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0233B - 印刷装置、印刷介质以及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印刷介质以及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0233B
CN104210233B CN201410231762.2A CN201410231762A CN104210233B CN 104210233 B CN104210233 B CN 104210233B CN 201410231762 A CN201410231762 A CN 201410231762A CN 104210233 B CN104210233 B CN 1042102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head
printed medium
unit
printing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17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0233A (zh
Inventor
近藤学
吉久靖彦
田中太贺之
布川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10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0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0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02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47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by ink-jet print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过更简单的方法提升向具有双凸透镜的印刷介质的印刷品质的印刷装置、印刷介质以及印刷方法。针对在一方端部配置有形状精度差的透镜体的双凸印刷介质,在检测到双凸印刷介质的另一方的端部时(步骤S110),将检测到双凸印刷介质的端部时滑架的位置作为纸端位置而存储于缓冲器(步骤S120),控制滑架马达以使得滑架远离起始位置而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并且控制印刷头以使得在纸端位置开始与印刷数据相应的颜色的墨水的排出(步骤S130)。在双凸印刷介质的端部配置有形状精度好的透镜体,所以能够使墨水相对于透镜体在更适当的位置附着,能够谋求提升印刷品质。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印刷介质以及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印刷介质以及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印刷装置提出了向具有将多个半圆筒形的透镜要素并行配置于记录层上而成的双凸透镜(lenticular lens,柱状透镜)的印刷介质排出墨水进行印刷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装置中,通过检测构成双凸透镜的透镜要素的边缘部的缺损宽度并基于该缺损宽度来调整墨水的排出位置,即使在双凸透镜的透镜要素的边缘部有缺损的情况下也能够配合透镜要素的排列而进行印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230号公报
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检测透镜要素边缘部的缺损宽度并基于该缺损宽度而调整墨水的排出位置,但对具有在透镜要素的边缘部有缺损的双凸透镜那样的透镜片的印刷介质,仍希望通过更简单的方法高定位精度地使墨水附着而提升印刷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更简单的方法谋求提升对具有透镜片的印刷介质的印刷品质。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印刷介质以及印刷方法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而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印刷头向具有并列配置多个透镜体而成的透镜片的印刷介质排出流体而进行印刷,所述印刷介质中,配置于其一端部的透镜体按比其他透镜体低的形状精度形成,该印刷装置具备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印刷头以使得其将所述印刷介质的与一端部反对侧的端部作为排出开始位置而排出所述流体。
在该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控制印刷头,以使得其将配置于一端部的透镜体按比其他透镜体低的形状精度形成的印刷介质的与一端部反对侧的端部作为排出开始位置而排出流体。因为将配置有形状精度高的透镜体的一端部作为印刷开始位置而开始排出流体,所以能够以比检测透镜体的边缘部的缺损宽度更简单的方法向适当位置排出流体而进行印刷,能够谋求提升印刷品质。在这里,“透镜片”也能够设为双凸透镜和/或蝇眼透镜等。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也能够设为:具备印刷头移动单元,其使所述印刷头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控制单元是如下单元:控制所述印刷头与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以一边使所述印刷头在从所述印刷介质的另一端部向所述一端部的方向上移动一边使所述流体从所述印刷头排出。这样一来,在具备使印刷头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印刷头移动单元的印刷装置中,也能够通过更简单的方法来谋求提升印刷品质。
在具备使印刷头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印刷头移动单元的方式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能够设为:所述控制单元是如下单元:控制所述印刷头与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以使得所述印刷头在从所述印刷介质的另一端部向所述一端部的方向上移动时,排出所述流体;控制所述印刷头与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以使得在所述印刷头在从所述印刷介质的一端部向所述另一端部的方向上移动时,不伴随着所述流体的排出,所述印刷头按比所述印刷头在从所述另一端部向所述一端部的方向上移动时要快的速度移动。由此,能够谋求提升印刷的使用率。
另外,在具备使印刷头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印刷头移动单元的方式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能够设为:具备:端部检测单元,其对所述印刷介质的主扫描方向上的端部进行检测;所述控制单元是如下单元:控制所述印刷头与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以使得所述印刷头将由所述端部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端部作为排出开始位置而排出所述流体。控制印刷头与印刷头移动单元以使得该印刷头将由端部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印刷介质的端部作为排出开始位置而排出流体,所以能够更可靠地谋求提升印刷品质。
在具备使印刷头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印刷头移动单元与对印刷介质的主扫描方向上的端部进行检测的端部检测单元的方式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能够设为:所述端部检测单元安装于所述印刷头;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与所述端部检测单元,以一边使得所述印刷头在从所述印刷介质的一端部向所述另一端部的方向上移动一边使得所述端部检测单元进行端部的检测,然后,控制所述印刷头与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以使得所述印刷头一边在从所述印刷介质的另一端部向所述一端部的方向上移动一边从所述检测出的端部的位置开始排出所述流体。这样一来,与在使印刷头在从印刷介质的一端部向另一端部的方向上移动时和使其在从另一端部向一端部的方向上移动时这两个时候排出流体和/或利用端部检测单元对端部进行检测的装置相比较,能够谋求提升使用率并且能够谋求提升印刷品质。
另外,在具备使印刷头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印刷头移动单元和对印刷介质的主扫描方向上的端部进行检测的端部检测单元的方式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能够设为:所述端部检测单元安装于所述印刷头;所述控制单元是如下的单元:控制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与所述端部检测单元,以一边使得所述印刷头减速一边使得所述端部检测单元对所述印刷介质的端部进行检测。这样一来,能够更可靠地检测印刷介质的端部,能够更可靠地谋求提升印刷品质。
进而,在具备使印刷头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印刷头移动单元和对印刷介质的主扫描方向上的端部进行检测的端部检测单元的方式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能够设为:具备:输送单元,其将所述印刷介质输送到所述印刷头能够排出所述流体的流体排出区域;所述控制单元是如下单元:控制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所述端部检测单元与所述输送单元,以一边使得所述印刷头在从所述印刷介质的一端部向所述另一端部的方向上移动一边使得所述输送单元按输送预定量输送所述印刷单元、在该输送后使得所述端部检测单元对端部进行检测;控制所述印刷头与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以使得在无法利用所述端部检测单元检测到端部时基于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量来推定所述端部的位置,所述印刷头从该推定出的端部的位置开始排出所述流体。这样一来,即使在印刷介质相对于主扫描方向错开地被输送时,也能够谋求提升印刷品质。
本发明的印刷介质,其特征在于,通过由印刷装置排出流体而进行印刷,具有并列配置多个透镜体而成的透镜片,端部的一部分被切掉。
在该本发明的印刷介质中,端部的一部分被切掉,所以能够容易地检测到端部。因此,在将端部作为印刷开始位置而排出流体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中,设为具备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对有切口的一端部进行检测,并将该端部作为印刷开始位置而排出流体,由此能够容易地检测到形成有切口的一端部而从该端部进行印刷。
本发明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印刷头向具有透镜片的印刷介质排出流体而进行印刷,所述透镜片是并列配置多个透镜体而成的且配置于一端部的透镜体按比其他透镜体低的形状精度形成,将所述印刷介质的与一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作为排出开始位置并从所述印刷头排出所述流体。
在该本发明的印刷方法中,将配置于一端部的透镜体按比其他透镜体低的形成精度形成的印刷介质的与一端部反对侧的另一端部作为印刷开始位置并从印刷头排出流体。将配置有形状精度高的透镜体的一端部作为印刷开始位置而开始排出流体,所以能够以比检测透镜体的边缘部的缺损宽度更简单的方法向适当位置排出流体而进行印刷,能够谋求提升印刷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喷墨打印机20的概略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双凸印刷介质LC的概略结构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沿图2的AA线的截面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印刷处理例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向双凸印刷介质LC的印刷方向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纸端的推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7(A)是从透镜层侧观察作为本发明涉及的被印刷介质的一例的双凸印刷介质LC的俯视图,(B)是从墨水吸收层侧观察双凸印刷介质LC的俯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双凸印刷介质LC在冲切工序中的对位的图。
图9是将双凸印刷介质LC的一侧的端面在主扫描方向上切断所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用户PC,20:喷墨打印机,21:打印机构,22:滑架,
23:喷嘴,24:印刷头,26:墨盒,27:喷嘴板,28:导轨,
29:墨室,30:头驱动用基板,31:送纸机构,32:滑架传动带,
33:送纸马达,34a:滑架马达,34b:从动辊,35:送纸辊,
36:线性编码器,40:压印板,41:压顶装置,70:控制器,72:CPU,
73:ROM,74:RAM,75:闪存,76:接头(I/F),
82A、82B:边缘,83:透镜层,84:粘结层,85:基础层,
86:墨水吸收层,87:切口部,LC:双凸印刷介质,LR:双凸透镜,
R1~Rn:透镜体,RE1、RE2:端部,RS:背面。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的概略结构的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包括:送纸机构31,其利用送纸马达33在送纸辊35的驱动下将记录纸P沿图中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输送;打印机构21,其从印刷头24向由送纸机构31输送到压印板40上的记录纸P排出墨滴、进行印刷;PW(Paper Width)检测器50,其被安装于印刷头24,检测压印板40上的记录纸P的左右端;压顶装置41,其被设置于压印板40的右侧,在印刷停止期间等为了防止印刷头24的干燥而将印刷头24密封;和控制器70,其控制整个喷墨打印机20。另外,将压顶装置41上的位置称为起始位置。
打印机构21包括:滑架马达34a,其配置于机械框架21a的右侧;从动辊34b,其配置于机械框架21a的左侧;滑架传动带32,其架设于滑架马达34a与从动辊34b;滑架22,其伴随着滑架马达34a的驱动而利用滑架传动带32沿导轨28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墨盒26,其搭载于该滑架22,并分别收纳在作为溶剂的水中含有作为着色剂的染料或者颜料的蓝(C)、红(M)、黄(Y)、黑(K)的CMYK的各色墨水;和印刷头24,其从墨盒26接受墨水的供给而排出墨滴。另外,在滑架22的背面配置有伴随着滑架22的移动而输出脉冲状信号的线性编码器36,由该线性编码器36管理滑架22的位置。
PW检测器50构成为包括发光元件52(例如发光二极管等)与受光元件54(例如发光晶体管等)的光传感器,通过由受光元件54受光从发光元件52发光并由记录纸P反射了的光,并转换为与光量相应的大小的电压的电信号。关于该PW检测器50,在压印板40与记录纸P上光的反射率不同,所以伴随着印刷头24的主扫描方向的往复运动而以横切记录纸P的方式移动,从而能够检测到记录纸P的左右端。
控制器70构成为以CPU72为中心的微型处理器,包括:存储有各种处理程序和/或各种数据的ROM73;暂时存储数据的RAM74;能够写入、消除数据的闪存75;进行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的接口(I/F)76;和未图示的输入输出端口。在RAM74中,设有印刷缓存区域,在该印刷缓存区域存储有从作为通用的个人计算机的用户PC10经由I/F76发送过来的印刷工作。经由输入端口对该控制器70输入来自线性编码器36的位置信号和/或来自PW检测器50的信号等。另外,从控制器70经由输出端口输出向印刷头24的驱动信号和/或向送纸马达33的驱动信号、向滑架马达34a的驱动信号、向压顶装置41的信号等。
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中,若作为印刷工作接受在用户PC10生成的印刷数据,则将接受到的印刷数据在设置于RAM74的印刷缓存区域中展开,利用送纸马达33的驱动使送纸辊35旋转而将记录纸P输送到压印板40上、供纸。然后,驱动印刷头24与滑架马达34a以使得滑架22一边在基于1个行程(path)量的印刷数据的主扫描方向的移动范围内移动一边从印刷头24排出墨水,每当印刷结束使送纸辊35旋转而按1个行程的量输送记录纸P(以下,称为通常的印刷处理)。通过反复进行该通常的印刷处理而对记录纸P进行印刷,若1张量的记录纸P的印刷完成,则使送纸辊35旋转对记录纸P进行排纸。
在这里,在通常的印刷处理中,控制器70,在滑架22在基于印刷数据的印刷区域上移动期间内驱动印刷头24使其排出各色墨水,当滑架22到达印刷区域的末端位置(头驱动停止位置)时停止对印刷头24的驱动。另外,控制器70控制滑架马达34a,以使得滑架22从停止状态起加速而在印刷区域内以大致一定速度移动、当印刷头24驱动停止时其减速并停止。因此,在通常的印刷处理中,从滑架22开始移动的CR移动开始位置到结束(停止)移动的CR移动结束位置的滑架22的移动范围(CR移动范围),能够基于印刷区域和加减速所需要的范围来确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作为记录纸P能够使用A4纸和/或B5纸、明信片、L开版等不同尺寸的多种用纸,通过与用纸尺寸无关地将用纸中央设为基准来供纸的所谓中央供纸来供纸(输送)这些记录纸P。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能够使用双凸印刷介质LC作为记录纸P。图2是表示双凸印刷介质LC的概略结构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沿图2的AA线的截面的概略的剖视图。双凸印刷介质LC具有将透镜体R1~Rn(n为2以上的整数)并行排列的片形状的双凸透镜LR。除配置于端部RE2的透镜体Rn外,其他透镜体R1~Rn-1形成为左右方向的宽度(透镜宽度)为大致相同的宽度w1且形状精度大致均匀的半圆筒形状。配置于双凸值LC的端部RE1的透镜体R1被配置成凹部与端部RE1整合。如图3中虚线所示,配置于双凸印刷介质LC的端部RE2的透镜体Rn为将透镜体R1~Rn-1的一部分切掉后的形状,且形成为比透镜体R1~Rn-1的透镜宽度w1小的透镜宽度w2。即,透镜体Rn的形状精度比透镜体R1~Rn-1的形状精度低。在双凸值LC上,在与双凸透镜LR的凹凸面反对侧的面RS(即,墨水吸收层86)上直接印刷有视差的图像。用户通过经由双凸透镜LR观察所印刷的图像,能够将所印刷的图像作为具有立体感的图像来观察。
进而,双凸值LC将主扫描方向的一侧的端部RE1与另一侧的端部RE2形成为不对称。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将端部RE2的一部分切掉(用符号87表示的部分),由此端部RE1与端部RE2形成为不对称的形态。该切口部87变为记号(识别标记),在通过后面说明的打印机1进行记录时,在使一侧端面即该成为基准的端面(在本实施例中为端部RE1)沿适当方向时,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该操作,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得到良好的记录结果。
另外,切口部87作为一例形成为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及输送方向成45°的角度。即,只要用户能够识别出成为基准的端部RE1位于哪一侧即可,无论是何种形状、位置、大小都可以。
另外,对于形成(切断、冲切)双凸印刷介质LC的整个切断装置将图示省略,但在图8中,表示从双凸纸P0(尺寸比双凸印刷介质LC大且成为双凸印刷介质LC的基础的片)中冲切下双凸印刷介质LC时的冲切模具200。本实施例涉及的双凸印刷介质LC为矩形,所以冲切模具200也为按其形状的矩形,由4把刀构成以形成(冲切)双凸印刷介质LC的四条边。符号201与202为构成所述4把刀的、互相相对的2把刀。其他的2把刀在图8中省略图示。
在图8中,通过符号g1~gr表示各透镜,冲切后的双凸印刷介质LC设为由透镜g3~gr-2构成的双凸纸而示出。即,图8的透镜g3为图3的透镜R1,图8的透镜gr-2为图3的透镜Rn。
如图8所示,在冲切工序中,在图8的主扫描方向上将刀201在相邻的透镜g2与透镜g3之间对位,然后进行冲切。
即,在本发明中精密地进行管理使得切断刀(在图8中为刀201)进入正对上相邻的透镜gk的凹谷的位置,进行切断时的切断面成为图3的端部RE1。在图3中另一侧的端部RE2,为不严密管理切断位置(不进行切断刀的对位)就切断时的切断面。
因此,如图3所示,端部RE1处的透镜层83的厚度h1比端部RE2处的透镜层83的厚度h2薄。另外,除透镜层83外其他各层的厚度均匀,所以端部RE1全体的厚度变得比端部RE2全体的厚度薄。
另外,形成端部RE1的透镜R1的宽度w1比形成另一侧的端部RE2的透镜Rn的宽度w2宽,透镜R1的宽度w1相当于与该透镜R1相邻的透镜R2的宽度(w1)。另外,端部以外的其他透镜RK的宽度为w1。
即,只要精密管理形成一侧的端部RE1时的切断位置即可,不需要严密管理形成另一侧的端部RE2时的切断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切断装置的复杂化与成本上升,进而能够防止双凸印刷介质LC的成本上升。
另外,从抑制切断装置的复杂化和/或成本上升的意义上,仅严密管理RE1而进行切断,但根据切断时的环境(气温和/或湿度等)有时双凸纸P0会或多或少地膨胀和/或收缩,所以也可能与RE1同等地管理RE2的切断位置而将其切断。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双凸印刷介质LC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两端的透镜宽度来确定端部RE1,在检测出双凸印刷介质LC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任意端部的透镜宽度时,只要该透镜宽度在预定的阈值以内,就可以将该端部确定为端部RE1。
而且,对于该双凸印刷介质LC,如果能够以精密地切断所形成的端部RE1为基准进行记录,则能够防止应记录于一个透镜RK的图像跨相邻的其他的透镜而被记录的情况。即,在图9的例子中能够将(1)~(8)的图像全都正确地限制在透镜R1,能够得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另外,也可以预先确定将端部RE1所处一侧作为起始位置侧。通过这样,能够在距起始位置侧近的位置开始印刷,所以能够提高使用率(through-put)。
接下来,对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的工作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由控制器70执行的印刷处理例程的一例的流程图。该例程在从用户PC10选择双凸印刷介质LC作为记录纸P的状态下、在从用户PC10输入了印刷数据时执行。此时,滑架22位于起始位置侧的CR移动开始位置。
若执行印刷处理例程,则控制器70的CPU72首先执行控制送纸马达33以使得其伴随着送纸辊35的驱动而将作为记录纸P的双凸印刷介质LC供纸到压印板40上的供纸处理(步骤S100)。此时,由送纸马达33供纸双凸印刷介质LC以使得端部RE1配置于压印板40的起始位置侧。
如果这样将双凸印刷介质LC供纸到压印板40上,接下来,一边控制滑架马达34a以使得滑架22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从起始位置远离、一边利用来自PW检测器50的信号而调查是否检测到了双凸印刷介质LC的端部RE1(步骤S110),在检测到了双凸印刷介质LC的端部时将检测时的滑架22的位置作为纸端位置PE存储于缓冲器(步骤S120),通过控制滑架马达34a以使得滑架22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更加远离起始位置、并且控制印刷头24以使得在纸端位置PE开始排出与印刷数据相应的颜色的墨水,由此开始1个行程量的印刷(步骤S130)。在这里,在双凸印刷介质LC的端部RE1配置有形状精度优异的透镜体R1,所以通过检测端部RE1并从端部RE1开始墨水的排出,能够在适当位置对透镜体R1排出墨水并使其附着于双凸印刷介质LC。由此,能够谋求提升印刷品质。
另外,在印刷时,通过用PW检测器50检测边缘82A来确定印刷的开始位置。此时,也可以使滑架22进行扫描而由PW检测器50检知到切口部87。通过这样,能够防止由用户搞错双凸印刷介质LC的载置朝向所引起的印刷错误。即,在印刷开始时通过PW检测器50检测到切口部87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预想的双凸印刷介质LC相对于输送方向反向载置,所以即使在双凸印刷介质LC相对于输送方向被反向载置的情况下,只要使对主扫描方向开始排出墨水的方向颠倒,便能够从端部RE1开始印刷,能够谋求提升印刷品质。另外,在由用户沿有误方向载置双凸印刷介质LC的情况下,也可以向用户报告使其重新载置双凸印刷介质LC。另外,也可以不管是否检测到切口部87,在双凸印刷介质LC的印刷时都预先向用户广播双凸印刷介质LC的载置方向。
如果这样开始印刷并完成了1个行程量的印刷(步骤S160),则调查是否有下一行程的印刷数据(步骤S170),在有下一行程的印刷数据的情况下,停止墨水的排出,并控制滑架马达34a以使得滑架22向起始位置侧移动直至在步骤S120的处理中存储于缓冲器的纸端位置PE的跟前,并且控制送纸马达33以使得通过送纸辊35输送1个行程量的记录纸P(步骤S180),如果记录纸P的输送停止则返回到步骤S110的处理,一边控制滑架马达34a以使得滑架22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并接近起始位置一边利用来自PW检测器50的信号调查是否由PW检测器50检测到了纸端。在步骤S180的处理中,如果控制滑架马达34a以使得滑架22按比进行印刷时的移动速度快的速度移动,则能够使滑架22更快地移动,能够谋求提高印刷的使用率。
图5是用于说明向双凸印刷介质LC的印刷方向的说明图。如图所示,一边使滑架22沿远离起始位置侧的方向即从端部RE1朝向端部RE2的方向移动一边对双凸印刷介质LC进行印刷,在使滑架22沿从端部RE2向端部RE1的方向移动时不进行印刷地使滑架22移动。在双凸印刷介质LC中,在无法对透镜体R1~Rn的适当位置排出墨水的情况下,会产生产生逆视(逆視,reverse view,)等、图像看起来不立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与双凸印刷介质LC的透镜体R1的凹部匹配的端部RE1开始印刷,所以能够对透镜体R1~Rn的适当位置排出墨水,能够谋求提升印刷品质。另外,在使滑架22沿从端部RE2向端部RE1的方向移动时,使滑架22按比使滑架22沿从端部RE1向端部RE2的方向移动时(步骤S130)快的速度移动,所以能够谋求提高印刷的使用率。
在步骤S110的处理中,在判定为没有检测到双凸印刷介质LC的端部RE1时,如图6所示,双凸印刷介质LC相对于滑架22的主扫描方向错开地被输送,所以判断为无法由PW检测器50检测到纸端,通过下式(1)演算推定纸端位置PEest并存储于缓冲器(步骤S140),通过控制滑架马达34a以使得滑架22从推定纸端位置PEest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而远离起始位置并且控制印刷头24以使得在推定纸端位置PEest开始与印刷数据相应的颜色的墨水的排出,从而开始1个行程量的印刷(步骤S150),执行步骤S160以后的处理而进行向双凸印刷介质LC的印刷。式(1)中,“PE0”为在第1行程中检测到的纸端位置,“PEw”为最后由PW检测器50检测并存储于缓冲器的纸端位置,“Pfw”为最后由PW检测器50检测到纸端位置时的从印刷第1行程算起的双凸印刷介质LC的输送量,“Pf”为从印刷第1行程到当前位置的双凸印刷介质LC的输送量。通过这样的处理,即使在双凸印刷介质LC相对滑架22的主扫描方向错开地被输送时,也能够从纸端位置开始印刷并能够抑制图像的错位。
PEest=PE0+(PEw-PE0)/Pfw·Pf···(1)
在这样反复进行步骤S110~S180的处理时,若判定为没有下一行程的印刷数据(步骤S170),则执行控制送纸马达33以使得伴随着送纸辊35的驱动而将记录纸P从压印板40排纸的排纸处理(步骤S230),将本例程结束。
在这里,使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与本发明的构成要素的对应关系明了。本实施方式的双凸印刷介质LC相当于印刷介质,控制器70相当于控制单元。
根据以上说明了的本实施方式的印刷,通过检测到双凸印刷介质LC的端部RE1并从端部RE1开始墨水的排出,能够谋求提升印刷品质。另外,在第1行程的印刷结束后,不进行印刷而按比进行印刷时的滑架22的移动速度要快的速度使滑架22向起始位置侧移动,所以能够谋求提高印刷的使用率。而且,在不无法由PW检测器50检测到纸端时,演算推定纸端位置PEest,通过控制滑架马达34a以使得滑架22从推定纸端位置Peest远离起始位置而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并且控制印刷头24以使得其排出与印刷数据相应的颜色的墨水,从而开始1行程量的印刷,由此即使在双凸印刷介质LC错开地被输送时也能够抑制所印刷的图像错位,能够进一步提升印刷品质。
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中,在步骤S110、S140、S150的处理中,在判定为没有检测到双凸印刷介质LC的端部RE1时,从推定纸端位置PEest开始印刷,但在没有检测到双凸印刷介质LC的端部RE1时也可以排纸,不进行步骤S110~S150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中,在步骤S110的处理中,一边控制滑架马达34a以使得滑架22从起始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一边利用来自PW检测器50的信号检测双凸印刷介质LC的端部RE1,但此时也能够使滑架22的速度比排出墨水时的速度慢。这样一来,能够更可靠地检测到双凸印刷介质LC的端部RE1。
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中,双凸印刷介质LC由送纸马达33供纸以使得端部RE1配置于压印板40的起始位置侧,但通过使用形状精度低的一方的端部的一部分被切掉的印刷介质并用PW检测器50检测形成有切口的一方的端部,从而能够容易地检测到形状精度低的一方的端部。即,将端部RE1与端部RE2的宽度相比较,宽度宽的端部RE1的精度也高(严密地进行管理),所以也可以例如用PW检测器50检测位于各端部的透镜的宽度,从精度高的透镜所处的端部开始印刷。
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中,向记录纸P排出墨水,但也可以排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和/或分散有功能材料的微粒的液状体(分散液)、凝胶那样的流状体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中,通过一边排出墨水一边使滑架22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而在记录纸P上进行印刷,但也可以构成为行式打印机,所述行式打印机通过从与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大致垂直地配置且并列成一列的喷嘴排出墨水而在记录纸P上进行1行程的印刷。
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中,作为记录纸P使用具有双凸透镜的印刷介质,但也可以使用具有并列配置蝇眼透镜等其他多个透镜体而成的透镜片的印刷介质。
另外,不用说,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就能够以各种技术方案来实施。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印刷装置和/或印刷介质的制造工业等。

Claims (9)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印刷头向具有并列配置多个透镜体而成的透镜片的印刷介质排出流体而进行印刷,
所述印刷介质中,配置于其一端部的透镜体按比其他透镜体低的形状精度形成,
该印刷装置具备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印刷头以使得其将所述印刷介质的与一端部反对侧的端部作为排出开始位置而排出所述流体,
在与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一端部相反侧的端部配置的透镜体的宽度和与该透镜体相邻的另外的透镜体的宽度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介质中,所述低形状精度的透镜体的宽度比相邻的所述其他透镜体的宽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头移动单元,其使所述印刷头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
所述控制单元是如下单元:控制所述印刷头与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以一边使所述印刷头在从所述印刷介质的另一端部向所述一端部的方向上移动一边使所述流体从所述印刷头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是如下单元:控制所述印刷头与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以使得所述印刷头在从所述印刷介质的另一端部向所述一端部的方向上移动时,排出所述流体;控制所述印刷头与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以使得在所述印刷头在从所述印刷介质的一端部向所述另一端部的方向上移动时,不伴随着所述流体的排出,所述印刷头按比所述印刷头在从所述另一端部向所述一端部的方向上移动时要快的速度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端部检测单元,其对所述印刷介质的主扫描方向上的端部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单元是如下单元:控制所述印刷头与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以使得所述印刷头将由所述端部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端部作为排出开始位置而排出所述流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检测单元安装于所述印刷头;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与所述端部检测单元,以一边使得所述印刷头在从所述印刷介质的一端部向所述另一端部的方向上移动一边使得所述端部检测单元进行端部的检测,然后,控制所述印刷头与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以使得所述印刷头一边在从所述印刷介质的另一端部向所述一端部的方向上移动一边从所述检测出的端部的位置开始排出所述流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检测单元安装于所述印刷头;
所述控制单元是如下的单元:控制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与所述端部检测单元,以一边使得所述印刷头减速一边使得所述端部检测单元对所述印刷介质的端部进行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单元,其将所述印刷介质输送到所述印刷头能够排出所述流体的流体排出区域;
所述控制单元是如下单元:控制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所述端部检测单元与所述输送单元,以一边使得所述印刷头在从所述印刷介质的一端部向所述另一端部的方向上移动一边使得所述输送单元按输送预定量输送所述印刷介质、在该输送后使得所述端部检测单元对端部进行检测;控制所述印刷头与所述印刷头移动单元,以使得在无法利用所述端部检测单元检测到端部时基于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量来推定所述端部的位置,所述印刷头从该推定出的端部的位置开始排出所述流体。
9.一种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印刷头向具有透镜片的印刷介质排出流体而进行印刷,所述透镜片是并列配置多个透镜体而成的且配置于一端部的透镜体按比其他透镜体低的形状精度形成,在与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一端部相反侧的端部配置的透镜体的宽度和与该透镜体相邻的另外的透镜体的宽度相等,
将所述印刷介质的与一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作为排出开始位置并从所述印刷头排出所述流体。
CN201410231762.2A 2013-05-31 2014-05-28 印刷装置、印刷介质以及印刷方法 Active CN1042102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5024A JP6136587B2 (ja) 2013-05-31 2013-05-31 印刷装置並びに印刷方法
JP2013-115024 2013-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0233A CN104210233A (zh) 2014-12-17
CN104210233B true CN104210233B (zh) 2017-04-26

Family

ID=51984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1762.2A Active CN104210233B (zh) 2013-05-31 2014-05-28 印刷装置、印刷介质以及印刷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27280B2 (zh)
JP (1) JP6136587B2 (zh)
CN (1) CN1042102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7129B2 (ja) * 2014-03-26 2018-06-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17024206A (ja) * 2015-07-17 2017-0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093078B1 (ja) * 2016-07-21 2017-03-08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カッティング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0905B2 (en) * 2002-04-15 2005-04-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200942631Y (zh) * 2006-08-21 2007-09-05 上海市黄浦区家友电脑研究所 一种数码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9366B2 (ja) * 2005-03-29 2009-12-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媒体端部検出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10000705A (ja) * 2008-06-20 2010-01-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ヘッドの温度制御方法
JP5176725B2 (ja) * 2008-07-02 2013-04-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レンズシートおよび印刷方法
JP5332366B2 (ja) * 2008-07-15 2013-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0905B2 (en) * 2002-04-15 2005-04-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200942631Y (zh) * 2006-08-21 2007-09-05 上海市黄浦区家友电脑研究所 一种数码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36587B2 (ja) 2017-05-31
CN104210233A (zh) 2014-12-17
US9527280B2 (en) 2016-12-27
US20140354721A1 (en) 2014-12-04
JP2014233856A (ja) 2014-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28965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吐出状態の推定方法
US20210291561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891991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head and head tank
CN104339846B (zh) 印刷装置
CN104210233B (zh) 印刷装置、印刷介质以及印刷方法
US928378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60221160A1 (en) Medium Position Determining Devices And Image Recording Devices
JP20090066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欠陥ノズル判定方法
JP2007007899A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2016007515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forming test pattern,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200626394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422657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印刷モジュール
US7360854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4179510A (zh) 喷墨打印机图像改进技术
US20160152054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453479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90360A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04339901A (zh) 被记录介质、被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CN104210248B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US20130152806A1 (en) Sorting a media stack using a printer
JP4994050B2 (ja) エンコーダシート、位置検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155434A1 (en) Sorting a media stack using a scanning apparatus
JP4492789B2 (ja) プリント装置及びその調整方法
JP7017056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吐出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180681B2 (en) Print apparatus, print method, and print she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