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65630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465630U CN203465630U CN201320011654.5U CN201320011654U CN203465630U CN 203465630 U CN203465630 U CN 203465630U CN 201320011654 U CN201320011654 U CN 201320011654U CN 203465630 U CN203465630 U CN 2034656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ing
- state
- electronic equipment
- pin member
- main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能够不阻碍机壳的薄型化,而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机壳的姿势变化。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子设备具备第1机壳、具有底面的第2机壳、铰链部、以及脚构件。所述铰链部连接所述第1机壳与所述第2机壳之间,从与所述第2机壳相对的第1状态到绕所述第1轴转动了规定角度的第2状态,使所述第1机壳能够相对所述第2机壳转动地支撑。所述脚构件具有固定轴和可动轴。所述固定轴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第1机壳。所述可动轴可相对移动地支撑于所述第2机壳。所述脚构件构成为与所述第1机壳从所述第1状态向所述第2状态的转动连动,从所述底面向外部突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例如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以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中,为了提高便携性,机壳的小型化、薄型化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提出了用于补偿与机壳的薄型化相伴的、设备的操作性降低的各种提案。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中通过随着上部机壳打开而使橡胶垫脚从下部机壳的底面露出,而能够使在桌上放置的下部机壳的姿势变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7391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使上部机壳的开闭动作与橡胶垫脚的露出操作连动的机构复杂、并且内置该机构的下部机壳的薄型化被限制。
鉴于以上那样的情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不阻碍机壳的薄型化,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机壳的姿势变化。
为了达成以上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机壳;第2机壳,具有底面;铰链部,连接所述第1机壳与所述第2机壳之间,从与所述第2机壳相对的第1状态起直到绕第1轴转动了规定角度的第2状态,使所述第1机壳能够相对所述第2机壳转动地被支撑;以及脚构件,构成为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撑于所述第1机壳的固定轴、和能够相对移动地支撑于所述第2机壳的可动轴,与所述第1机壳从所述第1状态向所述第2状态的转动连动,从所述 底面向外部突出,其中所述规定角度为145°,所述第1轴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左右方向。
在所述电子设备中,脚构件与第1机壳的转动连动,绕固定轴转动,同时使可动轴相对第2机壳相对移动,从而相对第2机壳的相对位置变化。脚构件的形状、可动轴的移动方向等被最优化,从而能够在桌上将第2机壳变换为期望的姿势。根据所述电子设备,能够不阻碍机壳的薄型化,而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机壳的姿势变化。
所述脚构件可以还具有第1接地部,在所述第1状态下从所述底面露出;以及第2接地部,在所述第2状态下从所述底面突出。
由此,能够与第1机壳的转动角度无关地,通过脚构件支撑第2机壳。
所述第2机壳可以具有导引槽。所述导引槽构成为能够支撑所述可动轴,并且使所述可动轴向与所述第1轴正交的第2轴方向滑动。
由此,能够将第2机壳稳定地变换为期望的姿势。
所述第2机壳可以具有设置所述铰链部的背面。在该情况下,所述脚构件在所述第1状态下被收容于所述底面以及所述背面,在所述第2状态下从所述底面部向外部突出。
由此,能够构成第2机壳的倾斜机构。
所述脚构件可以包括沿着所述第1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脚构件。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第2机壳的姿势。
脚构件的结构、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根据在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下第2机壳可取的期望的姿势而适当地设定。
例如,所述脚构件可以具有:第1端部,具有所述固定轴;第2端部,具有所述可动轴;以及弯曲面,形成于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2端部之间且能够从所述底面突出。
所述脚构件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由弹性材料构成。由此,得到第2机壳的防滑功能,能够确保电子设备的操作性。
所述电子设备可以还具备配置于第1机壳的屏幕,和配置于第2机壳的输入操作面。
即,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应用于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技术,能够不阻碍机壳的薄型化,而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机壳的姿势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整体的立体图,示出第1机壳相对第2机壳为关闭的状态(第1状态)。
图2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整体的立体图,示出第1机壳相对第2机壳打开了规定角度的状态(第2状态)。
图3是所述第1状态下的电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从所述第1状态向第2状态的变化过程的电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所述第2状态下的电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6是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示出第1机壳相对第2机壳为关闭的状态(第1状态)。
图7是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示出第1机壳相对第2机壳打开了规定角度的状态(第2状态)。
图8是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示出第1机壳相对第2机壳为关闭的状态(第1状态)。
图9是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示出第1机壳相对第2机壳打开了规定角度的状态(第2状态)。
(符号说明)
1:显示部;2:主体部;3:铰链部;4、5、6:脚构件;23、24:导引槽;41、51、61:固定轴;42、52、62:可动轴;100、200、300: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 为电子设备,列举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为例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图1以及图2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整体的外观图。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具有显示部1、主体部2、连接显示部1与主体部2之间的铰链部3、以及脚构件4。图1示出显示部1为关闭的状态,图2示出显示部1为打开的状态。
在图中,X轴、Y轴以及Z轴表示相互正交的3轴方向,X轴表示电子设备100的左右方向,Y轴表示电子设备100的前后方向,Z轴表示电子设备100的厚度(高度)方向。
显示部1的上表面1a形成电子设备100的上表面,主体部2的底面2a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底面。在显示部1和主体部2各自的背面1b、2b这共计两个部位,隔开适当的间隔安装了铰链部3。铰链部3构成为能够使显示部1相对主体部2绕与X轴平行的轴在规定角度范围(例如0°~145°)内转动。
图3是显示部1覆盖了主体部2的上表面的状态、即显示部1处于与主体部2相对的状态(以下还称为“第1状态”)时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图4是显示部1处于相对主体部2转动了约100°的状态时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图5是显示部1处于相对主体部2转动了约145°的状态(以下也称为“第2状态”)时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
显示部1具有机壳11(第1机壳)、和配置于机壳11的显示面板12(屏幕)。显示面板12例如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面板等构成。显示面板12也可以由触摸面板构成。
主体部2具有机壳21(第2机壳)、和配置于机壳21的上表面的输入操作面22。在输入操作面22,设置了触摸垫片部、键盘单元等输入构件。在机壳21的内部,内置了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主存储器、存储装置、主板等为了构成计算机而所需的硬件部件群。作为 存储装置,可以举出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驱动器)等。
在主体部2的侧面2d、2e,虽然未图示,但设置了构成为能够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多个连接模块。在所述外部设备中,不仅包括设备主体,而且还包括连接该外部设备与电子设备100之间的电缆类。作为外部设备,可以举出打印机、监视器、投影仪、路由器、集线器、个人计算机、照相机、视频照相机、便携电话等电子设备。作为连接模块,可以举出VGA(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形阵列)、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等各种模块的连接端口或者连接器插孔。
脚构件4具有在电子设备100的使用时,使主体部2的背面2b相对其前表面2c向上方倾斜的功能。由此,主体部2的侧面2d、2e从桌上离开、向所述连接模块的外部设备连接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沿着X轴方向隔开适当的间隔而配置的两个脚构件4,分别在电子设备100的背面两个部位设置成与铰链部3邻接。脚构件4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单个或者3个以上,但通过设置多个脚构件4,能够在桌上稳定地支撑主体部2。多个脚构件4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详细说明脚构件4。
[脚构件]
如图3~图5所示,脚构件4具有:脚部主体40、可转动地支撑于显示部1的固定轴41、以及可与主体部2相对移动地支撑的可动轴42。脚构件4构成为与显示部1从图3所示的第1状态向图5所示的第2状态的转动连动,从主体部2的底面2a向外部突出。脚构件4还构成为与显示部从所述第2状态向第1状态的转动连动,向主体部2的内部引入。
显示部1的机壳11具有轴承13,该轴承13支撑脚构件4的固定轴41。另一方面,主体部2的机壳21具有导引槽23,该导引槽23支撑脚构件4的可动轴42。与主体部2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平行 地形成导引槽23。因此,如果相对主体部2对显示部1进行转动操作,则固定轴41绕铰链部3转动,导引槽23使可动轴42向Y轴方向滑动。
脚构件4构成为在图3所示的第1状态下,收容于显示部1的背面1b和主体部2的底面2a以及背面2b,在图5所示的第2状态下,从主体部2的底面2a向外部突出。
脚部主体40具有:第1端部401,具有固定轴41;第2端部402,具有可动轴42;以及弯曲面403,形成于第1端部401与第2端部402之间。脚部主体40具有对齐主体部2的底面2a和背面2b而整体弯曲的截面矩形的轴形状。
弯曲面403具有与主体部2的底面2a以及背面2b平行的平面区域。由此,主体部2与脚构件4的整体感提高,能够提高电子设备100的背面的设计性。弯曲面403形成为在显示部1从所述第1状态向第2状态转动时,从主体部2的底面2a向外部突出(图4、图5)。
脚部主体40具有:第1接地部411,在所述第1状态(图3)下从主体部2的底面2a露出;以及第2接地部412,在所述第2状态(图5)下从底面2a突出。
第1接地部411在图3中,由与主体部2的底面2a大致平行的平面部构成。另一方面,第2接地部412在图3中,由形成边界部的角部构成,该边界部是与主体部2的背面2b大致平行的平面部和与显示部1的背面1b平行的平面部的边界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接地部411构成为在所述第1状态下从主体部2的底面2a向外部突出规定的高度(例如约1mm)。由此,在所述第1状态下,第1接地部411形成支撑在桌子T上放置的主体部2的底面2a的支撑面。
另外,不限于所述例子,第1接地部411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第1状态下不从主体部2的底面2a突出。
脚部主体40典型地由橡胶、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材料等弹性材料形成。通过用这样的材料构成脚构件4,得到相对桌子T的上表面 的一定的防滑效果,能够在桌子T上稳定地放置电子设备100。另外,能够针对未注意的振动而限制电子设备100与桌子T之间的相对移动。
[电子设备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中,如果显示部1相对主体部2从图3所示的第1状态被转动操作到第2状态,则脚构件4的固定轴41绕铰链部3转动,可动轴42沿着导引槽23向主体部2的前表面2c侧滑动。由此,脚构件4相对主体部2的姿势变化,脚构件4从主体部2的底面2a朝向桌子T的上表面突出。
另一方面,脚构件4从通过第1接地部411支撑主体部2的状态向通过第2接地部412支撑主体部2的状态迁移。由此,因为主体部2的背面2b相对桌子T的上表面上倾规定的高度,所以主体部2的侧面2d、2e离开桌子T的上表面,向所述连接模块连接外部设备变得容易。另外,因为以使输入操作面22向用户侧站起的方式倾斜,所以操作性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构成为脚构件4能够相对主体部2滑动,所以能够简单地构成主体部2的上倾机构。另外,由于利用脚构件4相对主体部2的相对位置的变化,来实现桌子T上的主体部2的姿势变化,所以能够不阻碍主体部2的薄型化而将脚构件4组装到主体部2。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所述第2状态下,第2接地部412位于固定轴41与可动轴42之间,所以相对将主体部2向桌子T按压那样的外力,得到高的耐久性,能够稳定地保持主体部2的倾斜姿势。
<第2实施方式>
图6以及图7示出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外观结构,图6示出显示部1相对主体部2为关闭的状态(第1状态),图7示出显示部1相对主体部2打开了规定角度的状态(第2状态)。以下,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符号,而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00中,脚构件5的结构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
即,本实施方式的脚构件5具有:脚部主体50、可转动地支撑于显示部1的固定轴51、以及可相对移动地支撑于主体部2的可动轴52。脚构件5构成为与显示部1从图6所示的第1状态向图7所示的第2状态的转动连动,从主体部2的底面2a向外部突出。另外,脚构件5还构成为与显示部从所述第2状态向第1状态的转动连动,向主体部2的内部引入。
显示部1的机壳11具有轴承13,该轴承13支撑脚构件5的固定轴51。另一方面,主体部2的机壳21具有导引槽23,该导引槽23支撑脚构件5的可动轴52。与主体部2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平行地形成导引槽23。因此,如果相对主体部2对显示部1进行转动操作,则固定轴51绕铰链部3转动,导引槽23使可动轴52向Y轴方向滑动。
脚构件5构成为在图6所示的第1状态下,收容于显示部1的背面1b和主体部2的底面2a以及背面2b,在图7所示的第2状态下,从主体部2的底面2a向外部突出。
脚部主体50具有:第1端部501,具有固定轴51;第2端部502,具有可动轴52;以及弯曲面503,形成于第1端部501与第2端部502之间。脚部主体50具有对齐主体部2的底面2a和背面2b而整体弯曲的截面矩形的轴形状。
弯曲面503具有与主体部2的底面2a以及背面2b平行的平面区域。由此,主体部2与脚构件5的整体感提高,能够提高电子设备200的背面的设计性。弯曲面503形成为在显示部1从所述第1状态向第2状态转动时,从主体部2的底面2a向外部突出(图7)。
脚部主体50具有:第1接地部511,在所述第1状态(图6)下从主体部2的底面2a露出;以及第2接地部512,在所述第2状态(图7)下从底面2a突出。
第1接地部511在图6中,由与主体部2的底面2a大致平行的 平面部构成。另一方面,第2接地部512在图3中,由与主体部2的背面2b大致平行的平面部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接地部511构成为在所述第1状态下从主体部2的底面2a向外部突出规定的高度(例如约1mm)。由此,在所述第1状态下,第1接地部511形成支撑在桌子T上放置的主体部2的底面2a的支撑面。
另外,不限于所述例子,第1接地部511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第1状态不从主体部2的底面2a突出。
脚部主体50典型地由橡胶、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材料等弹性材料形成。通过用这样的材料构成脚构件5,得到相对桌子T的上表面的一定的防滑效果,能够在桌子T上稳定地放置电子设备200。另外,能够针对未注意的振动而限制电子设备200与桌子T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00中,也能够得到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2接地部512与桌子T的上表面大致平行地形成,所以能够针对桌子T稳定地支撑主体部2。
<第3实施方式>
图8以及图9示出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外观结构,图8示出显示部1相对主体部2为关闭的状态(第1状态),图9示出显示部1相对主体部2打开了规定角度的状态(第2状态)。以下,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附加同样的符号,而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300中,脚构件6的结构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
即,本实施方式的脚构件6具有:脚部主体60、可转动地支撑于显示部1的固定轴61、以及可相对移动地支撑于主体部2的可动轴62。脚构件6构成为与显示部1从图8所示的第1状态向图9所示的第2状态的转动连动,从主体部2的底面2a向外部突出。另外,脚构件6还构成为与显示部从所述第2状态向第1状态的转动连动,向主体部 2的内部引入。
显示部1的机壳11具有轴承14,该轴承14支撑脚构件6的固定轴61。另一方面,主体部2的机壳21具有导引槽24,该导引槽24支撑脚构件6的可动轴62。在与X轴正交并且相对主体部2的底面2a倾斜了规定角度的方向上形成了导引槽24。因此,如果相对主体部2对显示部1进行转动操作,则固定轴61绕铰链部3转动,导引槽24使可动轴62相对主体部2向所述方向滑动。
脚构件6构成为在图8所示的第1状态下,收容于主体部2的底面2a,在图9所示的第2状态下,从主体部2的底面2a向外部突出。
脚部主体60具备:具有固定轴61的第1端部601和具有第2端部602的截面矩形的直线的轴形状。可动轴62设置于脚部主体60的大致中央部。
脚部主体60还具有:第1接地部611,在所述第1状态(图8)下从主体部2的底面2a露出;以及第2接地部612,在所述第2状态(图9)下从底面2a突出。第1接地部611由脚部主体60的一侧面部构成,第2接地部612由形成于第2端部602的锥形面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接地部611构成为在所述第1状态下从主体部2的底面2a向外部突出规定的高度(例如约1mm)。由此,在所述第1状态下,第1接地部611形成支撑在桌子T上放置的主体部2的底面2a的支撑面。
另外,不限于所述例子,第1接地部611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第1状态下不从主体部2的底面2a突出。
脚部主体60典型地由橡胶、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材料等弹性材料形成。通过用这样的材料构成脚构件6,得到相对桌子T的上表面的一定的防滑效果,能够在桌子T上稳定地放置电子设备300。另外,能够针对未注意的振动而限制电子设备300与桌子T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300中,也能够得到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要领的范围内加以各种变更。
例如,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设备,列举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为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本技术还能够应用于便携电话、电子辞典、便携型游戏机等其它电子设备。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脚构件4、5、6由弯曲或者直线的轴状构件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用凸轮板等板状构件构成脚构件。
进而,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以使对脚构件的可动轴的移动进行导引的导引槽23、24沿着一个方向的方式直线地形成,但该导引槽也可以形成为曲线。由此,与显示部的转动操作连动地变化的脚构件的姿势的自由度扩展,能够容易地实现期望的倾斜角。
另外,本技术还能够采用以下的结构。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机壳;
第2机壳,具有底面;
铰链部,连接所述第1机壳与所述第2机壳之间,从与所述第2机壳相对的第1状态起直到绕所述第1轴转动了规定角度的第2状态,使所述第1机壳能够相对所述第2机壳转动地支撑;以及
脚构件,构成为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撑于所述第1机壳的固定轴、和能够相对移动地支撑于所述第2机壳的可动轴,与所述第1机壳从所述第1状态向所述第2状态的转动连动,从所述底面向外部突出。
(2)在所述(1)记载的电子设备中,
所述脚构件还具有:
第1接地部,在所述第1状态下从所述底面露出;以及
第2接地部,在所述第2状态下从所述底面突出。
(3)在所述(1)或者(2)记载的电子设备中,
所述第2机壳具有能够支撑所述可动轴并使所述可动轴向与所述第1轴正交的第2轴方向滑动的导引槽。
(4)在所述(1)至(3)中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电子设备中,
所述第2机壳还具有设置所述铰链部的背面,
所述脚构件在所述第1状态下收容于所述底面以及所述背面,在所述第2状态下从所述底面向外部突出。
(5)在所述(1)至(4)中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电子设备中,
所述脚构件包括沿着所述第1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脚构件。
(6)在所述(1)至(5)中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电子设备中,
所述脚构件具有:
第1端部,具有所述固定轴;
第2端部,具有所述可动轴;以及
弯曲面,形成于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2端部之间且能够从所述底面突出。
(7)在所述(1)至(6)中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电子设备中,
所述脚构件由弹性材料构成。
(8)在所述(1)至(7)中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电子设备中,还具备:
屏幕,配置于所述第1机壳;以及
输入操作面,配置于所述第2机壳。
Claims (8)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机壳;
第2机壳,具有底面;
铰链部,连接所述第1机壳与所述第2机壳之间,从与所述第2机壳相对的第1状态起直到绕第1轴转动了规定角度的第2状态,使所述第1机壳能够相对所述第2机壳转动地被支撑;以及
脚构件,构成为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撑于所述第1机壳的固定轴、和能够相对移动地支撑于所述第2机壳的可动轴,与所述第1机壳从所述第1状态向所述第2状态的转动连动,从所述底面向外部突出,
其中所述规定角度为145°,所述第1轴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左右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构件还具有:
第1接地部,在所述第1状态下从所述底面露出;以及
第2接地部,在所述第2状态下从所述底面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机壳具有能够支撑所述可动轴并使所述可动轴向与所述第1轴正交的第2轴方向滑动的导引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机壳还具有设置所述铰链部的背面,
所述脚构件在所述第1状态下收容于所述底面以及所述背面,在所述第2状态下从所述底面向外部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构件包括沿着所述第1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脚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构件具有:
第1端部,具有所述固定轴;
第2端部,具有所述可动轴;以及
弯曲面,形成于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2端部之间且能够从所述底面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构件由弹性材料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屏幕,配置于所述第1机壳;以及
输入操作面,配置于所述第2机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011654.5U CN203465630U (zh) | 2013-01-10 | 2013-01-10 | 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011654.5U CN203465630U (zh) | 2013-01-10 | 2013-01-10 | 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465630U true CN203465630U (zh) | 2014-03-05 |
Family
ID=50177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01165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65630U (zh) | 2013-01-10 | 2013-01-10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465630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27579A (zh) * | 2015-09-11 | 2017-03-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 |
US10019038B2 (en) | 2015-05-05 | 2018-07-10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ynamic hinge gap cover |
US10409336B2 (en) | 2017-05-29 | 2019-09-10 | Compal Electronics,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10635141B2 (en) | 2015-05-05 | 2020-04-28 | Apple Inc. | Mandrel flex circuit routing |
-
2013
- 2013-01-10 CN CN201320011654.5U patent/CN20346563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19038B2 (en) | 2015-05-05 | 2018-07-10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ynamic hinge gap cover |
US10635141B2 (en) | 2015-05-05 | 2020-04-28 | Apple Inc. | Mandrel flex circuit routing |
US11029735B2 (en) | 2015-05-05 | 2021-06-08 | Apple Inc. | Mandrel flex circuit routing |
US11656660B2 (en) | 2015-05-05 | 2023-05-23 | Apple Inc. | Mandrel flex circuit routing |
US11960334B2 (en) | 2015-05-05 | 2024-04-16 | Apple Inc. | Mandrel flex circuit routing |
CN106527579A (zh) * | 2015-09-11 | 2017-03-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 |
US10409336B2 (en) | 2017-05-29 | 2019-09-10 | Compal Electronics,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TWI695251B (zh) * | 2017-05-29 | 2020-06-0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235171B1 (ko) |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9104374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KR102056721B1 (ko) | 접이식 컴퓨팅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부를 세우는 방법 | |
KR102226694B1 (ko) |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11733739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US8405978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3914104B (zh) | 携带式电子装置 | |
US8899534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nkage mechanism thereof | |
US20060221565A1 (en) | Ultra thin tablet computer battery and docking system | |
EP3314352B1 (en) | Cylindrical dual axis hing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
US7986514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input device | |
US9092193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4582228A (zh)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
TW201712475A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
CN203465630U (zh) | 电子设备 | |
US20130222989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KR20220093624A (ko) |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 |
US10636337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case | |
US8787010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 |
US10324497B1 (en) | Tiered computing device | |
JP2021051556A (ja) | 携帯用情報機器 | |
US9696761B1 (en) | Modular computing device display module | |
CN103853259B (zh) | 电子装置 | |
TWI462405B (zh) | 連接器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 |
TWI531302B (zh) | 鉸鏈結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05 Termination date: 2016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