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42164A - 对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对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42164A
CN109542164A CN201810811024.3A CN201810811024A CN109542164A CN 109542164 A CN109542164 A CN 109542164A CN 201810811024 A CN201810811024 A CN 201810811024A CN 109542164 A CN109542164 A CN 109542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part
engaging
information equipment
connecting hole
cl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110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42164B (zh
Inventor
田角和也
县广明
柴山佳幸
小川哲男
井上敏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PC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092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3385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542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2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42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2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06F1/16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related to integrated 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main body with respect to the supporting surface, e.g. legs for adjusting the til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携带用信息设备稳固地连结的对接装置以及具备携带用信息设备和对接装置的电子设备。对接装置(10A)具备:卡合部件(80),其具有从作为装置壳体(37)的表面的上表面(34c)突出并能够相对于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卡合孔(14d)卡合分离的爪部(38a),并且能够在爪部与卡合孔卡合的卡合位置和爪部朝向卡合孔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的卡合解除位置之间移动;以及限制部件(82),其能够在允许卡合部件从卡合位置朝向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退避位置、和在爪部的背面(38d)与卡合部件抵接从而限制卡合部件从卡合位置朝向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限制位置之间移动。

Description

对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对携带用信息设备进行拆装的对接装置以及具备携带用信息设备和对接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考虑可搬性而轻巧紧凑地构成的携带用信息设备而言,大多情况下其功能也被限制。例如,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笔记本型PC)中,也存在通过限制功能而实现轻型化、轻薄化的情况。相对于这样的笔记本型PC,作为扩展功能的专用的装置而提供有对接装置。对接装置与笔记本型PC进行连接器连接,从而扩展其功能。
本申请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具有卡合部件的对接装置,其中该卡合部件具有能够相对于携带用信息设备的卡合孔卡合分离的爪部。该对接装置具备限制卡合部件的朝向卡合解除方向的后退移动的锁定部件,从而防止卡合部件的卡合状态被无意间解除。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82471号公报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的对接装置构成为锁定部件在对接装置的装置壳体内滑动,并与从爪部分离的卡合部件的下部抵接。因此,例如在卡合部件与卡合孔卡合的状态下利用相当大的力将携带用信息设备从设备载置部提起的情况下,卡合部件以基于锁定部件的抵接部为支点向卡合解除方向转动,从而存在产生松动的可能性。特别是,如上所述,对于近年的携带用信息设备而言,其壳体的轻薄化、小型化显而易见,因此难以在壳体内确保将卡合部件的爪部深深插入卡合孔而卡合的空间。因此,在这样的薄型的携带用信息设备中,在卡合部件被向卡合解除方向强制转动时,也存在爪部的朝向卡合孔的卡合状态被强制解除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携带用信息设备稳固地连结的对接装置以及具备携带用信息设备和对接装置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对接装置能够供在外壁形成有卡合孔的携带用信息设备进行对接,在上述对接装置中,具备:装置壳体,其具有供上述携带用信息设备载置的设备载置部;卡合部件,其具有从上述装置壳体的表面突出且能够相对于上述携带用信息设备的上述卡合孔卡合分离的爪部,并且能够在上述爪部与上述卡合孔卡合的卡合位置、和上述爪部朝向上述卡合孔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的卡合解除位置之间移动;以及限制部件,其能够在允许上述卡合部件从上述卡合位置朝向上述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退避位置、和在上述爪部的背面与上述卡合部件抵接从而限制上述卡合部件从上述卡合位置朝向上述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限制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卡合部件的上述爪部的背面,设置有趋向上述卡合部件突出的方向逐渐朝上述爪部侧倾斜的倾斜面,在上述限制部件设置有抵接面,该抵接面以趋向上述卡合部件突出的方向逐渐变宽的方式倾斜,并且在上述限制位置与上述卡合部件的上述倾斜面抵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位于与携带用信息设备的卡合孔卡合的卡合位置的卡合部件的朝向卡合解除位置的移动被与爪部的背面抵接的限制部件限制。此时,卡合部件成为其背面侧的倾斜面与限制部件的抵接面抵接的状态。由此,若安装于该对接装置的携带用信息设备强制受到朝向卡合部件所突出的方向、即将携带用信息设备从设备载置部取下的脱离方向的外力,则从限制部件的抵接面朝向卡合部件的倾斜面施加将卡合部件向卡合方向按压的力。因此,携带用信息设备相对于对接装置稳固地连结,从而可靠地防止卡合部件与卡合孔的卡合状态被强制解除。其结果是,该对接装置例如即便是针对具有薄型且小型的设备壳体的携带用信息设备,也能够维持稳固的连结状态。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限制部件朝沿着上述装置壳体的表面并与上述卡合部件突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这样,限制部件例如不朝装置壳体的厚度方向,而朝装置壳体的表面的面内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装置壳体轻薄化。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限制部件至少在上述限制位置,位于从上述装置壳体的表面突出的位置。这样,能够利用从装置壳体的表面突出的位于限制位置的限制部件,限制位于与携带用信息设备的卡合孔卡合的卡合位置的卡合部件的朝向卡合解除位置的移动。其结果是,进一步可靠地限制卡合部件的从卡合位置朝向卡合解除位置的移动。
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对接装置能够供在外壁形成有卡合孔的携带用信息设备进行对接,在上述对接装置中,具备:装置壳体,其具有供上述携带用信息设备载置的设备载置部;卡合部件,其具有从上述装置壳体的表面突出且能够相对于上述携带用信息设备的上述卡合孔卡合分离的爪部,并且能够在上述爪部与上述卡合孔卡合的卡合位置、和上述爪部朝向上述卡合孔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的卡合解除位置之间移动;以及限制部件,其能够在允许上述卡合部件从上述卡合位置朝向上述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退避位置、和从上述装置壳体的表面突出并在上述爪部的背面与上述卡合部件抵接从而限制上述卡合部件从上述卡合位置朝向上述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限制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位于与携带用信息设备的卡合孔卡合的卡合位置的卡合部件的朝向卡合解除位置的移动被从装置壳体的表面突出并位于限制位置的限制部件限制。此时,卡合部件成为爪部的背面被限制部件限制的状态。由此,对于该对接装置而言,例如即使在利用相当大的力将携带用信息设备从设备载置部提起的情况下,卡合部件的从卡合位置朝向卡合解除位置的移动也被限制部件可靠地限制。其结果是,该对接装置例如即便是针对具有薄型且小型的设备壳体的携带用信息设备,也能够维持稳固的连结状态。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卡合部件具有设置有上述爪部的前端部、和与该前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基端部,上述基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装置壳体的内部,从而上述爪部在上述卡合位置和上述卡合解除位置之间转动。这样,例如与使卡合部件沿水平方向移动而与卡合孔卡合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卡合部件相对于卡合孔的进入量。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携带用信息设备的轻薄化以及小型化。
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将上述卡合部件从上述卡合位置朝向上述卡合解除位置施力的弹性部件,上述卡合部件被从上述退避位置朝向上述限制位置移动的上述限制部件按压,从而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从上述卡合解除位置向上述卡合位置移动。这样,限制部件不仅限制卡合部件的从卡合位置朝向卡合解除位置的转动,也作为使卡合部件从卡合解除位置向卡合位置转动的驱动部件而发挥功能。即,一个限制部件承担多个功能,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件数、部件成本。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卡合部件设置有一对,并且所述一对卡合部件的相互的爪部的背面彼此对置配置,上述限制部件在上述限制位置配置在上述一对卡合部件之间,从而同时限制所述一对卡合部件从上述卡合位置朝向上述卡合解除位置移动。这样,能够利用一个限制部件限制一对卡合部件的转动,能够减少部件件数、部件成本。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卡合部件设置于上述爪部从上述设备载置部的上表面突出的位置,从而能够相对于在上述携带用信息设备的底面形成的上述卡合孔卡合分离,并且能够从上述设备载置部的上表面朝向上述携带用信息设备的底面进退,该对接装置具备:检测器,其对上述设备载置部的上表面和载置到该设备载置部的上述携带用信息设备的底面之间的间隔进行检测;以及位置调整机构,其基于上述检测器对上述间隔的检测结果,使上述卡合部件相对于上述卡合孔进退移动,从而将上述爪部调整至能够相对于上述卡合孔卡合的位置。这样,即便在对规格不同的携带用信息设备进行对接时各自的卡合孔和设备载置部的上表面的间隔产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将卡合部件的位置调整为与各自的间隔对应的位置。因此,不论携带用信息设备的规格不同与否,卡合部件都顺利且可靠地与卡合孔卡合。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检测器具有被载置于上述设备载置部的上述携带用信息设备的底面进行下压操作而升降的升降部件,上述位置调整机构具有使上述升降部件的升降动作和上述卡合部件的进退动作连动的连动部件。
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结构的对接装置和上述携带用信息设备。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卡合孔的内周面具有从上述外壁的内面侧朝向外面侧使该卡合孔的孔径逐渐变小的孔侧倾斜面,上述卡合部件的上述爪部具有趋向其前端而倾斜并能够与上述卡合孔的上述孔侧倾斜面啮合的爪侧倾斜面。这样,卡合部件在携带用信息设备的外壁的板厚部分与卡合孔卡合。因此,携带用信息设备能够使卡合孔的深度变浅、或者能够在卡合孔的正上方配置基板等电子部件,从而能够实现轻薄化以及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能够使携带用信息设备稳固地连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携带用信息设备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接装置对接的动作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携带用信息设备的侧视图。
图2B是与图2A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规格不同的携带用信息设备的侧视图。
图3A是示意地表示将图2A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安装至对接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B是示意地表示将图2B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安装至对接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A是示意地表示连接器后退移动至开口内的状态下的对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侧剖视图。
图4B是示意地表示从图4A所示的状态起使用滑动机构使连接器前进移动至开口外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5A是示意地表示将图2A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安装于对接装置时的连结机构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5B是示意地表示从图5A所示的状态起使卡合部件进入至卡合孔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5C是示意地表示从图5B所示的状态起使卡合部件与卡合孔卡合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6A是示意地表示将图2B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安装于对接装置时的连结机构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6B是示意地表示从图6A所示的状态起使卡合部件与卡合孔卡合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接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8A是示意地表示图7所示的连结机构的卡合部件位于卡合解除位置的状态下的对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侧剖视图。
图8B是示意地表示从图8A所示的状态起使连结机构的卡合部件处于卡合位置的状态下的对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侧剖视图。
图9A是示意地表示将图2A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安装于图7所示的对接装置时的连结机构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9B是示意地表示从图9A所示的状态起使卡合部件进入至卡合孔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9C是示意地表示从图9B所示的状态起使卡合部件与卡合孔卡合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10A…对接装置;12A、12B...携带用信息设备;14...设备壳体;14a...侧面;14b...底面;14d...卡合孔;14e...外壁;14f...孔侧倾斜面;24...连接端子;26...连接器;34...设备载置部;34a...载置台;34c...上表面;36...连接机构部;37...装置壳体;38、80...卡合部件;38a...爪部;38b...转动轴;38c...爪侧倾斜面;38d...背面;40...升降部件;41、41A...连结机构;54...使用面;56...位置调整机构;58...滑动机构;66、82...限制部件;72...扭转螺旋弹簧;76...连动部件;80a...倾斜面;85b...抵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对接装置,在其与相对于该装置拆装的携带用信息设备的关系中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表示将携带用信息设备12A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接装置10对接的动作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的侧视图。图2B是与图2A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规格不同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B的侧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对接装置10例如能够对作为笔记本型PC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进行拆装。携带用信息设备12A与携带用信息设备12B至少外形形状不同。接装置10除了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以外,还能够安装多个种类的携带用信息设备,但以下对拆装两种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情况进行代表性的说明。对接装置10可以构成为仅能够对携带用信息设备12A或者携带用信息设备12B进行拆装。对接装置10将所安装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与多个周边设备、网络连接等使其功能扩展。因此,在对接装置10安装了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而成的电子设备与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单体相比变为高功能。对接装置10也能够用作笔记本型PC以外的携带用信息设备的扩展,例如也可以用作平板型PC、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或者电子记事本等的功能扩展。
以下,以在对接装置10搭载了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状态为基准,将图1中的近前侧称为前,将进深侧称为后,将对接装置10、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厚度方向称为上下,将宽度方向称为左右来进行说明。
如图2A所示,作为朝向对接装置10的连接对象的一个例子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是借助铰链18将显示器壳体16相对于设备壳体14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连结的结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在设备壳体14的上表面设置有键盘20,在显示器壳体16的下表面设置有显示器22。在设备壳体14的左侧面(侧面14a)设置有连接端子24。
连接端子24配置于侧面14a的靠后端侧的位置。连接端子24也可以是将多个连接端子沿前后方向并列的结构等。连接端子24能够连接对接装置10的连接器26。对接装置10通过将连接器26与连接端子24连接,从而与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电连接。由此,携带用信息设备12A能够使用搭载于对接装置10的各种扩展功能。连接器26与连接端子24例如是以USB(Universal Serial Bus)标准为准则的连接标准。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对接装置10也能够对前后方向尺寸与图2A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不同的另一规格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B进行拆装。
如图2B所示,对于作为朝向对接装置10的连接对象的另一个例子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B而言,除了其前后方向尺寸、厚度尺寸不同以外,是与图2A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相同的构造。对于图2B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B而言,对与图2A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相同或者同样的要素标注相同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如图2B所示,携带用信息设备12B具有比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的前后方向尺寸L1短的前后方向尺寸L2。对于携带用信息设备12A与携带用信息设备12B而言,从各自的后端面14c到连接端子24的间距被设定为相同或者大致相同。
图3A是示意地表示将图2A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安装至对接装置10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B是示意地表示将图2B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B安装至对接装置10的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1、图3A以及图3B所示,对接装置10在载置了携带用信息设备12A或者携带用信息设备12B的设备壳体14的状态下被使用。对接装置10具备由设备载置部34和连接机构部36构成的装置壳体37。
设备载置部34是具有能够载置例如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后侧大致一半的部分的大小的上表面,并由树脂等形成的薄箱体。设备载置部34具备供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底面14b载置的载置台34a。载置台34a是以使高度尺寸从前侧趋向后侧逐渐增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在载置台34a的后侧,设置有形成为比载置台34a低一截的退让部34b。退让部34b是用于在未图示的电池等从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后方下表面突出的情况下供该电池等避让的凹部。
载置台34a从其上表面34c的中央附近分别突出有一对卡合部件38以及升降部件40。左侧的卡合部件38以及升降部件40、和右侧的卡合部件38以及升降部件40以相互左右对称的方式对置配置。各卡合部件38能够相对于在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底面14b设置的卡合孔14d卡合分离。通过各卡合部件38与卡合孔14d卡合,从而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相对于设备载置部34在上下方向上被防止脱落。即,卡合部件38构成用于将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相对于对接装置10能够拆装地连结的连结机构41。升降部件40被载置在载置台34a上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底面14b按压而升降。升降部件40成为对设置有卡合部件38的位置处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底面14b与载置台34a的上表面34c之间的间隔(上下方向距离)进行检测的检测器。
载置台34a在其上表面34c的左右两端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底面14b进行支承的脚部件42。左右的脚部件42、42沿着左右方向排列,并且在载置台34a的上表面34c处的前后方向位置一致或者大致一致。脚部件42例如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棱柱状的突起,由树脂或硬质的橡胶等形成。
退让部34b在其上表面34c的左右两端侧分别设置有后方支承脚44。后方支承脚44对载置在载置台34a上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底面14b的后端侧部分进行支承。后方支承脚44例如设置为能够升降,并借助未图示的弹性部件、限位机构等在规定的上升位置对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进行支承。
连接机构部36具有由树脂等形成的长方体状的箱体48。箱体48具有比设备载置部34大的高度尺寸。箱体48具有在设备载置部34的侧部立起,并与载置于设备载置部34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侧面14a面对面的壁部48a。连接器26设置为能够从形成于壁部48a的开口48b朝向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侧面14a沿左右方向进退。
在箱体48的上表面设置有操作杆50以及电源按钮51。操作杆50是用于使连接器26从开口48b进退移动的操作部。电源按钮51是用于对该对接装置10的电源进行接通/断开的按钮。
连接机构部36在开口48b的后侧具有定位部件52。定位部件52从壁部48a朝向右侧突出。定位部件52与载置于设备载置部34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后端面14c抵接,并将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前后方向位置定位。定位部件52以不对显示器壳体16的开闭动作产生干扰的方式设置为能够上下移动,通常被朝向上方弹性施力。
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对接装置10通常载置于桌子的上表面等平面状的使用面54来进行使用。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若安装于对接装置10,则成为前端侧抵接支承于使用面54、后端侧抵接支承于载置台34a上的脚部件42的前低后高的角度姿势。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对于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而言,底面14b与左右的脚部件42抵接的位置成为相对于对接装置10的搭载位置的基准点O。以该基准点O为基准,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在前端侧以前低后高的方式倾斜的状态下,其底面14b的着地点P着地在使用面54上而稳定。此外,在图3A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中,设置于底面14b的前侧的橡胶脚55成为着地点P。
然而,对于携带用信息设备12A与携带用信息设备12B而言,其前后方向尺寸不同。因此,携带用信息设备12A从基准点O到着地点P的距离大(参照图3A)。另一方面,对于携带用信息设备12B而言,从基准点O到着地点P的距离比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的情况小(参照图3B)。此时,对于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而言,各自的后端面14c的前后方向位置被定位部件52定位。其结果是,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以将后端侧的基准点O作为转动中心使前端侧摇摆的方式上下转动,从而着地点P着地于使用面54。
因此,将携带用信息设备12A安装于对接装置10的情况下的底面14b相对于使用面54的前低后高姿势的角度称为载置角度θ1(参照图3A),将携带用信息设备12B安装于对接装置10的情况下的底面14b相对于使用面54的前低后高姿势的角度称为载置角度θ2(参照图3B)。这样,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的载置角度θ1比携带用信息设备12B的载置角度θ2小。其结果是,设置有位于基准点O的前侧的卡合部件38的位置处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的底面14b与载置台34a的上表面34c之间的间隔C1大于携带用信息设备12B的底面14b和载置台34a的上表面34c之间的间隔C2。当然,对于前后方向尺寸比携带用信息设备12A大的携带用信息设备而言,其载置角度进一步变小而底面14b和上表面34c的间隔进一步增大,并且对于前后方向尺寸比携带用信息设备12B小的携带用信息设备而言,其载置角度进一步增大而底面14b和上表面34c的间隔进一步变小。
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对接装置10而言,使卡合部件38与由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前后方向尺寸的不同而引起的间隔C1、C2的变化对应地进退移动,将使卡合部件38朝向能够相对于卡合孔14d可靠地卡合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机构56搭载于连结机构41。对于位置调整机构56而言,也能够不基于上述的载置角度的不同,而例如相对于基于在携带用信息设备的底面设置的橡胶脚的高度不同等所产生的间隔C1、C2的变化来进行对应。但是,例如对于该对接装置10而言,在为一个规格的携带用信息设备的专用的情况等间隔C1、C2无变化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位置调整机构56。
接下来,对连结机构41的结构和使连接器26朝向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滑动的滑动机构58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A是示意地表示连接器26后退移动至开口48b内的状态下的对接装置10的内部构造的侧剖视图。图4B是示意地表示从图4A所示的状态起使用滑动机构58使连接器26前进移动至开口48b外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5A~图5C是示意地表示将图2A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安装至对接装置10的情况下的连结机构41的动作状态的侧剖视图。图6A以及图6B是示意地表示将图2B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B安装至对接装置10的情况下的连结机构41的动作状态的侧剖视图。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滑动机构58具有操作杆50和滑动基座60。
操作杆50设置为能够在箱体48的上表面沿左右方向滑动。操作杆50经由从其下表面突出的棒状部件与滑动基座60连结。连接器26例如经由未图示的浮动机构等而突出设置于滑动基座60的右侧面。滑动基座60在其右侧面的下部固定有滑动部件62。滑动部件62是在装置壳体37内向右侧方延伸并到达至连结机构41的长条的板状部件。在滑动部件62的前端设置有上推部件64。上推部件64在上表面具有趋向作为滑动部件62的前端侧的右侧而逐渐向下方倾斜的上推面64a。
滑动机构58若使操作杆50沿左右方向滑动,则滑动基座60沿左右方向滑动,其结果是,连接器26沿左右方向进退而从开口48b伸缩。此时,随着滑动基座60的滑动,滑动部件62以及上推部件64也沿左右方向滑动。
如图4A以及图5A所示,连结机构41具备一对卡合部件38、38、限制部件66、以及位置调整机构56。
各卡合部件38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钩形状的板状部件。各卡合部件38在其上端部(前端部)具有爪部38a,在其下端部(基端部)具有转动轴38b。爪部38a是相对于卡合孔14d卡合分离的三角形状的突起部分。在爪部38a的下表面,形成有趋向爪部38a的前端而逐渐向上方倾斜的爪侧倾斜面38c。转动轴38b通过支承于装置壳体37的内部的轴承部70而支承为能够旋转且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参照图4A)。
左侧的卡合部件38在上端部的左端设置有爪部38a,在下端部的左端设置有转动轴38b。右侧的卡合部件38在上端部的右端设置有爪部38a,在下端部的右端设置有转动轴38b。左右的卡合部件38以相互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相互的爪部38a的背面38d彼此隔着限制部件66以及限制部件66的升降用空间而对置配置。
对于各卡合部件38而言,在转动轴38b配置于载置台34a的内部的状态下,爪部38a从在载置台34a的上表面34c形成的开口34d向上方突出。在该状态下,各卡合部件38能够以转动轴38b为转动中心,在爪部38a与卡合孔14d卡合的卡合位置和爪部38a朝向卡合孔14d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的卡合解除位置之间转动。如图5A~图5C所示,对于左侧的卡合部件38而言,从卡合解除位置朝向卡合位置的移动方向(卡合方向)为左方向(图中为逆时针方向),并且从卡合位置朝向卡合解除位置的移动方向(卡合解除方向)为右方向(图中为顺时针方向)。对于右侧的卡合部件38而言,卡合方向为右方向(图中为顺时针方向),并且卡合解除方向为左方向(图中为逆时针方向)。各卡合部件38借助绕各自的转动轴38b设置的扭转螺旋弹簧(弹性部件)72,均始终被朝从卡合位置趋向卡合解除位置的卡合解除方向施力(参照图5A)。并且,各卡合部件38例如借助螺旋弹簧73,始终被向着与各升降部件40一同相对于装置壳体37上升的方向施力(参照图4A)。
限制部件66是能够在左右的卡合部件38的背面38d、38d间沿上下方向升降,且在前后方向上宽度较大的板状部件。限制部件66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装置壳体37升降,并且例如使用螺旋弹簧74而始终被朝向下方施力(参照图4A)。限制部件66在其基端侧具有受压面66a。受压面66a是与上推部件64的上推面64a面对面配置的倾斜面,能够供上推面64a滑动接触且能够对其进行按压(参照图4A以及图4B)。
限制部件66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装置壳体37沿上下方向升降。限制部件66能够在其上端面(前端面)埋没到载置台34a的内部的退避位置、和从载置台34a的上表面34c突出的限制位置之间移动。限制部件66在图4A以及图5A所示的退避位置与各卡合部件38的背面38d分离,从而允许各卡合部件38的从卡合位置向卡合解除位置的移动。限制部件66在图4B以及图5C所示的限制位置与各卡合部件38的背面38d抵接,从而限制各卡合部件38的从卡合位置向卡合解除位置的移动。另外,限制部件66在从退避位置向限制位置上升时,利用其上端面的左右角部分别对左右的卡合部件38的背面38d进行按压,从而使各卡合部件38克服扭转螺旋弹簧72的作用力而从卡合解除位置向卡合位置移动(参照图5B以及图5C)。
位置调整机构56具备一对升降部件40、40。各升降部件40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对于各升降部件40而言,各自的上端部从开口34d向上方突出,各自的下端部彼此经由连动部件76而相互一体连结。连动部件76与各卡合部件38的转动轴38b的上表面抵接,能够将各卡合部件38向下方下压。连动部件76借助螺旋弹簧73,始终被朝向与各卡合部件38一同相对于装置壳体37上升的方向施力。即,装置壳体37(载置台34a)将各卡合部件38以及各升降部件40支承为能够升降,并且将各卡合部件38支承为能够转动。另外,连动部件76使各升降部件40的升降动作和卡合部件38的朝向上下方向的进退动作连动。
如图5A以及图6A所示,相对于对接装置10拆装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卡合孔14d例如是能够供一对卡合部件38插拔的矩形形状。卡合孔14d在形成底面14b的外壁(底板)14e的板厚部分形成。卡合孔14d在其内周面中的至少与各卡合部件38的爪部38a对置的左右边缘部,分别具有孔侧倾斜面14f。各孔侧倾斜面14f是朝着使该卡合孔14d的孔径从外壁14e的内面侧趋向外面侧逐渐变小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如图5C以及图6B所示,各孔侧倾斜面14f具有能够与设置于各卡合部件38的爪部38a的爪侧倾斜面38c啮合的形状(参照图5C)。孔侧倾斜面14f以及爪侧倾斜面38c例如是相对于与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相对于接装置10对接的对接方向(上下方向)倾斜45度的倾斜面。
接下来,对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相对于对接装置10的安装动作进行说明。
在安装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安装前的状态(初始状态)下,对接装置10位于操作杆50后退至左侧的初始位置(参照图4A)。在该状态下,连接器26收纳在箱体48内。另外,限制部件66位于下降最大的退避位置,各卡合部件38借助扭转螺旋弹簧72的作用力转动而位于卡合解除位置。并且,升降部件40位于借助螺旋弹簧73的作用力上升最大的初始位置。
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相对于处于这样的初始状态的对接装置10进行安装。首先,在安装图2A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的情况下,将携带用信息设备12A载置于载置台34a。即,如图3A所示,携带用信息设备12A在利用定位部件52将后端面14c定位并利用箱体48的壁部48a将其侧面14a定位的状态下载置在载置台34a上。这样,对于携带用信息设备12A而言,前端侧在着地点P处与使用面54抵接,后端侧在基准点O处与脚部件42抵接,从而相对于使用面54以载置角度θ1被载置。
由此,如图5B所示,在各卡合部件38进入卡合孔14d且升降部件40的顶面与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的底面14b抵接的状态下,在载置台34a的上表面34c与卡合孔14d之间形成间隔C1。此外,在升降部件40被底面14b下压的情况下,卡合部件38也与升降部件40一同克服螺旋弹簧73的作用力而下降。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携带用信息设备12A时的间隔C1被设定为如下位置关系:底面14b与位于初始位置的升降部件40的顶面抵接,并且不将其下压。因此,在图5A以及图5B中,位置调整机构56不执行动作,升降部件40以及卡合部件38的上下方向位置无变化。
接着,如图4B所示地使操作杆50向右侧滑动。由此,连接器26与连接端子24连接。同时,滑动部件62也向右侧滑动,上推部件64的上推面64a将限制部件66的受压面66a上推。因此,限制部件66从退避位置向限制位置上升,且与各卡合部件38的背面38d滑动接触,从而使各卡合部件38克服扭转螺旋弹簧72的作用力而从卡合解除位置向卡合位置转动。其结果是,如图5C所示,各卡合部件38变为与卡合孔14d卡合的卡合位置,其朝向卡合解除方向的转动成为被限制部件66限制的状态。因此,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相对于对接装置10稳固地连结,防止卡合部件38与卡合孔14d的卡合状态被强制解除。
接下来,在安装图2B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B的情况下,与上述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的情况相同地将携带用信息设备12B载置于载置台34a。这样,对于携带用信息设备12B而言,前端侧在着地点P处与使用面54抵接,后端侧在基准点O处与脚部件42抵接,从而相对于使用面54以载置角度θ2被载置。
由此,如图6A所示,在各卡合部件38进入卡合孔14d,升降部件40的顶面与携带用信息设备12B的底面14b抵接的状态下,在载置台34a的上表面34c与卡合孔14d之间形成有间隔C2。即,在该情况下,位置调整机构56执行动作,各升降部件40被底面14b下压由此各卡合部件38克服螺旋弹簧73的作用力而下降。其结果是,如图6A所示,各卡合部件38以及卡合孔14d与图5B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的情况相同地,爪部38a以及其周边部进入卡合孔14d,爪侧倾斜面38c被调整为能够相对于孔侧倾斜面14f卡合的适当的位置关系。
接着,如图4B所示地使操作杆50向右侧滑动。由此,连接器26与连接端子24连接。同时,上推部件64的上推面64a将限制部件66的受压面66a上推,从而限制部件66从退避位置向限制位置上升,各卡合部件38从卡合解除位置向卡合位置转动。其结果是,如图6B所示,各卡合部件38变为与卡合孔14d卡合的卡合位置,其朝向卡合解除方向的转动成为被限制部件66限制的状态。因此,携带用信息设备12B相对于对接装置10稳固地连结,防止卡合部件38与卡合孔14d的卡合状态被强制解除。
另一方面,在将安装于对接装置10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等取下时,使操作杆50向左侧移动,使连接器26后退移动而从连接端子24抽出。这样,解除上推部件64的上推面64a对限制部件66的受压面66a的上推状态。由此,限制部件66借助螺旋弹簧74的作用力回到初始位置,各卡合部件38借助扭转螺旋弹簧72的作用力从卡合位置回到卡合解除位置。其结果是,能够将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等从设备载置部34顺利地取下。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对接装置10具备:卡合部件38,其具有从作为装置壳体37的表面的上表面34c突出并能够相对于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卡合孔14d卡合分离的爪部38a,并且能够在爪部38a与卡合孔14d卡合的卡合位置和爪部38a朝向卡合孔14d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的卡合解除位置之间移动;以及限制部件66,其能够在埋没于装置壳体37的内部而允许卡合部件38从卡合位置朝向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退避位置和从上表面34c突出而在爪部38a的背面38d与卡合部件38抵接由此限制卡合部件38从卡合位置朝向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限制位置之间移动。
因此,该对接装置10能够借助处于从上表面34c突出的限制位置的限制部件66,来限制卡合部件38的从卡合位置朝向卡合解除位置的移动。此时,卡合部件38成为爪部38a的背面38d被限制部件66限制的状态。由此,对于该对接装置10而言,例如即使在利用相当大的力将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等从设备载置部34提起的情况下,卡合部件38的从卡合位置朝向卡合解除位置的移动也被限制部件66可靠地限制。其结果是,该对接装置10能够将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等稳固地连结。特别是,限制部件66在作为卡合部件38的前端部的爪部38a的背面38d限制卡合部件38的动作。因此,对于卡合部件38而言,即便使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等相对于卡合孔14d的卡挂量减小,使朝向卡合孔14d的进入量变浅,其卡合状态也不会被强制解除。其结果是,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能够使卡合孔14d的深度变浅至最小限度、或者能够在卡合孔14d的正上方配置基板等电子部件,从而能够实现其设备壳体14的轻薄化、小型化。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接装置10A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且是将设置于对接装置10A的设备载置部34的连结机构41A以及其周边部放大而成的图。图8A是示意地表示连结机构41A的卡合部件80位于卡合解除位置的状态下的对接装置10A的内部构造的侧剖视图。图8B是示意地表示从图8A所示的状态起将连结机构41A的卡合部件80变为卡合位置的状态下的对接装置10A的内部构造的侧剖视图。图9A~图9C是示意地表示在对接装置10A安装了图2A所示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的情况下的连结机构41A的动作状态的侧剖视图。在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接装置10A中,对于起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接装置10相同或者同样的功能以及效果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7~图9C所示,对接装置10A的连结机构41A具备与上述的连结机构41的卡合部件38以及限制部件66结构不同的卡合部件80以及限制部件82。
各卡合部件80在为具有爪部38a、转动轴38b以及爪侧倾斜面38c,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钩形状的板状部件的点上,与上述的卡合部件38共通。各卡合部件80在爪部38a的背面38d具有倾斜面80a的点上与上述的卡合部件38不同。倾斜面80a至少在图9C所示的卡合位置,趋向卡合部件80所突出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趋向将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从设备载置部34取下的脱离方向(上方)逐渐朝爪部38a侧倾斜。即,左侧的卡合部件80的倾斜面80a趋向上方逐渐朝左侧倾斜。右侧的卡合部件80的倾斜面80a趋向上方逐渐朝右侧倾斜。左右的卡合部件80以相互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相互的爪部38a的背面38d(倾斜面80a)彼此隔着限制部件82的进退用空间而对置配置。
限制部件82能够在左右的卡合部件80的背面38d、38d间沿前后方向进退。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限制部件82是从后侧朝向前侧依次具备连结部84、限制部85、以及引导部86,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带阶梯的棒状部件。限制部件82能够在限制部85退避至各卡合部件80、80间的后侧的退避位置(参照图8A)、和限制部85进入至各卡合部件80、80间的限制位置(参照图8B)之间移动。如图7、图9A~图9C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82至少在如下位置沿前后移动,即:限制部85的上部从形成于载置台34a的上表面34c的开口34d向上方突出的位置。具体而言,限制部件82朝沿着装置壳体37的表面亦即载置台34a的上表面34c并与卡合部件80突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移动。即,限制部件82不朝装置壳体37的厚度方向,而朝上表面34c的面内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装置壳体37轻薄化。
连结部84是从限制部85的后端面突出的板片,在其后端部突出地设置有连结销84a。连结销84a与链接板88连结。链接板88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配置于连结部84和滑动部件62的上表面侧。链接板88在前端部从下表面侧嵌插有连结销84a,在后端部的下表面突出地设置有导销90。该对接装置10A的滑动部件62取代上推部件64地具有引导孔92。引导孔92是供导销90能够滑动地插入的孔部。引导孔92从滑动部件62的前进移动方向(右侧)朝向后退移动方向(左侧)依次具有退避部92a、驱动部92b、以及限制部92c。退避部92a在引导孔92的右侧后端部沿左右方向延伸,限制部92c在引导孔92的左侧前端部沿左右方向延伸,驱动部92b以将退避部92a与限制部92c之间相连的方式从右侧趋向左侧逐渐朝前侧倾斜。
在该对接装置10A中,若滑动部件62与将连接器26连接于连接端子24时的操作杆50的操作连动地从左侧向右侧滑动,则导销90在引导孔92内从退避部92a经由驱动部92b移动至限制部92c。此时,导销90在驱动部92b移动中从后侧向前侧移动,而经由链接板88使限制部件82向前侧移动。此外,引导部86是从限制部85的前端面向前方延伸的棒状部分。引导部86在相对于装置壳体37固定的未图示的引导部件的引导作用下,使限制部件82沿前后方向进退。
限制部85在俯视观察时是大致梯形状的块。限制部85具有左右一对滑动面85a、85a、以及设置于各滑动面85a的后侧的左右一对抵接面85b、85b。各滑动面85a是在俯视观察时从前侧趋向后侧逐渐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面。即,左侧的滑动面85a趋向后侧而逐渐向左侧倾斜。右侧的滑动面85a趋向后侧而逐渐向右侧倾斜。由此,在限制部85的前端部,设置有由左右的滑动面85a形成的前端较细的锥形状。各抵接面85b是以从下侧趋向上侧逐渐变宽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参照图9C)。具体而言,各抵接面85b从下侧趋向上侧逐渐向卡合部件80侧倾斜。即,左侧的抵接面85b趋向上侧而逐渐向左侧倾斜。右侧的抵接面85b趋向上侧而逐渐向右侧倾斜。各抵接面85b在限制位置成为与卡合部件80的各倾斜面80a平行的倾斜姿势而与各倾斜面80a抵接。如图8A所示,各抵接面85b是从各滑动面85a的后端侧连续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面。
对于限制部件82而言,在图8A、图9A以及图9B所示的退避位置,限制部85的各抵接面85b从各卡合部件80的倾斜面80a分离,从而允许各卡合部件80的从卡合位置向卡合解除位置的移动。在该状态下,对于限制部85而言,各滑动面85a的前端侧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各卡合部件80的背面38d的后端侧抵接。若限制部件82从该状态起前进,则各滑动面85a边在各卡合部件80的背面38d(倾斜面80a)滑动,边对其进行按压。因此,各卡合部件80克服扭转螺旋弹簧72的作用力而从卡合解錠位置向卡合位置逐渐移动(参照图9B以及图9C)。而且,对于限制部件82而言,在图8B以及图9C所示的限制位置,各抵接面85b与各倾斜面80a抵接,从而限制各卡合部件80的从卡合位置向卡合解除位置的移动。
接下来,对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相对于对接装置10A的安装动作进行说明。
对于对接装置10A而言,在操作杆50位于向左侧后退的初始位置的状态下,限制部件82位于后退最大的退避位置,各卡合部件80借助扭转螺旋弹簧72的作用力转动从而位于卡合解除位置。为了在该状态下的对接装置10A安装携带用信息设备12A,若将携带用信息设备12A载置于载置台34a,则位置调整机构56执行动作而调整卡合部件80的上下方向位置。其中,与上述的对接装置10的情况相同地,在安装携带用信息设备12A时,卡合部件80的上下方向位置无变化。
接着,与图4B所示的构成例相同地使操作杆50向右侧滑动,将连接器26与连接端子24连接。这样,滑动部件62向右侧滑动,经由链接板88使限制部件82从退避位置向限制位置前进。由此,各卡合部件80克服扭转螺旋弹簧72的作用力而从卡合解除位置向卡合位置移动(参照图9C),从而各卡合部件80与卡合孔14d卡合。其结果是,卡合部件80的朝向卡合解除方向的转动被限制部件82限制。此外,在携带用信息设备12B的安装时,除了位置调整机构56执行动作而调整卡合部件80的上下方向位置的情况以外,与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的安装动作相同。
然而,在该对接装置10A中,若卡合部件80成为卡合位置,则限制部件82的抵接面85b成为与卡合部件80的倾斜面80a抵接的状态(参照图9C)。因此,若所安装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被强制从对接装置10A向卡合部件80的突出方向(上方)提起,则与卡合孔14d卡合的各卡合部件80也受到朝向上方的提升力F1(参照图9C)。这样,从各卡合部件80的倾斜面80a对限制部件82的各抵接面85b赋予提升力F1的分力。其结果是,针对提升力F1的分力的排斥力的分力F2从各抵接面85b作用于各倾斜面80a,各卡合部件80基于该分力F2朝向卡合方向被按压。即,在该对接装置10A中,若对所安装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赋予提升力F1,则卡合部件80进一步朝向与卡合孔14d卡合的方向被按压,从而其卡合状态更加稳固。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对接装置10A在卡合部件80的爪部38a的背面38d,设置有在卡合位置趋向卡合部件80的突出方向逐渐向爪部38a侧倾斜的倾斜面80a,在限制部件82设置有抵接面85b,该抵接面85b以趋向卡合部件80的突出方向逐渐变宽的方式倾斜,并且在限制位置与卡合部件80的倾斜面80a抵接。
因此,该对接装置10A能够借助限制部件82而限制卡合部件80的从卡合位置向卡合解除位置的移动。此时,卡合部件80在倾斜面80a与抵接面85b的抵接作用下,受到了向该卡合部件80的突出方向移动的力(提升力F1)的情况下,从限制部件82受到朝向卡合方向的力(分力F2)。因此,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相对于对接装置10进一步稳固地连结,更加可靠地防止卡合部件80与卡合孔14d的卡合状态被强制解除。因此,在对接装置10A中,对于卡合部件80而言,即便使其相对于携带用信息设备12A等的卡合孔14d的卡挂量变小、使朝向卡合孔14d的进入量变浅,也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其卡合状态被强制解除。其结果是,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能够使卡合孔14d的深度变浅至最小限度、或者在卡合孔14d的正上方配置基板等电子部件,而能够实现其设备壳体14的轻薄化、小型化。
另外,该对接装置10A的限制部件82至少在限制位置,位于限制部85从载置台34a的上表面34c向上方突出的位置。因此,限制部件82能够在卡合部件80的上部位置限制朝向卡合解除位置的移动,能够更加可靠地限制卡合部件80的不希望的朝向卡合解除方向的移动。虽然限制部件82也可以整体收纳于装置壳体37的内部,但优选限制部85在尽可能接近的爪部38a的上方位置与卡合部件80抵接。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接装置10、10A中,卡合部件38、80具有设置有爪部38a的前端部和与该前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基端部,基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装置壳体37的内部,从而爪部38a在卡合位置与卡合解除位置之间转动而相对于卡合孔14d卡合分离。因此,与上述现有技术那样使卡合部件38沿水平方向移动而相对于卡合孔14d卡合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卡合部件38相对于卡合孔14d的进入量。其结果是,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能够实现设备壳体14的进一步的轻薄化以及小型化。此外,卡合部件38、80例如也可以是沿左右方向滑动而与卡合孔14d卡合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限制部件66、82例如抵接配置于借助未图示的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与卡合孔14d卡合的状态下的卡合部件38、80的背面38d即可。
在该对接装置10中,限制部件66、82不仅限制卡合部件38、80的从卡合位置向卡合解除位置的转动,还作为使卡合部件38、80从卡合解除位置向卡合位置转动的驱动部件而发挥功能。即,限制部件66、82也能够在从退避位置向限制位置执行动作的中途对卡合部件38、80进行驱动。因此,一个限制部件66、82承担多个功能,从而能够减少部件件数、部件成本。
在该对接装置10、10A中,限制部件66、82在限制位置上配置在一对卡合部件38、38(80、80)之间,同时限制这些卡合部件38、80的从卡合位置向卡合解除位置的移动。这样,该对接装置10能够借助一个限制部件66、82限制一对卡合部件38、38(80、80)的转动,能够减少部件件数、部件成本。并且,如图5C、图6B以及图9C所示,例如,在左侧的卡合部件38、80的卡合解除方向,夹着限制部件66、82而并列设置有右侧的卡合部件38、80。因此,在将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强制向上方提起的情况下,来自左右的卡合部件38、80的朝向卡合解除方向的力分别从正反方向对限制部件66、82施加而平衡。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各卡合部件38、80的朝向卡合孔14d的卡合状态被强制解除。卡合部件38、80可以仅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此外,在使卡合部件38、80仅为一个的情况下,优选限制部件66、82在限制位置夹持在卡合孔14d的一方的内周面和卡合部件38、80的背面38d之间。
在该对接装置10、10A中,卡合部件38、80设置于爪部38a从设备载置部34的上表面34c突出的位置,从而能够相对于在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底面14b形成的卡合孔14d卡合分离,并能够从设备载置部34的上表面34c朝向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底面14b进退。并且,该对接装置10、10A具备:升降部件40,其成为对设备载置部34的上表面34c和载置于设备载置部34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底面14b之间的间隔C1、C2进行检测的检测器;以及位置调整机构56,其基于升降部件40对间隔C1、C2的检测结果,使卡合部件38、80相对于卡合孔14d进退移动,从而将爪部38a调整至能够相对于卡合孔14d卡合的位置。由此,对于该对接装置10、10A而言,即便在对规格不同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进行对接时各自的卡合孔14d与上表面34c的间隔C1、C2产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将卡合部件38、80的位置调整为与间隔C1、C2对应的位置。因此,不论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规格是否不同,卡合部件38、80都能够顺利且可靠地与卡合孔14d卡合。因此,该对接装置10、10A能够实现多个种类的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对接,得到较高的通用性。
在该电子设备中,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在卡合孔14d的内周面具有从外壁14e的内面侧趋向外面侧使卡合孔14d的孔径逐渐变小的孔侧倾斜面14f,对接装置10、10A在卡合部件38、80的爪部38a具有趋向其前端而倾斜并能够与卡合孔14d的孔侧倾斜面14f啮合的爪侧倾斜面38c。由此,卡合部件38、80通过爪侧倾斜面38c卡止于孔侧倾斜面14f而与卡合孔14d卡合。即,卡合部件38、80在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的外壁14e的板厚部分与卡合孔14d卡合。因此,携带用信息设备12A、12B能够使卡合孔14d的深度进一步变浅、或者能够在卡合孔14d的正上方配置基板等电子部件,能够使其设备壳体14进一步轻薄化以及小型化。此外,卡合部件38、80也可以构成为不在卡合孔14d的板厚部分,而在进入至设备壳体14的内部的状态下与卡合孔14d卡合。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自由地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了卡合部件38、80与卡合孔14d在上下方向上对置而相互卡合的结构,但卡合部件38与卡合孔14d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水平方向上对置而相互卡合。在该情况下,例如卡合部件38、80与连接器26并列而设置于连接机构部36的壁部48a,卡合孔14d与连接端子24并列而设置于侧面14a即可。大致相同地,也可以构成为连接器26设置于载置台34a的上表面34c,连接端子24设置于底面14b。

Claims (11)

1.一种对接装置,能够供在外壁形成有卡合孔的携带用信息设备进行对接,
其特征在于,具备:
装置壳体,其具有供所述携带用信息设备载置的设备载置部;
卡合部件,其具有从所述装置壳体的表面突出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携带用信息设备的所述卡合孔卡合分离的爪部,并且能够在所述爪部与所述卡合孔卡合的卡合位置、和所述爪部朝向所述卡合孔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的卡合解除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限制部件,其能够在允许所述卡合部件从所述卡合位置朝向所述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退避位置、和在所述爪部的背面与所述卡合部件抵接从而限制所述卡合部件从所述卡合位置朝向所述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限制位置之间移动,
在所述卡合部件的所述爪部的背面,设置有趋向所述卡合部件突出的方向逐渐朝所述爪部侧倾斜的倾斜面,
在所述限制部件设置有抵接面,该抵接面以趋向所述卡合部件突出的方向逐渐变宽的方式倾斜,并且在所述限制位置与所述卡合部件的所述倾斜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朝沿着所述装置壳体的表面并与所述卡合部件突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至少在所述限制位置,位于从所述装置壳体的表面突出的位置。
4.一种对接装置,能够供在外壁形成有卡合孔的携带用信息设备进行对接,
其特征在于,具备:
装置壳体,其具有供所述携带用信息设备载置的设备载置部;
卡合部件,其具有从所述装置壳体的表面突出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携带用信息设备的所述卡合孔卡合分离的爪部,并且能够在所述爪部与所述卡合孔卡合的卡合位置、和所述爪部朝向所述卡合孔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的卡合解除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限制部件,其能够在允许所述卡合部件从所述卡合位置朝向所述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退避位置、和从所述装置壳体的表面突出并在所述爪部的背面与所述卡合部件抵接从而限制所述卡合部件从所述卡合位置朝向所述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限制位置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件具有设置有所述爪部的前端部、和与该前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基端部,所述基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从而所述爪部在所述卡合位置和所述卡合解除位置之间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所述卡合部件从所述卡合位置朝向所述卡合解除位置施力的弹性部件,
所述卡合部件被从所述退避位置朝向所述限制位置移动的所述限制部件按压,从而克服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从所述卡合解除位置向所述卡合位置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件设置有一对,并且所述一对卡合部件的相互的爪部的背面彼此对置配置,
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限制位置配置在所述一对卡合部件之间,而同时限制所述一对卡合部件从所述卡合位置朝向所述卡合解除位置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件设置于所述爪部从所述设备载置部的上表面突出的位置,从而能够相对于在所述携带用信息设备的底面形成的所述卡合孔卡合分离,并且能够从所述设备载置部的上表面朝向所述携带用信息设备的底面进退,
该对接装置具备:
检测器,其对所述设备载置部的上表面和载置到该设备载置部的所述携带用信息设备的底面之间的间隔进行检测;以及
位置调整机构,其基于所述检测器对所述间隔的检测结果,使所述卡合部件相对于所述卡合孔进退移动,从而将所述爪部调整至能够相对于所述卡合孔卡合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器具有被载置于所述设备载置部的所述携带用信息设备的底面进行下压操作而升降的升降部件,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具有使所述升降部件的升降动作和所述卡合部件的进退动作连动的连动部件。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装置和所述携带用信息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孔的内周面具有从所述外壁的内面侧趋向外面侧而使该卡合孔的孔径逐渐变小的孔侧倾斜面,
所述卡合部件的所述爪部具有趋向其前端而倾斜并能够与所述卡合孔的所述孔侧倾斜面啮合的爪侧倾斜面。
CN201810811024.3A 2017-09-22 2018-07-23 对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5421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2217 2017-09-22
JP2017182217 2017-09-22
JP2018-109231 2018-06-07
JP2018109231A JP6533852B2 (ja) 2017-09-22 2018-06-07 ドッキング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2164A true CN109542164A (zh) 2019-03-29
CN109542164B CN109542164B (zh) 2022-04-26

Family

ID=65808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11024.3A Active CN109542164B (zh) 2017-09-22 2018-07-23 对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452103B2 (zh)
CN (1) CN1095421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35455S1 (en) * 2017-05-10 2021-11-09 Brainlab Ag Medical display uni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0071A (zh) * 2009-12-11 2012-08-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锁定装置、电子设备和锁定方法
US20130058022A1 (en) * 2011-09-03 2013-03-07 Edward Alan Knutson Dock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30278122A1 (en) * 2012-04-18 2013-10-24 Square, Inc. Point-of-sale system
CN103582363A (zh) * 2012-07-31 2014-02-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壳体和电子装置
CN104238663A (zh) * 2013-06-10 2014-12-24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4281214A (zh) * 2013-07-09 2015-01-14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对接装置和信息设备系统
CN106299869A (zh) * 2015-06-25 2017-01-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0128A (en) * 1989-03-06 1991-07-09 Dynabook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ocking module
JP3248712B2 (ja) * 1996-11-05 2002-01-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用機能拡張装置
JPH10198459A (ja) * 1996-12-24 1998-07-31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携帯型コンピュータ用ドッキング装置
JP3581318B2 (ja) * 2001-02-06 2004-10-27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形電子機器に用いる冷却装置
KR100439719B1 (ko) * 2002-01-08 2004-07-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노트북 컴퓨터
KR100906248B1 (ko) * 2002-10-16 2009-07-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도킹스테이션 및 이를 이용한 노트북 컴퓨터
US6885552B2 (en) * 2002-12-20 2005-04-26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functional security mechanism in a docking station
JP3801566B2 (ja) * 2003-01-21 2006-07-26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ドッキング型機能提供装置及びポータブル機器
JP3718777B2 (ja) * 2003-03-07 2005-11-24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ドッキング・ステーション
US7256990B2 (en) * 2003-08-29 2007-08-14 Dell Products L.P. Vertical docking method and system
TWM249078U (en) * 2003-12-10 2004-11-01 Wistron Corp Joint seat with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releasing the mutual locking with external device
KR100654798B1 (ko) * 2004-12-13 2006-1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도킹스테이션을 갖는 휴대용 컴퓨터
US7142421B2 (en) * 2004-12-28 2006-11-28 Inventec Corporation Docking station for locking a notebook computer
US7381079B2 (en) * 2005-09-27 2008-06-03 Inventec Corporation Locking link rod structure for a docking station
KR101358408B1 (ko) * 2008-07-04 2014-0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도킹스테이션
JP4834123B2 (ja) * 2009-04-17 2011-12-14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ドッキング装置
CN202082559U (zh) * 2011-02-24 2011-12-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基座
US9298218B2 (en) * 2011-10-02 2016-03-29 Intal Tech Ltd. Portable computer vehicle dock
KR20140071760A (ko) * 2012-12-04 2014-06-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기기용 도킹 스테이션
JP2017170380A (ja) 2016-03-25 2017-09-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二酸化炭素吸着材および真空断熱材、並びにその利用
JP2017211937A (ja) * 2016-05-27 2017-11-30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ドッキング装置及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JP6377812B1 (ja) * 2017-06-23 2018-08-22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ドッキング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469178B2 (ja) * 2017-07-06 2019-02-13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ドッキング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0071A (zh) * 2009-12-11 2012-08-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锁定装置、电子设备和锁定方法
US20130058022A1 (en) * 2011-09-03 2013-03-07 Edward Alan Knutson Dock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30278122A1 (en) * 2012-04-18 2013-10-24 Square, Inc. Point-of-sale system
CN103582363A (zh) * 2012-07-31 2014-02-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壳体和电子装置
CN104238663A (zh) * 2013-06-10 2014-12-24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4281214A (zh) * 2013-07-09 2015-01-14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对接装置和信息设备系统
CN106299869A (zh) * 2015-06-25 2017-01-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2164B (zh) 2022-04-26
US10452103B2 (en) 2019-10-22
US20190094907A1 (en) 2019-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7925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133080A1 (en) Detach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on apparatus usable with the same
US10437291B2 (en) Engaging mechanism, transmission dock equipped with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100265652A1 (en) Docking Device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P1612645B1 (en) Port replicator
US8614887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upport mechanism thereof
US20060038415A1 (en) Fastener module for portable computers
US9454184B2 (en) Detach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on apparatus usable with the same
JP6352735B2 (ja) ドッキング装置
US9442528B2 (en) Docking system
US7097511B1 (en) Structure for SIM card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CN109542164A (zh) 对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9134766B2 (en) Keyboard hold down mechanism
US9575511B2 (en) Docking unit
CN109116919B (zh) 对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7721970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card reader
US9910457B2 (en) Expans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01590010U (zh) 翻盖装置
JP6533852B2 (ja) ドッキング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797725B2 (en) Power adapter device provided with a mouse pad
US10705567B1 (en) Docking device
US11360521B2 (en) Notebook computer
TWM501596U (zh) 可調整按壓行程之按鍵結構及具有該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
US11540406B2 (en) Display stand hold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JPH10307638A (ja)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形電子機器の機能を拡張するための拡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0

Address after: 23 / F, Lincoln building, 979 King's road, Quarry Bay, Hong 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Lenovo PC International Ltd.

Address before: Singapore, Singapore City

Patentee befor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