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4923A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04923A CN104204923A CN201380018901.7A CN201380018901A CN104204923A CN 104204923 A CN104204923 A CN 104204923A CN 201380018901 A CN201380018901 A CN 201380018901A CN 104204923 A CN104204923 A CN 1042049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dundance
- optical component
- liquid crystal
- crystal panel
- stripper ro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8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463 ad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951 dura mat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1)包括:贴合装置(13、17),其将具有比光学显示部件(P)的显示区域(P4)的长边与短边中的任一方的长度大的宽度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F)从卷筒辊(R1)卷出,并以比所述显示区域的所述长边与所述短边中的另一方的长度长的长度,切割所述光学构件片,从而获得片材(FXm),并将所述片材贴合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切断装置(15A、15B),其从贴合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所述片材,切除在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片材的对置部分的外侧配置的多余部分(Y),形成具有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的大小的光学构件(F11、F12);以及回收装置(30、40),其将所述多余部分固定并从所述光学构件剥离,回收所述多余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本申请基于2012年4月11日向日本申请的特愿2012-090283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液晶显示器等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中,对于贴合于液晶面板(光学显示部件)的偏振板等光学构件,有时从长条膜切割出与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匹配的尺寸的片材,将该片材捆扎并搬运到其他生产线,之后贴合于液晶面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5132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考虑到液晶面板及片材的各尺寸偏差、以及片材相对于液晶面板的贴合偏差(位置偏移),切割出比显示区域稍大的光学构件的片材。因此,在显示区域的周边部形成多余的区域(边缘部),从而产生阻碍设备的小型化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小显示区域周边的边缘部从而实现显示区域的扩大及设备的小型化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包括:贴合装置,其将具有比光学显示部件的显示区域的长边与短边中的任一方的长度长的宽度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从卷筒辊卷出,并以比所述显示区域的所述长边与所述短边中的另一方的长度长的长度,切割所述光学构件片,从而获得片材,并将所述片材贴合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切断装置,其从贴合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所述片材,切除在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片材的对置部分的外侧配置的多余部分,形成具有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的大小的光学构件;以及回收装置,其将所述多余部分固定并从所述光学构件剥离,回收所述多余部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与显示区域对应的片材的对置部分(显示区域的对置部分)”是指显示区域的大小以上且光学显示部件的外形状的大小以下的区域,并且是避开电气元件安装部等功能部分的区域。即,在上述说明中,包括沿着光学显示部件的外周缘对多余部分进行激光切割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回收装置将所述多余部分从与所述片材的角部对应的部分剥离,回收所述多余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剥离辊,其以将所述多余部分缠绕于外周面的方式进行旋转;以及吸附台,其吸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并使所述光学显示部件以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所述长边及所述短边相对于所述剥离辊的旋转轴倾斜的状态沿着与所述剥离辊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剥离辊内置有对所述多余部分进行固定的夹紧单元,通过在由所述夹紧单元固定了所述多余部分的状态下所述剥离辊进行旋转,由此卷取所述多余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吸附台在利用所述夹紧单元固定了所述多余部分的状态下在所述剥离辊的下方相对位移,由此使所述多余部分的一部分剥离。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回收装置具备输送辊,在所述吸附台在所述剥离辊的下方相对位移后,所述输送辊夹持所述多余部分的一部分,且朝向与所述剥离辊卷取所述多余部分的卷取方向相同的方向输送所述多余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吸附台使所述光学显示部件以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所述长边及所述短边相对于所述剥离辊的旋转轴倾斜45°的状态沿着与所述剥离辊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一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该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能够缩小显示区域周边的边缘部,实现显示区域的扩大及设备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膜贴合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作为光学显示部件的一结构例的液晶面板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光学构件片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回收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回收装置剥离并回收多余部分时的俯视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回收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回收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A是表示图7B之后的回收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B是表示图8A之后的回收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C是表示图8B之后的回收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A是表示图8C之后的回收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B是表示图9A之后的回收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C是表示图9B之后的回收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回收装置剥离并回收多余部分时的第一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对构成生产系统的一部分的膜贴合系统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膜贴合系统1的概要结构图。膜贴合系统1是例如在液晶面板、有机EL面板这样的面板状的光学显示部件上贴合偏振膜、相位差膜、增亮膜这样的膜状的光学构件的系统,且作为生产包括所述光学显示部件及光学构件在内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的一部分而构成。在膜贴合系统1中,使用液晶面板P作为所述光学显示部件。在图1中,为了便于图示,将膜贴合系统1分为上下二层而记载。
图2是从液晶面板P的液晶层P3的厚度方向观察该液晶面板P的俯视图。液晶面板P具有:俯视观察时具有长方形状的第一基板P1;与第一基板P1对置配置且具有比较小形的长方形状的第二基板P2;以及封入于第一基板P1与第二基板P2之间的液晶层P3。液晶面板P具有显示区域P4,该显示区域P4是俯视观察时具有沿着第一基板P1的外形状的长方形状、且俯视观察时容纳在液晶层P3的外周的内侧的区域。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在液晶面板P的表面(第一面)与背面(第二面)适当地贴合有从长条带状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及第二光学构件片F2(参照图1,以下有时统称为光学构件片FX。)切割出的第一光学构件F11及第二光学构件F12(以下有时统称为光学构件F1X。)。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晶面板P的朝向背光灯的面及朝向显示面的面这两个面分别贴合有作为偏振膜的第一光学构件F11及第二光学构件F12。需要说明的是,在液晶面板P的朝向背光灯的面还可以贴合有第三光学构件作为增亮膜,该第三光学构件与第一光学构件F11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学构件F11及第二光学构件F12通过从后述的第一片材F1m及第二片材F2m(以下有时统称为片材FXm。)切除片材FXm的显示区域的外侧的多余部分而形成。
图4是贴合于液晶面板P的光学构件片FX的局部剖视图。光学构件片FX具有:膜状的光学构件主体F1a;设于光学构件主体F1a的一侧的面(在图3中为上表面,第一面)的粘着层F2a;借助粘着层F2a层叠在光学构件主体F1a的一侧的面上且能够与该一侧的面分离的隔离片F3a;以及层叠于光学构件主体F1a的另一侧的面(在图4中为下表面,第二面)的表面保护膜F4a。光学构件主体F1a作为偏振板而发挥功能,贴合在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整个区域与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图示,省略图4的各层的剖面线。
光学构件主体F1a以在其一侧的面保留粘着层F2a并且与隔离片F3a分离的状态借助粘着层F2a而贴合于液晶面板P。以下,将从光学构件片FX去除隔离片F3a后的部分称作贴合片材F5。
隔离片F3a在与粘着层F2a分离之前保护粘着层F2a及光学构件主体F1a。表面保护膜F4a与光学构件主体F1a一并贴合于液晶面板P。表面保护膜F4a相对于光学构件主体F1a配置于与液晶面板P相反的一侧,保护光学构件主体F1a。表面保护膜F4a在规定的时刻与光学构件主体F1a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光学构件片FX也可以采用不包括表面保护膜F4a的结构。另外,表面保护膜F4a也可以采用不与光学构件主体F1a分离的结构。
光学构件主体F1a具有:片状的偏振元件F6;利用粘合剂等与偏振元件F6的一侧的面(第一面)接合的第一膜F7;以及利用粘合剂等与偏振元件F6的另一侧的面(第二面)接合的第二膜F8。第一膜F7及第二膜F8例如是保护偏振元件F6的保护膜。
需要说明的是,光学构件主体F1a既可以采用由一层光学层构成的单层构造,也可以采用多个光学层相互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所述光学层除了偏振元件F6以外,也可以是相位差膜或增亮膜等。第一膜F7与第二膜F8的至少一方也可以实施包括保护液晶显示元件的最外表面的硬膜处理、防炫目处理在内的获得防眩等效果的表面处理。光学构件主体F1a也可以不包括第一膜F7与第二膜F8的至少一方。例如在省略了第一膜F7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粘着层F2a将隔离片F3a贴合于光学构件主体F1a的一侧的面。
如图1所示,膜贴合系统1具备驱动式的辊式输送机5,该辊式输送机5将液晶面板P以水平状态从附图右侧的液晶面板P的搬运方向上游侧搬运至附图左侧的液晶面板P的搬运方向下游侧。
辊式输送机5以后述的第一回旋装置18为界而分为上游侧输送机6和下游侧输送机7。在上游侧输送机6中,以使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短边(第一边)沿着搬运方向的方式搬运该液晶面板P,在下游侧输送机7中,以使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长边(比第一边长的第二边)沿着搬运方向的方式搬运该液晶面板P。对该液晶面板P的表面及背面贴合从带状的光学构件片FX切割为规定长度的贴合片材F5。膜贴合系统1的各部分由未图示的控制部统一控制。
膜贴合系统1具备:第一吸附装置11,其吸附被搬运至前段工序的搬出端的液晶面板P,并将其搬运至上游侧输送机6的搬入端,并且进行液晶面板P的对准(定位);第一集尘装置12,其设于第一吸附装置11的面板搬运下游侧;第一贴合装置13,其设于比第一集尘装置12靠面板搬运下游侧的位置;第一翻转装置14A,其配置于比第一贴合装置13靠面板搬运下游侧的位置;第一切断装置15A,其配置于比第一翻转装置14A靠面板搬运下游侧的位置;第一回收装置30,其配置于比第一切断装置15A靠面板搬运下游侧的位置;以及第一回旋装置18,其配置于比第一回收装置30靠面板搬运下游侧的位置。
另外,膜贴合系统1具备:第二集尘装置16,其配置于比下游侧输送机7的搬入端靠面板搬运下游侧的位置;第二贴合装置17,其配置于比第二集尘装置16靠面板搬运下游侧的位置;第二翻转装置14B,其配置于比第二贴合装置17靠面板搬运下游侧的位置;第二切断装置15B,其配置于比第二翻转装置14B靠面板搬运下游侧的位置;第二回收装置40,其配置于比第二切断装置15B靠面板搬运下游侧的位置;第二回旋装置19,其配置于比第二回收装置40靠面板搬运下游侧的位置;以及缺陷检查装置21,其配置于比第二回旋装置19靠面板搬运下游侧的位置。
第一吸附装置11具有:面板保持部11a,其保持液晶面板P,并以能够在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液晶面板P的对准;以及对准摄像机11b,其设于面板保持部11a,能够进行液晶面板P的对准。
面板保持部11a利用吸附台25的吸附垫26通过真空吸附来吸附、保持被搬运至前段工序的搬出端的液晶面板P,以该状态搬运至上游侧输送机6的搬入端,当搬运结束时,解除液晶面板P的吸附状态,将液晶面板P转交至上游侧输送机6的搬入端。
对准摄像机11b在将面板保持部11a所保持的液晶面板P载置于上游侧输送机6上时,拍摄液晶面板P的对准标记、前端形状等。
对准摄像机11b的拍摄数据被发送至控制装置,面板保持部11a基于该拍摄数据而工作,使液晶面板P相对于上游侧输送机6对准。此时,液晶面板P相对于上游侧输送机6在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换句话说上游侧输送机6的宽度方向及液晶面板P的绕垂直轴的回旋方向上被定位在规定的位置处。
第一集尘装置12以接近第一贴合装置13的贴合位置的方式设置在第一贴合装置13的贴合位置的面板搬运上游侧,从而进行即将导入到贴合位置之前的液晶面板P的下表面的除静电及集尘。
第一贴合装置13向导入到贴合位置的液晶面板P的下表面贴合切割为规定尺寸的贴合片材F5。
第一贴合装置13具备:搬运装置22,其从卷绕有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卷筒辊R1卷出第一光学构件片F1,并将第一光学构件片F1沿着其长边方向搬运;以及夹压辊23,其将由搬运装置22从第一光学构件片F1分离出的规定长度的贴合片材F5贴合于由上游侧输送机6搬运的液晶面板P的下表面。
搬运装置22具有:辊保持部22a,其将隔离片F3a作为载体来搬运贴合片材F5,并将第一光学构件片F1沿着其长边方向送出;多个引导辊22b,其为了沿着规定的搬运路线引导从卷筒辊R1卷出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而卷绕第一光学构件片F1;切割部22c,其对搬运路线上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实施半切(halfcut);刀口22d,其将实施半切后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卷绕成锐角,从隔离片F3a剥离贴合片材F5并将该贴合片材F5供给至贴合位置;以及卷取部22e,其保持隔离辊R2,该隔离辊R2卷取经过刀口22d而形成为单体的隔离片F3a。
第一光学构件片F1在与其搬运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片宽度方向)上具有比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宽度(显示区域P4的长边与短边中的任一边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显示区域P4的长边长度)大的宽度。
搬运装置22的位于搬入端的辊保持部22a与搬运装置22的位于搬出端的卷取部22e相互同步地驱动。由此,辊保持部22a将第一光学构件片F1向其搬运方向送出,并且卷取部22e卷取经过刀口22d后的隔离片F3a。以下,将搬运装置22中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隔离片F3a)的搬运方向上游侧称作片材搬运上游侧,将搬运方向下游侧称作片材搬运下游侧。
各引导辊22b使搬运中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行进方向沿着搬运路线变化。另外,多个引导辊22b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移动,以便调整搬运中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张力。
每当送出具有比显示区域P4的长度(显示区域P4的长边与短边中的另一方的边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显示区域P4的短边长度)长的长度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切割部22c在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半切。在该半切中,在沿着所述片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的范围内切断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由此,从第一光学构件片F1切割出比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大的贴合片材F5的片材(第一片材F1m)。
半切是指,调整切断刀的进退位置,切入至靠近粘着层F2与隔离片F3a之间的边界面的位置,以使得第一光学构件片F1(隔离片F3a)不因在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搬运中发挥作用的张力而断裂,保留规定厚度的隔离片F3a。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切断刀而使用激光装置。
在半切后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上形成有切入线,该切入线在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范围内,在厚度方向上切断光学构件主体F1a及表面保护膜F4A。切入线在带状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长边方向上形成为具有与显示区域P4的短边长度相当的长度的间隔,第一光学构件片F1被多条切入线在长边方向上分为多个区域。在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长边方向上被相邻的一对切入线夹在中间的区域部分分别成为贴合片材F5中的一个片材(第一片材F1m)。
刀口22d配置在上游侧输送机6的下方,在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宽度方向上至少在其整个宽度的范围内延伸。以半切后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隔离片F3a侧与刀口22d滑动接触的方式,在刀口22d上卷挂半切后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
当第一光学构件片F1在刀口22d的前端部处折弯成锐角而改变行进方向时,从第一片材F1m剥离隔离片F3a。刀口22d的前端部接近配置于夹压辊23的面板搬运上游侧,利用刀口22d从隔离片F3a剥离后的第一片材F1m与由上游侧输送机6搬运的液晶面板P的下表面重叠,并且被导入到夹压辊23的一对贴合辊23a、23a之间。
夹压辊23具有一对贴合辊23a、23a,一对贴合辊23a、23a以彼此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在一对贴合辊23a、23a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该间隙的位置成为第一贴合装置13的贴合位置。液晶面板P及第一片材F1m以重叠的方式被导入到一对贴合辊23a、23a的间隙中,上述液晶面板P及第一片材F1m被各贴合辊23a夹压,并且向面板搬运下游侧输送。由此,在液晶面板P的下表面一体地贴合第一片材F1m,获得第一光学构件贴合体PA1。
翻转装置14A将第一光学构件贴合体PA1向第一切断装置15A的切断位置搬运,并且在该搬运时将第一光学构件贴合体PA1的表背翻转,以将液晶面板P的贴合有第一片材F1m的面作为上表面的状态转交至第一切断装置15A。
第一切断装置15A从贴合于液晶面板P的第一片材F1m切除配置在与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对置的部分的外侧的多余部分Y(参照图6),形成具有与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对应的大小的第一光学构件F11(参照图3)。利用第一切断装置15A从第一光学构件贴合体PA1切除第一片材F1m的多余部分Y,由此,在液晶面板P的表面或者背面中的一个面形成贴合有第一光学构件F11的第二光学构件贴合体PA2。
第一回收装置30具备将多余部分Y卷绕于外周面并进行旋转的剥离辊36和吸附液晶面板P的吸附台31。吸附台31配置在上游侧输送机6的下方。第一回收装置30将从第一片材F1m切除的多余部分Y从与第一片材F1m的角部对应的部分剥离并回收。以下,将多余部分Y中的与第一片材F1m的角部对应的部分称作多余部分的角部Ye(参照图6)。
在进行多余部分Y的回收处理后,吸附台31以使液晶面板P的长边及短边相对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倾斜的状态使液晶面板P朝向第一回旋装置18的方向移动。
第一回旋装置18通过吸附或夹持的方式来保持经过第一切断装置15A而到达上游侧输送机6的搬出端的第二光学构件贴合体PA2,使以液晶面板P的长边及短边相对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倾斜的状态搬运的第二光学构件贴合体PA2以沿着显示区域P4的长边的方向搬运的方式回旋。
第二光学构件贴合体PA2借助第一回旋装置18进行回旋,由此,贴合于液晶面板P的表面及背面的各偏振膜的偏振轴相互形成直角。
由此,在上游侧输送机6及下游侧输送机7中,从图1的右侧朝向左侧的方向均是液晶面板P的搬运方向,但通过经由第一回旋装置18,上游侧输送机6及下游侧输送机7在俯视观察时沿宽度方向相互偏离规定量(偏移)。
在此,第一回旋装置18具备与第一吸附装置11的对准摄像机11b相同的对准摄像机18c,具有与第一吸附装置11的面板保持部11 a相同的对准功能。
第二集尘装置16以接近第二贴合装置17的贴合位置的方式设于第二贴合装置17的面板搬运上游侧,并进行即将导入到贴合位置之前的第二光学构件贴合体PA2的下表面的除静电及集尘。
第二贴合装置17对导入到贴合位置的第二光学构件贴合体PA2的下表面贴合被切割成规定尺寸的贴合片材F5。第二贴合装置17具备与第一贴合装置13相同的搬运装置22及夹压辊23。
每当送出具有比显示区域P4的长度(显示区域P4的长边与短边中的另一边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显示区域P4的长边长度)长的长度的第二光学构件片F2,第二贴合装置17的切割部22c在第二光学构件片F2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长度方向上沿着所述片宽度方向在整个宽度的范围内对该第二光学构件片F2实施半切。在该半切中,切割部22c形成沿带状的第二光学构件片F2的长边方向排列的多个切入线。切入线在带状的第二光学构件片F2的长边方向上形成为具有与显示区域P4的长边长度相当的长度的间隔,第二光学构件片F2被多个切入线在长边方向上分为多个区域。在第二光学构件片F2的长边方向上被相邻的一对切入线夹在中间的区域部分分别成为贴合片材F5中的一个片材(第二片材F2m)。
夹压辊23具有一对贴合辊23a、23a,一对贴合辊23a、23a以彼此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在上述一对贴合辊23a、23a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该间隙的位置成为第二贴合装置17的贴合位置。第二光学构件贴合体PA2及第二片材F2m以重叠的状态导入间隙内,上述第二光学构件贴合体PA2及第二片材F2m被各贴合辊23a夹压,并且向面板搬运下游侧输送。由此,在第二光学构件贴合体PA2的表面或者背面中的另一面(第二光学构件贴合体PA2的与贴合有第一光学构件F11的面相反的面)一体贴合第二片材F2m,成为第三光学构件贴合体PA3。
第二翻转装置14B将第三光学构件贴合体PA3向第二切断装置15B的切断位置搬运,并且在该搬运时将第三光学构件贴合体PA3的表背翻转,以将液晶面板P的贴合有第二片材F2m的面作为上表面的状态转交至第二切断装置15B。
第二切断装置15B从贴合于第三光学构件贴合体PA3的第二片材F2m切除配置在与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对置的部分的外侧的多余部分,形成具有与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对应的大小的第二光学构件F12(参照图3)。通过利用第二切断装置15B从第三光学构件贴合体PA3切除第二片材F2m的多余部分,由此形成在液晶面板P的表面或者背面中的另一面贴合第二光学构件F12、并且在液晶面板P的表面或者背面中的一个面贴合第一光学构件F11的第四光学构件贴合体PA4。
在此,第一切断装置15A及第二切断装置15B例如是CO2激光切割器。利用第一切断装置15A、第二切断装置15B从片材F1m、F2m切除配置在与显示区域P4对置的部分的外侧的多余部分Y,形成具有与显示区域P4对应的大小的第一光学构件F11、第二光学构件F12。
切断装置15利用摄像机等检测装置来检测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外周缘,以沿着显示区域P4的外周缘不产生片材FXm的端部的方式(呈环状地)切断贴合于液晶面板P的所述片材FXm。通过拍摄液晶面板P的端部、设于液晶面板P的对准标记、或者设于显示区域P4的黑矩阵的最外缘等来检测显示区域P4的外周缘。在显示区域P4的外侧设有规定宽度的边缘部G,该边缘部G用于配置对液晶面板P的第一基板P1及第二基板P2进行接合的密封剂等(参照图3),在该边缘部G的宽度内,利用切断装置15切断片材FXm(切割线:WCL)。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切断装置15的一例而使用CO2激光器,但切断装置15并不局限于CO2激光器。也可以将切断刀等其他具有切断功能的构件、装置用作切断装置15。
第二回收装置40具备将多余部分缠绕于外周面并进行旋转的剥离辊46和吸附液晶面板P的吸附台41。吸附台41配置在下游侧输送机7的下方。第二回收装置40从与第二片材F2m的角部对应的部分(多余部分Y的角部Ye)剥离并回收从第二片材F2m切除的多余部分Y。
在进行多余部分Y的回收处理之后,吸附台41以使液晶面板P的长边及短边相对于剥离辊46的旋转轴倾斜的状态使液晶面板P朝向第二回旋装置19的方向移动。
第二回旋装置19回旋,向沿着显示区域P4的短边的方向,搬运以液晶面板P的长边及短边相对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倾斜的状态搬运的第四光学构件贴合体PA4。
缺陷检查装置21使光从第四光学构件贴合体PA4的下表面的下方(朝向背光灯的面的下方)照射经过第二回旋装置19而使朝向显示面的面朝上的第四光学构件贴合体PA4,并利用摄像机21a自第四光学构件贴合体PA4的上表面的上方(朝向显示面的面的上方)拍摄第四光学构件贴合体PA4,基于其拍摄数据检查第四光学构件贴合体PA4有无缺陷(贴合不良等)。
以下,对第一回收装置30进行说明。第二回收装置40也具有相同的结构。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回收装置30的概要结构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回收装置30剥离并回收多余部分Y时的俯视图。
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回收装置30具备:剥离辊36,其将多余部分Y缠绕于外周面36s并进行旋转;吸附台31,其吸附液晶面板P,以使液晶面板P的长边及短边相对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倾斜的状态使液晶面板P沿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以及输送辊38,其夹持多余部分Y的一部分。剥离辊36的旋转、吸附台31的移动、及输送辊38对多余部分Y的夹持由控制装置进行控制。
如图6所示,多余部分Y形成为俯视矩形的框状。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附图标记Y1是多余部分Y中的沿着液晶面板P的长边的长边部分,附图标记Y2是多余部分Y中的沿着液晶面板P的短边的短边部分,附图标记Ye是多余部分Y中的长边部分Y1的端部与短边部分Y2的端部重合的角部。附图标记θ1是液晶面板P的长边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所成的角度,附图标记θ2是液晶面板P的短边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所成的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附台31构成为,根据控制装置的控制,在使液晶面板P的长边及短边相对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倾斜45°的状态下(θ1=θ2=45°),使液晶面板P沿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
剥离辊36配置为平行于与面板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如图5所示,剥离辊36内置有以机械力固定(夹紧)多余部分Y的角部Ye的夹紧单元37。剥离辊36构成为,根据控制装置的控制,在利用夹紧单元37固定多余部分Y的角部Ye的状态下进行旋转,由此卷取多余部分Y。
夹紧单元37具备对多余部分Y的角部Ye进行固定的夹紧部37a以及与夹紧部37a连结的活塞-缸筒机构37b。
夹紧部37a从形成于剥离辊36的一部分的开口部36h露出。夹紧部37a在固定多余部分Y的角部Ye之前的初始状态下位于剥离辊36的下方,形成为打开状态,以便能够固定多余部分Y的角部Ye。
活塞-缸筒机构37b保持夹紧部37a并使其滑动自如。活塞-缸筒机构37b对夹紧部37a固定多余部分Y的角部Ye前的打开状态和固定多余部分Y的角部Ye后的关闭状态进行调整。
吸附台31例如通过空气吸引从液晶面板P的下方吸附、保持液晶面板P(在以下说明中,是包括第二光学构件贴合体PA2在内的意思)。
吸附台31具有:台主体32,其设置为能够沿着面板搬运方向移动;工作台33,其以能够上下升降的方式支承于台主体32;内侧吸附垫34,其为了吸附液晶面板P的内侧(显示区域P4)的下表面而支承于工作台33;以及外侧吸附垫35,其为了吸附液晶面板P的外侧(电气部件安装部等)的下表面而支承于工作台33。
根据控制装置的控制,台主体32能够在图1所示的第一切断装置15A的下方位置与第一回旋装置18的下方位置之间移动。
液晶面板P具有例如由TFT(Thin Film Transistor)基板构成的基板部(相当于所述第一基板P1)P6以及与基板部P6对置配置的对置板部P7。对置板部P7包括同基板部P6对置的比较小形的基板(相当于所述第二基板P2)以及被封入上述基板与基板部P6之间的液晶层P3。在第一回收装置30中,液晶面板P以使朝向背光灯的面(基板部P6侧)朝上的方式配置。
工作台33的内侧吸附垫34吸附于液晶面板P的包括对置板部P7在内的厚板部P8的下表面。工作台33的外侧吸附垫35在液晶面板P的厚板部P8的外侧吸附于主要包括基板部P6在内的薄板部P9的下表面。厚板部P8的下表面与薄板部P9的下表面呈阶梯差状相连,外侧吸附垫35与上述厚板部P8与薄板部P9之间的大致垂直的阶梯差面接触,由此进行液晶面板P相对于吸附台31的定位。需要说明的是,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形成在厚板部P8的外形内。
吸附台31根据控制装置的控制在利用夹紧单元37固定了多余部分Y的角部Ye的状态下在剥离辊36的下方相对位移,由此剥离多余部分Y的一部分。
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在吸附台31在剥离辊36的下方相对位移之后,输送辊38夹持多余部分Y的一部分,沿与剥离辊36卷取多余部分Y的卷取方向相同的方向(由输送辊38夹持的部分处的辊38a的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输送多余部分Y。
工作台33构成为,在工作台33基于控制装置的控制而位于下降位置时,使各吸附垫34、35吸附于液晶面板P的对应部位的下表面。从该状态起,工作台33向上升位置位移,由此工作台33所吸附的液晶面板P也一体上升。
接下来,对第一回收装置30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7A~图9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回收装置30的作用的说明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A~图9C中,为了方便示出,将吸附台31的移动方向与图1所示的面板搬运方向相反地示出。
首先,如图7A所示,当工作台33位于下降位置时,吸附台31使多余部分Y的角部Ye移动到剥离辊36的夹紧部37a的下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通过吸附台31的移动,使液晶面板P以液晶面板P的长边及短边相对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倾斜45°的状态沿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正交的方向移动。由此,多余部分Y的长边部分Y1及短边部分Y2被均匀地剥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控制装置的控制,不使剥离辊36移动而仅使吸附台31移动,相对移动的方法并不局限于该方法。例如,在通过不使吸附台31移动而仅使剥离辊36移动、或使吸附台31及剥离辊36这两者移动从而使吸附台31与剥离辊36相对移动的方法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接下来,如图7B所示,使工作台33上升,使多余部分Y的角部Ye接近夹紧部37a。例如,使多余部分Y的角部Ye以进入夹紧部37a的打开部分的方式移动。
接下来,如图8A所示,活塞-缸筒机构37b使夹紧部37a滑动,由此利用夹紧部37a来固定多余部分Y的角部Ye。
接下来,如图8B所示,在利用夹紧部37a固定多余部分Y的角部Ye的状态下使工作台33下降,从而剥离多余部分Y的一部分。由此,多余部分Y的角部Ye被夹紧部37a抬起。
如图6所示,多余部分Y的角部Ye与液晶面板P的接触面积比多余部分Y的长边部分Y1与液晶面板P的接触面积小、或者比短边部分Y2与液晶面板P的接触面积小。
在使多余部分Y从所述多余部分Y的长边部分Y1或者短边部分Y2剥离的情况下,由于多余部分Y与液晶面板P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因此需要强负荷,若向多余部分Y施加过度的力,有时多余部分Y的一部分破碎,导致多余部分Y的回收中断。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多余部分Y从所述多余部分Y的角部Ye剥离,与从多余部分Y的长边部分Y1或者短边部分Y2剥离的情况相比,剥离时的负荷减小,容易剥离。
接下来,如图8C所示,在多余部分Y的角部Ye被夹紧部37a抬起之后,输送辊38夹持多余部分Y的一部分。通过夹持多余部分Y的一部分来限制多余部分Y的剥离位置。
在此,在剥离辊36与输送辊38之间配置有将剥离辊36的旋转力传递至输送辊38的动力传递机构39。动力传递机构39具备:以与剥离辊36抵接的方式配置的第一齿轮39a;以及以与第一齿轮39a和输送辊38的辊38a抵接的方式配置的第二齿轮39b。由此,第一齿轮39a、第二齿轮39b及输送辊38与剥离辊36的旋转同步地旋转。
借助剥离辊36的旋转一边从液晶面板P剥离一边卷取多余部分Y。具体地说,在一边由输送辊38夹持多余部分Y的一部分一边利用夹紧部37a固定多余部分Y的角部Ye的状态下,使剥离辊36旋转,由此卷取多余部分Y。输送辊38借助动力传递机构39与剥离辊36的旋转同步地向与剥离辊36卷取多余部分Y的卷取方向相同的方向输送多余部分Y。
如图9A所示,当剥离辊36进一步旋转时,多余部分Y的未被剥离而保留的部分(多余部分Y的长边部分Y1及短边部分Y2)从面板搬运下游侧逐渐剥离。
此时,吸附台31使液晶面板P以液晶面板P的长边及短边相对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倾斜的状态沿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正交的方向(图9A的箭头方向)移动。吸附台31与剥离辊36的旋转同步地向所述方向移动。如此,第一齿轮39a、第二齿轮38a及输送辊38与剥离辊36的旋转同步地进行旋转,并且吸附台31向所述方向移动。
接下来,如图9B所示,吸附台31进一步向所述方向移动,离开剥离辊36。另一方面,利用剥离辊36的旋转解除输送辊38对被剥离辊36卷取的多余部分Y进行的夹持。于是,多余部分Y利用自身的弹力从被卷起的状态恢复为侧视直线状的状态。
而且,如图9C所示,通过利用控制装置的控制打开夹紧部37a,由此多余部分Y被废弃于配置在下方的回收盒50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回收多余部分Y之后,例如,吸附台31返回原来的位置,工作台33下降规定量。之后,在吸附台31吸附上游侧的液晶面板P之后,重复上述相同的各处理。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膜贴合系统1,在将比显示区域P4大的片材FXm贴合于液晶面板P之后,切除片材FXm的多余部分Y,由此,能够在液晶面板P的面上形成与显示区域P4对应的尺寸的光学构件。由此,能够将光学构件高精度地设置至显示区域P4的边缘,能够缩窄显示区域P4外侧的边缘部,实现显示区域的扩大及设备的小型化。
而且,当回收从片材FXm切除的多余部分Y时,通过从多余部分Y的角部Ye进行剥离,由于接触面积小,因此能够以较弱的力进行剥离,能够抑制多余部分Y的一部分破碎,能够不使多余部分Y的回收中断地不间断地连续回收多余部分Y。
另外,由于吸附台31使液晶面板P以液晶面板P的长边及短边相对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倾斜的状态沿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正交的方向(图9A的箭头方向)移动,因此,抑制在剥离多余部分Y时向剥离的部分施加多余的力。因此,框状的多余部分Y整体从液晶面板P容易地剥离。
另外,由于输送辊38与剥离辊36的旋转同步地旋转,因此,框状的多余部分Y整体从液晶面板P容易地剥离。
另外,吸附台31使液晶面板P以液晶面板P的长边及短边相对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倾斜45°的状态沿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正交的方向移动,因此,多余部分Y的长边部分Y1及短边部分Y2被均匀地剥离。因此,框状的多余部分Y整体从液晶面板P容易地剥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夹紧单元37,举出以机械力固定多余部分Y的角部Ye的机械夹紧装置进行说明,但固定方法(夹紧方法)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对多余部分Y的角部Ye进行真空吸引并固定的真空夹紧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举出回收装置将多余部分Y从角部Ye剥离并回收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方法。
例如,如图10所示,回收装置也可以将多余部分Y从短边部分Y2的一部分CP剥离并回收。在该情况下,吸附台31根据控制装置的控制使液晶面板P以液晶面板P的长边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正交的状态(θ3=90°)沿与剥离辊36的旋转轴36a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而且,利用夹紧部37a(参照图5)固定多余部分Y的短边部分Y2的一部分CP。以下,利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剥离并回收多余部分Y。
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另外,回收装置也可以将多余部分Y从长边部分Y1的一部分剥离并回收。即,回收装置只要构成为将多余部分Y固定,从光学构件进行剥离及回收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多余部分Y并不局限于俯视矩形的框状,也可以是L字状等各种俯视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对在液晶面板上贴合偏振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作为粘贴有光学构件的光学显示部件,并不局限于液晶面板,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有机EL面板。作为被贴合的光学构件,并不局限于偏振膜,例如,也能够应用于防反射膜、光扩散膜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液晶面板P的表面为第一面、背面为第二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液晶面板P的表面为第二面、背面为第一面。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言自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构成构件的各种形状、组合等仅是一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根据设计要求等加以各种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膜贴合系统(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13...第一贴合装置(贴合装置)
15...切断装置
15A...第一切断装置(切断装置)
15B...第二切断装置(切断装置)
17...第二贴合装置(贴合装置)
30...第一回收装置(回收装置)
31、41...吸附台
36,46...剥离辊
36a...旋转轴
37...夹紧单元
38...输送辊
40...第二回收装置(回收装置)
F...光学构件片
F1m...第一片材(片材)
F2m...第二片材(片材)
P...液晶面板(光学显示部件)
P4...显示区域
R1...卷筒辊
Y...多余部分
Ye...多余部分的角部(多余部分的与片材的角部对应的部分)
Claims (7)
1.一种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包括:
贴合装置,其将具有比光学显示部件的显示区域的长边与短边中的任一方的长度长的宽度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从卷筒辊卷出,并以比所述显示区域的所述长边与所述短边中的另一方的长度长的长度切割所述光学构件片,从而获得片材,并将所述片材贴合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
切断装置,其从贴合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所述片材,切除在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片材的对置部分的外侧配置的多余部分,形成具有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的大小的光学构件;以及
回收装置,其将所述多余部分固定并从所述光学构件剥离,回收所述多余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中,
所述回收装置将所述多余部分从与所述片材的角部对应的部分剥离,回收所述多余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中,
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剥离辊,其以将所述多余部分缠绕于外周面的方式进行旋转;以及吸附台,其吸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并使所述光学显示部件以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所述长边及所述短边相对于所述剥离辊的旋转轴倾斜的状态沿着与所述剥离辊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中,
所述剥离辊内置有对所述多余部分进行固定的夹紧单元,通过在由所述夹紧单元固定了所述多余部分的状态下所述剥离辊进行旋转,由此卷取所述多余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中,
所述吸附台在利用所述夹紧单元固定了所述多余部分的状态下在所述剥离辊的下方相对位移,由此使所述多余部分的一部分剥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中,
所述回收装置具备输送辊,在所述吸附台在所述剥离辊的下方相对位移后,所述输送辊夹持所述多余部分的一部分,且朝向与所述剥离辊卷取所述多余部分的卷取方向相同的方向输送所述多余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中,
所述吸附台使所述光学显示部件以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所述长边及所述短边相对于所述剥离辊的旋转轴倾斜45°的状态沿着与所述剥离辊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90283 | 2012-04-11 | ||
JP2012090283 | 2012-04-11 | ||
PCT/JP2013/060821 WO2013154132A1 (ja) | 2012-04-11 | 2013-04-10 |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04923A true CN104204923A (zh) | 2014-12-10 |
CN104204923B CN104204923B (zh) | 2017-03-08 |
Family
ID=49327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1890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04923B (zh) | 2012-04-11 | 2013-04-10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79058B2 (zh) |
KR (1) | KR101990171B1 (zh) |
CN (1) | CN104204923B (zh) |
TW (1) | TW201345702A (zh) |
WO (1) | WO201315413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00526B (zh) * | 2013-11-27 | 2017-10-01 |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部件貼合體之製造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92433A (ja) * | 1995-02-22 | 1996-11-05 | Sharp Corp | 粘着フィルム剥離方法及び装置 |
JP2003107452A (ja) * | 2001-09-17 | 2003-04-09 |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装置 |
JP2003255132A (ja) | 2002-03-05 | 2003-09-10 | Sumitomo Chem Co Ltd | 光学フィルム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
JP2003344302A (ja) * | 2002-05-31 | 2003-12-03 | Sumitomo Chem Co Ltd | 偏光フィルムの検査法および検査装置 |
KR20040002796A (ko) * | 2002-06-28 | 2004-01-07 | 후지 샤신 필름 가부시기가이샤 | 편광판 점착방법 및 그 장치 |
JP4342851B2 (ja) * | 2002-07-04 | 2009-10-1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偏光板貼合方法及び装置 |
JP2006259542A (ja) * | 2005-03-18 | 2006-09-28 | Sharp Corp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KR20080089730A (ko) * | 2007-04-02 | 2008-10-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편광판의 제거 장치 및 그 방법 |
JP4751997B1 (ja) * | 2010-02-17 | 2011-08-17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フィルムの貼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 |
-
2013
- 2013-04-10 TW TW102112709A patent/TW201345702A/zh unknown
- 2013-04-10 WO PCT/JP2013/060821 patent/WO201315413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4-10 KR KR1020147028277A patent/KR10199017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4-10 CN CN201380018901.7A patent/CN10420492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4-10 JP JP2014510186A patent/JP617905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179058B2 (ja) | 2017-08-16 |
KR101990171B1 (ko) | 2019-06-17 |
JPWO2013154132A1 (ja) | 2015-12-17 |
WO2013154132A1 (ja) | 2013-10-17 |
KR20150005537A (ko) | 2015-01-14 |
CN104204923B (zh) | 2017-03-08 |
TW201345702A (zh) | 2013-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04918A (zh)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 |
CN105190734B (zh) | 剥离装置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 | |
JP6182805B2 (ja) |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 | |
CN105210135A (zh)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 |
CN104583847B (zh) | 光学构件贴合体的制造装置 | |
KR102207122B1 (ko) | 광학 부재 접합체의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 |
CN105210134B (zh)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方法 | |
CN104969281B (zh)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以及生产方法 | |
CN105229718B (zh)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 |
CN105008989A (zh)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 |
CN104204923A (zh)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 |
JP5793821B2 (ja) | 検出装置、光学部材貼合体の製造装置及び光学部材貼合体の製造方法 | |
JP5618283B2 (ja) |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 | |
KR102162945B1 (ko) | 광학 표시 디바이스의 생산 시스템 | |
JPWO2013137248A1 (ja) | 光学表示部品のアライメント装置及び光学表示部品のアライメント方法 | |
JP6193618B2 (ja) |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 | |
CN105190735A (zh) | 光学构件贴合体的制造系统、制造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