基座部件56支承而沿上下方向进退,能够相对于开口55出没。
下侧基座部件56是在其下端面固定有下侧脚部50的板状的部件,且能够借助后端的轴销42a相对于主体框体22沿上下方向转动。通过该下侧基座部件56的上下移动,下侧脚部50相对于开口55出没。在下侧基座部件56配设有受扭螺旋弹簧(弹性部件)60,该受扭螺旋弹簧60的一端朝上方按压该下侧基座部件56,另一端朝下方按压下罩22b的上表面。借助受扭螺旋弹簧60的作用力,下侧基座部件56被始终朝上方施力,由此,下侧脚部50也始终被朝从开口55突出的前进移动方向施力。
下侧基座部件56与上侧基座部件42相比,除了具备上下朝向与承接台44相反的承接台62以外,基本上为相同构造。下侧基座部件56的承接台62具有随着趋向后侧而朝下方逐渐倾斜的承接侧倾斜面62a、以及从承接侧倾斜面62a的顶部朝前方延伸的台座62b。承接侧倾斜面62a与滑动部件54的按压侧倾斜面58a对置且能够滑动接触。
其次,对下侧脚部50的进退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9的(A)所示,在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的区间,联接销26的前后方向位置不变而位于位置P1,因此,滑动部件54也停留在初始位置,形成为按压台58的台座58b和承接台62的台座62b相互抵接的位置。因此,下侧基座部件56以轴销42a作为轴心克服受扭螺旋弹簧60的作用力朝下方转动,下侧脚部50朝下方前进移动而从开口55突出。即,当作为图2所示的笔记本型PC使用时(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下侧脚部50从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突出,作为将该电子设备10载置在桌子上等时的脚部发挥功能。此时,下侧基座部件56的承接台62的台座62b与按压台58的台座58b面接触而稳定,因此能够防止下侧脚部50的晃动。
接着,当显示部14超过180度位置转动时,联接销26借助以第二转轴30作为轴心朝打开方向转动的铰接框体36以该第二转轴30作为轴心进行旋转动作而朝上方移动,并且其前后方向位置朝后方移动,接着,朝下方移动,并且其前后方向位置进一步朝后方移动。进而,在360度位置处,联接销26位于图9的(B)所示的位置P3(也参照图6的(E)~图6的(G))。由此,联接销26在滑动部件54的卡合臂部38a的卡合凹部39内从上方朝下方移动,并且朝后方牵引该滑动部件54而使其移动。
如图9的(B)所示,当滑动部件54朝后方移动时,伴随着按压台58和承接台62从台座58b和台座62b的滑动接触状态过渡到按压侧倾斜面58a和承接侧倾斜面62a的滑动接触状态,下侧基座部件56借助受扭螺旋弹簧60的作用力朝上方退避移动。因此,在图9的(B)所示的360度位置处,下侧基座部件56位于借助受扭螺旋弹簧60的作用力朝上方转动后的退避移动位置,下侧脚部50埋没于开口55,其下表面与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共面或者大致共面。即,当作为图4所示的平板型PC使用时(例如360度位置)或者作为台式的平板型PC使用时(例如270度位置),下侧脚部50相对于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图4中为上表面)埋没,能够避免在面对配置的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和显示部14的背面14b之间成为障碍而使得电子设备10整体的厚度变厚。
另一方面,在使位于360度位置的显示部14朝关闭方向转动动作的情况下,产生与上述的朝打开方向的转动动作相反方向的动作,因此,伴随着显示部14从360度位置朝180度位置转动,联接销26朝前方移动。由此,此次,借助按压台58的按压侧倾斜面58a和承接台62的承接侧倾斜面62a的滑动接触作用,下侧基座部件56克服受扭螺旋弹簧60的作用力而朝下方前进移动,在显示部14的位置小于180度位置之后,如图9的(A)所示,下侧脚部50再次从开口55突出。
对于具有上述的进退构造的上侧脚部24和下侧脚部50,可以将两者一并设置于1台电子设备10,当然也可以仅设置一方。在同时设置上侧脚部24和下侧脚部50的情况下,只要将使支承上侧脚部24的上侧基座部件42与支承下侧脚部50的下侧基座部件56进退移动的滑动部件38、54分别设置于主体部16内即可。并且,如图10所示,上述滑动部件38、54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同时驱动上侧基座部件42和下侧基座部件56的一个滑动部件70。
如图10所示,滑动部件70具备与联接销26卡合的卡合臂部38a、以及使上侧基座部件42以及下侧基座部件56进退移动的按压板部70a,在该按压板部70a具备上下一对按压台40、58。因而,根据滑动部件70,能够利用上侧的按压台40使上侧基座部件42进退移动,同时,能够利用下侧的按压台58使下侧基座部件56进退移动。
作为相对于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进退的下侧脚部,也可以代替图9所示的下侧脚部50而使用图11所示的下侧脚部80。
图11是用于对变形例所涉及的下侧脚部80的进退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11的(A)是示出在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的区间的下侧脚部80以及滑动部件82的状态的图,图11的(B)是示出360度位置处的下侧脚部80以及滑动部件82的状态的图。
如图11所示,下侧脚部(脚部、垫部)80是配置于形成在主体框体22的下罩22b的凹部83的由橡胶材料、树脂材料形成的脚部件。在下侧脚部80的一端侧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的轴孔80a。设置于联接臂84的一端的圆筒部84a以不能旋转的状态被嵌合固定于轴孔80a,由下罩22b支承的轴销86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插通于圆筒部84a的内孔。联接臂84的圆筒部84a相对于轴孔80a在规定的角度位置被固定,以使得联接臂84沿从下侧脚部80的长度方向(图11的(A)中为大致上下方向)稍微弯曲的方向延伸。
滑动部件82与上述的滑动部件54同样形成为俯视观察呈L字状,设置成能够在下罩22b的上表面(内表面)上沿前后方向移动,且具备卡合臂部38a和卡合板部82a。在卡合板部82a的前端部,沿左右方向贯通形成有上下方向的长孔88,形成于联接臂84的另一端的圆筒部84b以能够旋转且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状态插入于长孔88。
如图11的(A)所示,在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的区间,联接销26的前后方向位置不变而位于位置P1,因此,滑动部件82也停留在初始位置,联接臂84的圆筒部84b位于滑动部件82的长孔88的下端侧。因此,下侧脚部80与下罩22b的凹部83的后端侧的倾斜壁83a抵接,且其末端(下端)从凹部83突出。即,当作为图2所示的笔记本型PC使用时(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下侧脚部80从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突出,作为将该电子设备10载置在桌子上等时的脚部发挥功能。此时,下侧脚部80在凹部83内与后方较低的倾斜壁83a抵接而稳定,因此能够防止该下侧脚部80晃动。
接着,当显示部14超过180度位置而转动时,联接销26朝后方逐渐移动,在360度位置处,成为图11的(B)所示的位置P3(也参照图6的(E)~图6的(G)),滑动部件82被朝后方牵引移动。
从图11的(A)以及图11的(B)明确得知,联接臂84的一端的圆筒部84a由下罩22b侧的轴销86轴支承,因此,伴随着滑动部件82朝后方移动,插入于长孔88的另一端的圆筒部84b在长孔88内一边旋转一边上升而后下降。进而,通过该圆筒部84b的移动,联接臂84以轴销86作为转动轴在图11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最终,设定成图11的(B)所示的360度位置处的转动角度。因此,伴随着联接臂84的转动动作,与圆筒部84a固定在一起的下侧脚部80也以轴销86作为转动轴在图11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下侧脚部80的整体被收纳在凹部83内,其下表面与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共面或者大致共面。即,当作为图4所示的平板型PC使用时(例如360度位置)或者作为台式的平板型PC使用时(例如270度位置),下侧脚部80埋没于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图4中为上表面),能够避免在面对配置的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和显示部14的背面14b之间成为障碍而使得电子设备10整体的厚度变大。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0,通过具备与使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在从180度位置到360度位置的区间转动的转动动作联动、且相对于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或者(以及)下表面16b进退的上侧脚部24或者(以及)下侧脚部50(80),即便在使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转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上侧脚部24或者(以及)下侧脚部50(80)朝与该电子设备10的使用方式相应的适当的出没位置自动地进退,因此能够获得高操作性、处理性,并且能够防止键盘20等误与桌子上等接触而产生损伤、破损。
即,通过设置相对于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进退的上侧脚部24,能够与显示部14的在从180度位置到360度位置的区间的转动联动地使该上侧脚部24进退,因此,例如在使作为折叠型PC的电子设备10变形至360度位置而作为平板型PC使用的情况下,使上侧脚部24从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自动地突出而作为脚部发挥功能,能够进行电子设备10的稳定的操作,进而能够避免在使用时位于下表面侧的键盘20等的损伤、破损。并且,当将电子设备10作为笔记本型PC使用时,能够使上侧脚部24埋没于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因此能够防止当使用时上侧脚部24成为障碍,并且也能够避免有损于外观。
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相对于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进退的下侧脚部50(80),能够与显示部14的在从180度位置到360度位置的区间的转动联动地使该下侧脚部50进退,因此,例如在使作为折叠型PC的电子设备10变形至360度位置而作为平板型PC使用的情况下,能够使下侧脚部50自动地埋没于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因此能够防止设备整体的厚度变大而有损于处理性、操作性。并且,当将电子设备10作为笔记本型PC使用时,能够使下侧脚部50从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突出,因此,能够使下侧脚部50从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突出而作为脚部发挥功能,能够进行电子设备10的稳定的操作。
在电子设备10中,作为铰接机构12,采用在作为第一转轴的第一转轴28旋转至旋转终点位置之后,作为第二转轴的第二转轴30开始旋转的二轴构造,在从0度位置至180度位置的区间第一转轴28旋转,在从180度位置至360度位置的区间第二转轴30旋转。由此,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将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以能够在从0度位置到360度位置的区间转动的方式连结,而且,以180度位置为界切换第一转轴28和第二转轴30的旋转,因此,能够利用铰接机构12使驱动上侧脚部24以及下侧脚部50(80)的滑动部件38、54(82)顺畅地移动。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自由地进行变更。
上侧脚部24、下侧脚部50(80)的进退构造当然也可以是使用了上述的滑动部件38、54(82)、上侧基座部件42以及下侧基座部件56等的构造以外的构造,还可以是利用未图示的角度传感器检测显示部14的转动动作,并根据该检测结果驱动未图示的电动马达从而使上侧脚部24、下侧脚部50(80)进退的构造等。
标号说明:
10:电子设备;12、12L、12R:铰接机构;14:显示部;16:主体部;16a:上表面;16b:下表面;18:显示器;20:键盘;22:主体框体;22a:上罩;22b:下罩;24:上侧脚部;25、55:开口;26:联接销;28:第一转轴;30:第二转轴;32:引导板;34:浮动销;36:铰接框体;37:止挡片;38、54、70、82:滑动部件;38a:卡合臂部;38b、70a:按压板部;39:卡合凹部;40、58:按压台;40a、58a:按压侧倾斜面;40b、44b、58b、62b:台座;42:上侧基座部件;42a:轴销;43:轴承部;44、62:承接台;44a、62a:承接侧倾斜面;45、60:受扭螺旋弹簧;50、80:下侧脚部;56:下侧基座部件;82a:卡合板部;83:凹部;84:联接臂。
Claims (8)
1.一种电子设备,
该电子设备利用铰接机构将具有键盘的主体部与具有显示器的显示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使得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显示部能够在从显示器和键盘相面对的0度位置经显示器和键盘朝向相同方向且相互平行的180度位置到显示器和键盘的背面彼此相面对的360度位置的区间转动,
所述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具备脚部,该脚部与使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在从所述180度位置到所述360度位置的区间转动的转动动作联动地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进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位于从所述0度位置到所述180度位置的区间的状态下,所述脚部位于退避移动位置且从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埋没,另一方面,在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从所述180度位置到所述360度位置进行转动动作的情况下,所述脚部与该转动动作联动地前进移动而从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具备上侧基座部件,该上侧基座部件支承所述脚部的基端部且设置成能够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进退,
在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位于从所述0度位置到所述180度位置的区间的状态下,所述上侧基座部件被弹性部件朝使所述脚部退避移动的方向施力,将所述脚部保持在埋没于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的开口的位置,另一方面,在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从所述180度位置到所述360度位置进行转动动作的情况下,所述上侧基座部件克服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前进移动,使所述脚部从所述开口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滑动部件,伴随着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在从所述180度位置到所述360度位置的区间的转动动作,所述滑动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主体框体沿前后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滑动部件设置有相对于其移动方向倾斜的按压侧倾斜面,
在所述上侧基座部件设置有承接侧倾斜面,该承接侧倾斜面沿与所述按压侧倾斜面对置的方向倾斜,且能够与所述按压侧倾斜面滑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接机构的框体伴随着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在从所述180度位置到所述360度位置的区间的转动动作而转动,
所述滑动部件具有与设置于所述铰接机构的框体的联接销卡合的卡合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位于从所述0度位置到所述180度位置的区间的状态下,所述脚部位于前进移动位置且从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突出,另一方面,在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从所述180度位置到所述360度位置进行转动动作的情况下,所述脚部与该转动动作联动地退避移动而从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埋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具备下侧基座部件,该下侧基座部件支承所述脚部的基端部且设置成能够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进退,
在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位于从所述0度位置到所述180度位置的区间的状态下,所述下侧基座部件被弹性部件朝使所述脚部前进移动的方向施力,将所述脚部保持在从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的开口突出的位置,另一方面,在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从所述180度位置到所述360度位置进行转动动作的情况下,所述下侧基座部件克服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退避移动,使所述脚部埋没于所述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接机构形成为在第一转轴旋转至旋转终点位置之后第二转轴开始旋转的二轴构造,
所述第一转轴在从所述0度位置到所述180度位置的区间旋转,所述第二转轴在从所述180度位置到所述360度位置的区间旋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21857 | 2013-06-10 | ||
JP2013121857A JP5738927B2 (ja) | 2013-06-10 | 2013-06-10 | 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38663A true CN104238663A (zh) | 2014-12-24 |
CN104238663B CN104238663B (zh) | 2018-03-02 |
Family
ID=52005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38820.4A Active CN104238663B (zh) | 2013-06-10 | 2014-05-30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17663B2 (zh) |
JP (1) | JP5738927B2 (zh) |
CN (1) | CN10423866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42164A (zh) * | 2017-09-22 | 2019-03-29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对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05655B2 (ja) | 2015-03-06 | 2017-03-29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用情報機器 |
JP2017021410A (ja) * | 2015-07-07 | 2017-01-26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携帯用情報機器 |
US10227808B2 (en) | 2015-11-20 | 2019-03-1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Hinged device |
CN108885476B (zh) * | 2016-04-01 | 2022-12-13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2合1设备的具有双向无线充电功能的双侧可对接键盘基座 |
JP6240739B1 (ja) * | 2016-07-11 | 2017-11-29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携帯用情報機器 |
KR102499448B1 (ko) | 2016-07-21 | 2023-02-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힌지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TWI610531B (zh) * | 2016-08-02 | 2018-01-01 |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可自動執行角度翻轉的樞軸機構、電子裝置及其方法 |
US10474203B2 (en) | 2016-09-01 | 2019-11-1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Hinged device |
US10364598B2 (en) | 2016-09-02 | 2019-07-30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Hinged device |
US10241548B2 (en) | 2016-12-09 | 2019-03-26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Computing device employing a self-spacing hinge assembly |
US10641318B2 (en) | 2016-12-09 | 2020-05-05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Hinged device |
US10253804B2 (en) | 2017-01-24 | 2019-04-0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Hinged device |
CN108664079B (zh) * | 2017-03-28 | 2023-10-20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防摔机构及电子装置 |
US10296044B2 (en) | 2017-06-08 | 2019-05-2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Hinged device |
US10344510B2 (en) | 2017-06-16 | 2019-07-0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Hinged device |
CN109218470B (zh) * | 2017-07-05 | 2021-08-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KR102497666B1 (ko) * | 2017-12-28 | 2023-02-0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
CN109032263A (zh) * | 2018-09-30 | 2018-12-1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TWI784728B (zh) * | 2021-09-24 | 2022-11-2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折疊式電子裝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09995A1 (en) * | 2006-11-13 | 2008-05-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Opening-closing device |
CN101231537A (zh) * | 2007-01-25 | 2008-07-30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US20100127137A1 (en) * | 2008-11-25 | 2010-05-27 |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Shenzhen)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leg |
CN101833357A (zh) * | 2009-03-13 | 2010-09-1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2298421A (zh) * | 2006-09-01 | 2011-12-2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屏幕可旋转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
CN103052816A (zh) * | 2010-07-12 | 2013-04-17 | 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 电子机器用枢轴装置 |
CN202926865U (zh) * | 2012-11-19 | 2013-05-08 |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92040B2 (ja) | 1993-09-17 | 2001-07-23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座標入力機能付き携帯用コンピュータ |
JP2004227420A (ja) * | 2003-01-24 | 2004-08-12 | Sharp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 |
JP4375430B2 (ja) * | 2007-04-23 | 2009-12-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 |
CN103324245A (zh) * | 2012-03-22 | 2013-09-25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采用的支撑机构 |
-
2013
- 2013-06-10 JP JP2013121857A patent/JP5738927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5-30 CN CN201410238820.4A patent/CN104238663B/zh active Active
- 2014-06-09 US US14/299,683 patent/US941766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8421A (zh) * | 2006-09-01 | 2011-12-2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屏幕可旋转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
US20080109995A1 (en) * | 2006-11-13 | 2008-05-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Opening-closing device |
CN101231537A (zh) * | 2007-01-25 | 2008-07-30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US20100127137A1 (en) * | 2008-11-25 | 2010-05-27 |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Shenzhen)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leg |
CN101833357A (zh) * | 2009-03-13 | 2010-09-1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3052816A (zh) * | 2010-07-12 | 2013-04-17 | 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 电子机器用枢轴装置 |
CN202926865U (zh) * | 2012-11-19 | 2013-05-08 |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42164A (zh) * | 2017-09-22 | 2019-03-29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对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CN109542164B (zh) * | 2017-09-22 | 2022-04-26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对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238764A (ja) | 2014-12-18 |
CN104238663B (zh) | 2018-03-02 |
US9417663B2 (en) | 2016-08-16 |
US20140362507A1 (en) | 2014-12-11 |
JP5738927B2 (ja) | 2015-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38663A (zh) | 电子设备 | |
CN104514800B (zh) | 电子设备 | |
KR102226694B1 (ko) |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11134579B2 (en) |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2680896U (zh) | 保护套 | |
US9851757B2 (en) | Stand assembly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5378582A (zh) | 计算设备的可折叠壳盖 | |
US20160018854A1 (en) | Keyboard device | |
CN107632662A (zh) | 便携式信息设备 | |
CN105937549A (zh) | 铰接装置以及便携用信息设备 | |
CN203675146U (zh) | 便携式电子设备 | |
TWI542979B (zh) | 具有可旋轉顯示構件之運算裝置(一) | |
CN107765770B (zh) | 具有脚架的电子装置 | |
US20200356141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4135831A (zh) | 可挠式电子装置 | |
US20200097045A1 (en) | Adjustable stand and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system | |
CN104571315A (zh) | 可分离电子装置 | |
JP2015087908A (ja) | 電子機器用スタンド | |
US20140126134A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inge structure | |
CN103967924A (zh) | 电子装置及其枢纽模块 | |
CN104281214B (zh) | 对接装置和信息设备系统 | |
CN111457227A (zh) | 显示装置 | |
JP5686846B2 (ja) | 表示装置の保持機構 | |
US20140211396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203465630U (zh) | 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