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1353A - 一种新型氟代氯氧化铋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氟代氯氧化铋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1353A
CN104131353A CN201410333684.7A CN201410333684A CN104131353A CN 104131353 A CN104131353 A CN 104131353A CN 201410333684 A CN201410333684 A CN 201410333684A CN 104131353 A CN104131353 A CN 104131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o
bismuth
thin slice
preparation
pearl wh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36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31353B (zh
Inventor
钱庆荣
周为明
柯梅珍
陈庆华
黄宝铨
肖荔人
刘欣萍
许兢
薛珲
罗永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3336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31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31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1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31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1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提供一种新型氟代氯氧化铋的制备方法。将含氟氯铋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加入到浓盐酸和表面活性剂反应体系中,当加入反应体系中的含氟氯铋盐溶液加入完毕后,迅速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所述反应体系的溶液的pH值为10,静置分层后除去上清液,将所得固体经去离子水洗涤后得到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本发明中的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不仅具有有序排列的规则形状的正方形和正八边形,有效提高其遮盖力、光亮度等效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优良的耐候性、耐温性,根据不同的需求可控制氟取代比例。所述的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造价便宜、珠光性能好,制备方法操作简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氟代氯氧化铋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具有耐候性、耐温性和良好珠光性能的氟代氯氧化铋晶体及其制备。
背景技术
珠光颜料是一类效应颜料,它因具有独特的光泽和迷人的艳光而得名,长期以来获得人们的喜爱而广受欢迎。天然珍珠虽然有很好的珠光效果,且没有毒素,但它作为一种天然物质,资源有限、价格昂贵、制备过程复杂,导致应用范围受限;早期人工合成的珠光颜料如:二、三十年代制备得到的氯化高汞状晶体以及不同类型的砷、铅晶体,四十年代出现硫代硫酸铅片晶、磷酸铅片晶,1959年出现的碱式碳酸铅颜料等,这些人工合成的珠光颜料的光学特性和物化性能都较差,且具有毒性和较为昂贵的造价,而被很多国家限制了它的使用。
由于无毒无害及其高光泽度,BiOCl被作为一种绿色无机珠光颜料广泛的应用到高品质化妆品、塑料工业添加剂、涂料、干电池阴极原料等。如中国专利CN 102010003 A(室温固相反应制备氯氧化铋的方法)公开了一种利用室温固相反应制备氯氧化铋的方法,以含氧铋盐和氯化钠为原料,在室温下混合研磨或球磨,水洗去除可溶副产物,干燥,即获得氯氧化铋产物。该方法工艺简单、高效,成本低廉,易于放大,特别是整个制备方法中不使用酸碱及有机添加剂,不需要加热,节能并且绿色无污染。
中国专利CN 101935022 A(形状可控的板式氯氧化铋晶体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一种氯氧化铋晶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的氯氧化铋晶体为规则形状的正方形和正八边形薄板氯氧化铋晶体;制备过程中,通过选择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包覆在氯氧化铋晶种的表面,使氯氧化铋晶体能够在不同的酸性介质中定向的生长成而制得。所述的氯氧化铋晶体具有比不规则氯氧化铋晶体更好的绚光效果和遮盖力。
但是,传统的氯氧化铋珠光颜料其光泽度较低,耐候性较差,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对其进行改性,从而提高其耐候性、高珠光性等各方面的性能。
武汉理工大学利用几种不同的制备方法对BiOCl进行改性,合成一系列云母复合改性的BiOCl珠光颜料,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发现,经过Ti(或Zr)改性的BiOCl-云母珠光颜料,其光泽度和耐候性有所提高(张高科, 欧阳世翕. 层状 BiOCl—云母珠光颜料的研制[J]. 金属矿山, 2002 (3): 29-30.)。但是这种方法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造价较为昂贵。
又如美国专利US 5149369 (Bismuth oxychloride nacreous pigment having improved weather fastness and the production thereof) 通过对BiOCl进行稀土金属(Ce等)掺杂,从而增加氯氧化铋珠光颜料的紫外光稳定性和耐气候性;专利03819551.8通过使氯氧化铋晶体生长、并在水解完成前加入炭黑微粒从而成功在氯氧化铋晶体中嵌入炭黑微粒,改进氯氧化铋效应颜料的光稳定性和亮度。但是这类发明和制备得到的氯氧化铋晶体,都是不规则的晶体形状,影响了其自身的光亮度,且价格都较昂贵,限制了其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不仅是提供一种有规则形状的正方形和正八边形的氯氧化铋薄片晶体,而且对其进行F元素的掺杂,从而得到一种BiOCl1-xFx薄片晶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造价便宜、操作简便,并且产品稳定性高、耐候性强、珠光性能好等。
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不仅具有有序排列的规则形状的正方形和正八边形,有效提高其遮盖力、光亮度等效果,且由于氟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因此氟取代的氯氧化铋薄片晶体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优良的耐候性、耐温性等。
本发明氯氧化铋晶体的生长是通过下列的反应进行的:
Bi2O3+6HNO3 → 2Bi(NO3)3+3H2O
Bi(NO3)3+(1-x)Cl-+xF-+H2O → BiOCl1-xFx (晶体)+3NO3 -+H+
上述的x值可根据氟化铋的量获得控制,优选为0~0.4(为大于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a.在12 L去离子水中加入90~200 mL浓盐酸和表面活性剂,以300~600 rpm机械搅拌均匀,将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70~80 ℃范围内;
b.将含氟氯铋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同时加入到反应体系,控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速度以保持反应体系的pH 值稳定不变;
c.30 min之后将两种溶液加入的速度提高到初始速度的1.5~2.0倍,控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速度以保持溶液的pH值稳定不变;
d.待含氟氯铋盐溶液加入完毕后,迅速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的pH 值为10,静置分层后除去上清液,将所得固体经去离子水洗涤后得到氟代氯氧化铋(BiOCl1-xFx)薄片晶体。
所述的含氟氯铋盐溶液为氯化铋、硝酸铋和氟化铋的混合溶液。
所述的氟代氯氧化铋(BiOCl1-xFx)薄片晶体的粒径在10~20 μm。
所述的铋盐溶液的制备过程为:浓硝酸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置成稀硝酸;将氧化铋和氟化钠固体加入到配置的稀硝酸中,缓慢加入浓盐酸,以上过程控制温度不超过50 ℃,其中x值可根据氟化铋的量来控制,优选为0~0.4(为大于0)。
本发明上述步骤b)的含氟氯铋盐溶液的浓度为0.1~1.0 moL/L,氯化铋、硝酸铋和氟化铋之间的配比为(0.2-0.5) : (0.4-0.6) : (0.0-1.0)。
本发明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0~30 wt%。
本发明上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二椰子基二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或十八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其加入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0.3~1.0 : 10000,表面活性剂在本发明的作用是表面活性剂包覆在氟代氯氧化铋晶种的表面防止晶体粘结或聚集,使得其定向生长成正方形晶体。
本发明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优选为20 wt%,含氟氯铋盐溶液的浓度优选为0.7~0.8 moL/L,其氯化铋、硝酸铋和氟化铋之间的配比优选为(0.4-0.5) : (0.5-0.6) : (0-0.4);浓盐酸浓度优选为36~37.5 wt%。
本发明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优选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其加入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优选0.35~0.5 : 1000。
由本发明上述的方法能制备而得到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
本发明的优点为: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经X射线粉末衍射、数码偏光显微镜照射和显微镜照射试验,由试验图片可知其不仅具有有序排列的规则形状的正方形和正八边形,有效提高其遮盖力、光亮度等效果,且由于氟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因此氟取代的氯氧化铋薄片晶体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优良的耐候性、耐温性等。本发明方法造价便宜、操作简便,并且产品稳定性高、耐候性强、珠光性能好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制备的氟代氯氧化铋(BiOCl1-xFx)薄片晶体的X射线能谱图(EDS),由图可知制备的氟代氯氧化铋主要以氯氧化铋为主,存在部分氟氧化铋替代,其中氟与铋的比例约为0.1。
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制备的氟代氯氧化铋(BiOCl1-xFx)薄片晶体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XPS),由图可知制备的氟代氯氧化铋主要以氯氧化铋为主,存在部分氟氧化铋替代。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制备的氟代氯氧化铋(BiOCl1-xFx)薄片晶体数码偏光显微镜照片图,由图可知制备的氟代氯氧化铋主要以正方形存在,片径约为10~20 μm。
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例3制备的氟代氯氧化铋(BiOCl1-xFx)薄片显微镜照片图,由图亦可知制备的氟代氯氧化铋主要以正方形存在,透光性能良好,片径约为10~20 μm。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对本发明的理解,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a.在12 L去离子水中加入90 mL 37.5 wt%浓盐酸和4.2 g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表面活性剂,以600 rpm机械搅拌均匀,将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70 ℃范围内;
b.将浓度为0.7 moL/L的氯化铋、硝酸铋和氟化铋之间的配比为0.4 : 0.5 : 0.1的含氟氯铋盐溶液与浓度为 20 wt%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以速度为3.0 mL/min和速度为2.5 mL/min同时加入到反应体系中;
c.加入30 min之后将浓度为0.7 moL/L的氯化铋、硝酸铋和氟化铋之间的配比为0.4 : 0.5 : 0.1的含氟氯铋盐溶液加入的速度提高到4.5 mL/min,控制20 wt%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速度为4.0 mL/min以保持溶液的pH值;
d.待铋盐溶液加入完毕后,迅速加入20 wt%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的pH 值为10,静置分层后除去上清液,将所得固体经去离子水洗涤后得到氟代氯氧化铋(BiOCl1-xFx)薄片晶体,粒径在10~20 um,经EDS、XRD和老化试验,获得图1、2所示的图片,由图1、2可知, X为0.1,物理性质稳定、耐候性好,可以作为珠光颜料应用。
实施例2
a.在12 L去离子水中加入200 mL 37 wt%浓盐酸和4.8g 十八烷基二甲基氧化胺表面活性剂,以300 rpm机械搅拌均匀,将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80 ℃范围内;
b.将浓度为0.8 moL/L的氯化铋、硝酸铋和氟化铋之间的配比为0.3 : 0.5 : 0.2的含氟氯铋盐溶液与浓度为 20 wt%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以速度为3.0 mL/min和速度为2.5 mL/min同时加入到反应体系中;
c.加入30 min之后将浓度为0.8 moL/L的氯化铋、硝酸铋和氟化铋之间的配比为0.3 : 0.5 : 0.2的含氟氯铋盐溶液加入的速度提高到6.0 mL/min,控制20 wt%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速度为4.0 mL/min以保持溶液的pH值;
d.待铋盐溶液加入完毕后,迅速加入氢氧化钠使溶液的pH 值为10,静置分层后除去上清液,将所得固体经去离子水洗涤后得到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数码偏光显微试验,获得图3所示的图片,由图3可知,粒径在10~20 um,颗粒大小均匀,呈现正方形,其中X为0.2,亦可以作为珠光颜料应用。
实施例3
a.在12 L去离子水中加入150 mL 36 wt%浓盐酸和6.0g 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表面活性剂,以400 rpm机械搅拌均匀,将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75 ℃范围内;
b.将浓度为0.8 moL/L的氯化铋、硝酸铋和氟化铋之间的配比为0.1 : 0.5 : 0.4的含氟氯铋盐溶液与浓度为 20 wt%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以速度为3.0 mL/min和速度为2.5 mL/min同时加入到反应体系中;
c.加入30 min之后将0.8 moL/L的氯化铋、硝酸铋和氟化铋之间的配比为0.1 : 0.5 : 0.4的含氟氯铋盐溶液加入的速度提高到5.4 mL/min,控制20 wt%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速度为4.9 mL/min以保持溶液的pH值;
d.待铋盐溶液加入完毕后,迅速加入氢氧化钠使溶液的pH 值为10,静置分层后除去上清液,将所得固体经去离子水洗涤后得到氟代氯氧化铋(BiOCl1-xFx)薄片晶体,薄片显微镜拍照试验,获得图4所示的图片,由图4可知,粒径在10~20 um,颗粒大小均匀,其中X为0.4,亦可以作为珠光颜料应用。

Claims (10)

1.一种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在12 L去离子水中加入90~200 mL浓盐酸和表面活性剂,以300~600 rpm机械搅拌均匀,控制反应温度在70~80 ℃范围内;
b)将含氟氯铋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加入到步骤a)的反应体系中,控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速度以保持所述反应体系的pH 值稳定不变;
c)当含氟氯铋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加到步骤b)的反应体系中的时间为30 min之后,将两种溶液加入的速度提高到初始速度的1.5~2.0倍,控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速度以保持溶液的pH值维持跟步骤b)一样;
d)当加入到步骤b)的反应体系中的含氟氯铋盐溶液加入完毕后,迅速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所述反应体系的溶液的pH 值为10,静置分层后除去上清液,将所得固体经去离子水洗涤后得到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氯铋盐溶液为氯化铋、硝酸铋和氟化铋的混合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得的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的粒径为10~20 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氟氯铋盐溶液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的:将浓硝酸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置成稀硝酸;将氧化铋和氟化钠固体加入到所配置的稀硝酸中,然后缓慢加入浓盐酸,以上反应过程控制温度不超过50 ℃。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氟氯铋盐溶液的浓度为0.1~1.0 moL/L,氯化铋、硝酸铋和氟化铋之间的配比为(0.2-0.5) : (0.4-0.6) : (0.0-1.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0~30 wt%。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选自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二椰子基二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或十八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其加入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0.3~1.0 : 100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优选为20 wt%,含氟氯铋盐溶液的浓度优选为0.7~0.8 moL/L,氯化铋、硝酸铋和氟化铋之间的配比优选为(0.4-0.5) : (0.5-0.6) : (0-0.4);浓盐酸浓度优选为36~37.5 wt%。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优选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其加入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优选0.35~0.5 : 1000。
10.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氟代氯氧化铋薄片晶体。
CN201410333684.7A 2014-07-15 2014-07-15 一种新型氟代氯氧化铋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131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3684.7A CN104131353B (zh) 2014-07-15 2014-07-15 一种新型氟代氯氧化铋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3684.7A CN104131353B (zh) 2014-07-15 2014-07-15 一种新型氟代氯氧化铋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1353A true CN104131353A (zh) 2014-11-05
CN104131353B CN104131353B (zh) 2017-01-18

Family

ID=51804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3684.7A Active CN104131353B (zh) 2014-07-15 2014-07-15 一种新型氟代氯氧化铋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3135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2443A (zh) * 2016-11-28 2017-05-31 桂林奥尼斯特节能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除氟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其处理氟超标水的方法
CN107920960A (zh) * 2015-08-12 2018-04-17 义获嘉伟瓦登特公司 用于调理牙本质和牙釉质的药剂
CN112850649A (zh) * 2020-12-29 2021-05-2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铋氧溴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13387384A (zh) * 2021-07-01 2021-09-14 安徽大学 氯氧化铋晶体的制备方法及氯氧化铋晶体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8564A (ja) * 1992-10-14 1994-05-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ビスマスオキシハライド蛍光体および放射線増感スクリーン
CN101020143A (zh) * 2007-02-15 2007-08-22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卤氧化铋材料的用途
CN101664687A (zh) * 2009-09-29 2010-03-10 福州大学 一种染料敏化的卤氧化铋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01935022A (zh) * 2010-02-05 2011-01-05 袁占辉 形状可控的板式氯氧化铋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30275A (zh) * 2013-03-25 2013-06-05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片层珠光氯氧化铋的制备方法
CN103303975A (zh) * 2013-06-07 2013-09-18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氯氧化铋珠光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63378A (zh) * 2013-11-18 2014-03-26 闽江学院 一种氯氧化铋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8564A (ja) * 1992-10-14 1994-05-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ビスマスオキシハライド蛍光体および放射線増感スクリーン
CN101020143A (zh) * 2007-02-15 2007-08-22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卤氧化铋材料的用途
CN101664687A (zh) * 2009-09-29 2010-03-10 福州大学 一种染料敏化的卤氧化铋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01935022A (zh) * 2010-02-05 2011-01-05 袁占辉 形状可控的板式氯氧化铋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30275A (zh) * 2013-03-25 2013-06-05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片层珠光氯氧化铋的制备方法
CN103303975A (zh) * 2013-06-07 2013-09-18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氯氧化铋珠光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63378A (zh) * 2013-11-18 2014-03-26 闽江学院 一种氯氧化铋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红旗等: "BiOCl纳米片微球的制备及其形成机理", 《催化学报》 *
王莉玮等: "绿色珠光颜料氯氧化铋晶体的制备", 《中国陶瓷》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0960A (zh) * 2015-08-12 2018-04-17 义获嘉伟瓦登特公司 用于调理牙本质和牙釉质的药剂
CN106732443A (zh) * 2016-11-28 2017-05-31 桂林奥尼斯特节能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除氟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其处理氟超标水的方法
CN112850649A (zh) * 2020-12-29 2021-05-2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铋氧溴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12850649B (zh) * 2020-12-29 2022-03-2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铋氧溴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13387384A (zh) * 2021-07-01 2021-09-14 安徽大学 氯氧化铋晶体的制备方法及氯氧化铋晶体
CN113387384B (zh) * 2021-07-01 2023-09-22 安徽大学 氯氧化铋晶体的制备方法及氯氧化铋晶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1353B (zh)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3975B (zh) 一种氯氧化铋珠光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1935022B (zh) 形状可控的板式氯氧化铋晶体的制备方法
CN103073038B (zh) 一种酸改性超细贝壳粉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KR101541009B1 (ko) 식물성 천연 염료를 이용한 유색 광택 안료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131353A (zh) 一种新型氟代氯氧化铋的制备方法
Kirby et al. Fading and colour change of Prussian blue: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extenders
CN107177217B (zh) 一种亮蓝色金属离子掺杂钴蓝/石英砂杂化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58175B (zh) 一种玻纤/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CN103992660B (zh) 一种ZrO2包裹型γ-Ce2S3红色料的制备方法
CN100455630C (zh) 纳米钴蓝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4925843A (zh) 利用复合铝盐制备薄片状α-Al2O3珠光颜料基材的方法
CN103013186A (zh) 一种复合着色型珠光颜料及其制备
CN108455681B (zh) 一种利用含铁、铝工业废水制备氧化铁黄颜料的方法
CN102086310B (zh) 一种耐候级环保型合成云母珠光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3553366B (zh) 一种染色用玻璃纤维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30263B (zh) 一种氧化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3663378A (zh) 一种氯氧化铋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82602B (zh) 一种TiO2/硅灰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3788719A (zh) 一种单覆层铬钴绿包覆云母珠光复合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6243783A (zh) 一种基于绢云母的白色珠光颜料制备方法
CN107987558B (zh) 一种花簇状LaFexEu1-xO3/TiO2复合型超细红色陶瓷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94746B (zh) 一种多功能型导磁合成云母珠光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61501B (zh) 一种珠光色泽氧化锌粉末制备方法
CN108690377A (zh) 一种具有千足金效果的珠光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34196A (zh) 一种碳酸盐作为中和溶液制备云母钛珠光颜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ang Baoquan

Inventor after: Luo Yongjin

Inventor after: Zhou Weiming

Inventor after: Qian Qingrong

Inventor after: Ke Meizhen

Inventor after: Chen Qinghua

Inventor after: Xiao Liren

Inventor after: Liu Xinping

Inventor after: Xu Jing

Inventor after: Xue Hui

Inventor before: Qian Qingrong

Inventor before: Luo Yongjin

Inventor before: Zhou Weiming

Inventor before: Ke Meizhen

Inventor before: Chen Qinghua

Inventor before: Huang Baoquan

Inventor before: Xiao Liren

Inventor before: Liu Xinping

Inventor before: Xu Jing

Inventor before: Xue Hu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