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0937B - 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0937B
CN104220937B CN201280072452.XA CN201280072452A CN104220937B CN 104220937 B CN104220937 B CN 104220937B CN 201280072452 A CN201280072452 A CN 201280072452A CN 104220937 B CN104220937 B CN 1042209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covering
charging device
photosensitive
sparking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24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0937A (zh
Inventor
铃木健司
西野嘉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20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0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0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09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9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e.g. wires, pointed electrodes, means for cleaning the corona discharge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5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charging apparatus, e.g. cleaning devices, ozone removing devices G03G15/0225, G03G15/0291 takes precede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2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 G03G2215/026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by coronas
    • G03G2215/027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by coronas using wi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用于即使在格栅和感光部件之间的空间被减小以便提高充电效率,在遮蔽件运动时也抑制由于遮蔽件与格栅之间的接触而导致的磨损。充电装置的特征在于配备有用于当使用遮蔽件覆盖开口时使格栅撤回到放电电极侧的机构。

Description

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其包括格栅、以及用于覆盖和露出开口的片状遮蔽件。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在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感光部件用电晕充电器充电。具体地,已知一种利用称为电晕管的电晕充电器的产品,所述电晕充电器设有格栅以便稳定感光部件的充电电势。在这种结构中,为了给感光部件高效并且均匀地充电,已知一种电晕充电器的格栅紧靠感光部件的布置方式。
已知的事实是,电晕充电器随着电晕放电给感光部件充电。当电晕放电在空气中发生时,产生放电产物(臭氧、氮氧化物,等等)。当放电产物沉积在感光部件上时,放电产物吸收高湿度环境中的湿气,由此引起称为图像缺失的图像缺陷。
另一方面,已经考虑到利用加热器加热感光部件,以抑制放电产物的湿气吸收并且抑制图像缺失发生。然而,在节能方面,并不期望利用加热器持续加热感光部件以便抑制图像缺失的发生。
PTL 1公开了一种结构,在所述结构中,面向感光部件的电晕充电器的开口被遮蔽件遮蔽。特别地,支撑片状遮蔽件的端部的滑架沿开口的纵向方向移动,并且在没有正在形成图像时,开口被遮蔽以便抑制放电产物沉积到感光部件上。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专利特开No.2010-145840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现在,在格栅和感光部件之间的间隙被缩窄以便提高充电效率的情况下,当开口通过遮蔽件覆盖和露出时,遮蔽件可能与感光部件或格栅摩擦。
因为并不期望使遮蔽件与感光部件接触,所以考虑使遮蔽件与格栅接触。然而,当格栅和遮蔽件相互摩擦时,遮蔽件被磨损。具体地,当使用格栅(蚀刻格栅)时,遮蔽件由于与格栅摩擦而被显著磨损,所述格栅是薄平板,所述薄平板具有通过蚀刻在其中形成的细孔。
因此,由于在格栅和感光部件之间的间隙被缩窄以便提高充电效率的同时遮蔽件仍移动,难以抑制遮蔽件由于与格栅摩擦而导致的磨损。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充电装置包括:屏蔽件,其包括在待充电部件侧上的开口;放电电极,其相对于屏蔽件设置在内侧上;格栅,其相对于放电电极设置在待充电部件侧上;片状遮蔽件,其沿开口的纵向方向在待充电部件和格栅之间移动,并且覆盖和露出开口;以及在开口被遮蔽件覆盖时使格栅撤回到放电电极侧的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即使在格栅和感光部件之间的空间被缩窄以便提高充电效率时,也可以抑制在遮蔽件运动期间遮蔽件由于与格栅摩擦而导致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图1包括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图2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晕充电器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3]图3是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用于电晕充电器的遮蔽件的容置部分附近的放大图。
[图4]图4包括均示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晕充电器的遮蔽件的打开和关闭控制的图表。
[图5]图5包括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晕充电器在执行遮蔽件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时的侧视图。
[图6]图6示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晕充电器的格栅拉回机构。
[图7]图7是示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在格栅即将撤回之前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8]图8是示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在格栅的撤回操作期间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9]图9包括示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格栅的撤回操作的剖视图。
[图10]图10包括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包括清洁刷的电晕充电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成像设备的大体结构,而后将利用附图详细描述充电装置。应该注意的是,除非给出特别具体说明,否则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在此描述的构件的例如尺寸、材料、形状、以及相对位置。
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简单描述成像设备的大体结构,而后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电晕充电器)。
§1.{成像设备的概述}
以下将简单描述由打印机100执行成像中涉及的部分(成像部分)。
(整个设备的大体结构)
图1(a)示出用作成像设备的打印机100的大体结构。用作成像设备的打印机100包括第一到第四站S(Bk到Y),并且利用不同调色剂在站的相应感光鼓上形成图像。图1(b)是用作成像部分的任一站的放大细节图。站除了调色剂的类型(光谱特性)之外基本相同,利用所述调色剂使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图像显影。因此,将描述第一站(Bk)作为站的代表例。
用作成像部分的站S(Bk)包括用作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和用作给感光鼓1充电的充电装置的电晕充电器2。感光鼓1由电晕充电器2充电,而后通过使感光鼓暴露于来自激光扫描仪3的光L而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图像。用容纳在显影装置4中的黑色调色剂使形成在感光鼓1上(在图像载体上)的静电图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1上显影的调色剂图像通过用作转印部件的转印辊5转印到用作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ITB。没有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在感光鼓1上沉积的剩余调色剂被配备有清洁刮刀的清洁装置6移除和清洁。在感光鼓1上(在感光部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时涉及的电晕充电器、显影单元等等被称为成像部分。以下将详细描述电晕充电器2(充电装置)。
因此,从包括在相应站中的感光鼓1转印的调色剂图像按黄色(Y)、品红(M)、青色(C)、以及黑色(Bk)的顺序在中间转印带上重叠。随后,在二次转印部分ST中,重叠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从盒C送出的记录材料。在二次转印部分ST中,没有被转印到记录材料的剩余在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被未示出的带清洁器清洁。
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装置F定影到记录材料,所述定影装置与调色剂相接触并且熔化调色剂,以便将调色剂定影到记录材料。然后,已经定影有图像的记录材料被排到设备外部。以上描述是关于整个设备的大体结构。
§2.{电晕充电器的大体结构}
将描述电晕充电器的大体结构,而后将简单描述遮蔽件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电晕充电器的大体结构)
图2是从感光部件侧观察的电晕充电器2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图3是用于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晕充电器的遮蔽件的容置部分附近的放大图。电晕充电器2包括格栅206和片状遮蔽件210,所述片状遮蔽件能够遮蔽电晕充电器的在感光部件侧(待充电部件侧)上的开口(开口部分)。
电晕充电器2包括前块体201、后块体202、以及屏蔽件203和204。用作放电电极的放电线缆205在前块体201和后块体202之间在张力下延伸,并且当充电偏压通过高压源施加到放电线缆205时,放电线缆205放电以给用作待充电部件的感光部件1充电。在相对于屏蔽件的内侧上在张力下延伸的放电电极可以成形为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线缆或具有锯齿形状的薄平板。
(格栅电极)
电晕充电器2包括设置在开口中的用作控制电极的平板形格栅206,所述开口位于面向感光部件侧上,是由屏蔽件203和204形成的开口。格栅206被布置在放电线缆205和感光部件1之间,并且控制由于施加充电偏压而流到感光部件的电流量。
在此,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用作控制电极的格栅206,使用所谓的蚀刻格栅,其是受到蚀刻处理(蚀刻)的薄金属板(薄片)。如图3所示,蚀刻格栅具有在格栅的纵向方向上处于相反端部的梁部分,并且具有在梁部分之间倾斜设置的小窗(开口部分)。
平板形格栅206被分别布置在前块体201和后块体202中的张紧部分207和209在张力下支撑(在张力下延伸)。通过操作布置在前块体201中的张紧部分207的旋钮208,对于格栅206的支撑被移除,并且格栅206易于附接和拆卸(参见图5)。此外,格栅206在平板的位于张紧部分209附近的一部分中具有弯折形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弹性。因此,即使在格栅在电晕充电器中在张力下延伸的状态下,格栅也能够在受到外力时在一定程度上移动。
(遮蔽件和用于遮蔽件的容置部分)
接下来,将利用图3描述遮蔽件、以及卷起和容置遮蔽件的结构。
电晕充电器2包括片状遮蔽件210,所述片状遮蔽件遮蔽由屏蔽件形成并且面向感光部件的开口(宽度大约360mm)的至少一部分的整个区域(宽度大约300mm),在所述至少一部分上在感光部件上形成图像。遮蔽件210移动穿过在格栅206和感光部件1之间的间隙,以便覆盖和露出由屏蔽件形成的开口部分。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当遮蔽件在打开状态下时,在格栅和感光部件最靠近彼此的位置,格栅206和感光部件1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mm,并且这是狭窄的。因此,使用柔软、挠性、片状非编织的织物(人造丝纤维)作为遮蔽件210,使得即使在感光部件与遮蔽件接触时,感光部件也不会损坏。
在电晕充电器2的沿电晕充电器2的纵向方向的端部分中,遮蔽件210以卷筒形状卷起并且由卷起遮蔽件的卷起机构211容置。卷起机构211包括与遮蔽件的端部分紧固的辊和促动辊的扭转螺旋弹簧。遮蔽件210被螺旋弹簧沿遮蔽件被卷起的方向(沿开口被露出的方向)促动,以使得遮蔽件不大可能在沿遮蔽件的纵向方向的中央松弛。卷起机构211和保持卷起机构211的保持壳体214由前块体201保持。引导辊215被布置在保持壳体214的遮蔽件抽拉部分的附近,所述引导辊引导(指引)遮蔽件210以使得遮蔽件210不会与格栅206的边缘、张紧部分207、旋钮208等等接触。
遮蔽件210的沿遮蔽件210的纵向方向的另一端部分被紧固到片簧212。片簧212保持遮蔽件和沿关闭方向拉动遮蔽件,并且还管控片状遮蔽件使其形成弓形,由此给片提供弹性。特别地,遮蔽件的沿遮蔽件的短侧方向的中央部分被片簧212管控,而呈朝向放电线缆侧突伸的形状。
此外,用作拉动部件和管控部件的片簧212被连接到用作可移动部件的滑架213,所述片簧保持遮蔽件210的前端附近。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遮蔽件210和片簧212而言,分别使用具有0.15mm和0.10mm厚度的金属材料。虽然薄,但是片簧212具有充足强度以拉动遮蔽件。在此,用作管控部件的片簧212具有比遮蔽件更低的耐磨性。因此,在前端部分中,片簧被设置成定位在格栅侧上(参见图3、6、7、和8)。
当滑架213被设置在电晕充电器之上的螺杆217驱动并且向后侧(沿开口被覆盖的方向)移动时,遮蔽件210从卷起机构211抽出。当滑架213向前侧(沿开口被露出的方向)移动时,遮蔽件210被卷起机构211卷起并且容置在保持壳体214中。
(遮蔽件的打开和关闭控制)
接下来,将简单描述电晕充电器2的遮蔽件的打开和关闭控制。图4(a)是示意性示出控制电路的方框图,并且图4(b)是示出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如图4(a)所示,用作控制单元的控制电路(控制器)C根据在其中保存的程序控制用作驱动源的开闭马达、高压源、以及鼓马达。位置传感器通知控制电路是否存在标识。
以下将利用流程图描述在正在形成图像的同时由电晕充电器执行的操作。
控制电路C接收成像信号,在遮蔽件在关闭状态下时基于位置传感器219的输出驱动开闭马达、并且移动遮蔽件以便露出开口(S101)。随后,当遮蔽件在缩回状态下(开口被露出)时,控制电路C驱动鼓马达M以便使感光部件1旋转(S102)。
为了给感光部件充电,控制电路C执行控制,以使得充电偏压从高压源施加到放电线缆和格栅(S103)。
使得在成像中涉及的各个元件作用于由电晕充电器2充电的感光部件1,以在片材上形成图像(S104)。在成像完成之后,控制电路C停止将充电偏压施加到电晕充电器(S105),而后停止感光部件的旋转(S106)。
在感光部件的旋转被停止之后,控制电路C使开闭马达218反向旋转,并且引起开闭马达218执行用遮蔽件覆盖开口的操作(S107)。遮蔽件210的关闭操作可以在形成图像之后即刻执行,或在自成像完成起一段时间过去之后执行。
§3.{撤回格栅的机构}
将简单描述在遮蔽件的打开和关闭操作中涉及的格栅位置,而后将详细描述将格栅拉回到线缆侧的撤回机构。
(遮蔽件的打开和关闭操作以及格栅位置)
用作可移动部件的滑架213被螺杆217和开闭马达218驱动,并且沿电晕充电器的纵向方向移动。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在所述结构中,清洁放电线缆205的清洁垫216由滑架213保持,并且与遮蔽件210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同时地清洁放电线缆205。
在此,电晕充电器2包括位置传感器219和检测标识220,所述检测标识当遮蔽件在打开位置时遮挡位置传感器219的检测部分。当检测部分被检测标识220遮挡时,位置传感器219检测到遮蔽件210处于打开位置(起始位置)。
图5(a)是在滑架213处于起始位置的状态下电晕充电器2的侧视图。在图5(a)中的状态下(遮蔽件在打开状态下),格栅206基本平行于感光部件在张力下延伸。在格栅206和感光部件1之间的空间在两者相互靠近的部分的基本中央大约是1.0到1.5mm。在本实施例中,格栅基本平行于感光部件的事实意味着由格栅206的梁的线和鼓形感光部件1的母线形成的角度在一度以内。
现在,遮蔽件210的前端部分(沿关闭方向的一端)由于拉动遮蔽件的片簧212的厚度而较厚。换言之,因为片簧被附接到遮蔽件,所述遮蔽件的前端部分具有通过将遮蔽件厚度和片簧厚度相加获得的厚度。当然,可以增加组装精度并且使片簧穿过感光部件和格栅之间的间隙(大约1mm);然而,这导致成本增加并且这并非被期望的。即使考虑到组装电晕充电器的误差,片簧也防止与感光部件的接触,但却与格栅摩擦,使得遮蔽件可能与格栅摩擦并且这并非被期望的。具体地,在使用蚀刻格栅(即,薄板形格栅,在其中具有多个开口部分)的情况下,当遮蔽件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在感光部件和格栅之间的间隙缩窄的状态下执行时,片簧212的厚部分可能在格栅上卡住。
因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晕充电器中,滑架213设有通过将格栅206拉回到线缆侧(放电电极侧)而撤回格栅206的机构,使得在遮蔽件的前端部分处设置并且执行拉动操作的片簧212不大可能与格栅接触。因此,如图5(b)所示,当开口被遮蔽件覆盖时,格栅被撤回,以使得片簧或遮蔽件与格栅之间的摩擦可以被抑制。因为片簧212的前端位置212A在格栅张紧部分207和209之间移动,所以格栅可以朝向放电线缆侧平滑地变形。
图5(c)是电晕充电器2的侧视图,其示出在没有正在形成图像时遮蔽件的位置(即,开口被覆盖的位置)。在此,因为清洁放电线缆的清洁垫216被设置在滑架213中,所以即使遮蔽件在图5(c)中示出的位置,遮蔽件也没有遮蔽由屏蔽件在感光部件侧上形成的开口的整个区域(即,产生一些间隙)。当然,只要遮蔽件210在图5(c)中的状态下,遮蔽件210就至少遮蔽成像区域的整个区域,其中通过感光部件暴露于光而在成像区域中形成静电图像。因此,只要基本形成图像的部分被遮蔽件覆盖,图像缺失的发生就可以被完全抑制,从而可以说开口被遮蔽件基本覆盖。
如图5(b)和5(c)所示,格栅被拉回到放电线缆侧的位置是格栅重叠片簧212的位置。这可以利用格栅小量运动来防止片簧在格栅上卡住、或防止遮蔽件被磨损。
当遮蔽件被关闭时,格栅的整个纵向区域可以被撤回到线缆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吸收由于格栅撤回产生的移位以使得格栅张紧部分不被过载,优选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格栅张紧部分可移动并且也可以被弹簧促动。当然,期望的是,格栅的被撤回的部分保持为最低需求量,以便确保格栅的位置精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格栅在遮蔽件关闭方向侧上在端部分(片簧)附近部分地(宽度5.0mm)撤回到线缆侧。在本实施例中,格栅被拉回的量是1.0mm,并且片簧位置在执行拉回操作的位置附近(在距拉回位置12.0mm以内)。由片簧管控的遮蔽件的弓形部分的突伸部分随着远离片簧而具有更温和的弓形。因此,遮蔽件在片簧附近的部分比远离片簧的部分更可能由于与格栅摩擦而磨损。
(格栅撤回机构的放大图)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通过将格栅拉回到放电线缆侧而使根据本实施例的格栅撤回到放电线缆侧的机构及其特征。图6是放大图,示出撤回电晕充电器2的格栅的撤回机构。
如图6所示,为了使格栅撤回到放电线缆侧,滑架213设有使格栅移动到线缆侧的锥形部分213A。即使在遮蔽件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期间,锥形部分213A也维持与遮蔽件的前端位置212A沿格栅的纵向方向的2.0mm的相对距离。格栅206具有部分切除的形状,以使得格栅206不与在遮蔽件打开的位置定位的滑架的锥形部分接触。
当遮蔽件处于打开位置时,用作格栅拉回部分的锥形部分213A定位在格栅206的切除部分206B处。因此,格栅在基本平行于感光部件的充电位置中通过张紧部分在张力下延伸,其中锥形部分213A在充电操作期间不与格栅206接触。为了有助于与设置在滑架中的锥形部分相接合,格栅206具有朝向放电线缆侧弯折的斜面206A。
接下来,将利用更详细的放大图(图7和8)描述当一部分格栅206变形并且被拉回到放电线缆侧时执行的操作。
图7是当从开口被露出的状态开口被遮蔽件210覆盖时在滑架213和格栅206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放大图。遮蔽件210的前端部分210A被片簧促动成弓形并且定位在格栅的开口被露出的位置。当滑架213沿图中的箭头X方向移动时,滑架213的用于将格栅拉回到充电线缆侧的锥形部分213A与格栅的锥形部分206A接触。当滑架沿箭头X方向相对于图7中示出的位置进一步移动时,格栅受到来自滑架的锥形部分213A的力,并且一部分格栅朝向放电线缆侧变形。
图8是在滑架已经使格栅撤回到放电线缆侧的状态下滑架和格栅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放大图。用作格栅拉回机构的锥形部分213A和格栅206的锥形部分206A被设置在沿格栅宽度方向的相反端部中。格栅206持续受到沿从滑架的锥形部分朝向放电线缆侧的方向的力F,同时变形并且从感光部件朝向放电线缆侧撤回。如图8所示,片簧212的前端位置212A被布置在锥形部分213A沿遮蔽件关闭方向的上游。因此,片簧可以容易地穿过通过锥形部分213A撤回到放电线缆侧而获得的较大间隙。
最后,将利用剖视图简单描述由撤回机构执行的格栅撤回。图9(a)是示出滑架的锥形部分213A不与格栅的锥形部分206A接触的状态(图7中的状态)的剖视图。在这种状态下,在感光部件1和格栅206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mm(图中的A mm)。接下来,图9(b)是示出滑架的锥形部分213A超过格栅的锥形部分206A并且使格栅206撤回到放电线缆侧的状态(图8中的状态)的剖视图。此时,在滑架和格栅之间的接触表面处,格栅206受到沿朝向放电线缆的方向的力F并且变形。在图9(b)中的状态下,在感光部件1和由于格栅206变形而撤回的部分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mm(图中的A+B mm)。即,当遮蔽件210打开时在格栅和感光部件之间的距离(A mm)比当遮蔽件关闭时在格栅和感光部件之间的距离(A+B mm)短。因此,即使在格栅和感光部件之间的空间被缩窄以便提高充电效率时,在遮蔽件运动期间遮蔽件由于与格栅摩擦而导致的磨损也可以被抑制。
在本实施例中,格栅拉回部件213A是与滑架213一体的一体构件,或可选地可以是单独的构件。此外,作为朝向放电线缆侧撤回格栅206的撤回机构,可以使用磁体、压电元件、或类似物。如在本实施例中,如果采用使用打开、关闭、以及移动遮蔽件的开闭马达218的驱动力的结构,则结构可以被简化并且这是被期望的。
第二实施例
以下将描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并且适当地省略对其重复的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充电装置包括清洁格栅的清洁刷。从拉动遮蔽件的片簧212撤回格栅206的机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并且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10(a)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作充电装置的电晕充电器2的透视图。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晕充电器2中,清洁格栅的清洁刷250被设置在滑架213中,滑架213由螺杆驱动以便使遮蔽件的端部分沿开口的纵向方向移动。用作格栅清洁部件的清洁刷250移除调色剂、灰尘、来自非编织的织物的绒布、和类似物,所述调色剂从格栅的表面在放电线缆侧上朝向感光部件进入并且粘附到格栅。
在正在形成图像时,清洁刷250从格栅206撤回,以使得格栅206维持与感光部件的理想距离(在整个区域上为大约1mm)。特别地,当遮蔽件处于打开位置时,清洁刷250被撤回到格栅的切除部分206B的位置附近,以便减小在格栅上的应力。
接下来,将利用图10(b)描述当利用清洁刷250清洁格栅时执行的操作。当格栅被清洁时,使清洁刷250进入格栅一定量,并且同时沿箭头X方向移动以便清洁格栅。
现在,当使清洁刷250进入格栅206时,格栅206可能将朝向感光部件1侧变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清洁刷250被设有锥形部分213A的滑架213保持,所述锥形部分213A使格栅撤回到放电线缆侧。换言之,清洁刷清洁与格栅中由机构局部撤回的部位基本相同的部位。因此,格栅206被清洁刷250清洁,并且同时格栅206朝向感光部件1的变形可以被抑制。换言之,格栅206被清洁,并且同时可以使保持遮蔽件的前端部分210A的片簧212在感光部件1和格栅206之间容易地穿过。
这种结构可以通过执行格栅的定期清洁而提高充电稳定性,所述结构在格栅清洁刷250操作时用作进入格栅206的结构,并且在遮蔽件打开和关闭时用作从格栅206撤回的机构。
本发明并非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正。因此,为了公开本发明的范围,附上以下权利要求。
附图标记列表
100 成像设备
1 感光部件(图像载体,待充电部件)
2 电晕充电器(电晕管)
203和204 屏蔽件(壳体)
205 放电线缆(放电电极)
206 格栅(控制电极)
207和209 格栅张紧部分(张紧部分)
210 遮蔽件(遮蔽部件)
213 滑架(可移动部件)
213A 锥形部分(撤回机构)
250 清洁刷(格栅清洁部件)

Claims (7)

1.一种充电装置,包括:
屏蔽件,该屏蔽件包括在待充电部件侧上的开口;
放电电极,该放电电极相对于屏蔽件设置在内侧上;
格栅,该格栅相对于放电电极设置在待充电部件侧上;
片状的遮蔽件,该遮蔽件沿开口的纵向方向在待充电部件和格栅之间移动,并且覆盖和露出开口;
可移动部件,该可移动部件保持遮蔽件的一端并且沿格栅的纵向方向移动;以及
一机构,在相对于可移动部件的遮蔽件关闭方向侧上并且在可移动部件附近,所述机构使格栅的一部分向放电电极侧撤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还包括:
格栅清洁部件,该格栅清洁部件清洁格栅的在放电电极侧上的表面,
其中,格栅清洁部件清洁格栅的通过所述机构向放电电极侧撤回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所述机构从驱动源接收驱动力以使可移动部件沿格栅的纵向方向移动,并且所述机构使格栅向放电电极侧撤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所述机构包括拉回部件,所述拉回部件定位在相对于可移动部件的遮蔽件关闭方向侧上,接收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以及沿纵向方向移动,并且所述拉回部件包括锥形部分,所述锥形部分与格栅接触并且提供将格栅向放电电极侧撤回所用的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格栅是平板形,并且遮蔽件被管控为在沿遮蔽件的短侧方向的遮蔽件的中央部分中呈朝向放电电极侧突伸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格栅是薄板形蚀刻格栅,所述薄板形蚀刻格栅具有在格栅的纵向方向上的相反端部分中的梁部分,并且具有在梁部分之间倾斜设置的多个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遮蔽件包括管控部件,所述管控部件管控在遮蔽件的短侧方向上的遮蔽件的中央部分,使得中央部分呈朝向放电电极侧突伸的形状,并且管控部件被附接到遮蔽件的在格栅侧上的表面。
CN201280072452.XA 2012-04-18 2012-04-18 充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209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60430 WO2013157088A1 (ja) 2012-04-18 2012-04-18 帯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0937A CN104220937A (zh) 2014-12-17
CN104220937B true CN104220937B (zh) 2017-09-12

Family

ID=49380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245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20937B (zh) 2012-04-18 2012-04-18 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09091B2 (zh)
JP (1) JP6001055B2 (zh)
CN (1) CN104220937B (zh)
WO (1) WO2013157088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75407A (en) * 1974-01-16 1975-04-01 Xerox Corp Corona generator cleaning apparatus
JP2003084526A (ja) * 2001-07-03 2003-03-19 Sharp Corp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128617A (ja) * 2007-11-22 2009-06-11 Kyocera Mita Corp 帯電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2436A (ja) * 2008-06-18 2010-01-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帯電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75725A (ja) * 2009-01-28 2010-08-12 Fuji Xerox Co Ltd 帯電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3385A (zh) * 2010-03-09 2011-09-21 佳能株式会社 充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7546B2 (ja) * 2007-06-26 2013-10-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1424B2 (ja) * 2008-12-19 2011-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
JP5038548B2 (ja) * 2010-03-09 2012-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
JP5501038B2 (ja) * 2010-03-09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
JP2013235059A (ja) * 2012-05-07 2013-11-21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75407A (en) * 1974-01-16 1975-04-01 Xerox Corp Corona generator cleaning apparatus
JP2003084526A (ja) * 2001-07-03 2003-03-19 Sharp Corp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128617A (ja) * 2007-11-22 2009-06-11 Kyocera Mita Corp 帯電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2436A (ja) * 2008-06-18 2010-01-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帯電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75725A (ja) * 2009-01-28 2010-08-12 Fuji Xerox Co Ltd 帯電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3385A (zh) * 2010-03-09 2011-09-21 佳能株式会社 充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79940A1 (en) 2013-10-24
WO2013157088A1 (ja) 2013-10-24
JPWO2013157088A1 (ja) 2015-12-21
CN104220937A (zh) 2014-12-17
US8909091B2 (en) 2014-12-09
JP6001055B2 (ja)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656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mechanism to move a discharge wire cleaning member and a shutter for a corona charger
JPS6314353B2 (zh)
CN102472990B (zh) 充电装置
JPS60249169A (ja) コロナ放電器のクリ−ニング装置
CN102193385B (zh) 充电装置
JP2008268543A (ja) 帯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65173A1 (en) Cleaning system for a charging device in a xerographic printer
US2006015948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220937B (zh) 充电装置
CN102193386A (zh) 充电装置
JPS632266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738811B2 (en) Corona charging device cleaner
US20110318046A1 (en)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34393B2 (ja) 帯電器
CN104380211B (zh) 充电设备
JP5506978B2 (ja) 帯電装置
JP2888087B2 (ja)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2007256672A (ja) 帯電装置、イメージング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741022Y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2055A (ja)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03579A (ja) 帯電装置
CN104133354B (zh) 充电装置
JPH09544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帯電器などのワイヤ清掃装置
JPH012310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トナー遮断機構
JPH0529912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