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8849B - 球头铣刀研磨机 - Google Patents

球头铣刀研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8849B
CN104128849B CN201310160108.2A CN201310160108A CN104128849B CN 104128849 B CN104128849 B CN 104128849B CN 201310160108 A CN201310160108 A CN 201310160108A CN 104128849 B CN104128849 B CN 1041288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ker
positioning
adjusting knob
graduation mark
f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01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28849A (zh
Inventor
冯雨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LIYOU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LIYOU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LIYOU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LIYOU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601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288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28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8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28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8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00Sharpening cutting edges, e.g. of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holding the tools
    • B24B3/02Sharpening cutting edges, e.g. of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holding the too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4B3/08Sharpening cutting edges, e.g. of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holding the tools of milling cutters of profile milling cutters, e.g. of disc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6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 B24B41/066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adapted for supporting work in the form of tools, e.g. dri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头铣刀研磨机,包括一底座、一对刀部、一前角研磨部、一切削刃研磨部和一铣刀定位夹具,所述的对刀部、所述的前角研磨部及所述的切削刃研磨部均与所述的底座相连接。所述的球头铣刀研磨机具有以下优点:使用者能够对磨损后的球头铣刀进行研磨,从而延长球头铣刀的使用寿命,且使用者只需根据球头铣刀的圆弧半径的大小,将各旋钮调整至对应的读数即可进行研磨,操作简单,加工精度高。

Description

球头铣刀研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铣刀研磨机,更确切的说是一种球头铣刀研磨机。
背景技术
球头铣刀是具有一个或多个刀刃的刀具,通过球头铣刀的旋转来实现铣削加工。球头铣刀是利用5轴CNC加工中心或者复合式综合加工设备等来生产的,这些设备价格昂贵,用来修磨磨损的球头铣刀,成本太高。现有技术中的铣刀在被磨损后,使用者无法研磨该球头铣刀,只能选择丢弃该球头铣刀,球头铣刀的使用寿命较短,不仅浪费,且使产品的加工成本较高,使产品的价格不具有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具有以下优点的球头铣刀研磨机:使用者能够对磨损后的球头铣刀进行研磨,从而延长球头铣刀的使用寿命,且使用者只需根据球头铣刀的圆弧半径的大小,将各旋钮调整至对应的读数即可进行研磨,操作简单,加工精度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球头铣刀研磨机,包括一底座、一对刀部、一前角研磨部、一切削刃研磨部和一铣刀定位夹具,所述的对刀部、所述的前角研磨部及所述的切削刃研磨部均与所述的底座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
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一电机,所述的电机的端部设置有一研磨砂轮;
所述的对刀部包括一对刀底板、一第一定位阳部、一夹具挡块、一磨量控制块、一方向定位滑块;所述的第一定位阳部、所述的夹具挡块、所述的磨量控制块均与所述的对刀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的方向定位滑块与所述的对刀底板滑动连接;
所述的前角研磨部包括一水平调节部、一磨削圆弧调节部和一第二定位阳部;所述的磨削圆弧调节部与所述的水平调节部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定位阳部与所述的磨削圆弧调节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切削刃研磨部包括一第一调节部、一第二调节部和一第三调节部,所述的第二调节部与所述的第一调节部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调节部与所述的第二调节部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三调节部包括一第三定位阳部;
所述的铣刀定位夹具包括一夹具本体和一定位阴部;
所述的第一定位阳部、所述的第二定位阳部及所述的第三定位阳部分别与所述的定位阴部组成相互配合的结构。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
所述的定位阴部上设置有两个相隔180°布置的开口槽、两个定位锁定螺丝和一定位阴端面;
所述的第一定位阳部上设置有一第一夹具安装孔、一第一夹具定位柱和一第一定位阳端面,所述的第一夹具安装孔的直径与所述的夹具本体的直径相等,所述的第一夹具定位柱的尺寸及位置与所述的开口槽的尺寸及位置相适应;
所述的第二定位阳部上设置有一第二夹具安装孔、一第二夹具定位柱、一第二锁紧旋钮和一第二定位阳端面,所述的第二夹具安装孔的直径与所述的夹具本体的直径相等,所述的第二夹具定位柱的尺寸及位置与所述的开口槽的尺寸及位置相适应,所述的第二锁紧旋钮与所述的第二夹具安装孔相互垂直布置,所述的第二定位阳部包括一“L”形结构,所述的“L”形结构包括一一“L”形台阶面;
所述的第三定位阳部上设置有一第三夹具安装孔、一第三夹具定位柱、一第四锁紧旋钮、一定位底面和一第三定位阳端面,所述的第三夹具安装孔的直径与所述的夹具本体的直径相等,所述的第三夹具定位柱的尺寸及位置与所述的开口槽的尺寸及位置相适应,所述的第四锁紧旋钮与所述的第三夹具安装孔相互垂直布置。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
所述的对刀部还包括一第二刻度尺安装块和一方向定位固定块;
所述的磨量控制块上设置有一磨量控制柱、一第一调节旋钮和一第一刻度线,所述的第一调节旋钮上设置有一第一刻度盘,所述的第一调节旋钮与所述的磨量控制块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调节旋钮与所述的磨量控制柱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夹具安装孔、所述的磨量控制柱及所述的第一调节旋钮同轴布置;
所述的方向定位滑块上设置有一第二刻度线和一铣刀定位挡块;
所述的第二刻度尺安装块上设置有一第二刻度尺;
所述的方向定位固定块上设置有一第三调节旋钮和一第三刻度线,所述的第三调节旋钮上设置有一第三刻度盘,所述的第三调节旋钮与所述的方向定位固定块转动连接;
所述的水平调节部包括一第一拖板、一第二拖板、一第三拖板、一第四拖板和一第五拖板;所述的第二拖板与所述的第一拖板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拖板与所述的第二拖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第四拖板与所述的第三拖板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五拖板与所述的第四拖板相互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五拖板的左上角设置有一第一转动轴;
所述的磨削圆弧调节部包括一第六拖板、一第七拖板;所述的第六拖板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七拖板与所述的第六拖板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定位阳部与所述的第七拖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一拖板的前侧设置有一第四调节旋钮,所述的第四调节旋钮上设置有一第四刻度盘,所述的第一拖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第四刻度线,所述的第一拖板的右侧面设置有一第五刻度线,所述的第四调节旋钮上设置有一第一摇柄;
所述的第二拖板的右侧面设置有一第五刻度尺和一第五刻度对齐线;
所述的第三拖板的右侧设置有一第六调节旋钮,所述的第六调节旋钮上设置有一第六刻度盘,所述的第三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六刻度线,所述的第三拖板的前侧面设置有一第七刻度线;
所述的第四拖板的右侧面设置有一第六刻度复线,所述的第六刻度复线与所述的第六刻度线对齐布置,所述的第四拖板的前侧面设置有一第七刻度尺;
所述的第五拖板上设置有一第一锁紧旋钮,所述的第一锁紧旋钮与所述的第五拖板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第六拖板的右侧设置有一第八调节旋钮,所述的第八调节旋钮上设置有一第八刻度盘,所述的第六拖板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一第八刻度线,所述的第六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九刻度线,所述的第六拖板上设置有一圆弧形通槽,所述的圆弧形通槽的中心线为圆弧形,且其圆心为所述的第一转动轴的中心,所述的第一锁紧旋钮穿过所述的圆弧形通槽与所述的第五拖板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第七拖板的右侧面设置有一第八刻度复线,所述的第八刻度复线与所述的第八刻度线对齐布置,所述的第七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九刻度尺;
所述的第一调节部包括一底部连接板、一左侧板、一右侧板、一第二转动轴、一角度调整杆、一角度调整螺杆、一角度调整螺帽和一第十刻度线安装块;
所述的左侧板与所述的底部连接板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的右侧板与所述的底部连接板的右端相连接,所述的左侧板与所述的右侧板为对称结构,所述的左侧板的左侧设置有一左导槽,所述的右侧板的右侧设置有一右导槽,所述的左导槽与所述的右导槽相互对称,所述的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的右侧板相连接,所述的角度调整杆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的角度调整杆上设置有一调整杆安装槽,所述的角度调整螺帽与所述的调整杆安装槽滑动连接,所述的角度调整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的角度调整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的角度调整螺杆与所述的角度调整螺帽螺纹连接,所述的角度调整螺杆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二摇柄,所述的第十刻度线安装块与所述的左侧板相连接,所述的第十刻度线安装块上设置有一第十刻度线;
所述的第二调节部包括一中间连接板、一左滑板、一右滑板、一第八拖板和两个第三锁紧旋钮;所述的左滑板与所述的中间连接板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的右滑板与所述的中间连接板的右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八拖板与所述的中间连接板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三锁紧旋钮与所述的左滑板及所述的右滑板相连接;
所述的角度调整螺帽与所述的右滑板转动连接;
所述的中间连接板的前端设置有一第十一调节旋钮和一第十一刻度线,所述的第十一调节旋钮上设置有一第十一刻度盘;
所述的左滑板与所述的右滑板为对称结构,所述的左滑板与所述的右滑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滚轮,所述的滚轮的直径与所述的左导槽的宽度相等,所述的左滑板及所述的右滑板上的滚轮分别与所述的左导槽及所述的右导槽的表面滚动连接;
所述的左滑板的左侧面的底部设置有一第十刻度尺,所述的左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十二刻度线;
所述的第八拖板的左侧面上设置有一第十二刻度尺,所述的第八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三转动轴,所述的第八拖板的右前端设置有一第一挡块,所述的第八拖板的左后端设置有一第二挡块;
所述的第三调节部包括一第九拖板、一第十拖板、一圆弧研磨固定座;所述的第九拖板与所述的第三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十拖板与所述的第九拖板滑动连接,所述的圆弧研磨固定座与所述的第十拖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定位阳部与所述的圆弧研磨固定座滑动连接;
所述的第九拖板的前端设置有一第十三调节旋钮和一第十三刻度线,所述的第十三调节旋钮上设置有一第十三刻度盘,所述的第九拖板的左侧面设置有一第十四刻度线;
所述的第十拖板的左侧面设置有一第十四刻度尺;
所述的圆弧研磨固定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十五调节旋钮和一第十五刻度线,所述的第十五调节旋钮上设置有一第十五刻度盘。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
所述的第三调节旋钮与所述的方向定位滑块通过螺杆、液压或电动方式连接。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
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一第一连接突台、一第二连接突台、一第三连接突台,所述的对刀部与所述的第一连接突台相连接,所述的前角研磨部与所述的第二连接突台相连接,所述的切削刃研磨部与所述的第三连接突台相连接;
所述的第二定位阳部上设置有一第一手柄;所述的第一手柄与所述的第二定位阳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的圆弧研磨固定座的前表面设置有一第二手柄。
因此,本发明的球头铣刀研磨机的优点是:使用者能够对磨损后的球头铣刀进行研磨,从而延长球头铣刀的使用寿命,且使用者只需根据球头铣刀的圆弧半径的大小,将各旋钮调整至对应的读数即可进行研磨,操作简单,加工精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专利的球头铣刀研磨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球头铣刀研磨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专利的球头铣刀研磨机的铣刀定位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此时铣刀上安装有一球头铣刀;
图4为图3中的铣刀定位夹具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A;
图6为图1中的对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对刀部上安装有一铣刀定位夹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前角研磨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B为图8中的局部放大视图B;
图8-C为图8中的局部放大视图C;
图8-D为图8中的局部放大视图D;
图8-E为图8中的局部放大视图E;
图9为图8中的前角研磨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的前角研磨部上安装有一铣刀定位夹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的切削刃研磨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切削刃研磨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的切削刃研磨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的切削刃研磨部的第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切削刃研磨部的第一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1中的切削刃研磨部的第二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的切削刃研磨部的第二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1中的切削刃研磨部的第三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F为图18中的局部放大视图F;
图19为图18中的第三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专利的球头铣刀研磨机的研磨对象-球头铣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专利的球头铣刀研磨机的前角研磨部上安装有一铣刀定位夹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G为图21中的局部放大图G,此图为球头铣刀研磨机在研磨前角时研磨砂轮与球头铣刀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专利的球头铣刀研磨机的前角研磨部上安装有一铣刀定位夹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H为图22中的局部放大图H,此图为球头铣刀研磨机在研磨避空面时研磨砂轮与球头铣刀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专利的球头铣刀研磨机的切削刃研磨部上安装有一铣刀定位夹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I为图23中的局部放大图I,此图为球头铣刀研磨机在研磨圆弧切削刃第一后角或者圆弧切削刃第二后角时研磨砂轮与球头铣刀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
1、底座;11、第一连接突台;12、第二连接突台;13、第三连接突台;14、电机;141、研磨砂轮;1411、后研磨面;1412、圆弧研磨面;1413、前研磨面;15、铭牌;
2、对刀部;21、对刀底板;22、第一定位阳部;221、第一夹具安装孔;222、第一夹具定位柱;223、第一定位阳端面;23、夹具挡块;24、磨量控制块;241、磨量控制柱;242、第一调节旋钮;2421、第一刻度盘;243、第一刻度线;25、方向定位滑块;251、第二刻度线;252、铣刀定位挡块;26、第二刻度尺安装块;261、第二刻度尺;27、方向定位固定块;271、第三调节旋钮;2711、第三刻度盘;272、第三刻度线;
3、前角研磨部;3A、水平调节部;3B磨削圆弧调节部;31、第一拖板;311、第四调节旋钮;3111、第四刻度盘;3112、第一摇柄;312、第四刻度线;313、第五刻度线;32、第二拖板;321、第五刻度尺;322、第五刻度对齐线;33、第三拖板;331、第六调节旋钮;3311、第六刻度盘;332、第六刻度线;333、第七刻度线;34、第四拖板;341、第六刻度复线;342、第七刻度尺;35、第五拖板;351、第一转动轴;352、第一锁紧旋钮;36、第六拖板;361、第八调节旋钮;3611、第八刻度盘;362、第八刻度线;363、第九刻度线;364、圆弧形通槽;37、第七拖板;371、第八刻度复线;372、第九刻度尺;38、第二定位阳部;381、第二夹具安装孔;382、第二夹具定位柱;383、第二锁紧旋钮;384、第一手柄;385、第二定位阳端面;
4、切削刃研磨部;41、第一调节部;411、底部连接板;412、左侧板;4121、左导槽;413、右侧板;4131、右导槽;414、第二转动轴;415、角度调整杆;4151、调整杆安装槽;416、角度调整螺杆;4161、第二摇柄;417、角度调整螺帽;418、第十刻度线安装块;4181、第十刻度线;42、第二调节部;421、中间连接板;4211、第十一调节旋钮;42111、第十一刻度盘;4212、第十一刻度线;422、左滑板;4221、滚轮;4222、第十刻度尺;4223、第十二刻度线;423、右滑板;424、第八拖板;4241、第十二刻度尺;4242、第三转动轴;4243、第一挡块;4244、第二挡块;425、第三锁紧旋钮;43、第三调节部;431、第九拖板;4311、第十三调节旋钮;43111、第十三刻度盘;4312、第十三刻度线;4313、第十四刻度线;432、第十拖板;4321、第十四刻度尺;433、圆弧研磨固定座;4331、第十五调节旋钮;43311、第十五刻度盘;4332、第十五刻度线;4333、第二手柄;4334、“L”形台阶面;434、第三定位阳部;4341、第三夹具安装孔;4342、第三夹具定位柱;4343、第四锁紧旋钮;4344、第五锁紧旋钮;4345、定位底面;4346、第三定位阳端面;
5、铣刀定位夹具;51、夹具本体;511、夹具固定螺母;52、定位阴部;521、开口槽;522、定位锁定螺丝;523、定位阴端面;
6、球头铣刀;61、端点;62、圆弧切削刃第一后角;63、铣刀前角;64、圆弧切削刃第二后角;65、避空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的球头铣刀研磨机的优点是:使用者能够对磨损后的球头铣刀进行研磨,从而延长球头铣刀的使用寿命,且使用者只需根据球头铣刀的圆弧半径的大小,将各旋钮调整至对应的读数即可进行研磨,操作简单,加工精度高。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的球头铣刀研磨机包括一底座1、一对刀部2、一前角研磨部3、一切削刃研磨部4和一铣刀定位夹具5,该对刀部2、该前角研磨部3及该切削刃研磨部4均与该底座1相连接。
如图5所示,该底座1上设置有一第一连接突台11、一第二连接突台12、一第三连接突台13、一电机14和一铭牌15;该电机14的端部设置有一研磨砂轮141;该研磨砂轮141包括一后研磨面1411、一圆弧研磨面1412和一前研磨面1413;该铭牌15上印制有表1,该表1在附在本实施方式之后,使用户在使用球头铣刀研磨机时较为方便;
该对刀部2与该第一连接突台11相连接,该前角研磨部3与该第二连接突台12相连接,该切削刃研磨部4与该第三连接突台13相连接;
如图3、图4所示,该铣刀定位夹具5包括一夹具本体51和一定位阴部52;该夹具本体51的端部设置有一可拆卸的夹具固定螺母511;该定位阴部52上设置有两个相隔180°布置的开口槽521、两个定位锁定螺丝522和一定位阴端面523;
本发明专利的球头铣刀研磨机的研磨对象为球头铣刀6,该球头铣刀6的结构如图3、图4、图20所示,该球头铣刀6包括一铣刀端点61、两个圆弧切削刃第一后角62、两个铣刀前角63、两个圆弧切削刃第二后角64和两个避空面65;球头铣刀在机械加工领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刀具;
如图6、图7所示,该对刀部2包括一对刀底板21、一第一定位阳部22、一夹具挡块23、一磨量控制块24、一方向定位滑块25、第二刻度尺安装块26和一方向定位固定块27;该第一定位阳部22、该夹具挡块23、该磨量控制块24、该第二刻度尺安装块26及该方向定位固定块27均与该对刀底板21固定连接,该方向定位滑块25与该对刀底板21滑动连接;
该第一定位阳部22上设置有一第一夹具安装孔221和一第一夹具定位柱222;如图4、图5、图6所示,该第一夹具安装孔221的直径与该夹具本体51的直径相等,该第一夹具定位柱222的尺寸及位置与该开口槽521的尺寸及位置相适应;
该磨量控制块24上设置有一磨量控制柱241、一第一调节旋钮242和一第一刻度线243,该第一调节旋钮242上设置有一第一刻度盘2421,该第一调节旋钮242与该磨量控制块24转动连接,该第一调节旋钮242与该磨量控制柱241固定连接;该第一夹具安装孔221、该磨量控制柱241及该第一调节旋钮242同轴布置,通过旋转该第一调节旋钮242能够调节该磨量控制柱241的端面位置,从而实现控制铣刀的磨削量;
该夹具挡块23的位置与该夹具本体51的直径相适应,用于限制夹具本体51的端部相对于该磨量控制块24的位置;
该方向定位滑块25上设置有一第二刻度线251和一铣刀定位挡块252;
该第二刻度尺安装块26上设置有一第二刻度尺261;
该方向定位固定块27上设置有一第三调节旋钮271和一第三刻度线272,该第三调节旋钮271上设置有一第三刻度盘2711,该第三调节旋钮271与该方向定位固定块27转动连接,该第三调节旋钮271与该方向定位滑块25通过螺杆连接,使用螺杆连接实现的调节结构是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常见结构,本专利例中多次出现旋钮与滑块或者滑板类似的连接结构均采用螺杆连接结构,不再一一赘述,但是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与螺杆连接结构,任何能够实现本专利中类似调节规律的调节结构或者调节方式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液压,电动等方式。
如图8、图9、图10所示,该前角研磨部3包括一水平调节部3A、一磨削圆弧调节部3B和一第二定位阳部38;该磨削圆弧调节部3B与该水平调节部3A转动连接,该第二定位阳部38与该磨削圆弧调节部3B固定连接;
使用该前角研磨部3磨削铣刀时,需要先将安装有铣刀的该定位阴部52安装在该第二定位阳部38上,该水平调节部3A用于调节铣刀到合适的方位;该磨削圆弧调节部3B用于调节进行磨削操作时铣刀的运动轨迹;
该水平调节部3A包括一第一拖板31、一第二拖板32、一第三拖板33、一第四拖板34和一第五拖板35;该第一拖板31与该第二连接突台12固定连接,该第二拖板32与该第一拖板31滑动连接,该第三拖板33与该第二拖板32固定连接,该第四拖板34与该第三拖板33滑动连接,该第五拖板35与该第四拖板34相互垂直固定连接,该第五拖板35的左上角设置有一第一转动轴351;
该磨削圆弧调节部3B包括一第六拖板36、一第七拖板37;该第六拖板36与该第一转动轴351相互转动连接,该第七拖板37与该第六拖板36滑动连接,该第二定位阳部38与该第七拖板37固定连接;
如图8-A所示,该第一拖板31的前侧设置有一第四调节旋钮311,该第四调节旋钮311上设置有一第四刻度盘3111,该第一拖板3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第四刻度线312,该第一拖板31的右侧面设置有一第五刻度线313,该第四调节旋钮311上设置有一第一摇柄3112;
该第二拖板32的右侧面设置有一第五刻度尺321和一第五刻度对齐线322;
该第三拖板33的右侧设置有一第六调节旋钮331,该第六调节旋钮331上设置有一第六刻度盘3311,该第三拖板33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六刻度线332,该第三拖板33的前侧面设置有一第七刻度线333;
如图8-C所示,该第四拖板34的右侧面设置有一第六刻度复线341,该第六刻度复线341与该第六刻度线332对齐布置,该第四拖板34的前侧面设置有一第七刻度尺342;
该第五拖板35上设置有一第一锁紧旋钮352,该第一锁紧旋钮352与该第五拖板35通过螺纹连接;
该第六拖板36的右侧设置有一第八调节旋钮361,如图8-D所示,该第八调节旋钮361上设置有一第八刻度盘3611,该第六拖板36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一第八刻度线362,如图8-E所示,该第六拖板36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九刻度线363,该第六拖板36上设置有一圆弧形通槽364,该圆弧形通槽364的中心线为圆弧形,且其圆心为该第一转动轴351的中心,该第一锁紧旋钮352穿过该圆弧形通槽364与该第五拖板35通过螺纹连接;
如图8-D所示,该第七拖板37的右侧面设置有一第八刻度复线371,该第八刻度复线371与该第八刻度线362对齐布置,如图8-E所示,该第七拖板37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九刻度尺372;
该第二定位阳部38上设置有一第二夹具安装孔381、一第二夹具定位柱382、一第二锁紧旋钮383、一第一手柄384和一第二定位阳端面385;该第二夹具安装孔381的直径与该夹具本体51的直径相等,该第二夹具定位柱382的尺寸及位置与该开口槽521的尺寸及位置相适应,该第二锁紧旋钮383与该第二夹具安装孔381相互垂直布置,该第一手柄384与该第二定位阳部3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1、图12、图13所示,该切削刃研磨部4包括一第一调节部41、一第二调节部42和一第三调节部43,该第一调节部41与该第三连接突台13相连接,该第二调节部42与该第一调节部41转动连接,该第三调节部43与该第二调节部42转动连接;
使用该切削刃研磨部4磨削铣刀时,需要先将安装有铣刀的该定位阴部52安装在该切削刃研磨部4上,该第一调节部41、该第二调节部42及该第三调节部43通过调节自身方位或者相互调节方位实现两个功能:一、调节铣刀到合适的方位;二、进行磨削操作时铣刀的运动轨迹;
如图14、图15所示,该第一调节部41包括一底部连接板411、一左侧板412、一右侧板413、一第二转动轴414、一角度调整杆415、一角度调整螺杆416、一角度调整螺帽417和一第十刻度线安装块418;
该左侧板412与该底部连接板411的左端相连接,该右侧板413与该底部连接板411的右端相连接,该左侧板412与该右侧板413为对称结构,该左侧板412的左侧设置有一左导槽4121,该右侧板413的右侧设置有一右导槽4131,该左导槽4121与该右导槽4131相互对称,该第二转动轴414与该右侧板413相连接,该角度调整杆415的一端与该第二转动轴414转动连接,该角度调整杆415上设置有一调整杆安装槽4151,该角度调整螺帽417与该调整杆安装槽4151滑动连接,该角度调整螺杆416的一端与该角度调整杆41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该角度调整螺杆416与该角度调整螺帽417螺纹连接,该角度调整螺杆416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二摇柄4161,该第十刻度线安装块418与该左侧板412相连接,该第十刻度线安装块418上设置有一第十刻度线4181;
如图16、图17示,该第二调节部42包括一中间连接板421、一左滑板422、一右滑板423、一第八拖板424和两个第三锁紧旋钮425;该左滑板422与该中间连接板421的左端相连接,该右滑板423与该中间连接板421的右端相连接,该第八拖板424与该中间连接板421滑动连接,该第三锁紧旋钮425与该左滑板422及该右滑板423相连接;
该角度调整螺帽417与该右滑板423转动连接;
该中间连接板421的前端设置有一第十一调节旋钮4211和一第十一刻度线4212,该第十一调节旋钮4211上设置有一第十一刻度盘42111;
该左滑板422与该右滑板423为对称结构,该左滑板422与该右滑板423的内侧均设置有滚轮4221,该滚轮4221的直径与该左导槽4121的宽度相等,该左滑板422及该右滑板423上的滚轮4221分别与该左导槽4121及该右导槽4131的表面滚动连接;
该左滑板422的左侧面的底部设置有一第十刻度尺4222,该左滑板422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十二刻度线4223;
该第八拖板424的左侧面上设置有一第十二刻度尺4241,该第八拖板424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三转动轴4242,该第八拖板424的右前端设置有一第一挡块4243,该第八拖板424的左后端设置有一第二挡块4244;
如图18所示,该第三调节部43包括一第九拖板431、一第十拖板432、一圆弧研磨固定座433和一第三定位阳部434;该第九拖板431与该第三转动轴4242转动连接,该第十拖板432与该第九拖板431滑动连接,该圆弧研磨固定座433与该第十拖板432固定连接,该第三定位阳部434与该圆弧研磨固定座433滑动连接;
该第九拖板431的前端设置有一第十三调节旋钮4311和一第十三刻度线4312,该第十三调节旋钮4311上设置有一第十三刻度盘43111,该第九拖板431的左侧面设置有一第十四刻度线4313;
该第十拖板432的左侧面设置有一第十四刻度尺4321;
该圆弧研磨固定座433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十五调节旋钮4331和一第十五刻度线4332,该第十五调节旋钮4331上设置有一第十五刻度盘43311,该圆弧研磨固定座433的前表面设置有一第二手柄4333,该圆弧研磨固定座433包括一“L”形结构,该“L”形结构还包括一“L”形台阶面4334;
该第三定位阳部434上设置有一第三夹具安装孔4341、一第三夹具定位柱4342、一第四锁紧旋钮4343、一第五锁紧旋钮4344、一定位底面4345和一第三定位阳端面4346,该第三夹具安装孔4341的直径与该夹具本体51的直径相等,该第三夹具定位柱4342的尺寸及位置与该开口槽521的尺寸及位置相适应,该第四锁紧旋钮4343与该第三夹具安装孔4341相互垂直布置,该第五锁紧旋钮4344设置在该第三定位阳部434的左侧,该第五锁紧旋钮4344用于控制该第三定位阳部434与该圆弧研磨固定座433和活动与固定连接,该定位底面4345通过与该“L”形台阶面4334相互贴合用于控制该第三定位阳部434的移动范围。
假设待研磨的球头铣刀6的半径为R;
使用步骤如下;
一、对刀;
1.1、根据该球头铣刀6的磨损情况,旋转该第一调节旋钮242调节该第一刻度盘2421的读数,该读数即为研磨量;根据该球头铣刀6的半径R旋转该第三调节旋钮271,使该第二刻度尺261的读数为R,同时使该第三刻度盘2711的读数为R;
1.2、将该球头铣刀6放入该夹具本体51,此时该夹具本体51与该球头铣刀6及该定位阴部52处于松动状态;
1.3、将该将该铣刀定位夹具5放入该第一夹具安装孔221内,使该铣刀端点61与该磨量控制柱241的端面相接触,同时该夹具本体51的端面与该夹具挡块23相接触;
1.4、旋转该定位阴部52,使该第一夹具定位柱222卡在该开口槽521内,旋转该定位锁定螺丝522,使该夹具本体51与该定位阴部52相互固定连接,旋转该夹具固定螺母511,使该球头铣刀6与该夹具本体51固定连接;
1.5、松开该定位锁定螺丝522,使该夹具本体51及该定位阴部52为相互保持松动状态;如图1、图6所示,旋转该夹具本体51,使该球头铣刀6的圆弧切削刃第一后角62与该铣刀定位挡块252相接触;调整该定位阴部52,使该定位阴端面523与第一定位阳部22的第一定位阳端面223相互贴合;
1.6、旋紧该定位锁定螺丝522,使该夹具本体51与该定位阴部52固定连接,至此对刀操作完成。
二、研磨前角;
2.1、初始状态,该第六拖板36的上表面与该第五拖板35的上表面对齐布置,该第一锁紧旋钮352处于锁紧该第六拖板36与该第五拖板35的状态;
2.2、将该铣刀定位夹具5放入该第二夹具安装孔381内,使该第二夹具定位柱382卡在该定位阴部52的开口槽521内,同时使该定位阴端面523与该第二定位阳端面385保持接触状态,旋转该第二锁紧旋钮383,使该铣刀定位夹具5与该第二定位阳部38相互固定连接;
2.3、旋转该第一摇柄3112,使该第五刻度线313与该第五刻度对齐线322对齐,同时使该第四刻度盘3111的读数为0;
2.4、旋转该第六调节旋钮331,使该第七刻度尺342的读数为R,同时使该第六刻度盘3311的读数为0;
2.5、旋转该第八调节旋钮361,使该第九刻度尺372的读数为R,同时使该第八刻度盘3611的读数为0;
2.6、松开该第一锁紧旋钮352,对该第一手柄384施力,使该球头铣刀6沿着第一转动轴351的旋转,旋转的幅度为该第一锁紧旋钮352与该圆弧形通槽364形成的极限活动范围,利用该研磨砂轮141的后研磨面1411和圆弧研磨面1412研磨出其中一个铣刀前角63;恢复至步骤2.1该初始状态;
2.7、旋转该第八调节旋钮361,使该球头铣刀6的前端离开研磨砂轮141,松开该第二锁紧旋钮383,使该铣刀定位夹具5与该第二定位阳部38活动连接,沿该夹具本体51的轴线移动该铣刀定位夹具5,使该第二夹具定位柱382脱离该开口槽521,沿该夹具本体51的轴线将该铣刀定位夹具5旋转180°,重复步骤2.2;
2.8、重复步骤2.5和步骤2.6,利用该研磨砂轮141的后研磨面1411和圆弧研磨面1412研磨出其中一个铣刀前角63。
三、研磨避空面;
3.1、旋转该第八调节旋钮361,使该球头铣刀6的前端离开研磨砂轮141,旋转该第一摇柄3112,使该第五刻度尺321的读数为R,同时使该第四刻度盘3111的读数为R;
3.2、旋转该第八调节旋钮361,使该避空面65缓慢靠近研磨砂轮141,使用该前研磨面1413研磨该避空面65;
3.3、松开该第二锁紧旋钮383,将该铣刀定位夹具5旋转180°;将该第二夹具定位柱382卡在另一个开口槽521内,缓慢向前推动该铣刀定位夹具5,使用该前研磨面1413研磨另一个避空面65;
四、研磨圆弧切削刃第一后角;
4.1、松开该第三锁紧旋钮425,使第一调节部41与第二调节部42为相互松开状态,旋转该第二摇柄4161,使该左滑板422的左侧面的底部的第十刻度尺4222的读数为α,该α的值根据该半径R确定,详见表1,锁紧该第三锁紧旋钮425,使第一调节部41与第二调节部42固定连接;
4.2、旋转该第十一调节旋钮4211,使该第十二刻度尺4241及该第十一刻度盘42111的读数均为R;
4.3、旋转该第十三调节旋钮4311,使该第十四刻度尺4321及该第十三刻度盘43111的读数均为R;
4.4、松开该第五锁紧旋钮4344,使该圆弧研磨固定座433与第三定位阳部434处于相互松动状态,旋转该第十五调节旋钮4331,使该第三定位阳部434向下移动至底部,使该定位底面4345与圆弧研磨固定座433的“L”形台阶面4334接触,锁紧该第五锁紧旋钮4344,使该圆弧研磨固定座433与第三定位阳部434固定连接;
4.5、将该铣刀定位夹具5放入该第三夹具安装孔4341内,并参考步骤2.2操作;
4.6、对该第二手柄4333施力,使第三调节部43沿着该第三转动轴4242的轴心旋转,先向左转动第二手柄4333,至第九拖板431与第二挡块4244接触,再向右转动第二手柄4333,至第九拖板431与第一挡块4243接触,利用研磨砂轮141的前研磨面1413研磨出该球头铣刀6的一个圆弧切削刃第一后角62;
4.7、参考步骤2.7,将该铣刀定位夹具5旋转180°;
4.8、重复步骤4.6,研磨出该球头铣刀6的另一个圆弧切削刃第一后角62。
五、研磨圆弧切削刃第二后角;
5.1、松开该第五锁紧旋钮4344,使该圆弧研磨固定座433与第三定位阳部434处于相互松动状态,旋转该第十五调节旋钮4331,使第十五刻度盘43311的读数为R,锁紧该第五锁紧旋钮4344,使该圆弧研磨固定座433与第三定位阳部434固定连接;
5.2、松开该第三锁紧旋钮425,使第一调节部41与第二调节部42处于相互松动状态,旋转该第二摇柄4161,并使该第十刻度尺4222的读数为β,该读数β的值根据该半径R确定,详见表1,锁紧该第三锁紧旋钮425,使第一调节部41与第二调节部42固定连接;
5.3、重复步骤4.6,利用研磨砂轮141的前研磨面1413研磨出球头铣刀6的一个圆弧切削刃第二后角64;
5.4、参考步骤2.7,将该铣刀定位夹具5旋转180°;
5.5、重复步骤4.6,利用研磨砂轮141的前研磨面1413研磨出球头铣刀6的另一个圆弧切削刃第二后角64。
表1为操作步骤四、五中用到的读数α及β与半径R的对应表:
表1中所示的α与β值为本实施例的推荐值,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虽然表1仅公开了有限数量的球头铣刀半径R所对应的α和β值,但是表1不能解释为本发明的球头铣刀研磨机的使用范围,也不能解释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以下特征的球头铣刀研磨机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仅通过简单替换本发明的球头铣刀研磨机的各部件或结构,从而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
二、仅通过简单更换本发明的球头铣刀研磨机的各部件的规格,从而使适用范围大于表1中所示范围;
三、仅通过简单修改本发明的球头铣刀各相对移动部件的移动范围来拓展,从而使适用范围大于表1中所示范围;
四、仅通过修改本发明的球头铣刀研磨机的各刻度尺或刻度盘的量程,从而使适用范围大于表1中所示范围;
五、仅通过修改本发明的球头铣刀研磨机的各部件或各刻度尺或各刻度盘的精度,从而使其研磨精度大于本发明的球头铣刀研磨机的精度;
六、其它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所想到的变化和替换。

Claims (5)

1.一种球头铣刀研磨机,包括一底座(1)、一对刀部(2)、一前角研磨部(3)、一切削刃研磨部(4)和一铣刀定位夹具(5),所述的对刀部(2)、所述的前角研磨部(3)及所述的切削刃研磨部(4)均与所述的底座(1)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一电机(14),所述的电机(14)的端部设置有一研磨砂轮(141);
所述的对刀部(2)包括一对刀底板(21)、一第一定位阳部(22)、一夹具挡块(23)、一磨量控制块(24)、一方向定位滑块(25);所述的第一定位阳部(22)、所述的夹具挡块(23)、所述的磨量控制块(24)均与所述的对刀底板(21)固定连接,所述的方向定位滑块(25)与所述的对刀底板(21)滑动连接;
所述的前角研磨部(3)包括一水平调节部(3A)、一磨削圆弧调节部(3B)和一第二定位阳部(38);所述的磨削圆弧调节部(3B)与所述的水平调节部(3A)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定位阳部(38)与所述的磨削圆弧调节部(3B)固定连接;
所述的切削刃研磨部(4)包括一第一调节部(41)、一第二调节部(42)和一第三调节部(43),所述的第二调节部(42)与所述的第一调节部(41)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调节部(43)与所述的第二调节部(42)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三调节部(43)包括一第三定位阳部(434);
所述的铣刀定位夹具(5)包括一夹具本体(51)和一定位阴部(52);
所述的第一定位阳部(22)、所述的第二定位阳部(38)及所述的第三定位阳部(434)分别与所述的定位阴部(52)组成相互配合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头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定位阴部(52)上设置有两个相隔180°布置的开口槽(521)、两个定位锁定螺丝(522)和一定位阴端面(523);
所述的第一定位阳部(22)上设置有一第一夹具安装孔(221)、一第一夹具定位柱(222)和一第一定位阳端面(223),所述的第一夹具安装孔(221)的直径与所述的夹具本体(51)的直径相等,所述的第一夹具定位柱(222)的尺寸及位置与所述的开口槽(521)的尺寸及位置相适应;
所述的第二定位阳部(38)上设置有一第二夹具安装孔(381)、一第二夹具定位柱(382)、一第二锁紧旋钮(383)和一第二定位阳端面(385),所述的第二夹具安装孔(381)的直径与所述的夹具本体(51)的直径相等,所述的第二夹具定位柱(382)的尺寸及位置与所述的开口槽(521)的尺寸及位置相适应,所述的第二锁紧旋钮(383)与所述的第二夹具安装孔(381)相互垂直布置,所述的第二定位阳部(38)包括一“L”形结构,所述的“L”形结构包括一“L”形台阶面(4334);
所述的第三定位阳部(434)上设置有一第三夹具安装孔(4341)、一第三夹具定位柱(4342)、一第四锁紧旋钮(4343)、一定位底面(4345)和一第三定位阳端面(4346),所述的第三夹具安装孔(4341)的直径与所述的夹具本体(51)的直径相等,所述的第三夹具定位柱(4342)的尺寸及位置与所述的开口槽(521)的尺寸及位置相适应,所述的第四锁紧旋钮(4343)与所述的第三夹具安装孔(4341)相互垂直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头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对刀部(2)还包括一第二刻度尺安装块(26)和一方向定位固定块(27);
所述的磨量控制块(24)上设置有一磨量控制柱(241)、一第一调节旋钮(242)和一第一刻度线(243),所述的第一调节旋钮(242)上设置有一第一刻度盘(2421),所述的第一调节旋钮(242)与所述的磨量控制块(24)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调节旋钮(242)与所述的磨量控制柱(241)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夹具安装孔(221)、所述的磨量控制柱(241)及所述的第一调节旋钮(242)同轴布置;
所述的方向定位滑块(25)上设置有一第二刻度线(251)和一铣刀定位挡块(252);
所述的第二刻度尺安装块(26)上设置有一第二刻度尺(261);
所述的方向定位固定块(27)上设置有一第三调节旋钮(271)和一第三刻度线(272),所述的第三调节旋钮(271)上设置有一第三刻度盘(2711),所述的第三调节旋钮(271)与所述的方向定位固定块(27)转动连接;
所述的水平调节部(3A)包括一第一拖板(31)、一第二拖板(32)、一第三拖板(33)、一第四拖板(34)和一第五拖板(35);所述的第二拖板(32)与所述的第一拖板(31)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拖板(33)与所述的第二拖板(32)固定连接,所述的第四拖板(34)与所述的第三拖板(33)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五拖板(35)与所述的第四拖板(34)相互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五拖板(35)的左上角设置有一第一转动轴(351);
所述的磨削圆弧调节部(3B)包括一第六拖板(36)、一第七拖板(37);所述的第六拖板(36)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351)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七拖板(37)与所述的第六拖板(36)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定位阳部(38)与所述的第七拖板(37)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一拖板(31)的前侧设置有一第四调节旋钮(311),所述的第四调节旋钮(311)上设置有一第四刻度盘(3111),所述的第一拖板(3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第四刻度线(312),所述的第一拖板(31)的右侧面设置有一第五刻度线(313),所述的第四调节旋钮(311)上设置有一第一摇柄(3112);
所述的第二拖板(32)的右侧面设置有一第五刻度尺(321)和一第五刻度对齐线(322);
所述的第三拖板(33)的右侧设置有一第六调节旋钮(331),所述的第六调节旋钮(331)上设置有一第六刻度盘(3311),所述的第三拖板(33)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六刻度线(332),所述的第三拖板(33)的前侧面设置有一第七刻度线(333);
所述的第四拖板(34)的右侧面设置有一第六刻度复线(341),所述的第六刻度复线(341)与所述的第六刻度线(332)对齐布置,所述的第四拖板(34)的前侧面设置有一第七刻度尺(342);
所述的第五拖板(35)上设置有一第一锁紧旋钮(352),所述的第一锁紧旋钮(352)与所述的第五拖板(35)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第六拖板(36)的右侧设置有一第八调节旋钮(361),所述的第八调节旋钮(361)上设置有一第八刻度盘(3611),所述的第六拖板(36)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一第八刻度线(362),所述的第六拖板(36)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九刻度线(363),所述的第六拖板(36)上设置有一圆弧形通槽(364),所述的圆弧形通槽(364)的中心线为圆弧形,且其圆心为所述的第一转动轴(351)的中心,所述的第一锁紧旋钮(352)穿过所述的圆弧形通槽(364)与所述的第五拖板(35)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第七拖板(37)的右侧面设置有一第八刻度复线(371),所述的第八刻度复线(371)与所述的第八刻度线(362)对齐布置,所述的第七拖板(37)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九刻度尺(372);
所述的第一调节部(41)包括一底部连接板(411)、一左侧板(412)、一右侧板(413)、一第二转动轴(414)、一角度调整杆(415)、一角度调整螺杆(416)、一角度调整螺帽(417)和一第十刻度线安装块(418);
所述的左侧板(412)与所述的底部连接板(411)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的右侧板(413)与所述的底部连接板(411)的右端相连接,所述的左侧板(412)与所述的右侧板(413)为对称结构,所述的左侧板(412)的左侧设置有一左导槽(4121),所述的右侧板(413)的右侧设置有一右导槽(4131),所述的左导槽(4121)与所述的右导槽(4131)相互对称,所述的第二转动轴(414)与所述的右侧板(413)相连接,所述的角度调整杆(415)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转动轴(414)转动连接,所述的角度调整杆(415)上设置有一调整杆安装槽(4151),所述的角度调整螺帽(417)与所述的调整杆安装槽(4151)滑动连接,所述的角度调整螺杆(416)的一端与所述的角度调整杆(41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的角度调整螺杆(416)与所述的角度调整螺帽(417)螺纹连接,所述的角度调整螺杆(416)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二摇柄(4161),所述的第十刻度线安装块(418)与所述的左侧板(412)相连接,所述的第十刻度线安装块(418)上设置有一第十刻度线(4181);
所述的第二调节部(42)包括一中间连接板(421)、一左滑板(422)、一右滑板(423)、一第八拖板(424)和两个第三锁紧旋钮(425);所述的左滑板(422)与所述的中间连接板(421)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的右滑板(423)与所述的中间连接板(421)的右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八拖板(424)与所述的中间连接板(421)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三锁紧旋钮(425)与所述的左滑板(422)及所述的右滑板(423)相连接;
所述的角度调整螺帽(417)与所述的右滑板(423)转动连接;
所述的中间连接板(421)的前端设置有一第十一调节旋钮(4211)和一第十一刻度线(4212),所述的第十一调节旋钮(4211)上设置有一第十一刻度盘(42111);
所述的左滑板(422)与所述的右滑板(423)为对称结构,所述的左滑板(422)与所述的右滑板(423)的内侧均设置有滚轮(4221),所述的滚轮(4221)的直径与所述的左导槽(4121)的宽度相等,所述的左滑板(422)及所述的右滑板(423)上的滚轮(4221)分别与所述的左导槽(4121)及所述的右导槽(4131)的表面滚动连接;
所述的左滑板(422)的左侧面的底部设置有一第十刻度尺(4222),所述的左滑板(422)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十二刻度线(4223);
所述的第八拖板(424)的左侧面上设置有一第十二刻度尺(4241),所述的第八拖板(424)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三转动轴(4242),所述的第八拖板(424)的右前端设置有一第一挡块(4243),所述的第八拖板(424)的左后端设置有一第二挡块(4244);
所述的第三调节部(43)包括一第九拖板(431)、一第十拖板(432)、一圆弧研磨固定座(433);所述的第九拖板(431)与所述的第三转动轴(4242)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十拖板(432)与所述的第九拖板(431)滑动连接,所述的圆弧研磨固定座(433)与所述的第十拖板(432)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定位阳部(434)与所述的圆弧研磨固定座(433)滑动连接;
所述的第九拖板(431)的前端设置有一第十三调节旋钮(4311)和一第十三刻度线(4312),所述的第十三调节旋钮(4311)上设置有一第十三刻度盘(43111),所述的第九拖板(431)的左侧面设置有一第十四刻度线(4313);
所述的第十拖板(432)的左侧面设置有一第十四刻度尺(4321);
所述的圆弧研磨固定座(433)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第十五调节旋钮(4331)和一第十五刻度线(4332),所述的第十五调节旋钮(4331)上设置有一第十五刻度盘(433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头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三调节旋钮(271)与所述的方向定位滑块(25)通过螺杆、液压或电动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球头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一第一连接突台(11)、一第二连接突台(12)、一第三连接突台(13),所述的对刀部(2)与所述的第一连接突台(11)相连接,所述的前角研磨部(3)与所述的第二连接突台(12)相连接,所述的切削刃研磨部(4)与所述的第三连接突台(13)相连接;
所述的第二定位阳部(38)上设置有一第一手柄(384);所述的第一手柄(384)与所述的第二定位阳部(3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的圆弧研磨固定座(433)的前表面设置有一第二手柄(4333)。
CN201310160108.2A 2013-05-03 2013-05-03 球头铣刀研磨机 Active CN104128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0108.2A CN104128849B (zh) 2013-05-03 2013-05-03 球头铣刀研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0108.2A CN104128849B (zh) 2013-05-03 2013-05-03 球头铣刀研磨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8849A CN104128849A (zh) 2014-11-05
CN104128849B true CN104128849B (zh) 2017-03-08

Family

ID=51801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0108.2A Active CN104128849B (zh) 2013-05-03 2013-05-03 球头铣刀研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288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4161B (zh) * 2015-07-03 2017-04-12 王杰兴 精密工具磨
CN108747622A (zh) * 2018-05-28 2018-11-06 衢州金沃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小内径圆棒刀磨刀机
CN110026833B (zh) * 2019-05-31 2024-05-03 泉州市锦成机械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铣刀研磨机
CN113146372B (zh) * 2020-11-24 2022-08-30 湖南宏信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生产车间加工用钻刀维修养护设备
CN113857940A (zh) * 2021-10-13 2021-12-31 浙江美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数控铣刀研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20962A1 (de) * 1981-05-26 1982-12-16 Gebr. Leitz Gmbh & Co, 7082 Oberkochen "verfahren zum schaerfen von messern fuer messerkoepfe zur bearbeitung von holz und kunststoffen, nach dem verfahren geschaerftes messer sowie messerkopf mit derartigen messern"
CN2056886U (zh) * 1989-04-01 1990-05-09 北京工具研究所 刃磨球头立铣刀后刀面的装置
JPH09174395A (ja) * 1995-12-25 1997-07-08 Kanefusa Kk ミリングカッタの研磨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実施する研磨治具
CN202097610U (zh) * 2010-07-14 2012-01-04 周志龙 球型铣刀研磨机
CN202336779U (zh) * 2011-11-07 2012-07-18 虞荣江 球头铣刀研磨机
CN203282286U (zh) * 2013-05-03 2013-11-13 泰州市利优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球头铣刀研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8849A (zh) 201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8849B (zh) 球头铣刀研磨机
US2432058A (en) Machine tool
CN103192298B (zh) 磨丝锥机构
CN102990482A (zh) 刀片刃磨夹具
CN101474831B (zh) 可调节式金刚石刀具的刀夹装置
CN203282286U (zh) 球头铣刀研磨机
CN203077019U (zh) 一种用于修磨立铣刀的磨床
CN202336779U (zh) 球头铣刀研磨机
JP2002028864A (ja) Cncねじ研削盤
CN101829802A (zh) 用车刀铣削平面的装置
CN208906424U (zh) 丝锥磨角机
CN214979696U (zh) 一种数控自动刨刀磨刀机砂轮片组合装置
KR101951002B1 (ko) 복수개의 텅스텐봉삽입부를 구성한 텅스텐 봉 연마장치
CN204893589U (zh) 圆鼻铣刀研磨机
CN104759952B (zh) 一种丝锥切削锥部研磨固定座
JP2002011643A (ja) カッターブレード用研削盤
CN204276919U (zh) 一种刀架水平旋转度调整的调节机构
CN208759160U (zh) 一种磨刀机
CN207223750U (zh) 牙科车针磨削金刚石砂轮在线修整机
CN209007220U (zh) 铣刀研磨机
CN201534294U (zh) 钻、铣复合研磨机
CN201309120Y (zh) 数控磨床砂轮修整器
CN201166542Y (zh) 加工机第二主轴或轴尾座对心调校装置
JP2010149231A (ja) 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工具の研磨方法
CN217647504U (zh) 一种新型切削刀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