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3069B - 插入辅助器械、插入主体和插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插入辅助器械、插入主体和插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03069B CN104203069B CN201380017123.XA CN201380017123A CN104203069B CN 104203069 B CN104203069 B CN 104203069B CN 201380017123 A CN201380017123 A CN 201380017123A CN 104203069 B CN104203069 B CN 1042030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swing pinion
- coiled pipe
- assistive device
- pa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6—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motor drive uni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61B1/00135—Oversleeves mounted on the endoscope prior to inser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48—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anchor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54—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inser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1—Guid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13—Mechanical advancing means, e.g. catheter dispens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筒状的旋转单元配设在插入装置的细长的插入主体的外侧,该插入装置规定了与具有向外侧开口的开口端部的通道的长度轴大致平行的中心轴,在该开口端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配设有旋转力传递单元的具有外齿的旋转齿轮,该旋转单元具有:内齿轮,其能够绕所述中心轴旋转,并且具有内齿,该内齿在所述通道的开口端部配设有所述旋转齿轮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旋转齿轮的外齿啮合;以及管,其在内周面上支承所述内齿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入管孔中的插入装置、插入主体和对针对管孔的插入进行辅助的插入辅助器械。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185394号公报的内窥镜的插入部中内置有具有旋转齿轮和固定在该旋转齿轮的基端的驱动轴的旋转力传递单元。当通过旋转力传递单元的驱动轴对旋转齿轮传递旋转力时,伴随着旋转齿轮的旋转,具有与旋转齿轮啮合的内齿的筒状的螺旋部(插入辅助器械)旋转。通过螺旋部的旋转,插入部相对于管孔从近前侧向里侧插入或从里侧向近前侧拔出。
多数情况下,内窥镜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等而再次利用。因此,期望对针对管孔的插入进行辅助的插入辅助器械能够容易地相对于插入部的插入主体进行拆装,以提高取下插入辅助器械后的插入主体的清洗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相对于插入部的插入主体进行拆装以提高插入主体的清洗性的插入辅助器械、能够在取下插入辅助器械后的状态下提高清洗性的插入主体、具有插入主体和插入辅助器械的插入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筒状的插入辅助器械配设在插入装置的细长的插入主体的外侧,该插入装置规定了与通道的长度轴大致平行的中心轴,该通道具有向外侧开口的开口端部,在该开口端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配设有旋转力传递单元的具有外齿的旋转齿轮,其中,该插入辅助器械具有:内齿轮,其能够绕所述中心轴旋转,并且具有内齿,在所述通道的开口端部配设有所述旋转齿轮的状态下所述内齿能够与所述旋转齿轮的外齿啮合;以及管,其在内周面上支承所述内齿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和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概略图。
图2A是示出能够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进行拆装的旋转力传递单元的概略立体图。
图2B是从箭头2B方向观察图2A中的旋转力传递单元的概略主视图。
图3是示出相对于图1从背面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的插入部中的主动弯曲部的一部分、被动弯曲部和第1蛇管部的一部分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的插入部中的第1蛇管部与第2蛇管部之间的蛇管连接部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的插入部中的、在第1蛇管部与第2蛇管部之间的蛇管连接部的通道中装配了旋转力传递单元的状态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的插入部中的、在第1蛇管部与第2蛇管部之间的蛇管连接部的通道中装配了旋转力传递单元、在蛇管连接部的外侧装配了旋转单元的状态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7中的VIII-VIII线的位置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9A是示出利用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的操作部要在相对于通过插入主体贯穿插入旋转力传递单元的出口向基端侧突出的驱动轴的基端连接驱动源的旋转轴的状态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9B是沿着图9A中的箭头9B-9B线的位置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10A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的插入部中的、在第1蛇管部与第2蛇管部之间的蛇管连接部的通道中装配了旋转力传递单元、在蛇管连接部的外侧装配了旋转单元的状态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10B是沿着图10A中的箭头10B-10B线的旋转单元的保持片的概略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使用图1~图9B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0具有内窥镜(插入装置)12、包含未图示的图像处理器等图像处理单元在内对系统10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14、光源单元16、监视器等显示单元18、键盘、鼠标等输入单元20。
光源单元16与控制单元14电连接。在控制单元14上电连接有显示单元18和输入单元20。另外,在内窥镜12的后述插入部32的前端硬性部52中配设有光源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光源单元16。
在该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0中,能够从后述操作部34侧相对于内窥镜12拆装图2A所示的旋转力传递单元(插入体)22和图1所示的驱动源24。即,内窥镜12具有规定了贯穿插入路的通道30,该贯穿插入路用于供旋转力传递单元22和驱动源24进行拆装。而且,通道30在相对于后述插入主体42的中心轴C偏离的位置处规定了贯穿插入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长度轴L。另外,特别地,通道30的长度轴L和插入主体42的中心轴C在齿轮配置空洞142中平行。
内窥镜12具有插入到管孔内等狭窄孔内的插入部32、以及设置在插入部32的基端部的操作部34。插入部32例如被插入到大肠的内部、小肠的内部等管腔中。在操作部34上连接有通用缆线36的一端。在通用缆线36的另一端配设有镜体连接器36a。镜体连接器36a与控制单元14和光源单元16连接。
插入部32具有细长的插入主体42、以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插入主体42的外周且能够绕插入主体42的后述中心轴C旋转的旋转单元(插入辅助器械)44。
插入主体42从前端朝向基端依次具有前端硬性部52、主动弯曲部54、受到外力作用而被动弯曲的被动弯曲部56、第1蛇管部58、第2蛇管部60。通过插入主体42的前端(前端硬性部52的前端)和基端(第2蛇管部60的基端)规定了插入部32的中心轴C。
主动弯曲部54与被动弯曲部56之间通过弯曲管连接部62连接。被动弯曲部56与第1蛇管部58之间通过中继连接部64连接。第1蛇管部58与第2蛇管部60之间通过蛇管连接部66连接。在第2蛇管部60与操作部34之间配设有防折件68。即,插入主体42除了前端硬性部52、主动弯曲部54、被动弯曲部56、第1蛇管部58和第2蛇管部60以外,还具有弯曲管连接部62、中继连接部64和蛇管连接部66。
在图1所示的前端硬性部52中固定有观察光学系统、照明光学系统、处置器械通道等在内窥镜12的内部延伸设置的各种延伸设置部件12a的前端。观察光学系统和照明光学系统的延伸设置部件12a分别穿过插入主体42的内部、操作部34的内部、通用缆线36的内部而与连接器36a连接。处置器械通道的延伸设置部件12a即通道管穿过插入主体42的内部而与操作部34连接。
图3示出图1所示的操作部34的相反侧的侧面。如图3所示,操作部34具有连接有处置器械通道的延伸设置部件12a的基端的处置器械插入口72。因此,从处置器械插入口72插入的处置器械穿过延伸设置部件12a即处置器械通道而从前端硬性部52的前端突出。
另外,如后所述,操作部34具有与处置器械插入口72并列设置且能够对驱动源24进行拆装的装配部222(参照图9A)。
如图3所示,在操作部34的外表面设有输入主动弯曲部54的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输入部即弯曲操作旋钮74。在操作部34的内部,在弯曲操作旋钮74上连接有用于使主动弯曲部54弯曲的未图示的弯曲线的基端。弯曲线在插入主体42(插入部32)的内部沿着中心轴C延伸设置,前端与主动弯曲部54的前端部连接。通过弯曲操作旋钮74的弯曲操作对弯曲线进行牵引,由此,主动弯曲部54弯曲。被动弯曲部56通过直接作用有外力或经由主动弯曲部54间接作用有外力而被动弯曲。例如当朝向与中心轴C垂直的方向的外力作用于被动弯曲部56时,被动弯曲部56弯曲。并且,当朝向与中心轴C垂直的方向的外力作用于弯曲的主动弯曲部54时,外力还经由主动弯曲部54作用于被动弯曲部56,被动弯曲部56弯曲。
另外,在操作部34中配设有例如送气/送水开关或抽吸开关等各种开关76。在操作部34中还配设有旋转操作输入开关78,该旋转操作输入开关78将使旋转单元44绕插入主体42的中心轴C相对旋转的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14。旋转操作输入开关78例如将如下的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14:当按压标号78a所示的位置而使旋转操作输入开关78倾斜时,使旋转单元44向第1方向旋转,当按压标号78b所示的位置而使旋转操作输入开关78倾斜时,使旋转单元44向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即第2方向旋转。
插入主体42的外周的旋转单元44具有沿着中心轴C延伸设置的管主体82、在管主体82的外周部相对于中心轴C呈螺旋状延伸设置的翅片部84、配设在管主体82的前端的管状的管前端部86、以及配设在管主体82的基端的管状的管基端部88。
图4示出被动弯曲部56的附近的插入主体42和旋转单元44的结构。图5~图8示出蛇管连接部66的附近的插入主体42和旋转单元44的结构。
如图4所示,主动弯曲部54具有金属制的多个第1节轮102。各个第1节轮102以能够相对于相邻的第1节轮102转动的方式进行连结。在位于最前端方向侧的未图示的第1节轮上固定有所述未图示的弯曲线的前端。在对弯曲线进行牵引时,第1节轮102相对于相邻的第1节轮102转动,主动弯曲部54弯曲。
被动弯曲部56具有金属制的多个第2节轮104。各个第2节轮104以能够相对于相邻的第2节轮104转动的方式进行连结。另外,在各第2节轮104中未设置支承弯曲线的线导向件。因此,通过朝向与中心轴C垂直的方向作用的外力,第2节轮104相对于相邻的第2节轮104转动,被动弯曲部56弯曲。
在位于最前端方向侧的第2节轮104a上,以嵌合状态固定有位于最基端方向侧的第1节轮102b。通过对第1节轮102b与第2节轮104a之间进行固定,在主动弯曲部54与被动弯曲部56之间形成弯曲管连接部62。在弯曲管连接部62中,第1节轮102b与第2节轮104a之间被固定,通过第1节轮102b和第2节轮104a形成的金属部分的壁厚增大。因此,弯曲管连接部62的挠性比主动弯曲部54和被动弯曲部56的挠性低,不会由于朝向与中心轴C垂直的方向作用的外力而弯曲。
在第1节轮102和第2节轮104的外周包覆有金属制的网状管(编织层)106。在网状管106的外周包覆有外皮108。弯曲部外皮108例如由氟橡胶形成。
如图4所示,在第1蛇管部58中设有金属制的第1螺旋管(第1波纹管)112。在第1螺旋管112的外周包覆有金属制的第1网状管(第1编织层)114。在第1网状管114的外周包覆有第1外皮116。第1外皮116例如由聚氨酯和聚酯的混合树脂材料等挠性比主动弯曲部54和被动弯曲部56的外皮108的挠性低的材料形成。并且,第1螺旋管112与多个第1节轮102的连结体和多个第2节轮104的连结体相比,作用有外力时的弯曲性低下。因此,第1蛇管部58的挠性比主动弯曲部54和被动弯曲部56的挠性低。但是,以具有通过在与中心轴C垂直的方向上作用的外力而弯曲的程度的挠性的状态设置第1蛇管部58。
在第1螺旋管112和第1网状管114中,以嵌合状态固定有位于最基端方向侧的第2节轮104b。通过对第2节轮104b与第1螺旋管112和第1网状管114之间进行固定,在被动弯曲部56与第1蛇管部58之间形成中继连接部64。在中继连接部64中,第2节轮104b与第1螺旋管112和第1网状管114之间被固定,通过第2节轮104b、第1螺旋管112和第1网状管114形成的金属部分的壁厚增大。因此,中继连接部64的挠性比被动弯曲部56和第1蛇管部58的挠性低,不会由于朝向与中心轴C垂直的方向作用的外力而弯曲。
弯曲部外皮108的基端和第1外皮116的前端位于中继连接部64中。在弯曲部外皮108与第1外皮116之间,在第1外皮116和弯曲部外皮108上卷绕有线122,并且包覆有粘接剂124。
另外,虽然省略一部分图示,但是,在第1节轮102、弯曲管连接部62、第2节轮104、中继连接部64、第1螺旋管112的内部的空间中分别贯穿插入有延伸设置部件12a。
图5~图7所示的第2蛇管部60采用与第1蛇管部58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但是,以具有通过在与中心轴C垂直的方向上作用的外力而弯曲的程度的挠性的状态设置第2蛇管部60。另外,图5~图7中标号128a所示的管状体表示螺旋管和配设在其外周的网状管。标号128b所示的环状体用作外皮。因此,第1蛇管部58和第2蛇管部60的构造相同。
另外,优选第2蛇管部60的外皮128b不仅覆盖标号128a所示的螺旋管和配设在其外周的网状管的外侧,还覆盖后述连接接头132的大径部154和阶梯差部156的外周。
如图5~图8所示,第1蛇管部58与第2蛇管部60之间的蛇管连接部66具有例如金属材料制或硬质树脂材料制的筒状的连接接头(基体)132。另外,连接接头132通过插入主体42规定了中心轴C。
连接接头132具有供这里未图示的延伸设置部件12a(参照图4)贯穿插入的空洞132a。
在连接接头132的前端固定有第1蛇管部58的基端。并且,在连接接头132的基端固定有第2蛇管部60的前端。
虽然没有图示,但是,第1蛇管部58的内部的空间、连接接头132的空洞132a、以及第2蛇管部60的内部的空间分别连通且贯穿插入有延伸设置部件12a。
另外,由于连接接头132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所以,相对于第1蛇管部58和第2蛇管部60形成为很难弯曲。例如,即使通过大肠等的内壁对蛇管连接部66施加外力,蛇管连接部66也不会弯曲。
如图5~图8所示,在连接接头132上形成有齿轮配置空洞142,在该齿轮配置空洞142中配置有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后述旋转齿轮(旋转力传递部)202。该齿轮配置空洞142具有在连接接头132的外侧开口的开口端部143。如图8所示,齿轮配置空洞142形成为该位置的横截面例如为大致U字状。另外,在齿轮配置空洞142中配设有旋转齿轮202的状态下,旋转齿轮202的一部分(图8中的上侧部位)配设在从齿轮配置空洞142突出的位置。
图8中虚线所示的圆弧CA表示未形成齿轮配置空洞142的情况下的、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连接接头132的后述小径部152的假想外周面。在图8中,圆弧CA形成为横穿旋转齿轮202的主体202a,但是,只要是旋转齿轮部202b能够与旋转单元44的后述内齿302a啮合的状态,也可以形成为横穿齿轮部202b。例如,齿底圆位于圆弧CA上或圆弧CA的外侧、并且旋转单元44的内齿302a的齿尖圆位于圆弧CA的外侧即可。
另外,在齿轮配置空洞142中配设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旋转齿轮202的前端的后述凸部202c的支承凹部142a。
在连接接头132上形成有支承部144,该支承部14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在齿轮配置空洞142的基端侧支承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后述套环206。另外,在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套环206配设在支承部144上的状态下,在套环206的外周面与支承部144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但是,容许绕长度轴L的旋转即绕长度轴L的滑动。
在连接接头132中,在与齿轮配置空洞142和支承部144连通的位置固定有旋转力传递单元22用的圆筒状的通道接头146。通道接头146以水密的方式固定在连接接头132上。在该通道接头146的外周面固定有旋转力传递单元22用的通道管148的前端。因此,能够使旋转力传递单元22贯穿插入到通道管148的内侧。通道管148在插入主体42的内部沿着中心轴C朝向基端方向延伸设置。
通道管148以水密的方式固定在通道接头146上,并且与延伸设置部件12a之一的处置器械通道管并列设置。
连接接头132具有前端侧的小径部152、基端侧的大径部154、以及位于小径部152与大径部154的边界的阶梯差156。如上所述,在小径部152中的齿轮配置空洞142中形成有与连接接头132的外侧连通的通道30的开口端部143。小径部152和大径部154与中心轴C同心。并且,与小径部152的外径d1相比,大径部154的外径d2较大。换言之,如图5所示,与连接接头132的前端侧的小径部152连结的第1蛇管部58的外径d1形成为比与连接接头132的基端侧的大径部154连结的第2蛇管部60的外径d2小。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图5~图7中示出在小径部152的前端侧直接连结第1蛇管部58、在大径部154的基端侧直接连结第2蛇管部60的状态。也可以在小径部152的前端侧配置接头(未图示)而相对于小径部152间接连结第1蛇管部58。并且,还可以在大径部154的基端侧配置接头(未图示)而相对于大径部154间接连结第2蛇管部60。
这里,如图2A所示,旋转力传递单元22具有形成为大致圆柱状的旋转齿轮(旋转力传递部)202、驱动轴204、以及配设在旋转齿轮202与驱动轴204的连接部的外周的套环(旋转筒)206。而且,通过旋转齿轮202、驱动轴204和套环206规定了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长度轴L。
旋转齿轮202具有圆柱状的主体202a、形成在主体202a的外周的外周齿轮部(外齿)202b、以及形成在主体202a的前端的凸部202c。外周齿轮部202b能够在通道30内绕长度轴(旋转轴)L旋转,能够与旋转单元44的后述内齿302a啮合。形成在旋转齿轮202的主体202a的前端的凸部202c例如形成为大致圆锥状。该凸部202c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在配设于齿轮配置空洞142中的支承凹部142a中。
在配置于旋转齿轮202的基端侧的套环206的外周面与支承部144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通过支承凹部142a和支承部144,旋转齿轮202在两端支承的状态下旋转。因此,能够使旋转齿轮202的旋转稳定。
驱动轴204从旋转齿轮202的基端部起沿着长度轴L向基端侧延伸,当对基端施加绕长度轴L的旋转力时,能够使旋转齿轮202旋转。驱动轴204例如对将金属单线编织成圆筒网状而得到的部件进行重叠而形成为多层,或者由重叠了右旋和左旋线材而得到的多层线形成,具有旋转追随性和柔软性。
如图2B所示,驱动轴204的基端例如形成为圆形状。在驱动轴204的基端形成有D字状的凹部208,在该凹部208中嵌合有驱动源24的后述D字状的旋转轴214。因此,驱动源24的旋转轴214的旋转被传递到驱动轴204,驱动轴204的旋转被传递到旋转齿轮202。
套环206容许绕长度轴L的旋转。如图6所示,套环206可以跨越旋转齿轮202和驱动轴204的外周面进行配置,也可以配设在旋转齿轮202的外侧、或配设在驱动轴204的外侧。即,套环206配设在旋转齿轮202和驱动轴204中的至少一方的外周面上。
如图9A所示,驱动源24具有马达主体212、旋转轴214、马达缆线216。马达缆线216的远位端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控制单元14连接。马达主体212中的与旋转轴214的轴向正交的旋转轴214的横截面的外形和马达主体212的横截面的外形例如分别形成为大致D字状。
如图9A所示,在操作部34中设有装配部222,该装配部222规定了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驱动轴204的基端的出口222a,并且装配有向驱动轴204的基端传递旋转力的后述驱动源24。另外,在装配部222上配设有保持马达主体212的外周的保持环224。
另外,图5~图7所示的通道管148穿过插入主体42的内部和操作部34的内部而与装配部222的出口222a连通。因此,通道管148的基端在装配部222的出口222a处开口。
这样,在插入主体42的蛇管连接部66和第2蛇管部60中,从前端朝向基端依次规定了齿轮配置空洞142、支承部144、通道接头146、通道管148和装配部222,形成供旋转力传递单元22贯穿插入的作为贯穿插入路的通道30。
图7和图8所示的旋转单元44能够通过前端硬性部52而相对于插入主体42进行拆装。
旋转单元44的管主体82由聚氨酯等树脂材料形成。管主体82在与图4所示的弯曲部外皮108的外周面和图7所示的第1蛇管部58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隙G。即,以在与插入主体42的外周部之间具有间隙G的状态设置管主体82。因此,在旋转单元44相对于插入主体42旋转时,防止在插入主体42与管主体82之间产生摩擦。
管前端部86例如由橡胶材料等比管主体82软的材料形成。如图4所示,管前端部86的内周部形成为,与管主体82的内周方向侧的部位相比,旋转单元44与弯曲部外皮108之间的间隙G减小。
在该实施方式中,旋转单元44的管基端部88具有:内侧圆筒体(内齿轮)302,其具有能够与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旋转齿轮202的外齿202b啮合的内齿302a;以及外侧圆筒体(管)304,其固定在管主体82的基端部且配设在内侧圆筒体302的外侧,具有在其内周面上支承内侧圆筒体302的圆筒状的支承部304a。当在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旋转齿轮202的外齿202b上啮合内侧圆筒体302的内齿302a时,内侧圆筒体302能够在插入主体42的外侧绕中心轴C旋转。并且,由于外侧圆筒体304在其内周面上支承内侧圆筒体302,所以,当内侧圆筒体302绕插入主体42的中心轴C旋转时,一起进行旋转。
优选内侧圆筒体302例如由不锈钢材料等金属材料形成。优选外侧圆筒体304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或橡胶材料等形成。另外,优选内侧圆筒体302和外侧圆筒体304例如通过插入成形等而一体化。
这里,内侧圆筒体302的沿着中心轴C的方向的轴向长度比外侧圆筒体304的沿着中心轴C的方向的轴向长度短。而且,内侧圆筒体302的外周面整体被外侧圆筒体304的内周面(支承部304a)覆盖。另外,内侧圆筒体302的基端和外侧圆筒体304的基端也可以配置在中心轴C的长度方向的相同位置。
在外侧圆筒体304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环状的或以适当间隔形成的凸部(保持部)304b,该凸部(保持部)304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连接接头132的小径部152的外周面抵接。优选凸部304b在比支承部304a靠前端侧与外侧圆筒体304一体形成。即,优选外侧圆筒体304具有凸部304b。
而且,凸部304b作为姿势维持部发挥功能,其维持旋转单元44相对于插入主体42的姿势,以使得插入主体42的中心轴C和旋转单元44的中心轴C一致。并且,在通道30的开口端部143配设有旋转齿轮202的状态下,凸部304b维持插入主体42的中心轴C与旋转齿轮202的外齿202b的旋转轴L的平行状态,维持旋转齿轮202的外齿202b与内齿轮302的内齿302a的径向的啮合姿势。因此,能够通过凸部304b将管基端部88的内侧圆筒体302的内齿302a与旋转齿轮202的外齿202b的距离保持固定,使内侧圆筒体302的内齿302a与旋转齿轮202的外齿202b之间的啮合状态保持为规定的状态。即,在通道30的开口端部143配设有旋转齿轮202的状态下,凸部304b能够保持在旋转齿轮202的外齿202b上啮合内侧圆筒体302的内齿302a的状态。
在凸部304b形成为O型环的情况下,优选凸部304b随着从其外周面朝向内周面(即小径部152)而变薄,例如截面形成为大致V字状。当成为这种形状时,容许相对于插入主体42绕中心轴C旋转,但是,通过摩擦来防止插入主体42、特别是前端侧等在中心轴C的轴向上移动。即,通过适当形成凸部304b的形状,在连接接头132的小径部152与旋转单元44的外侧圆筒部304的凸部304b之间产生摩擦力,在对使旋转单元44的凸部304b相对于连接接头132在中心轴C的轴向上移动所需要的力(克服摩擦力的力)和使凸部304b相对于连接接头132绕中心轴C旋转所需要的力(克服摩擦力的力)进行比较的情况下,能够使前者远远大于后者。
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旋转单元44的外侧圆筒体304的外径D比第1蛇管部58的外径d1大是当然的,还形成为比连接接头132的大径部154和第2蛇管部60的外径d2大。但是,优选外侧圆筒体304的外径D形成为与连接接头132的大径部154的外径和第2蛇管部60的外径d2相比没有差异的程度。即,优选形成为旋转单元44的外侧筒状体304的外径D与第2蛇管部60的外径d2之差较小,边界部分的阶梯差较小。通过这样形成,例如在使插入部32相对于管孔后退而拔出时,能够极力防止旋转单元44的基端勾挂在管孔的内壁等上。
外侧圆筒体304中的除了凸部304b以外的部位的最小内径比第1蛇管部58的基端部的外径大,在内侧筒状部内周面与第1蛇管部58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隙G。
在管主体82的外周部延伸设置的翅片部84例如由橡胶材料形成。翅片部84通过粘接或熔接等固定在管主体82上。如图1所示,翅片部84从基端方向观察呈顺时针的螺旋状延伸设置。在内窥镜12的插入部32插入小肠的内部、大肠的内部等管腔中时,旋转单元44的翅片部84与管腔壁抵接。在该状态下,使旋转单元44相对于插入主体42绕中心轴C旋转。由此,沿着中心轴C的轴向的方向的推进力作用于插入部32。
接着,对该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0的作用进行说明。这里,主要对在插入主体42上装配旋转力传递单元22和旋转单元44、在操作部34上装配驱动源24的组装过程进行说明。
使图2A所示的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旋转齿轮202从其前端穿过装配部222、通道管148、通道接头146、支承部144而导入到蛇管连接部66的齿轮配置空洞142中。在通道30的齿轮配置空洞142中配设有旋转齿轮202。即,在通道30的开口端部143配设有旋转齿轮202。此时,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长度轴L与插入主体42的中心轴C平行。
另外,此时,当向通道30的后端侧牵引旋转力传递单元22整体时,旋转力传递单元22容易从通道30拔出。
如图6~图8所示,在通道30的规定的位置配设有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情况下,如图9A所示,驱动轴204的基端位于装配部222的内部或其附近。在该状态下,将图9A所示的驱动源24装配在图9B所示的D字状的装配部222上,并且使旋转轴214与驱动轴204的基端的D字状的凹部208嵌合。
然后,使旋转单元44绕中心轴C旋转并向插入主体42的基端侧移动。即,使旋转单元44的管基端部88的基端穿过蛇管连接部66的连接接头132的小径部152的外侧向基端侧移动。然后,使内侧筒状体302的内齿302a与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外齿202b啮合,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使外侧筒状体304的凸部304b与连接接头132的小径部152的外周面抵接。此时,在管基端部88的基端与连接接头132的大径部154的前端的阶梯差部156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
这里,外侧筒状体304的凸部304b越接近连接接头132的小径部152的一侧越形成得较薄而与外周面紧密贴合。因此,容许相对于插入主体42绕中心轴C旋转,但是,通过摩擦来防止插入主体42、特别是前端侧等在中心轴C的轴向上移动。
这样,筒状的旋转单元(插入辅助器械)44配设在内窥镜(插入装置)12的细长的插入主体42的外侧,该内窥镜(插入装置)12规定了与具有向外侧开口的开口端部143的通道30的长度轴L大致平行的中心轴C,在该开口端部143以能够拆装的方式配设有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具有外齿202b的旋转齿轮202。
在旋转单元44装配在连接接头132上的状态下,连接接头132的小径部152的外侧被旋转单元44覆盖。进而,与小径部152的前端侧连结的第1蛇管部58的基端部(中的至少一部分)被旋转单元44覆盖。
内窥镜12的插入部32能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使用。即,插入部32的旋转单元44能够相对于中心轴C向第1方向和第2方向旋转。
例如,在使插入部32的旋转单元44向第1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在使图1所示的内窥镜系统10起动的状态下,按压图1和图3所示的旋转操作输入开关78的标号78a所示的位置。该旋转操作输入开关78的按压信号经由通用缆线36、连接器36a输入到控制单元14。控制单元14经由马达缆线216和马达主体212使驱动源24的旋转轴214向第1方向旋转。通过旋转轴214朝向第1方向的旋转,驱动轴204向第1方向旋转。通过使驱动轴204向第1方向旋转,该旋转力被传递到旋转齿轮202,旋转齿轮202向第1方向旋转。因此,具有与旋转齿轮202啮合的内齿302a的内侧筒状体302向第1方向旋转。伴随着内侧筒状体302向第1方向的旋转,与其一体的外侧筒状体304向第1方向旋转。
另外,在使插入部32的旋转单元44向第2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在使图1所示的内窥镜系统10起动的状态下,按压旋转操作输入开关78的标号78b所示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基端方向观察呈顺时针的螺旋状延伸设置翅片部84。因此,通过从基端方向观察使旋转单元44顺时针(第1方向)旋转,朝向前端方向的推进力作用于插入部32。由此,管孔中的插入部32的插入性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从基端方向观察使旋转单元44逆时针(第2方向)旋转,朝向基端方向的推进力作用于插入部32。由此,管孔中的插入部32的拔掉性提高。
该实施方式的旋转单元44的外侧筒状体304的外径D与第2蛇管部60的外径d2之差(阶梯差)形成为较小。因此,例如在从管孔中拔出插入部32时,能够极力防止在旋转单元44的外侧筒状体304的基端与连接接头132的阶梯差部156之间勾挂活体组织等。并且,由于减小了旋转单元44的外侧筒状体304的基端与连接接头132的阶梯差部156之间的间隙,所以,例如在从管孔中拔出插入部32时,能够极力防止在旋转单元44的外侧筒状体304的基端与连接接头132的阶梯差部156之间勾挂活体组织等。
在内窥镜12的使用后,对内窥镜12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并再次利用。简单说明该过程。
使旋转单元44绕插入主体42的中心轴C旋转并克服摩擦力而逐渐向前端侧牵引。因此,使旋转单元44从蛇管连接部66的外侧向前端侧移动。解除旋转齿轮202的外周齿轮部202b与旋转单元44的内侧筒状体302的内齿302a的啮合。然后,从插入主体42的前端取下旋转单元44。
然后,从通道30的基端向近前侧牵引驱动源24和旋转力传递单元22。因此,能够相对于通道30拔出旋转力传递单元22。然后,如图5所示,相对于通道30完全拔出旋转力传递单元22。这里,旋转力传递单元22能够容易地相对于通道30进行拆装。
另外,可以在从插入主体42上取下旋转单元44后,从插入主体42上取下旋转力传递单元22。并且,也可以在从插入主体42上取下旋转力传递单元22后,从插入主体42上取下旋转单元44。
而且,能够确保穿过装配部222、通道管148、通道接头146、支承部144、齿轮配置空洞142将例如清洗液和刷子等贯穿插入通道30中时的贯穿插入路。这样,在从插入部32上取下旋转单元44和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状态下,能够使用未图示的刷子等可靠地清洗通道30内。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插入主体42和操作部34的清洗、消毒以及灭菌等。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该实施方式,得到以下结论。
能够相对于插入主体42容易地安装或取下使具有内齿302a的内侧筒状体302一体化的旋转单元44。因此,在对通道30即贯穿插入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贯穿插入路进行清洗时,与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旋转齿轮202的外齿202b啮合的内齿不存在于插入主体42上,所以,能够提高通道30的清洗性。
并且,在旋转单元44的管基端部88的外侧筒状体304上,在与内侧筒状体302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凸部304b。通过该凸部304b,能够使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旋转齿轮202的长度轴(旋转轴)L和旋转单元44的内齿302a的中心轴C维持平行。因此,能够将旋转力传递单元22的旋转齿轮202的绕长度轴L的旋转通过内齿302a可靠地传递到旋转单元44。
在相对于插入主体42安装旋转单元44时,不需要其他的用于安装的部件。即,在相对于插入主体42安装旋转单元44时,特别地,在使外侧筒状体304的凸部304b与连接接头132的小径部152的外周面抵接的状态下使其旋转并使旋转单元44相对于插入主体42沿着中心轴C向基端侧移动即可。因此,能够容易地相对于插入主体42安装旋转单元44。
在相对于插入主体42取下旋转单元44时,不需要其他的用于取下的部件。即,在相对于插入主体42取下旋转单元44时,特别地,在使外侧筒状体304的凸部304b与连接接头132的小径部152的外周面抵接的状态下使其旋转并使旋转单元44相对于插入主体42沿着中心轴C向前端侧移动即可。因此,能够容易地相对于插入主体42取下旋转单元44。
因此,该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2能够容易地相对于插入主体42安装和取下旋转单元44,能够提高组装性。
在将旋转力传递单元22安装在插入主体42上时,仅使旋转齿轮202相对于通道30向齿轮配置空洞142移动即可。并且,在从插入主体42上取下旋转力传递单元22时,仅使旋转齿轮202相对于通道30向远离齿轮配置空洞142的方向移动即可。
因此,该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2能够容易地相对于插入主体42安装和取下旋转力传递单元22,能够提高组装性。
因此,在内窥镜12的使用后,在清洗内窥镜12时,由于能够容易地取下旋转力传递单元22和旋转单元44,所以,能够提高清洗性。
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容易地相对于插入部32的插入主体42进行拆装以提高插入主体42的清洗性的旋转单元(插入辅助器械)44、能够在取下旋转单元44的状态下提高清洗性的插入主体42、具有插入主体42和旋转单元44的内窥镜(插入装置)12。
另外,该实施方式的旋转力传递单元22通过所谓的两端支承的方式进行支承,该两端支承是指在通道30的支承凹部142a中支承旋转齿轮202的前端的凸部202c、在通道30的支承部144中支承旋转齿轮202的基端的套环206的状态下进行旋转。因此,能够有效防止在旋转齿轮202旋转的同时从长度轴L偏离。
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使用马达作为驱动源2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手动使旋转轴214旋转。
接着,使用图10A和图10B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对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变更了插入主体42的蛇管连接部66的连接接头132的形状和旋转单元44的管基端部88的外侧圆筒体(管)304的形状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旋转单元44的管基端部88的外侧圆筒体(管)304的支承部304a不仅保持内侧圆筒体302的前端侧,还保持基端侧。
如图10A所示,连接接头132的大径部154具有直径比小径部152大且比大径部154的最大径小的第1径部154a、构成大径部154的最大径的第2径部154b、以及形成在第1径部154a和第2径部154b之间的环状槽154c。第1径部154a和第2径部154b与中心轴C同心,第1径部154a位于与小径部152的基端侧相邻的位置,第2径部154b位于第1径部154a的基端侧,位于与小径部152的基端侧分开的位置。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在外侧筒状体304的基端侧形成有能够与环状槽154c嵌合且能够相对于中心轴C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多个保持片(保持部)306。即,内侧圆筒体(内齿轮)302配设在外侧圆筒体304的凸部304b与保持片306之间。如图10B所示,以适当间隔具有多个保持片306。优选多个保持片306与外侧圆筒体304一体形成。即,优选外侧圆筒体304具有多个保持片306。
而且,各保持片306具有:延伸部(凹部)306a,其在从第1径部154a的前端到基端侧的范围内覆盖外周;以及爪部(凸部)306b,其形成在延伸部306a的基端,向径向内侧突出且能够与环状槽154c卡合。爪部306b朝向径向内侧的突出量(环状槽154c的深度)能够维持相对于插入主体42在中心轴C的轴向上保持旋转单元44的状态即可。而且,优选形成为如下程度:在齿轮配置空洞142中配置有旋转齿轮202的状态下,在相对于插入主体42拆装旋转单元44时,爪部306b的内周面不接触旋转齿轮202的外齿202b。
这样,通过使外侧筒状体304的爪部306b与连接接头132的大径部154的环状槽154c卡合,爪部306b被用作防止朝向插入主体42的中心轴C的轴向的位置偏移的位置偏移防止部。此时,在外侧筒状体304的爪部306b与连接接头132的环状槽154c卡合的情况下,由于防止了旋转单元44在插入主体42的中心轴C的轴向上移动,所以,在通道30的开口端部143配设有旋转齿轮202的状态下,能够保持在旋转齿轮202的外齿202b上啮合内齿轮302的内齿302a的状态。
爪部306b形成为斜面,以使得在相对于保持片306的延伸部306a的远位端(径向内侧部位)中的基端侧的内周面与大径部154的第1径部154a的前端抵接时,保持片306向径向外侧弹性变形。爪部306b形成为,在相对于该延伸部306a的远位端中的前端侧与环状槽154c卡合的状态下维持卡合状态。具体而言,形成如下的面:爪部306b中的相对于延伸部306a的远位端中的前端侧越是比例如与中心轴C正交的面靠外侧,越是向基端侧倾斜。
另外,环状槽154c的壁面与各爪部306b之间由摩擦较少的素材形成,并且形成为摩擦尽量少。
接着,对该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0的作用进行说明。这里,简单说明相对于插入主体42安装旋转单元44的过程和相对于插入主体42取下旋转单元44的过程。
首先,说明相对于插入主体42安装旋转单元44的过程。
使旋转单元44一边绕中心轴C旋转一边向插入主体42的基端侧移动。即,使旋转单元44的管基端部88的基端穿过蛇管连接部66的连接接头132的小径部152的外侧并向基端侧移动。
然后,当爪部306b中的相对于保持片306的延伸部306a的远位端(径向内侧部位)中的基端侧的内周面与大径部154的第1径部154a的前端抵接时,保持片306的延伸部306a向径向外侧弹性变形。
在该状态下,使旋转单元44一边绕中心轴C旋转一边进一步向插入主体42的基端侧移动。因此,保持片306的爪部306b进入环状槽154c中,并且,延伸部306a返回原来的状态。
由于爪部306b进入环状槽154c中,所以,爪部306b和环状槽154c防止旋转单元44在插入主体42的中心轴C的轴向上移动的位置偏移。
另外,外侧筒状体304的凸部304b越接近连接接头132的小径部152的一侧越形成得较薄而与外周面紧密贴合。因此,容许相对于插入主体42绕中心轴C旋转。而且,凸部304b使连接接头132的小径部152与外侧圆筒体304的内周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因此,通过凸部304b,旋转单元44能够维持相对于插入主体42的连接接头132的姿势。
接着,说明相对于插入主体42取下旋转单元44的过程。
将保持片306的延伸部306a和爪部306b向外侧打开,从环状槽154c中取出爪部306b。然后,使旋转单元44一边绕插入主体42的中心轴C旋转一边克服摩擦力而逐渐向前端侧牵引。这样,使旋转单元44从蛇管连接部66的外侧向前端侧移动。然后,从插入主体42的前端取下旋转单元44。
另外,在一次性使用旋转单元44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延伸部306a折曲而从环状槽154c中取下爪部306b,或者切断爪部306b来解除保持片306与环状槽154c之间的卡合。
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使旋转单元44的爪部306b与连接接头132的大径部154的环状槽154c卡合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也可以形成为,将连接接头132的大径部154的第1径部154a的外周面形成为凸部,将由内侧圆筒体(内齿轮)302的基端、延伸部306a、爪部306b形成的空间作为凹部,使两者进行卡合。
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对在内窥镜12的插入主体42上装配旋转单元4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内窥镜12,例如也可以采用能够在手术用机械手(插入装置)等插入主体42上拆装旋转单元44的构造。
至此,参照附图具体说明了若干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包含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的所有实施。
标号说明
C:中心轴;L:长度轴(旋转轴);12:内窥镜;22:旋转力传递单元;24:驱动源;30:通道;32:插入部;42:插入主体;44:旋转单元;58:第1蛇管部;60:第2蛇管部;66:蛇管连接部;82:管主体;84:翅片部;88:管基端部;128a:管状体;128b:外皮;132:连接接头;132a:空洞;142:齿轮配置空洞;142a:支承凹部;143:开口端部;144:支承部;146:通道接头;148:通道管;152:小径部;154:大径部;154a:第1径部;154b:第2径部;154c:环状槽;156:阶梯差部;202:旋转齿轮;202a:主体;202b:旋转齿轮部(外齿);202c:凸部;204:驱动轴;206:套环;302:内侧筒状体(内齿轮);302a:内齿;304:外侧筒状体(管);304a:支承部;304b:凸部;306:保持片;306a:延伸部;306b:爪部。
Claims (6)
1.一种筒状的插入辅助器械,其配设在插入装置的插入主体的外侧,该插入装置具有第1蛇管部、不同于所述第1蛇管部的第2蛇管部、以及基体,所述基体具有与所述第1蛇管部连结的小径部以及与所述第2蛇管部连结且直径比所述小径部大的大径部,所述基体配置有具有外齿的旋转齿轮,在所述基体上形成有齿轮配置空洞,所述旋转齿轮配置于所述齿轮配置空洞中,该旋转齿轮被传递旋转力传递单元的旋转力而旋转,其中,
该插入辅助器械具有:
内齿轮,在所述基体配设有所述旋转齿轮的状态下,该内齿轮具有能够与所述旋转齿轮的所述外齿啮合的内齿,且能够绕着所述插入主体的中心轴旋转;以及
管,其支承所述内齿轮,在所述内齿轮与所述旋转齿轮啮合的状态下覆盖所述第1蛇管部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插入主体中具有通道,该通道具有向外侧开口的开口端部,在该开口端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配设所述旋转齿轮,
所述管具有保持部,在所述通道的开口端部配设有所述旋转齿轮的状态下,该保持部保持使所述内齿轮的内齿与所述旋转齿轮的外齿啮合的状态,
所述保持部具有姿势维持部,在所述通道的开口端部配设有所述旋转齿轮的状态下,该姿势维持部维持所述插入主体的中心轴与所述旋转齿轮的外齿的旋转轴的平行状态,维持所述旋转齿轮的外齿与所述内齿轮的内齿的径向的啮合姿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辅助器械,其中,
所述保持部具有防止朝向所述插入主体的中心轴的轴向的位置偏移的位置偏移防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辅助器械,其中,
所述保持部至少具有2个,
所述内齿轮配设在所述至少2个保持部之间。
4.一种插入装置的插入主体,其装配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辅助器械,其中,该插入主体具有:
第1蛇管部;
第2蛇管部,其不同于所述第1蛇管部;
具有具备外齿的旋转齿轮的旋转力传递单元,其被传递旋转力而使所述旋转齿轮旋转;以及
基体,其配置有所述旋转齿轮,具有与所述第1蛇管部连结的小径部以及与所述第2蛇管部连结且直径比所述小径部大的大径部,所述插入辅助器械的管被安装至该基体,使得在所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内齿轮的内齿与所述旋转齿轮的所述外齿啮合的状态下覆盖所述第1蛇管部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入主体,其中,
在所述插入主体中具有通道,该通道具有向外侧开口的开口端部,在该开口端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配设所述旋转齿轮,
在所述通道的开口端部配设有所述旋转齿轮的状态下,所述旋转齿轮的外齿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通道的开口端部露出到所述基体的外侧。
6.一种插入装置,其中,该插入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入主体;以及
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辅助器械,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配设在所述插入主体的所述基体的外侧;
在所述插入辅助器械配设在所述插入主体的外侧的状态下,所述插入主体的旋转齿轮的外齿和所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内齿轮的内齿啮合,
在所述插入辅助器械配设在所述插入主体的外侧的状态下,所述插入辅助器械的管的外径比所述插入主体中的配设有所述插入辅助器械的位置的基端侧的外径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06170 | 2012-09-19 | ||
JP2012-206170 | 2012-09-19 | ||
PCT/JP2013/072479 WO2014045795A1 (ja) | 2012-09-19 | 2013-08-22 | 挿入補助具、挿入本体及び挿入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03069A CN104203069A (zh) | 2014-12-10 |
CN104203069B true CN104203069B (zh) | 2017-07-11 |
Family
ID=50341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17123.XA Active CN104203069B (zh) | 2012-09-19 | 2013-08-22 | 插入辅助器械、插入主体和插入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303440A1 (zh) |
EP (1) | EP2898816A4 (zh) |
JP (1) | JP5572782B1 (zh) |
CN (1) | CN104203069B (zh) |
WO (1) | WO201404579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55443B (zh) * | 2014-12-24 | 2018-12-14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插入装置 |
EP3187094A4 (en) * | 2015-03-30 | 2018-07-11 | Olympus Corporation | Insertion device |
WO2016185798A1 (ja) * | 2015-05-20 | 2016-11-2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挿入装置 |
WO2016194413A1 (ja) * | 2015-06-03 | 2016-12-0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装着ユニット |
JP6180654B2 (ja) * | 2015-06-05 | 2017-08-16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装着ユニット |
CN109068952B (zh) * | 2016-06-13 | 2020-11-13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插入设备、安装器具以及驱动力传递单元 |
DE102017100867B3 (de) * | 2017-01-18 | 2018-06-14 | Hoya Corporation | Endoskop mit einem Endoskopkopf und einem am Endoskopkopf einsetzbaren und von diesem lösbaren Albarranhebel |
US11647896B2 (en) * | 2019-03-28 | 2023-05-16 | Olympus Corporation | Rollerless tubular connector for transferring rotative force from insertion section of endoscope to spiral tube |
CN110898277A (zh) * | 2019-12-16 | 2020-03-24 | 李忠莲 | 一种消化内科用灌肠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49312A (zh) * | 2008-09-08 | 2011-08-10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协助工具和适配器 |
CN103402415A (zh) * | 2011-04-08 | 2013-11-20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312017A (ja) * | 2005-04-05 | 2006-11-16 | Olympus Corp |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
WO2006129359A1 (ja) * | 2005-06-02 | 2006-12-07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回転自走式内視鏡装置 |
JP5173136B2 (ja) * | 2006-01-13 | 2013-03-27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内視鏡装置 |
US8500628B2 (en) * | 2006-02-28 | 2013-08-06 | Olympus Endo Technology America, Inc. | Rotate-to-advance catheterization system |
JP5157609B2 (ja) * | 2008-04-16 | 2013-03-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EP2566564B1 (en) * | 2010-05-03 | 2020-07-08 | Olympus Endo Technology America Inc. | Rotate-to-advance catheterization system |
CN104619232B (zh) * | 2012-09-12 | 2016-10-05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驱动力传递单元、插入设备、旋转单元、插入主体组件和插入装置 |
-
2013
- 2013-08-22 WO PCT/JP2013/072479 patent/WO201404579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8-22 CN CN201380017123.XA patent/CN104203069B/zh active Active
- 2013-08-22 EP EP13838319.5A patent/EP289881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08-22 JP JP2014513611A patent/JP5572782B1/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4-09 US US14/248,749 patent/US2014030344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49312A (zh) * | 2008-09-08 | 2011-08-10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协助工具和适配器 |
CN103402415A (zh) * | 2011-04-08 | 2013-11-20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572782B1 (ja) | 2014-08-13 |
US20140303440A1 (en) | 2014-10-09 |
WO2014045795A1 (ja) | 2014-03-27 |
JPWO2014045795A1 (ja) | 2016-08-18 |
CN104203069A (zh) | 2014-12-10 |
EP2898816A1 (en) | 2015-07-29 |
EP2898816A4 (en) | 2016-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03069B (zh) | 插入辅助器械、插入主体和插入装置 | |
CN104349707B (zh) | 插入主体、插入装置、旋转单元、旋转力传递单元 | |
CN103402413B (zh) | 内窥镜 | |
CN103826526B (zh) | 内窥镜和装配在该内窥镜的插入部上的螺旋旋转部件 | |
JP5173136B2 (ja) | 内視鏡装置 | |
CN104203076B (zh) | 旋转单元、插入装置、插入体、配设有该插入体的插入装置、以及具有插入体和插入装置的插入系统 | |
CN100453028C (zh) | 内窥镜装置 | |
CN105722447B (zh) | 插入设备、旋转单元以及插入装置 | |
CN104602588B (zh) | 内窥镜 | |
CN105163645B (zh) | 插入装置 | |
CN104394752B (zh) | 插拔辅助器械 | |
JP5502250B1 (ja) | 内視鏡システム | |
CN105338876B (zh) | 螺旋单元和导入装置 | |
JP5829356B2 (ja) | スパイラルキャップ、キャップユニット、スパイラルユニット、及び、導入装置 | |
CN108064145A (zh) | 内窥镜头、内窥镜、盖子以及盖子形成方法 | |
CN103841878B (zh) | 插入装置和旋转筒状部件 | |
CN103648358B (zh) | 插入装置、旋转筒状部件和驱动单元 | |
JP5985130B1 (ja) | 挿入装置 | |
JP2008188360A (ja) | 回転自走式内視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0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