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5581A - 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5581A
CN104205581A CN201380016552.5A CN201380016552A CN104205581A CN 104205581 A CN104205581 A CN 104205581A CN 201380016552 A CN201380016552 A CN 201380016552A CN 104205581 A CN104205581 A CN 104205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stator
insulating cover
cover
rota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65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5581B (zh
Inventor
南云俊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05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55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5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7Devices for sensing current, or actuated thereb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09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5Devices for sensing temperature, or actuated thereb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旋转电机(12)具备:多个母线(132a~132c),它们对配置在壳体(28)的外部的外部电力线(102)与多相的线圈(112)进行电中继;绝缘罩(182),其与多个母线(132a~132c)分别隔开规定的间隙而装配,且覆盖各母线(132a~132c)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制冷剂供给机构(30),其向壳体(28)内供给对定子(22)进行冷却的冷却流体(42)。在绝缘罩(182)的底面(192)形成有将底面(192)上下贯通的贯通孔(190)。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具有能够使母线绝缘且也适合使用于冷却结构的绝缘罩。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6-340585号公报(以下称作“JP 2006-340585 A”。)中公开的电动马达1具有将线圈端子配件30a、30b、30c与外部强电线缆50a、50b、50c之间电连接的接头40(图1、图2、[0023])。接头40通过利用树脂部42对由铜的平板构成的三个导体棒41a、41b、41c进行模制成形而构成为一体部件([0023])。各导体棒41a、41b、41c以沿着电动马达1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图1、图2)。
发明的概要
如上所述,JP 2006-340585 A的各导体棒41a、41b、41c以沿着电动马达1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但在JP 2006-340585 A中没有对使各导体棒41a、41b、41c沿着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配置的结构进行研究。此外,对于变更各导体棒41a、41b、41c的配置时的绝缘方法及冷却结构也完全没有触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这样的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性及冷却性优秀的旋转电机。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具备:定子,其卷绕有多相的线圈;壳体,其收容所述定子;多个母线,它们对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的外部电力线与所述多相的线圈进行电中继;绝缘罩,其与所述多个母线分别隔开规定的间隙而装配,且覆盖各母线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制冷剂供给机构,其向所述壳体内供给对所述定子进行冷却的冷却流体,所述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罩的底面上形成有将所述底面上下贯通的贯通孔。
根据本发明,通过绝缘罩覆盖母线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此能够提高母线与其周边部件的绝缘性。
另外,通过在绝缘罩的底面形成有贯通孔,由此在冷却液体向绝缘罩的内部浸入时,能够通过贯通孔排出冷却流体。由此,能够避免在绝缘罩内部积存冷却流体的情况,能够防止因冷却流体积存引起的母线之间的短路。此外,能够防止因冷却流体积存引起的绝缘罩或者冷却液体本身的劣化。
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母线从所述定子的外周侧朝向轴向延伸,所述绝缘罩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外周面与所述母线之间。由此,能够在相对于定子沿轴向偏置的位置将母线与外部电力线的端子连接。因此,与在定子的外周面的径向外侧与外部电力线的端子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旋转电机的径向上的尺寸。另外,由于绝缘罩配置在定子的外周面与母线之间,因此能够提高定子的外周面与母线的绝缘性。
还可以构成为,所述贯通孔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定子的外周面沿轴向分离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因形成贯通孔而使定子的外周面与母线的绝缘性降低的情况。
还可以构成为,所述绝缘罩具备位于所述多个母线之间的隔壁,所述绝缘罩的底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形成,所述贯通孔形成在所述隔壁与所述底面交叉的角部。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绝缘罩的底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形成,能够以沿着定子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绝缘罩。因此,能够抑制旋转电机的径向上的尺寸增大的情况。另外,通过在隔壁与底面交叉的角部形成有贯通孔,能够更高效地排出冷却液体。
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母线由板状构件构成,所述母线具备使所述板状构件的一部分向板厚方向弯曲而成的弯曲部。由此,即使在产生温度变化时,也能够通过弯曲部挠曲来吸收母线的伸缩。因此,在产生温度变化时,能够缓和在母线自身上产生的应力,能够抑制母线的损伤。
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母线具有在高度方向上形成有阶梯差的台阶部,所述绝缘罩的所述贯通孔形成在所述台阶部的上侧及下侧。
还可以构成为,将所述绝缘罩作为覆盖所述母线的下表面的下侧罩,并使所述绝缘罩与覆盖所述母线的上表面的上侧罩相互连结。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搭载有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马达的车辆着眼于冷却系统而示出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表示所述马达中的冷却油的流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将所述车辆着眼于电力系统而示出的局部剖切局部立体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作为所述冷却系统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的侧罩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将马达转子简化而示出贯通孔的位置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马达定子与中继导体的连接部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所述马达定子与所述中继导体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9是熔合构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所述熔合构件与端子台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日本特开2009-017667号公报的图3所示的定子的结构的图。
图12是组装有母线的所述端子台的第一外观立体图。
图13是装置有所述母线的所述端子台的第二外观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组装有所述母线的所述端子台与马达壳体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5是所述端子台及所述母线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组装有所述母线的状态的第二罩(绝缘罩)的立体图。
图17是所述绝缘罩的外观立体图。
图18是不存在油排出口的位置处的所述绝缘罩的局部剖视图(图16的XVIII-XVIII线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19是存在所述油排出口的位置处的所述绝缘罩的局部剖视图(图16的XIX-XIX线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A.一实施方式
1.整体的结构的说明
[1-1.整体结构]
图1是将搭载有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马达12的车辆10着眼于冷却系统(制冷剂供给机构)而示出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表示马达12中的冷却油42的流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在图2中,粗箭头表示冷却油42的流动。图3是将车辆10着眼于电力系统而示出的局部剖切局部立体图。图4是图3的IV-IV线处的局部剖视图。为了便于理解,希望注意的是,图1及图2是后述的图6的沿着I-I线的剖视图,且是关于图1及图2中的侧罩30(后述)的将后述的导入孔32、第一~第三喷出孔36、38、40全部通过的剖视图(图5的沿着I-I线的剖视图)(参照图5)。
如图1所示,车辆10除了马达12之外,还具有作为齿轮机构的减速器14。减速器14的一部分以向马达12的内部进入的方式配置。
另外,马达12是用于生成车辆10的驱动力F的驱动源。马达12为3相交流无刷式,基于从未图示的蓄电池经由未图示的逆变器供给的电力而生成车辆10的驱动力F。另外,马达12将通过进行再生而生成的电力(再生电力Preg)(W)向所述蓄电池输出,由此对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再生电力Preg也可以对未图示的12伏系统或辅机输出。
如图1~图4所示,马达12具有马达转子20(以下也称作“转子20”。)、马达定子22(以下也称作“定子22”。)、解析器转子24、解析器定子26、马达壳体28及侧罩30。由解析器转子24和解析器定子26构成解析器31。
[1-2.冷却系统]
(1-2-1.侧罩30)
图5是作为冷却系统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的侧罩30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在侧罩30上形成有单一的导入孔32、流路34、单一的第一喷出孔36、单一的第二喷出孔38及多个第三喷出孔40。从未图示的泵向第一~第三喷出孔36、38、40供给冷却油42。所述泵可以为电动式或机械式中的任一种。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侧罩30分别对转子20及定子22喷射或放出冷却油42。
具体而言,第一喷出孔36主要对转子20的旋转轴50喷射或放出冷却油42。第二喷出孔38主要对转子20的筒状构件52喷射或放出冷却油42。第三喷出孔40主要对定子22喷射或放出冷却油42。各喷出孔36、38、40为喷嘴状,能够喷射或放出冷却油42。
(1-2-2.马达转子20)
(1-2-2-1.旋转轴50)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转子20的旋转轴50上形成有:轴开口部53,其用于向旋转轴50的内部供给冷却油42;单一的第一轴流路54,其沿着轴向X1、X2(图1)延伸;以及多个第二轴流路56,它们朝向马达12的径向R1、R2(图6)而使第一轴流路54与旋转轴50的外部连通。
从侧罩30的第一喷出孔36供给的冷却油42经由第一轴流路54而被引导至各第二轴流路56,并经由各第二轴流路56而从旋转轴50放出。放出后的冷却油42向转子20的内部或减速器14的一部分供给。
(1-2-2-2.筒状构件52)
(1-2-2-2-1.概要)
如图2等所示,转子20除了旋转轴50之外,还具有有底筒状的筒状构件52、转子铁心60及转子轭部62。
筒状构件52具备:底面70,其在侧罩30侧固定于旋转轴50的外周;以及侧面72,其从底面70的外缘向轴向X2延伸。侧面72中的与底面70相反的一侧开口。换言之,在侧面72中的与底面70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开口部74。在筒状构件52的内部配置有构成减速器14的行星齿轮76。
(1-2-2-2-2.底面70)
如图2所示,底面70具有基部80、第一突出壁部82及第二突出壁部84。基部80是沿着径向R1延伸的部位。在基部80的一部分上形成有沿着轴向X1、X2将底面70(基部80)贯通的多个贯通孔86。
图6是将马达转子20简化而示出贯通孔86的位置的主视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贯通孔86等间隔地设有四个。从侧罩30向底面70喷射的冷却油42通过贯通孔86而向筒状构件52的内部供给。
第一突出壁部82在比贯通孔86靠径向外侧(R1方向)的位置向侧罩30侧(X1方向)突出。第一突出壁部82形成为环状。因此,在转子20旋转时,在从侧罩30向底面70喷射或放出的冷却油42未直接进入贯通孔86的情况下,通过在冷却油42上作用有离心力,从而冷却油42积存在第一突出壁部82的内周侧(由基部80和第一突出壁部82包围的区域)。换言之,通过基部80和第一突出壁部82形成冷却油的积存部88。因此,即使在冷却油42未直接进入贯通孔86的情况下,冷却油42也是暂且积存在积存部88,之后从贯通孔86向筒状构件52的内部供给。
另外,在沿着转子20的径向R1、R2观察时,第一突出壁部82的一部分与旋转轴50的轴开口部53重叠。因此,对于经由轴开口部53而从第一轴流路54溢出的冷却油42而言,也通过作用有离心力或重力而积存在第一突出壁部82的内周侧,之后从贯通孔86向筒状构件52的内部供给。因此,对于经由轴开口部53而从第一轴流路54溢出的冷却油42而言,也能够有效地用于转子铁心60的冷却。
此外,如图2所示,第一突出壁部82形成有随着从侧罩30朝向底面70的基部80(即,沿X2方向)而扩径的扩径部90。由此,在第一突出壁部82的径向内侧(R2方向)容易形成积存部88,并且尽管暂且向第一突出壁部82的径向内侧(R2方向)供给,但也能够减少未向筒状构件52的内部进入的冷却油4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第一突出壁部82的径向内侧及径向外侧这两方扩径,但只要向径向内侧扩径,就能够起到上述作用及效果。
而且,在第一突出壁部82的径向外侧(R1方向)固定有解析器转子24(旋转传感器的旋转件)。由此,第一突出壁部82兼具形成冷却油42的积存部88的功能及保持解析器转子24的功能。因此,与将保持解析器转子24的构件和第一突出壁部82分别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马达12成为简单的结构。
如图2所示,第二突出壁部84在比贯通孔86靠径向外侧(R1方向)的位置朝向开口部74(在图2中,沿着轴向X2)突出。第二突出壁部84形成为环状。在向转子20的径向外侧(R1方向)观察时,第二突出壁部84的前端与行星齿轮76的一部分重叠。由此,当由第二突出壁部84引导的冷却油4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而朝向径向外侧(R1方向)放出时,冷却油42向行星齿轮76的一部分供给。
(1-2-2-2-3.侧面72)
如图1及图2所示,在筒状构件52的侧面72的径向外侧(R1方向)固定有转子铁心60及转子轭部62。如上所述,来自侧罩30的冷却油42经由旋转轴50或筒状构件52的底面70向筒状构件52的内部供给。之后,当冷却油42在转子20的旋转作用下沿着侧面72移动时,对转子铁心60进行冷却。
到达侧面72后的冷却油42沿着侧面72向开口部74侧移动,并从开口部74放出。从开口部74放出的冷却油42之后积存在马达壳体28的底部(未图示),然后通过所述泵再次从侧罩30向转子20或定子22喷射或放出。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油42也可以在再次喷射或放出之前通过未图示的冷却器或加温器进行热交换。
(1-2-3.马达定子22)
从侧罩30的第三喷出孔40供给的冷却油42一边对定子22的各部分进行冷却,一边通过定子22的内部而落下到马达壳体28的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如之后详述的那样,冷却油42在定子22内移动时,即使进入第二罩182(绝缘罩),冷却油42也会经由油排出口190(图16、图17及图19)而被排出。
另外,如图2等所示,在马达定子22上,且在解析器转子24的径向外侧(R1方向)配置有解析器定子26。由此,解析器定子26进行与解析器转子24的旋转角度对应的输出。因此,能够检测马达转子20的旋转角度。
[1-3.电力系统]
(1-3-1.概要)
如上所述,图3是将搭载有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马达12的车辆10着眼于电力系统而示出的局部剖切局部立体图,图4是图3的IV-IV线处的局部剖视图。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马达12的电力系统,除了转子20及定子22之外,还包括线束100(外部电力线102)及中继导体104。
(1-3-2.马达定子22)
图7是表示马达定子22与中继导体104的连接部的情况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马达定子22与中继导体104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在定子22中,多相(U相、V相、W相)的线圈112经由绝缘构件111而卷绕在定子铁心110上。如图7所示,各线圈112的端部按相捆束而形成线圈端部114。如图7明示的那样,线圈端部114向径向外侧(R1方向)突出。对于各线圈112的端部按相捆束的情况,希望参照例如日本特开2009-017667号公报(以下称作“JP 2009-017667 A”)的图7。
如图3、图4、图7及图8所示,各定子铁心110收容在配置于径向外侧(R1方向)的定子支架116(定子壳体)内。
(1-3-3.线束100(外部电力线102))
线束100包括多相(U相、V相、W相)的外部电力线102。各外部电力线102是在马达壳体28的外部将马达12和未图示的所述逆变器连接的电力线。如图4所示,外部电力线102的端子120与中继导体104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120与中继导体104的连接部(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22)位于比定子22的外周面(及定子支架116的外周面)靠径向内侧(R2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小马达12整体的径向R1、R2上的尺寸。另外,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22在轴向X1、X2上配置在比定子22靠减速器14侧的位置。
(1-3-4.中继导体104)
中继导体104对各线圈112与外部电力线102进行电中继(连接),具有各相的熔合构件130(线圈侧导体)、各相的母线132a~132c(外部电力线侧导体)以及端子台134。由熔合构件130及母线132a~132c构成中继部。
(1-3-4-1.熔合构件130)
图9是熔合构件130的外观立体图。图10表示熔合构件130与端子台134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如图7、图9等所示,熔合构件130由折弯的板状构件构成。
具体而言,熔合构件130具有线圈连接面140、端子台连接面142、以及配置在线圈连接面140与端子台连接面142之间的中间面144。
如图9所示,在线圈连接面140上形成有用于供线圈端部114插入的开口部146。在从开口部146插入线圈端部114之后,对线圈连接面140侧的前端向图9中的箭头A1的方向施力而使开口部146关闭,在该状态下,通过对线圈端部114及线圈连接面140进行热紧固来使两者接合(参照图7等)。将线圈端部114与线圈连接面140的连接部称作线圈连接部147。
如图3、图7及图10所示,端子台连接面142经由螺栓148及螺母150(图15)而与端子台134连接。
如图3、图7及图10明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线圈连接面140、端子台连接面142以及中间面144均配置在相对于定子22(或定子支架116)的外周面垂直的方向(R1、R2方向)上。
具体而言,线圈连接面140及端子台连接面142沿着圆周方向(图10的C1、C2方向)和径向(图10的R1、R2方向)形成,线圈连接面140及端子台连接面142的厚度方向与轴向X1、X2平行,不朝向定子22的外周面。另外,中间面144沿着轴向(图4的X1、X2方向)及径向(图10的R1、R2方向)形成,中间面144的厚度方向与圆周方向C1、C2近似,不朝向定子22的外周面。这例如基于以下理由。
例如,在中间面144沿着圆周方向C1、C2及轴向X1、X2配置的情况下,换言之,在中间面144的厚度方向与径向R1、R2平行的情况下,中间面144向定子22的外周面接近与该中间面144的厚度对应的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中间面144从定子22的外周面绝缘,需要使中间面144从定子22的外周面进一步远离。由此,产生马达12的径向尺寸增大的顾虑。
图11中示出JP 2009-017667 A的图3所示的定子(这里称作定子200。)的结构。在图11的定子200中,引线框架202的厚度方向面对定子支架204的外周面。因此,当考虑引线框架202与定子支架204这两者的绝缘性时,需要使引线框架202与定子支架204的外周面的距离Lc比较长。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面144沿着轴向X1、X2及径向R1、R2配置。因此,从使两者绝缘的观点出发,能够进一步缩短中间面144与定子22的外周面的距离L1(图10)。对于线圈连接面140及端子台连接面142也同样。
另外,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熔合构件130中,线圈连接面140与端子台连接面142在圆周方向C1、C2上偏置配置。因此,在作业者或者制造装置朝向轴向X2而进行端子台连接面142的组装作业及之后的线圈连接面140的组装作业的情况下,由于线圈连接面140与端子台连接面142不重叠,因此容易进行各组装作业。
而且,此时,熔合构件130的中间面144沿着轴向X1、X2及径向R1、R2配置,由此中间面144难以与端子台连接面142重叠,因此容易进行组装作业,并且能够抑制熔合构件130的圆周方向C1、C2上的尺寸增大的情况。
(1-3-4-2.母线132a~132c)
图12及图13是组装有母线132a~132c的端子台134的第一及第二外观立体图。图14是表示组装有母线132a~132c的端子台134与马达壳体28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5是端子台134及母线132a~132c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表示组装有母线132a~132c的状态的第二罩182(绝缘罩)的立体图。如图15等所示,各母线132a~132c由实施冲裁加工以及弯曲加工而得到的板状构件(例如铜板)构成。
如图15等所示,各母线132a~132c的一端(熔合构件连接部160)在端子台134处经由螺栓148及螺母150与熔合构件130的端子台连接面142连结。各母线132a~132c的另一端(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62)经由螺栓164(图4)及螺母166与外部电力线102的端子120连结。如图4所示,各母线132a~132c的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62和外部电力线102的端子120的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22位于比马达定子22(或定子支架116)的外周面靠径向内侧(R2方向)的位置。
如图15、图16等所示,各母线132a~132c均具有熔合构件连接部160、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62以及中间部168,但彼此形状不同。
具体而言,以第一相(例如U相)的母线132a的中间部168与轴向X1、X2平行的情况为基础,在熔合构件连接部160与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62之间具有折弯部170,并且在折弯部170与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62之间具有弯曲部172。
以第二相(例如V相)的母线132b的中间部168与轴向X1、X2平行的情况为基础,在熔合构件连接部160与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62之间具有折弯部170,在折弯部170与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22之间具有弯曲部172,并且在弯曲部172与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22之间具有台阶部174。
以第三相(例如W相)的母线132c的中间部168与轴向X1、X2平行的情况为基础,在熔合构件连接部160与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62之间具有台阶部174,并且在台阶部174与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22之间具有折弯部170。
通过使各母线132a~132c为上述的形状,由此如图14所示,能够使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62与水平面H平行地整齐排列。其结果是,各母线132a~132c与各外部电力线102的连接变得容易。
另外,各折弯部170形成有通过冲裁加工而折弯的部位。弯曲部172通过折弯加工使母线132a、132b的一部分向厚度方向弯曲而形成。台阶部174通过使母线132b、132c的一部分向厚度方向折弯而构成。
即使在产生温度变化时,也能够通过弯曲部172或台阶部174挠曲来吸收母线132a~132c的伸缩。因此,在产生温度变化时,能够缓和在母线132a~132c自身上产生的应力,能够抑制母线132a~132c的损伤。
(1-3-4-3.端子台134)
端子台134将熔合构件130和母线132a~132c连接。如图15等所示,端子台134具有:第一罩180,其覆盖熔合构件130的径向外侧(R1方向),并且包括熔合构件130与母线132的连接部(中间连接部178);第二罩182,其覆盖母线132a~132c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以及第三罩184,其覆盖母线132a~132c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如图15、图16等所示,在第二罩182上设置形成有爪187的凸部186。另外,在第三罩184上的与凸部186对应的位置设有凹部188。如图13等所示,通过使凸部186与凹部188卡合,由此将第二罩182与第三罩184连结。
构成端子台134的第一罩180、第二罩182及第三罩184也具有使母线132a~132c从其周边部件(定子22的线圈112等)绝缘的作为绝缘罩的功能。以下,也将第二罩182称作绝缘罩182。
如图10等所示,中间连接部178位于比马达定子22的外周面靠径向外侧(R1方向)的位置。
另外,如图10等所示,上述的线圈连接部147(线圈端部114与熔合构件130的连接部)与中间连接部178(熔合构件130与母线132a~132c的连接部)的彼此的一部分配置在同一半径的圆周上。而且,配置在从轴向X2观察时彼此沿圆周方向错开的位置。
因此,在作业者或制造装置朝向轴向X2而进行中间连接部178的组装作业及之后的线圈连接部147的组装作业的情况下,由于线圈连接部147与中间连接部178不重叠,因此容易进行各组装作业。
图17是绝缘罩182(第二罩182)的外观立体图。图18是不存在油排出口190的位置处的绝缘罩182的剖视图(图16的XVIII-XVIII线处的局部剖视图)。图19是存在油排出口190的位置处的绝缘罩182的剖视图(图16的XIX-XIX线处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4等所示,在线圈端部114侧(轴向X1),绝缘罩182配置在马达定子22(或定子支架116)的外周面与母线132a~132c之间。并且,绝缘罩182从该处向轴向X2延伸而配置。
如图18等所示,绝缘罩182的底面192相对于水平面H(X1、X2方向及Y1、Y2方向)倾斜形成。由此,能够通过重力将冷却油42向下方引导。
如图17、图19等所示,在绝缘罩182上形成有隔壁194,该隔壁194使各母线132a~132c彼此绝缘,并且用于固定各母线132a~132c。
如图18及图19所示,在母线132a~132c的下表面与绝缘罩182的底面192之间产生规定的间隙。该间隙并不是将母线132镶嵌成形,而是通过向绝缘罩182嵌入而产生。所述间隙也可以通过母线132a~132c的形状有意图地形成,或者也可以因公差的关系而产生。在将母线132a~132c镶嵌成形的情况下,在母线132a~132c因温度变化而要变形时,可能在与母线132a~132c的周围密接的树脂上产生裂缝等,但通过在母线132a~132c与绝缘罩182之间产生规定的间隙,由此允许母线132a~132c的变形,即使在发生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绝缘罩182的损伤。
另外,在绝缘罩182上形成有多个油排出口190,这多个油排出口190形成在绝缘罩182的底面192上,且将底面192上下贯通。油排出口190形成在底面192与隔壁194交叉的角部(特别是在配置有绝缘罩182时,为相对地位于下侧的角部)。另外,考虑在绝缘罩182上形成的台阶,而将油排出口190形成在台阶的上侧与下侧这两方。
并且,如图8等所示,油排出口190形成在沿轴向X2从定子22充分分离的位置,以免因形成油排出口190而损害定子22与母线132a~132c的绝缘性。
从侧罩30供给到马达定子22的冷却油42可能通过定子22的内部而向端子台134的内部浸入。若在绝缘罩182上没有形成本实施方式那样的油排出口190的情况下,冷却油42可能积存于绝缘罩182。由此,各母线132a~132c之间可能发生短路,且绝缘罩182可能劣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绝缘罩182上形成有多个油排出口190,因此经由各油排出口190而能够使冷却油42不滞留于绝缘罩182。
2.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绝缘罩182覆盖母线132a~132c的下表面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提高母线132a~132c与其周边部件(定子22的线圈112等)的绝缘性。
另外,通过在绝缘罩182的底面192上形成有油排出口190(贯通孔),由此在冷却油42向绝缘罩182的内部浸入时,能够通过油排出口190而将冷却油42排出。由此,能够避免在绝缘罩182内部积存冷却油42的情况,能够防止因冷却油42积存引起的母线132a~132c之间的短路。此外,能够抑制因冷却油42积存引起的绝缘罩182或者冷却油42本身的劣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母线132a~132c从定子22的外周侧朝向轴向X2延伸,绝缘罩182配置在定子22的外周面与母线132a~132c之间(参照图4)。由此,能够在相对于定子22沿轴向X2偏置的位置处将母线132a~132c与外部电力线102的端子120连接。因此,与在定子22的外周面的径向外侧与外部电力线102的端子120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径向R1、R2上的尺寸。另外,由于绝缘罩182配置在定子22的外周面与母线132a~132c之间,因此能够提高定子22的外周面与母线132a~132c的绝缘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油排出口190配置在相对于定子22的外周面沿轴向X2分离的位置(参照图8等)。由此,能够抑制因形成油排出口190而使定子22的外周面与母线132a~132c的绝缘性降低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罩182具备位于多相的母线132a~132c之间的隔壁194,绝缘罩182的底面192相对于水平面H倾斜形成,油排出口190形成在底面192与隔壁194交叉的角部。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绝缘罩182的底面192相对于水平面H倾斜形成,由此能够以沿着定子22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绝缘罩182。因此,能够抑制径向R1、R2上的尺寸增大的情况。另外,通过在底面192与隔壁194交叉的角部形成有油排出口190,由此能够更高效地排出冷却油42。
在本实施方式中,母线132a~132c由板状构件构成(参照图15等),母线132a~132c具备使板状构件的一部分向厚度方向(板厚方向)弯曲而成的弯曲部172。由此,即使在产生温度变化时,也能够通过弯曲部172挠曲来吸收母线132a~132c的伸缩。因此,在产生温度变化时,能够缓和在母线132a~132c自身上产生的应力,能够抑制母线132a~132c的损伤。
B.变形例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载内容而采用各种结构。例如,能够采用以下结构。
1.适用对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马达12搭载于车辆10,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使用马达12的其它用途。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马达12用于车辆10的驱动用,但也可以用于车辆10的其他用途(例如电动动力转向、空气调节装置、空气压缩机等)。或者,还可以将马达12使用于工业机械、家电产品等设备。
2.马达1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马达12为3相交流方式,但从基于冷却流体的冷却或马达12的小型化的观点出发,也可以为其他的交流方式或直流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马达12为无刷式,但也可以为有刷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马达定子22配置在马达转子20的径向外侧(R1方向)(参照图1等),但并不局限于此,马达定子22也可以配置在马达转子20的径向内侧(R2方向)。
3.解析器3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解析器转子24形成在第一突出壁部82上,但从自筒状构件52的底面70向筒状构件52的内部供给冷却油42的观点或电力系统的结构的观点出发,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解析器转子24固定在第一突出壁部82以外的部位。
4.冷却系统
[4-1.冷却流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冷却油42作为冷却流体,但从冷却功能的观点出发,也可以是冷却油42以外的冷却流体(例如水等)。但是,可能无法进行行星齿轮76等齿轮机构的润滑目的下的使用。
[4-2.筒状构件5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筒状构件52的内部配置有与旋转轴50连结的行星齿轮76,但也可以配置其他齿轮机构。或者,从基于冷却流体的冷却的观点出发,也可以将其他构件配置在筒状构件52的内部。例如,也可以配置与旋转轴50连结的摩擦卡合机构(离合器机构)。
在将摩擦卡合机构配置在筒状构件52的内部的情况下,能够减小马达12的轴向X1、X2上的尺寸。并且,除了转子铁心60的冷却之外,还能够进行摩擦卡合机构的冷却或润滑(冷却流体兼作润滑油的情况)。因此,与将转子铁心60的冷却结构和摩擦卡合机构的冷却结构分别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5.电力系统
[5-1.中继导体10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熔合构件130和母线132a~132c构成中继导体104,但例如从将外部电力线102的端子120配置在比定子22的外周面靠径向内侧(R2方向)的位置的观点出发,中继导体104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通过熔合构件130或母线132a~132c中的一方将线圈端部114与外部电力线102连接。
另外,例如从将外部电力线102的端子120配置在比定子22的外周面靠径向内侧(R2方向)的位置的观点出发,熔合构件130或母线132a~132c的形状也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母线132a~132c与轴向X1、X2平行的情况作为基础(参照图4),但也可以相对于轴向X1、X2倾斜(例如在图4中,也可以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熔合构件130的端子台连接面142与母线132a~132c的熔合构件连接部160连接的中间连接部178配置在比定子22的外周面靠径向外侧(R1方向)的位置。然而,例如从将外部电力线102的端子120配置在比定子22的外周面靠径向内侧(R2方向)的位置的观点出发,则并不局限于此,中间连接部178也可以配置在比定子22的外周面靠径向内侧(R2方向)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沿着轴向X2观察时,线圈连接部147和中间连接部178各自的一部分在同一半径的圆周上彼此偏置配置(参照图10等)。然而,例如从将外部电力线102的端子120配置在比定子22的外周面靠径向内侧(R2方向)的位置的观点出发,则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沿着轴向X2观察时,线圈连接部147与中间连接部178各自的一部分也可以不配置在同一半径的圆周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熔合构件130具有:线圈连接面140,其沿着径向R1、R2及圆周方向C1、C2形成;以及中间面144,其与线圈连接面140连结,且在比定子22的外周面靠径向外侧(R1方向)的位置沿着轴向X2及径向R1延伸。然而,例如从以将外部电力线102的端子120配置在比定子22的外周面靠径向内侧(R2方向)的位置的方式将线圈端部114与外部电力线102连接的观点出发,则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中间面144配置成沿着轴向X2及圆周方向C1、C2延伸,换言之,将中间面144配置成与定子22的外周面平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马达12与减速器14的端部连结,并将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22在轴向X1、X2上配置在比定子22靠减速器14侧的位置。然而,例如从以将外部电力线102的端子120配置在比定子22的外周面靠径向内侧(R2方向)的位置的方式将线圈端部114与外部电力线102连接的观点出发,则不局限于此。例如,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22也可以在轴向X1、X2上配置在夹着定子22而与减速器14相反的一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22设置在比定子22的外周面靠径向内侧(R2方向)的位置,但在着眼于例如绝缘罩182的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外部电力线连接部122设置在比定子22的外周面靠径向外侧(R1方向)的位置。
[5-2.绝缘罩18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绝缘罩182设置为母线132a~132c用,但例如从将外部电力线102的端子120配置在比定子22的外周面靠径向内侧(R2方向)的位置的观点出发,也可以采用不设置绝缘罩182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为了确保定子22与母线132a~132c的绝缘性,优选采用使轴向X2上的熔合构件130的长度增长等对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油排出口190的数量及配置如图16及图17所示,但若着眼于例如通过油排出口190将冷却油42排出的观点,则油排出口190至少具有一个即可,并且,油排出口190的配置也能够适当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母线132a~132c从定子22的外周侧朝向轴向X2而延伸,但若着眼于例如定子22与母线132a~132c的绝缘性确保、以及通过油排出口190的冷却油42的排出这样的观点,则母线132a~132c的位置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母线132a~132c从定子22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R1方向)延伸,且在母线132a~132c与定子22的外周面之间配置绝缘罩18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绝缘罩182具备位于多相的母线132a~132c之间的隔壁194,但若着眼于例如定子22与母线132a~132c的绝缘性确保、以及通过油排出口190的冷却油42的排出这样的观点,则也可以采用不设置隔壁194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绝缘罩182的底面192相对于水平面H倾斜形成,但若着眼于例如定子22与母线132a~132c的绝缘性确保、以及通过油排出口190的冷却油42的排出这样的观点,也可以使底面192与水平面H平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母线132a~132c具备使板状构件的一部分向板厚方向弯曲而得到的弯曲部172,但若着眼于例如定子22与母线132a~132c的绝缘性确保、以及通过油排出口190的冷却油42的排出这样的观点,则也可以采用变更弯曲部172的数量或配置的结构或者不设置弯曲部172的结构。

Claims (7)

1.一种旋转电机(12),其具备:
定子(22),其卷绕有多相的线圈(112);
壳体(28),其收容所述定子(22);
多个母线(132a~132c),它们对配置在所述壳体(28)的外部的外部电力线(102)与所述多相的线圈(112)进行电中继;
绝缘罩(182),其与所述多个母线(132a~132c)分别隔开规定的间隙而装配,且覆盖各母线(132a~132c)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制冷剂供给机构(30),其向所述壳体(28)内供给对所述定子(22)进行冷却的冷却流体(42),
所述旋转电机(12)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罩(182)的底面(192)上形成有将所述底面(192)上下贯通的贯通孔(1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12),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132a~132c)从所述定子(22)的外周侧朝向轴向延伸,
所述绝缘罩(182)配置在所述定子(22)的外周面与所述母线(132a~132c)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12),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190)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定子(22)的外周面沿轴向分离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12),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罩(182)具备位于所述多个母线(132a~132c)之间的隔壁(194),
所述绝缘罩(182)的底面(192)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形成,
所述贯通孔(190)形成在所述隔壁(194)与所述底面(192)交叉的角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12),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132a~132c)由板状构件构成,
所述母线(132a~132c)具备使所述板状构件的一部分向板厚方向弯曲而成的弯曲部(172)。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12),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132b、132c)具备在高度方向上形成有阶梯差的台阶部(174),
所述绝缘罩(182)的所述贯通孔(190)形成在所述台阶部(174)的上侧及下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12),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罩(182)是覆盖所述母线(132a~132c)的下表面的下侧罩,
并且,所述绝缘罩(182)与覆盖所述母线(132a~132c)的上表面的上侧罩(184)相互连结。
CN201380016552.5A 2012-03-30 2013-03-18 旋转电机 Active CN1042055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1172 2012-03-30
JP2012-081172 2012-03-30
PCT/JP2013/057694 WO2013146433A1 (ja) 2012-03-30 2013-03-18 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5581A true CN104205581A (zh) 2014-12-10
CN104205581B CN104205581B (zh) 2016-12-28

Family

ID=49259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6552.5A Active CN104205581B (zh) 2012-03-30 2013-03-18 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25509B2 (zh)
JP (1) JP5815846B2 (zh)
CN (1) CN104205581B (zh)
DE (1) DE112013003551T5 (zh)
WO (1) WO201314643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6512A (zh) * 2019-09-24 2021-04-0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用配线部件
CN114026772A (zh) * 2019-07-29 2022-02-08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电机
CN114599880A (zh) * 2019-10-31 2022-06-07 株式会社牧田 空气压缩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03595B1 (ko) * 2015-05-20 2017-02-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냉각구조를 갖는 전동기
JP6358220B2 (ja) * 2015-10-07 2018-07-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端子台接続構造
ES2773200T3 (es) * 2016-06-21 2020-07-09 Bombardier Transp Gmbh Una máquina eléctrica
JP6796421B2 (ja) 2016-07-22 2020-12-09 Ntn株式会社 潤滑油の供給構造
JP6799962B2 (ja) * 2016-08-03 2020-12-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US11482905B2 (en) * 2017-11-28 2022-10-25 Highlands Power, Inc. Stator having housing-integrated bus bars and internal cooling jacket
JP6621114B2 (ja) 2018-02-21 2019-12-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6728280B2 (ja) * 2018-07-24 2020-07-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7383899B2 (ja) * 2019-03-29 2023-11-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KR20210030833A (ko) * 2019-09-10 2021-03-18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블록 터미널
TWI814089B (zh) * 2021-09-24 2023-09-01 日商日本電產股份有限公司 馬達單元
US11962200B1 (en) * 2023-11-10 2024-04-16 Rivian Ip Holdings, Llc Stator busba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059A (zh) * 2001-09-03 2004-11-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用马达的配线构造
JP2008017693A (ja) * 2007-09-06 2008-01-24 Toyota Motor Corp 電動機ユニットおよび動力出力装置
CN101317318A (zh) * 2006-02-21 2008-12-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61017A (ja) 2004-03-09 2005-09-22 Honda Motor Co Ltd バスバーカバー
JP2006340585A (ja) 2005-06-06 2006-12-14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電動モータ
JP5026872B2 (ja) 2007-07-04 2012-09-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059A (zh) * 2001-09-03 2004-11-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用马达的配线构造
CN101317318A (zh) * 2006-02-21 2008-12-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
JP2008017693A (ja) * 2007-09-06 2008-01-24 Toyota Motor Corp 電動機ユニットおよび動力出力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6772A (zh) * 2019-07-29 2022-02-08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电机
CN114026772B (zh) * 2019-07-29 2024-03-2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电机
CN112636512A (zh) * 2019-09-24 2021-04-0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用配线部件
CN112636512B (zh) * 2019-09-24 2023-12-19 株式会社博迈立铖 旋转电机用配线部件
CN114599880A (zh) * 2019-10-31 2022-06-07 株式会社牧田 空气压缩机
CN114599880B (zh) * 2019-10-31 2023-12-08 株式会社牧田 空气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146433A1 (ja) 2015-12-10
DE112013003551T5 (de) 2015-04-02
WO2013146433A1 (ja) 2013-10-03
JP5815846B2 (ja) 2015-11-17
US20150061426A1 (en) 2015-03-05
US9825509B2 (en) 2017-11-21
CN104205581B (zh) 2016-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5581A (zh) 旋转电机
CN104185943A (zh) 旋转电机
US8461733B2 (en) Power supply unit-integrated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N110011454B (zh) 母线单元
US9887596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10809848B (zh) 电机、特别是用于车辆的电机
CN108604847A (zh) 用于流体泵的电动马达、用于形成不同的流体泵的具有多个这种电动马达的模块化的马达族以及制造方法
CN103154514A (zh) 用于车辆的压缩机
WO2013077264A1 (ja) 回転電機
US20140062234A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JP2010104205A (ja)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WO2012093476A1 (ja) 回転電機
CN110892617B (zh) 马达
CN111463942A (zh) 旋转电机
WO2016027711A1 (ja) 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の端子取付構造
CN109962575B (zh) 旋转电机
JP2017192201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CN110771009B (zh) 尤其用于车辆的电动机
CN103918168B (zh) 车用旋转电机
KR102580140B1 (ko) 내부 냉각 통로를 갖는 전기 기계
US8816552B2 (en) Electric motor with integrated electrical components in the B flange
JP2019161948A (ja) 回転電機
US8115351B2 (en) Hybrid transmission high voltage connector and terminal block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1165993B (zh) 电机绝缘件和方法
CN109923764A (zh) 集成减速器壳体的旋转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