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8733B - 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8733B
CN104228733B CN201410245861.6A CN201410245861A CN104228733B CN 104228733 B CN104228733 B CN 104228733B CN 201410245861 A CN201410245861 A CN 201410245861A CN 104228733 B CN104228733 B CN 1042287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opening
main body
coupling member
head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58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8733A (zh
Inventor
沟口礼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28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8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8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87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52Radiator or grille guards ; Radiator gril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52Radiator or grille guards ; Radiator grilles
    • B60R2019/525Radiator grilles
    • B60R2019/527Radiator grilles integral with bu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其能够通过防止在行驶等时散热器格栅与前照灯的接触来防止损伤前照灯。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100)包括安装于车辆的前保险杠(102)的散热器格栅(104)。散热器格栅包括:主体(106),其由树脂制成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开口(110),其形成在主体的两端,并且使固定于车体的前照灯配光镜面(118)露出,前后方向上的第一间隙(L1)位于第一开口与前照灯配光镜面之间;第二开口(112),其形成在主体的中央;和联接构件(116),其安装至主体并且将第一开口的边缘(110a)连接至第二开口的边缘(112a),增强主体。

Description

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能够安装于车辆的前保险杠的散热器格栅的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
背景技术
诸如机动车等的车辆在其前端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保险杠。该前保险杠设置有散热器格栅。典型地,散热器格栅具有吸入外部空气以冷却配置在发动机室内的散热器的功能。
专利文献1记载了能够安装至前保险杠的上侧中央、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由树脂制成的前格栅(散热器格栅)。该散热器格栅在车辆宽度方向两端具有开口。由车辆骨架支撑的左右一对前照灯从散热器格栅的开口露出。
专利文献2记载了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左右一对前照灯之间的散热器格栅。该散热器格栅的背面具有安装于车辆的安装孔的扣钩部(clipportion)和在安装时弹性变形并且与各前照灯接触的散热片部(finportion)。由于在安装于车辆的前照灯之间时散热片部弹性变形并且与各前照灯接触,所以该散热器格栅能够适当地安装至前照灯之间的中央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58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2831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散热器格栅由树脂制成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为了轻量化,该散热器格栅的板厚小。因此,散热器格栅可能由于例如行驶等时的振动而发生诸如翘曲等的变形,因而难以稳定地维持其形状。
前照灯具有透明的配光镜面(lensface)。如果配光镜面损伤,则光的照射方向(角度)会偏歪。前照灯由车辆骨架支撑,因此其位置是固定的。
根据专利文献1,前照灯从散热器格栅的开口露出。因此,当设置有开口的两端变形时,该两端可能与前照灯接触并且损伤配光镜面。根据专利文献2,当散热器格栅安装在前照灯之间时,散热片部与各前照灯接触。因此,散热片部可能损伤配光镜面。
可以构想通过在前照灯与散热器格栅之间设置缓冲构件来防止损伤配光镜面的对策。然而,根据该对策,由于追加了缓冲构件,所以,部件的数量増加,制造成本也増加。
鉴于该问题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其能够通过防止在行驶等时散热器格栅与前照灯的接触来防止损伤前照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该目的,具有典型性构造的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为如下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所述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包括安装于车辆的前保险杠的散热器格栅,其中,所述散热器格栅包括:主体,其由树脂制成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开口,其形成在所述主体的两端,并且使固定于车体的前照灯露出,前后方向上的第一间隙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前照灯之间;第二开口,其形成在所述主体的中央;和联接构件,其安装至所述主体并且将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增强所述主体。
利用本发明的该构造,固定了前照灯固定至车体的位置。同时,为了轻量化,散热器格栅的主体的厚度小。此外,散热器格栅由树脂制成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因此,前照灯的位置固定,而散热器格栅可能由于振动而变形。特别地,散热器格栅主体中的设置有第一开口的两端均为自由端,该两端不会由于振动轻易变形。
然而,由于散热器格栅由将第一开口的边缘连接至第二开口的边缘的联接构件增强,因而在散热器格栅的主体中,设置有第一开口并且容易变形的两端联接至不轻易变形的第二开口。因此,能够更稳定地维持散热器格栅的形状。因此,在第一开口与前照灯之间维持第一间隙,散热器格栅不与前照灯接触,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对前照灯的损伤。
优选的是,所述联接构件均包括:第一端,其联接至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第二端,其联接至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中间部,其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并且离开所述散热器格栅的主体。因此,当散热器格栅的主体将要向车辆后侧变形时,离开主体的中间部承受张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主体的变形。因此,能够更稳定地维持散热器格栅的形状,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对前照灯的损伤。
优选的是,所述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还包括:格栅盖,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格栅盖安装至所述主体的背面并且从所述第二开口露出,并将其固定至所述车体或固定至固定于所述车体上的刚性部件;延长部,其从所述格栅盖的两端延伸并且与所述联接构件重叠;固定构件,其将所述延长部固定至所述联接构件,其中,所述联接构件还包括厚壁部,所述厚壁部从所述中间部向所述延长部突出,所述固定构件固定至所述厚壁部,所述延长部均还包括:座面,其与所述厚壁部的顶部接触并且所述固定构件固定至所述座面;顶端,其从所述座面延伸并且与所述联接构件的所述第一端重叠,前后方向上的第二间隙位于所述顶端和所述联接构件的所述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间隙小于所述第一间隙。
考虑到如下情况:在格栅盖安装于散热器格栅、格栅盖的延长部由固定构件固定至散热器格栅的联接构件并且前保险杠在确保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情况下安装于车体的状态下,散热器格栅在行驶等时振动。在该情况下,前照灯固定至车体的位置和格栅盖固定至车体或固定至固定于车体上的刚性部件的位置是固定的。同时,尽管散热器格栅由联接构件增强,并且联接构件固定至格栅盖的延长部,但是仍然存在第一开口由于振动而变形从而靠近前照灯移位并且与前照灯接触的可能。
然而,由于第二间隙小于第一间隙,所以,即使在散热器格栅的第一开口变形时,首先是各联接构件的位于第一开口的边缘的第一端与格栅盖的延长部的顶端接触。因此,散热器格栅的第一开口更难以与前照灯接触,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对前照灯的损伤。此外,在格栅盖安装至散热器格栅时,散热器格栅的联接构件由格栅盖的延长部覆盖,因此二者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彼此定位。此外,延长部包括固定固定构件的座面和从座面延伸的顶端,因此,即便通过前照灯的透明配光镜面,也不能够从外部看到固定构件,不会损害外观。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其能够通过防止在行驶等时散热器格栅与前照灯的接触来防止损伤前照灯。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和前保险杠的图。
图2示出图1中的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示出图2中的散热器格栅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4A和图4B示出格栅盖安装至图3中的散热器格栅的背面的状态的图。
图5示出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的沿着图4A中的B-B截取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102...前保险杠;104...散热器格栅;106...主体;108、110...第一开口;110a、112a...边缘;110b...端部;112...第二开口;114、116...联接构件;118...前照灯配光镜面;120...格栅盖;122、124...延长部;126、128...固定构件;130...装饰件;132...第一端;134...第二端;136...中间部;138...凸台;138a...顶部;138b...固定孔;148...罩;150...前照灯部;152...安装座面;152a...插孔;154...侧部;156...顶端;L1...第一间隙;L2...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数值等仅用于说明性目的,以便于理解本发明,除非另外指出,否则不限制本发明。注意,在说明书以及图中功能或构造实质上相同的元素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将不再重复说明。与本发明不直接相关的元素未示出。
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和前保险杠的图。图2示出图1中的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示出图2中的散热器格栅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3示出包括在图2中由点划线表示的区域A中的散热器格栅的背面。
如图1所示,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100包括例如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前保险杠102的上部的散热器格栅104。如图2所示,散热器格栅104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由树脂制成的主体106;形成在主体106的两端的一对第一开口108和110;形成在主体106的中央的第二开口112;以及由虚线表示的一对联接构件114和116。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主要说明一对第一开口108和110以及一对联接构件114和116中的定位于区域A的第一开口110和联接构件116,但是第一开口108和联接构件114具有同样的构造。
在该图中未示出的前照灯配光镜面118(参照图5)从第一开口110露出。如图3所示,一体成形的联接构件116安装至主体106并且将第一开口110的边缘110a连接至第二开口112的边缘112a。联接构件116增强主体106。
此外,如图2所示,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100还包括:格栅盖120;从格栅盖120的两端延伸的延长部122和124;诸如螺钉等的固定构件126和128;以及装饰件130。格栅盖120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将其固定至车体或固定至固定于车体上的刚性部件。当格栅盖120安装至散热器格栅104的主体106的背面104a时,如图1所示,格栅盖120从第二开口112露出。
后面将详细说明的延长部122和124在格栅盖120安装至散热器格栅104的主体106的背面104a时分别与联接构件114和116重叠。固定构件126将延长部122固定至联接构件114,固定构件128将延长部124固定至联接构件116。装饰件130从散热器格栅104的设计面侧(正面侧)安装至从第二开口112露出的格栅盖120。如图1所示,以这种方式安装有上述各构件的散热器格栅104安装在前保险杠102的上部。
如图3所示,联接构件116具有:联接至第一开口110的边缘110a的第一端132;联接至第二开口112的边缘112a的第二端134;和中间部136。中间部136连接第一端132和第二端134,并且离开散热器格栅104的主体106。也就是说,中间部136同第一端132和第二端134一起具有桥的形状。此外,中间部136设置有厚壁部(凸台138),固定构件128能够固定至厚壁部(凸台138)。
该图示出待安装至格栅盖120的装饰件130的背面130a。装饰件130的背面130a设置有多个爪部140a和140b。此外,散热器格栅104的背面104a沿着第二开口112的边缘112a也设置有多个爪部142a、142b和142c。
图4A和图4B示出格栅盖120安装至图3中的散热器格栅104的背面104a的状态的图。图4A是从车体侧观察散热器格栅104的背面104a的平面图。图4B是从不同于图4A的方向观察散热器格栅104的背面104a的立体图。图5示出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100的沿着图4A中的B-B截取的截面图。
如图4A和图4B所示,格栅盖120具有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爪部140a、140b、142a、142b和142c的孔部144a、144b、146a、146b和146c。根据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100,孔部144a、144b、146a、146b和146c分别与多个爪部140a、140b、142a、142b和142c卡合,延长部124由固定构件128固定至形成为桥形状的联接构件116。以这种方式,格栅盖120不仅安装至散热器格栅104还安装至装饰件130。
如图5所示,前照灯配光镜面118从第一开口110露出。前照灯配光镜面118由罩148支撑。前照灯配光镜面118和罩148构成前照灯部150。因为罩148由未示出的车体骨架支撑,所以前照灯配光镜面118的位置固定。
同时,散热器格栅104的主体106由树脂制成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此外,为了轻量化,主体106的板厚薄。因此,散热器格栅104会由于行驶等时的振动而发生诸如翘曲等的变形。特别地,第一开口110的端部110b为自由端,此外如图5所示,在端部110b与前照灯配光镜面118之间仅存在前后方向上的第一间隙L1。
也就是说,当散热器格栅104由于振动而变形并且第一开口110的端部110b靠近前照灯配光镜面118移位对应于第一间隙L1或更多的距离时,可能损伤透明的前照灯配光镜面118。如果前照灯配光镜面118受损伤,则光的照射方向(角度)会偏歪。
因此,根据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100,在散热器格栅104与格栅盖120之间设置前后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一间隙L1的前后方向的第二间隙L2。
具体地,如图5所示,延长部124包括安装座面152、侧部154和顶端156。安装座面152是与联接构件116的凸台138的顶部138a接触并固定固定构件128的座面。安装座面152设置有供固定构件128插入的插孔152a。联接构件116的凸台138在与插孔152a重叠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孔138b。固定构件128拧入且固定至固定孔138b。
延长部124的侧部154从安装座面152沿着凸台138弯曲,并延伸至联接构件116的中间部136附近。例如,如图4B所示,延长部124形成为使得安装座面152和侧部154为覆盖联接构件116的盒形状。
顶端156从侧部154延伸,并在第二间隙L2位于联接构件116的第一端132与顶端156之间的情况下与联接构件116的第一端132重叠。如果第一间隙L1由于部件精度或安装精度而变小,则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以使第二间隙L2小于第一间隙L1。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100,第二间隙L2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一间隙L1。因此,即使在散热器格栅104的第一开口110的端部110b由于行驶等时的振动而变形时,首先是联接构件116的第一端132与格栅盖120的延长部124的顶端156接触。
也就是说,即使在第二间隙L2变窄并且由于第一开口110的端部110b的变形而最终消失的情况下,因为第一间隙L1大于第二间隙L2,所以端部110b不与前照灯配光镜面118接触。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散热器格栅104中的第一开口110的端部110b难以与前照灯配光镜面118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对前照灯配光镜面118的损伤。此外,由于第一开口110的端部110b不与前照灯配光镜面118接触,所以,即使散热器格栅104振动,前照灯配光镜面118也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因此,能够稳定地维持前照灯部150与其周边部件之间的空隙、即这些部件之间的间隙。
如上所述,前照灯配光镜面118通过罩148固定至车体,格栅盖120固定至车体或固定至固定于车体上的刚性部件。因此,即使当第一开口110的端部110b由于散热器格栅104的振动而变形时,格栅盖120与前照灯配光镜面118之间的相对位置也不变化。因此,即使散热器格栅104振动,也能维持第一间隙L1和第二间隙L2的大小关系,使得,首先是联接构件116的第一端132与延长部124的顶端156接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联接构件116具有包括中间部136的桥形状。因此,例如,当主体106将要向车辆后侧变形时,离开散热器格栅104的主体106的中间部136承受张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主体106的变形。因此,能够更稳定地维持散热器格栅104的形状,并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对前照灯配光镜面118的损伤。
此外,在格栅盖120安装至散热器格栅104时,散热器格栅104的联接构件116由格栅盖120的延长部124覆盖,因此,格栅盖120和散热器格栅104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彼此定位。此外,延长部124包括固定固定构件128的安装座面152和从安装座面152通过侧部154延伸的顶端156,因此,即便通过透明的前照灯配光镜面118,也不能够从外部看到固定构件128,不会损害外观。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通过设定前后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一间隙L1的第二间隙L2,防止了第一开口110的端部110b与前照灯配光镜面118接触,但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即使散热器格栅104在行驶等时振动,只要能够维持第一间隙L1,就能够在不设定第二间隙L2的情况下进行使得延长部124的顶端156与联接构件116的第一端132接触的干涉设定。
也就是说,散热器格栅104由将第一开口110的边缘110a连接至第二开口112的边缘112a的联接构件116增强。因此,在散热器格栅104的主体106中,设置有第一开口110并且容易变形的端部110b联接至不轻易变形的第二开口112。结果,能够更稳定地维持散热器格栅104的形状,并且只要在第一开口110与前照灯配光镜面118之间维持第一间隙L1,散热器格栅104就不与前照灯配光镜面118接触,使得能够防止对前照灯配光镜面118的损伤。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散热器格栅104为使得联接构件116具有包括离开主体106的中间部136的桥形状,但是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只要散热器格栅104由将第一开口110的边缘110a连接至第二开口112的边缘112a的联接构件116增强,中间部136就可以放置在主体106上,而不是离开主体106。
尽管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当然不限于上述示例。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偏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出各种变型和改变。任意这些变型和改变当然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包括能够安装于车辆的前保险杠的散热器格栅的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所述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包括安装于车辆的前保险杠的散热器格栅,
其中,所述散热器格栅包括:
主体,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第一开口,其形成在所述主体的两端,并且使固定于车体的前照灯露出,前后方向上的第一间隙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前照灯之间;和
第二开口,其形成在所述主体的中央,
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格栅还包括:
联接构件,其安装至所述主体并且将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增强所述主体,
其中,所述主体由树脂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接构件均包括:
第一端,其联接至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
第二端,其联接至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
中间部,其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并且离开所述散热器格栅的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还包括:
格栅盖,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格栅盖安装至所述主体的背面并且从所述第二开口露出,并将其固定至所述车体或固定至固定于所述车体上的刚性部件;
延长部,其从所述格栅盖的两端延伸并且与所述联接构件重叠;
固定构件,其将所述延长部固定至所述联接构件,
其中,所述联接构件还包括厚壁部,所述厚壁部从所述中间部向所述延长部突出,所述固定构件固定至所述厚壁部,
所述延长部均还包括:座面,其与所述厚壁部的顶部接触并且所述固定构件固定至所述座面;顶端,其从所述座面延伸并且与所述联接构件的所述第一端重叠,前后方向上的第二间隙位于所述顶端和所述联接构件的所述第一端之间,
所述第二间隙小于所述第一间隙。
CN201410245861.6A 2013-06-05 2014-06-04 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287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9057A JP2014234143A (ja) 2013-06-05 2013-06-05 車両用ラジエータグリル構造
JP2013-119057 2013-06-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8733A CN104228733A (zh) 2014-12-24
CN104228733B true CN104228733B (zh) 2016-06-22

Family

ID=52009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586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28733B (zh) 2013-06-05 2014-06-04 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234143A (zh)
CN (1) CN104228733B (zh)
DE (1) DE102014210578B4 (zh)
IN (1) IN2014CH0264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0515B2 (ja) * 2016-04-22 2018-07-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6893063B2 (ja) * 2017-11-29 2021-06-23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部品取付け構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58673A1 (fr) * 2003-12-17 2005-06-30 Renault S.A.S. Agencement d'une trappe d'acces aux ampoules d'un projec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procede de remplacement d'ampoule associe
JP2010047183A (ja) * 2008-08-22 2010-03-04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前部の構造
CN201895637U (zh) * 2010-11-19 2011-07-1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前保险杆
CN202368462U (zh) * 2011-12-30 2012-08-08 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前照灯和中网的匹配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3141A (ja) 1991-03-13 1992-10-08 Toyoda Gosei Co Ltd ラジエータグリル
JP5948736B2 (ja) 2011-05-27 2016-07-0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58673A1 (fr) * 2003-12-17 2005-06-30 Renault S.A.S. Agencement d'une trappe d'acces aux ampoules d'un projec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procede de remplacement d'ampoule associe
JP2010047183A (ja) * 2008-08-22 2010-03-04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前部の構造
CN201895637U (zh) * 2010-11-19 2011-07-1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前保险杆
CN202368462U (zh) * 2011-12-30 2012-08-08 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前照灯和中网的匹配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210578B4 (de) 2021-10-21
IN2014CH02643A (zh) 2015-07-10
CN104228733A (zh) 2014-12-24
DE102014210578A1 (de) 2014-12-11
JP2014234143A (ja) 2014-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2849B2 (en) In-vehicle camera attached to windshield forming inhibition space therebetween
JP5628778B2 (ja) 車載カメラの取り付け装置
JP5472078B2 (ja) 車載カメラ
JP5186866B2 (ja) ラジエターグリルへの車載カメラ取付方法及びラジエターグリルへの車載カメラ取付構造
JP5803185B2 (ja) リアスポイラー
JP6148080B2 (ja) 車載カメラの固定構造
JP2017065385A (ja) カメラ取付部の構造
CN104228733B (zh) 车辆用散热器格栅结构
US20190275958A1 (en) Structure for mounting a rear view camera on a vehicle
JP5851009B2 (ja) 車載カメラの取り付け装置
JP2019147490A (ja) 車両用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構造
US20170349101A1 (en) Vehicle door mirror
JP2019089519A (ja) 車載用カメラ装置および前記車載用カメラ装置の取付け方法
US11890994B2 (en) On-board bracket for on-board device at vehicle
JP5991646B2 (ja) 車両の内装構造
JP2017171217A (ja) ハーネスの保持構造
JP5407781B2 (ja) フロントバンパのグリル構造
JP6516088B2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KR200487773Y1 (ko) 농기계용 엔진의 장착구조
JP5738357B2 (ja) 灯具ケースの取付構造
JP5330561B2 (ja) 自動車用バイザー
JP4589208B2 (ja) バンパーへのランプ取付構造
JP2017137022A (ja) 車載カメラの取付構造
JP5101676B2 (ja) 自動車用バイザー
JP2017024543A (ja) パワーユニットの支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