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3379B - 鹿茸加工、提取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鹿茸加工、提取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3379B
CN104173379B CN201310193870.0A CN201310193870A CN104173379B CN 104173379 B CN104173379 B CN 104173379B CN 201310193870 A CN201310193870 A CN 201310193870A CN 104173379 B CN104173379 B CN 1041733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ose antler
antler
blood
pilos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38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3379A (zh
Inventor
郑毅男
高畅
张传奇
王全凯
李慧萍
胡同童
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Jinhe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1938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73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73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3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3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3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鹿茸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造血功能、促进伤口愈合、改善心血管系统,增强性功能、延年益寿、补血养颜、强身健体的作用,除此之外,鹿茸及其醇提物还具有抗肥胖作用。体外实验表明,鹿茸醇提取物能够有效地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鹿茸醇提取物对胰脂肪酶抑制率依次是蜡片>粉片>血片。鹿茸醇提取物可以促进离体脂肪组织分解,鹿茸醇提取物对脂肪分解的作用依次是蜡片>粉片>血片。动物体内试验表明鹿茸具有降低脂肪作用,减少肾周及子宫周围脂肪,降低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等作用。鹿茸可应用于预防及治疗肥胖。

Description

鹿茸加工、提取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鹿茸加工、提取制备方法及其在抗肥胖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超重,肥胖及相关性疾病近些年来不仅在西方发达国家乃至其它发展中国家都急剧增加,成为了整个世界的一种流行性疾病。据估计,在美国的八分之一的青少年都患有肥胖,这从长远来看可能会降低人口的预期寿命。肥胖不仅使人们对自己的外观产生不满,而且能够引发多种疾病的产生。据报道除了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中风,冠状动脉心脏疾病)与肥胖有关外 ,某些肿瘤(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和肾脏疾病也被证明与肥胖有关的[1-3]。肥胖的产生与遗传、中枢神经摄食功能异常、微量营养物质缺乏、脂肪组织功能异常、内分泌功能紊乱相关。除遗传因素外,肥胖多由食物诱导产生[4],目前控制食物脂肪摄取的药物主要有抑制中枢神经的药物(如芬特明、吲哚)和非中枢神经药物(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但市场上的芬特明、奥利司他等减肥药物多属于半合成制剂,常出现药物成瘾、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副作用;促进脂肪分解的药物主要有麻黄碱、咖啡因等。目前抑制脂肪酶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的药物,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属半合成药物,副作用较多,所以从天然植物中寻找高效的脂肪酶抑制剂成便为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已有多篇文献记载植物药中的生物碱类、皂苷类、多糖类成分具有抑制脂肪酶活性的作用。但从动物中得到的天然物质尚少报道,因此,本专利公开著名保健药物鹿茸的抗肥胖作用,揭示了鹿茸的新的医疗保健价值。
市场上销售的减肥药种类繁多,最著名的是Servier公司的左旋酚氟拉明,1996年上市后引起媒体的关注并带来巨大销售额,后因报告有严重的副作用(心脏阀门问题和初期的肺部高血压),该药在1997年9月被撤销。1997年,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盐酸西布曲明上市, 该药可通过其次级(M1)和初级(M2)胺类代谢产物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 增加饱食感。2001年在我国进行的西步曲明上市前临床验证结果显示: 经过24周的治疗, 患者体重可降低( 6.52±3.95 ) kg, 并能够显著降低空腹和餐后1h血糖。但大量临床研究发现, 服用此类药物较易出现头痛、头晕、口干、口苦、便秘和失眠等不良反应, 特别是关于西布曲明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一直存有争议。2010 年,SCOUTs( Sibutramine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Trial)公布了其研究结果, 这是纳入患者最多、研究时间最长的有关西步曲明心血管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近1000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 平均随访3-4年, 它评价了已经存在心血管高危因素的肥胖症患者使用西步曲明减重对心血管问题的影响。结果发现, 与安慰剂组相比, 西步曲明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心脏骤停复苏等) 的主要的风险增加了16%, 并由此推断体重下降并未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鉴于此结果, 西步曲明被宣布撤市, 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在2010年底宣布停止西步曲明的生产和临床使用[5]
立莫纳班是第1个选择性大麻素受体1阻断剂, 能够通过抑制食欲并增加外周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 的表达来改善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等, 被认为是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减重药物, 但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如抑郁和自杀倾向等, 始终未能在美国和中国获准入市, 仅从2006年起在56 个欧洲等国家上市, 并于2009年撤市[5]
由于这些药品有着的严重副作用,包括涉及到主动脉阀门泄漏和二尖瓣阀门泄漏的心脏阀门损坏。其它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呼吸短促,头晕眼花和死亡,这些副作用的严重性,已促使在2000年欧洲委员会决定从2001年4月开始在欧盟禁止销售食欲抑制剂药物。这已明显地减少了世界范围对抗肥胖药物的接受。
新的观点认为,肥胖是一种有着复杂病理生理原因并需要长期用药才能适当控制的慢性疾病,这样就为新药带来安全性问题。关于目前减肥药不对症的问题,有关专家认为主要是这些药无助于多数病人长期减肥,而且仅有少数病人从其原来的体重减了5%-10%。毫不奇怪,肥胖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愈来愈强大,目前在开发中的抗肥胖制剂就有200多种,但多数都处在早期阶段。所以,开发出一种安全和真正有效的减肥药将会得到巨大的回报。根据抗肥胖药研究专家的观点,从减肥药市场的发展来看,减肥药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并且需要多种减肥药。
由于减肥药物越来越多的出现毒副作用的问题,人们也在寻找能代替药物的天然健康的产品,所以市面出现的一些减肥茶等产品,但此类产品减肥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人们对减肥产品的需求迫切,本研究旨在应用天然药物生产无毒副作用的减肥产品,达到让人们轻松减肥,健康瘦身的目的。
鹿茸(Cornu cervi pantotrichum)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h)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入药历史。古典医籍《神农本草经》对其功能和主治就有详细记载:“味甘、性温,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6]。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鹿茸,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鹿茸作为鹿体最活跃的生长点,在骨化之前贮存了大量的生长因子,这是鹿茸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基础[7]。鹿茸中含有脂类、多糖、多胺、蛋白质及多肽、激素样物质、生物碱等多种化学成分,使其具有抗化学药物损伤、抗溃疡、提高耐力、增强记忆力、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抗衰老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鹿茸加工是鹿产品加工中的重要环节。加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目前各种加工方法的技术环节、工艺流程都有很大差异。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涌现出不少鹿茸加工新技术, 如微波能与远红外线综合加工方法、双电子自动控制远红外线烘干箱加工鹿茸方法、低温真空冷冻加工方法[文献]。例如,秦荣前等公开的“鹿茸加工技术与设备”(中国专利88101148.7);王振林公开的“鹿茸酒加工方法”(中国专利200410013504.3); 唐新宇公开的“鹿茸酒”(中国专利 03118267.4);以及刘国荣的“鲜鹿茸片、块、段的加工方法” (中国专利200510070723.X)。Ryu ShiHoon公开的“鹿茸片加工方法”(韩国专利1020010009454);韩国Byoung-Tae Jeon 公开的“鹿茸糖果和甜饼干的制造方法”(WO2003061398 A1)报道,鹿茸糖具有恢复体力,防止衰老和减少压力的作用。本发明采用采用传统鹿茸加工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方法,尤其对鹿茸蜡片、粉片与血片进行了定量划分,并揭示它们的生物活性有很大差异。
鹿茸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1.鹿茸化学成分 文献报道始于1974年,苏联学者在鹿茸提取物中利用薄层层析分析法分离出四种化学成分,经过理化性质鉴定得出该四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软脂酸、硬脂酸、脂肪族醇、脂肪酸[8]。此后中国、前苏联、日本等国的学者对鹿茸的化学成分作了广泛研究,分别取得了巨大成就。鹿茸的化学成分复杂,到目前已从梅花鹿、马鹿、麋鹿等鹿茸中分离提取出上百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氨基酸类、核酸类、固醇类、硫酸软骨素类、多胺类、碱基成分、脂质类、芳香族化合物类、蛋白质、多肽类、激素、维生素、生长因子及无机元素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可能是鹿茸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9]
2.鹿茸的药理活性
2.1创伤作用
早年鹿茸血研究组对家兔背部进行人工创伤手术,而后给予相同剂量的茸血精和鹿茸精,通过称重,血红蛋白含量、红血球计数值变化观察鹿茸精、茸血精对家兔创伤愈合作用。结果发现各项指标均有所增加,二者均能促进家兔的新陈代谢,且二者的理化性状和药理作用极其相似。因此我们认为鹿茸血可以制备鹿茸精或代替鹿茸精使用[10]。翁梁等研究发现鹿茸多肽能促进实验性大鼠表皮细胞分裂,加速皮肤损伤修复能力[11]
2.2对性腺作用
1981年文献记载,从西伯利亚斑鹿的鹿茸中抽提出的鹿茸精Pantocrinum含有雄性内分泌素,经临床应用,对治疗阳痿、滑精疗效十分明显[12]
刘仲康等在正常公鹿的长茸期内投给小剂量的雄激素,有促进鹿茸生长的作用,可提高产茸量10.5%,但投给大剂量雄激素又能抑制鹿茸的生长;在发情期内投给雄激素,对次年的鹿茸生长没有作用[13]
高云端等将大鼠两侧睾丸切除,次日皮下注射鹿茸精注射液。称取给药组、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的前列腺和精囊重(mg),结果发现鹿茸精组重量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说明鹿茸精注射液对去除睾丸的大鼠前列腺和精囊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观察了鹿茸精注射液对小鼠子宫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鹿茸精注射液即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又有雌性激素样作用,进一步说明鹿茸具有提高性功能作用[14]。2011年黎同明研究发现鹿茸及鹿鞭能改善性激素水平,增加顶体酶水平,能够治疗不孕不育症大鼠[15]
2.3 对骨细胞,骨骼及骨质密度的影响
张志平等[16]体外研究也证实,鹿茸多肽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对正常软骨细胞及凋亡软骨细胞的蛋白多糖合成有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凋亡状态下软骨细胞的合成代谢。
赵文海等[17]通过对大鼠进行皮下注射鹿茸生长素,研究其对维甲酸造成的大鼠骨密度、骨重、骨长、骨直径、抗弯强度、骨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鹿茸生长素的大鼠骨密度、骨重、骨长均升高,但其升高程度不尽相同,抗弯强度和骨钙含量也明显升高,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而与密钙息组相比则没有显著性差异。
Y.K.Kim等[18]研究发现鹿茸水提液通过针灸疗法能够抑制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减少骨吸收,对治疗关节炎和防治骨质疏松有很好的效果。
蒙海燕等[19]研究发现鹿茸及鹿角胶能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骨密度、钴矿物质含量及BGP,增加成骨细胞数,降低破骨细胞数,对去卵巢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拮抗作用。
张春霞等[20]采用Hulth法给大白兔造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通过注射鹿茸多肽稀释液,比较鹿茸多肽和对照组在给药7天、15天、30天后软骨基质中的糖胺多糖和Ⅱ型胶原表达量是否减少,结果显示鹿茸多肽在给药15天时即有明显效果,并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
2.4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毛凤志等[21]人通过鹿茸精对大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速的影响、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对耐缺氧力的影响、对急性失血性低血压的影响分别通过观察给药前后的冠脉流速、心电图变化、真空和常压缺氧状态下小鼠存活时间以及失血情况下的血压示数证实鹿茸精具有增加心脏血液供给、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具有强心作用。而后陈晓光等[22]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灌胃,通过测定心肌梗死范围、CK、LDH、AST、SOD、MDA、心肌组织MDA、SOD,并记录心电图S-T段,结果显示鹿茸多肽可明显抑制心肌缺血大鼠血清LDH、AST、CK的增加,同时改善心电图损伤变化,抑制S-T段的抬高,对心肌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5 对免疫的作用
鹿茸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功能[23]。林培英等人[24]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测定技术法测定了鹿茸精对小鼠血清Ig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鹿茸精均能提高正常小鼠、免疫抑制状态的小鼠和用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血清IgG的含量。之后孙晓波参照Halpern墨汁法测定了正常小鼠的吞噬活性,及对氢化可的松、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功能的拮抗作用,进一步说明鹿茸精对机体有免疫调节作用[25]。金光湖[26]通过灌胃比较含有鹿茸提取物和含有提取物并加入氨甲喋呤的两组小鼠,用绵羊血红细胞引发免疫后测定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证明鹿茸能增强体液免疫反应。赵磊等[27]通过模拟体外胃肠消化模型得出鹿茸水提物能够抑制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再次证明鹿茸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2.6 抗溃疡作用
王本祥等[28]对胃溃疡老鼠喂食鹿茸多糖提取物,发现鹿茸多糖对多种类型胃溃疡均有明显治疗作用。鹿茸多糖灌胃给药,对雄性大鼠胃溃疡有显著保护作用,还能增强肠道的运动和分泌机能,其抗溃疡作用主要是促进PGE2的合成[29]。2012年赵磊等[30]初步研究了鹿茸糖胺聚糖、鹿茸水提物能够保护由盐酸-乙醇诱导的小鼠胃黏膜损伤作用,研究指出二者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中鹿茸探案聚糖保护效果较为显著。
2.7 对记忆功能的影响
徐惠波等[31]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鹿茸神经节苷酯,结果发现其对小鼠记忆获得、再现、巩固三个记忆阶段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赵玉红等[32]研究证实鹿茸醇提物能延长小鼠跳台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缩短水迷宫进出时间和错误次数,进一步说明鹿茸醇提物能够改善小鼠记忆功能。
2.8肝损伤保护作用
余明泽等[33]对鹿茸酒和白酒对比进行了一般毒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酒精对肝有直接杀伤力,可使肝、脂肪变性甚至坏死。鹿茸对酒精引起的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李夏等[34]建立CCl4肝损伤小鼠模型,对肝损伤小鼠给予鹿茸多肽,考察血清中的生化指标得出鹿茸多肽可使血清中的ALT、AST明显降低,同时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由此可知鹿茸多肽对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齐艳平等[35]用扑热息痛建立肝损伤模型,研究了鹿茸粉和鹿茸醇提物对药物性小鼠肝损伤保护的作用,结果均说明鹿茸制品可以阻止肝细胞脂质过氧化,降低MDA和NO的产生,减少肝细胞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2.9 抗氧化作用
徐惠波等[36]通过灌服鹿茸磷脂,发现鹿茸磷脂可明显抑制老年小鼠血、脑、肝组织MAO-B活性,增强脑和肝组织SOD活性,减少褐素含量,从而延缓衰老。陈晓光等[37]研究表明,鹿茸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小鼠体内SOD,CAT等氧化酶水平,降低体内MDA水平,说明了鹿茸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提高机体抗氧化作用。另外,研究表明,鹿茸提取物对由CCl4和乙醇诱发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009年周冉等[38]首次研究了鹿茸超临界提取物在邻二氢菲-Fe2+体系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体系、脱氧核糖-铁体系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体系中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鹿茸超临界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后者体系的抑制作用大于前者,并且都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研究发现鹿茸水提物、正丁醇提物、乙醚提取物均具有抑制MAO-B作用并能显著增加脑内5-羟色胺和多巴胺含量[39]。鹿茸多胺也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40]
2.10 抗疲劳
罗翔丹等[41]研究表明鹿茸多肽能延长小鼠爬杆时间和负重游泳时间,说明鹿茸多肽具有抗疲劳的能力。张馨文等[42]研究表明鹿茸脂溶性成分可以提高小鼠的抗疲劳时间,随着鹿茸剂量的增加小鼠抗疲劳时间变长,不同剂量组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1)。2011年张睿等[43]发现鹿茸水提物能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能降低BLA、BUN的含量,提高小鼠体内糖原的储备能量,对小鼠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另有研究报道鹿茸系列产品如鹿茸酒、鹿茸保健品(鹿茸、人参、杜仲、五味子等十余种中药)均有很好的抗疲劳作用[44]
2.11其它作用
1)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日本学者久保道德等[45]研究发现鹿茸乙醇浸提物和马鹿茸乙醇浸提物具有抑制红细胞凝集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吴勃岩[46]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灌胃鹿茸精来观察对遗传物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鹿茸精具有抗诱变作用,调节和恢复机体失调的能力。
2)抗肿瘤作用
范玉林等将小鼠接种S180肿瘤,腹腔注射鹿茸蛋白进行了抗肿瘤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鹿茸蛋白具有抗肿瘤作用[47]。此外也有研究证明鹿茸角 Folch 试剂提取液和水提液能保护动物对抗结肠癌[48]
3)糖尿病
研究发现鹿茸提取物能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血脂水平、MDA浓度,提高麦芽糖活力,调节糖尿病小鼠的饮食水平[49]
本发明鹿茸加工技术采用采用传统鹿茸加工与现代技术结合;本专利对鹿茸蜡片、粉片与血片进行了定量划分,并揭示它们的生物活性有很大差异。
本发明以乙醇为溶剂,通过闪式提取制备鹿茸醇提物作为原料,首次揭示了次黄嘌呤具有抑制胰脂肪酶和促进肾上腺素诱导的离体脂肪组织分解活性,体外实验表明鹿茸提取物、次黄嘌呤具有抗肥胖作用。
本发明利用HPLC方法分析了鹿茸各组切片中次黄嘌呤的含量。
本发明通过小鼠的体内实验证明鹿茸具有降血脂、抗肥胖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鹿茸加工方法及蜡片、粉片和血片的划分,鹿茸醇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揭示鹿茸具有显著的抗肥胖的作用。它能够抑制脂肪的增加,起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作用。
本发明揭示鹿茸能够有效的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促进盐酸肾上腺素诱导的离体脂肪组织分解;动物体内试验表明鹿茸抑制体重增长,减少肾周及子宫周围脂肪,降低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等作用。本发明所提供的鹿茸可以在抗肥胖药品、食品中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该鹿茸加工方法及鹿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鹿茸加工方法:取新鲜鹿茸将其表面的不洁物洗去,并排除血液,将鹿茸浸入沸水中煮炸,然后于烘箱(73-80℃)中烘烤2-4h,反复进行多次循环,然后置风干室中风干(约30天)。即得到加工好的鹿茸。
)鹿茸蜡片、粉片、血片和骨片的划分:取上述加工的梅花鹿二杠茸去毛皮,划分成蜡片、粉片、血片和骨片,以二杠茸为例,按照鹿茸的长度蜡片占1/60-1/30,粉片占1/2-2/3,血片占1/6-1/5,1/12-1/10,分别截成4个不同部位,切片,备用。
)鹿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鹿茸蜡片、粉片、血片分别粉碎过80目筛,精密称取10g分别置于三角瓶中,加入10倍量75%乙醇,浸泡12h。然后用闪式提取器,室温(1.4万转)提取3次,每次10min,离心,收集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过滤,滤液真空冷冻干燥。分装、包装即得各鹿茸提取物。
2本发明揭示鹿茸醇提取物能够有效地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 众所周知食物脂肪不能被肠道直接吸收,必须经过脂肪酶水解成单酰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吸收,胰脂肪酶是水解膳食脂肪的最重要的酶,可水解50-70%的食物脂肪,因此通过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就可以控制由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鹿茸醇提取物对胰脂肪酶抑制率依次是蜡片>粉片>血片。
3本发明揭示鹿茸醇提取物明显促进脂肪分解 预防肥胖有两个基本点:第一 脂肪合成的速度快是脂肪蓄积的直接原因,因此要控制脂肪合成, 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有通过饮食,这就是限食。其次脂肪分解速度下降不会引起肥胖,但是分解速度上升,例如增加运动促进脂肪分解或者采用药物干预促进脂肪分解。鹿茸醇提取物对脂肪分解的作用依次是蜡片>粉片>血片。
4 本发明揭示了次黄嘌呤具有抑制胰脂肪酶和促进肾上腺素诱导的离体脂肪组织分解活性,体外实验表明次黄嘌呤具有抗肥胖作用。
5 本发明利用HPLC方法分析了鹿茸各组切片中次黄嘌呤的含量。
6本发明揭示鹿茸醇提取物能明显促进盐酸肾上腺素诱导的离体脂肪组织分解;动物体内试验表明鹿茸具有减肥作用,能减少肾周及子宫周围脂肪,降低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等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肥胖作用的鹿茸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揭示鹿茸具有显著的抗肥胖的作用。它能够抑制体重增加,起到预防和治疗肥胖疾病的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鹿茸在抗肥胖药品食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可以用在抗肥胖类药品食品可接受的载体中。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鹿茸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造血功能、促进伤口愈合、改善心血管系统,增强性功能、延年益寿、补血养颜、强身健体的作用。本发明鹿茸加工采用传统鹿茸加工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方法,尤其对鹿茸蜡片、粉片与血片进行了定量划分,并揭示它们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与脂肪分解作用有很大差异。
应用鹿茸醇提取物,使得鹿茸提取物中含有鹿茸的有效成分。该鹿茸提取物具有抗肥胖的作用,可以在药品食品的制备中起到抗肥胖的作用。该鹿茸提取物有能够有效的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促进盐酸肾上腺素诱导的离体脂肪组织分解;鹿茸抑制脂肪的增加,减少肾周及子宫周围脂肪,降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等作用,应用在药品食品中具有抗肥胖的作用。
实验例一鹿茸加工方法及鹿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1鹿茸加工方法:取新鲜二杠鹿茸用2%碱水洗刷茸表,将其表面的不洁物洗去,并排除血液,将鹿茸浸入沸水中煮炸,第一个循环每次沸水中煮炸30秒,然后置冰箱中4分钟放凉,再次煮炸,放凉,如此重复10次,煮炸结束后,通风吹干,然后于烘箱(70-80度)中烘烤3h,第一个循环结束。反复进行4次循环,然后置风干室中风干(约30天)。即得到加工好的鹿茸。
2 将上述加工好的二杠茸按长度比划分成蜡片、粉片、血片和骨片。按照鹿茸的长度蜡片占1/30,粉片占2/3,血片占1/5,骨片占1/10,分别截成4个不同部位,切片,备用。
3 鹿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鹿茸蜡片、粉片、血片分别粉碎过80目筛,精密称取10g分别置于三角瓶中,加入10倍量75%乙醇,浸泡12h。然后用闪式提取器,室温(1.4万转)提取3次,每次10min,离心,收集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过滤,滤液真空冷冻干燥。分装、包装即得各鹿茸提取物。
实验例二鹿茸提取物中次黄嘌呤含量的比较测定
1.材料
鹿茸提取物:以实施例1中的方法加工而成二杠鹿茸切片为原材料(蜡片、粉片、血片),甲醇(色谱纯)、水(杭州娃哈哈有限公司)、乙醇(分析纯)、次黄嘌呤纯度≥99.0%,购自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仪器
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德国sartorius公司;FS-2型高速分散匀质机 ,江苏金坛金城国盛实验仪器厂;离心机(GL-21LM),湖南星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W135粉碎机(带100目筛),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EYELA系列旋转蒸发仪,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KQ-250DB数控超声清洗器,昆山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EYELA-DPE2110),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高效液相色谱仪(Shimadzu LC-20A),日本岛津公司。
3.方法
HPLC法测定鹿茸中次黄嘌呤含量
3.1色谱分析条件
选择色谱柱:大连依利特HypersilODS2(250mm×4.6mm,5µm)。
柱温:30℃
检测波长:254nm
流动相:甲醇-水10:90
流速: 0.6mL/min
进样量:20 μL
3.2样品前处理
取蜡片、粉片、血片,备用。将上述鹿茸片分别粉碎过100目筛,精密称取2g分别置于三角瓶中,加入75%乙醇,浸泡12h。室温闪式(1.4万转)提取3次,每次10min,离心,收集上清液,用蒸馏的方法回收乙醇,真空冷冻干燥即得鹿茸醇提物。置于-20℃保存,待用。
3.3供试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上述方法制备的乙醇提取物50mg,用50%乙醇定容于50mL容量瓶中,0.45μm滤膜过滤,待高效液相分析。
3.4标准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次黄嘌呤10.00mg,加50%乙醇50mL于100mL容量瓶中超声使其溶解,待完全溶解后用 50%乙醇定容。得到浓度为100μg/mL的标准品储备液,备用。
3.5线性关系考察
将上述浓度为100μg/mL的标准品储备液分别稀释成浓度为50μg/mL,25μg/mL,10μg/mL,5μg/mL次黄嘌呤标准品溶液,0.45μm滤膜过滤,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HPLC分析。以次黄嘌呤的峰面积y为纵坐标,标准品浓度x(μg/mL)为横坐标,作线性回归方程曲线,得到次黄嘌呤的标准曲线为y = 27421 x + 1643762 ,R2 = 0.9997,说明次黄嘌呤在100μg/ml~5μg/ml范围内峰面积都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附图1所示。
3.6稳定性考察
精密称取次黄嘌呤20.00mg,用50%乙醇超声溶解并定容至200mL容量瓶中,配制成100μg/mL的标准品溶液,并按照上述色谱条件每隔3个小时用HPLC分析一次,计算12h内次黄嘌呤所对应的峰面积RSD值为0.147%(n=5)。
3.6.1重复性考察
取同一鹿茸样品5分,按照2.2.2节方法处理,并按照2.2.1节色谱条件分析平行测定,计算RSD值为1.03%(n=5)。
3.6.2 加样回收率考察
精密称取已知次黄嘌呤含量(2.72%)的鹿茸提物6份,每份1.0g,准确加入次黄嘌呤10mg,按照供试品溶液方法及相同色谱条件平行操作5次。计算次黄嘌呤的回收率为103.2%,RSD为1.27%。
3.6.3样品含量测定
分别取整体鹿茸和不同部位鹿茸醇提物,按照上述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按照相同色谱条件进样,测定含量,结果如表1所示。
4. 结果
表1供试品测定结果
结果表明,鹿茸样品中次黄嘌呤含量不同。其中鹿茸顶部(蜡片)次黄嘌呤含量约为0.386mg/g,高于粉片0.268mg/g和血片0.162mg/g。
实验例三鹿茸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研究
1.材料
鹿茸各个部位的鹿茸醇提物(蜡片、粉片、血片)按实验例1样品前处理方法提取所得;次黄嘌呤购自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猪胰脂肪酶购自sigma公司。N-三(羟甲基)甲基-2-氨基乙磺酸(又名TES),浴铜灵(bathcurproine),三油酸甘油酯,磷脂酰胆碱,牛黄胆酸钠,羟基苯甲醚,购自sigma公司;氢氧化钠,氯仿,正庚烷,甲醇,硝酸铜,三乙醇胺,氯化钠,购自天津市华东试剂厂;双蒸水(实验室自制)。
2.仪器
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德国sartorius公司;FS-2型高速分散匀质机 江苏金坛金城国盛实验仪器厂;离心机(GL-21LM),湖南星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85-2恒温磁力搅拌器,江苏省金坛市环宇科学仪器厂;KQ-250DB数控超声清洗器,昆山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EYELA-DPE2110),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ZF-I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
3.方法
3.1试剂配制
1) TES缓冲液配制:取1.1463g TES溶于50mL 0.3g NaCl溶液中,制成0.1mol/L的TES缓冲液,用NaOH或HCl调PH= 7.0。
2) 铜试剂配制:Cu(NO3)2:2.42g,NaOH:0.48g,三乙醇胺:2.94mL,加双蒸水200mL,再加入66gNaCl,用磁力搅拌器振摇混匀而成。
3) 酶液的配制:双蒸水配成1mg/mL。
4) 样品配制:不同部位鹿茸醇提物用TES缓冲液(含10%DMSO)分别配成浓度为2mg/mL,1mg/mL,0.75mg/mL,0.5mg/mL的溶液,待用。
5) 底物配制:取80mg三油酸甘油酯,10mg磷脂酰胆碱,5mg牛黄胆酸钠,9mL TES缓冲液,超声10min,使其完全溶解,待用(现配现用)。
鹿茸对胰脂肪酶抑制率的测定
本实验共设空白组、胰脂肪酶组、样品组三个组份。每组平行试验三次。
分别向试管内加入100μL的脂肪乳液作为底物,然后按照表2-1所示:分别加入以下体积反应液。其中以双蒸水做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的鹿茸醇提物为样品组,充分混匀后放到37℃恒温水浴锅中反应30min。
在培养混合物的试管中加入3.0mL的氯仿、正庚烷甲醇混合液(V:V:V=50∶50:2),混匀并振荡10min进行萃取,然后将混合物离心10min(2000×g),将上清液小心用移液枪吸出后,向试管中加入铜试剂,再振荡10min,离心(2000×g)10min,吸取上层液0.5mL(含有铜盐萃取的游离脂肪酸),用0.5mL含有0.5g/L羟基苯甲醚的氯仿溶液进行处理,最后在480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值。胰脂肪酶的抑制率用以下公式计算:A、B、C分别为各组的吸光度值。
胰脂肪酶的抑制百分率(%)=(B-A)-(C-A)/ (B-A)×100% (1.1)
表2反应液的组成
Table.2 Composition of reaction solution
其中A组为空白组,B组为只加酶液的酶组,C组为同时加有酶和不同浓度的鹿茸醇提物
4.结果
表3鹿茸醇提物对胰脂肪酶抑制作用比较(%)(M±SE, n=3)
Table3. Comparison of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 extracts frompilose antler by ethanol on pancreatic lipase activity(%)(M±SE, n=3)
注:空白组为:底物乳液(0.1mL)+ 酶液(0.05mL)+ TES缓冲液(0.1mL),即为只加酶液的酶组
表4胰脂肪酶活性作用(IC50)实验结果
Tab.4Pancreatic lipase inhibitory activity(IC50)of pilose antlerproducts
表3所示:鹿茸不同部位醇提物在浓度为0.5mg/mL,0.75mg/mL,1mg/mL,2mg/mL时对胰脂肪酶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蜡片抑制率分别约为21%,32%,30%,55%;粉片抑制率分别约为11%,19%,23%,32%;血片抑制率分别约为0,1%,5%,6%;抑制率明显低于其它两个部位,这与其活性成分密切相关。本实验同时还测定了次黄嘌呤标品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通过表3,可以看出,次黄嘌呤在不同浓度下对胰脂肪酶均有抑制作用,结合上章对次黄嘌呤的含量测定,发现鹿茸不同部位次黄嘌呤含量与其对胰脂肪酶抑制活性一致,我们推测鹿茸中的碱基成分(次黄嘌呤)可能是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
表4可以看出:次黄嘌呤、蜡片、粉片、血片在浓度为0.5mg/mL~2mg/mL时都有抑制胰脂肪酶的作用,IC50分别为25.12 mg/mL、1.78 mg/mL、3.93 mg/mL、80.88 mg/mL,血片对体外胰脂肪酶的半数抑制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四种样品,其中蜡片的半数抑制浓度最低,粉片的半数抑制浓度次之。
附图8可知:四种样品在浓度为0.5mg/mL~2mg/m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其中在浓度为2mg/mL时,蜡片的抑制率为55%,高于其它样品。通过曲线下面积,可以观察到,蜡片的抑制率较高;血片的抑制率最低,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率变化不太明显。
实验例四鹿茸醇提物促进盐酸肾上腺素诱导的离体脂肪组织分解
1. 材料
Wister雄性大鼠(6周龄,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规格:1mL:1mg)、胶原酶(Ⅳ型,Life Technologies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鹿茸材料同实验例三。
2.方法
2.1实验药品和溶液的配制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规格:1mL:1mg)、胶原酶(Ⅳ型,Life Technologies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
2.2溶液的配制:
Hanks缓冲液成分如下:
分别取溶液Ⅰ10mL 、溶液Ⅱ0.5mL、溶液Ⅲ0.5mL、双蒸水90mL混匀即为hanks液,4℃放置备用。
牛血清白蛋白(BSA)
精密称取2g牛血清白蛋白加入50mLHanks缓冲液,混匀即可。
胶原酶液配制
精密称取胶原酶(Ⅳ)25mg、葡萄糖25mg、牛血清白蛋白2g,加入50mL Hanks缓冲液,调PH7.4。脂肪组织的调制
1) 将大鼠用乙醚麻醉致死,迅速摘取大鼠附睾脂肪,除去血管。Hanks液轻轻润洗置滤纸吸干,称重。
2) 将漂洗,修剪干净的脂肪组织用剪刀剪成1-2mm3左右小块,将脂肪组织放入离心管中加入2.5倍体积的胶原酶(Ⅳ)溶液,密封。
3) 将上述密封离心管放入37℃水浴1小时,50min后用毛细管轻轻搅拌一次。
4) 收集消化液(尼龙网过滤,离心500r/min,去除下层液体。用Hanks液反复漂洗三次,即得脂肪组织。)
2.3实验过程
用Hanks缓冲液分别将各样品配成0.1mg/mL,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Ad)配成0.01mg/mL,供测定用。
测定时,用移液枪按表3-1所示体积,准确吸取A,B,C,D四组反应液,每组设平行3组试管,样品溶液为不同部位鹿茸醇提物,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作为对照,在加入以上物质之前,各离心管中分别加入100μL BSA和25μL脂肪组织,待各物质加入后轻轻震荡使溶液混合均匀,37℃培养30min,反应液用萃取液(氯仿:正庚烷=1:1(V:V),含有2%的甲醇),漩涡振荡10min, 离心10min(2000×10g),移除上清液,然后加铜试剂振荡10min,离心10min(2000×10g)。取上清液0.5ml加入含0.05%(W/V)的2(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和含有0.1%bathcurproine氯仿溶液于480nm处测定吸光度值。
表5反应液的组成
Tab.5Composition of tyrosinase reaction solution
2.4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并用M±SE表示,* 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P<0.01表示有极显著性差异。
3.结果
表6鹿茸对盐酸肾上腺素诱导的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的影响(M±SE,n=3)
Tab.6 Effect of pilose antler products on lipolysis in the presenceof adrenail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in fat cells(M±SE,n=3)
注:所有样品的脂肪分解率(FFA)均与对照组(Ad组)相比:* P<0.05,** P<0.01.
由表6可知:在盐酸肾上腺素诱导的情况下,次黄嘌呤释放的FFA明显高于鹿茸样品;蜡片的脂肪分解率与对照组比约为对照组的2倍,FFA的释放率较高,粉片和血片效果次之。其中次黄嘌呤、蜡片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在未加入盐酸肾上腺素时,次黄嘌呤释放FFA约为220%(* P<0.05)效果也很好,约为对照组的2.5倍,蜡片和粉片几乎与对照组相同,且无显著性差异,血片的则低于对照组。
鹿茸样品在有盐酸肾上腺素诱导脂肪分解情况下能加速脂肪分解率,增加FFA释放率,起到降低脂肪的作用。
实验例五鹿茸对高脂饮食小鼠的抗肥胖研究
1.材料
鹿茸为东北梅花鹿二杠茸,粉碎过180目筛,得到鹿茸细粉。
基础饲料、高脂饲料均购于吉林白求恩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其成分如表7所示。
表7常规饲料组分表(g/100g)
Tab.7Table of composition of routine animal feeds(g/100g)
表8高脂饲料组分表(g/100g)
Tab.8Table of composition of High-fat animal feeds(g/100g)
2.仪器
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德国sartorius公司;FS-2型高速分散匀质机 江苏金坛金城国盛实验仪器厂;离心机(GL-21LM),湖南星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连续光谱扫描式酶标仪,美国分子仪器公司;高密度脂蛋白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低密度脂蛋白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甘油三酯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羧甲基纤维素钠,北京化工厂;生理盐水,吉林大药房;氯仿、甲醇为分析纯,北京化工厂;镊子,手术刀,注射器,相机等,实验室自备。
3.方法
3.1实验动物
ICR系雌性小鼠70只(18-22g),批号:SCXK(吉)2007-0003购自吉林白求恩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随机分成组,明暗交替12h循环。小鼠自由采食(普通饲料)和饮水(凉开水),适应新环境一周。
3.2肥胖模型建立
将适应一周后的70只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空白组10只(正常组)和高脂饲料组60只。空白组始终喂普通饲料,高脂饲料组喂养4周,期间每周称一次体重。4周后,将高脂饲料组小鼠体重和空白组小鼠体重比较,选择高脂饲料组小鼠体重较空白组重20%的小鼠40只,即肥胖模型小鼠,待用。
3.3小鼠分组及给药
药物剂量:
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鹿茸细末服用剂量:1-2g/日,并且根据小鼠和人之间服用量的换算率,将鹿茸细粉用5‰CMC-Na配成低、中、高三个浓度,其浓度分别为:0.15g/kg,0.225g/kg,0.3g/kg。
将饲喂高脂饲料4周后的小鼠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鹿茸低剂量组(0.15g/kg)、鹿茸中剂量组(0.225g/kg)、鹿茸高剂量组(0.3g/kg),每组10只。分组后每天分别按上述给药量进行灌胃给药一次,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高脂饲料组继续饲喂高脂饲料,实验时间为8周。
3.4指标检测
生理指标:每天按时称重、记录摄食量和饮水量
生化指标:实验结束后,将上述5组小鼠分别摘除眼球取血,然后脱臼处死,3200r/min分离血清,测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等;同时迅速摘除处死后小鼠的肝脏、肾脏、脾脏、子宫周围脂肪、肾周围脂肪并称重,记录数据,相机拍摄小鼠肝脏和脾脏,备用。
3.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数值均用M±SE来表示。P<0.05时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时表示有极显著差异。
4.结果
在正常饮食期间,各组小鼠的的摄食量无明显变化,体重增长情况无明显差异;在造模期间,饲喂高脂饲料组的小鼠摄食量明显高于普通饲料组,平均每天比空白组多摄食1-2g/只,在此期间小鼠的精神状态无明显变化,皮毛、粪便、饮水量均正常。在给药期间,空白组和高脂模型组小鼠摄食量均无明显变化,给药组小鼠摄食量在给药5周时摄食量有所减少,其中低剂量和中剂量组摄食量平均每天减少2-4g,高剂量组摄食量无明显变化。虽然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摄食量有所减少,但通过每天的减少量可以看出变化较小。
4.1给药期间小鼠体重变化
如附图8:给药期间,小鼠体重无明显变化。空白组小鼠体重保持在30.0g-31.5g之间;模型组小鼠体重保持在30.5g-31g之间;低剂量小鼠体重几乎不变,约为32.80g;中剂量小鼠体重在31g-33g之间变化;高剂量组小鼠在给药前5周内体重约为33g,在给药六周后降到31g。但结合附图9,通过比较给药最后一周的小鼠体重,可以看到给药组小鼠体重均略高于模型组,且三个给药组的体重无明显变化,虽然中剂量组小鼠体重略下降趋势,但从总体来看鹿茸中、低、高剂量组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的体重变化无太大影响,因此没有统计学意义。
4.2鹿茸对小鼠器官的影响
表9记录了小鼠的部分器官重量,结果表明:各组小鼠的胸腺、脾脏、肾脏重量相差无几,其中胸腺重量约为0.06g/只;脾脏重量约为0.14g/只;肾脏重量约为0.34g/只。模型组的肝脏重量高于空白组和鹿茸组的重量,与模型组比较,鹿茸低、中剂量组有显著性(* P<0.05﹚,鹿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肝脏重量仅相差0.1g,无显著性差异。
通过表9还可以看出:各组小鼠的肾周脂肪、子宫周脂肪重量却有显著差异,其中空白组小鼠的肾周脂肪重量仅为0.22g,而模型组小鼠的肾周脂肪重量却达到了1.10g,是空白组小鼠的5倍( P<0.01﹚。不同剂量组的鹿茸肾周脂肪重量均低于模型组小鼠,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模型组小鼠的子宫周围脂肪重量约为2.29g,明显高于空白组小鼠和鹿茸组小鼠。三个鹿茸剂量组中以中剂量组小鼠子宫周围脂肪重量最低,约为1.3g,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约为1.52g、1.56g。模型组小鼠的肾周脂肪重量、子宫周围脂肪重量与不同剂量鹿茸组小鼠有显著差异(** P<0.01﹚,各组小鼠的脾脏、肝脏、肾脏的重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9鹿茸对小鼠内脏的影响
Tab.9Effects of pilose antler products on mouse visceral
组别 胸腺/g 脾脏/g 肝脏/g 肾脏/g 肾周脂肪/g 子宫周围脂肪/g
空白组 0.05±0.01 0.14±0.03 1.29±0.07 0.33±0.03 0.22±0.08** 0.63±0.27**
模型组 0.06±0.02 0.15±0.03 1.40±0.15 0.35±0.04 1.10±0.20△△ 2.29±0.39△△
低剂量 0.06±0.02 0.13±0.03 1.23±0.14* 0.34±0.04 0.43±0.29** 1.52±0.45△△**
中剂量 0.07±0.03 0.12±0.02 1.19±0.04* 0.33±0.02 0.58±0.15△△** 1.30±0.19△△**
高剂量 0.06±0.03 0.15±0.04 1.32±0.02 0.36±0.04 0.53±0.12△** 1.56±0.42△△**
注:△代表与空白组比较 P<0.05△△ P<0.01,*代表与模型组比较* P<0.05 ** P<0.01.
由表9可知:空白组小鼠肾周脂肪重量最低,模型组小鼠最高。低剂量小鼠的肾周脂肪重量比模型组小鼠低60%(** P<0.01﹚,中剂量小鼠比模型组小鼠低47%(** P<0.01﹚,略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小鼠肾周脂肪重量介于两者之间。模型组小鼠的子宫周围脂肪重量高达2g左右,而空白组小鼠重量仅为0.6g左右,不同剂量组鹿茸小鼠子宫周围脂肪重量均低于模型组且高于空白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有统计学意义。表9显示灌有鹿茸细粉的高脂组小鼠脂肪重量低于高脂模型组,能有效抑制小鼠脂肪的增加,起到预防肥胖的作用。
4.3鹿茸对小鼠血脂的影响
肥胖症人常出现高脂血症,即血清中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过低。因此血脂指标通常作为考察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表10可知:在给药八周后,模型组小鼠的血脂均高于空白组小鼠,且有显著性差异(** p<0.01),说明高脂饲料能明显增加小鼠的血脂水平。经过八周灌胃给药,鹿茸低、中剂量组的TC含量较模型组含量降低了12.6%(* p<0.05)左右,高剂量组TC含量无明显降低;另外与模型组比较,鹿茸低、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TG水平,且随着剂量的增加,降低TG的趋势减少,说明TG含量与剂量呈反比关系,并且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LDL-C水平方面,鹿茸对LDL-C水平也有降低作用,其中低剂量组比模型组低20%左右,中剂量和高剂量组降低了12%左右。但对HDL-C调节水平却无明显作用,仅鹿茸低剂量有较小的升高作用且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综上,鹿茸可以很好地改善小鼠的TC、TG水平,其中以低中剂量较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肥胖的作用。
表10鹿茸对小鼠血脂的影响
Tab.10 Effects of pilose antler on lipids levels
组别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
空白组 2.40±0.35** 1.35±0.22** 1.51±0.18 0.48±0.24
模型组 3.20±0.64 1.54±0.57 1.22±0.20 1.28±0.16
低剂量 2.80±0.50* 0.82±0.07 1.40±0.15 1.03±0.31
中剂量 2.90±0.31* 0.99±0.09 1.30±0.10 1.15±0.20
高剂量 3.00±0.58 1.29±0.35 1.25±0.32 1.17±0.26
注:△代表与空白组比较 P<0.05,*代表与模型组比较* P<0.05 ** P<0.01.
4.4鹿茸对小鼠肝脂的影响
肥胖症不但与血清中的血脂密切相关,与肝脏中的SOD、MDA的活性均有密切联系,SOD、MDA活性异常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肥胖的程度。
本实验将小鼠的肝组织经过系列处理配成10%肝匀浆,按照SOD、MDA试剂盒测试方法分析,结果如附图10,11所示:高脂模型组小鼠的SOD含量低于空白组,鹿茸低、高剂量组SOD活性与模型组相近,两组无显著差异。但鹿茸中剂量组的SOD明显高于模型组,体现出极显著差异(** P<0.01),说明鹿茸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肝脏中SOD活性。MDA方面,鹿茸低剂量MDA含量较模型组高,不能起到降低的作用,高剂量组的SOD水平与空白组相似,略低于模型组,而中剂量组的MDA水平却明显低于模型组和空白组,具有极显著性(** P<0.01),与其它两组无显著差异。
综上,鹿茸中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小鼠肝中SOD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对抗肥胖起到较好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次黄嘌呤标准曲线(n=5
图2次黄嘌呤标品HPLC图
图3蜡片中次黄嘌呤HPLC图
图4粉片中次黄嘌呤HPLC图
图5血片中次黄嘌呤HPLC图
图6不同样品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比较
图7给药期间小鼠摄食量变化
图8给药期间小鼠体重变化
图9给药最后一周小鼠体重
图10鹿茸对小鼠肝脏中SOD的影响
图11鹿茸对小鼠肝脏中MDA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特例举以下实施例。其作用被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阐释而非对本发明的任何形式的限制。
实施例1 鹿茸抗肥胖胶囊
取鹿茸粉末(过80-200目筛),装入胶囊,每粒含鹿茸0.5~1g。其他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有关胶囊剂的相关规定。
实施例2 鹿茸减肥片剂
取鹿茸粉末(过80-200目筛)5g,环糊精20g,干燥淀粉适量,羧甲基纤维素适量,混匀,制粒压片,制得片剂重0.50g,含鹿茸5%-20%(g/g)。其他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有关片剂的相关规定。
实施例3 鹿茸减肥泡腾片剂
取鹿茸粉末(过80-200目筛)10g,加入赋形剂适量,混合均匀,造粒压片,制成泡腾片,每片含鹿茸5-20%(g/g)。其他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有关泡腾片的相关应用。
实施例4 鹿茸减肥颗粒剂
取鹿茸粉末(过80-200目筛)10g,可溶性淀粉200g,糖粉适量,硬脂酸镁3g,混匀,制颗粒,复合铝塑袋分装,装量5.0g/袋。其他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有关颗粒剂的相关规定。
实施例5 鹿茸减肥保健茶
取鹿茸粉末(过80-200目筛)10g,糊精50g,可溶性淀粉50g,糖粉适量,混匀,制茶块,分包装,装量5.0g/袋。其他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有关茶剂的相关规定。
参考文献
[1] Calza S, Decarli A, Ferraroni M.Obesity and prevalence of chronicdiseases in the 1999 -2000 Italian National Health Survey [J].BMC PublicHealth, 2008, 8: 140.
[2] Samuel Klein, David B Allison, Steven B Heymsfield, et al.Waistcircumference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 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ShapingAmerica’s Health: Association for Weight Management and Obesity Prevention;NAASO, The Obesity Society;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 and the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 Am J Clin Nutr, 2007, 85: 1197-202.
[3] Calza S, Decarli A, Ferraroni M.Obesity and prevalence of chronicdiseases in the 1999 -2000 Italian National Health Survey [J].BMC PublicHealth, 2008, 8: 140)。
[4]潘怡,江国虹,常改,李静, 超重及肥胖的现况调查, 现代预防医学,2010,9(37):1690-1691
[5] 朱惠娟, 金自孟, 减重药物的现状及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33( 3): 243- 247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26.
[7]晋大鹏,胡志帅,陈书明.鹿茸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2):67~68.
[8]李向高,谢海洲.鹿茸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与应用[J].特产科学实验,1979,02:13~17.
[9]Jeon B,Kim S,Lee S,et al.Effect of antler growth period on thechemical composition of velvet antler in sika deer (Cervus nippon)[J].Mammalian biology,2009,74(5):374~380
[10]梅花鹿茸与鹿茸血的比较研究—探讨鹿茸血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特产科学实验.1974(01):24~31.
[11]翁梁,周秋丽,池岛桥,等.马鹿茸促进表皮细胞和软骨细胞分裂的新多肽[J].药学学报,2001(12):913~916.
[12]张树臣.鹿茸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J].吉林中医药,1981(03):48~50.
[13]刘仲康,周世朗,伍善志.雄激素对鹿茸生长作用的试验[J].四川大学学报,1982(01):83~88.
[14]高云瑞,孙尚奎,李柏岩,等.鹿茸精注射液性激素样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02):23~24.
[15]黎同明,高洁,贝毓.鹿茸及鹿鞭对肾阳虚大鼠不育症的实验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4):406~408.
[16]张志平,廖琦,李勇,等.鹿茸多肽对体外正常及凋亡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02):48~49
[17]赵文海,黄丹奇,刘雪涛.鹿茸生长素对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伤,2003(08):25~27.
[18]KIM YK,KIM KS,CHUNG KH,et al.Inhibitory effects of deer antleraqua-acupuncture,the pilose antler of Cervus Korean TEMMINCK var.mantchuricusSwinhoe,on type Ⅱ 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 in rats[J].InternationalImmunopharmacology,2003,3(7):1001~1010.
[19]蒙海燕,曲晓波,李娜等.鹿茸及鹿角胶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J].中药材,2009(02):179~182.
[20]张春霞,孙磊,修忠标.鹿茸多肽对实验性膝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中糖胺多糖和Ⅱ型胶原水平的影响[J].中国骨伤,2012(02):138~142.
[21]毛风志,李武军,高松.鹿茸精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J].中成药研究,1983(12):28~30.
[22]陈晓光,王岩,吴岩,等.鹿茸多肽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02):64~66.
[23]Shin KH,Lim SS,Kim JK,et al.Immuno-stimulating,anti-stress andthrombotic effects of unossified velvet antlers[J].Natural product sciences,1999,5(1):54~59.
[24]林培英,潘竞锵.梅花鹿茸精对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中成药研究,1984(12):28~29.
[25]孙晓波,周重楚.鹿茸精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成药研究,1986(02):24~25.
[26]金光湖,崔平洛,吴深涛.鹿茸对氨甲喋呤引发的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1993(02):40~42.
[27]赵磊,王成涛,籍保平.鹿茸水提取物及其蛋白酶解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1(03):20~27.
[28]王本祥,刘爱晶,程秀娟,等.鹿茸多糖抗溃疡作用[J].药学学报,1985(05):321~325.
[29]Wilson DE,Winnan G,Quertermus J,et al.Effects of an orallyadministered prostaglandin analogue(16,16-dimethyl prostaglandinE2)on humangastric secretion [J].Gastroenterology, 1975,69(3):607~611.
[30]赵磊,籍保平,王成涛.鹿茸对盐酸-乙醇诱导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初探[J].食品科技,2012(07):71~74.
[31]徐惠波,王本祥,张洁,等.鹿茸神经节甙酯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1(05):385~388.
[32]赵玉红,张睿,潘强.鹿茸醇提物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2(10):343~346.
[33]余明泽,宋述辉,周毓.鹿茸对大鼠酒糟性肝损害的拮抗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6(03):172~173.
[34]李夏,段冷昕,王楠娅,等.鹿茸多肽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7(24):1864~1866.
[35]齐艳萍,李和平,夏彦玲.鹿茸粉及鹿茸醇提物对小鼠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J].中国兽医杂志,2010(11):21~23.
[36]徐惠波,李延忠,陈晓光,等.鹿茸磷脂抗衰老的初步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3):29~31.
[37]陈晓光,金淑莉.鹿茸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J].中药材,2003(10):733~734.
[38]周冉.鹿茸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关键技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39]陈晓光,王本祥,吴延东.鹿茸及其有效成分对小鼠脑单胺氧化酶的抑制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05):24~26.
[40]Chen XG,Jin SL,Di L,et al.Antilipid peroxidation ofpolyaminesfrom pilose antler.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J].2004,35(8):901~904.
[41]罗翔丹,潘风光,张铁华,等.鹿茸多肽对小鼠耐缺氧和抗疲劳能力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8,29(4):386~388.
[42]张馨文.鹿茸脂溶性组分的成分及抗疲劳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0.
[43]张睿,赵玉红,王忠政.鹿茸水提物对小鼠抗疲劳功能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1(04):365~367.
[44]崔松焕,张宇,金春爱等.梅花鹿茸保健饮品抗疲劳作用机理初步探讨[J].经济动物学报,2009(04):195~198.
[45]久保道德.梅花鹿茸和马鹿茸的乙醇浸提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郜玉钢译)[J].特产研究,1997(4):4.
[46]吴勃岩,王华江,张德山.鹿茸精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遗传物质损伤保护作用的探讨[J].中医药学报,1991(06):50~51.
[47]范玉林,邢增涛,卫功庆.鹿茸蛋白的提取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J].经济动物学报,1998,2(1):27.
[48]Kim DH,Park HY,Kim NJ,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antler inexperimental colon carcinogenesis[J].Natural product sciences,1999,5(1):48~53.
[49]刘瑜,王振宇,周丽萍.鹿茸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0(04):218~221。

Claims (5)

1.一种具有抑制胰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活性的鹿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 鹿茸加工方法:取新鲜鹿茸将其表面的不洁物洗去,并排除血液,将鹿茸浸入沸水中煮炸,然后于烘箱中烘烤2-4h,烘干温度为73-80℃,反复进行多次循环,然后置风干室中风干,即得到加工好的鹿茸;(2) 鹿茸蜡片、粉片、血片和骨片的划分:取上述加工的梅花鹿二杠茸去毛皮,划分成蜡片、粉片、血片和骨片,以二杠茸为例,按照鹿茸的长度蜡片占1/60-1/30,粉片占1/2-2/3, 血片占1/6-1/5,骨片占1/12-1/10,分别截成4 个不同部位,切片,备用;(3) 鹿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鹿茸蜡片、粉片、血片分别粉碎过80 目筛,精密称取10g 分别置于三角瓶中,加入10 倍量75% 乙醇,浸泡12h; 然后用闪式提取器,室温条件下,转速为1.4万转,提取3 次,每次10min,离心,收集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过滤,滤液真空冷冻干燥,分装、包装即得各鹿茸提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用鹿茸的的蜡片、粉片、血片中次黄嘌呤的含量分别为0.386mg/g、0.268mg/g、0.161mg/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鹿茸不同部位提取物对胰脂肪酶抑制率大小依次是蜡片>粉片>血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鹿茸不同部位提取物促进脂肪分解的活性大小依次是蜡片>粉片>血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鹿茸不同部位提取物可用于制备具有抗肥胖活性的食品、保健品和药品。
CN201310193870.0A 2013-05-23 2013-05-23 鹿茸加工、提取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 Active CN104173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3870.0A CN104173379B (zh) 2013-05-23 2013-05-23 鹿茸加工、提取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3870.0A CN104173379B (zh) 2013-05-23 2013-05-23 鹿茸加工、提取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3379A CN104173379A (zh) 2014-12-03
CN104173379B true CN104173379B (zh) 2018-08-31

Family

ID=51954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3870.0A Active CN104173379B (zh) 2013-05-23 2013-05-23 鹿茸加工、提取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733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7405A (zh) * 2017-07-13 2017-11-03 山丹县福鹿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鹿茸的制备工艺
CN108066363A (zh) * 2017-08-28 2018-05-25 郭国康 一种养肝强身组合物
CN108096281A (zh) * 2017-08-28 2018-06-01 郭国康 一种健血强身组合物
CN111289442A (zh) * 2018-12-06 2020-06-16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色度学原理的花鹿茸片规格的识别方法
CN110873796A (zh) * 2019-12-04 2020-03-10 吉林鑫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鹿皮蛋白肽对巨噬细胞免疫细胞调节作用的分析方法
CN113201487A (zh) * 2021-07-06 2021-08-03 广东先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软骨细胞培养基及成软骨细胞的培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n Cervi parvum Cornu Ⅱ.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Cervi parvum Cornu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literature and its pharmacological efficacy;MICHINORI KUBO等;《J Tradit Med》;19971231(第14期);第232页左栏表II *
鹿茸加工方法与工艺进展;李秀娟等;《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0930;第29卷(第3期);第202页左栏第1.2节第1、2段 *
鹿茸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薄士儒等;《经济动物学报》;20101231;第14卷(第4期);第243-24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3379A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3379B (zh) 鹿茸加工、提取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
JP6209579B2 (ja) 補助化療薬品とされる医薬組成物その用途
TW200427455A (en) Water soluble extract from plant of solanum genus and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thereof,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water soluble extract
CN109939143A (zh) 一种用于降血糖控制并发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100866274B1 (ko) 췌장 기능 개선을 위한 의약 또는 음식품
CN108497498A (zh) 一种解酒护肝的功能性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0054B (zh) 一种减肥通便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479A (zh) 一种治疗ad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7551001B (zh) 一种用于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复合物及其制法
CN103845722A (zh) 一种防治辐射损伤或化学药物治疗损伤的低聚肽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68098B (zh) 一种鹿角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496725A (zh) 以湖北海棠和竹取物为有效成分的功能食品组合物及用途
CN109602759A (zh) 罗汉松实多糖的用途
CN101804083B (zh) 松花粉及其提取物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用途及该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WO2010037255A1 (zh) 一种人参绞股蓝复方制剂在制备调节血脂、血糖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9700797A (zh) 一种减肥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Bhardwaj et al. Development of cucurbocitrin based nutraceutical formulation: A potential adjuvant herbal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CN110840950A (zh) 俄色茶和/或俄色茶提取物在制备防治非酒精性肝病和/或非酒精性肝损伤的药品中的应用
CN112516174B (zh) 一种包含海肠内脏的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36830B (zh)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44999B (zh) 人参,麦冬,五味子的提取方法及其制剂
CN102652785B (zh) 六味地黄汤总提取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在制备应激反应心、脑、睾丸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
CN101744987B (zh) 一种人参,麦冬与五味子的单独提取方法及其制剂
CN109700964A (zh) 一种减肥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JPH10306033A (ja) 無毒純天然抗癌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2

Address after: 130606 No. 835, Yixin Road, Shuangy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uangyang District,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CHUN JINHE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14,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o. 2888, Xincheng street, Nanguan District,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130118

Patentee before: Zheng Y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